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十篇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十篇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3:52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篇1

关键词:急救护理;模拟培训;护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158―03

在当今,由于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增加,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医护人员医疗急救技能的熟悉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和抢救的成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救治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急救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如何增强医护人员专业急救意识和提升其技能,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是医疗界当前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目前护理人员掌握急救护理技术的现状和需求

目前国家有规定在医院管理标准中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考核,但对大多数护理人员来讲,实际抢救患者的机会或应用较少,一旦真的出现患者紧急情况,不能实施有效的急救,以致影响患者抢救的及时性和成功率。孙长怡对全国多家医院的各级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测试,小于30%的急救基本知识测试合格率,仅有8%的急救操作测试及格率。王杰斌等对83名护理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护理人员急救护理技术相关知识缺乏,教学内容和手段不足,提出进行急救护理技术的培训是现代医疗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结合实际,开设急救护理技术,设立模拟监护病房。赵建华对一、二级医院急诊抢救护士对急救知识、技能掌握水平.成绩较低,(64.62±4.88)%。在学习需求方面,80%护士最想参加培训方式是模拟训练,57.2%护士认为自己最迫切需要补充的知识是院前及各种l临床危象的处理。张卫青对临床医生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现状和学习需求调查分析,采取到各病区随机发放问卷方式,对本院139名临床医生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医生、护士成绩普遍较低,平均得分(66.64±14.63)分。在培训现状方面,只有58.99%的医生护士接受过急救技能的培训。在学习需求方面,93.5%的临床医生护士认为有必要学习急救复苏技能。认为临床医生护士的急救复苏技能总体水平偏低,需引起重视,应采取有效对策提高临床医生护士的急救复苏技能以满足临床急、危、重患者要求,保证医疗安全。张亚卓对急诊护士临床技能水平考核及培训现状调查采用综合考试的方式了解护士临床技能、急救知识、现状、掌握和学习需求。结果:护士对单一技术、技能掌握熟练,而综合抢救能力和素质相对薄弱。认为有必要纵深开展急诊科护士的专业培训,由单一的急救知识、技术、技能向术有专攻、训练有素的技能型人才延伸。桂莉对急诊科护士专业水平及培训现状调查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9所医院28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的专业知识平均得分为(71.95±10.75)分。结论:有必要开展急诊科护士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和形式应结合我国实际、针对薄弱环节开展。

2目前急救护理培训方法、途径及效果

2.1 目前培训方法

①普遍采用急救护理培训方式为专家讲课+简单操作。②局部功能训练模型用于单项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如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穿刺术,仅提供急救技能操作机会。

2.2 培训方式

①院内轮转急诊科培训,但急诊科接管带教能力有限,且培训时间短,锻炼机会少。②下级医院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⑧参加各类培训进修班等。④院内定期培训考核。

2.3 效果

虽然按医院管理有关要求采用以往培训方法进行了全体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仅仅学习了急救基本知识和简单操作方法,且对于非急重症治疗科室医护人员来讲,没有实际抢救患者的机会,结果是:“听时明白,用时忘”,或者根本就没有体会到如何判断患者的危重情况、何时开始心肺复苏、使用急救设备及配合抢救等。怎样进行接近真实情况的训练,使医院各科室各级医护人员都能在突发意外情况出现时沉着应对,真正及时有效施救,是目前需要思考及努力解决的问题。设立单项操作不足之处是忽视了每项操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3 国内外应用高端模拟人(ecs)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研究现状

高端模拟人(eCS)是从1969年开始应用于教学,直至2002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才允许在心肺复苏的教学领域中使用。2003年BarsukD,BerkenstadtH,Steinm,LinG,Ziva.将高端模拟人用于医护人员的院前创伤护理的培训,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端模拟系统可提高医护人员在院前创伤治疗的能力。2005年研究表明高端模拟人可极大提高医疗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

目前,全世界已经建有数百家医学模拟训练中心,在不同的医学领域使用这类模拟系统进行医学生的教学和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并建立了地区和世界性模拟医学教学专业协会。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这种高端模拟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不仅被引入医学教学,甚至被当作临床医生护士准入考核的重要内容或用于疑难病例治疗方案设计等诸多方面。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篇2

【关键词】急救;护理人员;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整体系统。我院护理部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标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急救知识,使护理人员在遇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减少伤残、挽救生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筹备阶段

首先护理部拟定应急救治能力培训计划,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6个月培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共同商讨、确定培训计划。搜集资料制定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灾害和灾难事故)应急预案、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群体交通伤员抢救预案、集体食物中毒抢救预案。其次要分工明确,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根据个人学科特长分别负责专项培训内容。选派科室骨干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先进急救技术。最后,筹备急救物品、器械、模拟人,制作急救流程图,普及急救知识和多媒体课件。

2培训内容

事故现场急救知识培训:①急救原则:先复后固(先心肺复苏再固定骨折)、先止血再包扎、先重后轻、先救后送,先急后缓,先近后远、,要沉着、迅速判断病情,开展现场急救工作。②现场施救的常规程序:认知事件、安全评估、病情判断、急救呼救、病情处理、维持平衡。伤情判断与分类培训:①伤情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道是否正常、循环情况、有无大出血、意识状态。一级优先:红色标识;二级优先:黄色标识;三级优先:绿色标识;四级优先:黑色标识②常用急救知识培训:急救药品使用、急救技术操作、急救器械使用等。③内科急救知识培训:咳血的急救、低血糖症急救、消化道出血急救法、急腹症急救、高血压危象的紧急处理、脑出血急救法、心绞痛、心肺复苏等。④外科急救知识培训: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跌倒损伤处理、烧烫伤处理、迅速止血、紧急包扎、溺水急救、中暑急救、咽喉异物处理等。⑤器械使用培训: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微泵、除颤仪使用、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及紧急状态下制作简易辅助工具方法。⑥消毒隔离培训:消毒剂种类、浓度、使用方法,个人防护技术、消毒程序,消毒方法选择。⑦心理疏导培训:护理人员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认知疏导、情感疏导、社会环境疏导。⑧组织能力培训: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控制混乱局面。组织人员进行急救自救。

3培训形式

急救知识讲座,操作示范,模拟急救。

4考核

口试、笔试、操作考核、应急能力考核、模拟急救项目及人员进行配合模拟急救考核。

5完善补充

重视个体差异根据针对考核情况组织科室相互学习专科急救知识、器械使用。

6结果

①护理部与高职称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11%,成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委员会,各司其职,防患于未然。通过组织筹备阶段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②6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知识,能独立应对突发事件,遇突发事件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可按上级部署组织、指导完成急救工作。③24%护理人员掌握急救知识、技术操作。④根据考核结果选思想觉悟高、业务强、心理素质好护理人员成立预备救援小组。

7讨论

由于护士存在年龄、学历、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对同一项活动的掌握有快、慢及优、劣之分。所以,在培训中我们要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建立考核制度可帮助我们了解护士对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也能帮助我们调整培训的内容和重点,同时也起到督促护士加强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宇飞.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医院急救中心设计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篇3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危重病人的第一线,急救质量直接反映了一所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而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更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中之重,护士素质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体护理水平和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1][2]。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培养专科护士的重点,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是专科护理发展的趋势。急救工作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各种抢救预案和应急预案外,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的急诊护理队伍对急诊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介绍当前急诊科护士素质培养进展、培训项目、内容与方法,为从事急诊科护士管理和培养提供参考。

1培训项目: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判断能力、应急和护理技能、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对保证急诊抢救的效果和质量尤为重要,针对目前急诊护理队伍素质现状存在的思想素质不稳定、专业知识不扎实、法律意识淡薄、心理疲劳的普遍性、护理科研意识薄弱等问题,王宏哲、张利岩、高歌等提出培训项目包括:(1)急救意识、急救护理理论知识及急救操作技能的培养,(2)院前急救及急诊分诊、群死群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培养,(3)沟通技能和增强法律意识的培养,(4)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及行为规范和礼仪的培养,(5)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6)提高信息素质、自学能力及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3-4]。

2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加强人才培养

2.1急救意识、技能,应急能力的培养,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2.1.1培训项目张环英[5]等在急诊护士急救技能阶梯式培训的方法中将卫生部的颁发的50项护理技术操作列入培训计划,再结合急诊专科特点,选定18项急救护理技术及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院前急救及急救分诊的培训、群死群伤及突发卫生事件的培训、综合模拟急救演练等。王力[6]等选择急救护理技术操作为徒手心肺复苏、电动吸痰、电除颤、深静脉穿刺,4项操作以《基础护理学技术操作程序、测评与考核》、《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教材,统一操作及评分标准;模拟抢救演示包括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中毒、颅内高压综合症、外伤性失血性休克和羊水栓塞7种危急重症,均以《急诊护理学》为教材,统一抢救程序及评分标准。

2.1.2培训方法及效果目前,各医院在岗位培训工作中开展最多的是一些院内活动,几乎很少组织短期或长期脱产学习培训。贾胜欣[7]等采用体健式培训在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培训效果。许乐芬[8]等认为医护合作培训临床护士急救技能的方式普遍受到护士的认可和好评,增强了护士综合急救技能,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增强护士的自信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葛宝兰[9]等认为情景模拟和个案分析的培训方式应用于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无论在加强临床理论知识水平方面,还是在提高综合能力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夏丽[10]认为应急预案演练的重点在与急救过程的整体协调与医护人员的相互配合,是各项急救技术的整合。廖全全[11]等采用“社区―院前―院内急诊”三位一体急救技能培训模式社区护士,结果首次培训、复训考核合格率均为100%;首次培训优秀率31.3%,复训优秀率75.3%,复训优秀率显著高于首次加强对急救技能的培训。定期复训,尤其是基本生命支持[12]技能的定期复训非常必要,这也是急诊医学界的共识。同时还应具备因其它特殊原因如:火灾、突然停电、停氧、停水等造成的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提供有力的保障[7]。

2.1.3国内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式国内对急救专科护士培养尚在起步阶段,主要以在智教育为主,培训基地为医院,安排急诊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授课,如2007年安徽省认定具有急诊转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的医院有6家,江苏省论证评定的急诊护士培训试点基地的医院有2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承担了江苏省首届“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同时注重与其他国家及地区合作,如上海创建了中医合作的急救人员培训中心,北京也正在创建与加拿大、香港合作的危急重症专科资格培训中心。

2.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正确价值观能使人产生持久的内在动力[2]。工作在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承担着抢救生命的重任,在心理上要有为患者忠诚献身的高尚情操,珍视生命,对不同民族、种族、信仰、年龄性别、和社会地位的人都要平等对待[13]。充分启发护理人员的工作动力,行业树新风,教育大家在商品经济飞跃发展的新形势下,不忘奉献、不忘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2.3护士语言素质及沟通能力培养:大多数急诊患者及家属都有急躁、焦虑、恐惧等心理,对护士的语言非常敏感,护士在抢救操作过程中说话的内容、声调、态度、表情对患者及家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护士进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加强护士语言修养和在紧急情况下恰当揣摩他人意图、把控和驾奴病人及他人的能力。使增强语言的逻辑性、准确性,用词恰当得体,语言表达清楚、亲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给患者和家属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交流气氛。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和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应耐心解释、安慰、体谅,以实际行动来感化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医院“实行绿色通道”,对医患紧张的情况,护士首先要保持镇定,用恰当的语言向家属进行解释,对不同情况、不同的对象用最恰当的方式进行调节,使患者和家属都得到满意的答复;另一方面,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掌握分寸,不要在患者面前埋怨、抱怨,所以语言素质的提高是减少急诊纠纷的一个重要方面[14]。

2.4锻造稳定的心理素质:急诊面对突发及应急事件较多,而酗酒、吸毒、自杀、他杀及恶性事故就诊时本身就带有法律纠纷,面对这种情况,情绪稳定性差的护士可能心理准备不足,造成抢救工作忙而乱,直接影响抢救效率。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护士心理素质的敏感性训练,锻炼他们在应急情况下使实力、技术、心智、意志处于最佳状态;另一方面作为领导者应重视急诊护士的心理问题、加强关怀、合理安排护理人员、适当提高待遇,并通过制定一些确实可行的措施来减轻护士的压力,降低护士的疲劳程度,从而使抢救质量得到保证[15]。

2.5加强法律和安全意识教育:法律在不断走向健全和成熟,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必然。然而目前急诊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却落后于形势,在执业中不注意自我保护,为此强化急诊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已成为护理管理者迫在眉睫的任务[16]。通过对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规范各种文件的书写,时刻绷紧护理安全这根弦,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明确患者的基本权利,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真正树立起保护患者就是保护自己的职业意识,有效地堵塞工作中的漏洞。

2.6提高信息素质、自学能力及科研水平:信息素质是一种综合的、具有独特性的本质,是一个人通过培训能把信息资源应用到其工作中的能力。采用针对性讲授法、实例系统应用法、小组讨论法培养护士的信息素质[17-18]。为护士制定读书计划,指导他们有重点地阅读中外期刊和书籍,定期写小结;并逐渐培养他们在实践和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收集、整理资料,每年写1~2篇专业论文。同时加强对论文的质量把关,并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他们大胆思维和创新。

2.7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19],现代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现代的医患关系已经逐步发展为“共同参与型”,在急诊工作中,医务人员不能仅仅将患者看作是一个单纯的生物个体,而更应该将他们看作是具有丰富情感和社会属性的人,真正关怀、体谅和同情患者,如果患者由于疾病的痛苦而出现不礼貌或蛮横的行为,医护人员应理解[20]。急诊患者一般在急诊科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医患之间没有充分的感情交流,缺乏心理上的沟通和相互信任的建立,彼此仅仅是治疗和被治疗的关系,因此,在急诊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更应注重对在职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的教育。

综上所述,在当前倡导人性化护理的今天,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熟练的创造技能和丰富的护理经验,急诊胆识、应急意识,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稳定的思想状况、高度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敏感的信息素质。只有加强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培养,才能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

[2]裴少梓,包家明,赵燕.护士形象礼仪与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进修杂志,2007,22(16):1516-1517.

[3]王宏哲.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培养[J].医学信息,2010,23(10):316-317.

[4]张利岩,高歌,王颖等.现代护理管理中如何提高人员与素质更新管理理念[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07-409.

[5]张环英,张翠雁,卢秋香,等.急诊护士急救技能阶梯是培训的方法探讨[J].现代医院,2009,30(18):2186-2188.

[6]王力,陈新怡,刘诗文,等,军队医院护士急救技能培训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7,24(6):98-99.

[7]贾胜欣,吴景梅,张会然,等,体验式培训在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22-23.

[8]许乐芬,王茂桂,陈慧,等,医护合作培训临床护士急救技能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48-149.

[9]葛宝兰,常娜,杨海娥.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在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9):17-19.

[10]夏丽。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急救能力[J].护理管理杂志,2008,8(3):42-43.

[11]廖全全,张文武,王立军,等,三为一体急救技能培训模式在社区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21):7-9.

[12]沈洪,赵世峰庚炎.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自动体外除颤(aeD)与除颤方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4):253-257.

[13]李欧,壬重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7.

[14]比古丽森,沈艳涛.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急诊患者职业素质培养的见解[J].健康必读杂志,2011,11(11):299.

[15]陈丽花.急诊科护士倦怠现状的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61-562.

[16]黄秀金,许萱荷.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J].广西医学,2003,25(10):2065.

[17]刘雪松,詹洁,李冬梅等.急诊科护理人员信息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9):53-54.

[18]周满英.基于现状调查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信息素质[J].中医教育,2010,29(2):25-28.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篇4

【关键词】急救护士;整体素质;提高

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整体化护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加之急诊和创伤病人的增多,急救医学迅速发展,对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作为一名急救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掌握熟练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快速灵活的应急应变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对急、危、重病人实施迅速有效的救护,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培训对象

我中心急救科现有护士12名,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4人;学历结构:中专3人,占23%;大专7人,占59%;本科2人,占16%。

2培训内容

2.1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的前提。护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信念,直接影响着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看法,决定护士对病人的态度,影响和制约护士的行为和工作质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将职业道德理论培训融于科室政治学习中,定期组织学习《医德医风的建设》、《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了解作为一名护士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和医疗道德等个人行为准则。在科内开展“每天感动一位病人”的活动,以助人为乐的精神为引导,培养爱岗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急病之所急,一切为患者着想。

2.2优良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关键。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检测技术,复苏技术,检测手段和高尖技术广泛开展,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年轻护士占多数,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科主任及护士长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急救理论知识的学习计划,制定了系统规范的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标准,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每月学习培训及组织抢救技能演练,由资深护师及医生讲课,学习时间相对固定。每周进行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要求每人达标过关。制定了急诊科常见疾病的抢救程序,并严格执行各项程序。每季度统一考核,年终进行总结考核。

2.3培养急救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具备急救意识,急救意识是护士对患者所特有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和对患者抢救过程时间性的一种特殊反映。面对种种急诊病人,急诊护士必须敏锐准确判断,及时施行适当的救治措施。由资深护士进行带教,联系工作实际进行讲解,使她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摸索,提高她们的综合能力。团队精神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必须条件之一。急诊护理人员与医生配合,齐心协力抢救患者,及时沟通,分工合作。急诊科是风险最高的科室,患者及其家属多有情绪激动,甚至有医护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在危急时刻,医护人员应作为一个整体,积极做家属工作,说明利弊,说明病情的危险性和重要性,使家属和患者情绪得到控制,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脱离危险,医护人员也免受伤害,合作关系更加密切。

2.4培养沟通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护、护患关系的纽带。语言是人际关系的有效黏合剂,急诊护士需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才能满足患者的新要求,适应新形势下的护理质量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的提高。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还必须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做出耐心的解释,以取得理解和配合,不仅如此,还要与各医院沟通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作中,我们严格要求所有护士必须文明礼貌用语,尽可能使用普通话,提倡“多说一句”,使患者有家人般的温馨和细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要求护士加强与医生、各协作医院的沟通协调,使急诊绿色通道更加快捷畅通。

3结果

经过近3年严格的综合素质培训,急救科12名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2009年的93.6%提高到2011年的98.1%,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由2008年的85%提高到2011年的95.6%,护理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被授予“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市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在此同时也树立了服务品牌效应,提升了急救科的自身形象,为中心赢得了口碑和良好的声誉。

参考文献

1赵爱兰,陈风莲,曾惠洁,等.急诊科年轻护士应急能力培养方法和探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6):418-419.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篇5

1建立灾害护理管理体系

1.1成立灾害护理小组

我院灾害护理小组成员均为军人和非现役文职人员。灾害护理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护理部助理员,急诊科、iCU、儿科、妇产科护士长,共6人组成。负责对灾害护理救援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指导和管理,做到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组员本着自愿申请、科室推荐原则,要求临床工作5年以上,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及急救素质,急诊科、iCU的护士优先。经过筛选,共有40名护士入选,均为女性。当发生灾害时,从灾害护理小组成员中统一组织、调配,及时参加救援。

1.2培训目标

灾害护理工作具有突发性、复杂性、任务繁重等特点,通过进行体能训练、灾害护理理论知识、救援技术等多方面培训,使救援人员有充分的心理及身体准备应对灾害事件,培养“一专多能”、素质过硬的灾害护理人员。

1.3培训内容

1.3.1体能训练。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灾害救援人员的基本素质。灾害护理小组成员每周进行2次3公里跑步训练;每个季度进行外出拉练—山林地徒步行军(20公里)。通过常态化的体能训练,为灾害救援提供基本保证。1.3.2理论知识培训。学习与灾害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急救护理、消毒隔离、灾害流行病学、灾害心理学、预检分诊、传染病的控制等,由灾害护理小组统一安排培训。选送灾害护理骨干参加军区灾害护理专业培训班,掌握前沿知识和技能,再由骨干开展培训。1.3.3技能培训。专科技能培训:请iCU、急诊科护士长按专科护士核心系统能力系统培训;急救技能培训:掌握灾害现场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心肺复苏、转运及炸伤、烧伤、冲击伤的处理等急救技能;军队医院参与灾害救援,具有战时的某些特点,在平日培训中,将轻武器射击、特殊路面驾驶、战场救治技术、批量伤病员分类救治、夜间防卫、紧急集合等项目纳入技能培训课程中。1.3.4轮科培训。由灾害护理小组统一制定轮科计划,根据科室工作安排,轮转急诊科、iCU、内外科,重点培训危重症护理、急救护理、专科护理等知识和技能,经护士长、护理部考核通过才可出科。1.3.5感控培训。当灾害发生时,超负荷的工作、救援环境恶劣等因素容易让医护人员忽视无菌技术原则,使其受到感染的可能大大增加[4]。我院的感控知识培训包括手卫生管理、特殊伤口感染处理、消毒隔离、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穿脱手术服、感控教育等知识。1.3.6举办应急救护演练。我院每年根据上级命令开展1~2次应急救护演练,通过情景模拟、实际演练提高灾害护理小组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救援能力,训练一支技术过硬的应急团队。

2效果

2.1构建灾害护理管理体系,提升个人知识水平,推动临床护理工作。通过护理部统一培训,灾害护理小组成员急救技能考核、灾害救援理论知识的成绩比培训前平均提高了10.30分,个人应对急危重症的能力大大增强;在40名护士中,有6名走上护理管理岗位;2015年有10名灾害护理小组成员撰写的论文于中华护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灾害护理学术研讨会上大会交流。2.2构建灾害护理管理体系,在灾害救援、卫勤保障任务中作用突显。2014年,我院抽取10名灾害护理骨干远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历时113天,圆满完成这场特殊战斗任务,实现“零感染”目标,她们训练有素、技术娴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赢得了世卫组织、利比里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3讨论

不断增加的自然、人为灾害几乎影响到了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灾害护士作为灾害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日益突显。国际护士会(iCn)支持和发展灾害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致力于提高专业护理人员在灾害的预防准备、应对及重建的水平[5]。因此,军队医院构建灾害救援护理管理体系十分必要。通过系统的灾害救援知识培训,提高护士防灾、应对意识,提升灾害救援水平,使护士可以快速应对各种灾害,在灾害救援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院护理部尝试探索军队医院构建灾害护理管理体系,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和改进,如灾害救援与平战时卫勤保障结合的研究,有待完善和改进。

作者:孙莹黄悦房丹丹单位:中国人民第二0二医院

参考文献

[1]金大鹏.医疗防疫机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5.

[2]张军勇,丁迎周,张美进.军队医院灾害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思考[J].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57-58.

[3]parkern.nursingindisasterevents[J].australasemergnurs,2013,16(1):1-2.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篇6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培训覆盖率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

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一切工体,班余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一月份:

内容:针对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特点,安排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及Co中毒知识进行学习培训。

方法:由科主任主办讲座1次,然后选高年资医师一名讲座一次。每名医护人员在iCU室操作呼吸机并进行现场考核。

二月份:

春节前配合急救换服装后的崭新面貌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院外急救演练,演练前先进行心肺复苏强化训练,并复习相关知识,最后考核打分记录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净化技术培训。科主任主持,复习灌流相关知识及适应症、禁忌证。必要时采用幻灯教学进行讲座。然后由每位医护人员上机操作。进行考核。

五月份:

学习培训各种农药中毒治疗基础知识及相关进展专题学习。参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

六月份:

主要是卫生法规,法律学习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会交班及科行政会议上系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七月份:

组织全科参加医院临床医师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论辅导培训。科内举办医生查体训练,使所有医生过关,并进行考核记分。

八月份:

结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点,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淹溺、中毒及电击伤的专题学习。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伤害常见处理技术的培训。包括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要人人动手,个个过关。严格考核。

十月份:

进行医疗安全及医疗法规,法律知识学习。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外。科室要举办相关学习2~3次,并安排考核记录。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术培训。重要放在气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体进行训练,人人过关。

十二月份: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篇7

情景模拟演练培训模式对提高护士社区灾害救援能力的效果研究

杨玲周琳莉李嘉仪程梅

eFFeCtoFSCenaRioSimULationtRaininGonimpRoVinGReSCUeaBiLitYoFnURSeSinCommUnitYDiSaSteRSite

YanGLing,ZHoULingli,LiJiayi,etal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情景模拟演练培训模式对提高护士参与社区灾害现场救援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60名护士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培训,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模式培训,评价培训后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结果

干预组护士的社区灾害救援能力,较对照组护士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护士社区灾害救援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职称和工作年限护士社区灾害救援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模式对护士进行培训,对提高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是一种较为理想、直观培训方法。

【关键词】情景模拟培训灾害护理社区

【abstract】objective

toexploretheeffectofscenariosimulationtrainingtonursesinimprovingtherescueabilityatcommunitysite.methods

atotalof60nurseswereenrolledandrandomlydividedintointerven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onlyreceivedroutinetraining,andtheinterventiongroupreceivedscenariosimulationmodetraining.Results

thescoreofdisasterrescueabilityoftheinterven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levelofeducation(p>0.05).Significantdifferenceswereevidentindifferentsections,professionaltitlesandworkingyears(p<0.05).ConclusionScenariosimulationmodeltrainingcanimprovetheabilityofdisasterrescueasanidealandintuitivemethod.

【Keywords】Scenariosimulation;training;Disasternursing;Community

【author′saddress】nursingDepartment,Zhuhaipeople´sHospital,Zhuhai51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62

近些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中国的灾难医学救援随之发展,与临床医学不同,灾害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医学一般在院内实施救护,而灾害医学要到灾害现场,临时组建医疗机构,完成灾区伤病员的救护工作[1]。医院在灾害发生时会面临对医护人员临场应变能力、急救知识的挑战,做好灾害发生前的预防工作,同时加强灾害救援队伍建设非常重要,目前对灾害救援能力的培训方式主要是理论培训、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等方式,实际操作机会相对较少,为提高护理人员在面对真实灾害时救援能力,本研究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式演练,探讨其对护理人员灾害救援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条件的6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纳入标准:科室推荐、自愿参与培训;年龄35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具有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所有研究对象经过此次培训后纳入医院灾害救援后备人员库。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接受常规培训从全院吸收有丰富临床急救经验的急救专家,共10人组成灾害护理教育团队。灾害护理教育团队成员任务是采用授课形式,课程培训每月培训1次,每次培训时间为2学时,持续3个月。内容为灾害护理理论讲课,包括常用救援知识,通用技能,专科技能,高级生命支持、灾后创伤护理技术、灾后卫生防疫和灾后心理护理、高级灾难医学救援知识,同时强化救援中自我保护与生存能力的培训。护士基本操作能力培训,吸痰、吸氧、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外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约束、解毒等和急救仪器的使用如简易呼吸器、除颤仪、担架运送等。

1.2.2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演练培训,每月1次,每次2学时,持续3个月。护士首先要完成单项灾害救援护理技术操作,然后进入剧情角色练习。护士进行模拟练习,包括项目有第一现场预检分诊,第二现场急救气管插管,吸氧,吸痰、输液,止血包扎固定,转运伤者,疾病控制,卫生保障等,使每项技能操作达到动作熟练、迅速、准确。建立三级灾害护理救援团队,每个团队设立高级、中级、初级救援护士,原则是充分发挥高级救援护士的指挥协调能力,施展中级救援护士的配合救助能力,快速培养初级救援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设置aBCD制[3]护士配合分工流程,aBCD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流程适用于灾害救援现场情况实施,即a护士服从事件指挥系统(iCS)的指挥,安排小组内人员调配,指导小组成员进行救援工作,提供急救物品,协助其他救援成员疾病控制,卫生保障。B护士在灾害救援现场负责捡伤分类,转运等等。C、D护士负责第二现场伤员的快速救治,如维持呼吸系统功能,维持循环功能,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展开对症救护措施如止血、止痉、止吐、制动、外伤包扎等。

1.3评价方法

1.3.1由灾害护理教育团队成员担任评委在灾害结束后对受培训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进行评分,评分表参照前人研究[4]从技术操作能力(20分)、批判性思维能力(20分)、预检分诊能力(20分)、配合协调能力(20分)、应急处理能力(20分)5个维度考评每名护士在灾害救援现场的救援能力,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灾害救援能力越强。

1.3.2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灾害救援能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两组间护士灾害救援能力评价干预组护士的技术操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预检分诊能力、配合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对干预组护士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不同学历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职称、工作年限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一旦有事故灾害发生便会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5]。社区是突发灾害的源头,是第一时间救治的现场,情景模拟演练以社区为依托,提高护士分析受灾地区的地形和布局,迅速找到所需人力物资,对受灾人员进行抢救的专业能力。我国护士对灾害护理基本知识、急救技能、心理援助以及备灾能力的需求较高,而对恢复和重建期的灾害中远期护理培训需求最低[4]。社区灾害情景模拟演练同时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在灾害发生前,对群众人员需要健康教育为主,内容包括交通事故、水灾、风灾,泥石流突发,重大传染病等原因,伤情特点,进行灾前预防,实现以社区为主,保护自己,互相支持,共同安全的灾害救援策略。

3.2陈林[6]指出灾害护理不同于一般护理工作,亟需加强对灾害护理的知识与能力的理解,促进课程构建。灾害护理侧重在特殊环境下救护与管理,缺乏常规医院院内救护所需的大型设备和高级救护条件,灾害护理救援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其工作策略、方式和方法与急诊护理有不同的方面。灾害护理救援队伍成员是能战斗的现场急救队员,要求掌握救援常识、通用技能、专科技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精神,和各自为战的能力,强调救援护士完善救援预案,能配合医生的救灾工作,也能在单独面临灾害突发状况时实施救援工作。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运用情景模拟演练后,护士的技术操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预检分诊能力,配合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五个能力都得到提高,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社区合作进行情景模拟演练,让护士感悟到灾害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氛围,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取救援的实战经验。因此,灾害救援护士在现场的急救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在理论学习中不能获得的经验。

3.3对比两组人员,两种方法培训后得分发现,对于灾害护理救援知识掌握水平与学历无相关,这与灾害医学与护理救援知识专业特殊性、实践性强有关,说明目前临床科室的日常操作及普通的护理学教育未能有效提高护士对于灾害护理救援知识水平,而且为组建灾害救援队伍,所挑选人员为全院骨干护士,工作能力均较高,减少学历导致的差异性。本研究显示,急危重症科室护士得分最高,得分具有差异性,p<0.05,这与急危重症科室护士工作中涉及多系统知识,灾害护理救援工作具有相似性,刘庆秋等[7]提出灾害护理教育要促进全科知识储备。护士职称、工作年限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调查显示[8-9],职称与工作年限和学习能力成正相关。年资越高、职称越高护士,随着年龄增长,工作经历完善,人生阅历增加,工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越强,由此产生差异性。

总之,灾害现场救援情景模拟演练可以直观、有效现场记录灾后救援中存在问题,在后续灾害救援知识培训针对性解决。在灾害救援情景模拟现场发现救援护士具有较强的救灾技能,能保护自己的同时寻找伤员,使伤员脱离危险,能配合医生对伤员的伤情做出正确和快速的判断,分类即预检分诊能力,快速、正确完善伤员的救护卡,对危重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尽最大努力防止感染和伤残,能顺利找到所需人力物资,对伤员进行快速转运。灾害现场救援模拟可控性强,可以设置小范围受灾现场抢救,也可以参与相关部门的“防灾减灾日”综合救援演练,以有限的资金,建立一支精干、高效、专业的灾害救援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娄伟,李红玉.构建灾害护理课程体系的研究.护理研究,2010,24(12):3272-3273.

[2]赵光昱,朱兴莲,刘梅瑶,等.灾害救援护理备灾体系的构建与管理.护理学报,2013,20(12a):19-21.

[3]严秀芳.应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实践及其效果评价.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79-80.

[4]王玉玲,刘钰,黎檀香.急诊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的现状调查及相应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67-68.

[5]孙平,朱伟,王剑.基于灾害评估的社区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及模拟.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3):172-176.

[6]陈林,臧渝梨.灾害护理特征分析及发展展望.护理学报,2010,17(2B),1-4.

[7]刘庆秋,李瑞琴,耿笑微,等.护士对灾害护理的认知水平和态度的现况调查.护理研究,2011,25(11):3028-3030.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篇8

项目执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85年,是我国医院中最早成立的急诊科之一,瑞金医院急诊科不仅是卫生部全国院前急救培训中心临床基地,而且还是“上海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中唯一的急诊医学专业学科带头人成员单位,并拥有上海市首个和唯一的急诊和危重病医学继续教育基地――“瑞金急诊医学沙龙”。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瑞金医院被指定为世博园区医疗定点医院,培养更多具备生命急救知识的世博会工作人员为游客保驾护航是瑞金医院的一大目标。

据了解,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发生猝死,心脏骤停复苏抢救成功率不到1%,然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在爱知世博会期间,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高达75%,远高于各个国际大都市6%的平均水平,因为在意外发生后,志愿者第一时间冲上去抢救,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赢得了前3至5分钟的“黄金时间”。为此,瑞金医院在上海世博会前夕与美国心脏协会(aHa)签订协议,合作推广心血管急救培训项目,培训一支由各行各业人员组成的持证救护员队伍,以普及和提高我国普通市民的急救技能,从而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培训迫在眉睫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世界成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同时触电、溺水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心跳骤停。每年中国有上百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发生心跳骤停后,患者的生存率只有5%。由于70-80%的心跳骤停发生在医院外,一个快速反应的院前急救体系将能够有效拯救患者生命,而急救者可能是家中的亲友,或是过路的陌生人。在欧美国家,平均每5人中就有一名持证的救护员,有85%的人愿意自费参加救护培训。这一系列数字向无疑向我们敲响警钟――心肺复苏抢救知识普及教育迫在眉睫。

2010年上海世博会预计将迎来超过7000万的参观者,届时,游客的人身安全必须纳入到保障的范围之内,上海市政府也提出应当有更多普通人掌握心肺复苏技巧,包括志愿者、安保人员、酒店服务人员等。随着名人猝死悲剧的不断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日渐受到公众关注,更多的普通市民也表达了成为持证救护员的强烈意愿。截至目前,全上海仅有瑞金医院的4名医师拥有aHa颁发的心肺复苏培训导师证,而瑞金医院在与aHa签约后,也成为了上海唯一拥有发证资格的单位。对于瑞金医院而言,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推广心血管疾病急救项目的绝好时机。此外,瑞金医院拥有急诊急救医学专科医生25名和护士115名,其中90%医生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约50%医生曾在法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学习深造,已形成一支“奉献、合作、进取”的中青年医师梯队。这为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可以说,瑞金医院开展的一系列急救课程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保障国家盛会,造福百姓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还能有效地吸引媒体眼球,引发新一轮传播战。

传播救护理念

瑞金医院“心脏救护员”培训项目的目标主要为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和红十字会的号召,培养具有资质的急救培训员,普及急救知识,以实际行动迎接世博会的到来;鼓励各行各业市民参与到急救培训行动,让更多普通人掌握急救技能,从而在关键时刻能拯救他人;体现瑞金医院的专业性、领先性、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感。

在普通市民的心目中,瑞金医院是一家老牌的,代表着一流医疗水准的三甲综合医院,但是,老百姓除了生病,一般是不愿意和医院打交道的。如何说服各行各业的人参与到由医院牵头举办的培训活动,是此次宣传的一个难题。此外,世博会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对于世博会的参与,除了做志愿者、参观者之外,还有何种形式呢?为此,本次培训意在向大众传播一个理念:成为一个合格的急救人员,在关键时刻也能做出特别的贡献。为此,瑞金医院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方案:在学科年会上,向同行告知aHa培训计划,要求行业规范、知识更新,唤起同行对普及百姓急救技能的重视;合理利用社会新闻事件,如名人猝死事件,宣传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组织急诊医生接受媒体采访,撰写科普文章;从邀请和普及起步,举办体验式、示范式课程,邀请媒体记者亲自参与培训,让记者感受到心肺复苏技能的可操作性;组织世博会相关工作人员的集中公开培训,以向全社会告知心肺复苏技能对保障世博医疗安全的重要性;跟踪报道培训的成绩和社会效应,吸引更多人加入。

由于全社会对心肺复苏急救意义的认知程度不同,瑞金医院在传播方案更注重多元性、有效性、持续性,而非规模性。从行业系统内的告知和邀请,到新闻媒体的参与和报道,以及最后的公众参与,使受众从被动知情到主动关心过渡,逐步认识并参与到这项培训活动中来。

社会普及教育

瑞金医院在预估了宣传效果后,2009年4月23日瑞金医院组织了第一次公开培训,邀请了卢湾区部分警署代表,社区医院医生、行业媒体记者参加。记者不仅可以现场感受培训的氛围,而且还能和学员及老师进行交流,获得直观的感受。通过媒体的报道,向公众告知:瑞金医院已经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知识培训,并且是目前国内唯一有此能力和资格的医院。

在媒体报道了第一次培训后,陆续有市民致电瑞金医院咨询参与培训的事宜,在短短半年之内,报名人数越来越多,且都是自愿报名付费。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导游、学生、健身教练、酒店员工、公务员、白领,甚至还有国际友人。在第一次举行正式的发证培训时,再度邀请媒体参与,并强调了aHa救护员在世博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以及发达国家aHa持证者的高比例,从而传达了更多普通人获得aHa认证是大势所趋的理念。

2009年10月12日,正逢迎世博倒计时200天,瑞金医院在院内大草坪上,对200名来自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警员进行培训。上海著名主持人叶惠贤应邀主持此次培训,近20家媒体记者实地观摩。此举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心肺复苏技巧重要性的认识,也受到了警校和世博安保部门的欢迎。在即将持续半年的世博会期间,若园区内发生游客心脏骤停事件,巡逻周围的安保人员有能力在在救护车到来之前赢得珍贵的抢救时间。

培训的持续开展和市民的良好反馈吸引了更多媒体的关注,由于aHa认证师资有限,名额有限,不能完全实现在世博会前向全社会普及的目标,所以瑞金医院急诊科联合上海教育电视台制作了100集系列宣传片,每集设定一个急救主题,由瑞金医院参演和教学,每周在电视台播放。专业培训和科普宣教相配合,深度和广度相结合,使受益面更大。

项目评估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瑞金医院进行了四轮公关活动,其中开展了三次公开培训(相当于新闻会),并根据项目推进跟进新闻报道。瑞金医院是目前上海唯一有资格组织培训并颁发aHa证书的机构,在项目推广期间,又有两位名急诊医师升级为aHa主任培训导师,导师资格增加了瑞金医院的培训实力,在医院同行中创行业风气之先。于是不仅有不少同行医生前来咨询考证,更有其他医院急诊医师开始重视对普通病人的宣教。就在培训开始后,上海教育电视台主动联系瑞金医院,策划百集急救知识系列片,该节目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急诊科因此也接到不少市民的来电,积极要求自费参加培训。经过4个月的培训,瑞金医院已向合格学员发出100张执照,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瑞金医院成为世博七家定点医疗机构,并在世博期间派驻医疗队驻扎在园区;来自外籍医院的美国医生主动联系瑞金医院,表示愿意在需要时无偿做培训师;一家保险公司提出,如果经济上有困难的市民需要学习,他们愿意承担学费;培训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与外方合资开设工厂的中方工作人员前来报名,称外方严格要求中方必须有一定数量员工掌握心肺复苏技巧,这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一部分。

在中国,急救技能普及面临着巨大空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因此虽然项目的推广是阶段性的,但是执行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持续下去,包括世博结束之后。

专家点评

瑞金医院世博“救生员”项目非常忠实地执行了健康传播的理念,奉献了一个健康传播领域的卓越实践案例。本案例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应该落在以下几点。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篇9

张颉驰马珏孙强: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50

吴涯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150

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普及方法的初步讨论

张颉驰吴涯雯马珏孙强

tHepReLiminaRYDiSCUSSiononpopULaRiZinGinGpRe-HoSpitaLCaReKnowLeDGeamonGCommUnitYReSiDentS

ZHanGJiechi,wUYawen,maYu,etal

【关键词】社区居民院前急救普及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61

随着我国各类灾害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应急安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社区院前急救作为应急安全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愈来愈受到社会和全民的关注[1]。

广州市是我国南方特大城市之一,作为老城区代表的越秀区,路况复杂、房屋密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明显。基于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趋于完善,面对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强,社区“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仍存在问题,为此,在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院走进越秀社区,开展有关“院前急救”的科普讲座、培训。这里对如何在社区开展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知识普及进行初步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选择越秀区社区居民,开展CpR、创伤急救及意外伤害科普讲座2次,期间通过居委会自由招募“少青中老”各年龄段居民及“第一目击者”人群,开展有关“院前急救”知识培训2次,共约160人次。

1.2普及方法

1.2.1普及小组成员急救知识培训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急救生命复苏的高年资麻醉医师带队,再联合其它专科一线专家及护理团队,为技能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1.2.2培训内容①社区基本急救常识:如急救电话是什么、如何正确拨打120、气管异物、烫伤第一时间如何处理等;②以《初级创伤救治手册》为教材,指导社区常发生的急症急救知识:如对突发心脑血管病患者,如何保持其合适的体位,如遇到骨折病人、胸痛病人的初期处理等相关知识[2]。③以《2010心肺复苏指南》为指导的初级心肺复苏技术CpR,包括意识丧失的判断、心搏、呼吸停止的判断、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

1.2.2.1理论知识制作有关“院前急救”的科普小挂图、宣传小画册等张贴于社区街道公告栏,每个季度均开展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急救知识教育,如发放急救常识宣传材料、门诊面对面传授急救方法、深入社区开设不定期院前急救知识讲座,增强社居民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对“第一目击者”人群的进行重点培训教育。

1.2.2.2技能培训①准备心脏复苏模拟人“安妮”及纱布、绷带、三角巾、夹板、担架等供操作训练用。②要求培训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术(CpR),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③在讲解CpR时,培训人员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在模拟人体身上进行现场演示,互动教学,面对面教,强调按压指标的重要性,并纠正动作要领。然后,分组训练,相互之间进行相关技术的训练。根据上述完成情况,每期均进行培训考核,最终通过模拟场景完成“院前急救”的人次约达120人,总共培训人数为160人。

1.2.3宣传工作急救面对着社会各个层面,触及到社会每个角落。①深入越秀各个社区的宣传板,普及简单的急救知识。②通过医院微信平台,每周一期关于突发事件处理的小贴士,让居民在手边即可学习掌握基本“院前急救”。③发挥“第一目击者”作用,尽量对公共场合服务人员做到人人普及。

2普及效果

对越秀区参与培训的居民进行“院前急救”知识现状调查,培训前,明白何为“院前急救”仅有17%,了解心肺复苏CpR的不到1%。培训后,受训的成员一次通过理论、操作、试讲考核的占9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社区中科普开展学习急救知识有重要意义的占95%,对医院此次开展的普及小组授课满意程度达99%;认为讲解内容可以为以后生活、工作中的突发紧急情况提供帮助的占93%;会主动向身边其他人推荐该讲座的占92%。

3讨论

一个国家的院前急救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组织管理、医疗水平和公共福利的综合能力。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院前急救对于发挥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3]。

然而,目前我国各地社会公众“院前急救”意识普遍淡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电视节目上了解,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对“可预见的灾害事故”急救知识几乎不懂(如:城市暴雨、暴风雪、地震、爆炸、交通事故等),对院前急救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较低[4]。从事院前急救人员配置不明确,对于院前急救的准入制度不规范,实施培训不系统,方案不统一[5-6]。目前西方国家院前急救处于成熟发展阶段,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

急救培训体系,并通过法律法规对急救培训作了明确规定[7]。中国院前急救正处于初期起步阶段,院前急救正逐步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中国应抓紧时间加快院前急救的建设工作,其中应该包括以下几种工作:①国家应通过立法,制定政策,确立院前急救的任务和资金保障机制。建立院前急救准入、急救医生福利、晋升方向明确的规定。②民众的医学知识普及教育,使第一目击者在急救工作者未到达之前能实施正确有效的处置,为医生抢救赢得时间[8]。③向社会公众普及“可预见的灾害事故”急救知识,如:城市暴雨、暴风雪、地震、爆炸、交通事故等。④加强公众对“院前急救”的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对院前急救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⑤加强急救网点建设,加强公众拔打“120”电话意识。⑥院前急救医学应列入医学院校必修课程。

社区急救服务,是生命攸关的初步医疗救护,垂危濒死伤患者,在发病现场的4~6min内,是最重要的时刻,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在此时间内,抢救及时、正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如今现代急救,不再是关在医院围墙里医生的专利,也不再单单只是昔日所普及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简单的“四大技术”,更多的是要立足于现场,开展以心肺复苏及电除颤为主的挽救生命,以及对严重创伤造成伤残等危急情况的医疗救护。根据这次培训效果,在社区普及“院前急救”,居民学习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是可操作的、实用的,这对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麦艳婷,陈燕萍.广州市番禺区2010~2012年突发群体事件院前急救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12):152-154.

[2]范小勇,郝向峰,石德志,等.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07):838-840.

[3]吕传柱,周才旺,张玉霞,等.院前急救在急救医学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2(06):63-64.

[4]张军根,王红妹.我国公众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与趋势[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0):1115-1117.

[5]徐绍莲,夏莹,方萍,等.成人心肺复苏模拟培训考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30-132.

[6]吕传柱,付大庆,刘红梅,等.急救医学教育与急救人才梯队建设[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2):223-224.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篇10

【关键词】灾害救援;护理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47-02

灾害救援行动(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一种特殊的战斗,主要任务是各类灾害救援与突发事件处置、大规模军事演习、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参加和支援国家重大防疫行动和反恐怖军事行动等方面[1]。在各种灾害救援活动中,护士总是同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工作在救灾第一线,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2]。灾害救援行动的护理工作与战时护理、平时护理,既有相同的特点,又有着明显不同,对护理人员的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本文通过近年来参加大规模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等灾害救援行动,探索护理人员在灾害救援中素质要求。

1灾害救援行动具有以下特点

1.1伤亡突然,发生时间紧 自然灾害多为突发性,尤其是地震发生时间很短,唐山地震发生在夜间,时间只有几分钟,汶川地震发生在下午,也只有一分多钟。

1.2伤亡人员多,发生集中 大地震、洪水等灾害,造成的伤亡面积大,伤亡人员多,伤情短时内集中爆发[3]。

1.3伤情复杂,伤势严重 地震、泥石流等灾害,多造成复合伤、多发伤,伤势严重,危及生命。

1.4救治机构受损,医疗救治难灾害发生时,灾区医疗机构受到严重损坏,医疗设备、设施破坏,造成医疗救治困难。

1.5交通道路受损,医疗支援难大地震发生时,桥梁、公路、铁路坍塌,交通道路大多被损坏,使机动医疗装备无法进入灾区,医疗支援非常艰难。

2灾害救援行动中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1过硬的政治素质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做好本职工作尤其是执行重大任务所必须具有的素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到达救灾一线,就如同上了战场一样,必须勇往直前,捍卫人民利益,抢救人民生命作为第一要务。大型灾害中随时可能面临危险,要求卫勤人员必须讲政治,顾大局,把个人安危抛之脑后,没有任何私心杂念[4]。

2.2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灾害救援护士最基本的一项要求,野外救援或灾害救援现场条件通常都是很艰苦的,环境艰苦,生活物资缺乏,工作强度大,时间长,没有规律,甚至有时还有生命危险。因此,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灾害救援护士选拔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5]。

2.3良好的心理素质灾害都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并且灾害现场都具有危险性。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护理人员战胜灾害现场所有困难的先决条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较强的适应能力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保证自身的安全以及对灾民和幸存者更好地进行救护和心理救助。

2.4优良的全科素质由于灾害的种类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患者的情况也不同,所以要求护士掌握的知识也更加广泛。病情轻重缓急,病种多数为多发伤,有研究表明地震时平均每例伤员有3处受伤。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加压止血、外伤包扎等知识,掌握内、外、妇、儿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传染病学、流行病防治、疫情监测,同时还要对皮肤科、五官科等专科知识掌握良好。这就要求护士的全科素质非常良好,才能胜任灾害护理工作[6]。

2.5独立的思考能力由于灾害的发生,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患者多、病种多以及病情复杂等情况。然而进驻灾区的医务人员相对于患者来说少之又少,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才能在救治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6合格的沟通技巧救助者与被救助者关系是灾害医学救治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唯一能缓解医疗压力、提高抢救效率的方法[7],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增加伤员的信任和信心,有助于双方形成特殊的密切关系,患者乐于在各方面主动寻求帮助。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护理工作量,更有助于提高援助护理的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3对灾害救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3.1开展灾难医学及护理学的继续教育,提高护士应对灾难事件的救护能力 设置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及公共卫生学等课程,通过现场或网络教育的方式开展灾害医学或灾害护理学的教育,提高护士应对重大灾难的救护能力。利用急诊、iCU护理培训基地,开展救援专科技术培训和加强灾难状态下的心理素质训练。

3.2组织实施临床护士轮转,培养全科护理人才 因为伤者可能涉及多专业、多学科的救治知识和技能,因此在专科培训的同时,要求护士进行一定时间的科室轮转,以达到具有多样化的知识结构和处理各种并发症的能力,培养并建立一支训练有素、一专多能、精干的灾害救援全科护理队伍。

3.3增加模拟灾害场景救护训练,提升护理人员救援应急能力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模拟训练必不可少。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可以模拟常见的灾害事件或到地震系统建立的“逃生训练室”中进行灾害现场救护能力的培训,使护理人员感染救护紧张的气氛,并能更形象地掌握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及相关知识、技能,通过强化练习使护理人员逐步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准确的应急处理能力[8-9],面对危急情况,沉着冷静、缜密思考,具备高度的应变意识,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医疗救援综合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振中.非战争行动中的政治工作.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1.

[2]张利岩,韩淑贞.论灾害护理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2):123.

[3]徐鑫荣.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治系统构建[J].中华急诊医学,2005,14(12):1055.

[4]张刚,曾艳.谈军队卫勤人员灾害救援能力培养[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5):272-273.

[5]刘逸文,成翼娟,廖燕.从汶川地震紧急医疗救援实践探讨我国灾害救援护士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598-599.

[6]刘巍.灾害护理学的发展及护理工作的相关性[J].吉林医学,2009,30(20):2535-2536.

[7]汤金洲,郭照江,王山青.灾害医学救治中的人际关系[J].医学与社会,2001,1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