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路桥城市规划十篇路桥城市规划十篇

路桥城市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0:35

路桥城市规划篇1

路桥区是台州市的商贸区,其商贸城市的定位脱胎于专业市场的发展。路桥市场的发韧,不能算早。且不说‘旧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川的野蛮时代,当先人根据商周时代规划实践总结出“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市即市场)的规划理念并把之收人《周礼》时,路桥尚是滩涂一片;当宇文恺在长安热火朝天地规划建设东市、西市并影响着远至日本的城市布局时,台州在中原人看来还是一个僻左之地、贬滴之所,来济、骆宾王都被贬至临海,宰相降为刺史、侍御史成了县垂;只是到了靖康之后,宋室南渡,才带来了路桥人口的集聚,志书也记载:“自宋南渡,人物渐繁,商贾渐盛”,“百货糜集,远通数州”,这应该是路桥市场的起源。市集的地方就在今“十里长街”一带的河埠、桥边,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旧中为市”、朝聚暮散的初始模式未能有革命性的根本改变。然而,今天的路桥作为商贸城市的典型代表被列入高等学校国家重点教材《城市规划原理》,成为商贸城市(类型)两个例证之一,川这种巨大跨越在短短的20年间得以完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城市规划的合理引导。

一、改革开放以来路桥商贸市场发展概况

回顾路桥商贸市场的发展,我们可以把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一1984年)是市场从无到有、从沿路设摊到进场交易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大批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投身于手工生产和集市贸易,每逢农历三、八,上市人数达10万人以上,而交易场所即为宽度仅2.5一3米的“十里长街”。1982年,路桥镇永跃村以4万元建起了简易的棚屋市场,成立了浙江省最早的专业市场—小商品市场,打破了计划经济禁锢,开创了经济市场化的先河。其后钢铁市场、机电五金市场、旧机械设备市场相继建立,至1984年全镇(当时路桥只是黄岩县的一个镇)共有市场16个,用地4•33公顷。第,二阶段(1985一1994年),以创建骨干市场和建立专业批发市场群体为主要特征,掀起市场建设的高潮。经过培育,进场集中交易的格局形成,出现了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几家批零兼营的专业化骨干市场。1992年,总书记视察路桥,对路桥市场建设和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1992年路桥市场成交额13.9亿元.是继金华义乌、绍兴柯桥之后的浙江省第三大市场。其间中国日用品商城、副食品、五金、家具等专业批发市场相继建成。至1994年底,路桥全区有各类市场66个,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成交额超过160亿元。第三阶段(1995一20(抖年)是建立“窗口”和群体网络为特征的市场全面发展时期。1994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消台州地区.建立台州市。同年11月,路桥正式成为台州市辖区台州撤地设市、路桥撤镇建区为路桥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995年l月,富士购物广场和金佩国际大酒店作为中国日用品商城二期工程的两个项目的签约,成为路桥高起点建设大市场的新起点;10月台州卷烟交易市场正式开业,烟草交易从黑市步人正规。路桥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了以中国日用品商城为龙头,以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国(路桥)建筑装饰城、浙江方林汽车城、机电五金城、浙东南副食品批发市场、路桥钢铁市场为骨干,以黑龙江绥芬河、天津、常州、阿联酋、南非等地中国日用品商城分公司和分市场为“窗口”的专业市场群体网络,产品辐射全国各省市,路桥区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市场大区。第四阶段(2005-)以建立市场区块为标志,打造“路桥商贸城”,为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提速。2005年路桥全区有各类商品市场72家,占地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铺位2.3万个,拥有各类经营户3万多户,从业人员10多万人,全区各类市场商品成交额达247.6亿元。路桥市场经过多年培育,已形成了生活消费品市场群和生产资料市场群两大专业市场群体,并逐步往城市两翼集聚。现代商贸正迅速上升为今后路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城市规划对市场建设、商贸发展的引导

从1985年编制首轮总体规划开始,虽然其间有为数众多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但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层面的规划总共编制(修编)五轮,按照编制时间分别简称为1985年总规、1990年总规、1993年总规、1996年分规、2004年分规。这些规划在总体上把握了城市的发展方向(产业导向),在用地布局上合理安排市场(商业)发展用地,推进了路桥市场的功能创新和业态升级。

(一)在城市性质(分区功能)的定位上,确立了以商贸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市场发展与工业及其他经济部门有着极大的关联度。在路桥商业和手工业起步阶段,路桥的主要专业市场既经营成品又经营工业和手工业原材料,专业市场既是小工业企业的产品集散地,又是他们采购原材料的基地。作为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市场在引导乡镇企业供销关系方面的功能非常突出,市场是工业企业获得商品信息的平台,也是台州产品进人流通领域的主要途经。因此,1985年首轮总体规划提出了“兴贸建镇”的发展理念,把路桥定位为“浙江小商品生产与集市贸易的重要城镇”,明确了路桥的发展方向:立足商品生产,开发贸易市场,以小手工业品及小商品为重点,发展商品经济,兴贸建镇。以后每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分区规划的编制,路桥城市性质总是与商贸市场联系在一起。如1990年总规修订,提出路桥应成为“浙江重要的商贸市场,浙中沿海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城镇”,把路桥城镇当作一个大市场来建设。1993年为顺应台州组合城市的发展态势,根据“椒江以综合性为主,路桥以商贸功能为主,黄岩以工业职能为主”的职能分工,把路桥定性为“浙江沿海地区重要的商贸城市,‘黄、椒、路’组合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突出了商贸(市场)的龙头地位。1995年编制分区规划,既遵循了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界定的路桥为“区域性综合市场贸易区”的功能定位,又提出实现建设中国沿海重要商贸城的战略目标。2004年,基于雨台温铁路线路与站场的明确,规划提出路桥应作为台州市的商贸流通中心和铁路对外交通枢钮,并努力建设成浙江省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

(二)在土地利用中合理进行产业布局,优先安排市场(商业)建设用地,留足市场(商业)发展空间。随着经济规模和空间规模的扩张,城市的用地构成及其比例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历次总规和分规文本中,萃取了其中市场(商业)用地相关指标罗列于下表(表略)。数据显示,市场(商业)的面积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市场(商业)用地在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路桥的人均市场(商业)用地相对一般城市是属于较高的。规划文本对市场用地、商业用地的安排,都用了较多笔墨。1985年总规作为路桥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首次探索,文本较为简陋,深度也存在不足,但在其总共17页的文字中,市场规划就占去了3页之多。从那时起在规划上就把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培育列人了重点,规划用地规模由7000耐扩大到23300时。通过规划引导与培育,小商品批发市场迅速成长为浙江省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之一,1989年成交额达3.089亿,占路桥当年市场总成交额的67%。1990年总规在兴路市场西北角,规划综合性小商品市场,促成了1992年中国(路桥)日用品商城的动工建设,该市场一期工程投资1.2亿,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它的建成不仅有力地提升了路桥作为商贸城镇的品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路桥的城市面貌。塑料制品市场在台州有着强劲的产业基础,1万多家塑料产品企业,100多亿产值的庞大产业,是全国塑料产业密集区之一,规划专门安排了230亩土地用于华东塑料城建设,集聚各项要素,建立规模优势,打造塑料产业流通中心。

(三)在规划结构上霍点解决市场的交通及由市场引发的交通问题。市场区位的选择总是以交通条件作为前提,而市场繁荣又总会带来交通雍阻的负外部性,解决市场与交通的相互关系问题是历次总规(分规)的重中之重。1985年总规把选择场址、进场交易、减少临路设摊作为本轮规划要解决的问题,从总体上应该说已达成了第一步目标。但由于当时机构区、镇并存,路桥镇管辖范围仅为面积约5.3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这就严重制约了规划布局变化的余地,难以从更大范围解决市场建设带来的问题。随着市场建设的推进,路桥市场起步阶段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跟不上市场发展要求的问题凸现出来,特别是缺少货物联运系统,城区内的货物进出主要靠自发的非机动车搬运,从市场到车站或码头的市内运输与对外运输之间缺少有组织的联动系统,造成运输秩序混乱,效率低下;其次是道路和停车场不配套,如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壮大与现状道路等级极不相称,该市场的出货需穿越大率个城区,且道路狭窄,路而块石,拥挤状况明显;而大多数市场不设专用停车场,车辆沿路停放,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针对这些问题,1990年总体规划在结构上采用“一条城市主轴,两套内外活动系统,四片用地”,希望以内外两套活动系统,通过人行道系统、以行驶自行车为主的道路系统、河道绿带等,将居住单元、小区中心、城市各类活动中心及主要就业点联系起来.形成本镇居民的主要活动空间系统;以城市主要干道及河流将市场、客货车站码头、工业区、仓储区等联系起来,形成外来人流车流、以及本镇对外联系人流车流的主要活动系统,重点解决上一轮规划未解决的由市场发展所带来的内外干扰严重的问题。针对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混用,通行效率低下,干扰城市环境等问题,19%年分区规划布局模式所表述的三个“三角“,其中交通大“三角”:由南外环路与钢铁大道、内环线构成的区内和区外交通大动脉,同样是为了疏理由市场发展带来的货流、车流不畅问题。而对于大型人流货流集散点的建设先于道路建设,道路被动地适应交通流量增加的需要、适时地提出了要优先开发建设道路基础设施,以此引导建设项目按总体规划预定的结构和方向发展。

(四)从优化资源配工出发,把握市场的改造、迁建步伐。市场在其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存在不同的缺陷,对发展构成某种障碍,而城市规划正是从合理布局空间资源、积极引导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深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规划手段给予解决。在发展初期路桥市场层次低、档次低、容积率低等三低非常明显,规划在文本中列出整改和迁建市场清单,预定改建目标,通过规划措施把整合搬迁与业态提升结合起来,实现传统专业市场的升级换代。经过几年努力,大部分市场建筑调整到2一3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近期建成的台州电子数码城已建成总高17层的大楼,容积率达到6.5,成为路桥市场建设的新亮点。农历三、八集市日制度使得市场(商业)设施每月仅有6天使用期,其余24天资源空置,利用率极低。规划在“市场规划”章节中明确指出了这一问题后,集市日逐步由每月6天调整到12天、18天,并于1998年最终完成日日市的转变,沿革了上千年的集市日制度退人了历史,使市场资源利用率得到最大化飞路桥市场的批发、零售长期混杂。一方而批发业承受着经营场所的高租金;另一力一而零代业又受到批发业的强有力冲击,导致零售业经背效益上的萎缩;而批发业带来的车流与零代业带来的人流相互干扰,形成无序、低档的街区景观。20(科年总规是在总结十几年路桥商贸规划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核两翼,一带五心”的空间结构,在城市东翼规划生产资料市场园区,在城市西翼规划生活资料市场园区,逐步把批发市场向城郊转移,以期达到批发、零售在经营场所上的截然分开,并把对外交通截留在城市边缘,减少不必要的穿城交通,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以达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路桥城市规划篇2

【关键词】高架桥;人行天桥;交通量预测;交通影响评价

一、概述

近年来青岛市汽车保有量激增,根据青岛市2012年统计公报,截至2012年年底,青岛市城市居民每百户就拥有29辆家用汽车。根据世界范围内的GDp与人均汽车拥有量的关系(如下图),青岛市的汽车保有量仍将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进出青岛市区主要有环湾大道、重庆南路、黑龙江路、青银高速、滨海大道共计五条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其中环湾大道、重庆南路、黑龙江路承担了较大的交通量,根据国外及国内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远期建设高架桥将会极大地降低道路交通的饱和度,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仙山东路位于东方城天桥以北750处,该处天桥的建设近期看是符合青岛市交通规划的,但远期结合仙山东路节点处的交通组织方案是否合适就仍需探讨,本分析报告中假设3种形式的高价方案对人行天桥的影响分析。

(一)、全苜蓿叶式互通立交(与仙山东路顺向)

(二)、全苜蓿叶式互通立交(与黑龙江路顺向)

(三)、黑龙江中路跨线桥

二、依据及标准

1、《青岛市交通规划(2008-2020)》

2、《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三、现状概况

1、道路状况

黑龙江路规划宽度为40米,路宽为5米人行道+30米车行道+5米人行道,目前该处道路已实现规划红线宽度。

仙山东路位于东方城以北约750处,路宽为4米人行道+24米车行道+4米人行道,目前该道路拟进行高架桥建设。

2、周边交通源状况

根据现场踏勘东方城项目周边3千米范围内,经营店面不足200家,项目周边5千米范围内,经营店面以个体经营的沿街店面为主,无大型商业综合体。根据东方城项目规划,进出东方城的车辆人流均从黑龙江中路进入。

山水嘉园项目(一至四期)位于黑龙江中路22号(黑龙江中路西侧),约2000余户;天泰城(天泰奥园·巴塞罗那区、天泰·韩国town、天泰·迦南美地、天泰·a08项目)约4500户;水清木华小区位于黑龙江中路216号约1500户,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就有居民约8000余户,阳光美寓项目位于仙山东路38号约550户。

将来的十梅庵片区的改造、崔家沟片区改造等多超大楼盘已经或即将开工,预计未来5年将有超过1000多万平米的成熟社区分布东方城周边。仅项目3-5公里之内,就可辐射近60万人口。

四、交通量预测

仙山东路原为双向六车道,根据上述规则计算通行能力为3599pcu/h,仙山路高架桥设计为双向4车道,地面为双向4车道,因此通行能力为5112pcu/h,建设高架桥后通行能力增加1513pcu/h,由于黑龙江中路为城市快速路,根据先关经验黑龙江中路诱导交通量增加756pcu/h。

五、青岛市交通规划(2008-2020)简介

(一)、道路网规划方案总体评价

通过规划,路网总长度达到446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9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等级结构快、主、次、支比例为1:2.9:3.1:7.3;规划路网总容量为1218万标准车公里/小时,正常情况下能容纳约120万辆机动车出行;交通需求在正常发展态势下,路网平均饱和度为0.44,平均行程车速为29公里/小时;青黄跨海两通道与拓宽的胶州湾高速公路可提供30000-35000标准车/小时的通行能力,可满足远期两者间的交通需求(包含青岛城区对外交通需求以及环湾区域的部分交通需求);联系红岛(城阳)城区与青岛城区间的胶州湾高速公路、重庆路快速路、青银高速、308国道可提供45000-50000标准车/小时的通行能力,可满足远期两者间的交通需求(包含青岛城区的对外交通需求);前湾港疏港道路系统可以适应未来前湾港港口年吞吐量3亿吨、年集装箱吞吐量2000万标准箱所产生的每日10-12万标准货车道路疏港交通需求。

(二)、青岛城区道路网络骨架由“四横三纵”的快速路网构成,其中“四横”为仙山路、青黄跨海大桥连接线(胶州湾高速公路-银川路)、辽阳路-鞍山路及其延长线、延安路-宁夏路-银川路;“三纵”为湾口隧道青岛端连接线-胶州湾高速公路城区段、山东路-重庆路、青银高速公路城区段。

(三)、青岛城区的主干路有:东西向主干路包括前海一线主干路(贵州路-太平路-莱阳路、路-费县路-广西路-鱼山路、香港路)、延吉路-同安路、长沙路、沧海路-升平路-金水路、汾阳路-兴城路-唐山路、滨海路-遵义路-曲源路、振华路、太原路、九水路-李沙路、瑞金路、枣山东路、合肥路、株洲路等;南北向主干路包括:延安三路、山东路、南京路、福州路、哈尔滨路-308国道、延安一路-威海路-人民路-四流路、兴隆路-安顺路-大同路、李山东路、瑞昌路、劲松三路、劲松七路-开平路、劲松九路-郑州路、滨海公路(松岭路)、文昌路-君峰路、夏庄路等。

六、交通影响评价

根据前述青岛市交通规划,仙山路为城市快速路、黑龙江路为城市主干路。

(一)、全苜蓿叶式互通立交(与仙山东路顺向)、全苜蓿叶式互通立交(与黑龙江路顺向)

其优缺点比较如下:

优点:

(1)全互通,构造物少,只需一座跨线桥;

(2)外形简单,造型美观;

(3)造价较小。

缺点:

(1)主线上较短距离内连续出现两次分流和合流,对主线直行交通影响较大;

(2)左转弯车辆绕行较远,速度较低,交织距离仅100米;

(3)占地较大,拆迁较多。

(三)、黑龙江中路跨线桥

优点:占地面积小,工程规模小,工程投资少。

缺点:采用受信号灯控制地面平交形式,高峰小时易造成主线拥堵。

综上所述,仙山路道路等级高于黑龙江路,根据低等级道路让高等级道路的原则,黑龙江路的交通组织应服从仙山路的道路交通需要,为保证仙山路的道路通行顺畅该路建设高架桥的需求高于黑龙江路,由于该处是仙山路的重要交通节点,因此此处的交通组织应进行专门论证,但仙山路高架桥的建设应比黑龙江中路的高架桥建设可能性要大。

全互通立交该方案实施后,匝道出口距离东方城天桥水平距离约为500米,不会对该天桥产生影响。

黑龙江中路跨线桥的建设将形成仙山路的交通拥堵对仙山路的交通组织不利,若建设根据桥梁桥下净空的最小要求为5米,规范同时要求,重要节点处的桥下净空应专门论证,根据青岛市区桥梁的特点,并保证仙山路的交通需要,净空易为6米,同时考虑2米的连续梁桥结构厚度,桥梁的总高度为8米。

根据桥梁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表中选择跨线桥最小凸曲线半径为1800米,一般设计条件下主桥长度为340米,,竖曲线切点距桥端应保持15米,两端引桥各按60米计,因此该分离式立交引桥端距东方城天桥距离为505米,满足视距等要求。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主干路与城市快速路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桥梁为100年,黑龙江路于2003年翻建竣工,根据规范要求近十年能不应进行翻建。

路桥城市规划篇3

关键词:堤防;方案;比较

一、工程概况

十家子河是大凌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朝阳县西北部的大青山脉。召都巴以下为干流,召都巴以上分为南北两支。南支发源于朝阳县的大庙乡,流经龙城区的边杖子乡、七道泉子镇于召都巴汇入干流;北支发源于朝阳县的古山子乡。两支在召都巴汇合后,又由西向东穿过朝阳市区的孟克乡和双塔区于扣北村汇入大凌河。十家子流域面积643.4km2,河道全长42km,河道平均比降13‰。十家子河防洪工程位于朝阳市区,西起铁路桥,东至十家子河汇入大凌河河口。按《朝阳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报告的要求,十家子河左堤防洪标准为20年,右堤防洪标准为50年,两堤间距在320~350米之间。

二、堤线布置、堤距及堤防断面

(一)堤线布置原则

依据《朝阳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报告》的堤线规划位置,结合十家子河工程地质和施工条件、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堤线位置。堤线布置原则是:

1、堤线应与河势相适应,并与洪水主流相一致。

2、工程布置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堤防和有利地形。堤线应尽可能走高地,且基础条件较好,也要满足规划中的渗流控制,稳定和变形的控制要求,以达到堤身低、稳定、安全之目的。

3、堤线布置要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避免束窄河道,事与愿违。

4、要考虑环境的美化、社会经济的影响,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

5、堤线应避开文物遗址。

6、在满足水利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少动迁,有利于拓展经济的开发并增加社会效益。

(二)、堤线布置、堤距

按上述原则,两岸堤线基本走岸坎,尽量少占地。本设计堤线布置以龙城桥上下分为两段,龙城桥以上堤线在平面上的布置采用了四种方案进行比较:

第一方案:即按原《朝阳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两岸堤距320米,龙城桥长亦320米。

第二方案:以左岸铁路桥桥头与左岸龙城桥桥头斜连,龙城桥下游,从龙城桥左桥头到龙城桥以下300米处渐变为320米堤距,其下为320米堤距至高压线铁塔处与大凌河左岸堤防圆滑连接。

第三方案:以左岸铁路桥桥头与左岸龙城桥桥头斜连,龙城桥下游,从龙城桥左桥头到龙城桥以下620米处渐变为320米堤距(高压线铁塔处),其下与大凌河左岸堤防圆滑连接。

第四方案:以左岸铁路桥桥头与左岸龙城桥桥头斜连(龙城桥桥长按280米设计),龙城桥下游,从龙城桥左桥头到龙城桥以下300米处渐变为320米堤距,其下为320米堤距至高压线铁塔处与大凌河左岸堤防圆滑连接。

以上四个方案末端匀为高压线铁塔处,坐标为x=4606810.373,y=40539707.241,在此处与辽宁省水利设计院规划的大凌河防洪堤堤线相接。(大凌河堤防与十家子河堤防通过圆弧相连接,高压线铁塔处为圆弧的末端。)且与十家子河右岸防洪堤0+000相一致。

三、程选址方案比较

(一)方案比较

依据《朝阳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报告》的堤线规划位置,结合十家子河工程地质、施工条件、新建龙城桥(245米宽)的现状情况及《十家子河右堤的初步设计报告》要求、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堤线位置有四种方案。

按照《朝阳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及《十家子河右堤的初步设计报告》,本次设计选定了4个方案进行了技术及经济比较。并对相应的右岸50年一遇已有防洪堤进行复核。

第一方案:龙城桥桥长320米,两岸堤距320米方案。此方案为朝阳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方案。平面布置上:北大桥、铁路桥、龙城桥3座桥一致,布置协调,河流走向顺直,水流下泄顺畅。由于右岸堤也是按此方案设计,所以不存在右岸堤防的防护和加高问题。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百年一遇设计洪水要求梁底标高166.567米,(龙城桥实际梁底高程为166.286米)但和已建成的龙城桥245米不一至。此方案需将左岸龙城桥以上,电源厂南侧的院墙以南地上建筑物全部拆除,拆迁工程量大。工程总造价3046.1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1011.57万元(内含河道清淤571.94万元),左堤占地补偿1336.56万元。

第二方案:龙城桥桥长245米,左岸两桥头斜连。平面布置是铁路桥与龙城桥两桥头直线连接,形成上宽下窄的河道,且主河流通过龙城桥偏向下游右岸,造成了水位壅高和侧向冲刷。右岸需进行防护和加高47cm。此方案百年一遇设计洪水要求桥的梁底标高166.851米(龙城桥实际梁底高程166.286),经过计算桥过洪能力只达到67年一遇洪水标准。动迁及占地量比第一方案少。工程总造价2690.5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1138.89万元(内含河道清淤338.04万元),左堤占地补偿1009.41万元。

第三方案:龙城桥桥长245米,以左岸铁路桥桥头与左岸龙城桥桥头斜连,龙城桥下游,从龙城桥左桥头到龙城桥以下620米处渐变为320米堤距(高压线铁塔处),其下与大凌河左岸堤防圆滑连接。龙城桥桥长245米,左岸两桥头斜连。平面布置是铁路桥与龙城桥两桥头直线连接,形成上宽下窄的河道,且主河流通过龙城桥偏向下游右岸,造成了水位壅高和侧向冲刷。右岸需进行防护和加高54cm。此方案百年一遇设计洪水要求桥的梁底标高167.11米(龙城桥实际梁底高程166.286),经过计算桥的过洪能力为33年一遇,满足不了右岸防洪堤的设计要求。动迁及占地量比第二方案少。工程总造价2621.58万元,其中工程投资1088.42万元(内含河道清淤307.80万元),左堤占地补偿995.32万元。

第四方案:龙城桥桥长280米,左岸两桥头斜连。本方案为第一方案与第二方案的过度方案,本方案造成向对岸的侧向冲刷和过桥的水位壅高均小于第二方案。此方案的设计右岸堤顶高程与原右堤防设计高程相差只有26cm,而在施工时在堤肩增加了路缘石10cm,和预留的沉降量现阶段基本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必要时可更换路缘石,增加路缘石的高度来达到设计要求,所以本次设计不考虑右岸堤防加高的问题,但需对堤脚和桥基础进行防护。此方案百年一遇设计洪水要求桥的梁底标高166.61米(龙城桥实际梁底高程166.286)。工程总造价2963.68万元,其中工程投资1169.11万元(内含河道清淤425.59万元),左堤占地补偿1224.29万元。

(二)方案确定

通过对四个方案的比较经过专家论证,第四方案解决了右岸堤防需加高的问题。相对第一方案减少了动迁量,相对第二、三方案增加了龙城桥的过洪能力,更有利于主城区的防洪。因此在满足过流的条件下选定方案为第四方案。

路桥城市规划篇4

关键词:城市桥梁轻轨总体设计双塔钢桁梁斜拉桥

1工程概况

新蕉门大桥工程位于广州南沙地区的中部组团,横跨南沙经济开发区和珠江管理区。路线大致为东西走向,全长约9.1km;规划为城市主干道,规划宽度60m。近期工程包括道路、立交、新蕉门大桥设计。新蕉门大桥跨越水域宽度1100m的龙穴南水道,由于桥位距出海口较近,对通航要求较高,其中主航道通航孔净空:200m×24m,辅航道通航孔净空:110m×18m。大桥采用三百年一遇的洪水频率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7.4m。

桥梁结构采用140m+280m+140m双塔钢桁梁斜拉桥,分上、下层布置,上层为双向6车道的城市交通,下层为双线轻轨交通(见图1)。

新蕉门大桥工程既是连接南沙经济开发区和珠江管理区的重要纽带,又是南沙经济开发区一条重要的对外通道。工程的实施对解决城市组团间跨区交通、城市区域对外交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总体设计

2.1主要技术标准

2.1.1主线道路及新蕉门大桥

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60km/h;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梁采用城-a荷载;最大纵坡3%;最小坡长170m;横坡2%双面坡。

2.1.2轻轨线路标准

最小平面转弯半径:一般不小于150m,困难地段50m;轻轨预留最小宽度9.6m;净高控制≥6.8m;最小竖曲线半径1000m;最大坡度5%;轨距1.435m;行车方式为右侧行车;最高行车速度为80km/h。

2.1.3立交设计标准

设计车速主线为60km/h;匝道为40km/h。采用城-a荷载。最大纵坡主线为4%;匝道为5.5%。

2.2设计原则

2.2.1平面设计

满足规划道路、轻轨走向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路线走向;大桥桥址的选定满足水利、航道及规范要求;满足轻轨分离、衔接要求;预留远期轻轨用地;减少对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2.2.2纵断面设计

满足工程区域内防洪标高要求(线路全线道路中线最低控制标高为6.3m);满足与沿线现有道路交叉口标高及立交连接要求;满足线路跨越的河涌、水道的通航净高要求;满足现有南部快速干线高架桥、规划路(含堤岸)行车净空(≥5m);满足轻轨分离、衔接要求;符合规范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全线土方平衡、利于大桥施工、避免大填大挖、环境保护等方面。

2.2.3横断面设计

满足规划及远期交通量要求;设置中央绿化带、种植行道树以改善环境,提高行车、行人的使用舒适性;预留远期轻轨位置。

2.2.4其他

满足公共交通要求,沿线设置港湾式公共汽车停靠站;满足行人安全要求,交叉口处均进行交通渠化,并设置人行斑马线及行人过街信号灯。

2.3设计重点

2.3.1平面选线

路线全线长约9.1km,基本与规划道路中线吻合。路线沿线与4条城市主干道相交,规划宽度均为60m。在下穿现有南部快速干线高架桥时,为保证通行净空和行车视距,道路中线进行偏移,偏移后桥墩位于道路中央分隔带及两侧人行道上。路线在水道东侧至环岛西路之间,地处起伏的山丘,为减少对山体的破坏,设计桥位相对规划桥位向东南向微调55~75m。

2.3.2桥位确定

大桥桥位根据桥址评审研讨会中航道、水利、规划等相关部门的意见,选在河道顺直、河床稳定的水域段,桥位与常水位水流方向基本垂直。由于受水道东岸山丘的限制,线路新蕉门大桥设计桥位较规划桥位南偏75~55m。在设计标高基本相等条件下,规划桥位对东岸的山体开挖高度会比设计桥位增高20m,且护坡高度达到50m,开挖土石方量增加约33万m3。从保护环境、降低工程造价、保证行车安全等多方面考虑,采用设计桥位作为实施线位。

2.3.3环岛西路立交(近期实施)

通过比较且经规划部门审批,采用环岛西路立交为近期实施立交形式。

根据相交道路规划性质和规划车道数,环岛西路立交主线高架桥为双向6车道和双向4车道,桥宽分别为26.0m和19.0m,并设置两条右转匝道。匝道为单向双车道,宽度9.5m。所有左转车流通过右转驶入环岛西路后调头完成交通转换,环岛西路平面交叉口保持现有形式和交通组织。

该方案立交形式简洁,环岛西路现有平面交叉通组织和渠化基本维持现状,工程实施时交通可基本保持正常运行,减少拆迁,工程造价低。

2.4设计难点

2.4.1轻轨分离段设计

新蕉门大桥是与轻轨合建的大跨径双塔钢桁梁斜拉桥,总体设计中需考虑满足规划轻轨走向的要求;轻轨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净空的设计要求;根据两岸不同的地形地势,以跨越水面后桥梁与轻轨尽早分离为原则,减少近期工程投资;同时了解工程沿线规划用地,为远期轻轨的接入预留一定的空间;根据城市交通上行、轻轨下行的布置形式,考虑轻轨从平面分离或平纵结合实现空间分离的可能性。

通过比较,采用下述方案实现桥梁与轻轨的分离(见图2)。

主线上层城市交通桥梁平面保持不变,轻轨在跨越水道后,于桥梁下部以s型平曲线转出(半径200m),实现桥梁与轻轨的分离。纵断面设计中,轻轨在s形平曲线范围内,仍与主线坡度相同,平面转出后,轻轨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变坡点。

优点:主线桥梁线形流畅;轻轨分离后位于主线桥梁的一侧,远期实施时易于接入,且远期施工时对已有工程影响较小;轻轨远期实施时平纵布局空间大,远期建设费用会减少。

缺点:轻轨平面线形标准偏低,车速受限制,空间美观性差,从规划用地考虑,造成主线与轻轨所夹地块浪费。在水道西岸,轻轨在道路一侧,对该侧远期规划住宅噪声影响较大,如按本方案实施,规划需对用地范围、用地性质做较大调整。

路桥城市规划篇5

【关键词】综合整治;用地;规划设计;河流;城市

规划背景

根据《鞍山市战略规划》,鞍山城市空间未来发展形态为“东控、南进、西拓、北调、中疏”。北调即为调整用地结构。南沙河贯穿市区北部,本规划结合整治南沙河,将南沙河地区建设为高档生态居住区。

鞍山是全国重要防洪城市,现南沙河防洪标准很低,仅为10-20年一遇,城市防洪及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南沙河整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规划注重南沙河廊道生态环境的塑造,使之成为整个城市生态网络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廊道。整治后的南沙河规划水系面积约5.41平方公里,改造工程从七号桥至长大铁路桥段,改造河长约11公里,建成后将在劳动路桥下游150米处至陈家台桥段形成长4.7公里、宽160米景观水面,在七号桥下游300米至上游形成长1.1公里、宽120米景观水面,形成景观水面总面积90万平方米,蓄水108万立方米。

现状概况及分析

南沙河发源于千山仙人台,是流经我市城区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积458平方公里,河长67公里,上游有大孤山、千山、眼前山、胡家庙、金家岭和风水沟等6条支流在陈家台以上分别汇入南沙河以后流经城区,经沈大高速公路入辽阳县境内,于辽阳县汇入太子河。

南沙河在鞍山境内全长41公里。城区内水域面积约6.4平方公里,沿河两岸增加湖面36个,滨水可开发地块76个,面积约15平方公里。

该区域位于主城区北部,横穿区域的道路有:劳动路、胜利路、曙光路、陈台路、魏北路、越岭街、千山中路等。跨河有四座桥梁――北部的劳动路桥、胜利路桥、东部的魏北路桥和南部的七号桥。占地约19.8公顷的鞍山一中为省示范高中,位于区域的南部,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在鞍山一中西侧已经形成规模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面积约95.6公顷,但沿线现状用地较混杂,工业、仓储、弃置地、苗圃、耕地、危房及居住生活用地相互穿插,严重影响南沙河沿线景观,亟待开发建设。

规划范围内总用地面积1525.3公顷,居住用地343.29公顷,其中现状居住用地69.69公顷,规划已建或待建居住用地126.59公顷,村镇居住用地147.01公顷,学校用地23.49公顷,公共设施用地24.48公顷,市政设施用地10.02公顷,工业用地205.52公顷,耕地399.20公顷,苗圃用地30.95公顷,水域用地面积76.1公顷,弃置地257.0公顷,道路广场用地155.25公顷。

南沙河滨水绿化带(劳动路―七号桥)全长约10400米。

二、规划理念

本着建设生态型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图唤醒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南沙河流域从河道治理、景观风貌、城市建设等方面统一考虑,整体规划。通过注入新功能,以文化环境为基础,增加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及该地区的吸引力。

城市定位:将南沙河地区的定位于:城市休闲、娱乐、改善城市生态的区域,并制定以下规划原则:

1、塑造特点鲜明的个性化空间景观环境

2、方便南沙河风景带与城市的联系,做到人性化设计

3、注重南沙河廊道生态环境的塑造,使之成为整个城市生态网络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廊道

4、提高南沙河的自然资本价值,加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规划布局

本次规划西起中长铁路,沿沙河向南至千山东路七号桥,北至建材街,东至环市铁路,南至鞍千路和生产街。本次规划总用地面积1525.3万平方米。

南沙河地区地处城市北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该地区将结合南沙河的整治,建成一个具有文化休闲功能的、高品质的生态住宅区。该居住区以滨水景观为特色,以高标准生态环境为支撑,并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1南沙河沿岸道路规划

通过结合现状道路的基础上完善道路系统,在综合交通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南沙河地区道路分为四级网络结构。一级道路为城市主路、二级道路为城市次路、三级道路为城市支路。四级为沿河道路。道路布局形态概括为“七纵四横”。穿过南沙河的主要道路四条,分别为劳动路,胜利路,魏北路和千山中路。规划另建三座跨河大桥联通南北交通,分别为曙光路桥,陈台路桥和越岭街桥。

3.2南沙河沿岸功能分析

南沙河沿岸除已建成区、无污染产业区和高新产业开发区外,其余沿线按照功能可分为:休闲生态区、生态住宅区、滨河高层区、文化产业区和休闲度假区。各区通过自然空间、文化空间、居住空间之间的相互融合,创造多元化环境,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生活。

3.3南沙河沿岸用地结构分析

南沙河沿岸共划分成六区一带――太平居住区、陈家台居住区、河北居住区、灵山工业区、高新产业开发区、七号桥旅游休闲区和滨河景观绿化带。其中,高新产业开发区已经建成;太平居住区也在大面积建设中,灵山工业区已具规模,下一步的建设方向是河北居住区、陈家台居住区和七号桥旅游休闲区。

3.4居住用地范围

南沙河沿岸用地结合河道的景观规划,形成适宜居住的滨河居住区――太平居住区、陈家台居住区、河北居住区。南沙河沿岸居住用地分为已开发居住用地和待开发居住用地。已开发(现状或已审批)居住用地面积243.71公顷。其中,现状保留居住用地面积69.69公顷;规划已建或待建居住用地面积126.59公顷。待开发居住用地面积439.42公顷。

3.5南沙河滨水住区概念规划

南沙河滨水住区含生态住宅区和滨河高层区。

1、创造多元化环境:

构建内容丰富的公共活动体系。建设具备多元化生活内容的综合性现代住区。

2、构筑良好的生态空间:

该区应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地貌,结合现状河道走向布局住宅组团和中央绿地,提供便捷、多样的公共空间。建立水体的循环利用体系。

3、通过南沙河水系的整治,带动鞍山市城区面貌的更新,提高鞍山市文化和环境品味,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南沙河滨水住区形态概念设计:

1、建立综合功能区,激发滨水区活力,拓展新兴产业,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使滨水地区融合城市生活、休闲、旅游等多元内容,激发滨水区活力。

2、让绿色重返南沙河,让市民接触自然。建立由连续的沿江绿地和景观节点组成的开放空间系统,确保可持续发展。

3、改善可达性与亲水性,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加强和完善公共交通网络,以便提高滨水区的可达行。并采取多种结合景观的防汛措施,提高亲水性。

3.6生态防护规划

南沙河地区的生态元素服务功能可分为灾害防护、休憩娱乐、自然保护、城市隔离、防洪排涝五部分。

生态保护的目的在于明确各个地块在分级保护区中的定位,在总体上限定各种建设活动和游赏活动。为了将南沙河地区建设成生态型居住区,更好地保护南沙河,南沙河地区设定了六种防护体系,分为公路防护、公园防护、市政廊道防护、河道防护、铁路防护和河水防护。

3.7景观系统分析

改善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开辟活跃的公共活动岸线,创造具有都市特征的滨水景观。整体上通过水体、绿化及两岸各类建筑等景观要素的规划设计,营造出特色鲜明、地域标识性强的区域景观环境;另将高层建筑,标志性建筑,景观节点,雕塑小品等沿沙河两岸线性展开布局,把南沙河两岸塑造成步移景异的滨水画卷。

3.8南沙河滨河公园分布

充分考虑该段作为城区的特点,通过修建高标准的道坝结合的防洪堤防,结合翻转坝、污水截流、绿化南沙河,在陈台路、胜利路、曙光路和七号桥处分别形成四个景观节点,并由南沙河两岸的亲水河堤路相连,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生活和休闲娱乐环境。滨河段设计以堤坝和亲水平台为基础,重视沿岸的亲水性及景观性。

3.9南沙河沿岸主题公园整体构思

一、规划原则:

1、强调生态,建设生态型居住区及南沙河风景带

2、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原则;方便南沙河风景带与城市的联系。

3、个性原则:塑造特点鲜明的个性化空间景环境,21世纪城市的发展与竞争绝不仅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环境和文化的竞争。独具个性的城市特色更能吸引投资,发展旅游,加快发展

二、规划构思:

南沙河滨水绿化带(劳动路―七号桥)全长约10400米,绿化带由南沙河南岸30米绿带组成。范围由劳动路起,千山东路(七号桥)止,中间经胜利路、曙光路、陈台路、魏北路、越岭街等五条道路划分成六段沿河绿化带。并形成四个公园和三个景观带

三、规划手段:

1、在城市带状公园中融人适量经济林,将绿地建设和游憩设施建设相结合,适量开发一些以生态为主题的休闲游憩项目,可带来不可低估的经济效益。提升城市土地价值。

2、利用城市公园除带来“绿色收入”外,还能提升周围土地价值,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从而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3、沿河城市带状公园可以成为发展都市旅游的重要资源。规划将鞍山的历史文化浓缩在南沙河地区的主题公园中。南沙河带状公园分别以钢铁、鞍山的市花-梨花及鞍山特产南果梨为主题,分别营造出”梨花伴月”、”南果飘香”、”流水行云”的意境,同时以知春及品秋、营造出”花好月圆”的效果,达到这条狭长河畔与周边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仿佛是河流自身在讲述它的过去与现在的故事。

路桥城市规划篇6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城建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回顾总结一年来我区在城市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我区今年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过去一年我区城建工作的主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建设规划局的指导下,我区城建工作紧紧围绕打造“古今商城,生态都市”的目标,按照完善功能、改善形象、塑造特色、增创美感的总体要求,极力提升以功能和景观塑造为核心的城市竞争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年来,我们坚持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城乡规划取得新进展。积极配合市里做好了台州市总体规划和绿心规划编制,初步完成了路桥分区规划、路桥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完成了路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二期概念性规划、滨海工业城路桥启动区块详规、路桥中部工业区控制性详规、南山生态旅游观光园区概念性规划等10多个重大规划的编制,完成了10多个“立改套”和旧村拆迁安置小区、中心村的规划编制,逐步改变了规划滞后于建设的状况,初步描绘了路桥城市框架。在规划管理中,严格项目审批制度,规范审批内容,简化工作流程,全年共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83份,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区120份,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10份。共查处违法违章建筑656起,拆除违章建筑17.31万平方米,其中规划处组织拆除7.44万平方米,各街道组织拆除9.87万平方米。

一年来,我们树立大交通的理念,城乡道路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累计完成投资3.35亿元。重点交通项目取得新进展。路桥至泽国至太平一级公路路桥段工程提前4个月建成通车;滨海大道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01亿元,基本完成路基工程,完成40的桥梁工程;甬台温高速公路院路连接线路桥段工程基本完成路基工程,肖王隧道已开始进洞作业。县乡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完成了白剑线金清至黄琅改建、桐东线改建、石八线蓬街段河岸驳坎和十路线螺洋至城区段改建等工程,顺利推进县道椒新线新桥段路面改建、石八线复线、黄琅柑桔场至海滨改建和桐屿环山路等工程,完成通村公路建设65公里。工业园区路网建设不断加快。积极实施了吉利汽车工业城的财富大道、南山路、灵山路、桐阳路,中部工业区的纬五路、经五路和经六路工程,其中南山路和桐阳路完成了路面硬化。

一年来,我们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入6.3亿元,新改建城市道路10公里,面积18.14万平方米。建成城区燃气站,敷设燃气主干管道8公里。新增供水管道37公里,完成一户一表安装3800多户,全年制水1876.8万吨,高峰期日供水量突破6.6万吨。新建污水二级管网6公里、三级收集管网25公里,日处理污水3万吨,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3。建成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扩大库容17万立方米,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不断优化城区公交管理,实施了客运车辆及站点综合整治,新改建港湾式停车站点47只,候车亭39个。加强了有序用电管理,建成了110KV峰江变、220KV金清变,完成了35千伏蓬街变、新桥变和二期农网改造,全年完成供电量9.55亿千瓦时。信息化区创建工作逐步推进,完成了“数字路桥”规划编制,顺利推进一期工程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化工作被国家信息中心列入“863”成果应用试点单位。

一年来,我们以“三市一城”创建活动为抓手,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大力实施街容整治。投资2600余万元,开展了路桥大道创建省级街容达标路活动,按示范街的标准进行全面改造,街容街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并通过了验收。投入700万元,对城区270余处背街小巷进行硬化、净化和美化。大力实施绿化建设。投入4000余万元,开展了75省道、大环线等处22公里路段的绿色通道建设,高标准按时完成任务,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加强了南山植物园、南官河沿岸等区块的绿化,共新增绿地面积59.3万平方米,其中城区41.8万平方米,公共绿地30.2万平方米。大力推进河道整治。对城区河道进行修建性规划方案设计,完成河道综合整治17.3公里,其中城区14.5公里,非城区2.8公里,河岸绿化4.8万平方米。大力开展景观塑造。投入500余万元,在春节、国庆节和“两会”等重大节庆期间,对入城口、广场、公园、主要街道等重要节点,通过绿化造型、花草点缀、气模布景等方式进行景观塑造,营造了浓厚的节会氛围。

一年来,我们坚持新城建设的同时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建成区面积不断拓展。远东商贸广场区块,按照以“三大工程”为中心,北拓西进,建设远东新区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土地报批、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远东精品工程。全年共投入1.1亿元,新改建了南官大道北段、会展路、双水路和腾达路等城市道路,启动了台州中心大道路桥段工程;完成拆迁房屋525间,土地“农转用”225.2亩,供地366.5亩,出让土地273亩,储备土地891.6亩,筹资4.64亿元;推进了区域内5个新建市场、10幢高楼、2个公园、2个小区和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等项目建设。吉利汽车城和中部工业区建设全面启动,征地、拆迁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部分道路和厂房,园区主体形象进一步凸现。南山生态旅游观光区块开始启动,部分规划已完成,区内道路已动工建设。旧城改造区块,完成了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首期改造区块的拆迁,成功修缮了“十里长街”一期工程,老街如期开街。共拆迁房屋2210间,建筑面积15.58万平方米,修缮房屋203间,面积1.45万平方米;大力推进了拆迁安置房工程建设和旧城二期保护改造区块的前期各项工作。

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东部开发和村镇建设稳步推进。围绕加快“东部开发”目标,加大了东部四镇规划编制和设施投入力度,增强了次中心金清镇的集聚辐射能力,推进了城乡协调发展。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社会事业“六个一”工程和村道硬化工程,基本建成了横街安宝广场、蓬街青龙浦沿河公园,启动了横街上云住宅小区、区第二人民医院、金清大道西延等工程,完成村道硬化65公里。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对镇区街道的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实施亮化、绿化、净化和美化工程;积极实施小康村建设,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线和垃圾集中处理为重点的村庄整治活动,农村居住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大力实施“立改套”。在路桥6个街道的大部分村居实施拆迁安置方式“立改套”,有4个街道2个镇的17个村居签订了拆迁协议,涉及人口1.4万,拆迁面积56万平方米,安置面积达85万平方米。

过去的一年,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一是得益于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城市建设高度重视,把城市建设作为跨世纪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作为本地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载体来抓。同时,社会各界对城市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给予了充分的关心和支持,为城市建设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二是得益于绐终坚持在改革创新中寻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在缺乏国家投资,财政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路桥民资充裕、机制灵活的优势,运用民资搞城市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路桥特色的城市建设路子,有效地缓解了资金对建设的“瓶颈”制约,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三是得益于始终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方针。我们始终突出一主一次中心城区建设,抓好路桥主体城区和金清镇的建设,以远东新区建设为示范,推动全区各组团和城镇建设。同时,在不同阶段根据实际需要,明确一项或几项工作重点,以这些重点工作的突破性进展为抓手,推动整个城市工作上台阶。

在过去的一年,我区建设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规划依然滞后。近年来我区虽然高度重视了规划编制工作,但由于城市化和经济建设发展速度大大超过预期,使得规划编制始终落后于发展节拍。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路难行、车难停问题突出,交通的“瓶颈”制约严重;供水矛盾日益突出,供水紧张的状况日趋严重;城市截污处理难以见效,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设施亟待建设。三是城市建设和管理机制滞后。城市建设和管理政策陈旧,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部门多、协调难,建管矛盾突出;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难以共享共用,离城乡一体化要求相距甚远。四是村镇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以前的农民建房多以立地房为主,房前屋后多乱搭建,严重不适应都市路桥的要求。尽管我区已开始推行“立改套”,但还只局限于城区部分地区,许多农村还未启动,还需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着力研究解决。

二、20__年城建工作的总体要求

20__年是建区十周年和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台州基本构建完成台州大城市框架的关健一年。我区城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以区委二届九次全会、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按照到20__年基本构建完成台州大城市框架和打造“六个路桥”的发展战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整合规划,完善设施,塑造特色,提升品位,大力推进“古今商城,生态都市”的建设进程。20__年我区城建工作的主要目标:城市市政公共设施投入约亿元;城市道路约万平方米;城市绿地50万平方米;拆违万平方米;拆迁约万平方米;经营城市收益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针对上述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结合实际,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要坚持以下八个原则:

一是规划优先原则。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必须先于建设,先于管理。规划编制一定要高瞻远瞩,尽可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在更广泛的空间范围内和更长的时间跨度上,按照提前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对城市的未来作出安排。要牢固树立城市规划就是资源,搞好城市规划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最大的经济效益的观念,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切实解决好规划相对滞后问题。坚持规划优先原则,很重要的就是要正确把握城市规划的内涵,城市规划不单单就是建高楼大厦、修宽阔马路,重要的是完善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科学设计、合理布局。要突出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根据城市不同的区位条件、不同的历史渊源、文化差异体现特点和优势,克服千城一面的现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规划尤其是总划,应该是一种动态型的、战略型的规划,面向未来,立足现实,促进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加强对规划的投入,开辟规划编制的筹资渠道,保证规划经费的稳定投入。

三是城乡一体化原则。城市化过程是城乡差距逐步缩少的过程,也是城乡资源不断整合、共享共用的过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也将更加明显。建设都市路桥,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的吸纳、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努力实施城市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城市资源配置一体化和产业发展的一体化。通过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促使城乡逐步走向统一和融合,城乡空间布局得以整合优化,逐步形成路桥主城区与东部“一主一次”两大组团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通过农村城镇化,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是特色建区原则。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路桥要想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把打造精品、提升品位、塑造个性放在优先的位置,要把城市建设从量的增长转到品位提升上来。路桥的自然特色在于依山沿河,南官河是孕育路桥历史文明的灵魂,南山、灵山、“绿心”是培育路桥发展壮大的健体;路桥的人文特色是“沿河成街、绵延十里”的历史街区;路桥的经济特色在于发达的民营经济,丰厚的民资,活跃的“市场”,以及极具潜力的“汽车”。我们必须传承历史,在城市建设中“显山露水”,为市场发展和汽车生产留足空间,打响“市场”和“汽车”两张品牌,尽早展现古今商城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考虑路桥的建筑特色,在建筑尺度、街景立面、色彩组合、城市标识等方面,聘请高档次的城市形象设计师来设计和包装,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四是经营城市与体制创新原则。打造都市路桥,必须始终坚持经营城市的原则,把城市经济引入城市建设中来,切实有效地解决资金对建设的制约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城市资源商品化、城市建设产业化、城市管理企业化的理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功能载体的资本进行营运,以达到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目的。要重视做好土地出让工作,做到按计划供地、不饱和供地,使土地收益成为城市财政收入和城建投入的重要来源。要继续加快推进市政、园林、环卫等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管干分管、管养分离、作业放开,逐步把城市的养护推向市场。

五是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原则。工业化是城市的原动力,它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而且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必须导致产业、资本、人口的地域空间集聚,由此带动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现代工业又要以城市为依托,城市化发展本身所具有的集聚、辐射、服务功能,又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当中,两者是互相伴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合理布局足够的工业发展空间。在城市化进程中,尤其要把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双赢和互动发展。

六是生态立区原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现代化的城市同时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在打造都市路桥过程中,我们必须从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诸多方面,不断改善居民的住房、用水、用气、卫生、娱乐等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注重资源的共享、土地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而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特环境为代价。必须把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目标,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既满足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为城市的长远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七是强势推进原则。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不单纯是城建一个部门的事。镇(街道)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抓城市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关心支持城建工作。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全力抓,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好有关重大问题。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工作矛盾多,在不断推进过程中,要协同方方面面的力量,落实综合性的措施,努力为城市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大行业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建筑业、房地产业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违法行为,使城市建设的一切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有利于城市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改善城市居民生活,作为协调关系、处理矛盾的准则,服从工作大局,通力合作,努力使全区城市建设水平跨上新台阶。

三、20__年城建工作的重点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明年城建工作的重点是围绕一个中心,破解六个难题,实施八项工程。

(一)围绕一个目标

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六个路桥”战略是中央、省、市系列重大部署与路桥当前实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五个统筹”的思想,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__年是建区十周年和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是“六个路桥”建设的关健之年,区“现代化推进年”工作委员会已完善了“六个路桥”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今年的推进任务和目标形象。城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六个路桥”的战略目标,结合市里提出的到20__年基本构建完成台州大城市框架要求,积极推进“都市路桥”和“一体化路桥”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民生活。

(二)破解六大难题

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城市建设就难以在更高起点上稳步推进。要确保“都市路桥”和“一体化路桥”的顺利打造,我们就要敢于面对新阶段城建工作的新问题,加强学习,潜心研究,放开手脚,大胆实践,求得突破,促进路桥城市建设的快速稳步推进。

1、关于重大项目推进问题。重大项目是城市建设的牛鼻子,事关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重大项目进度是打造“都市路桥”的内容所在,也是城建线工作的本职和灵魂。近年来,我区重大工程项目数量多、投入大,大部分项目进展较快,效果很好。但也有一些项目由于土地征用、资金落实等方面原因,启动不快,进度缓慢,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影响了城市建设的进程。为此,必须落实资金、落实责任,切实解决好重大项目的推进问题。在资金问题上,要始终坚持做到多条腿走路,多渠道筹资,突破资金“瓶颈”。在人员问题上,既要坚持抽调精兵强将确保重大项目人员落实,也要把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完成的好坏,作为评价、考核、选拨干部的重要依据,大胆提拨使用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干部。同时,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领导责任制、目标考核制和综合协调机制,落实激励保障、监督考核等配套措施。所有重大项目都要明确责任主体,防止因责任主体不明或多头管理而相互推诿、延误工期。要加强项目建设的治安管理,坚决打击强买强卖、强行承包、干扰公开招投标、破坏工程建设等影响重点项目实施的行为,协调解决征地、拆迁、施工等方面的矛盾,维护正常的建设秩序。要增强服务意识,减少办事环节,加快项目审批、征用土地等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关于“立改套”和“城中村”问题。对城区六个街道大部分村居村民建房方式由立式改为套式,是20__年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为约节土地,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品位而作出的重大举措,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目前,该项工作在中部工业区部分村居率先实行,已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但就全区而言,该项工作还刚刚起步,由于村民的思想观念一时难以转变,政策还不够完善,部分干部的思想认识还不统一,“城中村”改造和“立改套”推进的阻力仍较大。同时,由于许多干部群众对列入“立改套”范围村民如何正常建房还很模糊,特别是桐屿、螺洋等一些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村民多年未建房,对此,群众反响强烈,已成为当前我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明确方法、政策引导,促进农村到城市、村落到社区、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一是统一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从整体推进城市化的高度,从降低城市建设成本、减少资金浪费的角度,从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城中村”改造和“立改套”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痛下决心,克服畏难情绪,突破“城中村”和“立改套”难题。二是完善政策。近年来,我区在重大项目开发建设中相继出台了拆迁安置政策,基本明确了“城中村”改造和“立改套”村民的建房问题,但这些政策在区域上未尽包括所有城区,在操作性上还不够详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制订。在制订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围绕村民、村集体两大主体,政府让利,政策倾斜,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三是明确责任。在制订的政策中,有些权责已写得非常明确,如在《路桥区农村村民公寓式住宅用地管理实施意见(试行)》(路政办发[20__]184号)文件中,明确“立改套”范围村民的正常建房具体工作由镇(街道)组织实施。各镇(街道)可牵头统一建设,再分解到户。对于规划区内村民建房问题可考虑通过跨村安置方式来解决。各镇(街道)有思路,区里可给政策。这就要求各镇(街道)必须创新工作方法,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偿试,强势推进。

3、关于要素短缺问题。随着我区城区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区用地量、用电量、用水量迅速增大,供需矛盾凸现。特别是土地问题,当前我国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从去年以来持续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工作,到目前还没有结束,土地控制十分严厉,政策还不明朗,这给我们的土地利用带来极大的困难,土地限制将成为今后城建工作的最大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增加有效供给,解决好要素短缺问题。一方面,要千方百计争取土地指标,加快土地整理和滩涂围垦进度。进一步健全供地政策,偿试实行市场化供地方式,加快供地速度,控制供地规模,提高土地投资密度和产出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土地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出让土地行为,保证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另一方面,要把解决供电、供水短缺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坚持“开源、节流、技改”并举,全力保证城市供电、供水,特别是居民的生活用电和用水。要充分认识城市供电、供水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性,要超前规划、提前建设,强化有序用电和节电管理,鼓励企业自发电。要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全面推行节约用水和计划用水,实施超计划加价收费政策,加大节约用水力度,改善城区供水管网,增加用水有效供给。

4、关于城市管理问题。“三分建、七分管”。搞好城市管理,是打造都市路桥的基础。近年来,我区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理顺机制,强化执法,不间断开展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特别是城区主次街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管理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市容市貌容易反复,长效管理不落实;管理盲区依然存在,背街小巷脏乱差比较严重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城区特别是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一要理顺体制。区一级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实街道管理职能,发挥街道管理作用,进一步理顺区、街道、社区三级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统分结合、高效运行”的城市管理体系。二要打牢基础。充分发挥街道在城市管理特别是街面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定地段、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布局合理、覆盖城郊的管理网络,做到违章行为及时处理,街头垃圾及时清除,环境面貌不断改观。三要强化保障。公安、工商、电信等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与城管部门责任共担、联合执法、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要牢固树立城市建设要投入,城市管理也要投入的理念,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提高城市管理维护费标准和管理人员报酬,改善城管部门工作条件。四要推进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市政养护、环卫作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推进管干分离、管养分离、作业放开,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企业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同时,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风尚

5、关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问题。房地产业是我区打造都市路桥的动力、经营城市的载体、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这几年路桥房地产业全面启动,建成了一批新颖住宅小区和高楼大厦,培育了一批开发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房地产综合企业,拉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效益包括城市效应十分明显。但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住房供求结构不够合理,开发企业规模小,住宅建设品位尚待加强等问题。必须加强调控,打造精品,强化服务,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加强调控。政府调控的主要目的,是把房地产价位控制在合理的价格上,是让不同阶层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房子,使政府改善一般群众居住条件的原望能够得以实现。我区将通过加大土地供应量,开发经济适用房来实现这一目标。二是打造精品。要建设好几个示范小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注册房产商标,营造争品牌、创品牌、树品牌的氛围;要提高住宅的科技含量,高度重视“四新”技术住宅建设中的应用,使住宅建设有质的飞跃。三是强化服务。要关心房地产企业,了解它们的困难,倾听他们的要求,解决他们的问题,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

6、关于城建队伍建设问题。队伍自身建设是城建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工作落实和推进的保证。我来路桥二个多月,却发生了好几件工程建设的事情,会前,我特地安排大家现场观摩我们的问题工程。一是我们看到的南山街桥梁问题,该桥梁建设时没有考虑交通实际,桥面倾斜度太大,整个往西偏,致使东面来的车子难行,交警交通标志线难画;二是藕池小区临银安南街的几幢房屋问题,由于离街的建筑后退没有达到规定的5米,致使边上的桥梁难以建设,街面极不协调;三是金清花园新村小区地基拍卖问题,拍卖时的小区图纸和规划处批准的图纸不相符,而建设时又不按拍卖的图纸操作,导致部分拍买户上访。等等。我在此不一一举例。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竟是我们的操作人员业务能力差,工作不负责任,还是基于个人利益而为之?应该说,我区城建队伍总体素质是好的,但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业务素质和责任心方面。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两手抓的方针,化更多的精力研究队伍管理问题,努力造就“务实高效、干净干事”的建设队伍新形象。要狠抓学习教育。以学习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结合业务工作,深化理论学习,提高队伍素质。要狠抓人才培训与人才引进。着眼规划、建设等专业人才短缺的现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全行业的职业教育,做好一批急需的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要狠抓作风建设。围绕提高服务效能,开通规划、建设审批“绿色通道”,拓宽为民服务渠道;围绕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深入调研,加强指导与服务,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围绕党风廉政建设,从制度入手,完善行政制约机制,防止权力行使中的各种不廉洁和腐败行为,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三)实施八项工程

1、规划龙头工程。根据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城乡一体,持续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把握重点,加大投入,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在台州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完成路桥分区规划、路桥区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尽快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专项规划,抓紧修编金清、蓬街镇区控规,新桥、横街两镇协调总规,以及村庄布局规划。二是提高详规覆盖面,切实解决规划滞后问题。重点做好路桥远东商贸广场西扩区块、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二期区块、台州沿海工业区路桥园区、中部工业区和几个入城口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并抓好各区块内重点项目规划的编制。三是加强城市规划研究。结合地域特色和人文特点,做好路桥山、水、城相融的城市空间研究,进一步加强对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规划指导和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发展的内聚力和吸引力。四是强化规划管理工作。严格项目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审批内容。全面落实规划批后跟踪监察制度,强化规划批后管理,控制新的违法建筑产生。坚持集中行动与经常性管理相结合,继续加大城市拆违力度,不断减少存量违法建筑。

2、新区拓展工程。在现有城区的基础上,通过高起点、大手笔规划,扩大规模,拉开框架,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通过建设一批高等级的路网和重点设施,带动远东新区、吉利汽车城区块、南山生态旅游观光园区、中部工业区和台州沿海工业区路桥园区等组团建设,使之成为路桥未来城市的重要支撑和精品区域。远东新区在现有4.32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北扩西延,形成占地约5.7平方公里,以新行政中心、商贸、居住、科教文卫设施为主体的新核心区。今年着重推进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新行政中心和居住小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吉利汽车城区块将建成以火车场站、汽车城、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的现代商贸区。目前要重点考虑城市景观环境的设计及城市交通组织,建设好吉利汽车城和中央山居住小区。南山生态旅游观光区将建成以生态农业、花卉苗木、植物林带、山体观光、沿山居住为主体的高档旅游区。今年着重建设花木路(桥)、山体游步道及小景点,做好莲花山生态体育公园、肖王生态居住区和台州花鸟市场的前期工作。中部工业区将建设路桥近期先进特色产业制造基地和大型生产资料市场园区,为远期城市功能结构调整建立基本构架。今年着重完成工业区主干路网建设,加快安置小区建设。台州沿海工业区路桥园区不仅仅是大规模的工业区,也是未来台州市的新城区,其开发建设必须树立高标准的规划和建设原则,为未来城市发展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3、交通畅通工程。突出干线和城区畅通,计划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6亿元,建成高等级公路14公里,完成公路改造16公里,新增公路里程19公里,高等级路面改造96公里。一是推进主骨干交通路网建设。滨海大道一期工程在11月上旬建成通车,甬台温高速公路连接线院路一级公路基本建成,做好104国道改线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路泽一级公路北延工程争取在下半年动工。二是抓好县乡道路建设。完成县道石八线复线工程、石八线新丰至十塘路面改造工程,乡道海滨至白沙路面改建工程、桐屿高峰至小稠改建工程,做好县道椒新线新桥段拓宽改造工程、椒金线机场北路改造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在年内开工。三是抓好康庄工程和绿色通道建设。全年计划建设准四级以上通村公路50公里,率先在全省完成村村通公路目标,并确保完成25公里的县乡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四是完善城区路网。完成台州中心大道路桥段、财富大道、灵山路、文化路、银安街北延、双水路东西延等道路工程建设,进一步改造城区路网,并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切实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

4、设施优化工程。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投入,加快城市供水、供气、供电、排污、环卫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一是供水设施建设。协助台州市二期供水工程指挥部在螺洋征地450亩,启动台州市二期供水工程建设;恢复使用深水井,解决原水供应不足问题;继续实施城区和部分村庄供水管网改造,水厂制水设施改造,形成城乡供水保障体系。二是污水工程建设。在完成建成区三级管网建设的基础上,把截污干管延伸到峰江、桐屿、螺洋三个街道,扩大污水收集范围;积极筹备日处理污水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提高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三是供电设施建设。要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和中低电网建设,尽快实施220KV双水变和110KV横街变、广场变建设,建成巨科6.72万千瓦自备重油发电项目。四是环卫设施建设。根据统一规划,属地建设的要求,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拓展的实际进程,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公共厕所5座,建设垃圾填埋场三期工程,使环卫设施建设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四是燃气管道建设。要根据城区燃气管道的规划要求,按照城市道路建设与改造的时序,制定城区燃气主干管敷设的分年度计划,继续敷设居住小区和重点单位的庭院管网、旧城区块供气管网,在已敷设庭院管网的4个小区建设调压站。

5、丰满形象工程。城市形象本身也是一种投资环境,也是生产力,要把它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一是抓好高楼建设。这是城市的亮点,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推进世纪大厦、台州国际大酒店、三友大厦、河西大厦等10多幢20层以上高楼建设,使高楼成群、成簇拨地,初步构勒出现代化大城市的天际轮廓线。二是抓好公共设施建设。推进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和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做好路桥中学、路桥小学扩建,区中医院、区二院迁建和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建设,形成教育、体育、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基本齐全的社会设施。三是抓好市场建设。着力推进市教材发行中心、装饰城二期、电子数码城、塑料化工市场二期、华东塑料城等5个市场建设,提高现代物流和商贸设施的规模和水平。四是抓好入城口建设。入城口是城市的脸面,要研究路桥西、北、南三个入城口的城市设计,通过入城口的改造,改变和展示城市形象。

6、旧城改造工程。路桥区历史文化保护区二期老街修缮工程是今年我区旧城改造的重头戏,是建区十周年的献礼工程。二期保护工程总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共有拆迁户2748户,房屋4855间,总建筑面积37.83万平方米。其中十里长街重点保护部分共有拆迁户311户,房屋5395间,建筑面积2.77万平方米。按计划我区必须在今年11月份完成二期老街部分的修缮工作,任务相对较重,时间非常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管委会必须加快进度,分秒必争,做好拆迁政策制订、政策处理,控制性、修建性详规的编制,以及修缮工程的实施工作。修缮工程要总结老街一期的修缮经验,本着“修旧如旧,仿真如真”的原则,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在建筑单体风貌上,注重房屋门、窗、墙体、檐角、斜撑等细部设计与施工,充分体现路桥地方特色,还老街于清末民初时的古朴风情。在保护修复中尽可能拓展商业空间,注重商贸特色,讲究商业韵味,追求商业效应,通过继承和发扬商业文化,使深厚的地方文化传统与内涵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步伐,加快老街一期历史协调区、新型街区和普通住宅区的建设步伐。

7、城乡优居工程。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我区通过近几年的房产开发建设,人均住房面积已从1994年的13.3平方米,增加到20__年的20.4平方米。应该说,相比全省而言,我区群众的住房面积是较大的,但我区群众的住房质量却不高。目前我区农民建房形式呆板,更新换代频繁,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极大浪费民资,有的群众一辈子辛勤劳动都折腾到房子上去。实施城乡优居工程,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本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在农村,要抓紧做好村庄布局规划,根据村庄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等实际情况,多层次开展村庄整治、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努力建设一批小康型示范工程为动力,发展一批农村新社区。在城区,则要以征地拆迁安置为契机,做好小区规划设计,建设一批较高档次的居住区。今年要力争按期完成中部工业区、吉利汽车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等10个拆迁安置小区的建设。同时,要建成望景湾、山水华庭两个居住小区,推进水天一色、经济适用房、灵山小区、肖王小区等项目建设,推动我区住宅开发档次的整体提升。

路桥城市规划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委、省政府关于滨水城市规划建设指示精神为动力,以《省滨水城市规划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以《市城市景观风貌设计规划》和《市滨水开发利用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城市滨水空间资源优势,全党动员,全民参战,取得滨水园林口岸城市建设的新突破。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突出“以水为魂,以岸为骨,以岛展魅,以绿显韵,以景托城”的发展目标,利用水系串联公共绿地,美化公共空间,整合城市脉络,实现人与水、建筑与水、绿与水、桥与水、山与水的有机融合,倾力打造景观独特、灵秀兼具、环境友好、适宜人居的滨水园林口岸城市。我市滨水城市建设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民意,定期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民意调查。更快地改善民生,加快道路交通、水环境整治、绿化亮化等建设步伐,使城市建设更好地惠及百姓。更好地提升管理,科学组织安排建设工程项目,努力把城市建设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规划先导。强化城市建设与总体规划修编的对接,科学谋划城建发展思路。强化重点工程规划储备,加强重点工程滚动规划研究,完善重大项目科学决策机制。强化城建项目的规划论证,确保建设项目决策科学、实施规范。

(三)提升品质。加强城市建设精细化设计管理,强化建筑形态、城市色彩、环境景观的总体规划和精细设计,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不断加强城市建设精细化施工管理,立足高起点,强化新定位,提升城市施工建设水平。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水平。

(四)统筹兼顾。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逐步将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延伸,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统筹东西城区发展,加快西部棚户区改造步伐,不断缩小老城区和新区差距。

三、具体内容

我市计划总投资14亿元,实施滨水项目37项,其中,计划当年完成建设项目25项。重点建设包括“滨水路、滨水桥、滨水绿、滨水亮、滨水建筑、滨水园区、滨水景观”在内的滨水类项目,全面推动滨水建设上品位、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

(一)滨水路。投资4500万元,新建、改造和维修城市道路46条,进一步完善城市滨水、通水路网,实现江、岛、湖滨水空间与城市的有机连接。一是新建王肃街(东段)等3条城市道路。新建机动车道30650平方米、人行道19500平方米及配套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工程计划5月中旬开工,8月末完成。责任单位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是拓宽、改造、维修市区滨水道路。对王肃街、环城西路等43条、面积21.4万平方米的滨水道路网进行拓宽、改造、维修。工程计划5月中旬开工,8月末完成。责任单位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三是主要街路检查井维修。对市区主要街路机动车路面上突出、沉降的545座各类检查井进行维修,保持路面平坦畅通。责任单位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二)滨水桥。投资3300万元,建设连接江心大岛与公园之间两座桥。责任单位为市商务局。一是大岛景观交通桥。拓宽改造大岛景观交通桥。将现有旧交通桥两侧加宽10.25米,桥型为蝶形拱式连续桥。计划8月竣工。二是步行栈道桥。从沿江世纪广场至大岛西部天然森林景观区,新建钢木结构步行栈道桥一座,桥长147米,宽3.5米,桥梁为九曲桥。计划8月竣工。

(三)滨水绿。投资4000万元,实施乔、灌、花草三层立体滨水绿化工程。一是重点道路绿化工程。完善全长10公里的202国道连接线两侧、通江路两侧、环城路两侧、王肃街南侧和铁路街5条沿江和通江重点道路绿化景观“环”。二是城区绿化工程。完善新老城区18条通江街路两侧绿化景观“线”。实施龙科街、电业街等街路和11处节点绿化。公园沿江东扩8公顷,栽植花楸2万棵。在38个社区实施“万棵果树进社区”活动。三是机场路绿化工程。建设机场高速路10.3公里、双侧宽50米的绿色景观“带”,栽植乔灌木26种21万株,栽植花卉50万株。绿化工程计划5月中旬完成。责任单位分别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林业局、城乡规划局。

(四)滨水亮。投资800万元,进一步完善城区滨水夜景亮化体系。一是城区亮化工程。建设以沿岸王肃街和通江路、环城路和铁路街为重点,“两横两纵”滨水景观路网楼体和绿篱景观灯饰亮化工程。工程计划7月初完成,责任单位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二是大岛景观亮化工程。实施大岛西部天然森林景观区、大岛东部游乐园80米高摩天轮及新建的景观交通桥和步行栈道桥亮化工程。工程计划8月末完成,责任单位为市商务局。

(五)滨水建筑。投资12.5亿元,实施滨水建筑建设及城区建筑立面改造工程。一是滨水建筑建设。投资12亿元,通过市场化方式,实施滨水建筑项目7项,占地27万平方米,建设46万平方米。其中,重点打造北临,体现冰乡雪阁城市地域特色的创意小区,计划投资3.5亿元,总用地面积13.6公顷,单体建筑围绕冰雪主题设计,打造成沿江滨水、别具一格的城市大型地标性特色建筑群。责任单位为市城乡规划局。二是城区建筑立面改造工程。投资5000万元,实施环城路和通江路63栋楼体立面改造工程。工程5月初开工,7月初完成。责任单位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乡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司。

(六)滨水园。投资6300万元,重点实施六个滨水公园建设。一是公园四期。投资2000万元,向东续建公园,增加公园面积8公顷,建成后,公园总面积达63公顷。责任单位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二是广电中心景观公园。在通江路中段建设用地面积2.1公顷的广电中心景观公园。工程计划10月建成。责任单位为市城乡规划局。三是市区南部植物园。由同济大学设计,在市区南部建设面积40公顷的城市植物园。今年启动一期工程22公顷园区建设。责任单位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四是大岛游乐园。一期投资1500万元,用地面积2公顷,建设80米高的摩天轮及配套游乐设施。工程计划8月末完成。责任单位为市商务局。五是大岛西部天然森林景观园。占地2公顷,建设由通江栈道连接城区的大岛西部江边滩头生态休憩区。工程计划8月末完成。责任单位为市商务局。六是城市郊区景观园。完善沿江卧牛湖旅游风景区和中俄民俗风情园两个城市郊区景观园区建设。责任单位为市文化局、爱辉区政府。

(七)滨水景观。投资1000万元,建设滨水区雕塑和景观小品,在公园、大岛等重点滨水区域布置城市标志性雕塑、文化品位雕塑和景观小品。一是雕塑“母亲”、“冰车男孩”、“对弈”、“孩子与熊”、“琴韵”、“滑草”、202国道入城口城市组雕,计划6月初完成。责任单位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二是设置“欢乐购物”和“老鹰捉小鸡”雕塑,计划6月末完成。责任单位为市城乡规划局。三是其他沿江设置的城市家具和景观公共服务设施,计划7月末完成。责任单位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四、保障措施

滨水城市建设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加之我市有效施工期短,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我市滨水园林口岸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责任单位要充分认识滨水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部门实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城市滨水区域规划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对2010年滨水城市建设任务负总责,进一步细化分解各项任务,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形成“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的责任网络,做到既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又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二)广筹资金,加大投入。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各方力量为辅助,市区共投、政企共建、全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收取土地出让金、国有资产运营、开放市场吸引投资、争取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监管,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科学组织调度资金,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三)完善措施,强化管理。要严格工程项目报建程序,认真执行招投标程序。加强工程造价、合同动态和专项监管,规范建设市场计价行为。实行工程建设合同与廉政责任书“双签”制度,加强工程招投标的全过程监管。规范工程监理行为,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严格执行道路、市容、绿化和广告等管理办法,全面推行“五包”责任制,实行城市精细化管理。

路桥城市规划篇8

关键词:高架桥;城市建设

1高架桥建设的背景

(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建设不断的加强,城市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同时经济的不断增长,汽车的数目也不断的增加。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城市里的道路不能在承载这些车流量了。(2)城市的改革规划开始向道路的改革方向转变。但是在城区里面,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建设道路,所以有关部门为了解决交通拥挤、事故增多的情况,每个城市都不断的建造高架桥来解决这些问题,想要提高整个城市的交通效率。(3)在21世纪以来,国内的各大城市都不断的建设高架桥。(4)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高架桥的建设正是可以体现城市道路规划从平面结构向着立体结构的转变。(5)城市由于人口众多,在城市的繁华地段,车流量巨大,如果在这个地方,设立不同的高架桥,那么对人流量的疏散与车辆的通行能力将有很大程度的提高。(6)现代化城市的一大标志就是高架桥的建设。高架桥的建立一方面提高了提高了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另一反面就是承载了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愿望与前景。

2高架桥对城市的作用

2.1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在城市当中,城市的交通道路都是相对确定的,所以高架桥在城市的规划格局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城市的空间资源,可以为不同的车辆在不同的道路环境中可以顺畅的行驶,从而减少车辆的相互冲突,提高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效率,同时,高架桥的建设可以将车辆与行人分割开,有利于减少车辆与行人的相互打扰。

2.2可以节约道路建设的土地成本

高架桥建设的地点可以选择在交通拥堵的城市市区,在市区里面由于土地资源的昂贵,合理的建设高架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节约昂贵的土地成本,同时也不会受到城市地下设施的影响,建设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经济。与地面的交通通道相比,高架桥具有更广泛的使用空间,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也是较高的。

2.3改变城市的布局

由于高架桥本身的特点,高架桥出口比较少,所以高架桥可以用于市区与城市功能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缩短城市市区与城市功能区的时间距离,从而带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快速的带动城市的经济区进行开发与利用。

2.4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机遇

高架桥的兴起与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格局与生活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带来人们物质生活有所提高的局面。正是由于高架桥的出现,使得城市建筑格局发生了改变、调整与优化,给城市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高架桥的建设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城市高架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是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城市的各个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1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高架桥在建成的初期,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的交通拥挤的情况,但是城市交通体系规划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城市建设高架桥更像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建设高架桥对交通的改善效力正在不断的减小。在一般情况下,建设城市高架桥对长距离的、快速的通行具有很高的效益,但是这样却造成了行人与公共交通的不便利,这显然与建立城市高架桥的初衷相违背了。高架桥的建立会增加其他道路的车流量。所以在高架桥建立一段时间之后,城市的道路又恢复原有的拥堵的局面。城市交通结构的不断变化,当初是为了疏通交通而建立的高架桥,在经过若干年之后,高架桥的建立有可能又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障碍。

3.2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1)高架桥的出现就是为了缓解城市的交通问题,所以在当初的建设过程中,美誉考虑到对城市景观的影响。高架桥的特点有暗灰色的情调、笨重的体型等,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城市高架桥与城市原有的建筑不能很好地相适应,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跌个性与特点,严重的破坏了城市的协调与美感。(2)高架桥的建设会撕裂城市的上层空间。高架桥作为空中通道,这就必然决定了高架桥必须占据市区的空中地区。这就决定了高架桥可以阻挡阳光,并投射下来巨大的阴影,对城市居民的视野造成阻挡与屏障,这使得传统的街道的风景被这个高架桥破坏,同时两者的形态也会造成巨大的景观反差。最终加剧了城市景观的破碎化。(3)高架桥提高了城市的噪音与废气污染程度。一般高架桥是用来缓解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所以一般是建立在人口聚集的地方,这样就会造成车辆的噪音从空中向四周不断的扩散,同时声源于周围的建筑更加的接近,噪音会更大。高架桥上都会设置有简单地防止噪音传播的声屏障,但是由于空中的减音效果有限,不是像地面上的植物的吸收,所以这样的减音效果并不明显。车辆在空中散发出来的尾气在空中更难扩散。城市的居民受到高架桥的噪音与空气污染两方面的侵扰。(4)高架桥也是城市藏污纳垢的地方,由于人们主观的原因与高架桥本身的特点,造成了人们更愿意在高架桥下方堆积工业垃圾与其他的生活垃圾。又由于城市的有关部门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这些垃圾没有及时的被清理,造成了高架桥下污染是最严重的。

4城市建筑观念的转变

4.1战略层次的转变

城市总体规划在本质上来说,就是城市资源的合理再利用过程。再规划的主要思想是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有很好的研究这个问题,才可以更好的确立城市建设的宏观目标,才可以更好的指导城市下一项建设任务的确定。

4.2总体区域的规划

在当前的社会,社会迅速的发展,城市建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市的区域范围也不断的扩大,所以当代的城市需要更加快捷交通方式,所以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建设观念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中更加节约利用城市的土地,加强城市的道路土地与非建设土地的调用的协调关系,将更好的做好建筑用地与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协调关系。

4.3总体规划的整体性

城市建设思想理念确定在城市发展的方向与总体布局上,总体来说,涉及到的原则有持续性与不可以改变性。所以在城市整体建筑建筑理念的修正过程,不应该有城市建筑理念的大范围的调整过程。对于城市的用地性质来说,主要是通过相关的差异性来表达的,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城市的建筑理念也定要符合相应的总体规划的调整,需要按照相应的法定程序来进行操作的。

4.4总体规划期限的调整

总体规划作为城市建筑理念的改革的总体指导方向,所以应该具有前瞻性与长远性。所以城市建筑理念通过城市的高架桥的建设与拆迁过程中应该具备了很是丰富的理论知识。可以很是灵活的为长远的城市建筑理念提供充实的活力。

5结语

总之,正是在城市的高架桥的建设与拆迁过程中,国家与有关部门决定城市的建设应该遵循实际的发展需求,从实际出发,研究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策略,并且分析各类产业与房地产的发展方向,用明确的城市建设理念来引导城市建设的资金的投入,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周边建筑的高速发展。在城市的新的建筑理念中,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来完成城市的建设改造等过程。

参考文献

[1]梁海岫,陈伟杰.从高架桥建设到拆除看城市建设观念的转变[J].山西建筑,2017(03):7~9.

[2]张磊.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既有住宅更新改造环境绩效分析和潜力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路桥城市规划篇9

一、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1、强化规划管理。认真做好《年-2015年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报批各环节工作,力争12月底前报批完成,为我县积极拓展城区“一核两翼”中远期发展战略提供科学规划依据。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重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重要地段、节点要进行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研究。确保城市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开放空间,生态空间和历史文化保护,合理确定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密度,配足停车面积,留足绿化空间,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严格遵守《城乡规划法》有关法规和章程,切实做好规划过程中各个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的现场选址、踏勘放样、规划监督和竣工验收,严格按照“一书两证”、“四线”等管理制度,把好项目规划审批关。积极协助有关乡镇做好集镇第二轮规划调整编制和新村测绘、规划并予以监督实施。

2、加快”城西开发”工程建设步伐。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按照县委“高昂龙头,联通山海,拓展两翼”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城西片区修建性详规,高标准、高规格描绘城西发展格局;着手城西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及沙盘制作,进一步加快迎宾大道城区连接段、内环路、四中沿河道路等骨干路网建设,完成原氨厂片区的拆迁收储,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启动集休闲、体育、美食、娱乐、会展、旅游集散中心为一体的城西旅游文化综合体建设,布点入驻中影万星影城,重点突破张家坊景观房地产、企业总部等项目建设,拉开城市建设框架,推动城区向火车站延伸。

3、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持续推进岭上街、状元街北侧、原医药公司宿舍、古城范围内等旧城区收储、改造。

二、提升城市功能,打造最佳宜居旅游城。

1、实施“功能配套”工程,完善城市人居功能。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抓好以3座主桥梁为重点的市政设施建设,重点做好和平南街、北洲桥头至新桥路口、财政局门口至林业路连接段、林业路上段至新建三中路口、青廉巷、许洋路、青福巷公交门前、松光110kva邵武变电所进场段等街巷道路;新添5个标准化独立式公厕,新建戴家坑小区垃圾收集站;今年要争取完成火车站至张家坊泵站、和平南街、佳兴摩托车行至职中门前等污水管网铺设及道路改造工作;加强市政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重点维护市政道路,指定专人及时维修维护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城监大队要加大市政设施的监管力度,及时制止并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公共设施不文明行为。二是抓紧完善城西开发片区迎宾路以及鸬鹚岭、上下北洲、东洲、戴家坑小区道路路灯设施。三是推进丹霞名府、和平中街北段等新开发房地产项目,以老年公寓、综合为重点的安养设施建设,增强安养休闲功能,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廉租住房60套、公共租赁住房30套、限价商品房55套。积极引进或组建物业公司,强化社区物业管理。同时,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2、实施“形象塑造”工程,完善城市景观功能。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快做好城区景园和夜景工程的修复和提升,高水平建好城市关键节点的景观绿化,高品位打造芦峰山城市公园和“三河六岸”景观带,绿化、花化、亮化主要街区和重要节点,尽显城市靓丽品质。做好芦峰山公园绿化、四中沿河亲水绿化、迎宾大道绿化工作,三座主桥桥头公园绿化,城区行道树补植及新种,廉租房小区绿化,同时加强现有绿化的管护和管理。做好杉溪两岸夜景延伸及补缺补漏、城区六座桥的亮化,城西开发片区迎宾路路灯。抓好城区3座主桥重建工作,精心雕琢水南廊桥、东洲桥牌坊及桥头公园等景观小品,。坚持执行城区主体建筑风格,加大对丹霞名府以及和平中街新建建筑风格的监管,启动金湖路沿街、东洲小区、东门段沿河建筑、和平中街新华书店至水南桥头、金湖宾馆至北洲桥立面改造立面改造。

3、规范城区功能布局,完善城市商贸功能。借助城区旧城改造、城西片区开发契机,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规划中,科学规划商业网点布局,重点是配套骨干路网建设,划点连线设置商业网点,聚集人气,打造商贸一条街(路)、商贸小区等效益。加快建设新华都商场、海盛购物等项目,搞活商贸流通。积极推动五谷巷汽车城建设,规范城区汽车修理行业规模管理;在城区周边规划新建建材市场、废旧物仓储、城区大型停车场,合理安排城区夜市摊点布局。

三、强化城市管理,打好“管理提升”战役。

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注重精细管理,延伸一级环卫,加大违法建筑、市容市貌、建筑工地、夜市摊点、三河水体等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区交通、市场、广告、夜景等管理,提升社区建设水平,营造畅通、清洁、舒适、安全的城市环境。

1、强化城区秩序整治。进一步加大城区卫生保洁和车辆停放秩序整治,整治各类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城市“牛皮癣”、乱搭建等脏乱差现象,营造卫生整洁、规范有序、生态文明的旅游城市形象。严格规范城区在建工地施工、弃土、弃渣等行为,改善旅游城城市面貌。严格规范危房改建和临时用地审批,持续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确保城市建设有序推进。

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推行重要街区摇铃收集垃圾,居民小区定时定点收集垃圾等方式,强化常态化保洁。坚持联合执法制度,对乱摆摊、占道经营、乱搭建、乱堆放等现象,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坚持部门联审机制,做好街区广告牌规范设置。

四、加强建筑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强化对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严格落实建设各方的主体安全责任,特别是施工企业的主体责任和监理单位的责任;创新监管方法,完善监管制度,确保安全无事故。

2、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抓党风带政风、促行风。切实落实反腐倡廉责任制,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三心四尽”,即:用心服务发展、用心服务群众、用心服务企业;尽其职、尽其能、尽其心、尽其责。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建设”、“平安工程”、“平安工地”等活动。

3、提高服务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内增素质,外树形象。

五、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村镇建设健康发展。

1、做好乡镇集镇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积极协助和指导有关乡镇做好集镇新一轮规划调整编制和报批工作,着手启动各乡镇集镇控规的编制工作。并按照省市有关试点小城镇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为朱口镇小城镇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和省市实施办法,加强村镇规划监管。开展村镇规划编制成果评审验收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省级“以奖代补”资金补助,扎实开展村庄规划工作。

2、持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今年确保1个集镇,10个村庄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达到省级验收标准。积极协助各乡镇、村庄建立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把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真正落到实处。

路桥城市规划篇10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城市;规划

1.“生态经济”概念与相关研究

“生态经济”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尔丁(KennethBoulding,1966)出版《一门新的学科―生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协调”理论中,生态经济协调的核目的在于如何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平衡上。城市的实质就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生态与经济的双重特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将进一步要求生态经济平衡。生态经济城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生态经济城市”与在目前社会界流行的“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概念相比,存在较大差别。当前在探讨“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时,都是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生态城市”关注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而低碳则主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绿色城市”的核心问题是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形式。相对来说,生态经济城市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多样的衡量标准。

生态经济城市规划,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城市规划,是以“人与自然协调”为规划原则,在多学科参与的基础上强化生态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态经济规划技术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通过广泛的部门协商和公众参与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等来实现城市复合系统的良性运转。目前,城市规划已从基于解决具体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常规规划路径如彼得.卡尔索(peterCalthorpe,1993)提出的“公交主导发展模式”(transitorientDevelopment,toD)和安德雷斯・杜安伊和伊莉沙白.普拉特夫妇(andresDanny&elizabethplater,2001)提出的“传统邻里发展模式”(traditionalneighborhoodDevelopment,tnD),发展为“一体化规划发展模式”,如集能源、交通、水、固体废物于一体的城市规划―哈默比湖城(Ronaldwennersten,2007)。

2.湘潭湘江生态经济带规划

湖南最大河流湘江,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湘江孕育着敢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自古以来,湘江就是湖南省最重要的通江达海的航运河流。国家经济战略向内陆中部转移之后,对其重视度日渐提高,湘江经济走廊势必逐渐发展壮大。湘江作为湖南沿江带城市群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自然滨水景观,同时,在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区域生态基底中承担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2湘潭湘江生态经济带规划措施

2.2.1总体规划策略

我们把湘潭湘江生态经济带的定位为湘潭的城市名片,文化之源、生活之乐、休闲之所、生态之谷。其总体规划策略主要有两个方面:

2.2.1.1结构规划

形成“生活居中,产业两头”“商贸入城,休闲临江”“拥抱湘江,江城联动”圈层发展,梯度推进,江城共生的整体发展结构圈层发展:区域空间发展以湘潭城区为核心,向南向北,圈层发展;商业商贸旅游为中心,居住向外,产业两头;绿地东西向楔入分隔,层次分明。

梯度推进:城市空间布局为沿江至城市内部,东西向梯度推进,沿江以服务休闲,生态绿化休闲为主,商贸入城,工业外拓。江城联动:沿江产业功能,与城市广大腹地产业功能共生共融共进,空间格局透江透绿,绿脉通江。最终形成,内外衔接,有主有辅,绿蓝相间的和谐城市蓝图。

2.2.1.2功能规划

坚持腹地与沿江统一策划的原则,加强城市功能的延续性,共生性和可持续性。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兼顾的原则,积极保护滨江岸线的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岸线利用的条块分割,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增加生活岸线和中央商务岸线长度,增加滨江公共空间。对重点地段编制相应的规划,并在土地利用规划上加以落实。

2.2.2详细规划策略

2.2.2.1道路结构规划

①两纵十横:跨湘江的10处城市道路桥梁以及沿岸的滨江大道构成湘潭湘江经济带的核心道路交通系统。加强城市主要道路,过江桥梁与城市铁路站场,城市快速路的联系,将外部交通利用最大化,建立起城市快速交通系统。②增加雨湖大桥:在一桥与三桥之间增加一座桥梁(雨湖大桥),疏解一桥交通压力,连通旧城旅游区、火车站和新城行政中心区。远期预留壶山过江隧道位置。③沿江大道分段控制:九华片区沿江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50-60米宽,车行道为双向8车道;万楼片区到一桥,沿江大道控制红线40米宽,双向6车道;湘江三桥至望衡亭东侧附近道路控制红线为30米宽,双向4车道。

2.2.2.2公共设施系统规划

区域整体公共设施布置原则为:商贸入城,休闲临江。由现在的“双城记”走向“复合中心”将人流量大、商贸性强的商业活动布置在远离江边用地条件更适合的中心区域,而休闲、文化、娱乐生态等优雅闲逸的活动沿江布置,打造诗意湘江的生活。湘潭的城市规模和发展趋势,应该由两岸“双城”式的分离发展,走向以文化休闲为中心的复合式发展,集中力量建设湘潭市的核心区,从而提升城市建设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竞争力。

规划形成“一主三副”公共设施系统:一主:河东河西复合中心,城市的主中心;三副:万搂、板塘城市副中心;九华滨江新城副中心易俗河新城副中心。同时,在各社区的中心规划相应的商业公共设施,满足社区发展需要。

2.2.2.3生态绿地系统

湘江要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生态基础是前提条件,生态安全,尤其是水生态安全。重点防治水污染,在湘江综合水利枢纽建设后,由于水流速降低,自净能力下降,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建设沿江截污管网,将污水排放至于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湘江生态带是区域生态的核心,在确保湘江水生态的基础上以间隔渗透绿地的形式楔入两岸,将生态“带”延伸为生态“网”构建更全面的生态绿化体系。结合长株潭绿心的背景山体,形成外有群山环抱,内有碧水蜿蜒的依山傍水,交织渗透的生态网络体系,也是“山水湖南、诗意湘江”的基本保障。

2.2.2.4滨水岸线规划

1)景观规划:以自然柔性植被缓坡岸线为主,以人工块石驳岸为辅,局部点缀人工亲水平台硬质岸线,同时充分利用湿地本身自净功能,过滤水中杂质。水域种植莲藕、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并养殖一定数量的水生动物(鱼类),将自然景观与经济作物结合起来,争取获得双丰收。

2)功能规划:根据功能规划,沿湘江由北往南,功能带组合依次为九华北段生态公共岸线、九华金沙滩开放岸线、昭山自然岸线、九华生产岸线、易家湾生态岸线等18段滨江岸线。

2.2.2.5防洪排涝规划

湘潭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时空分布不匀,季节性较强,春夏之间,降水量集中,秋季多旱,暑热期长。结合道路以及排水管道的走向。43米以上区域的排水直接排入湘江,43米以下区域的就近排入河道水体,日常直接排入湘江,洪水期由排渍站排出。

为确保防汛安全。拟建的长沙湘江航电枢纽工程,将会起到调蓄作用,减少湘江水患的发生。湘江航电枢纽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降低洪水爆发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