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十篇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十篇

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1:23

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篇1

关键词:残疾人;家庭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32-01

残疾人是一类组织或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而无法正常从事日常活动的社会弱势群体。在我国,每年约上千万人因各种原因而成为残疾人,因而引起了我国政府及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对于减轻残疾人的身心痛苦,重返社会家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中心自2010年7月至今对118名一级残疾人进行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至今,我中心负责118名一级残疾人的家庭护理与健康指导工作。其中,肢体残疾40例,智力残疾13例,精神残疾4例,视力残疾61例,已并发褥疮护理25例。

1.2方法:我中心配备了专用车辆、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每组医护人员2-3名,每月进行1次上门服务并做好记录,与残疾人及家属签订上门护理服务协议书,为每一位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对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并发症、慢性病、康复需求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在每一次的上门服务时,将政府对残疾人每月的补助费交予残疾人或家属手中。

2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是指医护人员在残疾人的康复过程中,根据康复治疗计划,以残疾人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在其共同配合下采取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肢残人以康复残肢功能、阻止健肢功能退化、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器械使用和训练为主。

(2)精神残疾人家庭以重建家庭生活秩序、家庭心理支持、督促服药、精神病人护理指导、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解救关锁、转诊服务等为主。

(3)卧床和截瘫病人以压疮管理、辅助器械使用、代偿功能训练为主。

(4)伴有慢性病者以治疗慢性病、照顾者护理技能培训为主。

2.1心理护理:人的心理因素对于身体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理活动可以影响甚至改变生理活动。我中心护理的40例肢体残疾人中,大部分因车祸、疾病、先天性因素等原因造成的肢体残疾,当残疾人突然面对因伤病等致残,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肢体活动能力时,就会产生抑郁、悲观、失望、或脾气暴躁等不良情绪,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因而需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进门服务时,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残疾人打招呼,不可带有歧视的眼光,舒解其心中的焦虑、抑郁,消除其孤独、自卑心理;当残疾人倾诉疾病、家庭琐事时,通过眼神、表情来显示对其充分的理解与同情,多用肯定、赞扬和鼓励的语气给予安慰,保持患者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情,帮助残疾人树立重返社会的信心;其次,针对部分残疾人担心拖累家人的心理,要及时开导,并与家属沟通,为残疾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

2.2康复训练

2.2.1肢体康复训练:例如上肢残疾者,可对患肢进行间断性适当搓揉,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强压,待患者逐渐恢复后可增加力度与时间;医护人员协助残疾人行走、爬楼等锻炼,以残疾人轻度痛感为宜;教给患者一些康复体操,嘱咐其持续训练,可使身体肌肉恢复力量。

2.2.2行走技能训练:视力轻度残疾者,可在助视器的帮助下,不断对视力残疾患者进行“看”的康复训练;视力重度残疾者,可对其行走技能进行训练,使其依靠听力等感觉器官,借助盲杖,利用边缘线、路标等来判断自己所在位置并确定行走方向,从而掌握独立、安全的行走技能,以其它感官代替视觉,使视力残疾人在陌生的环境里也能够实现安全、独立的行走。

2.2.3智力康复训练:对于智力存在障碍的残疾人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包括感知能力、言语交往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医护人员可从语言训练着手,勤协助患者做声带运动训练,并主动与患者以读书、会话的方式进行交流,语言训练需要持之以恒;还需要对智力残疾人进行平衡训练、翻身训练等。

2.2.4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医护人员依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在残疾人家属的协作下,为残疾人做适量的按摩以及被动运动,如起床站立、坐、卧床、下床走动等,教会残疾人轮椅或拐杖的正确使用方法。

2.3褥疮护理:本文主要对25例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病发褥疮进行护理。对于久卧病床而出现水肿症状的患者,因皮肤抵抗能力较低,肢体受到压迫后比较容易发生褥疮情况,医护人员在上门服务时要叮嘱家属保持残疾人卧床的清洁、干燥,房间要朝阳、通风;定期为其更换床单、被褥;用温水为残疾人擦拭身体,做好皮肤的护理,勤换内、衣裤;若残疾人存在刀口等伤口,还要进行伤口消炎处理,以防感染。

2.4饮食护理:健康的饮食有助于残疾人心情愉悦。医护人员需要为残疾人制定一套健康的饮食方案,嘱咐家属多准备清淡适宜的食物。残疾人的食物应易于消化,多食鲜菜、新鲜水果,多饮水,少食盐,忌食辛辣、油腻、肥甘,禁吸烟、饮酒,从而加快残疾人身心的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5残疾人家属的培训:残疾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如果家庭成员能够对其进行精心护理,对其康复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残疾人就医不方便,并且医护人员每月只能上门服务一次,大部分护理工作要家庭成员去完成。因此医护人员在上门服务时要对家属进行必要的培训,例如对于上肢残疾者,教育患者的家庭成员对患肢进行间断性适当搓揉,动作示范给家庭成员看,让他们学会当医护人员不在时,也可以进行护理工作。

3结论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为残疾人克服身心等障碍采取的全面护理措施,主要目的是给予残疾人心理、精神上的支持,通过进行功能指导与训练,提高残疾人的日常起居自我照顾能力,帮助残疾人减轻残疾甚至恢复健康。本文主要就残疾人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进行研究,以期通过科学的治疗与护理,使残疾人摆脱身心疾苦,恢复身体健康,及早返回社会家庭。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386

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篇2

2014年,是实现“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目标的最后一年,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残联《2014年残疾人工作要点》精神,继续深化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三助一给”、康复服务“四进家庭”以及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为“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便于各镇(区)统筹部署,抓好落实,现就今年各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实施提出意见如下:

一、0-6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

逐一调查全市所有0-6岁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对其中家庭困难的给予免费抢救性康复训练。各类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的标准分别是:肢体残疾5400元/人.年,智力残疾4400元/人.年,孤独症7600元/人.年,听力语言残疾7400元/人.年,低视力2200元/人.年,综合残疾8000元/人.年。

1、调查登记(4月1日-4月25日)

各镇(区)同时做好两项调查:一是对登记在册的0-6岁残疾儿童逐一调查康复需求,填写《市0-6岁残疾儿童康复需求调查登记表》(附件2)。重点了解残疾儿童有无康复价值,家长有无康复意愿,对有价值且有意愿的视为有康复需求;对有康复价值但不愿进行康复训练的家长要耐心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经思想工作后仍无康复训练意愿的也须在登记表上逐一注明原因。二是对本镇新增(市残联未登记反馈)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需求调查。

2、统计上报(4月26日-4月30日)

各镇(区)残联汇总调查结果,并将《市0-6岁残疾儿童康复需求调查登记表》报市残联康复部。

3、救助申请审批(5月4日-5月20日)

各镇(区)根据调查上报的情况,向有康复需求且家庭困难的残疾儿童发放《省0-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训练审批表》(工作用表1),残疾儿童家长申请并经村(居)委员会审核后连同户口薄复印件及相关医院的诊断证明一并交镇残联,镇残联审核批准后,将上述材料统一报市残联进行复核审批。

4、康复训练阶段(含矫形器安装及辅具配发)(5月20日后)

市残联根据全市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人数,结合各定点康复训练机构的承训能力分批输送残疾儿童接受免费康复训练,此阶段由市残联分别另行通知。

5、总结评估阶段(12月20日前)

市残联分期到各训练机构,对每一批输送的残疾儿童训练情况进行期初、期中和期末评估,努力提高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年终形成评估报告,并将相关情况向上报告和向下反馈。

二、免费赠送成人助听器工作

向全市20名特困家庭的成年听力残疾人免费赠送助听器

1、调查登记(4月1日-4月25日)

各镇(区)残联在低保(五保)户中对有助听器需求的成年人进行筛查登记,并填写《市贫困家庭听力残疾人助听器需求调查登记表》(附件3),原则上登记18-45周岁有残余听力的听力残疾人,听力语言残疾人不在调查范围。

2、统计上报(4月26日-4月30日)

将调查登记表上报市残联康复部。

3、救助申请审批(5月4日-5月20日)

各镇(区)按照家庭困难情况确定一名救助对象并填写《市助听器救助申请审批表》(工作用表2),经村(居)委员会和镇分管领导审批后附救助对象低保证明及身份证复印件报市残联复核审批。

4、验配发放(6月底前)

市残联确定定点机构,组织被救助对象开展助听器验配及发放工作。

三、白内障无障碍工作

在全市全面开展白内障患者拉网式筛查、诊断、登记、转介服务等工作,为其中150例贫困患者开展免费复明手术。

1、筛查登记(4月1日-4月25日)

各镇(区)残联会同镇卫生所,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本镇疑似白内障患者进行筛查登记。

2、确诊上报(4月26日-5月10日)

各镇(区)将筛查结果以村(居)为单位汇总后,邀请指定的定点医院(见附件10)到镇(区)对所有疑似患者进行集中诊断,对确诊的白内障患者逐一开展转介服务,并填写《市白内障患者筛查信息登记表》(附件4),上报市残联康复部。

3、术前检查(5月11日-5月20日)

各镇(区)残联、民政根据诊断结果,按市分配的免费手术例数(附件1)及患者家庭收入情况确定免费手术对象,并组织他们持《市镇贫困白内障患者术前检查通知书》到各定点医院做术前检查,预约手术时间。

4、救助申请审批(5月20日-5月30日)

患者术前检查后,持定点医院填好的《市镇贫困白内障患者术前检查通知书》及一张一寸照片到镇残联填写《省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审批表》(工作用表3),经村、镇逐级审批后,由镇残联将上述材料报市残联审批,市残联批准后下发免费手术通知书。

5、免费手术(6月10日-7月10日)

患者按预约时间持市残联下发的《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通知书》到定点医院施行手术。

6、手术汇总上报(7月11日-7月20日)

各定点医院免费手术任务完成后,将手术情况汇总表、白内障患者手术登记表及《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通知书》一并报市残联康复部。

7、数据录入阶段(7月底前)

市残联将手术数据录入省白内障数据库。

四、免费安装假肢工作

为全市贫困家庭的下肢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35例。

1、调查登记阶段(4月1日-4月25日)

各镇(区)对下肢缺失残疾人进行调查并填写《市贫困家庭下肢残疾人安装假肢需求调查登记表》(附件5)。调查登记对象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小于70周岁(2)无糖尿病、脉管炎等疾病(3)近两年未接受过假肢安装救助。对免费安装假肢超过两年且已经损坏的可一并上报,但须注明损坏情况。

2、统计上报(4月26日-4月30日)

将《市安装假肢需求情况登记表》上报市残联康复处。

3、筛查建档(5月4日-5月14日)

市残联请南通市假肢站对各镇上报人员逐一进行筛查,建立筛查档案。

4、救助审批(5月15日-5月20日)

各镇对确诊符合安装条件的,在名额范围内按照低保、五保及一户多残家庭优先的原则确定免费安装对象,填写《市免费安装假肢申请审批表》(工作用表4),经村(居)委员会和镇分管领导审批后报市残联复核审批。

5、取样安装(时间待定)

市残联与假肢站确定具体时间后,直接通知救助对象到市残联取样,制作完成后由假肢站直接通知救助对象进行安装训练。

五、精神病人免费给药工作

向全市894名贫困精神病人免费发药。各镇(区)在不突破现有免费服药人数前提下,实行服药对象动态管理。

1、调查登记(4月1日-4月25日)

各镇(区)残联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好两项调查:一是对低保、五保户及一户多残家庭中需服药但仍未享受免费的人员进行调查,并填写《市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免费服药需求登记表》(附件6),二是对已持免费服药卡人员的服药情况进行调查,填写《市免费服药对象服药情况调查登记表》(附件7),重点调查09年度的领药及服药情况,对未定期领药、服药的要了解原因,属于监护不力的要对监护人加强宣传教育,属于医嘱停药的要动员其定期复诊,收回已死亡及病情稳定无需服药人员的免费服药卡。

2、统计上报(4月26日-4月30日)

各镇(区)将上述两种调查表及收回的免费服药卡一并交市残联康复部。

3、救助申请审批(5月4日-年终)

各镇(区)根据收回服药卡的数量办理新申请服药对象的救助审批手续。由监护人填写《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医疗救助项目申请审批表》(工作用表5),并经村(居)、镇逐级审批后,由监护人持审批表、家庭收入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到市残联办理审批手续,市残联按各镇(区)免费服药控制数予以审批。

4、办卡领药

监护人陪同精神病人持市残联出具的《精神病人免费服药通知单》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办理免费服药卡体检领药。

六、辅具适配及无障碍进家庭工作

为全市150个贫困家庭的肢体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为450个贫困下肢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

1、调查登记(4月1日-4月25日)

各镇(区)残联按照分配指标,在贫困肢体三级以上残疾人中物色救助对象,参照《适配辅具及无障碍改造目录》(附件9)进行逐一调查登记,并填写《市贫困家庭肢体残疾人辅具适配及无障碍进家庭需求情况调查表》(附件8),每名救助对象选择一种最需要的辅助器具。家庭无障碍改造对象可相对集中在镇区、集中居住点或相邻的几个村,不宜过于分散。

2、统计上报(4月26日-4月30日)

将调查结果按村(居)汇总后上报市残联康复部。

3、救助申请审批阶段(5月4日-5月20日)

组织救助对象填写《辅具配发救助申请审批表》(工作用表6)、《贫困家庭无障碍改造申请审批表》(工作用表7),经村、镇逐级审批后由镇(区)残联携救助对象身份证复印件到市残联办理审批手续。

4、器材采购、施工招标(6月15日前)

市残联汇总辅具需求情况,组织采购器材和无障碍改造项目定价,各镇(区)残联参照市残联的定价组织无障碍改造施工招标。

5、发放辅助器具,组织无障碍改造施工阶段(6月底前)

市残联集中发放辅助器具,各镇组织施工单位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施工。

6、汇总结帐(8月底前)

市残联组织人员对各镇无障碍改造情况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按定价标准进行结帐。

七、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各镇(区)要抓好示范社区的残疾人康复站建设,组织社区康复协调员和指导员参加市级组织的康复知识培训班,充分发挥好康复训练器材的作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指导。要继续抓好精防随访、特困精神病人住院救助等工作。

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篇3

   abstract: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isamodeofrehabilitationdevelopmentwhichadaptstosituationsinourcountry,anditisaneffectiveapproachforrehabilitationofmosthandicappedpeople.thisarticleanalyzestheprocessof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forahandicappedpersonwithdeformedlimb.Diverserehabilitationmethodsareused,suchasmedical,educational,professionalandsocialrehabilitation,toexplorefeasiblemethodsof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forhandicappedpeoplewithdeformedlimbandthentoproviderehabilitationsuggestionsforthepractitioners.

   1 问题的提出

   社区康复(简称CBR)是近年来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残疾人工作模式和方法。自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社区康复以来,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1]。社区康复思想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经历曲折发展,至70年代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重视,并于70年代末期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予以确认,称为“以社区为基地的残疾预防与康复”。1981年,wHo康复专家委员会给社区康复下的定义是:在社区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包括依靠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1994年,wHo、UneSCo、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表的《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对社区康复下的定义是:“社区康复是社区发展计划中的一项康复策略,目的是使所有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的目标。社区康复的实施要依靠残疾人、残疾人亲友、残疾人所在社区以及卫生、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2]。”

   肢体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我国于1986年正式开展社区康复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形成集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康复体系。《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有关肢体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中指出,我国有肢体残疾人877万,半数以上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功能。“十一五”期间,要对10万名肢体残疾人开展社区康复训练,要完善服务网络,建立康复医学以加强对肢残人的社区康复训练指导,并注意加强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有效开展肢体残疾患者的社区康复成为康复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之一。本文将介绍一例肢体残疾患者社区康复的个案研究,希望能为肢体残疾患者有效的进行社区康复提供一些建议。

   2 研究目的

   2.1 探索解决肢体残疾患者社区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康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2 为突发性残疾带来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如工伤赔偿问题、职业康复问题等)提供合适的处理方法和建议。

   2.3 寻求个案研究方法在社区康复中的有效运用,如个案工作的关系建立、会谈技术、教育和心理康复的工作模式等在社区康复中的适当运用。

   3 研究对象

   孙某,男,44岁。2005年6月在工厂装运货物时,被从货车上滑落下来的集装箱砸到了腰背部及其右腿,造成脊椎骨折和腿部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而截肢。2005年7月,在伤未痊愈的情况下,孙某突然并发放射性脊髓炎,在社区的帮助下再次实施手术。目前处于手术恢复期,身体状况正常。

   在手术和治疗期间,单位支付了孙某的大部分手术费用,但是却对工伤赔偿的问题一再拖延,迟迟不予以解决;对于放射性脊髓炎手术,单位以此手术与自己无关为由,拒不支付任何费用。孙某的家庭经济遇到严重危机,负债严重。身体和家庭的一系列变故,以及单位推卸责任的态度使得孙某情绪问题十分严重,经常消极抑郁或者暴躁不安,情绪极其不稳定。另据妻子反映,孙某还出现过自杀的念头,悲观绝望、消极厌世。

   4 研究过程和方法

   4.1 医学康复

   4.1.1 手术治疗

   2005年7月,在伤未痊愈的情况下,孙某出现下肢感觉障碍,下肢麻木无力,背部、胸腹部经常难受,大小便也有些异常。经医院检查为放射性脊髓炎,需执行手术,否则慢慢会出现运动障碍,脊髓半侧或完全性横贯性损害。

   求助,但单位认为新手术与工伤无关,是由于截肢后没有精心护理,皮肤不清洁、大小便没有处理好等问题所致,与工伤没有直接的联系,因而拒绝支付新的手术费用。无奈之下,孙某一家向社区残联求助,社区出面与单位协商,但是单位仍置之不理。手术紧急,社区为孙某筹钱并联系医院安排了手术。手术实施很成功,目前孙某身体恢复状况正常。

   4.1.2 转介服务

   转介服务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各类康复资源,使康复对象获得最大的康复效果[3]。由于本社区不具备康复条件,社区为保证康复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均采用转介服务的方式对康复对象进行康复训练。孙某被转介到医院接受药物治疗、针灸推拿、作业治疗。社区还为孙某申请了助动车。助残员和孙某的妻子在医院康复医疗人员的指导下,帮助孙某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恢复或提高运动功能为主,着重培训其生活自理、步行、家务活动等方面的能力。

   4.2 教育康复

   4.2.1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由贝克(a.tBeck)提出。认知疗法有两种基本假设:一是人们的思想和信念对他们的适应不良行为有作用;二是通过改变人的信念、态度或思维,便能改变他们的适应不良行为。简单地说,认知疗法认为个体的认知过程决定了其心境和行为;治疗通过纠正和改变个体的不良认知,继而使个体产生情感及行为的变化,达到改善个体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目的[4]。

   在本案例中,社区工作人员采用了如下方法:

   首先,在与孙某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使孙某认识到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假设,并意识到消极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启发、引导的办法,让孙某自我监测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使其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正确的认知,形成主动纠正并达到正确认知的愿望。在此过程中,个案工作的任务主要是使孙某形成正确的认知理念,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合作关系。

   其次,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孙某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不良行为。在此过程中,要使孙某不再纠缠于过去的事件上,而是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替代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社区工作人员指导孙某不要再追究工伤的产生问题,而是引导孙某找到既有问题的解决办法,形成积极主动求助的动机;然后将个人的精力放在问题的解决方面,使孙某朝向积极的方向努力。

   最后,促使孙某建立新的认知,以增强个人的问题解决能力。社会工作人员为其提供直接的心理援助,及时排解他心理的烦恼、痛苦和压力,帮助孙某增强对挫折的应对和承受能力,并使其掌握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等等。使孙某认识到,追究于过去或者消极的生活都不是处理问题的办法。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单位协商,来解决医疗费用和工伤赔偿的问题。要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必要时付诸于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4.2.2 问题解决策略

   问题解决策略是一种操作性强且快速有效的模式,目前被个案工作广泛的应用。一方面,问题解决从帮助案主解决现实问题入手,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操作性;另一方面,问题解决的过程又为案主提供了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参考样本,这种新经验将促进案主获得人格支持、心理帮助、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利用外部资源的途径,这一切都有利于案主面对新的刺激,有助于案主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形成更积极的新的问题解决模式。

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篇4

关键词全科服务团队;残疾人;康复需求;服务

中国分类号:R492文献标识码:a

为了落实市政府2012年实现本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我们新泾镇林泉全科服务团队在新泾镇的林泉、淮阴、程桥,曙光四个居委,对辖区189名持证残疾人采取入户调查和集中调查的方式进行康复需求和服务形式的调查,对其中有康复需求和服务的75名持证残疾人进行资料收集(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

有康复需求和服务的持证残疾人75名,其中男性43例,占57.3%;女性32例,占42.7%,其中:30岁以下8例,占10.7%,30~60岁60例,占80%;60岁以上7例,占9.3%。

2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康复需求服务形式调查表进行对残疾人致残原因、残疾类别、康复需求、目前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3结果

3.1致残原因分析

其中致残原因不明的54例,占72%;疾病11例,占14.7%;小儿麻痹症9例,占12%(见附表1)。

致残原因分析表1

2.2残疾类别分析

其中肢体残疾37例,占49.3%,眼盲及听力残疾各12名,各占16%(见表2)。

残疾类别表2

2.3目前存在问题

以生活困难占首位,共14例,占18.6%(见表3)。

2.4康复需求分析

以康复训练指导占首位共42例,占56%(见附表4)。

2.5康复训练服务形式不应拘泥于单一

我中心的做法是采取“三站式”的康复服务模式和灵活的各种形式(面对面集中指导,电话,集中宣教,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发放康复知识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开展康复服务工作。所谓“三站式”服务,即对残疾程度较轻的残疾人可以在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并有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对于残疾程度相对较重,行动不太方便的残疾人则就近在卫生服务站点进行康复训练,而对于残疾程度重,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采用在家庭中进行康复训练或由家人对其进行康复训练。

3讨论

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以满足社区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为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本文在研究全科团队“送康复服务上门,需求和服务形式”的调查中,60岁以下的青壮年60例子,占90.6%,这部分人员他们极需求康复训练指导、康复知识的宣教,而康复训练指导可以在社区和家庭中进行,这就需要有一支社区全科服务团队的康复指导员并联合社工、社会志愿者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本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残疾患者都是肢体残疾,在我们的调查中,肢体残疾共37例,占49.3%,眼盲12例,占16%,听力残疾12例,占16%,说明了社区残疾人肢体残疾的比例较高,如何做好这部分人员的康复指导,转介手术,减少或减轻残疾程度,增强残疾人改善生活质量的信心,是我们残疾人康复工作者的应尽的责任。从本人的调查中发现致残原因多种多样,还是与药物疾病、产伤有一定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康复工作者及有关部门要加强保健知识、预防残疾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孕期遗传疾病的筛查,用药安全,滥用抗菌素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将残疾人的发病率减少到最小,这需要残联、卫生和各届政府之间共同的协调和配合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本次调查中发现需要心理咨询的残疾人占10.7%,说明了心理咨询的需求率较低,这与广州市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中的9.95%相近,说明了残疾人普遍未认识到心理康复的重要性,有心理问题不知道通过心理疏导解决[1]。导致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较差,康复效果较差和社会适应能力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残疾人对心理疏导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残疾人康复工作中忽视心理康复重要性的认知问题,从而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青壮年残疾人对康复训练指导都有需求,因为这部分残疾人想融入社会,希望读书、就业、改善生活质量和家庭条件,这部分残疾人以肢体残疾为主,而对残疾用具需求最大的是听力残疾人,他们大部分需要助听器材以改善社会交往中的不便,而视力残疾的残疾人则是迫切希望能转介手术以复明,改善生活质量。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认为康复训练服务形式不应拘泥于过于单一,采取“三站式”的康复服务形式结合灵活的个性化服务是今后社区康复服务的方向,“三站式”康复服务的形式具有实用,有效,方便实际的一种服务形式,有其推广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应该针对残疾人不同的康复需求有针对性的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家庭康复工作,联合各级政府部门及社区志愿者全科服务团队医务人员,加强投入和宣传力度,根据残疾人的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的残疾类别、不同的残疾程度,在社区、在家庭开展康复服务及转介服务,随着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向“六位一体”的功能转变,随着政府对残疾人复事业的重视,开展全科团队的“三站式”服务形式是残疾人康复的重要途径。

针对残疾人的不同康复需求,开展社区“个性化、人性化”的康复服务,在社区创建一个各方关心、和谐的康复环境和氛围。

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篇5

2009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辅具配置率城镇为8.4%,农村为3.9%。

■2008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制定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救助办法,对贫困残疾人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需求给予补贴。

■2008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十五条强调: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康复器械、辅助器具的研制、生产、供应、维修服务。

■2009年9月,中国残联召开第十次理事会,专题研究我国的辅具事业发展问题,会议强调:辅助器具服务是残疾人康复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惠及各类残疾人,帮助他们生活、学习、就业,且改善功能迅速、效果明显。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是“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已经到了需要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2010年1月,中国残联领导视察了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并召开残疾人辅具专题工作会议,指出辅具服务工作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和关键措施,要求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要广泛征求专家和残疾人的意见,尽快出台残疾人辅具基本配置目录,尽快制定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区域中心建设标准,同时要在辅具的产品标准、检验标准、行业标准、服务标准的制定方面下工夫。

■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残联、教育部、卫生部等16个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着力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对重度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残疾人家居环境无障碍建设等给予政府补贴;要全面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具适配、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要制定完善辅具适配等方面的专业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和康复技术标准;要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渠道,支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为残疾人服务的辅助技术和产品;要制定政策鼓励扶持辅具等相关产业发展。

■近年来,贫困残疾人辅具的供应配发纳入了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中央和各级政府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加大了对辅助器具的补贴。海内外慈善机构和爱心企业为残疾人辅具的供给与配发而设置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残疾人的辅具服务受益面正在迅速扩大。

中国残联假肢服务经过10年发展,服务网络遍布全国,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已能基本满足残疾人对下肢假肢的需求。假肢服务已成为辅具服务领域的重要工作和亮点之一,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陕西、浙江、山西、吉林、新疆、河北、河南、江苏、湖北、上海、北京等地已将为贫困残疾人装配假肢纳入政府工作目标,投入经费,在满足残疾人假肢装配服务需求的同时,也为完成“十一五”假肢装配任务提供了保障。截至2009年底,4年内,全国共装配假肢63400例,完成“十一五”假肢装配任务的90%。值得强调的是,截至2009年底,4年内,由中央财政投入经费,为贫困残疾人免费配发辅具37.8万件、助视器14万件,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30万件免费配发任务,并为1200个县、1600个社区配发了辅具样品,在评估展示、知识普及、宣传咨询、转介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辅具机构建设发展迅速,各省、市、自治区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均建立了辅助器具资源中心;333个地市级地区中,建立了257个辅助器具服务中心;2862个县(区),建立了2019个辅具服务站,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辅具三级服务体系;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吉林、广东等地还将服务体系延伸至社区、乡镇,服务更加贴近残疾人。在加快机构建设的同时,建设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33个省级中心,30个落实了人员编制(全额22个、差额8个),自收自支的由“十一五”初期的7个减少至3个。工作场地面积平均达到500平方米以上;一些中心落实《建设规范》要求,已建、在建或纳入规划待建的场地在1200平方米以上,浙江、河南、广西、北京等地结合发展需要,建设场地在4000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万米,为新形势下辅助器具服务工作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与机构建设同步,各地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深化服务内涵,新疆、青海、浙江、吉林、江苏、河南、河北、湖北等省在做好假肢、矫形器和肢体残疾人辅具服务的同时,根据残疾人需求,开展为成年听力残疾人验配助听器和为低视力残疾人验配助视器以及家居无障碍改造等服务,业务领域覆盖各类残疾人,为辅具中心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2009年,中国辅具中心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的培训工作。举办各种培训班。各地也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内容涵盖假肢、矫形器装配,肢体残疾人辅具适配,低视力残疾人助视器验配和家居无障碍改造等。据统计,2009年,全国大部分省份如吉林、江苏、河北、河南、山东、广东、广西、新疆、宁夏、上海、北京等地均自行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工作。

2009年初,中国辅具中心在陕西省西安和铜川市实施了《中西部地区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项目》,组织医疗康复、辅助技术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社区、乡镇和残疾人家庭,对195名残疾人进行了评估,适配辅具364件,辅具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通过试点,了解了基层残疾人辅具需求及使用现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辅具品种单一,难以满足需求;缺少评估适配环节,存在弃用现象;服务人员技术水平低,所需专业理论和产品知识掌握不足,不了解评估适配技术等。

为推广适配模式,实现服务到社区进家庭的工作目标,2009年7月,中国辅具中心组织召开了辅具适配服务进社区工作部署会,介绍了陕西试点经验,要求各地转变服务理念,开展评估适配。2009年9月,中国辅具中心又在青海实施了辅具适配项目,为50名残疾人评估适配辅具。

各地在服务实践中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辅具适配方法和服务模式,如吉林省采用个性化的评估服务,按照残疾人残疾类别和障碍程度将辅具成组分类配发;河北省在适配服务中与环境评估有机结合,通过对残疾人家居环境进行无障碍改造,充分发挥了辅具的补偿功能、辅助生活的作用;北京市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将个性化服务经常化,由辅具找人转变为人找辅具,提高了辅具适用率;上海市制定了完善的评估适配流程,对残疾情况复杂的残疾人还组织专家上门复评,确保了筛选的准确性和评估的合理性。

辅具服务进社区、到农村、入家庭以及服务模式与国际接轨向评估适配方式转变,是方便残疾人、扩大服务面、提高服务水平以及充分发挥辅具康复作用的必由途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中国辅具中心配合中国残联康复部起草国家《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草案,就“条例”中涉及的辅具部分,组织专家论证,收集相关材料,提出修改建议;配合中国残联计财部就残疾人辅具进口免税事宜与财政部关税司进行协调,介绍产品信息,提出免税事由;与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合作,参与国家《工伤职工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管理办法》起草工作,争取尽早将辅具服务纳入中央层面的保障政策体系中。

2009年,国家康复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大工作力度,共制定辅具国家标准16项(12项已实施),新批准立项3项,协助企业申报立项10项。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技术要求,指导辅具产品生产和质量监督。

各地残联积极协调政府将辅具服务纳入有关保障政策体系,继新疆率先将辅具配置服务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后,2009年,安徽省也将辅具配置服务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政策突破取得重大进展。据了解,目前很多省份在努力推进辅具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工作,力争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辅具需求。

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篇6

区残联以因地制宜、创建特色,健全网络发挥效能为切入点,采取借靠和扶助等形式,初步建成了以城区康复中心为主体,各乡镇社区康复示范点为网点,面向农村的全覆盖康复服务体系。

一、借船过河,与医疗机构合建康复中心

宿豫区是以农业为主的新设区,配套设施相对不齐全,至2007年底全区尚没有残疾人康复中心。区残联采取借船过河办法,抓住新建区中医院契机,与中医院密切合作,达成了共建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意向,并得到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区政府召开专题常务会议研究,有关领导深入现场协调督办。今年5月,区中医院新院工程建设完工,医院从门诊楼划出近1000平方米作为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场地,6月,区政府拨专项经费12万元购买康复训练器材并完成安装到位。医院从医务人员中安排一批兼职康复指导员,并结合医院康复治疗,设立康复训练项目,安排专门床位,初步形成康复治疗与训练一体化。目前康复中心管理制度健全,初步形成肢体和脑瘫康复训练能力,同时建成假肢装配中心。现康复中心一次可接纳100人训练、治疗,全区结束了没有康复中心的历史。

二、覆盖乡镇,建成社区康复示范点

全区16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4万多残疾人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区残联把打造康复服务体系侧重点放在乡镇,与乡镇协调联系,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因陋就简,利用乡镇卫计大楼和敬老院场地,通过残联配发训练设备,大力推进示范点建设。2007年,全区在顺河、来龙、曹集、蔡集、侍岭等5个乡镇建成首批社区康复示范点,今年6月,剩余12个乡镇全部建成示范点,训练器材全部购置安装到位。区残联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全区达到了各乡镇示范点有场地、有训练器材、有兼职管理员、有活动制度,并正常开放,实现了全区康复训练服务全覆盖。

三、利用资源,拓宽康复服务渠道

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篇7

特色之一:实实在在的组织

东乡肢残人协会成立于2004年5月。由于在成立之前经过充分酝酿和各方面的准备,待时机完全成熟后才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告肢协的成立。所以,肢协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很健全的实体。

一是肢协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实职。为了使肢协能有效地开展工作,经过反复筛选和民主,推选既有工作热情和组织能力,又有奉献精神,且都有一技之长,经济实力较雄厚,在同类残疾人中有较高威望的肢残人,分别担任肢协的主席和副主席,使肢协一开始就在较高层面运作。为方便工作,肢协内还设立了秘书长和总干事各一人。为密切联系基层肢残人,倾听他们的呼声,为他们提供有效服务,肢协在每个乡、镇(场)选配1~2名具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委员。

二是肢协的基础日益坚实。肢协成立时就租用了一栋3层楼房为工作基地,亮出了“东乡县肢体残疾人协会”的牌子,购置了桌椅、文件柜等办公用品,设立了办公室和接待室。在保障肢协能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抓了经济建设。肢协的几位主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复印机、打印机、电脑、传真机等设备购买齐全,在基础一楼开办了肢协第一家经济实体――东乡肢协打字复印店,安排了两名肢残人就业。通过几个月的生产经营,该店扭亏为盈,基本能满足肢协日常开支,达到以会养会的目的。目前肢协正在装修二楼,准备作为服务性营业场所,并积极筹备创办1~2家福利企业,安排更多的同类残疾人就业。同时,也提高经济效益,为肢协的发展增加后劲。

三是肢协的管理讲究实际。为使肢协的工作紧张而有序,他们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首先是明确了工作职责。肢协领导都能自觉以“有德行、不贪财、坦诚相待、精诚团结、甘愿无偿为肢残人服务”为行为准则,主席总揽全局,副主席各负责1~2项业务工作,秘书长处理日常事务,总干事负责对外联络,以便密切配合县残联的行动。其次,是规定肢协每月召开1~2次主席办公会议,集体商讨解决肢协内的有关事项。再次,除基地设专人接待来访的肢残人外,几位主席实行轮流坐班制,节假日也有人值班,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规定50元以上的发票要两位主席签字才能报销,100元以上的开销要5位主席全部签字才能生效。

特色之二:实实在在的工作

肢协为“残有所呼,我有所应;残有所需,我有所为”为工作标准,充分利用社会化方式,围绕残联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使肢协活动与残联工作有机融地为一体,收到较好效果。

一是开展调查摸底,准确掌握肢残人的实际状况。在肢协的统一部署下,各乡(镇、场)、村(居委会)对全县肢残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将肢残人的自然状况(性别、年龄、家庭人口、住房条件、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致残原因及等级)、康复需求、就业需求、用品用具需求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规范化的肢残人档案,极大地方便了肢协与肢残人之间的联系。目前,已有100余名肢残人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康复要求,为残联开展康复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帮助肢残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加强交流,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肢残人在肢协中逐渐活跃起来。

二是协助残联做好康复工作,提高肢残人参与社会的能力。2004年8月,肢协配合残联为36名肢残人免费发放了轮椅、拐杖及助步器。9月,又为16名下肢截肢者免费安装假肢。10月~12月,为100多名肢残人办理了抚州市第一医院的《医院就诊保健卡》。

三是管理肢残人“拐的”队,稳定了残疾人的就业。东乡县肢残人“拐的”队成立于1999年,共有30多辆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进行营运。原来“拐的”队一直由县残联管理,机构改革后,县残联人员减少,在管理“拐的”队方面力不从心。在此情况下,肢协主动提出从2004年9月开始,将“拐的”队正式接管下来。接管“拐的”队后,肢协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统一更换了标志,严格了组织纪律,并通过与县交管、城管等部门的反复协商,为“拐的”队的每一个成员免去一次性挂牌费90元,养路费每年240元,既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又稳定了他们的就业,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赞扬。

特色之三:实实在在的成效

东乡肢协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在残联的指导与支持、社会的理解和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现在,肢协不仅在县城颇有名气,其良好影响已辐射到各乡(镇、场),并深入到每个肢残人心中。

一是树立了肢协的良好形象。县肢协刚成立时,大家都感到陌生,许多肢残人敬而远之。针对此种情况,肢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广泛深入的舆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提高肢协的知名度,唤起社会扶残助残意识。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和交心会等形式,广泛联系肢残人。向各乡(镇、场)邮寄《协会章程》、《致全县肢残朋友们的一封信》和国家有关法律、规章及县政府下发的有关残疾人优惠政策,使更多的肢残人知道并了解“肢协”这个组织,也让更多的肢残人知法、懂法、守法,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以“全国助残日”及其他残疾人的节日为契机,在残联统一组织下安排“拐的”队上街宣传肢协,并组织有技术专长的肢残人上街无偿为群众提供服务,回报社会对肢残人的关心与帮助。此外,还以肢协名义,走访慰问贫苦肢残人,与他们亲切交谈;询详情,听建议,纳良策。通过以上措施和途径,逐渐消除了肢协与肢残人的距离,博得了他们的信赖,在肢残人心中树立了肢协的良好形象,为肢协广泛深入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篇8

近几年来,是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夯实的几年。我县残疾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残联的精心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为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残联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残疾人工作开展

1、定期召开残工委成员会议。每年县政府残工委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介绍县残联工作开展情况,做到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在政府部门得到宣传和支持。近几年来,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两次听取残联工作情况开展汇报,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社会各界支持残疾人工作,以此推动残疾人事业进步。

2、乡镇残联建设也得到不同程度加强,乡镇、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和专门协会得以配备和成立。几年来,县残联多次就乡镇残联基础建设召开会议。2012年9月县政府残工委转发了省市残联一系列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做好我县基层残疾人协(助)理员配备有关工作的通知》,每个乡镇、社区(村)按文件要求配备一名残疾人协(助)理员,夯实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基础,使残疾人工作开展得以组织保证。目前,各乡镇、社区协(助)理员配备基本到位。县残联还经常利用残疾人节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有利于残疾人身心健康的联谊活动和座谈会,听取残疾人意见,把思想工作做到位,把问题化解在初始阶段,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3、加强残联机关作风建设。重视机关人员学习和机关制度建设,积极发挥全体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杜绝作风和纪律散漫问题,杜绝推诿扯皮,上班迟到下班早退和上班聊闲天现象,使残联在我县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近几年来,县残联认真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教育,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培训。目前,机关全部人员均获得执法证,工作人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4、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工作日益规范。换发二代残疾人证以来,残联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教育,严格规范办证程序,认真操作,为1.8万名残疾人办理了第二代残疾人证,为残疾人享受贫困重度生活补助,学习、工作和出行便利提供了优质服务。

(二)积极开展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提高残疾人社会参与度

2、认真落实残疾人“万人就业”工程,扶助残疾人发展生产奔小康。我县认真完成省残联“万人就业工程”千元工程,今年扶持80名残疾人创业,发放扶持资金8万元,有部分残疾人在种植、养殖及个体加工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为其走向小康之路作好铺垫。

3、完善福彩助学机制。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配合教育部门抓好特教工作,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一是开展残疾少年儿童和残疾人子女因贫失学情况调查并进行立档建册,提高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二是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特困残疾学生助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资助10位贫困残疾人子女及残疾人学生,发放助学金5000元。三是对参加中考、高考的残疾考生进行摸底登记、跟踪服务。积极争取县民政局、共青团等部门的支持,利用福利帮助7位考入高等院校的残疾高中生圆了大学梦,共落实资助经费计8500元。

(三)积极开展康复服务,为残疾人送温暖

1、认真落实上报康复项目。县残联积极向上争取康复项目,继续做好我县聋儿语训康复,肢体儿童矫治手术,假肢安装等康复工作,今年210例精神病药费补助工作正在进行,聋儿语训、肢体儿童矫治手术、假肢安装工作登记办理日益正常化,为我县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

2、2012年县残联结合工作实际,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贫困残疾人救助工作实际相结合。一是多次深入到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洼村开展结对救助工作。与该村干部及部分群众进行了座谈,详细询问该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存在问题并研究解决脱贫致富的措施,鼓励部分残疾人通过政府帮扶和个人努力而脱贫致富。并给该村部分残疾人送上了慰问金、轮椅、助行器、衣帽等物品。二是认真做好我县洪山、高庙两个残疾人抽样调查监测点的工作,以“创先争优精神”完成调查任务。

3、突出重点,各项康复工作全面推进。

(2)继续推进“助行工程”。根据上级残联文件精神,认真做好贫困肢体残疾人装配假肢的宣传和登记输送工作,2012年,为11名残疾人享受安装假肢优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县部分贫困肢体残疾人的行动自由。积极争取省、市残联的支持,为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指标。目前正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将建立我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数据库,为上级政府和县委、县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高服务。

4、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和无障碍进家庭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县3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点已选好,经费已到位。无障碍进家庭活动已完成。今后县残联将联合卫生局、房产局及城关镇做好上述工作。

(四)加强信访维权和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1、2012年县残联和司法局联合下文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工作联系和沟通制度,同时加强县残联信访工作力度,制定了首问工作责任制,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和乡镇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使一些基层矛盾得以有效化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为配合县政府做好县城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县残联于9月14日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我县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积极履行对残疾人三轮车主政策宣传教育及安抚工作,并向他们宣传了国家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有关资金扶持政策,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县残联负责同志多次深入残疾人群访工作第一线积极宣传政策,教育残疾人依法办事;同时积极反映残疾人呼声,体现政府关爱残疾人。为我县县城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几年来,我县司法局对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6件,县残联主动协调处理残疾人群访12起560多人次,深入宣传法律法规政策40余次,教育服务各类县残疾人达3000多人。我县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的保障。

(五)开展文化体育宣传活动,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

1、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大力营造扶残助残舆论氛围。今年县残联在办公室墙壁上制作宣传橱窗七个,大力宣传一系列残疾人法律法规政策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每年在“全国助残日”期间,县残联联合法制办、共青团、司法局在县城文庙广场、大戏院等繁华地带设立3处宣传咨询台,并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更多理解、支持和关注。同时,各乡镇残联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县残联还在“爱耳日”、“爱眼日”、“聋人节”、“盲人节”等残疾人节日期间,利用报纸、残疾人工作简报和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展助残系列报道,营造社会助残氛围。使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更多的了解,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浓厚氛围。

2、残联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县残联积极参加县纪委、监察局开办的政风行风热线活动,以此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聆听残疾人朋友心声,将残疾人朋友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融入到残联日常工作中去,为更好的服务残疾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大力宣传残疾人政策,并在省市残联网投稿30余篇,其中省市残联网采用22篇,县人民政府网上投稿50余篇,县政府刊登28篇。安徽时报、江淮时报和阜阳日报先后刊登文章14篇。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几年来,我县残疾人运动员在省市残运会和特奥会上,共勇夺金牌19枚、银牌5枚、铜牌5枚。展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顽强拼搏精神。也展示了我县残疾人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六)认真开展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

为确保我县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县政府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8月下旬,县残联联合卫生局、民政局、统计局在县委党校开展了为期3天的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员动员培训会,先后下发了《关于召开全县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员动员培训会的通知》、《关于成立县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队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残联负责同志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并多次到各乡镇进行督促和指导,严格调查工作程序,认真规范操作。进行全程跟踪工作开展情况,11月5日,召开了由各乡镇残联理事长参加的推进会,对调查工作再部署,再安排。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目前总体工作开展情况较为顺利。

(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启动

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在民安路以东,富民路以南的政务新区内,土地已办证。2012年7月以来,县残联正在争取国家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我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标准起点建设,力争建成我省市县两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示范点,目前正在设计规划中。

二、贫困白内障复明和贫困残疾人救助两项民生工程主要做法

(一)及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成立领导小组和制定实施方案,从组织和措施上保证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3月12日全县民生工程会议召开后,残联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和动员,针对过去两年来残联牵头实施的民生工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认真讨论,查找症结和原因,制定措施和对策。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分别制定了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和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

(二)迅速召开会议,进行安排和部署

3月15日上午,在全县民政和残疾人工作会议上,县残联就今年的民生工程工作在会议上进行了安排,并排出工作行事历,提出上半年全面完成任务的工作目标。要求各乡镇残联迅速宣传动员,积极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汇报,按照要求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完善资料,及时上报审批。副县长丁思彬强调:“要把涉及所有残疾人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工作做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群众心里,切实体现党和政府的关爱,以实际工作业绩促进我县社会和谐稳定”。

(三)操作规范细致,督促突出重点环节

从今年3月中旬以来,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作进入人员调整时期,针对残疾人证因残联工作人手缺少,不能及时领证的问题,县残联及时从县委党校计算机班临时聘用6名学生昼夜不停地将办证信息输入微机,同时申请市网上尽快审批,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从打印--贴照片--到市残联用印到发放证件等一系列环节都认真细致,为贫困救助工作的资料完善奠定的基础,也为残疾人使用证件提供的便利。

在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4月底调查登记工作结束前,县残联就积极协调卫生局和县医院就今年复明手术的工作流程进行协商,5月4日--12日在组织各乡镇病员进行筛查期间,鉴于患者多,工作性质特殊,难度较大,在残联和医院的努力下,做到筛查活动组织有序、服务规范。

三、2011年工作思路和计划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十二五”残疾人事业规划要求,县残联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十二五”残疾人事业规划和相关的文件精神,制定我县“十二五”残疾人事业规划。贯彻“求真务实、持续推进”的方针,以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为残疾人综合服务的能力和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为着力点,多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推进残疾人事业进步。主要工作有:

1、认真做好二代残疾人证的换发和办理工作。

二代残疾人证的办理工作是建立残疾人数据库的基础。针对二代残疾人证的办理工作要求手续齐备、操作规范。评残核残鉴定工作要简化程序,尽力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为符合评残条件的残疾人办理残疾手续,为他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和享受政府各项优惠政策提供方便。

2、切实做好2011我县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

3、认真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按照“十二五”残疾人事业规划要求,要继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在县卫生局、县医院的密切配合下,为我县贫困白内障患者多争取手术任务,为失明残疾家庭送去光明和温暖。

4、以保障金征收为抓手,促进残疾人就业取得新突破

5、积极做好残疾人其他康复工作

积极向上争取康复项目,继续做好我县聋儿语训康复,肢体儿童矫治手术,假肢安装等康复工作,争取明年成为精神病工作防治工作县,同时积极争取残疾人用品用具,为我县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

6、认真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宣传、文体和维权和信访工作

认真做好2011年的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宣传、文化体育工作、全力残疾人信访稳定工作,积极促进我县社会和谐稳定。

7、认真做好残联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指导完善肢残人协会的各项工作,做好其他残疾类别协会的成立;

(二)做好乡镇和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协理员)培训工作。

8、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兴建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是我县残疾人工作者的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平台和场地。县残联将按照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大残保金的征收协调力度,加大福利的助残力度,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筹集资金,目前规划建设已进行;争取早动工、早建成、早使用。

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篇9

山东省乳山市始终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为指导,进一步健全组织,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组织领导保障。市、镇两级分别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残联、卫生、民政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按时督导调度。作为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议题,专题研究创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市工作。市、镇、村普遍建立了康复中心、镇康复指导站、村康复室,并指定了负责人,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确保市、镇、村三级有组织、有领导、有专干。

整合资源,培植市场机制

康复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卫生医疗单位现有的康复机构、康复器材、康复设施和康复人员,使其做大做强。一是争取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乳山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并投资100多万元对该中心2700平方米的大楼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对该中心内设的康复指导站、盲人按摩指导站、辅助器具服务站,采取市场化手段,社会化运作,即“中心”提供房屋、场地、基本器材,社会合同人或单位负责人员、技术和训练指导,且自主经营,使残联自身康复机构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二是挂靠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康宁医院建立了3个市级康复中心,内部设立了肢体、精神、视力、听力语言、智力五类残疾的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市医院还专门拿出一整层病房大楼,为康复中心提供场所,并实行独立核算。三是针对镇卫生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日趋增强的新特点,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争取民政、慈善等资金150万元,对全市15个镇卫生院的镇康复指导站和60个中心村康复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帮助培训配备了100多名专(兼)职康复医生。

科学管理,规范运行机制

坚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全市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的大盘子,科学管理,规范运行。一是加大考核。建立康复工作联席工作制,凡是研究召开康复工作的会议卫生部门都参加。每年,市残联与卫生局联合制定下发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并将康复工作列入残联和卫生工作年度考核责任制,年终由残联和卫生局共同对各医疗机构的康复工作进行检查考核。二是加强培训。近4年,先后安排50多名康复业务骨干到省级以上康复中心和医院进修。还加大了自我培训力度,每年举办两期由康复医生参加的康复技术培训班,受训人员500余人次。同时,还对康复协调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率达到100%。三是协调联动。积极争取和支持卫生部门将康复中心(指导站)单独设立,并独立核算;鼓励其同卫生医疗业务紧密结合,互为促进。还争取社保部门认同,将康复项目列入“新农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四是实行工作补助。每年由市残联给予各镇卫生院(康复指导站)一定的经费补助。按每完成一名残疾人康复服务,且建立标准的康复服务档案,发给卫生院10元的补助;去年开始,对肢体康复训练实行补助,按每完成一名残疾人康复训练疗程,且建立标准的康复训练档案,发给50元的补助。

积极作为,完善服务机制

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篇10

近几年来,是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夯实的几年。我县残疾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残联的精心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为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残联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残疾人工作开展

1、定期召开残工委成员会议。每年县政府残工委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介绍县残联工作开展情况,做到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在政府部门得到宣传和支持。近几年来,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两次听取残联工作情况开展汇报,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社会各界支持残疾人工作,以此推动残疾人事业进步。

2、乡镇残联建设也得到不同程度加强,乡镇、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和专门协会得以配备和成立。几年来,县残联多次就乡镇残联基础建设召开会议。9月县政府残工委转发了省市残联一系列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做好我县基层残疾人协(助)理员配备有关工作的通知》,每个乡镇、社区(村)按文件要求配备一名残疾人协(助)理员,夯实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基础,使残疾人工作开展得以组织保证。目前,各乡镇、社区协(助)理员配备基本到位。县残联还经常利用残疾人节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有利于残疾人身心健康的联谊活动和座谈会,听取残疾人意见,把思想工作做到位,把问题化解在初始阶段,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3、加强残联机关作风建设。重视机关人员学习和机关制度建设,积极发挥全体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杜绝作风和纪律散漫问题,杜绝推诿扯皮,上班迟到下班早退和上班聊闲天现象,使残联在我县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近几年来,县残联认真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教育,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培训。目前,机关全部人员均获得执法证,工作人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4、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工作日益规范。换发二代残疾人证以来,残联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教育,严格规范办证程序,认真操作,为1.8万名残疾人办理了第二代残疾人证,为残疾人享受贫困重度生活补助,学习、工作和出行便利提供了优质服务。

(二)积极开展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提高残疾人社会参与度

1、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和推荐工作。残疾人培训500人次,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向省、市残联推荐6名盲人,7名肢残人参加培训学习。县残联开展培训班2期,使残疾人学习到缝纫裁剪和电脑技术,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市残疾人就业推介会,有11名残疾人签定了就业合同书。

2、认真落实残疾人“万人就业”工程,扶助残疾人发展生产奔小康。我县认真完成省残联“万人就业工程”千元工程,今年扶持80名残疾人创业,发放扶持资金8万元,有部分残疾人在种植、养殖及个体加工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为其走向小康之路作好铺垫。

3、完善福彩助学机制。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配合教育部门抓好特教工作,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一是开展残疾少年儿童和残疾人子女因贫失学情况调查并进行立档建册,提高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二是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特困残疾学生助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资助10位贫困残疾人子女及残疾人学生,发放助学金5000元。三是对参加中考、高考的残疾考生进行摸底登记、跟踪服务。积极争取县民政局、共青团等部门的支持,利用福利帮助7位考入高等院校的残疾高中生圆了大学梦,共落实资助经费计8500元。

4、,县残联积极协调地税,财政部门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工作,截止到目前。我县残疾人保障金今年入库共计122万余元,

党政机关和事业团体单位收入58万余元,地税企业收入64万余元,为开展我县残疾人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来,残联落实残疾大学生贫困一次性救助30人,共计4万元;资助残疾高中生24名,共计1.3万元;落实“万人就业工程”共416人,共计41.6万余元;开办残疾人各种技能知识培训班6期,培训残疾人达228人次;帮助推荐残疾人就业38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财政入库达380万元。

(三)积极开展康复服务,为残疾人送温暖

1、认真落实上报康复项目。县残联积极向上争取康复项目,继续做好我县聋儿语训康复,肢体儿童矫治手术,假肢安装等康复工作,今年210例精神病药费补助工作正在进行,聋儿语训、肢体儿童矫治手术、假肢安装工作登记办理日益正常化,为我县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

2、县残联结合工作实际,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贫困残疾人救助工作实际相结合。一是多次深入到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洼村开展结对救助工作。与该村干部及部分群众进行了座谈,详细询问该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存在问题并研究解决脱贫致富的措施,鼓励部分残疾人通过政府帮扶和个人努力而脱贫致富。并给该村部分残疾人送上了慰问金、轮椅、助行器、衣帽等物品。二是认真做好我县洪山、高庙两个残疾人抽样调查监测点的工作,以“创先争优精神”完成调查任务。

3、突出重点,各项康复工作全面推进。

(1)继续实施视力残疾人“光明行动”。为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是民生工程,4月下旬各乡镇完成白内障病员的摸底登记和上报工作。整个5月份是白内障病员筛查和手术实施时间,在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县残联和卫生局、县医院高度配合,从省立医院聘请专家进行手术,从5月18日到24日,我县202例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顺利完成,超额完成2例,手术晶体植入率达98.5%以上,术后患者和家属普遍反映良好,为残疾人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2)继续推进“助行工程”。根据上级残联文件精神,认真做好贫困肢体残疾人装配假肢的宣传和登记输送工作,,为11名残疾人享受安装假肢优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县部分贫困肢体残疾人的行动自由。积极争取省、市残联的支持,为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指标。目前正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将建立我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数据库,为上级政府和县委、县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高服务。

(3)积极争取“助听工程”。认真落实省残联有关文件精神。我县启聪特教学校争取贫困聋儿枪救性康复项目救助对象5名;共培聋儿26名;贫困智力抢救性康复项目救助对象39名;同时还认真落实210名精神病患者药费补贴项目。此举将进一步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带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

4、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和无障碍进家庭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县3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点已选好,经费已到位。无障碍进家庭活动已完成。今后县残联将联合卫生局、房产局及城关镇做好上述工作。

以来,县残联共为1279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11名残疾人假肢安装;贫困肢体矫治手术6名;发放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380余件;贫困重症精神病患者药费补助442人,共计19万余元。争取贫困智力抢救性康复项目经费86万余元。开展丰富的扶贫助残活动,发动社会爱心助残人士进行捐赠衣物、残疾人器具和捐款,共计8万余元。

(四)加强维权和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1、县残联和司法局联合下文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工作联系和沟通制度,同时加强县残联工作力度,制定了首问工作责任制,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和乡镇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使一些基层矛盾得以有效化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为配合县政府做好县城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县残联于9月14日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我县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积极履行对残疾人三轮车主政策宣传教育及安抚工作,并向他们宣传了国家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有关资金扶持政策,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县残联负责同志多次深入残疾人群访工作第一线积极宣传政策,教育残疾人依法办事;同时积极反映残疾人呼声,体现政府关爱残疾人。为我县县城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几年来,我县司法局对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6件,县残联主动协调处理残疾人群访12起560多人次,深入宣传法律法规政策40余次,教育服务各类县残疾人达3000多人。我县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的保障。

(五)开展文化体育宣传活动,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

1、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大力营造扶残助残舆论氛围。今年县残联在办公室墙壁上制作宣传橱窗七个,大力宣传一系列残疾人法律法规政策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每年在“全国助残日”期间,县残联联合法制办、共青团、司法局在县城文庙广场、大戏院等繁华地带设立3处宣传咨询台,并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更多理解、支持和关注。同时,各

乡镇残联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县残联还在“爱耳日”、“爱眼日”、“聋人节”、“盲人节”等残疾人节日期间,利用报纸、残疾人工作简报和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展助残系列报道,营造社会助残氛围。使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更多的了解,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浓厚氛围。2、残联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显著,,县残联积极参加县纪委、监察局开办的政风行风热线活动,以此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聆听残疾人朋友心声,将残疾人朋友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融入到残联日常工作中去,为更好的服务残疾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3、高度重视残疾人体育事业。自5月份以来,积极组织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第五届省残运会,我县4名残疾人运动员在省第五届残运会上顽强拼搏,勇创佳绩,取得了1金2铜的好成绩,其中祝本正、邹玉龙、王彪分别获得了1枚举重金牌,2枚射击、游泳铜牌,残联王淑芹同志被省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全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县残联被省残疾人联合会和省体育局评为“-全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来,大力宣传残疾人政策,并在省市残联网投稿30余篇,其中省市残联网采用22篇,县人民政府网上投稿50余篇,县政府刊登28篇。安徽时报、江淮时报和阜阳日报先后刊登文章14篇。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几年来,我县残疾人运动员在省市残运会和特奥会上,共勇夺金牌19枚、银牌5枚、铜牌5枚。展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顽强拼搏精神。也展示了我县残疾人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六)认真开展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

为确保我县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县政府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8月下旬,县残联联合卫生局、民政局、统计局在县委党校开展了为期3天的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员动员培训会,先后下发了《关于召开全县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员动员培训会的通知》、《关于成立县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队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残联负责同志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并多次到各乡镇进行督促和指导,严格调查工作程序,认真规范操作。进行全程跟踪工作开展情况,11月5日,召开了由各乡镇残联理事长参加的推进会,对调查工作再部署,再安排。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目前总体工作开展情况较为顺利。

(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启动

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在民安路以东,富民路以南的政务新区内,土地已办证。7月以来,县残联正在争取国家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我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标准起点建设,力争建成我省市县两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示范点,目前正在设计规划中。

近几年来,县残联工作也得到省市残联、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获得了很多荣誉。获全省第二次抽样调查先进单位;08、连续两年获县政府民生工程先进单位;获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和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获-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9名同志获省、市残联表彰;3名工作人员获县政府表彰。

二、贫困白内障复明和贫困残疾人救助两项民生工程主要做法

(一)及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成立领导小组和制定实施方案,从组织和措施上保证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3月12日全县民生工程会议召开后,残联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和动员,针对过去两年来残联牵头实施的民生工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认真讨论,查找症结和原因,制定措施和对策。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分别制定了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和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

(二)迅速召开会议,进行安排和部署

3月15日上午,在全县民政和残疾人工作会议上,县残联就今年的民生工程工作在会议上进行了安排,并排出工作行事历,提出上半年全面完成任务的工作目标。要求各乡镇残联迅速宣传动员,积极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汇报,按照要求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完善资料,及时上报审批。副县长丁思彬强调:“要把涉及所有残疾人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工作做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群众心里,切实体现党和政府的关爱,以实际工作业绩促进我县社会和谐稳定”。

(三)操作规范细致,督促突出重点环节

从今年3月中旬以来,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作进入人员调整时期,针对残疾人证因残联工作人手缺少,不能及时领证的问题,县残联及时从县委党校计算机班临时聘用6名学生昼夜不停地将办证信息输入微机,同时申请市网上尽快审批,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从打印--贴照片--到市残联用印到发放证件等一系列环节都认真细致,为贫困救助工作的资料完善奠定的基础,也为残疾人使用证件提供的便利。

在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4月底调查登记工作结束前,县残联就积极协调卫生局和县医院就今年复明手术的工作流程进行协商,5月4日--12日在组织各乡镇病员进行筛查期间,鉴于患者多,工作性质特殊,难度较大,在残联和医院的努力下,做到筛查活动组织有序、服务规范。

(四)安排紧凑,协调有力。截止到5月15日,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人员调整工作结束,共完成10321人。比去年任务数增加15人,调整136人。县财政局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先行拨付救助资金到专户,为资金打卡发放提供的先决条件。到5月26日,救助资金通过银行已全部打卡发放给救助对象。根据7月份电话抽查表明:求助对象均及时领取到残疾人求助资金。

从5月18日至23日,复明手术在县医院进行。医护人员、技术设备,床位等方面充分配合,聘请省医院专家给患者手术治疗。我县202例复明手术任务于23日下午顺利完成,手术效果良好,社会反响较大,省、市残联、县民生办有关领导先后到医院看望手术患者,到处是患者及家属称赞和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医生的声音。

三、20__年工作思路和计划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十二五”残疾人事业规划要求,县残联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十二五”残疾人事业规划和相关的文件精神,制定我县“十二五”残疾人事业规划。贯彻“求真务实、持续推进”的方针,以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为残疾人综合服务的能力和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为着力点,多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推进残疾人事业进步。主要工作有:

1、认真做好二代残疾人证的换发和办理工作。

二代残疾人证的办理工作是建

立残疾人数据库的基础。针对二代残疾人证的办理工作要求手续齐备、操作规范。评残核残鉴定工作要简化程序,尽力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为符合评残条件的残疾人办理残疾手续,为他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和享受政府各项优惠政策提供方便。2、切实做好20__我县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

按照“十二五”残疾人事业规划要求,总结我县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经验和不足,积极协调民政和有关部门做好20__年工作,同时也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与关注和支持,对此项工作给与监督。

3、认真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按照“十二五”残疾人事业规划要求,要继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在县卫生局、县医院的密切配合下,为我县贫困白内障患者多争取手术任务,为失明残疾家庭送去光明和温暖。

4、以保障金征收为抓手,促进残疾人就业取得新突破

县残联20__年将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大培训残疾人的力度和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力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联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经济基础,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顺利实现地税征缴,财政代扣正常化。今年我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已达到120余万元。明年我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我们争取早准备,早安排。

5、积极做好残疾人其他康复工作

积极向上争取康复项目,继续做好我县聋儿语训康复,肢体儿童矫治手术,假肢安装等康复工作,争取明年成为精神病工作防治工作县,同时积极争取残疾人用品用具,为我县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

6、认真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宣传、文体和维权和工作

认真做好20__年的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宣传、文化体育工作、全力残疾人稳定工作,积极促进我县社会和谐稳定。

7、认真做好残联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指导完善肢残人协会的各项工作,做好其他残疾类别协会的成立;

(二)做好乡镇和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协理员)培训工作。

8、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兴建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是我县残疾人工作者的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平台和场地。县残联将按照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大残保金的征收协调力度,加大福利的助残力度,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筹集资金,目前规划建设已进行;争取早动工、早建成、早使用。

近几年来,我县残疾人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一是大部分残疾人生活还十分困难。扶持、救助机制还不健全。二是残疾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残疾人受身体、文化等因素限制,竞争上岗能力弱,适应就业面窄,就业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三是现有康复服务难以满足残疾人需要,康复经费严重不足,基层康复专业人才缺乏。四是无障碍设施建设覆盖面不宽,管理不到位。五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环境还不理想,歧视残疾人现象依然存在。全社会关爱、扶助残疾人的氛围需进一步加强。六、县残联机关软硬件建设尚有一定差距,协调处理残疾人事务和发展残疾人事业有时感到较为困难。

总之,上述工作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才能做好;必须在上级残联精心指导下才能完成;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鼎立相助;更需要残疾人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奋斗;也需要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勤奋向上才能实现。残联全体职工将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奉行“廉洁、人道、奉献、爱心”职业道德,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残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