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十篇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十篇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3:58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篇1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它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着独特的优势当代高中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追求新奇,对空洞的理论和乏味的教材往往不易接受,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采用艺术的手法,形象地把真理体现出来,用鲜明生动的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深入课堂,把原有的教育内容搞得有声有色,富有感染力,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情感是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更是与人的认识紧密联系的一种高级情感。一部生动的、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电视片,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提高认识,同时可以唤起学生高尚的情感,使他们受到感化,从而影响并逐步形成他们真、善、美的德行和品格。思想品质、精神素质的培育和确定,对高中生的一生具有定型意义和持续的动力价值。真、善、美的统一既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规范的高度概括,又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优秀人物的各方面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根据高中生的成长特点,播放一些具有吸引力、说服力的优秀人物的事迹介绍,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道德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从品德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品德发展是一种更明显的心理积累效应。这种效应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的,要有一个相对长久的反复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说,道德教育过程是一个外部环境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它在这个过程中具有的优势,它可以通过播放专题报道、文体活动、音乐风光等娱乐性节目,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得到娱乐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鉴别美丑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它可以从各个层次参与高中校园文化建设。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提高教科研的学术水平,协助倡导教科研学术研究风气,在校园内形成一种重视知识、崇尚知识的风尚,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其次,现代教育技术配合其他教育形式可以向学生进行文明生活方式的教育,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校园内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开展智力竞赛及丰富多彩的集体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再次,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水平,而且可以将各种活动记录下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再现于学生面前。由于以校园生活为创作素材,具有形象、直观、真实、生动的魅力,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我表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舞台,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促进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促使他们把各种文化活动准备得更充分,搞得更精致,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是新形式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渗透于高中阶段的各个学科之中,它既强调理论性与科学性,又强调实践性与针对性,还要注意生动性和趣味性。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内容充实、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我们时刻面临的一个课题。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高中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其社会意识、价值观念、情趣爱好、志向追求等在总体上都出现了新的趋向,如在其社会意识范畴内的参与意识、超前意识、标新意识,爱好追求方面的从众心理、时髦心理,要求我们思想感情政治教育的手段也要不断拓展。无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而现代教育技术也以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手段。这些年来,高中现代教育技术部门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那么,高中电教部门如何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呢?我们认为,首要的问题是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自觉的行动上。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篇2

(一)网络技术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高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都逐渐开始有意识的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授课。最常见的表现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这堂课上也不例外。传授思想政治的老师利用网络技术信息的丰富性、更新的快捷性、传播的便利性、范围的丰富性以及在知识传播上采用的声音、图画以及音乐的共时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施上得一广泛的应用。网络技术因为可以多层次、全方位的为我们提供各种信息,因而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得以广泛应用。

(二)网络技术积极拓展了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以及手段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手段一般都是采用演讲、报告会或者专刊等形式进行知识文化的宣传。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加入了网络,教育的形式也更加的多元化。诸如在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开始采用网上听讲座、远程视频交流、热线等等形式、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对其影响也更为深入广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起自身具有的双向传播的功能使得其传播知识的效果更加理想。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效利用该项技术进行学习,可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网络技术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开拓了学生的人际交

往范围虽然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上是比较活跃的团体,但是对于生活在广大校园内的学生来说,他们仍然是生活在象牙塔内的群体,平时的社会交往面是相对比较狭窄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教授的思想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都很难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和练习。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人际交流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流。通过网络交流,大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来开拓眼界,接触和学习不同的文化、习俗。不断丰富的知识,不断开拓的眼界可以辅助大学生的思想不断走向成熟,强化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观念和思想的更新

网络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便捷了大学生们的生活,开阔了眼界,活泼了思想,促进了观念的更新。它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实效意识,落后、封闭、保守的观念被他们抛弃。它也开辟了大学校园文化的新领域,使他们在道德观念、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新的发展与提升。

(五)网络技术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更强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便捷和快速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的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就可以更好的为广大学生服务,及时的对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出积极有效的指导。除此之外,因为信息技术自身具有的信息共享性等特征,可以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的了解到学生们的思想动态,然后可以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在网上相关的信息来教育和指导当代大学生,这样可以有效并且快速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时效性。

(六)网络技术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广泛性

网络技术凭借自身多具备的隐匿性和自由性等特征在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很多出于害羞等心理的学生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敞开心扉自由的展露和表白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沟通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及时的对学生提出思想的指导。

二、网络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弊端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冲击了当代实体大学的教育主导地位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高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其自身所具备的信息的广泛性极大的冲击了当代实体大学在教育方面的主导地位。信息数量广泛的网路教育极大的湮没了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行列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网络技术虽然一方面有很多的积极性,但其弊端也是很难避免的。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之下,网络自身具有极大的自由性和无限性,任何的信息都可以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传播,学生由于对信息技术缺乏有效的辨别性,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都不利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正常和有效的发挥。

(二)网络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利于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网络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另一方面也极易导致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在网络环境之中。网络信息环境的不可控制性常常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这些都在无形之中严重干扰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以及人生观念。特别是伴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逐渐深入,极易误导广大青年在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时会逐渐迷失方向。

(三)网络技术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伴随着自身的自由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征,常常伴随着很多不健康甚至暴力的信息夹杂在其中。这样的环境无疑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不利于当代大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四)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极易导致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效果下降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中,师生都是采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但是在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看不见,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这个过程中无论会遇到什么困难或者疑惑,教师都不能及时并且有效的答疑和反馈,或者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并且有效的评价。这样的弊端极易造成对学生的活动缺乏积极有效的控制。网络环境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却往往会忽略掉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关注和反馈。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思政课程;整合手段

1前言

依照最新颁布的中职思政教育课程规范守则观察验证,涉及日后思政教学模式,不管是在针对性、实效性或是时代感上都要有所突破,在此期间,经济实力较好的院校要积极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目的是彰显其思政课程讲解手段的现代化掌控特征。归结来讲,信息技术和思政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是推广拓展信息技术教育体制的前提保障,更是决定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余学科共赢成就的标准适应路径。因此,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和中职思政课程整合举措,加以灵活化改善,已经是势在必行。

2信息技术和中职思政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现实意义论述

信息技术在和中职思政课程融合控制环节中,有效地克制以往课堂鸭架式灌输的空间、时间和限制因素,同时令该类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得以飞跃性提升。这对于思政课教学改革前景发挥着决定性效用。

2.1全面提升中职生思政课程学习兴致

中职思政课程可以说系统化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理论内容,本身具有深刻的科学、理论性,因此在传统课堂讲解中容易因为内容极为枯燥使得课堂气氛沉闷。相比之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保留生动、形象的感染效果,尤其是在仿真情境交织作用下,可以辅助学生透过趣味性视频、音频、图像等资料,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直观地拆解验证,在自身各类感官效应充分激活基础上,顺势调动后续各类难点知识的全面研习积极性。

2.2合理化解常见的教学难点重点问题

透过中职思政教育课程特征观察,时刻呈现出的是基础性概念、原理繁多且内容过于抽象的特征,教学环节中,教师如若盲目地进行理论强调,便会令学生产生显著的思维模糊迹象。而经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融入之后,教师便能够科学合理地选择各类讲解流程,透过声音、图画等资源接连便利性演示,令学生将抽象的原理内化为具体、形象的知识,方便后续进行灵活性记忆沿用,而以往经常触碰的教学难点、重点,将会得到全方位突破改善,同步使得教师从日渐繁琐的备课、讲课事务中解放出来。如在进行运动和静止关系课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高速行驶的列车的图片资料进行演示,令学生清晰地观察到车中人物和车外风景关系。同时,播放列车在一类透明球体内运动的图片,辅助学生快速精准地掌握运动和相对静止状态的关联特性。

3信息技术在我国中职思政课堂教学中遗留的弊端问题研究

3.1应用目标存在严重模糊迹象

在中职思政课程教学中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旨在不断优化改造既有教学引导结构并提升教学实效。但是,部分政治教师因为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限制,无法明确掌握该类要点,仍旧是进行课题材料既有文字、图表机械性展示,或就是直接运用多媒体进行板书替代,以上结果都是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错误认知和应用行为。

3.2课件内容选取不够精准妥善

部分政治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演示过程中,经常会引入一些图片、动画资源,不然便是对以往陈旧课题材料进行随意性讲解,没有将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校实际状况充分考虑进去,至此中职思政课程丧失应有的原则、真实和时效性,长此以往,将直接令教学目标贯彻出现滞后危机,包括中职思政教育的三维管理目标在内,最终教学效果也不够显著,

4推动我国中职思政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造进程的措施内容解析

4.1全方位督促各类中职思政教师及时革新转变教学理念

判断一类中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信息化改造绩效是否优越,主要看其能否和学校既有思政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学习需求等因素紧密关联,唯有如此,中职思政教育课程教育价值才能全数发挥出来。须知教师信息化技术掌握质量和后期信息技术、课程融合效果并不存在正比关系,重要的是要求教师主动创新设计教学辅助过程,使得以往教师-学生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能够朝着教学、媒体、学生互动形态过渡扭转,即呈现出小组媒体微型、交互式网络远程等教育方法并举的局势。以上诸多变化结果,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管制思想,并且设计开发出全新样式的教学引导模式,使得信息技术和思政教学管理目标、教学引导行为过程、学习感知需求等得以有机融合,顺势将信息技术教育价值倾数发挥,顺利推动信息技术和思政课程的整合进程。

4.2精确化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和中职思政课程内容融合控制的原则

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科学的教学引导模式,存在本质性差异。如今我国中职思政学科信息和课堂教学整合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包括信息技术怎样和课堂教学因素融合,多媒体操作环境下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以及适合中职思政课程教学的多媒体软件类型等。唯有确保这部分复杂理论的有效解读掌控之后,中职思政教学行为流程才能顺利彰显出预设的自觉、生动、实效性特征,最终信息技术发展才不至于盲目。

5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和中职思政教育课程的整合工作,本身较为复杂繁琐,这就需要相关指导教师充分联合学校实际状况、学生学习诉求、创新多媒体技术操作原理等内容,制定实施多元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案。长此以往,必将能够为社会培养供应更多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兼备的人才。

作者:莫庆彬单位:广西河池民族农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郝颖.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J].南方论刊,2010,13(1):118-129.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定义作用实践探索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凭借着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信息思想上的互动性等特点得到了全球的欢迎和广泛的运用,对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了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1.信息技术有利于转变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实践观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教育模式,其实际探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教育者和受教育人员,教育的手段和教育的方法非常的单一、非常的单调,实际的传播和存储的信息数量非常的少,信息的实际强度也非常弱,因此总体的效率非常低,导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观念上都呈现出了封闭及狭隘性。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呈现出片面地强调目标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其成本,再加上大多数人狭隘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在课堂中或者是具有专门的实践来进行教学,但是却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他教育甚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认识

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教育者主要是依靠时间上的不断积累来完成,但是信息技术则转变了传统的方式,使得教育者能力的培养更加简单。教育实际并不是特别随意的,其存在一定的基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时机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内部掩藏性,同时仍然存在着外部的显现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并没有办法直接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但是其心理活动则会影响其行为表现。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数据库,根据教育对象来进行跟踪性的调查,进而根据数据的反馈来进行教育对象的分析,选取恰当的时机来进行教育。教育者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时机的获取,进而根据预设的目标来进行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探索

1.坚持信息技术与传统手段的结合,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观念上存在着重视创新却忽视传统的问题,很多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信息化就需要抛弃传统的纸与笔的束缚,认为信息的传输渠道非常单一,信息的表述也过于简单,实际的信息含量非常小,进而需要被时代所淘汰。这样的观念影响使得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但是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形式,却没有认识到内容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注重其趣味性及娱乐性的传达,却没有充分突出其思想性及知识性。教育者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的细化,因此在视觉和听觉上更加具有冲击性,这就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形式上,却忽略了课件的内容,教学的理论性、系统性及思想性没有充分传达,实际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在进行思想政治的随机教育中,教育者需要利用面对面的方式来进行细致的启发与引导,及时解答受教育者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实现了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二者之间属于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2.信息技术与教师情感投入结合,实现技术手段与情感上的统一

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实现了现代信息媒体技术上的充分发挥,由于其具有传播速度快及即时性比较强的问题,这就使得现代化教学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和地域上的阻隔,利用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及互联网等方式来实现教育内容上的不断落实。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教育者存在着重视技术的应用却没有认识到学生情感交流的作用。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依靠相关工作部门提供的网络课件、网络教育资源等,实现教育内容的照抄照搬,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受教育者在思想上的启发和引导,忽略了其在情感上的互动,仅仅是利用学生注意力及兴奋点的调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巩固受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提高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信息的互动及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教育者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来实现受教育者思想上的启发,加强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启迪受教育者的心灵和智慧。

3.信息技术与教师素质提升“两手抓”

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教育资源的实际信息数量更大,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科技素质的提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来进行资源的获取及利用,为其提供了便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重复性的劳动及低效性的劳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教育者出现了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却轻视技术提高的现象,也就是一部分教育者重视网络资源的获取及利用,却没有针对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及备课,其只是对收集的内容进行简单归纳和教育,对其调研能力及归纳和分析能力造成限制。更加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教育资源利用更加充足,这样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者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渐渐地忽略了其个人教育能力及综合素质上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教育者主导地位未变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呈现巨大的变化。教育者的政治素养直接关系到政治的发展方向及思想上的格调,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教育者主观能动性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实现教育效果的理想化,实现教育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及高效化。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担着思考、推理、判断及决策的作用,因此信息技术无法完全替代教育者。一部分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则是采取下班级及进宿舍的方式来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等。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育者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却没有充分的发挥,教育者一直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没有充分发挥。教育者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辅助作用,教育者在教育中需要认识课前调研、备课及教育准备会等的作用,充分认识到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其积极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转变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传统的静态性、平面性的发展趋势,实现了动态性及立体化的发展。教育者需要认识到教育内容上的客观性及自主选择性,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实现创新与传统、信息技术与情感互动上的集合,引导受教育者主动进行知识的获取,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教育者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自身的充实与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树立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上的优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理想化。

参考文献:

[1]陈春雷、周斌芝:《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0期。

[2]付国辉:《论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的整合》,《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3]王钰、王丽丹:《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探索和思考》,《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5期。

[4]刘军、葛国文、魏瑞荣:《信息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5]邓贵林、黄梦雨:《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7期。

[6]方晓明:《浅析信息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篇5

论文摘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纠正教育思想意识偏差,乃是当前加强高校政治理论课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首要问题,对此,必须从教育主体的现代化抓起,通过建构主义学习思想的实践教学应用,以及采取相应的发展信息化的有效措施,最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现代化。

一、问题的提出与应用误区的分析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运用有了迅速发展,但是也存在有问题和误区,其主要表现为:第一,教育理念存在偏颇。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之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多种虚拟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的出现,新的集成化教育系统为人们提供了更为直接和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而人们的理念尚没有及时实现更新和转换。第二,应用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的目的不明确。许多高校把网络教室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个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没有看到有此所带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以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社会化。第三,在课程信息化建设方面,技术性思维被忽视。各高校远程联机系统中,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数据库资源比较贫乏。

二、建构主义学习思想的借鉴和应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有意义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获得。这里建构主义所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习知识的建构。诸如把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就比较利于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因为现代化信息资源和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情景,有效地促进学生该课程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会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互动方式的改革。

从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来看,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各个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和发展大势,它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静相宜的表现形式和非凡的视觉冲击力、表现力,能把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认识引人了一个新境界。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抽象的理论概念较多,如果采取传统的方式教学不仅枯燥乏味,且有时也很难阐释清楚,而一旦采用多媒体技术辅之以图片、动画和视频传导,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借鉴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信息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作为信息化教育改革,必然会给传统教育模式下师生的思想行为带来巨大变革。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热爱网络和谙熟相关技术,能在正确把握教学信息真意的条件下,有效地对各种信息进行主体意义的加工,并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有效和传递。这一过程既包括了对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善和改造,又包括了从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学习需要出发,进行教学特色的创意设计和提高教学的效能。另一方面,作为学生,要确立在现代网络化环境中自主、自觉学习的新理念,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学习方式自主地选择性学习,锻炼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导师系统寻求教学帮助,或通过网络对学习进行反馈,培养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正确获取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推进高校政治理论课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一)统一规划,逐步形成工作系统

要建立由主管部门统一规划组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软件设计开发系统。首先,设计开发软件必须走规模化大兵团作战之路,集中资金、人力和物力,克服和纠正各自为战、效益低下的局面;其次,要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目的明确的科学开发规划,克服随意性;再次,要采用以系统为中心的开发模式,组建一支由政治理论课的学科专家、教师、教学媒体专家、教育心理学家、教育软件制作者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另外,要注意引进和培育市场,有机地吸收大公司或企业的资金和技术,给教育软件发展注人活力。

(二)建设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建设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一方面开发数字化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信息资源,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育服务,以解决可能制约高校网络化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验中心,为信息化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验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快捷的信息化服务。

(三)聚合各种资源,创建学习资源中心

在信息社会里,随着多种教学媒体的发展与应用.学习资源已由单一的图书馆扩展到多种多样的媒体形式,而对于这种多种媒体存储的资源中心,我们通常称之为学习资源中心。这样的中心不是单纯的某种设备或资料,而是各种媒体、资料的集合存放和使用,需要进行一种全新的系统设计。因此,要大力挖掘和汇聚各种信息资源,如建立与校外相连接的校园网络系统、开展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打造现代技术信息的教育联盟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篇6

【关键词】科技哲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社会生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发生深刻而全面的变化,而思政的有效展开与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对这一环境的正确分析密切相关,因而研究和探讨科哲对思政的启示,提高思政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以增强新时期思政的实效性。

一、学习科哲知识是适应思政时展的必然

自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既使科学技术本身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又直接导致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各方面重大而令人惊叹的变化。科学技术哲学(以下简称“科哲”),以自然和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用哲学方法进行研究,作出哲学结论,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创造自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哲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新科技革命和高科技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以至向传统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理论提出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科哲,关注现代科技革命,以科学技术新发展为转移,实现自我突破和超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分析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重视对冷战之后世界新格局的梳理和时代新主题的揭示,透过纷纭芜杂的国际事务现象,抓住世界格局新变化的本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2]当今我们在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政的同时,不得不用科学技术哲学的观点重新审视时代的发展,提高思政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大学生思政的实效性。

二、运用科哲知识,增强大学生思政的实效性

科哲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进入新世纪以来,呈现强劲势头,其中蕴含的大量的思政的因子和成分,对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具有重要的启示。学习和掌握科哲知识,引导我们在对大学生思政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学方式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创新。

(一)以人为本,更新思政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更进了一步,通过理论的手段和实践的手段丰富了人类对于它们的看法。运用科哲的理论促进思政的改革,顺应了我国全面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需要,同时也促进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展。运用科哲的观点,更新大学生思政观念。

“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切变革的先导”,任何改革和发展都是从观念更新开始的。人的需要是科哲的出发点,人类的创造和全面发展是科哲的基本问题。科哲对现代人文精神的解构和对人性深切关怀的理念是当前思政工作中应当予以借鉴和辩证性吸收的。学习和掌握科哲知识,启示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思政的对象是人,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思政的根本目标之一。思政强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以人为本,就需要改变思政中存在的重视抽象的理论教育,忽视人的情感需求的情况;重视社会本位,忽视个体发展;重视制度、形式建设,忽视人的情感生活世界的教育,从而在教育中真正地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所以现代思政在教育理念上应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不仅把人看作是理智的产物,还应该把人看作是情感的产物,重视人的情感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所以思政应该更加重视人的兴趣爱好的培养,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3]。

(二)适应新经济时代信息量巨增的要求,丰富思政内容

随着大众媒介传播的日益现代化,信息传播渠道也越来越多,日益增加的社会信息渠道,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要增加信息传播数量并提高质量,充分发挥思政前瞻性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政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是思政的核心内容。优化大学生思政的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认识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不断充实思政中有关科技进步的新内容。加强科技知识教育,主动培养人们对科学的信念和兴趣,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提高人们以科学态度和科学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和科学意识应当成为新形势下思政的重要内容。

学习科哲知识、运用科哲立场观点,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以客观物质世界的本来面目去看世界的思维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科技哲学观教育可以拓展思想教育的领域,正确思政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和界限,确引导大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以及科学的态度,更多地要关注科学技术与自己、人类、环境之间的关系。此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政的过程中,应注意普及自然辩证法基本原理,引导他们自觉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尤其是哲学基本知识,学会用哲学思辩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深刻理解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自觉运用辩证法的必要性。

(三)提高思政工作者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时间换空间”的教育方式难以奏效,教育效果越来越取决于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教育主体的知识水平。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也日渐具有更强的多样化和多变性,这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思政工作者自身必须懂得科技知识,增强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政工作者必须努力培养科学思维,以科学的思想意识占领思想意识阵地,提升思政活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减少多种主观因素多思政的干扰,自觉地把最新科技成果、科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

思政工作者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同时,充分运用科哲知识在思政的运用来强化人才培养的目的,帮助学生感知具体材料,建立抽象认识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注意通过推理和演绎,树立我们提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信仰自己抵制各种不良思潮,使学生知道认识、理解、掌握与运用已有道德标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审慎面对问题的重要性,重视道德的内化,帮助学生掌握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方法。在思政过程中贯彻科哲的观点,在培养大学生的哲学思想和思辨精神,把个人的发展和人类整体利益和自然利益联系起来,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创新思政手段和方法

思政本身是一项具有自身规律和科学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思政工作者必须依照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开展工作,使之符合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努力寻求能适应大学生普遍求新和对科技内容、方法和手段认同的心理需要,使得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过程中更好地渗透到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增强时代性,提高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4]。

科技的不断创新,改变了人们学习知识、接受知识和思维的方式。思政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只有与这些科技成果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实效性。依靠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设备,不断吸收和借鉴新兴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人们的思想现状和发展轨迹做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扩大思政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使超前的思政工作成为可能。思政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从整体上分析思政方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效果是一般还是优良,效率是高还是低。同时通过对思想信息进行数量上的鉴别和判定,来获得性认识的方法,以改进思政方式方法,提高其效果[5]。

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知识,启示我们在进行思政应结合时代特色,强调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在社会大环境的洗礼中提高大学生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水平。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是人的思想发展的动力,是思想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适合社会发展的标准。受当前社会中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当前高校思政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思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必须配合时代的发展,站在时代的前沿,才能为前进中的人们提供精神动力。

三、小结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在当今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经济竞争激烈的条件下,科哲知识在发挥思政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牢固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地吸收对我有用的东西为我所用,积极探索当前科技背景下思政的应对之策,才能使思政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增强其时代感,从而提高其主动性和实效性,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德宏.科技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66.

[3]杜启达,段惠琼.后现代主义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教育与管理,2010(1).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篇7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刘成荣(1973-),男,江苏建湖人,盐城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盐城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051-02

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的规模为4.2亿,手机网民中又以大中学生占据大多数。而随着3G、4G手机的进一步普及,推动信息由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延伸。对作为中国网民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来说,移动互联网正以其强大的信息功能和丰富的娱乐功能迅速改变着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因此,科学地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以及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移动互联网丰富了教学资源,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移动互联网由于具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传输便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各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数据都可以保存下来使用,这就为信息的整理与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室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迅速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最新的教学资源,并且结合最新的教学素材进行科学分析、讲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也出现了许多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比如微信、微博等崭新的信息传播载体,这些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新颖性,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固定、覆盖面窄、影响力小的局限,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2.移动互联网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移动互联网融文字、广播、视频、图片为一体,在传播形式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娱乐性。教师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让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大学生在网络上交流不会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对话能自然地在真诚、友好、平等的状态中进行。这种平等的而非强制的、互动的而非单向的、引导的而非灌输的思想教育方式,可以大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移动互联网对高校的育人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上言论自由,各种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隐蔽性更强,目前有关方面对此还缺少有效的控制管理方法,这就对高校传统的育人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移动互联网不仅使得信息监管难度加大,网络安全不可控因素增多,同时也使得网络问题社会化和社会问题网络化更加严重。这就对传统的高校育人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学生通过手机与网络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交流也更多,从而产生的问题也更多更复杂,对网络管理的要求也更高。

4.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大学生在手机上可以迅速获得各种信息,不仅可以自由发表观点,也可以与社会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越来越受到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影响。网络虚拟化特征给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沟通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和表达方式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被深深地打上网络烙印。移动互联网既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拓展了新空间,也给各种不良信息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负面、消极的思想观点可以通过手机迅速传播蔓延,并且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构成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

5.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移动互联网的虚拟化特征,手机的大量使用都会使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形成障碍,容易出现心理孤独、焦虑,甚至出现情绪低下、意志消沉、精神不振、网络成瘾等精神症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随着手机的普及应用,大量宣传暴力、色情、迷信等信息垃圾将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给大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而大学生由于年轻,在面对各种问题时缺乏必要的引导,往往会求助于虚拟的网络社会,将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从而容易相信谎言,角色发生错位,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伤害。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在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面对移动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消极影响,我们一方面要主动适应新情况,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思路。

1.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大大拓展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和手段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开辟、占领移动互联网阵地,通过这个阵地扩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此要加强对高校的校园网、校园论坛的建设、管理和运用,构建功能完善的校园网络互动平台,增加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创造平等讨论和充分交流的空间,并设立网络运行专门机构,把网络作为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的新渠道。一方面利用移动互联网新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和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积极发掘网络资源,善于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充实、形式更活泼,要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特点。另一方面,还要运用手机的便利性和快捷性,重新构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掌握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点,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热点不断增多、社会矛盾也呈现多发状态。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又普遍提高。在面对大学生不成熟、不正确的思想时,如果仍然采用单向传播的方式进行思想灌输,往往会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移动互联网传播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变过去的信息控制为现在的思想引导,坚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辩证统一的教学方法,既深入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深入分析典型案例,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科学认识和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学会科学、辩证、全面、理性地分析、思考、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原则,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要积极开展网上调研活动,搜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信息,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开展网上辅导答疑和心理疏导等活动,随时随地解答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开展网上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通过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与大学生展开平等对话,共同切磋、探讨、交流相关问题。

3.加强文化建设,发挥移动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面对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在网络文化信息资源上所占有的绝对优势,在全球推行其价值理念的现状,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显得十分紧迫。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移动互联网这一平台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各种新媒体作品,使得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并由此使得大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移动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同时,还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与功能,把大学生吸引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使校园文化对手机的消极影响起到一定的抵制和抑制作用,以形成积极向上的、高雅的校园文化,帮助大学生在文化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环境下传播自己的本民族文化。

4.大力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监督和管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要大力加强对手机的监控与管理,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一方面需要通过相关法律和制度约束,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运用新技术来防范有害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要对大学生手机上网做因势利导的工作。要正确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科学地使用移动互联网,对网上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选择、判断和取舍,远离各种不健康的信息;通过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自控能力,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监督机制,增强对媒体信息监控的实效性。当前高校对各种网站、即时通信工具等新媒体还不具备监督条件和管理条件,因此无法对来自校外的不良信息进行监控,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有效的信息监督机制,加强对手机信息的传播监管和舆情分析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引导,从而切实建立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监督机制,形成和谐的教育环境。

5.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和组织保证。传统媒体时代,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如今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巨大挑战。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在传播媒介的使用、信息涉猎和获取的范围等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移动互联网特点并能够运用移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他们一方面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还要具有较高的新媒体技术和运用新媒体的能力,能够适应移动互联网互动传播的特点,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并且能够及时解决新媒体传播中的有关技术问题。因此,要大力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知识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有效开展和正常的运行,才能以敏锐的思维、敏捷的行动,迅速地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曹毓民.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问题是教育界一直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了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应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影响,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危机、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使受教育者的心理过程得以健康发展,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人格健全及人生发展的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或群体为实现其根本的政治目标和经济利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应用现行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的转化,使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养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以上概念看,两者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

(一)不同之处

1.两者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相关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尤其是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对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职业选择、行为异常和心理障碍等方面的指导,价值中立;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其理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理想、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价值判断。

2.两者的目标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所关心的是怎样克服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如何树立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及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其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让学生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核心问题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3.两者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以理解和尊重为主要原则,它不为当事人出谋划策,不强求当事人接受其个人的意见,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自我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宣传和教育为主,它是将一种思想观点、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理解和接受这些思想观点、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在教育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多采用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心理测试、角色扮演、行为矫正等方法,重在沟通;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示范教育为手段,注重教师的主动施教,注重大局,多采用个别谈心、听报告、社会实践、参观访问、批评表扬等形式,重在讲授和灌输。

4.两者的工作队伍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高校中主要是指心理咨询中心受过专业训练和取得专业资格的专职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高校中主要是辅导员、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

(二)相似之处

1.两者的终极目标都是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但是两者各有侧重,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心理层面,重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思想层面,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心理层面和思想层面不是绝对分离的,只有解决了心理层面上的问题,才能解决大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而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只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会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2.两者内容上的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大学生学习、交往、恋爱、择业等方面的指导与帮助,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两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塑造、人生目标选择等具体内容上相互交叉,因此,既不能把两者当一回事,也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

从以上的概念分析来看,尽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基础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但两者又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和相互借鉴。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流。

笔者认为,按照当今高校的现状,心理咨询中心归属于学生处,共同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关于了解、认识、把握个性心理的手段与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在于教育者讲了多少,而在于教育者发出的信息学生们接收了多少。心理学的知觉规律告诉我们,人们接收外界信息时具有选择性,符合自己需要的东西放进来,不合乎自己需要的东西则拒之于门外。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术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安全感,进而在不知不觉中解除对方的心理防线,使对方顺利地接纳教育者及接收其发出的信息,然后进行同化,进而内化为一种坚定的信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效果。

(一)采用“角色扮演法”,深刻地体验教育对象的感受。

地位不同,角色不同,往往心态就大不一样。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当事人亲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他人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别人。教育者要达到与学生相容,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当有了足够的切身体验,才会对学生有真情实感,才能了解他们问题背后的心态,如为什么拒绝接受一些校规制度、为什么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等。与此同时,解决学生问题时,也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重现遇到的问题,如宿舍问题等,让学生在扮演当中领悟每个人的立场与感受,从而主动去调整心态与行为。

(二)采用“心理投射法”,与教育对象换位思考。

心理投射法,通俗地说就是“将心比心”。如果说角色扮演法最大的特点是行动,那么心理投射法的最大特点是静静地进行换位思考。如在作报告前思考,当前大家都在想些什么、关注着什么、希望从你的报告中得到些什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教育者可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如果我在听,会不会困?第二,我讲的道理,自己信不信?第三,我提的要求,自己认不认?推己及人,你就知道自己该讲些什么、不该讲些什么,该怎么讲、不该怎么讲。通过将自己的心理投射于学生,教育者就能更深入、更细致地把握他们的心理脉搏,从而达到与学生的心理相容。

(三)采用“心理咨询的情境”,营造出良性沟通的心理氛围。

人的心态是环境的产物,并且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对一的教育是常用的处理特殊问题的方法,这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心理场来影响教育对象的情绪与行为,防止心理对立、心理厌倦、心理逆反等现象的发生。简单地说,要注意以下三点:

1、距离:彼此的最佳距离为1米左右。太远了,给人以距离感;太近了,则会给人以个人安全空间被侵害的感觉,令人感到不舒服。

2、角度:最好是半侧面相向,即两人成90度方向。这样既能看清对方的反应,又可以避免面对面给人造成的窘迫感。

3、视线:目光应盯在对方的眼睛以下,胸部以上。如果直视对方的眼睛,会令对方感到不安,进而掩饰自己;如果不看对方,会使对方认为不尊重自己。

(四)寻找更多的共同点,强化“同类效应”。

寻找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形成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心态,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与教育对象产生心理相容。

(五)教育者引发“光环效应”与树立权威形象,扩大“仿同效应”。

心理学上解释,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人,总是不自觉地把这个人的优点放大,这种现象就叫“光环效应”。同样的道理,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有权力,还很有人格魅力,自己宣传“三个代表”,也真的信仰“三个代表”、践行“三个代表”,知识渊博,讲起课来旁征博引,那么,教育效果肯定好。这就提示我们,教育者一定要苦练内功,提升自己的素质,不断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才能,不断扩大非权力性影响力。

另一方面,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天生有迷信权威的倾向,人们愿意接受权威说的话和做的事情,因此教育者一定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修养,使自己成为教育对象所认可的权威,使自己的话有更多的人听,更多的人信,更多的人照着做。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真正的实效。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篇9

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指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技术。包括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课件、视频、ppt、图片等形式以及以网络为代表的网络课堂、空中教学等。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自我形成与塑造。这需要我们在传统政治教学的基础上,有效的整合信息化教育技术。因此,探究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作用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政治教学中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

中学思想政治课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当今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中学课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特别是在中学政治课堂上,信息化教育技术更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课堂上的应用

(一)、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这种新的载体,能够在教学模式上实现由传统的受导式教学模式向建构式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选择的适应教学和学生接受水平的课堂互动形式。新时期下,学生的个性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为学生创造出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教学环境。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为新的教学载体,配合传统教学思路,在教学模式上实现由教师中心型向教师学生互动型转变。

(二)、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对中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从网络上获得更加丰富更加详实的知识背景材料,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包括ppt、视频、音频乃至于网页等形式加以编排,将更加具体多样的知识通过感性直观呈现在课堂上,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借助信息化教育技术,教师可以灵活选择视频课,案例分析课等多种课堂形式。

其次,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课堂之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通讯软件、网页、电子邮件等形式实现对学生课外学习的引导与拓宽,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及时地将学习情况和学习要求反馈到老师,实现一个双向的信息流动过程。

(二)、信息化教育技术是对于课堂内容的巩固与拓展。这是由政治教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其涵盖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人文学科的教学,单纯依靠课堂的内容是不足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育技术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有效地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和控制,既不失教学内容的宽广度,又不失去对学生受教程度的把握。

(三)、信息化教育技术不仅仅强调师生互动,也强调生生互动,即同学之间的学习上的交流与合作。中学政治教师可以依靠信息化教育技术,通过通讯软件、博客、论坛等手段开展多种兴趣小组活动,帮助学生和学生之间开展有效的学习上的互动,有助于班级精神的构建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对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在政治课的教学中,会使得政治课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对学生也具有了更加大的吸引力,使教学开始走向立体化、动态化。

(一)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课中的优点

1、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育技术相较于传统教育手段有信息存储量大、呈现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等优点,这就决定了信息化教育技术可以使比较枯燥的知识在有趣的动态画面中揭示出来。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师的上课效率。教师在课堂中也能够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纲要式的归纳、归类,使课堂知识更加系统化。既丰富了教师教学手段,也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2、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主体加工信息时主要受信息特点和主体经验及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学生的理解记忆效果同教学内容的性质有关,教学信息新颖有趣,就容易形成独立而清晰的记忆痕迹,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尤其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的掌握。通过信息化教育课件来创设情境,创造气氛,再现有关场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以往传统课堂无法呈现的教学内容,现在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教育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更加形象化、简单化,这有利于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并配之以模拟仿真与动画故事,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创造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无疑会诱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4、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信息化教育技术将图、文、声、像相结合介入课堂教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缓解师资暂缺,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

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师资配备的短缺,专职政治老师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利用有限师资解决政治老师短缺的问题就摆在学校的面前,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通过网络课堂,在不增加师资人数的情况下,偏远地区也能够接受名师的教学,保障偏远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同时也保证政治课教学顺利进行。

(二)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课中的缺陷

1、教师板书质量的下降

现在不少老师利用信息化教育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但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在教学课堂中的作用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因为黑板的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特别是对过程性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的呈现,以及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教育教学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个灵感就无法输入已经准备好的课件中去。

2、课件导致教学程序的单向性

课件一经制作完成,课堂上的教学程序也就基本固定下来,这样就会形成是教师在单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没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同时,因为教师无法预知学生的课堂情绪和积极性,教师就无法很好的把握教学质量,导致教学过程简单缺少双向互动。

3、影响政治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

中学政治教学中存在着“知、信、行”的转化过程,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规范的行为,单单通过传授知识和操作训练是无法完成的。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受到政治教师的品质、言行、教学风格等人格因素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模仿老师的风格,并融入到自己已有的内部道德环境中来。但是长期使用信息化教育技术上政治课,就会在无形中使政治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丧失。

结论,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新的教学发展形势要求政治课教师必须学会合理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当然,信息化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用于政治课的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在使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也还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解决。(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

参考文献:

[1]和汇等编著:《信息化教育技术》,科学出版社,2008年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篇10

【关键词】数字媒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寓

1数字媒体技术以及对研究生的影响

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平面电视和LeD屏是数字媒体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利用这种形式可以更好的在公寓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数字媒体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抓住这种方式的优点恰当的在公寓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1数字媒体技术改变着研究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式就是指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一味的在课堂上听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在拘泥于传统的上课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于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学习,集体通过数字电视或者LeD屏幕学习一些知识,了解一些世界各地方式的事情,了解相关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数字媒体技术改变着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使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分量加大,迎合了研究生学习以个体为主的特点,促使研究生从知识学习向学会学习转变,增强了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性。

1.2数字媒体技术改变着研究生的思维方式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研究生接触的知识不仅仅限于课堂,更多的来源于其他方式。接触的东西也不仅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影响当前时局的重要事件。大家讨论的内容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可以自由地参与信息的制作和传播。研究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容易随着这些信息的传播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影响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数字媒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研究生的思想交流也更加自由,更加体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2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寓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2.1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性挖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多层次性

研究生的年龄跨度很大,他们在自主学习、科学研究、社会交往、人格独立、品德修养、思想状况、价值取向、日常生活、择业就业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正是这些研究生固有的特点致使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涉及的领域也要更加广泛,不断更新、充实和丰富教育内容。

数字媒体技术尤其是数字电视和LeD屏的发展使得同学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各种信息。而这些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借助这些有利的形式,挖掘内容丰富、教育效果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并通过数字电视或者LeD屏迅速传递给各个研究生,更加有利于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案例教育做成视频,通过在数字电视和LeD屏上播放,使得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大大增强,从而搭建更广阔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2.2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先进性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数字媒体技术尤其是数字电视和LeD屏的发展,使得很多互联网的东西可以更大范围的传递给研究生,更加有利于对研究生的集体教育。数字媒体技术的先进性包括信息内容的广泛、信息检索的方便、信息形式的多样和信息价值的多重。研究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不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而是更加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研究生的这一特点,更好的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先进性,利用数字电视和LeD屏的特有优点,通过视频展播,或者讲座教学,使研究生在层次各异的文章和图文并茂的资料中选择适合自己,自己乐于接受的东西。他们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对信息进行不同视角的实时评论,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从这些实时评论中更好的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制定因人而异的地向政治教育方针,从而在这种自主学习中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程中的实效性。

2.3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面对面交流、社会实践、宣传栏一直是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然而在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崭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具有传统教育方式不具有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并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显示其优势。

通过数字电视和LeD屏技术传播的新知识和新理念,研究生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率。另一方面,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思想政治工作者更为方便和快捷的针对不同的学生展开不同方式的教育,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网络流行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创新性的处理,紧跟时代和网络潮流,以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创新,迎合新时代研究生的要求,增强对研究生的吸引力,让研究生更乐于接受,更主动接受,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直接和更深入。

3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寓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3.1在公寓内楼梯口处设置平面电视或者LeD屏

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与课堂相比,公寓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有着其他环境起不到的作用。公寓内是学生生活的场所,思想和行为都显得更加真实和随意,更容易感知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化和影响。所以在公寓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结合这种优势和数字媒体技术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优势性就说明在公寓楼梯口安装平面电视和LeD屏的重要性。设置安装这些不仅让学生实时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且便于学生集体在公寓进行思想政治学习。

3.2制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小视频或者网站在公寓内的数字电视或者LeD屏屏上进行宣传教育

首先,相比于文字信息,小视频更容易被研究生所接受,结合当下的时事作为案例,制作一些小动画或者小视频能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在线播放一些思想意义较大而又有艺术娱乐性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在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要注意被同学们接受的可能性,要更好的突出服务广大研究生的作用。

其次,可以通过LeD屏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进行展播,将事关研究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校园重大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日常安排、校园热门话题、就业动态等信息上网,在研究生出入公寓的时间集中向研究生进行展示。再者,可以通过ppt设定时间定时播放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新闻进行播放同时在最后提醒同学们应该注意的事项,充分的在公寓内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3利用公寓内的平面电视或者LeD屏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博客或者微博进行类似于“微博墙”的展示

博客和微博是当下研究生最喜闻乐见的接受新信息的方式,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分享成长机会和思想情感的平台,其中传递的价值观对于阅读者产生的影响很大。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特点,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这样既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和单调,又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交流,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被研究生所接受。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撰写针对性的文章通过博客或者微博通过公寓内的平面电视或者LeD屏供同学们浏览,帮助研究生解决思想困惑。同时,可以发起一些微博话题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于有建设性的意见或者“接地气”又具有教育性容易被同学们接受的评论,以微博墙的形式在公寓内进行定时展示。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解决,从而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学生公寓内结合底置教寮际趵用平面电视和LeD屏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人而异的制定相应的策略,更好的帮助研究生成才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丽英.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刘俊峰.网络时代大学生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