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十篇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十篇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0:55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篇1

一、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1.在歌曲的前奏部分融入古典旋律

每一首歌曲在开唱前均有一段不同的旋律,而在中国的流行音乐中往往会引用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某一旋律作为前奏,前奏播放完再进入正曲。欣赏者会陶醉在前奏中而顺势进入整首歌曲的倾听中。如S.H.e的《波斯猫》和《不想长大》两曲在前奏部分就分別运用了英国作曲家亚伯特科特比的管弦乐作品《波斯市场》和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之第一乐章旋律片段;而范晓萱的《我要我们在一起》则在前奏部分运用了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培尔金特》中《安妮特拉之舞》的旋律片段。再如蔡依林的《离人节》和林宝的《蓝色月光》在前奏部分也分别运用了波兰钢琴家肖邦e大调练习曲《离别》和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旋律片段。又如刘若英的《分开旅行》的前奏部分运用了法国作曲家德利伯的歌剧《拉克美》中的咏唱调旋律片段。以上几例不但选取了管弦乐合奏曲、钢琴独奏曲等器乐作品的旋律片段,更有运用歌剧的旋律片段作为歌曲开头的前奏,从而引出正曲,使得歌曲风格突变,出其不意,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吸引欣赏者将整首歌曲倾听完毕。

2.在间奏部分融入古典旋律

有部分歌曲在间奏部分也会选用融合一些西方古典音乐旋律,在间奏出现前以流行歌曲自身风格发展,进入间奏后突然以古典音乐旋律片段出现,给人以别样的新鲜感与听觉冲击,增加戏剧性效果,也加强了作为流行歌曲的旋律感深度。如五月天的《知足》在间奏部分就出现了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C大调《小星星变奏曲》;再如4inLove的《一千零一个愿望》在间奏部分采用了德国音乐家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的主题旋律片段。在间奏部分融入古典旋律可增加流行音乐的深度,让欣赏者进一步感受到戏剧性的歌曲,在倾听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

3.在尾声部分融入古典旋律

将西方古典音乐片段作为歌曲尾声的情况不常出现,但也有为了强化歌曲意境的效果而选择这种运用方式的。如周迅的歌曲《伴侣》即在尾声部分运用了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的片段。由于该圆舞曲的节拍正符合歌曲三拍子的节拍,故选用之,使得歌曲即使到了尾声部分但却产生令人意犹未尽之感。

4.运用古典音乐旋律进行改编

中国流行音乐中有部分歌曲是选用西方古典音乐的某一片段,或是选用整首曲子进行旋律的改编于创作,或是在使用乐器上进行改变。这样的歌曲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古典音乐为伴奏背景,或选择某一片段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编、改创。其主要方式有配器上的改换,如五月天的《快乐很伟大》运用了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欢乐颂》的旋律片段,而以吉他、贝斯、爵士鼓来重新配器、演绎,一来符合流行歌曲的一贯配器手法,二来对于听惯了以古典形式演奏的《欢乐颂》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听觉感受。再如杨丞琳的《庆祝》以及S.H.e的《Remember》两曲中分别运用英国作曲家艾尔加的小提琴协奏曲《爱的礼赞》以及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主题旋律,并用电声化配器进行改创,增强了节奏感与律动性。

综合以上可看出,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为流行音乐注入了不一样的元素。而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中对于西方古典音乐运用之情况较为丰富多样,不同体裁作品,不同位置的选择,不同形式的编创,无不体现出当代中国流行歌曲在创作时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带给听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二、中国古典音乐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音乐旋律更加和谐,更加流畅,其中主要包括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五个音的完美结合更易让人接受。因此,在中国流行音乐中融入中国古典音乐是必要的。加上中国戏曲、民歌的独特风格和演唱方法,更会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文化似乎得到了现代人的肯定。比如黄雅莉当年的成名之作《蝴蝶泉边》,明显的中国民谣风格,再加上朴实的歌词又给歌曲增添了几分中国色彩。就连编曲也决不疏忽,用到了各种民乐,古筝、箫、扬琴、琵琶、笙等等,过足了一把中国风的瘾。而后的《火星爱月亮》依然以民谣为主体,民谣最大的特点就是接近生活,传唱度非常的高。所以琅琅上口的曲调,成了这两首歌曲成功的秘诀。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篇2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范畴

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虽然各自有不同音乐特色、表现方式和受众,但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从音乐的本质和基本构成方式上来看,二者在节奏、音高以及和声及感情的表达上具有共同之处。在高校中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加强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修养,所以在大学的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不再是听众市场上的对手,而是合作者,音乐工作者和教育者要善于将二者有机结合,以共同为大学生的音乐学习发挥作用。

古典与流行结合的意义

首先,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音乐也是五育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够很好的引发学生的想象和共鸣,通过音乐作品的演唱和欣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思维能力的提升及审美能力的提升,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使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作用。

其次,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特点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受众不同,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对音乐的认识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容易接受新鲜、刺激的事物,流行音乐的前卫性和时尚感很容易获得学生的喜爱和追捧,另外流行音乐相对较窄小的音域也比较容易传唱;另一方面,古典音乐以严肃、静穆或者柔美等为特点,不仅在时间点上易被大学生误认为过时,也因为流传度低,大学生对其接触度也较低,另外,大型的交响曲及歌剧为代表的古典音乐在听众欣赏的过程易感受到无形的压力,更加不能迎合年轻人的情感和表达需求。

再次,古典音乐在实际的发展中,有流行化的趋势。古典音乐的持续发展需要新的注入新的血液,在流行的元素中寻找灵感是可行的方式。这其中有很多成功的、突出的例子,如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曼改编贝多芬的《命运》,赋予《命运》新的内涵。

总之,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的音乐素质的现状是欣赏面相对较窄,对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没有必要的了解和认识,鉴赏能力和综合音乐素质亟待提升。

古典与流行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有效结合的措施

1.引导大学生转变对古典音乐的态度

由目前的状况来看,相较于古典音乐,大学生更喜欢也更能接受流行音乐,并且对古典音乐有一定偏见,不仅不赞赏古典音乐,甚至有学生认为古典音乐己过时。缺乏兴趣是高校学生对古典音乐普遍的态度。大学中的音乐教学要想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消极抵触态度,在音乐教学中,尽量导入学生熟悉的、经典的古典音乐素材,如一般车站经常会播放的尼基・肯尼基的《回家》,和大多数学生熟悉的贝多芬的《致爱丽丝》,从而引起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慢慢地接受和喜爱古典音乐。

2.在教学内容上探索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的元素

古典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变化,也不得不积极改造创新,积极引入现代的流行音乐的元素。例如女子十二乐坊的曲风改编和演奏乐器的创新,就是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体。古典音乐固然有其独特的价值,但要想使古典音乐走的长远,就不得不适当转变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引入现代元素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也通过古典与流行的结合促进新的音乐形式的发展。

3.在音乐教学形式进行改革

促进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在大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有机结合,除了在教学内容上,促进二者的结合,还可以通过教学形式的改革与优化。首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来实现学生的视听结合;其次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和结构;另外,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大学音乐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使其能够理解和体验音乐,从学生心理上实现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良好结合。

结语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篇3

【关键词】古典音乐;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3.951

音乐艺术是人们所创造的艺术形式中最为充满灵性的伟大创造。古典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文明产物、一种文化,其产生与发展与人们的语言、宗教、生产生活方式及审美理念等有着重要关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古典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在人类的艺术空间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古典音乐作品所具有的魅力是巨大的,它不仅能够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波动,而且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引导作用也是巨大的。

一、新世纪古典音乐的发展现状

据全球各大唱片公司对其所发售的古典音乐唱片销售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古典音乐的市场消费能力不足,市场发展形势日趋低迷。在我国,古典音乐的市场消费情况令人堪忧,各种风格的古典音乐艺术形式发展状况日益严峻。各大歌剧院、音乐演奏厅中,青年消费者所占比重很少,以中老年人为主。因而必须拓展青年消费群体,拓展青年消费市场需求,吸引更多的古典音乐年轻消费群体,为古典音乐市场带来生机和活力,才能够促进我国古典音乐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古典音乐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

1、音乐教育思想的落后

在我国,古典音乐的教育向来不是以审美和欣赏为主的,多数学校之所以开设古典音乐课只是应对素质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以应试教育的主要课程为主,并未给予音乐课以应有的重视;而多数孩子在童年时期就接受古典音乐教育,也是出于竞争、获奖、应试的考虑,片面追求功利性,偏离了正确的古典音乐教育方向,造成资源浪费;许多年轻人对于古典与流行音乐缺乏基本的鉴别与欣赏能力,只是沉迷于流行音乐肤浅的歌词之中,丧失了对美的基本理解。

2、古典音乐的时代距离感

现代社会是高速运转的、快节奏的社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信息,同时摒弃过时信息,事物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流行音乐就是在这样快速运转社会节奏中产生出来的,它不断的推陈出新,紧随社会前进步伐,以缓解人们所要面临的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古典音乐则是人们所创作出来的、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保留下来的音乐精华,它不以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任何形式的变化,其产生有着特定的社会的背景,因而也就难以与当今时代紧密结合,产生时代距离感。如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创作,最初是为拿破仑而作的,以表达作者对于大革命所寄予的理想,歌颂翻天覆地、摧枯拉朽式的资本主义革命带给人们的精神振奋感。如果现代社会的人对于这首古典音乐的创作背景不甚了解,就很难把握其所具有艺术价值。

三、新世纪古典音乐的市场需求展望

1、立足于青年消费群体,增加古典音乐的市场需求量

古典音乐的市场需求拓展,必须立足于青年消费群体,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人的注意力,才能够让古典音乐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古典音乐的青年群体市场的开拓,要紧密结合青年人的心理特点,抓住青年音乐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新时期,古典音乐的市场拓展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宣传,扩大古典音乐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古典音乐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让青年人在奇妙的旋律中舒展身心,沉浸于古典音乐中,培养其高尚的音乐情怀,让浸透着人文精华的古典音乐更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古典音乐的聆听与欣赏,能够使得人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实现精神的交流与沟通;在对音乐的欣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大师的创作理念,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净化和升华人们的心灵,进而对古典音乐产生更好的憧憬和幻想。

2、加大对古典音乐的宣传与推广,拓展年轻群体的市场需求

古典音乐的欣赏不同于流行音乐,它如同一项充满科学性、严谨性、趣味性及娱乐性的游戏,在不知道游戏规则及玩法的情况下,很容易对其产生厌烦感。但在熟悉了游戏的运作环境、游戏规则之后,就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典音乐亦是如此,起初,对于古典音乐的欣赏,对于年轻群体而言是费力的,是很难接受的,它不能够像现代流行音乐那样为年轻群体带来节奏的与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当年轻群体感受到古典音乐的内在美之后,形成一种新的认知,继而保持持久的兴趣。因而,加强古典音乐的市场宣传,借鉴现代流行音乐的包装手法,是古典音乐适应年轻消费群体所作的必然性选择。在对古典音乐的音像制品营销及宣传方面,要进行现代化的包装和改进,可在各大音乐艺术院校进行古典音乐的宣传与推广,邀请知名度高的影视形象代言人或音乐艺术家为古典音乐代言,实现古典音乐营销和宣传手段的创新。

3、要培养起年轻消费群体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古典音乐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年轻群体的支持与发展,才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必须培养起年轻人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实现古典音乐的创新性发展。我国在进行古典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掺杂了太多错误的思想,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竞争力作为古典音乐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古典音乐教育过程中对美的欣赏和感知,也就难以做到真正有效的完成古典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更不可能培养起浓厚的兴趣,因而,在对年轻群体进行古典音乐的教育教学中,在开发年轻群体市场中,都必须始终正确对待古典音乐的内在价值,去除多余的复杂成分。

新时期,年轻群体对于古典音乐的欣赏与流行音乐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立足于古典音乐本身的内涵与价值,从唯美角度欣赏古典音乐;在古典音乐的宣传方面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让古典音乐更加贴合实际,从而让年轻人享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起自己高尚音乐道德和审美情操。

结语

总之,古典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它所体现出来的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和真、善、美的精神境界,是其他流行音乐所无法代替的。随着新世纪人们对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古典音乐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巨大的艺术价值、审美元素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但古典音乐在宣传和包装,年轻消费群体的拓展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古典音乐的宣传者与推广者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以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古典音乐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费元洪.对古典音乐现状的一些思考[J].音乐爱好者,2006,(02).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篇4

关键词:跨界音乐;超越界限;融合

“跨界音乐”这个词语是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名词,由英文单词“Cross-over”翻译而成。国外大约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经有了“跨界音乐”,并且出现了很多跨界音乐人,如古典辣妹组合、神秘园组合、莎拉・布莱曼、马友友、陈美等等,他们大都接受过古典音乐的专业训练,往往很自然地流露出典雅的气质和纯熟的技巧,而他们的作品却融进了大量流行音乐元素,或干脆以流行为主。因此,人们认为他们的音乐既不属于古典也不属于流行,而是专属“跨界”。对于熟悉近几年流行乐坛发展趋势的乐迷来说,这样的音乐“跨界”并不陌生,“跨界”正是热门中的热门。“Cross-over”已经成为文化生态的一种体现。

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近些年来,跨界的风潮愈演愈烈,它正日益代表着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每时每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以时尚的名义进行包括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跨界行为,不可否认“Cross-over”的时代已经到来。

一、何谓“跨界”

“跨界音乐”这个概念并非今日所有。在西方音乐传统中,“跨界音乐”特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互借鉴和包容。在欧美乐坛,使用“Cross-over”的说法比“Crossovermusic”多一些,正式一些;在我们的媒体语境里,则“跨界”与“跨界音乐”会有动词与名词的差别。这倒也巧妙:先得“跨界”,才有“跨界音乐”,它总是以一种音乐“风格”的身份出现,人们也接受了这个概念。实际上跨界音乐是唱片工业的一个“门牌”,不同类型的唱片都可以打上这个牌子。

目前,在当今音乐界里,对“跨界音乐”的界定比过去宽泛了很多,不仅包括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交融,还包括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以及古典、流行与民族的交融等。这些融合不仅体现在创作上,也体现在演唱方式和形式上。相对而言,“跨界音乐”现象在流行音乐界最为突出。因此,对“跨界音乐”的定义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界定。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出,“跨界音乐”是把不同的音乐形式糅合在一起,产生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二、跨界的起源

所谓“跨界”,其实早就已经存在,它是音乐发展过程中一种很自然的现象。艺术家的表现形式永远是多种多样的,音乐更是如此,音乐家总在寻找和探索更新的,更能吸引大众关注的表现形式。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约翰・威廉姆斯到80年代的理查德・克莱德曼,再到后来的雅尼、陈美、“古典辣妹”,许多意识超前的音乐家努力尝试着在古典与流行之间寻找一条全新的音乐道路,也因此形成了探索“跨界音乐”的浪潮。

有一些音乐人认为:“通常音乐家受创作界限、演奏者的技巧界限、乐者的感悟能力等等原因而形成各种音乐形式的概念界限,其实音乐本身无界限可跨,因为任何音乐形式之间可以通过音乐本身来融合。”因此,“跨界音乐”可能只是一种名称,而不是一种形式。

另外,“跨界”仅仅是个相对的概念,我们今天的古典音乐很多就是当年的流行乐。比如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当初都是宫廷乐手,说的通俗点就是为上层宫廷贵族提供娱乐消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作品因其精湛的艺术价值,得以流传下来,从而完成了流行向古典的转化。

三、跨界的代表人物

安德烈・波切利常被媒体称为“跨界音乐家”,不知他是否认同这个称谓。说起跨界音乐,我们就会想起很多艺人的名字:如歌手莎拉・布莱曼、夏洛特・丘奇、乔什・戈洛班,演奏家陈美、古典辣妹、马克西姆,还有神秘园等,可以列出满满一单人名――都是媒体上非常活跃的明星人物。他们大都出身于古典音乐训练,往往很自然地流露出典雅的气质和纯熟的技巧,而他们的作品却融进了大量流行音乐元素,或干脆以流行为主。而人们认为他们的唱片既不属于古典也不属于流行(尽管很流行),而是专属“跨界”。

拿几个典型的作为例子来讲吧:古典辣妹可以说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跨界音乐代表。四个女孩都是音乐学院的毕业生,都是受过正规古典音乐教育的提琴手,她们是出师名门的古典乐器精英,在组合之前都是小有成就的年轻独奏家。而在资深音乐人梅尔・布什的包装制作之下,她们将古典风格的曲目和萨克斯、东方民谣、劲舞和摇滚结合起来,非常标新立异。她们除了演奏通俗乐曲之外,还演奏室内乐,几乎无所谓古典与流行泾渭分明的界限。

刚来中国不久的克罗地亚钢琴王子马克西姆,他以“跨界”演奏为定位,曾经与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很多钢琴协奏曲。对比理查德.克莱德曼纯听觉性的音乐形式,马克西姆更多地加入了视觉元素。马克西姆的宣传包装定位也是很成功的,他常在独奏会上使用激光,干冰,影像墙等手段,制造流行音乐般的现代效果。在很多人看来,他衔接了古典与现代,弥合了两者之间的表现差异。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曲《我和你》,让我们对莎拉・布莱曼又一次瞪大了眼球儿。我们常会在“音乐”上面打转,而忽略了其它。实际上,莎拉・布莱曼代表的跨界音乐很多时候还是一种表演方式:音乐跨界,视觉也跨界。她采用古典音乐中的著名乐段进行改编和填词,或者重新编配,使古典音乐焕发现代的风采。演唱方式上在演唱中揉合了美声、民族、通俗、花腔等不同的演唱方式。从演唱形式上,她与不同类型的歌手合作,形成对比,更突出了她的跨界风格。

很多“正牌”古典音乐家也常常跨界,例如帕瓦罗蒂,他的“帕瓦罗蒂与朋友们”慈善演唱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举办至今,引起过巨大反响,鲜花赞誉,不屑斥责,全都经历过了。在演唱会上,虽然帕瓦罗蒂只是不很娴熟的演唱了一些流行作品,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让人们看到:古典可以与流行同台,在善意与理想面前,它们没有隔阂。这种跨领域的合作并非他首开先河,但他与流行明星的公众影响力却是前人难以比拟的。他们并没有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但是带来一种新的姿态和表达方式。

四、跨界音乐的特点

跨界在西方音乐传统中,特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包容。

“跨界音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打破界限,古典与流行,传统与前卫,演唱与器乐演奏等等一切原本壁垒森严的界限都被超越了,取而代之的是许多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富于更多的变化,表现出超强的丰富性,更加平易近人,带给人们更为丰富的感官享受,符合新世纪人们不断变化的欣赏口味,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欢迎,当仁不让地成为新世纪的音乐宠儿。

跨界音乐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在音乐上,往往把某种典型的乐曲编配成其它的音乐形式,如莎拉・布莱曼,她代表了广为大众接受的一种古典跨界模式:曼妙的美声,加流行的编曲。

第二,在演唱形式上,往往演绎多种形式,如美声、民族、通俗融为一体。

第三,在视觉效果上,往往采取与所演绎音乐类型不相符的表演形式和着装,如古典辣妹组合,她们只需持琴并以性感狂野形象示人,不闻其乐,即已“跨界”了。

其实音乐界的跨界组合在国外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一般来说,有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的组合,也有乡村(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的组合,当然也有古典音乐(乐器演奏)与流行唱法的组合,只要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风格组合,在广义上都可以说是跨界组合。比如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合作的《我和你》就应该属于跨界合作。

五、舆论跨界

在各类音乐资讯里,跨界音乐总与一大堆美伦美奂的音乐词汇并列为伍,如新世纪,凯尔特,世界音乐,心灵音乐还有新古典主义等等。媒体上谈论跨界往往是赞许的,常用“横跨”、“融汇”、“开创”等溢美之词来形容。

有人说,跨界音乐颠覆传统,是各种音乐元素的完美融合,突破了文化的樊篱;也有人说,跨界音乐是对严肃艺术的践踏,貌似古典的欺骗观众;更有人说,因为跨界音乐降低了古典的门槛,会培养出更多有修养的准古典听众,复兴古典。

传媒话语总有太多隐含意味,干扰我们真实地去面对音乐,很多时候,谈论跨界音乐既是谈音乐,又是在谈论我们对音乐的想象,交代我们的误读,于是,我们表达了自己的观念,体认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六、跨界音乐的影响

跨界音乐传入国内也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虽然观众对于这种与中国的民歌或者革命歌曲迥然不同的音乐形式,最初显示欧美音乐了极大的兴趣,但是毕竟存在语言以及文化上的隔膜,人们还是不习惯这种用母语之外的语言来演绎的音乐形式。而国外流行乐手们虽然看上去热情洋溢,但对于我们来说又有些太过招摇了,这些演绎方式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被观众们所能够接受的。然而,“跨界音乐”却恰到好处地弥合了这个裂缝。从接受角度来说,音乐的演绎方式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是相通的,毕竟人们对于和谐与美的感知能力还是没有文化上的差异的。

最近几年,国内很多领域的歌手都将“跨界音乐”带入自己的音乐中,例如在著名歌唱家的新专辑《源媛流长》中,录制了一组经典民歌,传统民歌的配器中加入了大量西洋管弦乐的伴奏,还出现了电子声效的运用。声乐中的“跨界”现象是一个泛指,既包括歌唱者有能力兼容美声、民族或通俗等多种声乐作品,也可以指歌唱者“反串”不同声乐角色等,以致产生了一些如“美通”、“民通”之类的词汇。

跨界风格对流行音乐的影响,在如今的华语流行乐坛中,所谓的“跨界风格”,其实是没有形成气候的,它不是一种跟风的现象,更没有呈现出一种显而易见的流行趋势。最近几年,很多通俗歌手都或多或少的在自己的演唱中运用了一些跨界风格,例如,韩红的民歌本身就是一种跨界;曾格格与冯晓泉的演唱与演奏更是不错的跨界;女子十二乐坊给观众一种听觉和视觉上的共同跨界……只不过有人涉足的较多,有人涉足的较少,作为跨界风格的尝试,已经在通俗音乐领域升温了。

七、跨界音乐的发展

“跨界”音乐是一种嫁接,更是一种发展。斯坦・盖兹在上世纪60年代将其音乐里融入了大量的桑巴音乐,从而带给人们无限的南美风情;保罗・西蒙将非洲音乐融入到现代的流行音乐中,让更多的乐迷都能听到来自非洲的灵魂歌唱;同样,如果不是因为恩雅等爱尔兰音乐人在他们作品中大量运用凯尔特音乐元素的“跨界”尝试,我们必定也会少了一种接近天籁的审美感受。而莎拉・布莱曼如果不将古典唱腔跨到流行的声调中,那么古典乐迷也许直到现在还无法享受到流行音乐中的人性美,流行乐迷也依然会在仰视的状态中对着古典乐的清高而退避三舍。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会有一个“心结”,会觉得音乐会因为跨界而显得“不纯粹”、“没有个性”了。这个问题,耿纯曾经说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基于创新发展的“跨界”是音乐艺术进程中的一个大趋势,创新和包容可能比纯粹更好,因为它尝试将各种乐器和人声表演方式熔于一炉,把有限变成了无限。古典音乐也需要前进,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时代。如果死守某个界限,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保守。当然,这种跨界式的融合一定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把技巧融到每一个细胞里,用心体悟音乐的精髓与实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

跨界音乐自然而然的到来也让我们感受到音乐艺术绵延不断的发展动力,在发展的进程中会不断孕育着更丰富、更深刻的驱动力,在音乐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创新、尝试、发展,掀起一股又一股新的浪潮,古典音乐和新的手法、新的演出方式结合,或者说是实现某种程度的“嫁接”。这在国际舞台上是一种潮流,“跨界”其实只是音乐发展的新探索之一。

在从事跨界音乐创作、演奏的艺术家心中应打破自己原有的音乐界限打开自己的视野、敞开你那宽阔的胸怀,包容那些异样的、多姿多彩的音乐之声,不断地跨出那使你担心而又精彩的一步又一步。

当然,也并非任何音乐形式只要经过“跨界”的整合就一定能焕发出新光彩,曾经被国人寄予厚望的电声越剧和交响京剧,最终就都没有获得听众的认可。真正好的“跨界”音乐只有通过全新的自发创造来完成,只有水到渠成的契合才能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享受。

跨界这个概念,其实也是跨界音乐真正要跨越的。

参考文献:

[1]伦兵.音乐三主题:跨界、名团、市场[n].中国艺术报,2005-1.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篇5

一、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简介:

大家都很熟悉,流行音乐。就是popularmus大范围的流行的能够让广泛的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流行音乐包括国外的包括国内的不再是简单的作词作曲就能完成一首歌。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者都是青年一代;多数的流行音乐的都是以青年们情感主体为主;多数的流行音乐使用的乐器都是大众流行的乐器,比如吉他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贴近大家心灵,不要求高雅的情操和精湛的技术。流行音乐作品就像他所说的只是流行”并不能长久的保管它经典。从《纤夫的爱》朋友》同桌的天黑黑》黄昏》一定很爱你无数的流行音乐雨后春笋似地呈现,隔一两天就有新专辑。从邓丽君、尹相杰、刘德华到张惠妹、周杰伦、阿杜,无数的歌星献给人们无数美丽的音乐。

起源很早,古典音乐。就是Classicalmus从巴赫、海顿一直到李斯特、约翰?斯特劳斯,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古典音乐为什么能够久胜不衰呢?那是因为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更能够震撼心灵、更能让人记住。多数的古典音乐的创作都是经典,没有很强的艺术天赋的人是发明不出经典的古典音乐的多数的古典音乐使用的乐器都是古老的民族/西洋乐器;多数的古典音乐都是权利和品位的象征;多数的古典音乐有着高雅的艺术情操和精湛的演奏技术本文来自027aRt。古典音乐有很多作品家喻户晓,像《命运交响曲》梁祝》星星变奏曲》婚礼进行曲》蓝色多瑙河》爱之梦》等等。古典音乐里有着很多辉煌的创作家,像音乐巨人—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音乐神童—莫扎特,交响乐之父—海顿等。多数都有着平凡的一生,并不富裕,也并不渴望富裕,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二、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对比:

统计出了以下数据:热衷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占65%热衷于国外流行音乐的占17%热衷于中国古典音乐的占8%热衷于国外古典音乐的占10%也就是说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占82%而热衷于古典音乐的只占18%一次全国初中生音乐欣赏的调查中。

只是有时还认识得不很透彻,每一个人从内心都会肯定古典音乐的魅力。才没有表示进去而已。这个“认识”不但包括对音乐的领会力,还包括教育水平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即使是肖邦,休闲的时候说不定也会乐意听听迈克儿的热血作品,因为当时他为能休息而兴奋不已,需要比钢琴曲更Ji烈的东西来表达。

三、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探讨:

转变到现在兼容并包的局面呢?因为流行音乐的感情蕴涵非常浅显,为什么从过去的只听钢琴曲、交响乐。能够瞬间唤起听众的感情。因此,听众不需要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环境,就可以直接进入到主创人员创设的情景中,从而达到与演唱者一起Ji动、一起忧伤、本文来自027aRt一起回味悠长的境界。流行音乐的流行就是因为它实在太大众化,根本不需要你有任何的条件,完全的大公无私的音乐。如今的社会节奏日趋快速,大量信息的广泛传达需要及时处置,商业谈判分秒必争,学习生活如同绷紧的弦。人们生活越来越紧张,需要以音乐来加以调剂。这种情况下古典音乐那种深深埋藏的韵味怎么会是享受呢?

家中的光碟数目绝对是瞠目结舌,一位音乐喜好者拜访了一位友人。但找不到任何音乐盛典、外文歌曲,哪怕是老一辈歌唱家的单集、合集。您认识李古一吗?听说过李双江吗?甚至,知道蔡琴和高胜美吗?摇头,自始至终。已经忘却了近似知识的音乐知识。这也是沉溺流行音乐,不听古典经典带来的后遗症。还好,像这些还未引退的老一辈歌手还有人认识,伟大巨人贝多芬一生的事迹未被遗忘。

试想他一旦迷恋流行音乐而完全排斥古典音乐。没有正确的引导,中学是性格喜好形成的时期。目前迷恋流行音乐而不能自拔的大多是十几岁的初中、高中生。青少年追星简直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这就更是流行音乐的喜剧了不过我供认,被追星追得不可思议的大多是实力超群的像刘德华、周杰伦等,确是优秀。但现在不但世界是多极化发展,音乐界也在还有这么多古典经典被抛弃,不知当人们都忘却了古典音乐的时候,音乐界是个什么样子。

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是极小的每一首古典音乐都是经典,不知是大家忘却了古典音乐的原因是什。没有接触?还是觉得太差劲?当然。怎么会差劲呢?所以只可能是广泛的青少年没有接触古典音乐。曾经给我一位热爱流行音乐的同学介绍了从未听过的肖邦的著作《幻想即兴曲》和《降e大调夜曲》听后的感觉非常不错,说:有一种流水般的感觉”确,这两首音乐都有着非常精湛的技巧;有着非常深奥的韵味;有着不可磨灭的精神。这两首曲子并不是古典音乐中最经典的乐曲,还有像《田园交响曲》少女的祈祷》甚至《梦中的婚礼》水边的阿蒂丽娜》非常优美的乐曲让大家欣赏。百度每日金曲排行榜上只有一首可以算是古典乐曲的音乐进入了前50名,排在第38这就是梁祝》试问,难道能够打动人心的只有这一首乐曲么?只可惜的大家根本没有机会去细细品味这些现在已经没有更多的古典音乐了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篇6

学科发展视野中的

《流行合唱》

提起合唱艺术,人们总会想起西方古典音乐艺术中的和声魅力以及巴赫时代的复调、古典时期的主调,也会随之想起曾领起中国近代音乐发端的学堂乐歌。正是在学堂乐歌的承载下,西方音乐艺术中的和声所蕴含的立体美感开始深入中国民众之心,中国传统音乐中占主导地位的线性旋律思维被得到拓展。《流行合唱》一书在新兴流行音乐如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日益发达的社会背景中看到了古典音乐积累起来的人类精神财富的时代价值。它将古典音乐的精髓平民化、娱乐化,在进行通俗易懂的艺术改编基础上,使古典音乐的音乐风格和形象焕然一新,在普及喜闻乐见的古典音乐内容的同时,打破了古典音乐固有的审美习惯,拓展了其中的审美视野,培养了合唱作品受众青少年的新的艺术审美能力。书中所选择的西方古典曲目器乐作品很多,如维瓦尔第的小提琴作品《四季》、巴赫的《C大调创意曲》和《e大调长笛奏鸣曲》、海顿的《“惊愕”交响曲》、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和《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钢琴小品《致爱丽丝》等。而中国作曲家黄自的著名艺术歌曲《玫瑰三愿》被置于爵士乐的和声与律动之中确属大胆创思。可以说,《流行合唱》一书力图嫁接古典与现代、经典与流行、器乐与声乐、线条旋律思维与立体和声思维于一体,这种创造性的编创是目前国内合唱中极少见的。

音乐创作手法视野中的

《流行合唱》

这本《流行合唱》采用了无伴奏的形式,在展现合唱立体音响魅力的同时,也展现了合唱艺术中的声乐技巧(主要是音准)。这种技巧丝毫不逊于器乐表现的能力,自由地转调、繁复的变音、灵动的节奏,无―不在传达这样一个讯息:《流行合唱》运用了流行的时尚元素,实则为表达精致的艺术追求,其创作手法特色值得一谈。

无伴奏合唱是合唱艺术皇冠中的明珠,音准、节奏、音乐的把握,全仗演唱者训练有素的技艺。《流行合唱》较之于以前的合唱作品突出的亮点是,它成功地将流行音乐手法中的和声及律动纳入到无伴奏合唱的艺术表现中来,使作品不仅具有了浓郁的古典音乐内在的逻辑、风格与色彩,也饱含了流行音乐手法的鲜明个性。而附录的光盘中的柏林艺术大学“美妙星期五”流行爵士合唱团的演唱则为人们阅读这本曲集时增添了直观的艺术感受。

1 主题的选用

曲集的编创以古曲艺术中“流行”的主题为基础,利用原作中业已成型的艺术形象为蓝本,将原作中最动人的主题进行“截取”。

可贵的是,这些动机或主题并非像传统变奏曲中所采用的原样展现、再进行变化的手法,而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剪”。这种“裁剪”截取了原作中的核心素材,保留了原作中的风格特色,但也赋予了新作更多的变化空间,有的甚至还进行了多主题的嫁接。如:《四季之歌》中截取了“春季”中欢快的主题句和“冬季”中慢板抒情的主题句,将之合为音乐的主题,加上其他音乐要素的配合,使原作的风格更为突出。《约翰・巴斯蒂安的歌》中截取了“c大调创意曲”和“c小调赋格”的动机材料,形成既有对比又有展开的主题乐句,原复调中的卡农、回转、逆行等手法被划为主题延展的手法之一。《鼓声之歌》中将海顿《惊愕交响曲》的主题进行了“分配”,化为三组人物――海顿、贵族夫人以及解说人一的交替主题,这样的主题“分配”使情绪的宣泄、场景的描绘更为鲜明。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中所描绘的土耳其军乐器音响被合唱队员运用人声加以主题化展示。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中“半音反复”的动机被合唱运用丰富的人声加以“放大”,并发展为大小三度音程的不和谐“撞击”,原主题至此已经大为改变,难辨其“真面目”了。

由此可见,《流行合唱》中的古典主题选用完全采用了器乐化的手法,在突出原形旋律、主题动机韵味风格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改变,这些改变赋予了新作以更大幅度地表现力。

2 节奏的遴选

“流行音乐”作为现代音乐的重要体裁,一直以其丰富的节奏律动独领风韵,而爵士乐、摇滚乐和乡村音乐则更甚。《流行合唱》真切地感悟到这一艺术的魅力所在,在编创合唱时进行了创造性发展,这一手法成为曲集的又_特色。

20世纪,爵士乐受到了重视。它在节奏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大量使用附点节奏、连续切分和三连音形成轻重音游弋、颠倒的摇曳感觉:但摇滚乐的切分音运用有着明确的节奏规律,即每一个切分音都有明确的间隔,从而产生强烈的节奏感;而乡村音乐在节奏上则突出地表现为轻快。《流行合唱》在运用这些“流行”节奏律动上注意了量体裁衣、切合实际。如《西西里岛的巴萨诺瓦》结合原舞曲摇晃动荡的特点,杂糅进摇滚乐节奏,使之与原巴萨诺瓦(Bossanova)舞曲节奏交替出现,并结合拉丁舞曲节奏音型,使原作的音乐更为多变。《玫瑰三愿》中,在男声声部采用了典型的爵士和摇滚均匀的“低音进行”节奏音型,而女声进入时则加入流行音乐元素,两者相互映衬,主题音调更为鲜明。《致爱丽丝》改变了原作中的规整节奏,将重音提前从而形成不合拍子的切分节奏音型。而《“命运”交响曲》中则引入摇滚的“雷格”(Reggae)节奏音型,强烈的动感节奏使全曲以崭新的面貌出现。莫扎特《小夜曲》的第二部分穿曼波・波莱诺(mamboBolero)的舞曲节奏,使合唱在舞曲节奏律动中富有生机和活力。

如上富有动感的流行音乐节奏与原作的节奏相互协调、交相辉映,增加了古典原作节奏律动的同时,也增加了古典音乐的时尚动感。

3 和声的设计

爵士乐和声强调色彩化地变换音高,强调音色的粗犷与变化,使得音符与音符以一种含糊不清的方式来连接,它打破音乐进行中的平稳,经常使用高叠置和弦及非协和和弦,如七和弦、九和弦和增减和弦等。所以,古典时期三和弦的手法在《流行合唱》中被大量变换,以此获得了新颖的音响效果和张力。

《流行合唱》中的和声设计大都与节奏的安排相结合,并突出了和声的特性。如《献给爱丽丝》在22小节后的过渡乐段中,在27、31、36小节处运用了爵士和声,突出了大七和弦的张力和小二度音

程的撞击性,突出了不和谐的和声张力,改变了原作的效果。黄自的《玫瑰三愿》中也大量运用了大七和弦来进行音响上的“浓墨重彩”,且这些和声与节奏音响相配合,突出了音响和声张力的爆发式效果。

《流行合唱》中的和声并非孤立运用,它们与节奏、音调,甚至结构的处理,都有密切关系,这就使其中的和声绽放出浓郁的特质,使原作不仅在动机形象上获得了发展,在音响的张力上也予以了意境的挖掘与拓展。

除了上述的音乐手法特殊外理外,《流行合唱》还在结构的把握上予以了新的发展,突出了流行音乐对结构的自由运用,使原作的结构获得了一定展开和变化,如对《献给爱丽丝》结尾的扩充。

由上可见,《流行合唱》不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对原作进行了改变(器乐的改为声乐),还在内在音乐创作手法上进行了新的发展,突出了不同审美需求所带来的音乐创作手法的相应变化,赋予古典原作以崭新的面貌与风韵。

人文艺术视野中的

《流行合唱》

当古典时期的音乐以原形魅力在现代舞台上绽放光彩时,它或多或少地带上了“正统”的面具。这种“正统”使其不自然地戴上了“神秘面纱”。与原作相比,《流行合唱》采用了或嬉戏调皮、或诙谐幽默的通俗化风格,在进行了律动感极强的全新演绎后,古典原作并非被置于完全对立的一面。这种改编是着眼于当下多元艺术视野的全新关照。究竟这种编创是否具有发展经典的作用呢,我们不妨进行一些人文艺术的学理分析。

首先,现代艺术的审美需求讲究“以人为本”,“人性化”、“人文关怀”成为艺术创作者追求的一个重要因素。《流行合唱》在形式与内容上采用了清新活泼的艺术风格来表现古典原作的精髓,它首先就考虑到艺术欣赏的对象(尤其是青少年)的现实情况,这些生活在流行音乐氛围中的人群,或多或少地对古典原作有审美上的距离感。《流行合唱》以原作精致的手法和艺术品格为内在核心,以人声为乐器,用爵士乐、摇滚乐和乡村音乐的素材为外在载体,把原作以流行的音乐手法“精致”地表现出来,突出“精致”与“活泼”并重,这就是对原作“人性化”的解读。于是,古典音乐中的“严肃”特质退化为作品中的精髓或根本,“古典”得以传扬。

其次,多元艺术并呈使得表现手法趋于复合。每一种艺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空间,保持与变革是一个永远“常谈常新”的话题。当古典遭遇现代,当严肃遭遇流行或时尚,“文化触变”不可避免。合唱艺术作为群体艺术,其艺术魅力不必多言;古典器乐精品经历时间的洗礼,其艺术魅力也昭然可见:流行音乐作为群众文化,其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曾被肯定。因此,《流行合唱》将这几种艺术进行了嫁接,复合为现代艺术语言的新尝试,从形式上是适应于“文化触变”的,从手法上采用了“复合”。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篇7

课题:在大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不同态度

形式:问卷调查封闭式,半封闭和开放式问卷相结合

现状: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已经很不受学生欢迎,流行音乐以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领时代潮流而占据了学生音乐生活空间.

目的:为了能够更好的使大学音乐欣赏课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结合起来,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来调整课程的设置,使得音乐欣赏课真的能够学有所用。

研究背景:现在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消费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在最近的几年里,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音乐排行榜、演唱会、歌友会等等音乐有关的名词对于大多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孙燕姿、周杰伦、等歌手以及音乐团体更是耳熟能详,对于古典音乐喜爱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但是在我们的大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欣赏还是占有大部分,所以很多学生慢慢的已经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了,为了了解学生们的喜好,并且更加准确的定位上课的内容,所以我决定做这个问卷调查应有目的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使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形成合理、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在大学课堂中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在艺术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最受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在欣赏内容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选择流行歌曲,而选择交响乐、艺术歌曲和民族音乐等欣赏内容的学生则较少.

三、调查时间,地点,对象:

1调查教师情况:谢惠迎,女大学本科毕业,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文艺指导

2时间:2007年9月

3地点:北京兴华大学(借助朋友的学校做的此项调查)

4对象:学生100名,平均年龄21岁

四、调查方法:

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具代表性,调查数据更具说服力,我们以不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校园问卷调查,派发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中男学生54名,女学生46名。

五、调查问卷:

1.你喜欢音乐吗?(a100%)

a喜欢b不喜欢

2.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a80%)

a流行b怀旧c古典d戏剧

3.你认为大学中应该开音乐欣赏课程吗?

(a92%)a是b否

4.音乐对你的影响大吗?(b76%)

a大b一般c没感觉

5.你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听音乐?(e64%)

a心情好的时候b心情不好的时候

c睡觉前d吃饭时e都有

6.音乐能变你的心情吗?(a87%)

a能b不能

7.如果音乐欣赏课程完全是古典是否能接受(b100%)a会b不会

8.如果音乐欣赏课程完全是流行歌曲是否能接受?(a100%)

a能b不能

9.你是否会选择到ktv唱歌释放心情?

(b73%)a会b不会

10.如果让学生选择在论文联盟音乐欣赏课上

(b90%)a古典b流行

六.实验过程:把问卷发给100名大学生,这100名大学生中有学音乐的,也有学其他学科的,但是都上音乐欣赏课程。让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内做出这些问题,并且放一些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分别让他们欣赏,并同时写下听后的体会。其中百分之六十三的学生都不喜欢古典音乐并且听不懂。还有百分之七的同学说还可以,能接受。剩下就是能听懂的。但是对于流行音乐就出现了相反的状况。喜欢流行音乐的同学占了百分之九十。

七.调查分析: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通俗歌曲和现代流行音乐有偏爱。

八.调查结果:

转贴于论文联盟

在调查结束后让每个同学写了一个个人体会其中:

甲: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去听古典音乐,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放也没好好听过,通过今天的问卷和试听,我还渐渐的喜欢上古典音乐了。

乙:我喜欢流行音乐,既能听懂娱乐性很强。

丙: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都可以

丁:我是学音乐的,古典音乐听得多一些,但是有一些理解的不够,在音乐欣赏课上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可以更好的去听老师讲。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篇8

【关键词】流行音乐;艺术形式;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07-01

流行音乐相比于西方古典音乐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流行音乐实质上是古典音乐的延伸。比如美国从19世纪20年代逐渐开始被人接受的爵士乐的发展来说,爵士乐演奏中所用到的爵士鼓,是从西方古典音乐中定音鼓和军鼓以及其他的一些打击乐器发展而来,而小号和萨克斯在爵士乐中的运用,也是对交响乐中管乐的一种发展和运用。在弦乐上,从低音提琴到贝斯的发展,以及钢琴广泛应用于流行音乐艺术中也是如此。这些乐器已经成为了流行音乐艺术表达的一种主流形式。从乐曲风格上来看,流行音乐也继承了西方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很多元素。

首先,民族音乐与元素的加入,成为了流行音乐表现的显著标志。我们经常可以在流行音乐中看到,民族音乐的元素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流行音乐中。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国风”的歌曲,这种“中国风”,并不是流行歌曲完全使用了中国古典的五调式的形式而创作,而是将这种调式融入到了流行音乐创作中。不仅是“中国风”,在西方的音乐中,我们也看到以美国乡村音乐中的约德尔调式为主题元素的乡村流行音乐、融合了凯尔特调式的民谣等等。我们可以看到,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来简单的以西方古典的音乐创作形式来创作流行歌曲,更多的民族艺术元素的加入,使得流行音乐的发展更加丰富,表达的内容也更加多样。

其次,艺术表演形式上的变化也成为流行音乐艺术发展多元化的新趋势之一。在我们对流行音乐的理解中,简单清晰的旋律,弦乐组的加入是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标志。而通过近几年流行音乐的变化,我们发现,流行音乐的表演形式也开始发生变化。电子音乐的出现是流行音乐一个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早能看到的是电子效果器的运用,通过不同的效果模拟真实的声音,同时还为观众们带来了一种如入梦境一般的感受。另一种形式上的大变化就是古典音乐的流行化表演趋势。在我们眼中的传统古典音乐中,演奏者一般在很正式的场合进行表演(比如剧院、会堂等),并且要求演奏者和观众穿着正式的服装,交响乐的欣p对观众的素质有着较高的限制。而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演奏,也不局限于某种时空限制,交响音乐的演出也从原来的剧院、音乐厅发展到户外、舞台等不同的表演地点,在曲目上,交响乐也不仅仅只演奏贝多芬、莫扎特等大师的作品。可见,交响乐的演奏中,逐渐产生出了一种与西方古典音乐演奏完全不同的新形式。对于我国的民乐来说,这种体现就更加明显。在我们看过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演出中,我们总会看到演奏民乐的演奏者站在舞台上进行演奏,同时还加入了许多诸如爵士鼓、电子乐等流行音乐的表演因素。这大大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民乐演奏形式上的概念。这些变化可以说明,流行音乐发展的趋势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不只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

因此,通过流行音乐的表达我们可以看到,流行艺术正在向一个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这种发展对流行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它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某种形式,这使得它的传播方式有了更为广泛的发展。流行艺术相比于古典艺术和民间艺术,其让人们接受的程度在这三者之间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这也是流行艺术的一大特征,而流行艺术中所具有的商业性则是推动其发展多元化趋势的一个原因。所以,我们可以说,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多元化。随着这种过程的持续发展,流行音乐也会体现出更加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也势必会出现更多不同形式的流行艺术形式。艺术的产生都是伴随着我们对艺术的理解而来,这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和理解过程中为我们赋予的意义。所以,更多形式的艺术出现并不是一件坏事,至于我们如何理解这些艺术形式,以及如何评价这些艺术形式,是我们在欣赏和看待流行艺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因此,这种多元化的流行艺术形式的出现,其积极意义还是要大于消极意义的,并且这种流行艺术的多元形式还是会继续下去,并发展得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胡娜.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与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9(03).

[2]叶婷.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价值[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篇9

近几年来,大多数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力求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学习歌词、节奏、曲调、创编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小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是一个弱点。

中国的古典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都是高雅音乐,它们历经时代沧桑,依然在不知不觉中触动着我们的灵魂,在那亘古不变的太阳下,跨越时间、空间,其悠扬的回音正如钻石一样,依然经典、永恒、温馨、浪漫。这些音乐流传千古、亘古不衰,不但优美动听,而且华贵高雅,会让你听得如醉如痴,也会让你在潜移默化中高贵起来。“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古典音乐的,因为经典音乐已成为这个城市俯拾即是的文化之声,无需专门教育,耳濡目染,人们便自然地走进了高雅音乐的殿堂。

经典就是世界公认的共同智慧,经典的思想文化价值永久不衰,是人们生命成长的必需精神食粮。音乐也是如此,经典的音乐作品传唱不衰。一些流行歌曲进入校园后,对学生尤其是对小学生会产生不良影响,把他们引向了成熟化。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听了那些带着爱彩的流行歌曲怎会不产生负面影响呢?记得一次上三年级的音乐课时,我组织了一次才艺展示,在展示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拿出了自己最拿手的歌曲,但让我失望的是那些欢快、有着童趣的儿歌已经离他们远去,伴随着他们成长的都是流行歌曲,一个同学演唱当今流行的《两只蝴蝶》,当唱到第一句的时候(亲爱的你慢慢飞),我想到了必须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必须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那么,欣赏音乐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我认为,孩子纯洁的心智更容易接受古典音乐,而且他们的收获也会有相当的意义,我所说的古典音乐,不是指音乐史上的意义,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维也纳古典乐派,也包括浪漫主义乐派、民族乐派等。不同时期的作品有不同的风格特征意义,这些作品的最大意义是深化心灵,滋润想象。对小孩子来说,看似庄严宏伟、高不可攀的古典音乐,其实比流行音乐更好接受,也更好理解,而培养一个人的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素养最好从小开始,一个古典音乐素养很高的人,很容易理解流行音乐所表达的东西,反之一个一直沉浸在流行音乐中的人常常很难深刻理解古典音乐的意境。

比如,中国古典音乐《十面埋伏》是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乐曲描写的是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从听《十面埋伏》可以让孩子们了解白居易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也可探知作者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争场景的琵琶音乐。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曾经这样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便能超越常人无以摆脱的苦难。”要想理解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你就要了解贝多芬的《命运》,你就要了解贝多芬,寻找贝多芬,认识贝多芬。由此可见,欣赏古典音乐,可以从中了解历史背景、年代、文化背景等。有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听不懂,如果用现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去衡量他的知识,那他当然一点也不“懂”,但可能有某种默默的“懂”而且可能“懂”得很深,“懂”到他整个生命里去,或许这才是“懂”的真意!毕竟生命是一大神奇,你以为儿童不懂甚至连儿童自己也不知道懂不懂,但小时候有了默默的酝酿,到了适当的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我们应给教育保留这一扇人生的可贵之门才好,也不要觉得孩子在玩的时候根本没有听,这种学习既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又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他们会在玩与学中愉悦心智,更会为成人之后富有教养与聪明过人奠定基础。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人类的智慧、才能、情感等高尚的精神素养。有人说音乐像数学,那么音乐就是一个无限深邃的世界,学生在欣赏古典音乐时,不仅能受到美的情感感染,还能积极调动、运用个人所储存的“语言文字模块”,把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进行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自我人格素养的建构。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吸收知识、学习各方面文化的最佳时期,让他们沐浴在古典音乐的世界中,可为他们创造一个高雅的文化氛围。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这样说:“音乐不在于直接描绘对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心灵创造的情绪之中去。”我想他说的音乐应该是古典音乐。中国的民族乐器古筝、笛子、二胡、琵琶、大鼓等乐器演奏的乐曲,你可以清楚地感到在空气中流动,山、水、落叶、冬雪……那是千古的生命里一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那是你从来未经历的古典音乐之美。宇宙之音人人皆可从天地万物之中获取,人文之声却因父母和教师的教育不同而大相径庭,接受高雅音乐应从小学生甚至从零岁开始,让他们沐浴在高层次的文化氛围之中,让孩子们从古典音乐中获得智慧,这些智慧将会伴随人的一生,且影响其整个生命的发展。

古典音乐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强调风格高雅并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古典音乐很高雅,并能给人心灵上的一种震撼。儿童的吸收能力是一生中最好的时期,犹如海绵一样,甚至可以全盘吸收,将来慢慢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一定会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应该让孩子们在古典音乐中的情绪,感受音乐中的美。

综上所述,欣赏古典音乐要从小开始,不管孩子们当时懂不懂,我相信在以后的成长路上会提高他们的修养,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成就他们的梦想。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篇10

对整个欧洲而言,2008将是辉煌的一年。更为重要的是,2008年的欧洲,音乐节将无处不在。

春季音乐节奏响布达佩斯

25年多以来,匈牙利首都每年3月都会举办以博采众长而享誉世界的中欧音乐艺术节,并以此为音乐爱好者的步伐增添活力。即使三月的天气还不太温暖和煦,但值此开幕的音乐艺术节却能让音乐爱好者提前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今年的音乐艺术节会令那些音乐大师的追捧者如痴如醉。3月27日迎来了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的独奏会;28日,男高音罗伯特・阿兰尼亚也奉上普契尼作品独唱音乐会。

在整个音乐节期间,最耀眼的明星当属布达佩斯节日乐团。这支乐团成立于1983年,经常在世界各地音乐厅进行演出。乐团音乐会的门票也早已售磬。

柏林古典、流行共度文化狂欢

德国在音乐创新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首都柏林则通过每年一系列的音乐会向游人展示这一特点。从古典音乐到摇滚乐,游人能在这里找到任何自己钟情的音乐会。

柏林拥有50个剧场,3座歌剧院,7支交响乐团,每年都有无数场古典音乐会奉献给那些有鉴赏力的观众。

3月15日至24日举行的柏林国家歌剧院音乐节,是世界闻名的古典音乐节。世界各地的古典音乐家每年都赶赴柏林,参加这一音乐盛事。今年的音乐节,再度重视强调再现包括瓦格纳在内的德国经典作品,此外还有李斯特、巴托克、拉威尔的交响乐歌剧作品。5月的第二个星期,柏林还会迎来自己的文化狂欢节。作为欧洲各国首都中最国际化的城市,柏林以此来庆祝丰富多彩的文化及民族风情。文化狂欢节期间,会吸引约100万名游客,游行队伍中有来自70个国家的4000名舞蹈演员、音乐家与歌唱家,欢快有趣的音乐游行也将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柏林爱乐乐团每年6月中旬举行的露天音乐会,将更多喜爱古典音乐、和其他著名管弦乐作品的友人聚在一起,享受音乐和露天风景带来的那份惬意。

仲夏时节举办的御林广场室外古典音乐会和柏林城堡古典音乐会,不但会有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中的经典作品,同时也会将一些流行的歌剧及轻歌剧中的精彩部分呈现给观众。在著名的柯佩尼克和格利尼克城堡里聆听温馨的音乐会,的确也增添了不少浪漫的气氛。

以古典音乐开场,以爵士音乐结束,让柏林这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城市,更加精彩迷人。为了全面展示德国的流行音乐,每年9月在柏林举行的国际流行音乐展,是世界流行音乐行业中最大的国际性展会。这是一个兼展览、会议和音乐节为一体的展览会,超过400支乐队和DJ们会让你在柏林的夜总会里度过一段兴奋的时光。此外,每年11月初举办的爵士音乐节,将来自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爵士乐音乐家汇集一处,为柏林的一系列音乐节奏响完满的尾声。

英法当代大师当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