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学教育智能化十篇医学教育智能化十篇

医学教育智能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5:58

医学教育智能化篇1

基金项目: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部级中医四大经典教学团队建设项目(08td021)

作者简介:郑丰杰(1978-),男,河南睢县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

摘要: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医院校专业思想教育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及特征,采用多元化手段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帮助高年级大学生顺利度过这一人生转折阶段,心系中医,献身中医,做“铁杆中医”。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医;专业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4-0743-02

大学专业思想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专业思想不稳定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1],中医院校高校学生工作者及教育管理者均十分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多采用名老中医讲座、参观中医医史馆等方式,帮助新生了解中医文化,培养学习兴趣。但在以后的学习中,由于中医理论体系古朴、深奥,其教学内容、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与现代科技存在较大差异,与新生原有的知识结构难以衔接,学生易产生排斥心理,加上就业、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开学伊始建立的薄弱的专业思想几乎消失殆尽。因此,如何采用科学方法并结合中医学的思维特征加强高年级学生中医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是摆在中医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中医院校专业思想教育现状

目前,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业思想教育,多选择在新生入学时,采用大会宣讲、班会加强为主,讲座、参观为手段,集中进行;教育内容则往往强化中医理论的复杂性、中医学习过程的漫长性、中医学的实用性及科学性;教育阶段与对象只限于新入学大学生,对高年级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基本是一片空白。资料表明,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系列问题,尤其是在二三年级学生中尤其显著,甚至时有退学现象发生,这固然高等教育模式,中医院校课程设置,教材、师资水平,就业形势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2-3],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总是恪守传统的专业思想教育模式,不积极探索适合中医教育新形势、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1]。

科学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软件”。因此,结合中医药学的理论特征、学科特点及高年级学生的课程安排、学习需求、思想困惑,基于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新的学生观、教育观和评价观,构建全新的、适合中医药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的中医专业思想教育新模式和素质多元化的学习型组织,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全面提高其专业理论及临床实践能力提供科学指导和操作平台。

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及其特征分析

基于人类思维模式、认知世界方式的丰富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4]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这一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人类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是多元的,人的智能应该是一组能力而不只是某一种能力,亦即存在多元智能,如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这些智能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但却总是以组合的方式加以运用。

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教育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征:突出人智能的多元性、认为智力具有文化性背景、强调个体差异性、重视智力的实践性特征、注重开发性。近年来,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众多国内学者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改革课堂教学[5]、教学管理[6]及教育评价策略[7]等产生了良好效果,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强化专业思想的多维度设计

前已述及,大学生中医专业思想教育在各阶段均受到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教材教师水平、就业形势及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分阶段、全程教育观念,不断开展并强化中医专业思想教育,积极探索适合中医思想教育新形势、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而多元智能理论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观、人才观、能力观、德力观,使现代教育有可能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这一理论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创设条件、体验成功,加强学生的优势智能,引导其优势智能向专业学习等弱势领域迁移,且其迁移效果是可以量化的、模式是可知的。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或强化中医专业思想教育要求我们首先应该深入了解每一学生个体的多元智能特点,进而归类总结不同年龄段、知识背景、社会阅历、家庭背景影响因素下的群体智能特点;或采用整体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借助经效度、信度等检验的问卷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生活、学习、专业思想等方面的困惑及需求,深入分析其个体或群体动机,归纳中医院校高年级大学生个体及(或)群体的多元智能特点和优势智能特征。

其次,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开展多元化的专业思想教育。其中应包括:以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及人际智能为基础的中医基础知识及中医经典课程的知识竞赛及自我评价与反馈;以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中医医史、中华名医故事等教育内容;以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为基础的现身说法、案例讲述等;以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为基础的跟师学习、中医临床实践等;当然,由于这些智能虽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但却总是以组合的方式加以运用,故我们在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心智能力特点、不同知识背景的教育对象,除采用相对应的教育模式外,尚可互相组合,以求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最后,还要进行教育成果的量化。其方法是对接受多元化专业思想教育的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并加以量化,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并评价多元化专业思想教育的成果,为进一步探索大学生优势智能的强化及迁移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专业思想教育模式需要我们在深入系统分析中医药院校高年级大学生的个体或群体动机的基础上、归纳分析其个人或群体智能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新教育模式迁移其优势智能到专业学习中,并加以正确引导和激发,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人生转折阶段,从而帮助大学生从原有的单纯升学动机转变为探求科学、成就事业的动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心系中医、献身中医,做“铁杆中医”。

参考文献

[1]刘霁堂.中医院校专业思想教育要有新理念[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2):2-3.

[2]王海波.浅析影响中医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的因素[J].中医教育,2006,5(3):45-47.

[3]赵志英.前浅论中医高等人才之现状[J].中医药导报,2007,13(2):20-21.

[4]美•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6,10-11,30-37.

[5]刘晓霞,张南,陈小丽.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的课堂教学评价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3(2):191-192.

医学教育智能化篇2

关键词:云计算;智慧城市;资源整合;数据中心;城市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783-03

abstract:thefastprogressofurbanizationinourcountryhasproducedmanysocialproblems,suchasincreasingpopulation,complicatedpublicsecuritymanagement,thelackofresources,trafficcongestion,andenvironmentalpollutionhave.Seriouslyaffectedtheurbanlife.wisdomcityprovidesanewtrainofthoughtandsolutionsforthecityproblemsandnewideasandpracticesofurbandevelopmentarealsoputforwardforthenextgeneration.inconstructionofwisdomcity,cloudcomputingdatacenteristhecore,buildingindependentdesignofwisdomcitydeviatingfromtheapplicationsystemofpubliccloudservices,whichhasbecomeanimportantwayofthinkingincurrentdevelopmentofwisdomcity.thepaperwillfocusoncloudcomputingintheapplicationofthewisdomcityconstruction.

Keywords:Cloudcomputing;wisdomcity;Resourcesintegration;thedatacenter;thecityarchitecture

1概述

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智慧城市将涵盖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场景,如教育、医疗、社保、娱乐等城市基础服务,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社会治安管理、水电管网等城市基础管理,金融、传媒、物流等各种行业服务。智慧城市将全面提高城市各项职能,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为城市插上智慧的翅膀,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智慧城市的建设有着大数据量的存储需求、高访问量的社会公共查询需求、多系统的综合管理需求和多用户的资源分享需求等,但现有的计算机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云计算的出现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它可动态的调节计算资源、实现大量信息数据的存储与共享。通过云计算可以解决智慧城市中数据海量、随时更新并且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的计算问题。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实现需要云计算,政务管理、交通管理,智能医疗、教育服务、居民生活等具体应用就更加离不开基于云计算的数据计算与处理平台。

2云计算应用于智慧城市的优势

2.1平台层的统一和高效能

通过现代城市中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的构架模式,将城市中的多台服务器组成“云端”,通过云操作系统的调度,向智慧城市中的各个子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运行支撑平台。它将内存、i/o设备、存储和CpU等计算机资源整合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为整个城市提供所需要的存储资源和虚拟服务器等服务。与此同时,可借助云计算平台的云操作系统对资源池内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切割、调配和整合,以满足大数据量的存储需求、高访问量的社会公共查询需求、多系统的综合管理需求以及多用户的资源分享需求等,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工作效能。对于智慧城市终端用户来说,有了统一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便可直接通过智慧城市门户官网、智慧城市app等完成所需服务,而不必关注智慧城市各个子系统的运行模式,使城市生活更加简单。

2.2业务/资源调度管理

云计算将大量资源集中到一个公共资源池中,通过多主租用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此同时,云平台管理软件将公共资源池中的资源根据智慧城市中应用的具体需求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包括增大或减少资源的要求。弹性的云服务可使用户在任何时间都能得到所需求的资源,这样既实现资源的多用户共享,也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3安全控制管理

云计算,将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分离,并实现了多个用户对同一公共资源池的共享使用。但在多用户对同一资源进行共享使用时,就涉及到了用户的个人信息管理、用户存储数据管理等各种安全问题;同时,众多用户共享同一公共资源池,对资源池中的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云计算环境下,基础资源的集中化规模化管理,使得原本存在于客户端的安全问题更多的转移到数据中心。从专业化角度,用户可以借助云数据中心的专业人员和安全机制来保障业务的安全性,而不用为此耗费自己过多的资源和精力,全面降低了安全风险。

3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架构

3.1基于云计算的政务管理平台――智慧政府

智慧政府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政府信息资源可通过政务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而其功能的实现也依赖于云计算的支撑。传统的基于设备的资源共享系统具有很多局限性,如文件传送、公共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等无法实现高效率的使用与共享。

基于云计算的政务管理平台不仅向公众提供了可参与的网络平台,还可保证公众的诉求有良好的回应。通过政务管理平台,公民可以自助满足对政府服务的各种需要,这些服务以开放公用的方式集中在云端,公众可通过网站、app等各种手段享受智慧政府的各种服务。因此,智慧政府可通过云计算这个大平台来改善自身运作能力和运作效率,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核心动力。

3.2基于云计算的交通应用支撑平台――智慧交通

交通堵塞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和谐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传统的交通管理手段面临大量的信息孤岛问题,已经不适合如今的城市,结合目前城市交通现状和需求,打造一套基于云计算的城市交通支撑平台将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智慧交通的必经之路。

智慧交通指的是交通信息系统、通讯网络、定位系统和智能化分析与选线的交通系统的总称。智慧交通依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中的传感器,可以将整个城市的车流量、道路状况、天气、温度、交通事故等大数据量的信息实时收集起来储存在“云”端,通过云计算中心动态的分析并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车行路线,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有线广播、电子显示屏、互联网、车载器等方式向出行者、驾驶员,从而保障人与车、路、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进而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3.3基于云计算的医疗服务支撑平台――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通过打造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智慧医疗将打破传统的医学思维方式,改变医疗服务繁杂的现状,确立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方式,规范、简化医疗环节。

智慧医疗可以整合现有医疗机构的设施,形成统一的“医疗云”,并收集医疗机构的号源统一存储在“云端”,使公众可以通过网络、电话、app等各种渠道进行预约挂号,解决“一号难求”的问题;公众可按预约的时间前往医院就医,免去了医院排队的时间;智慧医疗还可以推出“市民健康卡”,市民通过“健康卡”进行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打印检查结果等自助操作,市民更可以通过“健康卡”进行诊间缴费,在医生开出检查单的同时就可完成缴费,之后患者便可直接去做检查或者拿药,极大的优化了就医流程,提高了医疗行业的效率;远程医疗可使病人在普通医院享受到大医院专家医生的诊疗服务。

3.4基于云计算的教育支撑平台――智慧教育

智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追求,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启迪人们的智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有了新特征,教育本身被赋予了智慧的内涵,以智慧的教育启迪智慧,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之路,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智慧教育并不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简单累加,它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方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到现在仍然不能实现智慧教育主要是因为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的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手段,改善教育方法;教学环境孤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困难;学生学习仅仅局限于教师教授,不能很好的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云计算的出现为智慧教育带来了希望与可能,是智慧教育实现智慧的所在。云计算的核心在于计算与存储功能的虚拟化、集中化,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统整与共享,改善教育现状。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支撑平台将全面整合教育系统中的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等,构建一个统一的智能开放架构的云计算平台,为用户提供租用或免费服务,满足用户通过各种终端应用完成教学、学习、管理、科研、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需求,实现教育信息、获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互动、统计教育信息与数据、形成科学决策、实施教育评价、开展协同科研等系列教育活动。

3.5基于云计算的居民生活应用平台――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可实现社区内的充分联通,达到人与物、人与人的全方位交流,有助于解决民生问题,以及日渐复杂的城市管理问题。

云计算技术将全面整合社区内的物业、家居、监控、医疗、教育等各种资源,集成物业服务、家居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安保服务等业务,集中智能化处理社区中的各种资源信息,向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信息和应用服务,实现社区服务的高效运行,为住户提供一种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信息化生活空间。全面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打造最优秀的城市单元,解决城市管理难题。

4云计算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4.1云计算让城市更加智能化

云计算平台以其空前强大的数据分析计算能力,成为智慧城市的“大脑”,全面协调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对城市中海量数据的计算以及存储,并可提高城市中各种资源利用率,节约智慧城市建造成本。智慧城市包含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多应用、多行业、多系统组成的复杂的综合体。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累积了大量数据信息,并且在城市的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资源共享与信息交互的需求。智慧城市的各个应用系统均需要存储在“云”中的各种数据,用于实现各自功能。如此众多而繁复的系统需要多个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来进行各种信息、各种数据的处理,所以说,云计算的特点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和服务模式,以其海量的存储能力和可变化的计算能力著称,并且它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户能够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平台上使用,极大的发挥了网络资源的价值和优势,减少了对终端平台的依赖性。云计算对智慧城市的各类应用做出了有力支撑,以建设云计算为核心,打造各类不同的云技术,如电子政务云、医疗云、市政云、交通云、教育云、安全云、社区云、旅游云等,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较为广泛的应用模式。这将改革整个城市的发展模式,极大的提高城市的智慧程度,促进城市各个方面健康快速发展。

4.2云计算有利于整合城市的信息资源,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

城市各个领域之间是“相互依赖”的,是一种网状关系。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充分了解城市中的信息,分析城市各个领域之中改的网状关系。智慧城市将城市中的人才流、物资流、信息流、资源流、资金流等信息储存在云端,全面整合城市的信息资源。

融合是智慧城市的本质所在,它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将产生一系列的新型行业,如快递、网络运维管理、高端网站建设等,这些行业将间接推动城市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在构建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先一步建立智慧政府,再以智慧政府为核心,解决交通、医疗、教育、居民生活等一系列社会管理服务问题。云计算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智慧城市需要各方协力推进,更需要注重整合相关信息资源。智慧城市建设要高度重视信息的挖掘、整合与再应用。而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其重要功能就是整合资源,为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撑,是信息能够全方面的共享,为预测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智慧参考,从而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例如,城市在多年的建设中以及开发了多个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应用平台,这些系统中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源。但这些平台式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没有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同时,大量而重复的系统平台使得各行业出现了设备利用率低、管理成本高等问题。云计算中心的建设,能够有效整合设备硬件资源和信息数据,支撑更大规模的应用,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更深度的挖掘,从而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公众服务提供更好的平台。

4.3降低信息共享的总体成本

云计算的突出特点,在于实现资源共享。采用云计算方案构建的智慧城市将提高城市基础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的降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此外,云计算还可以有效的节能能源,设备资源在夜间负载低时,可以将业务转移到部分物理资源上,而将其他空闲的物理资源关机或转入节能模式。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集中的资源管理,降低了日常维护工作量,大量的工作都转移到后台由专业人员完成,从而降低管理维护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信息资源共享的成本,降低了信息化的门槛,使更多的单位和企业走进信息化时代,提高工作效率。

4.4智慧云将以多种形态支撑城市发展

信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人们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相对于各行行业混杂的公众云,行业云能够提供更丰富、更有层次、更专业的信息服务,能够深度挖掘行业数据信息,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如针对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患者信息、电子病例等的医疗云,针对道路信息、车流量、天气、温度等的交通云,针对商业组织的市场情报与服务的商业云等。多个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行业云形成一套有机的城市生态系统,支撑起智慧城市的建设,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4.5节约能源,让城市绿色化

庞大的基础软、硬件资源将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绿色而节能的使用这些资源是每个行业的必然追求,也是云计算发展的初衷之一。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模式是将公共资源池租给多个用户使用,将多个硬件资源集中起来,使用专业合理的方式维护设备,降低能耗。同时,按需分配资源可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夜间,数据中心整体负载降低的情况下,可将空闲资源转入休眠模式或直接关闭机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的节能运行。

5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发展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实现对城市生活环境的透彻感知、城市资源的全面调控、城市中各个部分协调配合、城市方方面面便捷运作、人和城市之间和谐共赢等。而云计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点,更是智慧城市的“智慧”所在。大力发展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选。

参考文献:

[1]吴吉朋.浅谈云计算与智慧城市建设[J].电子政务e-Government,2011(5):23-27.

[2]房秉毅,张云勇,李素粉.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平台设计[J].信息通信技术,2013(6):6-11.

[3]张永民.解析智慧技术与智慧城市[J].中国信息界,2010(4):38-41.

[4]方媛,林德南.智慧医疗研究综述[J].新经济,2014(3):70-72.

医学教育智能化篇3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人类的智能,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前沿学科[1]。ai的快速发展,促使“ai+教育”模式席卷整个教育行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行业持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与日益稀缺的师资之间的矛盾,从而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和前沿[2]。当前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面临跨学科知识面狭窄和临床能力不足、本学科疾病相关基础知识匮乏和遗忘、缺乏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式医学知识回顾与临床思维训练等一系列突出问题[3]。而智能机器人作为“ai+教育”的一种形式,集多学科知识库、虚拟检查和操作、病例资料库、课程中心、个性化考核等智能模块于一体[4],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中具有巨大潜力。我们将智能机器人应用于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选取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在骨科进行临床实践的2017级、2018级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82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65名,女生17名,年龄23~30岁,平均(25.20±1.24)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利用骨科两个独立楼层的病区作为便利条件,按照随机原则以每病区41人分入骨科两个病区。一个病区配置智能机器人辅助临床教学,作为试验组,男生34人,女生7人,年龄23~30岁,平均(25.05±1.11)岁;另一病区未配置智能机器人,进行传统临床教学,作为对照组,男生33人,女生8人,年龄23~30岁,平均(25.37±1.36)岁。入科前统一进行理论知识考试,所有学生使用同一套试卷。两组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及入科前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教学实施

两组均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5]进行培训,以住院医师负责制参加临床医疗工作,临床技能操作基本训练要求按统一标准,定期以小讲座、疑难病例讨论形式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每位学生均固定医疗组,并指定一名带教教师,均为本科室取得中级职称3年以上的医师。临床实践时长均为24周。1.3.1试验组教学实施整体上按照带教教师为主、智能机器人为辅的教学模式,将智能机器人应用于研究生临床医疗实践活动中,包括参与入科教育、岗前培训、小讲座、疑难病例讨论、跟随查房等。(1)移动数据终端功能:通过先期导入骨科教学大纲、骨科学专著、运动系统教学ppt、影像学资料、解剖资料、病理资料、教学视频,建立智能机器人教学多学科数据库。学生可利用智能机器人这一移动数据终端,随时通过输入和语音对话功能查询、获取相关知识,及时解决临床活动中遇到的部分问题。(2)人工智能化辅助教育:依靠人工智能的自适应学习功能,智能机器人可在与学生不断的交互中了解其学习短板,不断更新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临床研究进展,实现教学数据库的持续更新。临床教学过程中,带教教师在讲解典型疾病、分析疑难病例和操作指导时,智能机器人可以就云数据库相关资料及网络资源进行系统检索,快速整合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配以语音解读及即时问答,实现即时教学基本理论巩固和教学深度及广度的拓展。此外,根据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智能机器人可为不同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3)考核功能:通过实时提问、课后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反馈式考核,通过下一次学习提醒或再考核,不断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考助练,以练代考,练考一体。1.3.2对照组教学实施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法,学生跟随带教教师参与床旁示教式临床实践,同时参加入科教育、岗前培训、小讲座、疑难病例讨论等教学活动。

1.4教学效果评价

1.4.1理论知识考试24周的临床实践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命题与组卷由两名具有副高级职称、未承担带教任务的教师负责。所有学生使用同一套试题,均为选择题,题量100题,总分100分,考核方式为机考,每位学员的题目顺序由电脑随机抽取,在相同时间闭卷完成考试。1.4.2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经过本专业基地3位高级职称专家审核。包括5个问题,设置赞同、中立和不赞同3个选项。问卷调查由住培教学秘书负责,于出科理论考核后现场发放并回收,学生匿名填写。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5.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比较

试验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87.02±4.89)分,高于对照组的(80.59±5.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06,p<0.01)。

2.2两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

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两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共发放问卷82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100.0%。结果显示,试验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不同于本科学生,需要培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6]。同时,临床实践教学亦不同于课堂教学,更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的问题,有目的性地获取知识[7]。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长期以来存在教学资源较为单一、缺乏新颖性及参与感等问题[8],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临床症状与临床处置,缺乏对疾病病理生理基础、解剖基础等相关知识的展示与梳理,导致学生机械地重复临床工作,而对疾病诊断、影像学资料理解及分析能力较差,出现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脱节现象[9]。

3.2智能机器人的智能移动数据终端功能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智能机器人辅助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缺陷[10]。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这提示智能机器人辅助骨科临床教学,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骨科医疗领域数据中超过50%的是医学影像和病理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智能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骨科和相关学科知识库,在临床教学中及时、实时提供病理生理、解剖等基础知识,进而带来更好的决策体验,提高临床教学效率,让临床教学起到再次巩固整合基础知识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智能机器人具备的自适应学习功能,高效、准确地提供相关学科知识,使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交互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增强。

3.3智能机器人利于实施个性化反馈和考核

智能机器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与学生交互过程中实时准确记录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信息反馈分析,制订个性化教学计划及考核方案,实现某种程度上的因材施教,这也是带教教师个人工作很难达到的。临床带教教师首要属性是临床医生,并非全日制专职教师,需要承担大量繁重的临床工作,无法随时随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和亲自指导技能操作。因此,智能机器人对传统带教模式进行了有效补充,弥补了师资不足所带来的缺陷。

3.4智能机器人提高了学生满意度

智能机器人由于形式的新颖性和科技潮流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活跃了临床教学气氛。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更高。

4结语

智能机器人辅助骨科临床教学,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同时对现有培养制度进行了有效补充,丰富了教学手段,创新了培养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但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上不太成熟,功能设计也有待研发人员和医学教育人员共同完善。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机器人可以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不能完全取代教师。人类的想象力、独创思维、交流能力是人工智能暂时无法具备的,医学专家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宝贵的临床经验,以及言传身教的影响力,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HaneR,YeoS,KimmJ,etal.medicaleducationtrendsforfuturephysiciansintheeraofadvancedtechnology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anintegrativereview[J].BmCmededuc,2019,19(1):460.

[2]卫荣,马锋,侯梦薇,等.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25(6):835-837.

[3]温秀杰,岑颖,莫媛媛,等.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与考核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25(3):409-411.

[4]HaYaSaKaY,FUJiKURat,KaSHimURam.expectationsforthenextgenerationofsimulatedpatientsbornfromthoughtfulanticipationofartificialintelligence-equippedrobot[J].JnipponmedSch,2018,85(6347-349.

[5]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a].国卫科教发[2014]48号.

[6]葛炳辰,黄华兴,夏添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1):67-69.

[7]孙慧.通过全国医学院校大学生技能竞赛反思儿科临床实践教学[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9):43-45.

[8]郝婷,李玉华,李建光.基于“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8):1125-1126.

[9]KUmaRnL,peRenCeViCHmL.Howtomaximizelearninginagas-troenterologyfellowclinic:preparetoprecept[J].mentoring,education,andtrainingCorner,2018,155(1):8-10.

医学教育智能化篇4

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据住建部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将达到5000亿,长期看来,投资规模将超过10万亿。而智慧城市的经济价值不仅在于可提高GDp,更在于可以促进城市服务转型和服务经济增长。由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改善民生,未来更要逐步建成服务型社会。

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同样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体现正确的政绩观。《人民日报》指出,许多领导干部每到一地,都热衷于修路、盖楼、上项目、搞开发,却对文化教育、社会文明、精神构建之类事情诿以应付、虚与周旋。智慧城市建设除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体现出更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方面的智慧之外,还能在诸多的智慧产业方面惠及民生,包括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环保、旅游、家居等。

在教育方面,全国学校及学生正在逐步走向大联网,各级教育部门及所辖学校将不再是信息孤岛。自2013年秋季起,全国1.9亿中小学生,每人将拥有一个伴随其学习生涯的学籍编号,并将持续到其大学和研究生阶段。这套学籍学历信息系统除了实现学校管理和学籍管理之外,还能进行营养餐管理。例如,录入营养餐受益学生名单、补助标准、用餐配置情况等。而这只是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的一种行业智能化实践。除此之外,在一些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地区,政府可以建立同步远程教育系统;可以有条件地逐步加大校园智能安防系统的建设;在经济发达地区还可以逐步实现家长、学校、学生的可视化互动。

在医疗方面,包括医疗“一卡通”、社区体检、物联网医疗等智慧医疗在全国各地的创新与推广已得到人们的认可。医疗“一卡通”的普及将大大增强医院的工作效率,为广大市民提供医疗便利。医疗“一卡通”实质就是打破各大医院各自看病的“壁垒”,避免重复检查、开药等,让民众不花冤枉钱,可实现医院之间的相互协作,使医院之间相互承认医疗技术,衔接了诊断和医治的结果,这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医疗工程。同时,类似“健康小屋”这样的社区体检点也将以“一卡通”的形式满足市民的就近体检和小病就近就医的需要,其个人“健康档案”将保存在云终端,以便联网医院在行医中共享。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把原先建好的市民活动中心、文化广场、主题公园等互联互通,打造可视化、智能化的文化创意设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一年一届的文博会,主办城市不仅可以展示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成果,更能加深各兄弟城市之间的成果交流,搭建国内、国际间的合作平台,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市民参与互动性和城市凝聚力。此外,旅游景区同样应加强游客线上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电子导游系统,减少排队和拥挤,增加旅行的幸福感。

医学教育智能化篇5

关键词:医学教育,信息化,流程再造

信息化让人类突破了脑力的极限,人类可以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处理海量信息,这也使得人们交流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信息的载体逐渐由“纸媒”向“e媒”转变,这使得原来基于纸媒的教育流程也随之变革,学习的模式、课堂的模式和考核的模式都在因信息化而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了“流程再造”。医学教育有着明显的媒体相关性和资源依赖性,因此,信息技术在医学教育改革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教育质量的量化评价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路径。信息化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关乎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趋势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融合发展,实现医学教育各环节的流程再造。

1医学教学信息化的涵义及进程

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的过程,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会从根本上影响教育的形态。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医学教育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医学教育信息化经历了“拼合”“融合”和“超越”三个阶段:①拼合阶段:工具手段的革新,强调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数字化,以ppt、flas以及音视频文件等多媒体演示层面的应用,信息的展示与传递为主要教学形式,其本质还是“纸媒”的,学生参与互动与教学反馈不够;②融合阶段:流程改进与再造,实现支持自主学习、多重交互、协作交流、形成性评价、个性化反馈等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与评价模式[1];③超越阶段:即超越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力反馈操作甚至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应用,实现沉浸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创客学习、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模拟医学教育以及泛在学习等。[2]目前医学教育信息化的使命已经跨越了拼合阶段的内容与形式,正在实现融合与超越的发展,其内涵更加丰富与深刻,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1实现教学方式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创造了跨时空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学习空间布局逐渐由单一形态的普通教室转型为多功能、多形式的学习社区,创建针对不同人群的虚拟学习空间[3]。以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个性化教学、导学教学模式得以实现。

1.2合作共建优质教学资源

一方面,集成学校优势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课程资源,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开发具有开放性、可共享使用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同时促进年轻教师在协同教学环境中成长;另一方面,广泛搜集、整理国内外丰富优质资源,在学生参与筛选、开发的“创造式”“生产式”学习过程中,实现师生线上线下互助互动的混合式教学。同时,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医学教育资源库,最终实现共建共享式的“医学教育云”平台。

1.3再造教学评价与管理流程

创建和完善符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包括创新学生考核模式、健全对教师、课程、资源的评价与培训体系,以及基于循证、服务和效率导向的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评价与创新。以上三方面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资源建设是实现课程整合和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学习评价和流程再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突破口。因此,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需整体策划,协同推进。

2医学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4.0”概念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将高速学习、分享教育、跨界整合[4]作为未来人才必备技能和基本素养。云计算或云服务、增强现实、智能终端、智能化学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教育信息化呈现如下趋势:

2.1理论教学:跨时空授课,多中心协同教学

课堂形态的变化将是“大课变大,小课变小”。跨时空授课,多中心协同教学讲实现超级大课堂。让行业领袖为业界全体本科生教授理论课,同时让本地的教师以“小课”的方式完成辅导交流。2.1.1超级大课跨学校、跨地区、多层次的“教育云技术与云资源服务体系”,实现校际之间课堂场景的直播,进而实现跨校实时授课,形成校际之间教师与课程资源共享的“课程联盟”。沉浸式远程互动教室、现场演示式课堂、实景转播课堂是未来理论课教学开展的主要场景。利用信息技术甚至可以实现多地、多教师共上讨论课的情形,即所谓“多中心协同教学”。2.1.2微型小课通过云服务,整合各类分散资源,师生通过云门户,一站式访问各处学习资源,教师将教学资源按照一定规则传上“云端”,学生通过一定权限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通过智能终端获取个性化教学资源与服务,教室里的教学变成主要以小组讨论为目的,为pBL、CBL等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一体化、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教学资源和服务。这就是微型小课。

2.2实践教学: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医学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升级,实践教学注重虚拟与现实的融合,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体验式、参与式实践教学环境,如沉浸式3D实景、虚拟与现实叠像的增强现实和具备力反馈功能的操作训练系统等。通过在现实环境中设置虚拟信息,学生使用计算机或移动设备在虚实融合的环境中与学习内容互动,进而开创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实现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流程再造。除此之外,人体机能实验采用便携穿戴设备,动态多导记录生理指标,构建基于机能形态整合的标准数字人、系统生理学模型以及仿科研流程的实验教学设计等方式均为未来实践教学改革趋势。

2.3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区域联盟、行业联盟

以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联盟为组织形式,共建共享的专业教育“云”模式正在形成。通过大学联盟、行业联盟和区域联盟等形式,逐渐建立各种“云平台”“云资源”和“云服务”,并与优质服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摘云”服务体系[5],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性资源建设,解决一直以来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大型设备资源难以实现共建共享的难题,从更高层次上推动大学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创新。

2.4教学管理与服务:以用户为核心

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将从现有“业务为核心”转向“以用户为核心”,整合教务处、图书馆、信网中心、各学院实验室等部门资源,提供一体化教学资源与管理服务。创建数字图书馆融入智能化教学服务之中,提供包括深度知识处理、碎片化阅读、智能检索、在线学习等服务,在云计算、移动终端、智能技术的整合之中创建集成、移动、泛在的无缝学习环境。

3一个案例:南京医科大学的教育信息化实践

3.1“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南京医科大学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核心岗位胜任能力高级医学人才为目标,实施了“i-CaRe”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基于“兴趣、引导和互动”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i-CaRe是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interesting)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compe-tence)、自主学习能力(activelearning)、社会责任感(responsibility)等核心能力,成为卓越(excellence)医学人才。其本质就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3.2一体化的自主学习平台

为了构建“自主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将出自不同建造者、建于不同年代的各种信息化子系统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建成服务于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教学门户”。这个“门户”集成了与本科教学有关的各个子平台,形成了一个面向用户的“统一平台”。该平台采用“封装界面”模式,同一账号登陆即可以进入课程中心、教务系统、评教系统、慕课系统、考核系统、实习系统、视频答疑系统,智慧教室、电子图书和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各个子系统,同时,通过CS模式可以在线解剖学、机能学、形态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和外科学等专业子平台,截至2016年12月,我校课程中心总访问量达到已超过1300万人次,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3移动平台

移动教学门户“m南医大”,在移动平台上为全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包括浏览信息公告、课程安排、考试安排、监考安排、学生信息、空闲教室和评教信息等。其中“移动评教系统”,通过优化评价指标(精选了重视度、明晰度、互动度、帮助度和满意度等5个指标)和采用移动终端,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测评的及时性和参与率,实现了对每门课程和每名教师的及时测评、实时反馈和测评结果的汇总分析。

3.4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融合

建立医学模拟教育中心,覆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护理等临床能力培训,建有危重症中心,交互式自主学习室,oSCe考核站、互动式实践教学实验室等。设备包括基础解剖示教模型、局部功能性模型、计算机互动模型、虚拟培训模型、生理驱动模拟系统等五个层次,开展各层次学生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并向学生开放各类培训平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互联网”的拼合阶段,正在进行着“互联网+”的融合阶段,未来将进入“智能化”的超越阶段。融合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流程再造”,各类新兴技术的采用已不单是“方法和手段”,而是医学教育模式的有机组分,它能为实现医学教育目标提供全新的路径,医学教育的模式也会因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进化。通过不同学科(领域)中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努力,“e媒”时代的医学教育将呈现全新的形态。

参考文献

[4]王佑镁.发现创客:新工业革命视野下的教育新生态[J].开放教育研究,2015,(5):40,49-56.

医学教育智能化篇6

1.医护人员的专业讲解和治疗

汕头市存心特殊教育学校让合办单位汕头市存心善堂爱心医院医护人员定期为教师和家长讲解相关医学的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治疗奠定医学基础。医务室、校医的康复活动主要体现在医疗和预防方面。学校医务室所处理的常见病主要为感冒、发烧、磕碰伤,其中以磕碰伤居多;对传染病做到及时上报区教育局并在疾控中心做好相关登记。若发现就及时进行了隔离,有效防止急病扩散。对患者做好晨检登记和疾控记录,对传染病做到提出隔离要求,并嘱咐涉及到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预防性的服药。购买消毒药剂和工具,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对场所进行消毒灭菌喷药处理。由于工作细致,具体落实到智障学生在校学习的日常生活里,这样智障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得到了一定的康复。

2.专业教师的专门训练

毕业于中山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卓巧珠老师,对他们班的说话方面有缺陷的智障儿童做语训工作,同时也让卓老师对学校现有的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方面的工作。采取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教育理念下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部分孩子不但可以说话,还能读简单的诗歌了。自闭症的孩子也逐步能主动与人沟通了。这些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3.通过盲人义工为学生按摩治疗

充分利用合办单位汕头市存心善堂的盲人义工的力量,让他们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让他们感受到他们也被智障儿童所需要,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学校组织部分学生让他们每天为这些需要的部分学生进行按摩治疗。通过按摩治疗活动,达到康复的作用。

二、把社会工作者纳入康复活动过程中

由于我校属于公办民助的性质,一部分社会工作者是由存心善堂提供的,学校本身也有老师持有社工证,他们针对智障学生进行精神方面的康复。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技巧和专业化技术,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完善智障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完善智障儿童的各种功能,提升智障儿童自我帮助、向人倾诉、与人沟通、生活自理、参与劳动的能力,促使智障儿童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开展心理咨询康复活动

医学教育智能化篇7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政策难以跟上或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和需要:政策过于宏观,培养目标不明确;政策脱离现实,实际操作困难;政策偏重规模,内涵难以发展;政策趋于封闭,缺乏相关支持。“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低、收入低”“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读职业学校”的观点,使得许多学生不愿意报考职业学校,也阻碍了优秀师资到职业学校任教。经费不足使职业学校学费高于普通本科院校,民办学校学费高于公办学校。调研发现,国内许多职业学校处于以学费维持日常运营,借债搞建设的困境。职业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自身培养方式和培养标准不明确,专业设置重复,对学生培养的定位出现游离状态。从职业学校自身来看,受普通高等教育影响,大多没有突破单一的学历教育和封闭式办学模式,难以满足技能型人才需求,导致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脱节。

2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建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

2.1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应用技术类专业人才的聚集与提高区域人才质量、推动地方文明进程直接相关。职业教育层次上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将会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办学宗旨上,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遵循高等教育和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强调技术创造与发明同样是对物质世界的发现和认识,以追求技术的理性价值、探求技术本质为己任,坚守通过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改变世界的理念,为人类的选择与行动创造新的可能性。在办学特征上,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将原来面向企业办学转向广泛吸引产业、行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办学,使产业、行业和企业由办学客体成为现实意义上的办学主体,从而实现学校与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和谐共生、互融共通的协同效应。

在培养目标上,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坚持以培养基本技术知识和较强技术素养的高级技术人才为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领域等一线岗位,以适应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不完全抛弃原有的学科化、系统化的理性知识形态,只是在课程结构上,以应用性课程(项目)为主体,将技术道德和技术革新的认知、形成技术诀窍和掌握解决技术难题的基本技能学习纳入其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岗位技术和行业技术。在教学方式上,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将课堂、实训中心和车间等场所有机结合,鼓励受教育者进行现场观摩和顶岗实习,强调情境体验,侧重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知识的领悟,充分挖掘学习者的生理和智力潜能,提高意会和直觉能力。

2.2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引领区域经济向先进领域拓展,提升地方行业水平

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能提高学生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城乡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提高职业教育技术水平,起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行业格局调整的积极作用。

2.3建立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应用技术产业化人才培养公共平台

建设职业技术产业化人才培养公共平台,使“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大量专业人才,为区域应用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应用技术类专业虽然面临办学成本高、难度大等困难,但具有技术含量高、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巨大优势。应用技术类专业走向产业化,对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地方行业布局和提升地方行业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技术类专业产业化人才培养公共平台的建成,将为地方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能提供高水平的就业岗位,有助于拉动地方经济,整体提高地方生产力。以医学技术专业为例,完成医学应用技术专业群结构布局和教学实训基地及生产基地建设。医学技术专业群可分为:辅助临床型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麻醉技术、呼吸治疗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等);生产型专业(口腔义齿加工技术、眼视光技术、助听验配技术、义肢制造技术和医用材料技术等);智力型专业(医疗器械维修技术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专业等);智能型专业(医学技术数字化专业和医学人工智能专业等)。第一,设计并建设技术生产型专业实训基地。拓展技术生产型专业,创建技术生产型专业实训基地。对接职业准入标准,制定并严格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第二,推进技术专业群结构建设,进一步拓展智力型新专业,建设智力型专业实训基地。第三,完善技术专业群结构建设,拓展技术智能型新专业,建设技术智能型专业实训基地。应用技术产业化人才培养公共平台建设要先解决专业基本格局设置问题,积极拓展新专业,最终完善专业布局。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生产实训基地,重在提升办学水平和职业教育内涵。

2.4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将学习结果分为知识、技能和能力3个维度。其中“知识”被定义为各种理论和事实;“技能”是指各种认识能力(包括运用逻辑、知觉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与实践能力(包括手工技艺以及运用各种方法、材料、工具和器具的能力);而“能力”主要是从职责和自主性方面来定义。职业生涯指导对职业发展、技能开发和就业前景极为重要。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状况要求人们持续地发展自身职业管理技能,明确现有技能和学习目标,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前景。这就需要便利的职业生涯指导服务,为不同背景不同群体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服务,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职业教育的高参与率是提升就业率、竞争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中应包含关键能力培养,即所提供的内容不只限于狭窄的职业技能培训,还着眼于学习者长远的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

3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展望

医学教育智能化篇8

摘要:美育正逐渐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是培养直接服务于人、能创造人类美人才的高校。医学院校在美育方面相对综合院校来讲还显薄弱,应从激发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受、将美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加强医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生;审美;素质;教育

审美教育是一种与美的感受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思维活动,这种活动不是低级的感性认识活动,而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情感和理智相协调的高级精神活动,它要求正确辨别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丑恶,培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过程以及如何同疾病作斗争的学科,它始终以适应病人和社会人群保障健康的需要,维护人类的机体的健美、心理的平衡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创造美和将美带给人类为主要任务,因此,医学从来都离不开审美问题,它同美学不可分离,必须加强医学美育建设。

一、医学审美的概念与功能

医学审美包括医学审美感受、医学审美情感和医学审美能力等方面。医学审美感受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个别感情特征的反映。医学审美情感是医学审美主体在医学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类生命、人类心理、社会关系的深层体验和主观态度,是高度概括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医学审美情感,能够促进人们对生长、衰老、死亡过程中医学美的理解和认识。从本质上把握因基因复制、人工智能、创伤修复、疾病治疗给医学美学带来的问题和困惑。医学审美能力是医学审美主体对各种医学美感受的敏锐性,以及对医学美的体验、认识水平。医学审美具有如下功能:

1、生产功能。医学审美的功能首先表现在人类生命的繁殖和延续方面,原始状态的人群,对人体美有着原始的审美观念,越是发育良好、矫健灵活和红润生动的人体,越是容易被异性所吸引。随着社会文化的演变,原始的、盲目的、自发的医学审美观已被高度社会控制、自我调节的、科学的审美意识所代替。优生医学的兴起,通过营养调节、语言沟通、音乐培养等为母亲和胎儿之间架起心理、社会的无形之桥,“并借助一系列保障、优生、优育措施,丰富了优生学的医学审美内容,最后达到使健美的人体发展为健美的人群,健美的人类的目的”。

2、调谐功能。医学审美使人们能够不断调节自我、社会、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善于化解压抑、痛苦、疾病、衰弱、障碍等,使人们形成良性的情绪状态,从而提高人的神经系统的张度和反映力,发挥人体的潜能,这样欢愉、美化和健康的医学审美信息,便会融入人们医学审美愿望、需要和理想之中。这样丰富多彩的医学审美的情感体验,将会调谐人自身心理、生理的状态,使人在更完美、更完善的审美文化形态和实践中展示审美的风采。

3、美育功能。医学审美的美育功能表现在可通过良好的行为规范,引导人们的医学审美习惯和行为,可通过娴熟的医学审美实施,创造和改变人的医学审美的状态,使人们形成健美的身体和健康的审美心理;可通过医学审美评价的规范、审美理想的纯洁、审美趣味的健康,促使社会医疗机构、设施和制度进一步健全。

4、医疗功能。医学审美的医疗功能,表现在当人体的完整与层次、结构与功能、有序与无序、开放与自组织等生命审美形式遭到破坏时,医学审美可利用医学审美的艺术形象、医学美的再创造、医学审美的调谐、审美心理的咨询和指导等,达到医疗的审美目的。

二、医学审美教育的意义

医学审美教育是医学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教育者在一定的医学美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在医学教育实践中,把医学审美的基本要素抽象结合起来,形成相对独立的、有规律的医学审美教育内容,并以此对医学生进行医学审美意识、医学审美规律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医学审美感受力、鉴赏力以及创造力,同时又将医学审美意识、审美规律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等各部分教学实践中,达到全面提高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医学离不开美和审美问题。医学美的存在和审美观点在医学中的运用,是随同医学的诞生而出现,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在医学教育中,实施医学审美教育,培养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理解、评价、欣赏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使其卓有成效地在医疗实践中创造医学美,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可以通过人们对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的直观感受,从而激发和净化人们的情感,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生活情趣,最终潜移默化地起到教育的作用。医学审美教育是从医学工作的职业特殊性和需要出发,培养医务人员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为使这种能力日益完善而采取的一整套措施和教育活动。医学职业所涉及的,既有医务人员对疾病的医学审美认识,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艺,还涉及医务人员自身的言行、仪表和品德美。医务人员的形象、工作态度等思想素质和审美素养,对于病人的身体康复,将发生很大影响。审美教育能唤起医务人员极大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启迪他们将智慧发展成智能,使他们尽心尽力去帮助病人摆脱病魔的纠缠和疾病带来的不幸,并在医疗实践中掌握医学美,发展医学美和创造医学美,完善自己的职业品格。因此,审美教育对医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三、加强医学审美教育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感受。从心理学角度看,凡是对事物动过情、产生过美感的,学习兴趣也就浓,所学的知识技能也就越牢固。审美的基础不仅需要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若能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创造能力才能发挥,审美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审美教育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高超的医技是美,高尚的医德也是美。审美教育是一种人性的教育,是以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医学生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使其具备美好的心灵和美妙的情感体验,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精神力量。培养医学生用审美的态度、审美的眼光,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与人生进行思考。培养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使审美教育转化为审美能力。现今的一些实习医院已充分体现出人性化和视觉美感的魅力,从医院的标志、医护人员的着装到病房的设计布置,充满色彩的流动。医学生置身其中,真正领悟到自然的审美能力,爱岗敬业的美好感情油然而生。

2、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美育不仅体现在教学工作之中,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应承担起美育的任务。我们要树立的美育观是一种广义的美育观。学校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全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涉及到各个方面。将美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美育自身的发展方向。在医学教育实践中,把审美的基本要素与医学知识结合起来,同时将审美意识、审美规律渗透到德育、智育等各部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关注人文关怀、加强审美操作、培养塑造全面发展的审美观,从而全面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医学教育智能化篇9

医学人才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审美意识,具备有亲和力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具备能决策和管理的能力。wHo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了培养五星级医生的要求,这就是:健康的提供者、医疗的决策者、心理的交流者、社区的领导者及组织的管理者。其中决策、交流、领导和管理的要求都需要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

二、人文教育可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中国医学界,很早以前就重视医德。为医学生提供人文素质教育之目的,就是为了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树立与加深学生的人生观与人文信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积极的、主动的为学生讲授人文素质的相关知识,更要处理好正确的培养关系。不仅仅是局限的传授知识来完成将教学目标,更应该做到多元化的引导学生树立好人生观、关爱人性、关爱生命、尊重人权的观念,切实的达到引导学生树立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全力让学生的人道主义观念提升。

三、人文教育可以促进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知道,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本质上的不同,但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治理论课也是重要的人文教育内容之一。虽然二个科目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都含有使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但却在教育内容上来说,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将弘扬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与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二者成互补态。但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又有不同之处,但人文素质教育在不同的程度上更加侧重于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具有艺术性,还包括社会性与道德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政治、思想、以及道理教育为重点,其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等。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基础性,人文素质教育包含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以,对医学生进行人文互素质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具有健全的思想观念,更可促进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教育智能化篇10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是为社会的岗位需求服务。俗话说"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可以体现出做人的道理。作为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1],其次才是学会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做人是个体安身立本、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可见教会学生做人才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即体现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中职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工作,而中职教育必须先抓道德教育,可见德育的重要性。中职学校是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其道德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说明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我校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卫生行业技能型人才,在整个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道德教育,尤其是医学道德教育。

二、医学道德的实践性

(一)医学道德概述

"道"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德"表示人的品行和行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道德是一种内取消性规范(即良心),又可外化为一定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由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共同组成。行为是一个关键因素,是道德品质的落脚点。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需要的不仅仅是"晓之以理",更主要的是"动之以性",最后后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2]

中职卫校培育合格的医疗卫生职业人才时,必需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强化医学道德教育。医学道德是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是有关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道德信念和特殊道德行为;是以医学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转化为医务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为根本目的,体现出医学道德的实践性特点。

(二)医学道德实践性要求

医学道德实践的目的是把所学的医学伦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行为。实践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贴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贴近学生所处社会环境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多元化实践形式,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并将医学道德内化成品质外化成行为。

三、医学道德实践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医学道德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学生知行脱节严重

哲学家笛卡尔认为,为了要判明人们的真正见解是怎样的,与其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在医道德实践中学生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知行脱节现象。相当部分学生对医学道德理论知识能侃侃而谈,但常现说得好听,行为做得难看或说做相反,甚至出现"学优品劣"现象。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对医学道德不能内化为己用,不能外化为良好品行行为。以至于出现利益至上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成风、缺乏诚信、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团队意识不强、协作能力差、纪律性差等思想与行为。

2、学生缺乏积极性,实践参与度低

这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亦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实践内容陈旧而空泛、无吸引力,活动形式老土呆板、无活力,实践无刚性要求,评价体制不完善、不科学合理,学校重智轻德等。

3、医学道德实践教育工作者素质不高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要进行普通常规的道德教育外,还应根据不同专业强化不同的医学道德教育实践。部分中职学校重专业轻德育,常随意指派某一老师或某一部门负责全校的德育工作。被指派常是一些能力不强,形象不好,素质不高的教师。致使德育实践结果不理想。医药行业的医学道德教育,渗及到医学伦理、医药法律、职业道德等,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胜任的。

4、学校、家庭重智轻德、重理论轻实践[3]

部分中职卫校存在着教书不育人,对医学道德实践认识不清,如实践目的不切实际,内容缺乏时代性,方法过于单一化,评价体系不科学合理、不规范等。误认为中要懂理论,就必定会做出相应行为。常听说"某高校高材生轻生","高智商犯罪分子","某医生收红包"等报道,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反击事例。中职卫校培养的是与人的生命相关的医务一线技能人才,在教育中决不能忽视、轻视医学道德的教育,更不能对其实践性掉以轻心。学子们中有通过真实的实践过程,才能具备名副其实的良好医学道德。

5、医学道德实践时间、经费、场所不足

某些学校奖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硬件建设,花大量时间于专业课学习上,在有限的条件下,使得医学道德实践时间安排不足,经费不够,活动场所难寻。

6、社会不正之风影响医学道德实践

通过理论学习与在校实训、实训基地见习、实习的实践,学生的医学道德都表现较好,但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抵制不了利益诱惑,会做出违背医学道德的不良行为。

7、医学道德实践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中职卫校对德育实践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如"以智论德"、"数字量化"、"重结果轻过程"等片面化、简单化,以至于把医学道德实践搞成短期培训、纯学科型简单活动,只重量化、搞形式化"作秀"行为出现。

四、应对策略探讨

当代医疗卫生体系中,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专业都需实行不同的医学道德,好比"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体现出医学道德实践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医学道德应从生活中实践,从社会中实践。现归纳了一些强化实践的应对策略,以供共同探讨。

1、医学道德教育目的要更新

道德教育知性化教育固然重要,躬行实践更不可没。因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概结底是行为的改善而非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改善。实践性是医学道德教育的根本特性。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医学道德,深化医学道德行为,避免知行脱节,为我国卫生行业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