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十篇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十篇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1:34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政治教育

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理直气壮地讲授马克思主义。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决定的。

一、主渠道教育

第一,增强理论的科学性、时代性和说服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直接承担着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与宣传普及的任务,理论性和时代性强是其突出特点。为此,要加大科研力度,不断认识和把握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理论方针政策的发展变化,根据时展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提出的问题,坚持与时俱进,要使科研与教学共同进步,教学才有科学性、时代性,对学生才有说服力。

第二,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内容,以理想和信念为教育核心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思想特点和思维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内容和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课程性质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生动的社会实践息息相关,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关内容更是与现实生活有着血肉般的联系。学生往往只有在掌握了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也只有在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学会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提高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才能化书本知识为自己的知识。经验证明,一旦让学生走向实践,接触社会,许多理论问题就会豁然开朗。离开实践、离开生活往往事倍功半,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也难以提高。

第四,重视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出:“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一般而言,干任何事情都要发挥人类所特有的自觉能动性;特殊而言,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一条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各个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成功的教育艺术就是要引导好、保护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第五,积极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和多种教育方式,提高深堂教育效果。教育手段对教育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它使教育内容充实、形象、简洁、明了,方便教师的教学,学生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料,记录教学的详细内容,使教育空间大为拓展。教育中可以采用演讲、评述、辩论、对答、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教育吸引力。

二、网络渠道教育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它使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行为方式、知识传播方式等都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各学校都相继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理论学习的网站或网页,逐渐形成一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及阵地。大学生在这些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讨论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通过建设优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合学生的生活,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个人交流渠道教育

个人交流即面对面交谈,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思想问题,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因为个别交流一般不是解决面上的思想问题,而是解决个人的思想问题。从心理学意义上讲,个人的思想问题独具个人的心理特点和性质。交流对学生而言是要勇于在教师面前公开自己的问题,并坦诚地面对和改善自己的不足,需要有较强的毅力。对教师而言要解决学生具体的思想问题需要费时、费力,投入较大的精力,要想方设法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是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底线,也是教师教育水平和能力的具体和直接的体现。当然要使个人交流收到实效,重要的是从理论上把握学生个人思想问题形成的过程,最关键的一点是把握独具个人特点的人生矛盾的发生与发展所导致的思想形成过程。

总之,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洪志.大学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9,(07).

[2]黄明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农业

科学,2008,(05).

[3]张忠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学

校理论战线,2007,(05).

[4]马福运.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

育研究,2007,(01).

[5]颜善文.学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222-01

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生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占有重要的指导地位,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步骤。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问题,不能忽视其对整个教育改革的严重影响。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诸多严重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①教材资源的利用问题。在新课改的形式下,现在的高中政治教材在内容上有了大幅度的改进,更加简洁、生动,贴近实际生活,使以往的较抽象的理论逻辑更加具体化。这是高中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较大进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和热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是以原有的教材内容为基点,以新教材为参照,没有突出新教材改革内容的重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材内容的繁重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责和压力,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学习能动性的提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②过于注重理论、脱离了实践。高中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种内在品性的获得是不能够仅仅依靠简单的知识性教学来达到的,而必须通过理论的教授从情感和价值途径上对学生进行日常的习惯性的德行培养,使之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践行并逐渐形成指导实践的准则。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只是在理论上进行灌输,并没有对学生的内在的体验和感悟进行培养,往往导致了政治教学目的无法真正实现,流于纸上谈兵,空洞无味。③学生主动性的缺失。大多数时间,教师只是根据教案或者多媒体按照课时按部就班地教学,只是把课程中的知识灌输性地学生,这种教学模式针对的是应试教育的考试,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而没有体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主动性,被老师的教学模式束缚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无法发挥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主动的沟通和交流,而一位地被迫接受知识只能导致教学的无效化。最终导致学生对政治教学的冷淡、甚至排斥。④教学实施偏向化。大多数教师面对素质参差不起的学生,在态度上不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在教学中不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有的放矢。把握不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导致教学质量很难全面地提高。

二、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现在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而我们在上边谈到的几个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至于其他更多的问题我们就不一一论述。但是在面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全面思考,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非社会体制的问题,而是社会环境问题。例如,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一方面又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直接导致了道德教育后效果的降低。在这两者的相互作用下,我们很难确保每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社会习惯和健康的道德风范。

其次,市场经济的转型对国民思想的影响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市场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的涌现,是导致社会道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当代社会经济不发达所导致的贫富差距的扩大,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道德下降的速度。而这又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思想尚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成熟的生活与社会中的青少年一代,使之思想起伏不定,影响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

最后,外来思想的入侵和国内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完善是问题的根源。我国在经历改革开放后,不仅马克思主义带来了政治思想方面的主流指导思想,同时各种不同思潮的入侵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民思想的稳固和核心思想的健全。

三、结语

当代的思想政治教学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极易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抵制,在此体系基础上的政治教学是培养不出真正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需求的开创性人才的。我们只有从根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才能改变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政治教育的主脉,才能培养出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高层次的道德主体。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3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矛盾,思想政治教育

矛盾分析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这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现象,把矛盾分析法运用于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使我们有针对性地,具体地分析大学生成长实际,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创新研究路径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体矛盾的主要表现问题

(一)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

这也是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对矛盾。两者之间的不协调、摩擦乃至冲突都是这类矛盾的表现形式。产生这一矛盾主要表现是:第一,是人格因素引发的矛盾。比如教育者形象不良,缺乏威信。第二,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引起的矛盾。

(二)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多数教育者对客观要求是能正确理解、把握和践行的,因而与客观要求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与客观要求不一致,产生矛盾,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自身经验、思想觉悟水平、认识能力与思维方式等因素,教育者有时并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甚至出现片面理解乃至曲解社会要求。第二,教育者内心并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式地开展教育活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个人的思想及行为很难完全符合社会的客观要求,总会有一定的距离,这就是矛盾。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讲,这类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是长期存在的。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单一性与大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之间存在矛盾。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与大学生完成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性之间存在矛盾。

(四)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的矛盾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交通手段、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政治的日益一体化。使大学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众多力量的影响,例如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各n消极的社会因素和负面典型,都会引起大学生对教育影响持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二、正确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矛盾的举措

(一)正确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

从上述分析可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因此,承认矛盾和正视矛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克服两种有害倾向:一是不承认矛盾或无视矛盾,二是不敢正视矛盾和害怕矛盾。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积极地正视矛盾,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矛盾,更不能害怕和回避矛盾,主动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特殊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我们必须坚持两分法,客观、全面、深人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一是重视调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矛盾,我们在认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必须深人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二是要分析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想问题,我们不能一律看待,而应全面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三是深人分析矛盾的内部关系,克服表面性。我们在处理这类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深人分析矛盾各方的特点,慎重处理这些矛盾。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力量发展的不平衡,矛盾地位的不同及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同,形成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因此,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善于区分并抓主要矛盾,结合社会现实及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促使矛盾转化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和发展源于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性质和斗争形式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实现错误思想向正确思想的转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要不断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同时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达到理想质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它们能否解决好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矛盾分析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法,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承认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把握教育方向。注意主要矛盾发展转化的条件与时机,积极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转化,全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4

关键词: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600420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多元文化和各种思潮异常活跃,使当前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新时期新阶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日益增多,社会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如果私营企业没有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开拓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很难形成战胜市场竞争巨大挑战的合力。因此,要准确把握当前私营企业思想政治的教育现状,就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当前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分析当前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提供科学依据。

1当前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

根据所处环境和自己的实际研究能力,本人于2012年6月,对湖北省的部分私营企业,进行了题为《当前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两大部分,由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两种题型组成。内容主要涉及当前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认知、情感、评价、以及当前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教育途径、内容及不足等方面。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0份,有效回收率82%,其中男性485人,占总人数的59%,女性335人,占总人数的40.9%,其中职工497人,占总人数的60.6%,专职政工队伍103,占总人数的12.7%,中层管理着136占总人数17.3%,高层管理者66,占总人数的8.0%,企业负责人18,占总人数2.3%。从以上分布的数据看,本次调查符合社会统计学分层取样原则,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然后采用spss11.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当前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私营企业在这种变革的背景下也出现了其独特的变化。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对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严重不足

当前,我国主要存在对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私营企业只搞经济,没有必要抓思想政治教育;私营企业发展任务重,竞争大,工作多,没有精力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私营企业工作难度大,没有办法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当我们询问你认为有必要在私营企业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吗?有55.6%的人认为私营企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必要,有占23.1%人认为有必要,仅仅只有5.8%、73%人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有。这些说明大部分私营企业人员对政治教育的认知认识不明确,没有认识到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2对私营企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理解趋于客观

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对私营经济的政治领导,主要是面向私营企业全体员工和私营企业主,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一部分,更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不存在矛盾,两者相互联系的。笔者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当前部分人认为私营企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联系,如,有75.4%的人表示在私营企业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利,52.6%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分别只有4.3%、0.2%、2.5%、0.1%、的企业人员认为没有作用、完全没有作用、有反作用、不知道。可见,私营企业人员对私营企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理解趋于客观。

1.3在私营企业中对党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对私营经济的政治领导,主要是面向私营企业全体员工和私营企业主,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私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一部分,更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私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在我们的调查当中却发现,很多企业对党组织的认识性很不够,例如,当我们在问卷中进行调查,你认为在企业中建立党支部和工会组织是否有必要时。有59.8%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44.9%的人认为可有可无;只有11.4%和23.1%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中建立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很重要有一定作用。而在评价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倾向于找谁解决?只有34.7%、62.4%的被调查者选择找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自己解决,而且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则是选择企业领导、政府、工会、司法部门、新闻媒体它们分别各占了4.4%、3.5%、5.3%、2.4%、5.7%。由此可见,当前在私营企业中,大部分私营企业职工对企业中的党组织认识不足,轻视了它私营企业中的重要性。

2对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的原因分析

2.1从业人员认识不足

私营企业负责人只重视经济工作而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

因。与经济工作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

提高人的素质是潜移默化的一个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效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看得到的,是一种长期的潜在的效益。再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往往缺乏定量要求和条文规定,工作优劣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成为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鸡肋”。因此,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私营企业负责人往往重视经济工作、管理工作,而不重视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赚钱创利、忽视职工素质提高。

2.2主管部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私营企业主管部门对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实际工作缺乏力度是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的主题原因,实际工作部门并没有把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和大局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泛泛而作,缺乏计划性、连贯性、系统性,无法体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威力和活力。没有形成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也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上。工作主体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不能够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指导和开展工作。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调查了解,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没有能够按照“企业负责人理解、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员工欢迎”的目标来进行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党组织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优势未能很好体现

为了加强私营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力度,不少地方的私营企业在各级党委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和帮助下,纷纷建立党、团、工会等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私营企业党组织发展还不平衡,党组织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优势未能很好地体现。

2.4工作机制难以建立

私营企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很难有针对性的根据固定地规律的工作原理来开展工作。同国有企业及其它企业相比,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共性的一面,但也有其个性的一面。其个性主要体现在,私营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注重言传身教,在这一领域工作关键要增强说服力。需要靠耐心细致的疏通引导来得到私营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工作内容上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应当经济行为教育中形成健康的思想。方法要具有多样性与创新性,没有适用一切的最佳的方式方法。

总之,我们应在了解当前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各方面应齐心协力,针对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特点,共同努力引导私营企业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观,为其今后的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瑞华.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难题及成因分析[J].现代企业,2004,(2).

[2]文克成.谈谈加强私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某些私营企业不热心公益事业的思考[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1998,(1):2325.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5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意义建设发展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一词由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走上系统化与规范化是从制定并落实《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到重视并广泛开展,2005年将思想政治教育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一个独立二级学科,这标志着该学科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而形成了我国现阶段从小学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

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世界各国的不断接触,经济文化的不断交融,对我国国民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我国国民思想观念的方向指引,该学科的设置与发展,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民群众的推广与建立,促进我国社会稳定与团结统一;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最终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

1.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一门具有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学科,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从小学到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环节。开设课程内容主要以古、今、未这三点为主题。古:让学生回顾历史,充分认识与了解祖国的发展由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坚定的决心跟随在党的带领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以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原理的清晰了解,并结合中国国情,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与科学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未:加强党的指引,大力发展党的方针教育,指导学生正确认清国内外形势,提高学生对形势政策、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做到顾全大局,环顾未来。

2.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需要根据国际和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来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1)国际形势新视点,要及时了解。世界各国在不断地接触与变化,政治格局也在不断波动中,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现阶段,各国之间的频繁交往所产生的国际视点可以作为新的教学基点。配合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讲述目前国际发展新趋势;帮助学生理清国际之间,特别是贸易之间所产生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以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模式的不同;引导学生摸清国际贸易与国家、国家实力之间的关系;认清国家发展与世界接轨的必然性;学会用全面性的目光看待“机遇”这把双刃剑,在发展时做到考虑全面,分析其中利害,强化国家意识。

(2)国家发展新方向,要重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带动着全国人民思想观念的走向,因此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特别是前沿性。要做到教学中清晰讲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基础、导向和必然要求;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然性;还要密切关注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与最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如在党的十、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召开后,及时组织学生学习,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走向,为后续发展确定正确的目标;大量列举古往今来的名人名事,英勇救人献身等典型事例,引导学生爱人民爱祖国爱社会的思想,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修养。

(3)要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思想方式,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开展必须关注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首先,要从他们普遍关心、比较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入手,从问题出发,将理论观点置于现实问题的认识中,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价与思考,突出适合学生接受的重点内容,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除困惑的能力。其次,在教学中要增加实践课程安排,要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教育教学片;开设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与人才成长、心理咨询学、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公共课,拓宽他们的视野。

3.教学方法要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思想观念作为主导,因此要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塑于行。教学方法要做到生动有趣,让学生自主参与,采用他们兴趣爱好,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来组织教学,便于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提倡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专题式和案例法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按章节授课方法与其他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其次,要丰富教学方式,变单一的课堂灌输为专题讲授、讨论交流、自学研讨、论文报告、原著辅导、答辩竞赛、实践考察等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再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实效。要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技术制作教学课件,把文字、信息、声音和动画结合起来,大力提高教学的知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提高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使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彩一课”,使该课程切实成为学生喜欢的必修课。

4.建立完善教学保障机制

(1)完善思想教育发展机制,落实责任制。首先,学校校长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负总责,并且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好榜样;其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传达到校中的相关部门,各部门分工明确,认真落实,做好本职工作,并定期检查;再次,没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的目标考核量化机制,确定合适的教育方法,认真执行,取得实效。

(2)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良好开展需要一批专业性的师资队伍:首先,在教育学生上要具有理论功底扎实,善于开拓创新;其次,在课余生活上要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善于理解学生;最终,能在学生心中建立较高威信,便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6

[关键词]生产教育观;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审美与教化

三维结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作为共产主义者的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其哲学根据无疑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正如其所强调,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所固有的,而只能是从社会生产和斗争实践中得来的,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同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教育观,也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的行动哲学。而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缔造者,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与党的建设思想相结合,在教育群众,以及在克服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非无产阶级思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对于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诸多启示。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正如学者邱永成所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是中国传统“知行合一”思想、西方实用主义与实践理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据笔者接触到的资料来看,其内容至少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联:

1.1哲学基础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无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要深刻地理解这一思想,得先从其深层的哲学基础分析。第一,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作为一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无不充分体现了唯物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革命目的之体现,是认识世界的必要途径,是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教育作为人认识世界把握世界规律的活动,它必须着眼于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教育活动是人通过生产劳动,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然后又用理论指导生产劳动的实践。因而,的教劳结合的思想,打破了中国传统教育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生产和教育相脱节的历史局限性。也正体现了教育作为人与世界、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途径,以及将教育规律与人对客观世界认识深化规律相统一的典范。第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思想中的理论之一,它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精神财富。可知,在看来,人民群众始终占有至高无上的位置,他反复强调工农群众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教育实践中,他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实践“全民教育”,使工农群众受教育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工农群众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扫除了几千万文盲,培养了大批工农干部和建设者。在“群众本位”的价值取向上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有着内在的逻辑性。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群众性自然要求教育方式必须符合教育的群众方向,符合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工农群众的特性。由此可见,的这一“群众主体”的教劳方式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

1.2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知行合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而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思想。他认为,世界上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书本知识,一种是实际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两种知识的人才称得上是个完全的知识分子。曾指出,即使一位受教育者从小学到大学接受教育并毕业,即使算是有知识的文化人,但他也仅是局限于书本知识,因为他没有参加运用自己的知识参加任何实际活动,还不能算一个完全的知识分子。在看来,另一方面,对于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来说,虽然他们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的知识也只是偏于感性的或局部的,缺乏理论的知识和普遍的知识,就是说,缺乏理论,他们的知识也是比较的不完全。由此看来,这两种人都是不完全的知识分子,都有片面性。而要克服这两种人的片面性,唯一的途径就是这两种人各自向自己缺乏的方面发展,使这两种人互相结合。也就是强调的: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

1.3组织形式

教劳结合思想的模式在于组织形式。首先,城乡结合,工农结合。提出了学校可以办工厂、农场;学生可以半工半读;普通文化课程与工业、农业、军事等方面的课程相结合;“学生劳动一段,学习一段”等设想.同时,提出了由国家和社会共同办教育的“两条腿走路”的思想,即在无产阶级统一的方向、方针、目的的指导下,办学方式应该多种多样,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能强求一律。包括国家办学与工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遍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教育与半工半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教育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函授、广播教育并举,免费教育与自费教育并举等形式。不难看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在教育模式上不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注重组织形式。其次,组织工会和农会。教劳结合的思想,从其实践来讲,较重视组织的依托作用。广泛而积极地通过工会、农民协会、妇救会等组织,形成教育与生产的外在气氛。特别是教劳思想在农村的践行,组织的依托作用显得更是非常重视,深入调查和研究中国农村的,较了解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小规模、家庭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农民群体相对散漫、封闭,如果不能把农民组织起来,其教劳结合的推广只是空话。

2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识、审美和教化三维结构分析

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定要先回归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探讨。本研究认为: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知识的教育。它包含着关于是非判断的知识,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存在的基础是它的知识维度。这种知识更多地是关于社会和人性的知识,以及关于民族的、国家的、个人与民族、个人与国家关系的知识。只有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中的知识结构,受教育者才能判断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哪些行为是正义的,难些行为是非正义的,从而形成其正确有是非判断标准。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审美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人性的活动,是关于思想和灵魂的教育,它的有效性,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表层的感观的刺激,而是浸染式地渗透至心灵的深处,为此必须通过情感体验、心灵认同等审美的方式,打通思想政治知识通向教育受众心灵的通道,形成心理认同,因而审美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一种内生动力因素,但这种因素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激发。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化性。在认知(知识)基础和审美动力的基础上,形成受教育者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达到“教化”人之目的。然而,单纯的知识教育是枯燥的;没有知识为其前提单纯的审美活动也是不存在的;教化的前提则是要有“明是理”的知识和受众易于接受的“审美”因子蕴含其中。“知识”、“审美”、“教化”三维互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结构,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为指导,使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接受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这此过程中,要避免“有劳动没教育”,而是要明确教育目的,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三维结构进行分析,使“生产劳动”真正成为有目的的改造人的活动。以旅游业与农业交融为例,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与从事旅游业的生产劳动,因为产业实现融合,而导致劳动主体的“业界”模糊。第一,将生产劳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相关联。通过挖掘生产劳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因子,或是将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契合到生产劳动中,使生产劳动更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着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互助以及有关生态的知识,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在知识元素。而在劳动过程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展现的正是一同和谐的社会生态图景。第二,挖掘生产劳动中美丽的因素,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升。例如,通过组织支援农业生产的扶贫性劳动,体现社会道德之美,使青年学通过生产劳动的方式,体验到助人之乐,进而提升思想境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通过生产劳动中的美丽的组织形式(如边劳动边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以及美的创造活动,打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向心灵的通道。第三,将思想政治教育宜于生产劳动中,实现教化功能。教化的目的在于通过“教”的手段达到“化人”的效果。生产劳动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容本身,从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也可以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在这种情境的渲染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内化于心,并转化为行。总之,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信息碎片化、注意力分散的触屏消费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则是“触屏”大军——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要求在于其指向性和集中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外在环境的矛盾,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这个命题的解决有相当难度。这就要求走出枯燥理论的说教式教育模式,让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继承老一辈思想家革命家的宝贵思想遗产,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路径,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无疑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活动内在的契合性,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内在统一的相容机制。

[参考文献]

[1].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邱永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职教思想的现代价值[J].思想研究,2007(05).

[3].选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6.

[4].选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8.

[5]敏贤麟.“”以前教育思想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2(06).

[6]李永安,刘德鹏.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机制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16(08).

[7]李永安.社会生态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6(07).

[8]温娜.多屏时代及其消费者行为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6(04).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7

关键词:后喻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76-02

后喻文化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1970年的名著《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cultureandcommitment)中。她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pre-figurativeculture)”,“并喻文化(co-figurativeculture)”和“后喻文化(post-figurativecultu-

re)”。“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之间;而“后喻文化”,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1]。而后我国学者将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翻译,并创建了“文化反哺”的概念,指出后喻文化的传承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是“文化反哺”。周晓红(1998)第一次将“文化反哺”解释为“在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年长者向年轻者进行广泛地文化吸收的过程”[2]。

大学生是推动后喻文化发展的重要群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的时代使命。所以在后喻文化视野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十分必要也是非常重要。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掌握外部机会(opportunity),规避威胁(threat),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将Swot分析法运用到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中,可以使我们更加明确后喻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

一、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Strengths)

1.促进大学生创新开拓精神

后喻文化的传承模式,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他们不仅仅是吸收长辈权威的传统文化,而且更应有自己的认识、见解、思考和创造,并能够影响长辈,使之向年轻人学习。以知识为中心的信息社会,不仅仅要求年轻人具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求年轻人具有开放敏捷的思维方式,善于接受新事物和发现、发明新事物,这就打破了前喻文化社会的由资历为代表的经验传递模式,代之以开拓创新精神。因为文化的积累,不仅是同质文化在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人类新文化的创造。而这些正好与大学生的长处相吻合,使得大学生文化在未来社会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

目前大学生代表着一个积极进取年轻的阶层,代表着青春、活力和先进。他们在先进的科技领域、新鲜事物领域都表现的极为出色,这种出色的表现,让长辈可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请教,形成了“文化反哺”,在不断地反哺中,大学生得到了一定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更是激发了他们不断地学习新事物、始终将自己保持在先进技术的领先地位。

3.加快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超时空、互动性的交流场所,大学生接受社会化的自主性大大提高,有助于个性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其开放意识、效率观念和全球眼光。当大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扮演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社会行为与之相适应。这种应变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再社会化的能力。这些都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对大学生社会化顺利进行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劣势(weakness)

1.加剧了大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选择的复杂性

后喻文化视野下网络信息全球化,和国内改革的艰难复杂,市场的激烈竞争,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等,带来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文化意识形态的复杂性与多元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极为明显,使得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藩篱,开始注重自我价值,开始急切、大胆、广泛地涉猎各种西方文化,这样容易破坏大学生已形成的思想、价值和文化观念,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上出现彷徨、困惑,甚至背离以前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培养积极、乐观、科学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社会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2.弱化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面对面的交谈,从而达到情感交流。然而,后喻文化视野下信息化特点促使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属于“宅一族”,除了必须亲自参与课堂生活外,更多的是和电脑打交道,他们可以利用网络快速获取信息和各种通讯便捷联系的特点,基本实现“足不出户生活”,这样避免了生动活泼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势必导致情感的萎缩与淡化,从而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

三、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1.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不同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后喻文化”下的视野是深刻的、长远的,它不再局限于地界范围的人与事物,在高校校园里,有利于打破教育者的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影响下,教育者开始高度关注新事物、新观念,涉足新的生活、知识领域等,高度关注网络视野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这必然带来教育者思想观念的创新变化,从而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更新。

2.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

后喻文化视野下的网络化、数字化、全球普适伦理等,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料的选择不再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分享最新信息,并可以使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这些原本抽象、难以把握的思想内容,通过集文字、声音、色彩、图片、动画、影视等为一体的表现手法演绎出来,使抽象变得形象,呆板变得活泼,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3.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空间

后喻文化的开放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特别是以互联网普及的社会环境使得全球性信息资源共享变成可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都可以轻松、快捷地通过互联网搜索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借助网络超强的互动性特点实现多方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这样原本狭窄、封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甚至全球化的教育空间,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变得畅通,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为生动丰富的教育资源。

4.促进校园文化、青年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大量新文化现象和元素快速产生的今天,在大学生能够更快吸收理解和扩散新文化现象的能力背景下,校园文化是不可避免地得到充实和丰富,当然,在具体看待时我们不得不要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甄别能力,多发扬正面的、和谐的文化。后喻文化社会,年轻一代(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善于理解和吸纳各种文化精粹、并形成自己的亚文化,通过与长辈、父母和老师的交流、互动等途径影响着他们,这样荷载着年轻一代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更新产生影响(甚至进而成为社会主导文化)。

5.有利于增强代际沟通,增进社会的融通

如今年长一代受年轻一代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些新信息、新知识、新消费方式、日常休闲生活或者审美意识等,更是在这个变化迅速的后喻文化社会中安身立命、从容应对所需要的胆量、知识和能力。这表明年轻一代在社会生活别是家庭生活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提高了,后喻文化对增强代际沟通,并促进社会融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四、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threats)

1.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互联网和大众传媒等的众多平台,信息多向性、时效性和便捷性,为大学生提供了选择和比较的可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大为加强,教师和大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来获取资源、交流信息,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教育过程往往只能通过曲折、复合、间接的作用来实现。面对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有时甚至会出现大学生比教师知道得还早、还多,教育者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宣传、教育、解释的优先地位,教育者的权威面临挑战。

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现在大学生不再满足于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也往往会对现成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会面对所获得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感到迷茫,同时,大学生选择信息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自身的世界观、觉悟水平和鉴别力有密切关系,凭借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无法对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有效地梳理和整合,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要创新,不断扩大信息量,同时尽可能注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伦理性、政治性与历史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

3.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如今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一种教育方式,也不再只是接受一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然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讲座、开会、个别谈心、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式进行,更不能没有情感交流互动,而形式主义地进行应付,需要对之进行调整。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难以控制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和新媒体信息高速公路上熟练地吸收最新资讯,已经成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必修课,同时高校校园各种流行文化也成为环绕在大学生周围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环境。然而,正是这些众多信息无孔不入,也可能给大学生带来某些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意识形态,以及不道德、不健康的思潮,形成某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利的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在这复杂的教育环境下努力趋利避害,积极探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8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学校的工作重点。本文从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入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探讨了两大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中职;思想政治;现状;对策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学校工作的重点,更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本人多年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对中职学情相对比较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想探讨两大方面的问题。

1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1.1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在文化基础、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等方面有待提高。近年来中职学校的生源有限,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因中考成绩太低,无奈之下才走入职中大门的。他们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甚至道德品质有问题。在学校不思进取、行为不端,更有甚者顶撞老师、欺负同学,就读职中纯属混日子。他们缺少人生理想,没有奋斗目标,文化知识不想学,专业技能学不会,厌学情绪与日俱增。尤其是独生子女,没吃过什么苦,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面对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容易走极端,再加上有些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凡此等等,致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很大。

1.2重技能培训轻文化修养:当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专业教师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给学生灌输的思想就是学好专业课,就能找到好工作。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还把语文数学英语当回事儿,而那些不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除了专业课,其余全是副科。在思想政治课上想听课就听一耳朵,不想听课就睡觉、看闲书、说闲话,基本不把思想政治教育当回事儿。

1.3各科教师推卸德育教育的责任: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事儿,与自己关系不大,学生即使在自己的课堂上出现了问题,也只是批评两句。严重点儿的交班主任处理。其实,各学科教师都有教书育人的职责。尤其是在职中,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

1.4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效果有待加强:思想政治课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很多学校把思想政治课作为副科来安排。任课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一些是代不了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老师,为了升职称只好找一门他们认为简单的副科来代。这些教师的教学思想相对陈旧,教学方式相对简单,上课怎么不费劲就怎么来。课堂上单向的理论灌输较多,鲜活的案例分析较少,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打造“人人管学生,学生人人管”的良好管理环境:良好管理环境要靠严格的管理制度。学校制度应明确要求:从校长到老师,从一线到后勤,人人遇见学生的不良行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制止和矫正。各科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睡觉、看闲书、吃零食、玩手机、不认真听课等违纪行为,都要及时提醒、谈心、疏导和教育。要挖掘自己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做好平时课堂的点滴渗透。要多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学习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质。

2.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明建设: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开展诸如社团活动、专题讲座、节日纪念活动、演讲比赛、篮球比赛、歌咏比赛、拔河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这不但为学生创建了一个文明、文化校园,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3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的实情,尽量安排有专业知识、有社会阅历的老师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并注意加强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培训和提升。身为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我在教法学法方面有一些感悟和体验,在这里与同仁们交流如下:

(1)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代替学生得出结论。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强,这些理论如果不经过学生的思考和理解,灌输式地强塞是没有效果的。启发式教学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比如:设置阶梯性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通过具体事例引发学生思考;还可以通过对比、类比、比喻等等方式进行启发。总之,必须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这比直接给出结论要重要的多。

(2)实行开放式课堂,让事实回答疑难问题。我所说的开放式课堂包括两方面:一是课堂上放开学生,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基本事实进行研讨,研论中允许各种思维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鼓励同学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这种形式在调动学生思维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将课本理论付诸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调查,在生活中用事实解决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形式灵活、直观形象,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时,单纯用语言阐述,学生不一定能听懂。我就通过“集合的图示”进行演示,让学生真正理解、领悟了这一原理。

(4)通过分析案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师事先选择合适的案例材料,课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质疑、探索、交流,并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对同学们的结论进行开放性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而学生才是学习真正主人。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上下齐抓共管,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积极学习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并注意以生为本,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内化到学生的骨子里,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9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优势;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25-02

随着微博的盛行,微博式传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逐渐被发现,高校也争相建立官方微博,搭建微博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平台,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而言,他们应当借助微博这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挥其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中的重要优势。

一、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1.保持师生交往的安全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进行完美配合,通过平等、真诚的沟通共同完成教育目标。在高校,很多教师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但也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和交往欠缺的现象。师生之间的交往,既要保持在“安全距离”之内,还要在“有效范围”之内。师生之间通过微博这种新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遇到的各种困难,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紧密关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他们要让学生既敬佩又愿意与之亲近。师生之间在进行信息传送时,要保持平等、真诚的沟通关系,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能主动进行交流和探讨。微博的出现给了师生一个进行良好沟通的平台,他们可以自主参与,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避免出现教师强迫学生学习和学生反对教师说教的现象。

2.发挥微博公开课的网络效应,对学生思想形成正确引导。网络的世界,是不同思想和观点碰撞、渗入、融合、产生的地方,在安静的网络文字下面暗藏的不断喷涌的新活力。大学生通过微博实时发表观点和进行互动,成为了他们积极参与和展现自己观点的“法宝”。在微博里,他们可以吸收、搜索、发表、评论信息等,这就使微博无形中变成了所有学生的公开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发挥微博公共课的网络效应,准确找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热点问题进行正确回答和有效解释,积极引导学生思想,将微博变成政治思想教育的大课堂。师生通过微博建立平等和互动关系,为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微博中选取真实有效的案例,提出问题和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由传统的“灌输型”向“渗透型”发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3.利用微博式传播范围广的优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效果。教师以微博为平台向大众传播信息,减少了教育成本,提高了宣传教育效果。多种信息的聚集、传播速度的快捷、内容的多样等微博传播特点,大大超过了传统媒体发挥的作用。如果每个人都开通了微博,只需要对微博内容进行转发,就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原创性,使大众接收到来自微博的“第一手”信息,使信息的零碎化劣势向信息的个性化优势转变。微博,除了能实现信息的个性化传播,还能传播政治、思想、文化的多种信息。提高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水平,能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引导学生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想养分。

二、借助微博式传播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1.拓展思想政治宣传渠道,运用微博实现师生互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主要通过校报、校园内部教育网站、宣传栏等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理论课、校园媒体等,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这几种传统教育形式的优势在于达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集中,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寻求新的开展和宣传形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发挥网络的巨大作用,开辟网络阵地,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例如,教师在网络上开展微讲堂和微平台,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延伸和补充。教师利用微博和学生进行互动,在网络上开展和传统教育活动相同主题的活动,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通过网络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的良好沟通关系,延伸到现实沟通中去,实现由虚拟网络上的交流转变成现实中的交流,实际接触学生的内心,积极引导他们现实中的思想转变。

2.搭建完善的微博教育平台,建立专项微博开展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大引导舆论的力度,最大限度传播主流思想,发挥主流教育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进团结,建立完善的网络教育平台,共同传播主流思想,这是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一是教育工作者建立高校官方微博,上传时政要事、权威信息等内容,并在官方微博上就师生关心的问题给予相应解答;及时学生关注的热点新闻,积极引导学生舆论。二是教师建立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专项微博,给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并在期间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思想。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自己的专属微博,通过发表信息增加粉丝成员,并和学生骨干在微博上相互关注,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团队。四是教师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扩大课堂的知识面;并设立各种与时俱进的专题版块,如微讲堂、热点要闻等。

3.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主导,扩大微博思想政治教育覆盖范围。高校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体现出管理者的“人味”。微博要以学生需要为主导,了解学生关心和想要知道的内容,从他们的角度解析社会问题,做到微博管理者和学生处在平等的位置,让微博内容变得贴近学生、吸引学生,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和高度关注。一个管理者的力量是弱小的,需要集合高校内多个政治思想工作者组成微群体,增加微博的受教育对象数量。同时,在网络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危机时,微群体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给予大学生正确的舆论引导,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学校除了开展官方微博外,还需要从其他渠道多方面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抢抓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开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官方微博,充分发挥微博的传播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范围更广。

4.提升自身运用微博的水平,善于调动和引导学生。微博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由简短而深刻的字数,形成独特的微博体。微博是发表者主动参与的一个项目,他们的主要动机是通过微博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从他们发表的内容和形式上看,体现出他们自娱自乐和自我表现的特点。具体而言,这应从如下方面努力: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简短精练的文字,通过零散的文字记录生活和工作点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微博上主动和学生互动、发表和转发信息,和学生进行全面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观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体现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这样才能在微博中帮学生分析关注热点,解析错误观念,引导学生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思想政治道路。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中的关键部分。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以及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涵盖面等。任何事物均具有其两面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发挥微博式传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优势的同时,应尽可能减少微博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不良影响,最大程度发挥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新平.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J].当代职业教育,2014,(2):102-104.

[2]王燕红.微博视阀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4,(2):200-202,207.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10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047-01

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人为本,关心、满足人的需求和意识,作为高校,就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第一,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强加在学生身上,不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对教育内容吸收的程度,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没有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听不听,听的效果如何却从不过问,使教学枯燥、沉闷,自然也就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教育方法不恰当。许多高校为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灌输,组织学生集中进行教育,听讲座或看视频,陈旧的教育方式使许多学生极为反感,在听讲的过程中也就十分不认真。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这种缺失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不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第三,对学生缺少关爱,出现心理问题。人文关怀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大多数学校都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硬性的管理,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关爱,使许多学生的情感得不到抒发和表达,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方法

第一,树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学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使大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同时,要加强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学生的生活、发展和就业提供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在生活方面,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的思想,加强沟通交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在就业方面,要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能深切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创新教育工作方法。高校要积极地改进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加强管理和教育,还要加强讲座、报告会、视频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科学地分析社会问题并理性处理。此外,更要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跟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了解学生的心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改进教育措施。还可以举行各种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活动,通过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提高思想道德,增强受教育的意识。

第三,优化教育环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就要积极地为学生优化校园环境,宏扬校园中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校园中深切感受到人文素养。要提高学校的卫生环境,加强绿化,完善各种基础设施,修建图书馆,及时更新书籍资料,使学生能了解最新的信息。还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比赛,通过这些积极健康的比赛,逐渐完善校园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关爱。大学阶段的学生,面临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负担逐渐加重,心理问题也就逐渐显现,会给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高校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关爱,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思想进步。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咨询室,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找到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要引导学生把心理问题讲出来,教育者认真倾听、耐心解答、以情感人,消除学生心理负担,运用多种形式的心理疏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能理性地分析问题,做出理智的决定。

三结束语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充分重视人文关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取得有效的成果,促进学生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林.基于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