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康复治疗的方法十篇康复治疗的方法十篇

康复治疗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6:10

康复治疗的方法篇1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电化教学

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康复医疗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伤、病、残者身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在我国传统康复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气功、推拿、按摩等技术治疗瘫痪、麻木、肌肉关节孪缩等疾病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但是,现代康复治疗的兴起只是近百年的事,在我国现代康复治疗起步较晚,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康复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康复治疗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技术等,这么多种类的康复方法不能通过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要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着形象而深刻的印象。

通过几年康复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方法应该紧随社会的发展,因为不同时期不同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同,所需要的康复手段也不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教学模式也应多样化。

一、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实践教学方法为主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多增加实践教学,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康复治疗技术的实践教学又包括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尤其是社会实践非常重要。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的,指在实验室、训练室等实践场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与做结合,手与脑并用,独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使其职业能力和各种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中职教育中,实践教学不是其他教学形式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与价值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形式,是中职教育特色的一个主要体现,在中职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也是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课堂实践主要是在学校的运动治疗室与器械训练大厅中进行,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与演示让学生反复的练习,使学生们熟练的掌握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操作手法和常用康复器械的使用方法,为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会实践对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到康复医院或者医院的康复科,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康复技术应用到临床中,提高学生们对康复技术的认识。例如:脑卒中患者在我国北方的康复主要针对的就是这样的患者群,脑卒中有典型的痉挛模式,这在课堂是无法讲授和演示的,必须让学生亲眼看到患者去操作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痉挛模式。这样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内容,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增加多媒体教学

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因为康复是近些年新兴起的一门学科,有一部分学生对康复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只凭借课堂的讲授是不能足以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所以在康复治疗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们的理解更深刻,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在康复治疗技术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是主要的手段。理论教学是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通过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所学理论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三、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辅以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来表现教学内容,它是把客观事物具体化、声像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而不是把它抽象化。电化教材则是声像教材,是和控制教学信息,以实现教学目的的最优化。它是把客观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它的形、声、色直接作用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目的,有利于加快学生感知和理解和体现教学价值的综合体系。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辅以电化教学和电化教材的应用,能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学也是主要手段,因为在康复治疗中有很多理疗设备,尤其是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理疗设备,在学校是不可能有的。这样可以通过电化教学让学生了解理疗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对理疗的认识。

总之,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教学方法中以实践为主,多媒体和电化教学为辅。多维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如今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这就对我们的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革新,为祖国康复治疗技术发展奉献一份力量,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康复人才。

康复治疗的方法篇2

【摘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医学教育教学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探索最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并广泛应用于医药教育教学中,并取得优异的效果。本文将就康复治疗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进行详细比较,并指出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基础教学法;康复治疗学;运动疗法;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72-0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最早产生于美国并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领域,其英文全名是“problem-based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由美国医学教授在20世纪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课程教育模式,现已广泛应用于欧美等大部分国家的医学院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如哈佛大学的所有医学专业都已采用pBL,并取得了巨大的教育教学成果,pBL自引入我国后引起了我国医学领域的广泛重视,并加大了对其的试验和研究力度,在我国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香港的一些大学中,pBL已成为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占据主导方式的教学方法,并有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效果。下文将就康复治疗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详细比较,并指出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pBL教学方法与以往教学法的对比分析

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同:一是以往的教学方法更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而pBL教学方法则是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讨论,以问题作为基础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传统教学方法更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实现,而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中,教师更强调对学生课本知识的单向灌输,只进行单方面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程度很低,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pBL则采用以问题为基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实际解决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并在查询资料及寻求帮助的过程中,有效锻炼应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通过pBL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传统的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缺乏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而pBL教学法则更重视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不仅仅限于该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掺杂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以往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单向教学模式也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组建小组进行讨论的模式,在学生小组间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间协调分工,在找资料、讨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极大发展。

二、pBL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康复治疗学专业在我国医院类高校的学科课程开设时间较短,与其他医学专业相比算是比较新的一门专业,尤其是该专业的运动疗法方向在我国的医学类教育教学中更是起步很晚,加之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的教学更强调实践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与其他医学类学科专业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该专业的教学中效果不明显,而通过使用pBL的教学方法则产生了良好教学效果,因该法很好地适应了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的特点,该法通过以问题的提出的形式,学生成立问题解决小组,小组间学生自主协调分工合作,教师在旁进行指导,充分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独立寻找资料并思考,与小组成员讨论过程中不仅自身的个性能够充分发挥,还能在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增长见识,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巨大发展,创新思维及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效实现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适应了当前社会医学领域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pBL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的教学应用

因pBL教学法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医学类专业的教学中应用不是非常广泛,但基于其优良的教学效果,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逐步增加pBL教学法教学课时,其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如下:一是教师应依据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及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同时还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设置出难易适中、与学生已有学习生活经验联系紧密且符合大纲要求、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以及结合临床医学应用等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还要围绕培养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为中心,同时学生分组成立问题解决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小组成员可以对本小组分派到的问题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出现疑问的地方加以解惑并引导,为其提供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等;二是学生间自主协调分工,自主查找解决问题所需的参考资料,或是像教师求助为其提供资料线索,然后学生对其所找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再归总所有成员的资料,小组成员共同对所找到的资料结合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及总结,教师在旁边进行轮流指导;三是每个小组将收集并整合后的资料制作成报告形式,形式可以是幻灯片或文本等,问题解决报告采用小组分别进行的方式,在每个小组进行问题解决报告时,其他小组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进行讨论,该小组可以在其他小组学生提出的建议及教师的指导基础上对自己的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在全体学生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四是根据各小组的问题解决报告及其答辩情况,对其问题实际解决效果进行考核,然后综合分析评估pBL教学方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针对其不足加以完善,同时也要注意pBL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等,从而提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现其在医学教育教学甚至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综上可知,pBL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合作精神同时在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能更早接触到临床医学实际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医学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栾烁,黄美欢,涂平忠,胡雅涵,郑翔.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生教学满意度调查及教学设置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8):754-756.

康复治疗的方法篇3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1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

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缪鸿石等[2]认为,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经失神经超敏反应,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机制[3]可实现CnS的功能重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大脑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轴突的侧枝芽生,可能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

早期康复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脑血流量(CBF),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李飞等[4]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BF的增加对减少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死亡有益,反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对轴突出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早期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

以前普遍认为脑卒中后半年以内开始的康复治疗都属早期康复治疗。目前,康复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即可开始康复治疗,也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在生命体征稳定后12h开始[5]。对于中枢神经损伤的再生与修复过程而言,有研究认为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在发病数日开始,1~3个月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3个月后恢复减慢,6个月后有90%的病人恢复达到顶点[6]。由此可见,脑卒中后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

目前还有学者提出了超早期康复训练。宋成忠等[5]将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12h)、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24h),观察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超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焦虑及抑郁状态有积极的意义,且比较安全。

3早期康复治疗的方式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脑卒中康复治疗都是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尚没有单纯使用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报道。目前广泛应用的康复疗法有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mRp)、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反复抗阻力练习等等,以及其他一些借助于机械的训练方法。大量文献报道以上康复方法均是有效可行的。程立山等[7]在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基础上,运用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偏瘫患者200例,与单纯静脉滴注和口服药物治疗作对照。结果显示早期康复疗法的康复质量高于对照组。目前国内倾向于常规康复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形成综合的早期康复方式,临床上应用的康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早期康复治疗与药物结合这一方式在国内应用较多,多是早期康复疗法与西药或中药相结合。这一方式的临床疗效也被大家认可。

3.1.1早期康复与西药结合李国辉等[8]用早期康复结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于入院后第1天开始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治疗后30d依达拉奉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但依达拉奉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张新等[9]采用早期康复加低分子肝素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52例,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88.5%,与对照组51.9%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3.1.2早期康复与中药结合吴佳明等[10]应用早期康复结合中药制剂金纳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与早期康复加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肢体运动功能及aDL增加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曾凡均等[11]采用早期康复并三七提取物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取得显著疗效。刘惠宇等[12]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应用中药水蛭干粉及血栓通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也取得明显疗效。

在早期康复与中药结合这一方面,还有其它许多方式,如早期康复与中药烫疗、中药足浴等理疗方法的结合。如王恰如等[13]针对患肢有血液循环障碍及易出现患肢的肌张力过高和肌挛缩的特点采用中药烫疗疗法治疗,同时开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治疗,有效地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运动障碍。

3.2早期康复治疗与针灸结合在早期康复治疗时常将现代康复方法与针灸疗法相结合,如康复结合头针、康复结合体针、康复结合头体针并用,疗效以康复结合头针最为显著[14]。马来莹等[15]用早期康复及针灸治疗脑卒中38例,取得满意疗效,还指出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合理的针灸与现代康复既注重局部,也注重整体,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指导,标本兼治,能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陈增力等[16]通过临床研究探讨针刺结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aDL的影响,总结出针刺结合康复给脑细胞早期运动的信息,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单纯的神经内科治疗,并且指出针刺结合康复的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3.3早期康复治疗与治疗仪器结合张德梅等[17]用早期康复配合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脑卒中25例,治疗组用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用康复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同时使用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20~30min/次,1次/d,5次/周,总疗程3~6个月。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尚有肌电生物反馈仪、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等等其它诸多仪器,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3.4早期康复治疗与其它方法结合苏国栋[18]将早期康复治疗与高压氧结合起来治疗脑卒中,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高压氧治疗在两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1次/d,10d为1疗程,平均2~3个疗程,康复组在脑梗塞生命体征平稳48h,脑出血病情稳定、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10~14d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经过30d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康复组Fma评分和mmSe评分的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王艳玲等[19]用静脉充氧(高氧液)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对脑梗塞病人愈后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氧液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改善肢体功能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的疗效。田贤先等[20]还将点穴疗法和早期康复治疗结合起来用于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早期康复疗法。此外,与早期康复结合运用的还有推拿、按摩等等。

4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脑卒中患者大多起病急,无心理准备,得病后对预后情况不了解,病人表现为痛苦、悲观等不良情绪,因此,必须做好心理工作。适当的心理治疗不仅可以唤起病人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能力,还可改善、消除病人的抑郁情绪。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开展心理干预,不但能帮助病人改善运动功能,而且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的日常自理能力[21]。早期康复训练要注意因人施治,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训练方式,由易到难逐步适应。训练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肌力改善情况。尽量不引起患者疼痛,训练要缓慢进行,勿使患者疲劳,切勿过猛粗暴地活动每个关节[22]。此外,在康复过程中正确地判断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不同阶段,对异常的运动模式予以抑制,对丧失了的正常运动模式进行诱发训练,是偏瘫运动功能能否恢复好的关键[23]。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展。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要把握好治疗的时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遵循规范的治疗模式,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以促进脑卒中病人各种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21世纪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脑卒中的发病率将继续上升。因此,对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研究应该更进一步深入,康复的方法可以更加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44.

[2]缪鸿石.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功能恢复的理论(一)[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5,1(1):1.

[3]缪鸿石.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功能恢复的理论(八)[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7,3(3):97.

[4]李飞,邓时慧,谷德祥,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等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6,2(4):152.

[5]宋成忠,崔爱庆,李义召,等.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09.

[6]张昕红.脑卒中的康复治疗[J].医学与哲学,2004,25(7):29.

[7]程立山,高朋杰.早期康复治疗偏瘫的疗效观察[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11(3):68.

[8]李国辉,陈惠.依达拉奉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1):51.

[9]张新,蒋居臣.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3):8.

[10]吴佳明,陈冬青.金钠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2):985.

[11]曾凡钧,陈宗华,蒋庆华,等.三七提取物并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7078.

[12]刘惠宇,朱丽芳,何小燕,等.早期康复训练并活血化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5):153.

[13]王恰如,刘泰,甘照儒.中药烫疗配合早期运动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22.

[14]唐强,张慧敏,王艳,等.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02,27(4):302.

[15]马来莹,艾诗奇.针灸及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38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21.

[16]陈增力,蔡红庆.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的效应[J].现代康复,2001,5(8):119.

[17]张德梅,孟贤芳.神经网络重建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24.

[18]苏国栋.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4):221.

[19]王艳玲,桂林,代景儒,等.静脉充氧(高氧液)和早期康复对脑梗死病人愈后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98.

[20]田贤先,赵仲和,林正豪.早期点穴与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8):609.

[21]马平都,陶慧娥,黄国秀.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8):2098.

康复治疗的方法篇4

[关键词]儿童;脑瘫;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28-0154-02

脑瘫是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1],是永久性损害,不可改变,主要影响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目前,脑瘫的定义说法不一,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论[2]。

儿童患脑瘫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3]。近年来,小儿脑瘫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在小儿脑瘫康复上投入很大,但在脑瘫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综合的康复训练是治疗小儿脑瘫最有效的方法[4]。

早期干预、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对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5]。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材料收集来自于吉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2009年3月~2012年9月住院脑瘫患儿114例,男70例,女44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5岁9个月。

1.2研究及评估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肢体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矫形器的应用、手术治疗、高压氧、水疗、电疗、针灸按摩、中药熏蒸、语言矫治、引导式教育等。康复医师通过对患儿的初次评估结果,制定出近期的康复训练计划,为患儿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然后实施康复训练。

评估方法的选择,参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下达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项目》中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中的评估标准,由专职康复医师对训练儿童逐项进行评估、计分。

1.3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关于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6]。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描述集中和离散趋势,组间比较应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住院脑瘫儿童康复治疗项目选择

对114例住院脑瘫患儿康复治疗项目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肢体运动康复训练103例,占比例最大(92.0%),下肢矫形器的选择60例占54.0%、手术治疗34例占30.6%、水疗25例占21.9%、电疗20例占17.5%、高压氧16例占14.0%。脑瘫儿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肢体运动障碍,所以脑瘫儿童首选的项目是康复训练,根据病情再选择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2.2住院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情况

对114例住院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运动疗法112例,占比例最高(98.2%),中医按摩106例占92.9%、作业疗法97例占85.1%、语言治疗91例占79.8%、引导式教育62例占54.4%。

2.3住院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对114名住院脑瘫儿童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平均分分别为(10.5±9.0)分和(16.0±9.0)分;治疗前后得分分布有统计学差异Z=-6.187(p<0.05),治疗后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虽然目前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但现有的治疗手段使脑瘫患儿治疗效果已得到明显提高[7],综合治疗可使脑瘫儿童功能得到尽早改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8]。

3讨论

我国小儿脑瘫的患病率为2‰,脑瘫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对减轻功能障碍、减少残障意义重大[9]。本研究对114例住院脑瘫患儿康复治疗项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康复训练所占比例最高(92.0%),其次为矫形器的应用(54.0%)、手术治疗(30.6%)、水疗(21.9%)、电疗(17.5%)、高压氧(14.0%);康复训练以运动疗法所占比例最高(98.2%),其次为中医按摩(92.9%)、作业疗法(85.1%)、引导式教育(54.4%)、语言治疗(79.8%)。以上结果表明:脑瘫患儿的康复大多数采用综合治疗。对脑瘫患儿治疗前后评估,治疗后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在治疗儿童脑性瘫痪上具有一定效果。实施康复训练后,患儿语言表达、生活自理、肢体活动能力有明显改善[10]。

脑瘫儿童的治疗方法很多,临床康复治疗中多采取综合措施,脑瘫患儿因损伤部位在脑部中枢神经,临床表现上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同时还可伴有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癫痫、斜视等并发症,治疗中除针对运动功能存在障碍外,应同时治疗其并发症。癫痫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在10%~20%,由于脑部受损,脑神经细胞可出现异常放电,脑损伤程度会进一步加重,由此可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康复治疗的同时要控制癫痫的发作,视力障碍可以配戴适宜的眼镜矫正视力,关节脱位可以手术解决,听力障碍可选择人工耳蜗或验配助听器。因为脑瘫儿童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在专业康复机构进行训练外,还要将社区与指导家庭训练相结合,有研究证明社区康复是一种可行、高效、经济的康复途径[11]。这就要求我们训练机构在训练患儿的同时要教会家长最基本的康复手法,保证患儿离开康复机构后得到长期有效的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治疗除以上治疗方法外,还可以选择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推拿疗法在脑瘫康复中应用广泛,推拿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还可以扩大关节活动度,推拿治疗过程中患儿没有痛苦,一般配合的较好,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虽然康复训练的方法很多,但也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脑瘫儿童也和正常儿童一样,除了每天的康复训练外,也喜欢游戏,同样需要有正常幼儿的教育。音乐疗法、游戏训练都是患儿喜欢的愿意做的,运动游戏可以促进学习,脑瘫儿童以运动障碍为主,同脑瘫儿童游戏要克服许多困难,要改变一下物理环境,把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到游戏当中,这种训练方法患儿易于接受,也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重视。由于脑瘫儿童的病情不同,临床表现、临床类型也不相同,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评估后结果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个体化训练计划[12],并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同时注重其他方面的需要。

综合性的大医院都设有康复科,但由于康复治疗的费用高昂、不能满足贫困脑瘫患儿的需求,使得大部分脑瘫患儿不能得到长期有效的康复治疗。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采取一系列措施,对0~6岁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救助[13],中国残联印发了关于脑瘫儿童的康复救助项目,这样使得更多的脑瘫儿童有机会到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现在社区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脑瘫儿童就不用到外地就医,可以就近到当地社区。在社区康复师的指导下,采取机构集中评估、训练和家庭康复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脑瘫儿童进行系统的康复,巩固疗效,提高康复效果。

发现脑瘫患儿要及早进行康复治疗,有效地进行早期干预对患儿的康复将起到重要作用[14],加大社会宣传,让人们都知道什么是脑瘫、脑瘫的病因及危害,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脑瘫儿童,要做好三级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减轻残障,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15],使脑瘫儿童能够同正常儿童一样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晓捷.我国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方面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7):575-576.

[2]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

[3]徐开寿,麦坚凝.脑性瘫痪的诊断、评估及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2):950-952.

[4]卢小妹,杨李.小儿脑性瘫痪的防治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7):668.

[5]陈正平,张绍岚.小儿脑瘫康复治疗86例临床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4):774.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7]汤明丽,吕复莉.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安徽医学,2012,33(9):1256.

[8]李文军.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22.

[9]洪永锋.脑瘫超早期康复研究及进展[J].安徽医学,2011,32(5):684-685.

[10]陆冬梅.脑瘫患儿98例临床康复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2):6778-6779.

[11]陈彬,张丽华.脑性瘫痪患儿的社区康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6):67-68.

[12]张雁,吴卫红.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2,27(3):180-182.

[13]银芳,刘宇赤.我国脑瘫儿童康复服务中的问题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6):595-597.

[14]王明.早期医学干预对预防脑瘫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072-1073.

康复治疗的方法篇5

【摘要】目的对85例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的方法和疗效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分析。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患者经过手术或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开始有康复医生指导的训练,包括8种不同的康复治疗方式。结果两组治疗前均无生活基本自理能力。康复治疗后两周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康复治疗;生活自理;致残率;生存质量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1]。鉴于脑卒中的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多有偏瘫,失语,生活不能自理等后遗症,所以在我国一级预防尚不是很完善情况下,对于脑卒中发生后及时的救治和随后的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早期、积极,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降低疾病的致残率,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2]。本文对85例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的方法和疗效进行了比较研究和评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3年4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5例,均为基底节出血。其中男性46例,女性39例,男女之比为1.2:1;年龄为40~78岁,平均为59岁;清醒33例,意识障碍52例,失语24例,偏瘫85例,眼外肌麻痹29例,瞳孔不等大10例,共济失调5例,病理征72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45例,对照组40例,两组项配对因素(性别、年龄、偏瘫侧、病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价、伴发疾病评价)对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或药物治疗(包括降血压、脱水降颅压、抗凝溶栓药物、神经营养药物、防治并发症等)。康复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平稳)即开始进行有康复医生指导的训练:(1)被动治疗,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的抗痉挛、被动关节活动等;(2)针刺按摩;(3)利用反射诱发肌张力,踝关节背曲的诱发等;(4)音乐疗法;(5)站立及立位平衡训练;(6)早期下床站立及活动;(7)主动运动:下肢负重训练及重心转移训练,步行练习及步态的纠正,前臂旋前、旋后,手指抓握等;(8)心理暗示。教会家属一定的康复训练方法,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以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上述治疗共持续30天,出院后转入家庭维持性康复,由家属配合治疗,每月返院一次,直至一年。不能返院者由康复医师进行家访。

1.3评价标准采用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的脑卒中疗效评判标准以及功能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3]。日常生活评价(aDL)按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定(完全依赖0~20分,严重依赖21~61分,中度依赖62~90分,轻度依赖91~99分,独立100分)。所有患者均在康复医生参与下进行定期、单盲评分。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表2所示康复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均无生活基本自理能力。康复治疗后两周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尤其是基底节出血,无论开颅手术、微创治疗还是保守治疗,都有较高致残率;约8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4]。在这种情况下,康复治疗就成为降低脑出血致残率的重要方法。

临床发现,脑出血之后肢体功能的恢复虽然可以持续长达2年,但是在发病后3发病后3个月,特别是最初4周恢复最快[5];因此早期康复治疗比治疗持续时间和治疗的强度更为重要。国内外文献报道,早期康复对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依赖药物和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并且手术也不能明显降低脑出血的后遗症[6,7]。结合文章和作者的经验,我们对于85例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的研究,对治疗组进行8种不同系列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低级中枢功能恢复,预防了合并症如坠积性肺炎等和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等继发症的发生,为恢复期的功能康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都是药物无法替代的。所以早期康复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十分重要或者说是决定患者康复程度的治疗手段。图2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其他治疗手段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早期的、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Bathel指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一般认为,脑出血的恢复包括自然恢复和治疗性恢复。早期以自然恢复为主。这个时期辅之以康复治疗,可以明显促进脑出血周围组织的功能重组和运动功能的恢复[8]。对于不同程度的患者进行不同层次和强度的功能锻炼及其他疗法,是降低脑出血致残率的重要手段。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康复治疗对于脑出血虽然不是对因治疗,但是积极合理的早期康复治疗却是恢复期必不可少的对症治疗手段。另外作者的体会是,康复治疗愈早愈好,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除了一些基本的维持肌张力、刺激神经恢复等疗法外,心理暗示在临床应用上也十分重要,一些必要的鼓励可以激发患者对疾病恢复的信心,使之在自我治疗中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和主动治疗。所以在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要综合各种治疗手段,以便能够最大限度的减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236-239.

[2]潘翠环,何镜清,蒲蜀湘,等.早期康复干预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0-244.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6):379-380.

[4]石香彩.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160例疗效观察.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10:890-891.

[5]陈冬青.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1):45.

[6]方定华,朱镛连.走出康复误区发展现代康复医学[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1995,1:49.

康复治疗的方法篇6

关键词:康复治疗师;临床带教;海外教师

abstract:Fieldworkisthemediatorthatthestudentscanconvertthebasictheoriesandknowledgetointellectualandmentalskills,whichishighlyrelatedtotheclient-centeredtreatment.andthefieldworkofclinicalrehabilitationtherapeuticsisateachingmodetoprovideopportunitiesforthestudentstousewhattheyhavelearntinclasstowhattheycanuseinclinicalpracticeandgettingtechniques,attitudeandprofessionalperformanceaswell.

Keywords:therapist;Fieldwork;Foreignlecturers

1背景

1.1目前康复治疗专业临床教育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康复医学近几年发展迅速,我国已经有多所大学开设了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学专业,截止2007年有6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本科教育[1]。在康复医疗团队中,康复治疗师起着中坚的、基础的地位[2]。但是由于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刚刚起步,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各院校目前对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培养处于摸索及完善之中,康复治疗专业人员的数量、专业性及培养的规范化还很缺乏。因此,如何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实习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适应我国康复医学发展需求的康复治疗人才培养方法和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目前,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康复治疗本科教学质量,从香港、台湾及欧美国家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本科生的师资队伍,使得近两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的理论知识、思维方式、操作技能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和提高。此时康复治疗的临床带教的师资力量就相对薄弱,临床治疗师的临床带教工作压力变大,带教老师技术水平、带教的规范、实践能力的培养等质量必须提高。

1.2医院康复治疗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目前在很多高校,尽管有多家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实习医院临床带教老师也承担了实习环节教学,发挥了合作教学、共同育人的作用,但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师康复治疗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各亚专业教师水平[4]。我国早期康复治疗专业的教育培养体系不规范,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了专业队伍成分复杂,前瞻性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不足,与境外同行差距较大,康复治疗师的临床带教老师的综合能力有所欠缺。以上原因造成了康复治疗师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临床带教的质量也随之降低。因此,提高康复治疗师临床带教能力成了我们科室发展的重要任务。

2具体举措和内容

2.1海外师资的临床实践教学的模式建立康复治疗师临床带教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提升是我院治疗师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随着康复治疗专业的发展,对于康复治疗专业的亚专业分化也显得越来越迫切。因此,我院决定从香港引进一些高年资康复治疗专业临床带教老师,从神经康复方向、运动损伤康复方向、心肺康复方向分别对医院现有的康复治疗师和在院实习生进行临床带教,各专业为期1个月,利用这种方法快速提高治疗师的业务和临床教学水平。

2.2帮助建立临床康复治疗思维模式临床思维就是如何判断患者的疾病,如何实施个体化的治疗,也就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病人,比如中风后遗症、骨折术后、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颈椎病等各种功能障碍,治疗技术各种各样,包括徒手治疗、电疗、腊疗、水疗等等。所以正确的临床思维在治疗过程中更加显的尤为重要。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我们主要以Soap(subjective,objective,assessment,plan)模式去思考和记录。Soap模式包含了测量、评估及观察所得的信息,对主观和客观的资料进行解释分析,最后制定康复目标和治疗计划。这种模式能够清晰的分析和录患者各种状态和治疗过程,使治疗师能够客观的评估、处理患者存在的问题。

2.3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及综合应用康复治疗专业是培养在医院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它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职业。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因此康复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对于各种操作手法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了临床康复治疗的质量、康复治疗效果以及病人对于治疗的满意度,所以单个临床操作技能的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加强临床实际操作手法,如:关节松动技术、Bobath、pnF技术、Rood治疗技术、核心稳定性训练等基础操作手法,使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一种疾病所遗留下的功能障碍也是多样化的,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怎么样去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技术也是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去探讨的问题。以中风后遗症患者为例,患者会出现痉挛、肢体活动障碍、平衡功能问题、感觉功能障碍、协调性问题等,这时单个的临床操作技术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运用肌肉牵伸技术、Bobath技术、核心稳定性训练、Rood技术等才能治疗患者的功能障碍。再以腰痛病为例,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推拿手法治疗放松肌肉和减轻疼痛,还要用关节松动技术松动腰椎扩大腰部活动范围、肌肉能量技术增加肌肉力量等。

2.4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和传统治疗技术及功法相结合当代的康复治疗师不仅要学会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包含了物理治疗(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Bobath技术、核心稳定性训练、肌肉能量技术等)、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还要学习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技术(推拿、针灸、传统功法等)。很多临床研究证明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往往会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冯利刚采用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9例,对照组仅给予牵引治疗,实验组给予牵引外行传统推拿手法复位,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6.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83.5%。牵引配合推拿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牵引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效果与成效评价

在香港治疗师的临床指导下,首先带来了康复治疗和临床教学的理念的转变,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个性化临床带教,使得治疗师和同学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对于临床康复治疗师而言不仅在康复治疗技术和临床治疗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在临床教学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学习我们要先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临床思维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其次,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建立了康复治疗师临床教学查房制度,教学查房是学生提高理论水平,掌握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管理部门重点检查的内容之一[7]。治疗师教学查房是理论知识过渡到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康复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的确立、康复目标、康复治疗计划、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突况等。这项制度的建立更加有利于康复治疗师临床教学规范化的、持续性的发展。

临床实习生在整个临床教学过程中也受益匪浅,香港治疗师在临床教学查房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治疗的思维能力,拓宽了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同时加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思维能力的发散,学生不仅仅局限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运用,传统的针灸、推拿及功法都成为了他们实践与研究的对象。

4讨论

康复治疗学在中国起步时间不长、经验较少,因此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不妨引入香港、台湾、甚至欧美国家的一些优秀治疗师到中国来,在临床治疗上给予指导,在临床教学上给予帮助。国外学习进修人员有限,病种与实际情况可能也不一样。如引入先进的治疗师来临床指导,这样使得整个科室或医院人员都能共同学习,学习的范围扩大,同时也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病种情况进行安排培训教学内容,使其更适合本院的实际需要与发展。康复治疗师的技术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今后我们会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和创新,不断的提高人才康复治疗师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芳,孟凡云,曹庆景.香港与内地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11(25):1090-1092.

[2]卓大宏.关于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06-410.

[3]李晓捷,张伟,姜志梅.对外交流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9):839-840.

[4]潘翠环,于瑞,李胜活,等.康复治疗专业教师专业化培养及教学基地建设与发展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2(11):1098-1100.

康复治疗的方法篇7

关键词:工伤;臂丛神经损伤;康复训练;疗效评价

臂丛神经损伤是指是周围神经损伤的常见类型,由于功能恢复缓慢及致残率较高,属于世界性的难题。目前臂丛神经损伤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手术、物理疗法(脊髓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等)、针灸、推拿疗法、穴位注射、运动及感觉功能训练、抗抑郁疗法、心理疗法等[1]。随显微外科的发展,手术为患者提供了肢体功能恢复的条件,但规范化康复治疗同样重要,它在促进臂丛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有一定疗效,现将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40例工伤导致臂丛损伤患者分随机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在观察3月无明显改善行外科显微手术治疗。致伤原因:15例为车间工人,患者为上肢被机器运输带卷入所伤;18例为建筑工人,其中8例患者为高处重物坠落压砸肩部所伤,4例为机动车撞伤,其他伤害6例;4例患者为矿山工人,山体塌方致伤;余3例为其他伤害。每组20例,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5.6±3.1)岁,其中全臂丛损伤9例,上干损伤6例,束支损伤5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3.2±4.3)岁,其中全臂丛损伤11例,上干损伤5例,束支损伤4例。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治疗,包括患者在家自行康复训练或当地推拿理疗、针灸等。治疗组采用规范化康复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心理辅导及抗抑郁治疗、低频的脉冲电疗法、中频的脉冲电疗法、中医推拿及针灸治疗、运动及感觉功能训练等。规范化康复治疗步如下。

1.2.1一般治疗及心理辅导患者在重创后易产生悲观情绪,无法坚持长期的康复治疗,应让患者充分认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必要时通过药物、理疗缓解患者疼痛,给予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再生,术后2w内配带外展支架,保持功能位,避免牵拉,减少压迫,预防肌肉及关节挛缩。指导患者在家中进行神经肌电刺激[2],同时进行运动及感觉康复训练,定期随访,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训练方式。

1.2.2低频脉冲疗法与中频脉冲疗法利用teReSa-神经肌体仪对患者进行低频脉冲治疗,根据患者的损伤类型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同是电极放置部位,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治疗强度。治疗时间30min/次,2次/d,疗程为3个月。利用taFC型中频电治疗仪进行中频脉冲治疗,同样选好适当的治疗部位,调整治疗强度。一般20min/次,2次/d。记录患者恢复情况。

1.2.3中医推拿及针灸治疗对上肢及颈肩部进行穴位按揉和经脉拿揉,包括手阳经、手三阴经、合谷穴、天鼎穴。进行4次/w,每次约0.5h;针灸病侧华佗夹脊穴、肩井、曲池、合谷等穴位,行旋转、提插等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调整穴位。

1.2.4运动及感觉功能训练根据患者损伤部位及术式的不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①术后2~4w患肢各关节做被动活动训练,未固定关节进行伸、屈运动训练,训练3次/d,一次30个;术后4w练习屈肘运动,逐渐进行主动运动训练,手指的伸屈、捏、抓运动及对掌运动,进行耸肩运动及外展、屈肘功能训练,训练2次/d,一次每个动作100~300次。术后4~6w开始进行增强肌力的运动,鼓励患者参与日常活动及劳作。②感觉功能训练包括使用针刺患肢及冷热刺激,让患者闭眼-睁眼-闭眼的程序,反复强化训练,3次/d,15min/次。辨别觉的训练使用钝头针在手掌来回移动,让患者注视压点协助判断压点位置,然后闭眼感受压点的触觉,并使用不同质地材料的物品反复摩擦增加分辨能力,3次/d,15min/次[3]。

1.3疗效评价标准对治疗组及对照组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臂丛神经损伤功能评价(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价标准专题研讨会提出的方案),根据分值分级:13~16为优,9~12分为良好,5~8分为可,1~4分为差。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拜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臂丛神经功能评估分值高于治疗前(p

3讨论

臂丛神经损伤是由牵拉、绞伤、砸伤、对撞伤及产妇生产牵拉伤所致,本文主要对工伤患者的术后规范化康复治疗进行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过规范化康复治疗后臂丛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本次研究中,主要康复治疗采用神经肌电刺激、针灸、推拿疗法、运动及感觉功能训练、心理辅导等,低频脉冲疗法能够增加损伤神经远端再生,改善运动轴突同肌肉的重建,从而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中频脉冲疗法可使肌肉被动收缩,预防肌肉萎缩,防止受累关节僵直[4,5]。针灸、推拿疗法有助于提高肌力,缓解组织痉挛等作用,能够调和气血,康复肢体的功能[6]。结合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的训练进一步增加了康复治疗的效果,因此显微外科手术为患者康复提高了条件,规范化康复治疗为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俊明,徐文东,张丽银.上肢神经损伤的康复(自我训练及家庭护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3-132.

[2]张新,吴洪,冉春风,等.手外伤康复治疗的成本;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33-26.

[3]江澜.外周神经损伤康复治疗及肌电图分析[J].中国康复,2010,25(4):288-289.

[4]吴可晚,朱艺,陈琳.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后手掌不同部位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11):28-29.

康复治疗的方法篇8

【摘要】目的:通过对50名脑瘫患儿进行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探讨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观察组25例,分别采用手术治疗、物理疗法、矫形器治疗、中医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25例,进行单纯肢体被动训练。康复前、中、后分别进行评定,并对康复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综合康复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达96%。结论:对脑瘫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脑性瘫痪;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也称Little病,是指从妊娠到新生儿之间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非进行性损伤,包括产伤、产后窒息、脑损伤等,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伤残性疾病,是导致患儿智力低下和残疾的重要原因。康复治疗是脑瘫康复最基本、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6年10月对50例脑性瘫痪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2岁的脑瘫患者25例为观察组,选取因不同原因经指导在家中自行做康复治疗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符合1988年全国脑瘫会议确定的标准。观察组患儿年龄2~12岁,平均年龄4.8岁,男17例,女8例;对照组患儿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岁,男19例,女6例。观察组中痉挛型脑瘫22例,混合性脑瘫2例,手足徐动型1例。对照组中痉挛型脑瘫22例,混合性脑瘫2例,弛缓型脑瘫1例。

1.2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由我院康复师指导在家中进行单纯肢体被动运动康复治疗,每日最少治疗3次。对观察组所有病例进行全面评定,针对每例患儿的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包括:(1)手术治疗:经手术治疗11例,其中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7例,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除术2例,颈部去交感神经术2例,术后均继续行综合康复。(2)物理疗法:应用Bobath法、Vojta法、上田法运动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等进行治疗。(3)应用矫形器等辅助器具:采用特殊装置或人工方法帮助患儿改善肢体功能或替代已受损的功能,包括:长短下肢矫形器、矫正鞋、护腰、拐杖、轮椅等。(4)中医按摩治疗:按摩包括穴位按摩和肢体按摩,每次30分钟,每天1~2次。按辩证循经与局部相结合取穴,主穴为百会、风池、哑门、肩髃、曲池、外关、太溪、三阴交、足三里、委中、承山。(5)作业疗法:主要使用功能性作业疗法和儿童作业疗法,改善儿童上肢的活动能力和手部运动的灵活性。(6)言语治疗:用以治疗患儿语言发育迟缓及运动性构音、听觉、视觉和交流方面的障碍。(7)音乐文体疗法:通过音乐和游戏、体育比赛等形式来训练和矫正患儿的生理缺陷,缓和调节患儿的情绪,提高其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其身心功能的改善。(8)感觉统合治疗:通过此训练使患儿的前庭器官、本体感觉和固有感觉得到康复,平衡性、协调性等得到提高。

虽然治疗的方法众多,但在具体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因人、因病而异,根据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针对患儿的需要进行选择。

1.3评定标准(1)肢体肌张力分级(按ashworth标准):主要针对患者及张力恢复情况;(2)paLCi综合评价表:针对患者平衡能力改善;(3)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表:针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治疗3个月时按照治疗后运动功能恢复、异常姿势改变、肌张力改变、肌力改变、日常生活改变等进行疗效评定。显效:运动功能明显提高,异常姿势、肌力和肌张力明显改善,肌张力降低Ⅱ级以上;有效:运动功能提高,异常姿势、肌力和肌张力明显好转,肌张力降低Ⅰ级;无效:运动功能提高不明显,异常姿势、肌力和肌张力无改善。

1.5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行t检验处理数据。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肌力、肌张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评定、生活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6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组病人康复前后各指标变化(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长期以来,国内脑瘫的治疗一直以药物治疗为主,对后遗症期或有严重肢体痉挛的年长儿考虑手术;而康复治疗,尤其是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对脑瘫康复的治疗方法知之甚少。国外对脑瘫的治疗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治疗体系,即以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和矫形器的应用等功能性康复训练为主,必要时辅以药物和手术治疗。

脑瘫患者一旦被确诊,就需要对其进行治疗。目前,脑瘫虽然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改善患儿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类:(1)外科手术:通过采用矫形手术来改善、消除患儿的功能障碍。(2)药物治疗:主要以促进脑代谢的活脑素为代表,以利于患儿神经机能的恢复;对髓鞘发育不良的瘫痪可给予糖皮质激素配合治疗[1]。(3)物理疗法:主要有光量子氧透射液体疗法、高压氧治疗及经络导平治疗、激光治疗、水疗、生物反馈疗法等。(4)矫形器等辅助器具的应用:采用特殊装置或人工方法帮助患儿改善肢体功能或替代已受损的功能。(5)中医治疗:中医疗法对脑瘫康复有一定的疗效,如推拿、穴位按摩、穴位针灸、经络导平疗法、头针治疗等[2]。(6)运动疗法:用以抑制异常反射,促进正常运动的出现[3]。(7)作业疗法:主要使用功能性作业疗法和儿童作业疗法,改善儿童上肢的活动能力和手部运动的灵活性。(8)言语治疗:用以治疗患儿语言发育迟缓及运动性构音、听觉、视觉和交流方面的障碍。(9)音乐文体疗法:通过音乐和游戏、体育比赛等形式来训练和矫正患儿的生理缺陷,缓和调节患儿的情绪,提高其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其身心功能的改善。(10)感觉统合治疗:通过此训练使患儿的前庭器官、本体感觉和固有感觉得到康复,平衡性、协调性等得到提高。虽然治疗的方法众多,但在具体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应因人、因病而异,根据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针对患儿的需要进行选择。神经支配、肌肉收缩、软组织柔韧性、骨关节活动范围以及心肺功能等都可以影响运动能力,当运动功能障碍时,应全面分析,从多系统入手,有针对性地纠正各种影响因素,使动作达到或接近正常的力学对线(alignment),因为具有正确生物力学对线的动作才是高效而低耗能的[4]。针对异常表现进行个体化训练,治疗越具针对性,效果就越显著。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肌力、肌张力、生活评定、综合评定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脑瘫的综合康复治疗能够全面改善脑瘫患者整体障碍,达到整体康复的效果,同时对肌力、肌张力的恢复更为明显。

通过对25例脑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我们认为治疗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以难易恰当的主动运动为主:如训练从坐到站,应从较高的椅子开始逐渐过渡到低椅子,这也是个体化训练的要素之一[4]。(2)反复强化训练:大脑可塑性研究证明,脑的功能重组依赖于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反复强化,因此,训练不仅要具有功能性,还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如减重步态训练、强制性使用,都是很好的例子。(3)肌张力调整的同时注意必要的肌力训练和体能训练。(4)指导家长参与:要重视脑瘫患者功能康复的评定,脑瘫的康复评定是指导和评价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可客观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预测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根据评定可为脑瘫的诊断、治疗及修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康复评估至少应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各进行1次,通过评定可全面地了解患儿运动功能异常的种类和程度,评定治疗的效果,指导制定下一疗程的治疗计划。在评定中需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准确判断评定结果。

总之,脑性瘫痪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长、发育、生活的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治愈的一种疾病,其治疗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定,对患儿的评定不仅采取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而且还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各种措施为脑瘫患者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发展、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达到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参考文献

[1]张通.运动控制理论简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1):42.

[2]胡莹媛.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4):193-195.

康复治疗的方法篇9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疗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180-02

颈椎病是骨科门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而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又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类型,占颈椎病的60%以上。CSR临床表现以颈项肩臂疼痛为主,伴颈项神经针刺样或过电样麻痛,常向肢体远端部位放射,颈部活动受限,上肢沉重无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临床上广泛采用牵引、理疗、手法按摩等康复治疗,可使CSR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1]。然而仍有少数CSR患者即使经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效果仍不明显,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本文回顾分析入本院行康复治疗的CSR患者的资料,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康复治疗的效果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并排除脊髓型、椎动脉型等其他类型的颈椎病及合并颈椎肿瘤、结核、骨髓炎及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009年1~12月入本院治疗的CSR患者共112例,其中,男41例,女71例;年龄41~72岁,平均(55.2±6.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1.4±5.3)个月。

1.2康复治疗方法

参照张连玉[3]报道的康复治疗方案制定康复计划。①颈牵引:多采用坐位,颌枕吊带法。牵引力方向与躯干呈前倾20°,牵引力开始时为3~4kg或更大,渐增至10kg或更大,每次治疗20~30min,每日1~2次,20次为1个疗程。重症者可卧位牵引,时间8~10h。②理疗:包括高频电疗,颈后双侧并置或患肢前臂并置,微温或温热量,每次20min,每日1次,10~20次为1个疗程;热疗,红外线、蜡疗或中药熨敷于颈后部,可与牵引同时进行;超声波治疗,每次2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中频电疗,5~10w/cm,每次10~15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超声波治疗。③手法按摩:以按、摩、捏、拿手法为主,主要用于缓解肌肉痉挛止痛。每日1次,每次20min,20次为1个疗程。④还包括运动疗法、颈部矫形器及中医疗法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

1.3疗效评价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评价疗效。临床治愈:颈项肩背不适,板紧疼痛,单侧上肢或双侧上肢牵挚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显效:颈项肩背不适,板紧疼痛消失,单侧上肢或双侧上肢牵挚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明显改善;好转:颈项肩背不适,板紧疼痛有所减轻,单侧上肢或双侧上肢牵挚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时轻时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疗效的评定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连续变量以x±s表示。影响因素的分析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有意义者再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

2结果

2.1康复治疗的效果

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112例CSR患者临床治愈51例,显效32例,有效10例,无效1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3.0%。总体康复效果满意,但仍有19例(17.0%)患者经正规康复治疗后没有明显效果。

2.2影响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可能影响CSR康复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颈椎骨质增生情况、颈椎间盘突出情况和椎间隙变窄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可知患者的年龄、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有无颈椎骨质增生及有无椎间隙变窄是影响康复疗效的可能因素,而和患者的性别、病程及有无颈椎间盘突出无关,见表1。

2.3影响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年龄、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有无颈椎骨质增生及有无椎间隙变窄4个因素纳入到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可知:该4个因素均是影响CSR康复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治疗前病情越严重、合并有颈椎骨质增生及椎间隙变窄的患者越容易发生康复治疗无效,见表2。

3讨论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或椎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致使周围组织(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受累,并在临床上引起各种相应症状的一类疾病。大部分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仅有小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才行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一般经牵引、理疗、手法按摩等康复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但也有效果不佳者。本组分析造成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治疗的相关因素。

本组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有无颈椎骨质增生及有无椎间隙变窄4个因素是影响CSR康复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治疗前病情越严重、合并有颈椎骨质增生及椎间隙变窄的患者越容易发生康复治疗无效。高龄患者康复治疗无效的比率较高,可能和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骨质增生等改变明显有关;同时高龄患者颈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项韧带的钙化越严重、颈椎慢性劳损也越多见也是其主要因素。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也和最终康复效果有关。康复治疗CSR的主要机制是消除炎症、水肿,明显减轻或完全消除临床症状。对于初始病情就比较严重的患者,康复效果必然不佳。同样道理,采用康复的非手术治疗对颈椎骨质增生和椎间隙变窄也没有有效地缓解作用,所有存在颈椎骨质增生和颈椎间隙变窄的患者的康复效果也不佳。

总之,本研究证实:高龄患者、治疗前严重病情、合并有颈椎骨质增生及椎间隙变窄的患者容易出现康复治疗无效。因此,在康复过程中注意以上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有望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大伟,敖莉.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疗效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6):465-466.

[2]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6):472-476.

[3]张连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J].中国社区医师,2005,21(12):38-39.

康复治疗的方法篇10

关键词中风偏;早期康复;研究

偏瘫是中风患者临床上出现最多的表现之一,中风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这些患者常常伴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恶心等临床症状[1]。引起中风偏瘫的发病原因有不少,比如年龄、生活习惯等,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大,中风偏瘫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中风偏瘫的发病原因[2-3]。如何进一步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本文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96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96例中风偏瘫患者,根据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符合卫生部门制定的关于中风偏瘫的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中风偏瘫患者。男性患者为59例,女性患者为37例,年龄为46~76岁,平均年龄为58.5岁。将本组9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中风偏瘫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均衡性。

1.2治疗方法[4]:对照组:给予本组48例中风偏瘫患者抗血小板、清除自由基等常规药

物治疗;(2)治疗组:给予本组48例中风偏瘫患者再在对照组基础上,还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康复训练方法的主要包括为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中医传统医学等,依据患者症状给予主次轻重的治疗方案。密切观察两组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1.3疗效标准[5]:

疗效判断标准分为:(1)痊愈:中风偏瘫患者经过治疗后,肢体功能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具备独立生活能力;(2)显效:中风偏瘫患者经过治疗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基本具备的独立生活能力;(3)有效:中风偏瘫患者经过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到治疗前的一般状态,具备一定程度上的独立生活能力;(4)无效:中风偏瘫患者经过治疗后,肢体功能未见任何改善,无独立生活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临床疗效相比较:治疗组中风偏瘫患者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7.1%)(χ2=6.517,p=0.028<0.05),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中风偏瘫患者间的临床疗效相比较

组别n痊愈(n)显效(n)有效(n)无效(n)总有效率(%)

治疗组4825129491.7*

对照组482213141177.1*

χ26.517

p0.028

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0.05

3讨论

我国是中风偏瘫疾病多发国家,中风偏瘫的危险因素很多,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性情急躁、气候与季节等都是危险因素。脑中风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康复训练越早越好,从病人送到医院的当天起就应该与治疗同步实施康复训练。本文对两组中风偏瘫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加康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中风偏瘫患者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7.1%)(χ2=6.517,p=0.028<0.05),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中医传统医学等多种方法的康复治疗对于中风偏瘫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骆雪琴,陈春芹,朱云芳.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和抑郁症状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7):1484-1486.

[2]张敏娜,贾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重要性及防止异常模式[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5):149-150.

[3]e.parneix,e.Sorita,e.maupasi,etal.Comparingpre-post-treatmenteffectsofconstraintinducedmovementtherapy(Cimt)inapatientafterstroke:aqualitativeanalysisofperformanceininstrumentalactivitiesofdailylivingusingthesituationalassessmentampS[J].annalsofphysicalandRehabilitationmedicine,2013,84(193):e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