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古典音乐的感受十篇古典音乐的感受十篇

古典音乐的感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1:30

古典音乐的感受篇1

关键词:大学生古典音乐接受

古典音乐是音乐艺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引导大学生加强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增强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接受意识,能够促进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为大学生深入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高校开展古典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古典音乐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古典音乐教育需求以及教育现状等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指导方案,有效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接受意识,增强古典音乐教育教学实际效果。

一.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广义上就是已经进行长时间传承和传播具有持久价值的音乐艺术形式,其主要是相对通俗音乐和轻音乐提出的。一般情况下对古典音乐的内涵进行解读,发现其是一种高度关注音乐艺术价值取向和人生意义的音乐形式。在古典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其更追求音乐艺术的语言表现形式、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音乐技巧方面的创新,在具体音乐艺术的呈现形态方面具有复杂性和技术性的特征,不仅要求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对音乐艺术的良好感知,还希望听众能够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能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审美经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由于一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艺术教育,造成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不够深刻,在欣赏古典音乐时也难以感受到其艺术美感,因此对古典音乐的接受度偏低,甚至部分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所以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古典音乐艺术的发展需求开展古典音乐艺术教学,有效促进大学生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程度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现状

针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情况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接受古典音乐艺术的程度存在普遍偏低的问题,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产生了相应的不良影响。结合相关调查数据看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现状,发现集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大学生接受古典音乐的程度不平衡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不同专业的高校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科学生一般接受程度偏高,理科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认同感则有所不足[1]。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欣赏古典音乐时无法理解古典音乐,也不能产生良好的艺术审美感受,造成学生的欣赏体验感严重不足,打消了学生学习和接受古典音乐知识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接受古典音乐的主动性不足

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喜欢古典音乐并愿意接受古典音乐,就会自觉搜集一些古典音乐加以欣赏,并有意识的从多渠道获取相关音乐素材,尽量创造更多学习古典音乐的机会。但是由于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同感偏低,对古典音乐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大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获取古典音乐方面的知识和素材,学习古典音乐的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的情况,会影响古典音乐接受效果。

(三)大学生接受古典音乐的目的不够明确

科学合理的设置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但是综合分析当前大学生学习和接受古典音乐的情况,发现存在的明显问题是教师没有为学生设置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和接受古典音乐的目的不够明确,甚至部分学生学习古典音乐主要是为了附庸风雅、随波逐流,亦或是为了完成学业,学习古典音乐的目标引导性严重不足,会制约大学生学习古典音乐过程中对古典音乐艺术的认同感,不利于大学生对古典音乐接受程度的逐步提升[2]。

三.有效提高大学生对古典音乐接受程度的建议

在明确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古典音乐接受现状的情况下,为了能够促进古典音乐教育作用的发挥,奠定大学生培养工作的基础,新时期在指导大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指导,改善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情况,使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古典音乐方面的知识,为古典音乐教育的落实和大学生广泛接受古典音乐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分析,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想循序渐进的提高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接受程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的解读。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

从当前大学生古典音乐接受情况的调查研究能够看出,目前大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无法对古典音乐艺术形成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听不懂”古典音乐,也难以感受到古典音乐的艺术美感[3]。针对这一情况,部分教育研究人员提出古典音乐教学应该转变传统教育中存在的文学化和美术画的倾向,避免使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古典音乐的内容。换言之,音乐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不能将使用语言文字表述音乐作为标准,而是应该认识到音乐艺术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在教育实践中要求学生“听懂”古典音乐并使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做法是错误的。所以,在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在欣赏音乐时能够体悟和感受到古典音乐旋律的形式美,在高低起伏的音乐中获得情感共鸣,进而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体验感。如此,学生在欣赏古典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典音乐的艺术美感,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同感必然会明显的增强,其接受古典音乐的程度也会有所提升。

(二)开设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提升学生文化艺术接受能力的重要课程,高校针对学生古典音乐接受程度偏低的情况,应该有针对性的开设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公共艺术教育指导,并为学生提供参与艺术选修课程的机会,有效对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加以强化。在开设专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后,为了保障课程教学作用的系统发挥,还应该注意加强对课程的管理,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到课程考核评价,都应该按照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并且积极选择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音乐教师对学生实施古典音乐教育,增强古典音乐教育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基于公共艺术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主动参与到古典音乐课程的学习方面,增强对古典音乐的接受程度,为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培养奠定基础[4]。

(三)积极组件丰富多彩的学生艺术社团

在学生艺术社团中宣传古典音乐并组织学生加强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和接受也是提高学生接受程度的重要方法。在高校针对本校学生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古典音乐接受需求适当的开设管弦乐团、合唱乐团等,并将古典音乐艺术作为核心组织学生参与排练和演出活动,借助古典音乐艺术活动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加以丰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5]。同时,在艺术社团中,结合教师的指导也可以有意识的让社团中的学生加强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和了解,并适当的组织学生结合现代音乐艺术理念对古典音乐进行合理的应用,创编新的音乐艺术形式。如此,高校大学生就能够形成对古典音乐文化的深入认识和理解,拉近学生与古典音乐艺术的距离,增强学生自主接受和自主学习古典音乐方面知识的意识。

(四)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会发挥出文化熏陶和环境影响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古典音乐文化艺术的认同感,促进大学生古典音乐文化艺术的接受程度得到明显的提升。在具体将古典音乐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并且长期将古今中外的古典音乐艺术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并适当的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以古典音乐艺术为核心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有效加深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6]。此外,在将古典音乐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适当的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到学校中开展讲座活动和表演活动,让学生能够与古典音乐艺术文化进行直接接触,在和谐的校园音乐艺术文化氛围中接受相应的熏陶,进而改善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情况,促进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文化的学习,进而真正发挥出古典音乐艺术文化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为将高校大学生打造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古典音乐是人类音乐艺术文化体系发展过程中得以良好传承的精髓和经典内容,在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中,加强对古典音乐的重视,提升大学生的音乐审美品味,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为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结合当前大学生古典音乐接受现状,应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让大学生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到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增强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同感,有效增强古典音乐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戚昭君,姜力宾.当代大学生对古典音乐接受现状的探析[J].黄河之声,2017(19):60-60.

[2]胡爽.浅谈西方古典音乐与幼儿多元发展[J].北方音乐,2016,36(9):132-132.

[3]张乐心.贝多芬在中国--西方古典音乐接受问题个案研究[J].音乐传播,2016(3):123-123.

[4]王樱朴.浅谈电视文艺晚会中古典音乐的“流行化”改编--以《最忆是杭州--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81-82.

古典音乐的感受篇2

多年来,我国的广播古典音乐节目一直在普及古典音乐知识、提高全民音乐欣赏水平等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来,由于收听率日渐不敌流行音乐节目,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有些音乐电台的广播古典音乐节目时间被大幅压缩,而播出的时间段也越来越偏。整段的黄金时间被流行音乐节目占据。是什么原因导致广播古典音乐节目收听率下降呢?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部分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听听音乐,只是为了放松心情。然而,有的广播古典音乐节目忽略了这部分听众的收听心理,同时也忽略了古典音乐轻松多彩的一面,在节目中一味展示其高雅性和节目的教育意义,使得人们一听到“古典音乐”就会自然联想到“神圣、严肃、专业”,这几个字眼犹如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让听众望而却步。于是更多的人在闲暇时间选择了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作为调剂。

诚然,古典音乐是一种精致的文化,其典雅的气质、磅礴的气势、多彩的表现手法是其他众多音乐种类无法企及的。它本身所具备的高雅性和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当古典音乐遇到广播这一现代传媒手段,它的原有属性借助广播节目的传播特性(广泛性、便捷性、优质性、专业性、互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其中尤以娱乐、美育、审美这三大功能最为明显。

这里先了解一下历来受广播古典音乐节目重视的美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美育功能:“移风易俗,莫尚于乐”(出自《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当前,物质文明建设高速发展,需要有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健康的、高格调的音乐,不仅能够给人们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可以培养人们纯洁而善良的道德情操。从这一点来看,广播古典音乐节目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审美功能:对于已经具备较高音乐修养的听众来说,广播古典音乐节目不仅为他们提供音乐,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和其他古典音乐爱好者交流感受和观点的平台。通过美育,这部分听众从最初的审美享受,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提高审美鉴赏力。他们可以听主持人对音乐的介绍,也可以和主持人以及其他听众互换意见、分享心得,从音乐中感悟人生、体会人性中的真善美。

二、广播古典音乐节目的娱乐功能

首先需要明确:这里的“娱乐”指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的满足感。许多人听古典音乐的最初目的,就是因为古典音乐严谨的音乐形式和清晰的音乐语言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让人们感到身心愉悦。而广播这一仅仅“诉诸听觉”的媒体与古典音乐相结合,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听觉神经,给听众带来松弛的审美享受。

三大功能中,娱乐功能给听众带来审美享受,在此基础上,通过美育功能引导听众进行更高层次的审美(即提高审美鉴赏力),从而真正实现审美功能。

如上图所示,审美享受―审美鉴赏力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美育功能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在宣传普及高雅文化的过程中,作为古典音乐节目基础功能的娱乐功能同样不容忽视。

三、广播古典音乐节目的主持艺术

曾经有位嘉宾在做客北京音乐台的“古典也流行”节目时这样说过:“聆听古典音乐的第一步,是感受,而非知识。”

这个观点和笔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的确,当人们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时,不可避免地要学习一些有关的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让自己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音乐。”①事实上,有些懂点儿乐理的人“虽然有很高的技术判断力,但同时却失去了欣赏音乐时常有的乐趣。”②而在欣赏古典音乐的初期,最重要的是审美享受。

所以,主持人首先要让那些刚开始对古典音乐感兴趣的听众了解:专业知识并不是欣赏古典音乐的必备前提,最重要的是我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悦才选择了古典音乐。

作为广播古典音乐节目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听众从中获得更多的美的感受。

⒈缩短与听众的距离感

对于许多中国听众来说,大部分古典音乐与我们之间存在着时间距离和文化距离。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无法被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拉近古典音乐和听众的心理距离来改变现状。北京音乐台的“古典也流行”一直在强调“让古典融入现代,让音乐融入生活”,我个人更喜欢后半句话“让音乐融入生活”。因此让古典音乐走下神坛、融入大众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人听到“古典”就觉得难以沟通。首先,这里要明确一点:“在19世纪以前的音乐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古典与流行的区别……很多在今天的人们看起来是正宗古典的音乐,当时恰恰是非常流行的。”③

其次,过去我们习惯于“神化”音乐家。事实上,即便是再有天赋的音乐家,其成就也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来源于生活的灵感。还有的音乐家被描绘成拥有“教科书”般的面孔,总让人们联想到严肃、正统、不苟言笑,使人难以接近,从而也就对他的音乐作品产生偏见。

这些,都需要主持人从更为人性化的角度介绍音乐家,让听众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作环境,进而从音乐里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

这样拉近了听众与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他们带着更为轻松的心情欣赏乐曲。

⒉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广播没有电视那些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但是广播古典音乐节目主持人可以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调动听众的其他感官来弥补仅仅诉诸听觉的旋律的抽象感。

这方面做得较具代表性的是香港爱乐电台。几年前,他们就摒弃了单纯通过阐述音乐史来推广古典音乐的方式,根据具有音乐理论基础的“颜色论”观念,将不同的音乐描绘以不同的颜色,让听众通过“画面”更加了解和接近古典音乐,这个绝妙的构思充满了活力和感染力,无限激发人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一年后,听众增至100万人。④

⒊调动听众的想象力

作为时间艺术,音乐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想象在音乐欣赏中不可或缺。但是这种想象必须参照音乐本身的特点,不能天马行空。在广播古典音乐节目中,主持人必须能够准确地抓住每首乐曲的特点,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调动听众的想象力。

以北京音乐台的“古典也流行”为例:在某期节目中,主持人以“冬日即景――雪花”为主题,播放了一系列世界名曲,和听众一起回忆印象最深的冬日雪景。在播送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时,主持人由音乐中体现出的典型的俄罗斯式的忧郁联想到了俄罗斯漫长的严冬;《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充满了淡淡哀伤的回忆感”,让人想起“记忆中最美最柔静的白雪皑皑的世界”;《芦笛舞曲》中钢片琴所演奏出的跳跃的音符“仿佛片片雪花在空中上下翻飞舞动”;舒曼的《梦幻曲》中“那恬静的和声、优美的旋律则给人以雪后平静的心情”。

这几首乐曲分别出自不同音乐家之手、且主题各不相同。但是主持人在确定范围“冬日・雪”后,根据每首曲子中旋律或乐器音响的特点,找出了相通之处进行想象。几首曲子听罢,发觉仿佛真的看到了漫天翻飞的雪花,感受到了冬日雪后的宁静。

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的广播古典音乐节目还停留在枯燥单调的读稿阶段,容易让听众产生倦怠心理。因此,提高听众对古典音乐节目的兴趣,调动听众的想象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⒋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许多古典音乐不像流行歌曲那样用浅显直白的歌词告诉人们所要表达的内容。那些没有歌词的古典音乐作品,完全依靠旋律、节奏的变化表情达意。对于部分对古典音乐不甚了解的听众来说,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就成为了关键。

在广播古典音乐节目中,音乐是主体,语言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运用得好,就会有利于加强节目整体感,并且会成为音乐美感的延伸,同时又不会起到喧宾夺主的负面效果。

前文提到过,对于初期接触古典音乐的听众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其从古典音乐中获得愉悦感从而产生兴趣。因此,主持人的语言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考虑到绝大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语言要尽量通俗、较少使用专业词汇。

其次,注重语言和音乐的比例。在欣赏古典音乐的初期阶段,音乐是绝对的主角,目的是为了让听众尽可能完整地感受乐曲所带来的心情。主持人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几句必要的提示或介绍即可。

再有,主持人要能够在依据具体乐曲和稿件内容的基础上,使语言灵活多变。语言的形象感强、生动风趣,会大大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也更容易调动起听众的想象力。并且,讲述感、交流感强的语言也比单一的读稿介绍更容易拉近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即便是再严肃的音乐家也会写一些雅俗共赏的作品或进行一些愉悦大众的表演。像写下庄严神圣的《B小调弥撒》的巴赫,就写过音乐喜剧《咖啡康塔塔》,描写了一个守旧的父亲阻挠时尚的女儿喝咖啡的故事。这部作品在咖啡馆里演出的时候,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身兼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的帕格尼尼巡演的时候,在表演完规定的曲目后,总是加演一些用小提琴模仿动物声音的片段。观众每每最喜爱的就是这类模仿,甚至起立叫好、喝彩。⑤巴赫和帕格尼尼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古典音乐对于最广大的听众而言,更主要的是娱乐功能。反过来看,古典音乐只有不舍弃这最基本的审美享受,才会拥有更多的听众。

那么作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向大众普及宣传古典音乐的广播节目,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争取更多的听众收听节目,才会为更高层面的审美功能的实现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②亚历山大・沃:《古典音乐――一种新的聆听方法》[m],朱秋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p12

③阿拉・古兹利米安:《在音乐与社会中探寻――巴伦博依姆、萨义德谈话录》[m],杨翼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年:p2

④沈洁:《如何主持古典音乐鉴赏节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6期:p65

古典音乐的感受篇3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欣赏

现代人过多地受到网络上流行音乐的影响,对于西方古典音乐表现出了一种置之不理的状态,认为古典音乐不好懂,也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缺少新鲜感。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加强人们对古典音乐的正确认识与理解,让人们重新建立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热情,体会其中蕴含的魅力,回顾古典音乐的发展过程,这是当前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重要课题。

1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层次

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在欣赏过程中人们主要会受到音响感知、情感体验以及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的左右,这些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初级与高级两个阶段。[1]初级的欣赏阶段是通过音响材料为媒介出现的相应的情感体验与想象或者联想,属于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一种初步的欣赏时期,欣赏者可以根据音乐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在欣赏比较欢快的《欢乐颂》这种类型的古典音乐的时候,自身的情绪会随着乐曲高涨,而在欣赏《葬礼进行曲》等音乐的时候则会感觉到哀伤与情感上的压抑的体验,这种感情上的变化不是人们刻意为之,属于一种自发的心理反馈,主要是音响材料作用的结果。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是以初级阶段为发展基础的,欣赏者在对音乐产生出情感上体验的同时,结合自己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对音乐中呈现出来的音响感知以及情感等感知更加的深刻、明确,属于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例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悲怆》交响曲的末乐章的时候,欣赏者在初级阶段只可以体验到悲伤等的情感,高级阶段人们首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对音乐中蕴含的19世纪俄国知识分子所表达的对人生以及社会发展的一种迷惘的情绪,使得欣赏的层次更加深入,主题更加细化。

2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策略分析

2.1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意境之美

不同风格的音乐中包含着作曲者不同的情感,音乐所表现出的意境也各有特色。在古典音乐的欣赏中,不一样的音乐会带给聆听着不一样的情感上的体验,如果欣赏者的心情比较低落或者伤感,那么在古典音乐中哀伤的音乐可能会更加引起人们的共鸣。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首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幻想曲就是根据悲剧故事创作的,能够将故事中不同情节所包含的情绪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代表莎士比亚悲剧的最为重要的一首作品。在欣赏的时候可以能够引起人的惆怅的情绪,使得那些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情感都通过音乐流淌了出来。在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中,聆听着的心境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音乐表现的意境可以触动人的心境,而心境是体会音乐意境的一种感性基础。这两个概念在古典音乐欣赏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涉及了整个的欣赏过程之中,实现了心境与意境的一种结合,达到音乐与人的情感相互沟通的效果,成为表达人们情感的一种特殊的媒介。

2.2西方古典音乐能够震撼心灵、激感

西方古典音乐也常被人称作是西方经典音乐,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久盛不衰、百听不厌,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帮助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境界。[2]西方古典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与道德两方面的力量是其可以持续传承下来的最主要的原因,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以及灵魂。当人们欣赏古典音乐的时候,会受到其中优秀的创作情感的影响,使得自身的道德水平以及思想境界等都得到升华。西方古典音乐对灵魂的塑造源于自身所散发的魅力,从古典音乐的知识理论以及创作技巧中就可以发现,音乐旋律的变化与奇妙的组合能够很大程度上引发人们情感的波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能够体现出作者的精神思想面貌,也可以体现出贝多芬在封建主义的禁锢之下始终大胆追求平等、自由的高尚的情操。他的《命运》则可以呈现给人们来自灵魂层面的震撼,走出软弱的境地,用更加坚强的心去面对未来。

通过众多音乐作品的呈现,能够给人们带来震撼的同时引导人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从本质上去追求真、善、美,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3]也督促着人们追求真理的脚步更加坚定,将人们的灵魂塑造得更加清澈、美好,这是西方古典音乐不可取代的魅力所在。而古典音乐创作者自身的经历也会对欣赏者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样可以起到一种塑造人类灵魂的作用,西方古典音乐的创作者很多都是经历坎坷,他们具备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能够不同程度上对人们产生激励作用。例如,贝多芬童年是在父亲酗酒以及被迫学习钢琴、小提琴的阴影之下度过的,青年时期又遭遇了母亲的离世、恋爱失败、耳疾加重等一系列的不幸,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他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候想要自杀,但是他最终还是在这些苦难之下坚强地挺了过来,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坚强、百折不挠以及对音乐的热忱、崇高的人生信念等都对人们产生着积极的激励作用。因此,人们在欣赏古典音乐的时候,不论你是愉悦或哀伤、空虚或者充实,都能够在其中感受到灵魂上的洗礼与解脱。

2.3西方古典音乐欣赏中永恒传承之美

西方古典音乐经过了几百年的洗礼,依然散发着无限的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时代、性别、民族不同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美,从而引起心灵上的共鸣。[4]在欣赏维瓦尔第的协奏曲《春》时,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来自春天的气息,充满着明媚的春光以及清新的空气,感受到一幕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时,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其中呈现的意境充满了奇幻的色彩,这些不同风格的古典音乐成为了音乐教材一直流传至今。它是人们艺术发展的结晶,也是思想境界的一种升华,西方古典音乐以其优美、典雅的旋律以及高超的创作手法、多元化意境的表达使之成为了传世经典,是人们心灵语言的外化,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

西方古典音乐对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还具有治疗保健治愈的功能。在当今社会中,很多心理医生会运用古典音乐去对一些心理疾病进行治疗,通过聆听大量的悲伤、压抑、矛盾等类型的音乐去激发患者心中压抑已久的各种不良情绪,使患者内心中的不良情绪能够得到发泄,达到一种心理治疗的效果,从而重新获得了正能量。

3结束语

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古典音乐通过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其中散发着耀眼的光彩,对人们形成一种吸引力,有了古典音乐的装饰使得西方音乐更加丰富,提升了西方音乐的整体魅力值。在西方音乐的发展中需要重视欣赏方法的探究,也需要注重其音乐艺术魅力的挖掘,使其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可以在时代的发展长河中继续散发属于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陈旭.关于西方古典音乐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重要性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5(11):188-189.

[2]石蓓,张璐.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方法研究[J].大舞台,2012(10):53-54.

古典音乐的感受篇4

音乐,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种艺术欣赏,而且是一种精神享受。音乐大致分为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两类。毫无疑问,当代的大多青少年热衷于流行音乐,认为“流行音乐是艺术殿堂的宝库”。而热衷于古典音乐的青少年就寥寥无几啦。为什么大家热衷于流行音乐?都持着这个喜爱流行音乐观点呢?就这一问题,我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简介:

流行音乐,大家都很熟悉,就是popularmusic。大范围的流行的,能够让广泛的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流行音乐包括国外的、包括国内的,不再是简单的作词作曲就能完成一首歌。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者都是青年一代;多数的流行音乐的都是以青年们的情感主体为主;多数的流行音乐使用的乐器都是大众流行的乐器,比如吉他;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贴近大家心灵,不要求高雅的情操和精湛的技术。流行音乐作品就像他所说的只是“流行”,并不能长久的保存它的经典。从《纤夫的爱》、《朋友》、《同桌的你》到《天黑黑》、《黄昏》、《他一定很爱你》,无数的流行音乐雨后春笋似地出现,隔一两天就有新专辑。从邓丽君、尹相杰、刘德华到张惠妹、周杰伦、阿杜,无数的歌星献给人们无数美丽的音乐。

古典音乐,起源很早,就是classicalmusic。从巴赫、海顿一直到李斯特、约翰•斯特劳斯,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古典音乐为什么能够久胜不衰呢?那是因为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更能够震撼心灵、更能让人记住。多数的古典音乐的创作都是经典,没有很强的艺术天赋的人是创造不出经典的古典音乐的;多数的古典音乐使用的乐器都是古老的民族/西洋乐器;多数的古典音乐都是权利和品位的象征;多数的古典音乐有着高雅的艺术情操和精湛的演奏技术。古典音乐有很多作品家喻户晓,像《命运交响曲》、《梁祝》、《星星变奏曲》、《婚礼进行曲》、《蓝色多瑙河》、《爱之梦》等等。古典音乐里有着很多辉煌的创作家,像音乐巨人——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音乐神童——莫扎特,交响乐之父——海顿等。他们多数都有着平凡的一生,并不富裕,也并不渴望富裕,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他们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二、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对比:

在一次全国初中生音乐欣赏的调查中,统计出了以下数据:热衷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占65%,热衷于国外流行音乐的占17%;热衷于中国古典音乐的占8%,热衷于国外古典音乐的占10%。也就是说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占82%,而热衷于古典音乐的只占18%。

每一个人从内心都会肯定古典音乐的魅力,只是有时还认识得不很透彻,才没有表现出来而已。这个“认识”不但包括对音乐的领会力,还包括教育程度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即使是肖邦,他休闲的时候说不定也会乐意听听迈克儿的热血作品,因为当时他为能休息而兴奋不已,需要比钢琴曲更激烈的东西来表达。

三、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探讨:

为什么从过去的只听钢琴曲、交响乐,转变到现在兼容并包的局面呢?因为流行音乐的感情蕴涵非常浅显,能够瞬间唤起听众的感情。因此,听众不需要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环境,就可以直接进入到主创人员创设的情景中,从而达到与演唱者一起激动、一起忧伤、一起回味悠长的境界。流行音乐的流行就是因为它实在太大众化,根本不需要你有任何的条件,是完全的大公无私的音乐。如今的社会节奏日趋快速,大量信息的广泛传播需要及时处理,商业谈判分秒必争,学习生活如同绷紧的弦。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张,需要以音乐来加以调剂。这种情况下古典音乐那种深深埋藏的韵味怎么会是享受呢?

一位音乐爱好者拜访了一位友人,她家中的光碟数目绝对是瞠目结舌,但找不到任何音乐盛典、外文歌曲,哪怕是老一辈歌唱家的单集、合集。“您认识李古一吗?”“听说过李双江吗?”甚至,“你知道蔡琴和高胜美吗?!”摇头,自始至终。已经忘却了近似常识的音乐知识。这也是沉迷流行音乐,不听古典经典带来的后遗症。还好,像彭丽媛这些还未引退的老一辈歌手还有人认识,伟大巨人贝多芬一生的事迹未被遗忘。

中学是性格爱好形成的时期。目前迷恋流行音乐而不能自拔的大多是十几岁的初中、高中生,试想他们一旦迷恋流行音乐而彻底排斥古典音乐。没有正确的引导,青少年追星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这就更是流行音乐的悲剧了。不过我承认,被追星追得不可思议的大多是实力超群的,像刘德华、周杰伦等,的确是优秀。但现在不但世界是在多极化发展,音乐界也在!还有这么多古典经典被抛弃,不知当人们都忘却了古典音乐的时候,音乐界是个什么样子。

不知是大家忘却了古典音乐的原因是什。是没有接触?还是觉得太差劲?当然,我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是极小的,每一首古典音乐都是经典,怎么会差劲呢?所以只可能是广泛的青少年没有接触古典音乐。我曾经给我一位热爱流行音乐的同学介绍了她从未听过的肖邦的着作《幻想即兴曲》和《降e大调夜曲》,她听后的感觉非常不错,说:“有一种流水般的感觉”。的确,这两首音乐都有着非常精湛的技巧;有着非常深奥的韵味;有着不可磨灭的精神。这两首曲子并不是古典音乐中最经典的乐曲,还有像《田园交响曲》、《少女的祈祷》,甚至《梦中的婚礼》、《水边的阿蒂丽娜》非常优美的乐曲让大家欣赏。在百度每日金曲排行榜上只有一首可以算是古典乐曲的音乐进入了前50名,排在第38,这就是《梁祝》:

试问,难道能够打动人心的只有这一首乐曲么?只可惜的是大家根本没有机会去细细品味这些现在已经没有更多的古典音乐了!

古典音乐的感受篇5

一、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简介:流行音乐,大家都很熟悉,就是popularmusic。大范围的流行的,能够让广泛的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流行音乐包括国外的、包括国内的,不再是简单的作词作曲就能完成一首歌。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者都是青年一代;多数的流行音乐的都是以青年们的情感主体为主;多数的流行音乐使用的乐器都是大众流行的乐器,比如吉他;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贴近大家心灵,不要求高雅的情操和精湛的技术。流行音乐作品就像他所说的只是“流行”,并不能***长久的保存它的经典。从《纤夫的爱》、《朋友》、《同桌的你》到《天黑黑》、《黄昏》、《他一定很爱你》,无数的流行音乐雨后春笋似地出现,隔一两天就有新专辑。从邓丽君、尹相杰、刘德华到张惠妹、周杰伦、阿杜,无数的歌星献给人们无数美丽的音乐。古典音乐,起源很早,就是classicalmusic。从巴赫、海顿一直到李斯特、约翰•斯特劳斯,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古典音乐为什么能够久胜不衰呢?那是因为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更能够震撼心灵、更能让人记住。多数的古典音乐的创作都是经典,没有很强的艺术天赋的人是创造不出经典的古典音乐的;多数的古典音乐使用的乐器都是古老的民族/西洋乐器;多数的古典音乐都是权利和品位的象征;多数的古典音乐有着高雅的艺术情操和精湛的演奏技术。古典音乐有很多作品家喻户晓,像《命运交响曲》、《梁祝》、《星星变奏曲》、《婚礼进行曲》、《蓝色多瑙河》、《爱之梦》等等。古典音乐里有着很多辉煌的创作家,像音乐巨人——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音乐神童——莫扎特,交响乐之父——海顿等。他们多数都有着平凡的一生,并不富裕,也并不渴望富裕,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他们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二、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对比:

每一个人从内心都会肯定古典音乐的魅力,只是有时还认识得不很透彻,才没有表现出来而已。这个“认识”不但包括对音乐的领会力,还包括教育程度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即使是肖邦,他休闲的时候说不定也会乐意听听迈克儿的热血作品,因为当时他为能休息而兴奋不已,需要比钢琴曲更激烈的东西来表达。

 

三、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探讨:为什么从过去的只听钢琴曲、交响乐,转变到现在兼容并包的局面呢?因为流行音乐的感情蕴涵非常浅显,能够瞬间唤起听众的感情。因此,听众不需要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环境,就可以直接进入到主创人员创设的情景中,从而达到与演唱者一起激动、一起忧伤、一起回味悠长的境界。流行音乐的流行就是因为它实在太大众化,根本不需要你有任何的条件,是完全的大公无私的音乐。如今的社会节奏日趋快速,大量信息的广泛传播需要及时处理,商业谈判分秒必争,学习生活如同绷紧的弦。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张,需要以音乐来加以调剂。这种情况下古典音乐那种深深埋藏的韵味怎么会是享受呢?一位音乐爱好者拜访了一位友人,她家中的光碟数目绝对是瞠目结舌,但找不到任何音乐盛典、外文歌曲,哪怕是老一辈歌唱家的单集、合集。“您认识李古一吗?”“听说过李双江吗?”甚至,“你知道蔡琴和高胜美吗?!”摇头,自始至终。已经忘却了近似常识的音乐知识。这也是沉迷流行音乐,不听古典经典带来的后遗症。还好,像彭丽媛这些还未引退的老一辈歌手还有人认识,伟大巨人贝多芬一生的事迹未被遗忘。中学是性格爱好形成的时期。目前迷恋流行音乐而不能自拔的大多是十几岁的初中、高中生,试想他们一旦迷恋流行音乐而彻底排斥古典音乐。没有正确的引导,青少年追星简直到了

不可思议的地步。这就更是流行音乐的悲剧了。不过我承认,被追星追得不可思议的大多是实力超群的,像刘德华、周杰伦等,的确是优秀。但现在不但世界是在多极化发展,音乐界也在!还有这么多古典经典被抛弃,不知当人们都忘却了古典音乐的时候,音乐界是个什么样子。

 

不知是大家忘却了古典音乐的原因是什。是没有接触?还是觉得太差劲?当然,我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是极小的,每一首古典音乐都是经典,怎么会差劲呢?所以只可能是广泛的青少年没有接触古典音乐。我曾经给我一位热爱流行音乐的同学介绍了她从未听过的肖邦的著作《幻想即兴曲》和《降e大调夜曲》,她听后的感觉非常不错,说:“有一种流水般的感觉”。的确,这两首音乐都有着非常精湛的技巧;有着非常深奥的韵味;有着不可磨灭的精神。这两首曲子并不是古典音***乐中最经典的乐曲,还有像《田园交响曲》、《少女的祈祷》,甚至《梦中的婚礼》、《水边的阿蒂丽娜》非常优美的乐曲让大家欣赏。在百度每日金曲排行榜上只有一首可以算是古典乐曲的音乐进入了前50名,排在第38,这就是《梁祝》:试问,难道能够打动人心的只有这一首乐曲么?只可惜的是大家根本没有机会去细细品味这些现在已经没有更多的古典音乐了!

古典音乐的感受篇6

关键词:中国;西方;古典音乐;美学;价值

“古典”一词被翻译作ClassicalorClassic,体现了古典中蕴涵着的典范之义,由此也将古典的概念延伸至美学价值观[1]。音乐一直以来用它的和谐之音、美妙之乐给聆听着带来生理、心理层面的诸多感受。中西方音乐有着悠久的发展演变,音乐的意境、体裁、表现力等具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典范亘古永恒。笔者从中西方古典音乐的范畴、形态、美学观念、文化精神等方面浅论中西方古典音乐之美学价值。

四、论古典音乐范畴的美学价值

古典音乐(classicalmusic)在中西方的范畴求同存异。首先从概念上解释,“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然而即使在国外,对于“classicalmusic”一词的具体意义,也有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主要异议来自于对“古典音乐”时代划分理念的不同。

中国古典音乐最基本的要素为节奏和旋律,分为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并能反应现实生活的艺术。最早的器乐记载于大禹《大夏》中的籥,最早的声乐黄帝时《弹歌》。相对应的表现形式为器乐作品、声乐作品和综合作品。在中国古文明时期就存在音乐的流传,在春秋时期,更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发展之势,而那时的欧洲音乐相对落后很多。西方古典音乐经历了早期、中期和盛期三大阶段。

二、论中西方古典音的形式形态美学价值

四音音列作为西方古典音乐体系调式构成的基础与中国古典以三音小组为核心的五声性存在不同。四音音列构成西方古典音乐的教会调式或中古调式。中国古典音乐的“宫、商、角、微、羽”五种五声调式,有“五声、七声”。多声部的组织方法或规律的处理和思维方式,中国古典音乐多为横向伸展的线性思维,表现多为单声;而西方能兼顾纵向配合的网状体力思维,表现注重主旋律于其他部分的和声。节奏方面,中国古典音乐在此基础上多有变化,创作者的自由空间较大,西方音乐强弱拍交替均匀规律。中国古典音乐更注重意境的呈现,如中国古典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堪称意境美的典范,曲调清新优美,以琵琶表现江楼钟鼓和急浪拍岸、二胡重在渲染淡远之情、古筝的跳跃舒缓似汩汩水流、舟子晚归、渔歌互答的悠扬之美被洞箫表现的淋漓极致,各种乐器围绕同一主题,旋律委婉质朴、节奏流畅多变,体现了中国古典音乐意境追求的美学价值。西方音乐重在求真和开拓,音乐的形态表现上纵横兼顾使得旋律更富饱满的立体美感,结构上也能有效的做好多层次、首尾呼应。如《第三交响曲》以它独特内涵和恢弘气势极大的推动了传统的前进步伐。贝多芬增加了乐队编制,创新结构,通过浮点音符、调性对比、运用赋格复调展开主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达到高潮,是音乐动人心魄,体现出较高的美学价值。通过对中西古典音乐审美观念的比较,可以发现中方注重“神”、“意”,而西方重实体,重“形”,由此产生的美学审美的观念就具有较大的不同。

三论中西方古典音乐美学观念的美学价值

西方古典音乐以模仿论为主体的美学观和艺术观,强调了源于生活的对比性和戏剧性孕育于音乐艺术表现形式,音乐中的冲突表现以及对抗性的表达在中国古典音乐中比较少见的。18世纪,西方音乐崇尚自然与理性的美学观念和具有启蒙思想的人性张扬。探索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和寻求理性意识的和谐性、秩序感成为这个时代美学思考和艺术审视的主要内容。在中国音乐史上,“中”“和”的美学观念一直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儒家提倡恬静淡雅的中和之乐,道家则主张法天贵真的自然之乐,不难看出,都将和谐作为一种音乐审美的崇高理想。不难理解以“乐”为“礼”的应用,和谐人际关系、和谐规范、和谐发展的观念在中国音乐的情与景、虚与实、明与暗、隐与显等辩证认识中相互渗透。西方强调善与美对比,音乐则注重善于美的统一。礼乐互动,礼兴乐盛才是中国古人理想的文明社会。在中国古典音乐中,表现“和谐美”的作品非常广泛,其中古琴曲《流水》神与形并茂、情与景交融,将自然的生命力表达的充分饱满,使聆听着崇高感情得以升华。音乐节奏自然流畅、玩转跌宕,感受着油然而生无限遐想、犹如身临其境,这些都源于音乐中运用和谐美而表现出的艺术魅力。《流水》曾被美国携带到太空船上,向宇宙发射以寻求其他高级生物,也加体现出其美学价值无限延展[2]。

四论中西方古典音乐之文化精神的美学价值

西方古典音乐的文化精神主要包括了哲学、生活,音乐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动力性,艺术创作中充分吸取生活素材。如海顿吸取采用德国、奥地利民间音乐音调、句式、结构、风格来创作的《G大调第94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乐句方整、和声简朴,风格简洁、清新。莫扎特《魔笛》中采用德国、奥地利民间风格、通俗歌曲、新教圣咏式音调而取得很大成就。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的淳朴是他对大自然热爱的自然表达[3]。

中国古典音乐更显简朴精神,注重的是“神”似而非“形”似。中国古典与哲学、中国文学渊源深厚。先秦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总是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如《乐府》、隋唐的变文、唐代的律诗、宋代的词牌、元代的戏曲,音乐同文学交相辉映、共同发展。中国的古典乐曲基本上都是标题音乐。每一个标题后面都隐含着一段文学的叙述和描绘。如《琴赋》、《苏武牧羊》、《高山流水》、《胡笳十八拍》、《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山居吟》、《渔舟唱晚》、《阳春白雪》等等,感受这些古典音乐,带来轻松愉悦,领悟真善美意境。

中国古典音乐对于创作人的个人素质要求高,所谓琴、棋、书、画四艺兼得,而代表音乐的琴位居首位,可见其文化地位之高。中国文化往往体现着以生命为本体,注重“中”、“和”,而西方文化类型属于空间型,不像中国的时间型文化体系,西方的这种空间型文化更加固定,且思维方式也多立体感。中国文化没有空间型的束缚,更彰显时间的无边际、无限延伸,因而在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处理上多体现出流线型的创作模式。这也是中西方古典音乐美学差异。

总结中西方古典音乐之美学价值,体现在其涵盖的范畴、音乐表达的形式与形态、音乐美学观念以及文化精神对美学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nealZaslaw.musicandSocietyintheClassicalera[G]//nealZaslaw,theClassicalera:Fromthe1740stotheendofthe18thCentury.englewoodCliffs,newJersey:prenticeHall,1989.

古典音乐的感受篇7

关键词:《猫和老鼠》;古典音乐;儿童音乐启蒙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05-0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益创新,作为孩子家长越来越用科学严谨的视角来看待早期的启蒙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启蒙更是家长们几乎必选的启蒙方式之一。音乐对人的智商、情商、记忆、认知等等方面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基于此,孩子的家长们在早期音乐启蒙中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就美国动画而言,声音主要的用途更主要用于增加角色个性的描绘,用音乐预示即将发生的事及控制情绪的转换。这样的作用,常常可以在迪斯尼动画电影或是动画片中看到。《猫和老鼠》又叫《汤姆和杰瑞》,它从1940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卡通之一,故事内容简单,基本没有语言,都是通过背景音乐来表达故事角色的思想活动。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古典音乐与动画处于并列和相互的关系,不再是音乐服务于动画,而是两者合二为一,这使观众第一时间感受到视觉与听觉相统一的冲击力,对孩子启蒙教育影响较大。

一、古典音乐的内涵

古典音乐作为音乐形式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从广义上看,古典音乐在西方很多国家发展得都比较快,而且有一些知名的作曲家,尤其是欧洲的创作艺术,更是在古典音乐的历史上增添了很多文化特色。一般来说,音乐按照发展的阶段来分有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两个大类。现如今,我们对古典音乐的定义一般是从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开始,一直到19世纪结束前所创作的音乐,我们统称为西洋古典音乐。一般人印象中的古典音乐往往会被认为是西方音乐的代名词,也有人认为古典音乐是经典和高雅的代表,这些看法并不全面。古典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古典音乐指的是从西方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开始至今,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包括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音乐;而狭义的古典音乐则指的是一种带有古典音乐风格的音乐,是以海顿、贝多芬、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量古典音乐大师为人类留下的宝贵音乐作品在许多动画片中被引用。由于这些音乐的加入,使得原本枯燥单调的动画赋予生机,也使得虚拟的卡通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二、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

一般来说,在动画创作中的前期美术设计制定部分,尤其是角色场景的设计都会直接涉及到造型、色彩、声音彼此间的搭配,这些在当今的动画制作中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且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部分。但如果考虑在前期结合一定的古典音乐,创作者很可能从心理学视角将古典音乐要素的色彩引入,进而体现出画面的音乐韵律感,甚至音乐的画面感。在影片中色彩的冷暖变化甚至同一个场景中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也是有节奏韵律的,角色造型、场景制作的高低胖瘦厚薄远近实虚,也是有节奏韵律的。《猫和老鼠》通过对各种交响乐和管弦乐的使用来表现剧情,而汤姆和杰瑞的动作也和音调的变化同步。没有任何语言,在通过画面编配的大量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人们只需要根据汤姆猫和杰瑞鼠滑稽的表情以及夸张的动作,就能够被深深的吸引,从而尽情地感受每一集故事的幽默和风趣。

古典音乐在《猫和老鼠》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动画片中,音乐的配乐是为剧情的需要服务的,它往往能够根据剧情的发展,场景的过渡,画面的转移,卡通人物的情绪变化来运用相对应的音乐元素,从而在揭示主题、渲染气氛、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在名为《好莱坞音乐厅》的一集中,汤姆猫化身为交响乐团的指挥,身着燕尾服,手拿指挥棒,派头十足,而老鼠杰瑞这时也赶忙来凑热闹,也想来指挥这场音乐会,而汤姆猫对于老鼠杰瑞的到来却完全不欢迎,其恶劣的态度惹恼了老鼠杰瑞,从而老鼠杰瑞进行一系列报复行动,使得汤姆猫为了演出的顺利进行而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指挥,最后老鼠杰瑞如愿成功指挥全场而告终。在这一集中所用到的乐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蝙蝠序曲》。《蝙蝠序曲》的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乐曲以一个速度为小快板的全奏开始,热烈而欢腾,而此时汤姆猫隆重登场,指挥范儿十足。在汤姆猫的指挥下,乐曲也逐渐舒展开来。在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双簧管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老鼠杰瑞也适时登场。在交响乐团的演奏中,指挥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本集中,更引人关注的则是汤姆和杰瑞的激烈交锋,而它们之间的火花也与整首乐曲的演奏契合起来。当老鼠杰瑞决定实施行动来对付汤姆猫时,全曲进入最高潮,在波尔卡舞曲的欢快节奏下,速度越来越快,情绪也愈加激昂,全曲也在这热烈的氛围中告终。

再如在名为《猫的协奏曲》的这一集中,汤姆猫化身为钢琴演奏大师,为我们倾情演绎着弗朗兹·李斯特的《升C小调匈牙利狂想曲2号》。在汤姆猫进行演奏的同时却无意中吵醒了置身于琴箱中安睡的小老鼠杰瑞,从而展开杰瑞的一系列报复行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具有浓烈的匈牙利民族特点,饱含着李斯特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在汤姆猫和老鼠杰瑞的斗智斗勇中,乐曲由开始的沉重压抑逐渐进入欢快跳跃的部分,乐曲的速度越来越快,力度也越来越强,仿佛带领着我们进入了一场狂欢派对。一如既往的是汤姆猫不敌老鼠杰瑞,在一番征战中,汤姆猫已无力招架,整场表演则在一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在《猫和老鼠》中还有许多很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比如在名为《飞行猫》的一集中,汤姆猫为了捉住金丝雀和老鼠杰瑞无意中学会利用裙伞做成了飞翔的翅膀,当他得意且悠然地飞起来时,我们耳中能听到欢快的圆舞曲调,这时我们听到的乐曲,正是“钢琴诗人”肖邦所创作的《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这首身心都在跳跃的圆舞曲在此时为汤姆猫插上了翅膀。这些悦耳的乐曲和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潜移默化,并伴随着孩子们的童年,成为孩子们音乐启蒙的第一课。

三、《猫和老鼠》中古典音乐对儿童音乐启蒙的效果

(一)听觉注意力的培养

从一定层面上来说,动画对儿童启蒙的影响不仅仅因为其中画面所具有的吸引力,也不能小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对儿童听觉注意力培养的影响非常明显,能让儿童感受到来自视听两个层面的艺术冲击。例如,在《猫和老鼠》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汤姆拼命追赶杰瑞的场景,而在这一场景里面少不了急促的钢琴声、猛烈的鼓声和响亮的锣声,再配合频繁的色彩变换和场景切换,能让儿童对动画片有种别样的注意,尤其是能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产生感染,增强儿童的听觉注意力。

古典音乐中不同作品、不同场景、不同乐器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听觉差异,对于儿童启蒙而言,好听的音乐对于儿童以后的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与判断。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不同的乐器种类以及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风格等等,都在刺激着儿童的听觉,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影响着他们的心灵,这就是音乐启蒙的魅力。

(二)音乐形象的初步建立

儿童对音乐的认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音乐启蒙教育时期音乐的熏陶作用、规范性等都会对儿童音乐形象的建立产生很大影响。相信《猫和老鼠》对儿童的影响范围应该是以亿为计量单位的,这种影响绝不仅仅是杰瑞和汤姆之间的斗智斗勇,而是其中近乎完美的声音效果,尤其是二位主人公与背景古典音乐之间的契合度非常高,高兴时、搞恶作剧时、悄悄做事时等等场景灵活生动的音乐,能让儿童听到音乐,即使不看画面也能想象到会是怎样一个场景。这就是音乐产生的效果。

音乐形象属于哲学中的美学范畴。我国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与欧洲国家存在很大差别,其中之原因也少不了宗教音乐背景的影响差异问题。在《猫和老鼠》的作品中,音乐是作品的灵魂部分,其作用甚至超过画面的效果,汤姆的出现经常有种“伪绅士”的感觉,而老鼠杰瑞的出现常有一种明星闪亮登场的范儿,音乐贯穿于作品之中,儿童通过其中的音乐能产生情感的变化和对美的认识,建立良好的音乐形象。

(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对于儿童启蒙时期的教育非常有帮助,能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儿童年龄到3岁之后就开始识别不同旋律之间的差异,4岁之后就有音乐的节奏感,5岁之后就能分辨声音的响度和美感,6岁之后就能有音乐的欣赏和协调能力,7岁之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都进一步完善,9岁之后对音乐的美感认知基本形成,并具有一定的音乐辨别和判断能力。因此说,不同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认知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启蒙时期的音乐教育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猫和老鼠》的作品中,实现了人物形象与音乐虚幻的完美融合,人物的喜怒哀乐都与背景音乐相协调,让儿童在观看的时候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置身于动画之中,去学习、思考、领悟其中的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在儿童音乐启蒙时期,对于音乐的感觉以及对于肢体的协调性的控制都是在发展的,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能在心灵上产生想象力和感染力,并逐渐形成抽象思维,产生有意识的心理动机。

四、结语

科学的实践已经证明音乐启蒙教育对于儿童的成才至关重要,音乐会影响到儿童的智商、情感、思维、能力等等很多方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儿童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启蒙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对儿童音乐审美的培养。首先,《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整体意识。其次,《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节奏意识。再次,《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欣赏意识。最后,《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审美意识,一些经久不衰的曲目带给儿童足够的美感,视听效果通过神经传递到孩子的心里,能引导孩子客观理解音乐的整体性美,达到音、心、形的完美统一,使儿童确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和世界审美。

参考文献:

[1]谢嘉幸,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刘冬昕.古典音乐在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2(01).

[3]王晓璐.动画片中音乐的艺术魅力[J].艺海,2010(09).

[4]李刚,孙丽娟.动画与古典音乐的联姻[J].文艺争鸣,2010(18).

[5]闫飞.论古典音乐与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提升[J].新西部下半月,2010(08).

[6]陈斌.在多元化的交融中凸显民族个性——新时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发展的思索[J].当代电影,2011(02).

古典音乐的感受篇8

高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舞蹈。

2.通过欣赏和体验,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四大特点。

3.培养对舞蹈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亲身体验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元素。

2.感受中国古典舞身体韵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进入课堂。

二、导入新课

播放街舞视频,由街舞引入舞蹈种类—不同的风格特点;由舞蹈种类引入中国古典舞。

三、新课教学

1.欣赏作品《踏歌》,了解早期的中国古典舞—宫廷舞蹈的特点。

2.欣赏《基本舞姿》,了解现代中国古典舞的特点。

3.师生互动。学生感受中国古典舞的手形、手位,掌握中国古典舞手形、手位的特点:手形有力、男撑女推。

4.通过图片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体态:拧、倾、圆、曲。

5.教师示范男、女两种不同的身段,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舞的肢体运动路线—拧身伴有画圆的路线,体现身体韵律感。

6.学生通过观看技巧视频片段,自主找出中国古典舞的第四大特点—舞蹈动作当中穿插大幅度的跳、转、翻技巧。

7.师生共同总结中国古典舞的四大特点。

四、拓展延伸,审美升华

由古典舞的四大特点延伸至中华民族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魂。带领学生观看《秦俑魂》。

五、课堂小结

李?铁山东省临沂市第七中学

教学点评与交流

吴?斌:这个舞蹈课比较特殊,属于高中六个学习模块的“音乐与舞蹈”模块。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自2004年开始,除必修课音乐鉴赏外,还有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歌唱、演奏和创作五个选修模块,供学生自由选择。这节课就是由这个年级喜欢舞蹈或者愿意学习舞蹈的学生组成的,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的特色——选择性。

李?存:这个教学模块叫“音乐与舞蹈”,音乐是放在前面的,也就是说,这节课不是一个单纯地教授舞蹈和舞蹈动作的课,这里面还有很大的鉴赏量,这就涉及舞蹈跟音乐的关系问题。上课前我还在担心,因为从李铁老师的教案当中看,这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但上课后,我发现他还是提到了音乐。我想问一下李铁老师,课前临时有什么样的想法?

李?铁:早晨,市教研员杨洁老师跟我谈到应该怎样理解“音乐与舞蹈”这一模块时说,音乐应放在第一位,但是中间又不能缺少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实践和模仿。本来这堂课我基本没有牵涉音乐,全是舞蹈实践方面的东西,李存老师之前听过我两次课,曾指导我应该从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切入,但直到今天早晨我才恍然大悟,觉得确实是应该把音乐放入其中,而且应该作为一个不小的重点来突出一下。之前是我把音乐的东西忽略掉了。

李?存:李铁老师是搞舞蹈出身的,所以这个课他上起来肯定是舞蹈很精彩,但仅此而已的话呢,是舞蹈课,不属于“音乐与舞蹈”模块,这个教学就有问题。今天他突然想通了,就有了质的飞跃。但有些地方还可以进一步发掘一下,比如说,老师问学生古典舞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其实还可以问是从哪里听出来的。我记得北京八中的一位老师上这个课的时候,把速度相同的一个外国舞蹈和一个中国舞蹈,分别配上了相反的音乐,学生一听就明白了,音乐跟舞蹈不一致,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对比。这个课中的古典舞使用的音乐与前面街舞的那个速度很快的音乐就有明显不同。教师可以在这些地方再进一步考虑考虑。再有,就是《秦俑魂》那个鼓的典型节奏和古琴的音色,放在《秦俑魂》这个作品当中,音乐之于舞蹈的作用就非常鲜明地显示出来了。

曹?理:这节课有几个特点:第一,语言非常简洁、准确、有吸引力;第二,教师示范性非常强,师生互动到位,指点到位,比如说男撑女推、兰花指等等;第三个,教师教学中练习古典舞的基本动作,从讲解动作名称,到所选动作的难易度都量力而行,规范严谨,用了对比学习,符合舞蹈教学的要求;第四点,在观摩视频的时候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累舞蹈的语言,比如顺风旗,能够让学生时刻记得学了就用,用到自己的动作中,直至用到下场时的跑圆场中。此外,这个老师非常有悟性,提到了音乐与舞蹈,他悟出以前在音乐上注意得不够,但注意得不够不等于没有做到。凡是搞舞蹈的人的节奏感和音乐韵律感都非常好,这也是音乐,不是非得说到了才是音乐。我认为课堂上对音乐的强调已经可以了,因为毕竟是通过舞蹈说音乐,舞蹈还是第一位的。但是一定要把舞蹈和音乐紧密的结合,说明舞蹈和音乐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我觉得就这一点来说,教师做到了,想到了,也用到了。这是他非常大的进步。

提几点建议:第一,从街舞导入是考虑了学生的喜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这个时间过长。能否在这个之外再加点中国古典舞的东西,让学生在这里发现一点舞蹈的语言。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教师是通过视频展示出来的,这一做法我不赞同,还是应该等手位、手形、脚位、脚形、身形、舞姿这些都教了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古典舞更好一些。第二,关于中国古典舞四大特点的概括,我有疑问。教师概括的四点是:手形、手位,舞姿、造型,运动路线、高难动作技巧等。我认为中国古典舞的四大表现要素是形、神、劲、律,我认为你可以这么说,关于形,我们今天不讲脚位、脚形,单说手形、手位,这样更能体现教学的严谨性。此外,高难度技巧不是中国古典舞独有的,街舞有、芭蕾也有,所以我觉得,李铁老师的四个特点本质的东西虽然强调了,但是没有提到形、神、劲、律。我不知道哪个更科学,也许李老师的这个更符合学生实际,是从学生接受性原则、量力原则来考虑的,是老师的创造性所在。因为我是外行,所以提出了一些质疑。总而言之,这一节课给我们音乐老师很多的启发。

古典音乐的感受篇9

古典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激发了学生对古典诗词歌曲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古典诗词歌曲的审美和传承意识。

1.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1.1匹配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在众多古诗词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选取核实的歌曲。例如:《新学堂儿歌》中短小精炼、旋律优美的歌曲;《水调歌头》、《满江红》等经典古诗词歌曲。

1.2匹配单元主题。在教学实践中,古典诗词的教学与音乐单元主题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小学第三册教材中《春天》一课,选用学生所熟悉的《春晓》,不仅激发学生对欣赏歌曲有浓厚的兴趣,还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单元主题,烘托了单元学习气氛。

2.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

2.1语言设置。(1)导入语: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把握是小学音乐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尝试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将学生带入古典音乐的意境中;(2)结束语:简短而隽永的结束语,是整堂课前呼后应的点睛之笔,应当回顾和总结课程,深化主题。

2.2拓展学生视野。(1)运用生活场景:选取生活中典型的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创设自然地意境,带学生感受文本和自然的统一;(2)运用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设施,制作直观生动的课件,多媒体课件有声有色的展示,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特定情境中。

2.3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1)创编节奏:节奏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运用的音乐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曲调的节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创编,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和运用能力;(2)诗画结合:在古典诗词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绘画的具象性将诗歌和美术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的内涵和情景,唤起学生对诗歌的联想。例如:在伴随着《悯农》的音乐伴奏,欣赏几组农民劳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整个思绪都放在与歌曲相关的事物,对歌曲情感理解会更深。(3)提升创作:创造力是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的潜能,在音乐课程中更容易发现其创作的潜能,在古典诗词歌曲教材中有编创的环节,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在曲调上的创新能力。例如:创作初期可以将某首歌曲的歌词填入另外一首歌曲的曲调中。《静夜思》和《杨柳姑娘》的转换。

古典音乐的感受篇10

他的最新专辑《游弋黑白》是一张与古典音乐相关的唱片。专辑中收录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萨蒂的《歌舞》、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等古典经典,马克西姆似乎要用一些严肃的作品来强调自己的古典音乐演奏家身份。专业的古典音乐圈从不屑于谈论马克西姆,他动辄吸引数千观众的演出只属于流行音乐范畴。但在马克西姆内心,回归古典仍然是他最终的诉求,“表演太多跨界的东西,我会很想念古典音乐。”

“有时拒绝拍照,我要练琴”

音乐周刊:你花了多长时间去制作《游弋黑白》这张专辑?

马克西姆:两个月。制作人非常棒,我有一个很棒的团队,我们一起工作了很多年。

音乐周刊:中国很多乐迷试听专辑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专辑封面,你对这次封面设计有什么样的想法,这种时尚大片感很强的照片怎样跟古典音乐结合在一起?

马克西姆:这张照片是很著名的摄影公司制作的,我非常喜欢这张照片,我告诉团队我想用这个封面,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想法,非常有趣。因为我的演奏一半是跨界一半是古典,所以正好用这个照片呈现出来,这是最简单派的艺术作品。

音乐周刊:封面照片可以传递出很多想法,比如说时尚跟古典音乐的融合。你希望这张照片可以传递出更多的是什么?

马克西姆:我传递一些我喜欢的东西,这是我的想法。我会想象CD封面上面印着我的脸,人们可以对着封面说这是跨界音乐、那是古典音乐。

音乐周刊:人们对外表的关注对你来说是好是坏?过度的容貌关注对你来说有什么感受?

马克西姆:在我的工作中拍摄照片是宣传需要,而弹钢琴才是我的首要工作。其实有些时候我会很享受,有时我会拒绝拍照,因为我要练琴。

音乐周刊:如今古典音乐的趋势很注重年轻帅气的音乐家,会从这个角度推崇一些古典音乐家。

马克西姆:很多年轻人听古典音乐会,我认为古典音乐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去鼓励年轻人。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古典音乐在东欧是严肃音乐,这是一种吸引年轻人去欣赏古典音乐的方式。

“我会很想念古典乐”

音乐周刊:北京音乐会的演出风格是怎样设定的?

马克西姆:我会跟我的乐队首先表演跨界音乐,然后进入古典的部分,最后回到跨界,暂时没有中国主题的曲目。古典部分表演曲目是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音乐周刊:为什么一下子要回到纯古典音乐?

马克西姆:一方面表演太多跨界的东西,我会很想念古典音乐,所以想开始表演另外一方面的东西。

音乐周刊:这次为什么选择《图画展览会》?

马克西姆:我从小就非常喜欢这个作品。《图画展览会》是一部钢琴套曲,由很多幅“图画”小品构成,每幅“图画”2分钟,就像一个故事一样。

音乐周刊:民族音乐――像《图画展览会》――用钢琴来演奏是一种挑战吗?

马克西姆:挑战这些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很有名的音乐,当演奏肖邦、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的时候,因为这些都被演奏过成千上万次,这时你能做的东西是很少的。所以这次挑战穆索尔斯基必须要有我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音乐周刊:伊沃・波格莱里奇马上要来北京演出,你之前有听过他的现场演出吗?你们走的路子非常不同,这两种风格对于古典音乐来说是有不同价值的?

马克西姆:我们从没有见过面。我演奏跨界音乐时,与演奏古典音乐是完全不同的,希望你们可以喜欢。我和波格莱里奇的音乐完全是不同的东西,他的音乐非常特别,独特的节奏,精彩的曲调,并带有很长的连奏。

音乐周刊:听说波格莱里奇每天练琴8小时,你每天会练琴几小时?

马克西姆:有大型的巡演练习4小时,可能没有8小时。

“我脾气比较大,不太在乎乐评”

音乐周刊:流行的演奏不是很严格按照古典音乐演奏方式,你怎么去保持古典的感觉?

马克西姆:我平常不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这个专辑反映了两个身份,我小时候都是练习古典音乐,最初都是以古典音乐为主导走向,开始演奏流行音乐的时候,也是我的另外一面,所以这张专辑就是把两个方面都呈现出来。这两种风格完全不一样。古典音乐有一个rubato(注),它需要流畅的方法表达音乐;跨界音乐就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这两个是分开的。我刚开始做跨界表演的时候比较难,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古典音乐的钢琴家。

音乐周刊:做古典音乐专场时,会不会也像其他古典音乐家一样,穿的很正式,还是一直保持现在的风格?

马克西姆:演奏的时候最重要是自己的感情,其他方面其实都是个人风格,我平常的穿着其实跟演出没什么区别。我以前不会穿西装,我觉得很没有新鲜感。几年前才刚发现西装穿起来很有趣,也是因为我自己开始喜欢了。

音乐周刊:中国有很多年轻听众,他们都很沉迷你的跨界音乐。而古典音乐或许你跟其他古典演奏家的区别并不大。如何去留住原有的那些观众?

马克西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音乐,我的粉丝都会来听。我去泰国马来西亚演出,那边的听众对古典音乐了解较少,所以演出大部分是流行音乐,但也会加入古典音乐,可以让那里的听众了解多一些。

音乐周刊:流行音乐舞台有很个性的东西,有一种很high的状态,你会不会在古典音乐专场中穿插这种个性的东西?

马克西姆:我脾气比较大,我喜欢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李斯特这些音乐家的作品,所以选择的音乐都是因为曲子比较夸张,但表演跨界音乐的时候,乐队有很多部分,有架子鼓,所以很难表达跟古典音乐一样的情感,因为古典音乐每一个音都会有不同的意义,在跨界领域是不会有这种细节的。

音乐周刊:你小时候是在地下室练琴,音乐对你来说是慰藉,如今在体育场里演奏,这种感受有什么不一样?音乐最终给你带来了什么?

马克西姆:我不知道。人们有时会问我更喜欢在小型剧场演出还是有5000名观众那样的大场地演出。当人很多的时候,我会演奏得很兴奋,如果演出场地很小的话,可以拉近观众和我的距离,不管场地大小,我都很享受演奏的过程。我很幸运可以演奏不同种类的音乐,与乐队合作非常有趣。

音乐周刊:出道这么久遇到过纯古典乐评的批判,你会怎么去思考?

马克西姆:我做的音乐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我做这些东西是为了让喜欢我音乐的人去听,人们听完后欣赏它赞美它,这些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不喜欢我的音乐的人,对我来说无所谓,我并不是很在意。

注:rubato是专业音乐中的一个表情术语,指的是弹性速度,也就是说可自由发挥的节奏处理,但是这种弹性也是在合理的范畴之内,就像延长记号一样,不可能无限制无休止的任意延长某一个音符,还是有些规范在里头。但是,出现rubato的段落,演奏者就可以根据主观的理解对乐曲进行自己的处理了。

附:专辑曲目表:

1Balletmoderne现代芭蕾

2SabreDance马刀舞曲

3Gymnopodieno.1歌舞no.1

4Fiesta狂欢节

5midnightmenuette午夜小步舞曲

6aftermussorgsky在穆索尔斯基之后

7Lyra莱拉

8promenade漫步

9no.1’theGnome’no.1侏儒

10interlude1,promenadetheme插曲1,侏儒主题

11no.2’theoldCastle’no.2”古老的城堡”

12interlude2,promenadetheme插曲2,漫步主题

13no.3‘tuileries’no.3“杜伊勒里”

14no.4‘Bydlo’no.4”牛车”

15interlude3,promenadetheme插曲3,漫步主题

16no.5‘theBalletoftheUnhatchedChicks’no.5”鸟雏的舞蹈”

17no.6‘SamuelGoldenbergandSchmu?le’no.6”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

18no.7‘themarketatLimoges’no.7”里莫日的集市”

19no.8‘Catacombs’no.8”墓穴”

20CummortuisinLinguamortua以死者的语言与死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