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十篇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十篇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2:51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篇1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培养;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12(a)-0132-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在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同时,将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中医药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医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输送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教育使命即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精湛的实践能力、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护理人才[2]。然而,现阶段我国中医药教育普遍以工厂流水线式的培养为主,毕业生难以达到“精品”标准[3]。中醫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专业往往更关注“技术与技能”的培养,存在理论知识泛化、与实践脱节、中医药行业教育欠缺等问题,人文精神的培育更是以简单的说教和死板的课堂重复为主,缺少职业道德教育的连续性和环境性,在某种程度上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剖析其原因,除缺乏整体的教育环境和系统的教育方法外,另一原因是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只求“达标”,而并未追求“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执着追求[5],这为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宝贵思路。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和学者对“工匠精神”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内涵挖掘和理论研究阶段,对护理教育实践研究的探索较少,本文试图以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为出发点,寻找“工匠精神”与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的关联性并说明其可行性,分析“工匠精神”对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教育的积极作用,探究通过营造专业文化氛围、搭建“工匠”培养平台、开展个性化精细培养、与“双创”精神有效结合等路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期为我国中医药院校应用型本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1什么是“工匠精神”

1.1“工匠精神”的提出

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6]。工匠精神这一概念正式进入大众视线。随后,科技部长万钢[7]强调了职业教育对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此后不久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作出指示:要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该文件进一步强调:没有工匠精神,大国无以崛起;没有工匠精神,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提高[8]。中共中央随即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指出:要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9]。自此,工匠精神逐渐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热议的话题,并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

1.2“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在我国古代俗称手艺人,即熟练掌握一门技艺并赖以谋生的人[2]。工匠精神即工匠在巧手制作的过程中,因其职业特殊性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精神品质,以期实现“心会于道而游于艺”的境界[10]。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赋予了当代工匠新的定义:处在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通过具体操作或依赖自身技能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人[2]。工匠精神即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一定人生观影响下的职业思维、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11]。

中国古代对技术精良的医者称为“上工”,这是中医药行业最高层次的“工匠”。想要成为“上工”,除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上工”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

1.3“工匠精神”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尚无明确界定,笔者在查阅大量相关文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和我院办学发展定位,将其内涵定义为:严谨求是、精益求精、职业敬畏、科学创新。

由于上述内涵具有不易测量性,结合我院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进一步阐释如下:①严谨求是。对待护理工作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专业精神,具备诚实品格和慎独修养,能够严格按照护理程序和各项规章要求实施护理。②精益求精。追求精湛技艺的同时,致力于改进现有的护理技术、手段和方法,反复雕琢,追求极致,全面提升护理品质。③职业敬畏。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尊重生命,对待病人有高度的同情心、体贴爱护、主动热情、耐心细致;与其他医护工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淡泊名利,专注执着,具备传承中医护理理念、传播中医护理方法的意识。④科学创新。善于观察并发现护理工作中现存和潜在的问题,初步具备运用评判性思维和科学创新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临床经验更具科学依据和实用价值,力求推动护理事业发展。

2“工匠精神”与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的关联性

2.1培养目标一致

中医药应用技术型本科护理专业重在培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结合办学发展定位,我院最新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护理学专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符合未来高等护理教育要求,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从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知识、技能三个方面规定了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既突出了对护理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强调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要求。本目标在注重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前提下,更注重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切合“工匠精神”内涵,秉承了“上工”德才兼备的目标理念,回归和坚守了“工匠精神”对于医学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育人之道。

2.2价值取向一致

护理学从属于医学范畴,她虽然是一门自然科学,但是却具有极强的人文属性[13],护理行业中的每一项工作都如同工匠手中的产品,经由护士的双手呈现。护士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应该像工匠对待其产品那样一丝不苟和臻于至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道技合一”的崇高境界[14]。

应用型人才强调医学教育培养的实用性。由于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类健康,因而护士在向患者提供“仁术”的同时,还应该向患者传递“仁心”。“仁术”即精湛的护理技术,要求护士能将所学理论知识悉数用于临床护理实践,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必须保证其操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加之医疗系统和卫生保健的更新进步,护士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精于探索,勇于创新,更好地适应医疗保健体系的发展进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以上与工匠精神中的严谨求是、精益求精、科学创新不谋而合,此为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工匠的谋生之本。“仁心”即护士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和价值取向,表现为护士对待患者尊重、理解、安慰、鼓励的态度,对待工作耐心、专注、坚守、乐业、敬业的表现,对待自身发展孜孜不倦、勇往直前的追求,體现了工匠精神中的职业敬畏,此为护士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工匠的立业之基。因此,只有“仁术”与“仁心”结合的护理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护理人才。

2.3培养形式一致

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现代的西方,工匠的培育方式主要包含学校教育(或家庭式教育)和学徒制教育。学校可以教授理论知识,但通常无法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学徒制教育要求学徒在学习期间和师傅同吃、同住、同劳动,师傅通过言传身教向徒弟传授谋生技艺和职业操守,以实现徒弟在“做”中“学”。医学既是自然科学,同时也是经验科学,护理学本科教育以在校教育和临床实习两部分为主[15]。在校期间,工匠(学生)在系统学习技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应着重感受工匠的文化和道德。临床实习期间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护理带教教师即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傅”,“徒弟”在岗期间需要在“师傅”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通过与师傅的同吃、同住、同劳动直接或间接掌握临床技能、临床思维以及人文素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中医护理学生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会始终保持并传扬这种“传、帮、带”的优秀品质,有利于整体护理队伍的梯队建设。

3工匠精神对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符合社会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对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将“工匠精神”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正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16]。“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对产品的精雕细琢,更要执着追求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门技术人才,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其更好地践行大医精诚和仁心仁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能够切实改善医患关系,真正实现依靠技能型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2符合中医药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中医药行业已被更多国家和民族所认识与接受,中医药行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中医药高等教育作为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基石,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卫生保健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刘延东[17]在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60年座谈会上强调,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即将开启。因而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造就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现代中医药人才,促进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这与工匠精神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

3.3符合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18]。然而,由于社会的浮躁和意志的薄弱,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被用人单位评价为“眼高手低”。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执着追求和职业敬畏[19],一个人若能在每件事情上都做到精益求精,发挥极致,那么工匠精神就会成为他的性格[20]。高校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够实现个人生涯发展与工作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8],符合当代大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4将“工匠精神”植入中医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的路径

4.1营造“工匠精神”的专业文化氛围

目前,部分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已经将“工匠精神”植入个别课程中进行课程改革,主要通过调整课程教学模式和理念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取得了一定成果[21]。然而,单一课程的改革并不能起到实质效果。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师生的思想和道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22]。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培育师生职业人文素养的最佳途径。因此,中医药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将“工匠精神”植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于医学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普及工匠精神相关知识,发挥专业理论课题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主导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对学生开展专业、专注、精准、创新和个性化培养,在学院、专业部等各层面开展工匠精神的相关教育,做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各方面的保障工作,用“严谨求是、精益求精、职业敬畏、科学创新”思想引领医学教育,树立护理专业人才正确的职业观、伦理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建立起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专业技术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乐业敬业精神,促使护生具备工匠精神的基本素质,全面提升护生职业素养。

4.2搭建“工匠”培育平台

应用型本科护理专业意欲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有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23]。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护理师资队伍的素质与水平。对师资力量进行良性培育和发展,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更能促进高质量护理人才的培养。在全院范围内通过教师培训、知识竞赛、文娱活动、导师制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工匠精神培育,使其时刻自觉自愿践行“言传身教”,用自身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崇高的职业道德感染和感化学生,真正实现高效教师的“德艺双馨”。同时,与实习单位合作,通过电话回访、发放问卷等方式对实习情况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和单位用工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借助实习单位的资源与文化,制订详细的培育方案,请求其配合承担“工匠”培育重任。由于临床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真切体会到“工匠精神”的核心与价值,进而可以促进其转化为自己的职业信仰和追求。

4.3个性化精细培育学生工匠技能和素养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将“工匠精神”的内涵整合到专业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师考核中,实现“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课程教学、学生就业、教师评级紧密联系。针对护理专业就业岗位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综合评估学生个性特征、职业倾向、知识结构、就业意愿等因素,在学生全面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第二课堂等非正式课程开展个性化精细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4.4“工匠精神”与“双创”精神有效结合,实现“人职匹配”

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鼓励社团活动,通过各项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的学习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工匠精神”与“双创”精神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细节做起,精益求精,实现内在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协调统一。

5小结

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是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与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具备关联性,对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中医药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营造专业文化氛围、搭建“工匠”培养平台、开展个性化精细培养、与“双创”精神有效结合等路径将“工匠精神”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还可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和社会需求,同时也能够提升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进而弘扬中医药精神[24-25]。中国制造离不开“工匠精神”,中医药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现代护理教育体系建设中值得塑造的价值观,应该在中医护理院校中普及。值得注意的是,将“工匠精神”植入中醫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中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实习单位等多方共同努力,协同发展,共同促进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严谨求是、精益求精、职业敬畏、科学创新”,进而推动护理学科和中医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教与学解析[J].职教论坛,2013,(36):6-10. 

[2]周建军,孙萍.“工匠精神”:厚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42-44.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篇2

关键词:精神疾病护理临床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70-01

人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如何在精神科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引导护士进行以人为本的护理实践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担任精神科护士长的近十年来,越来越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护士长既是医院管理中的组织者,又是领导者。在医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技术、新理论在护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2002年《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也使广大护理人员清醒认识到临床护理工作的责任、风险,必须加强对法律、法规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所以护士长必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引领护理人员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使护理质量稳步提高,护理安全得到保证。

自2005年以来,我院精神科病房护理人员与床位比基本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现配有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和护士12名,护理员8名,配餐员1名,保洁员1名;临床护理管理,更加重视了基础护理、安全护理、职业道德、护士素质、科业务知识和技术操作等有计划的培训,为护理管理上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我院护理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具体做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1认清精神科护理管理在新时期面临的问题

当前精神科护理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模式也由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向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模式方向发展。我院既有传统护理管理方式,又在不断吸取先进护理管理理念,如以人为本的管理、感动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等,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带动了护理的发展,使我院的护理工作蒸蒸日上,突见成效。

2加强护理管理者的培训

人本管理是当前新形势下对医院管理者提出的新的要求,是行为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学科在临床护理管理领域的综合应用,是现代护理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原理。它要求护理管理者在护理管理活动中,把以护理人员为中心的管理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从而达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促进护理人员的不断发展的目的。

3加强理论业务培训

为提高护理质量,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我们要求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及熟练的精神科的临床护理能力。因此,护理管理者要带领护理人员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在学习上,做到长计划、短安排,灵活实施。护理部每年初制定学习计划,让护士了解和掌握学习范围,科内每月由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师进行小讲课1-2次,并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年终对护士学习情况进行考核[1]。

4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

精神科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患者突然冲动、外跑、自杀等,如护士不能及时发现,就可能酿成大祸,因此护士长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教育培养护士具有一定应急能力,而且更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针对精神科的特殊性,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精神科的各种常识知识,提高精神疾病各种病症的观察能力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2]。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引导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总结经验并制定相应措施,使其更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每件细小的护理工作都蕴含着科学性,都要我们细致观察体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和规律,从而增加了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信心。

5合理安排不同年资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

护士的年资不同其临床护理经验及业务水平亦不同。将不同年资的护士安排在不同岗位,如经验丰富的护士安排在重患病室,每个夜班4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主管护师或护师,2名护士和1名护理员。

6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护士长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护士长对科内所实施的各项护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应经常深入到实际工作中,根据临床和专科护理特点,在理论上、技术上,耐心指导护士,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使护士真正做到,观察细心、抢救及时。将新毕业与工作3-5年及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结合在一起,共同从事精神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以老带新,从中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3]。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对下属护士要加强培养予以扶植,才能调动她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积极性,爱岗敬业,有集体感,稳定了护理队伍,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7护理部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创造条件

护士长在本科临床护理上,要多想些患者突发的意外事件的原因和条件,对下属护士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他们取得的成绩要给予表扬和奖励。既要做到人员力量搭配合理,又要尽量满足护士提出的合理要求,使之心情舒畅,配合融洽。加强精神科安全护理工作:精神科护理有其特殊性,其安全护理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护士长经常强调安全护理的重要性,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讨论,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解决,每月开一次科内安全讨论大会,强化安全意识,杜绝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总之,护士长科学化管理,使临床护理工作井井有条,护理人员团结一致,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所以作为一名精神科的护理管理者,应本着脚踏实地、努力探索、不断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参考文献

[1]刘新梅.精神科护士轮岗制的实施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25-126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08)-7-0027-02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边远山区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情况和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认为边远山区护理队伍的

人力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合理,护士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实际技能偏差,缺乏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护理的新模式,创建和谐的就医环境,本文提出了如何提高边远山区医院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如何加强护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心理、身体素质,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等措施。

【关键词】边远山区护士综合素质

talkaboutHowtoimproveComprehensiveQuality

ofnurseinRemotemountainareas

CHenGXue-qiong,Xiaomin

DegeCountypeople’sHospital,GanZi627250,Sichuan,China

【abstract】thetextanalysisnurseconditionandfundamentaldiathesisinremotemountainareas,considerthatnursetroopshumanresourcesallocationandconstitutionunreasonable,culturefoundationirregular,practicingskillpoor,lackscienceattitudeandspirit.inordertoaccommodatemodernmedicinenewnursingmodel,setupharmonioustreatment,thetextdiscusshowtoimprovecomprehensivequalityofnurseinremotemountainareas,howtoenhancemoralcultivation,improvemental-physicalquality,strengthmedicalfurthereducation.

【Keywords】Remotemountainareas;nurse;ComprehensiveQuality

随着医学高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竞争机制的引入,相应地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就必须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医院护理工作的需要。如果护士的素质不能随着医疗事业发展而提高,就会成为阻碍医学继续发展的桎梏。所以大力提高护士的素质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发展的需要。现从边远山区医院护士的整体队伍,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出发,对如何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浅述如下:

1目前边远山区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情况

1.1边远山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时代的发展不符合目前,我国医院护理人员的编配方案主要以床位与护士比例1∶0.4进行护理人员配置。但是,在边远山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短缺,仅按照床护比配置护理人员,没有考虑不同科室之间工作量的差异,没有考虑病床使用率、周转率及病情轻重等情况的变化,往往造成各科室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忙闲不均[1]。护士与相关人员之间职责不明,临床护士非护理工作负担过重。

1.2边远山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结构性不合理现在,大部分医院对护士的管理是简单的“平台式”管理,所有护士不论学历、职称、职务承担着同样的责任与义务,资金分配制度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技术含量。高学历护理人才短缺,边远山区医院护理人员学历层次的主体为中专层次。近年来护士学历有所提高,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呈上升趋势,但幅度不大,中专学历仍为主体,估计占85%左右[2]。

1.3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现今,部分护士爱岗敬业精神有所淡化。工作中利益驱动在增大,在追求个人理想与立足于本职工作、实现个人利益与发扬自觉奉献精神等方面遇到的矛盾日趋突出。护士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实际技能偏差,缺乏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1思想道德素质―品质高尚,爱心和敬业思想优秀护士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爱心和奉献精神,热爱护理职业,愿为其奉献终生。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病患者服务。缺乏这种精神,就难以成为一个好护士。

2.2健康的心理、身体素质

2.2.1护士的心理素质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护士在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应具备的素质[3]。具体是指:(1)体察细微变化的敏锐性。护士在医院最贴近病人,最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精神状态。病情发生重大变化或突变之前,细心的护士就能不失时机地观察到前兆性的细微变化,如能给以及时适当处理,就能避免或减轻严重的后果。(2)护士必须遇事沉稳、敏锐果敢。病情的突变,往往发生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有遇事沉稳的心态,就能处变不惊,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迅速果断、有条不紊地妥善处理,对各种急、危、重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才能做到及时、准确,有条不紊,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损失或减轻病人痛苦。(3)柔韧而坚强的性格。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必须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善于应对不同患者的不同要求,坚持原则,服务好患者。病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不同的职业、身份、社会和家庭背景,而且每个人的性格、气质、心理状态、生活习惯都有所区别。护士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是不行的。工作要求我们既要有宽宏大度、高度容忍的胸襟,又要有和善委婉、巧于应对、化解矛盾的本领既要从大局出发,维护病人长远利益和医院秩序,坚持原则,又要面对现实,理解病人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说服解释工作。总之,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以柔克刚的本领。

2.2.2身体素质护士工作繁忙而劳累,决定了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要全面发展,要做到体质健康,耐受力强[4]。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地投入护理工作中。

2.3专业技能素质护士的专业技能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对护理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现护士需要具备过硬的技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术,并能系统地运用于临床工作中。

2.3.1理论知识护理工作不单纯是打针、发药,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不仅包括身体上的护理,还包括心理上的护理。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精湛的操作技巧,还要深入学习相关学科,如医学、伦理学、护理心理学[5]。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对护理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护理人员应掌握坚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护理专业知识等,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并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3.2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技术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护士必须从大量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紧紧抓住“稳、准、快、好”[7]。护士熟练的操作,会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一在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导尿、胃肠减压等操作中护士如果技术不够熟练,就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使其烦躁、紧张,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降低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甚至拒绝配合治疗,不利于病情的康复。

2.4科学文化素质与科学精神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护理模式的改变,要求护士的知识从护理专业拓宽到多学科。护士备多学科的知识,才能正确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反之,如果护士没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就很难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影响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影响了治疗效果。

护理工作不单是爱心和技术的结合,需要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以科学态度按科学规律行事。护士的一切活动都与病人相关,来不得半点疏忽大意,更不允许弄虚作假任意行事,离开科学精神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护士最贴近病人,更应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执行制度和技术规范。

3提高边远山区医院护士综合素质的方法与对策

3.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奉献精神护理是一种奉献的职业,护士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首先要在思想上完善自己,树立献精神。可利用录像、专题报告、演讲等形式来加强护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护士明确其价值在于奉献,从而正确看待护理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

3.2提高心理、身体素质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弱化消极意识。增强护士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促进护士的交往心理,塑造完整的人格。增强医学心理辅导的力度,建立心理医疗咨询机构,通过心理学理论知识、技术的运用,矫正不正常的心理。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护士的业余生活,陶冶情操,鼓励护士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缓解因长期工作疲劳带来的焦虑和抑郁心理。

3.3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培养良好的业务技术素质良好的业务技术素质,是护士素质构成的重要基础,优秀的护士要精通专业技术和具有广博的学识。护士原有的知识已跟不上目前时展的要求,所以护士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要刻苦学习,对技术要精益求精。一般来说,护士均经过专业学校的学习,都具有―定的护理专业知识,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知识更新。

护士本人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积累知识,不仅要学习本专科的护理知识,还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论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其次是要大胆实践,积累经验,要勤于思考,勤于记录,善于把自己的经验和成功做法整理出来,上升为理性的知识。并善于学习和吸取他人的经验,不断吸收和学习别入的先进技术。

医院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各种培班、专题讲座、学习班,督促护士参加学习,鼓励自学函授、网络学习,强化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更新知识。并加强对护士的在职岗位培训,尤其是聘用护士的岗位培训,抓好“三基”培训及专科基础培训,抓好护士制度学习,促进护士素质提高[8]。培训的目的、目标必须明确,要根据岗位任务和职责提高能力、完善素质的针对性训练。

总之,为适应当前医疗体制改革形势,需要医院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以提高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亲和力,增加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树立护理人员的崭新形象,实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给病人提供全方位、高品位、高质量的护理,创建和谐的就医环境,边远山区医院护士迫切需要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苏伶娥.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现状及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9:293.

[2]刘金峰,吴奇飞,郭燕红,等.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和对策[J].中国卫生资源,2003,6(6):246-248.

[3]陈小琼.浅谈护士的心理素质教育[J].现代护理杂志,2001,2:37.

[4]刁惠民,刘海燕.浅谈护理人员素质构成[J].实用医药杂志,2008,2(25):209.

[5]黄永香.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J].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05,16:112.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篇4

在以病人为中心,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中,我院护理部通过严格基础管理和安全管理,即在专科护理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力度,探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严格基础管理,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根据综合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专科医院管理标准要求、“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及我市“创建示范病房活动”中的要求,我院积极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及精神科病人的护理常规,以及出现意外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和流程。使各级各类护士,有章可循,有制可查。加强病房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等核心制度落实,并要求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严格执行,同时强化了护士长的质控管理和目标考评,使护士长真正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以管理好每一个护士和每1例病人为己任,充分保证病人的护理质量和安全。使全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使护理安全事故为零。

2严格落实业务查房制度和风险管理

因我院的专科特点,病人受精神症状的支配,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使安全护理成为了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护理部重新制定了护理业务查房制度、危险品收查制度、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及病房质量考核标准Ⅰ、Ⅱ。具体措施是:护理部每月深入基层参加各科室的业务查房、早会交班检查工作,也通过护理业务查房使护理人员对精神科疾病的知识加深了学习,促使新上岗的护士更直观的掌握了精神病人的阳性、阴性症状、体症以及用药后表现,对护理查房观察到的情况,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给予相应的护理,使精神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所增强。

3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三基”理论的训练

在实际护理质量管理中,因我院的专科特点,护理技术操作较综合医院少,但风险大,为此全年对我院的护士进行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岗位练兵;即开展护理基础知识、静脉穿刺、铺床等护理理论和技能考试选拔赛,根据比赛结果,评出院“十佳标兵”使全院护士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增强,使护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篇5

【关键词】精神病;躯体疾病;联合护理查房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72-01

如今随着生活发展,精神病合并躯体疾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提高。而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老年精神病合并躯体疾病者,并且病情判断难,增加了护理的难度[1]。为增强患者的护理质量,组织了相关的护士的联合护理查房,取得不错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进行联合护理查房67次,参加查房的护士人数为1044人次,查房患者为精神分裂症42例,抑郁症4例,血管性痴呆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8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9例。合并的躯体疾病主要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肝硬化、支气管扩张、消化系统溃疡、恶性肿瘤等。

1.2方法

1.2.1确定联合查房的主题

当患者所在科室的护理部不能很好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时,向护理部提出申请,邀请有关科室的护士长,高级职称护士对精神病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查房。查房前准备好相关资料,确定查房人员,并上报备案。

1.2.2查房程序

由护理部组织查房的准备工作,并通知相关科室的护士。参加查房的护士包括,申请科室的所有护士以及相关科室的护士长或高级职称护士。查房由病区总护士长主持,由申请科室记录查房过程和结果,查房结束后,由护士执行查房结果在临床实行。

1.2.3联合查房的实施

由申请科室的护士长申请理由,汇报患者的病史,治疗和护理过程,并提出本科室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有被邀请的科室护士长提出护理措施并演示护理方式。全体护士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互动,最终由护士长来解答存在的问题,最后病区总护士长总结各方意见,的出结论。

1.2.4效果评价

①护理质量评价:由医院统一制定,包括一级护理质量、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等,最后根据在联合查房前后的查房数据进行统计。②护理满意度:自己制定满意评价表,内容包括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等,由患者和医生进行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18.0Forwindows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距用t检验,参数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结果

2.1相比实施联合查房前,护理质量有很大的提高,(=12.562,p

2.3实施联合查房之后,患者和医生对护士的护理效果满意度有较大的提高,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77.3%提高到93.6%,医生满意度由原来的80.9%提高到94.8%,(p

3讨论

3.1实施联合查房能提高护士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

本研究显示,实施联合查房能提高护士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护理查房能对年轻护士加强培训的过程。联合查房前,要求护士根据患者病情查阅相关资料,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找出护理过程中的不足。由专业的护士进行相关疾病的护理,能让年轻护士的见识增长,积累相关的经验,提高护士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

3.2实施联合查房能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士的护理效果满意度

本研究中,经过实施联合查房之后,患者和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提高(p

如今,精神病科的护士对于精神病的患者的护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除精神病以外的疾病的护理知识缺乏,联合护理查房能大大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联合护理查房是一种学习过程,各科护士能相互了解学习,通过交流能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知识和医疗技术进展,同时对护理的实际能力有很大的提高[3]。

参考文献

[1]杜蕾,张赛,金光辉,等.精神病合并躯体疾病的国内外流行趋势及社区精神服务现状[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35-39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篇6

【关键词】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82―02

对于精神病人行为治疗的训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一直十分欣赏这种方法,并且日益提高其在精神分裂症治疗和康复中的地位[1]。行为治疗训练是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进行的一种社会功能康复训练,通过行为治疗训练可以延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衰退,改变患者的不正常行为,达到适应社会环境的目的。现将2013年2月~2013年8月9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行为治疗训练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90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3~40岁,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3版CCmD-3;排除药物不良反应及严重躯体疾病,经药物治疗且达到临床恢复期愿意配合的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5例,平均年龄32.16±5.80岁,文化程度小学2人,中学36人,大专6人,本科1人;平均病程5.27±2.72年。对照组45例,平均年龄31.24±3.40岁,文化程度小学4人,中学34人,大专5人,本科2人;平均病程5.32±1.9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精神科治疗常规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行为治疗技能训练[2],8周为1个周期。干预实施者由1名主管护师和1-2名护师及1名主治医师经统一培训后负责指导训练。具体方法: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重点训练患者日常生活的规律性及主动性,鼓励和督促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要求患者遵守医院及科室规定,按时起床,洗漱,穿衣,整理床铺,做好个人卫生。②提高患者的兴趣:可根据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及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参加文娱活动训练,如早操、打球、下棋、看电影、读报等。③基本人际交流训练(basic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ing)[3]。每周2次星期一、星期四,每次1-2小时(中间休息10-15分钟左右)在入院第2-8周进行。目的是帮组住院患者获得那些能够满足社会交流,家庭关系及应对基本日常社交所必须地工具性和联络交往性技能。

1.3评定工具以及评定方法采用SanS、noSiS、SSpi作为评定工具[4],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各评定1次。SanS由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评定,noSie、SSpi由2名护师评定,一致性检验Kappa=0.85。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X2检验。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SanS各因子分比较干预前两组SanS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与干预前比较ap

2.2两组noSie个因子分比较干预前两组noSie个因子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2.3两组SSpi评分比较干预前实验组SSpi评分为22.18±1.15,对照组21.96±0.9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因素众多,有关研究表明,住院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高达77.90%,这与患者长期脱离社会环境,生活和活动单调乏味有关[5],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治疗不仅仅是治疗精神症状,而更加注重全病程治疗和社会功能的康复,患者因残留症状或长期住院,出院后对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难以适应。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只停留在单纯药物治疗的水平上,对患者的全面康复作用是有限的,单一的药物治疗不能降低复发率,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不仅与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有关,康复环境、家庭成员、社会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正确的认识,生活中的不良心理刺激均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和复发。因此,通过行为治疗技能训练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及用药知识的认识,提高了患者对生活适应能力及服药的依从性,有效减少了此类疾病的复发,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本研究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为治疗技能训练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明通过实施行为治疗技能训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可大致说明行为治疗技能训练能较好的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康复效果,使患者实现了良好的社会回归愿望。

参考文献:

[1]金向东,刘小林.精神分裂症(生物、心理、社会),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443-441.

[2]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50-52.

[3]杨秋兰.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9:16-186.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篇7

【关键词】优质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卫生部从2010年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本溪市康宁医院精神科病房创建了优质护理10个试点病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提高。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现就本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出现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1存在问题

11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认识不到位

111社会及家属有偏见认为精神科患者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应由医院病房护士负责;甚至个别患者被家属送入病房后,不闻不问;加重了医院及病房护士的负担。

112个别护士认为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就是为了提高护理费用。

12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管床不到位护士低年资人员较多,专业知识不全面,整体护理相关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健康教育能力欠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感觉力不从心,存在积极性不够高,主动性不强。

13宣教沟通细节管理亟待加强理论知识不扎实,与患者交流语言生硬、机械、不会用言语表达健康教育的内容。

14护理安全意识淡薄精神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不但对自身有危害性,同时也危及工作人员及周围病友的安全,低年资护士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缺乏认识,责任心不强,

15基础护理不到位,对康复护理一知半解一是缺少对护士的有效相关知识的培训,二是护士对基础知识掌握欠缺,导致对自己的护理职责不明确,使基础护理和康复护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16绩效管理机制有待于完善院结合岗位管理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并向临床一线护士倾斜,但在薪酬分配上体现层级差别不大,不能完全充分调动各层级护士的积极性。

17后勤保障还需要加强缺乏为临床服务意识,送标本、取药,还需要护士去做,护士没有充分做到把时间还给患者。

2措施

21首先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护理部制定完善了临床护理工作制定、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细化了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技术操作标准等。

22丰富护理服务内涵,转变思路

221护理部先后派出多位护士长到北京专科医院学习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先进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全面提高本院创优工作。

222对年轻护士长,进行集中培训,重点讲授护理管理职能、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激励理论等,重点培养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加强护士岗位培训

231首先培训护士学会把握情绪及沟通技巧;即使患者有过激的语言行为,也会被护士恰当的语言与行为所化解。培训护士掌握处理应激的方法,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好地胜任精神科护理工作。

232精神科护士要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精神疾病知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增强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能力。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多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掌握并正确识别常见暴力行为先兆的表现形式,以唤起护士的有意注意及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有效规避被伤害的风险。

233通过评选优秀护士、举办“512”护士节技术大赛、礼仪培训展示等手段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24突出专科特色、做好安全护理

241养成护理医疗工作所要求的安全行为习惯,注重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并规范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有效防范差错事故。

242护理部结合精神科护理六项核心制度即“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巡视制度、约束保护制度”,将其列入每月护士考核内容,扭转护士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让每名护士活学活用,把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243护理部根据护士资质以及工作量,在试点病房推出“医护同查房”模式,即护士长、责任护士与医生共同查房;业务院长提出医务科、护理部共同查房模式,即科室提出疑难患者会诊申请,业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共同到临床查房会诊解决患者病情中的疑难问题,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及护理,减少安全隐患。

244带班护士负责制定本小组的工作计划,评估患者病情,专项指导、沟通、护理要点等。对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从入院宣教、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到出院指导,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专业化护理服务。

245尝试无惩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实施,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院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同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履行患者身份确认制度,做到对患者身份100%确认。每天随时进行安全检查,每周至少一次安全大检查。

246实行弹性排班制,医院推行优化弹性排班模式,并实行午间轮流制;晚值班至少双人夜班制,实施白天8h、晚12h连班制、监控系统等,从而确保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及连续性。在白、夜班繁忙及特殊情况发生时增加人手,加强薄弱环节的人力配置。

25加强患者基础护理,做好患者康复工作

各病房及院康复中心开展多样的患者康复课堂,如绘画、书法、舞蹈、电脑、折纸、种植花草、简单的健美操等;进行相应的功能训练,目的是促使患者康复,重返社会。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对病房基础护理质量检查,对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院建立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制度;定期举行家属、患者座谈会,并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

26结合岗位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各层次护理岗位的职责、技能要求;向临床一线护士倾斜。在薪酬分配上体现层级差别,优绩优酬,充分调动各层级护士的积极性。

27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现护理专业价值,稳定护理队伍

医院行政部门,负责病房所需物资、药品下送;门诊负责化验单的送达、住院患者的陪检;水工、木工、电工每天下病房巡视维护;保洁中心确保病区环境卫生符合要求,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修养环境;食堂为患者送饭到病房,为值班人员免费供应晚餐。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篇8

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加强创新教育、构建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创新护理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普遍关注的热点。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是医学教育体系中比较薄弱的部分,护理学科的发展比较缓慢,护理行业的社会地位和护理人员的经济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护理队伍缺少技术精湛的专家型人才和勇于挑大梁的学科带头人,护理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革高等护理教育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人才的评价体系,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护理人才,尽快改变高等护理教育的落后面貌。

文章从目前高级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提出中医护理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几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重视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取得创新性成果的人才,其核心就是创新思维。创新的实现,最终要落脚于人的创新活动之中。人才是创新之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需要创新人才来实现,因此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是指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科技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付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

重视技能训练和跟踪模仿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护理理念、护理理论、临床和教学用的护理模型强调与国际接轨,基本上都依赖进口。但是跟踪模仿只能是始终落在别人后面,我国护理界一定要重视护理理论、护理技术的创新,重视护理设备和护理模型的研发,尤其是中医护理更应发挥中医理论和技术的特色和优势。护理专业的学生逐步养成了一种甘当配角的习惯,创新的欲望不强,创新的意识不足。多数护生进入临床后,以执行医嘱为己任,机械摹仿、被动执行,不善于分析思考,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中医护理学是现代护理学、中医药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实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篇9

【关键词】精神科;见习期护士;培训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3(a)-0139-02

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有大批新参加工作的护士不断充实到各临床科室,新护士须在带教老师的带教下再次进行临床实践,此过程需半年时间或更长。如何培养这些新生力量,怎样把其早日打造成一支高素质、技术精湛的新护士队伍,是摆在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护理部护士长合理安排,带教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严格要求有较大的关系。选有责任心、有丰富的基础护理和精神科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且系统掌握精神科疾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护师,进行6个月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全面培训和一对一带教,帮助见习期护士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有利于从护生到专业人员的转变,有利于他们专业成长和发展。为探讨如何提高精神科新入科护士带教质量,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2011年该院对新聘护士20名进行培训,现报道如下。

1资料

随着我院精神病患者住院人不断增多,加上我院又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业务,明显存在护士紧缺,2011年该院一次性招聘护士20名,护理部针对见习期护士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采用本人自学和指定护师助教相结合。

2方法

护理部印制《见习期护士培训计划》新进院护士人手一本,护士按照其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进行自学,科内指定带教老师一对一进行带教,新护士学习效果首先由带教老师按时按节点提问和现场观察技术操作情况,并记录考核情况,其次由各科护士长按照计划上的时间节点进行逐项考核并记录。再次护理部每月针对计划对新护士学习效果进行抽查并记录。6个月培训结束,护理部进行理论及技术操作考核,新护士考核合格后录用,考核特优秀的新护士的带教老师即评为“优秀带教员”医院给予适当奖励,总时间共6个月。其中带教老师需具备护师职称(本科以上学历),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基础护理和精神科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系统掌握精神科疾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起到榜样作用,对新入科的护士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主动去学习。培训方法时间及内容如下。

2.1第1月目标

①岗前培训;②在护士长和上级护士的指导下,执行常见医嘱和上级护士的护嘱;③熟悉晨晚间护理班、治疗副班、理疗班职责及工作流程;④技术操作:血压测量技术操作、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具体计划:①第1周岗前培训(集中授课):院史院文化、职业素质教育、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着装要求、礼仪和行为规范、沟通技巧等;②第2周晨晚间护理班:了解本班工作内容及质量标准、工作流程、参与晨晚间护理(安全检查)、掌握患者饮食护理原则、能指导并协助患者做好个人生活护理;③第3周跟治疗副班:熟悉本班的工作程序及治疗室分区各类物品的放置规范和要求、掌握查对、给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认识精神科药物包括种类、名称、剂量、作用、副作用及反应应对方法等、掌握各种注射、吸氧、导尿、灌肠、心电监护等护理技术操作;④第4周跟理疗班:掌握理疗班工作流程、仪器的作用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掌握meCt治疗护理常规及暂停治疗的指征。

2.2第2个月目标

①掌握治疗主班、工疗护士、总务护士职责及工作流程;②了解责护班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③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操作、氧气筒氧气吸入技术操作。

具体计划:①第1周跟治疗主班:掌握执行医嘱制度并正确执行及电脑录入、标本留取、掌握给药制度;②第2周跟工疗班、总务班:掌握康复训练、户外活动护理常规、能组织病人参加户外活动、康复训练、文艺汇演等、能协助护士长做好安全检查及召开工休座谈会、能完成被服清点与洗衣房兑换工作;③第3、4周跟责护班:掌握责护班工作职责流程及患者健康教育制度、掌握病情观察、与患者沟通的方法及技巧、掌握精神科常见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能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掌握自杀、自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3第3个月目标

①掌握巡视班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②掌握精神科特殊症状的护理常规;③技术操作:静脉采血技术操作、心电监护技术操作、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

具体计划:掌握。①病区巡视制度熟悉护理各班的工作流程、床头交接班要求、分级护理制度及分级标准;②兴奋冲动、自杀、白伤、防出走、木僵、拒食、幻觉妄想状态、病情观察;③各种标本的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压疮、跌倒、坠床、管道滑脱、误吸等风险病人的评估及预防措施、能正确填写输液巡视卡;④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制度。

2.4第4月目标

①掌握精神病患者风险评估、支持心理护理技巧、认知行为心理护理技术;②掌握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和护理常规;③掌握精神科常用护理及急救技术。

具体计划:掌握。①抢救工作制度,掌握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②认识急救药品名称剂量、作用及用法;③保护、噎食、患者工作方法及注意事项;④精神病患者风险评估、支持心理护理技巧、认知行为心理护理技术;⑤服药、注射护理常规;⑥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不良反应的护理常规;⑦椎体外系反应、吞咽困难、性低血压、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药物性皮炎、恶性综合症、锂盐副反应及中毒反应、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癫痫大发作、药源性肥胖等护理常规。

2.5第5个月目标

①掌握常见精神疾病护理常规;②掌握专科护理应急预案;③鼻饲技术操作;④掌握病房管理制度。

具体计划:掌握。①精神分裂、心境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心身疾病护理常规;②老年精神障碍、儿童少年精神障碍、神经症患者、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器质性、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常规;③冲动伤人、自缢患者、出走、噎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④吞服异物、药物过量、触电、烫伤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⑤恶性综合症、无羟色胺综合征护理应急预案;⑥约束并发症、性低血压护理应急预案。

2.6第6个月目标

①掌握精神病人出现合并症护理常规;②掌握昏迷、休克、谵妄状态、意识障碍、高热、压疮护理、癫痫患者护理常规;③掌握猝死、窒息、休克、误吸、输液反应应急预案;④掌握输液反应、药业外渗时的应急预案;⑤掌握住院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病情突变、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

3效果分析

3.1此方法明确了培训目标,指明了方向,产生凝聚力,提高了新护士和带教的士气及激情,让大家愿意去完成目标,提升了护士的自主性,提高了大家的责任心、进取心、成就感,从而杜绝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3.2新护士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2009年、2010年精神科见习期护士,在带教老师相同、考核内容相同的条件下,2011年新进护士的试用期理论、操作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91分、96.5分、平均分92.2分,后者比前者(82分、90.25分、平均分86.12分)高出6-9分。

3.3和以前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比较,缩短了培训时间,提高了新护士的整体素质,能快速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目前,我国没用精神科见习期护士的培训计划,该院以前和大多数医院一样将新护士的培训计划定为1年时间,除岗前培训1周外,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计划,故新护士的学习效果受到带教老师和新护士本人的素质、责任心、学习激情、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璐,杨玉霞,郭冬梅.论如何提高新人科护士带教质量[J].中外健康文摘.2010(24):367―368.

[2]秦玉瑛.如何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J].当代护士,1995(2中旬刊):16―17.

[3]蔡虹,姚莉,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4):50―52.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篇10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笔者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学人文素质认知、人文课程设置、医学人文培育方式等。笔者选取了广东5所医学院校的四年级护理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有效人数共680人,其中男生180人,女生500人。

 

二、研究结果

 

就医学人文精神认知而言,98.2%以上的学生认为医学人文精神培育非常必要,是护理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护患沟通能力的有效渠道。56.1%学生认为自己人文素质底蕴不丰厚,必须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护理人文关怀、交流沟通能力、护理技术水平、护理研究等护士的职业综合能力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程度调查中,67.3%的人认为护理技术水平最重要,48.7%的人认为护理人文关怀最重要,39.9%的人认为交流沟通能力最重要。

 

就医学人文课程设置而言,58.9%的学生不了解学校医学教育内容。60.1%的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效果不满意,同时分别有43.6%、55.7%、64.6%学生对学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教材、授课方式不满意。在出勤医学人文精神课堂调查中,只有39.7%的生认真听课,还有40.1%的学生选择性听课。

 

就医学人文培育方式而言,57.8%的学生认为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主要来自教师,51.2%认为来自自身道德修养,46.1%认为主要受家庭影响,而33.5%则认为主要受社会环境影响。80.7%的受访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是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只有40.1%学生认为课堂教育是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

 

三、提高护理学本科生医学人文精神的策略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很多学生的人文素质底蕴不够丰厚,且对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够满意,该结果提示在医学院校加强护理本科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

 

育非常必要,可从以下儿点做起:

 

(一)确定护理本科生医学人文培育的核心内涵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本质特征和医疗职业的理性知觉,是医学科学和医疗服务价值目标的理性提升。关爱病人、敬畏生命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医学人文精神应包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道主义精神,良好的沟通技能和职业精神,深厚的大爱精神和敬畏生命精神。

 

(二)构建护理本科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只有通过与专业课程的合理组织与整合,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特色并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构建护理本科生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框架时,应结合护理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将护理专业课程与对医学人文课程整合和分类,加强医学人文课程与护理学课程之间的融汇贯通,构建出新的适合护理学本科生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框架。

 

(三)采取灵活生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在医学人文精神教育过程中可采取学生小讲课、论文答辩、问题答辩等形式,充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对感兴趣的专题,通过查阅书籍、社会实践等方式,撰写调研报告或论文,在与老师的答辩中阐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

 

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临床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可以通过临床实习巩固理论知识、练习技能操作,同时也为他们近距离接触患者、与患者沟通、感受患者疾苦提供了平台。根据医事法律专业的特点,还应建立与该专业相一致的实习评估方式,应该将医学人文精神作为临床实习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更多地考查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参与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社会综合能力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采取带教老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的方式,得到更为真实有效的结果。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从观念上改变了对护理的认识。为正确理解护理的职责和任务,从1994年开始,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经过国内外护理学专家的共同努力,提出了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目前,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整体护理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这是临床护理领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对1994年至2000年刊登在各种杂志上的整体护理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旨在了解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