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会计职业入门教育十篇会计职业入门教育十篇

会计职业入门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6:00

会计职业入门教育篇1

一、把握学生特点,明确培养目标

职专生作为特定的教育群体,大部分是激烈的中考竞争中的“失意者”,因为年龄小不适合过早迈入社会,带着满心的茫然,被父母送进中职学校读书。他们文化基础薄,自律意识差,竞争观念弱,属于基础教育中的“弱势群体”,被贴上了“问题生”的标签,对学习几乎丧失了兴趣和信心,形成了“失败者”的心态。但是,由于与以前基础教育中的学科教学完全不同,中职学校的专业教育教学给他们提供了“成功教育”的新机会。学生选报会计专业,有一定兴趣和目标在里面,专业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闪光点,并适当予以激发,使学生的人生步入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学习中来。

在“备好学生”之后,教育者要明确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是培养学生成为初级财务核算人员,本专业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会计、出纳、统计、库管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本着这样的教育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第三学年全年为顶岗实习,两年的在学时间里教师要把专业技能课的教授面放的适当窄一些,不要什么都讲而学生又什么都学不通。例如,可以在中职的课程改革中去掉《审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相应的增加《市场营销》《收银实务》《出纳实务》《物流学基础》。《会计模拟实务》可以和《基础会计》一起在第一学期开设,同时引进用友软件公司的《企业认知沙盘》,带领学生以类似于“下棋”的方式认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了解组织生产需要科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于会计专业设置的市场性,每学年都应组织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学生的毕业去向,劳动力市场对于中职会计人才的要求等,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二、重视会计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应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在教学上可设置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新知识来龙去脉的背景材料,展现出会计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要求学生在会计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足够的能动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充分活动,既能够认知、理解、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

由于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少,教师要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引入专业知识。例如:《基础会计》教学中要注重会计思维方式培养,把会计基本知识与其社会性构成统一整体,充分调动学生会计思维的内动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会计理论的产生背景和过程,在教学中强调会计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要求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会计规则,形成自己独特的会计思维方式。

如:《基础会计》“会计恒等式”一课中: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所以得到了一个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于负债实际上是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权益,因此,可以把会计恒等式写成:资产=权益;公式左边表示资金的占用,右边表示资金的来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可以打个比方,如:你们口袋里的钱是从哪来的呀,无非是从二个方面取得,一是,向别人借的,二是,家里人给的,所以我们得出“口贷里的钱=向别人借的+家里人给的”,然后再说明,口袋里的钱好比资产,向别人借的钱就是负债,家里人给的钱好比是所有者权益,借的钱要还是债权人的权益。家里人的钱让你读书,是为了让你到学校学好本领将来好就业,那当然是投资了,家里人当然要过问你的学习情况等,这是家里人的权益。通过这样的比喻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恒等式的含义。

在学生领会掌握基本会计等式以后,可以将等式进一步扩展,就是说在企业生产经营开始之际(或会计期初),既无收入,也无费用,这时资产总额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关系可用上面那个基本等式表示;在开始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会取得收入,另一方面要发生各种费用,企业取得的收入扣除发生的费用后就形成利润,将上述变化用等式表示,就可以将六个会计要素的关系在同一等式中表示出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将费用移项继续推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任何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都是人们为了方便的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掌握基础理论要从社会对会计的实际需要性出发,从易到繁,逐渐加深理解,进而掌握会计的思维方式,提高会计思维能力。

三、技能是教学的中心

根据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和毕业生走向,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能手工做简单的日常账务处理,还应具备其他方面的一些技能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如财经常识、电脑打字、会计电算化、打算盘、点钞,并能熟练地撰写日常财经应用文等。所以会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技能为教学中心。

必须安排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模拟会计操作。通过一系列的凭证、报表的编制,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从事会计实习。同时,可以利用“企业认知沙盘”,在第一学期和最后一个学期分别来开设,让学生对企业经营和专业角色的领悟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会计模拟实训》“出纳岗位设置”时,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学生却很不耐烦的局面,而实际工作中,学生仍可能不会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饰演出纳、报销人、银行员工等,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方法,在娱乐式的几轮模拟学习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出纳岗位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还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并且通过一种模拟操作,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会计岗位的要求。

学习到“银行的几种结算方式时”,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进入模拟的银行机构来学习这些抽象而又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学习《收银实务》时,要利用poS机,模拟收银操作。这样既照顾到学生的成长,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考取从业资格证,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会计职业入门教育篇2

为提升退役士兵专业技能水平,促进退役士兵充分就业,根据《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形式多样、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体系,提高退役士兵综合素质,促进退役士兵充分就业,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培训对象

本实施意见所称的退役士兵,是指年冬季及以后退出现役、符合国家接收安置政策、能够正常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退役时间在1年以内自主就业的城乡退伍义务兵、复员士官和转业士官。退役士兵在退出现役1年内可以选择免费参加一次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确有特殊原因当年不能报名参训的,经当地民政部门批准后,可参加次年的短期技能培训。

三、实施原则

(一)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牵头,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军分区、人民武装部等军地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定点教育培训机构具体承办和实施。

(二)技能为主,学历为辅。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主,以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为辅。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期限一般为2年,最短不少于3个月。

(三)立足市场,促进就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丰富教育培训形式,强化教学管理,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切实提高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完善承训单位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合作模式,建立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和推荐就业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促进退役士兵充分就业。

(四)自愿报名,免费培训。退役士兵根据自身条件,可自愿申请、自选专业参加定点教育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负担。符合参加教育培训条件的退役士兵,每人只能享受一次免费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及相关补助。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并具有全日制学籍的,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减免学费政策。

(五)属地管理,统筹安排。退役士兵原则上在安置地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跨区域调整和统筹安排,组织退役士兵相对集中接受教育培训。

四、培训形式

(一)职业技能培训。退役士兵可在当地政府指定的承训学校(院)、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时间原则上为3—6个月。培训结束且考试合格的,由承训单位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并统一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考核鉴定合格的由相关部门核发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二)中等职业教育。退役士兵可按照本人文化程度,免试参加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院)举办的学历教育,学制一般为2年。修完规定课程且考试合格的,由承训单位颁发毕业证书;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由相关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三)高等学历教育。退役士兵报考各类高等学历教育院校的,必须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考试,并按有关规定享受当年退役士兵报考优惠政策。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后退役的,如选择复学,由原就读学校按规定办理复学手续,并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

五、招生程序

(一)确定培训机构。民政部门要会同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实训设施好、就业渠道广的教育培训机构,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作为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定点单位,并与其签订教育培训协议。

(二)宣传发动。承训单位应于每年月底前将年度招生简章(含学校简介、专业设置、学制设置、收费标准、报名条件、推荐就业方向等)送市、县(市、区)民政部门。由民政部门通过相关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三)组织报名。退役士兵持《义务兵(士官)退出现役证》等有效证件和《退役士兵教育培训申请表》,在规定时限到安置地民政部门报名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负责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核发《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核准通知书》。跨县(市、区)或参加市级教育培训的,由市民政部门审批。

(四)制定培训计划。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应根据退役士兵报名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情况,会同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承训单位,制定教育培训计划。

(五)招生入学。承训单位要严格按照教育培训计划组织招生,并按时将《入学通知书》送达退役士兵。退役士兵持《义务兵(士官)退出现役证》、《入学通知书》和《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核准通知书》等资料,在规定时限内到指定培训机构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本人发生意外事故或患重大疾病等情况不能按时报到的,应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提交书面情况说明,经同意后补办入学手续。无故不按期报到的,取消其参训资格。

(六)统计上报。退役士兵入学时和毕(结)业后,承训单位要根据退役士兵参训情况,据实填写《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实际入学人员统计表》、《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实际毕(结)业人员统计表》报本级民政部门,本级民政部门汇总后报上级民政部门备案。

六、教学管理

(一)精心设置专业。承训单位应按照市场和社会需求,结合退役士兵文化水平、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等,精心设置教育培训专业和课程,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科学组织教学。承训单位要根据用工需求变化,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和方法,科学编制教育培训计划,配备优秀师资力量,选编高质量教材,采取学分制、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等模式,提高实际操作课程比例,保证实训时间不少于培训总时间的一半,重点突出退役士兵就业所需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

(三)规范考试考核。承训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退役士兵进行考试考核,认真组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及时发放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四)严格教学管理。退役士兵原则上与其他学员按专业混合编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单独编班。民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指导承训单位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日常管理,强化心理辅导,增强退役士兵自律自强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对教育培训期间表现突出的退役士兵给予表扬鼓励;对违反校纪班规的,视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或严肃处理。各级人武部门要指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干部参与指导当地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管理工作。承训单位要为退役士兵学员建立学籍档案,退役士兵学员离校时将学籍档案及时移交其档案管理部门,纳入其退伍档案。

七、就业服务

(一)加强就业指导。承训单位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将就业指导贯穿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过程,切实承担起推荐就业的职责。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关系,选择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建立退役士兵学员的校企合作机制,采取学校、退役士兵学员、企业三方共同签订就业意向书等方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积极为企业输送急需人才,提高退役士兵就业率。

(二)完善就业服务。承训单位应依托各类就业服务机构,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洽谈会等形式,搭建退役士兵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平台,优先推荐退役士兵就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及时免费为退役士兵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服务,帮助退役士兵就业。

(三)落实优惠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大力宣传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积极引导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市鼓励就业创业和扶持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督促各类用人单位认真落实录(聘)用退役士兵的相关责任。

八、经费保障

(一)资金渠道。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统筹安排,纳入财政预算,列入退役士兵安置科目,主要用于学杂费、住宿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生活补助费等,其中学杂费、住宿费、职业技能鉴定费标准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执行,生活补助费可参照承训机构所在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

(二)经费管理。退役士兵教育培训专项经费由承训单位向民政部门申报,民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培训人数和学制核定后直接拨付承办机构,年初预拨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结算。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经费使用情况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承训单位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严禁虚报冒领,确保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资金专款专用。

九、组织保障

(一)健全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健全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协调机制,负责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指导、拟定方案、制定政策、确定教育培训机构等事项。要结合本县(市、区)实际,制定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具体办法。军地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及时解决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遇到的问题,确保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会计职业入门教育篇3

关键词:会计本科 教育改革 瓶颈 经验 借鉴

一、会计本科教育改革文献综述

梁小明(2006)等认为我国会计教育改革滞后于会计环境的变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经济贸易交往的增加,会计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会计教学改革明显滞后。据南方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显示,在目前社会招聘人数中会计专业排第十一位,应聘人数中会计专业排第一位,但招聘企业却很难招到合适的会计人才,原因是企业通常希望招聘的是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或有会计师资格证的会计人员,除了要求应聘者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多项综合能力,如思维活跃、分析技巧较强和与人沟通协调能力较高等。会计专业毕业生若达不到这个要求,毕业就等同于失业。目前,会计人才供需不对称是会计界面临的瓶颈问题。对于会计教育改革滞后的原因,国内学者提出了各自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学目标不合理。为了体现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的区别,许多高校把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该表述过于笼统,不明确、不具体,且职业性和专门性太强,过于强调会计学的专业教育,对通才教育重视不够(周朝仑,2003;周志平,2003);第二,课程体系不规范。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比例失调,专业课比例过大,学生的知识面过窄,数学、计算机、英语、国际商务知识不足几乎是每一个会计学生的通病(周频,2006),且专业课着重于实务和会计制度的诠释,而忽视学生理论功底的培养,实践教育环节相当薄弱(范绪华,2007);第三,教材内容陈旧。从1993年“两则、两制”的颁布,到2001年具体准则的修订,继而是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再到2006年39项新准则的,准则条款的变更速度明显快于教材的编撰周期,而且现行教材中对会计制度解释较多,理论分析很少,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不高(胡淑红,2007);第四,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课堂输出信息量少,重理论、轻实务,学生思维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于露露,2007)。学生即使学会了怎样编制会计分录,怎样编制会计报表,但不懂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谢红,2006)。综合国内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的会计本科教育改革虽然已进行多年,但仍属一种封闭的脱离实际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完善措施: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周朝仑,2003);改革专业设置,制定以个性能力培养为特征的课程体系(梁小明,2006);调整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论述和分析,适当归并专业课(周志平,2004);开展教材更新研究,组织教师集体分专题备课,以达到节省备课时间成本和公共教学内容资源共享的益处(胡淑红,2007);改革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于露露,2007),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建立全真会计教学模拟实验室(谢红,2006)等。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为我国会计本科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有着理论支持的改革措施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人才供需不对称的瓶颈问题。从研究方法上看,相关的各类研究一般采用规范研究法,即研究“理想的会计本科教育应当是怎样的”,由于缺乏实证数据的证实,难以保证其结论的可信度。此外,理论研究较多地面向教育提供方,即探讨会计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很少从教育需求方的角度去分析改革的措施及成效。当代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最鲜明主题,就是高等教育的职业化(曾亚强,2004),其基本逻辑是:社会需求决定职业与职业岗位(群),然后由教育来满足这种需求。换言之,与传统的由专业决定目标的思路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决定,而培养目标由社会需要(职业群)决定(张浩良,2008)。笔者认为,要解决会计本科教育改革的瓶颈问题,除了需要教育界进行自我完善外,还需要职业界对改革的积极参与,美国会计教育改革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美国会计教育改革

(一)美国会计教育历史 从简单的实务经验指导到系统正规的理论传授,美国会计教育虽然只有200多年历史,但为企业界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然而,在20ut纪80qz代中后期,以职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会计教育开始面临危机,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会计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护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还要协助决策层解读和利用系统信息。在会计教育长期脱离会计实务的背景下,只懂得会计准则和职业资格考试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已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2000年,布里翰扬大学教授albrereht和弗吉尼亚大学教授Saek发表了研究报告,从会计教育的投入、产出和过程三方面描述了会计危机的表现:以会计专业为报考第一志愿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已录取的会计专业新生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与1995年至1996学年相比,1998年至199年会计专业新生人数下降23%,毕业生人数下降20%;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专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大多表示绝不选择会计,从事教育的会计毕业生愿意选择会计的占31.5%,而从事实务的会计毕业生愿意选择会计的仅占5.9%;会计教育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会计教育已经不能与时俱进,需要进行彻底改革。

(二)美国会计教育改革 (1)会计职业界对会计教育改革的积极影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美国内部审计协会(iia)等职业团体以及各大会计师事务所是会计人才的主要需求方,为了能够得到满足需要的会计人才,他们定期对人才来源的数量、质量和难易度进行评估,提出研究报告,其结论对美国会计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维护会计职业形象,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要求新加入会员在教育方面必须符合规定,这主要体现在aiCpa的几份代表性报告中,具体见(表2)。在1988年修订的《进入会计职业的教育要求》中,aiCpa规定从业^、员必须接受150学时以上的大学教育,才能参加Cpa考试,并提出包含一般教育、企业管理教育和会计教育的150学时的示范性课程表,示范性课程表列举了各类教育应涵盖的课程和各课程的基本内容CaiCpa强调教学中应当注意一般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权衡,并就各类教育的教学时间分配建议如下:一般教育为60-80学时,企业管理教育为35-50学时,会计教育为25-40学时。(2)会计师事务所是会计人才的主要需求者。1989年,美国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发表《对教育问题的观点:会计职业成功

之能力》,提出从事会计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其中包括技能和知识两方面,并从课程设置、教师、学生和大学角度给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同时出资400万美金,联合美国会计学会(aaa)、aiCpa、高等商学教育委员会(aaCSB)、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等机构共同成立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推动了美国会计教育改革的进程。1998年,aiCpa启动著名的愿景项目(Visionproject),该项目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人力资源和规范等影响因素人手,总结了注册会计师的核心价值、服务及能力,在此项目基础上,aiCpa报告《新财务职业的能力模式》。1999年,aiCpa《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该框架列示了会计行业普遍适用的三种能力,包括职业胜任能力、个人胜任能力和广泛的经营观念,它们为会计教育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1999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在财务经理协会(Fei)的支持下,了研究报告《哪些更重要,哪些不重要:1999管理会计实务分析》,该研究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管理会计领域过去发生、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要求对当前的会计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此外,美国内部审计协会(iia)等会计职业团体也纷纷发表了多项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在会计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会计职业团队在美国会计教育改革中扮演着“改革催化剂”的积极角色。

(三)美国会计教育改革措施 美国会计学会(aaa)是美国会计教育界的代表,其下属的未来会计教育结构、内容、范围委员会在1986年特别报告《未来会计教育:为不断扩展的职业作准备》,对未来会计教育的结构、内容和范围提出几项建议,包括:会计是一个提供和传播广泛的经济信息的过程,教师应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教师应认识到一般会计教育和发展个人技能的必要性,过早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教育没有好处;大学应加强文科、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应强调技能培养,特别是学生终生学习必需的能力;课程和教学计划的设计要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思考和具有创造性;教师应给予学生较高的期望,并通过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个人能力和一般知识;会计教育计划应保持灵活性,以适应不断调整的需要;会计教育结构所涵盖的范围要宽,应包括人文学科、艺术、自然科学、通用信息系统开发与报告知识、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领域开发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性的职业会计教育只能在研究生层次展开;学术界和实务界要互相配合,以确定专业化职业会计教育的内容由何者来提供(阎常五,1998)。1989年,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资助下,aaa联合aiCpa等会计职业团体成立了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faeCc),专门从事会计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并负责资助和监督高等教育机构的会计教育改革。在第一号公告《会计教育的目标》中,aeCC明确表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标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立刻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在该目标的引导下,美国各大高校开始实施会计教育改革,其改革思路是:加强技能训练,教学与研究并重;培养学生具有会计专业人员的竞争能力;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及终生学习。会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则是通过改革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符合市场需要的会计人才。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虽然每家大学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但基本包括了aiCpa示范课程表中要求的三类教育。以美国堪陡斯大学管理学院为例,2004―2006年的课程设置比20¨Do年~i2002年增加了不少选修课。在基础课中,在“沟通”知识方面的课程已从原来的13门变为19门,“人文”知识方面的课程从12门增为17门,“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课程从11门增加为17门等;在专业课中,经济类选修课也从11门增加到17门。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会计专业本科生需要学习与信息技术有关的6门课程,如网络设计等。课程种类的大大增加,使学生能够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全面培养学生分析、交流、合作、掌握新技术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以教师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逐步被“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取代,强调以案例教学、小组报告、模拟实操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与建立互动的教学情形。杨柏翰大学采用专家小组教学法,即由5名教授组成专家小组,专业分别是财金、成本会计、审计、税务、法律,负责轮流为60名学生授课,每天课时为3小时。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同时,美国大学大力鼓励和奖励开发新课程、新教学方法的教师,修改聘任、评估及奖酬制度,分配更多的资源支持教学和课程发展。

三、美国会计教育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借鉴

(一)美国应对教育危机经验的借鉴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会计教育危机的爆发原因是本科教育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理论教育与实务严重脱离,但会计职业界和教育界能及时携手应对危机,积极采取措施,所积累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但是,许多国内学者在总结美国会计教育改革的成败时,通常将美国现代教育的目标定义为培养基础扎实、宽厚、适应性强的通用型人才,建议会计教育应该由专才培养向通才培养转型,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教育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大学本科教育只有四年的期限,推行全面、细致且无侧重点的素质教育很难达至资源的有效使用,它也会形成反作用:学生一知半解,掌握知识不牢固,各项技能应用水平不高。通过剖析美国会计教育的改革历程,笔者认为,美国现代会计教育致力培养的并非广泛意义上的通才,其教学课程按“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来设计,其教育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型,目的是培养具备会计职业能力的人才。我国的会计本科教育应当借鉴美国的会计教育改革经验,明确现代会计的职业角色,将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放在首位。现代会计是包括核算、监督、反映、预测、控制、分析、决策在内的信息处理系统,需要系统处理人员(会计人员)具有知识劳动者的基本特征:其工作是在汇总分析和结果整理的基础上创造新信息/新知识/新价值;其原理、程序和方法可以被储存、讲授和传播;其资质由特定机构给予确定或认证,由政府部门或行业组织认定、管理与控制。而且,随着会计问题的日益多样化,会计理论持续更新和完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亦需要不断进行优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计算、分析和比较,对不确定的经济事项作出判断,从而提出相应的决策意见。可见,会计职业能力是现代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要让学生获得从事会计职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会计本科教育应以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

会计职业入门教育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高职会计教育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现状

1、会计电算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稳中有升

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企业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加快了知识、信息的扩散和传播,电子商务企业、网上公司、中介服务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的兴起,导致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性,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覆盖面和升级率在急速扩大。同时,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安全、稳定前提下,软件功能也在不断扩大。可以说,会计电算化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2、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

目前,市场上相当多的企业非常看好“拿出去就能用”的专科层次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有如下要求: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练的电算化操作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及创新能力,尤其对会计人员诚信品质、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税收专业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会计职业准入制度成为确认会计人才的门槛

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些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了我国会计行业的一套职业准入制度。多年来,我国包括从事一般财会工作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电算化会计证书和专门从事中介服务的注册会计师资格,一直都是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来认定。财政部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条件、考试科目、从业资格的注册与登记、检查与管理等有关内容作出了全面规定。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职业准人认定的前提,它不仅是对考生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还是对会计发展趋势和职业技术要求的导向。因此,这一准入制度不但是确认会计人才的门槛,也是高校会计教育的方向和内容。

4、我国会计改革迅速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频繁出台和修订、审计准则以及税收法律法规也不断推陈出新。财政部[2006]3号:颁布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并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我国会计改革的迅速发展,迫使企业需要大批掌握新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二、高职会计教育目标

高职会计教育如何适应会计人才市场,也就是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如何定位、专业课程如何设置、教学模式如何选择。

1、高职会计教育宏观层面中的环境决定了培养目标,这个环境实际上就是会计人才市场。会计职业资格就是会计人才市场这一环境的一个现实表现,但不是全部,因为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的进入,客观上形成了它们所需要的会计人才与国内企业相互争夺。目前,“洋证书”如加拿大的CGa、英国的aia、aCCa等一系列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渐成为到企业求职的“硬通货”。会计职业资格除了以证书形式表现外,还表现为各种经验,比如企业经验、行业经验等。因此,会计职业资格应该是一个广义的,而且是变化的概念。会计职业资格的变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教育的取向。

2、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必须与现实相符,并具有前瞻性,而且随着社会变化不断进行修正。会计高职教育的目标,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或者说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范围及其结构的判断与界定。在我国,通常认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能力与知识包括:(1)基本技能:记账及编制报表的能力、财务分析的能力;(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掌握互联网技术;(3)交流能力:对下达任务的理解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4)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独立思考能力、对机会和风险的判断能力、资源配置中的筹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决策能力;(5)一般的工商、法律和经济知识。这样,与之对应的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实际上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报税与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财务控制税务处理、审计查证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数据库语言和微机系统维护技术,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适应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要求的高职会计教育实践

既然会计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那么会计高职教育的微观层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要求和实践教学改革等都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其中培养模式的确立是关键。

1、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高职教育适时地把握住把“工学结合”作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从而带动会计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其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及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按照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我校构建并实践了符合会计职业要求的“4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4个专业核心技能: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提炼4个专业核心技能:会计核算(手工核算和电算化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技能,报税与审计技能。(2)3种工学结合方式:会计教学中与会计职业准入制度结合,实施3种工学结合方式:“学中做”方式:第1至第4学期,主要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开设的会计类课程按照“14:5”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前14周主要进行课堂教学,后5周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集中进行实践实训;“做中学”方式:第5学期主要进行会计实训课程的学习,开设的课程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对抗、电子商务、数据库,按照“5:14”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做中考”方式:第6个学期按照“15:4”的比例分配校外实习与毕业考核的周数,安排15周时间进行校外顶岗实习,4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和会计综合技能考试。(3)2个证书:结合会计职业的特点,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获取“双证书”。会计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一学年),助理会计师证书或会计师证书(第二学年),会计电算化技能证书(第三学年);学历证书(第三学年)即专科毕业证。

2、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计

在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理论“够用”原则、加强技能训练原则、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含实践课、专业实践课。按照这样的要求,我校从2004级会计电算专业开始,设置了一套符合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的“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行业需要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与农牧业企业财务专家联合开发课程,课程知识具系统性、连贯性,又涵盖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内容和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需要的技能。

3、高职会计师资要求

会计高职教育要求教师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目前,高职学校已普遍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但因很多原因而没进行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建设。这方面我校的成功作法是(1)聘请在职的社会财税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目前,我校分别从财税管理部门、财税中介机构聘请了8名固定兼职教师,分他们的职称大多是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职务大多是会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2)采用人事形式从社会上公开招聘具有实际企业财务工作经历2年以上的人员为专业技能课教师。学校对这些教师按照国家政策从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上分别制定了一定的激励措施。(3)制定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获取“双师”证书。一方面,让专业教师参加国家财政部历年组织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教师获取法定的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这些获取证书的教师再到企业或业务对口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半年以上,真正达到“双师”素质。目前,在会计电算化专业16名专任教师中具备“双师”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是12名,达75%。

4、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我校实施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会计单项技能训练与会计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会计单项技能训练。细分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技能,根据培养计划将会计单项技能分散到会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第二阶段:会计分岗综合实训阶段。采用“会计分岗综合实训”方式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创新,它弥补了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以会计理论为主线,单科会计专业课程讲授为主,从而与企业实际财务工作操作流程相脱节的现实。实训贯穿与学生的每个学期,共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分岗实训。学生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实训。按目前企业中财务办公室的设置,将会计实训人员(学生)进行分岗,并按岗位设置职能,按职能安排实训流程,学生模拟企业中会计人员的人事安排和实务传递,更接近于财务的实际操作,主要培养学生会计岗位职业能力。

第二环节:综合实训。主要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将企业所有经济业务不按实际岗位,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手工账务处理技能、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纳税及报税技能,财务管理及分析技能。

第三环节:实岗实训。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主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流程,企业各个部门(生产、供应、销售等)与财务工作的相互联系与协作,真正感受会计实岗的财务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

四、结束语

应该承认,我国的会计高职教育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笔者认为:我国会计高职教育首先要关注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发展会计高职教育;另外还要考虑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学校的教师要走出去,企业的管理者要请进来,共同提高会计教育质量;最后要强调的是高职学校要切切实实做好教学改革工作,尤其是实践教学,以期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陈至立.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教育报.2002年01-09.

[3]肖凌.会计职业准入制度与会计高职教育.职教论坛.2003年04月.

会计职业入门教育篇5

一、美国的会计教育改革

(一)80年代的美国会计教育

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的会计职业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会计职业的不断扩展上。首先,对于会计公司来说,虽然财务报表审计仍是他们的主要业务,但所占比重日渐缩小,而其他业务,如管理咨询、信息系统设计、经营审计等所占的份额则不断扩大。公众希望合格的注册会计师不仅仅是一名技术人员,而且是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总经理的远见,能够理解国家和社会的总体目标的专家。其次,在公司内部,虽然会计人员仍然需要精通财务报告方面的知识,但公司更需要具备经营计划和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诊断及相应管理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再次,在政府内部,会计人员除了继续参与财务管理之外,在政府组织的计划、规划、预算和信息揭示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必须理解政府组织的目标和策略,具有系统分析知识,以胜任这些工作。

与会计职业的飞速发展相比,会计教育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显得落后:教学计划的内容多年未变,无法适应会计实务不断发展的需要;会计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层出不穷,课程内容受教学时间限制,难以涵盖这些知识;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大部分课堂问题已经设计好了答案,只有唯一解,显然脱离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用这样的案例教育学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以通过职业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会计教育与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衔接不当,不能达到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继续教育对会计职业至关重要,却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开展继续教育的机构之间也缺乏联系,等等。

一面是客观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面却是落后的会计教育难以满足这一需要。会计教育究竟何去何从,以迎接跨世纪的挑战?美国会计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显然,只接受有限的会计教育,将无法在快速发展的会计职业中获得成功。会计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学习来适应会计服务多元化的要求。对会计教育来说,最为关键的目标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下面我们看一下会计职业的变化是如何传导到教育界,并成为会计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的。

(二)会计职业界对会计教育的重要影响

在美国,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大会计公司对会计教育都有重要影响。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会计人才需求方的利益。为了便于得到符合需要的会计人才,他们定期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研究,并发表报告,从而对会计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美国最有影响的会计职业团体之一,为了维护职业形象,对新加入的注册会计师在教育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aiCpa于1967年发表了“职业知识”报告(Horizonsforaprofession),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必备知识的一般范围。为了贯彻“职业知识”报告的要求,并为会计教育课程设置提供示范。aiCpa的Beamer委员会于1968年3月提出了一份名为《从事会计职业的学业准备》(academicpreparationforprofessionalaccountingCareers)的报告,报告认为要掌握“职业知识”所规定的内容,至少需要150个学时的大学教育。报告还设计了一张示范性的课程表。1976年,为了评价Beamer委员会的报告是否仍然适用于当时的情况,aiCpa又任命了一个由wayneJ.albers领导的委员会,对上述报告进行评估,并作了少量修改,于1978年以《进入会计职业的教育要求》(educationRequirementsforentryintotheaccount-ingprofession)为名重新。

1988年1月,aiCpa通过决议,到2000年,要申请注册会计师资格,必须接受150学时的教育,具有学士或对等学位。1988年2月,aiCpa对《进入会计职业的教育要求》进行了修订。这篇关于会计教育问题的政策公告包括10项内容:①Cpa证书是具备公共会计职业基本能力的标志;②进入Cpa职业必须掌握“职业知识”报告所规定的一般知识;③要获得Cpa必须掌握的知识体系,至少要接受150学时的大学教育,符合该项标准之后,在参加Cpa考试时不再需要专门的职业经验;④会计教育计划的范围和内容应该接近《从事会计职业的学业准备》所包含的内容(详后);⑤各州要尽快贯彻150学时教育要求;⑥完成150学时教育后,应尽快参加Cpa考试;⑦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实习活动;⑧aiCpa鼓励建立职业会计教学计划,或建立职业会计学院,并参与它们的鉴定;⑨教育计划必须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会计教育应当由学术界来完成,但aiCpa对通过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将给予关注;⑩aiCpa要定期检查Cpa职业的进入标准是否仍然恰当。

aiCpa同时还根据150学时的教学标准,对示范性课程进行了修改。示范性课程包含的内容有:

1.一般教育。一般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洞察力、判断力和正直的品格。其内容包括:①操行(ethics);②交际(Communication);③行为科学;④初级经济学;⑤初级会计;⑥计算机;⑦数学与统计学。

2.企业管理教育。企业管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产品与劳务的生产和营销的概念、过程和机构,以及企业和其他形式组织的筹建过程。这些包括:①中级经济学;②企业面临的法律和社会环境;③企业法;④市场营销;⑤财务;⑥组织、团体和个人行为;⑦数量分析法在企业中的应用;⑧交际能力;⑨商业道德。

3.会计教育。会计教育课程包括:①财务会计;②管理会计;③税务;④审计;⑤信息系统;⑥职业道德与责任;⑦实习与合作性教育计划(internshipsandCooperativeeducationprograms)。

aiCpa在上述示范性课程表中,虽然指出了会计教育应该覆盖的课程和每门课程的大致内容,但对具体内容没有过多涉及。他们认为,对每门课程的内容规定得过于详细,反而不能适应会计实践迅速发展的需要。建立示范性课程表的目的在于对进入会计职业界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结构作出规定,各个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aiCpa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一般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权衡。他们对教学时间分配提出了如下建议:一般教育:6080学时;企业管理教育:3550学时;会计教育:2540学时。

Y_大会计公司是会计人才的重要需求者,他们对会计人才的教育状况也非常关心。为了表明对未来会计教育的立场,1989年4月,当时的会计公司联合发表了《对教育问题之观点:会计职业取得成功所需的能力》(perspectivesoneducation:CapabilitiesforSuc-cessintheaccountingprofession)。他们认为,1988年aiCpa所发表的《进入会计职业的教育要求》是对进入会计职业的必备知识以示范性课程的形式所进行的描述,而会计公司的报告反映的则是经过这种教育之后应该具备的能力。

在这篇报告中,会计公司指出,从事公共会计职业(即注册会计师职业)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①交际能力,即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②智力能力,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人际关系能力,即与他人一起工作的能力。从事公共会计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包括:①一般知识;②各类组织和企业方面的知识;③会计和审计知识。报告特别指出,通过Cpa考试不应作为会计教育的目标;Cpa考试仅限于现行会计实务,而会计教育内容必须重在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从事公共会计职业必须具备的这些知识和能力对现行会计教育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及其对策是:①课程方面:目前以课本为基础,以各种规则为导向,课堂讲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不能再继续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应该采用新教学方法,如研讨会、模拟教学、书面作业、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②教员方面:担任公共会计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达到这一要求,学术界和实务界必须密切配合。③学生方面:会计学生要符合市场要求,必须接受比其他专业时间更长和更为严格的教育。会计学生在教育上多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必须通过更具激励性的课程和毕业后更好的前景得到补偿。④学校方面:为了适应会计教育的变革,要对教员在教学上的创新给予奖励,并重视大学和会计系领导者的作用。⑤鉴定方面:美国大学商学院联盟(aaCSB)应该通过修改鉴定标准,对本报告所期冀的教育结果作出反应,并对会计教改试验予以支持。

美国会计学会(aaa)是一个主要代表会计教育界的职业团体。为了对未来会计教育进行研究,aaa下属的“未来会计教育结构、内容、范围委员会”(又称为Bedford委员会)对未来会计教育结构、内容和范围进行了研究,并于1986年提交了一份名为《未来会计教育:为不断扩展的职业做准备》的特别报告。该报告在评估会计职业和会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会计教育的范围、内容和结构提出了10项建议(对其他方面还有18条,共计28条建议)。①应当把会计视为一个建立于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操作基础上的,提供和传播广泛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会计教员应当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并在为各类组织设计综合的信息系统方面继续努力。②会计教员应该认识到,并应建议学生,严格的一般会计教育和广泛的个人技能的发展是必要的,过早地进行专业化教育并没有好处。③会计学生应该加强文科、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利于培养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大学会计教育应强调技能培养,这是学生在离校之后进行终生学习(Life-longStudy)所必需的。⑤课程和教学计划的设计要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思考和具有创造性。⑥教员对学生应抱有较高的期望,并通过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个人能力和一般知识。⑦在会计教育计划方面保持灵活性,以适应不断调整的需要。⑧会计教育结构所涵盖的范围要宽,应包括人文学科、艺术、自然科学、通用信息系统开发与报告知识、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领域开发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⑨专业性的职业会计教育只能在研究生层次展开。⑩学术界和实务界要互相配合,以确定专业化职业会计教育的内容由何者来提供。

不仅如此,在会计公司的资助下,美国会计学会于1989年成立了“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进行会计教育改革的研究,并资助和监督13所高等教育机构实施会计教育改革。aeCC前任执行长Richarde.Flaherty在谈到aeCC的工作时,引用了aeCC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论述:

“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他在谈到新会计教育方式时指出:“我们正摒弃一成不变的课程,而采取以目标为导向的会计教育方式……新的会计教育方式强调主动学习,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非仅是被动地接受教授们的知识。启发式学习已成为改革学校的标竿,减少使用以老师主讲的教学方式;老师主讲应限于介绍主题与启发学习的过程。老师授课也应从单向式的演讲改变成和学生讨论为主的双向性的教学方式……教学应注重多元化地思考问题,注重问题的发现,鼓励学生寻找有关的资料,提供多元化的解决办法,并强调表达与说服的能力。科技已成为学生和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依赖的工具。教学也逐渐重视全球贸易性的问题,教师彼此间应经常切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并发展自己对于应用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课程设计应注重它是否有全面贯彻、相辅相成的特色,而非仅是一连串不相关联的科目。”

由此可见,美国大会计公司和美国会计学会,对会计教育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即会计教育应注重能力培养,为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三)教育界对会计职业界的积极响应

1.首先看美国各大学对职业界呼吁的反应。美国各大学是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基地。在人才市场上,作为供给方的大学,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密切注意市场需求,向社会提供符合需要的会计人才。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学习会计的学生逐渐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从而导致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减少,这样,会计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大减弱了。所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培养合格会计人才成为关系到大学会计专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正因如此,美国大学对会计职业团体和会计公司关于会计教育的报告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目标上,密切注意社会需求。以受到aeCC资助的杨伯翰大学(BrighamYoungUniversity)为例。aeCC曾对800个会计师进行调查,从中总结出成功会计人员应具备的27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杨伯翰大学的教改就是根据这项调查结果进行的。教改的目标就是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符合市场需要才能的毕业生。

(2)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既注重基本知识的教育,更注重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培养他们的能力。虽然各个大学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不尽相同,但大体都包括前面所提到的aiCpa在示范性课程表里所要求的三种知识,即一般知识、通用商科知识和会计知识。为了贯彻技能教育的要求,会计教材的编写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很多新教材所附的练习题不象过去那样,是只有唯一答案的习题或案例,而是变得非常多样化,以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会计教育改革中,会计课本不再被当作教学的主要依据,而仅仅是作为若干种教学材料的一种。在杨伯翰大学的教改中,课本只是众多阅读材料的一部分。商业材料,如《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福布斯》、《财富》也是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校非常重视高新技术的教学。aiCpa在1996年曾经提出了注册会计师应当掌握的15项高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大多与信息技术有关。就学校教育而言,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职业会计本科生需要学习与信息技术有关的6门课程,其中包括象网络设计之类的高难度内容。

(3)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逐步被“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所取代。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为了使学生把各门课程的内容能够联系起来,对一项业务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杨伯翰大学在教改中,还采用一种专家小组教学法。也就是由5个人组成专家小组,分别去教60人的班。五个教授的专业分别是财金、成本会计、审计、税务和法律。60个学生每天上3小时的课,并允许5个教授轮流上课。这种教学方法据说备受推崇。

2.其次让我们看一下美国商学院联盟(aaCSB)的反应。aaCSB是美国高等教育鉴定认可委员会所认可的,唯一对工商管理和会计教学有鉴定权的机构。该机构对职业界的倡议也作出了积极响应。在它所制订的《会计专业鉴定标准》中指出,会计教育应该使学生对各种会计职业有广泛的适应性,包括公共会计职业,私人企业、政府、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工作。《鉴定标准》中“本科生教育”部分的课程要求与aiCpa所制定的示范性课程表的要求非常近似。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教育系统对社会需求的必然反应。

二、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1.美国会计教育改革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必须疏通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使会计人才的供给者-会计教育部门能够根据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订立教育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我们认为,美国会计教育改革之所以见效迅速,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会计教育在职业界和教育界的配合下,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即会计人才的供给(教育)与需求存在紧密的联系:职业界把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到教育界当中,教育界把职业界的需求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并取得了职业界的支持。会计职业团体不定期地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以改进会计教育,使会计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这一点出发,就不难理解何以美国的会计教材写得生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富有趣味性。因为不这样做,就达不到教学目标,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为社会所接受,那么就没有人申请会计专业,最终结果可能是会计专业的“死亡”。

反观中国的会计教育,会计人才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的联系则弱得多,虽然近几年来市场机制在会计人才的供求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使教学质量高、学生素质好的会计专业受到欢迎,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会计教育部门很大程度上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决定怎样教育学生。于是就出现了会计专业一哄而上,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等诸多问题。因此,在会计教育部门和会计人才的需求方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使学校的培养目标符合实际需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可以多渠道地建立会计教育部门与实务部门之间的联系。首先,当前可以更多地以政府部门作为中介,建立起教育部门和人才需求方之间联系的桥梁。政府部门(如财政部会计司或国家教委)邀请教育部门和实务部门举办会计教育研讨会,或由政府部门牵头进行一些调查研究都是建立联系的好方式。其次,可以考虑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于会计教育一向非常关注,并且与实务界具有广泛的联系,它们可以在沟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次,各个大学的会计系可通过举办系友联欢,邀请实务部门座谈、授课等形式,主动与实务部门接近,力争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在确立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应当从学生入学条件、师资队伍、硬件配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现存的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实现会计教学目标。

我国会计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还需要进行调查研究。但是从其他专业教育的改革中不难看出,如今的教育重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让学生记住一些课本知识和规章制度。再进一步,大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教学的各个要素-学生入学条件、师资队伍、硬件配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

对我国会计教育来说,以上各个要素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变量,也是目前会计教学比较薄弱的环节。先说课程设置。知识面过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不足几乎是每一个会计学生的通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会计教学内容往往注重规章制度,而不是基本原理,使得学生往往难以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第三,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应用得很少,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经费不足,改善硬件条件不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先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加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注重基本原理的传授,让学生积极参与,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借口硬件条件不具备,就搁置极为迫切的教学改革,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

会计职业入门教育篇6

【关键词】会计;道德;文化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要求,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充分地体现在学校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去,而且更应该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将专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文结合高职财经类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及其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的途径和方法。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体现不充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在制定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按照传统的学历教育的习惯,过分强调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几乎没有学校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往往将法制教育课程视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会计课程体系中涉及到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只是法规条文的解释。

教育部高职示范性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案启动后,各学校按照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些指导性文件精神的要求,参照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标准,重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实训、实习课时与专业理论课的课时达到1∶1以上,使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仍然习惯于以法制教育课程或法制专题讲座来替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双证书”的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业资格证书的必考内容,所以出于评估过关和学生考证的需求,一些学校在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开始融入有关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的内容,或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给学生进行考试辅导。这种做法只是满足了学生考证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地与实施性教学计划相贯通。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充分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基本上限于传统教学计划的安排,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上停留在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课堂上,以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为主。一方面,这些课程内容法律条文多、理论性强、也不易理解,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教学形式僵化,整个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进行,学生被动接收,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这些课程主要由非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课程内容与会计专业缺乏有机联系,讲授的大多数内容与会计职业道德脱节,很少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会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虽然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既教书,又育人”,在课堂上体现会计职业道德,但由于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的经历,对会计工作过程中关于职业道德的鲜活事例知之甚少,会计课堂上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有关法律条文的解释。加之职业教育近年来特别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训实践课时比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片面地认为会计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与会计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不大,即使是有关系也是今后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情,总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虽然重要但与现在学习技能关系不大,会计造假等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是学生工作后要注意的问题。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充分

多年来,一般的高职院校习惯于将专业教学工作的任务界定给承担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系(部),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任务界定给承担基础课的部门,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第二课堂活动的任务主要界定给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委,在专业教学工作之外强调比较多的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很少提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没有明确地划分给任何一个部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大家都应该关心的,但又都不关心的事情。这种管理模式有些人形象地概括为“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按照这一种职责界定模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重形式、轻实质,缺乏专业文化氛围,常见的做法是挂几幅名人像、名人题词、法规条文,布置几间展览室、陈列室,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的必要性

目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素质低,不仅受不良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还与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够有关。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甚至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简单枯燥也不需要什么创新,从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

道德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自律意识形成的过程,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更是如此。高职院校应对会计类专业学生从一入学就进行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从业前就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高职院校对会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应包括职业基本教育、职业责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花大力气去抓。

另外,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给人们带来更加便捷、优裕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道德的沦丧,思想的泯灭。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多年来以真、善、美为主题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容易使他们道德情感迷失,这些都对高职院校的道德规范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岗位和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都要与各种资金打交道,几乎每一项工作都要涉及到真假辨别及是非判断问题,担负着向会计信息外部使用人提供真实、可靠财务报告的义务。同时他们也将更多地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面临着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摆正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格。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已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应当营造包括专业教学在内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的氛围,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文化建设之中。

三、如何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文化建设

专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形式,专业文化建设既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接受的课堂教育,也包括间接受到的学校和专业文化的熏陶,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难点是如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文化建设的始终。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工作计划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始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体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制定学校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方案之中,明确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党团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界定各自承担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职责。

(一)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三位一体”的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体系

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分“专业入门教育法律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层次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设置不同课程或讲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在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如在讲到一些企业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虚增当期利润,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等违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指出,这是会计法规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在校内实训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刻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将其纳入过程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真假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学会如何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聘请行业著名专家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会计岗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承担技能课程,聘请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传授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聘请审计人员和经济案件的办案人员对典型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的目的。

(四)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如,在学生档案中开辟诚信记录栏目,在学生班级管理中对班费管理引入内部控制制度,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目中安排会计小品,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各种形式的会计技能比赛、典型案例的辩论赛,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使学生在会计文化氛围中学习,激发其会计职业道德感,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S].

[2]柳一群,何晓民.加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8(5).

会计职业入门教育篇7

【关键词】会计;道德;文化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要求,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充分地体现在学校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去,而且更应该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将专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文结合高职财经类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及其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的途径和方法。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体现不充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在制定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按照传统的学历教育的习惯,过分强调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几乎没有学校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往往将法制教育课程视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会计课程体系中涉及到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只是法规条文的解释。

教育部高职示范性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案启动后,各学校按照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些指导性文件精神的要求,参照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标准,重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实训、实习课时与专业理论课的课时达到1∶1以上,使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仍然习惯于以法制教育课程或法制专题讲座来替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双证书”的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业资格证书的必考内容,所以出于评估过关和学生考证的需求,一些学校在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开始融入有关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的内容,或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给学生进行考试辅导。这种做法只是满足了学生考证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地与实施性教学计划相贯通。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充分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基本上限于传统教学计划的安排,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上停留在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课堂上,以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为主。一方面,这些课程内容法律条文多、理论性强、也不易理解,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教学形式僵化,整个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进行,学生被动接收,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这些课程主要由非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课程内容与会计专业缺乏有机联系,讲授的大多数内容与会计职业道德脱节,很少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会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虽然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既教书,又育人”,在课堂上体现会计职业道德,但由于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的经历,对会计工作过程中关于职业道德的鲜活事例知之甚少,会计课堂上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有关法律条文的解释。加之职业教育近年来特别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训实践课时比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片面地认为会计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与会计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不大,即使是有关系也是今后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情,总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虽然重要但与现在学习技能关系不大,会计造假等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是学生工作后要注意的问题。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充分

多年来,一般的高职院校习惯于将专业教学工作的任务界定给承担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系(部),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任务界定给承担基础课的部门,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第二课堂活动的任务主要界定给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委,在专业教学工作之外强调比较多的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很少提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没有明确地划分给任何一个部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大家都应该关心的,但又都不关心的事情。这种管理模式有些人形象地概括为“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按照这一种职责界定模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重形式、轻实质,缺乏专业文化氛围,常见的做法是挂几幅名人像、名人题词、法规条文,布置几间展览室、陈列室,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的必要性

目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素质低,不仅受不良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还与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够有关。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甚至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简单枯燥也不需要什么创新,从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

道德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自律意识形成的过程,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更是如此。高职院校应对会计类专业学生从一入学就进行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从业前就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高职院校对会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应包括职业基本教育、职业责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花大力气去抓。

另外,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给人们带来更加便捷、优裕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道德的沦丧,思想的泯灭。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多年来以真、善、美为主题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容易使他们道德情感迷失,这些都对高职院校的道德规范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岗位和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都要与各种资金打交道,几乎每一项工作都要涉及到真假辨别及是非判断问题,担负着向会计信息外部使用人提供真实、可靠财务报告的义务。同时他们也将更多地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面临着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摆正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格。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已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应当营造包括专业教学在内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的氛围,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文化建设之中。 三、如何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文化建设

专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形式,专业文化建设既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接受的课堂教育,也包括间接受到的学校和专业文化的熏陶,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难点是如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文化建设的始终。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工作计划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始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体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制定学校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方案之中,明确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党团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界定各自承担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职责。

(一)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三位一体”的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体系

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分“专业入门教育法律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层次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设置不同课程或讲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在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如在讲到一些企业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虚增当期利润,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等违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指出,这是会计法规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在校内实训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刻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将其纳入过程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真假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学会如何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聘请行业著名专家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会计岗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承担技能课程,聘请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传授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聘请审计人员和经济案件的办案人员对典型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的目的。

(四)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如,在学生档案中开辟诚信记录栏目,在学生班级管理中对班费管理引入内部控制制度,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目中安排会计小品,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各种形式的会计技能比赛、典型案例的辩论赛,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使学生在会计文化氛围中学习,激发其会计职业道德感,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S].

[2]柳一群,何晓民.加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8(5).

会计职业入门教育篇8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国际教育准则;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7)13-0015-04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与资本市场一体化等外部环境驱动下,会计教育国际化成为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构建会计教育的国际标准,促进会计教育的国际趋同与协调,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iaeSB)专门制定了会计国际教育准则(ieS)系列。截至2016年,iaeSB共了8个会计国际教育准则,涉及到职业会计师准入条件、会计教育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实务经验及后续教育要求等诸多领域。其中会计国际教育准则第四号(ieS4)――《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教学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成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国际标准与指导性文件。ieS4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系统地嵌入不同的会计专业课程之中,不仅倡议独立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还建议在财务、审计、管理等专业课程中体现不同专业情境下职业道德的培养与运用。iaeSB提出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标准与指南被国外高校及会计职业团体所借鉴,并体现在课程设置与考核大纲之中。与国外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普遍重视所不同的是,我国传统会计专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往往被忽视[1-2]。近年来,我国高校通过将国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如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aCa)、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融入本科学历教育,不仅开辟了一条务实有效的会计教育国际化之路,同时还将遵循ieS4标准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引入我国会计教育。本文介绍了ieS4职业道德教育准则及其实施框架,并对我国导入ieS4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的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展开调查,以期了解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上的目标、效果、方法及面临的问题,并为ieS4在中国制度背景下的实施提供建议。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及实施框架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ieS4)由ieaSB于2004年5月、2014年1月进行了修订。为了落实ieS4在会计教育实践中的运用,iaeSB于2006年9月还了国际教育实务公告第一号(iepS1),提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框架(ethicseducationFramework)。该教育框架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Rest道德决策四要素模型为基础,提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个体的职业道德敏感度、促进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训练个体在面临其他因素干扰下的道德行为实施能力,并最终化为个体实施道德行为的勇气与品质[3]。该框架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分为四个阶梯型步骤,分别是:(1)传授职业道德知识;(2)培养职业道德敏感性;(3)促进职业道德判断能力;(4)维持符合职业道德操守的行为承诺。该框架还特别强调这四个步骤是一个统一整体,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块。iaeSB将上述每一步骤的教学重点、目标、建议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做了细化,其主要内容在表1进行了汇总。

上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框架不仅设定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还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供了具体指导。因此这一框架对会计学历及职业教育体系的重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4-5]。ieS4之后,iFaC要求其成员在职业会计师能力培养、资格考试及后续教育中遵循ieS4的具体要求,iFaC成员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p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aCCa)等在其资格认证科目中已按照ieS4的要求和iepS1的指导建议,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职业道德教育嵌入到资格认证科目体系中[6]。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在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中的运用

将国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大学会计教育是目前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最为普遍的模式之一。截至2016年,国内已经有100余所高校将aCCa职业资格课程嵌入到大学会计学历教育中,其中既包括综合类高校,也包括财经类高校;既包括公办高校,也涉及到民办高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上,aCCa职业资格课程体系遵循ieS4要求,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分层次、系统地嵌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之中。

具体而言,aCCa课程体系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体现以下特点:第一,在专业入门基础课程中就强调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如在《会计师与企业》(F1)就设计了专门章节介绍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及其重要性;第二,在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上强调道德认知循序渐进的特点,在基础课程、技能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中逐步强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运用;第三,通过独立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职业会计师》(p1)引导学生在两难困境下如何运用道德判断模型做出职业判断行为;第四,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嵌入到会计学的不同专业各课程之中(具体嵌入方式如表2所示),以培养学生在不同专业情境下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此外,aCCa课程体系还特别强调案例分析及两难道德困境教学法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运用,几乎所有的专业阶段课程考试都会通过道德困境辩论及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对会计职业道德展开考核。

四、我国大学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下职业道德教育调查分析

随着遵循ieS4会计职业道德国际教育标准的国际化教育项目在我国高校的广泛实施,了解国际化项目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成为深化我国会计国际化教育内涵的关键。下文将以我国aCCa国际化项目的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对我国高校国际化项目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展开问卷调查。调查面向国际化项目的任课教师,主要涉及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教学目标、实施方法等具体问题。调查问卷力图从一个较为宏观的层面了解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上的实践现状。

(一)问卷设计与样本描述

问卷涉及了四个方面共8个问题(表3),第一是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问题1,2);第二是对会计道德教育理论及国际准则的了解情况(问题3,4);第三是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主观评价(问题5,6);第四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及教学方法(问题7,8)。在aCCa中国代表处的支持下,向全国31所高校共计45位aCCa专业任课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共39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量化问题调查结果的描述与分析

对1―6项以李克特量表度量的问题,调查结果在表4中做了描述性统计。其中问题1的评分均值4.13,说明几乎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重要的;但在具体教学精力的投入上(问题2),调查结果则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评分结果仅有2.13,说明我国高校教师虽然在意识上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但在具体教学环节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付出并不多。在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及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模型的了解上(问题3、问题4),调查结果也不令人如意,均值仅为1.69与2.15,表明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亟须拓展自身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掌握伦理决策基本理论与模型,以便更有效地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上(问题5、问题6),绝大部分教师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分值为3.23),但在改进学生具体的道德行为上作用有限(分值为2.74)。

2.非量化问题调查结果的描述与分析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及方法的调查结果在表5中做出了列示(括号中数据为百分比)。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上,有40%的调查对象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其次为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这一调查结果与国外研究观点有所不同,国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者认为,由于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受到不同的制度、文化及个体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会计学生职业道德判断能力而非职业道德行为可能是更具现实意义的教育目标[7-8]。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上,大部分调查对象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比例高达64%),而对ieS4所提倡的两难困境辩论法则运用的不多(比例仅为10%)。

五、结论与建议

以aCCa项目为代表的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在我国实施已经逾十年,该项目课程体系遵循ieS4要求,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系统地嵌入到会计专业各门课程教学之中。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作为我国高校实施会计教育国际准则的试验田,应当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范式改革树立典范。但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在课程设置上虽已遵循ieS4的标准,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设定不明确,没有分辨出“道德敏感性”“道德决策能力”与“道德行为”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区别与联系;(2)在具体教学中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投入尚不充分,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3)忽视对会计伦理理论及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学习与掌握,在教学中缺乏对会计伦理决策模型的讲解,也没有积极吸收会计国际教育准则在职业道德教育领域的新思路与新发展。研究结果还对我国当前会计国际化教育的内涵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并非是课程体系的英文化,而是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上实现国际化。2015年,iaeSB根据ieS4设计了一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具包(toolkit),包括“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概述”与四个教学案例,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国际标准的范本。笔者建议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应进一步遵循会计国际教育准则的要求,借鉴iaeSB等机构的准则与指南,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获得改进,以进一步提升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质量,促进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4):20-25,95.

[2]R元驹.关于会计伦理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会计之友,2011(33):4-8.

[3]李宗彦.审计伦理判断能力能否通过教育提高――基于审计教育国际化项目的实验研究[J].审计研究,2014(3):60-67.

[4]tweeDieD,etal.teachingGlobalethicalStandards:aCaseandStrategyforBroadeningtheaccountingethicsCurriculum[J].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13,115(1):1-15.

[5]DeLLapoRtaSS,etal.Developinganethicseducationframeworkforaccounting[J].Journalofbusinessethicseducation,2011,8(1):63-82.

[6]aRmStRonGmB,etal.ethicseducationinaccounting:movingtowardethicalmotivationandethicalbehavior[J].Journalofaccountingeducation,2003,21(1):1-16.

会计职业入门教育篇9

论文关键词:美国;职业教育;形式与项目;师资队伍

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其发达的职业教育有密切的关系,美国有门类齐全、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院校、研究所和各种规模、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项目,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立足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需求,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美国中学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

美国中学职业教育的目标将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在第一位,而将职业技能放在较次要的地位。美国人认为,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中学职业教育项目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传授学生一生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基于这个出发点,美国普通中学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我指导、终身学习的品格;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和公民意识;服务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和适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全球生态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家庭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美国职业教育的形式

美国的职业教育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的,这一阶段主要是职业意识教育,并不涉及专项职业技能。中学前两年是职业基础教育,主要教学目标是讲授并练习职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不同职业所需技能是不同的。中学后四年是职业教育阶段,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职业,进行为期四年的系统的职业教育。一般来说,经过四年的职业教育,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某些岗位的初、中级职业技能,并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

美国的职业教育大体上有下列几种形式:

一是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职业高中,以职业教育课程为主,文化课为辅;二是综合高中,既开设一般文化教育课程,也开设若干职业教育课程,实际上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文化课程,小部分学生选修职业教育课程;三是职业教育中心。在美国进行职业教育需要专门教师和相应的教学设备,每个中学都不可能举办门类齐全的职业教育项目,一则经费负担有困难,二则所设的职业教育项目不可能很多,因此,往往由一个学区或若干个学区共同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上文化教育课,部分时间到职业教育中心上职业教育课,职业教育所得学分与文化课所得学分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到高中二年级,学生要自己选课,一般到高中毕业需要30个学分,在职业教育方面最多选修9个学分。

二是社区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一年或二年。具体也有几种不现的类型:一种是社区学院,一部分学生学习一年或两年职业教育课程后直接就业;一部分学生则继续升入高等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另一种是技术学院,主要进行职业培训,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此外,一般大学和学院都有附属的二年制职业教育项目。

三是成人职业教育。这种教育的时间性很灵活,短则一周,长则一两年。接受这种教育的是年满18岁以上的失学、失业人员和在职员工,他们的学习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或寻找更好的职业,有的则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和爱好。为了适应这种多元化的需要,职业教育中心、技术学院、社区大学甚至一般大学都举办有各种各样的成人教育,学习课程与学习时间很灵活,白天、夜晚和周末均可开班,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家学习,这种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很受社会的欢迎。

四是合作教育。训练对象主要是失学、失业人员,常常是由劳工部门提供经费,由工厂企业进行训练。对劳工部门而言,这比自办职业培训所花费用要节省很多,而且训练出来的职员也适合工厂企业的需要,就业较为容易。对工厂企业而言,可在一定时期内使用一部分劳动力而无须支付任何代价,又能掌握学员的情况,便于从中招收自己需要的职员。这样训练与就业可以较好地衔接,能提高参加训练者的就业率,是就业培训推广的主要形式之一。

美国职业教育的项目

美国中学的职业教育项目五花八门,常常一个学校有十几个职业教育项目,这些项目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完全根据社会需求,每个项目的课程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要依据职业的发展作相应的变化。每个职业教育项目都有相应的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有教师、职业岗位能手及社区相关企业的代表,每年开三四次会,研究本地区职业教育项目的课程内容、教学设备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委员会成员由学校聘请,是义务的,这种形式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学校把职业教育项目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在实施职业教育时,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原则,从职业教育的教室设计就不难发现。教室分为资料室和工作室两部分,资料室兼教室,里面有相应的职业教育参考书、资料、电子计算机和学生的职业教育档案。工作室里有各种实验设备、原材料和学生作品。以“插花技能”职业教育项目为例,该项目共分为9个模块,学完这9个模块至少需要6周时间。教学是从实训室开始的,首先做一些辅助性工作,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加大实验的难度。在同一实验室里有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老生带新生,培养学生的协作和领导才能。学生的手工作品通过自己的插花艺术门市部出售,也接受订单。在整个活动中,有详细的劳动投入、资金投入和销售记录,在一定的时间内还要计算出劳动投入的回报率和资金回报率。

学生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并不仅局限于学校,还必须有实地岗位技能培训。如选择“营销艺术”职业教育项目的学生,每年必须去相应的公司选择相应的职业岗位进行实地工作,并可获得相应的报酬。在学生开始工作前,必须有详细的岗位培训计划与合约,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公司经理必须严格按计划与合约中规定的内容去做。在工作岗位遇到问题,可以跟同事或教师探讨,教师将定期对在岗培训的学生进行检查。学生在生产经营中如遇到实际问题,一般会自己独立查找资料,寻求解决,也有的将问题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以求获得解决的方法,也可以请教教师。一般情况下,教师并不直接解答学生的问题,只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几种途径,供学生自己选择。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美国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

在美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待遇相对较高,文化课教师一年只有9个月薪金,而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则有12个月的薪金,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责任也更大,他们必须时刻关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开设一些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职业教育项目,并要保证学生达到社会需要的技能标准。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教师开设的职业教育项目失败,没有学生选择他开设的课程,他就会面临失业。

美国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师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大学毕业生,他们必须完成作为农业职业教育教师所规定的所有课程,需要达到B级(85分)以上的成绩,并通过州教育部举办的教师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才能申请到中学的职教部任教。在任教的前三年为试用教师,在这三年中,每学期要由校长评估两次,经三年评估合格的教师,才能转为正式教师,转为正式教师后,每学期评估一次,并将评估结果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二是来源于农业推广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必须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到相关学院选修相应的教学法课程,并通过州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师资格考试,才能成为正式教师。成为正式教师后,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跟上社会的发展。

美国宾西法尼亚州中县职业中学校长勒格特先生认为,作为职业教育教师,一定要在所教职业教育项目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要有较为密切的社会关系,对于某些技术含量高的职业教育项目,教师必须有十几年的实践工作经验。

学习与借鉴

教育管理应以地方管理为主美国的各类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在内,是以州政府管理(教育部门)为主,联邦教育部门并不直接参与管理,其拨款也为数很少,而州的教育工作则根据立法进行。由于教育事业与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利益关系,因此州一级政府要通过立法进行征税,这样就保证了社区学校教育经费较为充足。当地经济发展快,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需求大,教育经费也就多。另外,地方可以根据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通过地方议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办学形式应多种多样要针对社会需求和不同水平、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层次人员的需要,举办各类职业教育项目,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需求。

要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多种职业教育项目美国职业教育的目标很明确,主要是为人们创造就业条件,因此会根据社会的需要设置职业教育项目。教育部门与劳工部门密切合作,劳工部门根据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作出预测,供职业教育部门参考。美国的职业教育院校都设有职业咨询办公室,对学校所在地区各类职业的发展作出预测,以供学生在选择职业教育项目时参考。

要保持教师队伍的整齐与高素质美国根据职业教育的需要选择教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帮助教师学习,不断提高其科学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每一个职业教育项目都设有相应的职业教育委员会,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好处。同时,为了巩固教师队伍,不断改善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要加强我国的职业教育,就必须大力解决教师质量、教师进修培训与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

会计职业入门教育篇10

关键词:会计诚信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67

1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经济学含义分析

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应该是会计从业人员所应该具备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应该是会计行业、乃至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当前,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从基本内涵和扩展性外延两个角度分析。

1.1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经济学含义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一方面,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应该是会计人员在使用专业技能服务于从业主体过程中,能够依据客观、真实的经济业务内容为依据,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准则的相关要求,能够遵守伦理诚信和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能够在对会计信息的供给方面满足相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全局的发展。另一方面,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客观性、真实性的呼声越高,就越是能够给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以正确的引导。也就是说,失真的会计信息市场一旦消失或者减小,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市场就会越宽广,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选择诚信、选择遵守职业道德。

笔者认为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经济学含义可以理解为:在会计信息的供需关系中,供给方能够如实提供会计信息给需求者,需求者则能够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满足供需平衡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1.2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经济学含义

当前,我国所开展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则是以我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其他教育机构组织开展的一系列以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以专业人员诚信品质和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为目的专门教育。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通过专门的、高质量的、有效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为行业提供更加可靠、更加诚信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一方面通过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服务效率为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提供高诚信、高职业道德水平的会计人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2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分析

从对象角度分析,当前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是面向专业学生的,可以是面向已从业人员开展的继续教育的,也可以是由单位组织开展的针对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的专门的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则应该是指教育的组织方面、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用人单位等相关单位和个人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所放弃的其他产量价值。

2.1收益性机会成本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收益性机会成本指的是教育相关者所放弃的其他最大收益。如果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投入不用于教育,而专用于其他投资所能够获得的收益所构成的机会成本。由于当前我国用于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投入一般情况都是伴随着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际开展而开展的,专项投入微乎其微,这样便导致了所有可能产生的收益性机会成本很小。

2.2时间机会成本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时间机会成本则是指教育相关者所放弃的能够从事其他事业的时间所有可能创造的时间价值。如教育组织者所放弃的其他行政、事业事务的可能;教育者所放弃的其他教育、学习生活时间的可能;受教育者放弃的学习其他知识的可能以及用人单位所放弃的其他时间价值的可能。

3结论

当前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虽然不能够构成实际意义上的收益、成本,也不能够记入企业的账面,但它是却是组织开展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决策者进行最优决策所必须考虑的现实的因素。一方面,决策者必须要积极分析机会成本,对各种教育组织方案进行考察、分析,全面了解各种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最优教育决策的确定奠定坚实的经济学基础;另一方面,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匹配,更好地提高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率,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势必要对其机会成本的视角分析成果进行合理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决策的最优化,以充分发挥其时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