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道狭窄的症状十篇呼吸道狭窄的症状十篇

呼吸道狭窄的症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8:04

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1

关键词:喉气管狭窄;临床诊治;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223-01

喉气管狭窄属于耳鼻喉科的一种难治性疾病[1],临床上多见。该病多因颈部外伤和颈部感染等他原因造成带外展麻痹或瘢痕挛缩,如环形狭窄、软骨缺损、纵形狭窄等,继而给喉气管的发音、呼吸等正常生理功能还来严重伤害,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发音功能障碍及呼吸困难,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23例喉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所选23例患者,均被确诊为喉气管狭窄,其中男性有12例,女性有11例。年龄为10~45岁,平均年龄为29岁。病程2个月~15年不等。狭窄部位分别为:胸段气管并颈段6例;咽喉部4例、颈段气管6例;颈段气管2例;喉部5例。临床主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轻重不同的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轻重程度与狭窄部位相关,当病变位置发生在声门上区时,呼吸困难表现相对较轻;当病变部位发生在声门区或声门下区时,呼吸困难表现相对较重。有少部分患者已长时间适应狭窄气道的呼吸,气道阻塞症状平时一般表现较轻,只有在呼吸道分泌物突然增多、黏膜发生急性炎症及运动用力时,才表现有严重气道阻塞症状。

1.2方法:术前所有患者均行Ct、纤维喉镜或颈部X线摄片检查,掌握狭窄的性质、部位、程度和形状后,制订治疗方案及正确选择镍钛记忆合金支架[2]。本组患者均给予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治疗。患者均在全麻醉下进行手术,狭窄段位置采取支撑喉镜或气管镜来确定,病变部位应用YaG激光系统进行反复气化和切割,直至打通气道及充分暴露正常组织结构。对有较硬瘢痕者可用喉裂或气管切开术将瘢痕去除,并同时对喉气管狭窄部位进行有效扩张,保证能顺利通过置入器。在0℃冷水中放进镍钛记忆合金支架使之变形后,把它套到芯管上,然后在支架的外部套上覆盖管,以便于推动定位管。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时一定要符合支架位于声门或稍高于声门水平要求,将其放于定位管、覆盖管、引导头和芯管共同组成的环行空间内备用。

1.3观察指标:观察和总结分析喉气管狭窄发病病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

2结果

23例患者均接受了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并成功完成,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明显缓解了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患者术后均产生了轻重不同的颈痛和吞咽痛,该症状在2个月后自然消失。术后2个月按要求行喉纤维镜检查,结果显示喉腔和气管内粘膜已覆盖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呼吸道无狭窄症状。

3讨论

喉气管狭窄能够对喉气管呼吸和发音等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能给患者带来生命危害。喉气管狭窄的发病原因有肿瘤、特发性、外伤、气管切开、烧伤、长期气管插管以及先天因素等。临床中由外伤引起的喉气管狭窄最为多见,约占28%~56%;医源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引发的喉气管插管受损等)、化学腐蚀伤、喉气管肿瘤切除术后引起的特异性感染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重新建立一个具有稳定结构的环形畅通呼吸道是治疗喉气管狭窄基本目的[3]。治疗喉气管狭窄方法有很多,比如手术、狭窄扩张、内窥镜下高频电刀、微波和激光治疗等。狭窄的部位和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治疗轻度狭窄可采用向瘢痕内注射激素、单纯扩张、腔内激光切除瘢痕或粘膜瓣等。但治疗较重的喉气管狭窄则需采用外科手术修复方法,临床中常见的修复方法有软骨切除术、喉气管重建术、支撑喉镜下或内镜下使用激光切开瘢痕组织,放置支撑架扩张狭窄管腔等[4],以取得用产生的张力来抵抗正常吞咽和呼吸时产生的腔内正负压的治疗效果。喉气管狭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且拔管成功率目前还不是很理想,患者可能会发生远期再狭窄,治疗技术还有待于提高。综上所述,喉外伤及医源性损伤是形成喉气管狭窄的主要因素。治疗喉气管狭窄采用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方法具有效果显著、创伤小、疗程短、平均住院时间短和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成诗银,陈文弦,刘文中,等.喉气管瘢痕性狭窄-附186例病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4,33(8):32-34

[2]黎高新,周建波,肖旭平.带蒂胸骨舌骨肌瓣及舌骨修复喉气管狭窄[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21):977-979

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2

【关键词】结核性气管狭窄;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38―01

随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以往需要手术治疗或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本院对15例结核性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及相应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6.8岁。所有患者均有肺结核病史,同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活动后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经纤支镜诊断为支气管狭窄,其中10例均为痰结核杆菌阳性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3例为右上叶支气管狭窄,3例为右中叶支气管狭窄,2例为右下叶支气管狭窄,4例为左上叶支气管狭窄,3例为左下叶支气管狭窄。

1.2治疗方法

在局部麻醉下经纤支镜初步了解支气管的狭窄程度和紧张度,选用合规格的球囊扩张导管,导管从纤支镜活检孔送至狭窄部位,如气道严重狭窄导致无法放入导管,可通过电灼等方法扩张管腔,使导管能进入狭窄段后再扩张。用压力泵向球囊内注入注射用水至所需压力,可选择3―8个大气压,通常由低向高依次递增,治疗时要密切观察,避免球囊向近端或远端外的支气管滑脱;一旦发要重新调整球囊的位置,确保其在气管的狭窄部位,每次球囊保持膨胀状态的时间1至2min,通常第1次充气时间1min为宜。在确定无明显出血后,可以反复扩张2-3次。但需防止过度充盈球囊,以免气道过度裂伤。抽水后球囊将会内陷,然后将其拔出,纤支镜下狭窄处的气道直径扩张,治疗成功1周后复行球囊扩张,治疗次数根据疗效确定。

1.3结果

15例患者经以上治疗后临床症症状完全缓解,复查纤维支气管镜示:支气管狭窄的内径由术前的(3.08±2.05)mm增加到术后的(6.25±2.57)mm,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刻效应达100%;气促评分【4】由术前的(1.93±0.78)分降低到术后的(0.68±0.40)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患者下降1级者4例,下降2级者11例。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器械准备:olympusBF―itp40型以及BF-p40型纤维支气管镜;根据狭窄部位、程度以及狭窄的范围,分别选择美国Boston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号球囊导管,美国Boston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5061型高压枪泵。各种急救用品:氧气、气管插管用物、呼吸气囊、心电监护仪、各种急救用药。

2.1.2患者准备:(1)完善各种检查,了解心肺功能、凝血功能情况,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评估患者承受手术的能力。(2)术前患者应行胸部Ct和气管镜检查及肺功能检查,根据情况选择适合型号的球囊导管。(3)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饮6-8小时,同时告知患者防止受凉,戒烟酒。保证充足的睡眠,(5)建立静脉通路,以保证抢救药品的顺利使用。

2.2术中配合

术中常规进行心电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给予氧气吸入(4milin)①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呼吸异常、脉搏加速、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立即通知医生暂停操作,加大氧流量,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并嘱患者深呼吸。②密切观察球囊有无脱落或移位,如移位到远端支气管,会造成远端气道损伤,如移位至气管,则有可能造成窒息的危险。③观察患者手术耐受程度,多数患者在进行球扩时会有轻微的胸骨后隐痛,此时应询问患者的感受,安慰患者,给予情感上的支持。④观察狭窄处有无出血。部分患者,特别是狭窄处有急性炎症存在时,扩张后会有局部的少量出血。一般采用1:10000肾上腺素冷生理盐水进行局部灌注后,出血多可即刻停止。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患者平卧休息2h,告诉患者2h内不能饮食,2h后可以进食温软饮食,不能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术后24h不得剧烈运动,少说话适当休息,以利于声带的恢复。

2.3.2术后观察和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①喉水肿或声音嘶哑由于喉腔黏膜下血管淋巴组织丰富、声门下组织疏松,如局部麻醉不充分或纤支镜过声门时不能一次顺利通过,反复刺激声带或操作时间过长,易致喉水肿或声音嘶哑,故要做好局部表面麻醉和气管内麻醉,操作者要轻巧熟练,过声门时应选择在患者吸气,声带张开时争取一次通过。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减少纤支镜对声带刺激。②咯血由于治疗原理是通过球囊扩张在狭窄部位形成多处纵行裂伤,从而达到狭窄部位扩张的目的【1】,因此狭窄段气管、支气管创面可能会有一定程度出血,一般出血量不多,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少量血痰,不需特殊处理,1―3d可自愈。如咯血量较多时让患者取患侧卧位,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防止发生出血性窒息,必要时纤支镜下抽吸。③发热发生在术后1―2d,与患者原有感染,操作后又导致新的支气管、肺感染或纤维支气管镜清洁、消毒和灭菌不彻底,发生交叉感染及出血机体吸收有关。因此,必须加强纤维支气管镜的清洁、消毒和灭菌,操作时动作熟练、轻巧,尽量减少出血。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高热者做好高热护理。

2.3.3术后随访:告知患者术后随访的重要性,一般出院2周时应回到医院复查,以后为1月1次,坚持半年到医院随访,可以了解患者的疗效,掌握需要进行第2次扩张的最佳时机。对严重度狭窄,不能1次完成或扩张后再狭窄者,可在首次扩张后2周左右行再次扩张,同时告知患者高压球囊扩张术可缓解症状,但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须坚持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服用抗结核药物,以免造成再次狭窄【2】。

3讨论

气管狭窄严重影响肺通气功能,易产生肺部感染,形成肺不张,继而出现并发症,导致恶性循环。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可有效地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安全,经济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3】。,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喘憋等症状即刻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治疗前,为患者讲解治疗基本知识、注意事项与心理疏导,使医患双方能密切配合,充分做好药品、器械等准备,术后予以细心观察,耐心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傅瑜.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中心气道阻塞与狭窄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70):385-386.

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3

【关键词】结核;支气管;检查

【abstract】objective:endobronchialtuberculosis(eBtB)clinicalcharacteristics,meansof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methods:80patientsdiagnosedeBtBbronchoscopyinpatientswithclinicalmanifestations,chestXray(Ctslices),theresultsofbronchoscopy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s:36patientswithinflammatoryinfiltrationlesionsdisappeared,nostenosis,6casesofproliferativelesionsin2patientswithmildtomoderatestenosis.Conclusion:eBtB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ofbronchialstenosis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atelectasisdecreasedtheincidenceoflungdamage.

【Keywords】tuberculosisbronchialcheck

支气管内膜结核是发生于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的结核性病变。其临床、X线表现不典型,临床上易被误诊,从而延误治疗,可导致不可逆性支气管狭窄、肺不张等。以下就我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80例进行正规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门诊患者28例,住院患者52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18-76岁,30岁以下14例,3150岁36例,51岁以上30例。所有病例均经FB活检病理和FB刷检涂片找到抗酸杆菌确认为结核者。所有病例均抗疼半年行FB。

1.2临床表现病程4个月以下就诊者42例,4个月以上38例。诊为单纯性eBtB44例,合并肺结核16例,结核性胸膜炎7例,肺炎5例,肺脓肿5例,肺癌2例,支气管扩张1例。

1.3治疗方法所有病例予2H、R、Z、e/4H、R、e方案化疗。H(雷米封)R(利福平),Z(毗臻酞胺),e(乙胺丁醇)。

2结果

经抗痨半年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有6例患者有胸闷。治疗后FB检查结果:36例炎症浸润病灶消失,无狭窄,6例增殖型病变有2例轻中度狭窄,11例干酪坏死型有3例出现支气管狭窄,19例狭窄闭塞均出现不同程度瘫痕狭窄,均不需手术治疗。

3讨论

支气管结核又称支气管内膜结核,是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结核病,常由于结核菌在支气管内种植,或由邻近受累的纵隔淋巴结浸润、破溃入支气管,或血源性播散而致。eBtB起病缓慢,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eBtB延误治疗可致结核性支气管狭窄,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肺不张、继发性肺炎,而早期抗结核能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对该病的误诊不仅可导致结核病在人群中传播,而且增加了治愈该病的难度,最后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才能治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提高eBtB的早期诊断水平十分重要。由于eBtB本身的发病特点无特异性及临床与众不同的多样化,特别是早期eBtB发病隐袭,易与肺炎等其他疾病混淆而造成漏诊。eBtB延误治疗可致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甚至严重的呼吸困难、肺不张和继发性肺炎。虽然FB是诊断eBtB的最好的手段,但FB是有创检查,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临床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检查前一定要权衡利弊。对局限性胸痛,阻塞感明显的患者应尽早行FB。本组病例全部依靠刷检和(或)组织活检确诊,表明该两项检查效果明显,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符。我们认为对FB正常或大致正常者,根据eBtB好发部位盲目刷检,可以不行组织活检。支气管结核表现为粘膜充血、溃疡、糜烂、组织增生、形成瘫痕和支气管狭窄间。随着病程进展,支气管狭窄发生率逐渐增高,本组治疗后36例炎症浸润病灶消失,无狭窄,6例增殖型病变有2例轻中度狭窄,11例干酪坏死型有3例出现支气管狭窄,19例狭窄闭塞均出现不同程度瘫痕狭窄。这一结果表明eBtB愈早治疗,出现支气管狭窄的机会愈小,肺不张及肺受损的发生率愈低。总之,目前eBtB尚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为减少eBtB误诊和漏诊,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不明原因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胸闷、痰中带血、哮喘、咯痰者,经抗炎、对症治疗2周无效时,应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eBtB必需的检查手段,镜下的活检、刷检对提高eBtB的诊断率、避免误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胸片正常的eBtB实行全身化疗效果好,可治愈该病而避免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4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青年脑卒中

title:theRelationshipbetweenYoungischemicStrokeand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apneaSyndrome

【abstract】theoSaHSisariskfactoroftheischemicstroke.itleadstorepeatedrespirationapnea,hypoxemiaandhypercapniawhichconsisttheerdothelialdysfunction,oxidativestress,mechanicalinjureandinflammation.thesefactorsarethebasisofthecerebralarterystenosisatherosclerosis.ResentyearmanyarticlesfoundthattheoSaHSisariskfactforthecranialvascularstenosis.westudiedtheresearchprogressinoSaHSandyoungcerebralarterystenosisatherosclerosis.

【Keywords】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apneaSyndrome,cerebralarterystenosisatherosclerosis,youngadultsischemicstroke

【中图分类号】R5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68-0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HaS)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有研究对1868例正常人进行了20年的随访,结论认为oSHaS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可能性较一般人群高,考虑oSHaS与发生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提示oSHaS可能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近期一些研究发现oSHaS可能是导致青年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2]。

下面就国内外oSHaS与缺血性卒中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oSHaS

oSHa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睡眠时反复发生低通气和(或)呼吸暂停,造成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微觉醒及睡眠结构的改变,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oSHaS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的结果,并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将oSHaS的病情分为轻、中、重度[4]。

oSHaS因其同时伴随的反复间断低氧/复氧、高碳酸血症可引起机体多系统功能损害。脑血管系统由于其特有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更易受到夜间睡眠反复发作呼吸障碍和低氧血症的影响,从而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形成。

2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的病理生理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血管内皮损伤为基础、以血管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病理过程,从最初的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到动脉壁出现肉眼可见的脂质条纹,在体内炎性因子的复杂作用下,脂质条纹逐渐发展成为动脉粥样斑块。随着疾病的发展,血管壁重塑、斑块向血管腔侵犯,最后造成血管狭窄,甚至斑块破裂或脱落,导致血管腔完全闭塞,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其生物过程可概括为细胞的激活、迁移、增殖、分化、血管生成、酶反应和细胞凋亡。其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学说:①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浸润学说;②损伤-反应学说;③炎症学说;④遗传-环境相互作用学说,这几种学说从不同层面反映了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基础[5]、[6]。

3oSHaS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3.1氧化应激障碍:每一次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水平下降,然后随着呼吸的恢复血氧饱和度水平又恢复。反复缺氧/复氧的过程好似反复的缺血再灌注,从而容易导致血管损伤。伴随着每一次复氧就有一次自由基的爆发产生。依次激活nF-kB,上调促炎性因子基因和黏附分子,继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有许多研究支持oSHaS患者有氧化应激发生,就是因为有慢性间歇性缺氧存在。

3.2炎症状态:研究发现oSHaS患者各种炎性因子如血浆nF-kB,白细胞介素(1L)6、tnF-a、黏附分子、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oSHaS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似乎与肥胖无关[7]。其它炎性效应还包括:1L-8、粒细胞趋化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以及上呼吸道局部炎性细胞浸润。

间歇性低氧血症、氧化应激、交感神经过渡激活、甚至打鼾震,动、反复的压力变化、机械刺激,都有可能激活全身性和(或)局部的炎性反应途径。oSHaS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这些疾病本身也可引起炎症反应。因此,在评价这些炎性因子标记物时有大量混杂因素需要考虑。

3.3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目前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否存在仍有争论,但有研究表明,oSHaS患者的内皮型-氧化氮合酶(enoS)和磷酸化enoS表达下调,提示内皮功能障碍[8]。此外,该研究还显示,患者静脉内皮细胞enoS和磷酸化enoS与oSHaS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7]。氧分压的变化可能在一氧化氮(no)的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oSHa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夜间低氧血症呈正相关[9]。氧化应激增加、炎症、no水平降低及细胞凋亡,可能导致oSHaSH患者血管内皮障碍。

3.4机械作用:有一种临床新说打鼾引起的振动可能直接导致颈动脉血管壁损伤。研究发现,打鼾和超声检查评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10]。

3.5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国外学者认为oSHaS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而引发卒中[11、12]。有研究表明在oSHaS患者尤其在中重度组,睡眠呼吸暂停时血压突发明显增高,暂停后血压大幅下降。在反复血压增高影响下,脑内小动脉内皮受损,脑动脉对Co2的反应性降低,造成脑血管扩张,调节功能减退;血压反复增高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颅内大动脉顺应性降低和缓冲功能障碍,导致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后者反过来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形态和功能,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等参与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重建,进一步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发展[13]。

4我国缺血性卒中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和年龄、病因的比较

有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狭窄在我国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颅内动脉狭窄是我国人群脑梗死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也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主要预测因素。据报道,在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住院的患者中亚洲人存在有症状颅内动脉狭窄高达50%。在我国约30%-70%的缺血性卒中与颅内血管狭窄有关[14、15、16、17、18]。

有研究发现42例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15-45岁)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的发病率率约64.3%,但年轻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大多缺乏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19、20]。

综上所述,oSHaS可引起反复呼吸暂停、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障碍、机械作用的损伤、炎症状态、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构成了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的病理生理基础。脑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血管内皮损伤为基础、以血管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引起脑动脉血管狭窄。oSHaS示引起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致脑动脉血管狭窄的病因。《2010卒中指南》已将oSHaS归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常常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许多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查后仅发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或狭窄而从免疫、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未找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的病因,这时须考虑oSHaS。目前oSHaS作为青年缺血性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的病因还缺乏大宗临床研究,希望能进一步进行大样本临床研究,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SilverbergDS.Lainaa,oKsenberga,treatingobstructivesleepapneainprovesessentialhypetrentionandqualityoflife〔J〕.amFamphys200265:229-236

[2]雷鸣、张媛媛、邓丽影.oSHaS对脑梗死患者颅内脑血管病变的影响〔J〕.第十二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91015-17p60S-132

[3]慈书平、高义、张希龙.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血管病关系20年随访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第34卷第1期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195―198

[5]StollGBendszusm.inflammationandatherosclerosis:novelinsightsintoplaqueformationanddestabilization[J].Stroke,2006;37(7):1923,32

[6]张运.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和干预研究[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8-02-14(1)

[7]punjabinm.BeamerBa.C-reactiveproteinisassociated-y.Sleep,2007,30:29-34

[8]Jelies,padelett:m.KawutSm,etal.inflammation,oxidativestress,andrepaircapacityofthevascularendotheliu-minobstructivesleepapnea.Circulation,2008,117:2270-2278

[9]CrossmD,millsnL,al-abrim,etal.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improresvascularfunctioninobstruct-ivesleepapnoea/hypopnoeasyndrome;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thorax,2008,63:578-58

[10]LeeSa,amistc,Bythk,etal.HeavysnoringasacauseofCarotidarteryatherosclerosis.Sleep,2008,31:1207-1213

[11]FosterGe,HanlypJ.ostrowskim,etal.effectsof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oncerebralvascularr-esponsetohypoxiainpatientswithobstructivesleepa-pnea[J].amJRespirCritCaremed.2007.175(7):720-725

[12]tsivgoulisG,alexandrovav.Cerebralautoregulationimpairmentduringwakefulnessin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isapotentialmechanismincreasingstrok[J].eur.Jneurol,2009,16(3):386-391

[13]肖淑萍马英文朱海英,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潜力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年1-1月第9卷第11期1137-1141

[14]HuangHw,GuomH,LinRJ,etal.prevalenceandriskfacto-rsofmiddleCerebralarteryStenosisinasymptomaticr-esdentsinrongqiCounty,Guangdong.CeReBRoVaSeDis,2007,24:111-115

[15]wongKS,HuangYn,GaoS,etal.intracranialstenosisinChinesepatientswithacuteStroke.neurology,1998,50:812-813

[16]wongKS,LiH.Long-termmortalityangrecurrentstro-keriskamongChineseStrokepatientswithpredominantintracranialatherosclerosis,Stroke,2003,34:2361-2366

[17]SurimF,JohnstonSC.epidemiologyofintracranialStenosis.Jneuroimaging,2009,19CSuppl17:11s-16s.

[18]王伊龙,王春雪,王拥军,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流行病学.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418-421

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5

临床表现

症状二尖瓣膜口面积

体征①二尖瓣面容。②二尖瓣狭窄: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不传导,有震颤。③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扩大:肺动脉第二音亢进,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相对关闭不全:Graham-Steell杂音)。

治疗

一般治疗

包括预防风湿热复发,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无症状者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定期(6~12个月)复查,限制钠盐摄入,口服利尿剂,避免和控制诱发急性肺水肿的因素,如急性感染、贫血等。

并发症的处理主要指处理并发的心房颤动。

介入和手术治疗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为缓解单纯二尖瓣狭窄的首选方法;人工瓣膜置换术适应证:严重瓣叶和瓣下结构钙化、畸形,不宜作分离术者,二尖瓣狭窄合并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者。

【扩展知识】

二尖瓣狭窄病因:风湿热是最常见病因,少见为先天性畸形或结缔组织病。

二尖瓣狭窄病理生理:正常人的二尖瓣口面积为4~6cm2,当瓣口减小50%即出现狭窄的相应表现。瓣口面积>1.5cm2为轻度狭窄,1~1.5cm2为中度狭窄,

二尖瓣狭窄X线检查:左心房增大,后前位见左心缘变直,右心缘有双心房影,左前斜位可见左心房使左主支气管上抬,右前斜位可见增大的左房压迫食管下段后移。

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m型示二尖瓣城墙样改变;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显示狭窄瓣膜的形态和活动度,测二尖瓣口面积。

二尖瓣狭窄并发症:①心房颤动为常见并发症。②急性肺水肿为重度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并发症。③血栓栓塞为源于左心耳或左心房的血栓并发症。④右心衰竭为晚期常见并发症。⑤感染性心内膜炎。⑥肺部感染。

【经典速记】

临床表现:二尖瓣膜口面积

治疗:限制钠盐摄入,口服利尿剂,避免和控制诱发急性肺水肿的因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临床表现

症状可多年无症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心悸、心前区不适、头部强烈搏动感。晚期常有性头晕,晕厥罕见。

体征①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②周围血管征:点头(De-musset)征、水冲脉、股动脉枪击音(traube征)、股动脉闻及双期杂音(Duroziez征),毛细血管搏动征。③主动脉根部扩大者,在胸骨右侧第2、3肋间扪及收缩期搏动。④心尖搏动向左下移动,呈心尖抬举性搏动。⑤杂音:轻度反流,舒张早期高调叹气样杂音,坐位或前倾位易听到;中或重度反流,杂音粗糙,为全舒张期。杂音呈乐音性时提示瓣叶脱垂、撕裂或穿孔;重度反流,在心尖区听到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austin-Flint杂音)。

治疗

急性外科治疗为根本措施。内科治疗一般仅为术前准备过渡措施,静滴硝普钠,酌情使用利尿药和正性肌力药物。

慢性①内科治疗: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舒张压>90mmHg者应用降压药;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左心室扩张者,即使无症状,可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②外科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为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要治疗方法。

人工瓣膜置换术适应证:有症状和左心室功能不全者;无症状伴左心室功能低下者,经系列无创检查显示持续或进行性左心室收缩末容量增加和静息射血分数降低者应手术。手术禁忌证为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0.15~0.20、左心室舒张末内径≥80mm或左室舒张末容量指数增加,≥300ml/m2。

【扩展知识】

X线检查①急性:心脏大小正常。除原有主动脉根部扩大或有主动脉夹层外,无主动脉扩大。常有肺瘀血或肺水肿征。②慢性:左心室增大,可有左心房增大。

超声心动图检查①m型显示舒张期二尖瓣前叶或室间隔纤细扑动,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可靠诊断征象;②脉冲式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主动脉瓣的心室侧可探及全舒张期反流束,为最敏感的确定主动脉瓣反流方法;③二维超声可显示瓣膜和主动脉根部的形态改变,有助于确定病因;④经食管超声有利于主动脉夹层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并发症①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常见。②室性心律失常:常见。③心脏性猝死:少见。④心力衰竭:急性者出现早,慢性者晚期出现。

【经典速记】

临床表现:①最先出现的症状是心悸,晚期常有性头晕,晕厥罕见。②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③周围血管征:点头(De-musset)征、水冲脉、股动脉枪击音(traube征)、股动脉闻及双期杂音(Duroziez征)、毛细血管搏动征。④杂音:轻度反流,舒张早期高调叹气样杂音,坐位或前倾位易听到;重度反流,在心尖区听到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austin-Flint杂音)杂音。

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为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要治疗方法。练习题

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其特征性体征是

a颈静脉怒张

B第一心音亢进

CGraham-Steell杂音

D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e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分裂

【答案】D

【解析】二尖瓣狭窄,在心尖部二尖瓣听诊区可以听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不传导,有震颤。

2风湿性心内膜炎常累及的心脏瓣膜是

a三尖瓣

B二尖瓣

C肺动脉瓣

D主动脉瓣

e二尖瓣和肺动脉瓣

【答案】B

【解析】风湿病引发风湿性心内膜炎常累及的心脏瓣膜是二尖瓣。

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早期呼吸困难常表现为

a端坐呼吸

B劳力性呼吸困难

C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D心源性哮喘

e急性肺水肿

【答案】B

【解析】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由于肺瘀血,早期出现呼吸困难。这种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4在心尖部听到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伴第一心音亢进。提示

a二尖瓣狭窄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室间隔缺损

D三尖瓣狭窄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答案】a

【解析】在心尖部听到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伴第一心音亢进,此乃二尖瓣狭窄特有的体征。

5心脏杂音较局限,不传导的器质性病变是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二尖瓣狭窄

C主动脉瓣狭窄

D肺动脉瓣狭窄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答案】B

【解析】二尖瓣狭窄在心尖部听到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其特点是不传导,有震颤。

6靴形心脏常见于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狭窄

D二尖瓣关闭不全

e三尖瓣狭窄

【答案】a

【解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加重左心室负荷,导致左心衰竭,引发左心室肥大,形成靴形心。

7重度主动脉瓣返流时,心尖部可存在见于

aGraham-Steell杂音

Baustin-Flint杂音

CDuroziez征

Dtraube征

eDe-musset征

【答案】B

【解析】主动脉瓣重度返流,在心尖区听到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为austin-Flint杂音。

8二尖瓣狭窄患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下列哪项

a劳力性呼吸困难

B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C端坐呼吸

D声音嘶哑

e咯血

【答案】a

【解析】二尖瓣狭窄使左心房压升高,肺静脉压随之增高,肺顺应性减低,从而发生劳力性呼吸困难。

9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的病变不伴有下列哪种改变

a左心房肥厚

B左心房扩张

C心脏呈梨形

D左心室肥厚

e右心室肥厚

【答案】D

【解析】单纯性二尖瓣狭窄,左室充盈障碍,左室容量负荷减轻,左心室不会出现肥厚。

10风湿性心脏病严重二尖瓣狭窄突发大咯血的原因是由于

a急性肺水肿

B合并肺结核

C肺毛细血管破裂

D支气管静脉破裂

e合并支气管扩张

【答案】D

【解析】支气管静脉同时回流人体静脉、肺静脉,当肺静脉压突然升高,支气管静脉可破裂引起大咯血。

11风湿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咯血等症状,随病程延长,上述症状减轻,但出现腹胀、肝大,则可能为

a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发生二尖瓣关闭不全

C合并主动脉瓣狭窄

D二尖瓣狭窄程度减轻

e进入右心功能不全期

【答案】e

【解析】右心功能不全时,肺循环血流减少,肺瘀血减轻。从而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减轻。

12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可出现下列哪种改变

a左房扩大,右房缩小

B右房扩大,左房缩小

C左房扩大,左室扩大

D左室缩小或正常,左房扩大

e右室缩小,左房扩大

【答案】D

【解析】二尖瓣狭窄,左房内压增加而导致左房扩大,而左心室基本正常。

13劳累时有心绞痛及晕厥发作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首选下列哪种治疗措施

a利尿

B强心

C静滴硝酸甘油

D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

e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答案】D

【解析】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手术治疗。

14当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程度加重时,将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心尖部舒张期滚筒样杂音增强,肺动脉第二音减低

B心尖部舒张期滚筒样杂音减低,肺动脉第二音减低

C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舒张期滚筒样杂音增强

D心尖部舒张期滚筒样杂音增强,肺动脉第二音增强

e心尖部舒张期滚筒样杂音减低,肺动脉第二音增强

【答案】D

【解析】二尖瓣狭窄加重,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增快,杂音增强,肺动脉压力增高,第二心音增强。

15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

a胸部X线摄片

B心电图检查

C血沉检查

D抗0检查

e心脏听诊

【答案】e

【解析】心脏听诊:二尖瓣听诊区低调的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局限,不传导,有震颤。最具诊断价值。

16提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脉搏是

a奇脉

B交替脉

C水冲脉

D短绌脉

e脱落脉

【答案】C

【解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会出现周围血管征,出现水冲脉。

17以扩张小动脉为主的扩血管药物应慎用于下列哪种疾病

a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重度二尖瓣狭窄

C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D室间隔缺损

e扩张型心肌病

【答案】B

【解析】重度二尖瓣狭窄,血液从左房进入左室受阻,导致左室射入主动脉血量减少,应用扩小动脉的药,进一步加重了低血压的情况。

18最可能引起左心室负荷增加的疾病是

a体循环动脉高压

B肺动脉瓣狭窄

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主动脉瓣狭窄

e二尖瓣狭窄

【答案】C

【解析】舒张期血流从主动脉反流入左心室,左心室同时接左心房充盈血流和主动脉反流回的血流,左心室容量负荷急剧增加。

19梨形心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三尖瓣狭窄

C二尖瓣狭窄

D二尖瓣关闭不全

e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答案】C

【解析】二尖瓣狭窄导致左房内血液流入左室受阻,从而使左房压力增高,继而左房肥大,X线表现为梨形。

20因支气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咯血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肺栓塞

B肺脓肿

C肺结核

D二尖瓣狭窄

ewegener肉芽肿

【答案】D

【解析】严重二尖瓣狭窄,可表现为突发大咯血,是由于支气管静脉同时回流到体循环静脉和肺静脉,当肺静脉压升高时,黏膜下瘀血、扩张而致咯血。

21患者,女。39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突然出现偏瘫。失语。检查:神志清楚,脑脊液正常,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最可能的诊断为

a脑出血

B脑栓塞

C脑血栓形成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答案】B

【解析】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最易并发心房纤颤,在此基础上发生脑栓塞。

22患者,女,56岁。28年前确诊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5年来经常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咯血,半年前,开始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但呼吸困难和咯血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近半年临床表现有关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a二尖瓣狭窄程度减轻

B合并肾小球肾炎

C合并主动脉瓣狭窄

D出现了右心衰竭

e二尖瓣钙化

【答案】D

【解析】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说明出现了右心衰竭,减缓了肺瘀血,致使呼吸困难减轻。

23患者,女,47岁。发现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查体:双侧颊部皮肤呈紫红色,心界向左扩大,心腰膨隆,心率96次/分,心尖部可闻及开瓣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该患者查体还可能发现的

阳性体征是

a肺动脉瓣区舒张早期杂音

B胸骨左缘第3肋间收缩期杂音

C第二心音逆分裂

D第二心音减弱

e第一心音减弱

【答案】a

【解析】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可以诊断为二尖瓣狭窄,当肺动脉扩张时可引起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在肺动脉瓣区听到舒张早期吹风样杂音,称Graham-Steell杂音。

24患者。男,63岁。活动时心悸、气短1年。查体: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周围血管征阳性。该患者查体时,心界叩诊最可能的表现是

a向左下扩大,心腰凹陷

B正常

C向左扩大,心腰饱满

D向右侧扩大

e向两侧扩大

【答案】a

【解析】根据病史及体征可以诊断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出现左心室增大的表现。

25患者,女,50岁。心脏联合瓣膜病10年。发热1个月。t37.2~37.6℃。厌食,消瘦,贫血貌。为确诊首选下列哪种检查

a胸部X线

B血培养

C测定血沉

D心肌酶检查

e测定血红蛋白

【答案】B

【解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脏瓣膜病的常见并发症,因此,对于发热>1周的心脏瓣膜病患者首先要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而血培养是诊断该病最重要的方法。

26患者,女,26岁。心尖部听到一个舒张中期出现的先递减后递增型的隆隆样杂音,伴有第一心音增强;心律表现为节律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一致,心率大于脉率现象。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二尖瓣狭窄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关闭不全并心房颤动

D二尖瓣狭窄并心房颤动

e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答案】D

【解析】心尖部听到一个舒张中期出现的先递减后递增型的隆隆样杂音,伴有第一心音增强是二尖瓣狭窄的典型体征,据此可诊断;节律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一致,心率大于脉率现象是心房纤颤的特点,故诊断为D。

27患者,男,60岁。头晕、心悸4~5年,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搏动。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为递减型。向心尖传导,在心尖区闻及隆隆样舒张早期杂音,股动脉可闻及射枪音,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狭窄

D主动脉瓣狭窄

e室间隔缺损

【答案】B

【解析】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为递减型,向心尖传导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典型杂音,在心尖区闻及隆隆样舒张早期杂音是重度反流所致,即austin-Flint杂音,与二尖瓣狭窄杂音的区别在于不伴有开瓣音和第一心音亢进;股动脉可闻及射枪音为周围血管征,故选B。

【a3型试题】

(28~30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53岁。近几年来逐渐出现心悸、乏力、活动后气急。体检发现:心脏向左下扩大。心尖部有舒张期滚筒样杂音,主动脉听诊区闻及舒张期泼水样杂音。

28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主动脉瓣狭窄

B二尖瓣狭窄

C二尖瓣关闭不全

D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答案】e

【解析】主动脉瓣听诊区舒张期泼水样杂音,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可出现austin-Flint杂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及左心功能不全症状。

29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是

a心电图

B胸部X线摄片

C超声心动网

D心脏核素检查

e冠状动脉造影

【答案】C

【解析】超声心动图对瓣膜状态及心功能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30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地高辛

B普萘洛尔

C硝酸甘油

D卡托普利

e双氢克尿噻

【答案】D

【解析】该患者有典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典型杂音;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是超声心动图;因有心悸、乏力、活动后气急等心力衰竭表现故宜予血管扩张药(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1~35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20岁。有四肢关节疼痛病史。近半年来,时感心悸,活动后有气急,休息时缓解。查体:两颧紫红色,口唇轻度发绀,听诊心尖部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胸骨左缘第3~4肋间二尖瓣开放拍击音,p2亢进,分裂。

31应首先考虑的是

a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B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C风心病主动脉瓣狭窄

D风心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答案】a

【解析】本病例临床表现符合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32入院后2天体检发现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规则,HR120次/分,p100次/分,应考虑并发了

a窦性心动过速

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心房扑动

D心房颤动

e窦性心律不齐

【答案】D

【解析】出现了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规则,HR120次/分,p100次/分,应考虑并发了心房颤动。

33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普奈洛尔

B利多卡因

C毛花苷丙

D苯妥英钠

e新斯的明

【答案】a

【解析】初期治疗心房颤动的目标是减慢心室率,首选静脉注射B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美托洛尔)或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洋地黄仍可用,但不是首选。

34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a心功能不全

B心律失常

C肺栓塞

D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呼吸道感染

【答案】a

【解析】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最终多数伴随病情发展,死于心力衰竭。

35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

a注意休息

B注意饮食

C积极防治高血脂

D积极防治风湿热

e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6

打鼾俗称打呼噜,临床医学中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打鼾时,不管是否存在呼吸暂停,宝宝的血氧饱和度都在80%以下,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而正常情况下的血氧饱和度为95%一99%。

鼾声哪来的?与呼吸道结构息息相关

口咽部拉直来看犹如一个圆筒,四周由软颚、舌头后段、两侧扁桃体及后咽壁构成。当宝宝清醒时,在神经的控制下,黏膜肌有相当的张力,口咽四周也会撑起张开。“圆筒”气流进出顺畅,不会产生杂音。

当任何原因导致气流通道狭窄,就会使呼吸阻力增加。当气流经过狭窄部位,松弛的软肉忽闭忽开,随着气流振动,鼾声就产生了。

打鼾的4个原因

扁桃体肿大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咽部集结了丰富的淋巴组织,又称增殖体,增生过大则为增殖体肥大。扁桃体或增殖腺肥大,引起咽喉部狭窄,入睡时发出鼾声,导致打呼噜、张口呼吸甚至呼吸暂停等现象。

鼻道狭窄 宝宝的咽腔较短,鼻道狭窄,稍有分泌物或黏膜肿胀就易阻塞。半岁之内的小宝宝时常有鼻音、鼻塞或喉咙有痰音,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呼吸道炎症 上呼吸道发炎、慢性鼻窦炎会使鼻黏膜充血水肿,以及扁桃体增殖体异常肥大,鼻咽部通气受阻,睡眠时不能经鼻呼吸,出现随呼吸发出的鼾声。

肥胖 体胖的宝宝咽部的软肉构造较肥厚,睡觉时口咽部呼吸道易阻塞,出现鼾声,严重时甚至会有呼吸暂停的现象。

睡眠姿势不佳 譬如宝宝仰睡,舌头根部因重力关系向后倒,呼吸通道受到部分阻塞,气流进出鼻腔、口咽和喉咙时,附近黏膜或肌肉产生振动发出鼾声。

妈妈该行动了

多力留意 宝宝持续打鼾将引起一系列临床改变,如夜间打鼾、张口呼吸、呼吸困难、胸腹反向异常呼吸、呼吸暂停、睡眠不安、遗尿、磨牙、多汗、多动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所以,宝宝打鼾了,妈妈必须高度警惕。

及早发现 宝宝的正常睡眠状态是安静舒坦,头部微有出汗,呼吸均匀而无声,有时小脸蛋还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表情。如果宝宝每次入睡后有打鼾现象,特别是鼾声变调,响亮、不规则,应及时早去医院,请医生仔细检查。

需要提醒的是,有的小宝宝偶尔出现睡时打鼾,可能是由于睡眠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松弛,呼气时排气受到影响,如果改变,呼噜声会很快消失。这种情况就不必去医院就诊。

这种情况找医生 当宝宝睡觉时打呼噜,最好请耳鼻喉科医生检查一下。轻度的腺样体肥大,病程较短或上呼吸道感染时出现的打鼾,首先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以控制和解除症状,注意避免反复感染。当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症状,或长期存在呼吸不畅,尤其是有呼吸暂停现象时,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和扁桃体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避免打鼾的有效办法

保证宝宝生活有规律,减少睡前剧烈活动。

保持营养均衡,防止宝宝过胖。肥胖的宝宝要想办法将体重减下来,让口咽部的软肉消瘦些,使呼吸管径通畅。

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7

【关键词】支架食管狭窄护理介入放射学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61-02

食管狭窄或梗阻是食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各种原因引起的食道良恶性狭窄严重影响着患者得生活质量,威胁生命。近年来在DSa导向下金属内支架治疗梗阻性食管病变的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有效率83%―100%,特别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肿瘤患者。食道内支架置入治疗可迅速解除食道梗阻,缓解病人症状,明显提高患者得生存质量。我院介入科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例食道狭窄患者在DSa导向下实施了食道内支架置入术,疗效显著,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食道狭窄病例31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例。入院时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吞咽困难。全部病例术前均经Ct检查证实食道肿物,食道钡剂透视:18例完全闭塞,钡剂不能进入胃内,13例钡剂进入胃内缓慢且少量。

1.2方法

协助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头偏向术者,口含咽部麻醉剂,在DSa透视下将0.035的泥鳅导丝通过狭窄部到达胃内,5FCoBRa导管送入,注入对比剂,确定导管位置后换260cm的超硬导丝,退出导管,沿超硬导丝放入球囊导管,在狭窄处行球囊扩张,扩张后沿导丝送入个体化的食道内支架及输送系统,DSa下密切监测调整支架的位置,准确定位后缓慢将支架释放于狭窄部并观察支架开放和食管通畅情况。

2结果

本组31例,共置入覆膜支架31枚,一次性顺利置入支架29例,2例患者支架置入后位置不佳,立即将支架取出后二次置入。支架置入后患者吞咽困难、疼痛症状即刻缓解。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食管扩张和支架置入后的感觉及治疗后的效果,以解除患者得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取得患者得配合,。

3.1.1疼痛的护理术前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止痛药物,如吗啡,布桂嗪(强痛定)等。

3.1.2术前准备去除义齿,术前4h禁食、禁水,术前15―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减少口腔、消化道分泌物,必要给于镇静剂。备好吸引器和各种急救药品。

3.1.3器械准备根据患者术前SCt检查结果准确测量支架直径和长度,选择适合的个体化内支架:普通支架或覆膜支架若干,支架推送器,0.035英寸的泥鳅导丝和加硬导丝,5FCoBRa导管等器械。

3.2术中配合

3.2.1导丝、导管通过会厌时,患者出现剧烈恶心、呕吐等症状,护士应及时擦拭,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引口腔、鼻腔溢出的分泌物和食管反流物,防止误吸入气管。继续做患者的安抚工作,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心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变化及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

3.2.2术中观察有无食管破裂的表现,如疼痛、呕吐血性胃内容物、呼吸困难等症状。

3.3术后护理

3.3.1一般护理支架置入后应观察食管是否通畅,术后少量出血是正常的,术日后可自行停止。若出血量多,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遵医嘱给予止血药或输血,必要时请胸外科医生会诊。

3.3.2病情观察术后应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部位,轻微疼痛不需要处理,疼痛较显著且不缓解时,应警惕是否是球囊充盈膨胀过度造成的食管破裂或穿孔,此时嘱患者禁食,并报告医生处理。

3.3.3饮食护理术后当日可进温热流食,忌冷食。因镍钛合金的支架可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硬度变化,热胀冷缩。冷食易导致支架收缩而发生滑脱,嘱患者3d内饮流食,禁食冷饮。3d后患者无疼痛症状可吃半流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进食时应取坐位,食物宜嚼细,餐后饮水,以清洁残留在支架上的食物。

3.4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原则

3.4.1支架移位及脱落:覆膜支架易发生移位,向上移位表现为喉头异物感、窒息感,向下移位或滑脱表现为吞咽困难重新出现,处理原则为调整位置重新放置。临床护士应观察患者置入支架后的症状,以便发现支架是否移位。

3.4.2食物嵌顿患者突发吞咽困难或食物不能咽下者,多为进食大块食物或高纤维素食物嵌顿于支架上口,处理为内镜下推下食物,或取出食物。

3.4.3再狭窄产生的原因为肿瘤不断生长,支架刺激或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处理为再扩张,二次置入内支架。

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8

【摘要】

目的:探讨开放性喉外伤的急诊救治、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开放性喉外伤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全部急诊手术治疗,1例患者在抢救中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7例患者临床治愈后随访6个月以上。27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术后发音恢复正常,其中有2例术后发生咽瘘,1例术后发生气管食管瘘,经进一步处理瘘道愈合,无声音嘶哑。另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喉狭窄,再次手术后喉狭窄治愈,但声音仍嘶哑。结论:在开放性喉外伤的急诊救治过程中,应尽量抢救生命,最大限度保留、恢复喉功能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开放性喉外伤;急诊;外科手术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emergencytreatmentforopenlaryngealtraumaanditssurgicaltreatment.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28openlaryngealtraumacaseswithemergencytreatmentwascarriedout.Results:all28caseshademergencysurgery,and1casediedofheartandlungfailure.25caseshadnormalpronunciationafteroperationincluding2caseswithpostoperativepharyngealfistulaand1casewithpostoperativetracheoesophagealfistula,whichwashealedafterfurthertreatmentwithoutahoarsevoice.therewere2caseshadpostoperativelaryngealstenosis,andwerehealedaftersurgeryagainbutstillwithahoarsevoice.Conclusions:inemergencytreatmentforopenlaryngealtrauma,itisimportanttosavelives.Complicationsprevention,retentionandrecoveryoflaryngealfunctionarealsonecessary.

[KeYwoRDS]openlaryngealtrauma;emergencytreatment;Surgery

开放性喉外伤是耳鼻喉科的急重症,临床处理紧急复杂,专业性强,若贻误抢救或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后遗喉狭窄、咽瘘、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我院1989年~2009年共救治开放性喉外伤28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989年~2009年共救治开放性喉外伤2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24~80岁。致伤原因:车祸8例,斗殴伤5例,自杀刎颈伤15例。伤后就诊时间:0.5~6h。临床表现:颈部皮肤、软组织、舌骨、喉软骨或气管、咽腔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出血、漏气、声嘶或失音、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10例合并失血性休克,13例伴有严重呼吸困难。具体外伤部位:甲状舌骨膜损伤12例,甲状软骨损伤10例,环状软骨损伤4例,环甲膜损伤2例。

1.2方法

在急诊处置过程中,围绕危及患者生命的呼吸困难、大出血、休克等症状优先处理。对13例伴有严重呼吸困难者,立即清除喉、气管内血性分泌物,从伤口直接放置气管插管,到手术室后再作常规气管切开。其余病例在手术室充分吸氧及心电监护下行低位气管切开。10例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立即开通静脉通道,补液输血,进行抗休克治疗。对来院时仍有活动性出血者采用指压,找到出血点并用止血钳钳夹,若位置深不易找到出血点可填塞止血,待到手术室清创时进一步处理。清创过程中尽量保留断裂的黏膜和软骨,恢复喉、气管的软骨支架。伤口位于甲状舌骨膜及会厌蒂部断离者,先将会厌拉回原处缝合固定[1],关闭喉腔;裂开的甲状软骨钢丝固定或缝合外面的软骨膜;4例环状软骨损伤者采取骨折复位,放置扩张管,以避免喉、气管狭窄。术后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放置鼻饲给予足够营养,避免肺部感染。对刎颈者积极的进行心理干预,避免再次自杀。对合并他科表现者及时请相关科室医生配合治疗或转他科处理。

2结果

28例中1例患者在抢救中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7例患者临床治愈后随访6个月以上。27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术后发音恢复正常,其中有2例术后发生咽瘘,1例术后发生气管、食管瘘,经进一步处理瘘道愈合,无声音嘶哑。另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喉狭窄,再次手术后喉狭窄治愈,但声音仍嘶哑。

3讨论

开放性喉外伤根据外伤史、颈部伤口、局部出血、呼吸困难、发声障碍、气肿或吞咽困难等不难作出诊断。主要治疗原则是抢救生命,包括解除窒息、止血、抗休克,以及早期创伤处理,尽可能保留、恢复喉功能和防止并发症。

3.1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放性喉外伤多因血块、软组织移位而引起呼吸道阻塞[1]。本组1例患者因血块引起呼吸道阻塞窒息死亡,故应及时止血、尽快恢复喉和气管通气功能。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伤口较大且能明视喉腔或气管腔者,可用管径较细的气管导管,从断端直接气管插管。对于伤口较小者伴3度以上呼吸困难,应迅速找到伤口,并扩大致足够插入气管套管,吸净气管内的血凝块及分泌物。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人工气道,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组13例伴有严重呼吸困难患者采用先从伤口气管插管,呼吸平稳后常规气管切开。

3.2止血、抗休克

开放性喉外伤可伴有颈部动静脉损伤,发生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对来院时仍有活动性出血患者,填塞压迫止血最为有效。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止血措施:(1)颈外动脉、椎动动脉和颈外静脉损伤,只需简单结扎;(2)颈内静脉损伤暴露者,应修复再通,如无法修复可结扎;(3)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同时受损,此类多在现场死亡[2],患者很少能第一时间到达医院,如有手术机会应及时修复再通;(4)如出血位置较深,出血部位一时难以找到的,则应迅速采用填塞止血,以避免顾此失彼[3]。所有患者均应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及时补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待纠正休克后再行手术。

3.3气管食管漏及咽漏的处理

伤口若与咽腔、食管上端相通,吞咽时有唾液自伤口溢出,及时修复咽腔及食管创面,给予鼻饲,复查吞钡证实无咽漏及食管漏,方可取出胃管。本组2例患者术后发生咽漏,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1例患者提前进食,术后控制血糖,局部加强换药,瘘道内碘仿沙条填塞,15d后愈合。1例气管、食管漏患者,术后滞留胃管2个月后痊愈。

3.4清创缝合,重建呼吸道

开放性喉外伤治疗原则是最大可能地恢复并保持喉支架结构的完整性;(1)尽可能多地保留软组织,撕裂的黏膜尽量保留,对位缝合,对大面积组织缺损者,尽量1期转移皮瓣修复创面。(2)污染伤口用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及碘伏稀释液反复冲洗,污染严重需置负压引流。(3)骨折的软骨尽量复位,将软骨膜对位缝合,以期重建喉的骨性支架[4]。粉碎性骨折复位较困难,术后行喉扩张管植入[2],以支撑喉腔,防止喉腔发生狭窄。但植入的t型管长短粗细要适宜,过粗则修复黏膜张力太大,术后压迫过紧,易引起黏膜、软骨缺血坏死;过细起不到支撑作用,达不到治疗目的。上端过长会引起会厌喉面黏膜损伤,肉芽形成,瘫痕生长。喉膜固定线上下松紧要合适,上端过紧造成会厌拉伤,下端过紧则易造成气管前壁损伤。术后1~3个月取出支撑器的同时,放入气管套管,如堵塞套管后7~10d无呼吸困难,可拔除套管,修复气管瘘口。骨折较轻的,采取骨折复位后放扩张子以避免喉、气管狭窄的发生。本组2例伴有环状软骨骨折者采用骨折复位后橡胶指套内填塞膨胀海绵制成的简易扩张子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避免用坚硬的扩张膜压迫损伤喉黏膜和软骨,可能导致疤痕形成而影响喉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天铎.喉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7128.

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91.

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9

【关键词】外科治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肿瘤侵犯气管及其外科处理原则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来对39例甲状腺肿瘤侵及气管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甲状腺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19例,术前均有呼吸不畅或影像学发现有气管受压、移位或狭窄,术中证实气管受侵22例,术后早期出现呼吸道梗阻7例,死亡4例。结论长期肿大的甲状腺肿以及浸润性的甲状腺癌均可造成气管受压、软化或狭窄,术中术后均可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甚至窒息死亡。所以正确的术前诊断,恰当的术中处理,积极的术后治疗是预防急性呼吸道梗阻的关键。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呼吸道梗阻外科治疗

甲状腺肿瘤侵犯气管时常使气管受压移位或狭窄,同时多由于肿瘤体积较大,使颈部大血管和甲状腺的主要血管在解剖位置上出现变异,给手术操作带来困难,术中及术后常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而导致严重后果。本文结合我院近8年来手术治疗此类病人39例的临床资料,就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9例,男12例,女27例,年龄29~76岁,平均47.6岁,病程最短11天,最长36年,平均8.6年。

1.2临床表现及诊断39例中一侧甲状腺肿大27例,其中胸骨后甲状腺肿2例;双侧甲状腺肿大12例。术前有不同程度呼吸不畅15例,影像学发现气管受压移位及管腔变窄者30例。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癌16例,桥本病伴甲状腺癌2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1例,甲状腺瘤10例,甲状腺瘤骨样钙化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或不伴有甲状腺瘤8例。

1.3麻醉及手术方式颈丛麻醉20例,气管插管麻醉19例。手术方式除1例仅行气管造口术外,余38例均为甲状腺单侧或双侧腺叶大部或全切除术。同时一侧功能性颈清扫3例,两侧功能性颈清扫1例。气管壁窗式切除4例,气管缺损用颈部带蒂瓣修补1例,气管直接间断缝合1例,气管缺损造口2例。术中气管悬吊9例,气管切开1例。

2结果

术后48h内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7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4例。梗阻原因,出血压迫2例,气管软化塌陷2例,喉头水肿痉挛致痰阻塞1例,气管缝合断开伴出血窒息1例,出血压迫伴喉返神经损伤1例。术后23天~6个月内死亡4例,均为甲状腺癌病人,死亡原因:呼吸道梗阻及感染2例,肺及颈椎癌转移各1例。

3讨论

3.1详细的术前检查,正确分析判断气管受侵的程度,是外科治疗的前提良性甲状腺肿物尤其是病程长的巨大甲状腺肿以及浸润性的甲状腺癌均会产生气管受压,使气管软骨环变薄失去弹性而软化。一旦肿大的腺体被切除之后,已发生软化的部分失去了原有的甲状腺组织的支持固定作用而发生萎陷,术中术后均可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甚至窒息死亡。所以术前正确的判断气管受侵的程度,恰当地进行手术处理,是防止术后急性窒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对于甲状腺肿大的病人,首先要通过术前的局部检查,对其病灶大小、形态、软硬度获得立体的概念,同时详细了解病史、病程长短、症状和体征,以判断有否气管受侵。颈部X线正侧位摄片对诊断气管软化有重要价值,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对有严重压迫气管症状存在者,可在X线透视下检查气管壁有否软化[1]。让病人闭口捏鼻,同时用力呼气以增加气管内压力和用力吸气以降低气管内压力,观察气管壁有无扩大及变窄,从而判断气管有无软化,以判断病人术后有无窒息的危险性。此外气管断层片,B超、Ct、气管镜检查对诊断气管受压软化及狭窄亦有重要价值。一般而言气管受压和气管壁本身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与甲状腺的大小和病程的长短有关[2]。但偶而长大的甲状腺肿物也足以产生气管受压,特别是生长较快具有高度侵犯性的甲状腺癌[3]。本组病例术中发现由甲状腺良性肿瘤造成的气管明显受压变形及狭窄者,病史均在9年以上,最长者达36年。而生长迅速的甲状腺癌短期内即可侵犯气管。本组1例病程只有11天,术前即有明显呼吸不畅,颈部X线片示气管受压移位达1.7cm,气管与颈椎间组织增厚。术中见肿瘤侵及气管侧后壁,并波及食管,行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及气管悬吊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

甲状腺肿瘤压迫气管使之软化,术前并非都有呼吸不畅。本组病人术中证实有气管软化或狭窄者22例,而术前有气促、呼吸困难者只有15例。我们体会对甲状腺病人有下列征象者应考虑有气管受压软化的可能[2~4]。(1)病程长、肿块大者;(2)肿瘤与气管相连且固定者;(3)峡部或胸骨后甲状腺肿瘤;(4)X线检查气管有受压或移位者;(5)病人不能平卧或夜间有憋醒史者;(6)活动后气促或头颈部体位变化时出现呼吸不畅者。

3.2正确地选择麻醉方式和恰当的术中处理是外科治疗的关键麻醉方式的选择要根据病人有无气管梗阻及梗阻的程度、瘤体侵犯周围组织的具体情况、手术时间的长短及病人的耐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选择麻醉方式。本组39例中颈丛麻醉20例,气管插管麻醉19例。我们认为,甲状腺肿瘤不大,肿瘤与气管不固定,局部压迫症状不明显,没有胸骨后甲状腺肿,一般情况下可选择颈丛麻醉,以减少气管插管引起的喉头损伤,同时可随时了解声带功能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对巨大的甲状腺肿瘤、胸骨后及气管后甲状腺肿、术前有呼吸压迫症或影像学检查有明显气管受压、变形或狭窄者要选择气管插管麻醉[5~6]。因为肿大的腺体或瘤体已造成气管偏离或压迫,术中操作可使软化的气管壁出现扭曲、折叠或受压,进一步影响气管腔,所以只有气管内插管才能保证气道畅道。本组有3例均属此类情况,手术采用颈丛麻醉,术中由于牵拉及挤压气管,病人不能耐受,呼吸困难,而改为气管内插管麻醉才得以缓解。气管内插管麻醉易在病人清醒时,在局麻下插管,对气管明显狭窄者,要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避免反复试插造成喉部损伤和水肿。

甲状腺肿瘤侵犯气管时,及时而正确的术中处理是防止窒息死亡的关键。首先,良好而充分的显露术野,手术操作轻巧、熟练,创面彻底止血,避免喉返神经和周围组织损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对巨大的甲状腺肿瘤,术前有气管压迫症状而又未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时,术中操作一定要轻柔,避免动作粗暴或牵拉挤压气管而人为地造成压迫和扭曲。对术中出现的急性呼吸道梗阻应迅速进行气管切开,必要时可先行气管切开,再做腺叶切除。当肿大的甲状腺切除以后,要认真地检查气管并正确地判断有无气管软化,通过触诊了解气管软化的部位、范围和气管软化的程度以及是否做气管切开或悬吊。对有气管壁变薄、凹陷及呼吸时的反常运动等现象即可证实有气管软化;气管内插管麻醉者,在缝合切口前,可将导管退至声门下或可疑软化区的上方进行检查,病人若立即出现呼吸困难或气管反常运动也可确诊有气管软化。此时应做气管悬吊术。对于广泛及严重的软化病例,单纯悬吊难以奏效,常需行气管切开术。本组术中行气管切开及造口4例,气管悬吊9例。术后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7例,有4例发生于气管悬吊术后,而术中行气管切开及造口者无一例发生。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甲状腺肿瘤已造成气管移位,但无软化或狭窄,或术前X线检查虽有局限性管腔变窄,术中检查气管壁并无变薄及软化,术后发生气管塌陷的机会并不多,不必常规气管切开或悬吊。但对已存在气管软化或狭窄,尤其是术中损伤较大,已有喉返神经损伤,估计术后渗血较多或是伴有喉部损伤及水肿者,预防性气管切开实属可取之举。气管悬吊对预防呼吸道梗阻多不可靠,应慎重使用[5]。

甲状腺癌尤其是晚期甲状腺癌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侵犯气管[7],但多数情况是侵及气管外膜,癌肿真正侵及气管壁者比较少见[8]。本组甲状腺恶性肿瘤19例,术中见气管壁明显受侵者6例,有2例及气管全层,1例仅行气管低位造口术,另1例行瘤体部分切除及气管切开术,分别于术后23天及2个月死于呼吸道梗阻和感染。其他4例气管壁均有不同程度受侵,分别行病灶及气管壁窗式切除,其中,气管造口2例,气管直接间断缝合1例,气管缺损用颈部带蒂皮瓣修补1例。后2例于术后48h内出现呼吸道梗阻死亡,死因分别为:气管缝面断开、创面出血进入气管窒息死亡和喉头水肿痉挛、痰液阻塞致死。结合本组病例我们体会,对甲状腺癌引起的气管受侵,只要无周身和局部的广泛转移,手术治疗应持积极态度。癌肿侵及气管外膜时,常使局部增厚而粗糙不平并非侵及气管壁,只要紧贴气管环用钝性剥离法仔细解剖,可以将这层癌组织清除干净,而气管仍可完整保留,但当癌肿侵犯气管软骨或气管全层时要连同受累气管及病灶一并切除才能达到手术目的。

3.3要积极而妥善的进行术后处理对所有的甲状腺术后病人,都要想到有术后并发急性呼吸道梗阻,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尤其是术中发现气管有病理性改变的病人,术后要做好应付呼吸道梗阻的一切准备,密切观察呼吸、颈部引流情况以及是否有皮下淤血、淤斑。床边常规准备气管切开包,以备急需。对术后由于颈部组织肿胀、伤口出血及血肿压迫、喉头水肿、声带麻痹、气管软化塌陷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道梗阻应做迅速处理。总的原则是当机立断,宁早勿晚,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根据病情施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本组术后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7例,死亡4例,另3例中2例紧急气管切开,1例迅速清除血肿,解除压迫而得救。

总结本文资料我们认为:气性呼吸道梗阻多发生于术后48h以内,尤以24h为多。本组7例均发生于48h以内,而24h内发生5例占71%,故应予以高度警惕。对术后创面出血压迫引起的呼呼道梗阻,只要及时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观察无继续出血者,可以不做气管切开。而对出血伴有声嘶、喉头水肿及气管软化者则以气管切开为适宜。对术中因气管插管或手术造成喉部损伤及水肿者,术后应常规给予雾化吸入,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呼吸道感染等治疗措施,以防止喉头水肿痉挛引起窒息。对已出现呼吸困难,经短时间积极处理仍无改善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876.

2李文惠,毕杰,李发智.甲状腺手术呼吸道问题的处理体会.实用外科杂志,1993,12:345.

3曾宪九.克氏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816-826.

4何三光.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345.

5于永山,张培军,季跃良.巨大甲状腺肿手术切除体会.实用外科杂志,1988,8:413.

6蓝瑚,夏穗生.手术失误及处理外科.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8.

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10

原因之一:工作过度劳累。长时间的加班和熬夜等行为,很容易导致人们在睡觉的时候出现打呼噜的症状。

原因之二:鼻部原因。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甲肥大,鼻粘膜充血肥厚、慢性鼻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鼻堵塞或使鼻子的呼吸通道变得狭窄,从而出现鼾症的现象。

原因之三:天生口鼻腔狭窄。鼻腔或咽喉部空间狭窄,包括口鼻腔部位的形态异常,或某些腺体肥大。气道过窄或被堵,都会致使人睡眠时呼吸不畅,鼾声即起。

(来源:文章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