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葡萄酒礼仪与文化十篇葡萄酒礼仪与文化十篇

葡萄酒礼仪与文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5:04

葡萄酒礼仪与文化篇1

当“四菜一汤”和“中国血统”葡萄酒的国宴菜单一公布,“国宴”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国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七大盘碗”式的奢华,不过,这一普通、甚至有点寒酸的国宴菜单却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大方得体、俭朴廉洁、热爱国货、自尊自爱等。据报道,国宴正餐是中西合璧、简单精致的“四菜一汤”。正餐包括一道冷盘,一份汤和三道热菜。冷盘过后,依次为翠汁鸡豆花汤、中式牛排、清炒茭白芦笋和烤红星石斑鱼。餐后甜品为一道点心和一道水果冰淇淋。宴会上配餐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分别是中国河北2002年出产的长城干红和长城干白。

菜单和酒单一公布,就引来了网民的热议。网友的议论,不少是戏言,不可当真,但对于国宴用酒,很多人则是认真提出了疑问:“国宴不是一直选用白酒茅台吗,为何这次选用的是国产的长城葡萄酒?”其实早在1984年,外交部就作出了“国宴一律不再使用烈性酒”的改革。1989年2月26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国宴选用的就是国产长城葡萄酒。

有意思的是,葡萄酒似乎与中美外交颇有渊源。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从上海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当年尼克松总统曾开玩笑说:“中国很大,但缺少葡萄酒和时尚女性”。也许正是当年尼克松的这句玩笑,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和壮大的契机。6年后,即1979年,中国国内第一瓶干白葡萄酒在长城桑干酒庄诞生,引发了国内市场“干白”、“干红”的畅销。此后,长城还有了“葡萄酒庄园”,从葡萄种植、栽培和采摘,到葡萄酒酿造、贮存、灌装等,全部在自成一体的葡萄园基地内完成。

葡萄酒礼仪与文化篇2

葡萄牙共和国简称“葡萄牙”。

葡萄牙国名源于本国第二大城“波尔图”的名称。在拉丁语中,“波尔图”为“温暖的港口”之意。起初的葡萄牙仅指波尔图周围地区,后发展到现在的全境。1143年成为独立王国,开始采用葡萄牙作国名。

二、地理位置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东面和北面与西班牙毗邻,西面和南面濒临大西洋。

三、主要概况

葡萄牙全国面积9.20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23万(1985年)。主要为葡萄牙人。

葡萄牙全国划分18个行政区,下设市和镇。首都里斯本。货币为“埃斯库多和康托”。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

四、社交习俗

葡萄牙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住居欧洲葡萄牙,国民性格多豁达;

感情细腻喜开诚,交往不愿心渗杂;

话题乐于聊斗牛,人人尊爱石竹花;

忌讳“十三”和“周五”,认定遇其灾萌发;

盯视他人含歹意,违犯必把祸惹下。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葡萄牙人性格豁达开朗,感情真挚细腻,待人热情诚恳、东于直言直语,不愿相互弯绕。他们处事认真、待客礼貌,不论身份高低,一般送客人都要亲自送到门口。他们“男尊女卑”现象较为严重,一般男人享有的权力妇女则没有,诸如选举权、选夫权,甚至在银行都不得独立帐户,未经丈夫许可也不能取得护照等等,她们有的只是繁重劳动的权力。他们逢节假日,人们普遍都喜爱野餐。古堡前、风车旁、路旁花丛等都是他们野餐的好地方。凡有过路人从近旁经过,都会受到他们盛情邀请的。他们喜欢在闲聊中畅叙本国的优点和个人的一些爱好,文明斗牛等活动,更是他们乐于谈论的话题。他们偏爱石竹花,视其为革命和胜利的象征,并常以石竹花来相互表示祝贺,还喻其为国花。他们喜欢薰衣草和雁来红,因为这些花草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作用,还会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幸福。

五、礼节礼仪

葡萄牙男人相见时,一般惯以热情拥抱并互拍肩膀为礼。妇女熟人间相见时,一般都惯以亲吻对方的双颊为礼。他们在社交场合,对握手礼也不陌生。

一般礼仪

餐馆帐单通常已包含赏钱,但不妨再给百分之十的小费。

称谓与问候

在葡萄牙,男人习惯在见面时相互拥抱(abraco)――热烈地拥抱并互拍背部。妇女在密切的朋友之间互吻两颊。

约会与准时

与商界人士约会不要定在中午到下午3时这段时间,因为在此期间停止一切活动。事先预定约会时间是十分必要的。尽管葡萄牙人不大注意遵守时间,客人仍应准时赴约。

款待与馈赠

如被邀请赴宴,不一定要带礼物。礼尚往来的做法是请你的主人上餐馆吃饭。

交谈

客人应回避谈论政治和政府。

合乎礼貌的做法是谈谈家庭生活、葡萄牙的积极方面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等,不过,交谈中过分好奇爱问是不礼貌的。

六、信仰忌讳

葡萄牙人绝大多数信奉罗马天主教,有少数信新教和犹太教徒。他们忌讳“13”和“星期五”,人们都对其存在有恐惧感,都认为“13”和“星期五”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他们忌讳别人过问他们的年龄、婚姻状况,以及他们的经济收入等方面的问题。认为这些都是个人的私事,别人无权来干涉。他们对久久盯视自己的人存有戒心,认为这是不怀好意的一种表现。他们不愿意谈论有关政治或政府方面的问题。

七、饮食习惯

葡萄牙人对来访客人,常以家乡的名菜“烧猪肠”来盛情待客。据说这种“烧猪肠”是为了纪念先辈卫国将士而定为佳肴名菜的。他们嗜饮葡萄酒,而且对饮酒的时机还挺讲究,一般他们饭前要饮开胃的葡萄酒;饭后要饮助消化的葡萄酒;吃海味菜肴时要配白葡萄酒;吃肉类时要配红葡萄酒;吃冷盘时要配玫瑰香葡萄酒;吃点心时要配葡萄汽酒。他们有与法国人相媲美的高超烹饪技艺,一年365天,他们可以每天用不同的方法烹制出美味的国餐――鳍鱼干。他们非常喜欢光顾餐馆,在品尝美味佳肴。一般习惯以西餐为主,对中餐也极为欣赏。他们用餐习惯使用刀叉。

葡萄牙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与酒的搭配,注重菜肴的营养价值。

②口味一般口味喜浓重,爱吃辣味。

③主食以面为主食,对米饭也很喜欢。

④副食

爱吃鱼、虾、海鲜品、鸡、牛肉、猪肉、蛋类等;蔬菜喜欢土豆、辣椒、茄子、西红柿、胡萝卜、卷心菜等;调料喜用辣椒粉、胡椒粉等。

⑤制法对炒、烤、溜、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京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拼盘、酱酥排骨、干煸牛肉丝、宫保鸡丁、烤鸭、罗汉大虾、炸肥肠、糟溜鱼片、冬瓜盅、拔丝苹果等风味菜肴。

葡萄酒礼仪与文化篇3

2012年2月2日,法国波尔多左岸名庄协会(CommanderieduBontemps)为法国乐朗酒庄庄主沈东军举办单独授勋仪式,以表彰其在法国葡萄酒文化及市场推广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

受勋“名人堂”

值得一提的是,波尔多左岸名庄协会极少单独举行授勋仪式,而为华人单独授勋则是首次,意味着法国葡萄酒权威对中国葡萄酒新力量以及华人在葡萄酒世界影响力的认可。作为第一个购买法国高等级酒庄、第一个获得波尔多左岸名庄协会单独授勋殊荣的华人,在授勋现场沈东军接受了波尔多葡萄酒评论家mrJean-marcQuarin等70多位嘉宾的祝贺。

参加授勋仪式的嘉宾包括法国波尔多地区多个著名产区的主席、顶级酿酒师、法国文化界名人、波尔多地区的华人代表。法新社、《品醇客》、《南华早报》及法国当地媒体对此次授勋仪式进行了报道。

法国波尔多左岸名庄协会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葡萄酒协会,也是法国波尔多超级酒庄主的俱乐部,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秘的中世纪。目前,波尔多左岸名庄协会有350个成员,包括波尔多左岸大部分高级酒庄庄主,被誉为法国葡萄酒“名人堂”。

波尔多左岸名庄协会每年都吸收新会员加入,但是对会员的要求十分苛刻,应邀者不仅是享有一定声誉的行业管理者,更要对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做出卓越贡献。授勋仪式以法国贵族式古礼进行,能够穿上中世纪式样的协会长袍接受授勋,是法国众多葡萄酒庄庄主、葡萄酒业内人士的梦想。

嘉宾们对乐朗葡萄酒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波尔多葡萄酒评论家mrJean-marcQuarin评价乐朗葡萄酒“酒体丰满,结构均衡,单宁细腻,不愧是梅多克地区出产的好酒”。

法国葡萄酒行业资深律师ClaudiaBravoDubuc女士介绍说,自沈东军先生管理乐朗酒庄伊始,就在葡萄种植、酿酒设备、产品包装、人才任用四个方面增加投入,聘请了曾为拉菲、木桐、拉图、玛歌四大酒庄酿酒的著名酿酒师ericBoissenot,乐朗2011年产酒的品质不仅保持了原来的水准,还得到提升,因此才能够通过波尔多左岸名庄协会的严格审核。

法国格拉夫地区酒庄庄主marieFrauce女士表示,一个中国人如此用心地经营酒庄,令她非常感动,此次单独授勋是波尔多左岸名庄协会历史上少见的,证明乐朗酒庄的优秀表现大大提升了华人在全球葡萄酒行业的地位。

在波尔多从事葡萄酒国际贸易工作的黄秀华女士说,旅法多年,这样的仪式她参加过不少,但都是属于法国人的荣誉,现在中国人也获得了和法国人同样的葡萄酒行业地位和尊重,她感到非常自豪。

发力中国市场

此次授勋,既是波尔多左岸名庄协会对沈东军为法国葡萄酒做出贡献的肯定和表彰,也是对乐朗酒庄在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看好。在法国葡萄酒的众多经典品牌中,乐朗酒庄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之一。

乐朗酒庄位于法国最富盛名的葡萄酒产地――波尔多左岸梅多克地区,占地22公顷,历史十分悠久,据目前的资料显示,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纪。经法国历史学家olivierLeSCoRCe考证,1771年这片土地属于法国贵族Gramont公爵七世,经过几个世纪的演绎后,杜克家族在这个葡萄庄园建立了乐朗酒庄。

数据表明,仅近10年来,乐朗葡萄酒已获得32项国际大奖,17次荣膺法国最著名葡萄酒手册推荐品牌,并多次获得《品醇客》杂志的三星最高荣誉。2011年3月,沈东军全资收购乐朗酒庄,并将法国乐朗成功引入中国市场。

葡萄酒礼仪与文化篇4

1、活动主题:空间·音乐·葡萄酒

2、活动地点:未定

4、宣传策略:

利用各专卖店及专柜pop、海报、宣传单页、车体广告、户外广告等各种载体,新形象照片,进行前期宣传推广。具体宣传方式略[文章-找文章,到]

利用报纸、电台、网络、等其他软性广告扩大产品新形象的宣传力度。

5、活动内容:

举办一场“空间·音乐·葡萄酒”――新品形象及产品的推介会,邀请嘉宾到场,综合各种媒介宣传手段,以奢华浪漫的空间氛围、高雅华丽的古典音乐与香醇热情的葡萄美酒,营造极致视听感受,为新品打造充满魅力及特质的新形象。

6、可行性分析:

通过本次活动,可以制造轰动效应,树立品牌形象。制造行业内及社会舆论关注焦点,打开市场的突破口,提高市场对新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通过本次活动邀请有关嘉宾及家装行业装饰设计师参与,可以在设计领域与家装业将本次活动的影响力达到最佳效果,将””的艺术美学与专业品质在业内宣传并推广。

7、具体内容附日程表:

作好前期准备工作,选择一处与生活家·巴洛克在风格与形式上都较为和谐的大会所为主会场,确定推广会日程与环节设置,邀请嘉宾与家装公司、设计师及其它有关人员参会。

以巴洛克风格进行会场布置,提供酒水、西点及水果。

举行嘉宾入场议式、签名仪式以及””品牌的揭幕议式,然后以冷餐酒会的形式,穿插萨克斯、弦乐与钢琴表演、并进行葡萄酒监赏知识与现场音乐欣赏礼仪以及””地板理念与专业知识的宣导,讲解怎样通过个性化装饰材料提升设计品味。寓产品推广于文化宣导,营造””高贵典雅与充满艺术气质的现场氛围,达到倡导新的生活理念与塑造品牌形象的双重功效。

酒会进行中设置抽奖环节具体奖项设置待定或游戏环节

游戏项目暂定:

a答题闯关

在现场地面上放置由多条纸带组成的圆环,以不超过六组选手为宜由各装饰公司派代表参加,每组男女各一人站在圆环上,由主持人轮流提问本次晚会上讲述过的品酒、音乐及巴洛克地板文化及专业家装知识进行提问,答不出或答错问题即撕去一条环型纸带,最早没有立足之地超出圆环范围的选手即被淘汰出局。最后的胜利者可以获得奖品奖励。

b品酒大赛

准备四种葡萄酒,邀请嘉宾上台品尝,以是否能答出正确品种为准进行淘汰赛,最后留下的胜利者可以获得奖品鼓励。配合品酒知识环节

9、本次活动注意事项:

会场选择及布置以及礼宾人员着装均应以巴洛克艺术为主要基调

入场时为每位与会者赠送一份宣传材料及礼品

礼品与奖品设置应高档有价值,并带有巴洛克或好易标识

邀请函应提醒与会者着正装入场

葡萄酒礼仪与文化篇5

七八年前,在红酒圈、摄影圈里说起冯卫东,大家都称他是个红酒收藏家、红酒品鉴家、红酒投资家。那时的冯卫东还沉浸在自己对红酒的热爱里,顶多也只是和身边的朋友分享红酒的美好与快乐。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一位谈起红酒头头是道、对某名庄酒有着炽烈爱恋的藏家说自己从来没去过这个酒庄,更不知道这款著名的红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时候。无数个问题也突然浮现到了自己的脑海:红酒其实是有生命的东西,那么红酒的生命起源在哪里?又是怎么延续这种生命的?同样是波尔多的葡萄酒,同样的气候、同样的纬度,为什么左岸和右岸出产的葡萄酒口味差别是如此之大?法国的酿酒师是怎么酿造出如此美妙的葡萄酒?

当一个人发现他有无数的问题需要寻找答案的时候,并不是说他无知,而是他对事物的理解到了足够深入的程度。这时候的冯卫东,已经从对红酒单纯的热爱,转变为对红酒文化和红酒历史的探索。

从那时起,冯卫东对红酒的理解已经跳出了用眼、鼻、舌对杯中之物的品鉴。走出去,到葡萄酒来的地方去。他开始了每年都必不可少的红酒探索之旅,从新世界的智利到老世界的意大利、法国、德国。冯卫东亲身去考察每个葡萄酒庄的气候、土壤,和酒庄主人一起去采摘葡萄、筛选葡萄、用耳朵去听葡萄汁在橡木桶中发酵的声音、去品尝发酵了5天、10天、20天中的葡萄汁、去对比窖藏2年、5年、20年的原酒味道。他不但去体验葡萄酒的酿造过程,更深入到酒庄主的生活中去,和酒庄主一起晚餐、品酒、打球,去了解酿酒师的心态和生活,去体会酿酒师对酿造红酒的挚爱。

葡萄酒礼仪与文化篇6

在国外,你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兴冲冲地前往酒庄订购当日生产红酒的人,这一日他荣升为父亲。他准备在儿子18岁成人礼时将这箱红酒作为特殊礼物和纪念送给儿子,据说这是英国的传统。

在国外的酒庄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贴着人名的橡木桶,有的为纪念结婚、有的是储藏起来送与亲朋、有的是爱酒人准备自饮,当然也不乏为投资拍卖贮备货源者。不过,对于大部分国内消费者而言,红酒主要还是以品尝、宴请以及赠送亲友的消费为主,而收藏与投资仅占很少的比例。这其中与国人对红酒文化的认识不无关联。

将红酒看作一种生活常态

红酒是一种文化,而一种文化的普及绝非可以一蹴而就。

喝红酒有着诸多讲究和礼数,喝得得当才能品出红酒的真味。―位红酒达人告诉记者,每当他看到有人往红酒里倒雪碧时就感到心痛。对于红酒来说,勾兑含糖饮料是最大的忌讳。葡萄本身糖分很大,需要很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脱糖,一套葡萄脱糖设备要上亿元人民币,然而一罐雪碧,让这部分努力全部作废。

“目前,国内买家的消费能力极强,但人们通常只关注品牌而忽略了红酒背后较深的文化底蕴。”建发酒业有限公司福外1分公司总经理许含辽告诉记者,近一两年来开始有一些酒类爱好者开始关注红酒。然而,当记者问道,消费者真正喝懂红酒了吗?是否了解红酒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是否知道饮用红酒的正确方式和礼仪?许总摇了摇头。

在记者参加的为数不多的几次酒会中发现,人们在交流的时候往往是谈及今天自己品了一支几万块的红酒,牌子又是什么,但实际上并不能说出其中的妙处和差别。而在一些品酒会上,也曾出现一些喝白葡萄酒时像喝红葡萄酒一样先摇杯醒酒,被品酒师提醒并不需要而遭遇小小尴尬的人士。

“缺少一种氛围,更重要的是缺少一种引导。”许含辽表示,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关注和消费红酒的人士越来越多,因此一些小的酒商只要迎合市场的销路就可以快速获利。而在推广红酒文化、组织品鉴体验等方面也就显得“热情不足”。

“这也导致人们只认拉菲,盲目追求五大名庄酒,对一些『生价比较高且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个性酒少有问津。”建发酒业厦门品牌服务管理中心郝心彤说道。

世界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曾说过:“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个良好的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饮用氛围,中国葡萄酒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选择度和对葡萄酒的认识度,中国的葡萄酒文化也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福建有很多茶会所,饮茶也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我们试图引导大家像对待茶一样来对待红酒。”许含辽表示,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葡萄酒尊贵、高雅,遥不可及,而酒文化更是拒大家于千里之外。其实法国人喜欢饮葡萄酒,就像中国人喜欢喝茶―样。法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并没有脱离民众,任何时候,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法国人都可以饮酒。因此,在10月份即将投入使用的建发酒业福州酒窖中,希望在展示与品鉴红酒的过程中,让红酒爱好者们可以感受不同品牌酒的风格,细细了解酒庄的历史,将红酒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涉及红酒投资这样高深的领域。

风险不言而喻

“投资红酒的人并非仅仅为了投资而投资,更多是为红酒背后优雅的文化所着迷。”红酒达人卓晨曦告诉记者,红酒行家买的不是酒的价格,他们对那些决定红酒“基本面”的因素一一产地、收获年份、葡萄品种、酿酒厂,甚至是贮放的橡木桶的一种考量。这些信息能帮助确立―瓶葡萄酒的真正价值。

同时,红酒文化的重要性还在于对投资风险的把控。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大多数人只看到红酒投资巨大的利润,而没看到其背后暗藏的巨大风险,对于这种另类投资来说,抛售变现始终是―个大问题。目前,国内的红酒买卖渠道主要靠酒商营销,并不是像国外一样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有不少投资红酒的朋友,他们收藏的酒价格都涨了很多,但无奈没法出手,最后只能忍痛喝掉。

此外,很多名贵的收藏红酒标签是对的,实则是造假者回收了空的真酒瓶后,用蒸汽技术取下标签进行再加工。以在中国写下销量神话的拉菲红酒为例,在高需求时―个空瓶子有时竟能卖到2000到3000元。中国人对拉菲的崇拜,已经超越了年份、分数以及酒质。波尔多五大一级酒庄,拉菲“五岳独尊”;拉菲副牌CarruadesdeLafite(中文名称“小拉菲”)也鸡犬飞升,成为一种在中国红得发紫的红酒,其影响力甚至超越某些二级酒庄。这种奇怪的现象被英国称之为“拉菲的中国现象”(LafitesChinaphenomenon),在―篇名为《葡萄酒的认知差距》中作者写道:“世界上其他地方决定好酒的因素,在中国不一定适用。以拉菲副牌CarruadesdeLafite为例,不论在英国还是美国,从来就不是非要不可的葡萄酒,但在中国却比许多一级酒庄和二级酒庄还要抢手。”

“如果你宴请10个人,上拉菲人入都会知道是顶级好酒,上玛歌(chateaumargaux)只有五六个人知道,上拉图(chateauLatour)只有两三个人知道……”一位酒商不无调侃的说道。

葡萄酒礼仪与文化篇7

inaustralia,wedrinkalotofwine.etiquettestipulatesthatitistabootoskull,or"bottom-up"wineastheChineselovetodowithbeerandbaijiu.inaustralia,wineneedstobeenjoyedslowly.toskullwouldbeverydisrespectfultothewine,aswellastheguestthatorderedorbroughtthewine.aswineshouldneverbeskulled,ittakesitsadmirersonaslowerjourneytowardsintoxication.whereasinChinai'vestarteddrinkingataround7pmandbeenverydrunkataround10pm,wheni'vebeeninaustraliadrinkingwine,itisprobablynotuntil1amthati'vefeltthatmylimitisnear.insomeways,thisisunfortunateasitmeansthatinaustraliai'verarelygottothatheightofintoxicationwherethetrulyfunthingsoccur.inaustralia,mostpeoplestartthinkingaboutgoinghomeataround10or11pm,butthispointintheeveningisstillafewhoursprematurefromthatcriticallevelofintoxicationthatinspiresallthefunactivities.China,ontheotherhand,hasaskullingculturethathasensuredthatiamoftengettingextremelydrunkandthensingingShirleyBassey'sGoldfinger,pullingupafemalestudenttodancethetangoorposingforphotoswithastudentandfeelingliketheyaremyoneofmybestmatesintheworld.

asidefromtakinglongertogetdrunk,drinkingwinealsomakesitmoredifficulttominglewithawiderangeofpeople.Becauseitispoormannerstoskullwine,itisdifficulttowalkaroundtoothertablestotoastpeople,andshareintherelationship-buildingcustomofskullingtogether.inaustralia,ifileftmytabletopaymyrespectstosomeonefromanothertable,iwouldhavetoengagehimorherinaconversation.itwouldbealittlestrangetojustgetup,gotoanothertable,tapwineglasses,haveasipandthenmoveon.Furthermore,mostpeoplewouldstillbequitesober,sowewouldnotbetoastingatthosehigherlevelsofintoxicationwhenpeoplefeelveryaffectionatetowardseachother.

withthedescentintointoxicationtakinglonger,anditbeingmoredifficulttofreelyroamaroundtheroomtomingleforabrieftoast,australiandiningculturefillsthevoidwithalotofconversation.wemighttalkaboutthewinewearedrinking,politics,happeningsinsomeone'slife,ambitions,scientifictheories,relationshipsorwhatever.thewineactsasasociallubricantsothatwecanspeakfreely,offerourideas,orexploresomeoneelse'sideas.inChina,however,itisdifficulttostartsuchconversations.ihavesometimestriedtoinitiateadeepconversation,onlytothenbeinterruptedbysomeonewantingtotoast,orseethetablebreakuptominglewiththeothertables.thenthekaraokehasstarted,andthetimeforconversationhasfinished,andthetimeforfunhasbegun.

Despiteallthefunthati'vehadwithChinesediningculture,itdoesfrustratemealittle.Foronething,i'vefoundthenightsdrinkingbaijiutakeatollonmybody.itreallyhasn'tbeensinceiwasateenagerthatihavebeenatthestagethatmyvisionwassoimpairedthaticouldn'tseeclearly.Furthermore,i'vefoundthattheafter-effectsofbaijiulingerfordays.

asidefrommyphysicalconcernswithbingedrinking,sometimesi'vewantedtohaveaseriousconversationandfeltthatintoxicationgetsinthewayofit.mystudentsareonthecuttingedgeofChinesethought,andi'dlovetopicktheirminds.Forme,itseemsabitofawastetohavesomeonewhohasworkedontheChinesespaceprogramsittingnexttome,andinsteadofexpandingmymindwiththewisdomthatheappliedwhenreachingforthestars,theonlythinghesaysis"bottomsup".

对我来说,与我的学生坐在一桌吃饭是我在中国最有趣的文化体验之一。由于我的学生都是大学讲师,所以他们看重感情的培养并重视酒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这种重视便转化成了一些大大增进了团队精神、敬酒频繁且乐趣众多的畅饮之夜。在我的家乡澳大利亚,酒同样在餐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酒的选择以及与之相关的习俗,却经常让夜晚不会那般有趣而且可能还会多了一些知性色彩。

在澳大利亚,我们饮用大量的葡萄酒。根据礼仪,以中国人在喝啤酒和白酒时所热衷的那种方式将葡萄酒一饮而尽或是“干杯”是一种禁忌。在澳大利亚,葡萄酒需要慢慢享用。一饮而尽是对葡萄酒以及点要此酒或是带来此酒的客人的大不敬。因为葡萄酒永远都不该一饮而尽,所以它会使赏酒人踏上更为漫长的醉酒之旅。可是在中国,我晚上7点左右便开始喝酒了,到了10点左右就大醉不已,而我在澳大利亚喝葡萄酒时,或许要到凌晨1点我才会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很不幸,因为那意味着在澳大利亚我很少达到那种醉酒程度,而真正有趣的事情就是在那时才发生的。在澳大利亚,大多数人在晚上10点或11点左右就开始考虑回家了,但是晚间的这一时刻离将所有有趣活动都激发出来的醉酒临界点仍然还差着几个小时呢。另一方面,中国拥有一种“干杯文化”,使得我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然后便唱起雪莉・贝西的《金手指》、拽过一名女学生就跳探戈,或是摆出造型和一名学生合影并感到他/她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朋友之一。

除了要用更多时间才会喝醉以外,喝葡萄酒也让与众多形形的人群相应酬变得更难。因为将葡萄酒一饮而尽是不礼貌的,而且也不便四处走动向别桌的人敬酒并参与到对饮干杯这一增进感情的习俗中来。在澳大利亚,要是我离席向别桌的人敬酒的话,我就得和他/她聊上一聊。若只是起身、走到另一桌前、轻碰一下葡萄酒杯、小啜一口,然后再继续走动,会显得有点儿奇怪的。再说,大多数人仍然是完全清醒的,所以在人们大醉得彼此都深有好感之时,我们是不会敬酒的。

由于要用更长的时间进入醉酒状态且更难在屋中自由走动进行简短的敬酒应酬,澳大利亚的食文化便用大量的交谈来弥补这段空闲时间。我们可能会谈论我们正在饮用的葡萄酒、谈论政治、谈论某人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谈论抱负、谈论科学理论、谈论恋情,或其它什么话题。葡萄酒充当着社交剂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高谈阔论,提出我们的想法或是探讨他人的想法。然而,在中国,却难于展开这样的交谈。有时,我试着开启一次深入的交谈,不承想随后就被想敬酒的人给打断了,或是看着本桌人四散而去和其它桌应酬去了。之后,卡拉oK便开始了,谈话时间结束了,找乐子的时间来了。

尽管我在中国的食文化中得到了乐趣,但它的确还是让我有点儿沮丧。首先,我发现晚上喝白酒对我的身体造成了伤害。青少年时期以后,我还真没有喝到过让我的视力下降到都看不清的程度。此外,我还发现白酒的后劲会持续数天。

除了担心暴饮对我身体的影响外,有时候我想来一次严肃的谈话却感到醉酒产生了妨碍。我的学生们走在中国思想界的前沿,我喜欢发掘他们的想法。对我来说,让一个致力于中国空间项目的人坐在我身旁,不用他那解决登陆外星问题的智慧来开启我的心智,而只是说“干杯”,似乎显得有点儿浪费。

abouttheauthor

ChadSwanson,澳大利亚人,目前在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英语。此前,他曾在悉尼和日本从事过英语教学工作。而在做英语教师之前,他做过卖酒的工作、在媒体监测公司做过信息整理工作,并且组织过各类媒体活动。

lecturer/`lektH9r9/n.讲师

translate/tr2ns`leit/vt.转化;翻译

toast/t9ust/vt.敬酒;祝酒

intellectual/,inti`lektju9l/adj.显示智力的

etiquette/`etiket/n.礼节;礼仪

stipulate/`stipjuleit/v.规定;保证

intoxication/in,t4ksi`keiH9n/n.喝醉;陶醉

premature/,prem9`tju9/adj.过早的;未成熟的

critical/`kritik9l/adj.临界的

pose/p9uz/v.摆好姿势

mingle/`mimGl/v相交往;在人群中走来走去

manner/`m2n9/n.(pl)礼貌

sharein参加;分享

engage/in`Geide/vt.使从事于;使参加

tap/t2p/vt.轻打;轻敲

sip/sip/v.呷;啜

sober/`s9ub9/adj.清醒的;未醉的

affectionate/9`fekH9nit/

adj.充满深情的

descent/di`sent/n.演化;下降

roam/r9um/v.闲逛;漫游

void/v4id/n.空间;空虚

lubricant/`l6brik9nt/n.滑润剂

initiate/i`niHieit/v.开始;发起

onlyto不料竟会......;没想到会......

breakup分散

impair/im`p-9/v.使弱;损害

binge/binde/n.暴饮暴食

葡萄酒礼仪与文化篇8

掷瓶礼的由来可追溯至公元前。在古希腊船舶下水时人们头上会戴着橄榄枝做的花环,喝着酒表示对诸神的敬意,并用水倾注在刚完工的船作为赐福的象征;巴比伦人会杀宰一头阉牛作为祭品,土耳其人则会献上祭羊。这些仪式或多或少都带有宗教意味,祈求海神保驾护航是最根本的目的。

宗教改革后,这种仪式的教会色彩渐淡,转而换成邀请名门望族完成一种新的改良式仪式。仪式中会用到一种类似高脚杯的名贵金属饮水杯,由行礼人默念船名并喝一口“圣水”后将剩下的洒在船头,最后将杯子扔下海。新船越来越多,扔掉一个又一个价值不菲的饮水杯显然不现实,在船头砸碎酒瓶便成为更好的替代选择。

新船命名仪式在19世纪就基本固定了,祈福的“圣水”也从泉水、河水、白兰地等一路演变到香槟。如今,新船的命名仪式成为一件公开的盛事,掷瓶礼成为在场嘉宾共同见证的重头戏。

据说,在英国最早掷香槟的人,是百年前的维多利亚女王。英国国家航海博物馆格雷夫斯(JohnGraves)说,1891年,当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主持“皇家亚瑟”号战舰建成下水时,她用砸碎一瓶香槟以示庆祝,这也是这类场合首次用到酒。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据说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船员遇难事件甚频。每当遇难时,船上尚活着的人便只能将要说的话写在纸上,装入香槟酒瓶,封口后抛向大海任其漂流。希冀能被其他船只或岸上的人发现。所以每当海上风暴骤起或航船逾时未归之际,船员的家属们便集结于岸边,祈祷、期盼亲人能平安地回家。然而残酷的事实总难以符合人们这一最基本的愿望,往往在绝望中仅能偶尔见到令人心碎的香槟漂流瓶。于是便有了开头所说的那种掷瓶礼,祝愿海上不再有那样的漂流瓶;并使酒的醇香布满船头,驱邪消灾。所以香槟在船头摔得越碎越好,预示这艘新轮船将永远航行平安。如今,海难虽已基本杜绝,但掷瓶的习俗却依然存在,只是演变为具有传统色彩的喜庆仪式罢了。

葡萄酒礼仪与文化篇9

【关键词】酒德;酒礼;饮酒习俗

中国和希腊几乎同时产生了酒这种饮品。自从酒出现以后,在历史发展中已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品,它有了精神文明价值。人类的饮酒也并不是简单的饮酒,而是奇托了饮酒者的精神与价值。中国的酒文化和西方的酒文化存在的不同点和相似点。

一、中西方酒的起源和原料

(一)起源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大致有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和上天造酒说。西方酒文化的起源有个传说:有一位古波斯国王把葡萄藏在密封的瓶中,不经意发酵成了葡萄酒。

(二)原料

中国的造酒原料主要是豆类、稻类等,决定着中国酒的种类。虽然历史最长的当属黄酒,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是白酒。西方的造酒原料一般是大麦,后来,他们才知道葡萄可以酿酒。西方的酒种主要指的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香槟、白兰地等酒。

二、中西方的酒德和酒礼

酒有利有弊,既能让人如醉如痴,使人性至善至美,又能让人祸害连连,荒淫无度,尽露人性之恶相。酒的别名“欢伯”、“祸泉”源于此因。

(一)酒德

中国传统的饮酒文化根基是酒德和酒礼。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书中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荒湛于酒”。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饮酒讲究“酒道”、“酒德”和“酒品”。酒德指酒后的行为,酒品指饮酒的旨趣和品德。

西方人同样讨厌没有酒德之人。Drinkingmanner指“酒德”。

(二)中西方酒礼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在一些场合下不遵守,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中国酒礼中的劝酒。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罚敬,最为常见的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

西方人敬酒一般选择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间。敬酒时将杯子高举齐眼,并注视对方,且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但不一定喝光,也从不劝酒。英语toast或drink就是提议祝酒,或是为某人干杯的意思。此外,只有在特定场合在某人致辞之后,大家交相举杯,祝福某人,为某人某事庆贺。

三、中西方的酒文化精神

(一)中国原始宗教、祭祀、丧葬等礼仪与酒结合形成了中国的酒文化

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在中国古代,巫师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酒作为药,是巫医的常备药之一。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献给神灵和祖先。中国人即用酒祭祀祖先,也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

(二)在西方,酒文化和希腊、罗马神话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为此,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了酒神精神,认为希腊人的酒神宴乐含有一种救世节和神话日的意义,这种独特的酒神音乐有别于一般的音乐。

四、中西方的饮酒习俗

(一)中国的饮酒习俗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举行家宴时,都要为死去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象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

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选一些日子让人们欢聚畅饮,于是便有了节日。(1)春节饮用屠苏酒、椒花酒。(2)灯节,人们都向天宫祈福祭礼后,欢饮达旦。(3)中和节饮中和酒、宜春酒。(4)清明节,饮酒不受限制。(5)端午节饮菖蒲酒。(6)中秋节,人们赏月饮酒。(7)重阳节,有登高饮酒的习俗。(8)除夕,年三十,人们喝“年酒”别岁、守岁。

婚姻饮酒习俗。(1)南方的”女儿酒”在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饮用。(2)”会亲酒”,订婚仪式时,喝”会亲酒”。(3)”回门酒”,结婚的第二天,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4)”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

其它饮酒习俗。(1)”满月酒”或”百日酒”。(2)”寄名酒”:旧时孩子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要送他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回到家中,就要大办酒席,祭祀神祖。(3)”寿酒”: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4)”上梁酒”,在中国农村,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5)”开业酒”,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6)”壮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

(二)西方人的饮酒习俗

欧洲的有些国家和地区,每年12月末都要举行一次新酒节以庆祝丰收,即酒神节(Dionysia或Bacchanalia)。人们结队游荡,载歌载舞,纵情狂欢,完全坠入忘我之境,人的本性在这里得到最大的释放。酒神节变成了狂欢节,从古罗马、古巴比伦到当今世界各地几乎都存在。

六、中西方酒文化的相似点

(一)文学作品和酒

无论中西方,人们面对生活的忙碌和无奈、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只有在对酒高歌时、酒酣耳热后,沉重的心灵才得以片刻的慰藉,脆弱的人性才得以暂时的解脱。这种相近的人生观,反映在汉英两种不同的语言里。如李白的“举杯销愁愁更愁”,杜甫的诗句“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

希腊人只有在那种抛弃一切束缚、回归原始的状态下,痛极生乐,乐极生悲,美才得以展现,音乐才得以产生,艺术才得以创造。如drinkone’ssorrows/troubles,drownone’stroublesaway,drinkdownsorrow.可见,酒和艺术的千丝万缕联系,在中西方酒文化中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二)神话、传说和酒

中国神话传说中就没有酒神这一说,却有关于酒的发明人一说,最早提到的酿酒人为仪狄和杜康。汉语中的“酒仙”也不是指酒神,而是古时对酷好饮酒的人的美称。

西方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在罗马神话中称巴克斯(Bacchus)。而Bacchushasdrownedmorethanneptune的意思是“酒神淹死的比海神多”,也就不难理解美酒所造成的祸害。

(三)中西方的酒吧

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泡酒吧。

欧美的酒吧文化既是酒神文化的一种典型表现,又是它的延伸:酒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颠覆现存文化秩序的原初动力。到了欧美(尤其是英国)不能不去酒吧,那是朋友之间休闲聊天或聚会的好场所。

东西方酒文化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了解不同民族的酒文化,有助于了解各国各民族的心理和价值观,方便国际交往。

参考文献

[1]王宝琳.尚书现代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酒礼.百度百科,2014年3月.

葡萄酒礼仪与文化篇10

大陆在此结束,海洋由此开始。

――Camoes

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

葡萄牙是一个古老的国家,“portugal”在葡语中意为“温暖的港湾”,地处欧洲大陆的西南端,被誉为“欧洲之角”。除此之外,葡萄牙素有“软木之国”、“葡萄王国”的美称。葡萄牙软木及橡树制品居世界第一,自古以来盛产葡萄和葡萄酒,是世界上第4大产酒国,以波尔图出口的葡萄酒最负盛名。直面大西洋的葡萄牙有着温暖的天气,夏季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除了马德拉群岛是地中海气候以外,其他地区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略带亚热带地中海气候。那里有许多摩尔式建筑、大量的雕饰,以其超现实主义的夸张手法备受推崇;当地著名的传统乐曲法度,特殊的吉他乐声与独唱者的特有腔调,空灵动人;葡萄牙人热爱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喜莳花弄草,随处可见色泽艳丽的花草树木;葡萄酒是葡萄牙人的又一种嗜好,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用餐时都要喝上几杯。

在这个古老的欧洲国家,时而会被惊喜打扰,每一天的旅程都充满了轻松和愉悦。尤其在每年的6月至9月之间,有许多的节日,如国庆节、城市节等,届时人们都将盛装打扮,出门狂欢,庆祝节日的到来,此时也是了解当地民风的最好契机。在海陆分界之处享受假期,同时拥有海滨的浪漫与陆地的欣喜,愉快的双重体验将是葡萄牙之旅最完美的收获!

罗卡角(CabodaRoca)

――大陆的尽头、海洋的开始

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个“天涯”和“海角”,但是在葡萄牙,却有最特别的那一个――“罗卡海角”。那是一种气势磅礴的海角,驻足观望浩瀚无际的,百丈峭壁,惊涛拍岸,还有一座孤独的灯塔,从此明白什么才是天荒地老。

虽然十六世纪时的葡萄牙诗人曾说里斯本是大陆的尽头、海洋的开始,但是实际上,欧洲大陆的尽头却是在离里斯本46公里、北纬38°47′、西经9°30′的罗卡海角。蓝色的海水冲刷着岩石,年复一年,但岩石依然在那里迎风破浪,如同这里的名字――罗卡,这个词在当地本身就是岩石的意思。红顶的灯塔在不远处为来去的船只指引方向,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宁静的海洋。站在纪念碑旁边面向大西洋,远处海天一体,近处惊涛飞雪。每位到此一游的旅客可以花5欧元买到一份证书,证书上不仅有罗卡角的地理位置图和葡萄牙国徽,还赫然印着“某人驾临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字样。

罗卡角之上立着葡萄牙旧时王朝的贝纳宫。曾有对葡语一知半解的人把宫殿的名字直译为“羽毛殿”,尽管偏颇,却带来一种神秘的引力。其实那并非一处洁白的所在,倒是像童话里多彩而浪漫的公主的城堡。经过古树参天的盘山路来到宫殿入口处,猛抬眼,一尊巨灵海神的雕像就立在门头,似乎里斯本里里外外都翻着波浪的影子。葡萄牙国土犹如停泊在欧洲大陆边缘的一艘驳船,而罗卡角就是最美丽的舷窗,从这里眺望海洋,会让人想到“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的诗句。中国诗人喜欢惊天动地,葡萄牙诗人则喜欢感性和温情,“海草满头,海鸥在肩”是他们对罗卡角深情的描绘。念着这样的句子,你会觉得罗卡角很美,生活很美。

里斯本(Lisbon)――见证海权时代荣光

传说里斯本是希腊神话英雄尤里西斯(Ulysses)创建的海城,历经各族在此开创、建设,远溯公元前10世纪的腓

尼基人到之后的罗马人、摩尔人然后到基督教徒收复失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海权国家,到后来战争、地震、火灾等天灾人祸的沧桑摧残,里斯本的一砖一瓦都是历史兴衰的见证,纵使繁华不再,依然是永不落幕的风情。

里斯本有许多纪念塔和纪念碑。位于大西洋岸边的贝伦塔,建于16世纪初期,涨潮时,似浮在水面上;塔前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是流行于16世纪初期的曼努埃尔式建筑的典型,气魄宏伟,雕刻华丽;附近的航海纪念碑造型优美,远看好像航行在碧波万顷中的巨型帆船,碑上的浮雕,再现了当年葡萄牙航海家周游世界、搏击风浪的英雄壮举。广场的水泥地上,能工巧匠们制作的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清晰地标出了葡萄牙航海家远航世界各地的年代、地点和航线,使游人对葡萄牙航海史一目了然。

里斯本是一个十分适合步行的城市,在建筑物中间不时穿杂着公园和咖啡厅。游览市区景色可以由下城的宫殿广场开始,在欣赏广场上的古迹和太加斯河的风光后,便可由凯旋门进入下城的奥古斯塔大街,这条大街长期以来就是里斯本下城的商业中心,露天咖啡馆和街头表演者总是吸引许多游人驻足,著名的珊塔•朱斯塔铁塔也位于此地。

波尔图(porto)――夕阳下的美酒人生

波尔图是欧洲古城之一,英军在比利牛斯半岛战争中由此渡河击败法军,并于1809年占领波尔图。旧城建在丘陵的坡面上,市内有著名的十二世纪罗马建筑风格波尔图大教堂和早期哥特式圣马丁教堂,以及圆柱山修道院和高10层(75米)的僧侣塔。美丽的杜罗河上有三座桥梁,其中路易斯一世桥为欧洲最大的拱形桥之一,长171米,车道分高低两层,拱桥的造型与巴黎铁塔的底层大致相似,跨越杜罗河两岸,气势十分宏伟。

从字面上看来,葡萄牙与葡萄似乎脱不开联系,其实葡萄牙的葡萄酒在世界上也是享有盛名的,这些葡萄美酒盛产于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波尔图。走在波尔图的葡萄酒窖一条街上,可以看到很多的葡萄酒的酒窖,甚至还有几家葡萄酒博物馆。我们随意走进了一家酒窖,酒窖的主人谈起酒的故事来如数家珍。他告诉我们,他的这家酒窖里的酒时间最短的都已经陈酿了20年,而最长的则已经过了百年,1900、1910、1920等特殊的年份特别留出一些酒以作纪念,这些酒都已经装瓶也储藏在酒窖里。在河岸一条街后面的巷子里,同样有很多的葡萄酒酒窖,走在这条曲径通幽的巷子里,随处可以闻到飘散的葡萄酒的清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句中国的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

这个城市风格有着截然不同的两方面:波尔图的市区,拥有现代化的城市生命活力与商业节奏,对北欧人来说,这里特别的韵味是因为城市商业区具有浓郁的巴洛克式风格。而在瑟拉夫斯公园,这儿拥有一个完全现代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这个浪漫幽静的公园被围绕在繁茂树丛中,颇具神秘感,构成了这座古城一幅绚丽的风情画。

马德拉岛(madeira)――在海声中入睡

马德拉岛,这个诞生了著名球星C•罗纳尔多的小岛,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以南980公里,1402年成为葡萄牙领土。由于这里特别的地理位置和群山地貌,有着令人惊叹的温和气候,冬暖夏凉,非常适合于旅游度假。马德拉岛的首府丰沙尔,风景秀丽、气候温和,更是酿制当地名产――马德拉葡萄酒的地点。这种酒味道甘醇可口,酿制方法也很特别,葡萄发酵后,在烘房中加热,令酒味更醇。

离开繁忙的丰沙尔,到北岸各小镇走走,会感受到截然不同的宁静。由圣安娜镇沿岸西行,便到达莫尼什港,这个小镇是都市人修养生息的地方,可以在黑色玄武岩建成的海水泳池畅泳、爬上山峡远眺、饱尝海鲜美食、甚至是在轻柔的海浪声中入睡。马德拉岛的又一特色就是高尔夫。相信关注高尔夫的人对马德拉岛不会感到陌生,欧洲pGa赛事之一的马德拉岛公开赛就是在此举行。在马德拉岛,有许多风景迷人,设计一流的高尔夫球场。在轻柔的海浪声中入睡,在悠闲的午后挥杆,如此享受,在马德拉岛即可拥有。

世界足球先生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的推荐

我的国家是世界上最美好的高尔夫球目的地。那里有着柔和的气候和俯瞰大海的绿色风景,我每年的假期时间表里都会有风景如画的葡萄牙,在马德拉岛的海岛或葡萄牙的其他地方。

我知道最好的绿色草皮不仅在足球场上,在葡萄牙有70座一流的高尔夫球场,它们亦拥有一流的草坪。阿尔加维(algarve)除了是这个国家最主要的旅游地区之外,它也以高尔夫球场闻名于世,并且这里被认为是最好的高尔夫目的地。里斯本地区,早先当选欧洲最佳的高尔夫球目的地,有20个高尔夫球场沿着estoril和Cascais海岸。我非常熟悉这些场所,他们位于美妙的位置、可以观看大海或者在辛特拉山脉这个世界科教文世界遗产组织名单中的美妙区域。

但对于我来说,假日是欣赏海洋和品尝葡萄牙美味的绝好机会,这是高于一切的。我出生于马德拉群岛,那里有亚热带气候和丰富多样美丽的植被。

马德拉有着古老的传统,并且这里的主人知道如何热情地欢迎各地游客。海岛有葡萄牙最出色的旅馆,为那些想要放松自己又想亲近自然的游客提供了绝佳场所。

这就是我为什么邀请你来葡萄牙度假的原因,在这里你能完全放松自己。别忘记访问马德拉,如果你能花点时间去走走那些曲折的小路,你就能感受到我所说的美景和自然的美好。

葡萄牙经典高尔夫球场:

圣洛伦佐高尔夫俱乐部(SanLorenzoGolfClub)

阿尔加维的球场之中,最为夺目的是圣洛伦佐,连同另外三处球场使湖之别墅成为阿尔加维首屈一指的度假村。附近的阿尔曼塞镇外有一座圣洛伦佐教堂,是阿尔加维省铺着蓝白瓦片的教堂之中最漂亮的一座,球场便由此而得名。

teL:+351289396522/289396908

email://san.省略

维拉摩拉高尔夫俱乐部(老球场)(VilamouraGolfClub)

维拉摩拉综合度假村有多处球场,维拉摩拉老球场便是其中之一,是葡萄牙阿尔加维省无可争议的,历史悠久的顶级球场之一。

teL:+351089321652

weB:省略

特罗亚高尔夫俱乐部(troiaGolfClub)

特罗亚是葡萄牙最好的球场之一,隐藏于特罗亚狭窄的沙洲之上,从赛特巴乘渡船20分钟驶过苏特雷河口后即可到达,与世隔绝的位置更为球场增添了一层神秘。

teL:+351265494112

weB:省略

tipS>>

语言: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货币:欧元

时差: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

小费:一般餐厅及旅馆已将10%的服务费计入,较高级餐厅、旅馆服务费则高达15%。出租车的小费原则上为车资的10%。

交通:多数的国际航空公司都有飞往里斯本的班机,葡萄牙的火车系统并不如其它主要欧洲国家发达,在当地开车旅游是很不错的经验,租车也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