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创意美术教学要求十篇创意美术教学要求十篇

创意美术教学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3:05

创意美术教学要求篇1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工艺美术;人才培养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美术作品缺乏创意、复制现象严重等,都阻碍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美术创新需要美术人才来支撑,如何培养美术人才,提高美术人才的专业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建立特色化教学,提高教育水平,设置专业课程,能够促进高校对美术人才的培养,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更好,传承我国的工艺美术。

1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以创新为主要竞争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动漫产业、传媒产业、工业与设计产业、影视广播产业、广告装潢产业等方面。霍金斯教授在其著作《创意经济》中曾提到,文化创意产业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必将创造出非常高的价值,且发展前景非常好。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作为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同时,这一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非常高。

文化创意产业对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带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创造了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并且文化创意产业也促进了我国艺术行业的发展,挖掘了美术创意人才的潜力,培养了美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发挥了美术人才的最大价值。

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美术人才教育现状

在我国美术人才教育中,美术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多方面:理论性、实践性同时具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从原来的单一性人才向高质量人才转变。

首先,我国美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明确。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并没有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设定专业课程,多数高校都只是教授理论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创新意识比较缺乏。其次,高校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美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很多的问题,学生所学的知识过于杂乱,没有系统性,学生的知识结构混乱,对于美术作品也只是表面的了解,对于其功能性、设计性和艺术价值毫无概念,学生不具备独立设计的能力。最后,学生评价方法单一。高校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来源于老师,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教师只负责教授知识,对于学生却一点都不了解。课程设置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

3文化创意产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

3.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美术人才的支撑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让文化创意产业对于美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受到非常大的考验。只有具备非常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才能够很好地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水平。创意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同于其他产业,美术人才的基本能力是创新能力,这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非常重要。创意产业的人才服务意识比较高,能够不断地进行创新,并且对本行业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有这样的创意人才作为支撑,才能够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急需综合性人才,既要了解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又要懂得商业运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符合市场需求,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2培养美术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现今是信息技术和知识文化的新时代,知识社会的重要构成就是创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需要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美术人才。创意产业就是将创意出来的艺术品通过加工推广到市场中去,如果创意产业没有创意,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创意产业中,人才是创意的灵魂,理念是人才的核心。在文化需求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创意是产业中最为需要的亮点,拥有创意型人才为创意产业提供保障,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

4文化创意产业下的美术人才培养建议

4.1改善教育观念,确定培养方向

美术是一项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艺术类别。美术类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多以从事创意产业为就业主流。文化创意工作要求从事者必须要根据市场状况、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来进行。这就要求美术教育上必须与市场接轨,改变传统美术教育中强调自我感觉和张扬个性的教育方式,引导美术学生研究消费群体的审美观和需求心理,将美术技能同市场需求相结合,使创意作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生共鸣。

4.2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

通过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改善教学内容为文化创意产业下的美术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依据。首先,对课程的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根据整个课程内容知识来归纳总结,进而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整合,使之符合现今人才教育需求。教学内容作为贯穿整个知识链中的主要载体,优化过程中一定要符合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良好的课程体系是教学的重要支撑,通过将课程教学优化整合,为人品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4.3构建实践培养工作室

对于现今美术人才教育的培养中,工作室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工作室中以社会实践岗位职业要求来进行针对性培养,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对于低年级的美术生,可以先进行理论教育巩固美术基础。高一届的可以进行简单的模式设计培训,将要踏入社会的年级美术生可以根据学生所想发展的方向进行灵活教学。工作室在培养方向和风格特点上一定要有明确的划分,这样让学生才能明确的、有目标的进行学习和锻炼。同时可以通过与校外实习基地结合,以校企合作模式扩展学生实践培训空间,满足美术教学中实践训练的需要。

5总结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为我国的教育模式带来一次新的改革,我们应将从设计技能、思维创新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来对美术人才进行全面培养。将培养创新型和能力型人才目标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下的美术人才培养主要方向,注重发掘具有个性化的文化特色,让我国美术教育走出中国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周斌.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考[J].装饰,2010(01).

创意美术教学要求篇2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为严格,而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各行业实用型人才的主阵地,需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确保其在校期间能够高效学习专业技能,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由此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1中职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

1.1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由7种能力组成,分别是自我生涯规划能力、自我学业管理能力、自我时间管理能力、身心健康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人际管理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而如果中职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将无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称赞优秀之处、指出不足之处,使得学生逐渐建立起对于美的评价标准,由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从而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1.2增强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相比,中职毕业生在理论知识掌握和研究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因而如果想要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充分解决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增强中职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而创新能力作为适应各个行业的“敲门砖”,是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美术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绘画知识教学、美术作品鉴赏教学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从个人角度出发,生成对美术作品的见解,由此提升思维发散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除了能应用在绘画和作品鉴赏中,还可以延伸至学习和工作中,由此增强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3落实素质教育的政策方针

中职院校素质教育目标可以用“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掌握、四种能力”来概括,其中“一个核心”指的是“德育”,“两个重点”是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个掌握”是指“文化知识、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四种能力”则是指“继续学习的能力、适应职业转化的能力、立业创业的能力、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职美术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须严格按照素质教育要求,通过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等多方面举措,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的过程中,须从多种角度欣赏学生作品,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1]”。

1.4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实用型人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计算机等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这些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都有共同之处,即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而这也离不开创新。因此,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独自完成美术作品的能力。

2中职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中职美术学科不受重视

中职院校课程设置通常由三大模块组成,分别是普通文化课程、公共课程、专业技能课程,而美术课程则属于公共课程的范畴。基于中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殊性质,无论是普通文化课程的学习还是公共课程的学习,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因此中职学生将大部分的精力、时间都放在了专业技能课程学习上,美术课堂成为学生难得的“休闲”机会,但实际上美术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平面设计专业等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此外,不少教师对于美术学科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重视,他们通常认为美术学习对于学生的就业没有任何帮助。

2.2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审美技能不足

美术作品的创造没有固定模板可以套用,主要依赖学生的主观判断,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绪表达和思想体现,而美术作品鉴赏更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个体之间对于美的认知不同,因此学生只有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获得审美技能的提升。但是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场地、教学设施以及教学资源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能够亲身实践的机会较少,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作品的机会较少,创作出的作品也较为单薄。此外,美术作品赏析也是中职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美术流派众多,学生在赏析作品过程中对于大胆前卫的作品较难理解,加上教学时间的限制,美术教师也无法进行深入的讲解,学生无法从更深层次品味美术作品蕴含的美,导致审美能力难以提升,中职美术教学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2]。

2.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指明灯”,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美术学科来说也是如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当前中职院校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思维依然受传统思维的限制,认为完成好个人本职工作、不出现重大教学事故即可,不能主动转变教学思维,并且在日常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往往机械地重复美术课本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学生甚至还未掌握最基本的美术常识,更不能独立创作美术作品。除此之外,教学资源分配不均,中职教师的发展空间有限,优秀的教师通常会选择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从而导致中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

2.4传统美术教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代表的是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与发挥,将新鲜元素融入美术教学,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当前,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依然占据中职美术教学的主导地位,很多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是按照教学计划刻板地开展美术教学,并且依然沿用古板的“灌输式”教学法,大部分美术知识的输出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的,很少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来完成。除此之外,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也是中规中矩的基础美术知识,较为重视对学生写实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内容少之又少,学生进行自主尝试的机会也十分有限,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

3中职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3.1给予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

学生是中职美术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须将美术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如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其实是人们表达情绪、宣泄情感的重要形式,美术技巧服务于情感表达,却不能够凌驾于情感之上。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美术作品涵盖的重要意义,从而自主展开思考,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真正融入个人独立的思想。给予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首先需要明确中职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赏析、评价作品以及自我创作。在风景画写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室内写生色彩练习,而室内写生的主要内容为瓶、罐等固定物体,绘画难度较小,因而在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创作后,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将美术课前15分钟设计为学生的发言时间,学生可以先自由发表个人观点,再由教师将学生表达的主要观点整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就这些主要观点展开讨论交流,得出对这幅作品的最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进行了独立思考,还体会到了合作探究的意义,并借鉴了他人的观点想法,增加了自身的实践感悟,明白不同个体的审美不同,美术作品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个人想法,而非人云亦云,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在学生进行创作时,教师要减少对于学生的干预,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最后,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时,教师也要多予以正面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准确、简洁地指出即可,避免过多苛责,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投入作品创作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3.2提升中职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升中职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中职院校美术教学的发展,而且能够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美术教师能够积极学习教学新方法、新理念,那么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追求自身的突破创新。而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是仅仅依靠教师个人或是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单一力量就能够实现的,而需要多方合作发力。提升中职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要求美术教师重视个人专业素养的养成,通过线上网络学习平台及线下图书馆渠道,积极学习教学新方法、新理念。其次要求学校与优秀兄弟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派遣本校美术教师前往其他学校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邀请其他学校拥有丰富经验的优秀美术教师前往本校举办经验交流会。除此之外,学校要及时更新美术教学设备设施,并督促每一位美术教师正确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等。最后,教育管理部门既要监督中职院校所制定的一系列举措的落实情况,又要通过宣传的方式引导中职美术教师意识到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教师、学校和相关部门缺一不可,只有三方同时重视此项工作的推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3]。

3.3增加实践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积极投身美术作品创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增长的重要体现。但单一的课堂理论知识讲解无法增加学生对于美术的了解,更不能由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才能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增加实践创新活动就需要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活动中的实施工作以及活动后的总结提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实践创新活动的开展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开展室外风景画写生,首先要求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要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与实践技能,充分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鉴别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使学生在创作和鉴赏美术作品时不再处于盲目状态,对于美术作品当中选景、构图和画面表现技法的应用都能够有所了解,并且能准确判断出作品背后所蕴含的重要主题思想。其次要求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由于中职学生注意力较难集中的特殊群体特征,因此在实施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打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是创设情境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图片或短视频,使学生了解优秀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小故事,同时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的刺激,以增强学生代入感的方式提升其投入美术作品创作和鉴赏的积极性。此外,在学生的创新实践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同时带领学生对优秀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最后要求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与提升。教师可以利用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的整体实践情况进行评价,并且重点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在下次实践创新活动中积极参与。

3.4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

中职美术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较少,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美术学习,也没有时间消化、巩固学得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但面对中职学生紧张的专业课程学习,一味地增加美术学科的教学时间、挤占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不太现实。因此,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在其他课程学习过程中实现美术学科知识的渗透,是提升美术学科的影响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首先要求美术教师充分整合与美术学科紧密相关的其他课程,如计算机课程、建筑课程等,而室外风景画写生对于学生取景构图能力的要求较高,也极为考验学生的色彩归纳能力。为了使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美术教师可以与其他课程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确定其他学科与美术学科存在的联系之处。其次要求美术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创作质量、提升美术课程教学效果,而学生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自我创造、自我突破的意义,积极学习其他课程内容,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4结语

美术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全身心投入美术学习,能够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自主创作能力、创新能力。但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路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培养路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参考文献

[1]刘洋.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25):184-185.

[2]莫洁靓.美术教学中对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知识文库,2020(1):148-149.

创意美术教学要求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创造性思维;审美素质;能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5

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审视当前国内的美术教育,就会发现“应试教育”下的美术课经常被忽视,许多学校没有必要的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没受到重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忽视美术课的综合教育功能的现象十分普通。据教师了解,很多学生对于美术课的了解很少,这样对于像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与审美技能还远远达不到教学的要求。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美术教育提出要求,进一步促进美术教育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良性发展。

一、在美术教育的目标上注意强化审美意识的培养

在以往传统美术教育的教学任务中,过分强调了绘画技法的介绍与训练,相对地说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画匠,他们缺少欣赏美的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应该尽可能使学生更多地感受美的事物,把审美的意识、审美情趣放在重要位置。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育的目标上要让学生从丰富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人文美,通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欣赏山川河流的壮丽奇观,充分感受自然美,,在这种丰富的审美体验中,才能形成强烈的追求美的动机与愿望,这种审美意识与兴趣是非常可贵的。这对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自觉追求真、善、美,自觉发展审美能力具有长远的意义。

二、在美术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与发展

受应试教育所影响的当代学生,他们的素质发展是不全面的,知识面不够宽,特别是社会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在美术课中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它不仅是美术欣赏课的任务,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任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学会感受各种各样的自然风光,让学生从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中体会画家的思维与情感过程,以此达到共鸣。艺术家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欣赏者能否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通过教师的淳淳善诱,教会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平衡。但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平时要教会学生多观察、阅读、欣赏,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累感性知识,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类美术作品的不同特点与表现技巧。进而学会把握作品的意义和内容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观察力、记忆力与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分析,进而把握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主题思想与艺术成就。并借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在教学中要安排一些速写、记忆画、想像画、创作画练习,这都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力与创造能力的好方式。形象记忆力的提高还可以促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之中。

青年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思维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为能独立思考,不盲从,喜欢发表个人见解。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有组织地开展一些讨论性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学中结合文学艺术特色进行欣赏教学,教师利用形象的图片和直观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欣赏情境后,再抓住知识内在联系、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启发学生自己去找出矛盾,解决矛盾及问题,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教于乐,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求知欲。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强化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审美素质的独特性

创造力是美术发展的核心,也是美术教育的最后目的。美术教育在训练发展人的创造力的大脑的右半球中,其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经过创造性的学习与训练,不但对通过感受力、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提高的审美素质进行认识上的定型和巩固,同时还可使学生的审美个性在新的层次上向更新的层次发展。所以要求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创造力的培养。

创意美术教学要求篇4

[关键词]创新教育;实训课堂;美术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必然是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一线教师。突破传统模式,运用创新思维,开设情景型、模拟性、综合性的美术实训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教育美术专业实用型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美术实训活动是当前美术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美术系列操作与实践,培养美术实操兴趣、训练制作技能和技巧、建立综合运用材料进行环创设计的理念及思维模式,提高审美品位和艺术修养。美术教育实践性较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创新是建立美术教育专业课堂培养模式的有力保证。美术教育实训课堂应从观念到内容进行一系列创新。

一、课堂教学观念的创新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观念中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思想,造成美术教育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课堂教学僵化,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现代意义的教育教学提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把美育作为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出美育与生活的结合,在生活中贯穿美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科知识的综合创新,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给学生全新的发展空间和更为广阔的课程开发领域[1]。这些要求促使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更具选择性的课程要求教师在美术实训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与社会接轨的能力,为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最有力的保障。

二、课程训练内容的综合创新

美术专业基础的加强,一方面要求美术专业技能的拓展和知识储备的广博,另一方面要求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和创新。因此,专业技能的综合性训练是美术实训工作的重点,是美术专业创新培养模式的基础。综合性体现在课程思路的综合、实训活动的综合和材料的综合上。实训活动以创新综合设计为基本理念,应体现创新思路、彰显设计风格,培养学生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设计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鼓励探索精神和个性发展。实训室教学活动要在平时知识技能练习的基础上更注重与幼儿园、小学的接轨,研发综合型学科训练、综合型技能训练和综合型材料训练。例如,将废旧报纸和光盘等生活类媒材进行多种方式的再利用并进行综合创意设计,开发制作系列课程如多变的纸盒、光盘大变身等,广阔的创意空间既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维,丰富了学生美术技能知识的储备,也加深了对材料制作方法和知识的理解与深化。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进行材料制作的综合创新与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搜集整理和重新利用。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美术综合实训要突出工作岗位需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尤其是职业教学能力,应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首先应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更加有效。其次,应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学活动并围绕主题开展专项研究,在大量深入细致的专项工作中激发灵感、创新思路。例如,开展可模拟主题情景教学,围绕创作方法、创意媒介、创意形式分组讨论并进行主题研究;开设主题展览,让美术手工课堂成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实现创新的主战场,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加主动、自由地发挥创意;定期举办画展,对学生作品进行分类、分组展示,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创意作品、利用画架展示废旧牛仔系列设计作品、利用废旧材料搭配展示创意纸手工作品等,在创意展示活动中彰显学生的审美修养、艺术个性和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积极性,达到设计作品视觉审美效果的最佳创意。

四、方法媒介的创新

创意美术教学要求篇5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一、大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高校美术教育不仅仅要教学生美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要想取得飞跃就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创新的核心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美术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它需要学生理论和技能并重发展。大学美术教育就是要培养富有审美情趣、具有独到见解、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很多时候教师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学习美术需要有一双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除此之外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大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⒈培养创新型的教师

美术是一门艺术,与普通的学科相比,它较少受到传统逻辑和规律的约束,比较讲究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美术教师是美术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引导者,所以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观念以及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高校要注重培养创新型的教师,定期给美术教师做培训,力求更新美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师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积累知识、开拓创新,提高审美能力。

⒉营造创新氛围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良好的创新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包容学生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多元思维的存在,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其次,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表扬学生作品中的优秀之处,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信、自强。

⒊美术教育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学生是否具有主体地位,是学生能否发挥创造能力的重要前提。现代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学会创新,美术教育也是如此。所以,在大学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美、表达美。首先,教师要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遇到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处理问题,并与学生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想象、多创造、多动手、多参与、多质疑,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⒋注重对学生创新美术思维的培养

创新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到创新思维上去的,没有创新思维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所以,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教师要重视美术基础教育,特别是美术理论和美术史教育,只有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铺垫,专业技能才会学得更好,因为美术学科涉及到很多艺术思维和抽象思维。第二,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不断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探索。美术学科是由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字体与编排设计等组成,它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要让学生多多参与美术设计等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切实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美术教育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创新,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学好美术。现代社会,人们对美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所以我们要培养具有独到见解、富有创新精神、具有独立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同时,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手段之一。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创新型的教师,还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还要注重对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安静斌.大学美术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山西高

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12).

[2]邵统平.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

创意美术教学要求篇6

关键词:情境、语言、创造、演示

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潜在的精妙之处,如果教师能细心寻求,深入钻研,精心设计,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到美的环境,插上美的翅膀,实现美的创造,那么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将是必然的结果。本文就将围绕“营造美术课堂教学之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

一、巧设情境之美。

课堂情境是对师生双方的一种刺激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

1、巧设课堂环境,营造教学氛围

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验,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院内特有的医药气味,医疗器械的撞击声音,医生、护士们的白大褂,以及人们的面部表情,都会使你有种莫名其妙的紧张与不安。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特定的情境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心理,感染人的情绪,使人产生极大的想做这件事的欲望和动力,利用这一点,我在美术教学时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比如把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博物馆,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绘画、工艺、雕塑和学生自已的作品。有时会根据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如在工艺课上,适当多摆些工艺作品,挂些工艺制作示意图等。对于桌、椅的摆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列队式的。有时是作坊式的,有时是长龙式的……让学生时常有新鲜感。另外在教室的前后墙上方,分别写上“爱、勤、悟、创”和“心悦、和谐、效率、创造”的标语,有了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可以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沐浴艺术的海洋,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2、巧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一堂美术课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音乐,还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因为这是老师创设的美丽情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拨动学生的心弦,加深认识,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利于导行。所以我常在美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常用的有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谜语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等。

例如我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帽子》这课时,将整堂课置于一个情境中。初入情境,扮演设计师。放一段《西游记》的录像,引出僧帽,讲一个《21世纪西游记》的故事,请学生当设计师。演绎情境,学做设计师。首先,欣赏、了解帽子;然后,掌握帽子的设计方法;最后,展开想象进行创造。升华情境,品评作品。发散情境,当“真”设计师。总结、鼓励,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整堂课处在的愉快、兴奋之中。

二、追求语言之美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一段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把人带进梦一般的迷人境界,一段忠恳鼓励的语言,可以增加人无限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事实也证明,教师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们神游在美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意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追求语言的“精”与“情”。

1、追求语言的“精”。

语言的“精”是指语言逻辑严谨,简洁明了。墨子曾对他的学生子禽说:“多余的废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用最少的话说明最多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纸蝴蝶》这课时,当折完蝴蝶后提问:“现在,我们的蝴蝶漂亮了吗?为什么不漂亮?该怎么办?”通过简单的三个问题,达到了课从折形到装饰的过渡,也让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当然不仅问题的设计语言要精炼,课堂的小结和总结等也贵在“精”字。

2、追求语言的“情”

语言的“情”是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彩,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兴奋,从而吸引学生专心听课,聚精会神地理解问题,全神贯注地回答问题,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另外,教师语言的“情”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肯定上,老师表扬、鼓励的话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的最有效方法。我在教学中正努力尝试着,设计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运用巧妙的表扬,鼓励语言,达到“以情动人”。

此外,我在课堂教学中还常用无声的语言——体态语表情达意。一方面注意自己的教态和蔼可亲,举止适度,衣着得体等,让学生感觉亲切;另一方面用体态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为语言增加生动感。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比划就能增进彼此间的交流,这也可以算是一种无声的美吧。

总之,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设计出符合美术课特点的,精炼、生动,富有情感而又美的语言,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展现创造之美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的规律性和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变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尤为明显,而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已成为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落实到每堂课,并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

1、激发创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也是创造的基础。日本有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得好:“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我在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学生的特点,采用游戏、音乐、故事等来激发创造的兴趣。

2、启发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的显着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出大量的变异见解,它是创造的关键。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开展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操作,以求更好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各种各样的汽车》课上,设计一个拼图游戏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已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几何形纸拼出一辆车,要求与众不同。最后,每位学生都拼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有的学生拼出了几辆造型各异的车。

对于创造思维的训练方法很多,有时我也会通过“一题多画,一画多变”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从欣赏中求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

学生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创造,我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注意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使其尽情发挥创造力。例如在教学《茶壶设计》课时,通过观察、欣赏了解了茶壶特点后,送给学生三个字“新、奇、美”,然后让学生自由想象,大胆创造。这样不给学生过多的限制和约束,使其各显神通。最后,创作了许多新颖、别致的茶壶。有机器人茶壶、荷花茶壶、胖手茶壶等。另一方面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例如,教学《秋游》这课时,根据学生刚去乡村远足这一情况,在学生创作时,以贝多芬的《田园》作为伴奏,那“来到乡村所唤起的”、“金色的稻田”、“温馨的农舍”等,激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情绪愉快,思维活跃,创作热情高涨,我则轻轻地在教室中巡视,对创作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作些点拨,对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加以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创作效果也很好。

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课的学习中是一个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造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五、运用演示之美

我们都知道,美术这一视觉艺术的特性已进一步确定了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梅洛庞蒂认为:“艺术创造是一种运用物质媒体进行创造性知觉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带来了知觉的形式化,从而使知觉的意义得以扩展和丰富化地表现。因此,媒体是艺术创造和表现的重要环节。”面对现代教育媒体的复杂性,多样性,如传统教学媒体中的黑板、挂图、实物等,现代教学媒体中的幻灯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等,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围绕重点、难点,多层面精心选择使用媒体,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也显示出课堂教学中运用演示之美。

美术教学作为直观性很强的教学,教师的演示,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在演示中教师熟练地运用各种美术技巧,能使许多语言难以表达的东西一目了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也得到美的陶治,在我的美术课堂中,媒体是好帮手。例如,利用录像多方位,多视角展示版画的“制版”细节,将复杂冗长的版画制作过程变得步骤清晰,生动有趣;利用幻灯机和明胶片展示剪纸手法,让剪纸的一刀一划一清二楚,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作业展评,采用放大,特写将学生作业通过电视屏幕展示给全体学生,克服学生作业画面过小而无法组织全体学生同时欣赏,品评的缺憾;利用黑板简明扼要的演示课的主题,重点、难点,给学生指明本堂课学习的方向。

在教学中,媒体的使用也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和增加学生参与使用媒体机会,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画画自己的手》这课时,请学生在幻灯机上表演手影游戏,同学们觉得很新奇,很好玩争着上来演示,通过游戏,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一个个有趣的头像等魔术般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整个教室沸腾了。这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手的神奇,艺术的魅力,以及演示的美。

创意美术教学要求篇7

【关键词】?创造力美术教与学?想象力?情感?创造力?技能

爱因斯坦曾言:“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新课标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美术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是由艺术的综合性、情意化与适度的不确定性的特征所决定的。美术教学中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是非常有意义和可贵的。

一、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的及原创性想法的过程。”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创造力最精辟的解释是“创造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是产生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二、创造力美术教学的课程中的教与学的实施

1、首先创造力美术教学中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创造力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要大胆改革,不断创新,这是上好美术课的思想保障,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前提。“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用充满智慧和人文的情景性、视觉性、文化性、综合性、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与策略使学生获得创意的生发。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2、在创造力美术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情境就是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情感”为纽带,巧设各种情境,来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启迪创作灵感,激发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游戏、故事导入、教学环境布置”等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触及他们的心灵,使学生在创造过程中有感而发,有情而发,情感是创作的灵魂。例如,《毕加索》这一课中欣赏《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导入课程中,可以结合音乐,绘画,影片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再现《格尔尼卡》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使同学们从视觉,听觉,情感上受到强烈的冲击。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悲壮感和控诉感及震撼感。使学生对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创造了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在此感情基础上,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作欲望。

3、在创造力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教学情境,我们还要将具体的创造思维拓展方法融入到充满情感的的教学过程中去。拓展学生创造思维,我们可以采用大脑地图,联系引申,变换迁移等方法来发散思维,来进行创意想象和再造,升华和深化。我们要开拓思维发散点,要创新,就要不满足于现状,不依常规,通过发散思维对已给出的主题,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甚至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框架去自由思考,任意想象。发散量越大,不同的创意和见解出现就越丰富。

三、创造力美术教学实施过程出现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展开,“手把手”教学。示范也是传统美术教学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程度上,过度依赖示范和板书这种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确会使学生受到教师的思维的影响,会使对学生的思维会有一定的束缚与同化,会造成重技能,轻创意的局面,导致学生个性受到压制,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在新课标改革中,创造性的培养是目前美术教学的核心。因此在对创新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尽量少示范,或不示范,惟恐又落入以往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但是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呢?缺乏了示范的课堂会使学生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创造力和示范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片面的用创意否定规范,用变化否定统一,应在示范中求创意,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范图及步骤图,来开拓学生眼界;局部示范,掌握基本绘画技能;探究变化方法等手段来开阔学生思路。缺少了技能培养的课堂呢?学生有创意,但创意依赖于学生的造型和色彩基础去表现。如果学生对基本绘画技能没有一定的掌握,只是空谈创造力,却表现不出来自己的创意,没有任何意义。因此,示范,技能技法与创造力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理解罗恩菲德的论述入手,对“技巧的发展”问题提出商榷,同时吸收了“技巧训练与表现目标相结合”的观点,我们认为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灵感,应与美术技巧的训练相互协调。

例如在《老师,你好》课程中,同学们需具备三种能力:贺卡的制作方法、基本绘画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缺一不可。《老师,你好》不仅仅是贺卡制作技能的培养和发展,还是情感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审美等一切能力全面的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创意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的传授在美术教育中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一张优秀的美术作品里丰富的想象力是需要以扎实的基本功和不同形式语言为手段实现的,而扎实的基本功是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和形式语言为载体来完成。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技巧的训练与创造力之间度的把握,也将是我们创造力美术教学课程深入实施需要去思考研究的内容。

“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我们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环境,开启学生内心的创造灵感,从学生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我们要为学生种下了创造性思维的种子,收获的将是智慧和创新的果实。美术教育不仅应给予学生美的愉悦和启迪,而且应教会学生如何去创造——不仅创造艺术,而且创造生活,创造自己有价值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洛建钧.由“苹果”案例谈示范、板书与创意.中国美术教育.2010

创意美术教学要求篇8

一、确立中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人的美术素养和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充分显示出美术教育的综合性。美术学习分学前阶段和学校学习阶段。学前阶段虽然无系统地计划与学习,但是儿童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心理、文化素质都在同步发展,他们对美术和生活的兴趣及情感也在相应地发展。学校学习阶段,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表现能力,学习过程也开始规范化,但该时期教师往往会太专注于学生的作品效果,而忽略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以及自身情感的发展。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应把学习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及游戏结合起来。如本人在教学《汽车的造型》课时,首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系列关于汽车的影视,让学生立刻沉迷到这精彩的影视中。在观看结束后,和学生玩“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汽车轮廓剪影形式猜出各种类型的汽车。同时又以解说员的身份讲解汽车的外形结构、特征等。在讲到汽车造型的设计和对未来汽车的想象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异常高涨,大家分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公布。最后让学生在电脑演示板上绘出他们自己所想象(设计)的汽车。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能更有效地控制课堂局面,教学过程更为和谐喜悦。

二、强调中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思想的必要性

1.美应贯穿于中学美术教育的全过程

众所周知,创造教学和欣赏教学是完成美术教育的两大主要手段。通过学生对形式的对比、协调、多样、统一等美的规律来感悟和研究并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从而加强审美心理结构的建设,达到培养美感的目的。以使得主体在掌握一定创造方法的基础上,获得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能力,最终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加入社会的审美大循环中。

2.美能陶冶学生的内在情感

人的行为多多少少都与感情因素有关,在人的内在生命中,有一些复杂运动的微妙而真实的生命感受。而这种感受,只有在直觉和体验中才可能得到,并通过具体和抽象的形象表现出来。虽然许多复杂的情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美术能让人们体验到生命的各种细微之处。

3.教学的过程使得学生的个性更为丰富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顺应和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发学习美术的倾向。其中绘画是通过美术语言进行创作的最佳途径之一,而学生在创作上较倾向于成人化的写实作品,因此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来感悟艺术创作最宝贵的因素,即应具有感人的力量、动人的心弦、较强的震撼力,而不仅仅是呆板地去描绘对象。其次,在美术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望,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教师可以与学生以朋友的关系来完成教学过程,这样也可以舍去一些没有必要的教学组织环节。另外,还可以通过欣赏、参观、调研、创作、讨论、评述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手法,让学生爱上他们身处的课堂环境。

三、营造中学美术教育中情感精神的多样性

创意美术教学要求篇9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实践;生活

一、初中美术的学习要结合现实生活

知识来源于实践,结合现实生活,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美术知识更好的了解;结合现实生活,设计创新型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美术教学方式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初中美术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立足于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探索教学方式,使平时的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如开展在美术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一些积极有趣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手工制作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关于美术的知识,可以自发地去学习,同时把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并不仅仅是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它就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也有效地解决了美术与生活脱节的问题。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学生对于初中美术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以后向美术方向发展做好准备。

二、日常生活中对于初中美术知识的应用

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各项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来自于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来自于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悟以及探索,同时通过生活的实践,去证明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了解和接受。教师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小活动,比如教师们可以要求学生随堂画一些画,要求不需要很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最后教师们再进行评讲,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实践是知识的来源,教师们要想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就必须结合生活实践,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课堂中通过提供一些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比如:一些小的手工艺品,一朵纸质的小花,一件小衣服等等,通过这些快乐轻松的活动,使美术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为学生以后美术的发展积累素材,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培养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美的发现和展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学生把自己的创新意识展示出来。比如:让学生画出自己比较熟悉的学校,一个苹果或者一幅全家福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初中时期对于美术的学习,除了理论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对于美术欣赏以及制作美术作品的培养。教师们要经常性的开展一些比较有教学意义的小活动或者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兴趣。通过教师们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创造活动,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从小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以及意识,同时教师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开展一些比较有意义的艺术创造的活动,这也是初中时期的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动手的实践活动可以使教学氛围比较轻松,这也是缓解学生平时学习压力的较好的途径,可以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活以及实践是兴趣的源泉,通过教师们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的活动,比如:课堂中动手创造一些艺术作品,或者有创新概念的小饰品,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通过时间把自己脑海中的概念转化为现实中的可以看到的东西,实现学生的成就感。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对它进一步的了解和深造。

总而言之,对初中美术的教学要结合现实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以后美术方面的发展做好基础工作。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对初中美术学习的兴趣,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去增加对美术知识的了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教师们的教学过程中认真的去学习。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美术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一门艺术,通过对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一双可以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的眼睛。

参考文献:

[1]安允鹏.浅谈初中美术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启发与诱导[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2).

[2]杨港区.构建践行新课改理念的美术课堂[J].考试周刊,2012(89).

创意美术教学要求篇10

一、巧设情景之美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可以说: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在课堂上,我们应具有亲和力,只有教师的亲和力,才能使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在教学活动中,保持良好的亲和力,能够促进师生在认知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我们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尤其是鼓励性评价,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至关重要。同时,我们要着眼于创设美术氛围,比如把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博物馆,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绘画、工艺、雕塑和学生自己的作品。有时根据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如在工艺课上,适当多摆点工艺作品,挂些工艺制作示意图等。对于桌、椅的摆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列队式的,有时是作坊式的,有时是长龙式的……让学生时常有新鲜感。一堂美术课应该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是一段悠扬的音乐,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因为这是我们精心创设的美丽情境。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沉浸在艺术的感染之中,无疑是将学生的思绪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追求语言之美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一段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把人带进梦一般的迷人境界;一段忠恳鼓励的语言,可以增加人无限的动力。在教学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一节成功的美术课,一个受欢迎的美术教师,往往在于他能以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使美术课堂教学得以优化。而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不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智能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教学语言,使之臻于完美,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我们要注意五点:①设计好导语。在一节课的开头,要做到先声夺人,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意境中,获得“兴趣盎然”的效果,为自己进一步指导创造氛围。②运用好引语。为了使教学内容上下有衔接,或为了更确切更形象地阐述某一重点问题,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可选用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作为引语,以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③调动好情语。语言的“情”是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我们要善于调动情语——用富于激情的课堂语言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要巧于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肯定,达到“以情动人。④掌握好趣语。教学中,要适当地借助风趣幽默的语言打破课堂沉闷气氛,增强感染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在谈笑和诙谐之间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⑤注意好体态语。我们一方面注意自己的教态和蔼可亲、举止适度、衣着得体等,让学生感觉亲切;另一方面用体态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为语言增加生动感。教师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们神游在美的课堂教学中。因此,我们在美术课堂中,要注意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追求语言之美。

三、展现创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