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区口腔健康知识讲座十篇社区口腔健康知识讲座十篇

社区口腔健康知识讲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7:43

社区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2010年对几十个社区单位的居民进行普查,主要以随机分层抽样法的形式进行,共调查区民610人,年龄在45.5±18.4岁。其中男性居民为315例,占51.64%;女性居民为295例,占48.36%。60岁以上居民人数为88例,占14.43%;70岁以上居民人数为16例,占2.62%。

1.2方法:①调查方法:以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作为此次调查的评价内容,对社区居民口腔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共发问卷620份,回收610份,有效回收率为98.4%。②健康教育方法:地点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前来咨询与就诊的居民发放健康宣传教育知识手册;每个月社区范围内进行1次健康宣传教育讲座,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通过与电视、广播进行节目合办,主要针对良好生活方式、日常护理、疾病常识进行讲座,每天定点播出;采用居委会组织座谈会、社区宣传栏、家庭访问等形式进行宣传。

2.结果

通过回收的问卷中能够看出,居民对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迫切需求其内容包括:日常饮食护理常识,相关注意事项。由于绝大多数居民对口腔疾病的说法并不是十分理解,所以,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相关知识的居民较多,占94.56%;另外,深入学习口腔保健的相关保健知识的居民,占85.36%;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最想知道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饮食习惯中加以保护牙齿,占86.17%,并且需要了解相关饮食护理知识,占87.45%。希望学习相关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占90.25%,以减少家人出现口腔疾病的可能。经过调查得出在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迫切需求,需求率达到60%~98%,最基本的一半以上的患者家庭都希望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常识。经过3年的社区健康教育,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善。

3.总结分析口腔保健护理的效果

从根本上说,口腔医学和保健5个层面上实施建立起来:①现有的检查结果是最佳的科学证据,也是临床决策者的决策依据。②临床上遇到了新问题的时刻也就是需要找寻新证据的时刻。③应当运用现有的各种最新的保健新思想进行证据的寻找。④批判性评价所寻找及和对的证据,从中得出结论,对于制定口腔保健决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⑤及时对医生的治疗结果做出评价,不断总结经验。

近些年,通过对医院当中口腔保健治疗人员情况进行调查显示,人群年龄变化更倾向于老龄化发展(平均患者年龄为78岁),据调查发现,空腔疾病患者的数量增长快,在医院治疗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普遍存在多种其他病症并存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状况,并且近年来随着医疗成本的不断增长,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怎样有效、合理的利用医院卫生资源,提高医疗口腔保健的服务质量,已经成为现如今广大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口腔医学研究的出现更好的解决了这一突出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方法。

4.保健思想在空腔保健工作中的重要性

4.1科学筛查检查项目。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为患者进行检查的必要依据是:第一,为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最为基础的检查项目,为确诊提供依据;第二,经过临床证实,进一步分析、判断预后效果以及各种功能恢复;第三,严谨没有科学依据,严谨一味迎合患者心理,严谨误导患者。

4.2有利于制定预防措施。伴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疾病预防工作已经成为医疗保健中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经过近些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有针对性的开展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使患者尽快恢复或是使患者病情发生彻底改变。戒烟对预防口腔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与此同时,对一些特殊人群,如老龄人员,使其保持稳定,也是预防口腔疾病的有效手段。

4.3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以循证医学的指导方针,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即使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医生仍旧能够针对患者治疗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进行分析,通过同患者进行交流后,找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就医学来讲,口腔疾病可以认为它是一门实践科学,要向深度理解如何去治愈这类疾病口腔医学尤为突出。口腔保健知识是我们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继续完善的新领域,需要我们几代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林雨.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认识情况的调查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5(S5):159-160.

社区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篇2

2012年4月27日,对于韩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时刻,他终于要完成自己埋藏30多年的心愿。

身为北京爱雅仕口腔联合创始人,韩科带领爱雅仕的优秀牙科医生参加了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组织的《口腔健康促进与口腔医学发展西部行》免费义诊活动。作为曾经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的一名知青,心情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2011年8月爱雅仕口腔医师团队赴山东临沂为脑瘫儿童义诊;爱雅仕口腔爱牙月系列活动已经成了爱雅仕的品牌形象;此外,爱雅仕口腔还组织了美齿行高端主题沙龙――“高级成衣里的明眸皓齿”等一系列活动。“爱雅仕希望通过活动、义诊、讲座等建立起具有牙科行业特点的社会责任模式,使得消费者对牙齿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韩科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表示,“通过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对爱雅仕的医疗技术和研发产生了推动,而且爱雅仕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而事实上,与通策医疗、北大口腔医院以及其他的高端民营牙科诊所相比,在名气和规模等都没有绝对优势的前提下,爱雅仕并没有采取大战旗鼓的扩张之路,而是通过建立自身完整的社会责任模式来进行渐进式发展。要知道,爱雅仕已经成为新加坡全民牙医集团中国首席合作伙伴,并不是没有能力采取激进式的发展道路。

显然,对于爱雅仕来说,将自身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进行有机的结合,才是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危险的牙齿

由于受到“牙疼不是病”等错误思想的引导,再考虑到经济等相对落后的原因,中国对于牙齿健康的重视程度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而事实上,牙齿的健康程度关系到饮食、语言乃至心理健康等很多方面,病情严重甚至可能会引起身体的各部分连锁反应乃至威胁生命。口腔健康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龋齿也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心血脑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自然,中国人牙齿健康的情况非常糟糕。《中国口腔健康发展报告(2012)》调查结果显示:中国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和12岁、35~44岁以及65~74岁恒牙患龋率分别是66%、28.9%、88.1%和98.4%。中国35~44岁年龄组人群口腔恶性肿瘤患病率为17人/10万人;65~74岁年龄组人群为30人/10万人。中国3~5岁儿童酸蚀症的患病率在4.5%~12.4%,12~13岁青少年酸蚀症的患病率在22.1%~61.8%。35~44岁中年人牙列缺失率为0.06%,每人口腔中平均留存29.4颗牙齿,但义齿修复率仅为11.6%;65~74岁老年人牙列缺失率为6.8%,每人口腔中平均留存20.97颗牙齿,义齿修复率仅为42%。

“人们对牙齿健康重视程度低下是造成如此恶劣后果的重要原因。”韩科对此分析道,“牙科医生有责任进行普及牙齿健康知识。”其实,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01年就对牙齿健康提出了标准:8020,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即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而中国80岁老人,含有20颗牙齿的人数不到35%左右,65岁以上人群平均失牙高达11颗。

还可以再对比下中国和美国在牙齿上的花费就可以清晰看到存在的巨大差距。数据显示,中国从未看过牙医的人超过60%,只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的习惯;而美国人平均每年花在牙齿保健上的费用大概在1000~1500美元之间,这还不包括牙齿的美容修复,美国大多数家庭购买的医疗保险通常包括看普通牙医的费用,涵盖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等疾病。

“解决中国人牙齿健康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韩科表示,“这是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大事。”而事实上,包括爱雅仕等在内的很多牙医和诊所已经开始对中国人牙齿健康展开了行动。

星星之火

作为爱雅仕来说,虽然在规模和经济实力上比不上北京的很多牙科诊所,但却走出了一条“小而美”的社会责任道路,建立了完整的社会责任服务体系。

具体来说,爱雅仕的社会责任体系包括两个部分,即针对普通消费者和培训专业的牙科医生。

在针对普通消费者方面,爱雅仕所做的工作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宣传,提高普通消费者对牙齿健康的重视程度,提升消费者爱牙的一些基本技能。比如爱雅仕在其所在的社区,会定期到小区和学校进行宣传、义诊等,尤其是针对老人和青少年。而针对一些白领和高端人士,爱雅仕专门成立了爱牙俱乐部和沙龙,通过举办小型的讲座、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是非常合乎逻辑的,就拿上海来说,上海15岁青少年牙周健康率为38%,35~44岁中年人牙周健康率为16.18%,65~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不足15%。爱雅仕的门诊不仅承担了正常的经营,而且已经变成了一个宣传牙齿健康的散发器,尽量辐射周围的社区,逐渐培养起人们牙齿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通过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采取了不同的拓展方式,爱雅仕构筑了自身对整个市场的培育工作,很顺其自然,爱雅仕在这些人群中的品牌形象和技术实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中国牙科诊所自从2000年开始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5年间,北京的民营牙科诊所从350家增加到1600家,成都从300家增到700家,上海从90家增到600家,青岛从60家增到387家,广州从50家增到300家。

尽管如此,牙科诊所仍存在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和规模、技术水平偏低的状况。据中国口腔医学会民营医疗机构管理小组调查,2002年全国有3.37万个民营牙科诊所,98%分布在城镇,占全国口腔医疗机构的68%。执业医生、助理执业医生的数量为6.8万人,占口腔资源的17%。90%的诊所牙椅数量小于4张,以个人投资、诊所形式注册;2%的诊所大于4张牙椅,以门诊部或口腔医院形式注册,民营牙科机构的规模仍较小。

更为让人吃惊的是,比如上海有600多家社区口腔医疗机构,牙医和人群的比例可以达到1:6000到1:7000,北京、广州大致也都是这个水平。在二线城市,整体上牙医和人群的比例是 1:20000左右。按照国外口腔科的经验,通常牙医和人群的比例应该达到1:2000到1:3000,这是比较理想的水平,而在发达国家,比如德国这一比例是1:1000。

显然,中国缺乏更多的专业牙科医生,尤其是很多牙科医生水平低下、牙科诊所设备落后。“和外科医生等很多医生相比,牙科医生的门槛较低,这样造成了牙科医生行业鱼龙混杂的局面。”韩科表示。

针对这种现象,爱雅仕采取了3种方式来改进。一方面爱雅仕对偏远地区的医生进行培训,并且提供他们来北京参观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目前爱雅仕已经培训了近千名医生;另外一方面,爱雅仕的专家也去全国各地进行讲课,尤其是打破了行业内不允许对讲课进行录音和摄像的惯例,爱雅仕的专家希望将自身的经验传播更广泛,更多的牙科医生从中获益,爱雅仕创始人王海鹏在25个城市举办了40多场专业技术讲座,参加牙医人数超过9000多人;最后就是爱雅仕会组织自身的专家编写一些实用教程,将更多专家的实践经验得以传承,爱雅仕已经出版了近10种出版物。

社区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篇3

“乐龄好牙口”暨“90年代笑容”大比拼公益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乐龄好牙口”暨“90年代笑容”大比拼

二、活动对象:乐龄人群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社区.....

五、活动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分组织会渐趋老化,器官功能日趋低下,口腔也不例外,所以老年人的口腔常会发生各种口腔疾病。但中国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起步较晚,所以大部分老年群体都缺乏对口腔疾病的防治意识。与年轻时相比,老年时期的容貌和牙齿都产生了变化,从露齿的笑容可以看出这些明显的变化及口腔病变。为增强老年群体的口腔健康保健意识,让他们乐享健康老年生活,在99重阳节之际,成佳牙博士口腔医院深入践行敬老、爱老精神,特开展以“追忆90年代笑容”为主题的口腔疾病防治宣传及口腔疾病公益筛查活动。 

六、活动目的:

1、通过追忆青春时的模样激发老年群体的参与兴致;

2、通过普及口腔疾病知识和口腔疾病筛查,促使老年群体产生口腔健康的危机意识;

3、通过沟通和发放检查表促使老人对医院留下深刻印象,并到院治疗。

七、活动内容及流程:

1、活动签到,登记参赛人信息(签到并参加活动的人员可在活动结束后依次领取签到礼及特惠洁牙卡)

2、根据登记顺序,参赛人需依次手持自己的1张90年代微笑露齿的照片在活动现场指定场景拍照。(与自己的90年代照片合影,选出不变的笑容和变化最大的笑容)

3、分享参与活动心得,配图合影照片及活动现场照片分享到朋友圈

4、完成拍照动作的老人依次到义诊区域参与免费口腔检查,并向他/她们出具检查报告(检查报告背面印制医院信息及联系方式)。

5、根据检查情况,现场统一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指导老人有效预防口腔疾病(控制在15分钟以内)

6、评选出笑容变化最大和最小的参赛人员各一名,发送活动大奖(家庭洁牙套券、免费补牙券等)。

7、一次排队领取活动签到礼品。

八、活动参与方式

1、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报名

2、网上报名,扫描H5二维码提交报名信息

九、活动前准备工作

1、到社区物色3-5名较为活跃,有影响力的老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礼品或现金),在活动现场活跃现场气氛。

2、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张贴、发放活动通知。

3、准备种植牙特惠展架、老年人义齿免费清洗服务等宣传物料。

社区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篇4

【关键词】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R179R780.1B8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042-04

wHo将龋齿和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三大常见病,牙周疾病更是造成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学生时期是口腔疾病发病的高峰时期,也是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健康教育可促使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口腔疾病发生,为保持终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为了解大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学生在校期间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准备基础资料,从而制定较为系统、因人而异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全面提高在校学生口腔健康水平。笔者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组织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部分医务人员为安徽医科大学新人学的52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9月新入学的学生2557名,年龄为16~25岁,平均(18.88±2.73)岁。其中男生1370名,女生1187名;农村学生1433名,城镇学生500名,城市学生624名。2008年9月新入学的学生2723名,年龄16~26岁,平均(18.69±1.15)岁。其中男生1333名,女生1390名;农村学生1828名,城镇学生426名,城市学生469名。

1.2方法问卷设计参考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18岁组口腔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整与修改。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态度、口腔卫生行为。参加调查人员4名,均为附属口腔医院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执业医师。调查前经过调查方案学习与培训。口腔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填写、检查、回收。

1.3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各项数据由专人负责输入,调查数据输入采取双录入方法。所有数据经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口腔卫生知识

医科大学新生在含糖饮料对牙齿有危害、吃甜食易患龋齿、牙齿健康与保护有关、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有危害、牙龈炎时刷牙出血知识正确回答率均在90%以上,对于刷牙可以预防牙病、氟化物可以防龋、每年应进行口腔检查及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认知正确率在80%~90%之间,而对于漱口并非是保护牙齿清洁最有效的方法、牙菌斑是龋齿的发病原因、牙周疾病会造成牙齿脱落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65.3%,65.1%和70.9%,对于牙齿不好的危害、龋齿发病原因及刷牙出血原因的正确率分别为52.6%,55.6%和49.7%,知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的学生只有36.0%。

对2004年及2008年医科大学新生的口腔卫生知识正确率进行X2检验,结果显示,在对于含糖饮料对牙齿有危害、刷牙可以预防牙病、氟化物可以防龋、牙周疾病会造成牙齿脱落及龋齿的发病原因的认识上,2008年的正确率有所下降;而在对于漱口并非是保护牙齿清洁最有效的方法、牙齿健康与保护有关、要定期去看牙医及牙齿不好的危害的认识上,2008年则有提高。男生在刷牙可以预防牙病及氟化物可以预防龋齿的正确回答率高于女生,女生在漱口并非是保护牙齿清洁的最有效方法、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牙齿不好的危害、龋齿的发病原因及刷牙出血的原因方面正确率高于男生(p值均

2.2口腔卫生态度对医科大学新生口腔卫生态度进行分析发现,43.3%和51.7%的医科大学新生分别认为药物牙膏和含氟牙膏预防龋齿最好;39.4%和59.6%的学生分别认为早晨和晚上刷牙最好;认为每天应该刷牙2次和3次的学生分别为79.3%和16.2%;60.8%的学生认为发现龋齿应该立即就诊。而1.3%的学生认为可以不予理睬;不去医院检查口腔问题中36.7%是因为认为口腔问题不是严重疾病;而因为经费问题和时间问题的分别是17.8%和45.6%;有25.8%,66.4%和7.8%的学生分别从媒体、书本及专业口腔健康教育中获得口腔保健知识。

2004年与2008年相比,除在选择何种牙刷最好的几种态度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他口腔卫生态度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口腔卫生行为

每天早晚都刷牙及餐后刷牙的学生分别为63.7%和3.4%;8.4%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在3min以上:74.4%的学生横刷和竖刷结合;35.5%的学生选择在2个月以内更换牙刷;92.2%的学生餐后漱口;68.7%的学生睡前进食;42.7%学生使用小头软毛牙刷;使用药物牙膏、含氟牙膏、药物加含氟牙膏的学生分别为9.2%,25.2%和19.8%;选择牙签和牙线的学生分别为17.1%和2.1%;24.2%学生偶尔进行口腔检查且2.5%学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47.0%的学生接受过1~2次口腔健康教育。

2004年与2008年相比,除刷牙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他口腔卫生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更换牙刷频率、睡前进食、牙膏选择、定期口腔检查、牙痛对策及接受过专业口腔健康教育行为方面在不同生源地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1970年wHo提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并能终身保持口腔健康,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行为,如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健康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目前,我国人口龋齿患病率和牙周疾病患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青少年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率较低。《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晓率农村达到70%,城市达到90%;有效刷牙率农村达到60%,城市达到80%。而学校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

3.1医科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知识误区和盲区研究发现,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健康行为存在不均衡现象,对口腔保健知识存在盲区及误区。如何将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的正确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医科大学新生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正确率较高,但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比例较低。姜刚勇等研究发现,虽然医学生健康知识掌握较好,但实践率较低,健康行为与健康知识差距最为显著。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获得多来自于书本,只有7.8%的学生从专业口腔健康教育获取。有2.5%的学生选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与张颖等研究结果相似。医科大学新生对口腔健康的一般性知识知晓率较高,对专业性知识了解有限。马晓伟等发现,34.0%的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牙结石,48.0%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洁牙。刘忠民等调查显示,有69.2%的学生认为吃甜食会危害牙齿。牙线是清除邻面菌斑的工具,但仅20.0%的医学生会偶尔使用牙线,可见牙线使用的普及程度较低。

社区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篇5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对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强,修复能力下降,易导致口腔疾患的发生。本文从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口腔护理的作用和怎样进行积极的预防保健进行了阐述,旨在引起老年人群的关注,从而减少和避免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迅速推进,口腔科的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从生理意义上讲,老年是生命过程中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走向衰退的一个阶段。口腔组织也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明显地随着衰老而变化,老年人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均发生改变,髓腔缩窄,牙髓血循环障碍,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对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强,修复能力下降,易导致牙髓坏死和其它的口腔并发症。因此,在社区开展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的健康宣教,正确指导老年人保持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是降低老年人口腔疾病发生率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并提出了指导。为此,本文从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以及口腔护理的作用和如何进行积极的预防保健进行了阐述,旨在引起老年人群的关注,从而减少和避免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1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

老年人最易患的口腔疾病是龋齿后遗症和牙周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髓腔开始变窄,增加了牙髓内血循环的压力,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本身降低,更易导致牙髓坏死,使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丧失主要营养来源而变脆易折裂;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感染,使病情蔓延。此外,牙体组织随着增龄性变化主要是咬合磨损,牙齿颜色逐步变暗,牙釉质较弱易碎,髓腔和根管小而细,牙髓质不断新生,使牙龈组织萎缩、变薄,牙周膜变宽、牙槽骨生理性弹性降低、牙龈萎缩、牙骨质暴露,至龋菌的侵犯极易导致根面龋的发生和牙龈炎牙周炎的发生,加之老年人在各种疾病的某些阶段常常会出现免疫和内分泌失调,造成机体内环境的改变,从而导致口腔疾患的发生。

2口腔护理的作用与常用方法

2.1口腔护理的作用

口腔是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重要通道,又是部分消化液分泌的场所,更是微生物寄居和滋生的最佳环境。正常人每毫升普通漱口水中可以找到1~50万个微生物[2]。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极易导致口腔内微生物乘机在潮湿温暖的口腔内迅速繁殖。而口腔护理具有局部清洁及去除口腔内细菌的作用,同时口腔护理对发生在口腔局部的口腔炎、口腔溃疡、齿龈炎、牙周病等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此外口腔护理还能对老人产生良好的心理影响,增强自信心,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2常用的口腔护理的方法

(1)牙膏清洁口腔法:单纯为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可首选牙膏口腔护理法。有资料表明,80.91%的重症病人口腔为酸性环境,较适宜真菌的生长。而牙膏为碱性,牙膏水的pH>7.0,故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起成分中丁香酚和丁香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等多种常用细菌均有抑制作用[3]。(2)机械性擦洗法:新的口腔护理观认为口腔护理应该以清除牙菌斑为主要目的。有研究显示,单纯的含漱只能暂时减少口腔内游离状态的细菌数量,对清除定居在牙面上的牙菌斑无效,机械性擦洗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4]。

3老年人口腔卫生的健康指导

3.1加强健康教育

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人们行为的改变。针对社区老年人对口腔护理知识缺乏深入了解的现状,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印刷资料、图片,将口腔卫生的保健要点,预防方式以及等做成一分健康教育资料,在社区内进行分发。还可通过板报或宣传栏,向社区老年人介绍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和牙线、牙签的应用以及口腔自检自查方法,以便于社区老人记忆,并对照自己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保健方法,从而满足社区老年人对口腔疾病保健知识的需求。口腔卫生的护理重在老人的自理,因此,加强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使老人了解口腔卫生护理的必要性十分重要。

3.2注重正确指导

在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对老人实施口腔护理的方法的正确指导。例如:在选择牙刷时,一是要考虑口腔内的实际状况;二是要考虑方便老人的使用,在老人牙齿有较多残缺的情况下,要考虑牙刷品种的选择,植毛部大的牙刷比植毛部小的牙刷更好用,刷牙效更好。刷牙时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1)牙刷的刷毛与齿面应呈直角,正好接触牙齿,应注意较好地使用牙刷刷毛的前顶端;(2)刷牙时使用牙刷的力度要适当,应轻刷;(3)牙刷放于齿面上前后拉动的幅度勿过大,移动幅度以5mm~l0mm为宜,相当于1~2颗牙齿的距离。对于有牙周病的老人,应指导选用刷毛较细的牙刷,因为细的刷毛容易进入牙齿与齿龈结合部位的齿周袋内,能有效除去作为牙周病原因的牙垢。

3.3保持口腔清洁

经常保持口腔卫生,控制牙菌斑。嘱老年人要坚持每天早晚用温水刷牙,一日三餐后用清水漱口,漱口时要借用水的冲力尽量将牙缝中的失误残渣清除掉,同时做闭口鼓腮漱口动作,并将舌头左右转动,这样能使唾液分泌增多,使牙面、牙缝和口腔黏膜受到一定的冲洗和刺激,使口腔自洁,牙齿健康。有条件的老人还可以选择茶水漱口,让茶水在口腔内冲刷牙齿及舌两侧,这样可以清除牙垢,提高口腔轮匝肌和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增强牙齿的抗酸防腐能力。

3.4养成良好习惯

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与漱口要有科学规律,避免烟酒并尽量少吃有刺激性食物,加强饮食营养调整。如有牙病及时就医,平时要坚持叩齿运动和按摩牙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牙周组织功能和抵抗力,定时去医院进行检查,这样可延缓口腔老龄化,使牙龄与寿命大致相等,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2.

[2]白碧荣,黄萍,龙兴敏.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8~9.

社区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篇6

一、工作目标

1、在全县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检查,儿童口腔检查率达100%;

2、在全县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达100%;

3、为全县适龄儿童进行龋齿充填和窝沟封闭,儿童龋齿充填率达到30%以上;对符合适应症儿童开展窝沟封闭,窝沟封闭率达到50%以上;

4、加强我县基层口腔疾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防治水平。

二、工作范围和实施对象

龋齿充填干预对象为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和小学1—5年级儿童。

窝沟封闭干预对象为8周岁儿童(小学三年级学生),经口腔医生检查,根据窝沟封闭适应症确定干预对象:即儿童口腔中完全萌出、窝沟较深或具有患龋倾向的第一恒磨牙,可免费接受窝沟封闭。

三、工作内容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儿童口腔卫生干预工作,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儿童口腔卫生干预工作,要明确专人负责,做到县、镇、村三级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2、强化宣传造势,全面开展宣传发动和健康促进。县疾控中心、各镇卫生院,各小学幼儿园要大力开展适龄儿童口腔疾病干预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张贴宣传画以及举办科普讲座等宣传形式,营造人人关注口腔卫生的良好社会氛围。对适龄儿童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基本的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

3、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口腔疾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相关镇卫生院要根据工作任务严格筛选,明确口腔疾病干预工作人员,并进行专项业务培训,确保准确掌握龋齿充填和窝沟封闭等业务技术。

4、严格操作规程,认真组织开展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对辖区内小学1—5年级和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按照“自愿参与”原则,对参加的儿童按照操作规范,现场操作应严格按照消毒隔离的要求进行,防止交叉感染,确保工作质量和儿童身心健康。对患有龋齿和适宜窝沟封闭的儿童发放通知单,由家长陪同到到指定的镇卫生院进行龋齿充填和窝沟封闭。

5、加强信息收集、统计和分析。各镇卫生院要及时准确输入、整理、统计和分析相关数据,并按要求上报有关信息。

四、工作实施技术流程:

【健康教育,宣传发动及各项准备工作】【1-5年级及幼儿园中班以上儿童口腔健康筛查】【选择符合龋齿充填和窝沟封闭的患儿】【按规范实施龋齿充填和窝沟封闭】【填报相关数据表格】

五、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县教育局成立儿童口腔卫生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儿童口腔卫生干预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导评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建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县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示范区创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儿童口腔卫生干预工作的日常事务。

2、各小学幼儿园负责龋病/窝沟封闭适应症筛查工作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对患有龋齿和适宜窝沟封闭的儿童发放《县龋齿充填/窝沟封闭通知》。

3、卫生院负责为辖区内幼儿园和小学适龄儿童口腔卫生干预工作的具体实施,对患有龋齿和适宜窝沟封闭的儿童,免费进行进行窝沟封闭,患有龋齿的儿童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龋齿充填,以及相关资料统计上报工作。

4、县疾控中心负责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资料汇总等工作,并协助县卫生局和县教育局做好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工作。

六、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

1、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本次活动动员、培训和器械设备等准备工作。

社区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篇7

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早期即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方法。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或器官也不可避免受到损伤产生并发症。在放疗中护士通过有计划、系统的进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正确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达到自我照顾,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现将本科对158例鼻咽癌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共收治鼻咽癌患者158例,男98例,女60例,年龄35~75岁。我们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程健康教育。

2方法

2.1书面形式:将鼻咽癌及放疗的相关知识印成宣传页,入院宣教时发放给患者阅读,病区设宣传栏,随时更新宣教资料。制作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作业指导,组织全科医护学习,全科人员均掌握宣教知识。

2.2口头形式:接待入院时主班护士给予入院宣教,安排责护专人专护给予进一步教育,按照放疗前-中-后给予全程的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鼻咽癌及放疗的相关知识、饮食、皮肤及口腔护理、鼻咽腔冲洗、出院自护等。

2.3形象化教育:给予技术性的操作示范,如三口漱口法、鼻腔冲洗的演示。

2.4多媒体形式:将鼻咽癌放疗期间的健康教育制作成幻灯,配合护士的讲解,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放疗,减少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我们将头颈功能保健操制作成光盘在病区播放,病区护士定时定点带领患者做操,DVD光盘按需发放给患者,可供出院后锻炼的指导。

2.5座谈会形式:每月召开一次,选择治疗间歇期,召集鼻咽癌患者及家属,邀请资深的医生或主管护士讲解鼻咽癌及放疗相关知识。鼓励病友们相互沟通、互相交流与疾病斗争的经验,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消除疑虑,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3健康教育内容

3.1心理护理:护人员首先要尊重、安慰病人。以诚相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介绍鼻咽癌的病因、症状、治疗手段及不良反应的防治,减轻或消除焦虑、恐惧等心理。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减轻心理压力,使其安心接受治疗[2]。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知状况。了解家属关心、支持患者的程度。帮助患者及家属熟悉病区环境,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放射治疗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时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争取家属在心理上、经济上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以解除后顾之忧。向患者解释放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治愈率较高,并介绍成功病例,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3.2饮食:宜进清淡、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性的食物,放疗后患者食欲下降,指导患者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冷过热食物。

3.3放疗前健康教育

3.3.1鼻咽癌相关知识的告知:鼻咽癌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疗技术、治疗原则等。

3.3.2健康生活方式:戒烟、戒酒,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如蛋、奶、肉及新鲜蔬菜、水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睡眠充足,运动适量,保持乐观情绪。

3.3.3放射野皮肤护理:照射部位如有手术切口时,待切口愈合后再行放疗。定位前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协助患者清洁全身皮肤,理发,剃须并更换柔软、宽大的纯棉清洁内衣。定位后要始终保持放射野标记清晰。

3.3.4口腔处理:积极治疗口腔疾患(包括清除牙垢、修补龋齿、去除金属牙套、拔除残根或无法保留的患齿,同时治疗根尖炎、牙龈炎等),避免发生放射性龋齿。

3.4放疗中健康教育

3.4.1放射野皮肤保护:嘱患者穿着柔软、宽大的非化纤类清洁内衣。接受外照射前,如照射野局部皮肤有汗液要及时拭干(有汗液会加重皮肤损伤)。清洗放射野皮肤时要用温水和柔软的毛巾或棉布轻轻沾洗(保护标记)。勿抓挠放射野皮肤,勿在放射野使用热水袋、冰袋等冷热敷。勿在放射野皮肤粘贴胶布,勿在放射野佩带项链等金属类物品。勿在放射野皮肤涂擦碘酒、酒精、红汞及刺激性药物,忌用肥皂。放射野皮肤防止日光直射,放射野皮肤瘙痒或有脱屑忌抓挠或撕扯。

3.4.2预防感染:保持手的清洁。避免接触感冒人群。避免到空气流动性差,人群密集区,如商场、剧院等场所活动。保持皮肤黏膜完整,如小心使用指甲刀避免损伤皮肤。尽量食用可去皮的水果。避免一些侵入性的操作,如拔牙。

3.4.3口腔护理:禁忌烟酒,以减少对口腔粘膜的刺激。放疗早期一周内,避免食用刺激唾液分泌较多的食物(如辣椒、带酸味的水果、西红柿、醋等)或者饮料(如橙汁、苹果汁、山楂汁等),避免发生急性放射性腮腺炎。放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口腔卫生,每日早晚选用含氟牙膏、软毛牙刷刷牙至少2次。每日用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6-8次。掌握三口漱口法。口腔粘膜疼痛者,可遵医嘱选用消炎的喷剂、含麻醉剂的含漱液、促进粘膜愈合的无菌保护剂、严重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3]。

3.5放疗后健康教育

3.5.1保持情绪乐观:正确对待疾病,并最大限度获得家人和社会的心理支持。

3.5.2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合理膳食。

3.5.3活动与休息:生活规律,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避免重体力劳动。

3.5.4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用药,指导患者用药的时间、剂量及相关注意事项,如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及时就诊。

3.5.5自护指导

3.5.5.1遵照放疗期间放射野皮肤护理原则:继续保护放射野皮肤至少1个月。

3.5.5.2预防感冒: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如电影院,商场等,防止头颈部蜂窝组织炎。

3.5.5.3教会病人冲洗鼻咽腔的方法:每日进行鼻咽腔冲洗至少两年以上。

3.5.5.4注意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日用淡盐水漱口,3年内禁止拔牙。

3.5.5.5根据医嘱适时开始性生活。

3.5.6复诊指导: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有头痛、复视等不适,随时就医。告知患者主管医生的出诊时间和电话。

4小结

通过实施系统的全程健康教育,158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计划。全程健康教育减轻了患者心理恐惧和负担,密切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鼻咽癌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增强患者对放疗的信心,自觉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习惯和保健知识配合治疗护理,减轻放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积极配合治疗,达到预期效果,保证放疗顺利完成,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提升了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殷蔚伯,李晔雄,王绿化,高黎.肿瘤放射治疗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

社区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篇8

关键词:医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134-02

医学生作为具备医疗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群,他们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保健意识还会紧随其从事的口腔医疗工作被广泛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去,对全民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疾病的诊疗有着重大意义。因此,通过认识医学生对树立和保持健康行为起作用的各种影响因素,能够更好的制定和实施最符合高等院校医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改善医学生乃至全民口腔健康状况,提高我国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口腔健康行为包括利用牙刷、牙线、牙签清洁牙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洁治;氟化物的应用;对口腔疾病及时诊断、治疗等。该文主要阐述影响医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主要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提高全民口腔健康。

1个人因素

医学生个人所学专业、对口腔健康的态度、生活习惯都影响其口腔健康行为。口腔专业学生对口腔健康行为的求知欲望、3个月内更换牙刷率、使用小头软毛牙刷率、竖刷牙率、早晚刷牙率、牙线的使用率、含氟牙膏使用率、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洁牙、去口腔门诊就诊率等健康行为明显高于非口腔专业的学生。这是由于口腔专业的学生通过最少3年甚至7年的学习,能够系统地了解到口腔健康对于全身健康的影响比重,口腔疾病的后果以及考虑到自己未来从事口腔医疗职业等原因,更加会自觉地进行正确的口腔健康习惯及行为。随着入校后医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积累,高年级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明显优于低年级的学生。个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越高,口腔健康行为就越好。例如:在学生会里负责拉赞助工作的学生,他们的社交活动较多,注重个人形象的同时,也注重口腔健康,其使用口腔喷雾制剂、刷牙频率、氯己定漱口水及口腔科就诊的频率也都明显较高。女生的口腔卫生行为明显优于男生,其改善口腔健康意愿、对口腔健康理解程度、将口腔健康知识付诸于实践及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显著优于男生。例如:男生经常一起熬夜打网络游戏,游戏结束后不刷牙直接睡觉;男生吸烟,喜欢喝碳酸饮料行为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口腔的健康状况。

2家庭因素

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受家庭因素影响较重。家庭的经济、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重视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都对影响医学生的健康行为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家长中小学文化甚至有的都没读过书,文化水平低,自己不刷牙、不能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不洁牙、吸烟、喝酒、咀嚼槟榔,甚至存在龋病、牙髓病、牙周病、缺失牙等等口腔疾病也不去口腔门诊检查、治疗,这样的无视、消极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而且口腔诊疗费用较高,很多医学生即便知道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较差,但经济条件受限,一般不会或延期去口腔科就诊。相反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对口腔健康越重视且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学生定期口腔检查率、洁牙率、龋齿充填率、缺失牙修复率等等口腔健康行为越好。

3学校因素

口腔的健康行为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的获得,然后再融入到日常生活行为中的。但是调查显示,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回答的正确率欠佳,在这样没有知识为引领的医学生口腔健康行为习惯就更令人堪忧,这提示可能需要非常充分的口腔健康知识才可能对健康行为的形成产生影响。所以,加强医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获得也是影响口腔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中,学校教育就占到56.4%。医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课堂外还有多种途径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校内贴吧、校园广播站开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知识内容的教育专栏;每年9月20日开展免费口腔检查、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咨询、口腔疾病诊疗咨询等爱牙日宣传活动;利用墙壁板报,如:食堂、教学楼、实验楼、宿舍等的墙壁,将口腔健康知识和图片制成生动活泼的墙壁板报形式或在学校宣传栏橱窗内开辟口腔健康教育专栏;利用学校校报、举行口腔健康教育讲座、口腔健康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教育信息传播途径,更能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能够在业余时间,不经意中学到口腔保健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转变成日常口腔健康行为。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更容易被医学生接受。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且校园内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医学生无论在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餐厅等学校的各个角落随时随地都能浏览到网络上口腔健康知识、健康保健行为宣传内容。而且,学生集体住宿,朝夕相处,彼此间有很强相互影响和渗透作用,其口腔健康行为极易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带动更多的学生建立、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

另外,建议学校组织大学生每年一次的口腔健康体检,让学生得知自身存在哪些口腔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医学生的身体健康会有哪些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具体状况,从根源出发提高口腔健康意识,改善口腔健康行为习惯,对口腔疾病进行早起预防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口腔健康状况,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4牙科畏惧症

牙科畏惧症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或其中某些环节表现出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牙科畏惧症是影响人群牙科就诊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甚至从来没有接受过口腔健康检查、诊疗的;在以往的诊疗过程中有记忆深刻的疼痛或者和医护人员发生过口角,有不愉快经历的都会导致医学生产生牙科畏惧症。例如:口腔专业的学生,经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假期临床见习、口腔科实习的系统“武装”,他们对牙科的畏惧程度显著低于非口腔专业的学生。医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性病或家族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口腔疾病、吸烟等不良行为习惯的更惧怕到口腔科就诊,因为这些学生通常会产生自卑心理而抗拒甚至不敢到口腔科就诊。

5结语

调查显示,我国很多高校学生存在龋病、牙龈炎、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炎、错颌畸形,口腔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且我国口腔专业医生与全民比例严重失调,有些偏远、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根本没有专门口腔医务工作者,单靠口腔科医生提高全民口腔健康状况是困难的。而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作为更容易触及口腔健康教育的一个特殊且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又将会肩负着医疗工作者的使命,对下一代的健康教育和我国的口腔卫生医疗付出卓越贡献。因此,通过深刻认识到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树立和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不仅使个人受益终生,也能为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提供依据。并且在未来的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工作环境当中,医务工作者在医疗系统工作时需要利用这些知识和他们的示范作用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扩大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范围和宣传力度,去教育患者和社会大众,改善全民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生命质量,对整个社会的口腔健康理念有着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文静.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37(1):77-80.

[2]张颖,刘璐,程睿波.中国医科大学在校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9):529-531.

[3]姜红,姜广水.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181-1183.

社区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篇9

【关键词】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10-1224-03

oralHealthKnowledge,attitudeandBehaviorinmedicalandnon-medicalCollegeStudentsoftangshanCity/ZHaoYan-ping,LianGRui-ying,wenLi-ming,etal.DepartmentofStomatology,northChinaCoalmedicalCollege,tangshan(063000),Hebeiprovince,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oralhealthknowledge,attitudesandbehavioramongthemedicalandnon-medicalcollegestudentsintangshan,toanalyzetheirdifferencesandtoprovidereferenceforcollegestodeveloporalhealthcurriculum.methodsonethousandandelevenstudentsfrommedicalandnon-medicalcollegesintangshanwereinvestigatedbyquestionnaires.ResultsCollegestudents'generalknowledgeonoralhealthwasrich,buttheiroralprofessionalknowledgewaslimited.only18.0%masteredtheconceptionofdentalplaque.morethan60%ofthesurveyedstudents'oralhealthattitudewasgood,buttheconsciousnessoftheoralexaminationandteethcleaningonaregularbasiswasweak.eveniftheyhadsomediseasesoforalcavity,theywouldn'tgotoseedoctorsintime;86.8%ofthecollegestudentshadneveracceptedtheprofessionalcleaningandtheusagerateofthedentalflossandtoothpastewithfluorinewaslow.therewerestatisticaldifferencesondentalplaqueandgingivalbleedingbeingthemanifestationofgingivitis,thedentalflosshelpimprovingthehealthofgingival,oralhealthattitude,thebrushingfrequenciesandthebrushingtime,thecleaningteethfrequenciesandgoingtoseedentistsintimewhiletheydiscoverdentalcaries(decayedtooth)betweenthemedicalstudentsandthenon-medicalstudents.Conclusionalthoughtheoralhealthattitudeisgoodamongthestudentsintangshan,theknowledgeispoorandthesituationisalsobad.itisrathernecessarytodeveloporalhealthcurriculumincolleges.

【Keywords】oralhygiene;Health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Comparativestudy;Students,medical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人类口腔健康最常见的两大疾病,也是导致牙缺失的重要原因。笔者在门诊就诊的大学生中了解到多数大学生不知道龋病和牙周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医学院校就诊的多数学生是在大四上口腔课程后才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由于大学生对口腔健康认识不足,大多数患者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牙缺失、牙齿松动,甚至过早脱落。本研究通过对唐山市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为在高校开展口腔健康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唐山市4所院校各随机抽取1个系部,在被抽取的系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共10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资料不完全者后,获有效问卷1011份,有效回收率为98.2%,其中男356名,女生655名;医学院校非口腔专业468名(男生174名,女生294名),非医学院校543名(男生182名,女生361名)。

1.2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发放调查表,调查前先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与要求,学生匿名自填问卷,当场收回。

问卷设计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基本口腔保健成年人问卷[1]和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问卷的内容[2]。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学校、学历等)、口腔健康知识、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及口腔健康行为。问卷经华北煤炭医学院口腔专业的专家评定,经预调查反复修改。重测信度系数为0.810,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0.631~0.752。内容效度相关系数为0.612~0.934。

1.3统计分析数据录入核对无误后,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百分率描述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对问题正确回答的比例;用χ2检验比较医学和非医学院校及全体大学生对问题的正确回答比例,以p

2结果

2.1口腔健康知识本调查人群口腔健康知识结构不均衡,一般性常识知晓率高,偏专业性的知识知晓率低。67.8%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保持口腔卫生最好做到哪几点,62.3%的学生知道刷牙预防龋齿,63.5%的学生知道牙菌斑导致龋病发生的主要物质,57.1%的学生知道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一种表现,55.0%的学生知道减少和防止牙石的主要方法。38.3%的学生知道氟化物防龋,27.6%的学生知道饮水加氟防龋,仅有18.0%和9.8%的学生了解什么是牙菌斑及牙周病的危险因素。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学生在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表现及牙线利于牙龈健康2个项目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大学生对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的认知率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态度是积极的,且大多数持有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但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学生在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认知程度上(除牙齿健康状况会影响找工作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口腔健康行为见表3。

80.1%的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70.7%的学生从不吸烟,69.9%的学生每天刷牙2次,39.3%的学生每次刷牙的时间至少要2min或以上。对含氟牙膏的使用者占32.8%,牙线使用者相当少。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的学生比例较低,只有12.7%和1.3%;而86.8%的学生从未洁过牙。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在刷牙次数、时间、洁牙次数3个项目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口腔疾病就医行为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在口腔疾病发生时就医率普遍较低,龋损就医率分别占53.2%,牙痛和牙结石就医率占41.3和41.6%,牙龈出血就医率仅占16.4%,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学生在发现龋损就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口腔健康的一般性知识知晓率较高,专业性知识(如牙菌斑的概念)知晓率较低,这一结果与福州市大学生的调查结果[3]一致。医学生与非医学生比较,医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程度高于非医学生,有少数项目(如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表现、牙线有利于牙龈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一些项目(如氟化物防龋、饮水加氟防龋、牙线利于牙龈健康)的知晓率均较低,这与《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中提出的“到2010年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城市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晓率达90%”的目标相差甚远。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调查显示,医学生的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高于非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医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对口腔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有关。两者对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认知率都在60%以上,说明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态度是积极的,而且大多数持有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

口腔健康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不吸烟,能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每天刷牙2次,但在刷牙时间的控制上有误区,对含氟牙膏和牙线的使用率较低,对牙线的保护作用认识不足。另外,大学生普遍缺乏定期口腔检查、定期洁牙的意识。对口腔健康知识认知不足,对龋病和牙周病的病因、危害缺乏认识,口腔疾病发生时,就医率普遍较低,多数学生在遇到牙体和牙周疾病后就医意识淡薄。福州市[3]、德阳市[4]、丽水市[5]、大连市[6]的调查也反映出与上述相同的情况,这一现象在门诊就诊的大学生中了解到与大学生无收入、治疗费用高、牙科畏惧心理有关。

上述调查中所出现的问题提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工作任重而道远。口腔健康教育应纳入学生的课程[7]。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应开设口腔卫生保健课,通过选修课或讲座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口腔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对调查显示的薄弱环节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宣传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防治知识显得更加重要,使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与其学识水平相符,并使口腔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使口腔保健成为自觉行为。对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可在医疗保险中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如将门诊治疗的一些费用纳入医疗保险中,提高口腔疾病患者的就诊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5]。

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身健康,对指导全民口腔卫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口腔知识的知晓率,通过反复强化教育而加深口腔保健知识的知信深度,特别强调自觉自愿,着眼行为和实践[7],逐步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4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integratedpackageforbasicoralcare,Questionnaireforadults,Geneva:wHo,1999.

[2]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调技术指导小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61.

[3]王慧明,姚丽艳,张长源.福州市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知识与行为抽样调查.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3061-3062.

[4]刘红春,范旭,胡德渝,等.德阳市成年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1):46-48.

[5]徐晓毅,蔡章聪,郦芳.丽水市大学生口腔预防保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5):137-138.

[6]马晓伟,李文颜,闫建伟,等.大连市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1):89-97.

社区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篇10

【关键词】刷牙;健康教育;口腔卫生;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9R329.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7-0860-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可以通过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等5个领域的教育来实现”。“幼儿园健康教育是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适宜有效的多种活动,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最终使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口腔保健一直是幼儿园健康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解托幼机构儿童口腔卫生现状,降低龋齿患病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笔者从指导儿童正确刷牙入手,开展了为期1a、形式多样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调查对象为某大学附属幼儿园3~6岁的幼儿。选择日托、小、中、大9个班和全托10个班,共计19个班。日托幼儿每天8:00入园、17:00离园。日托幼儿每日早饭后、午饭后在保育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刷牙。全托幼儿可以周一入园,周五家长接走,为3~6,7岁的混龄班,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数基本相同。全托幼儿三餐后在保育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刷牙。干预前后均采用按年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19个班每班抽取4名儿童,共计76人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口腔健康教育

1.2.1.1内容包括正确的刷牙姿势、刷牙时间、刷牙次数等。

1.2.1.2形式(1)幼儿园盥洗室张贴自编的刷牙儿歌、正确刷牙姿势的照片或漫画;(2)保健人员利用牙模具及挂图到教室对儿童进行口腔保健教育;(3)幼儿餐后由助理教师监督指导刷牙,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刷牙行为;(4)面向幼儿家长举办口腔保健讲座并发放口腔保健相关知识问卷。

1.2.2口腔健康状况评价采用菌斑染色法检查刷牙效果,以下评价标准由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制定。

1.2.2.1操作步骤(1)让幼儿使用指定牙膏和牙刷正确刷牙;(2)刷牙后由专业人员用蘸有菌斑染色液的棉签在幼儿的每一个牙面上涂满菌斑染色剂;(3)幼儿用清水漱口后统计着色情况。

1.2.2.2分年龄段检查着色部位(1)小班:8个切牙和4个尖牙的12个唇面以及8个磨牙的咬合面,合计20个牙面;(2)中班:包括小班的20个牙面,外加8个磨牙的颊侧面,共28个牙面;(3)大班:包括中班的28个牙面,外加8个磨牙的舌面,共计36个牙面。

1.2.2.3有效刷牙的评价标准(1)有效刷牙:牙面呈现白色无染色剂附着;(2)无效刷牙:牙面有染色剂附着呈现粉红色;(3)若幼儿个人有≥50%的牙面无染色剂附着视为刷牙合格(幼儿园全园80%的儿童刷牙合格是北京市海淀区评比口腔保健模范幼儿园的标准之一)。

1.3统计分析用SpSS11.5软件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2.1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干预前后样本人群在学段、性别、入托类型、牙齿龋患状况这4个特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2各牙位合格率健康教育后各牙位的合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干预前36个牙位中有9个牙位合格率达到80%以上,干预后有23个牙位合格率达到80%。无效刷牙的牙面集中在上颌Ⅱ、Ⅲ、Ⅳ颊面、Ⅴ颊面,并且呈左右对称趋势。见表2。

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中小班的合格率在3个年龄段中低于整体平均水平。干预后3个年龄段的合格率均有提高,其中小班合格率提高了40.90个百分点,中班提高了34.29个百分点。干预前后3个学段整体的合格率有显著提高(p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幼儿有更多机会接触高含糖量的精细食物,目前我国儿童患龋齿率达78%,龋齿已成为儿童三大疾病之一[2]。在6岁前的整个婴幼儿期,乳牙极易患龋。龋齿是一种慢性口腔疾病,破坏咀嚼功能,影响生长发育。龋齿不经治疗,可以发展成牙髓病、根尖病,甚至使颌面部发炎,过早缺失,影响牙的生长发育,致使面部畸形;此外还能诱发心脏病、肾脏病、风湿病等。

刷牙是人们保持口腔卫生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对菌斑起到很好的清洁作用。健康教育可以尽早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牙菌斑的形成和堆积,达到防龋效果。

龋齿多发于窝沟、磨牙、双尖牙的颊面,磨牙的颊面窝沟和舌面窝沟及牙齿排列不整齐的扭转、重叠、倾斜处[3]。调查结果显示,刷牙不合格的牙面集中分布在上颌Ⅱ、Ⅲ、Ⅳ颊面、Ⅴ颊面,并呈左右对称趋势,其中右侧各牙位刷牙合格率最低。说明龋齿的分布规律基本和刷牙不合格的区域相吻合。造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是由于幼儿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还不完善,而刷右侧牙时手腕需要反转,在难度上比刷左侧牙高,而且由于颊部肌肉的抵抗增加了刷上颌各牙面的阻力。各牙位合格率的分布为监督指导儿童刷牙提供了关注重点:一是要求教师尽心尽责加强训练儿童刷牙动作的规范性;二是要求儿童提高对刷牙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每次刷牙每个牙面至少刷10次,刷牙至少刷3min;三是幼儿的口腔比较小,粘膜又娇嫩,因此幼儿园严把牙刷质量关。牙刷要选刷头小、刷毛软、刷毛端经过磨圆的儿童牙刷。

综上所述,托幼机构通过面向幼儿、家长及保教人员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腔健康教育,能提高儿童刷牙合格率,控制龋齿发病。据调查,1岁和6岁儿童龋患率分别为8.33%和88.7%[4]。2岁半的幼儿乳牙基本出齐,但是手的技能尚不健全,因此,3岁之前的幼儿主要由家长或看护人员用指套式牙刷帮助幼儿刷牙。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表达能力,模仿力也很强,因此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刷牙兴趣。在幼儿的整个学龄前阶段如果从婴2岁半左右开始,以游戏活动(如动作模仿)的形式让幼儿直接感知正确的口腔保健常识,可以让幼儿对刷牙的重要性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从小班(3岁左右)就应要求儿童餐后及睡前练习刷牙,逐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龋齿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效刷牙能降低龋齿发病率,因此从幼儿开始培养刷牙的好习惯势在必行。

4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

[2]孙建萍,刘文泉,姜华.健康教育在龋齿预防工作中的作用.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6,3(12):47-48.

[3]王英杰.幼儿龋齿发病规律及其预防措施.现代康复,1999,3(4):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