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十篇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十篇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4:57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篇1

摘要:文中讨论了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提高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并介绍了我院的具体做法,最后对网络工程及应用方向的毕业设计项目实例进行了说明,期望能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毕业设计;独立学院;工程应用能力;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是浙江省一所独立学院,其中计算机专业又是学院规模最大的一个专业,其学生特点是理论基础相对较差,但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根据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计算机工程应用型”,要求学生既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功底,又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加强各类课程的实践环节之外,我们特别在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就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前期专业课程设置

毕业设计是综合一系列专业课程内容,并将新的实际工程应用知识与个人知识基础加以整合,进而有效解决模拟或真实的工程应用问题的课程。因此,前期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是关键。专业课程设置既包括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又包括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专业方向课程。我们将计算机专业课程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重点是夯实基础。其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针对专业所有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第二阶段是宽口径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工程等专业必修课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微机与接口、web程序设计等专业选修课。

第三阶段是专业方向学习阶段。我们采用专业方向平台教学手段,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毕业设计训练,注重学生的工程应用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发展方向、就业趋向选择合适的平台课程进行学习。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和自身专业特点,我们共设置了以下三个专业方向平台。

(1)软件工程设计与应用方向平台:侧重计算机软件应用和测试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有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调试、应用和测试的能力。平台方向课程包括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文档写作、数据库工程技术、

.net架构与实践、软件评测技术、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等课程,且要求进入该平台学习的同学应先完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中间件技术等前期专业选修课的学习。

(2)网络工程及应用方向平台:侧重计算机网络工程和应用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从事各类网络系统的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软件开发。平台方向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网络设计工程技术、网络程序设计及实践、网络安全及测试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软件评测技术等课程,且要求进入该平台学习的同学应先完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计算机安全技术等前期专业选修课的学习。

(3)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方向平台:侧重计算机硬件设计与应用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嵌入式软件理论、主流嵌入式系统硬件架构和嵌入式软件编程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具有从事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平台方向课程包括嵌入式系统原理与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电路CaD、网络程序设计及实践等课程,且要求进入该平台学习的同学应先完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微机与接口、信号与系统等专业选修课的学习。

每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中都有大量的课内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毕业设计课程放在每个专业方向平台上进行,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包含平台各方面综合知识的模拟实际工程应用的项目设计与开发。

2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

为保证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在计算机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我们按照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近几年在高等工程教育方面提出的包括沟通、合作、专业知识技能、终生学习的能力及世界观等11项学生核心能力指标(eC-2000)要求,首先在大学4年级第一学期的每个方向平台上增加了一门计算机新技术专题课程,除讲述方向平台上所涉及的专业新知识新技术外,还以讨论形式学习如项目管理、经费预算、如何撰写技术报告、项目团队协作等非专业技术知识,目的是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外的软技能。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一般扮演课程培训者、课程引导者和项目的用户等三个角色。作为课程培训者,教师负责讲授毕业设计项目中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实际动手技能;作为课程引导者,教师需要为学生组织和获得毕业设计项目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安排实验场所和实验时间;而作为项目用户,教师将站在用户角度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并对项目进行验收和评价。毕业设计设计项目实施分为几个阶段,前4周要求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实施目标、实现方法、完成时间及成果提交形式、项目经费预算和团队组织方式及项目成员分工;同时要求学生每个月完成一份项目进度报告,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和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学生递交毕业设计报告和相关的文档,并对项目进行演示通过教师的验收。

毕业设计项目应具有综合性,适合学生多人参加,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尽量使实施环境与实际企业社会环境相似,使得学生可以在模拟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训练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自觉定位自己在项目组的角色和职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提高在遇到问题时通过外力帮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多样化能力。另外我们允许多个学生组成多个项目组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同一个毕业设计项目,营造不同项目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3毕业设计课程管理

我们的毕业设计课程是根据三个专业方向平台而设计的,学生一般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就选择合适的平台课程进行学习,为毕业设计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同时我们以讲座形式将毕业设计项目内容、采用的方法、所需的设备和开发工具及项目的难点等向学生进行介绍。

我们积极鼓励学生以社会实践等形式到企业去了解企业的情况和需求,并根据企业需要自己提出毕业设计项目,项目成员的组成和人数由学生根据项目需要自己确定和组织,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自,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另外,学生自己开展的项目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和难度,还要求项目设计与开发内容必须涵盖平台方向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如软件工程设计与应用方向的项目需包括软件工程、软件设计与开发和软件测试等内容;网络工程及应用方向的项目需包括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网络软件开发和网络信息安全等内容;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方向的项目需包括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与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等内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中专门有10%的分数用于鼓励学生根据企业需要自行设计项目。

4工程应用项目实例

2007年我院为计算机网络及安全课程实验准备自己设计可根据实验需求灵活配置的网络实验室,考虑到该网络实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难度不大,且包含了计算机硬件环境、网络工程和网络软件设计等综合内容,非常适合作为网络工程及应用方向的毕业设计综合项目,决定将此任务交给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形式来完成。项目的内容包括:1)计算机硬件环境设计及实现,要求有20台工作站和1台通过RaiD5实现磁盘镜像和备份服务的服务器,并通过KVm(Keyboard、Video、mouse)技术实现对计算机的灵活配置和访问;2)网络环境设计与实现,通过多台3层交换机和2层交换机实现网络通信,而且网络环境能够方便实现如VLan划分、通过Sniff分析多个子网和VLan中的网络流量的生成树端口的配置和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同时要求能根据不同网络及安全实验内容的要求方便实现不同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3)软件设计与开发,实验环境的灵活变化和配置的关键技术是磁盘影映像技术,要求通过基于Linux平台的管理软件来实现,实现方式是后端为Shell脚本,前端为一动态的web管理,通过这些程序控制实验室所有客户端主机的软件映像建立部署和网络配置。

我们根据报名参加的12位同学的网络工程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其他软技能能力将他们分成了3个项目组。为营造项目组间相互竞争环境,规定每个项目组在项目每阶段可通过不同方法完成相同的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求每个项目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阶段任务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实现思路和具体时间进度安排,并就其向由教师组成的项目指导小组和全体参与项目开发的同学进行陈述,由项目组全体教师和同学对其进行评价并评出最好的方案和实现方法,这极大地激励了项目组间的相互竞争和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该项目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已基本完成,由于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能力有限,项目完成的功能非常有限,还需进一步完善和修改方能投入正常使用。但由于项目的真

实需求激发了参与项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学到了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发现这些学生除在实际应用工程能力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外,更重要的是由于通过他们努力已获得了实际的成果,因此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自信、主动和有目的性。

5结束语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参加这种形式的毕业设计且已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的跟踪联系,通过他们在企业的工程应用能力的表现及反馈意见对我们的方法做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篇2

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与优势分析

计算机语言通过不同的功能和应用逻辑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区分。比较基础的叫做机器语言,这类语言是计算机最基础的语言,目前应用已经非常少了,更多的作为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计算机的汇编语言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的时期内实现了对计算机编程的扩展。但是,依然无法满足软件开发过程中,客户对于需求的满足。因此,随着C语言的开发,计算机编程语言进入了高级语言的阶段,从而改变了编程的历史进程,也让编程更加方便快捷。其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是高级语言中的一种,并且是基于C语言开发的一种高级语言,与C语言相比,其优势更加明显,从而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代码编程。

1.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特点分析

从程序语言的名称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主要是面向对象的。对象在高级语言中,是一个类目的象征,其内容可以是很广泛的。在高级语言中,尤其是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对象是一个基本单位,同时也可以是复杂的封装体。因此,对于对象而言,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比较广义,那么在进行编程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其广义性,而让编程更加方便快捷。因此,对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而言,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1比C语言更加容易理解,并且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主要是在C语言基础上进行开发的一种语言,其特点在于能够将C语言中的一些不足进行弥补,从而让编程更加方便快捷。其中,最为重要的特点在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可以进行封装和继承。那么,在封装方面,就可以有非常大的特点可以进行探讨。在C语言编程的过程中,其原理主要是面向过程的,也就是编程过程非常重要,从而实现了整个编程程序的运行。但是,在一些过程非常复杂的编程过程中,这样的编程就会显得不足。那么,如果可以进行有效的封装,就可以实现高效率的代码运行。由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是面向对象的,因此只要将需要进行运行的对象进行封装,那么就可以大大的提高软件程序代码运行的效率。因此,封装行带来的高效性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主要特点之一。1.1.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继承属性,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继承与封装一般情况下是在一起进行研究,但是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继承作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之一,在编程方面大大的提高了效率,甚至可以认为是优化了效率。让编程有了更广泛的定义。由于传统的计算机高级语言编程,总是会用到重复的调用语句。传统的编写模式中,是不会有继承这样的理念的。但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就出现了这样的逻辑方式,让需要调用的内容以继承的方式进行调用,从而减少了代码编写的冗余性。对于程序运行过程中的调试和测试而言,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1.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优势分析

基于以上对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分析,那么对于其编程的优势而言,也更加好理解与分析。因此,对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而言,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1.2.1语言编程更加人性化,编程效率更高由于采用了封装的编程方式,将目标对象进行统一封装,可以极大的减少由于冗余代码的编写造成的代码复杂,并且影响编写效率。1.2.2语言编程采用继承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代码运行的效率在同等编程的情况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代码的调用以及继承,从而将更多的程序用来进行简单封装与继承,继承的方式是将代码的运行效率提高到最高,从而减少因为代码多次访问造成的服务器繁忙。因此,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继承的优势得以体现。1.2.3跨平台编程,实现了对于多个平台的支持,极大的提高了软件的兼容性兼容性对于软件开发而言,一直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由于兼容不足造成软件的用户体验程度较差。因此,兼容性一直是计算机编程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采用了跨平台的设计理念,从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都可以进行编程。例如,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软件都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更多的也会考虑基于windows进行兼容。但是,一般编程而言,对于编程的兼容性而言,显然是Linux更加适合。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彼此的兼容性,都会采用具备跨平台属性的计算机高级语言,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就是其中的一种。与之类似的还有java,也是可以进行跨越平台,进行兼容的高级语言。综上所述,对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优势分析,更多的是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属性,由于具备这些属性,从而使得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具备更大的优势。

2计算机高级语言的特点分析

对于计算机的软件开发而言,必然离不开计算机语言编程。在进行编程的过程中,高级语言的选择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关键点。对于高级语言而言,彼此之间的优势都是不同的,而采用的平台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就是都比较智能化,可以有效的提高编程的效率,从而提高传统编程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对于统一的计算机高级语言而言,具备哪些特点呢?

2.1高级语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计算机高级语言,是基于C语言进行的开发,基于C语言还存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语言,基于网页编写的php语言,html语言等等。这些语言与传统的汇编语言相比,功能更加强大,编写更加自由,更智能化。而且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例如在网页编写领域中,后台的编写基本采用asp或者是php,而网页则需要使用html以及css等。这些就是领域内的高级语言设计。再者,利用跨平台的高级语言,代表的就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以及Java。两者都可以有效的进行平台跨越,因此软件的兼容性也会更好一些。

2.2高级语言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利用率和

软件的使用效果更好因为有了高级语言,让更多的领域开始使用远程通信或者是智能化控制系统。这些都是利用计算机的高级语言的基本属性进行设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质量的编程效果。

3软件开发应用的基础与程序设计

软件开发与应用,最为基础的就是进行前期的软件需求分析,在客户调研方面,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制定需求分析表格。让客户最直观真实清晰的描述其需求,以便更好的进行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程序设计中,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在进行程序设计的过程中,测试以及后期维护,也是重点考虑的范围。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测试和维护,那么软件的开发意义就不是很大。因此,对于软件的开发应用而言,选择语言,制定和需求分析计划,推到逻辑表格,进而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软件使用体验度回馈等。这些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虽然软件开发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如果能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那么对于软件开发者以及用户而言,都是非常高效率的。本文中研究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就是一种非常适合软件开发的语言,而且大多数的软件设计中,都会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因为其鲜明的特点和优势,让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有了更好的应用空间,从而让软件开发与程序设计更智能与合理。

4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软件技术开发应用

在软件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过程中,通常要考虑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软件的技术开发。那么,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软件产品的需求分析。那么,对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而言,在进行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过程中,有着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通过怎样的手段,才可以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软件开发呢?

4.1对于软件的需求分析而言,需要建立在软件的应用平台基础

选择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主要也是为了更好的兼容性,以及软件后期的维护和使用体验方面。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兼容性的问题。由于在上文中已经提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具备跨越平台的属性,因此如果软件需求中,对于软件的应用平台要求比较高,或者是对兼容性的要求比较苛刻,那么就一定要采用具备跨平台属性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4.2软件设计与开发应用中的后期维护工作

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只是软件使用的前期阶段,真正在使用的过程中,如何获取用户的体验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能够让软件在后期的维护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软件的使用效果。而为了能够提高软件后期维护的可行性,主要是针对在应用编程中,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后期的维护端口设计。软件的设计需要采用开放性的设计方式与理念,让用户更加精准的寻找软件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设置一个反馈端口,让用户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问题反馈。

4.3软件设计过程中,如何进行调试与测试,一直是软件开发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由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采用了封装与继承的编程方式,这在调试和测试的过程中,相比其他高级语言,就显得更加具有优势,能够让测试的进程更快,从而有效的提高软件测试与开发过程中的效率。

5结语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篇3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重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测试,忽略了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指导,学生考完试之后,不能及时知道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知识的薄弱环节在哪,所以很难通过考试提高学习能力。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动态调整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相互促进。

关键词:中职 教学评价 过程实践 体系研究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每所中职学校都需要对本校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监控和评价,以便对他们进行年终考核、评优评先、奖勤罚赖、利益分配,同时激励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中职学校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方案。不少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在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中,虽多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但往往以“师德”、“出勤”和“业绩”这三方面的评价为主,而对于“能力”(水平)方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却往往显得空泛、不够具体或以职称、职务论高低。本文从教的评价展开了阐述,并作以探讨。

一、对中职计算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

计算机教学设计是计算机教师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照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计算机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的教学行为。计算机教学设计是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它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才能设计出有创意的、高效率的教案。我们应该把教学设计看成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上必须具备的一项教学技能。

教学设计包括对所教课程或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大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包括认知领域目标设计、技能领域目标设计和情感领域目标设计三大方面,这是“教什么、学什么”的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包括对所教内容的精心组织与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媒体的应用,这是“如何教、如何学”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则包括课堂上形成性评价的设计或课程终结性评价的设计,这是“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设计。

二、对计算机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能力的评价

计算机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能力的评价方式一般可以采用听课、评课、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评课的方式又可以采用计算机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方式进行。但由于受教学内容的限制,十大教学技能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节课内全部表现出来。因此,要对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行全面评价时,一般学校需要组织一个3人以上的专家小组,对计算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跟踪评价,同时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结果,才有可能对一个计算机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能力作出较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三、对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评价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其中,技术技能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要让学生实践过程中学习理论,树立“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学上一般要求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数比例达到1∶1。特别是在以实践为导向(行动为导向、任务为导向、能力为导向等)的“一体化课程模式”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这一比例将会更高,对中职计算机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中职计算机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

中职计算机教育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一般有实验、技能训练、大型作业(课程设计)等。

对中职计算机教育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不但要求计算机教师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技巧、丰富的实践性工作经验和实践性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求计算机教师对所教计算机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只有这样,在开展实践性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计算机实践课程计划,确定出准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

四、对计算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评价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学,要不要提出“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开展一定的教学研究”?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持反对意见的一方认为,开展教师教学研究必定会影响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持支持意见的一方则认为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相反,能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赞同后者的看法。从全市中职学校的发展规律来看,哪所学校的领导重视了教学研究,哪所学校的发展就快;哪位教师重视了教学研究,哪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就肯定比别人快。身边这样的例证举不胜举。重视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研究,表彰优秀个人和奖励优秀成果,促进计算机教师科研能力和计算机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工作。

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体现在对计算机教学理论、计算机教学管理、计算机教材、计算机课程标准、计算机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计算机教学评价、德育以及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特别是在对计算机教学改革、计算机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对计算机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就是评价计算机教师在各领域中的研究与探讨能力。

五、对计算机教师综合教学水平的评价

在前四项对计算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可对每一位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对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为了年终考核或评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出不足的地方,给每一位计算机教师在提高教学水平方面都指出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

对计算机教师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时,可根据上述四项的评价结果,最后得出每一位计算机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评价结果。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使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每一位计算机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学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应用,在应用之中学会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乐趣,在乐趣中学习新知识;我们的评价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获得肯定,在肯定中追求知识,在追求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阮先会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2。

[2]姚秀峰 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海洋大学,2010,05。

[3]熊丽丽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2010,06。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篇4

【关键词】框架式动力机器基础;设计;动力分析计算;注意问题及建议

0、引言

工业项目结构设计中,根据工艺要求,为动力机器设备设计基础的工作经常遇到。动力机器种类繁多,运动特性主要呈旋转式、往复式、脉冲式等,基础主要有大块式、墙式、构架式等形式。不同的运动特征、不同的基础形式决定了基础设计方法各异,造成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成为结构设计的难点。较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设备基础不同,动力机器基础除应满足静力荷载或静力当量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外,还应满足动力荷载作用下基础的振幅或振动速度满足规范限值要求。针对框架式汽轮机发电基础,若采用空间多自由度体系进行动力分析计算,需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完成;若采用简化的平面二自由度体系进行计算,往往计算结果与实际存在一定偏差。

本文以某25mw汽轮发电机框架式基础设计为例,简要介绍框架式动力机器基础的设计过程,指出常用的动力机器基础动力分析计算方法的心得体会,提出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1、工程概况

某25mw汽轮发电机设备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汽轮机和发电机构成动力设备,设备平台以下布置其他辅助设备。根据设备厂家所提资料可知:机组功率25000Kw;工作转速3000r/min;临界转速1370/4020r/min;设备总重量127t,其中:汽轮机静子重52t,转子重14t,发电机静子重45t,转子重16t;设备运行面高度8m。

本工程所处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土类别为Ⅱ类。建设场地较为平整、均匀,基础持力层为:泥质粉砂岩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450kpa,场地地下水位埋深4.60m~4.80m。基础混凝土C30,钢筋HRB335级。

2、基础设计选型原则及主要控制指标

2.1基础设计选型原则

一般情况下,汽轮机发电机组的汽轮机、发电机要求布置在厂房二层平台上,辅助设备部分则多布置在底层,要求基础顶板下面有足够的空间布置工艺设备、管线。因此,汽轮机发电机基础主要采用框架式基础,以满足工艺布置及生产操作需要。

汽轮机发电机框架式基础应合理布置、构造简单、受力明确。基础的顶板、支柱、底板应尽可能对称于机器的主轴(纵轴)布置,荷载应尽量布置在受力构件的中轴线上,避免或减少初始偏心造成的结构扭转效应。其中:顶板应有足够的质量和刚度,顶板各横梁的静绕度宜接近,顶板的外形和受力应简单,尽量避免偏心荷载;在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适当减小柱的刚度,但其长细比不宜大于14;底板应有一定的刚度,并应结合地基的刚度综合分析确定。

2.2主要控制指标

1)静力计算控制指标

(1)地基承载力验算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2)基组偏心值验算满足e/l≤3%的要求;

(3)框架式基础的顶板、支柱、底板满足在“主要荷载组合”及“特殊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要求;

(4)对于需要进行抗震验算的基础,还应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2)动力计算控制指标

不同于静力计算的控制要求,针对1000

3、结构设计与分析

3.1结构受力分析及布置要点

根据设备厂家提供资料,在充分考虑汽轮发电机基础与发电厂房平面关系的同时,对基础顶板、支柱和底板进行结构布置,如图2、图3所示。由荷载作用位置可知,汽轮机和发电机的静子、转子荷载均作用于轴承中心或设备支座中心位置。基础振动主要由机器运行中的不平衡力,即扰力的作用引起,而扰力的产生主要来源于转子质量中心不可能和它的旋转中心完全重合造成。本例中,转子围绕主轴(纵轴)旋转,由扰力产生的振动主要引起基础的竖向振动。

由图2可知,结构平面沿主轴(纵轴)方向对称布置,由于工艺需要在后端顶板下布置“出线小室”,结构平面沿横向不对称,故在基础底板布置时应适当减小后端底板长度,确保底板布置均匀,减少底板偏心影响。上部框架梁柱布置应结合荷载作用位置及机器外形综合确定。本例纵、横向跨度基本均匀,荷载基本作用于轴线上或附近位置,横梁截面1200x1500,两侧悬挑部分截面1200x1500/600,纵梁截面1200x1500,机器作用区域顶板厚同梁高。支柱截面1200x1200(共6根),与下部底板刚接。底板采用梁板式,基础梁截面1400x2000,底板厚600,基础埋置深度-3.00m。

3.2静力计算

3.2.1地基承载验算

本例中,基础持力层选定为:泥质粉砂岩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450kpa。经计算后,由于地基承载较高,承载力验算可满足要求。

3.2.2基组偏心值验算

为了防止动力机器基础因振动引起基础偏沉,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简化动力计算,基组(机器、基础和基础上回填土的总称)的总重心应力求与基础底面形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如有偏心,其偏心距与偏心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之比,即e/l≤3%。

本例中,基础底板布置沿横向对称布置,可在结构布置上避免偏心影响。纵向由于存在后端出线小室,在基础底板布置时适当减小后端底板长度,确保底板布置均匀,减少底板偏心影响,可满足e/l≤3%的要求。

3.2.3框架承载力计算

与常规只承受静力荷载的框架承载力计算不同,汽轮机框架式基础的上部框架的承载力计算在荷载取值、荷载组合、结构计算及构造要求等方面有其特殊之处。

(1)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1)恒载:基础自重、机器设备自重、管道推力、温度应力等;2)动力荷载(即静力当量荷载):通过将机器运转过程中的转子重量乘以相应的系数,等效为垂直向、纵横水平向静力荷载(即静力当量荷载)作用于结构上;3)安装荷载:可取20~30Kn/m2;4)特殊荷载:短路力矩、地震作用等。

(2)荷载组合:1)主要荷载组合:由恒载与动力荷载(或静力当量荷载)组成,各向的动力荷载在组合时只考虑单向作用;2)特殊荷载组合:由主要荷载组合与一个特殊荷载(短路力矩或地震作用)组成,其中动力荷载(或静力当量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0.25。

(3)结构内力及配筋计算:可按常规框架结构采用结构分析计算软件(如pKpm)建模进行分析计算。

本例中,恒载可由设备厂家提供的资料及框架式基础的截面尺寸计算得到,静力当量荷载的计算,应按基础的基本振型和高阶振型影响分别计算,并取较大值。当采用pKpm进行结构分析计算时,对于主要荷载组合,可取默认的“1.2恒+1.4活”,而特殊荷载组合需手动添加一个组合“1.2恒+0.25x1.4活+分项系数x短路力矩或地震作用”参与计算。

框架式基础本身刚度较常规框架大得多,静力计算不考虑抗震时一般均能满足要求,计算配筋均接近最小配筋率。考虑到基础长时间处于振动环境中,需考虑混凝土出现裂缝及疲劳问题,实际配筋宜适当增加。

框架式基础一般只须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抗震验算,对于设防烈度为8度以下的框架式基础可不进行抗震验算。本工程所处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可不进行抗震验算。

3.3动力计算

动力机器基础的动力计算,主要是计算基础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即计算基础各种振型的自振频率、振幅等。结构动力计算的简图、理论假设的弹性体系自由度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动力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

针对1000

本例为25mw汽轮发电机框架式基础,工作转速n=3000r/min,框架上部结构为横向框架与纵梁构成的框架体系,动力计算可采用平面两自由度体系,取中间横向框架进行动力计算,如图4。

结论:

1)根据转速n与圆频率ω的关系:n=9.55ω可知,基础第一振型圆频率ωn1=207rad/s,折算为转速n1=9.55x207=1976r/min

2)最大振幅为a11=0.0108

4、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重视概念设计

由于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与计算模型、计算方法的简化、取值及土的动力特性关系极大,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往往偏差较大,所以重视概念设计尤为重要。动力机器基础的概念设计就是针对给定的动力机器基础提出合理的结构形式,尽量对称的平、立面布置及基本构件尺寸、构造等,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其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合理的基础埋置深度和地基土抗压刚度系数;(2)确定合理的基础结构形式,平、立面布置,基本构件尺寸及构造;(3)基础与机器的质量比值;(4)动力机器基础的偏心率控制等。对设计者而言,动力机器基础动力计算工作大且十分繁琐,实践证明,掌握振动的原理和基本概念,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构造要求能从源头上控制基础的振动问题,减小动力计算模型与实际的偏差,使计算更加真实可靠。

随着国际、国内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如anSYS、miDaS、Sap2000等的不断完善、普及,利用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进行动力设备基础的动力分析计算是大势所趋,但昂贵的购买、使用费用让中小型设计单位望而却步,所以,针对较为规整的框架式基础布置,在充分重视概念设计的基础上,采用简化的平面两自由度体系进行结构动力分析,并结合工程实践,也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4.2扰频±25%的避让

设计动力机器基础时,一般要尽可能使基组的自振频率和机器正常工作的扰力频率相差25%,以避免基组在其振区内工作。基组的自振频率取决于基础的刚度,刚度又取决于框架顶板、框架梁柱、底板的尺寸取值。取值过小,基组过柔,振幅不易控制;取值过大,基组过刚,容易进入扰频共振区。为此,《动规》提出了相应要求:5.1.6(1)顶板应有足够的质量和刚度;5.1.6(2)在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适当减小柱的刚度,但其长细比不宜大于14;5.1.7平板式基础底板的厚度或井式、梁板式基础的梁高,可根据地基条件取基础底板长度的1/15~1/20,并不应小于柱截面的边长。

在满足规范的相关构造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工程实践,可总结出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转速的动力机器基础的合理尺寸范围,确定合理的基组刚度,最终可减少设计反复验算过程,提高设计效率。

4.3基础埋深对机组振幅、频率的影响

振幅计算公式是以基础设置在地面上为基本假定建立的,而一般机器基础都有一定埋深,基础四周的土有降低振幅和提高体系自振频率的作用。对于汽轮发电机基础这类处于共振后工作的机器基础(即基础的自振频率低于机器的工作频率),应充分考虑埋深作用。这样,虽计算出的基组自振频率可能较实际高一些,但实际是安全可靠的。另外机器起停过程中,都要经过共振区,宜适当增加基础埋深,提高体系阻尼。但增加基础埋深也同时提高基组频率,加大基础频率进入扰频共振区的可能性,故设计时应合理调整基础埋置深度,使基组频率和振幅处于合理的范围内。

4.4构造与配筋

(1)为安装机器设备支座垫板,通常在基础顶板面设有二次灌浆层,能够在机器设备安装调平后起到与基础砼充分结合的作用。针对动力设备基础,在设备正常运转时长期处于振动状态中,虽也有相应构造措施保证,但二次灌浆层与基础结合面出现裂缝的情况仍时有出现。因此,笔者建议基础顶板一次浇筑成型,取消二次灌浆层,从施工角度严格控制顶面砼的平整度,结合设备安装调平,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本例按此方法设计施工,设备安装就位,运转中未出现基础顶板裂缝,效果良好。

(2)设备锚固螺栓采用在砼内预埋钢套管,设置对穿螺栓的做法,可有效解决螺栓锚固长度不够,二次后浇粘结不足等问题。基础顶面四周边缘及沟道边,设置角钢保护,可防止边缘碰撞损害。

(3)除应满足现行《混规》要求的相关构造要求外,应根据基础承受振动的特点,配置相应的附加钢筋。如:a基础上部纵横梁及柱子需沿设置封闭箍筋;b纵横梁侧面配置构造钢筋;c直径或边长大于300的孔洞或凹口四周配置附加钢筋;d基础顶板挑台、沿挑台外侧及支撑挑台的梁内侧配置纵向附加钢筋等。

5、结束语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应做好前期资料、数据收集与分析;重视概念设计,使基础选型及结构布置合理;认真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及构造设计;注意采集设备正常运转中基础的动力反应。本例仅针对25mw、转速n=3000r/min汽轮发电机框架式基础的结构设计进行的简要分析,而对于种类繁多的各型动力机器基础的分析计算,应根据其各自的动力反应特点,采用适合的动力分析方法进行。当然,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有着内在的规律可循,只有把握动力设备正常运转中的动力特性,通过不断实践,精心设计,才能提高动力机器基础的设计水平。

本例25mw汽轮发电机装置建于云南省开远市红河州磷肥厂80万吨/年硫磺制酸余热发电装置,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至今运转正常。

参考文献

[1]GB50040-1996q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s]q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第一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q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手册[m]q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3]GB50009-2012q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q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GB50010-2010q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q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职;专业

近年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一直是我国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探讨较多的热门话题。因为我们发现,一方面社会上对计算机从业人员需求旺盛,而另一方面中职计算机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低,许多学生充满激情地人校,毕业时就业与计算机相关性很低的岗位,情绪低落地“被就业”。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社会上甚至于一些教育工作者中出现这样的论调,认为中职生学不了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只能做为一个工具来使用,只是其他专业人员的辅助工具,如美术专业、财务专业、文秘专业等等。诚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做为一个现代化工具在各行各业使用已是普遍。但是,中职学生出现的学习和就业问题,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本身的罪过吗?笔者并不认为,在笔者看来,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做好“应用”的工作。

一、计算机更应是计算机专业的工具

计算机不应只是一种其他专业使用的工具。因为事实上,许多“工具”是没有专业之分的。例如,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同时也是一门具有人文性、思想性的学科。再例如,排球是专业运动员的工具,但也可以是普通健身者的工具。同样,计算机可以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工具,更应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工具,计算机专业比其它任何专业都需要这个工具。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重的就是“应用”

就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而言,计算机必然是供研究学习的东西,但是我们并不主要研究计算机理论性强的、科学性强的内容,而是研究学习其中技术性强的内容,研究学习计算机工具如何应用的问题。也就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基本定位就是做好“应用”。对于中职层次的教学对象来说,正因为计算机的确是一种工具,我们要求中职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工具,做好一个技术化工人,而不是学问化学者。

涉及到应用,就不得不与其它学科有所结合,正因为涉及到其它学科,才更加体现出“应用”的本质内涵。例如:计算机和美术、摄影的结合,形成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游戏与动漫专业;计算机与制图、广告、制造技术的结合,形成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图形专业等等。

那么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否跨学科学习呢?持否定态度的人在思想意识上对职业教育仍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普适性。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应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注重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知识的实用性,以及能满足未来岗位的需要。围绕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组织课程,突出满足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对就业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相关的学科知识及能力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中不断积累、体会、完善。另一方面从市场上看,社会是需要大量计算机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顺应这种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及教育部最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的职业分类包括“计算机综合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软件与信息服务”、“客户信息服务”、“计算机速录”、“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这些专业无不体现了“应用”。

三、计算机专业的应用性应紧跟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

职业教育除了具有专业性、应用性和岗位性外,还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能人才,同时职业教育也需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我们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及对人才的培养方向至关重要。

通过调研分析来看,人才市场里,网管员,网站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程序设计员,动画设计师,影视媒体设计师等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其中有相当多适合我们中职学生的岗位。例如平面设计方面,平面设计在市场上是供需两旺的,因为应用面比较广,与之相关的报纸、杂志、出版、广告等行业的发展一直呈旺盛趋势,主要的工作内容括美术排版、平面广告、海报、灯箱等的设计制作。从事平面设计工作,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人才需求量又比较大,收入相对也较低,如果经验丰富,则收入会大幅提高,与个人悟性及经验有很大的关系。这类技术学生学习进入得比较快。

除此外,网页设计、动漫设计、多媒体课件、数字影视媒体、网络综合布线、网络管理与软硬件维护、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销售与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图像数据录入与处理、办公文秘等岗位的中等专业人才也是市场大量需求的。

四、计算机专业的应用性应和学校发展规划相联系

专业设置必须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情况。教育资源的可利用性是专业设置的现实依据之一。专业设置不仅要适应社会的需要,还要考虑现实可能性,适应学校本身的发展情况,所可能具备的物质条件、师资等,这样专业才能发展出特色,也才能满足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我们学校的动画设计、数字影视媒体、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学生曾获得过自治区技能大赛动画片制作一等奖,工业产品设计一等奖,全国技能赛动画影视制作三等奖;文明风采“动漫类”项目获自治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成绩。在教学实训设施上,除具有足够教学的多媒体网络机房外,我们学校配套有先进的企业网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为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偏向于计算机艺术及图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方向。

五、发展与展望

确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应用所在,以研究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这只是我们教学的第一步,要把学生培养成满足社会需求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在教学上创新改革,摸索出适合我们地方性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深入、提升专业业务水平,顺应社会市场需求,开拓专业建设与改革。

参考文献:

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篇6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领域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05-01

一、计算机应用的概念

计算机应用主要研究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技术、方法、理论、系统等,作为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和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联系。计算机应用大致上可分为数值计算领域和非数值应用领域,它们各有特点,但都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计算机应用的领域

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社会、生产中,计算机的应用都尤为重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信息处理

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就是信息处理,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加工处理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近几年,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和机构已经建成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真正的被商业企业采用,资源规划软件成为生产型企业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信息处理在计算机应用中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编辑排版、图书检索、财务管理、情报分析等方面。

2.数值计算

数值计算即应用计算机处理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所遇到的数学计算,例如气象预报、油田布局、卫星运行轨迹等等,由于计算机具备逻辑判断能力及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不仅这些问题不在话下,还因此出现了很多新的学科,例如计算物理、计算化学、计算力学等。

3.过程检测与控制

意思是计算机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信号自动进行检测,与此同时,计算机信息系统会将检测到的数据录入其中,然后会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处理,这些构成了我们所熟知的计算机检测系统。加上后来引入的仪器跟仪表组成了智能化的仪器仪表系统,推动了工业自动化的发展。

.4.辅助设计

目前的飞机设计、船舶设计、桥梁设计、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设计、服装设计等等都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就是利用计算机的制图功能,实现各种工程的设计制作,多设计工作自动化有很大的贡献,前景广阔。

5.人工智能

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系统已经研发出来,计算机可以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同时增强了计算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甚至可以代替人类部分脑力活动,这个学科方向很有发展前途。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智能计算机作为他们只能得辅助工具。

三、计算机应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在我国起步较晚,就目前情况而言,网络用户数目不足、应用水平低等问题亟待解决。而且信息技术在企业和家庭中尚未得到全面的普及,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我国的信息化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2.我国国产化信息技术在市场上占比不大,信息化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对软硬件产品的巨大需求,这些信息产业仍无法完全满足,大部分软硬件都依赖于国外引进,即便是重大应用工程和大型应用系统也是如此,长此以往就造成了我国信息化水平落后、科技化成果发展缓慢。因此加强计算机应用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是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措施。

3.我国在计算机应用方面还存在着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其湾及沿海地区和大陆尤其是西部地区相比,前者信息普及化程度远远高于后者,这样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也与当地经济发展有关。

4我国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政策及法律让有待完善,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以技术经济的手段促进,同时也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度,完善的市场环境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计算机应用也是发展迅猛,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预计到2030年,我国无论在经济还是在信息化技术上都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阶段,计算机应用将进入更高水平,到那个时候,经济和社工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是可预见的。

1.网络化

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商业系统、银行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等。

2.智能化

作为计算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智能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建立在现代基础科学之上的。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的夜歌重要方向,新一代的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的感官行为和思维逻辑,同时还可以进行听、说、读、写、想等行为,还具备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学习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等。

3.巨型化

巨型化不是指计算机体积的大小,而是代表计算机的运算精度更准、运算速度更快,而且储存容量更大、功能更强。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巨型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的计算速度远远快于普通的计算机,能够达到每秒几百亿次。

4.微型化

现阶段,微型化计算机已经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家用电器以及仪表仪器等小型设备中随处可见它的身影,而且它还是工业控制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部件,这些小型设备也因为它而真正实现了智能化。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型计算机例如掌上电脑和笔记本将被赋予更大的性价比,也将深受人们欢迎。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篇7

关键词:实验室;模型;转变;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084-02

计算机实验室与其它学科不同,它不是严格地以实验项目或课程的开出来划分职能,其管理模型也应由传统的单个机房、实验室的管理向集中化、统一化管理过渡,这需要借助当前互联网新技术,云计算技术来加以实现。

1计算机实验室构成

1.1计算机实验室的一般结构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面向对象较为宽泛,除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外,还需要承担公共基础类和边缘学科类课程的教学,除了具有专门配置和安装有专业软件的实验室作为专业实验室进行管理和使用外,更多的只作为一般普通计算机教室来管理使用。单个实验室从结构上看没有什么大的分别,只是设备配置高低、多少的问题,各个学校的计算机中心或院系都在为提高自己专业实验室配置水平而努力。从早期单个的计算机教室,到具有局域网、校园网络连接的计算机实验室,再到现在的internet网,云平台技术的计算机实验室,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室的主要教学内容也由一般单机硬件、软件操作,发展到基于网络的软硬件、网络实验等,就其结构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1.2计算机实验室的分类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构成与它的功能、用途以及管理模式等因素有关,各不相同,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

(1)按功能分

公共实验室:主要用于公共基础类和边缘学科课程基本操作和实验

专业实验室:根据各学校所设专业方向不同,建设相应专业实验室

(2)按类别分

硬件技术实验室:包括组成原理、微机原理、硬件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接口技术实验室等

软件技术实验室:包括面向对象的软件教学、数据库软件、网络软件教学

网络技术实验室:可以进行网络路由与交换、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等常规实验

多媒体技术实验室:包括图形图形、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影视制作技术相关课程实验

(3)按归口分

归口教务部门管理的机房:一般用于公共基础类课程的基本操作和实验

归口计算机中心管理的实验室:用于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实验;用于科研的,大型实验室;

归口院系管理的实验室:院系单独建设、管理和使用的实验室,专业性较强,与外院系交叉性少

(4)按平台分

计算机基础实验平台:完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

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完成网络技术、网络搭建、网络配置、路由与交换机配置等实验

软件实验教学平台:完成各类软件类课程教学,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语言、网络数据库语言等课程实验

创新实验平台:完成新技术、新媒体课程教学实验,及教改、科研实验

校企共建的实验室、实验平台:包括实训基地

项目建设的实验平台:科研项目专项建设实验平台

其它实验平台

无论如何分类,计算机实验室的结构本身都没有发生改变。

2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实验室架构的新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计算机实验室的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管理模式,也即高校本身的管理模式。在当前这样一个“无网不力”的时代,无论是哪一种结构,我们要考虑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发挥现代网络的作用使各个计算机实验室实现最有效的联通,构建新型实验室模型,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2.1云计算实验室建设思路

目前,有许多高校利用云技术以及其他网络技术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一些专业的网络公司也给出了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例如,由武汉噢易科技有限公司针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提出的《云计算实验室建设方案》,以及由该公司研发推出的相应软硬件产品就很好地解决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虚拟化这一问题。

云计算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在于云计算平台的开发和服务器集群、虚拟桌面的建立,也即软件平台的建设和硬件建设。硬件方面,可以在学校原有网络基础和机房条件下进行改造,以实现老旧资源的利用,节约投资;平台建设以功能覆盖为主,力求简洁实用,以实现资源的弹性配置、学生终端的集中化统一管理、能灵活创建虚拟桌面、创建一种全新的实验室构架体系模式,使教学和教学管理变得更轻松为最终目标。

2.2云计算实验室特点

这一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传统的学生机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都安装在后台服务器的虚拟机中,所有运算都由服务器来完成。教师、学生通过云终端或其它终端设备访问虚拟机,实现了桌面的统一集中管理,减少了终端设备的维护。与传统的C/S结构最大的不同就是服务器的集群化、虚拟化,资源的弹性化分配,可根据教学需要快速更新和部署桌面模板,通过云平台软件进行批量克隆和分发,实现日常教学、考试、培训等不同环境的切换。甚至是根据不同课程生成不同桌面系统,根据课表或教师教学需要登录服务器调取相应桌面。

3我校计算机实验室实现云计算的可能性

我校计算机实验室按管理模式和功能划分为公共机房和专业机房两大部分,目前,分属信息传媒学院计算机实验实训中心管理的公共机房和专业机房已全部实现了网络连通,接入internet网,属于校园网络的主干部分,共14个机房,880台计算机,分布在三栋教学楼,均为千兆光纤接入,百兆桌面,已具备了建设云计算实验室的网络基础。

硬件方面,学校中心机房也已具备一定实力,拥有大量服务器冗余,而这正可以作为建设云计算实验室所需的集群化、虚拟化服务器。按照50个点机房进行计算,以常见办公软件及win7操作系统对硬件的最低要求为标准,每个虚拟桌面系统主频0.8GHz,同时考虑服务器虚拟化自身消耗15%,则CpU总体所需为50*0.8GHz*115%=46G;每个用户分配3G内存,则50个用户为150G内存;每个用户分配硬盘40G,则50个用户为2t硬盘容量。根据这一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机房所需虚拟服务器的配置大概为CpU:4路6核,2GHz;内存:10*16G;硬盘不小于2t。

软件方面可以考虑自主开发或与相关专业公司合作,也可以直接购买成熟的产品或服务。需满足云桌面统一部署、集中管理、个性化教学桌面定制、考试环境快速部署、一键还原等功能。

这一目标实现起来并不轻松,上述服务器条件,一般硬盘空间可以满足,但服务器内存和CpU主频一般都达不到搭建平台所需要求,需另行增加,其兼容性和可靠性也需同时考虑。软件平台的建设更是需要量身定做。

参考文献:

[1]冯裕忠,冯将.普通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构成与改造.[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4):197-200.

[2]项保连.项目管理在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20-22.

[3]孟庆伟,刘婷.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模型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1(12):72-73.76.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篇8

关键词:计算机绘图软件平面美术设计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绘图软件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平面设计中,许多计算机辅助软件为数码摄影、包装设计、网页设计、产品设计等提供了方便,展现了更强大的表现效果和功能。同时,有了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加入,平面设计的工作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在图像处理过程中,计算机绘图软件可以通过后期加工处理,扩大作品的表现空间,拓宽创作者的艺术思路,增加作品的趣味性,提供手绘难以实现的视觉效果。目前,平面设计中主要应用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包括photoshop、CorelDawr、Flash、illustrator等。其中,photoshop多用于出版印刷、广告设计、图像处理编辑等领域;illustrator则结合了矢量图形、位图、版面设计及图像编辑功能,在平面排版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绘图软件在平面美术设计中的优势

1.基础图案创作

基础图案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这一环节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变幻相同或不同的基础图案进行设计,使其传达出不同的设计效果。基础图案组合设计不受拘束,灵活性相对较强,只要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即使是相同的图案,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采取以往的平面设计技术很难实现复杂设计,而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辅助设计,可以为基础图案创作提供便利。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强大的绘图功能,不仅可以实现二维图形设计,而且能对三维图像进行设计。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复制、旋转、移动、粘贴等功能可以对基础图案进行任意组合,不仅可以提升设计效率,而且能够完成多种多样的平面设计,甚至完成手绘无法绘制的复杂图像。

2.色彩搭配

色彩是平面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给人带来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也不尽相同。以往平面美术设计的色彩搭配主要是设计师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在脑内完成的抽象搭配,这种色彩搭配方式往往会与现实脱节,设计师需要多次调整方可达到所需的效果。计算机绘图软件辅助设计弥补了以往设计中色彩搭配不足的问题。如,photoshop在平面调色上就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填充实现色彩搭配,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快速更换色彩,这大大降低了出错率,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3.立体设计应用

立体设计对设计师的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对初学者而言难度较大,如果仅靠单纯的想象,很难对作品进行全方位感知。计算机绘图软件辅助设计可以通过三维建模、渲染对设计作品进行全面剖析和展示,设计师可以通过三维模型对作品的立体结构进行详细观察,并对其中不合理的位置进行修改,大大减少了传统设计过程中手工操作带来的失误。

三、计算机绘图软件在平面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1.photoshop的应用

photoshop作为平面设计应用软件,其功能尤为强大。photoshop不仅拓展了插画与设计的视觉艺术语言,而且使摄影无需经过暗房处理便可得到与自然光源同等的光效。photoshop为了修饰以及处理图片,推出了快捷键、工具箱、路径功能等,可以自由调节色彩和光线的强弱,使照片变化更为多样。photoshop拥有图像处理的强大功能,通过对像素的处理,可以实现图像与颜色的微小变化。但在绘制方面,photoshop比CorelDaw稍弱一些r,不过photoshop可以用于插图与动漫的后期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将手绘图稿扫描输入,利用photoshop编辑图层效果,通过繁杂的修改、加网、上色等工序展现视觉效果。二是利用数字输入设备在手写板上进行绘画,生成pdf文件,然后利用photoshop完成后续工作。三是取前两种方法之长,通过混合法结合photoshop的照片影像库和外挂滤镜的功能,使其巧妙融合,从而展现良好的平面美术设计效果。

2.CorelDaw的应用

CorelDawr不同于传统的绘图工具,其作为一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模型绘制、商标设计、排版、标志制作等。CorelDawr能进行图形插入及排版工作,于各类软件间自由切换,使设计师可以在同台电脑上进行同步设计、展示,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具有电脑分色制版的色彩保真功能。CorelDawr的文字排版功能可以做到图形与文字的专业搭配。CorelDawr作为一款绘图软件,基于矢量技术,每个矢量文件都有与其对应的独立对象,可进行多次改变及移动,不会影响到其他对象,从而使设计师能够轻松自如地运用绘图软件进行美术设计。平面广告设计需先导入主体图像,再加入装饰图形、文字说明等。利用CorelDawr可以任意创建图形图像,每个整体化的实体图像,都能做到字随形变、线随形走,从而以独特的设计手法带来鲜明的艺术效果。

3.Flash的应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平面美术设计不但包括图形绘制、图像处理,还包含多媒体设计、网页设计等方面的内容。设计师可以利用Flash软件进行设计。Flash作为网页设计中常用的设计软件之一,与photoshop等软件有着极高的通用性。Flash可以将音乐、图片、动画等进行融合,使设计师能够尽情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实现创意设计,突破静止、固定的思维模式。Flash软件可以通过拖动选项小方块实现调整音量大小、淡入淡出等操作,从而获得想要的效果。设计师可以通过调整动画动作的关键帧,然后利用软件功能自然生成衔接和过渡画面,从而实现动态效果。使用Flash的时候需要注意每一个动作的设计都有一个对应的关键帧,当出现一个点的改动时,就会产生连锁效应,使设计时间延长。在应用程序移动Flash文件进行修改时不要提前进行保存,当设计完成之后,将文件以更小的尺寸、更快的播放速度进行压缩保存。

4.illustrator的应用

illustrator是adobe公司开发的专业矢量图形绘制软件。无论放大到何种程度,illustrator软件设计的矢量图形均能保持良好的清晰度,这在文字设计、标志设计、排版等方面优势突出,且pC、maC端均可应用。通常情况下,illustrator和photoshop往往需要配合使用。illustrator软件多应用于文字字体设计、图形处理、Logo设计、插画绘制等,对于多媒体图像、专业插画、印刷出版、互联网在线内容等设计均是不可缺少的工作软件。在日常工作中,illustrator可以为设计者提供精确的线稿,无论是小型的简单设计还是大型的复杂设计,利用illustrator均可完成。卡通设计师和商业插画师可以利用illustrator对于作品精度的出色控制完成设计作品。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篇9

1影响计算机网络优化的原因

1.1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认识

计算机是处理复杂数据的有效平台,但其处理复杂数据的复杂程度只限于二进制的数字。人们在进行计算机数据转换时,需要对相应的软件进行格式间的转换,以此来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发挥计算机的自身优势。计算机网络的认识要通过通信系统来了解。事实上,网络信息传递就是计算机通信的过程。计算机网络就是单条通道,相互交错的通信过程,它更能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使人们在信息沟通中有效的加强信息在其之间的传递作用。

1.2影响计算机网络优化的原因

1.2.1管理的原因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里的各种设备是由不同厂商生产的,然而每个厂商所生产的设备类型不同、型号不同在进行应用过程中其功能及使用寿命就会产生相应的差异,导致整个计算机网络环境复杂的原因是一个整体的计算机网络会有不同的编辑程序所行驶的指令也就有所不同他们像是密密麻麻的网散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一旦出现某一程序的错乱就会导致计算机环境收到损害不能将信息进行有效地传递。使用科学、有效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对维护网络数据良好运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主要措施不是要拥有相应的网络硬件条件,还要有相应的专业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人士。怎样培养出专业的网络计算机管理技术人员呢?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人对其进行不断的专研,并开发出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硬件。

1.2.2设备的原因用户端设备是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有效传递的保证。用户端数据传递的能力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成正比。传输交换端设备在其他机房设备的故障中并不明显,其损坏原因更不容易找到。在一开始安装布线时就应该进行备份设置,一旦计算机网络线路出现故障就可以及时修理,保证其效能。

2计算机网络的优化设计

2.1优化设计的方向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的一个方向,是着重提高计算机中的硬件设施配置。在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要求满足后,同时增加链路条数,能使计算机网络在局域网中具有可靠性。而且还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计算机网络优化的成本。在该此方向上,计算机网络中的每个链条的自身可靠性与成本价值成正比。因此,计算机网络里的网络链条越少,相对应的计算机网络的可安全性就会越高。

2.2优化设计中的问题

为使计算机网络优化中的问题简单化,主次分明是重要的改善措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问题归结到简单的系统规划上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设施的功能成多样化,但其价格却掉得厉害。此种情形下,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中的任务调度尤为重要。用户使用者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影响受制于任务与信息传递时间顺序的不同。而任务调度问题中的关键是负载调度,是指以用户为单位的平均延时为目的的建模问题。按实际来说,在某些方面任务调度问题就是分配问题,也就是说按时间资源进行分配。当然计算机网络优化是一个不断经过市场锤炼的工程,设计出来后经过使用者评价进行优化,优化后在进行评价。就这此种高要求、严于应用的市场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优化中的各种问题在向前的迈进的过程中一个个的解决。

2.3优化设计的方法

优化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方法的诞生,离不开设计时一个个具体运行方案,离不开一个个小元素的周全考虑。这一个个方案、元素堆积起来就是一项大工程,它包含了软件、计算机网络设备运行、网络协议、合理的分层等。其中有两种设计优化计算机网络的方法。第一种是试凑方式,是从多种可以实现的、有效的优化计算机网络设计方案中,择其成本低、性价比好的,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网络技术的显着提高的综合性方案。如果资金许可,加上附加的硬件设备,不但能实现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能为扩充网络使用条件。第二种是分层解决法,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层次多的特点,优化时需要在每一层次上添加优化措施。此种方法昨早的使用者是美国,计算机网络被分成若干模块,采用逐个击破的解决问题方法,并成功开发出优化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这是前人在进行优化设计时探索出来的方法,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研究优化计算机网络的各项措施中应注重方法的提炼,为日后开展计算机网络优化工作寻求捷径。

2.4优化设计的主旨

尽可能满足计算机网络用户的高质量追求的同时,走上先进网络技术的发展道路。计算机网络的整个领域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研究者,一个消费使用者。其中生产研究者是为服务的对象提供资源的职能,而消费者则是使用生产者所分配的资源。随着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有线宽带的市场已经被无线用户所取代。客户需求不仅促使研发人员注重合理利用资源,还催产了新技术的出生。计算机网络优化的研究者本着实现资源分配的有效性这一目的,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得以提升、网络资源的公平性增强,为最终形成供求体系各尽其能。

3计算机网络优化实践方向

3.1物理性方向

现今的网络几乎使用的结构模型是汇聚层、接入层、核心层,它们根据自身的性能需求,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优化的物理性方向是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和传输介质的方法保证核心层快速、安全、有效的运行。然后保证的是汇聚层的实践性、可扩展性和接入层的可操作性。而优化网络结构是指在大厦内部建立汇聚层,并采用直接连接,把中间的节点省略掉。

3.2技术性方向

路由器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在进行技术型方向实现优化的措施,想要提高网速及整体性能,只要有好的路由协议、适用的ip地址就能够达到。路由协议可使网络具有稳定性、快速的伸缩性。具体措施是减少路由表中的条目,重新设置路由数据流的使用方法,以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适用的ip地址是指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和网络运行的顺利。一方面使路由协议的计算迅速,大大地提高了其转发效率。

3.3设备方向

在更新网络设备上通过网络应用的不同和对内网流量的分析。通过有效的利用设备,来更新软件版本以及添加新的应用部分,从而优化计算机网络。

3.4安全方向

安全方向是指当网络病毒或者黑客侵入网络,造成瘫痪的局面。所以,增加防火墙设置,建立起防御手段,才能使计算机网络优化的长期实现提供保障性。

3.5细节方向

细节是指在进行连线、接地要求、设备维护方面开展工作,在设备的日常清洁方面,提供适应的温度、湿度环境,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行。

4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

4.1服务质量的概念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于计算机网络用户的水平。提高网络的服务宽度能更快的满足用户对于不同情况的需求,从而使网络的运行效率得到提高。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从通讯速率、网络通信时延、网络信息吞吐量、网络带宽等指标出发,切实解决用户的使用需求。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信息传递速度是衡量服务质量的主要标准。如控制信息传递时间的网络时延,表示数据传递信息的多少吞吐量。此外,还有反映传输线路的实际信息多少的网络带宽。这些都是用户最关注的问题,也应

该是优化计算机网络的研究者最关注的问题。总之,就是要把网络性能参数的提升,作为首先要提升的服务质量。4.2提高优化服务质量的方案

服务质量的优化可从分布式、集中式等方法着手实施。集中式优化方案要靠集成控制器才能发挥作用,对其计算后的结果资源进行分配,从而达到调度任务的目的。分布式优化方案,使计算机网络优化的难点问题得到简化。相较于集中式的优化方案,其实现的是并行解决优化过程中的问题,在计算机网络优化实施的过程中节省了研究时间。此外分布式优化的实践中还具有一旦发生故障不会有全面瘫痪的状况发生,所以计算机网络优化的采用分布式的方式,其安全性更高。

5从安全防范手段上优化计算机网络

5.1管理手段

根据对各层计算机使用者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培训和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加强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得优化计算机网络时提供安全的保障。

5.2防火墙手段

防火墙是使用率最高的网络安全措施,防火墙是通过危险端口的关闭来防止外来病毒入侵。防火墙通过下面几个措施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保护的。首先,是通过限制网页的来访人数,筛选不安全操作;其次,用户在进入不安全界面操作时,发出报警信息;最后计算机网络提供即时保护。

5.3加密数据手段

加密技术为用户的计算机数据提供保护手段。此措施对信息复杂度的加大,阻止其他人在未经许可时查看、用户使用信息。此种加密数据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私钥加密,一种是公钥加密。

5.4控制访问手段

在陌生的网源访问中,访问控制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手段。访问控制可使其在不熟悉的网源中,控制用户的安全操作范围以及系统资源的使用范围。在对网页信息进行浏览时,阻止其他人员在网页中进行采集。通常是通过填写验证码、设置问题或帐号登陆等措施,来维护网络从而确保网缘的安全运行。

5.5病毒防御手段

杀毒软件是计算机网络病毒防御系统的主要工具。有统计在册的杀毒软件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防病毒,一类是单机防病毒,后者是利用远程工作和本地工作站资源进行病毒扫描和查杀。一旦检测到病毒入侵,杀毒软件将随即将其查杀。由于病毒的网络传播将对网络资源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杀毒软件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使用工具。此外,在使用杀毒软时,要随时更新到最新版本,用来预防新型的病毒。

5.6优化环境手段

计算机对环境因素有着自身的要求,提前把计算机工作环境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对硬件设施进行不定期检查,如打印机、路由器。通过摄像头全天监控、值班人员定时巡查的方式,使计算机人为伤害几率降到最低。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2-0026-04

1引言

为了保证计算机基础教育和教学不断提高质量,我校实施了统一管理、独立运行的教学模式。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派出专家和教师组成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务处的领导和支持下负责为全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制定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实施、组织统一的考试以及教师培训等工作,并带领教师们不断进行改革。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

本文主要介绍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工作中取得的部分经验,与大家交流。

2探索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向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提出了新的观点:大学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是面向思维的教学,应在学习特殊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具有普遍性特征的应用思维的教学,并解析这种普遍性与特殊软件系统的映射关系。我们认为,大学的教育方向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既独立于具体的技能操作,同时又对新技能操作的学习给予直接的指导。而计算机基础课正是这样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一方面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另一方面,拥有在信息技术时代所需要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兼顾教学计划安排、师资培训和安排、教学目标跨度等具体方面的实际问题,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改革思路分两步实现。第一步是对05~06级学生,实现以基本概念和应用思维教学及技能教学并重、但偏向于基本概念和应用思维教学及其对技能的映射的教学方法(对于技能教学,主要照顾零基础的学生)。第二步是对07级学生,将实现以基本概念和应用思维教学为主,技能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技能型内容主要采取自学形式,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带着老师给出的问题,自己挖掘与计算机应用概念和应用思维相关的各种知识模式和知识内容,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之为探究型学习方法。总体思路是在符合学校的教学要求前提下,给学生最大程度的学习自,其好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开放性思维模式得到训练和培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寻求有力的政策支持与组织形式

2004~2005年国家教育部理工科和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白皮书)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蓝皮书)。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要求,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指出,对于大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不应取消或压缩学时,而应将教学内容从侧重操作技能转向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和规律的培养。这表明我们的研究成果正好符合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在这一政策的促进下,我们推进教学改革就有了充分的动力。

由于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已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几乎所有的大学新生都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因此师资力量的需求较大。我校采取的办法是任课教师由各院系自已派出,学校教指委负责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的教学规划、教学组织、制定教学大纲和组织考试等工作。由于各院系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存在各种差异,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水平又参差不齐,不同教师任课的学生多寡不一,总是存在着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差异。

为了能够贯彻我们的教学改革目标,我们认识到,在师资人员组织松散的情况下需要以某种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将教师们的工作引入到方向一致的改革道路上来。我们知道,提高教学质量和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永远是老师们的追求,因此在我校领导和教务处的支持下,成立了以学管理为目标,以开展教学研讨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联合会,其中部分资深教师和具有改革思想的教师又成为其核心研究小组成员,从而形成一个以点带面,既统一又自由的教学组织实体。教师联合会的活动由学校教指委筹划和组织,在学校教指委的具体安排下,每学期定期组织会议,对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形式等各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教师们提出的许多良好建议已被付诸实践,同时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教学工作。学校教指委每学期还安排部分教师上公开课,请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老师们去旁听,课后组织讨论,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每个期末安排一些具有联谊特点的活动,为老师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同时也增强了教师间的凝聚力。近年来在学校教指委的指导下,多位老师出版了教材、专著或等,收获了丰富的成果。

4建立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新生的第一学年统一安排计算机基础课程,计划学习三个阶段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第一阶段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原称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阶段是程序设计课程(文科专业开设数据库应用课程),第三阶段是面向不同专业应用的课程设计(第二学年的短学期开设)。学校教指委对这三个阶段的课程都制定了完整的教学大纲和相关文件。随着新时期出现的各种变化和要求,我们不断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并始终按着改革思路进行工作。

对于第一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我们从计算机学科的思维特征、人类思维形成的生理特征、以及现代学习理论的教学涵义的集成视野,构建了面向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强调正确的计算机应用思维教学的新型教学思想体系,并通过教材建设、教学设计、实验等环节具体体现。我们编写并出版了一套新教材,即《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概念及应用思维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应用技能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前者的编排体系具有首创性,教材内容直接演绎了新型教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后者采用演绎式教学模式,解析软件工具与其对应的对象两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学时的限制,第一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侧重于应用思维模式和应用技能操作。主教材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概念及应用解析》,从培养读者认识和使用计算机的正确思维方法角度出发,按认知规律解析计算机使用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应用思维,授课重点是解析计算机使用中的普遍性思维及其与特殊操作之间的关系。副教材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应用技能解析》,学习重点是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的使用,对于已具有计算机初级应用水平的学生,经过测试可以免修此部分课程。

第二阶段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的学习和应用为核心内容。在校教指委的支持下,我校吴陵教授编写了《C++程序设计》教材。该教材内容达到了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较高要求,在教学要求上明确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内容为主。该教材强调建立新的面向对象的C++教学体系,将最新发展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材特点是抛弃传统的C++教学面向对象内容以语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初级的以基础编程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基本控制结构程序设计入手,全线突出面向对象思想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怎样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类的方法。在中高级阶段强调算法以及参数化程序设计,结合面向对象关键技术,增加较大篇幅的独立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算法概念和数据结构基础知识。这套教材的运用结果表明,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并能引导学生建立编程的大局观。

第三阶段的课程设计以应用实践为目的,课题内容均为比较完整的应用软件项目,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对于理工科专业以程序设计为主要内容。教师布置较多数量的设计课题供学生选择,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采用更新的技术完成课题,给学生提供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的空间。

对于教学实施,由于学时被压缩,从05级开始,对教学计划做了相应的调整,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单独设立学分,并将该课程分为两部分:必修和选修,各1个学分。程序设计课程为3.5学分,共48学时,另外以习题课的形式补充8个学时。目的是在有限的学时内保证重点教学内容的执行,以有效实施改革计划。

计算机基础课程与程序设计课程存在一些知识断点,需要研究如何在两门课程之间平滑过渡。我们对计算机基础课提出的新型教学理念,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使第一阶段的教学能够为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提供足够的预备知识。

5严谨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从1997年始,我校构建了更加科学和先进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规范了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了“四个统一”,即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统一实验要求,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教学大纲按电类专业和非电类专业分别制定,对学习的内容和深度要求有所不同,其中电类专业的要求相对较高。各院系的教学进度分别按电类和非电类的教学大纲实施。电类专业使用统一的教材。对于专业种类众多的非电类院系,允许采用不同的教材,但要求按统一的大纲进行教学,教学进度和内容可以根据教材做一定的调整。

学校硬件条件的逐步改善成为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现在本科教学楼中的全部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播放投影系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堂上全部使用多媒体系统辅助教学,每位教师的备课工作内容之一是撰写和编辑电子课件。由于电子课件也存在一些弊病,如学生疏于做笔记或不重视阅读教材,我们要求老师在讲课时必须有一定量的板书,并安排适当的课堂讨论。实验教学设施的不断增加,也为实验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计划安排的实验学时内,保证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任课老师可以在上机实验时使用机房的大屏幕投影进行实验教学和实验辅导。计算机中心的服务器专门设置了用于存储学生作业的公共存储服务区,学生可以将电子作业提交到指定的存储区,教师将本班的作业下载后离线批阅。其好处是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及时,另一方面评定成绩也有据可依。

校督导组不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校教指委也在每学期适时地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只有教师水平提高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才能得到较好的贯彻。

6合理的考核体系与评估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措施效果的量化测定。我校教指委负责制定考试形式、考试要求、考试策略,以及负责考试出卷。这方面的工作占据很大比重,每年要设计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课的试卷,分别用于课程期末考试、补考考试、重修考试、积欠考试以及摸底考试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又分为笔试和机试,总体工作量很大,对试题和试卷的质量要求也很高。我们的教学改革工作包括对已实施多年的教考分离、统一考试和统一阅卷的工作规程做进一步的完善,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教考分离的考试规程对于考试的客观与公正有较大保障,但考试内容不能背离教学内容。因此,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考试大纲并给出份量和范围都具有均衡性的试卷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我们的做法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与教师达成共识,共同执行相同的教学目标。如重点考核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自学与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考试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答卷,还配合撰写实验报告、小论文、设计ppt或网页,考察学生是否够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对某种概念、方法、思想的认识。通过实验考核,了解学生对各种概念和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的具体理解程序。另一方面,从教师那里广泛听取意见,征求试题,并由学校教指委的专家教授对试卷把关。

具体考核方法为:

计算机基础总评成绩=笔试成绩+小论文(学习报告,主要内容为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运用word/ppt/excel/Frontpage等工具制作文档的体会和技巧介绍)+平时成绩(作业、考勤等)。其中笔试成绩占60%,论文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0%。

程序设计课程总评成绩=笔试(60%)+机试(30%)+平时(10%)。

7结束语

实践证明,我校教师的积极参与为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断涌现的新思想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为不断改革添加动力。众多学者、教授和教师在教学改革活动中取得了形式多样的成果,多位教师编写和出版了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指导书和实验指导书,开发了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和多种电子教案。总之,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善、能保证和监控质量的教学体系,围绕教学展开的活动精彩纷呈,使我校的素质教育思想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在2007级新生入校后,我们继续进行着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以使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收稿日期:2007-10

参考文献

[1]沈军,朱敏,徐冬梅,翟玉庆.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概念及应用思维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沈世德,薛卫平.创新与创造力开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吴启迪.大力推进教学评估工作,切实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D].在首期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研修班上的讲话,2005.

作者简介

徐冬梅(1957年-),女,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

teL:13913926561025-84821085

e-mail:

通信地址:南京市广州路99号1栋601室邮编210008

沈军(1963年-),男,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