首页范文畜牧行业分析报告十篇畜牧行业分析报告十篇

畜牧行业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3:09

畜牧行业分析报告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动物疫情是指动物疫病发生、发展的情况。

第三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动物疫情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内的动物疫情报告工作。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公布动物疫情。未经授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布动物疫情。

第四条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辖区内动物疫情报告工作。

第五条动物疫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县、地、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建立四级疫情报告系统。

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在全国布设的动物疫情测报点(简称“国家测报点”)直接向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报告。

兽医法规

第六条动物疫情报告实行快报、月报和年报制度。

(一)快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快报:

1、发生一类或者疑似一类动物疫病;

2、二类、三类或者其他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

3、新发现的动物疫情;

4、已经消灭又发生的动物疫病。

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国家测报点确认发现上述动物疫情后,应在24小时之内快报至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应在12小时内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二)月报

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辖区内当月发生的动物疫情,于下一个月5日前将疫情报告地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地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每月10日前,报告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于每月15日前报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将汇总分析结果于每月20日前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三)年报

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每年应将辖区内上一年的动物疫情在1月10日前报告地(市)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地(市)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在1月20日前报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在1月30日前报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将汇总分析结果于2月10日前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第七条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国家测报点在快报、月报、年报动物疫情时,必须同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国家测报点报告疫情时,须同时报告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并抄送农业部动物检疫所进行分析研究。

第八条疫情报告以报表形式上报。需要文字说明的,要同时报告文字材料。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统一制定动物疫情快报、月报、年报报表。

第九条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和从事动物防疫科研、教学、诊疗及进出境动物检疫等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本单位疫情统计、登记制度,并定期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第十条对在动物疫情报告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由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引起重大动物疫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畜牧行业分析报告篇2

一、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

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即针对畜牧业生产经营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统计调查,对得到的数据质量实施全面、系统地监测评估,形成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工作成果,从而分析现象并预测其规律。山西省原平市畜牧业各项指标持续排在忻州市前列,作为全省11个“生猪养殖大县”和20个“养羊重点县”的成员,发展任务艰巨,加强统计监测工作意义特别重大。如果对发展的底数不清,数据不准,趋势不明,就很难做到客观分析和把握形势,更难实现超前谋划、跨越发展。因此,畜牧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统计监测工作的管理,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当前,在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的情况下,统计监测工作滞后于产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时效性差、准确性低,与分析预警需要相差甚远,统计监测工作机制不顺畅,统计员队伍建设十分薄弱,缺乏与相关单位的协调协作机制等方面。这些问题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极不适应。作为畜牧部门,要着眼大局,正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统计监测工作的紧迫感。应对新情况、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战,必须转变观念,把行业统计监测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建设完备的工作体系,努力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做到情况清楚,决策有据。统计监测工作基本任务是:对畜牧业生产及相关主要环节基本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为各级部门掌握畜产品生产基本情况提供依据。

二、切实做好数据采集上报

各单位按照层层分工、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要求,做好统计监测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加强检查监督,保证数据的及时汇总和上报,努力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市直各单位、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要明确责任,理清思路。针对畜牧业统计监测流动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工作量较大、统计口径难于统一的特殊性,要明确专人承担各项统计监测工作;理顺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充分发挥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熟悉畜禽生产情况的优势,认真做好基础数据采集工作。

1.提高统计员业务水平,保证队伍稳定,避免频繁变动。

一是要求基层统计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细致的意志品质,热爱统计,爱岗敬业,熟悉农村,并且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二是要对数据的变化具有敏感性,并具备一定的统计业务水平,对各种统计报表熟悉,对各种指标有较高的理解能力。三是要求基层统计员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调查经验,为后期管理和正常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努力,实现统计监测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具体做工作时,要把握好调查时期,及时统计,按时上报,不缺项、不漏报;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2.强化制度建设。

认真执行统计监测报表制度。一是建立多级审核制度。专业人员层层把关,形成制度,明确责任,加强数据审核力度。二是制定主要畜牧业统计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办法,规范主畜禽统计监测工作事前、事中和事后质量管理。三是建立下乡访户制度。专业人员访户建立登记记录制度,对记账质量较差、上报数据质量问题较多的调查对象,重点走访。

3.提高统计监测能力。

一是组织专业人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严格按照国家调查制度开展工作,完善调查网点和调查对象名录库的建设,提高完成调查任务的工作能力。加强业务培训,熟练掌握相关统计监测报表的内容范围、指标标准、计算和填报方法,确保统计监测质量。二是进行定期培训和交流活动,观察养殖生产情况,掌握了解畜禽养殖知识,与养殖户沟通感情、了解养殖情况、市场动态等信息。三是组织基层统计员认真学习制度方案,利用业务培训会、实地检查、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基层统计员业务技能,提升调查工作水平。

4.加强与统计、调查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按照“共同调查、共同审定、信息共享”的原则做好畜牧业监测统计工作。一方面及时提供主要畜禽生产规模户及经营单位名单,主动配合统计部门和调查队入场户、入单位调查,摸清监测统计区域内底数;另一方面,在监测统计数据上报前,执行与统计部门、调查队会商制度,保证上报的统计数据协调连贯。统筹各方力量,形成行业共识。动员各方面力量,多跑动,多宣传,多交流,多沟通,争取多配合,多支持,形成行政、事业部门密切协作局面,促进信息资源有效整合。

三、加强数据质量评估和研究分析

要加强数据质量的分析评估,坚持依法统计、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的原则,加强对报表数据的分析评估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组织力量深入养殖场户、经营单位、畜产品交易场所等畜牧业生产第一线,收集第一手生产信息资料,为准确把握畜禽生产形势提供可靠依据。要认真跟踪研究分析生产形势,及时跟踪政策的落实情况,通过开展基层调研全面了解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时发挥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加强调研和会商,对主要畜产品生产情况和变化情况要做到数据准、底数清、趋势明。同时,要准确反映热点、重点问题,及时报告生产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各地在建设现代畜牧业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国家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科学引导养殖户和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经营,避免生产大起大落,稳定市场供应。

四、统计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1.报表时间要求。

报表时间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报,绝不允许延误,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及时报表,先电话上报数据,事后必须补报。

2.表中的逻辑关系和平衡关系。

要保持逻辑平衡,这是报表的最起码原则,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核实。既要符合逻辑,又不能违背客观现实。

3.数据的衔接。

要了解把握畜禽生产趋势,指标数据不光与去年同期做比较,季报同时应当与上季做比较。严格禁止出现数据奇高奇低,上下大幅波动现象而无任何实际原因为支撑。加强指标同比、环比的对比,对一些变动较大或背离当前生产形势数据,应该认真核实,确保无误,并做详细说明。

4.分清指标。

畜牧行业分析报告篇3

乌兰县铜普镇山羊肝片吸虫感况的调查

民和县新时期畜牧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青海省梅花鹿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在青海发展薰衣草产业的建议

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之我见

发挥农机优势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同仁县农牧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整顿农机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青海省农牧厅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讲座

浅谈海晏县特色农牧业发展途径

加快发展我省鲑鳟鱼养殖产业的建议

加强我省重点渔区水产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建设

浅谈农村微生态养殖的应用与展望

青海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

化隆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植物检疫的任务和措施

确保羊群安全越冬的六种措施

无公害蔬菜苜蓿芽的栽培技术

生菜冬天的栽培技术

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加快发展青海畜牧业之我见

青海省公路运输环节动物检疫现状调查与思考

海晏县农田野燕麦影响小麦产量的调查

浅谈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与对策

河南县三江源区生态保护项目中存在问题及措施

祁连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浅析

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发展海晏县农牧区畜牧业的对策

浅谈门源县皇城乡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影响民和县小尾寒羊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循化县冷水养殖发展思路

门源县发展特色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关于在青海省推广微生态养猪模式的几点意见建议

关于加快改善基层草原站基础设施建设几点意见

青海省公路运输环节进省动物防疫监督探微

浅谈门源县俄博沟村推广种植青杂四号油菜的主要做法

退化草地牧草免耕松土补播与撒播镇压式播种技术在喷灌条件下的对比试验

青海5个地区淡水钩虾线粒体DnaCoXⅠ基因的序列比较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强化土地管理维护农民工权益

浅论大通县城郊型县域经济的发展

祁连县牦牛“复壮”工程进展及展望

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几点思考及措施

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海南州奶产业现状及今后的对策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对称多县草地退化的探讨

对西宁市饲料生产与销售情况的思考

小麦倒伏原因分析及措施

整合资金集建培植能人经营推进规模养殖——对循化县积石镇新建村养殖示范点经营模式的调查报告

同仁县草场承包工作调研报告

对互助县八眉猪保种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前景分析

草食牲畜单一畜种能繁母畜比例发展指标验证计算法

集约化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与生态保护建议

对发展现代畜牧业与观光畜牧业的认识

畜牧行业分析报告篇4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染病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接触患病牲畜及其产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发病。我地是布病高发地区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布病疫情,国家逐渐加大了对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控的投入。目前,我地在布病防治工作中承担了包括中央补助地方布病防治项目、2010-2014年省部联防项目及自治区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试点项目共3项任务。现将2012年1-6月份全旗人间布病疫情情况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疫情资料

数据来源于全国法定传染病检测报告系统,均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2分析方法

采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疫情三间分布

2.1.1各乡镇布病分布

2012年全旗共13各乡镇。2012年1月1日-6月30日,我旗共报告布病病人228例,与去年同期(271例)比减少了43例,减少了15.87%。疫情涉及到12各乡镇。其中向阳镇43例,音河乡42例,霍奇镇25例,那东镇24例,西亚镇19例,查奇乡18例,六合镇13例、不详乡镇12例、得力乡11例,新发乡8例,复兴镇7例,三岔河镇6例。

2.1.2人群分布

2012年1-6月份,人间布病报告男性病例178例,女性病例50例,男女性别比3.65:1.发病年龄集中于20-60岁之间,占布病发病总病例数的92.14%。9岁以下也有零星分布。布病年龄性别分布详见图1.

2012年1-6月份,人间布病报告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5.61%,布病职业分布详见图2.

2.1.3时间分布

2012年1-6月份,1月份报告病例5例,2月份报告病例11例,3月份报告病例18例,4月份报告病例137例,5月份报告病例38例,6月份报告病例18例,报告病例数4月份明显高于5月份。

3讨论

阿荣旗是呼伦贝尔市“布病”历史疫区之一,经过多年防治努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率先达到了“布病”稳定控制县(旗)标准,在全旗内已基本消灭“布病”达10年之久。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畜牧屠宰加工业的兴盛,阿荣旗新发现“布病”病例自2001年的1例起以后逐年上升到2005年达到达到顶峰病人数达到1093例呈暴发趋势。但随着布病防控力度的加大,布病患者人数逐年下降呈现低水平零星散发现象。

自2011开始我旗承担国家和省市布病防治项目开始以来以来加大布病防治宣传力度,加强对乡村级防疫人员布病防治知识培训,将布病防治宣传深入基层。,针对20-60岁男性农民这一高发人群我旗进行了重点宣传。并与畜牧部门协作,提高牲畜疫苗接种率,降低牲畜布病发病率,保护易感人群,不断提高养殖人自我保护意识,切断传播途径等多种干预措施使布病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5.87%。

畜牧行业分析报告篇5

1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成就

论文联盟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畜牧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前,老百姓买肉、蛋得凭票。今天,肉蛋奶不但敞开供应,而且开始讲究安全放心。

据统计,2005年中国畜牧业总产值为1.3万亿元,至2008年,已达到2万亿元。全国共养殖有16亿头猪、4亿头牛和7亿只羊,鸡、鸭、鱼等其他畜禽类的数量就更多。2008年,全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278万t、2701万t和3781万t,比1980年增长了4.7倍、9.5倍和26.7倍,平均年递增6.4%、8.8%和12.6%。1978年,全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只有8.9kg、2.4kg和1.0kg,到2007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别达到52.0kg、19.0kg和27.5kg,分别是1978年的5.8倍、7.9倍和27.5倍,中国人均肉蛋奶的消费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1],畜牧业经济已从家庭副业成长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是一个畜牧大国,但在当前的畜牧养殖产业体系中,存在着国家、集体、股份制、个人等多个生产业态。农业和牧业相结合的农牧业结构仍然还是目前畜牧养殖业的主体,工厂化畜牧企业依然只是凤毛麟角。据统计,91%的猪肉产品、99%的牛肉出自农牧方式,工厂化养殖方式仅为1%;羊肉的散养方式占98%;禽肉的农牧式占82%,禽蛋的农牧方式占94%,其中专业户占36%,散养户占58%;牛奶农牧式占80%;绵羊毛放牧式占70%,农牧式占30%,工厂化则为0。以农牧结合为主的畜牧业在中国的畜牧产业中仍占主导地位,而在农牧结合的畜牧业中又以非专业养殖户的传统式散养或小规模圈养为主[2]。如此一个大规模的行业产业,再加上上述生产模式,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行业的发展很容易受市场价格的制约。据2009年上半年统计,四川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96.3元,同比增加了307元,增长13.4%,但是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只有571元,同比减少了60.56元,减少了9.59%。农民人均出售猪肉26.57kg,同比增长了5.25%,人均收入380.29元,同比减少了21.73%。据对亳州、合肥等地部分养殖场(户)调查,每出栏1头肥猪平均亏损50元左右[1],可见,畜牧业是增产减收。对于上述诸多的问题,诚然有些问题属于政策、法规层面,需要各级政府配合有关部门解决。但是有很多的问题是与畜牧业经济信息及市场信息密切相关的,没有建立起有效、科学、快速的反应机制,使得产业容易出现价格上涨一哄而上,价格下跌生产收缩,这就给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波动,这种冲击和波动不利于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有效的市场信息引导。由此看来,市场信息体系的滞后和不完善,直接影响到行业产业的发展与稳定。

3中国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组织

中国畜牧业市场信息和其它行业在大的格局上没有区别,也存在着市场、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工作是畜牧业发展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做好了,畜牧业经济也将被带动起来。大量事实可以证明,中国畜牧业的发展,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供给日益丰富多彩,优质产品率不断上升,新品种、新产品层出不穷,毫无疑问与中国畜牧市场信息的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畜牧业市场信息主要来自以下服务组织[4]。

3.1政府性质部门

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他们负责向社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政策信息、统计数据、市场动态等。

3.2准政府性质机构

各级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中心、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他们是政府部门直属单位,承担政府的部分信息服务任务。

3.3教学科研系统

各级各类畜牧教学、科研单位。他们产生和传播大量畜牧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3.4社团组织

畜牧行业协会和学会。他们发挥着协调、咨询、服务、桥梁纽带作用。

3.5其他信息服务组织

有关媒体、商业性机构、大型企业内部的信息服务机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经营大户、农民经纪人等。他们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搭起了畜产品走向市场的桥梁,弥补了政府信息服务功能的缺欠。

4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述信息服务组织对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很难满足农牧民对畜牧市场信息的需求。

(1)中国经济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现在人们已经在围绕市场情况考虑和安排生产、加工、经营、消费等一切经济活动。但畜牧交易市场体制不完善,畜产品贸易市场建设滞后,仍属传统自由交易,交易行为不规范;市场信息缺失,畜牧业生产信息、销售流通信息不畅,对市场的需求变化把握不准,由此使畜牧生产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某些畜产品存在阶段性、结构性过剩[5],造成了畜产品价格的起伏不定,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中国畜产品由不同部门归口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信息服务管理机制,各部门和各单位分别依靠各自独立、相对薄弱、体系建设存在交叉重复,信息资源尚不能得到充分共享;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有较大差距;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等手段落后;信息的采集面相对较窄,采集、分析和缺乏统一的标准;信息分析形式和窗口的实用性、统一性和固定性较差。

(3)现有的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人才不足,培训工作滞后等[5]。

这些因素影响了市场信息服务质量与效率,使得畜产品市场信息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在结构、质量、有效性、时效性等方面存在巨大缺口,难以满足加入世贸组织后畜牧业和畜牧经济发展的需要。

5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应采取的措施

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质量与畜牧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信息灵通,就能解决农牧民的生产问题和“买难卖难”问题,可以致富。反之,农牧民就不知道养什么、怎样养、养多少、卖给谁。因此,要建立多元的畜牧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

5.1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改进完善信息采集系统

依托农业部和省级农业部门,强化建立和开发畜牧业市场综合数据库系统,如建立畜牧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信息、畜牧业生产区域性信息、畜牧业经营性信息、畜牧业产品结构信息、畜禽产品进出口信息、畜禽生产水平信息等数据库。强化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建设,搞好批发市场价格采集、分析和。探索传感网、物联网技术在养殖场的应用,开发高质量畜牧市场信息技术软件研究,推广应用电子标签技术(rfid)。加强与涉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建设公共数据平台,解

转贴于论文联盟

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涉农信息共享。

5.2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完善主要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

在主产区和主销区建立论文联盟市场信息监测点,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畜产品市场监控体系。加强对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监测,开展主要畜产品市场风险分析,及时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养殖户生产、经营与决策,规避市场风险。

5.3加快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化进程,协调产业链各环节关系

目前,农户的畜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农民经纪人。他们以市场为坐标,以本地产品为资源,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从事经营某一项畜产品的购销,不同程度的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有的逃避检疫,存在一定的疫病传播风险,市场价格他们说了算。因此,农民们最信不过,而又最离不开,乡镇干部很怕他们,而又得靠他们。随着规模化养殖逐渐扩展,经纪人销售规模与数量有限,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养殖企业之间相互不能交流所掌握的市场供求信息,结果又影响了畜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7]。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生产者利益代言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吸纳入股等多种形式,促进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形成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利益关系[8]。

5.4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涉农信息化法律法规

畜牧市场信息分析预测、市场信息、市场信息传播,政府部门是主体。维护信息主体的权威与权益并积极促进信息的共享,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如美国在农业信息管理上,从信息资源采集到都进行立法管理,并不断完善,形成体系;法国有关法规规定,所有社会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义务如实填报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违者按偷税行为处罚。中国应尽快制定涉农信息化法规,制定信息采集、分析和的统一标准,建立权威性的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确立为常规、不为例外的工作制度,为农牧民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

5.5促进信息的有效利用,必须提高农民素质

怎样解读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恰当地进行畜牧生产等各项经济活动,还取决于农牧民自身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学校式的传统教育和各种培训,提高农牧民的认知能力;还可以通过各种畜牧项目示范区和典型示范户,帮助农牧民更新观念,增强对知识和信息的接受与分析能力。

6结束语

畜牧业市场信息的获取、存储及传播,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今天,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价值。为更好地满足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的需求,就必须完善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畜牧业市场信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服务内容上涵盖各个环节,包括国家宏观决策、生产者微观决策、政策、法规、市场、技术、疫情等信息。

畜牧行业分析报告篇6

一、基本情况

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学习调研阶段,从2009年3月27日到5月7日,主要工作是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广泛动员部署、积极组织集中学习培训、开展专题调研、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征求一次群众意见、宣讲一次惠农政策、做一件实事、走访一户困难群众、交一个农民朋友)。

第二阶段为分析检查阶段,从2009年5月8日到7月1日,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开展“三问三访知不足”活动(即通过公开征集意见形式开展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和走访基层群众、走访服务对象、走访党外人土,全面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汇总分析突出问题,做到“四对照、四查找”(即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认真查找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县内外先进地区和单位的发展经验,认真查找本单位本部门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对照工作实际,认真查找本单位本部门发展思路、发展战略、体制机制和工作举措等方面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发展愿望,认真查找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问题是否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分析检查报告;

第三阶段为整改落实阶段,从2009年7月2日到2009年8月20日,主要工作是制定整改方案、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认真总结。

二、做法和特点

我局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严格按照县委学科办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做到“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努力创新自选动作,联系实际推进畜牧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为保证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局党政领导表现出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迅速成立领导小组(泸牧字[2009]14号文),由党支部书记尹保庆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局长和两位副局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局机关办公室主任,局信息宣传科负责人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九组联络员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做好日常事务工作的具体落实。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既抓好总体部署,又抓紧每个环节具体措施的落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泸牧字[2009]17号文),对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作出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日程表》,对三个阶段每个环节的任务和目标进行了细化,力求把内容策划实、形式安排好、活动组织好。

(二)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我局结合单位和行业发展特色,在学习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把学习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通过采取培训班、专题讲座、学习交流、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重要论著和省、州、县各级党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为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理解,4月8日,我局邀请县委党校马自文老师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专题讲座。4月14日,组织开展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畜牧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专题培训。对孟连县“7·19”事件和阳宗海水体污染事件等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学习。4月30日,举办全局干部职工参与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活动”,并在竞赛会上开展学习心得的交流。通过加强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有了提高,三个方面有了新的收获。一是进一步加深了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二是进一步加深了对如何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三是进一步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三)领导带头,发挥表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局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头统筹、带头组织、带头参与,带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理论、制定整改方案、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等,有力地推进了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实施,始终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如:带头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的自我检查、深挖根源、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认真撰写个人的调研分析报告;带头开展谈心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带动撰写、修改分析报告,并结合个人党风、党纪、党性情况谈心得、写体会;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督导,到下属单位调研和指导工作,带头探索破解阻碍科学发展的路径、突出问题和体制障碍。局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充分体现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认识有了新提高,调研有了新突破,分析有了新进展,工作有了新加强。共3页,当前第1页1

(四)强化宣传,加强资料收集整理。我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责,按要求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和学习资料的收集、发放、整理工作。购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用书28本,做到党员和中层领导人手一册。在《××县畜牧兽医局政府信息公开网》《××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网页和板报宣传栏开设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将重点学习资料、学习体会、领导讲话等在网上,搭建干部职工学习交流平台,并及时向县委学科办报送我局的工作动态和工作亮点,按要求落实好每周一报制度,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截止8月20日,出板报15期,上报信息简报24篇(条),上报周报19期。

(五)精心组织,扎实抓好各阶段的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和各阶段的工作意见。我局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加快畜牧工作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目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了《××县畜牧兽医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同时,根据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制定了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等三个阶段的工作意见。从而使全局党员、干部职工对如何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及各个阶段的工作有了清晰的认识,使他们更好地以高昂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

2、召开动员大会。3月27日,我局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局机关、局属各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和全体党员参加,县委指导检查组第十组副组长车建忠、联络员唐会生到会作指导。会议动员和部署了我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尹保庆书记在会上作了《深入学习,勤于实践,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的动员讲话,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把思想统一起来,迅速投身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5月8日和7月2日,我局又分别召开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和整改落实阶段动员会。在每次的动员会上,我们都认真及时学习,传达县委的会议精神,确保了每个阶段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另外,我局还分别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胡锦涛同志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述等。

3、选好课题,深入调研。紧扣“十一五”期间全县畜牧业科学发展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着重围绕阻碍和影响我县畜牧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三照三查找差距”活动(即以科学发展观为镜,查思想认识差距、查能力素质差距、查体制机制差距。)和“三问三访知不足”活动(即通过公开征集意见形式开展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和走访基层群众、走访服务对象、走访党外人士,全面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向县级各单位、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10户养殖加工大户征求我局在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办事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后,确立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畜牧和谐发展”的调研课题。调研课题确立后,局领导分工负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一是由戴宏副局长带队,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活动,让广大农民和养殖户“零距离”接受畜牧业科技服务;二是由蔡智军副局长带队,进一步加大动物卫生综合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打假护农专项活动,切实维护好畜牧业发展环境、农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由党支部书记尹保庆和局长带队,认真组织开展帮扶活动。积极深入向阳乡沙马、法土、沙子坡等村寨开展“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局坚持既立足当前,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力争在短时间内为所帮扶村办1—2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又着眼长远,加强帮扶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4、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及组织生活会。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分析检查阶段的重中之重。对此,我局集思广益,深刻查摆,高要求组织好民主生活会。会前,我局进行了认真充分的准备。一是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走访等形式,向各有关部门、服务对象征求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征求到的建议进行认真梳理;二是认真开展谈心。局领导开诚布公地与单位干部职工就全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交心谈心交流;三是认真疏理意见,撰写发言提纲。局领导认真准备书面发言提纲,反复思考,反复修改。会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局党政领导班子和成员及党员干部职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汲取经验教训,自觉改进提高,增进班子团结,明确努力方向,高质量地开好了民主生活会。

在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上,全体党员干部按照学习实践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所欲言,相继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5、撰写局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环节,是前一阶段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整改落实的主要依据。为此,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多次召开会议,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摆突出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明确整改思路和措施,初稿形成后,召开专题会议,对形成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逐项逐条进行认真细致的讨论研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力求问题找的准、原因分析的透、整改思路明确、整改措施具体。指导检查组对我单位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审阅,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修改意见。报告深刻分析和查摆了问题,理清了科学发展的思路,对我局今后的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成为了我局今后一段时期科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共3页,当前第2页2

6、制定整改方案。我局根据达成的整改共识:一是要力求在坚持学习上取得实效;二是要力求在加快发展上取得实效;三是要力求在统筹兼顾上取得实效;四是要力求在队伍建设上取得实效;五是要力求在作风建设上取得实效;六是要力求在自身建设上取得实效。结合在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梳理提炼出来的突出问题,按照“三明确一承诺”的要求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做到整改内容、目标、措施、时限、责任“五明确”。整改方案制定后,将整改方案在系统内公布,让全体干部职工了解改什么、如何改、什么时候改、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

7、完善畜牧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有关制度。我局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吸收民智,经局班子集体讨论研究,进一步完善畜牧工作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全面推进畜牧事业的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二是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同时,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我局坚持实事求是和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针对突出问题,从制度上查找原因和漏洞,把解决问题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结合实际,总结好的做法,提炼好的经验,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我局的特点主要是将科学发展观与实际工作融会贯通,在思想上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上,以服务“三农”为重点,为养殖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实现畜牧工作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进一步提高了畜牧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通过认真学习,反复讨论,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纵横比较,“四对照四查找”,党员干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通过深刻查摆,全面反思,党员干部找到了差距,明晰了症结,明确了方向。这就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增强全局意识,强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提高战略思维能力,高起点、高标准地谋划推动各项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的畜牧行业。

(二)进一步理清了畜牧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通过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干部深刻地体会到,要实现畜牧工作的健康、和谐、快速发展,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统筹。就是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着力解决不和谐问题,认真梳理好发展思路,促进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畜牧行业分析报告篇7

【关键词】“职业化”教学内容;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2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堂开发须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这些应该是我们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总的指导思想。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开展,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在如何凸显“职业化”教学导向上没有依据各专业特点落实到实处。应中职学校职业化教育的“以教育为方法,以职业为目的”的总要求,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为例,整合教学目标,增添“职业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和就业能力。

1中职学校“职业化教育”的迫切需要

中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化教育”势在必行。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有具体的阐述,表现在:

1.1对中职语文职业化内涵定位:“在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以及人文精神渗透基础上,打破语文教学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的现象,努力寻找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契合点,使语文与各专业的知识技能相互沟通衔接,语文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1.2对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到导向的”的中职学校“职业化教育”迫切需求中职语文教师在专业背景下开拓教学思路,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文化为专业服务、文化为学生就业服务”的目的。

2广西区域内畜牧兽医企业岗位群及相关语文知识结构的要求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行业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将教学指向“服务于学生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调整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注重“职业化”教学内容的渗入。而畜牧兽医专业为我校传统专业,与广西春茂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参皇集团等校企合作企业紧密联系。通过走访调研,了解新形势下行业企业对畜牧兽医一线技术人才知识、能力的最新信息和需求趋势。同时,对我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开展就业跟踪调查,收集学生主要的就业岗位,并对其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及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结构。

2.1服务面向:养殖业、兽医治疗、兽药生产与营销、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与营销等。

2.2就业部门:饲料厂、兽药厂、养殖场、畜产品加工厂等。

2.3就业岗位:畜牧技术员、饲料生产技术员、繁殖技术员、兽医技术员、检疫技术员、畜牧物资生产营销员等。

2.4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结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利用工具书、课外书籍辅助理解分析等);口语表达能力(听话与说话、应聘与推销等);应用写作能力(调查报告、疫病检疫报告、疫病分析报告等);社会调查分析能力(社会调查、产品研发和推广调研等)。

3渗入“职业化”教学内容的途径

中职语文教学充分利用“语文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功能”,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学目标,突出语文教学的职业特色,结合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特点,整合教学目标,增添“职业化”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场交际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

3.1注重职场交际技能的训练

职场交际技能是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听说读写能力,即能听懂职场用语,能在从业过程中熟练交流,能写作一般的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文书。因此,加强口语表达训练(兽医营销服务、畜牧产品售后服务、应聘面试技巧等)和畜牧兽医专业日常事务文书写作(调查报告、疫病检疫报告、疫病分析报告等)训练,正是应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发挥语文为专业、语文为学生就业服务的目的。一是利用课堂开始阶段,展示课前准备的职场交际片段,引导学生表演兽医营销服务、售后服务、职场应聘等职场情境模拟,激活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服务技能,端正学生的服务态度。二是利用课堂延伸拓展,强化学生文本情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进行操练,巩固交际技能。三是利用课后作业,提供模拟交际情景,让学生将文书写作延伸到疫病检疫报告、疫病分析报告等专业文书写作,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师和学生做最终评审,评价文书写作。

3.2注重职业理想的渗透

职业理想不等于理想职业。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当个人的能力、职业理想与职业岗位最佳结合时,这个职业才是理想的职业。也就是说,职业理想是理想职业的前提。因此,激发职业意识很重要。第一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树立学习自信心”主题活动,通过分组活动,访谈学长学姐、调研专业前景,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专业,了解职业,让学生从开学的懵懂选择转变为热爱专业,热爱未来的职业,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3.3注重职业道德的渗透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培养熟练掌握本专业核心技能和知识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卖白菜》一课,60年代一户极其贫困潦倒的家庭,主人公母亲“再穷也不能失掉自尊,再穷也不能丢掉诚实”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学生。然而仅仅停留文本情感对学生的震撼是远远不够的,结合畜牧兽医专业的职业面向,拓展延伸――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母亲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在当今这个“瘦肉精猪肉、三聚氰胺毒奶粉、速成鸡”横行的社会,作为未来畜牧行业一员的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引导学生在新闻报道的反面案例中,树立强烈的职业良心和职业道德,学会守秩序、讲诚信。

3.4注重职业精神的渗透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开放性和实用性。在校园招聘会上不乏有着高技能的毕业生,然而他们在上岗不久却被用人单位舍弃:中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太差了,上班才几天不适应,连声招呼都没打就卷铺盖走人了。可见,职业精神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职业发展。职业态度、职业信誉与职业技能一样,对于工作必不可少。《工作,从卖灯泡做起》一课,三个月如一日地卖灯泡的小伙子,却在卖灯泡这一份不起眼的工作中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案,为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收获了宝贵的职场经验。这是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事情做细做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典型例子。引出教学实例:繁殖技术员的一天。通过画面强烈灌输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

中职语文教学以“职业化”教育为导向,促进有职业特色的中职语文课改与当今市场对人才需求一致的,学生在浓厚的“职业特色”语文学习中既能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实现语文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功用;学生在浓厚的“职业特色”语文学习中掌握了职场交际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实现语文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发展基础的目的,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的就业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砝码。

参考文献

[1]候炜芳.中职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职业特色[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5).

畜牧行业分析报告篇8

1.1编制目的

加强和规范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的管理,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来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最大限度地减轻动物疫情对畜牧业和公众健康的危害,保障本县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护人体健康。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河北省动物防疫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河北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河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分级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划分为严重(i级预警即红色预警)、(较重(Ⅱ级预警即橙色预警)、一般(Ⅲ级预警即黄色预警)。

1.3.1严重突发重大动物疫情。(i级预警即红色预警)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三个以上乡镇发生疫情或病禽数超过10000只,继续大面积扩散蔓延。

(2)口蹄疫在14日内,全市有2个以上相邻县的行政区域或者本县2个乡的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或者有新的口蹄病亚型出现并发生疫情。

(3)在一个潜伏期内,全县有3个以上乡(镇)的行政区域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30个以上。

(4)在我国已消灭的牛瘟、牛肺疫等疫病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又有发生,或者我国尚未发生的疯牛病、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等疫病传入本县或者发生。

(5)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病等二类动物疫情呈暴发流行,波及3个以上乡(镇)的行政区域,或者其中的人畜共患病发生感染人的病例,并呈继续扩散趋势。

(6)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或者省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动物突发动物疫情。

1.3.2较重突发重大动物疫情(Ⅱ级预警即橙色预警)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2个以上的乡镇发生疫情或出现5个疫点,或病禽数达1000只(规模场2000只)以上,局部有流行,并有扩大蔓延趋势。

(2)口蹄疫在14日内,在1个乡镇的2个以上村区域内发生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5个以上。

(3)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有1个乡镇的5个村区域内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10个以上。

(4)在一个潜伏期内,在1个乡镇的5个以上的行政区域内发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二类动物疫病,并呈暴发流行。

(5)市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动物疫情。

1.3.3一般突发重大动物疫情(Ⅲ级预警即黄色预警)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疫情在1个村的行政区域内发生。

(2)二、三类动物疫病在1个村的行政区域内呈暴发流行。

(3)县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动物疫情。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畜牧业生产严重损失,以及严重危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1.5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负责。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规定组织实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省、市政府负责协调和援助工作。

(2)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县政府及其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和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体系、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制度,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应急处理能力。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迅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3)预防为主,群防群控。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动物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意识。要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处理的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工作,并根据需要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要建立、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制度,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情况要及时分析、预警,做到及早发现、快速反应、依法处理。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县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及时向县政府提出成立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县政府根据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建议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成立应急指挥部。

2.1.1县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及职责

县应急指挥部由政府县长任总指挥长,主管副县长担任指挥长,县农办主任、县畜牧水产局局长担任副指挥长,负责统一领导、指挥本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对工作或者根据需要由市政府直接指挥、处置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对工作。

县应急指挥部的成员单位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性质和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主要包括县畜牧水产局、县委宣传部、县经济发展局、县科技局、县公安局、县监察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交通局、移动公司、网通公司、县商业局、县卫生局、县物价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广播电视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邯济铁路*站、县林业局、县武警中队等部门、单位。

县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如下:

县畜牧水产局:负责组织制订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治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根据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依法提出对有关区域实施封锁等建议;并向毗邻县通报疫情;紧急组织调拨疫苗、消毒药品等应急防疫物资;组织实施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费用和疫情损失的评估。

县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和有关单位及时报道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信息,加强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和动物防疫知识的宣传报道;公开相关信息,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县经济发展局:负责组织本县储备药品的保障支援,协调防护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应急生产。

县科技局:负责组织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扑灭和应急处理的技术研究工作,为预防、控制和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提供技术支持和储备。

县公安局:密切注视与疫情有关的社会动态,维护疫区的社会秩序,配合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做好疫区的封锁、动物扑杀、动物防疫和监督检查等项工作。

县监察局:负责监督检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履行职责的情况,对不履行职责以及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

县民政局:负责组织对受灾群众进行生活救助,统一组织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社会捐助工作,负责境内外各界捐助款物的接受、管理和发放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保障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所需的资金,并做好资金(含捐赠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并会同有关部门落实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人员的工伤待遇政策。

县交通局:依法组织应急处置人员以及有关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检测样本的公路和地方铁路的运输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依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的监督检查和疫区封锁工作。

县网通公司、移动公司: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报告和应急处理的通信保障工作,保持通信畅通。

县商业局:负责做好本系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负责做好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期间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工作,维护市场秩序;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做好境内外可能对我县畜禽产品设限的应对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中人员防护措施的指导以及人员疫情的监督、预防和诊疗工作。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疫区封锁情况,负责关闭疫区内的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易市场。

邯济铁路*站:保障应急处置人员以及有关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检测样本的铁路运输工作,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依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和疫区封锁工作。

县林业局:组织开展对陆生野生动物的资源调查和观测,组织专家分析和提出有关陆生野生物的分布、活动范围和迁徙动态趋势等预警信息;协助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工作;发生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时,会同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隔离控制等措施。

县武警中队:负责武警系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参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行动,配合畜牧兽医、公安等部门做好疫区封锁、动物扑杀工作。

县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县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

县应急指挥部的办公室设在县畜牧水产局:负责按照县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具体制定防治措施,部署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工作,并督促各地各部门按要求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2.1.2各乡镇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各乡镇应急指挥部由同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有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负责统一领导、指挥,配合县应急指挥部做好本乡镇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的应急处理工作。

2.2日常管理机构

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全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准备工作;负责本县有关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系统;定期组织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专业应急队伍进行应急演练,对兽医专业人员进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适应和处理技术的培训。

2.3专家委员会

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设置县级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对相应级别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提出应对技术措施;

(2)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准备工作提出建议;

(3)参与本县有关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规章和应急预案、防治措施的起草、修订工作。

(4)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并对有关兽医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5)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建议;

(6)县应急指挥部及其日常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职责。

2.4应急处理机构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报告、现场流行疫学调查、现场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和疫情监测,并对疫区封锁、隔离、紧急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应急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指导。

3、突发重大动物疫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3.1监测

县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县畜牧局、乡动防分站要加强对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3.2预警

县畜牧局应当根据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动物疫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其危害程度、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及时做出相应级别的预警。预警级别分为严重、较重和一般三级,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表示。

3.3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畜牧水产局(2512710)报告突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

3.3.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a、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b、县畜牧局

c、乡镇政府、村委会;

d、动物隔离、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经营单位,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动物诊疗机构。

(2)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责的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各乡镇村主要负责人,各村村级防疫员,动物诊疗机构的兽医人员;隔离、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人员。

3.3.2报告形式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告动物疫情;其他责任报告单位和个人以电话或者书面形式报告动物疫情。

3.3.3报告时限与程序

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的,必须立即向所在地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初步怀疑属于突发重大动物疫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情况逐步报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同时报县畜牧水产局;县畜牧水产局应当及时通报县卫生局。

初步怀疑属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立即按要求采集病料样品,送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实验室初步诊断,并逐步送至省动防疫监督机构实验和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

3.3.4报告内容

(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2)染疫、疑似染疫动物各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残废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流行病学和疫情追踪情况。

(4)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5)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3.3.5报告期间采取的措施

在疫情报告期间,有关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立即采取临时隔离控制措施。必要时,县政府可以作出封锁决定并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

4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响应与终止

4.1应急响应的原则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政府各乡镇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作了应急响应,并根据不同动物疫病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疫情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预警和应急响应的级别。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生。

在未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乡镇,要立即组织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县畜牧局统一指挥,支援突发重大动物疫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4.2应急响应

4.2.1严重的突发重大动物疫级(i级)的应急响应

严重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后,县政府按照省《预案》、市《预案》的规定,配合市指挥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超出县政府处置能力的,向省、国家请求支援。

4.2.2较重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i级)的应急响应

较重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后,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县政府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对超出县政府处置能力或者省市政府认为有必要直接处置的,由省市政府作出启动本预案的决定。

(1)县政府

a在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单位开展重大突发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B、根据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紧急调集各类应急队伍、人员以及应急处理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

C、在本行政区域内限制或者停止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易活动,扑杀染疫动物和相关动物,根据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临时征用房屋、场所、交通工具,封闭被动物疫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e、组织公安、交通、铁路等部门依法在交通站点设置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进出疫区的人员、交通工具进行消毒,并对运载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查。

F、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信息工作,信息要做到主动,准确把握,规范有序,注重社会效果。

G、组织乡镇以及居委会、村委会,开展群防群控工作,落实各项应急处理措施。

H、组织商业、物价、工商、公安等保障商品供应,平抑物价,严厉打击造谣传谣、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和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2)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a组织动物防疫监督机械开展重大突发动物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b、组织突发重大动物疫应急处理专家委员会对疫情进行评估,对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级别提出建议。

c、根据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组织实施紧急免疫和预防控制措施。

d、负责对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

e、针对新发现的动物疫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开展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培训工作。

f、开展动物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g、组织专家对重大突发动物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疫情、现场调查情况、疫源追踪情况以及对扑杀动物、无害化处理、消毒、紧急免疫等措施的效果评价。

(3)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a、具体负责重大突发动物疫情的信息收集、报告和分析工作。

b、负责动物疫病的诊断和流行疫学调查工作,向县畜牧局报告结果,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c、按规定采集病料,送市实验室。

d、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4)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向村民宣传动物疫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协助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及各项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工作。

4.2.3较重突发重大动物疫情(ii级)的应急响应

(1)县政府

较重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后,根据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建议,启动县政府的有关专项应急预案,统一领导较大突发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必要时,可向市政府申请资金、物资和技术援助。

(2)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对较大突发动物疫情进行确认,按规定向本级政府、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省兽医主管部门报告调查处理情况,并参照4.2.2中规定的县畜牧主管部门的职责履行相应职责。

(3)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按照4.2.2中规定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职责履行相应职责。

(4)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按照4.2.2中规定的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责履行相应职责。

4.2.4当邻县发重重大动物疫病时的应急响应

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地区的疫情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我县受到涉及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做好下列工作。

(1)与疫情发生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2)组织做好我县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人员和物资准备。

(3)组织开展对养殖、运输、屠宰和市场环节的动物疫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防止疫病的发生、传入和扩散。

(4)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按规定做好公路、铁路交通的检疫监督工作。

4.3安全防护

4.3.1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应急处理人员应当配备防护服务器、用具,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在处置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应急处理人员应当根据需要采取疫苗接种、配备带有生命支持系统或者呼吸保护装置的特种防护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等特殊防护措施,确保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

加强对应急处理人员进出疫区的管理。应急处理人员进入疫区必须穿戴防护服,离开疫区前必须经过彻底消毒。

4.3.2疫区群众的安全防护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特别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间疫病的发生;对疫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动物饲养场所定期进行消毒,限制有关人员、物资的流动,必要时对疫区群众实施紧急免疫接种措施,指定专门医院对患病群众进行救治;加强有关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使疫区群众尽快了解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常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4.4社会动员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应急指挥部应当立即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封锁疫区、扑杀动物、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项工作。

4.5新闻报道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新闻媒体,按规定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宣传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科普知识和在应急工作中出现的先进集体、个人。

4、6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应当符合下列条件:自疫区内最后一头(只)发病动物及其同群动物按规定处理完毕起,经过一个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病例的,彻底消毒后,经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验收合格。

对重大突发动物疫情、较大突发动物疫情、一般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分别由省、设区市、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报本级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向上一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告。一般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还应当向省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上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下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请求,组织专家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终止的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5善后处理

5.1后期评估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对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疫情基本情况和发生经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和结论;疫情处理经过,采取的防治措施和效果;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根据本次疫情的暴发流行原因、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的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评估报告应当上报县政府,并抄报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5.2奖励

县政府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应当按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

5.3责任

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应急处理过程中,、或者失职、渎职,以及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4补偿

因扑灭或者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受到经济损失的,县应急指挥部当在应急响应终止后60日内,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予以补偿。

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被征集使用的,有关政府应当及时归还并给予合理补偿。

5.5抚恤与补助

县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加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抚恤。

5.6恢复生产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响应终止后,应当及时取消贸易及流通控制等限制性措施。根据各种动物疫病的特点,对疫点和疫进行持续监测,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引进动物,恢复生产。

5.7社会救助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政府各乡镇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受到损害的动物饲养者、染疫人员及其家属的安置、安抚工作,妥善安置封锁隔离区内的群众,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做好对疫区人员的防治救助和生活救助工作,提倡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为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捐助款物。

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等公益性社会团体、组织要广泛动员和开展互助互济和救灾捐赠活动,并加强与国际红十字会等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纳境外捐赠。

县民政局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救灾救济捐赠管理暂行办法》及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做好社会捐赠款物的接受、管理、分配和使用工作。

县政府、各乡镇政府应当对救助捐赠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国家各项补助政策的落实。

6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的保障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政府应当积极协调畜牧兽医、卫生、财政、交通、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做好应急处置的保障工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当将对讲机、移动电话等通讯工具纳入紧急防疫物资储备范畴,并按规定做好储备物资的保养工作。

通信管理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紧急情况下的电话、电报、传真等予以优先待遇。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无线电管制工作。

6.2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

6.2.1应急队伍保障

县政府应当建立由畜牧兽医、公安、卫生、工商行政管理、交通和军队、武警部队等有关单位的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队伍。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伍的组成单位和人员平时由所在部门、单位管理,参加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在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后,由各级应急指挥部统一调动使用,并按有关专项应急预案的规定实施疫区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应急处置工作。

6.2.2交通运输保障

县政府交通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运输设施、运输工具的保障工作。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实施交通管制,及时将疫情通报给交通部门,并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开设应急处置快速通道,保证应急处置交通运输工具优先安排、优先放行。

6.2.3医疗卫生保障

县政府卫生部门负责开展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人间监测,做好有关预防保障工作。县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在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应当及时向卫生部门通报疫情,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工作。

6.2.4治安保障

公安部门、武警部队应当按照规定职责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做好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

6.2.5物资保障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按计划和本级政府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工作的需要,建立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相应的紧急防疫物资,并负责维护、保养和更新,使之处于完好状态。

紧急防疫物资要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养殖量和疫病控制情况,进行合理计划。

紧急防疫物资主要包括:

(1)诊断试剂。

(2)药品:疫苗、杀虫剂、生石灰、消毒药品(过氧乙酸、氯制剂消毒药品,复合酚制剂、火碱、甲醛、高锰酸钾等)。

(3)消毒设备:包括高压消毒机、便携消毒机具、消毒容器等。

(4)防护用品:包括透气连体衣裤、重胶手套、普通白大褂、帽子、口罩、防水鞋、安全风镜等。

(5)运输工具:封闭运输车、现场诊断车,巡回指挥车等。

(6)通讯工具:移动电话、对讲机、扩音器、传真机、电脑等。

(7)封锁设施设备:帐篷、行军床、警戒带、警示标牌、警示灯等。

(8)其他用品:毛巾、手电筒、一次性注射器、连续注射器、高强度密封塑料袋、汽油、柴油等。

6.2.6经费保障

县政府应当将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及其补偿、消毒、无害化处理、疫源追踪、疫情监测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等应急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积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为突发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

每年用于紧急防疫物资储备、扑杀动物补贴和疫情处理、疫情监测所需的经费,县乡财政要予以保障。具体经费补助标准和管理办法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如发生不可预测的重大疫情,实际资金需求与预算安排有差距,财政部门要予以追加,以保证支出需要。

县乡财政在保证防疫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的同时,要加强对防疫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设备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动物疫病防治、流行病学、野生动物学、动物福利、经济、风险评估、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疫病防控策略和方法的咨询,参与防控技术方案的策划、制定和执行。

6.4培训与演习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的培训。

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

(1)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知识,包括免疫、流行病学调查、诊断、病料采集与送检、消毒、隔离、封锁、检疫、扑杀及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2)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应急预案。

(3)个人防护知识。

(4)治安与环境保护。

畜牧行业分析报告篇9

市政府同意决定召开这次畜牧经济工作会,主要任务是总结2009年和“十五”工作,研究“十一五”发展思路,部署2010年的工作,传达贯彻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紧急会议精神。市委梁书记、市政府陶市长将要做重要的讲话。在此,我将2009年全市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和新一年的工作讲些意见

一、突出重点,扎实工作,2009年畜牧经济取得新成就

2009年是我市畜牧经济发展史上艰巨而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异常严峻的动物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畜牧系统齐心协力,奋力工作,成功抗击了猪链球菌疫病,有效防控禽流感疫情,保护了畜牧生产发展,实现了畜牧业的连年增产增收。

(一)畜牧生产全面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部门统计,2009年畜牧业产值(不含畜牧服务业产值)67.75亿元,同比增长14.47%,较“十五”规划之前的2000年增长120.61%,年均增长17%;占农村经济总量的51.85%,在上年基础上提高1.6个百分点,较“十五”规划之前的200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较上年增加51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1162.92元,在上年基础上提高91.96元,较“十五”规划之前的2000年提高651.32元。可以说,“十五”期间的这五年是我市畜牧业发展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过这几年的持续发展,畜牧业已完成由农村副业向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根本性转变,为全市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9年,全市出栏生猪551.80万头、牛16.97万头、羊114.38万只、小家禽7378.75万只、肉兔757.47万只,较“十五”规划之前2000的年分别增49.85%、62.70%、158.54%、95.45%、199.62%;肉、蛋、奶产量分别达59.02万吨、4.15万吨、0.47万吨,较“十五”规划之前的2000年分别增长66.79%、52.67%、204.46%,畜牧业成为全市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家庭总收入三分之一来自畜牧业,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畜禽良种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现有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场27个,目前以市种畜场、南溪四川白鹅育种场、兴文川南山地乌鸡原种场、长宁君富养殖公司等省市级重点种畜禽场为主体,叙州猪场、江安三江兔业、兴文康泰公司、屏山种羊场等县级重点种畜场为补充的良种体系不断完善。生猪三杂面显著提高猪,2009年全市猪三元杂交比例已达65%,较“十五”规划之前2000的年提高20个百分点,DLY猪从无到有,已达30.6%。肉牛、肉羊良种及杂交改良面分别达40.3%、87.8%,禽兔良种面78%,“十五”期间分别提高25、21、18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的黄牛改良工作成绩突出,被省畜牧局评为“四川省优质肉牛良繁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三)规模养殖蓬勃发展。全市养殖大户数量比上年有较大增长,户均养殖数量和养殖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全市现有各类养殖大户18100户,比上年的14384户增加3716户,增长25.8%。其中年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5123户,年出栏肉牛5头以上的1025户,年出栏肉羊50只以上的1281户,年出栏肉兔500只以上4525户,年出栏肉鸡500只以上1452户,年出栏肉鸭1000只以上3485户,年出栏肉鹅100只以上1109户。今年,全市共启动的项目33个,新投入各类资金1.33亿元,这些项目成为了宜宾畜牧经济的新亮点,辐射带动了全市畜牧业向前发展。

(四)宜宾特色畜牧业亮点形成。我们依托当地特有的畜禽资源,以项目为载体,以产业龙头为依托,以建设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优质畜禽基地建设不断培育壮大。生猪产业作为畜牧业的支柱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出栏达551.8万头,全市人平1.10头。宜宾的特色家禽四川白鹅快速发展,白鹅主产县南溪出栏已达650万只以上,已经形成从部级的鹅种资源场、良种扩繁大户、规模养鹅户、加工龙头企业一体化产业链条;肉兔对欧出口注册复检的成功通过,使宜宾县、高县、珙县肉兔养殖热情高涨,全市肉兔产业迅速复苏,出栏已突破750万只;筠连县、珙县、兴文的牛改项目长抓不懈,基地建设已显成效,三个县肉牛出栏8.9万头,占全市出栏52.6%;屏山县、江安县种草养羊技术广泛推广,黑山羊出栏50万只以上;长宁县、翠屏区的水禽规模养殖发展迅猛,出栏1000万只以上;翠屏区奶牛存栏816头占全市存栏量80%。通过近三年努力,全市现有21个基地通过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基地认证,有12个无公害畜产品通过农业部认定,认证数列全省前列,在2009年全省无公害畜产品工作会上,宜宾的先进经验在会上作了典型交流,我市的无公害畜产品工作得到省局高度肯定。

(五)畜牧产业化经营得到长足发展。2009年又新建成了江安斌艳食品有限公司、高县汇丰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兴文县福茂食品有限公司三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新增70万头加工能力,全市目前市生猪屠宰加工能力已达260万头。全市18家畜产品加工企业中,固定资产达15472万元,其中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我国西部11省区唯一获得盟欧注册的肉兔加工企业宜宾冻兔厂改制完成,由宜宾汇宝负责经营,已启动对外出口工作;有6家加工企业获动物产品进京,5家获动物产品进沪的资格。全市以高金公司、众益公司、君富公司、富民白鹅公司、金园公司等一批“公司十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对外辐射和对内带动作用越来越强。2009年全市外调肉类产品7.4万吨,产值11.51亿元,宜宾已成为川猪重要原材料和屠宰加工基地。畜牧业快速发展还带动了种植、饲料、肉类加工、皮革、医药、化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六)动物疫病防治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无重大疫病流行。我们狠抓防疫体系建设,2009年全市新实施防疫项目16个,争取中央、省、市、等各级财政资金730.9万元,市级和区县兴建了动物诊断中心,配置诊断仪器和检验检测设备,完善了冷链体系建设。现有基层兽医站106个站新建或改建了办公用房和改善了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全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有很大提高。在防控工作上,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切实加强禽流感等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不断完善防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各项防治措施,在2009年抗击猪链球菌疫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战役中,市县畜牧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体出动,全力以赴,严防死守,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和人物。全市共编印发放宣传资料232.65万份,普查生猪877.80万头次,无害化处理各类病死猪5418头,紧急免疫生猪10.92万头次;完成畜禽监测血清采样12668份,调运了2422.5万ml禽流感疫苗,突击强制免疫鸡鸭鹅共计1448万只,种禽场、蛋禽场、规模化养禽场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同时对377499个养禽户、75个养禽场、392个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共932万m2进行了消毒,全面完成了免疫任务,确保了我市无重大疫病的发生,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护了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由于防疫工作成绩显著,2009年我局被省政府评为人感染猪链球菌疫病防治先进单位,市局及区县畜牧系统有11个单位被市政府评为人感染猪链球菌疫病防治先进单位,17名先进个人获得市政府表彰。

(七)饲料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饲料生产企业发展到44家。2009全年生产各类饲料10.03万吨,其中饲料加工业完成3.51万吨,其中配合饲料2.09万吨,浓缩饲料9730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4820吨,饲料原料加工业完成6.52万吨。人工种草和饲料资源开发取得新的成绩,全市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27.83万亩,比上年增长6%。

在加快饲料生产发展同时,我们加大对饲料、兽药市场监管力度,按照“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兽药、饲料等畜牧投入品监督,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加强市场整顿,全市出动畜牧行政执法人员2900人次,共检查市场260个,经营户4648家,生产企业44家,监督抽检饲料样品195个,查获违规饲料产品25.8吨,兽药产品22000余盒(瓶),涉案货值16.7万元,涉案人员183人,立案171起,结案168起,依法罚没款7.14万元,其中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起,涉案金额近10多万元,已刑事拘留1人,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饲料兽药和出口肉类的安全卫生。

(八)畜牧系统实力不断增强,队伍形象不断得到提升,职工精神面貌焕发。近两年市区县畜牧局共投入数百万余元改造办公设施,配置了电脑、摄像机、投影仪等设备,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公文、疫情、统计资料、报送实现了快捷、高效网络传送,办公条件和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在全市畜牧系统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以“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爱岗敬业,服务三农,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行风建设活动,思想作风进一步端正,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全市锻炼和造就了一支肯于吃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技术过硬的畜牧兽医技术人才队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80人,其中市级学术带头人6名,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名,市级拔尖人才1人,高级职称人员22人,中级158人,初级889人,他们在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2009年抗击猪链球菌疫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战役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确保了我市无重大疫病的发生,展现了畜牧系统干部职工高尚的情操和精神风貌。

总体上说,今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它凝聚了大家的辛劳与汗水,是党委、政府领导的结果,是各部门全社会支持关心帮助的结果。借此机会,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当前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十一五”时期到2020年是宜宾经济社会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发展阶段。从宜宾的实际来看,农村幅员广,农业比重高,农民人口多。加快发展,最繁重和最艰巨的任务在农。因此,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以新的发展理念谋划“十一五”畜牧业,努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

当前,我市畜牧业正处在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融入到国内、国际两个大环境中比较我市畜牧业,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畜牧生产方式亟待转变。农村养殖方式主要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人畜混居,畜禽散放混养普遍存在,养殖环境条件差,畜禽乱排、乱弃、污染环境现象严重,动物疫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生产效率较低。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先进的畜牧科学技术推广难,畜牧业质量难保障,畜牧业经济效益难提高,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动物防疫体系不够健全。基层兽医体制仍未理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不够稳定,人员素质不高,防治技术落后、执法手段单调。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由于多种原因仍有一些站没有基本的办公条件,落后面貌得不到改变,村级防疫手段相当弱,使动物防疫工作在一些地方落实的不好。

三是产业化程度还较低。畜牧产业发展最根本的是龙头企业的壮大,目前,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加工品种单一、缺乏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弱。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畜牧专合组织普遍组织松散、服务形式比较单一,专合经济组织中间桥梁作用发挥不够,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协会与农民之间联结还需提高,利益机制不够健全,产加销脱节。农民养殖技术、信息、资金和产品销售等服务缺乏。

四是畜牧业生态问题日显严峻。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添加剂,制售假劣饲料、药残留等问题还时有出现,药物、添加剂的致残留和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存在,畜产品安全存在卫生隐患。规模养殖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矛盾日益突出,控制难度和治理成本不断加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矛盾日渐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将面临自身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双重约束,增长方式急需转变。

面临发展机遇:

1、党中央提出的在“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实行扶农强农政策。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这些都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更为有利条件。

2、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竞争环境和新的市场空间。由于我市猪肉、牛肉、羊肉价格一般比国际市场价格低30-40%左右,潜在的市场空间将十分广阔。

3、宜宾区位优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我市位于川滇黔渝结合部,为金沙江水电资源开发的依托基地,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重要组成部分,部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圈川南城市群的经济强市和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将不断扩大,随着旅游等第三产业的不断增长,将带来大量流动人口和食品需求,要大量的畜产品为市场提供充足的食品保障。

4、我市已有相当的畜牧基础,已形成大畜牧基地的框架,已有发展畜牧业和动物疫病防治的经验和条件,这是长足发展的宝贵财富。

三、“十一五”我市畜牧业主要目标和今年工作安排

“十一五”我市畜牧业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以抓工业的思路谋划畜牧业发展,立足我市畜牧资源优势,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养殖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畜禽产品安全化步伐,积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努力构建现代畜牧经济强市,把畜牧产业发展成生态型、竞争型、外向型大产业,实现畜牧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主要目标到2010年:

1、全市畜牧业产值(现价)达到85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50元以上。全市肉类总产量75.35万吨、禽蛋产量5.29万吨、奶类产量9420万吨,在“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长5.1%、5%和15%。猪、牛、羊、家禽、肉兔出栏分别达700万头、27.3万头、168.万只、9417万只、1220万只,在“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5%、10%、8%、5%和10%。

2、动物防疫工作上新台阶,防疫体系健全,理顺兽医体制。畜禽死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畜产品药物残留到达国家出口标准。

3、产业化经营提高,增强龙头企业实力和带动能力。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创立名牌企业3—5个,生猪的工厂化屠宰加工率达到60%以上。

今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意见: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主要工作任务是确保畜禽防疫清洁无疫;全市肉类总产量61吨、禽蛋产量4.3万吨、奶类产量5400吨,猪、牛、羊、家禽、肉兔出栏分别达580万头、18.6万头、121万只、7740万只、831万只;畜牧业产值(现价)达到71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60元以上。

(一)以提高动物防控能力为重点,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力争实现无重大疫病发生。近年来国内外频频爆发的禽流感、口蹄疫和去年四川的发生猪链球菌疫疫情,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动物防疫事关畜牧生产的发展,事关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事关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抓好动物防疫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畜牧部门最重要的责职和永恒的主题。

省委省政府于元月9日下午在成都太成宾馆召开防控高致病禽流感的紧急会议。会议由副秘书长唐建军主持,由省局局长屈坤宁同志通报了当前的疫情,并对下一步工作讲了意见,陈文光副省长和省委常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郭永祥同志作了讲话,下面我结合传达精神讲点意见。

1、大竹县发生禽流感的情况和应该吸取的教训

去年12月22日,大竹县杨家镇六堰村陆续发生鸡鸭病死现象,到26日累计死亡家禽约1800只。大竹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对病死鸡进行了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和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禽流感和新城疫的典型症状,初步结论为鸡的急性传染病。但为了使此次鸡的急性传染病不扩散、蔓延,确保元旦、春节人民群众用上放心的禽类食品,县禽流感防控指挥部决定采取果断措施,迅速组织了扑杀、消毒、封锁疫点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考虑到当时无害化处理的病死禽总数已达12900只,并且一养殖业主有感冒症状,有必要向上级报告。所以,大竹县委、县府于12月27日中午向达州市委、市政府书面报告了处置情况。

报告标题用了“疫情”字样,报告首先明确讲了“鸡场发生疫情,病死肉鸡1800余只”和“养鸡场沈业主家志因发烧、咳嗽收入医院治疗”两个最敏感的事,所以当信息报到省和中央时,省政府办公厅立即要求省局派专家组赴大竹指导,中办迅速责成农业部派专家组赴现场指导,两级专家组及时赶到现场后,除指导防控工作外,专门采集病料送哈医研国家参考实验室检测。:

1月3日,国家首席兽医师贾幼陵同志电话通知,哈医研已确诊该次疫情为高致病禽流感,农业部初步认定此次疫情是“22日发病,27日进行扑杀”,农业部在庚即发出的疫情通稿,肯定“目前该疫点的疫情已经扑灭”。当晚深夜,农业部专家组再次赶赴大竹现场,除指导扑疫外,并重点调查疫情未按程序报告的原因。文光副省长也立即赶赴现场,看望农业部专家组,并深入疫区督查防控工作。

此次大竹疫情至少有两点教训必须认真吸取,一是发病时免疫密度太低;二是疫情报告严重违规。大竹县发病时的免疫密度仅28%,特别是疫点所在地杨家镇,连规模场、蛋禽场等强制免疫的重点单位都基本上没有免疫,兽医站站长一问三不知,免疫档案材料残缺不全。至于疫情报告严重违规,估计中办、国办领导刚刚看到“疫情”,“病死肉鸡1800余只”,“业主发烧、咳嗽”、等字样,连报告后面的文字都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就开始追问农业部了,而这时负责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农业部对此事却全然不知晓,农业部怎么能不追究此事呢?

中伟省长最近对大竹疫情报告批示:“要全面清理,防止漏报,并举一反三,切实加强防疫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不仅有使畜牧业毁于一旦的危险,对农民增收带来极其重大的影响;而且有危及人民安全的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我们务必进一步增强依法防控的责任感,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治疫;务必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确保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在我省得到有效控制。

2、充分认识当前形势,切实加强领导,落实防控责任。当前的防控形势是严峻的:(1)气候对传播适宜,传播的机遇大;(2)免疫密度还没有达到要求,甚至还很不平衡;(3)防疫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村级相当薄弱;(4)影响经济稳定。要求各级要克服松劲麻痹思想,不能有任何消极侥幸心理,要把防控禽流感工作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来抓,高度重视,工作上支持,物质上保证、保证各项工作开展。

3、强化薄弱环节,进一步落实防控工作的重点措施。

(1)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

①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要求,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按照常年免疫、月月补针的免疫程序,对高致病性禽流感进行全面免疫,肉禽进行1次免疫即可;种禽、蛋禽在基础免疫3周后,还应加强免疫。对口蹄疫,春秋两季进行集中免疫,新补栏的家禽及时进行补免。对猪瘟、新城疫等,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补免相结合。所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均力争达到100%。这次各市、州所需的禽流感疫苗已于去年12月底全部调拨到位,省局要求务必在1月20日前免疫到100%。

②对免疫质量进行认真评估。省和13个市、州的动物疫病监测中心要加强对免疫抗体的监测,共同完成每个规模场、蛋禽场、种禽场血清样品不少于30-50份,每个县散养户血清样品不得少于60-90份的监测任务。

(2)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

①在对禽流感、口蹄疫全面监测的基础上,努力加大重点产区、边境地区的疫情监测力度。同时,要有计划地开展猪瘟、新城疫等主要人畜共患病的监测。

②做好动物疫情监测统计、分析。根据流行病学状况,及时做出分级预警,加强动物疫情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动物疫情定期通报制度和疫情报告系统,全面实行疫情报告网络化管理。疫情报告和每天的零报告必须由市、州局长签署后及时报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③要将疫情报告的重点前移。抓难点、抓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村级疫情报告观测员制度和定点、定人、包片负责的疫情监测制度,保证乡村尤其是偏远乡村散养畜禽的发病死亡情况能及时上报、及时诊断。我们要求用定人定片,填表公示,包干到底的疫情监测办法,每次检查后,兽防员和业主、户主都要签名共同负责。

(3)进一步提高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①根据重大动物疫情的特点,进一步明确应急处置原则。努力构建重大动物疫情保障体系,明确政策保障、法律保障、组织保障、技术保障、经费保障、信息保障、制度保障和宣传保障措施。

②进一步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程序,规范疫情报告、预案启动、疫情处置、疫情解除、损失评估、生产化肥、调查总结以及贸易恢复等程序。

③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处置应急物质储备制度,建立有相关专家参加的省、市、县三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备队,并做好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统一应急指挥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要坚持“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疫区采取封锁、扑杀、销毁、消毒和强制免疫等措施,及时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4)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①健全完善市、州检验监督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强化检验监督执法区域协作。

②开展动物防疫标识溯源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可追溯管理制度。

③加强检疫规范化管理,提高产地检验和屠宰检疫执法水平,有效解决家禽检疫薄弱等问题,防止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市场。

④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监管专项整治,加强活畜交易、屠宰、运输监管、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

⑤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提高各级各类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动物病源微生物泄漏和扩散。

去年我们虽然成功抗击了禽流感和努力化解了猪链球菌疫疫情对我市的影响,但在工作上也暴露出我市动物防疫体系在基层的薄弱,动物防疫体系亟待加强。今年,我们要深化动物防疫制度改革,理顺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管理体制,加强县、乡防疫队伍建设,完善村级防疫体系,建立强有力的动物疫病控制、防疫监督、疫病监测和防疫屏障等动物保护体系。巩固和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积极争取投入,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动物重大疫情快速反应机制,提高重大疫病预防、监测和快速扑灭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做好动物春防秋防工作,依法对严重危害畜牧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提高畜禽免疫密度,重大疫病免疫率达到100%。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完善动物免疫耳标标识管理,认真抓好“动物防疫标识溯源系统建设”项目,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确保检疫面达到100%,严格控制染疫动物及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严把畜禽引种检疫关,严防市外动物疫病传入。市人大已决定2010年将重点检查《动物防疫法》的贯彻实施情况,我们要借机促进工作的开展,抓好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以扶强做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步伐,推进外向型畜牧业发展

推进产业化经营,必须在扶强扶壮龙头上下真功夫。龙头企业是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的综合载体和组织平台,是开拓畜产品市场的主体,是牵动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畜牧业的关键所在。一是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用好用活各级政府有关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政策,积极争取资金,争取项目,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品牌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生猪加工龙头企业高金食品、叙府肉类、众益食品等树立品牌,拓展国外市场。肉兔加工方面,扶持汇宝公司抓好基地建设,尽快打开出口市场。特色家禽上,南溪富民白鹅公司加快完成新厂建设,建成标准化家禽加工企业,拉动白鹅产业发展。积极支持江安斌艳食品公司,长宁富民食品、高县汇丰肉食品公司、兴文福茂食品公司、宜宾宏原和食品等中小龙头企业在做强做大,不断拓展经营范围,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开展跨区域的联合,全市形成规模宏大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要推动重点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冷鲜肉,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二是围绕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牛、羊以及小家畜禽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一批肉猪、肉兔出口生产基地,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路,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结成紧密的对接关系,建好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组织农民按照龙头企业的标准生产,解决龙头企业原料档次低等问题,提高畜产品质量。

三是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经纪人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在农民、龙头企业、政府、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畜产品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根本性转变。

四是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兼顾好企业、中介组织、农民三方面利益关系,积极采取“订单畜牧业”、契约、二次返利等新型经营管理方式,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三)以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加快畜牧生产方式的转变,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去年底《畜牧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10年7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对规范养殖行为作了明确规定。最近,省政府以川府函(2009)239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强省的意见》,对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有关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结合宜宾实际,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扶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建成一批出口肉猪、肉兔规模养殖“备案”场,实现规模效益。

2、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村,建设一批无公害畜禽基地。

3、鼓励、支持散养户改善饲养环境和饲养条件,增强抵抗动物疫病侵袭能力,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4、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推广普及畜禽的规范化饲养技术,转变饲养方式,提高产品质量。

5、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优化饲料结构,开发新的饲料品种,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大力牛羊兔等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畜牧综合生产能力和养殖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四)以强化畜牧执法为重点,加大饲料兽药投入品监管,确保畜产品的安全和人民健康

要尽快完善市级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加强畜产品安全的检测工作,使检验检测工作尽快步入制度化、规范化阶段,特别要加强对饲料、兽药的安全检测工作。要规范行政审批,继续整顿畜牧生产资料市场秩序,加大饲料、兽药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全面加强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制售假劣种畜禽、假劣饲料、兽药和使用违禁药品、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的卫生和质量安全。

(五)以加强畜牧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1、加强畜牧系统硬件建设。今年要积极争取投入,加强基础实施建设,畜牧信息系统进一步发挥作用,交通、工作硬件建设上新台,乡镇兽医站建设加强,村级防疫体系得到完善。

2、加强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爱岗敬业,服务三农,奉献社会”的行风建设活动,提高畜牧行政执法人员政治素质和执法水平,树立廉洁、高效、勤勉的工作作风,规范执法。要加强学习,提高畜牧科技人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为农民发展畜牧业提供技术保障。积极选拔一批热爱畜牧兽医事业的大中专生的加入专业队伍,发展畜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3、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按照创“四好班子”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政务承诺制度,推行阳光政策、阳光作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建立高效、廉洁、勤勉的工作作风。

畜牧行业分析报告篇10

一、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

1.稳定生猪生产。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调控预案,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扶持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养殖场户搞好饲养管理。

2.扶持牛羊肉生产。深入研究牛羊肉生产的限制因素,加大协调力度,争取牛羊生产的扶持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牧区和南方草地的优势,着力保护基础生产能力,推进规模养殖和加强技术服务,促进牛羊生产加快恢复发展。

3.提升奶业生产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奶牛品种改良,鼓励企业建设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转变奶业生产方式;加快青年公牛后裔测定步伐,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水平;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支持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基地,加大苜蓿生产加工机械购置补贴支持力度,落实苜蓿良种补贴政策,推进草畜配套,提升奶业整体素质。

4.继续抓好生产监测和预警。继续强化生猪等主要畜禽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适时提出启动生猪调控响应机制建议,稳定生产,防止价格出现大的波动;在100个养羊大县开展生产监测,密切跟踪生产发展动态,指导生产加快恢复。

5.加强生产形势分析和信息服务。分别召开半年和年度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召开全国饲料行业形势分析会,定期做好牧情快报报送和监测信息,试行定期开展畜牧业经济运行分析并有关报告。

6.继续强化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完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灾情调度系统,协调做好受灾地区的灾害救助工作。

二、推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7.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好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继续遴选1000个部级示范场;强化已挂牌示范场监管,完善示范场生产信息数据库,落实地方责任,淘汰不合格示范场;加强标准化示范场的宣传,总结推广各地推进适度规模养殖的有效模式,突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组织召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组织实施“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8.大力推进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支持适宜地区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推广根瘤菌拌种技术,继续开展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建设,印发《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科学饲养技术手册》,提高草原畜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组织编制并推动实施内蒙古及其周边牧区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示范工程、新疆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青藏高原牧区特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工程及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等规划。

三、建立现代畜禽种业

9.组织实施遗传改良计划。继续实施生猪和奶牛遗传改良计划,指导核心育种场规范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推进遗传物质交流;抓紧制定并实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制订蛋鸡遗传改良计划,组织起草肉羊遗传改良计划。

10.实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召开项目启动会,部署项目实施工作;开展生猪、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制作羊和牦牛良补项目工作管理光盘,组织开展项目督导检查。

11.加大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对种畜禽场监管,完善种畜禽管理平台,开展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加大畜禽资源保护力度,完善部级场区库保种机制。

四、加快建设现代饲料生产体系

12.做好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实施工作。修订并公布实施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审定、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等配套规章,推进与新条例同步实施;组织召开全国饲料工作会议,部署《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各项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

13.加强饲料行政许可培训与检查。按新的准入条件严把饲料生产准入关。组织开展获证饲料生产企业大检查行动,做好现有持证企业集中换证工作;扩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试点范围,推行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饲料经营门店大检查,重点清查拆包分装行为,督促建立完善购销台账制度;加强秸秆养畜项目管理,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

五、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4.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和执法。继续组织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开展饲料中未知风险物质排查和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制定公布《饲料原料目录》,修订《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打击饲料生产中滥用非饲用物质的行为;组织各地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工作,使法律观念深入每一个企业和养殖场户。

15.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巩固奶业整顿和振兴成果,完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加大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的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范围,增加抽检频次;实施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禁添加行为;进一步加强生鲜乳收购站监管,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对分布偏远、设施落后、管理松散、水平较低的生鲜乳收购站,重点加强日常监管;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

16.坚决打击违法添加“瘦肉精”行为。继续深入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组织实施养殖环节“瘦肉精”监测计划,做好“瘦肉精”和含“瘦肉精”饲料清缴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饲料环节重点加强对销售网点的监督检查,养殖环节重点督促完善养殖档案、推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和活畜出栏抽检制度,收购贩运环节重点推行证明材料查验制度和收购贩运信息记录制度,探索建立经纪人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完善跨省案件协查机制、涉嫌犯罪移送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健全监督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六、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17.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认真总结2011年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的经验,指导地方制定补奖机制年度实施方案,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规范动态管理;积极协调,争取将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全部纳入草原补奖机制实施范围。

18.加大推进草原承包工作力度。按照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草原承包管理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起草进一步推进草原承包的指导性意见,分区、分类深化草原承包工作,争取将牧区半牧区县可利用草原全部承包到户。

19.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和游牧民定居工程,推动启动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南方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加强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推动启动牧区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加强草原火灾防控和草原鼠虫害、毒害草治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20.加大草原管护力度。加强农牧民和基层草原管护员培训,强化草原监理机构执法条件和能力建设,依法严厉查处非法征占用、乱开滥挖等破坏草原、损害牧民合法利益的行为,加大对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的监督检查力度。

七、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21.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强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召开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组织做好11个首席科学家的年度考核工作,组织开展体系综合试验站调研,推动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与技术推广对接;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培训,为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奠定基础。

22.推进畜牧业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组织实施好24个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2个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加强项目指导管理,组织开展“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科技”等项目调研,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结合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开展,组织开展畜牧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依托畜牧业科技推广机构,强化畜牧业适用技术推广,重点示范推广应用畜禽标准化生产、母畜繁殖障碍诊断和调控、畜禽养殖粪污发酵处理综合利用等技术,着力破解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23.加强畜牧业标准制定推广。组织召开标准审定会,审定报批国家和行业标准50项;组织开展标准制定培训班,提高标准制定水平;组织编制畜牧业标准汇编,加快标准应用推广。

八、加强畜牧业基础性工作

24.开展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调研。组织开展畜牧业融资担保调研,推动解决规模养殖发展贷款难问题;组织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积极争取扶持政策;组织开展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及散装饲料与规模养殖场对接调研,推动缓解饲料资源不足,节本增效,保证饲料质量安全;组织开展牛羊等草食畜产品供给形势和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情况等战略研究。

25.强化计划和财务监督管理。组织举办主要省份畜牧兽医系统计划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开展项目和资金管理相关内容培训;组织开展基本建设和财政资金项目督查,以畜禽良种工程和“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为重点,强化过程监管,跟踪评估项目实施效果,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安全使用;组织开展中央投资项目进度季报工作,加快中央投资项目执行进度;做好畜牧业财政项目年终总结工作,促进财政资金高效安全使用。

26.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切实履行畜牧饲料生鲜乳管理的法定职责,全面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执法工作;继续实施畜牧法省间交叉执法检查,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强化饲料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打击添加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

九、加强畜牧系统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