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十篇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十篇

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8:23

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篇1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声乐集体课教学微格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受音乐专业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从思想、学习到实践中,均不同程度地形成了注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而忽视教学技能学习与训练的习惯,这在一定意义上偏离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在沟通音乐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实践上能够有效、便捷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一、微格教学法的定义

微格教学是从英文单词microteaching翻译过来的,micro意思是极微小的、超短的,teaching意思是教学、教授。“微格”的“微”、来自micro微小的意思,“格”在我国古代有“格物致知”这种说法,“格物”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用在这里有控制、限定、分析的意思。所以,微格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把课堂小型化以便于师范生训练,而且,在训练中有反馈有分析,能够具体地指导师范生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高师声乐集体课微格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声乐师范教育工作者感觉到,传统声乐教育实习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后对新型师资规格的需求。把微格教学引进声乐课堂教学中,给各种教学技能训练带来了便利,也给教学研究与实验带来了方便,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比如,声像纪录分析法、师生相互作用分析法等都为我们认识、研究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手段。在中学声乐课教学与教研活动中应用微格教学,只需要建立一间微格教室,一台摄像机、一台录音机即可工作,普通中学都有条件建设微格课堂,开展微格教学和教研活动。

三、高师声乐集体课微格教学的运用

声乐微格教学实施的步骤:

1.微格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作为实践的前提和指导,是师范生在形成综合的教学能力之前必需掌握的,否则影响综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体现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论学习通常指教育学、心理学、声乐教育心理学以及声乐教学论。这些都是大一至大三里开设的必修课,也是声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般原则和教学规律,是广义的声乐教育理论。声乐微格教学法的理论学习建立在广义的声乐教育理论之上,跟声乐微格教学训练密切相关,是在进行微格训练前师范生必须了解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前几章提到过的微格教学的概念;微格教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微格教学的理论模型和培训步骤;声乐微格教学的实践意义。

2.教学录像示范

在学习教学技能的同时,可将各技能的典型教学示范结合到理论学习中,从视觉上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在技能训练前获得一些正确的感性认识,使他们避免理论学习过程中对基本教学技能概念和训练要求的抽象机械理解。

3.微格教案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必定由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来支持。尽管声乐教学课堂是复杂多变的,教师不可能预料到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教师还是应该积极准备,设计规划每一节课。新一轮课改后,缺乏教学经验的应届师范生在完成声乐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时,尤其要及时反映新声乐课标的理念。

4.微格教学的实施

经过前期微格理论知识的储备后,师范生就可以进行模拟教学的技能训练了。由一个师范生扮演教师,其他小组成员扮演学生和评价员。每节微格课训练一至两种教学技能,每人教学时间控制在7~8分钟,教师扮演者在教学前简单说明自己选择的教学内容后开始教学。在进行微格教学时,评价人同时还担任学生角色的其它组员,都是具备一定声乐素养的声乐师范生,教学时很多情况和备课时预料的中小学生反应行为会不同。所以,师范生在微格教学时注意力的集中和角色扮演的认真都能为微格教学提供更为真实的授课环境。

5.录像拍摄

为了给反馈评价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在拍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授课者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表情,及时调控拍摄镜头的角度和远近,并延长画面的停顿时间。这在通过微格教学再现时,可以为评价者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也给授课者留下深刻印象。

6.反馈和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全组成员和指导教师共同观摩前一环节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录相,观看后全组成员根据训练技能的评价标准评议,也可以由执教者本人先发表自己观看后的观点,自评事先设计好的目标是否达到,技能运用程度如何,执教者本人对此次教学是否满意等等。通过评议,帮助师范生将训练的教学策略内化,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7.教案的修改

师范生根据在小组讨论评价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再一次设计,修改原有教案,这样一轮完整的声乐微格实践就结束了,没有特殊情况便可以开始下一个技能的微格训练。

四、高师声乐集体课微格教学的运用成效

微格教学作为“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在本课题对声乐微格教学的研究始终遵循着“从整体出发,进行局部研究,再回到整体,”的研究规律,对声乐微格教学实施的步骤做了初步探索,得出了如下结论:

1.声乐课堂微格教学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

声乐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基本功的训练是非常细致艰巨的系统训练工程,尤其声乐专业的学生他们往往只注重表演方面技能技巧或技法,而忽视教学技能的综合能力。因此,非下苦功不可。微格教学正好有效地调动了参与者自我训练的积极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大大增强了职前训练的自主性、自动性和独创性。

2.声乐课堂微格教学符合高师学生的认识规律

微格教学的“三步曲”一般是“言日试教――理论指导下的试教――独创性试教”,这样,参与者可从切身体会中领悟理论的指导价值,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反复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它有利于把教、学、做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把“两个飞跃”,即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理性回到实践的飞跃有机结合起来。

3.声乐课堂微格教学符合系统理论

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篇2

论文关键词:民主性评价演唱会创作会愉悦体脸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新的课程价值,倡导新的课程理念,对音乐课程评价提出了建设性的实施建议。意在创设科学的音乐课堂评价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自信心、音乐潜能、音乐感知、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一、民主性评价构建丰富的舞台

新《课标》中指出的“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定期定量地举行形式多样的音乐会,在班级里提供一个个展示不同艺术风格的舞台,让学生的音乐技能、感受、表现、创作及特长等有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学习自评与互评的方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音乐能力的了解与评析,更好地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深人开展与提高;也有利于学校与家长对教师教学能力及效果的客观评定,不断完善对音乐课程的管理。

1、宽松愉悦的“演唱会”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与乐于参与的课堂形式。从歌曲演唱的考核中,可以了解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兴趣程度、合作情况及协调能力;可以测评出学生的音准、音色、节奏感、气息运用、表现力等技能表现。举行单元性的班级演唱会能及时评价学段的教学情况,促进下一步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真实的教学水平。“演唱会”的表现形式是自由、宽松、合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师生都是演唱的合作者、表现者,也都是现场的评委。首先老师拟定一个评定方案让学生自评,然后互评,最后老师作指导性的点评或总结。例如给一定的分值,尝试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做法,让学生体验到公平的原则;参与的方式可以从本单元里自选一首歌曲,进行独唱、二重唱、小组唱、表演唱;或师生进行问答式对唱、或一组演唱另一组歌表演;一组唱歌另一组打击乐;还可以请同学为你钢琴伴奏……无论学生选择哪种形式,完成得较好的学生教师都予以肯定。如果第一次不太好,但能在多次表现中逐渐进步,更应得到鼓励与支持,并选择最好的成绩作为最后的评定结果。在这种宽松、愉悦的体验与表现中,更能激发学生声情并茂演唱歌曲,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不断树立表现音乐的自信心。

2、诗情画意的“听赏创作会”

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重要的比重。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音乐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评价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能力,应该考虑和利用音乐与美术、文学的综合和联系,拓展思路,使之更加广阔。由于学生阅历和文学素养的差异,每个人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就不同,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参与测试。例如:当学生听赏完一首或一段音乐后,他可以选择语言文字来描述,把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说出来;也可以用线条、图案、绘画将联想到的与音乐有关的画面画出来;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配乐诗朗诵或拟题作文;编舞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创编一段律动或舞蹈来表现音乐的主题。参与评价的方式可以个人展现或小组合作,各小组的听赏内容可以自选,避免雷同。师生根据参与者不同特色的展示结果给予客观评议,各抒己见。评委及时在个人的评价表上作公正的评价记录。评价在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挖掘潜能,增强自信心。

3、富有创意的“课前十分钟”

创造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而创设“课前十分钟”的舞台,能为学生提供发掘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运用音乐素材再创音乐作品的空间,鼓励探索和实践,相互激励和促进,增强合作与交往,关注全体与个体的全面发展;能深化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评价与整体评价,有利于教学工作的不断反思与大胆探索。富有创新的课前十分钟就是在每次课程活动的前十分钟,让学生自选内容和形式到台前来展现自我的综合音乐能力。如为学过的歌曲配上表演、配上打击乐,给听赏过的乐曲编读新的故事或配乐表演。也可以利用校本教材或生活中的素材来创作:如模仿一段潮剧中的“青衣袖水”动作,演示一首喜欢的流行歌曲,学唱一小段快板,模拟赵本山学老太太等。在“十分钟”里,我们经常收获惊人的喜悦,体验学生发自肺腑的笑声,感受孩子丰富的表现魅力。

二、建立及时多样的评价记录

我们强调评价的全程化,也一定要做好评价记录的有心人。随时拿起笔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才能使我们的评价更具科学性。

在实施形成性评价时注重各个领域的相互渗透,以发展的眼光评定效果。可以用“丫J/i”等不同档次作记录;实施终结性评价时,应该参照整个评价过程的整体性和延续性,给予客观合理的分值或级别,如“优、良、中”等。在当面评价时采用准确、形象的文字作定性评价;而书面记录可采用量化评价。在各种评价记录中一定要重视和体现出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意见,例如最受同学们喜欢和好评的节目或表演者用深色彩笔“.”作记录。

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篇3

体育教学是在新课标理念“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全面、自主、和谐地健康发展。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评价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作用,通过多方主体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评价机制中,教师应该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及个体发展需求,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评价。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放下身段,让学生对教师、对体育课堂进行评价及同学间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的方法,是值得尝试的,是有效的。

二、案例介绍

年前我参加了初中七年级技巧单元教学研讨课活动,研讨课的教学内容设定为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组合动作。这节课的开始我首先问大家:“同学们,谁能给我们展示一下肩肘倒立动作?”“你会不会,肩肘倒立,我们上学期就学过的吧?”学生们私下里议论开来,就是没人举手。我心想可能是学生害怕动作有危险,才不敢。连忙说:“老师来保护,谁先来?”我环顾四周,没有一位愿意出来展示的,讨论的声音也越来越小。看着时间的流逝,我只好点名请体育委员来展示,他打开垫子,迅速正确地完成了肩肘倒立动作。“太棒啦!大家给他鼓鼓掌。”动作一做完,我就立马鼓掌。结合他的动作仔细讲解了动作要领,并要求同学们在本组的垫上自主练习。没过多久,部分学生已经练得不耐烦了,开始松懈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说:“同学们,老师来和大家比一比,谁愿意来?”刚刚调起的热烈氛围又一次变得沉寂。“那大家都来帮我评价一下动作,打打分,好吗?”同学们都有些吃惊,但随即而来的是齐声叫好。

打开练习垫,安排好帮助保护,开始练习动作。当后滚翻时突然一阵头晕,接下来的肩肘倒立动作展髋做得不够到位,前滚抱腿起方向也歪了。刚做完,学生就叽叽喳喳讨论起来,我微笑着说:“没关系,大家可以随意地发表意见。”可还是没有一个愿意出来说的。我只好点名说:“体育委员带个头。”体育委员不好意思地说:“我觉得老师完成得很好,就是方向有点歪。”他刚一说完大家都跟着附和,于是我说:“说得非常好,观察很仔细哦。非常感谢你对我的鼓励。不过评价得还不够具体,还有其他的意见吗?”孩子们互相看了看,都不说话了。“刘浩,你说说。”他先是支支吾吾地不肯说,后来在我的鼓励下他评议道:“总的来说李老师做得还好,就是做肩肘倒立时,展髋不够充分,使得后面立得也不够稳,前滚抱腿有些歪。”听完后我说:“评价得很不错,我能看到刘浩同学很仔细地观看了我的动作,并且动了脑筋,对我的动作进行了这么认真的分析与评价。下面老师根据你们的建议,再做一个,你们再来帮我打打分,好吗?”学生都说:“好!”我活动了一下头部,深吸了一口气,做了个完整的优美示范,学生纷纷打出了满分,并鼓起掌来。我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有这么大的进步,看来你们的建议还真不错!同时我也想告诉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们要多用眼睛去看,用头脑去思考,去交流评价,你们就会学得更好。老师相信只要你们相互间能多评价多练习,许多同学都能做到更好,对不对?”“对!”学生大声回答,并一个个跃跃欲试,在本组的垫上开始相互展示,我巡视了一周,大家的动作果然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在练习中学生还互相帮助,互相纠正动作,互相打分。快下课了,我鼓励大家说:“同学们,今天的技巧学习表现得真棒!我们不仅学会了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组合动作,还能对所学的动作说出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对这一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打满分。同时老师也希望从今天的课堂讨论评价的组织形式中,让每一位同学敢于展示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乐于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学会评价。让‘我要你说’变成‘让我来说’,好不好?”学生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结束本节体育课。

三、案例思考与总结

旧的评价体系中主体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等作出评价,教师的评价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给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大部分学生因为对评价机制的不理解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前半节课中学生不愿展示、不肯评价的表现就是具体呈现)。伴随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标志的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课程评价”这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体育教师的关注。标准对课程评价的建议作出比较大程度的改进,其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从“仅评价最终成绩”转向“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从“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转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教师评价、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学生从过去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并通过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发展和提高,这已成为新课标以来教学活动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我多次尝试让学生评价课堂、评价自己,取得不错的成效。“让我来说”成了我常用的教学方法;“让我来说”成为体育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手段;“让我来说说”成为一道特色的“风景线”。

“让我来说”是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课堂的评价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把评价的权力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中真正的主体。“我要你说”转变成“让我来说”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参与评价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其学会评价体育运动中的美感与不足,并在练习中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比较、交流评价,提高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主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篇4

一、评价要及时有效

一堂课中,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时段中的表现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言行,放大学生的优点。要避免固定的时间、模式,抓住合适的机会,随机而行,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给予学生科学、公正的评价,更好地体现评价的现实意义。一位教师在执教歌曲《母鸡叫咯咯》时,针对第三句歌词“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中生字较多,节奏紧密的难点,多次进行了范读,在反复跟读的过程中,有个调皮的学生开始模仿母鸡下蛋的动作,可爱而滑稽,周围的同学都不禁边念边笑。教师及时地发现了这些,她并没有严厉斥责,而是当众和蔼地表扬了这个学生,称赞他把歌词理解的很完整。男孩子顿觉脸红,认识到扰乱纪律的错误。老师接着夸奖他模仿母鸡下蛋的动作惟妙惟肖,并且和歌词非常吻合。在该生的带领下,全班的“母鸡”和着琴声,一边“下蛋”,一边熟练地演唱着这一乐句,解决歌词的难点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评价的语言要适度,态度要亲切

我们在日常的讲述中可以是满腹经纶,滔滔不绝,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却常常是词句陈旧,简单划一。记得在二年级的一堂音乐课上,我安排了综合性的表演课,学生们自由选择表演的方式,有的是独唱,有的是小组表演,还有的邀请老师一起表演。在每一个或每一组学生表演结束的时候,我都给予相应的评价,“演唱的很熟练”、“有进步了”、“表情很好”等等,几轮下来,不乏重复出现的字眼。低段的学生大多有较强的表现欲,在热烈、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我感受到了教学的“成功”。下课时,两个男孩的议论如一记警钟敲响了自己。讨论的主题大概是关于老师表扬的话语,他们对于老师在音乐课上反复出现的上述话语感到很纳闷,觉得在老师的眼里,所有的同学的表现都是一致的,有相同的优点,有一样的缺点。学生们纯真的话语让我真切的体会到评价的语言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或是换汤不换药的套话。针对这一现象,在其中的一个45人的教学班上,我组织了一次关于评价语言的简单调查活动,即让学生在教师例举的评价语言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并请他们写上最想听到老师评价自己的语句。尽管这只是一个简易的调查,但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平时比较胆小,怯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喜欢听到老师肯定和鼓励的话语;课堂中善于表现,有音乐爱好的学生希望听到老师的指点、建议;遇上答错、心存尴尬的学生期待老师耐心而委婉的引导,等等。

因此,教师的语言应是丰富多变、绚丽多彩的,在考虑学生心理特点的同时,更要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用心去感应学生,让他们聆听音乐般的,在教师的鼓励中,自信而快乐的走向成功。

三、评价要关注个体,顾及全体

十个手指长短不一,世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事物。在教学中,我们的教育对象同样在智力发展,性格特征等方面也是参差不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评价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有人说,好的教师应该是运用评价的专家。的确如此,一位优秀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闪烁的小星》是新教材第一册中的一首歌曲,词曲简单易学,尤其是第一段,歌词形象贴切,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聆听过此曲,教师在有感情的范唱后,大部分学生就开始跃跃欲试,“我会”“我来”的声音此起彼伏,课堂里热闹非凡。教师在反复巩固几次后,建议同桌合作,自由创编动作,并引导同伴之间的评价。大多数同学熟练地掌握了歌曲,表演的淋漓尽致,得到了同伴们的好评;其中也有个别学生,因为思维比较慢,演唱时疙疙瘩瘩,拘谨的不敢抬头,观众们纷纷举手说表情不好、唱的不流利等等。而教师似乎早已心中有数,建议同桌或前后桌互相帮忙,把各自的创编表演的更精彩。对于主动帮助别人的学生她更是加以表扬,一颗星星、一朵小花,尽管都是极小的礼物,却都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养成了互帮互助的好品质。

新《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学生天生的素质很重要,有的学生唱歌很好,却不会跳舞;有的学生表演很棒,却不乐于创编;甚至有的学生不喜欢上用课,觉得学习音乐索然无味……因此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是科学评价的关键。

四、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具有吸引力

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篇5

一堂课中,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时段中的表现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言行,放大学生的优点。要避免固定的时间、模式,抓住合适的机会,随机而行,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给予学生科学、公正的评价,更好地体现评价的现实意义。一位教师在执教歌曲《母鸡叫咯咯》时,针对第三句歌词“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中生字较多,节奏紧密的难点,多次进行了范读,在反复跟读的过程中,有个调皮的学生开始模仿母鸡下蛋的动作,可爱而滑稽,周围的同学都不禁边念边笑。教师及时地发现了这些,她并没有严厉斥责,而是当众和蔼地表扬了这个学生,称赞他把歌词理解的很完整。男孩子顿觉脸红,认识到扰乱纪律的错误。老师接着夸奖他模仿母鸡下蛋的动作惟妙惟肖,并且和歌词非常吻合。在该生的带领下,全班的“母鸡”和着琴声,一边“下蛋”,一边熟练地演唱着这一乐句,解决歌词的难点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评价的语言要适度,态度要亲切

我们在日常的讲述中可以是满腹经纶,滔滔不绝,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却常常是词句陈旧,简单划一。记得在二年级的一堂音乐课上,我安排了综合性的表演课,学生们自由选择表演的方式,有的是独唱,有的是小组表演,还有的邀请老师一起表演。在每一个或每一组学生表演结束的时候,我都给予相应的评价,“演唱的很熟练”、“有进步了”、“表情很好”等等,几轮下来,不乏重复出现的字眼。低段的学生大多有较强的表现欲,在热烈、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我感受到了教学的“成功”。下课时,两个男孩的议论如一记警钟敲响了自己。讨论的主题大概是关于老师表扬的话语,他们对于老师在音乐课上反复出现的上述话语感到很纳闷,觉得在老师的眼里,所有的同学的表现都是一致的,有相同的优点,有一样的缺点。学生们纯真的话语让我真切的体会到评价的语言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或是换汤不换药的套话。针对这一现象,在其中的一个45人的教学班上,我组织了一次关于评价语言的简单调查活动,即让学生在教师例举的评价语言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并请他们写上最想听到老师评价自己的语句。尽管这只是一个简易的调查,但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平时比较胆小,怯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喜欢听到老师肯定和鼓励的话语;课堂中善于表现,有音乐爱好的学生希望听到老师的指点、建议;遇上答错、心存尴尬的学生期待老师耐心而委婉的引导,等等。因此,教师的语言应是丰富多变、绚丽多彩的,在考虑学生心理特点的同时,更要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用心去感应学生,让他们聆听音乐般的,在教师的鼓励中,自信而快乐的走向成功。

三、评价要关注个体,顾及全体

十个手指长短不一,世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事物。在教学中,我们的教育对象同样在智力发展,性格特征等方面也是参差不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评价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有人说,好的教师应该是运用评价的专家。的确如此,一位优秀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闪烁的小星》是新教材第一册中的一首歌曲,词曲简单易学,尤其是第一段,歌词形象贴切,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聆听过此曲,教师在有感情的范唱后,大部分学生就开始跃跃欲试,“我会”“我来”的声音此起彼伏,课堂里热闹非凡。教师在反复巩固几次后,建议同桌合作,自由创编动作,并引导同伴之间的评价。大多数同学熟练地掌握了歌曲,表演的淋漓尽致,得到了同伴们的好评;其中也有个别学生,因为思维比较慢,演唱时疙疙瘩瘩,拘谨的不敢抬头,观众们纷纷举手说表情不好、唱的不流利等等。而教师似乎早已心中有数,建议同桌或前后桌互相帮忙,把各自的创编表演的更精彩。对于主动帮助别人的学生她更是加以表扬,一颗星星、一朵小花,尽管都是极小的礼物,却都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养成了互帮互助的好品质。新《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学生天生的素质很重要,有的学生唱歌很好,却不会跳舞;有的学生表演很棒,却不乐于创编;甚至有的学生不喜欢上用课,觉得学习音乐索然无味……因此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是科学评价的关键。

四、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具有吸引力

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篇6

我从事美术教学已二十个年头了,美术教学方法的探索一直是我们美术教学活动的重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即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同学的和谐相处。在众多的学习方法中,学习小组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小组的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分组要尊循男生女生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一般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要灵活,考虑学生各个方面的差异,综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搭配分工。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较好、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组长按老师的要求,组织小组成员分开工序,每个人都有事干。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轮流让每个组员当组长,展示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才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在每一次合作过程中,可由本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用流利的语言讲解自己的思路。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每次的要求不同,代表的变化,每个同学都有可能成为本组代表,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即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以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各组侧耳倾听,仔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巧妙指点,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的指导。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参与活动,积极动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合作学习并非所有内容、所有时间都要合作,他需要具备一定吸引力,是有价值、有合作必要的主题才能进行合作学习。根据我们美术学科的特点,下列内容比较适合小组合作。

今年我带了三年级的内容,其中有一课《威武的盾牌》这一课,重点词就在“威武”这两个字,如果想让同学体会到“威武”这个词的意思,那仅仅用一张卡纸做出盾牌的样子,肯定是没有体会的。所以,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四人一组,把16开卡纸对接成8开大的,还有的拼成4开样子。先分析、讨论,再设计,在分工,按大家开始设计好的样子,同学们有的剪、有的粘、有的画,最后由组长统一把各位同学协调好。通过你来我往,分工合作,我观察到,同学们沟通交流的机会很多,增进了同学的友谊,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每个同学都怕给自己的小组丢了分,所以都认真的做好自己的工序,如果完不成的也会很礼貌、很客气的请别的同学帮忙。因为是一个组,所以同学很愿意帮助他。这样同学们凝聚力就增强了,我只要看到这样的现象,都会及时大声说出来,表扬这些同学互帮互助的精神。经过几节课的合作学习,每组同学的盾牌都有了模样,有的虽然很大,但是,盾牌上的图案并不“威武”,所以,还是体现不出盾牌“威武”的样子。这时我会给予建议,进行深入的加工,把威武的样子表现出来。这样盾牌就完整的做成了。做好之后,我就邀请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盾牌的过程,设计思路,如果有欢乐的小插曲,也要大声讲出来,通过这个环节,同学们又锻炼了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和上台大声说话的能力。而且,要想发现小插曲,还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的素质。最后,还要请同学上台表演盾牌的用处,拿在手上可以挡住头部,在古代的战争中,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了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但如果失去了评价的制约,合作学习也将大打折扣,难以有效落实。因此,评价就成了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比如学生的作品,教师只看到做得好的,而且,只给他们大声的表扬、赞美。那么,那些做的不好的同学就会失去兴趣,甚至受到打击。所以,这时的老师就要在所有作品上找到优点,给予大声的表扬,才能给那些做的不太好的同学一些坚持和勇气。还有教师对作品要精心点评,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给每位同学打出贴切的分值,给每一位有创意、有想象力的同学最真挚的赞美。这一环节,也展示教师专业功底和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如果,在这一关教师准备充分,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更重要的是教师评价要针对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对每一个同学来说都很重要。如果能给出分层次的评价,分方式的评价,那么,学生会更加配合教师上好每节课,把自己的潜能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发挥到极致。因此,只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收获,都能得到合适的肯定,让学生尝到合作学习的甜头,享受学习的快乐。

随着学习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定会越来越体现出它特有的价值,使学生受益终身。

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篇7

【关键词】快乐评价宽松和谐鼓励倾听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4(b)-0172-01

1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使其情感得已激发和深化;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并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

《采茶舞曲》这首歌舞曲既流畅优美又欢快活泼,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特点,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细腻婉转、清澈秀丽。在这音乐教学中,我先采用情境导入法,让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讨论、自由发言。对了解深刻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不是单单用“很好!对了!正确!”等评价,而将一些具体词汇放入其中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你的知识真的是太渊博了,谢谢你给我们描述了美丽江南的画面”“没想到同学们对我国的戏曲还有所了解,真了不起!”于是,在这富有想象的空间中,我及时地播放《采茶舞曲》乐曲,让学生认真聆听,引导学生感受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越剧优美的曲调。欣赏完乐曲后,学生畅所欲言的说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学们在我的影响下互相进行合理的、由衷的评价。在这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很高兴的对学生说:“今天的这节课,同学们是那么认真,那么陶醉地欣赏乐曲,而在讨论的时候又是那么的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也很有质量。谢谢你们,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而此时全班同学还深深地沉浸在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音乐氛围中,下课铃响的时候,他们带着愉快又不舍的心情与我相约下节音乐课再见。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点燃自信的火种

《音乐新课标》明确提出:各学段学生的音乐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要承认学生个体的音乐能力、学习基础的差别,教学中即要满足基础较好学生学习的要求,又要兼顾音乐基础较差学生能够逐步跟上,缩小差距。为此,音乐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给予热烈的关怀和鼓励,特别是对音乐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要给予帮助和辅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音乐具有“不确定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音乐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体验成功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课时,我早早地在音乐教室等候,孩子们踩着优美的音乐、迎着我阳光般的笑脸,走进快乐的四十分钟。可有些孩子在课堂上时不时地给你制造一些小麻烦。他生性好动,特别是音乐响起来的时候,他总是手舞足蹈,随便说话,而此时,班里的孩子看到他就总是哄堂大笑,面对这种情况,我起初是采用严厉的语言加以制止,可后来我发现这种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到了下节音乐课时,同样的情境还会再现。于是,我改变了我的评价方式,我不再使用粗暴的语言来批评、制止他,而是用委婉的、鼓励的、再建议的方式来进行评价,韩峰喜欢随着音乐用铅笔敲击笔盒,然后晃头晃脑地大声乱哼着,此时,我对韩峰说:“你的声音可真响亮,音色很悦耳,你能不能用你响亮的歌喉,悦耳的声音为我们大家演唱一首你喜欢的歌曲呢?”这下他可带劲了,为大家唱了一首,唱得确实很不错。我带着大家鼓鼓掌,又说:“韩峰,你唱得真好听!这么好的声音,用来乱喊乱叫,你说可惜不可惜呀!”?这位同学不好意思的摸摸头皮,笑着坐下了,接着我又对韩峰进行评价:“你的节奏也敲得很好,可是你的笔盒会哭的,因为它不是鼓用来敲的,它是你学习的好帮手。如果你喜欢打鼓,我可以教你使用打击乐器的,甚至可以教你爵士鼓呢。”从那以后,在以后的课堂里,他一直很认真,从不违反纪律,整个班的整体素质也都得到了提高。后来,我就和韩峰谈心说:“你现在在我的音乐课上已经是一个很棒的学生了,老师相信你在其他的课堂上同样出色。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音乐可以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

3俯下身来,倾听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传统的教师具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严厉监管者的身份,所谓的“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这一层含义。而教学过程改革要求教师学会倾听,教师要学会倾听,就是要虚心、诚心、耐心、专心地投入去听。学会倾听,是时展对教师胜任互动式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篇8

课堂模式:

我探索的高中地理生本课堂模式分为两种课型:新授课和试卷讲评课。

一、新授课

四个环节“先学后议、展示反馈、点拔拓展、评研提高。”

“出示目标,先学后议”:教师要设计导入语,出示学习目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学,然后小组讨论合作,互帮互学。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指导引导。

“合作讨论,反馈展示”:由学习小组组长或小组学生代表把合作讨论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展示,其它小组有不同意见或认为不完善的可以发表本组的看法,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点拔拓展,延伸拔高”: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展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拔拓展。可以尽量让学科中心组成员讲解,培养学科学生领袖,最后自己拓展延伸归纳拔高。

“评研提升,检验效果”:教师布置适量作业,或由学生自己出题,检测当堂学习效果。教师不必批改作业,让不同学习小组进行批改,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研讨提高,提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抽查作业打分,对学生和小组进行激励评价。

二、试卷讲评课

四个环节“先做后议、展示反馈、点拔拓展、评研提高。”

“先做后议”:学生先做试卷,然后小组讨论出答案。

“反馈展示”:各小组对照正确答案,看有什么差异,对与正确答案不符的再讨论。如果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点拔拓展”由其它小组或学科中心组的同学解决。如果还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进行点拔拓展拔高。

“评研提升”由学习小组或学科中心组对整份试卷中的共性问题及相关问题再出题,学生进行巩固提高。

操作平台:

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是生本课堂的重要载体和操作平台,没有小组学习,就没有生本课堂,而小组长发挥着动力机的作用。只有小组合作好,全部投入紧张学习,学习效果才好,学习质量才高。下面是关于学习小组的操作。

1.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学习小组)

①学科中心组的组建:组长一名,成员5-8名。由任课教师指定或学生自荐,这些同学应该地理成绩优秀,责任心强。任务是解决各小组内部合作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及时问任课教师,再给同学讲解。命平时学生测试题目。抽查各小组的作业。

②学习小组的组建:由班主任牵头,广泛征求任课教师和全班同学的意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成绩、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等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6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每个小组设置一名行政小组长,六名同学每人负责一门学科。行政组长由学生自荐或民主选举产生。行政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工作。地理学科组长负责本学科的学习管理及本学科的课堂纪律。要组建学科内的学习“对子”,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帮扶。要选派小组成员参加班级展示,并组织其它同学补充,出现冷场时带头发言。要及时解决小组内本学科的问题,解决不了及时反映给学科中心组。要对本小组组员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反映给班级记分员。

2.制定学习小组的规则:没有规则的合作是散乱的,无效的。要建立一些基本规则,并让学生知道。比如:①学会倾听:认真倾听是一种美德。②要积极展示:积极展示是一种修养。③自主学习、适时讨论。④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小组交流声音要小。全班交流时,声音必须要洪亮,口齿要清晰,尽量让大家都听见。⑤共同参与,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篇9

[关键词]音乐期末评价;自主合作;互相评价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9―0187―02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评价要重视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音乐期末评价,是对每个孩子一个学期音乐学习效果的总结性评价。过去,音乐期末测试往往是一首歌加一张考试卷,考试内容和考试成绩都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这种单一、统一的评价往往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成绩,而多数学生都是失败者。长此以往,使许多孩子对音乐期末测试充满了恐惧,严重地打击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孩子们的自信心及表现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采用怎样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期末评价才是最科学、最合理、最客观、最具人性化、最具发展性、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帮助的呢?这是音乐教师们一直以来都在深刻思考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在音乐课改教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方法。

一、我的考试我作主,考试内容我说了算

在笔者任教的一个班,有位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上课的时候他总是认真、积极、充满自信,可是每到考试的时候,他的自信劲就全没了,唱歌时小声哼哼,谁也听不到,所以测试成绩总不理想。经过耐心地询问,他悄俏告诉我:“我的嗓子太哑了,唱歌又跑调,很难听。”于是我问他:“你还有什么其他的音乐特长吗?”他小心翼翼地告诉我:“我会吹口琴。”于是,我允许他吹口琴进行测试,第二节课,他带来了自己的口琴,给大家演奏了一首《小步舞曲》,当大家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时,我又看到了他脸上自信的笑容。

事实上,孩子们的先天素质、爱好特长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在音乐表现上不可能样样都突出,围绕单一内容对孩子进行的评价,往往是很不客观的。长此以往,会严重地打击许多孩子的自信心,造成这些孩子对音乐测试和音乐课的恐惧感和抗拒心理。因此,在音乐测试中笔者常常让孩子们自主选择考试内容的方法,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可以唱歌、演奏乐器、跳舞,也可以朗诵、表演,表演的曲目内容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学到的。这样,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这样的考试方法也体现了音乐课的综合性,扩大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二、我的考试我作主,合作表演乐趣多

过去的音乐期末测试,常常是以个人表演的形式来进行的。但是,对于大多数毫无表演经验的孩子来说,让他们独自面对台下众多挑剔的目光,这样的考试方式其实是不太合适的。许多孩子就是因为无法从容地面对个人表演而在测试时大失水准。

因此,笔者尝试让孩子们自由组合,以集体合作排演小节目。在高年级,甚至以排演小小音乐剧的形式进行考试。这样的考试形式不仅大受孩子们欢迎,还让笔者得到了不少惊喜。许多在个人表演时表现不佳的孩子,在集体合作时却十分出色。孩子们排演的小节目常常出乎意料的精彩,而且表演形式非常丰富。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位置。如嗓子好的唱歌,会弹琴的伴奏,能跳舞的伴舞,手巧的自己制作打击乐曲来打节奏……这样一来,考试的气氛不再是严肃、紧张的,而是轻松愉快,充满趣味的。

这样的方式,使评价活动和学习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排演的过程中,孩子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培养和锻炼。

三、我的考试我说了算,我也来当主考官

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评价标准比其他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可是传统的音乐期末测试成绩是由音乐老师“一口遮天”的,老师只凭个人的印象就把孩子们的表现简单地量化了,并且常常是只给分数或等级,不给评价和建议,孩子们在测试时总是一个被动的受体,常常是考完了都不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今后该怎样努力。这种评价方式既不够客观也不够人性化,更无法促进学生的进步,可以说是毫无发展性的。

因此,笔者尝试在音乐期末测试中采取评委制,让孩子们也参与评价。由孩子们在班上选出学生评委团,跟老师一同来进行评分,并且对于每一组参加考试的同学,评委们都要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每次测试,笔者还设立“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自信奖”、“超级人气王”等多种奖项,由孩子们投票选出。这样一来,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主宰考试,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使孩子们真正感觉到自己才是音乐测试中的主人,同时也增加了音乐测试的趣味性,实现了音乐期末评价的多元化。在与学生共同评分和聆听孩子们互相评价的过程中,也促使我们从孩子的观点和角度来考虑问题,增进了笔者对孩子们的了解,正所谓“教学相长”,这样的测试方式,促进了教师和孩子们的共同进步。

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篇10

关键词课堂对话交流倾听教学方法

师生对话承担着课堂互动、生成的建构责任,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不时地演奏出“不和谐”之音:对话被阻断、匆匆而过、模糊不清,伤了人心而不自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往往“漠视”其中的价值,无视学生的一片热忱,要不就是言过其实。不禁想问:老师,你明白孩子的“心”吗?你带着思考倾听孩子的发言了吗?

新课程倡导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学过程要由学情而展开。学生走进课堂,是带着不同的“知识储备”来学习新知识的。天真的低年级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可以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疑、敢问、积极地投入热情,对学习拥有浓厚的兴趣。面对如此可喜的学习状态、如此积极的学习情绪,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要全身心投入,做到“用心细听”孩子的心声。用耳朵听、用身体听、更要用心聆听,倾听孩子发自内心的声音,在倾听的过程中走进孩子的内心,理解孩子的心声,这样的师生对话才能使精彩与快乐同行。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一年级课文《小小的船》里的生字“闪、星”时,出示课文插图问道:“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星星,一闪一闪的星星。”师接着带领生读“闪”字,又问:“你能给‘闪’找个朋友吗?”有生马上回答:“大闽(伞)。”师回应说:“这个‘大闪’就不合适7。”另一位学生回答:“小闪(伞)。”“小闪?不是吧。”师摇头表示否定。此时,教师根本没有明白学生回答的“伞”是什么(因为方言的原因,学生区分不出读音),断然作出了否定。

其实这是一个很会思考的学生,他从生活经常出现的事物里联想到了“伞”,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识字方法。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联系生活实际的思路,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与鼓励。可惜教师没有加以引导,没有“听”出问题,也没有“听”出其中的价值,也就未能让孩子的声音在自己的内心激起有价值的涟漪。如果教师此时与学生做个探讨,问清问题所在,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教师要努力实现“还学于生”的目的,必须要有对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对学生的发言,心中要有“度”,做到及时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及时捕捉信息,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一份快乐,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好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师生对话建构的课堂才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磁场。

教师要有童心才能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领会童趣。我们备课也常说要备学生。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个充满活力、个性迥异的孩子,就算课前预设得再“完备”,教学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学生的“惊异”之言,教师要能对情势作出评判,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

例如,有位教师执教《校固的提示语》这一节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时,有个“小试牛刀”的环节。要求学生对“(阅览室)报纸杂志不得带出,违者罚款”进行修改,改成委婉一些的提示语。有一位学生说道(学生是站在报纸和杂志角度说的):“阅览室是我家,我不想离开它。”教师立刻回应说:“我建议你可以贴在学校阅览室,表示你对阅览室的喜爱”。接着进入了下一环节教学。其实教师当时没有听明白学生话里的意思,曲解了学生的想法,这也就无形中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此时应该及时“刹车”,沉着地追问。

当课堂出现这样的“与众不同”时,教师要及时抓住,顺学而导,充分挖掘背后的价值。当然,前提是教师在课堂对话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思想,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从儿童的角度了解孩子的心声。只有“蹲下去”看待学生,才能获得丰富的信息才能更好地“站起来”引导学生,生成精彩的课堂。

三、模模糊糊时――引导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张扬学生的个性;对文本对权威说“不”,提高质疑能力。在模模糊糊的评价下,学习的也只能是模模糊糊的知识。

例如,有位教师执教《黄鹤搂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先要求三位学生读古诗,其中有两位同学有读错,但老师没有指出。齐读了一次后老师接着问:“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这时有住学生马上举起手,教师立刻就叫他发言:“第一句是说老朋友在黄鹤楼向西去。”教师说:“你今天的表现让老师吃惊。掌声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