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十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十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8:1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篇1

【摘要】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压力的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生活节奏加快,高校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会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然后综述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而找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一些创新措施。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措施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起步晚,发展缓慢等问题,虽然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以改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措施,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期,有关部门对某学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1]。调查结果如下图。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几个大的方面: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图1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1.1学习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缺乏学习动力。目前大学生大部分都是为了拿到毕业证和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而学习,而在学习中体会不到乐趣,缺乏探索知识的动力。(2)学习目标模糊。每个学生都匆匆的行走在自习室的路上,但当问起这些学生的学习目的时,却得不到满意的回答。很多同学学习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大多学生的目标是“不求精耕细作,只求考试过关”。(3)学习成绩不理想。虽然在大学生群体中,学习差的学生并不多,但是他们的消极情绪会影响其成长。

1.2情绪问题

学生成功要有稳定的情绪状态,而良好的情绪状态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大学生表现出很多亚健康的症状,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这些不良情绪有:(1)抑郁症。表现为心中情绪低落,常伴有身体不适、缺乏睡眠等。(2)情绪失衡。高校学生的社会情感强烈并且丰富,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易于波动。

1.3人际关系问题[2]

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和学习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地方同学的生活习惯不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人际关系问题。而且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都受到父母过多的爱护,使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经常需要与他人合作,这势必会对一些独生子女造成困难。在大学中,很多学生为了打发时间和逃避孤独,去谈恋爱,但是谈恋爱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而会对学习产生影响,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的关系,则最终会诱发心理危机。

1.4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将大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大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存在如下两个问题:(1)生活自立能力差。尽管目前很多学校都要求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但是目前学生还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差。目前的大学生都出生在1978年国家改革开放以后,物质条件变好,大多数学生没有遇到过大的挫折。在大学中,当他们面临来自学业和生活等方面的挫折时,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处理。而在毕业后,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心理准备不够,无法承担由此产生的挫折。

2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状况

2.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广泛关注。2001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时展的需要。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心理,文化,专业,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制动性有很大帮助”[3]。2005年9月,教育部成立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研究及评价等。由此反应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4]。

2.2心理健康教育正陆续开展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变革也日渐增多,家庭,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成长过程遇到更多更为复杂的问题,成长压力,学习压力,工作压力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更多人的心理出现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多,因此有必要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不少高校已经进行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北京,上海等地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清华大学于1988年正式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教育部也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高校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有所加强

各省市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也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通过诸多途径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培训,例如:举办专业培训班,开设相应的课程以及专业,建立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健康教育咨询师等。各高校对健康咨询师的标准加高,只有通过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的人方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也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要求各高校按照1:2000来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各高校也根据要求进行了专业咨询师配备,因此: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已经有所加强。

2.4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或组织相继成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国家的大力关注,并由此展开了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1年9月以后,至今培训了数千名学员,为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输送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都基本设置了地方性心理健康教育分会,以及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进行备案,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相应的专业,从各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训练。目前各省也响应了国家政策,成立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这些机构已经得到了政府和国家的肯定,并被列入到国家大学生培养计划中,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和系统化起来。

3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3.1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简单

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简单,主要表现为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等同,某些高校认为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就应取消思想教育课。在这种思想引导下,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教育,这样就会泛化心理健康教育;要么用思想教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处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疾病过于简单,只是灌输道理和说教来解决学生焦虑、抑郁、厌世等心理问题,这样只会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3.2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网络空白”

现在,高校都安装了校园网,校园周边也有很多的网吧,我国大学生随之产生相关的心理问题。有研究者者将之称为网络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心情烦躁、上课走神等症状。在大学中,学生会产生网络恐怖、网络上瘾、网络恋爱、厌学逃课等问题,这些新问题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和网络结合起来,把网络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工具。

3.3缺乏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从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配备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包括德育教师、心理学教师、医务工作者等。近期,对北京等地高校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5]。根据下表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队伍中大多数人不是心理学专业,不了解心理学的知识和心理测量技术,也不了解学生心理变化规律。而心理健康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如果不懂心理咨询的知识,则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产生伤害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应该具有如下素质要求:(1)职业道德高尚;(2)品质优良;(3)全面的知识结构。

3.4在教育形式上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和其他社会因素相结合。父母和兄弟姐妹是和学生一起成长与发展,家庭成员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将影响学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应当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家庭成员对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破校园的界限,延伸到到家庭,延伸到社会。

4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措施

4.1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目前,大多高校都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选修课,甚至必修课的教学计划,但是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材版本没有统一的规定,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和现在的社会发展同步,教育效果非常不理想。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和缺乏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都过于模式化,至使学生越来越讨厌心理健康课,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心理健康课程,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顺利进行。

4.2点面结合、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6]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篇2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亚健康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重点关注问题,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容易造成多种不良心理障碍,为了改善大学生的这种心理亚健康情况,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和努力。本文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表现入手,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探讨了由于心理亚健康问题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危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成因;教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10-02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nGJGH2014110)

心理亚健康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也被称之为“灰色状态”,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在受到社会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会对其生活和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影响了身心的发展。

1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1.1在环境变化后产生心理焦虑

主要表现为在生活的环境发生变化后不能很快地适应,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外界接触,产生焦虑的心理现象。在大学生中容易出现这种心理状态的是大一新生,他们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转折,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周围的生活场景也变得完全陌生,和同学都要从新朋友做起,因此心理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对于环境的变化不能适应。

1.2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心理困惑

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等环境中,人都不孤立存在的,都需要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个性的稳定健康,才能在生活中具有幸福感。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健康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处于象牙塔中,与社会环境接触的机会不多,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和与人交往的阅历,因此会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出现困惑。另外大学生的个性和自身不成熟带来的问题会加重这种心理状态。

1.3缺乏学习的激情

大学生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转变,摆脱了繁重的学习负担,但是在大学中学习依然是其生活的主要内容。中学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大学的主动学习,许多大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自律性比较差,不能进行自主地学习,因此在学习内容、学习难度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引起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1.4对恋爱和性感到心理困扰

大学生已经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恋爱观和爱情观,在性心理发育方面也已经成熟,受到大学自由无约束的生活的影响,开始追寻自己的爱情,也有了性的欲望和冲动。但是,由于受到社会道德、价值观和学校纪律规范的影响,对性的欲望不能得到宣泄。大学生可以通过加入社团和一些组织工作中,加强与异性的交流,通过这种活动和社交的途径使自身的生理能量得到释放。但是有的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与异性的相处方式,也没有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性心理活动,因此会对自己的性心理感到困惑和不适,认为性欲和性冲动是不道德的,也就会在心理上感到不安和羞愧。

2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危害

2.1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

大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阶段是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成长和进步,对将来的人生方向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额历史使命,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在大学这个人生成长重要的阶段,就需要社会各界加以关注和引导,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使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理想情操,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影响大学生的学业进步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会不利于其学习成绩的提高。大学阶段是刻苦学习和钻研的时期,需要消耗很大的精力,生理和心理在学习压力的影响下容易造成疲惫和紧张。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会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提高在课堂的学习效率,有助于记忆力和理解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而且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每年我国都会有因为心理问题导致退学的大学生,而且这一现象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因此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更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2.3影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心理亚健康状态会严重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的大学生会有良好的自制力和约束力,对待事物能够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面对挫折也能坦然处之,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将生活中的挫折看作是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不会加以抱怨,更不会在遇到挫折后消沉下去,时刻能以乐观进取的精神面对现实、正视自己。相反,处于心理亚健康的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往往会表现出自怨自艾、哀叹和苦闷的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社会,也难以达到成才的目标。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等。拥有健康心理状态的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会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追求自身素质的发展,敢于面对挫折,遇到困难和失败也能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并在挫折中善于总结经验,对自己充满信心。在未来走向职业岗位时,能够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心理素质迎接机遇和挑战。而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就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也就会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失去了优势。

3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主要成因

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外界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比较大,大学生自身的个体特性、遗传因素、身体状况等内在因素也有重要的影响。都是应该值得关注的。

3.1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化的思潮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评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评判标准是学习成绩,进入大学后,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影响,对大学生的评判标准也开始多样化,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评判会受到社会关系、经济地位、家庭条件甚至是外貌的影响。因此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会在这种矛盾的冲击中迷失自己,从而影响了情绪和行为表现。

大学生的心理也会受到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文化得到最广泛、最及时的传播,人们在满足物质文化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的享受,思想文化得到极大的提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文学思潮在我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相比于以往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大学生处于渴望接受新鲜事物的时期,理解和消化知识的能力也比较强,中西方文化的思潮在不断地碰撞和交融,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会表现出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现代思想文化的思潮对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紧张的就业环境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学生一边在努力的学好专业知识,完善自身的技能,一边积极寻求工作机会,使大学生遭受严重的心理负担。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中个人前途和就业占主要的地位。而且年级越高的学生压力越大,有统计表明,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有71%感受到了压力。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时对工作岗位期望过高的情况,在择业时经常会遇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容易产生自卑,缺乏自信等悲观的心理现象,从而会出现心理亚健康。

3.2学校环境因素

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环境的变化,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心理影响,特别是大一新生。他们来到新的校园环境,面对陌生的群体、陌生的校园,远离熟悉的父母、师生和朋友,开始独立自主的生活,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只能自己解决。这些因素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增加沉重的负担,当负担超过学生心理的承受程度,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引发失眠、食欲不振、焦躁等亚健康的症状。

另外大学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后,面对的精英人才也会增多,在优异的群体中,自己在高中的自信心往往会受到打击,优等生的心理优势也不复存在,有些学生便不能坦然接受这种事实,出现自信心的严重丧失和自卑感、嫉妒心的不良心理状态。还有些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不能适应大学的节奏,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带来负面影响和自我否认等不良的心理反应。

3.3家庭因素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生活条件也比较优越,因此心理成熟时间会相对较晚,父母又过分的望子成龙,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加重,加之人际交往的缺失,容易产生孤僻的性格。另外,我国部分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对于子女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用提供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改善这种状况,但是这些费用对于部分家庭来说仍然是沉重的负担,有的大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家庭状况,通过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减少父母的经济负担。但是有的家庭贫困的学生心理自卑,怕别人讥讽,因此会造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出现心理亚健康的问题。

4总结

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都在变化的阶段,不仅是在认知上极为敏感的时期,也是在人生中最不稳定的阶段。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迈入社会走向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拥有健康积极心态对于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出现心理亚健康的学生应该进行及时地干预,使他们尽早走出心理困境,同时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其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秀莉。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3(23):144-14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篇3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07级选项一班和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男生),一班有28人为实验班,二班有30人为对照班。对实验班实施体育锻炼干预措施,对照班按正常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

2研究方法

(1)实验法

本次实证研究主要是对实验班实施所制定的体育锻炼干预措施,对对照班实施正常教学进度的教学。实验前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各项指标测试,并通过t检验,检验两个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处在同一水平,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实验。实验时间是2007年3月至6月,为期4个月。实验结束后对参加实验的两个班的学生运用相同的测试方法进行各项指标的测试,对测试结果做纵向和横向的检验,以检验体育锻炼措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是否存在显著的效果。

(2)干预措施

①在课堂教学中充实体育与健康理论教育,讲解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以及如何利用体育锻炼进行心理调整等教学内容。

②利用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指导学生学习运动技能,锻炼身体,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有氧练习、无氧练习、混合练习等训练方法。

③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将他们分成大、中、小强度的练习小组,并结合课后作业的布置,督促学生持续锻炼,以达到调整学生心理状态的目的。

④加强对个别学生给予课后辅导与相关的咨询服务的工作。

(3)症状自评量表

在实验前、实验后分别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然后对测得的各项指标的因子分进行统计分析。

(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进行统计,对实验前、实验后的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测试结果有无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

1实验前两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在实验前对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了测试,并对两组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了t检验,其检验结果表明(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CL-90)各项因子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学生均在同一心理健康状态下,这为实施体育干预措施的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实验后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并把测试结果(表1)从纵向与横向做一下分析和比较。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横向比较情况来看,实验班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显著变化,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等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有着显著差异,t检验结果p

从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测试的结果纵向比较来看,实验班在接受了体育锻炼措施后,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等方面均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t检验结果p

另外,从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来看,在躯体化、强迫症、敌对性、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等方面的检验结果,p>0.05,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方面则存在显著差异,p

从上述的比较分析来看,体育锻炼干预措施对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班。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体育干预措施不仅能被人们用来作为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的方法,也能被人们用来作为调节情绪、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三结论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本次实验所采用的体育锻炼措施对参加实验的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效果,其改善效果实验班明显好于对照班。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等心理指标方面的干预效果极其显著,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精神病性等心理指标方面则影响不大。由于受体育锻炼措施设计的限制,使实验对个别心理因子的改善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研究和总结。

四建议

1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全面的健康观,摆正健身与健心的关系。应不断推广新的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锻炼措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把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对学生健康促进的目的。

2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和运动强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因子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摸索和探究有利于学生身体情况和心理状况的锻炼方式和运动强度,以达到心理健康的优化效果。

3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与促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使学生在长期的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4研究表明,应建立“常态”层面的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模式,为高职高专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提供实践依据,为高职高专的体育课程考核与评价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姚应平.主动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1).

[2]胡小军.体育锻炼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8(4).

[3]李渊.云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7(6).

[4]侯志红,赵青山,徐成娟.体育教学中的干预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篇4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学校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各单位要把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作为本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防病工作应急预案,研究部署防病工作措施,建立健全防病工作机制,定期对本单位防病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进行记录入档备查。

二、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继续按照上级部门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部署,重点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1、继续做好市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工作,按季节有重点的对学生传染病(特别是流感、手足口病、胃肠道疾病等)的症状进行及时监测和动态分析,掌握传染病流行趋势,确保传染病防控措施有效到位。

2、加强对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管理工作的督导与培训,做好传染病的预警预测,病因追踪和症状预警处置工作,要求症状预警处置率达1000%,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时率达到100%,力争实现全市报告率90%以上,指标完成情况将纳入学校健康校园创建的考核验收标准,纳入对各单位的年度考核。

3、严格落实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和托幼机构的教室、活动室的通风换气和消毒措施的落实工作,做到科学合理,重点落实学生(儿童)晨检制度,各学校要做好学校班级学生每天的缺课登记,并认真记录入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完善新生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做好入托、入学新生计划免疫查漏补种工作。

4、加强症状监测、信息管理和分析利用,提高传染病防控的及时性、敏感性和预测预警能力。各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做好数据汇总、分析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和分析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避免传染病在学校大规模暴发和流行。

三、开展学生常见病危害的健康监测,做好学生健康查体工作

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学生体检工作,早发现学生身体的潜在疾病,如近视、龋齿、脊柱弯曲、心脏病、肾病等学生常见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学生得到及时治疗和正确预防方式的指导,保护学生健康。做好体检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掌握学生体检健康状况,积极有效的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教育与卫生部门要共同做好区域范围内中小学生的体检的培训、督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工作。

2、做好数据统计、分析评价和质量控制等工作。掌握辖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学生常见病防治情况,分析危害学生健康的相关危害因素,及时分析和掌握学生健康动态,卫生部门要定期指导学校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

3、准确按时上报《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调查卡》、《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卡》,各学校将《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卡》于每月28-30日报市疾病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电话。

4、将学生常见病、伤害的监测纳入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实现动态监测,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督导,要求实现学校常见病督导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四、部门之间加强合作,继续开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

要充分利用“创建健康校园活动”这个平台,将学校传染病防控,学生常见病防治,学校环境卫生改善,学校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卫生、平衡膳食、控烟、伤害等内容)等工作纳入创建活动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1、教育与卫生部门要密切合作,将学校健康校园创建活动纳入全年的工作中,加强督导和动态管理,加大健康校园创建的覆盖面,按季节做好传染病和学生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口腔保健”、“心理卫生”进校园活动。

2、农村健康校园的创建活动要突出推动学校洗手设施、饮水设施、消毒设施和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学校卫生的整体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篇5

【关键词】早孕流产;低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1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7-009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人们的思想日渐发生变化,性观念渐趋开放。近年来由于早孕而进行流产的现象明显增加,尤其是低龄女性,得不到较好的护理而影响患者生活[1-2]。本文即针对此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其有效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纳入标准:(1)年龄:≤22岁;(2)经检查确诊为早孕,孕周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观察组:开展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健康教育主要为向患者介绍早孕流产护理内容,使患者了解人工流产术相关知识,明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再次怀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其分析早孕流产的利弊;心理护理则主要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有针对性地开展情感支持,告知其正确认识人流过程,以减轻其不必要的焦虑,同时向其告知医生的技术水平,减轻其对于手术的恐惧情绪[3-5]。对照组:仅进行人工流产术常规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情况。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两组患者的心身症状差别。统计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

2.3两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

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的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躯体因子、强迫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人际因子及敌对因子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产妇出院后生活质量比较

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出院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健康状况、生命力、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人工流产,也称之为早期妊娠终止,是指妊娠3个月以内者采用人工或者药物的方法来终止妊娠的措施,是避孕失败意外怀孕者的补救措施,也可用于由疾病不宜继续妊娠者[6]。但随着现今社会开放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早孕流产者日渐增多,尤其是低龄者,由于害羞等心理,多未能进行适宜的护理措施。临床研究证实:人工流产术者若护理不当,多会导致患者出现妇科疾患如宫颈炎、人工流产综合征、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甚或是影响患者的再次妊娠[7-9]。故而探讨有效地护理措施,是现今产科医务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日趋完备,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更注重精神心理的健康,故而本研究中引入具有良好效度与验度的SCL-90量表与生活质量量表,以期探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低龄早孕流产女性身心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10]。鉴于此,笔者所在科室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于低龄早孕流产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干预的综合措施。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2例(5.13%),对照组发生7例(1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在低龄女性早孕流产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身心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何爱琴,郑方阁.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129.

[2]王畅,林艳娟,陶雪玲,等.心理干预在基层医院初孕妇女无痛人流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11(14):117-119.

[3]程金莲,孙玉梅,梁执群,等.心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妇女焦虑反应与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4):283-289.

[4]王西英,杜杰,徐贵菊.健康教育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7):48-50.

[5]张婷,张娆.全无痛人流术的效果分析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5):40-41.

[6]王惠筠,袁红伟.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围手术期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23):114-115.

[7]苏梅香,秦俭,高玉华.门诊低龄女性早孕流产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5):60-61.

[8]沈敏娟,童晓娣.舒适护理在未婚先孕女性人工流产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3):91-92.

[9]成.未婚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篇6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许多相同点,也有很大的差异。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放在教育的重点位置,注重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善,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思想层面的教育,往往将各种带有思想性质的理论及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丰富自身的政治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实际生活中让自身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目前,为了让高校学生得到更好的心理健康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两者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众多教育者的重视。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1.得到高校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与专业的学科教育有巨大的差异,但是仍然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接受的教育内容之一。心理状态的健康是学生积极生活与学习的前提所在,思想素质的优良是学生让自身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当今高校的教育中,高校对此非常重视,并且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1]。

2.教育效果不佳。尽管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教育效果方面,仍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及高校的教育方式过于陈旧,难以增强教学的乐趣。在教育中,高校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不能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学习的热情。此外,一直以来,学生对这两种教育都有枯燥乏味的印象,难以在短期内改变自身的学习态度。

3.寻找改善措施。针对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正在积极寻找措施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现象。此外,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更多的要求。高校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国家教育方针的引导下调整自身的教育模式,让学校的教育符合时代的潮流与需要。就其效果来讲,整体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良之风,还需要高校做出更多的努力。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类别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类别上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教育类别,前者为心理方面的教育,后者则为思想方面的教育,在教育中这两者独立存在、互不干涉。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在心理及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教育途径,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让学生在行为实践中践行正确的三观。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才能得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2.存在联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从属于不同的类别,但是在两者的关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从整体上讲,前者是后者成功实施的基础所在,后者对前者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讲,只有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正常与健康的,才能更顺利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会涉及与心理有关的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就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状态的健康化。

3.教育层面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层面上存在差异。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基础性的教育,在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中占领着基础性的位置。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更高,因为该教育正常进行的前提就是学生必须心理健全,否则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在教育中,既要分清两者的关系,同时不能忽视两者的联系。认清两者在教育层面的关系,利用两者的联系,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2]。

三、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1.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两者的联系,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两者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具体要做到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初入大学的大一学生来讲,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与学习状态。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要更注重培养学生成才的意识及做好对学生职业规划观念的教育。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信息的跨领域传播,通过现代网络资源,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对于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通过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心理教师,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因为学生心理教师作为同龄人,应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措施。此外,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是一个良好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积极性低下的状态。

3.开展校园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活动中利用自身所学知识的机会,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活动中体味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因此,高校可以经常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大赛或者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整个高校的校园风貌,让学生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做优秀的大学生[3]。

参考文献:

[1]王健,李俏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互动浅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3:204-205.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篇7

方法:将我市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之间某社区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的36例患者主要采取健康管理的措施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的36例患者主要采取常规的干预措施进行治疗。

结果:通过两组的干预措施分析,其中观察组的患者在实施健康管理干预措施之后的血压和血糖以及血浆中的总胆固醇改善情况明显的好于干预前和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具有差异性(p

结论:对于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管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和血压的状况,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4-02

对于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的核心主要是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因此,本文主要对我市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之间某社区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管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治疗的效果,具体的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主要研究的是我市某社区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其男性患者有41例,女性患者有31例,年龄为60-77岁(平均年龄为67.6±4.6岁),病程时间为3-24年(平均病程时间为17.5±4.3年),所有的患者均通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将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6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分析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72例2型糖尿病社区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患者主要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而观察组36例患者主要采取健康管理干预措施进行治疗。

1.2.1对照组方法。主要采取常规的药物疗法和进行一定的健康指导措施,并半年进行一次的随访。

1.2.2观察组方法。对于观察组的患者主要采取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其中具体的做法为[1]:①做好健康教育,对于患者进行定期开展糖尿病相关的防治知识,使患者认识糖尿病的治疗重要性;②对于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合理化,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采取合理化的饮食安排计划;③做好运动治疗的方案实施,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治疗方案,增强患者的体质,及提高身体的肌能;④对于患者服用的药物进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患者经常服用的胰岛素药物,一般在服用出现不良的反应时,需要做好血糖的检测;⑤定期的进行做好血糖和血压水平以及胆固醇的含量测量。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取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而计量的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同时采取t检验,而组间的数据对比分析主要采取X2进行检验,p

2结果

3讨论

对于2型糖尿病其治疗目前主要是以病情控制为主,其中健康管理在近年中对于防治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中该管理措施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计划性强、管理到位[3]。这个健康管理弥补了传统治疗和健康指导的不足,对于患者的治疗目标性更强,而且能够对患者的管理进行全面化。

第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认知度和满意度[4]。这个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全面化的教育和管理,通过患者的生活饮食和用药以及运动与身体指标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患者对治疗具有较大的信心和提高了治疗的满意度。

第三,增强了对患者的之间的交流。这种方法大大地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医师能够准确的了解患者的一切状况,同时也使患者增加治疗的信心。

总之,对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具体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和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以及血压的水平,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也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这种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常仁翠,高辉,井月秋,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小组健康教育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7,22(05):358-360

[2]谷晓宁.民族高校社区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2(12):234-235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篇8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健康教育;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61-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迄今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有5%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是由于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群体在我国大幅度的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危害。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调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北方高于南方,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在36-7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3.19±3.02)岁,其中。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为观察组,另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规律运动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锻炼,可适当的进行长期运动有降压健体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必须接受相关的检查以排除运动禁忌及继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可能。有氧运动户外运动要比无氧运动的降压效果更加显著[2]。

1.2.2合理饮食临床医学认为只有健康的饮食才能控制良好的血压,饮食习惯不仅对人体有滋养的作用,而且饮食疗法是防治高血压的首要步骤。因此限钠盐入量首先要减少烹调用调料,并减少食用腌制品。减少脂肪的摄入量,膳食中脂肪的控制量应在总热量的25%以下。适当的进行补充钙和钾盐,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牛奶。限制饮酒量,饮酒量每天不得超过50克乙醇的量。

1.2.3减轻压力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避免脑力劳动过度兴奋,减轻精神压力,保持生活环境起居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嘈杂,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规律服药等,可以适当的听听音乐、看报纸杂志、下棋、练气功、打太极拳等,以调节紧张情绪,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稳定心态。在保证身心健康的基础上适当休息与活动提高机体的活动能力,但不宜做剧烈运动,如登山、提重物、跑步等,合理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

1.2.4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①有专门的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的基本病情,用药情况,了解患者是否规则用药,有无擅自漏服药物,口服其他非医嘱类虚假药物以及不良嗜好与习惯等。②对于患者家属进行有必要的健康指导,家属能够做到督促和帮助按时吃药、定期测量血压,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指导正确的饮食、休息等,加强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

1.3数据统计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3.1高危因素分析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而高血压人群认知率、控制率以及治疗率仅为30.2%、6.1%好24.7%,这些总结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3]。现今高血压已成为我国目前患病率最多、人群患病最为普遍的严重疾病之一。随着高血压患者的不断增多,随之出现的心、脑血管性疾病、肾功能不全以及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在本次的调查结果中表明,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主要与高盐膳食、饮酒、缺乏锻炼,肥胖、吸烟,精神压力过大密切相关。

3.2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危险因素之一,又是一种人为可以改变的因素[4],其中最主要的防治方法是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高血压人群认识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的作用,指导患者坚持有效的治疗,规律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服药的依从性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点措施,而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合理适当的运动,让患者配合治疗,提高了高血压治疗效果,减少了相关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白智峰.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9(12).

[2]刘伟佳.广州市6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2(9).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篇9

孕产妇健康管理是指孕12周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随访,询问孕妇一般情况,做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做好孕妇优生咨询。孕16周~20周、21周~24周各进行1次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督促孕妇在孕28周~36周、37周~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1次随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3d~7d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督促产妇42d到乡镇卫生院或原分娩单位进行产后复查。整个孕产期发现高危孕产妇及时转诊并随访检查结果。

2孕产妇健康管理存在多种影响因素

2.1早孕建册率低。农村孕产妇卫生保健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差,母亲怀孕次数增多,往往认为自己怀孕方面经验丰富,计划外怀孕由于害怕和躲避计划生育部门的检查,而不去医院就诊。部分孕妇存在麻痹思想认为检查和不检查一个样,存在侥幸心理。流动人口流动性大,管理存在困难。

2.2建立《孕产期保健手册》,产前健康管理及产后访视均在卫生院完成,产前随访工作量大,存在督导不到位的现象。另外基层医疗单位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缺乏,群众接受保健服务意识差,流动人口流动性大,居住分散,部分超生者为躲避计生部门的制裁,不愿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

2.3农村妇女生殖健康观念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初次检查孕周较大以及检查次数较少,高危因素未能及时发现及处理,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4高危人群比例较高。通过分析认为部分高危因素可预防,巨大儿及低体重儿及流产2次以上人数等。

2.5剖宫产率过高。很大一部分孕产妇对分娩方式存在认识不清,认为剖宫产分娩方式较自然分娩更安全,痛苦小,第一胎贸然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迅速结束分娩,结果第二胎时想选择自然分娩却不能实现,提高了剖宫产率。

2.6基层医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高,产后访视率不低,有个别访视不到位是由于流动人口产妇产后居住外地导致。

3改进措施

3.1孕产妇健康管理是从怀孕到产后42d对孕妇及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保健服务,其目的是对妊娠过程全程监测以及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对高危妊娠进行筛查,实施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减少并发症。优质的孕产期健康管理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是保护和促进母婴健康,提高出生质量与人口素质的关键。孕产期健康管理是妇幼工作的关键环节,产前检查、分娩期保健和产后访视是孕产期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2研究发现孕产妇首次检查的时间滞后,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相关妇幼机构,孕妇本身及其家属都应该根据影响因素探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努力提高孕产妇自身的保健知识和接受保健的意识。

3.3利用组建的三级网络管理,充分发挥乡村医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掌握孕产妇情况,避免意外妊娠的发生。及时上报孕情,督促其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做好妇幼健康宣教。

3.4卫生部门和计生部门紧密配合,资源共享,共建妇幼保健网络,更好地开展孕产妇保健工作。

3.5孕期是生命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孕期保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命的质量。通过督促孕妇按时接受产前随访及健康教育,有利于及时发现影响孕产妇身心健康的不利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转诊并进行随访,使之尽快得到有效纠正,解除高危因素。做好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学会自我监护的方法,通过自数胎动监测胎儿宫内情况;了解分娩过程,认识自然分娩的好处,增强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认识母乳喂养的好处,学习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母乳喂养技巧,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质量。

3.6产后42d复查也是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产后42d复查通过测量血压,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能够让孕产妇及时了解自身身体状况,使影响产妇健康的妇科疾病及内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同时再次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率。对避孕知识进行宣教,教会产妇正确的避孕知识,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降低因意外怀孕给妇女造成的心理生理伤害,提高夫妻生活质量,保障妇女身心健康。

3.7健康教育要贯穿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始终。健康教育是投资少,见效快的重要干预措施,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她们防病治病的能力,产生自觉接受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动机。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的实质是一种干预措施,是对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和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孕产妇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人群指导其进行产前检查,并宣讲高危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从而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高危妊娠,降低高危妊娠发病率,是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的关键。而健康教育作为传授保健知识,指导人们采纳健康行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一门学科,是协调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增强妇幼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产前健康教育是理解、支持、促进孕妇对妊娠、分娩、正确认识的过程,是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理想措施。应使广大农村妇女真正认识到接受产前保健及产后保健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殖健康理念,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

3.8乡镇卫生院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产前及产后妇幼保健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改进乡镇卫生院的基础建设及增加医疗设备,对提高农村孕产妇的产前检查质量及患者对乡镇医院的信赖度有着重要意义。

4讨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篇10

【中图分类号】R179R395.6

【文章编号】1000-9817(2008)12-1146-01

【关键词】精神卫生;干预性研究;贫困;学生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受经济、学业、家庭环境、社会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心理上承受比其他学生更大的精神压力,容易产生挫折感,从而出现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继而对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造成很大影响[1]。国内有学者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展了干预研究,为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为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本研究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预防、心理训练与团体辅导的综合模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系、年级随机抽取某高校183名贫困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相同方法选取同一学校的243名贫困生作为对照组。其中干预组男生92名,女生91名;大一学生46名,大二学生45名,大三学生44名,大四学生48名。对照组男生122名,女生121名;大一学生60名,大二学生61名,大三学生60名,大四学生62名。贫困大学生的界定严格按照当地省扶贫办公室制定的标准:城市人均收入不足2400元/a,农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a,牧区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a。2组在入选标准、性别构成、年级人数构成等方面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采用心理状况自评量表[3](SCL-90)调查实施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前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SCL-90共90个问题9个因子,实行5级评分制,1~5分分别表示无症状到严重。为提高测量结果的真实性,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

1.2.2心理健康干预的内容和形式本研究采取的心理健康干预包括:(1)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大学生必选课程,开展每周2学时(每个学期共30学时)的心理健康讲座,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认知。(2)心理三级预防。班级和系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报告,中心对贫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特殊”关照,进行主动的心理矫正和调适,以便预防和控制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同时发挥“心理爱好者协会”的作用,通过演讲、座谈、大学生心理健康论坛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健康防护。(3)心理训练与团体辅导。通过开展心理强化训练、心理放松训练、素质拓展和人际交往训练等活动使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培养团队精神和意识、改善沟通和交际能力。对学生群体进行健康人格培养、情绪调适,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树立自尊、自强、自主、自立等主体意识的引导[2]和健康心理的训练与调适。对照组除了对重点学生进行监控之外未开展相应干预措施。

1.3统计分析采用天津轻工学院研制的高等院校心理测量软件系统(正式发行)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

2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综合干预后,干预组学生的各项因子均分均降低,且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学生的各项指标虽比干预前有所降低,但前后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预防、心理训练与团体辅导为一体的综合干预措施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的效果明显。经过综合干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心理训练与团体辅导过程中,男生相对比较拘谨、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而女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男生高,分享经验与感受时比男生更为积极主动与开放。因此,在今后开展心理训练时,一定要调动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不同性格、不同性别和不同特点的学生分组组合,培训教师引领学生活跃现场气氛,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分享快乐。

挫折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如果不合理调整便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心理训练中为使效果更为显著,建议增加挫折训练,以加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大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大学生在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不同经验,通过面对挫折、挑战挫折,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通过挫折训练也可以使自己的心理逐步得到完善,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在训练活动中要引导他们从困境中磨练自己,努力发掘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肯定自己、振作精神、继续奋进。

4参考文献

[1]赵虎,肖勃,丘东友,等.大学生新生入学后心身健康水平前后对照观察及其相关因素.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1999,2(8):225.

[2]黄万琪,吴汉荣,贺尊,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4,20(9):1139-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