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的利弊辩论赛总结十篇网络的利弊辩论赛总结十篇

网络的利弊辩论赛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4:30

网络的利弊辩论赛总结篇1

本场辩论中,对方辩友自始至终都认为:网络语言过于粗鄙,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一种侵害,是一种污蔑。一句广告词说得好“酒不会犯错,但人会。车不会犯错,但人会。”如果一位学富五车的教授去使用网络语言,那它会是脏话连篇吗?所以,如何去使用网络语言取决于人,人的使用不当永远不是网络语言的错误。对方辩友还认为:如果没有枪,枪就不会伤人。难道走路会跌倒,人人就要脚不触地吗?而且,正因为枪会伤人,我们才要管制它。网络语言使用不当,会造成伤害别人,语意模糊种种恶果。所以,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要想方设法合理使用网络语言。

我方辩友提到了网络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特点,为什么你们总是视而不见?另外,网络语言追求简洁,标榜个性的特点,不是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特点吗?试想一下,当你面对一款又肥又大不合身的旧款衣物和一款又轻又小很合身的新款衣物,你会像现在这么执着的选择旧的吗?如果你的网友们不约而同的使用了那些时髦的网络语言,你还在规规矩矩的使用书面语言,那你就会因不合群而遭到排斥。所以网络语言的使用已是大势所趋。而且,对于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也需要一个能够令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发挥的平台呀!他们也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交流方式呀!他们对网络语言的强烈需求也就证明了网络语言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对方辩友认为网络语言会使代沟产生那是对我方观点的曲解,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网民应运而生的语言,我们并没有说要让所有人使用网络语言,那些经常上网的年轻人使用它就足矣。难道我们的家长说的地地道道的青岛话就不会产生代沟吗?凡事都不能停滞不前,为数不少的网络语言赋予了汉字新的含义,这难道不是汉语的发展与进步吗?也许,网络语言会带动书面语言大步前进,碰撞出新的火花,创造出新的文化。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存在缺点与不足,但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因噎废食只是下下策。今天我们这番唇枪舌战,只不过为了发现问题。令辩友们欣喜的是,我们发现了问题。但应令我们思考的是,解决问题的道路还很长很长。我们不会抛弃一个还不会走路的襁褓中的婴儿,因为他终究会走,终究会跑。我们应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创造一个支点,想办法撬起一个地球,让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让每一位人献出自己的力量,等待着它飞奔的那一天。

山东青岛市南区第三十九中学初一:许仲健

网络的利弊辩论赛总结篇2

一、活动内容要求

1、口号:“共同进步,展现风采”

2、辩题:“我的大学路之网络优劣”

“我的大学路之社团利弊”

“我的大学路之创业利弊”

3、参赛者:所有参赛班级各班分别挑选五名同学分别担任一辩、二辩、三辩、四辩、五辩参加。

4、评委:团总支领导,各班班主任,学生会同学。

5、参赛队伍:成教学院脱产在校班级团支部。

二、落实措施

1、初赛:

①比赛采取淘汰制的方式进行。

②比赛由各班评委做评判。

③初赛结束后评出最好的4个小组,将以海报形式公布。

2、复赛:

①由初赛选出的前四个小组进行比赛,由评委(老师和学生会各部部长)评出两个小组进行决赛。

3、决赛:

①由复赛选出的两个小组进行比赛,由评委(老师和学生会各部部长)评出冠军。

②分别给冠军小组成员发证书

4、初赛辩题由本大赛筹委会拟定,决赛辩题由本校指导老师拟定,参赛队伍不得要求删改辩题。

三、落实时间、地点

1、初赛将于4月15日在1号教学楼111举行。

2、复赛将于4月17日在1号教学楼311举行。

3、决赛将于4月18日在1号教学楼106举行。

四、评分标准

1、初赛、复赛:根据各位参赛者的辩论技巧、资料、个人表现和整体配合的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根据总体表现各给参赛者一个总分,要求各位评委要做到公正。

2、决赛:

(1)个人分数

①辩论技巧(选手的语言是否流畅、精炼、分析能力、反驳能力和应辩能力以及论点的说服力和论据的逻辑性);

②内容、资料(论证的内容是否充实、引述的资料是否恰当);

③风度及幽默感(选手的表情动作是否恰当,是否有风度及幽默感);

④自由辩论(个人在自由辩论中的总体表现)。

(2)整体配合(全队的论点结构的完整性,队员与队员之间的默契性和配合性)。

3、比赛过程中,参赛者一律使用普通话,参赛选手可自带资料。

4、在比赛中,如某一方不能提前通知或者没有正当理由解释为什么不能参加辩论比赛,即当弃权处理,并扣除该班相应的月度考核分。

5、评分表由工作人员进行统计,成绩是根据评分表的内容作决定。

备注:具体的比赛模式见附件。

网络的利弊辩论赛总结篇3

二、活动主题:勤学明辨,厚德载物

三、活动背景:大学是一个展现自我非凡魅力的舞台,是一节通向成功的阶梯。菁菁校园、莘莘学子,对于刚走进大学的大一新生,他们迈入了全新的生活,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提高广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水平,充分展现大学生的个性,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才能的平台,推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四、活动对象: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

五、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院学习部

网络支持——“万向学院院学生会”微信公众平台

六、活动时间地点:

初赛

时间:2018年5月21日晚6:00地点:1号校区报告厅

半决赛

时间:2018年6月4日晚6:00地点:2号校区小报告厅

决赛

时间:2018年6月4日晚6:00地点:2号校区小报告厅

七、活动前期:

(一)前期准备

1、撰写通知

2、制作与打印宣传单

3、申请场地

4、申请与制作横幅、喷绘

5、海报制作

6、联系评委主席主持人等

(二)前期宣传

1、进班宣传(发放宣传单)

2、联系新媒体中心,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

3、设计海报进行粘贴

(三)赛前准备

1.部员分配好任务2.布置会场(贴各系的入座表、评委表)4.邀请评委及老师5.准备比赛用品(签到表、奖状、计时用的电脑、评委打分表、奖品、中性笔、矿泉水、铃、旗以及其他用品)6.人员安排(主持人、摄影)7.提前七天通知参加比赛的选手的辩题

八、活动内容:

(一)辩题:

在校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初赛第一场)

大学强制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应该/不应该推广(初赛第二场)

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半决赛)

知识积累比知识创新更重要/知识创新比知识积累更重要(决赛)

(二)赛制:

一、开篇立论:

正方一辩发言,3分钟

反方一辩发言,3分钟

二、攻辩:

(攻方只能问问题,反方只能回答问题。反方直接回答问题不能反问对方,对方辩手的答辩时间也算在本方的2分钟时间内,被问者不得提问,提问方可以随时终止回答方回答)

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2分钟

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2分钟

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2分钟

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2分钟

三、攻辩小结:

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

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

四、自由辩论:由反方先开始,8分钟(双方各4分钟)

1、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反方任何一名辩手起立发言,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完毕后,正方的一位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时照常进行。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2、自由辩论时间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时间不限,但不可连续三次站立发言。

3、每方使用时间剩余30秒时,会有工作人员提醒倒计时30秒;用时满时,会有工作人员提醒时间到。

4、如果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另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可以继续发言直到时间用完为止,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

5、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五、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三)赛时安排:

1.初赛

5月14日抽签决定正反方、辩题、场次,主席。

5月21日进行比赛,共2场。

2.半决赛

抽取半决赛辩题、正反方、主席。

6月4日进行比赛,评出季军。

3.决赛

抽取决赛辩题、正反方、主席。

6月4日进行比赛,评出冠亚军。

(四)比赛流程

1、比赛选手提前二十分钟到场签到及各部成员签到并确定各场比赛的次序

2、宣布辩论赛开始

3、公布辩题

5、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6、由正方开始,参赛队员依次自我介绍

7、介绍评委

8、介绍比赛规则、流程等

9、辩论比赛

10、评委点评

11、评委评分

12、公布比赛结果,宣布辩论赛结束

注:辩论赛程序由辩论会主席执行

(五)辩论要求

1.辩手辩论发言须紧扣己方发言,作到论据充分有力,使用普通话。

2.在反驳对方观点时,做到措辞恰当,不得进行人身攻击。

3.辩论和选例符合实际情况,注意语言文明,不得举庸俗、不文明的例子。

九、奖项设置

1、团体奖项

本次比赛决出冠亚季军队伍各一支

团体道德风尚队伍一支

2、个人奖项

本次比赛评出最佳辩手4名

十、活动后期

1.对各项环节进行实时记录,整理好照片,活动结束微信推送。

2.比赛结束后工作人员会将现场清理干净。

3.活动后写一份总结。

4.归还全部所借的工具。

十一、经费计算(详细另附文件)

物品

单价(元)

数量

总额(元)

备注

冠军奖金

500

500

奖金

亚军奖品

400

400

奖金

季军奖品

300

300

奖金

冠军奖牌

5.6

6块

35(3%税收)

笔记本套装

49

4套

422(16%税收)

最佳辩手

总计

1657元

注:此预算不包括学友超市花费。全面思考确保活动各项用品周全,准备充分。

网络的利弊辩论赛总结篇4

关键词:学生思想品德教学手段

我们做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要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乃至于灵魂!!所以我们得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一、关爱学生,让学生重回课堂

课堂除了传播知识,也需要教师的真诚的爱。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作为教师,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所有的缺点,以我们的热情,宽容,理解,去爱他们,要多用鼓励与赞扬,让学生感到成功并不遥远,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要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爱。教师必须注意语言和态度,不应使用太尖锐的话语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避免给学生造成伤害。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用他们情感上的満足感,燃起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二、创设多种方式,以学生为本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现在的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成了多媒体课件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奴隶”。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别·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二)小品表演。在平时教学中,除了借助多媒体手段外,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相关的小品来强化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寓教于乐!如果一个学生能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就会品尝到成功的愉快,情感就会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比如在讲到珍爱我们的生命时,通过讨论“艰难的抉择”这一故事来感受求生意志的重要,接着可设计一些情境让同学扮演主人公进行求生表演,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也深了,积极性也高了,教学效果也就实而不浮的。但如果表演的成功率很低,学生会比较失望的。尤其在表演动作中很滑稽时,教师应提醒学生保持课堂秩序。

(三)辩论赛。另外,还可以开展课堂辩论赛,提高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应变能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辩论活动,也让学生初步掌握辩论的方法和技巧,尤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人际协调能力。活动可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特别是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他们能从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体验到赞赏、成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也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人文精神。辩论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辩论还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在讲到《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一课时,可以以“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家庭的侵害时,我们该不该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为题,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激烈的辩论中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结合热点,把握时代脉博

思想品德课是时代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号准学生的思想脉博,再把这些问题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比如:目前,社会上对中学生上网的利弊问题在展开大讨论。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热点作为切入口,结合八年级思想品德“网络是把双韧剑”这一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先放一段事先编辑好的有关目前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录像,然后教师列出四个问题,要求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中学生上网各有哪些利弊·

(2)谈谈你怎样正确利用网络。

(3)在对网络的利弊认识中,我们应该把握怎样的观点。

(4)联系实际谈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充分利用网络,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充实·

网络的利弊辩论赛总结篇5

可是有一天,天空生气了,因为它发现人类对它太不尊重了。人们常常采下一大块云朵或者月亮,却总是没等吃完就扔进垃圾堆里。

天空警告道:“如果你们再这样浪费下去,我将离开你们!”

地上的人们受到了惊吓,害怕天空就这样离开,所以开始小心地对待他们的食物――天空。但是,一年一年过去,天空的警告又渐渐被人们遗忘。

一天,一个贪吃的妇人采下一块非常巨大的云。她整整吃了一天,但还是没有吃完。她叫来了她的丈夫,可是他也没有吃完这块云。这个妇人叫来了她的朋友、家人甚至村子里的所有人,可大家都没办法把这块云吞下去……于是,无计可施的人们偷偷把那块没吃完的云丢在了垃圾堆里。

其实,这一切都被天空看在眼里。他愤怒极了,一跳老高,并且越来越高,越来越远……终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从此以后,人们就只得靠耕种土地、辛勤工作来填饱肚子了。

这个古老的非洲童话有着非常现代和发人深省的环境保护观念。浪费大自然的资源是愚蠢的。祖先的传统都强调尊重土地、水、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性,而现代社会的人是否还记得这些呢?难道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吗?你对我们这个星球的保护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你不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太多浪费的现,象吗?你是否准备好去改变这样的现状?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哪怕是再小的努力,乘以60亿人的力量,一切都会有所不同。

父亲的抉择

进入中学后的一天,我在图书馆偶然看到父亲年轻时发表的作品。

回到家,少不更事的我埋怨父亲:“要是我有你当年的才华,才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我当时并不知道,说这话就是往他心里最痛的伤口上撒盐。

父亲的回答令我永世难忘:“当年,我一直和自己斗争,不忍放弃写作。有一天,我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水平,知道继续下去全家人就会挨饿。我把‘值不值得坚持’放到心的天平上称一称,不值!从那以后,我就认认真真挣钱养家了。”

那是我听到的父亲最激动的话语。我领悟到:一个人目标高远固然可嘉,但如果真的无法达到,也要敢于面对现实。

长大一些我才渐渐明白,父亲年轻时曾立志成为作家,经过艰苦努力,最终知道自己才能不够,便不得不放弃。随后,他转做电器回收与销售工作,勤勤恳恳地养活妻儿了。孩子只是想着自己,而父母却希望为孩子活着。

人总是一边受伤,一边慢慢长大。认识你自己。并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这点很重要。

测谎桥 陈明聪

乐乐和爷爷正走在回城的路上。突然,一只野兔跑到路中间,然后一蹦,跳进路旁草丛,不见了。

“好大一只兔子啊!”爷爷说。

“好大吗?我觉得没什么,”乐乐说,“有一次,我看到一只更大的呢,它长得足足有一头母牛那么大。”

“真的假的?”爷爷问,“这太有趣了,前面我们就要过一道‘测谎桥’,传说,撒谎的人从上面走过,就会发生意外,甚至栽到河里去,可灵了!”

“唔……爷爷,我要更正一下,可能那只兔子有一头山羊差不多大吧。”乐乐改口说。

“也许吧。”爷爷回答。

“不过也说不准,想来应该有一只狗那样大吧。”乐乐又说。

“也许吧。”爷爷回答。

爷孙俩终于来到“测谎桥”前,

乐乐突然停下了。

“爷爷,我现在终于记起来了,”乐乐说,“兔子嘛,它大得就像一只……”

“一只兔子?”爷爷问。

“对,对!”乐乐喊。“兔子就像一只兔子那么大!”

三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拜访一位大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世之道,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两人都挖了两米深,但丝毫没有水的迹象。拙者继续在原地深挖,而巧者则换了个地方作新的尝试。终于拙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找到了汩汩的源泉,而巧者虽然不断地更换地点,终究还是一无所获。

年轻人听罢,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我明白,做人就应该持之以恒,不应该朝三暮四,蜻蜓点水,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大师只是笑笑。

第二个故事:还是这两个人,巧者在经过数次的尝试后,终于在一个地方发现了有水的迹象,于是深挖,最终找到水源。而拙者始终在原地,一如既往,埋头苦干,越挖越深,结果虽然付出了很多却始终没有找到水源。

“这?”年轻人有些迟疑,“我想也许人还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尝试最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不应该刻板教条,更不应该执迷不悟。”

大师还只是笑笑。

第三个故事:两个人虽然都竭尽全力,但无论拙者挖多深,也无论巧者换多少地方,两个人都没有找到水源。

“为什么?”年轻人疑惑起来。“那做人还有准则吗?”

“因为这个地方可能根本就没有水。”大师从容道,“其实为人也是如此,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处世原则,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摸索和体味。”

中学生辩论的常见辩题

中学生喜欢辩论,辩论能够锻炼我们的口才和快速反应能力。在第二课堂上多开展辩论赛,无疑能给我们更多做思维体操的机会。但是,要找到好的辩题不容易。以下这些中学生常见的辨题,也许能让我们在辩论的pK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

1 顺境更有利于成长/逆境更有利于成长。

2 中学生上网的利弊。

3 如何看待中学生的勤工俭学?

4 诚信更重要还是最重要?

5 “超女”“快男”比赛对团员青年成长的利弊。

6 开卷是否都有益?

7 网络语言是否可以进入作文?

8 网络是否有真情?

9 追求时尚是否更能体现中学生的现代意识?

10 家长和学校密切联系会不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

11 明星崇拜对中学生成长的利与弊。

12 有“晚补”(晚上补课)好还是没有“晚补”好?

13 勤俭节约是否已经过时了?

14 中学生异往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5 如何看待考试作弊?

学校没有差生

学校没有差生,我坚信每个同学都能成才,当然这种成才是有层次的,是有个体差异的。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一个小孩6岁才会说话,10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你能说他是差生吗?他叫爱因斯坦。

第二个例子:一个孩子不爱上学,上课时心不在焉,像是在做白日梦,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有一次,老师问他1+2等于多少?他回答说是3,看到老师拍桌子了,又改口说是2,同学们都说:“那家伙是呆子!”你能说他是差生吗?他叫牛顿。

第三个例子:一个孩子上小学时学习成绩总是在班上倒数第一,老师曾半开玩笑半鼓励地问道:“你能不能偶尔也来个顺数第一名呢?”你能说他是差生吗?他叫拜伦,后来成为19世纪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

第四个例子:一个孩子在小学毕业时因为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念初一时,因为数学不及格不得不补考。你能说他是差生吗?他叫华罗庚。

网络的利弊辩论赛总结篇6

关键词:职校生网络手机游戏

0、引言

职校生与中学生相比,独立性更强,对家庭的依赖更小,加上手机价格的下降,所以手机在职校生的普及率非常高。通过我所带过的班级调查估算得知,90%以上的学生持有手机,且手机的用途在学生当中也越来越呈现出时代潮流的气息。从利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渐渐发展成手机挂QQ、听音乐、玩游戏;利用手机上网参加各式各样的媒体发帖、投票活动;利用手机作为考试作弊工具更有越演越烈之势。如何对待和引导职教生对手机的使用问题,已是我们班主任的一个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

1、手机带来的便利

手机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可以及时与家长和老师以及同学沟通;手机可以利用上网查阅资料,帮助学习;拍照功能可以随时拍下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当然学习之余还可以玩智力游戏,开发智力、调节大脑等。

2、手机带来的弊端

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产生了手机使用的弊端。

首先,手机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职校生每月话费大部分在20—50元,少数甚至达上百元,可见同学们的消费也是较高的。另外由于手机更新换代快,职校生虚荣心强,攀比心理下追求更新款、功能更强大的手机,会给家长带来更重的负担。

其次,危害学生身心健康。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有学生在宿舍熄灯后长时间玩手机而不睡觉,对身体及学习成绩带来坏的影响。

再次,影响校园治安。手机聊天,容易让职校生过早的与校外不良人员接触,例如,有些同学会利用手机去作为谈恋爱的“良好工具”,手机便成了早恋的帮凶,方便“增进感情”。上体育课或参加活动时带在身上不方便,不带又容易丢失,住校生的手机在宿舍里也经常出现失窃。一些学生在放学的路上边走路边发短信,丝毫不注意身边的车辆行人,这种情况也容易引发安全问题。这些都给学校管理造成不小的问题,手机成为学校安全的隐患。

最后,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手机可能成为考试作弊工具,不少学生在考试期间,通过手机传送答案、相关信息,让监考者防不胜防,看似方便,实质上助长了学生的投机作弊心理。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

因此,我们必须要正视其弊端并且想办法去解决它。

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对策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杜绝学生使用手机是行不通的,我们只有在允许职教生使用手机的基础上,实行一些有效对策。

(1)利用班会召开主题辩论《学生在学校能不能用手机》,提高学生对正确使用手机的认识。学生在辩论赛准备过程中表现出了超乎现象的积极和踊跃,双方学生都精心做了准备,都为了辩倒对方而找材料、搜证据。在辩论过程中,同学们唇枪舌剑,辩论异常精彩和激烈。辩论的结果双方旗鼓相当,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但双方还是达成了共识:使用手机必须要把握一个度。此外,学生们也一致认为,短信是他们最喜爱的一个重要功能,通过辩论比赛,同学们都表示他们一定会避免弊端,尽量发挥手机增进亲情交流、便于交流和相互联系的优势。

(2)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正人先己”,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例如,在上课期间教师不开手机或不带手机进教室,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同时给班级里的学生定规矩:上课期间,不管老师还是学生,一旦谁的手机在发出声音的话,老师将手机交给班委、学生将手机将给老师,由对方保管一周作为惩罚。

(3)学校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校园手机族”戴上“金箍咒”。例如禁止在上课期间或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对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要严厉制止等。2009年以来我校也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作了明确规定。在我所带的班还写进班级公约并纳入学生的德育考核。

(4)应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思想上真正实现转变,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作为学校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使学生从自身提高认识,从根本上解决同题。

(5)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师生共同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手机的性能和对人体的危害,教学生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衣服口袋里。雷雨天尽量不使用。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书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至于手机引起的犯罪问题,要教学生别给陌生人回信,不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

(6)多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而言,首先,家长要充分认识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其次,家长们在为孩子买手机和付话费的同时,要多关心关心孩子们究竟用手机在做什么。必要时调取其通话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等。

4、结语

总之,在当前环境下,要处理好职校生使用手机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处理好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立足实际,大胆施为,探索独具特色的有效的工作方法,疏引结合,构筑起一道道德与技术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在校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的蓝天碧海中健全心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积钧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研究[m].湖南大附中海口中学

[2]李振宇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J].科技信息.2011(10)

[3]杨阳.浅谈中学生带手机的利与弊[J].科技资讯.2007(30)

网络的利弊辩论赛总结篇7

语文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工具性,所以学好语文课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慢慢累积和沉淀的过程。按照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发展才是主体。为此,如何利用语文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已经成为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中,笔者就以高中语文课的早读课为例,探究了语文早读课与学生素材积累的关系,并希望高中语文教师能重视早读课,优化早读课的效果,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早读课高中语文素材积累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就目前来说,早读课的效果不佳。学生对早读课也重视不足,在早读课上,学生的活动较为单一,无非就是背诵学习过的文章,学生经常感到枯燥泛味,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偏低了。所以说,在高中语文的早读课堂,无论是在早读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都需要调整。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早读课其实就是学生知识巩固、能力拓展和素质提升的课堂,只是在早读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方位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多角度的释放、学生的自觉性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引导等等。如何上好早读课,利用早读课增加学生学习素材的积累,提升他们的素养呢?下面笔者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同仁们共享。

一、重视早读课,优化早读的内容和形式

要想在早读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素材,提升他们的素质,首先必须给予早读课足够的重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必须改变以往的早读课怠慢态度。从思想上和行为上给予重视,作为教师要做到早读课必到,并做好相关的辅导和督促工作。作为学生,不准迟到早退,在早读的时候还要认真、专心。如果师生对早读课都给予了重视,那自然早读的效果就会大大提升。其次,要优化早读课的内容和形式,以往的早读课比较单一,学生会感觉背书的枯燥泛味,为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情和学习内容的需要,及时地调整早读课的内容,就早读的内容而言可以是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诵读,也可以是课外知识的拓展、美文佳句的赏析,也可以是文学著作的阅读、新闻杂志的翻阅等等,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早读课的形式上,可以实现多元化,如背诵、诵读、阅读比赛、辩论赛、文学创作、诗歌赏析等。总而言之,早读课的内容和形式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学情,不做无用功,谨记切实可行、优质高效。

二、丰富早读板块,突出知识积累

高中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主要的目标还是积累语文知识、提升文学素养和文学创作能力、掌握语言技巧、提升审美和交际能力。为此,早读课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在早读课堂能丰富早读课的板块,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所以早读课也要做到梯度早读,实现分层早读,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积累教材中的知识,对于基础较好的,可以适当地放宽他们的早读内容,可以适量地增加课外读物的赏析和利用。比如我在教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二的内容《获得教养的途径》之后,在早读课上,我先让学生掌握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文章及片段,如背诵《劝学》《师说》,这是基础工作。然后我让学生收集相关的类似的文章,并掌握其中精美的论述。在现代社会,网络学习已经成为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早读课堂,我又让学生开展了以“网络学习的利与弊”为主题的辩论赛,通过辩论赛,学生不但了解了网络学习的利弊,还能修正他们存在的错误行为,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念,掌握高效的网络学习方法。在早读课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学习途径和学习心得。让学生们集思广益,把这些有效的学习路径都让学生全部掌握,方便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总之,早读课就是知识积累的有效课堂,教师在设计早读板块的时候,一定要整合学情和学习内容,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早读板块,其一般的思路都是先让学生掌握既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然后增加素材积累,最后拓展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注重德育教育,突出素质提升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高中语文拥有德育的优势,所以在早读课堂,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提升文学修养外,还要发挥语文课素质教育的功能。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早读的内容,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教育、修养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早读课的内容不仅仅是朗读和背诵,还要体现一定的人文气息。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三维目标,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就必须利用好早读课,突出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品质品德。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三第一专题《祖国颂》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学习的《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等文章,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感觉到做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受中华儿女的团结与奋进。早读课堂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比赛,并做好相关的评价。一来,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二来可以萌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开展有效的情感熏陶和德育教育。

早读课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依据学情的变化、教学内容学习的需要及社会形势的变迁自觉地进行调整,并且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文学素养的提升和品德品质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吴超.如何高效开发利用高三语文早读课【J】.语文教学之友,2011(09)

网络的利弊辩论赛总结篇8

关键词:团队精神;德育;校风;班风

现代教育观视德育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不断自我构建的过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有效地将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融合起来,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在学生团队内部逐步形成。

一、通过对初中生团队意识现状的客观分析,提高师生对团队意识在初中生培养中重要性的认识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初中生团队意识的现状是初中生对团队精神的认知与实践有差距,对团队精神重要性的认知尚可,但实践较差,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是由于学生团队精神实践较差、培养途径单一、对团队精神认知不够深入造成的。要想缩小学生团队精神的认知与实践的差距,还得让学生深入认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集体意识。有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能自愿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会受益,最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素质。

二、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有目的地创设良好情境,给学生品德以积极的陶冶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这一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聆听音乐和小故事给学生美的感受,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八课中“团队精神”这一知识点时,可选用《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曲做背景音乐并精选一个小故事:荒草丛中,数百头牛羚在悠闲地啃草,突然蹿出两头狮子,牛羚群顿时一哄而散,各自逃命,落在后面的牛羚就成了狮子捕食的对象,一头狮子抓住机会,避开牛羚锋利的犄角,一口咬住了牛羚的喉咙,另一只狮子则紧紧咬住牛羚的后腿,前后夹击,密切配合,牛羚在耗尽体力之后,轰然倒地,成了狮子的美味。在学生听完之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与启发学生,提出几个小问题:(1)从牛羚与狮子本能行为的鲜明对比中,我们获得了什么启示?(2)在竞争中合作需要什么精神?其核心是什么?(3)背景音乐中的哪些词句可以体现这种精神?学生通过思考各抒己见,发挥自主性、创造性,自觉地吸收情境中的有益影响,培养自身的团队意识、良好品德和作风,促进学生健康

成长。

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针对思想品德的学科教学特点,利用教材中现成的内容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如,在教学“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时,可以辩论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辩论赛前确定好辩题:网络的利与弊。组建好辩论赛的正方团队和反方团队,正反方各由四人组成,各自形成主辩和二、三、四辩,由各方主辩先组织本团队的自主活动,明确团队奋斗目标,搜集相关信息,向团队成员提出任务与各项要求。辩论中各团队成员内部应形成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家合作共享、乐于奉献,使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辩论后团队成员一起总结本次活动的优与劣,提出改进的建议。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离不开团队,团队精神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可靠保障。

四、通过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相融合,进一步缩小团队意识与实践的差距

传统学科教学重纪律教育和约束性管理,很少真正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挖掘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互助合作。一旦所教班级管理混乱,很容易简单地归结于班主任的不负责任和能力不高。其实,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深入认识团队精神对班集体的建设作用,这一局面是有望得到改变的。只要教师不遗余力地、有效地组织这些活动,使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互助合作,对周围的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心,有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同时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了自己的团队精神,具备较强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适应了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综合上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团队意识培养应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来实施才是行之有效的。

网络的利弊辩论赛总结篇9

一、传统话题如何在新形势下激发出新的意义

2010年12月29日,湖北美术馆举办了“回顾与展望――湖北中国画艺术展”。展览由“岁月积淀”“继承创新”和“万象新语”三个部分组成,汇集了一百多位湖北老、中、青三代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四百余幅。参展艺术家的年龄跨度在20岁到90岁之间,其参展作品的风格样式各不相同。作品汇聚同一空间,体现了巨大的包容性,同时,也给观众们构建和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湖北中国画发展的文脉结构。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关于中国画如何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问题也是常道常新。可是,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各种心理因素之间发生着微妙的关联,也产生着微妙的变化,观众对于作品的解读必然会有先入为主的成分。对于中国画来说,观众先入为主的成分更为固化和定式化。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在这个“速食”的时代,还有多少人在关注中国画?又有多少人了解中国画发展的现状呢?鉴于以上考虑,湖北美术馆策划并组织了“今日中国画――湖北高校三人组论辩”活动,试图通过辩论赛这样的集体思辨,聆听青年一代对中国画问题的声音,唤起他们对中国画的关注,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自信与自觉。辩论赛不新鲜,可是在美术馆以中国画专题做辩论赛却很罕见,也别出心裁,因为此举打破了公共教育固有的思维定式,它开启的其实是一种新方式,因而更能引起辩论爱好者们的兴趣,这种以互动模式体现的对话自由、思辨自由和博弈自由正凸显了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新理念。当人们走进美术馆,面对四百多幅凝聚着艺术家思考的作品时,他们对中国画的认识也发生了悄然的改变,一方面再一次充分认识到传统遗产的伟大与辉煌,另一方面也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画要发展、要步入全球化进程还是步履维艰。

二、辩题的确定

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如果缺乏学术性,就意味着失去了精神核心。其后果,往往是流于表面的热闹。公共教育活动在选定了活动形式时,必须有相应的学术内容来支撑整个活动,最终达到有效的艺术信息的传播,否则就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徒有浅表的形式而没有灵魂。当代中国画―直在发生着改变,湖北中国画经历了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特殊时期、80年代的创新与发展期、90年代的多元化格局和新世纪的繁荣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反复推敲和讨论,湖北美术馆将此次公共教育活动的主题定为“今日中国画――湖北高校三人组论辩”。“今日”就是当代的别称,中国画往往沉淀着深厚的传统因素,因此,“今日中国画”就是当代与传统的对话,本次活动的学术思想由此确立。同时,针对中国画的历史及在今日全球化语境下发展问题,从中国画的融合、发展、传播三个方面出发,以“中国画在当代多元化格局下发展,应该坚持立足本土?还是与当代多元融合?”“当代中国,中国画蜕变的利与弊。”“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中国画走全球化才有生命力?不走全球化依然有生命力?”为辩题,确立了活动的学术方向。

此次公共教育活动从展览宗旨出发,再一次彰显了湖北美术馆的公共教育理念,即紧紧围绕立足本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传播美术精品,推进艺术创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观众为先的服务理念。本次辩论赛又非常贴近本土、贴近生活、贴近大众,与湖北美术大省的地位相称,也响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号召。从这个意义上讲,辩论赛的意义远远大于了辩论赛本身,它开启的实则是一种公共教育的新方式。

三、规则的审定

在把辩论赛植入到公共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生搬硬套。辩论规则的审定为公共教育活动的专业性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辩手既要遵守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又要体现出在美术馆辩论的互动性。比如,在比赛过程中增加了自由提问环节,评委、观众都可以向辩手提问,但在这个环节中辩手的表现不计入总分;增加了大众评审投票环节,11位大众评审分别来自各大媒体,包括电视、电台、杂志、报纸和网络,增加了活动的参与度、关注度、公平性和可看性。“今日中国画――湖北高校三人组论辩”独特的辩论规则不仅仅体现了本次公共教育活动的原创性,更说明公共教育活动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从美术馆的自身特点出发,在实现公共性的同时亦不能缺失专业特色。

四、选手与评委的组成

任何艺术都与特定历史时期的哲学、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紧密相关。在艺术传播和艺术接受的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艺术家与评论家、媒体界、理论家一起参与到讨论中,这样的互动才是完整的,这也恰是“今日中国画――湖北高校三人组论辩”想要实现的目标。此次辩论赛的专家评委组一共13人,辩手12人,颁奖嘉宾5人,大众评审员11人,观众1350人(每场450人,共三场)。其中专家评委组分别来自中国画领域、动画领域、哲学领域、文学领域、美术馆领域、评论界和传媒界。同时,“今日中国画――湖北高校三人组论辩”也是一场集艺术类专业和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为一体的公共教育活动,参加这次辩论赛的高校来自综合性大学和专业院校,分别是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和湖北美术学院。辩手们来自国画专业、美术专业、英语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法学专业以及水利水电专业等多个专业方向,而不仅仅局限于艺术专业,专业的藩篱由此被打破。

五、多维度互动,激烈的争辩

赛前,湖北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的辩手们走进美术馆,并由艺术评论家现场讲解,引导辩手们解读作品。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这种互动使得专业与非专业、观众与专家、接受者与艺术作品之间产生了多维度的感知对话,知识领域的交叉、融合推动了美术教育的传播。

现场台上与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在各队总结陈词完毕后,台下的评委、参展艺术家和观众都可以向辩手自由提问,辩论赛由此产生延伸性。比如第一场对阵的是中南民族大学和湖北美术学院,面对两支有着美术专业背景的队伍,评委分别向正、反双方提出了直击核心的问题:中国画如果不进行多元融合,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如何继承民族文化遗产?中国画应该怎样创新?这一问题,让现场观众也陷入了思考。第二场对阵的是武汉大学辩论队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辩论队,他们从传统文化发展的角度对“当代中国,中国画蜕变的利与弊”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辩手们出人意料地把一幅幅传统中国画和当代中国画彩色打印后展示在辩论现场并举例说明,从容地破题立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观众提问很踊跃,完全投入到了比赛的气氛中。台上辩手辩得激烈,台下评委的点评更为精彩,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评委张掌然在现场表示:“今天特别感动的是我们场上与场下的互动,专业与业余的,外行与内行,辩手与观众之间达到了充分的良性互动。特别是在观众提问这个环节,有很多好问题,辩手回答得也非常精彩。在中国画的演变过程中,到底有多少画家?多少趋势?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能代表这种概率或趋势”。

六、“微博时代”的公共教育传播新方式

传播媒介是艺术传播的要素之一,传播学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微博的出现,让我们进入了微博时代,微博时代下的美术馆公共教育应该具有时代性。

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了春天,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四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均开设微博。在微博发展正处于上升趋势的时候,湖北美术馆以“今日中国画――湖北高校三人组论辩”为主题,迅速地推出了湖北美术馆官方微博。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微博具有息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推广力度强、影响力大的特点,辩论赛现场每个微博用户都能成为一个信息源。武汉大学辩论队官方微博在比赛现场紧密关注辩论势态,信息和现场照片。双方辩手一出场,第一时间就出现了:“2010年武汉大学辩论队首战派出金牌辩手,我在湖北美术馆”的微博,并连线了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和武汉大学辩论队官方微博,马上就有武汉大学辩论队的粉丝跟进发起微博讨论和围观。其他场下的观众也都纷纷发微博,对活动进行即时跟进,评论、支持参赛代表队和关注活动,在第一时间营造现场感,很多个人的、官方的微博都开始关注“今日中国画――湖北高校三人组论辩”活动。该活动形成了“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没在现场的观众也能轻松参与其中,从而激发了公众的热情,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湖北美术馆。

由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方式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式传播。美术馆运用微博平台美术馆新闻、展览信息、艺术作品图片、活动现场和学术言论等,为观众搭建一个线上美术馆,从传播的角度既打破地域性的局限又促进了美术馆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无论你在哪里,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美术馆的动态和艺术信息。因此,微博对于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传播意义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美术教育的“无缝传播”。

七、辩论赛的启示

网络的利弊辩论赛总结篇10

【关键词】大班教学;教学方法;学习积极性

【abstract】Commonlesson“materialsandhumancivilization”belongstothescienceandengineeringcourses,thestudentshavedifferentprofessionalbackgrounds,sotheteachingcontentsshouldbearrangedreasonably,avarietyofteachingmethodsshouldbeusedandtheadvancednetworktechnologyshoulddefullyutilized.theonlinelearningplatformisestablishedsoastopromotetheconsciousnessandabilityofself-regulatedlearningofstudents,ontheotherhand,thetheoryeducationandpracticesshouldbecombined,toexerttheprincipalroleofstudents,activatetheclassroom,andstimulatethemotivationforcreationofstudents.

【Keywords】Largeclassteaching;Commonlesson;teachingmethods;Learningenthusiasm

0前言

通识课《材料科学与人类文明》属于理工科课程,一般大班授课,它的授课内容为全面介绍史前、古代、近代和现代文明等各时期里材料的发展,包括材料科学的形成;此外对未来二十年的材料发展做出展望[1]。它所面对的选课学生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所以教学内容的专业门槛不能太高,甚至是要求无专业门槛,力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听懂,而且感兴趣,但同时要避免以“科普常识”代替“通识”教学。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既不能沿用理工科课程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简单地将专业知识与文科知识线性组合,而应该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资源等,激发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因此,本文将对大班授课的《材料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教学方法进行以下探讨。

1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法探讨

1.1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建立公众信息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现代社会的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影响着我们生活各个方面。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同时建立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如利用公众社交交流软件,蓝墨云班课等辅助教学,是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

现在已经有许多很成功的教学资源网络平台,比如mooC,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可汗学院等网站,可以帮助我们教师丰富课堂内容,这也为我们在《材料科学与人类文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网络教学的设计和尝试提供了条件。比如将“服装材料”这个主题,因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设计为网络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先帮学生找好相关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线上学习,然后利用微信公众平台,邮件等交流,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前就提前总结好学生们提的问题,再带到课堂上要同学们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言,以强化学到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也有些类似现在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都发生了改变。教师由课堂上的主导者变成了学习资源的收集者,带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学生也不再被约束到课堂,可以充分利用便利的时间自主学习,拥有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就不理解或听不懂的问题,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继续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另外,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可以借助公众网络平台,在学期初期、中期和末期在课堂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意见,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后续更好的教学改进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

当然,尽管网络教学视频资源更丰富、更新更快速,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个人认为网络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方面因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能够面对面交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另一方面,学生面对网络中各色资源,既需要强大的自控能力及对知识挑选、整理能力,还要克服独自学习时的孤独感。因此,在本通识课中,不完全推行网络教学,而是两者相结合,取长补短。总之,网络教学手段的出现对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3]。

1.2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并非聪明人的专利,普通人也有创造的潜能,只是由于缺乏一定的动机,使大多数人的创造潜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4]。因此,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非常重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

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教学相长,如果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忽视他们,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那么学生可能会厌倦课堂[5-6]。因此,《材料科学与人类文明》作为一门通识课,采用大班授课,同时分小组研讨的方式,力图关注每位学生,保护每位学生的个性。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同时也注重过程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70%。通过课堂讨论,课堂游戏,展示陈述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避免“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比如,在讲到“纸”主题时,将组织技能大赛,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纸来包装鸡蛋,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一张纸包装鸡蛋,鸡蛋掉到地上才不会碎。鸡蛋掉下的高度越高,而且不碎,则分数越高。或者让小组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叠高塔,叠得最高的小组,得分也最高。在分组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动手能力等,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分组意愿。当然,在信息化条件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相关解决方法,但是也要通过思考,改进方法,才能赢得比赛。另外,n堂上定一个“五分钟小故事”的主题,让每组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讲一个关于材料的小故事,可以是某种材料的发明史,也可以是某位材料大家的故事,或者是介绍一些有趣的材料,比如土建学院的学生可以介绍能够吸水的建筑材料,电气学院的学生可以介绍能将热能转变成电能的热电材料等。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完成资料收集、整合,最后在课堂上完成多媒体展示。其他学生可以提问题,教师进行最终点评,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或蓝墨云班课等让学生对每组展示进行投票,投票结果作为最终成绩的参考。在最终评价时,注重团队精神、思维能力及沟通能力的评价。在讲到“塑料”主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赛,讨论现代生活中塑料的出现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最终使学生关注地球环境的健康,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总结与建议

总之,《材料科学与人类文明》要满足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基础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现代条件下,应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图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以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郝士明.材料图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赵燕玲.地方高师院校《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略[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33(11):148-150.

[3]王政嘉,王冰洁,姜文虎.网络通识课合作学习模式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2):20-22.

[4]刘华山.高等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