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十篇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十篇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4:01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篇1

(商丘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 要:文章简介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历史沿革、招生现状及就业前景,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形成背景、基本概念、技术基础、就业趋势等方面剖析了该专业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招生现状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并依据矛盾提出了解决方案,为该专业今后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起源;招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98-02

1引言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对建筑的影响越发潜移默化,科技使建筑功能有了“质变”的飞跃。现代it技术赋予建筑以“灵魂”是对建筑最为突出的特征赋予,使可持续性建筑(SustainableBuilding)具有高产出、高效能和生态平衡能力的特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使得建筑能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逐步成为具有与人和社会和谐、与人和自然平衡共生的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智能化”建筑或“智慧型”建筑。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历史沿革

从1984年美国的一座38层高的旧金融大厦取名为Cityplace(都市大厦)开始,“智能建筑”一词便形成且得以广泛的应用。从第一座大厦诞生后,智能建筑便以蓬勃发展的势头在世界范围形成。

我国智能建筑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0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是智能建筑的雏形。1993年建成的广东国际大厦为我国大陆首座智能化商务大厦。它具有较完善的“3a”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通信网络系统(CommunicationnetworkSystem,CnS),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System,oaS)】及高效的国际金融信息网络。政府也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先后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和规定,2001年建筑部87号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设立了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目前,智能化建筑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表征。智能建筑可以利用楼宇自控系统作为快速数据处理的手段,预先计划并周期性地作出报告,且当今世界,国民经济对数字化城市、绿色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就应运而生了。

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现状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教育部2006年新批准开设的本科专业,此专业的设立顺应了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历史需求。截止2009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高等学校有近30所,设置相关专业方向的有近百所,申请该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

3.1基本概念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学科,它是介于土建和电气两大类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学科。

3.2技术基础

(1)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构成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集中式系统、集散式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是智能大厦的核心技术。涉及通信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延伸到大厦的各个楼层及角落。

(3)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是实现大厦内部、大厦与大厦、大厦与国内、国外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现代通信的内容涵盖了多媒体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个人通信、数字图像通信、移动卫星通信、程控交换、信息高速公路等。

(4)照明系统

当今建筑,灯光越来越重要,且照明系统的改善、节能和科学管理在现代建筑中也被更加重视,采用建筑电气的智能化系统,合理的选择光源、灯具、电线及性能优越的照明控制系统、提高照明质量及节能效果,改善现代建筑的环境。

(5)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根据不同工程的不同要求与各种灭火设施及通讯装置联动,形成中心控制系统。即由自动报警、自动启动灭火、安全疏散指令、系统过程显示及消防档案管理等组成一个完整的消防控制系统。

(6)Ba系统的检测技术基础

在智能建筑中,应用大量检测设备(传感器)及执行机构设备,在智能楼宇内对各种物理量的检测与控制的执行和这些设备运行状态密切相关。

(7)楼宇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技术基础

楼宇控制系统包括以下内容:冷冻站设备的控制和监视,空调机组的控制和监视,新风机组的监控和监视,给排水系统的控制和监视,供配电设备的监视和安防系统等。

4就业趋势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主要是面向建筑行业工程单位,从事建筑电气的构图、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作为近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建筑电气智能化给人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及经济效益,是现代建筑行业中发展较为迅猛的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将会越来越大,其就业前景相当广阔。

5招生现状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及解决方案

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为新开专业,很多人对其并不了解且缺乏对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兴趣,所以目前招生现状并不乐观,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形成矛盾,除此之外,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不能满足社会的切实需求,所以,提出解决方案,学校应加大对该专业的宣传,让报考学生充分了解该专业的基本信息及就业前景,鼓励学生向社会最需要人才方面发展,更要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定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供配电设计及管理,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调试与维修等知识技能。

2.能够从事信息科学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建筑智能化技术方面有关的工程设计、实验分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

3.能够从事自动控制工程及智能化领域的工作。

4.能够从事物业管理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

5.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房地产公司的现场施工管理或监理工作。

6.能够从事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管理、调配与维修工作。

6结束语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一个综合多种学科的新专业也是一种新事物,往往新产生的东西都会给人带来疑问,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质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发展奠基,缓解人才紧缺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景芝,李志平.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论[m].2005.12.

[2]杜明芳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内涵及发展定位探析[J](iCCCt2010).

[3]杨绍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入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篇2

【关键词】建筑电气电能自动化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在建筑行业的渗透,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建筑智能化的兴起,建筑业对从业人员建筑智能化的专业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是大势所趋,作为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建筑智能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并带来空前的使用效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有着不可限量的前景。

所谓“建筑电气工程”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建立了自己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现代建筑电气技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提高,在当前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使得人们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的关注力度逐年加大。当前建筑电气工程面临着严峻的时代考验:城市扩建规模渐大、建筑群体功能特征明显、建筑功能综合性高等,为保证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开启建筑工程电气技术智能化应用已势在必行。

1智能化的意义

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建筑技术智能化应用范围在近年来逐步扩大。通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采用智能功能配置,可有效提高工程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建筑的实用性和健康性。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带动和影响下,工程建设必须做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施工,为更好的调和二者间的关系,建筑智能化被引入其中。智能化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在服务态度上表现为尊重务实,不易以感性来评判建筑工程的任何细节;在工作标准上表现为实际实用,重视全面掌控工程整体,理智衡量工程进度,将工程先进技术与建筑的实用性兼容并举。现阶段,建筑工程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智能化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应用面不断推广,建筑智能化发展必将引领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潮流。

2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业革命影响的产物,建筑智能化系统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在我国成功入世之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在快速的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建筑智能化系统便是其中之一。目前在我建筑行业领域内,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智能化系统结构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生改变。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建筑智能化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服务信息收集、传输与处理的角色。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建设与发展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基础的,为夯实建筑智能技术的基础,其就必须更好的适应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来解决建筑工程中各项问题。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更新的今天,传统的由各个服务功能构成的不同的系统结构体系将发生质的改变,统一整体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将各种服务功能综合为一个整体系统中,降低了资源资金占用的现象,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构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信息平台,将建筑智能化系统纳入到统一的管理机制中,减少了复杂的建筑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一个建筑群体乃至整个城市内部建筑工程的一体化集中服务的效果,使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化信息供给与交换平台,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服务功能。

(2)在建筑智能化发展推广的今天,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也将发生着改变。受到原有管理制度的限制使得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例如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公安、电信、建设等众多行政部门,繁杂的审批手续和多重管理严重制约了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发展。随着该种系统的普及管理制度中的“障碍”正逐步消除。

通过该种管理方式的变革,不仅促进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便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有效实施,更有利的推动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快速长足发展。

(3)注重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功能、作用以及服务模式方面上的重新认识与调整。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较起初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而言,其现代所包含的功能性已有了较大的改变:从满足建筑及其电气设备的管理使用需要,发展全面提升建筑服务、管理和安全功能的有效保证,到现如今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已逐步从形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营运的系统,为建筑工程领域提供更为系统高效的服务。在信息技术和科学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下,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功能、作用以及服务模式方面上的认识还需不断强化,在未来的发展领域内,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项基础设施,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一个投资价值的服务系统,为建筑中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提供消防报警、远程抄表、信息查询、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更多的增值业务服务。

3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提高,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可见,智能化之路是提高市场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信息时代的推进,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智能化的发展有了更广大的市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定要重视好这项工程,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建设人们满意放心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刘红生,葛军.浅谈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篇3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新专业设置;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1.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

1.1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国策,使得我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虽说国际经济受到了冲击,物联网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生产还能保持稳定增长,良好的内需环境为中国建筑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工业建筑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和楼宇智能化工程设备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有关专家认为,今后几年是楼宇智能化工程行业发展壮大的战略机遇期。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近十年GDp增长率一直保持10%上下的幅度。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类方面,随着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楼宇智能化产业的规模空前庞大,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的普遍应用,市场对楼宇智能化工程人才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价值不断提升、领域不断扩大。现行业的培养机制和人才结构远远不能满足楼宇智能化工程业的发展需求,未来各类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需求量会很大。国内楼宇智能化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

1.2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对铁岭地区从事各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备的开发、生产、安装、调试及管理、营销等进行详细的调研,同时对国内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行业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论证。得出如下结论:

市内现有铁岭建筑集团、铁岭设计院、铁岭高压开关有限公司、铁岭市建筑有限公司、铁岭电子有限公司、各企事业单位、各宾馆、酒店、银行、部队等单位,他们都是从事楼宇智能化工程生产、研发、安装、营销等,生产经营良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大;

市内楼宇智能化工程制造、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修、综合布线和网络系统的系统集成、销售、售后服务、技术管理等专门人才每年需求量很大,每年新增专业就业人员300人以上。从发展的观点看,每年还有很大的逾增空间。随着沈铁同城化的建设,沈铁轻轨的开通,沈阳这个庞大的建筑工业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本市周边北至四平、辽源,西至阜新,东邻抚顺,这个专业的开设具有很好的区域辐射作用。纵观国内楼宇智能化工程市场的发展需求,每年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很大,就业前景看好。这都为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2.1师资队伍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师19人(外聘教师3人)。其中高级讲师3人,副教授3人,研究生6人,双师型教师6人。根据长期发展对高水平师资的需要,确定了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广泛引进急需专业的高水平理论教学和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保障。

2.2实训条件

2.2.1基本实训条件

本专业设施较为齐全,有计算机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绘图室、维修电工实训室、pLC实训室、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办学条件较为完备。

2.2.2校内实训基地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设有:维修电工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建筑智能化一体化实训室等。

2.2.3、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已与铁岭建工集团、铁岭建筑设计院、铁岭市泰华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辽宁铁岭方向电子公司、铁岭世纪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银行、部队签订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

3.《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各企事业单位、各建筑行业、宾馆、酒店、银行、部队,培养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楼宇智能化设计、安装、调试、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集成、网络控制技术应用的能力,能够胜任楼宇智能化设备装配检测、建筑产品的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调试、楼宇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楼宇智能化工程设备升级改造等岗位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3.2主干课程

设置电路基础、计算机原理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建筑工程制图、pLC控制、现代检测技术、通讯原理与网络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综合布线控制系统、建筑设备工程、建筑电气等主干课程,辅以系列技能养成和实训课程如机加工实训、建筑电气技术、建筑CaD、天正CaD技术、电子技术强化训练、电子工艺实训、综合布线强化、单片机及接口技术等,以后还会根据发展需要增设新兴专业课程。

3.3.1、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具备常用元器件识别能力、掌握元件焊接技能,懂得设备装配工艺;

(2)具备识图能力,熟练掌握综合布线工艺,具备建筑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管理、维修、测试能力;

(3)了解建筑智能化生产线控制原理,具备典型生产线设备维护及故障的诊断排除能力;

(4)具有建筑智能化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完成小型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升级;

(5)具备简单电子线路的识图能力;

(6)具备常用建筑智能化设备的检测能力;

(7)熟练掌握典型建筑智能化生产线控制、安装、调试技术。

(8)具备建筑智能化工程设备安装能力;

(9)具备生产现场配电规划施工能力,达到高级维修电工水平;

(10)掌握数控机床建筑智能化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技术。

3.3.2、核心课程

(1)建筑智能化设备控制技术

(2)pLC控制技术

(3)楼宇智能化工程综合布线技术

(4)计算机控制技术

(5)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

3.3.3、主要实训环节

建立以综合布线实训室、建筑电气实训室为主要实训场地,同时以企业实习为补充的格局,进行实践教学。按实习教学计划分阶段进行整体安排。

3.4专业特色

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培训理念,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与企业工学结合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具备楼宇智能化工程系统设备的安装、维护能力;楼宇智能化工程产品器件生产、检测及维修能力;具备楼宇智能化工程工程施工能力;楼宇智能化工程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综合布线系统与网络系统集成技能。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篇4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现状,发展

【abstract】theintelligentbuildingsystemafteralltheseyearsofdevelopment,hasbecomeabuildingengineeringconstructionofanessentialpart.andwith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includingcontentismoreandmoreextensive,inbuildingusethefunctionofmoreandmoreimportant.thisarticletheauthorfrombuildingintelligentsystemsdevelopmentcourseandthepresentsituation,analyzeproblems,lookingtothefuture.

【keywords】:buildingintelligentsystems,engineeringdesignandconstruction,thecurrentsituation,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智能化系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其形式和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可以把它们分别称为:起始阶段、普及阶段和发展阶段。

起始阶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技术基础上,为建筑物配备通讯自动化和办公自动管理。。这时建筑中各个系统是独立的,相互没有联系。

2.普及阶段在九十年代中期在“智能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概念基础上,主要是强调对建筑中各个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广泛采用综合布线系统。

3.发展阶段

在二十世纪到现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在这个阶段的人们提供建筑物对智能化需求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现状及问题

建筑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技术更新周期愈来愈快,并且涉及多个学科和多个管理部门,相对于智能技术的发展相应的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已远远落后。由于国家管理标准的相对滞后,全国各地方建设部门对智能建筑的标准也千差万别,因此大多数地区对其发展还是处于随意发展的状态。根据笔者多年来专职从事这个行业的实践和体会,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问题

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和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由于涉及到系统多,工程专业技术复杂,综合性强,所以至今尚未形成对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和设计全面把握和控制的方法和程序,使得现阶段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存在着“设计不讲科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方案设计可实现性与合理性较差、系统或设备选型有缺陷、施工图纸设计深度不够,可用性差等。

2、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单位是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商在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方面具有重大责任。系统集成商承担深化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并要负责质保期内维护、业主管理人员培训等,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影响施工质量的原因也很多。主要表现在招标过程的对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比重失衡.在施工过程中对"人、机、物、法、环"的管理和控制不严格.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展望

在新的信息技术将会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会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将体现如下显著特征:(1)多学科、多技术相互渗透。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电子工程、仿生学、生态学等新技术,使智能建筑有新的功能。(2)多个系统的相互交叉融合。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久就可以结合一个系统。(3)建筑智能化系统群体化;未来将发展智能化建筑群。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城市和国家。(4)建筑智能化系统使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其内涵:高功能建筑、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生态建筑。这都将进一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这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新技术的进步将会改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建筑中各种智能化系统无非是各种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工具。当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在迅速发展中,其中通信技术的发展更为明显,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作为信息载体的智能卡技术已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筑智能化也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智能建筑中的问题,把这些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并在该基础上结合各种前沿技术利用这些技术构筑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建筑和建筑中的人们提供过去需要多个系统提供的服务;并且这个信息平台及其相应的服务可以从一栋建筑扩展到整个社区乃至整个城市。按此技术路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这个社会化信息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建筑智能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将成为这个信息平台的一种服务功能。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那种根据不同服务功能构成各种不同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改变,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还可以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经济效益。2.管理制度的变革将会消除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障碍在过去制约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统一系统是原有管理制度的不适应,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到公安、消防、电信、广电和建设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过去那种层层审批,一件事多个部门管理的管理模式已严重制约智能建筑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一障碍将逐步得到消除。根据“职权一致”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国务院要求一件事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如:产品质量管理按照《产品质量法》和国家质监总局5号令规定由国家质监总局管理、工程设计和施工安装资质管理按照《建筑法》和《建筑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由建设部负责;而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的业务如通信、消防、安防等则分别由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技防办等管理。同时管理的手段将从控制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转为制订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公正竞争。这种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把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统一的系统来实施,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发展,如公安部在放弃对安防产品质量监督和工程管理的同时,将大力发展安防报警服务业。可以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服务业、电信及其增值服务业等都也将得到长足发展,这也必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3.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作用和服务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调整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起初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作为建筑和机电设备的一部分,以满足对建筑及其机电设备管理的需要;后来建筑智能化系统用来全面提升建筑的形象和提高建筑的服务、管理及安全功能;最后建筑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一个营运系统,为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增值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变革,这种认识会不断得到强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建筑智能化系统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为生活和工作在建筑中的人们提供安防报警、消防报警、物业管理、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信息查询、通讯交流等增值业务,成为一个具有投资价值服务系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需要对建筑智能化系统重新认识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建立起一套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降低智能化设施维护管理成本,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价值。

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建筑革命的先声,成为21世纪的重要产业部门,并进而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乃至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

参考文献:

[1]卢庆新.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现状与对策.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04(1)

[2]王彤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问题.科技风.2010年4月(上)

[3]铁锐.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科学之友.2010年03月(09)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篇5

关键词: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我国公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综述

1.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广阔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在社会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越来越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节能环保理念,政府在升级社会公用基础建筑的方面也在不断努力,应用更多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最终实现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的实现。因此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广阔,且有一定的需求量,因此智能产业要不断发展,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智能化起步较晚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不仅涉及建筑行业,而且还有应用信息技术、电气工程的相关技术要点,因此对于整体的工程管理模式要求较高。我国的智能化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在建筑智能化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误差,将影响整体的智能化应用有效性,同时我国一些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导致我国的公共建筑的智能化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工程管理的模式也不够成熟。

3.公共建筑智能化整体水平低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起点比较低,而且没有形成成熟完整的发展体系,目前,尽管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但是整体水平还是相对较低,在公共建筑智能化方面,很多细节都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管理模式比较传统,导致项目的工程期较长,发展缓慢,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致使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整体水平偏低。

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包含了诸多的高新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都比较复杂,在管理上需要科学的统筹安排,以及技术的协调一致。除此之外,技术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影响到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公共建筑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要承受较多的人口以及较为密集的活动,因此对于技术的要求更为严格,尤其在管理模式上是一项严峻挑战。

1.涉及到的技术错综复杂

我国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工程,与电气工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都联系紧密(如下图所示)。错综复杂的技术只有配合一致并统筹协调,才能最终实现智能化。由此这些技术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满足公共建筑智能化的社会需求。

2.各个行业协调一致比较复杂

在智能化的领域中,不仅是技术错综复杂,而且跨越的领域比较多,如何实现这些技术领域的协调配合,并顺利解决其中的矛盾冲突问题,是在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的关键。因此,在工程过程中,对于设计的相关部门要协调安排好项目实践,并保证在每个环节的技术应用能顺利实现,在时间上没有断档的现象。同时,对于各个承包单位的总体规划,要从宏观出发,注意整体的管理。

3.重点把握后期检验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进程中,不仅要重点把握项目进行中的管理,而且还包括在工程后期的相关验收程序。这一程序中,要对于公共建筑的整体功能进行明确,并在验收过程中,及时发现相关的技术漏洞,并在技术上予以支持,使后期验收发展为一套规范化的体制。

完善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途径

1.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技术领域划分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因此很难讲其划分到一项某一行业领域内。在完善我国工程管理模式的时候,首先要将建筑工程智能化的技术领域明确清晰,对于任何一个环节设计的技术应用都要明确,无论是自动化工程,还是信息网络,还是通讯技术,只有将各个领域统筹综合应用,才能不断优化工程管理。

2.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

管理模式上,要积极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根据公共建筑的基本特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智能化工程进行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发展,因此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从前期的规划到后期的监督检验,都有完整的体系,不断促进智能化的发展。

3.拉动其他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也能带动其他产业的进步,尤其是当今一些新兴产业,以及相关的高新科学技术产业,例如信息工程、信息网络、软件工程等等,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对于建筑智能化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技术趋于成熟,智能化才能实现,并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结束语: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尽管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并与其他相关的产业有机结合,统筹一致,在管理上积极采用现代的管理模式,是建筑的智能化与其他行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海.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08)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篇6

【关键词】职能建筑;简介;发展对策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迅速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成功渗透到建筑的相关领域中,其主要是指依靠高科技技术手段,来为用户提供一个能够满足日常需求、投资合理、具有一定安全性、方便性等方面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其在建筑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快速发展的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一、智能建筑的概述

1.智能建筑中的基础技术

智能建筑获得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进行信息技术的进步,其实信息技术和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其进一步发展,所以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控制技术(Contr01),也就是所谓的a+3C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是基础化的技术。

2.智能建筑的主要构成

智能建筑主要是指采用通讯技术、智能化的计算机技术、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然后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对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使用者进行信息服务以及和建筑进行优化组合的方式,来获取合理的投资、适合信息社会发展并具有舒适、高效、安全、灵活、便利等特点的建筑物。职能建筑应必须智能化的三个主要内容:通讯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楼字控制的自动化,而所谓的综合布线主要是各自动化系统进行连接,并充分发挥其功能的神经性网络,和智能建筑中的“信息高速路”作用,这在智能建筑中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智能建筑又可以成为是“3a”建筑。同时,在智能建筑中还会进行火灾系统、保安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立。

3.当前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的现状

通过上述分析,智能化集成是智能建筑中的主要标志。所以在智能建筑的项目中,其实施的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工程。在传统意义的建筑工程中,主要是由设计院来进行初步设计,在完成施工图的设计以后,就能够对项目进行招投标、由承包商来加以施工、并进人到工程的保修过程。而在智能建筑中,智能化部分通常是由一家具有智能系统集成经验和实力的大型工程公司,也就是系统的集成商,从技术到施工设计,安装调试、产品供货、验收、交钥匙等提供给业主的全面的服务。智能化产品的设计、提供、保修、施工等各个阶段都由一家系统的集成公司加以完成。

二、智能建筑在建设管理中主要发展对策

任何一个环节和阶段,都会对智能建筑使用效果产生影响。为了能够使得智能建筑在我国得到健康发展,笔者在此就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了科学探讨,以提出有效对策,实现其更好的发展。

1.对智能建筑工程的建设进行系统验收和专业监理

政府应建立健全对智能建筑市场加以监理的制度,为投资方提供一定的对策来解决智能建筑在技术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并对投资方加以协助,以确保方案的实施。对智能化系统进行系统验收和专业监理,就必须突出其专业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机构来测评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系统的接线图、配置图、点数表等技术资料加以审核,以保障工程合同中的监控点表、设备清单、施工图达成一致,保障系统能够在硬件设备上具有完整性,同时保证审核能够达到联动、接口界面、接口技术参数、信息通讯的基本要求。

2.在国内外智能化产品的技术评审和测试方面要加强

由国家的主管部门对待用或已用的国内外进出口产品进行全面的等级考核和技术功能评测,结合系统和产品的功能等级、技术水平,来对不同等级市场准入证加以发放,以避免出现市场误导的情况,切实保护使用单位的切身利益。

3.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应采用智能化的项目管理公司,在技术管理方面予以加强

因为业主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在智能建筑的设备、技术、系统方面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因此十分有必要通过对智能建筑咨询管理公司来对智能工程项目加强管理。这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投资者意向,来提供智能建筑总体方案的风险性、投资可行性咨询。对于智能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怎样实现质量、进度的保证,实现其投资目标,提供一定的工程管理服务和工程咨询服务。业主在智能建筑的管理过程中使用智能化项目管理公司,能够在工程项目功能方面加以定位,然后到各子系统的进行一定的技术定位,控制设备在性能选择、设备工程方面的费用,实现项目的总方案设计、总体功能、各子系统的设计,使其更具有节约投资、合理优化的效果。在设计的初级阶段,工程中子系统需要对其配制加以考虑,确保全系统实现信息互通和集成,实行统一管理和分步实施,确保各子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统一整体,最终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防止各子系统自成体系,出现重复设置和系统打架的情况。

4.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应进行协调、统一的管理

由于智能建筑会涉及到多个行业,进行多层的管理,其从设计、立项、装饰、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跨过行业十分多,而各个行业中的标准和法规是相对独立的,行业在管理和相互沟通方面的协调和渗透对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有。笔者在此认为,在全国成立具有统一性的行业协会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个协会应和建筑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将其中的一部分权力按照国际贯例移交给相关的协会,其中各省市的协会业务应当由上级协会来进行领导和指导。

5.努力提高和智能建筑有关企业的基本素质

当前我们应对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前景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发展连片的智能小区到智能城市发展越来越快的景象。我们应对该领域中的每一项技术突破加以紧密跟踪,并进行不断的创新,所以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对工程技术人员加以培养刻。相关的主管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一定集体指导和专家讲授,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工程人员,形成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智能建筑工程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智能建筑水平在整体上得到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寿大云,韩宁.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建筑学报,1997,(2).

[2]孔利加,程大章.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的思考[J].智能建筑论坛,2004,(2).

[3]陆伟良.论加快我国智能建筑咨询产业的发展[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3).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篇7

摘要:智能建筑在当代建筑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而建筑电气技术作为支持智能建筑的技术平台,其内容得以不断发展。本文介绍了建筑电气技术和智能建的概念,以及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并对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分析。

Keywords:intelligentBuildingelectricalBuildingtechnologyweaktechnicalarchitecturaldesign

abstract:theintelligentbuildingincontemporaryarchitecturerising,electricalBuildingtechnologyasatechnologyplatformtosupportsmartbuilding,itscontentstocontinuetodevelop.thisarticledescribestheelectricalBuildingtechnologyandsmarttobuildtheconceptandconstructionofelectricaltechnologyinthefieldofintelligentbuildingandprecautions,andelectricalBuildingtechnologydevelopmenttrendofintelligentbuildingdesignbrief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的种类不断的增多,设计也日趋复杂化,建筑电气技术保证了所有设备互不干扰的正常运行,因而在智能建筑领域得以广泛使用。

1建筑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的概念

建筑电气技术是以电气工程技术为基础,融合了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多元化的应用技术。它具有电气工程的明显特征,同时又吸收了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因此难以将其简单的划分到电工、电子、信息或控制类别中去。建筑电气技术的内容贴近时代又极具实用性,在我国当代建筑领域,尤其是智能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所谓的智能建筑并不是指以智能化的电脑控制的特殊建筑,而是综合运用控制技术、电视技术、光纤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进行优化组合,构建出一个舒适、高效、可以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创造力、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的人性化建筑。目前我们所指的智能建筑主要建立在通信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这三大系统均与建筑电气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2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

智能建筑建立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之上,将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的产物,但其具体功能的实现却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智能建筑需要依靠数量庞大的电子设备才能实现其全部建筑功能。而想要维持这些电子设备正常运转,就离不开布线技术、电源技术、屏蔽技术、抗干扰技术、防谐波技术、防静电技术以及防雷与接地技术等多项电气技术的支持。可以说,在相关的多项电子技术的背后,建筑电气技术才是保障智能建筑基本功能全部实现的基础。

智能建筑中采用了数量众多的弱电系统设备,在此类设备的设计、安装于施工过程中,均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的支持。由于弱电设备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干扰现象,而在智能建筑中,弱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远高于普通建筑,如果依旧对每套设备进行独立安装,不仅是对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更主要的是,大量设备之间的成复杂干扰会造成众多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而使用建筑电气技术对电子设备的安装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减少安装过程中对资源的损耗,还能够让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建筑电气技术的作用并不只局限于解决弱电设备之间的冲突,它同样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如帮助智能建筑实现智能化监控、加强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能力、促进智能建筑间的信息传输等。

在电子监控技术方面,建筑电气设计摒弃了老式的计算机集中监控以及集散式控制的办法,转而研发新技术,开拓新领域,在现场总线系统模拟、以太控制网络开发、网络的集成控制以及各种新兴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在监控领域的应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大推动了智能建筑监控技术的发展。

与监控技术结合最紧密的便是安全防范技术。在安防技术发展的初期,安全防范系统中包括电视监控、通道控制、入侵报普、人员巡查、无线对讲、边界防越等子系统均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有限,难以在同一时段内做到对智能建筑进行全面的监控。而当代建筑电气技术已经实现了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协作,大大提高了安全防范系统的严密度、可靠度和实时度,为智能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同时,随着各个子系统的相继数字化,整个安全防范系统也不断向着数字化、规模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建筑是为人们的办公和生活提供便利的人性化建筑,所以发达而完善的通信网络是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设施。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网络和双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等。而网络的布设和网络间的信息传输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的支持。新兴的以太网络传输技术以其灵活的布线技术、优越的使用性能、高效的传输速率、方便的维护手段和合理的安装价格成为了当代应用最广泛的网络通信技术。通过采用以太网络进行数据传送,极大地促进了智能建筑内部的信息交流,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方便。3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智能建筑兴起之前,建筑电气技术就已经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建筑中,建筑电气技术应用的方向众多,但是由于传统的建筑中很少会同时使用到多种弱电设备,使得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较为独立,很少会遇到需要协调不同弱电设备运行的技术问题,令建筑电气技术缺少系统间协调配合的经验。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弱电设备的结构与功能不断地复杂化,加之智能建筑的逐渐兴起,传统建筑电气技术使用方式复杂、节能效果不佳、管理效率低下、安全性不高限等缺点开始不断显现出来。智能建筑需要使多种使用功能得以共同实现,因而温控设施、空气调节设施、给排水设施、供电设施、照明设施、运输设施通信设施和安保设施等,均要实现安全可靠的不间断运行,就要求建筑电气技术解决所有设施的供电问题和设施间协调运行的问题。因此,现代化的建筑电气技术不断开拓创新,开发出了现场控制总线技术、以太网络传输技术、弱电技术、强电技术等多种实用高效的新型技术,保证了智能建筑内部的各项功能得以完整实现。

4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应该注意遵循以下事项:

4.1经济方面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要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做到经济节约、技术可靠、质量过关。在实际的工程中,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案应符合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合理选用新技术,保证技术的安全可靠,选用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利用新型的技术来简化系统的设计,从而减低工程造价,保证经济上的合理,降低投资的成本。

4.2设计方面

在对智能建筑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应该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智能建筑的功能全面、设施复杂,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较高,不同设备均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功能和性能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想要盲目追求最新和最全是不切实际的。若片面的追求设备的先进和功能的齐全,不仅在设计上会存在意想不到的难题,还会加大项目实施的难度,并抬高投资成本,增大运行所需的费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却难以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合理的建筑电气设计应该从每个项目的基础出发,选取适合的设备和系统,采用恰当的技术,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不仅能够满足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也降低了运行管理的难度。

4.3质量方面

首先,在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认真审阅和校对设计图,确保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其次,操作的过程要严格遵循电气施工质量规范,采用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严禁使用伪劣产品,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5总结

建筑电气技术的使用,令智能建筑的功能得以实现,并确保了智能建筑在使用中的安全节能。将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邮寄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蔡传俊.浅谈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J].科技信息,2007(20).

[2]吴晓峰.小议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J].科技资讯,2009(3).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篇8

【关键词】城市建筑;建筑设计;智慧城市理念

1引言

基于智慧城市理念开展的城市建筑设计,能够提升城市资源的应用效率,让城市建筑设计发展更为明确,实现城市管理服务的全面优化,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推动我国城市建筑的持续发展。

2智慧城市建筑设计

2.1基本理念

智慧城市的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生活数字化以及大楼人性化理念。简而言之,智慧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能够给予建筑物相应的灵敏系统,建筑物能够察觉周边各项因素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既定反映。在充分应用科学技术的前提下,能够给予城市居民更好的生活。智慧城市的设计核心理念为:要为城市居民打造便利高效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帮助人民及时发现城市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而开展相应的资源部署。智慧城市与城市建筑设计相结合,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以及建筑设计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场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按照设计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智慧城市建筑设计方案。智慧城市建筑设计的开展能够提升建筑设计工作的效率,为人民提供良好的工作服务,同时也能保证设计建筑物在保留美观性的基础上,提升建筑物的实用性。

2.2基本特征

1)集成化智慧城市概念的实际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在互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城市环境中所覆盖的内容将会由同一个母系统进行调动分配,虽然城市网络系统较为繁琐,但是城市网络系统的协调性极高。每一个子系统都对应了各自领域的数据信息,经由母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反馈之后,实现相关事件内容的有效处理,为此智慧城市具备集成化特征。2)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智慧城市的主要运作方式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反馈。智慧城市主要利用传感器技术或是射频识别技术对智慧城市中的海量信息进行获取,经由终端处理器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对智慧城市中存在的城市问题进行反馈分析。智慧城市管理的本质就是信息管理,因此智慧城市具备信息化特征[1]。3)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如智能手机能够在数秒内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爆炸性新闻,国外发生的台风、地震、化工厂爆炸等事件,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人们就能经由智能手机了解事情发展脉络。智慧城市中应用的互联网技术能让每一位城市居民能够与他人产生互动交流,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智慧城市建设下全球化的信息交流共享思维,给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视野范畴,因此智慧城市具备全球化的特征。

3城市智慧理念对于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

3.1推动传统建筑设计发展

将传统建筑设计与智慧城市理念有机结合,对促进传统建筑设计发展极为有利。在智慧城市理念的支持下,能够为建筑设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建筑设计作品。新常态背景下,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与城市发展背道而驰,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实现智慧城市理念的有效渗透,不仅能够实现传统建筑设计的有效创新,还能基于人们对于建筑物的美观性以及实用性进行系统性分析,结合城市建设的整体化发展,制定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案,确保城市建设工作能够合理发展[2]。

3.2扩大建筑设计交流渠道

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是需要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为此建筑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对先进设计理念进行系统化学习,确保能够设计出适应城市建筑发展的设计方案。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为信息技术,借助信息网络技术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传递,为此建筑设计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开展交流学习。智慧城市理念能够拓宽城市设计的融合渠道,确保我国建筑城市设计行业实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4智慧城市建筑设计的必备条件

4.1来自高新技术的支持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建筑物作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人民的舒适性需求,满足人民对于建筑物功能性的要求。为此智慧城市建筑设计需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以人们实际需求为基础,借助高新技术为建筑物设计的合理性提供参考,同时利用高新技术开展整体化分析,确保整个建筑物设计方案的合理性[3]。

4.2来自设计人员的支持

建筑设计人员的个人观念以及设计理念对于建筑物最终设计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缺乏合理的设计理念,最终设计出的城市建筑将存在较多的问题,不仅不利于城市建筑发展,同时也无法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为此建筑设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智能城市理念进行合理化分析,对城市建筑设计的知识面进行扩展。此外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设计领域中的新型知识全面掌握,确保建筑设计方案能够顺利实施。

4.3来自先进设计理念的支持

为了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筑设计发展,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实现对先进设计理念的全面掌握和灵活应用。国外城市建筑与我国的城市建筑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如欧美国家的城市建筑主要用料为加强舒适感的普通材料,旨在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但欧美国家的城市用料并不适用于我国,这是由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不能照搬套用,但在进行城市设计过程中可结合欧美国家的设计理念,将欧美国家的设计理念与中国建筑设计实况相结合,在提升设计建筑物整体美观性的同时,还能加强设计建筑物的适用性。

5城市建筑设计中智慧城市理念的渗透路径

5.1对建筑空间内部的安全性能进行优化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隐藏的安全隐患问题不断凸显。如城市建筑过程中应用的有毒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建设设备,不仅会给建筑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同时也会给入住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同时建筑项目施工期间无可避免会应用到新型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存在无法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可能性,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安全。因此在开展智慧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增加建筑设计的安全性,确保人民工作生活的安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智慧城市安全建筑设计主要体现于建筑物的外部结构以及内部空间。建筑物的外部构造主要为色彩与造型同时也包括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选择相适应的建筑设计材料,充分考虑楼与楼之间的距离,确保楼内的建筑空间阳光充足,让建筑物的入住居民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4]。

5.2借助物联网技术加强建筑空间内部感应性能

物联网技术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极为重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突破智慧城市事业发展的突破口。如可利用Living3.0展示智慧居住空间,在建筑物主人不在家的情况下,有客人拜访过程中,相关信息可直接传递至建筑物主人的手机上,若建筑物门口有摄像头,建筑物主人能够看到来访者的影像,利用通话功能与来访者进行通话。建筑物屋内的湿度以及温度能够借助感应器感知,窗帘的开启与关闭能够借助光照感应器,在建筑物的书房空间一旦有人入座时,在感应器的作用下台灯能够自动开启。为此智慧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促进智慧城市建筑设计发展。

5.3建筑设计作品需突出人文关怀理念

每一个设计出的建筑物都能够体现出建筑设计情感,因此建筑设计作品与建筑设计人员个人情感存在极大的关联性。建筑设计作品与建筑设计人员的文化素养、生活经验有着一定的联系,建筑设计作品能够体现建筑设计人员的个人品味。部分建筑设计人员由于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因此在建筑作品设计过程中一味模仿他人的设计理念,因此设计出的建筑作品未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新型高新技术,对各种类型高新技术进行灵活应用,充分体现出建筑设计作品中的人情味。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实现设计风格的不断创新,在建筑设计路程中不断积累价值素材,在充分整合当地区域文化特征的前提下,让建筑物使用人员能够感受到区域特有的风土人情。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在建筑作品设计过程中自主融合地域文化,实现建筑物情感特征的有效增加,通过赋予建筑物无声化的表达形式,继而激发使用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建筑物设计只有突出人文关怀理念,展现当地的区域文化特征,才能确保建筑设计作品满足建筑物使用者的内心需求。

6结语

总而言之,智慧城市理念渗透进城市建筑设计之中,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高要求,为此在智慧城市建筑项目规划过程中,需要把控智慧城市建筑项目施工质量,考虑高新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借助先进智能化技术以及现代化设计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苗延旭.探究智慧城市中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8):165-166.

[2]刘钊.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筑设计问题分析[J].智能城市,2020,6(9):53-54.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篇9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智能建筑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各种基础配套设施趋于完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而来的是,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特别是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高涨。在此情况下,建筑智能化以及电气自动化应运而生。而当前,电气自动化已成功应用到智能建筑中,实现了建筑智能化与电气自动化的完美融合。

1智能建筑与电气自动化

1.1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属于新型建筑形式,它是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信息化技术而产生。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办公自动化,同时保障建筑内拥有智能化建筑设备以及系统化通信网络。智能建筑优势集中体现在系统、管理以及服务等多个环节,通过对以上环节的优化,营造安全、便捷、舒适而且高效的生活环境。智能建筑的基础是科学布线,计算机技术只是其实现科学布线的手段。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完成多个系统的综合性配置,继而对建筑内各个设备形成全方位管理。按照《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经济收益以形成逐年增长的趋势,照此情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指日可待。

1.2电气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应用于智能建筑中,可起到现场调控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配变电系统;(2)照明系统;(3)中央空调系统;(4)给排水系统;(5)通风系统;(6)电梯系统。在以上六大系统中,涉及的技术点较多,涉及方面较广,比如信息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工程等。因此,电器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完美体现出了其功能性优势:(1)增强系统联动性。通过电器自动化技术,可将原本在建筑分属不同领域的系统,比如,中央空调系统、配电系统、消防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系统进行组合,并统一管理,使诸多分散系统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网络,从而使得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性大大增强。(2)增强监控性。集功能全面、组件多样化等优势于一身的电气系统,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可在信息采集、处理以及信息反馈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数字化监控。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心对各个子系统发出指令时,子系统可迅速接收,这也正是电气自动化可增强监控性的集中体现。(3)增强安全性。在电气自动化的控制下,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均可迅速加以解决。电气自动化的快速反应,在此方面得到了集中体现。电气自动化通过遥控模式,从而实现故障排除,避免了因人工排障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另外,电气自动化系统一方面可对数据进行妥善保存,从而确保了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对数据进行精确计算,效率高,人工成本小,在智能建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2电气自动化控制在智能建筑中的运用

2.1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tn-S系统和tn-C系统

tn-S系统和tn-C系统是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两个最为关键的系统。在tn-S系统中,采用三相五线制,即中性线隔开保护线。而在tn-C系统中,采用三相四线制,即中性线合并保护线。三相五线制由三根火线、一根工作零线以及一根保护零线组成,此方式正好体现了中性线隔开保护线的安装原则;而三相四线制由三根火线、一根工作零线组成,此方式中保护零线与火线合并。tn-S系统和tn-C系统的建立,体现了智能建筑的功能性优势。避免了因多种单相设备产生的设备超负荷运转。总之,电气自动化系统中tn-S系统和tn-C系统是该系统的关键所在,是其得以成功应用于智能建筑中的根本原因。

2.2交流与直流接地工作

在智能建筑中,为保障各系统的安全性,通常会选择交流与直流接地工作。交流与直流接地工作可避免电磁干扰,关于这一点,应格外引起重视。智能建筑的配电操作,是基于科学合理原则而实施,而交流与直流接地工作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在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通常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确保接地保护长期处于操作状态。在智能建筑中,涉及到多项技术的融合,包括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建筑工程相关技术。在以上一系列技术的配合下,信息输入后,通过传输系统,然后进入分析系统进行信息分析整合。在此过程中,需确保微电流或微电位的高速运转。因此,电流不仅要保持稳定,而且电位也要确保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当下的电子信息技术是朝向高集成、高精度以及高频率的方向发展的,势必会受到极为严重的电磁干扰。针对此类问题,智能建筑接地技术的优势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智能建筑接地技术对操作人员的生命树立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确保人身安全不受到威胁,而且智能建筑系统的所有操作均可正常进行。

2.3智能建筑的照明系统

对建筑的照明系统起到智能化控制是智能建筑电气照明系统的优势所在。通过智能建筑电气照明系统,一方面可显著提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还对工作环境起到优化效果。此外,智能建筑电气照明系统还可减少电能源损耗,减少用电费用。智能建筑电气照明系统是通过电磁调压联合电子感应技术而建立的,一天24h监控供电系统,并对供电系统的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实现供电优化。在智能建筑电气照明系统中,高效监控由中央监控装置完成,可满足任何照明要求,照明效果亦可进行实时调节。在中央监控装置工作过程中,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消防技术、空调技术等相关技术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2.4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在数据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实现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建立。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对该建筑中包括计算机系统、通讯设备系统在内的所有子系统完成合理集成和统一管理,最终产生一个具有高品质的信息数据库。根据该信息数据库,一个可评估能源消耗的客观的体系才得以建立。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以能源消耗信息作为参照,对方案进行实时调节,从而拟定出有效的管理方法和考核机制,最终实现能源控制,确保能源管理智能化获得最大的利用价值。

2.5现场总线技术和BaCnet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所谓现场总线技术,是指连接智能现场设备、数字控制系统以及自动化监测仪表的一项先进技术。通过现场总线技术,智能现场设备、控制系统以及检测仪表壳实现全数字化,且具有多种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体系。在该体系中,测量具有智能化和数字化的优点,网络节点通过控制设备来完成,在总线连接作用下,达到信息互换的目的,最终实现自动控制。严格意义上而言,过程控制包含智能建筑自动控制系统,因此,可在智能建筑中使用过程控制的一切通信协议。就目前发展情形来看,现场总线技术成功应用至智能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不在少数,比如工业以太网。在智能建筑中,BaCnet应用也较为广泛。BaCnet属于数据通信协议,可对整个智能建筑实行全方位监控,该协议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早已被列为标准通信协议。BaCnet对以太网在内的诸多网络均可提供支持,并且适用性良好。BaCnet的优势如下:(1)开放性系统。无需芯片安装,技术领先,多个制造商均可提供支持,另外,还可大大降低投资成本;(2)规范化。尤其在通信过程中,规范化体现得最为明显,比如采用统一的数据表示方法以及信息交换方法;(3)等级严格。在智能建筑中广泛应用的BaCnet产品,其等级具有一致性;(4)操作性能良好。BaCnet产品不但操作性能良好,而且对系统的集成与拓展极为有利。比如在集成方面,BaCnet产品可完成多个子系统的统一集成,另外,即使处在相同的人机界面下,也可对机电设备实施监管,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能耗,延缓设备老化,也可大大减少总投资成本。总而言之,BaCnet产品是目前,所有网络系统中,最被智能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所接受的系统。

3结束语

按照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建筑智能化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完美地向住户传递了智能建筑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本文就主要针对此进行了简单分析,对于实际的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晁阳.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探究[J].山西建筑.2015(26)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篇10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智能建筑,发展趋势,前景

【中图分类号】F42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247-01

1、引言

智能建筑能够大大提高建筑科技含量以及建筑品质,目前在我国属于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可视为建筑必配系统,对于人们营造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关的智能建筑的标准规范、产品体系、市场规模和技术力能都已经初具规模,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智能化相关技术和发展前景进行相关有益探讨。

2、智能建筑发展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建筑发展也十分迅速,智能建筑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目前正朝着智能化和集成化方向协调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发展也正在体现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热点,重点把握绿色、智能化和信息化结合。

2.1信息网络技术

在同一个网向多网融合则是数字社区的基础所在,所谓三网合―技术就是要在同一个网络上,满足对于数据、音频和视频的传送的要求。综合布线则是实现三网合一的基础。应该在三网合一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规划设计,各种应用的信息点数量和位置同样应该在物理链路上进行合理设计,以满足足够的路由和宽带的应用,尤其是在光纤方面的应用。对于设计网络的过程来说,各种网络之间宽带相互关系和影响分析应该特别注意,利用相关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来保证网络的通畅运行,比如Vpn,QoS等可以保证网络系统之间的不利影响不会产生。

2.2通信网络技术

(1)程控电话用户交换机

iSDn综合业务可以通过普通电话业务的交换延伸来实现,同时经过相关处理,可以满足对于会议电视系统、微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以及VSa卫星通信系统之间的互通。为了能够更好互通公用通信网络与专用交换网络,可以通过ip网关开放ip电话业务,这样增值业务与呼叫中心就能够提供。对于网络与业务的融合来说,软交换技术必不可少。要是光纤配线网络更加接近用户,用户端应该采用相关的光纤接入(Smtp)、HFC、XDSL、无线网络、光纤、以太网络等综合业务接人技术。

(2)有线电视系统

一方面能够使得综合业务的融合和信息处理在用户端实现,另外一方面,网络向宽带(1GHz)与双向(上行与下行)传输信号在同时发展。

2.3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技术发展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7类屏蔽布线、高密度配线模块、超小型光纤连接器、高阻燃线缆、电力布线、6类及以上高端缆线与器件、端至端整体配线和网络与通信设施、有线和无线混合传输等等方面。

2.4无线技术的发展

无线技术在智能建筑发展前景广阔,这是未来智能建筑发展的趋势。目前,互联网无线访问、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成熟,特别是母线基于GpRS的无线监控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广,相关的无线数字闭路电视监控已经成为可能,这样都奠定了无线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应用的基础。对于出现的一种不可移动宽带无线接人的wimax技术来说,特别适合智能建筑使用。考虑到宽带和可移动的宽带是目前无线网络的两种方式,利用wimax技术一方面能够在手持设备上实现移动服务,从而体现出便利性;另外一方面可以使得家庭和办公室的网络传输速度能够进行大幅度提高。对不同的运营商来说,wima),技术也能够提供各种不同的应用服务,受到广泛的终端设备厂商的支持,在众多的网络基础建设中得到肯定,也经过了全球网络运营商的认可。

2.5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

2.5.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化发展

(1)主机智能化系统:控制器将对于深测器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分析,通过先进软件来判断具体的情况。

(2)探测智能化系统:对于火灾中的信号,这些能够及时的通过cpu而进行接收、传递、处理,并通过相关的显示设备而进行报警和联动处理控制。

(3)分布式智能系统: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两种或者以上的系统合成。

2.5.2自动报警系统的研究发展

(1)新型探测技术的不断研发,比如智能建筑中的燃烧火灾探测技术、光声火灾控制技术和微波探测技术等等。

(2)新的火灾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比如采用模糊逻辑推理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模糊神经网络算法,可以有效进行火灾信号处理,这种算法能够具有模糊逻辑推理的强大结构性知识表达,另外能具有神经网络的强大自学能力。

2.6系统集成与信息融合

智能系统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信息种类繁多,结构比较复杂,子系统也比较多。为了更好体现智能建筑的增值服务,系统集成就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在这个完整的智能建筑的系统中,不仅要包括建筑智能化,还应该包括信息化等等多个方面,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需要,进行多个子系统的集成。

3、智能建筑思考

3.1开创新的生活方式

对于新―代的生活方式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消费信息”为特征,体现出来的文明的生活方式的特点则是可持续、绿色生态、低耗能的生活方式,这与传统的工业时代大物流、大人员流动、高耗能生活方式存在本质区别。而智能建筑的特点则是能够更加体现出新一代生活方式的开启,体现出这种与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相互适应的精神。

3.2绿色智能建筑发展造就绿色城市

新一代的生活方式能够体现出绿色城市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地区发展的差别所在。单个智能建筑尽管采用诸多的先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但是往往不存在相关的专业化和集成化条件,这样的经济可行性也就很难保证,先进的中水回用、太阳能热泵、江水源热泵、雨污水综合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物质发电等等技术都可能被放弃使用。通过分析可知,城市的基础设施应该体现出绿色智能化的特点,这样才能在废弃物质的综合利用、再生能源的集约化利用、综合通信与监控等和能源综合监测管理等等方面实现节能、环保与减排的新―代生活方式,只有这样的集成化的绿色智能建筑才能为城市中的每栋建筑服务。绿色城市的建设规划则应该是智能建筑的目标,而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绿色智能建筑而实现整体的绿色城市的建设。

3.3建筑智能化多元发展

智能化建筑应该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用途而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点,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比如,智能防震建筑就特别适用于地震多发地区,而医疗健康等个性化服务的智能老年公寓则是老年人的最佳选择。

对于智能化建筑新的功能,这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第一,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朝着全新的“智能功能”发展,也就是人工智能方向,具有特定的专家系统。第二,在智能建筑中的声视空间环境效果,可以通过相关的虚拟实现技术而达到令人惊喜的效果;第三,智能建筑的娱乐效果必定会大大增强;第四,智能建筑中的数字家庭、智能家居功能已经成为市场热点,其功能必定会大大丰富;第五,人类求知欲的功能会在智能建筑中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