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元宵节的礼仪文化十篇元宵节的礼仪文化十篇

元宵节的礼仪文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6:05

元宵节的礼仪文化篇1

自从有了人类活动,就有了民俗。中原是夏商两代和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区。早在这个时期就初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礼仪制度,后来它们逐步演变为中国传统的礼仪制度。

中原婚嫁礼俗最早出现在古代对偶婚末期和个体婚初期,至西周时期趋于完善,逐步形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在此基础上,又演化为提亲、定礼、迎娶等婚俗,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主要的婚俗。据考古发掘,中原地区早在两万年前就有了葬仪,至周代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丧葬礼仪,并成为中国重要的礼俗。

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岁时风俗,如小年祭灶、岁末守岁、过年吃饺子、拜年,元宵点灯盏,清明祭祖扫墓,端午插艾叶,七夕观星乞巧,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大多起源于中原,并通行全国。

中原俗称春节为“过年”或“大年”。过了腊月初八,就开始准备年货。早在商周时代,祭灶王爷就是“五祀”之一。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王爷。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从东汉开始,中原人称之为“除夕”,这天,家家都要包饺子,而且包得越多越好;户户都要贴春联,这源于黄帝所创的桃符。初一都要吃饺子,主要取其“更岁交子”之义。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大年初一、初二是家族内的拜贺,初三之后是邻里和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中原民间元宵节活动内容丰富,规模盛大,素有“小过年,大十五”之说。正月十五点灯盏是元宵节重要的祭神祈福活动。

春节期间,中原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自秦汉以后,演变成为民间传统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并成为全国春节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

中原地区长期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历来崇拜能呼风唤雨的龙神。传说龙在农历二月初二抬头升天,古代中原人便把这一天定为“龙抬头节”。这一天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一来祈求龙王降雨,二来祈福消灾祛毒。

祭祖扫墓是中原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一到清明,人们就拿着祭品到墓地烧纸点烛,祭奠先祖。清明这天,各家门头要插柳枝,男女都戴柳环。

先秦时期,中原便有了端午节。中原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贴艾虎、悬菖蒲、饮雄黄酒等习俗,而且还流行一些消灾祛病、预防瘟疫的风俗。每到这一天,人们把采来的艾叶插在门上以避邪。

元宵节的礼仪文化篇2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烧龙习俗;土家族;文化生态;体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8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0-0094-04

Culturalandecologicaltransformationandsportsvalueofthepaperdragonburningcustomofpeopleoftujianationality

――afieldinvestigationreportonmaJing-aotowninXiangxi

wanYi,BaiJin-xiang,HUJian-wen

(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JishouUniversity,Jishou416000,China)

abstract:Byusingmethodssuchasliteratureresearch,fieldinvestigationandhistoricalcoursecomparison,theauthorscomprehensivelystudiedtheritualprocess,culturalandecologicaltransformationandsportsvalueofthepaperdragonburningcustomofpeopleoftujianationality,andrevealedthefollowingfindings:sincethe1980s,thepaperdragonburningcustomofpeopleoftujianationalityhas,undertheguidanceofthelocalgovernment,graduallytransformedfromawishmakingritualtoaritualwithleisureandentertainingsocialfunctions,anditssportsvaluehasgraduallyshown.thepaperdragonburningcustomofpeopleoftujianationalityistheumbilicalcordtoinheritthesportsofpeopleoftujianationality,thesymboloftherelicofmartialismandthespiritofunification,playinganimportantsafetyvalueroleinsocialdevelopment.

Keywords:traditionalnationalsports;paperdragonburningcustom;tujianationality;cultureandecology;sportsvalue

1马颈坳镇土家族烧龙习俗的文化生态

上世纪20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朱安利•斯图尔德开始提倡“文化生态”的理念,其目的在于“解释那些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形貌和模式的起源”[1]。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与那些民族文化生态的差异性有着深刻联系,而文化生态又可大体区分为该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方式、所建立的社会组织3个层次[2]。马颈坳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吉首市北部,距市政府13km,北与古丈县、保靖县相衔接,因地形象马,该镇位于其颈上,故名。全镇处于中山丘陵区,北高南低,最高海拔725.1m,土层较厚,土质肥沃,水利资源利用率较高,稻田比较集中。马颈坳镇是典型农业经济,96%为农业人口;是个多民族地区,主要有汉族、苗族和土家族,呈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马颈坳圩场是吉首市第2大圩场,也是古丈、吉首、保靖3县(市)边区的主要圩场,每逢农历一、六场期,有万人左右在此交易农副土特产品,圩场成交额在3万元以上[3]。

原始社会土家人以狩猎为主,明清政府在当地实施“改土归流”政策以后,土家族向汉族学习先进的水稻耕作技术,稻谷产量逐年提高。除了高远闭塞之地仍沿袭刀耕火种之外,大部分土家地区都适应了以耨田、护田、肥田为基础的耕作方式。讲土家话、唱土家歌、过土家节日、办土家傩祭等习俗虽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但土家文化基本上仍传承下来,保持了土家民族的特色。

2马颈坳镇土家族“烧龙”仪式

土家族烧龙仪式可分为“起龙”、“跑龙”、“接龙”、“祭龙”4个过程。烧龙仪式的4个过程将土家族地区的社会结构、宗教观念、伦理道德乃至民族精神都蕴涵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1“起龙”仪式

烧龙仪式按惯例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天色将黑时,在当地最高、最平阔的空地举行,主持仪式者一般为当地德高望重的族长。族长首先向族人总结本地一年来的农业收成等事宜,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全族和睦。在宣布烧龙仪式开始之后,整个烧龙仪式转由当地的“梯玛”(土家族巫师)组织实施。梯玛在当地威信极高,该地区的婚丧嫁娶一般都由其主持。梯玛身穿梯玛服,头戴八宝冠,手舞司刀,口念咒语。所念咒语乃请神和占卜之意。请神完毕,拿出案头的“竹蔸卦”,竹蔸卦是梯玛使用最多的主要占卜法器,由一节长约5~7cm的竹蔸(竹子根部),从中劈开,分为两片。占卜时,梯玛将一副竹蔸挂卦抛向空中,然后根据卦子落地的朝向占卜,两片卦子,竹心朝上为翻,都朝下为扑,一翻一扑为顺卦,两翻为阳卦,两扑为阴卦。如遇3次阴卦则要杀鸡避邪或延期举行,如遇阳卦和顺卦仪式可照常举行。

2.2“跑龙”仪式

梯玛大声宣布“起龙”之后,吹响3声牛角号,火铳手朝天鸣枪(现多改为燃放礼花)。随后,由土家族歌手齐声高唱土家族山歌,歌词大意为希望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梯玛手持司刀在前,舞龙手随后,紧接是烧龙手和其余人等,开始“跑龙”仪式。梯玛在前飞奔引路,其行进路线按风水早已心中有数,一般为从高往低,顺时针方向,不允许走回头路。舞龙手必须紧跟在梯玛后,边跑边舞边齐声发出“呕――哟嘿”的呐喊,后面的人群也随之发出同样的声响,声音响彻山谷,传至千家万户,热闹异常。

2.3“接龙”仪式

当跑龙队伍快接近寨口时,已经进入了土家族族人聚居的地方。各家各户的人员一般都会出门迎龙。如有的族人想“接龙”,就在自家门口放一挂鞭炮,舞龙队在“梯玛”的率领下舞进该住户的堂屋,龙头向前进、龙尾于后跟,向堂屋神龛行三点头礼(当地居民家庭的堂屋一般都安置三清真人和祖先牌位),接着绕堂屋一圈,再舞出各种花样。随后主家开始向梯玛和舞龙队谢礼,以前礼品主要为当地糯米打制的糍粑和炒米,现在多为红包和香烟,糍粑的数目或红包里的钱都必须为双数,多少由主家定。梯玛和舞龙队接过谢礼后,龙尾先后退,然后龙头跟出,梯玛向主人答谢和祈福后出门。当舞龙队和梯玛跨过门槛后,主家再燃放一挂鞭炮,名曰“送龙”。主家通过“接龙”仪式可祈福家庭兴旺、儿孙满堂和禳灾祛病。

2.4“祭龙”仪式

梯玛和舞龙队从寨口走向寨中,寨中有宽大且平整的坪,当地人称之为“寨中坪”。此时,舞龙队呐喊声加大,跟从的烧龙手也随之加大呐喊,观众也随之附和。年轻烧龙手在当地有经验的年老烧龙手的带领下,点燃钢火筒。钢火筒为竹制,分为火筒夹和火筒两部分。火筒夹是一根有锄柄粗细,长约3m的竹竿,中间用火烤弯制成;火筒由茶杯粗长约15cm的楠竹制成,竹壁很厚,中间填充土制黑火药。钢火筒被点燃后,向外喷出火树银花,舞龙手赤膊上阵、迎着散落火星边舞边呐喊,观龙的族人随之呐喊并可向舞龙人脚下扔掷爆竹,此时烧龙的气氛达到高潮。烧龙的龙头无明显长角,龙身由当地产的土布染色制成,无竹制龙骨,这是土家族“烧龙”的龙与汉族“舞龙”的龙不同之处。烧龙时整条龙要烧烂,不能留存,明年烧龙时再重新扎制。“祭龙”仪式接近尾声的时候,由“梯玛”将灰渣全部扫进水沟,名曰:“放龙入海”,整个“烧龙”仪式随即宣告结束。

3土家族“烧龙”习俗文化生态变迁

3.1“烧龙”习俗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神灵崇拜

作为民间4灵之一的龙,湘西土家人自古非常崇敬。《后汉书•西南夷传》曾记载:“(哀牢)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文。”[4]土家族崇龙习俗据有关考证源于“当地蛇图腾走完了它的历史过程以后,转变成为一种灵物崇拜”[5],并产生了舞龙灯、草把龙、板凳龙、泼水龙、划龙舟、晒龙袍等土家族习俗。《吉首市志》记载:土家族烧龙习俗与这些龙崇拜习俗有很深的文化渊源,“起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镇溪所东部遭干旱。次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土家族逢元宵节舞龙灯拜年,用钢花烧龙。十六日,放龙下河入海。”[6]891-896从该文献我们可以感受到土家族烧龙习俗中稻作文化的烙印。马颈坳镇土家族先民每年的水稻产量,几乎是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和生活物质基础。如遇干旱,靠天吃饭的土家族先民将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每个人最大的心愿。带有灵性的龙,能保佑苍生,也必然会成为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崇拜物。

3.2“烧龙”习俗发展于明清时期的农耕文明

《来凤县志(清同治五年刻本)》所载烧龙习俗与《吉首市志》记载略有不同:“土家族地区俗喜巫鬼,多淫祀。逢旱祈雨,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送瘟神。送瘟神时,要打蘸龙。祈祷的人群举着草和蔑扎成的草龙走村串寨。玩龙时,家家户户门口放一盆水、一碗谷,谷上插一木牌,上写‘瘟火二部,两界神王’之类的祈语。玩龙结束后,要把草龙和木牌一起烧掉。许多地方都用这种方法来送瘟神和祈祷风调雨顺。”[7]445-449对其文献进行仔细考证,我们发现该文献所反映的是土家族先民舞草把龙的习俗。土家山寨在解放以前“全是木板瓦房,且有少数茅草偏棚,喜群居,各家住屋相连”[8]。通过实地走访,湘西马颈坳镇溪马村等地至今有不少土家人居住在木板瓦房之中。这些木板房除了作为生活起居的地方之外,同时也作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如遇火灾,该地区土家族群众不仅没有安身之处,也将失去生活的来源。可见,马颈坳镇土家族聚居区烧龙“迁火焰”的原始社会意识与当地的地理人居环境是密切相连的。

此外,土家族烧龙习俗在部分地方志中也有所记载,但过程、内容和功能记载不详。如《宣恩县志(清同治二年刻本)》记载:“元宵迎龙灯,各家以爆竹掷迎者,忍痛不顾,犹以为乐,盖余习焉。”[7]443-445《溪州竹枝词》记载:“彭公祠畔赛神歌,火树银花照眼姣;侬识踏歌郎识曲,今宵相约闹元宵。”[9]从这些文献中,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土家族男女青年相约,烧龙闹元宵,热闹异常的场景,如同亲身经历一般。

3.3“烧龙”习俗复兴于改革开放以后

土家族烧龙习俗的原始社会意识功能发生转型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吉首市志》记载:“民国年间,调年烧龙活动中断。1957年恢复,后又中断。80年代,为发掘民族文化遗产,恢复调年烧龙,调年烧龙成为以娱乐为主的传统节日。”[6]895《土家族风俗志》也记载:“元宵节,是土家族隆重的节日。舞狮玩龙的人们,打着赤膊、迎着花筒烟火,穿来钻去,盘滚翻跳,边舞边呼:‘烧呀!越烧越旺呀!’花筒焰火,照耀得夜空银亮,火星漫天飞洒,十分壮丽。[10]结合与当地年龄较长的群众访谈,了解到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烧龙习俗原有的祈求风调雨顺、防火避灾的原始社会意识功能已经慢慢淡化,逐渐转化为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社会功能。例如:当我们询问一些年轻的舞龙手“你为什么要玩烧龙”时,得到的答案更多的是“好玩”、“开心”、“刺激”等。特别是我国政府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以后,当地政府为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将土家族元宵烧龙作为正月期间正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并对整个烧龙仪式过程和内容进行了删繁就简,祛除了烧龙仪式的迷信陋习,增强了表演性和娱乐性,注入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奋民族精神等时代内容,目前已经被列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名录》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二批州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现在的烧龙仪式不仅仅是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传统节日民俗,也吸引着全省乃至全国的游客享受参与的快乐。

4土家族烧龙习俗的体育价值

4.1烧龙习俗中体育价值的逐渐呈现

土家族的烧龙习俗,从民俗的起源和发展而言,是自娱与娱人的庆典仪式。在这种仪式活动中,灵物崇拜是此项活动的文化本源。伴随着土家族聚居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地区格局的整体变迁,烧龙习俗原有的祈求风调雨顺、防火避灾的原始社会功能已经慢慢淡化,逐渐转化为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社会功能。目前的烧龙习俗参与人群的构成已经不仅仅是当地的土家族群众,还有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赏者和体验者,参与目的是为了共同获得快乐和满足。所以,土家族烧龙习俗原有的原始宗教功能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体育价值。通过参与土家族烧龙活动不仅有益健康,更重要的获得心理上的调适,体育元素比重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变迁过程中逐渐增加。

4.2烧龙习俗是土家族体育传承的载体

正月“元宵节”,土家族群众将“烧龙调年”与五谷丰登的祈盼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对“烧龙调年”活动极其重视。烧龙活动一般定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正式举行,但实际上当地群众从秋收完以后就开始烧龙的组织和训练工作。德高望重的土家族族长从秋收到正月,要完成烧龙人员的组织、舞龙动作的编排、舞龙技术的培训、仪式活动的安排等一系列工作,每家每户则按民俗惯例为烧龙人员提供物质上的资助。所以,土家族烧龙习俗不仅仅是一项民俗活动,它也是土家族体育传承的载体,通过这一活动,土家族精美的烧龙艺术才能传承至今,精彩的“龙戏水”、“盘龙入海”、“二龙戏珠”等烧龙动作才能延续到现在。

4.3烧龙习俗是土家人尚武精神的传承

土家族先民常年居住在偏僻闭塞的山区,在从事水稻种植以前主要以狩猎为生。在原始社会,人们对凶禽猛兽怀有极度的畏惧之心,产生对其威猛之力的崇拜,希望自己也能够有这样的力量,因此把勇猛、英雄(祖先)与各种猛兽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崇尚勇武的精神。明清朝庭对当地实施“改土归流”政策以后,土家人处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常年受到歧视和压迫,为了反抗明清王朝和当地土司的压迫,民间自古就有习武之风。土家族青年在钢火筒喷射的火树银花面前,高声呐喊、赤膊上阵、迎火而舞,在爆竹前面无惧色、翻转腾挪、游刃有余,就是崇拜英雄(祖先)与猛兽、崇尚勇猛与坚毅精神的传来。

4.4烧龙习俗是社会的安全阀

所谓“社会安全阀”,就是社会中存在一类制度或机制,为公众提供一些正常渠道,以宣泄和消解敌对和不满情绪,进而缓和乃至解决社会矛盾冲突[11]。马颈坳镇的民族分布呈现出土家族、苗族、汉族之间“大杂居、小聚居”的典型的分布格局。在民族交往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矛盾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明清王朝实施“改土归流”政策以后,当地少数民族与迁入汉族之间矛盾、冲突加剧。烧龙习俗给群众提供了疏通渠道,以缓解冲突,释放能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马颈坳镇许多青年男女都南下成为“打工一族”,在他们艰辛的打工生涯里,也是矛盾频发。每年过年回家后的元宵烧龙是他们最愿意参与的活动,通过参与烧龙活动,尽量宣泄和消除隐藏在心里的不满情绪,缓和社会矛盾冲突。询问打工的青年“烧龙活动给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元宵节过后有什么打算”时,得到的答案大多是“痛快”、“以后好好努力打工改善自己的生活”等。透过烧龙习俗文化历史演变过程,清楚的发现民俗文化活动对缓解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1-32.

[2]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国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5.

[3]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政策研究室.湘西自治州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132-133.

[4]武文.中国民俗学古典文献辑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67.

[5]吉成名.中国崇龙习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4.

[6]吉首市志编撰委员会.吉首市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891-896.

[7]丁世良.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G].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45-449.

[8]田荆贵.土家族纵横谈[m].西安:未来出版社,2007:400-401.

[9]彭万廷,屈定富.巴楚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367.

元宵节的礼仪文化篇3

一、加强领导,广泛发动

1、根据上级要求,学校迅速制定了活动方案,并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开展本次寒假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

2、在休学典礼上组织全校学生认真学习本次主题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意义和具体活动内容。

3、利用家校通告知学生家长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传统美德和感恩励志的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家长的支持力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寒假德育作业表”的填写。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学生发展中心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创编“节日手抄报”活动,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通过自编的“节日手抄报”,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2、要求学生观看春节、元宵节文艺节目,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同时又结合学校特色,要求学生以书画形式表现节日的喜庆,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鼓励学生积极收集春联且诵读,并在开学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编写的春联,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春联、创作春联、书写春联。

4、开展“学会感恩奉献温暖”美德实践活动,号召全校学生利用寒假休息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如为辛劳的父母敲一次背,道一声“新年快乐”;合理使用压岁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使学生懂得了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长做些些家务,主动帮助老人做些事,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的礼仪文化篇4

什么是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古代称为“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夕”或“元宵”。我国古代的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日必逢满月,叫做“望”。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在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据《史记•乐书》记载,早在西汉初期,宫廷中就有了正月十五祭祀太乙神(天帝),祈求福佑的礼仪活动。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元宵节花灯,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以示祝贺。

元宵节的起源和来历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是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20xx元宵节月亮圆吗

今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将迎来年度最大满月——“超级月亮”。2月19日这天,月球将在17:03通过今年离地球最近的近地点,地心至月心距离356760.688公里,使得午夜23:54的满月成为今年最大满月,地心所见满月的视直径为33.5角分,比9月14日今年最小满月视直径29.4角分,大了约13.9%,亮度更比最小满月亮了30%左右,可谓是一次真正的“超级月亮”。

元宵节的礼仪文化篇5

今年元宵节期间,以“弘扬土家舞龙炸龙悠久文化、打造舞龙炸龙文化旅游品牌”为主题的德江元宵节舞龙炸龙系列文化活动分为出灯仪式、巡游、舞龙表演、炸龙狂欢,向来自省内外的16万游客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土家民间民俗文化“盛宴”,吸引省内外20多家各级媒体前往探究。

土家舞龙炸龙流传千载

史载,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在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德江有舞龙炸龙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已延续了上千年,是当地群众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方式。2006年,德江县土家舞龙炸龙民俗文化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德江土家炸龙,最早是以龙求雨,舞龙酬神,后来渐渐演变为酬神娱人。如今酬神渐淡,人们自发组织,自愿参加,自筹资金,自编自舞,自玩自炸,大有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之势,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炸龙展现土家男儿的G悍、粗犷和血性。

有史可考的图文记载表明,德江土家族民众过元宵节分为白天和黑夜两段:白天以舞龙、耍狮、花灯表演等为重;元宵夜则炸龙狂欢。白天“踩街”活动由数十支优秀的民间文艺展演队伍组成,包括秧歌队、腰鼓队、傩戏队、花灯与狮子灯方阵队和70多条龙灯。表演队伍“踩街”路线由街心花园出发,绕城区一圈。除此之外,还集中展演了民族民间舞蹈及彩车游行等。第二段就是“狂欢”元宵夜,将“年味”引向高潮。此时,群龙出海,鞭炮声形成排山倒海之势响彻山城,舞龙的汉子们头顶盔甲,卸下衣装光着膀子,接受鞭炮和焰火的狂热洗礼。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火龙”巡演,它以铁水打出金花,辅以不同材质的导引火、口中火、脊上火、腹中火、场中火、升天火等组成一片狂热的立体火阵,热烈多彩,反映出德江人民对龙腾文化的深深热爱。

德江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杨洪波说,元宵“舞龙炸龙”是德江县春节文化活动的主看点,旨在“弘扬文化、展示形象、推介资源、凝聚士气”,传承这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群众春节文化生活。同时,始终遵循“政府引导、协会指导、民间运作”原则,打造舞龙炸龙文化品牌,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努力拓展这一全民同乐的大型民族文化节日活动。

万众炸龙炸出吉祥安康

“元宵节就是德江人的大年,一直以来我们都用炸龙的方式为自己、家人和家乡祈福。”土生土长的德江人张玉刚说,元宵节这天看过舞龙、炸龙,新的一年才正式开始。

2月22日下午3点,50岁的张玉刚在德江老县城的十字路口等待着龙灯队伍,一年又一年,他目睹元宵节“炸龙”传统习俗不断上演。张玉刚说,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过后,各个舞龙队就开始制作“彩龙”,在正月十二这天,各个龙灯就可以“出灯亮龙”,接连几天晚上带着祝福来到每家每户,这时候主人一般会敬奉一些“祭品”给“神龙”。直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炸龙”的高潮才正式开始。

“我年轻的时候也舞龙,现在年纪大了,舞不起来了,但现在上街舞龙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年味没有淡下来。”张玉刚说,他年轻时过元宵,整个县城只有50条龙上街,现在上街的龙都在100条左右。

傍晚6点,数十条彩龙穿行在县城街道,沿街群众纷纷点燃鞭炮,惊险刺激的炸龙活动让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度过一个让人心跳的狂欢夜。

在喝了几杯“壮胆酒”后,舞龙队伍便举着彩龙上街游行。舞龙者身着短裤,光着膀子,头扎红巾,臂缠布带,在灯龙火把的照耀下,敲锣打鼓,沿街迎接“轰炸”。临街的人家和商铺早已备好烟花爆竹,只要舞龙队伍一出现便将数十挂鞭炮和几十筒烟花点燃,对准龙头、龙身、龙尾进行密集的“轰炸”,舞龙者则脱去龙衣,袒胸露臂游走在人群中,“享受”烟花爆竹的洗礼。

一条条蛟龙缠绕在一起,上百杆鞭炮发出震耳之声,纸屑翻飞,惊叫声一浪高过一浪。不一会儿,龙灯就被炸得“皮开肉绽”,舞龙者在烟熏火燎下也被弄得“黑不溜秋”,然而舞龙者毫不示弱,一路高呼。街道居民不分男女老幼对龙灯围追堵截,争相追炸,整个县城热闹非凡。晚上9点左右,县城在远去的鞭炮声中逐渐沉静下来,舞龙炸龙活动圆满落幕。

元宵节的礼仪文化篇6

祭祀祈丰年

名著《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详细记录了贾府过年的细节,贾府年事最重要者莫过于祭祖,主祭人本来是宁府的嫡长子,但因长子贾敷只活了八九岁,便由次子贾敬主祭。虽然这位敬老爷平时只住在城外和道士们一起炼丹不理家事,但年关祭祖大事,他也不敢推卸。祭祀开始,有乐队奏乐,共献爵三次,然后次第焚帛奠酒,然后所有参加祭祀者一起行礼。书中说,如此一跪不打紧,竟“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得无一隙空地”,可以想像,现场的情景多么壮观。

红楼梦里描写的是古时达官贵人们的祭祀,而在民间,老百姓则多是祭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是一家的保护神。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等,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守得岁岁展新颜

与除夕密切相关的节俗,便是守岁了。晋朝已经出现守岁习俗,晋人周处《风土记》说,蜀人“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到唐代,守岁习俗已流行全国,从唐太宗李世民传世的几首诗歌来看,唐代过年,皇帝会召集近臣一起守岁。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要慢慢吃,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会一直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其乐融融。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者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贴出新年好运来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鬼域的大门边站着两位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民间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后来,这种习俗逐渐发展为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心愿。

唐朝以后,除了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彻夜不得安宁,于是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睡觉就安稳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而这一习俗后来在民间也广为流传。

正月十五闹元宵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得知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令土族庶民都挂灯。此后,这一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成为民间盛大的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还有一个传说是,有一只神鸟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天兵正月十五日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类。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家家都在家里挂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天帝就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天兵见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庆祝。

元宵节在民间历来深受百姓重视,人们除了燃灯观灯、吃元宵、猜灯谜外,还要进行歌舞、舞龙、耍狮、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等娱乐活动,因此人们也将元宵节期间的一系列娱乐活动统称为“闹元宵”。此外,在元宵节到来的时候,人们还会吃一种叫“元宵”的主食,也叫“汤圆”,象征合家团圆。

tipS:

年三十为何时有时无?

今年春节只有大年二十九,没有年三十,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国农历中的月是按月亮盈亏圆缺变化周期安排的。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钟(29.5306天),并非整数,而—个月的天数要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天文学家固定将农历每月初一安排在朔所在的日子,朔是月亮在太阳与地球中间的时刻,这样确定相连两个朔之间的天数。

人名和春节

据2008年的一次姓氏统计,我国名字为“春节”的有13469人,安徽、河南、江苏省最多,北京名为“春节”的有303人。在名字里含“春”的2000多万人中,228773人名为“迎春”,107743人名为“新春”,74323人名为“立春”。从地域分布来看,东北人对“立春”这个名字尤为喜爱,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叫“立春”的人数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二、四位。

元宵节的礼仪文化篇7

一、活动主题

以春节辞旧迎新、平安团圆、孝老爱亲、感恩祈福、健康文明为主题,突出“喜庆祥和过大年,传统文化再继承”,遵循简洁、节俭的原则,深入挖掘春节的文化内涵,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和树立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着力营造欢乐、祥和、平安、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目的

丰富小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xx年1月17日-20xx年2月26日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操场、家庭

活动形式: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的主题,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开展活动。

1、利用寒假,让学生在家读一本好书、学一首好歌、干一天家务、一件好事。

(一)读一本好书:一至六年级由老师布置任务,每个学生寒假读一本书,做好读书笔记,由学校组织印发读书调查表。(附读书表)

(二)学一首好歌:学生自己学唱一首积极向上的歌曲。

(三)做一件好事:学校印发“做一件好事”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事情经过和事后感想。让学生懂得付出,学会给予。(附表格)

2、合理分配压岁钱:结合各班班队会开展“用好自己的压岁钱、争当理财小能手”主题班会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正确的消费观和良好的价值观。

(1)传统节日知多少:假期让学生自主的了解有关春节、元宵节的历史典故和名族风俗,收集春联和灯谜等。

(2)文明礼仪我知道: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使学生懂得健康文明的餐桌文化,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推广餐桌文明。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校20xx年元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圆满成功,特成立“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张桂强

副组长:赵国立李亚丽成员:全体师生

五、活动阶段安排

(一)部署动员阶段(20xx年1月)

各年级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学校活动实施方案作出全面部署,组织指导学生全面开展活动。

(二)普及推进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2月)

1、开展“我们的节日”专题交流活动。各班要在春节、元宵节,精心收集的春联和风俗典故,开学后进行交流学习。

2、开展假期学习交流,分享看的好书,参加的实践活动等。

(三)成果展示阶段(20xx年2月)

结合本班主题班队会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各项评比。

六、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推动全校“我们的节日”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班要建立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加强宣传教育。

元宵节的礼仪文化篇8

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为了庆祝元宵节的到来,社区会提前做好元宵节色活动策划,身为活动策划人的你会怎么策划一场元宵节活动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庆祝2021元宵节社区简单活动方案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元宵节社区简单活动方案一一、活动目的

为了让给业主在小区里度过一个喜庆热闹的元宵佳节,借助节日活动带来的喜庆及热闹,巩固已入住业主的信心,并通过物业人员周到、热情、专业的服务,向客户展示敏捷品牌形象,拉近与业主间的距离。

二、活动主题

20__年____________元宵灯谜会

三、活动时间

20__年2月14日19:00-21:00

四、活动地点

____________网球场(如遇雨天场地更换到销售中心)

五、参与人员

1、竞猜者:小区业主及其家属;

2、竞猜者邀请方式:小区各公告栏、LeD灯、短信邀请;

5、服务中心与会人员:张三、李四、王二、赵一、物业助理6人(接待2人、裁判3人)、清洁工2人、秩序维护人2名.

六、活动流程

1、小区业主自行赶到活动现场;

2、主持人致辞及宣布活动开始;

3、业主参加猜灯谜;

4、活动结束,业主返回,清理场地及收拾物品

七、活动现场布置

1、横幅一条(横幅内容:20__年____________元宵灯谜会);

2、会场上空布置灯笼若干,四周布置星星灯造景、鲜花若干(绿化部协助提供);

八、活动规则

1、参与者在悬挂的绳子上自由选取灯谜到裁判处进行竞猜,由裁判员记录参与者灯谜竞猜情况,根据猜对数量领取相应奖品;

2、连续猜对2个灯谜可兑换签字笔1支(仅限前50名)

___________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连续猜对4个灯谜可兑换笔记本(小)1本(仅限前30名)连续猜对6个灯谜可兑换雨伞1把(仅限前20名)

连续猜对8个灯谜可兑换精美水杯1个(仅限前10名)连续猜对10个灯谜可兑换羽毛球拍1副(仅限前5名)连续猜对12个灯谜可换乒乓球拍1副(仅限前3名)连续猜对14个灯谜可换电饭锅1个(仅限前2名)连续猜对16个灯谜可换电磁炉1个(仅限前1名)

3、____________20__年元宵节奖品明细:

九、活动经费

(1)横幅、星星灯等费用约500元;(2)各类奖品费用约2610元;(3)总经费约3100元。

2021元宵节社区简单活动方案二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丰富活跃20__年新春期间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欢乐的元宵佳节氛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根据__区元宵灯会活动领导小组要求,结合街道实际,按照“主题突出、文旅结合、节俭节能、安全有序、欢乐祥和”的原则,举办以“三羊开泰人文日新”为主题的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组织保障

街道成立由街道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科室(站)负责人、社区主任为成员单位的文新街道20__年元宵灯会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活动协调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游园现场活动组等四个专门工作组。

(一)文新街道20__年元宵节系列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___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___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高宇红同志兼任(办公室联系人:___,联系电话:)。

(二)各工作组负责人名单及职责分工如下:

1、活动协调组

组长:

成员:

职责分工:(1)街道党政办负责元宵系列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协调各科室,制定元宵活动值班表,组织小型工程招投标。(2)街道文化站负责制订元宵系列活动总体方案,指导各社区开展元宵节庆祝活动,做好区元宵灯会领导小组布置的相关工作。

2、安全保卫组

组长:___

成员:___、___

职责分工:(1)街道综治信访科和派出所负责制定元宵系列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在灯会活动期间,负责做好元宵系列活动现场的安全秩序维护工作,保证元宵系列活动顺利举行。(2)街道经济发展科负责元宵系列活动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3)交警中队负责元宵系列活动期间的交通疏导工作。

3、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职责分工:街道城管城建科负责元宵系列活动期间的卫生保洁工作。

4、游园现场组织组

组长:

成员:

职责分工:(1)社会事务科负责指导各社区制定并实施春节至元宵节的各类庆祝活动方案,元宵系列活动方案等,确保安全有序。(2)社会事务科、计划生育科、财务室负责西城广场游园活动现场管理。(3)各社区分工负责游园项目安全管理。

二、活动步骤

(一)筹备阶段(1月20日前)举行元宵系列活动工程招标会议,确定制作单位;召开文新街道元宵系列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召开社区元宵节活动筹备会,要求各社区制定元宵期间活动方案,并形成书面材料,交文化站。

(二)落实阶段(1月21日-2月22日)落实街道及社区元宵系列活动方案及各项准备;完成西城广场场地布置及舞台背景制作。

(三)实施阶段(2月23日—2月25日)开展元宵游园及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

三、活动内容

(一)文新辖区内主要道路悬挂安装红灯笼。涉及:文三西路、文二西路、文一西路、古墩路等主要路段。

(二)西城广场:

1、游园:布置led花灯,烘托新春气息及新年新意,2月23日(正月十四)举办游园活动。

内容有:套圈游戏、百发百种、盲人击鼓、愤怒小鸟、定点投篮。晚19:00-20:30举行猜灯谜活动。

2、元宵晚会:2月24日(正月十五),举办“三羊开泰人文日新”元宵晚会,演出节目13个,由街道艺术团队及辖区居民、专业表演团队参与表演,演出时间19:00—20:30。

(三)各村社根据实际开展系列元宵活动,扩大文化惠民的受益度。

四、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落实责任。

各科室要根据街道元宵系列活动领导小组要求,按照各自工作职责,落实责任,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好活动期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2、精心筹划,扩大宣传。

各社区要根据一社一品的特色及社区实际,制定本社区春节期间及元宵节活动方案,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活跃节日期间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各社区的活动方案要形成书面材料,于1月31日前上报街道文化站,并对活动加强宣传,及时上报活动信息。

3、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各科室、村社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021元宵节社区简单活动方案三在元宵节来临之际,社区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开展“浓浓邻里情、欢乐闹元宵”趣味游园活动。现将元宵节趣味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浓浓邻里情、欢乐闹元宵

二、活动时间

2019年2月__日__时

三、活动地点

__社区工作站广场

四、参加人员

居民小组干部,企业工会主席,居民等等。

五、活动程序

1、介绍领导、来宾。

2、领导致辞。

3、节目表演:

4、游戏活动:

5、猜灯迷(约100张猜迷条,舞台场外进行)

6、现场抽奖

六、人员安排

人事后勤部负责:舞台背景,音箱,圆桌(15张),长桌(8张),椅(180张),炉灶(4个),汤圆料,抽奖礼品,抽奖箱(2个)等等。

宣传策划部负责:与服务中心交接,主持人,现场煮汤圆人员,部分表演节目,游戏安排等等。

服务中心人员:部分节目,灯迷(100条外场),抽奖卷(300张),游戏小礼品购买等等。

治保部门负责:协助活动物资移动,活动当天安保及突发事件处理。

其它工作人员:服从活动当天工作安排。

【节目表】

1.《丰收》舞蹈。

2.抽取欢乐奖80名

(0-9抽取二个尾号,共80份)

3.三等奖抽取15名

4.《三步踩》舞蹈

5.抢凳子游戏

6.马上来钱(派发300张福利

7.《印度舞蹈》

8.二等奖抽取10名

9.《太极拳》

10.踩汽球游戏

11.一等奖抽取5名

现场刮刮乐)

【趣味活动游戏】

1.抢凳子

活动道具:9张凳子

活动细则:10人一组,抢9张凳子,以此类推,谁抢到最后一张为胜。

2.猜谜语(舞台内外)

活动道具:彩色打印纸100张、绳子一根。

活动细则:谜语写到彩色纸片上并悬挂于绳上,能解答者取下谜语到解密者处揭晓答案,对则领奖。

3.夹汤圆

活动道具:汤圆30颗、一米长筷子6双、盆子6个。

活动细则:三组上,每组3人,选出一人夹汤圆,站在50公分远的地方,将汤圆从盆中夹出,喂两人吃,用3分钟时间内夹的最多,吃得最多的队为胜。

4.踩汽球

活动道具:汽球一袋、绳子30根。

活动细则:二组上,每组10人,3分钟内留汽球多者胜。

【奖品分类】

一等奖:五名

二等奖:十名

三等奖:十五名

欢乐奖:八十名雨伞80份(雨伞30把,玫瑰30朵)刮刮乐福利:400张每张2元(活动当天由工作人员现场发放)

【游戏礼品】

1、礼品装毛巾100份每份单价20元

2、保温瓶50份每份单价30元(派发给表演者及游戏羸家)

2021元宵节社区简单活动方案四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让居民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度过元宵佳节,市科协拟在共建社区-__社区组织“闹元宵·话科普”文化活动,活动方案具体如下:

一、活动主题

社区共建话科普,居民亲情闹元宵

二、活动内容

(一)、包汤圆·送温馨

组织社区居民和共建单位开展包汤圆·送温馨活动,意在爱心传递。汤圆包好后,将煮熟的汤圆分袋装好,由共建单位和社区干部带领科普志愿者及青少年送到社区孤寡老人家中。

1、活动时间:2月__日(农历正月__)上午9:30

2、活动地点:__社区科普学校内

3、活动准备(__社区负责):

①活动场地的桌椅摆放整齐。

②活动场地背景(投影仪播放):

社区共建话科普,居民亲情闹元宵

主办:__市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__区__街道__社区

③准备好包汤圆的米粉和馅等必备工具,多少视情况而定。

④收集好活动开展时要播放的节日音乐,渲染气氛。

4、人员安排:社区负责参加活动人员的通知,安排好送汤圆的孤寡老人家庭。

(二)、猜灯谜·学科普

围绕文学、历史、自然等科学知识共出灯谜200条,供现场居民解答,让居民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科普知识。

1、活动时间:_月__日(农历正月__)下午1:30

2、活动地点:__社区文化娱乐广场

3、活动准备:

①制作好各类灯谜和科普展板,准备奖励社区居民的小礼品。(共建单位负责)

⑤准备好200条谜语的铁丝线,在广场周边拉好,高度以安全、人能摘取为宜。摆放好科普展板。(__社区负责)

4、人员安排:共建单位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共同负责灯谜谜底的核对、奖品发放及宣传拍摄等;

社区保卫科负责维持活动期间的秩序。

5、猜灯谜活动规则(共建单位负责制作):

①谜面共200条。

②必须现场猜谜,一个谜面只允许猜一次,第二次视为无效,不得将猜中的谜面撕下带走。

③谜面上有标记__,则说明是已经猜过的。

④每个灯谜都编有相应的编号,谜底猜出后,只需把谜面编号记住,到指定兑奖处核对谜底,不能将谜面取下。谜底确认无误后,即可领取奖品。已经猜过的灯谜或撕下谜面者视为无效。

⑤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奖品兑完,活动结束。⑥兑奖要有秩序,不要互相拥挤。

2021元宵节社区简单活动方案五__社区为丰富居民的文体娱乐活动,着力营造新春佳节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增强居民团结向上、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关心居民的文化物质生活。在元宵节来临之际,社区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开展“浓浓邻里情、佳节庆元宵”趣味游园活动。现将元宵节趣味活动安排如下:

一、时间:2021年2月14日16时

二、地点:__10号院

三、参加人员:空巢、低保老人、残疾人、社区群众

四、活动程序

1、介绍领导、来宾

2、书记元宵节致辞

3、领导讲话

4、包元宵、敬老人

五、人员安排:

_:全面协调、接待领导或媒体

_:主持、物质准备、

_:照相、布置会场

_:节目策划、主持

_:音控、后勤保障、活动兑奖

_:通知、接待老人、活动兑奖

_:__等社区各院落楼栋长

安保:___

六、物质准备

1、炉子、锅等社区现成的;

2、一次性餐具:(200个、筷子若干,由__购)

3、苹果若干(糖果、瓜子若干,___)

4、元宵(社区现成的)

5、主持人服装:__的自备,社区其他成员的服装要去租;

6、桌椅(长桌_张,社区楼上的,橙子若干、不够到其他社区借_张,须在12号前完成)

7、座牌

七、主持人:__

主持词:

aa: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BB:各位爷爷奶奶大妈大叔们、小朋友们、街坊邻居们

合:元宵节快乐!

BB:今天到会的领导有:

aa:到会的来宾有:

BB:请街道党工委书记、(主任)讲话

aa:请__社区书记、主任刘雨潮讲话

BB:许多社区老人的儿女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回家和父母过元宵,使老人们倍感孤单;

aa:各位爷爷奶奶们,社区的工作人员就是你们的儿女,在这样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里,让我们陪你们一起过元宵。

BB:请我们社区成员为我们的老人们献上深深的祝福,上元宵。

最后由社区刘主任宣布元宵节趣味活动开始。

八、元宵节趣味活动具体规则及负责人员:

一、吹蜡烛

活动道具:蜡烛3根

活动细则:以1米的距离,吹灭2根获奖。

负责人:___

二、猜谜语

活动道具:彩色打印纸若干张、绳子一根

活动细则:谜语写到彩色纸片上并悬挂于绳上,能解答者取下谜语到解密者处揭晓答案,对则领奖。

负责人:___

三、夹弹子

活动道具:弹子60颗、塑料筷子2双、盆子2个、碗2个

活动细则:将弹子从盆中夹入碗中,1分钟内夹10颗到碗里获奖。

负责人:__

四、摸福字

活动道具:黑板一个,福字一张、眼罩一副

活动细则:将黑板立在2米开外处,参与者由起始线处用眼罩蒙眼,走向“福”字,摸到着为完成。

负责人:__

五、投篮

活动道具:塑料筐一个、乒乓球10个

活动细则:参与者站在1.5米开外的地方,将乒乓球对准塑料筐投递,投入6个位胜利。

负责人:___

六、踢毽子

活动道具:毽子2个

活动细则:2人一组,只要踢够10次获奖

负责人:___

七、抬乒乓球

活动道具:乒乓球2个、乒乓板1个

活动细则:参与者用乒乓板拖住乒乓球,但手不能接触球,绕设定好的障碍物走一圈,球不掉则为完成。

负责人:___

元宵节的礼仪文化篇9

一、东阳礼俗活动的表现形式

1.庆典礼仪与音乐

东阳民间多彩灯活动,每年元宵前后(一般从正月十二至十八)为彩灯活动时间。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活动高潮。彩灯的种类繁多,具体如龙灯。龙灯有板龙与布龙之分,东阳以板龙为著。这也是目前灯节最盛大的活动。灯笼罩造型千姿百态,花鸟虫鱼、亭台楼阁、仙释人物等应有尽有。迎灯仪式有:

(1)扬头:平日龙头被放置于仓库,灯桥则由各户自己保管。正月里从大家商定迎灯之日起,各户便重新编制自家的灯桥,由大伙推选的负责管年会的则请人选一吉日请出“龙头”,并将其装扮一新。“龙头”制成,先用红绸包住“龙眼”,后选择良辰吉日,行“开眼”仪式——解去包住“龙眼”的红绸,此时锣鼓班敲锣打鼓,场面欢快热烈。

(2)催灯:出迎之日傍晚,随着一阵紧密的锣鼓声,“龙头”在旗牌灯的引导下开始游村,以锣鼓、长喇叭为主演奏,高亢的喇叭声就成了“催灯”的信号。

(3)交灯:龙头游村一周后停于村中最大的市集场院,各户灯桥纷纷出门,在场院与龙头相交,联成一列。每户交灯后必放鞭炮,场面尤为热闹。

(4)正式开迎:前以火铳开道,继是由堂名灯、高灯、铜锣、长旗以及各种彩旗和手持香烛之头手等组成的仪仗队,仪仗队后就是吹打班,后紧随灯队。一般第一夜迎灯不出村,称作“头夜利村里”。次夜出村迎赛,两列或数列龙灯,时圈时奔,或滚或绕,左摇右摆,各现其技,各自的月班鼓吹高奏,爆竹齐鸣,迎龙灯活动达到高潮。第三夜,龙灯出迎郊野,挂山岗,转田埂,绕溪流,圈池塘,以祈驱除瘟神,风调雨顺。吹打班演奏的乐曲为《水龙吟》《将军令》《大过场》《小过场》等,乐声悠悠,热闹非凡。

(5)散灯:每晚龙灯结束后各户灯桥纷纷散去。

(6)摆斋:迎龙灯的最后一天,散灯后将龙嘴的龙珠取出,送至由龙灯管委会推选出的某户人家中。途中吹打班演奏《大过场》《小过场》《满江红》《状元花》等乐曲。接珠的人家必摆斋迎接龙珠。得龙珠者意味着这年能风调雨顺、事事平安。

每列龙灯,往往有数百桥。由大锣开道,然后是唢呐班,一般吹奏《水龙吟》《将军令》《倒春雷》等曲子。另外,在民国期间还曾出现了提灯的活动,这是在重大节日和盛典中进行的。近几年有的老年协会又开始了这种提灯活动,用大锣开道,不过仅限于村镇。

2.庙会礼俗与音乐

东阳市境内庙会众多。庙会期间,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百艺杂耍,各逞其技;商贾摊贩云集,南北杂货纷陈。东阳历史悠久的庙会有:三月三(黄田畈)、三月十一(楼西宅)、三月二十八(吴宁镇)、五月十三(巍山)、六月十一(千祥)、八月十三(横店、社姆坑)、八月十八(象岗)、九月十二(李宅、蔡宅)。庙会中最盛大的活动是迎佛和演戏。

(1)迎佛。庙会中的一种活动,尤以八月十三庙会为最。将庙中佛像抬出,或另塑小佛像于形如亭阁的佛轿中,绕街游行,香灯引路,乐队开道,旗、锣、伞、铳各式仪仗在前,继以纸马、神像,后有十字莲花、讨饭莲花、十二花名、七朵花、打花鼓、八洞仙、高跷队、大头舞等杂耍,狮子班、罗汉班压阵。

其中十字莲花和讨饭莲花统称为莲花落。表演方式为边走边唱,一会走成一个8字,接着又会出现一个黄瓜架的形式。演员的化妆是漫画风格,因而活泼风趣。常用的演唱牌子为《太平年》《靠山调》等。12花名是由妇女组成的表演队伍,边演边唱,从1月唱到12月。八洞仙则是取材于八仙过海里的八仙。大头舞则用《梳头歌》《和尚采花》等曲牌。

吹打班的音乐有《大过场》《满江红》《三五七》《花锣鼓》等。这是在首届东阳文化艺术节上亮相。这样大的阵势近年已很少见,而是以单独的形式出现在各种民俗活动的场合中。

(2)庙会戏。每逢庙会必要搭台唱戏,以增热闹。“庙会戏”,多为几个戏班在广场斗台演出,起码要演两天三夜戏。它招引四面八方的群众,对庙会贸易起着积极的作用。

3.民间信仰仪式与音乐

(1)摆茶。也是在农历的八月十三。西宅胡氏系胡则书系,村中摆茶供祭胡公,供品乃米塑,以糯米、芝麻、绿豆、芒谷、赤豆五种粮食为原料,寓意“五谷丰登”,胶制粘合成狮、虎、象、麒麟、鹿五性,还有八仙屏风、凤凰台、魁星阁、滕王阁等,形象逼真,气势轩昂。西宅米塑以趋失传,1985年春节重放异彩。背景音乐一般用吹打班的“文曲”(也称细乐),笛子主奏,如《海棠花》《霓裳曲》等。

(2)清蘸。在早期民间凡去灾除祸,要请道士做清蘸,也称“做焰口”。如游桥、拜斗、驱鬼等民俗活动。演奏的主要有《劝凡魂》《香赞》《山坡羊》等。吹奏乐器除常用的管弦乐和敲打乐外,加有海螺、虎筒等特殊乐器。另外,还有施兰盆、翻九楼等活动,除了用清蘸的音乐外,还加入了昆腔。

解放后,各类宗教器乐活动,随着封建迷信的破除而日趋淹没,但在“游桥”和“佛节”中仍在活动。

二、东阳礼俗活动中的音乐原生形态

东阳礼俗活动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音乐是礼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礼俗活动的外在形式和表达手段,它们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1.乐队的情况

东阳民乐,以民间吹打为主,称为吹打班。吹打者一是戏曲艺人,一是业余爱好者。吹打方式分坐、走两种。红白喜事和宴会上所奏的叫“坐吹”;迎神赛会、送丧出殡的鼓乐叫“走吹”。吹打乐曲有文武之别,用大唢呐主奏的称“武曲”,如《将军令》;用小唢呐主奏的称“文曲”,如《霓裳曲》。民间吹打由于活动简便,组散自由,因而流传广泛,久盛不衰。

目前,民间吹打班的组成情况:村村都有自己的吹打班,在吴宁镇竟出现了街道民乐团和老年协会民乐团两个乐队。较有名的民乐团有洪塘民乐团、许宅民乐团、王坎头民乐团等,他们曾参加省、地民间音乐会的演出。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铜管乐队,现在婚嫁乐队市场基本被铜管乐队占领,较有名的乐队有新世纪乐队、123乐队、银河乐队等。成员在8~10人之间,成员的年龄从20~50岁之间。乐队成员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到了晚上和休息时聚集在一起练习乐曲,切磋技艺,积累演出的曲目,随时接受各地或各种礼俗活动组织者的邀请参加演出,使得东阳市的农村乐队红红火火,发展势头强劲。

2.积累的乐曲

春节元宵、吉庆大喜:迎龙灯用《将军令》《水龙吟》《大过场》《小过场》;走马灯用民歌小调,如《五更歌》《孟姜女》《四季歌》《丰收莲花》。

宗教仪式:迎佛用《大过场》《花锣鼓》《小过场》《梳头调》;做佛事用《念经调》及婺剧中的《目莲救母》《唐僧取经》《造船》《送船》《四方络》等;做清蘸用《劝凡魂》《三皈依》《香赞》。

祭祀仪式:祭祖宗用《铜锣调》,兴岸用婺剧音乐《三五七》《二板》。

赶庙会:迎长旗、迎大旗、踩高翘、大头舞等用婺剧音乐《大过场》《牌子》《满江红》及民歌小调。

婚丧活动:结婚时用的是《花锣鼓》《四搭头》《花头台》或是铜管乐器吹奏《婚礼进行曲》等;送葬用的是《唱香山》《望乡台》《扳子》《二凡》《四搭头》。

三、东阳礼俗音乐的发展变化

元宵节的礼仪文化篇10

关键词:柳永;节日词;节日文化;意义

一、柳永节日词中的文化内涵

(一)民俗性节日词

民俗性节日主要是指在长期社会中在逐渐形成固定下来的节日,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往往与民俗活动、传说故事及文化背景等要素紧密结合。

1.寒食清明“春游踏青,尽情享乐”

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小镇西犯・水乡初过火》这首词写了,寒食节到来时,各处“禁火”。恰逢春意正浓,百花齐放充满蓬勃的生机,柳树成行的水岸,草木清脆,无论是乡间还是都市,一片清新,生机盎然,游人都出门游玩踏青。

描写清明节日的词有七首,《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笛家弄・花发西园》、《抛绣球・晓来天气浓淡》、《西平乐・近日凭高目》《透碧霄・月华边》、《满朝欢・花隔铜壶》、《看花回・玉砌金阶舞瞬干》。

词中写清明节风光,杏桃盛开百草清脆,展现了市民都去郊外游玩、斗草踏青。有的词清丽多彩,有的词爽朗明快,有的词用浓墨重彩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艳丽、奢侈的盛世春游图。柳永的清明节令礼俗词从中反映了词人对京都奢侈生活的迷恋,也折射出词人的审美情趣。这些词为我们留下了一幅生动的清明礼俗文化图,我们从柳词中可以看到宋人尽情享乐的市民情怀和人生态度。在这也折射出“天人和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2.元宵节“君民同乐、国家富足”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等。柳词中描写元宵节的词总共有六首,分别是《迎新春・o管变青律》、《倾杯乐・禁漏花深》、《玉楼春・皇都今夕知何夕》、《甘州令・冻云身》、《长相思・画楼喧街》、《归去来・初过元宵三五》。这类词中描写京城汴梁的十五元宵佳节,千家万户所有街道灯火辉煌,封建礼教的男女大防也被宽解,男人和女人,在烛影花阴下邂逅相爱。天下太平朝廷和民间都欢欣鼓舞,老百姓的日子也过的安康富庶。词中初春之际的京城壮美繁华,皇城的富丽堂皇。甚至皇帝也会走出宫门与老百姓共同观灯,与民同乐,以示天下太平。

3.重阳节“登高赏菊,健康长寿”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九月九日又有“久久、长寿”之意。柳永的《乐章集》里描写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词有三首,分别是《应天长・残蝉渐绝》、《玉蝴蝶・淡荡素商行暮》、《受恩深・雅致装庭宇》。这类词做或写秋蝉声歇,梧桐叶落,秋圃凝霜,宋人在重阳节秋游、登高、赏菊、饮酒的风俗习惯都在此中有所体现。同时柳永在这类词作中往往使用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强化主题,更使词增添了历史厚重感,使之更有味、更耐读。

4.七夕节“渴望爱情,幸福美满”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柳词中描写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礼俗的爱情节日词有一首。如《二郎神・炎光谢》词作,上阙着重写天上,由气候带出场景。秋高气爽,碧天如水,一弯上弦新月,出现远远的天空,为牛郎织女的赴约创造了最适宜的条件。银河耿耿,牛郎织女一年中至此相会。词的上阙主要写天上的情景,下阙则主要写人间的情景;场面闲静幽雅并无热闹喧庆的气氛,而诗人独独强调这种情景,愿以此来提醒后人珍惜佳期。“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作者把天街夜色凉如水的意象世界与钿合金钗私语处的心灵世界和谐地统一起来,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幸福而又温馨的七夕夜色图,发出了珍惜良宵、莫负美景的呼唤。

(二)官方性节日词

所谓官方节日,其内涵层面表明节日的官方制定及推行的特性,与民间或民俗节日存在天壤之别。官方庆典节日主要是指圣节和庆节。尽管圣节和庆节相差较大,但本文都统称为官方节日。官方节日以朝堂庆典为主要形式,以“祝贺”、“喜庆”为主题。

1.圣节“圣寿祝贺,喜庆平安”

圣节主要是以帝后的诞辰为制定依据,自上而下推行的官方节日。描述圣节的词有三首,分别是:《送征衣・过邵阳》、《御街行》、《永遇乐・熏凤结愠》。

词写宋仁宗诞辰之日是一个吉祥福瑞的日子,此日天地人都呈现祥瑞之象。词人用“千载”、“环宇”等夸张的词语渲染喜庆的氛围,表明整个宇宙都为宋仁宗的诞辰进献上了极大的祥瑞。接着有夸宋仁宗天资英明神武,下片写了大宋疆域之广大,个附属国多大宋的虔诚礼敬和对大宋王朝的祝愿。

2.庆节“皇恩浩荡,国运昌盛”

庆节包括宋真宗和宋徽宗时新设的天庆、先天、降圣等节。这些节日在柳词中皆有体现。描写庆节的词有一首《玉楼春・凤楼郁郁呈嘉瑞》:称颂人间祥瑞降临,将会预示着国家昌盛,国祚绵长。皇恩浩荡,恩及四海,国运昌盛,山呼万岁。虽寥寥几笔,却为我们描绘了北宋降圣节庆典的宏大场面。所有这些,都突出地体现了颂圣之词的特点。

(三)宗教性节日词

中国古代以农历三月中第一个巳日为上巳节。魏晋以后到宋代,改为专用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民间在流水上洗濯,除去宿垢,称“禊”。上巳节和道教联系密切,因此本文把上巳节归为宗教迷信性节日。柳永在《破阵乐・露花倒影》中,其词作描绘了每年三月一日以后,君臣士庶游赏汴京皇宫乐园――金明池的盛况。这样的以都市繁华景象为题材的词作。词人尽情地描写了宴会上群臣咏唱赞美天子的诗歌的盛况。下片以仙境作结,恰与上片结尾写蓬莱神仙世界相结合。

二、柳永节日词中的意义

柳永的节日词不仅生动的再现了时序节令变迁之美,自然婉转,恍如隔世,更深层次的蕴含了宋人节庆民俗心理、文化性格和情感取向,展示了北宋人民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和各俱特色的市井风情。随着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政治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务实,追求理性自由。这种社会变革影响到当时社会各个层面,人们对待节日的理念悄然发生变化,节日的宗教、祭祀因素减少,民俗节日从宗教迷信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向礼仪性、娱乐性的方向发展,演变成为真正的良辰佳节。

柳永的节日词展示了北宋社会气象和民俗风情,有风俗画卷意义。寒食节冷烟禁火;清明节踏青郊游;七夕节共渡良辰。重阳节携酒赏菊;元宵节普天同庆。上巳节君臣宴赏龙舟;诸圣节庆节,祝酒(久)朝贺。王公贵族,野桥新市,歌台楼榭,秦楼楚馆,朝野内外,市井俗民层层叠叠的出现在词作中,柳永可谓写出了“清明上河图”之境界,出色的绘制出了北宋节日风俗画卷。

参考文献:

[1]谢桃坊.柳永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柳永著,薛瑞生校注.乐章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4.

[3]柳永著,注.柳永词选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