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十篇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十篇

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6:45

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CDio;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009

一、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选择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它不仅包括职业技能的培养,也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特点是确保学生在深入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而这正与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与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相契合。为了改革当前毕业设计选题靠指定、指导毕业设计靠教学经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等问题,我所在的湖北商贸学院以CDio理念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指导思想,采用CDio与项目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来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

二、毕业设计选题模式

根据调查发现,毕业设计选题往往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设计选题重复现象严重;设计选题陈旧;选题偏重于理论性研究;选题大而虚、针对性不强,缺乏研究价值;课题难度过小或过大,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鉴于以上问题,我院对毕业设计选题严格把关,要求每个学生的选题不能相同,并且从多方面入手拟定选题:一是以学生的课程设计项目为基础,将该选题进行扩充升级;二是以学生在企业的实习项目为选题;三是以光谷软件园为依托,积极与企业合作,采用企业工程师和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将企业工程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师的研究经验充分融合,双方合作给出既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又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四是让学生调研各类开源网站和社区,自己构思各类可行的开源软件项目选题。

三、教学指导模式

我院采用分阶段多渠道教学指导模式。根据毕业设计的教学进度,针对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内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途径采用多种渠道,如微信、邮件、电话、当面交流等;以CDio理念为基础,鼓励学生“从做中学”,即从毕业设计项目中学习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内容,鼓励学生多与同学、指导教师、企业工程师交流,同时采用请教指导教师、查阅文献、网络搜索、请教企业工程师等方式来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四、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模式

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我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使用开放式的管理机制,允许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二是建立互动机制,提倡通过微信、邮件、电话、当面交流等方式加强师生、学生之间、师生与企业间的互动;并要求指导教师及时记录学生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信息;三是开启教学督导检查模式,严格审查开题报告、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初稿、二稿、三稿。

五、毕业设计答辩模式

毕业设计教学必须制定出健全的答辩流程。为了客观透明地评价毕业设计质量,成立毕业设计答辩领导小组和答辩小组,通常采用学生导师初审、答辩小组会审、院领导终审的分级审核的制度。答辩评分也应尽量客观公正,一般选取5~6位有多年毕业设计指导经验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从学生的仪表仪态、论文简述的流畅性、回答问题准确性、态度是否认真自信等方面进行答辩评分。

六、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模式

CDio理念将学生的基本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都纳入到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中。我院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主要采取以过程为导向的评分机制,具体做法是对于软件项目严格按照软件的生命周期控制进度,对于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及进度报告进行评分,对于每一次的汇报(包括微信、电话、面谈等汇报方式)中学生的表现、考勤等也纳入评分之中,并最终与论文、答辩结果等合在一起以一定比例算出学生总分。

七、结束语

CDio是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教学模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以CDio与项目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我指导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5届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发现,以CDio与项目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Crawleye.etal.Rethinkingengineeringeducation:theCDioapproach[m].newYork: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2007

[2]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

[3]胡庆芳.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实践

作者简介:夏红科(1979-),女,湖北随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徐莉(1962-),女,辽宁开源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北京 1001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基于Java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项目编号:2010JG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59-02

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分布式、可移植、性能优越的多线程动态语言,在开发大型桌面应用程序,特别是internet的应用开发方面都有着很多优势。因此,学习和掌握Java已成为越来越多编程人员的选择。目前,各类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都将Java作为高年级选修课程。而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更为具体的特点及相关问题。[1]依据笔者数年来从事非计算机专业Java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经历,本文综合其教学特点,从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探讨,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提出一系列相关改进措施。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精神,大学本科中的计算机教育分为三个层次:[2]第一层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层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第三层为计算机语言。Java程序设计属于其中的第二层次,即掌握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思想。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非计算机专业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属于全校选修课,开设在第5学期,面向的授课对象有多个专业,如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信息管理与技术等。授课对象区别很大,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1.基础水平不一致

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先导课不同,导致学生学习Java的起点不一致。像文科及管理类学生可能只上过计算机文化基础,对编程还没有一个基本概念;而理科及工科的学生大多数学习过C程序设计课程,只需要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转换;甚至还有部分专业的学生学习过C++课程,起点更高。另外,学生个体能力的不同,授课对象之间的差异都增加了授课难度。

2.英语水平不过关

大部分同学英语水平一般,不愿意使用英文开发工具,而且看不懂英文文档及编译时的错误提示信息。

3.排错能力差

在实践上机时,相当一部分同学依赖老师查错及改正,自己要么看不懂英文提示,要么是看懂了却不会纠正错误。

除了授课对象的原因外,Java程序设计课程自身也存在着不足。授课学时较少,实践学时短,总共是32学时授课,16学时上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难度较大。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公选课的非计算机专业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了解Java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能使用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进行基于J2Se的Java程序的训练,完成包括Java图形界面在内的Java应用程序的开发,对Javaapplet也有所了解。

二、教学内容

一般来讲,Java程序设计包含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3]基础知识和高级知识。基础知识主要讲授Java语言基础,包括Java的基本语法、Java的基本工作原理,重点是Java面向对象的内容。高级知识的部分则是针对授课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学时有限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基础知识是重点,高级知识部分只讲解包括输入输出处理和可视化程序设计即可。基于以上分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非计算机专业“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放在Java语言基础的讲授上,主要包括Java工作原理、Java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的知识、输入输出、图形界面程序开发等。

编程环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有学习其他编程语言的经验,更容易学习Java框架的编程,因此可以选择一些高级的可视化Java集成开发工具,如eclipse等。但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初学者,应该把重点放在Java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因此可以选择一些纯文本编辑工具来编写Java代码,这样不但有利于初学者把重点放在理解Java基础知识上,而且有利于养成阅读Javaapi文档的习惯。目前笔者上课时,推荐学生使用notepad++或Ultraedit这类专业的文本编辑工具,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程序本身,重点训练Java程序的基本熟悉及应用,而不是把精力放在集成开发工具的熟悉上。

三、教学方法

1.重视第一堂课

对于任何课程而言,上好第一堂课都是至关重要的。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对于Java语言来说也是如此。通过第一次课能消除学生对Java的神秘感,激起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动自发地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1)认识Java语言的强大功能。Java语言是当前流行的网络编程语言,它的三个版本是标准板(J2Se)、企业版(J2ee)和微型版(J2me),可以完成各类桌面应用程序、企业应用程序及设备应用程序的开发。通过介绍可以使学生认识到Java语言的强大功能,并使用展示各类Java程序的运行结果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突出Java语言的重要性。Java的市场需求大,在应聘时可选择的就业面较广。而对初学者而言,如果想真正掌握程序设计思想、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需要下大功夫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实际就业形势来鼓励学生学习Java语言。同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结合专业应用,寓专业实例于教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Java语言的学习方法。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Java需要树立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学会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4]除了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外,学生自身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思维训练,尝试用面向对象的观点来观察周围的世界。

另外,Java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习Java的成果最终是通过实践动手能力来体现的。因此在第一堂课上,首先要强调的是要求学生了解实践的重要性:Java语言不是看会或听会,而是自己动手练会的。其次,要找到调试程序的方法,通过查看调试信息、查阅Javaapi文档、上网搜索错误解决方法等不同的方式来学会排错,提高调试程序的能力。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要学生综合利用各种学习方式或渠道,通过各种Java参考书、视频资料等手段来全方位学习Java,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基本语法采用引申法及求异法教学

语法是Java语言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C、C++等任何其他编程语言的一个必修环节。传统的讲解方法过于枯燥,而且学生基本上都有过学习C语言或者C++语言的经历,再学习Java语法部分就非常容易理解,因此重点不是放在讲解基本语法上,而应该巩固和加强语法知识,并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申法是结合已经解决的问题,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解决相关联的问题。它通常针对一个固定的问题,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它能培养学生在编程中的求异思维,在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能够思路清晰地去设计相关解决方法,并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在Java表达式一节的讲解中,可以联系华氏温度向摄氏温度的转换问题,让学生了解仅有转换的公式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变量的类型。如果类型不对的话,依然会出现错误的转换结果。这一类实际的应用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时联系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最终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复杂概念采用启发式教学

对于复杂抽象的概念或规则可以采用启发式授课,将复杂概念或规则转换成一系列问题。这样能化繁为简,只提取最重要的特征表现出来,暂时忽略次要特征。同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积极性,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增加课堂的良性互动。

例如在介绍接口时,除了介绍基本概念及简单范例外,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区分“水果”这一统称与具体的“苹果”、“梨”等特定水果名称的区别,从而得到“水果”是一个抽象概念,属于接口这一结论。同时引导学生将接口与C++语言中的抽象类进行比较,并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在设计时所应用的不同场景。通过类比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印象。最终从理论到实际应用都对接口这一抽象概念有了理解。

4.加强实践环节

对程序设计课来说,理论和实践都同等重要,不能顾此失彼。实践课除了训练实践能力外,应该能给学生思考、引申的空间。在验证性的Java实践教学中,实验内容是在验证之前课堂所讲的知识点,这样会割裂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而言,由于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编程能力也大相径庭,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将实验内容分为几种类型,并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基础与验证型实验。主要使学生加强对课内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并通过上机进行深入的理解。

(2)设计型实验。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查阅资料,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并完成比较综合的任务。这类实验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有目的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一种衡量教学的客观手段,在教学环节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考核方法有笔试与上机考试两类。笔试方法重点考查了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能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但是它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测试,很有可能会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而上机考试则重点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是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测试。但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本身的能力素质要求较高,对于编程能力较差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讲考试的难度较大。根据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可以采取一种将传统的期末笔试与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本校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成绩由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所组成。由于学生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相对差一些,因此将最终的考核比例定为: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以及课堂表现来确定,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而实验成绩则根据学生每次的实验完成情况给出,包括实验前的准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创新程度等表现等。通过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近几年采用这种考核方式的应用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有所提高。

五、结束语

“Java程序设计”课程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式在Java的实际教学中有相当的不足,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非计算机专业Java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充分采用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等建议,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逐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从笔者几年的授课经历来看,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甚至比教师更乐于接收Java。教师采取得法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其中一些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基本掌握Java。因此,只有不断探索,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洁珠,吴共庆,胡学钢.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31-32.

[2]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篇3

一年级绘画类基础课都是为后面的专业课打基础的,此时不应该只是教授单纯的绘画技巧,而应在刚开始时就进行专业学习。但这不是说简单地把专业课调到绘画类基础课之前上,如果学生没有美术功底,缺少素描、色彩等课程知识,最终反映在作品上就会缺乏美感、缺少创意。设计专业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运用色彩、空间体现作品的设计理念。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合理地把美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对具体课务有细致安排。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我校一直进行积极探索,如通过刚入学时的专业介绍会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但是我认为这并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建立专业概念,还需要对美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做大胆改革,让美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相融合。比如,一年级的色彩课在进行了基础教学后,就可以针对动漫、平面和装潢的不同要求进行分方向教学。对他们进行卡通画色彩、卡片色彩设计、室内色彩搭配等实用性色彩训练,学生可以在实际训练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同时,因为是一年级基础课,我们不能对课程方向的划分过于明确以至于成为毫无联系的不同课种,而是分而不离,目的只是通过基础课的学习为学生找到兴趣点,也为以后的专业课教学做好准备。让整个中职学习变成一个整体,各个阶段相互联系,无需过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制定清晰目标,集中全力进行专业学习。

二、改变从教师做起

很多教授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程的老师都是纯艺出身,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决定了进行美术基础课教学时往往从纯粹的绘画技巧出发。他们对设计知识知之甚少,专业引导无从谈起,甚至有的老师尽心尽力地把学生引导上了职业绘画的道路。要改变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就要从改变教师的知识架构开始。教师的专业不能有清晰的分类,而要求教师全能全通,绘画出身的老师要补充设计方面的知识,设计出身的教师要加强美术基础。如教素描的老师应该清楚掌握各类造型艺术对素描要求的不同,装潢设计需要理性介入,在素描训练上更注重理解与分析,对形体的比例、透视、空间的理解更重要。而动漫设计则注重在素描训练时对人物表情和动态的刻画,侧重稍瞬即逝的灵动的情绪的捕捉。又如教速写的老师要根据将来的专业方向分阶段分类教学,既要学习理性的建筑速写,又要让他们为动漫打基础,练习远比建筑速写复杂得多的人物速写,其中人体的内部构造,肌肉和骨骼,身体四肢的比例都是学习动漫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自己所教的学科放在整个中职教学安排中进行考虑,要对中职的所有课程都有所了解,做到精一方面,懂全大局。

三、穿插任务安排,对学生进行专业启蒙

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寻找体现各专业特点的实际任务,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我们在上平面构成和图案课时就可以穿插欣赏一些优秀的标志设计,让他们利用现有的平面构成和图案方面的知识设计自己的班徽,从而接触标志设计。让他们利用三大构成知识布置教室,从而接触室内空间设计。让他们在速写课上先画模特画像,再试着把模特卡通化,还可以试着画一些学校里大家熟知的某人的卡通形象,看谁画得最像。通过初期的简单任务训练对他们进行专业启蒙,让他们及早树立起专业概念。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实际任务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有更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际任务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及早探索自己的兴趣点,做出清晰的职业规划。

四、编写专门教材,使教学规范化

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算法分析与设计;教学改革;非计算机专业;学习兴趣;实践能力

一、引言

算法分析与设计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与非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也开始选修这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算法的计算复杂性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为独立地设计算法和对给定算法进行复杂性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科背景、前期课程的设置、前期课程的掌握程度等方面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如何给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上好算法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给广大的教师带来了挑战和考验。本文从非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

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算法分析与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习基础薄弱

数据结构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C/C++语言)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基础。非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生在接触这门课之前,可能仅学过C语言的一些简单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编程训练,无论是对C语言的运用还是程序设计的抽象思维能力,亦或是实际动手能力,与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另外,数据结构通常只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主要选修课而非专业基础课,因此无论是理论授课还是实验课时,都相对不足。学习基础薄弱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较为吃力,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畏惧这门课程,形成恶性循环,学习兴趣越来越低下,严重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2.内容多,课时少

本门课程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算法复杂性分析、分治法、贪心法、动态规划法、回溯法、分枝限界法等经典的算法设计策略,每种策略都有不同的实际问题,还有一些针对复杂问题更加高级的算法策略,所涉及到的知识非常繁多。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所安排的课程是相当有限的,将这些算法策略全部讲透非常困难。

3.理论多,实践少

本门课程注重对算法的理解,而这些理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讲非常艰深,想要全部理解非常困难。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他们主要希望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应用能力,并不希望在算法实现等领域学习较深的理论,因而实践较少。

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算法分析与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学习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合理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每个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要求不同,所以应通过分析与调研,确定教学难点和重点,而不是一味试图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得面面俱到。同时,在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发现,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是抽象的问题,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枯燥无味,因此可将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结合算法讲解给大家,如在讲解分治法时,可举邮局选址问题为例,讲解贪心法时,可举汽车加油问题为例,讲解动态规划法时,可举最少费用购物问题为例。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黑板板书与多媒体技术教学。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推理等内容,可采用板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于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进行展示。另外,可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建立在线论坛、QQ讨论组等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更为方便的途径,可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如QQ、微信等实现个别教学,让学生从过强的共性制约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人志趣。

3.改进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考核方式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一般占3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70%。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例过重,无法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提出将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践成绩与期末理论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15%,实践成绩占35%,期末理论成绩占50%,这样更注重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涵.“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74-75.

[2]黄琴,唐素勤.非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教学的实践及创新[J].计算机教育,2011(3):38-42.

[3]张俊玲,刘鸿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26-128.

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计算机实践教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38-02

1.计算机专业实践体系的概述

计算机有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组成,软件又包括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随着全国近几年的课改深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型职业教学人才,才是现代社会中所不可或缺的技术人才和知识人才。为了满足各个领域的人才需求和自身的工作选择需求,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即理论教学体系向实践教学体系的转变。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中,也会和学习计算机知识一样,将计算机实践体系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计算机专业实践体系的软件部分主要研究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上的编程和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其中的组成,不断挖掘出计算机软件的性能和各种语言的描述方法。纸上谈兵在计算机教学体系中永远培养不出一批良好的将军。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在实践教学中,本专业学生对于软件的构造有极大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去调试和修改,才能编制出一个完整没有错误的软件,才能应用于实践。除了软件,硬件也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硬件是计算机实践的基础和必备的条件,有了硬件,软件才能正常运行,才能有软件实践的平台。在计算机实践体系中,不仅要从实物中认识到计算机组成的原理,还要能了解其基本组成部分,计算机硬件的运行,存储和控制职能等。传统的理论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也不能使学生充分吸收课堂知识,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此处所说的实践体系并不是单单指在学校的教学中的实践,是在以学校理论基础扎实的前提下,实施的以校内实施为前期,以校外实践为主要训练内容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当下的发展情势我们了解到,现在只有百分之二的职业学校毕业生从事着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所以,要想成为这百分之二中的一员,就必须拥有淘汰掉剩下百分之九十八的竞争对手的实力。对于计算机招聘的企事业单位的要求,都是以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如毕业时已有工作实践经验,就已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其剩下的便是对自身知识掌握的能力。这是建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最终目的。但是在达到目的之前,还要先了解一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初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陷入一种“烫手山芋”的状态,企业陷入一种专业人员极度缺乏但是却不愿意聘请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尴尬境地。主要是因为校内的理论知识框架下培养的学生,对于企业的商业价值不大。而学校教师与学生也均处在计算机难,难于上青天的教学难点上,知识的死记硬背对于学生没有丝毫作用。所以,针对学生实践较少,课程实践部分不能很好与市场实际需求接轨、校企合作力度不大等真正现状,提出了现在的专门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这也引起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思考,理论知识不再是衡量我们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和行业需求,不断使自身优化成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即招即用型人才,不会再出现孔乙己的知识分子的社会,而是觉醒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型人才。所以,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其他领域问题提供了一个前车之鉴,要前进,就需要改革和创新。

2.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的构建

在了解到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后,我们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去满足在教学中对实践体系的需求。从整体上构建一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第一,学校应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针对于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的内容。学校为计算机实践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理论知识以后的实践强化学习是必经之路,为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了实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该承担起创造学习环境的责任。第二,以学校计算机教研组为中心,展开一些计算机实践的项目。项目的难度要使学生能够承受,结合书本里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计算机理解能力的强化训练,由老师或者更高一级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对一些实战中的技术在不断重复中熟练地掌握,最终达到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在项目的跟进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自身的问题和储备不足的理论知识,再一次的准备之后,又再一次的进行实践的操作,如此的循环往复,在实践的课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到基本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更深层次的认识软件的应用创造过程。第三,建立与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长期联系。除了在校内的机房接受的实践知识外,校外与校内的结合是完全有必要的,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是在真正的社会里所要面对的变化是在学校里学习不到的,所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形式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与企业建立一种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定岗实习,将学习过程与企业实践交叉进行,使校园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能力、就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使学生从“学校人”转变为做“职业人”。这一框架的构建加强了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与计算机实践企业教学的联系,实现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实践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在构建出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后,必须对计算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扩充,那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计算机专业实践体系的主要内容。首先,需要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和设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固定的实践场所和充足的计算机设备是保证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必要装备。其次,学校应该安排适量的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系统的时间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不断实践和自己的摸索中会慢慢掌握和消化书本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操作,还会产生学生自身能力的激发,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使学校向社会输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专业素质有所提高。第三,建立校内或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机制,以强化计算机实践体系的完善和应用。不定期的在学校举行以校内为单位的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操作大赛,以物质或者荣誉作为奖励,以鼓励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和实践学习能力。还可以根据校内选拔结果,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市级、省级甚至部级的计算机实践操作大赛,这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还能为以后就业创造一定的竞争优势,所以计算机专业的实践体系的构造和实施势在必行。第四,在计算机语言的选择上,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现在世界上计算机编程的语言的多样化能适应计算机专业人士自身的需求,但是也对学习计算机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困难以至于笼统接受所有语言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语言学习的深入性和专一性就成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学生应该精通一种或者两种语言,如果只是学习表面知识,甚至一种语言也不能熟练掌握,那么以后就不能在计算机行业长久立足。现在企业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加苛刻,只有理论知识的计算机人才已经慢慢从计算机市场中退出历史舞台,继而代替的是能把理论实践结合起来为用人单位所用的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专业实践体系的主要内容从侧面反映出它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首先,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学校的目标,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了整个学校甚至整个教育的成功性,所以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除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水平之外,也提升了自身的教学素质,从侧面反映出教育改革的正确性。第二,从学生角度而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真正从内在了解到计算机的真正知识,学到了真正有利于以后立足于社会的本钱,对于自身以后就业是个大大的优势。最后,从社会和企业的角度看,不仅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从业人员,也以计算机为首的高科技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是职业教育急需的一项改革。

4.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在当代社会立足生根,才能不被社会的新生命所排挤掉。不管在哪个领域,都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虽然构建了关于计算机专业实践的体系框架及其内容,但是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之后,便会有更加优秀更加适合的体系来代替。所以,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就成了伴随着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大重要的任务。不断优化自身体系内容和结构,才能在同行业中保持不败之地。

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向前发展,它也会随之不断的更新。需要后来人不断注入新鲜的思想,把旧的体制和不成规划的东西给淘汰掉,逐步引进新思想,新内容,使其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中闪亮人们眼球,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发展逐渐跟上计算机发展的速度。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事业单位相结合之后,实现了社会与职业中学专业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接轨,更加满足了社会对计算机职业人才的要求,减少了计算机毕业人才与企业之间的磨合时间,大大提高了企业人才的使用效率。在以后的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创新意识可以朝着与企业接轨的方面不断深入挖掘,争取找到一个学校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在上述构建起来的关于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内容的充实化和专业化是其特点,至于未来的创新改革是不能预知的变化。但是根据现在计算机专业发展趋势和前景,创新的大致方向是明确的,突破传统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方式,建立起一个多结构多视野的多层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和理论中,都能够在保留传统实践体系的情况下,提出改进的方式和新的元素,使其不断促进计算机专业在社会上地位的上升,也会使其学习计算机的速度在计算机发展的速度上,拥有质量的优势,但是不要本末倒置,理论基础永远都是实践体系最重要的根基。

小结:随着计算机专业实践体系的不断完善的构架,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学校以及企业都带来了福音。现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性不强,不能在企业中很好地完成企业的要求与任务,也满足不了企业对计算机人才即招即用的就业现状。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成为各方面都关注的一个必行措施,并且在推出及其扩充主要内容后,使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构架体系成形并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构建计算机专业实践体系的初衷,也只有真正实施以后,才能显现出这个体系的构建带来的益处和目的。

参考文献:

[1]阳王东,祝菁《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过程管理与量化评价》计算机教育出版社

[2]黄贤英,李玉桃《构建面向岗位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重庆工院学报

[3]王志英,蒋宗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研究》中国大学教学出版社

[4]王正飞,曹文《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环节的实践探索》中国科技信息出版社

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矿物加工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改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91.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04-02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矿物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该门课程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了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上,在完成了选矿专业的生产实习以及专业课程,特别是在选矿厂设计课程学习之后进行,目的主要通过学习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学生可以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知识及在矿物加工专业的应用,特别是在选矿厂设计之后的制图过程,而一个好的设计到最终的实施施工,其关键环节在于制图的规范和准确。

1《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10多年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也要与时俱进。但由于学校整体教学规划和本院系在这方面的实践水平,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需要用到的软件是autoCaD,以这个软件为主的机械制图课程,学生们在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就已经学过了,但由于当时还没有学习专业课程,在该软件的应用学习中,大多是针对机械类的机器零部件,而《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在大学四年级的秋季学期开课,大多数同学对于该软件的应用很不熟练,所以在本就课时不多的上课内容中,还要抽时间补充autoCaD的基本内容复习,造成了“先学后用”[1]的脱节局面。

(2)没有针对该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材或好的参考书籍。矿物加工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但是计算机的发展是近十年的情况,因此,二者的结合也是近年来关注的方向和课题,然而,作为一门专业课,没有固定的较好教材,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有一定难度,现有的讲稿是在参考多个书籍或手册的基础上进行汇总,与一本好的教材相比,还欠缺很多关联性的细节内容和环节。

(3)本课程现有32个学时,其中16个上机学时,16个上课学时,对于8次上机,可以安排适量的作业,但是对于上课的学时安排明显不足,因为时不时补充aotuCaD的内容,大约会占用2个学时,制图的基本规范至少需要2个学时,对于主要设备(包括破碎、筛分、磨矿、重选、磁选、浮选)的制图及其配置,每一种大概需要2各学时,至此已经16个学时,而后序还有厂房布置、各种辅助设备(如过滤设备、泵、天车等)等,所以学时上只能基本满足主要设备的讲授,而辅助设备的学时只能在压缩了前面主要设备及厂房布置等的基础上进行。

(4)目前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评分,虽然纸面考试可以考察学生们对基础知识把握程度,但由于本课程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因此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计算机辅助的作用。

(5)课程的实践性不够[2]。目前不少高校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即任课教师的学位很高,但是由于人才引进的关系,有的对引进专业不熟悉,有的没有实际经验,指导学生们进行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离实际应用较远。

(6)多开一些专业方面的选修课程:对于三维、动画等计算机辅助内容,目前只有全校选修课,而且偏向上课教师的专业,学生们这方面的知识极其缺乏;对于常用的选矿厂设备没有针对性较强的机械设备类课程,学生们只知道有这种设备,具体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功能,模棱两可,虽然在实习过程中能看到,但是走马观花的实习,并不能解决问题。

2教学改革内容探讨

针对以上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讨研究,具体分述如下。

2.1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矿物加工专业整个教学体系规划时,应该考虑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如果将机械制图课程后移至计算机辅助设计上课时段或者将部分机械制图的课时移至计算机辅助设计课时中,同时增加部分辅助设备学时,或者将辅助设备归入增开课程机械设备讲授中。在整体的教学体系中,除了课程的调整外,还需要对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及实习质量的提高,如“选矿厂设计”、生产实习时指导老师的引导等。因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在学生们完成了各种专业课程和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而在上课时发现,对于设备基本构成及功能部件,学生们比较生疏,对于各种设备的配置和厂房布置也不熟悉,而这些内容应该在前期的专业课中或生产实习中进行讲述,因此,在整体的课程体系规划中,对于各个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应作适当调整。与此同时,补充部分三维立体及动画课程的选修课程。

2.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这门课程,在适量增加课时的同时,将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在讲授autoCaD基本操作之后,紧接着给学生们讲授主要选矿设备的制图及注意事项,以调动学生们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感,只有让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通过认真细致的学习,具备扎实的矿图知识和autoCaD的基本应用技术,也只有牢固地掌握了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工程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

现行的16个学时(8次上机),从时间上来讲,分配较为合理,但是由于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对相同的制图任务来讲,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在对上机内容的安排上应作微调,坚持每人一个题目,同时题目之间有交叉,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经验总结,这样每个人都有与大家不同的地方,需要自己思考和独立完成,同时在交叉点,相关的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但是应作微调后让每个人都能量力而行。

2.3考核方式的改革

任何一门课程的考核应该是考察学生们对该门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能力及过程培养,而现有的课程考核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其中平时成绩中包含了上课出勤、16学时的上机课题完成情况及上课表现和平时的作业,由于闭卷考试只能考察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因此,对考核方式应作调整,增加对能力的考核部分,可将每人一题目完成后进行答辩,由老师根据内容提问,学生来回答,这样既给同学们平时学习的动力和压力,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们对自己课题的深入了解和学习的积极性。

2.4其他方面

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应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多参与实践,以增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为矿物加工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专业性教材的建设提供一个好的平台,以完善基本的教学条件。

3结语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矿物加工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在学习和讲授的过程中,应以选矿厂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以autoCaD为基础,将计算机技术与选矿技术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缺口很大.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摒弃以住理论与实践脱解的陈旧教学模式,引入全新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把实践作为专业课程的核心,使学生能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思索.

一、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社会需求及发展前景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是目前较热门的一门专业,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学科.该专业旨在培养平面广告、标志、包装与印刷出版、摄影后期制作、装潢设计等行业从事图形、版面、室内装潢项目的策划、设计和制作应用型人才.

平面设计在社会上用途很广,专业覆盖面很大,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服务业,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只要有市场,就需要广告宣传,就需要广告设计师;只要有读者,就需要报刊、杂志、书籍,就需要美术编辑;只要有交通,就需要户外交通,就需要户外广告宣传、路牌、站牌,尤其是更多的地下站台和广告需要更多的广告公司和从业人员;数码艺术也进入了平民百姓家庭,这使得靠平面艺术处理的市场迅速扩大.由此可见,广告业、建筑装饰业、影视业、印刷制版业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二、以我校为例,分析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一)专业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教授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轨

作为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专业教师,没有走出校园到平面设计公司完成职业体验积累.在平时教授上课内容时,多数上课讲解的实例还是来源于各种教材中的内容,而不是来源于企业或广告公司的实际案例,虽然实例难度够用.但依然缺少实际工作中的内容要求与行业标准.这样闭门造车教授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经过较长的工作适应期.

(二)学生就业前缺少职业体验,就业机会受限

曾经多少界毕业生在实习阶段,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任何平面设计实际工作经验,即使不拿一分钱工资,当学徒,很多广告设计公司也不愿意接受这些“零经验”的员工.所以很多平时专业技能比较好的学生在就业前也面临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基地.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和着时代步伐应运而生

“工作室”教学模式,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该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是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模式.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给师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

2013年1月,我校平面设计专业领导及骨干教师到上海某职业院校参观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对“工作室”教学模式感受很深.从而在我校也引入了“工作室”教学模式.

我校的“平面设计工作室”成立后,带给平面设计专业很大的变化和改革.以我校现平面专业班二年级1351班为例,在第一年重点常用软件初步学习的基础上,现全班30名学生,分批、阶段地到工作室完成实际工作体验,学习彩喷机、条幅机、3D热转印机、冷裱压膜机、6色打印机等设备的使用,并参与实际产品的设计与输出.每名同学均能参与到工作室的实际工作,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积累终于有了实际“用武之地”.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大大增强.

“工作室”既是出成品的场所,又是上课的场所.老师成了“师傅”,学生变成公司的“学徒”.“师傅”与“徒弟”共同完成“工作室”的工作内容,根据外界客户的各种需求完成相关的广告宣传产品.学生在边学习的过程中,边在工作室体验实际工作,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教师同样积累了实际企业的工作体验,更有利于调整平面教学.学校也曾多次倡导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工作室”的引入,无疑是将企业搬进了校园,大大地方便了教师拓展视野的渠道.

(二)“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的成立,方便和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的校园文化一直非常丰富,平时校园内布置的各种宣传展板、各项活动中需要用的条幅以及全校各个班级的班级文化布置均成为了“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实践工作的内容.大大地方便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之,“工作室”教学模式为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职业素养的养成,对专业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邵阳学院

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已成为计算机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目的是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常用的各种算法,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程序设计思想贯穿相关专业的后续课程,是最基础的内容。教学实践证明:程序设计课的教学质量对相关后续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

1.C语言程序设计前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语言类课程,对于初学程序设计的大学生来说,面临大量的基本语法和程序结构理论性的学习,某些学生认为教师讲的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而实用性不强,因而会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不重视甚至是抵触的心理。还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也很想学好,但由于教材缺乏较容易理解和生动有趣的范例,感觉学习过程缺少乐趣与兴趣,渐渐地就失去学好这门课程的自信心。同时在实践考察环节中由于实验内容设置欠合理,大部分学生即使到期末也很难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整体框架式的认识,课程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2.原因的剖析

(1)学生的基础薄弱,特别是英语、数学比较差是一个主要原因,也是阻碍他们学习该门课程的最大障碍。英文版的VC++系统是大部分学生拦路虎,程序算法问题的处理更让他们望而却步,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断地练习,积累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有的教材内容过多过难,不符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首先我们先对C教材进行分析,目前使用的C语言教材涉及太多的数学知识,这使得学生一看到教材就感到头昏脑涨,培养兴趣就更无从谈起,使得老师在讲授例题和练习时首先必须先解释数学知识,然后学生才能勉强接受。当前常用的编程系统是truboC,其特点是:①界面是单任务的DoS界面;②菜单、命令、帮助等都是英语;③当程序出现错误时,也都是英语提示信息,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而且操作麻烦,为了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相适应,因此我们使用汉化的VC编译系统替代turboC。

3.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特点

与计算机专业相比,非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教学目标不同。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C语言是为了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其他的编程语言和以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计算机知识主要为以后就业提供保障,因此,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获得一份二级证书无疑是每位教师努力的方向。

(2)教学重点不同。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编程技能,因此所教授的内容无论是从难度、深度和广度都远比非计算机专业要大;而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重点是依据二级考试大纲,学生只需要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点,牢固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即可。

(3)教学手段不同。

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教学理论和实验学时都很充足,可以将重点难点知识深入展开讲解,除了实验课外,还可以安排实习让学生动手编写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而非计算机专业受学时所限,需要教师在理论课上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效地把重点难点内容讲透彻,在实验课上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编程。

4.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邵阳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都安排在大一的下学期,均为理工科学生开设,由于这一阶段课程多,课时长,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侧重于应用,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而且C语言课程中存在较多新的概念,较为抽象、复杂,对于一年级学生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存在很大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当中对于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析,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及师资队伍优化等方面提出多项教学改革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1]。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和程序设计的常用方法,领会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通过编程训练,熟练地使用编程工具编写和调试程序;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编程风格和程序设计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及通过设计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程体系中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只有通过分析和研究C语言程序设计的前导、后续课程才能更好地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的后续课程可以分为直接后续课程和间接后续课程,其课程内容的组织优化要以服务后续课程的学习为目的,充分考虑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C语言中的单向链表属于数据结构中的链表部分;C语言中的文件读写函数是操作系统中文件处理的具体实现;C语言中的结构体可以看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类;C语言是学习编译原理的载体和媒介。总之,任课教师要认清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讲解内容时要有的放矢,不但要告诉学生学什么,还要告诉学生学有何用。

(2)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与任务驱动式教学相结合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邵阳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授课46课时,授课过程中要求教师同时应用powerpoint和VC++两个软件,课件制作要求高质量,当讲解到程序示例时,适时切换到VC环境中演示C程序运行,例如有这样一个程序:假设有一张足够大的纸,厚度为0.0001米,问将这张纸对折多少次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程序代码如下:

main()

{floath=0.0001;

intn=0;

while(h

{h=2*h;n++;}

printf(“n=%d次”,n);}

此题让学生感觉很有意思,当程序结果打印出来是27次时,学生顿时目瞪口呆,在脑海里产生深刻的印象,接着修改程序的部分语句再次运行,显示每一次变化的数值,让学生立即看到修改之后的结果,帮助学生彻底搞清楚程序每个部分的功能,让学生直接看到程序的真实运行结果,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C语言的积极性。VC环境中字体较小,后排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可以打开windows辅助工具中的放大镜功能,对局部区域进行放大,增强显示效果。我们还结合VisualC++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示错教学的尝试。给出一些例子和程序,让学生进行分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修改。然后立即在VC中演示,先演示未作修改之前的运行情况,提示学生注意VC报告的错误信息及相关位置,接着在修改后再次运行程序。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我们针对某些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的算法制作生动有趣的FLaSH动画。如排序算法中的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函数调用中的递归调用(以汉诺塔问题为例)等。讲解具体算法时结合动画演示,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生动化,使学生较快地理解相关算法的思想实质。

在基本语法知识互动式讲解完成后,可以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穿插于教学过程中[2],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任务中含有知识点,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任务开始时向学生介绍需要用到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学生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自学的习惯,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对学生如何完成任务进行引导和指导,并加以鼓励和评价。

(3)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我们精心制定12次(24课时)上机实验内容,其中包含11次设计性实验和1次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内容按最新大纲要求所订,综合性实验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验内容统筹语法掌握与能力的培养。上机实验是学生掌握C语言的语法、语义、程序结构的重要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算法的理解,是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上机实验前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精心设计每一次实验课,同时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实验题目在上机实验前完成相关程序设计,并形成实验报告,最后完成上机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待老师检查。实验任务可以给学生以压力,在规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动脑,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运用C语言的能力,展示平时学习的效果。较高的实验分数能给学生一种荣誉感及成就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出现“吃不饱”的问题,我们特意组织有经验老师像搞课程设计一样,另外为他们加题,指导他们完成任务。

(4)加强课外辅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外答疑和习题课是课外辅导的一种形式,是完善教学的一种补充,每章内容教学完成后,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安排一次答疑或一次习题课,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时间关系,习题课上由教师详细挑选有一定代表性习题进行详细讲解,对编程思路及程序结构进行解析并演示运行结果。答疑则通过课后实现,为此要求老师与所任班级学生始终保持通讯畅通,采用面授、邮件、QQ工具等方式实现。这样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5)使用多种评价形式,优化师资教学团队,提高服务水准。

课程评价既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语法知识的掌握,更检验学生使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一般应采用笔试、上机考试两种形式,具体有学校课程考试、湖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笔试题目的题型丰富多样,利用选择题、填空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把握,利用阅读题、编程题考查学生读、写程序的能力。上机考试可以使用随机抽题自动评分系统,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同时,学校应组织学生评教和教师互评活动,通过对教师的多方位评价衡量教师教学的质量。教师队伍的优化是有效实施教学改革、稳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队伍要依托课程质量工程建设,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积极申报教研项目,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重点培养一批中青年教师,逐渐形成一个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年龄层次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5.结语

通过对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教材的选择、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要符合教学的目标,更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在C语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引进计算机应用领域,使其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计算机和应用计算机,使C语言真正成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应用问题的工具,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篇9

非计算机专业学习潜能学习兴趣创新

众所周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中之一就是C语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许多高校中除了计算机专业开设C语言课程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也开设了这门课,C语言的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体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导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感到学习有难度的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讲课才能让学生爱学并去轻松掌握知识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见解。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认为C语言这门课难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没有什么用处,学习没有动力,这些问题不容回避。所以在讲课开始时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和实用性:C语言在高级语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C++、C#、VC关系极为密切,可以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并提高其推导能力为学习其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程序设计,学会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掌握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编制程序的初步能力。即使将来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由于学过程序设计,理解软件生产的特点和生产过程,就能与程序开发人员更好地沟通与合作,开展本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与本领域有关的应用程序。另外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用学生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去讲解内容。比如说,讲课的时候把函数的首部比作人的“头”,把函数的函数体比作人的“身体”,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再有讲解经典实例——Fibonacci数列时,引用“兔子的繁殖问题”,学生就比较感兴趣,从而喜欢学了。还可以在学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前,用这些新知识设计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实际例子。比如,在讲授选择和循环结构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猜数”游戏,学生觉得有趣,听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学生对C语言课感兴趣了,学起来就有了动力,教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实践表明,在学习C语言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反映学习C语言比学习计算机基础要简单,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实例时,不是简单地给出程序清单,而是从分析问题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给出算法,最后编写出完整的程序,经过编译、链接、运行从而得出最后的结果。而在这一过程中,较关键的是每一步都采用与学生一起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在启发下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也让其在解题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成功感受,从而掌握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完整的项目的系统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善于获取他人经验的能力以及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编程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算法思想

C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则,更要切实提高其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现算法的能力。在学习C语言这门课的过程中,算法的培养尤为重要,算法即为了解决某一个特定的问题而采取的方法或步骤。算法是灵魂,不掌握算法就是无米之炊。因为程序代码的编写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事先的求解思路用C语言的语句来加以实现的过程。没有求解思路,那么得到的肯定是一个错综混乱的程序代码。所以正确的求解思路就是必要的,如果求解思路不正确,那么必将得到一个错误的程序,所有的一切必将付之东流。所以在讲C程序语言课时一定要强调算法思想,并且贯穿整个讲课的始终。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语言是一门理论加实践的课,只有满腹经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必须上机实践,只有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将书写的程序代码上机运行调试并得到预期的结果才算真正解决问题,才算是真正掌握了一门技巧,也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真正消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因此要以应用、实践为目的,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大力加强实践环节,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坚持上机实验课与理论教学课相结合,使上机实验与理论教学协调同步,特别是时间、内容上要衔接好,讲完课要及时上机并保证上机效果,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先讲课后实践,而且两者相隔时间不能太长,时间长学生早已把课上听到的内容忘记,所以要及时上机实践,多实践是学习掌握C语言的必经之路。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让其考虑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最后通过讲解评比,让学生互补所长,互补所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好C语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讲解程序设计举例时,不是简单地给出程序清单,而是从分析问题入手,继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给出算法,最后编写出完整的程序,编译、链接、运行到测试的整个过程,特别是调试中增加输出,变难为易,环环紧扣。而在这一过程中,较关键的是每一步都采用与学生一起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在启发下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问题,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只提供必要的辅导,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有,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上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制作要突出中心,避免从书本上摘抄大量文字或图片。课件中可适当加入Flas等,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课件上的内容产生兴趣,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总之,我们在非计算机专业不仅要开C语言课,而且还要把它上好,通过讲解这门课让学生掌握求解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各种思维,不仅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收获,而且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上也是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海玉.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J].太原: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8):72-74.

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aSp;网页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概述

当前,我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从小学三年级直至高中二年级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尽管各年级学习的内容有所重复,但深度逐年递增,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任务驱动”,通过一个个简单的、生动有趣的案例来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表1所示为各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

进入大学后,信息技术依然非常受重视,相当多高校开设了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然而,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仍以信息技术基础和硬件、软件、网络等基本概念及word、excel、powerpoint和Frontpage等常用软件为主,如表2所示。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教学内容不仅在常用软件的操作上大量重复,而且基本理论,如软、硬件和网络及多媒体知识都有相当部分的重复,这就导致大学生往往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随着internet越来越普及,www成为internet最重要的一种服务,它将数以万计的信息以超文本形式存放在网页,即web中,通过图形界面给网络用户提供了快速查找信息的服务,成为internet上最受欢迎、最为流行的信息检索服务系统。网页设计不仅仅是对静态页面的设计,还常常使用动态网页设计技术,跟数据库等后台技术结合起来,发挥web的强大功能,因此,社会上对网站开发人才需求量很大。以往,建立功能完备的网站只有计算机专业的专门人才才能胜任,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网站建设常常由业务人员兼任,因此,许多非计算机专业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编程技术。因此我们认为,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网页程序设计”课程是一种新的趋势。

作为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苏州大学已经在二级独立学院文正学院尝试开设“网页程序设计”课程,分成文科生和理科生两大类别,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中在文科生中开设的是选修课,主要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而在理科生中开设的课程可以是必修课,用以替换原来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2课程设置

尽管网页程序设计与通常的程序设计有较大区别,但动态网页中经常用到的脚本语言与一般的程序设计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不需要很复杂的算法,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脚本语言的掌握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加深对算法设计的理解。

网页程序设计时通常要用到数据库,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包括了数据库及软件开发部分,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它们的应用。学习动态网页设计之后,通过简单的网站设计,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如何进行软件开发和数据库设计。

web是internet的主要构成部分,通过对网页的设计,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Http、Ftp、C/S、B/S等诸多网络知识。因此,网页程序设计课程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机文化中的网络。

综上所述,用网页程序设计课程替换“计算机文化”,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和internet、多媒体等概念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在系统开发方面的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基础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在设置网页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我们主要安排了如下内容,如表3所示。

web基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internet以及www的工作原理,以便继续后续内容的学习。该部分重点要掌握HtmL和CSS,因为网页是用HtmL来表示的,而为了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内容,而非外观的设计,也需要有CSS的协助。

VBScript基础重点讲授脚本语言有VBScript,目的是学习通过在HtmL中嵌入脚本来控制网页中运行在客户端的代码部分。通过编写过程化的代码(包括子程序或函数),能够实现在网页上控制显示内容,而文档对象模型Dom是VBScript的扩展部分,提供了大量的对象,如window、Screen、Frames、History、navigator、Location、Scripts、Document、Link、anchors、Forms等,通过对这些对象的属性设置或调用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更为强大的功能。由于时间关系,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对象进行全部介绍,只能有重点地选取最常用的window和Document对象讲解面向对象技术,掌握了对象的概念后,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应用中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实现更多功能。

aSp初步及aSp内置对象与组件主要包括运行在服务器端的aSp程序,即aSp的基本概念、运行环境以及aSp代码的语法特点等。而aSp的强大功能主要是由内置的6个对象和一些组件来实现的,通过这些对象的学习,结合一些简单实例,如聊天室、网站计数器等,学生可以掌握有效地利用aSp进行网页编程。

web数据库应用技术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在桌面型数据库access中建表、查询以及SQL语句。web数据库程序设计重点介绍在aSp中利用aDo组件操作数据库,包括用Connection对象连接数据库的方法、用Command对象执行数据操作、用RecordSet控制数据等。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相关概念及原理的理解,同时在网页程序设计和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教学目的不同,所以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文科生选修网页程序设计的多是新闻、广告、外语、汉语、城建等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比如广告专业一般都喜欢艺术,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多使用图文并茂的网页,甚至可以在上机实验时指导学生利用photoshop、Fireworks以及Flash等工具制作出美观的图片和动画,提高他们在广告设计方面的才能;而新闻和汉语言专业都比较重视文字,教师可以在布置上机实验作业时要求学生建立一个新闻频道,内容可以是关于学校或院系发生的事情。总之,对文科生的不同专业学生授课时,尽量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兼顾他们的兴趣,强调扩充他们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面以及掌握实用工具的能力,使他们初步具备设计简单网页的能力。

另外,由于选修课的课时较少,教学内容又较多,教师无法对每一个知识点作详细阐述,因此多采用案例教程的方式,尽量使用一个个小例子教会学生建立网站。在讲授中,淡化脚本语言的语法,不拘泥于算法,更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他们利用internet等现代工具,从网上获取已有的源代码,提高代码的复用性,通过分析这些代码建立自己的网站。图1是某文科生设计的同学录主页界面。

对理工科的学生,要强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可以适当地加强对语法的要求,使他们掌握一些常用的算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网页程序设计等同于普通的程序设计课程,过分强调了算法的要求,而应该把重点放在综合运用脚本控制客户端或服务器端的程序运行上。由于aSp是运行在服务器端的一种文件,因此教师重点讲授的内容是aSp内置的6大对象,对数据库只作简单介绍,仅仅要求学生能自行设计并建立数据库,能够利用aDo组件连接数据库并操纵数据库。

以下给出了一个注册用户的后台处理程序register.asp的例子。这段代码利用request对象,从表单中获取各项注册信息,然后连接并打开数据库,查找数据库中是否已经存在该用户名,如果已存在,给出已经存在该用户的提示信息,否则把获取的信息写入数据库中,最后关闭该连接。

该例子很好地说明了aDo编程模型的基本步骤:①连接数据库;②设置SQL命令;③执行SQL命令;④控制数据。方法简单,浅显易行。

'*****从表单中获取来自客户端的注册信息*****

username1=trim(request.form("username"))

password1=trim(request.form("password"))

realname1=trim(request.form("realname"))

sex1=trim(request.form("sex"))

email1=trim(request.form("email"))

tele1=trim(request.form("tele"))

work1=trim(request.form("work"))

address1=trim(request.form("address"))

postcode1=trim(request.form("postcode"))

qq1=trim(request.form("qq"))

other1=trim(request.form("other"))

'***********创建aDo连接对象**********

SetC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StrCnn="Dbq="&Server.mappath("db\dbc.mdb")

StrCnn=StrCnn&";Driver={microsoftaccessDriver(*.mdb)}"

Cnn.openStrCnn'打开数据库

'**********设置查询用户名的SQL语句************

sqlstr="select*fromuserwhereusername='"&username1&"'"

Setrs=Cnn.execute(sqlstr)'执行SQL语句

ifnotrs.eofthen'查找结果不为空

response.write"对不起!你所注册的用户已经存在!"

response.write"请返回上一页重新注册!"

else

'*********设置插入用户信息的SQL语句***********

ins="insertintouser"

ins=ins&"(username,password,realname,sex,email,tele,work,address,"

ins=ins&"postcode,qq,other)"

ins=ins&"values('"&username1&"','"&password1&"','"&realname1&"','"

ins=ins&sex1&"','"&email1&"','"&tele1&"','"&work1&"','"&address1&"','"

ins=ins&postcode1&"','"&qq1&"','"&other1&"')"

setrs=Cnn.execute(ins)'执行SQL语句

response.write"注册成功!请返回首页登录!"'显示提示信息

endif

Cnn.close'关闭数据库

%>

学习网页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建立自己的网站。作为本课程的大型作业,学生要提交一个完整的同学录网站,该网站具有基本功能,如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用户信息维护、好友列表、留言板、聊天室等,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或者参考5460等网站,设计出更为完善的同学录。

4结束语

本文探索了在中小学已经开设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提出用网页程序设计课程来部分替代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新思路,并进一步阐述了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讲授方法等,力争做到因材施教。然而,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用脚本编程时无法理解一些算法;整个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学生在编程和数据库应用方面要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由于教学时间短暂,学生无法很深入地掌握网络编程的精髓,这些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

[2]JamesF.Kurose,Keithw.Ross.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