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业污染防治十篇工业污染防治十篇

工业污染防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8:06

工业污染防治篇1

一、工业污染防治面临的问题

武川县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由于私采乱挖、无序开采现象较多,由此产生的植被生态破坏比较严重。近几年来环境违法行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行业:铁矿开采加工、黄金采选、石灰石开采烧结、高耗能铁合金加工及钢铁冶炼、地条钢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不力,有些项目严重违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盲目上马建设投产,增加新的污染源;二是少部分矿山采选企业未规范建设尾矿库,无组织违法排放废水,矿山采掘现场固废处置不规范,废弃工作面和矿井不采取回填措施,也不采取植被和生态恢复措施;三是经济开发区铁合金加工企业除尘器不能正常运行或故意不正常运行,无组织偷排和超标排放现象时有发生。

二、深入开展现场检查

全县企业布局分散,点多面广,环保局将利用1—2个月时间,对全县辖区内的金属、非金属矿采选企业进行一次深入排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尾矿库规范建设情况;矿山开采现场生态保护情况及采取的措施;固体废弃物规范处置情况,废弃工作面及矿井回填措施和固废堆场生态植被恢复措施;尾矿坝内尾矿粉的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经济开发区高耗能企业除尘设备维护及正常运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专兼职环保人员配备情况;环保管理制度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环境安全隐患,特别是涉及危险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规程和运行维护方案;影像资料记载备案情况。

检查要做到认真、全面、细致、规范,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以文字形式记录在案,以备开展后督查工作。情节严重的,要向执法监察部门建议实施行政处罚。检查工作要形成制度化、经常化。

三、加强监管,制定措施,确保防治效果

环境监管是一项系统规范、任务繁重的工作,应长抓不懈。对环境违法企业要加大惩治力度,严管重罚,该停产取缔的坚决执行;限期治理的,重在落实整改措施上。要不走过场,不讲人情,注重效果。

(一)以后凡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三同时”制度、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制度。老污染源企业要逐步补做完成环境影响现状评价。

(二)境内排放水污染物的金属、非金属矿采选企业一律规范建设尾矿库,实现污水零排放或澄清后达标排放。

(三)由于设备或其他原因存在无组织或偷排污染物的企业,由环保局提请县政府下达限期治理决定,在规定时限内完不成治理任务的,由县政府责令停产整改或停业关闭,治理无望的,坚决取缔关闭。

(四)会同国土、林业、草原、水土保持等部门加强对矿山采掘现场的环境监管,固废要规范合理处置,条件具备的采取生态植被恢复措施,建议逐步实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资源开采企业每年或一次性缴纳一笔资金,待资源开发活动结束后,由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实施采场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

(五)存在违法排污行为的企业,由环保局实施“最高限额罚款”,屡教不改的,吊销排污许可证,停产整改。

(六)一般工业污染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污染物排放达标监测,重点污染源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例行监测,督促企业加强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七)有多次不良违法排污记录的企业,不再审批该企业其他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建设项目。

(八)涉及危险有毒有害化学品使用的黄金采选企业是环保重点监管对象,企业要制定切实的环保管理制度和事故排放应急预案,尾矿库每年定期加固,采取防渗漏措施,根据尾矿库选址及山体汇水面积大小建设预留泄洪道,防止因雨水山洪冲刷引起的事故排放,地理条件具备的建设二道坝,三道坝增加库容,保证环境安全。

(九)尾矿库建在河道边缘的,要构筑石坝护库,防止山洪冲刷引起的水环境污染。

(十)加强对经济开发区排放大气污染物企业的环境监管,监督企业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擅自停运污染防治设施,偷排污染物的违法企业,由政府向供电部门下达停电通知,实施停产整治。

工业污染防治篇2

一、工作目标

2015年度工业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抓好煤炭市场整顿、三大电厂用煤协调与监管、企业出城入园、淘汰落后产能、分类治理小型工业企业、部分企业停产减污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监管和治理工作,以冬春季加强管控为重点,以落实日常监管措施为抓手,细化工作任务,确定责任部门,明确时间节点,切实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

二、工作任务

(一)整顿煤炭市场

完善二级煤炭销售网点软硬件建设,加强煤炭市场监管,扩大监管范围,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1.完善二级煤炭销售网点内部制度建设,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规范二级煤炭销售经营。

牵头单位:区工信局

实施单位:二级煤炭销售网点

2.完善二级煤炭销售网点硬件设施,督促二级网点,对场区道路进行硬化,确保洒水压尘、消防等设施正常使用,堆煤覆盖、防尘抑尘等环保储煤措施落实到位,提高安全、环保储煤能力。

牵头单位:区工信局

配合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实施单位:二级煤炭销售网点

3.落实二级煤炭销售网点监管措施,落实购销登记等制度,对二级网点的配送信息逐项审核,稳定煤炭产品质量,确保监管措施落实到位。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配合单位:二级煤炭销售网点

4.根据《市煤炭经营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对二级煤炭销售网点的监管。

牵头单位:区工信局

配合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实施单位:二级煤炭销售网点

5.加强二级煤炭销售网点日常监管,调整网点布局,扩大监管范围。根据群众用煤需求,杜绝网点密集分布,统筹调整城区二级网点布局和新增高坪农村区域网点。督促辖区现有二级网点对封闭式储煤厂房进行规范和完善建设,配备防火、防尘抑尘等设备,厂房地面进行硬化处理、煤块、型煤分别存放,煤渣集中存放,场房外禁止堆放煤炭,做到环保、规范储煤。新建二级网点必须按照封闭式储煤场房建设要求,一次性建设到位。强化二级网点煤炭产品购销登记等制度,对经营、存放有烟煤的,依法予以取缔;对销售非专营市场煤炭产品的二级网点加大处罚力度,确保二级网点规范经营。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6.加强常态化巡查力度,对二级网点以外的存煤进行彻底摸排,发现一处,清理封存一处。4月30日前,将辖区内所有已封存的煤炭彻底清理。加大全年常态化巡查力度,完善发现、登记、处理程序,落实网格化管控措施,确保监管措施落实到位,杜绝贩运、销售、使用非专营市场煤炭产品,不出现新的煤炭堆场,不出现二级网点外的煤炭经营行为,严厉处罚参杂使假、以次充好、数量短缺等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好二级网点销售的经营秩序。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配合单位:区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7.强化高坪农村区域二级网点整顿工作。我局参照市对近郊四区煤炭市场整顿工作和二级网点建设要求,制定周密可行的二级网点整顿方案,明确监管的具体地理范围,监管主体、监管措施、重点工作等内容,督促建立、完善并落实常态化管控机制,实现高坪农村区域二级网点监管全覆盖,使其有序经营。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配合单位:区环保局、区执法局、各有关街道办事处

8.继续执行交通卡口管控制度。积极做好卡口进出运煤车辆实施登记通行制度;对煤炭专营市场外的其他运煤车辆一律劝返或绕行;对伪装运煤车辆和相关责任人,加大处罚力度。

责任单位:各交警大队

配合单位:区工信局

(二)出城入园

为缓解城区环境压力,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将区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热加工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向新区(黑石川)循环经济产业园集中转移,项目由“联合铸造有限公司”总体实施,按《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和国家铸造行业及相关行业聚集发展产业政策建设。从今年开始城区内专门从事铸造及热加工的企业全部关闭,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相关企业整体搬迁、捆绑发展。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局

(三)淘汰落后产能

摸排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制定淘汰计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对2015年以前淘汰的项目,按要求废毁、拆除;对2015年逐步淘汰的项目,每月巡查,做到废毁生产设备及生产线,达到淘汰要求,杜绝已淘汰项目死灰复燃。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各街道办事处

(四)加大小型工业企业管控力度

1.严打严控“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摸排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发现一家,取缔一家。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配合单位:国土分局、区工商局、区环保局、区执法局、

各街道办事处

2.分类治理小型工业企业。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工信部门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并督促企业落实治理措施,环保部门制定整治标准,提出拟整治企业名单,按照环保标准开展整治工作,对经限期治理后仍不达标的小型工业企业上报区政府后予以关闭取缔。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区建设局、区环保局、区执法局、

各街道办事处

(五)部分企业停产减污

对水泵厂、路通市政建材有限公司、市政工程筑路材料厂等三家高污染企业冬季采取限停、限产措施,加强日常监管;对未经环保部门审批,擅自生产的企业依法取缔并实行重罚。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配合单位:区环保局、各有关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冬季采暖期

(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在全区范围内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配合单位:区环保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结合实际,细化措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二)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和街道要联防联动,及时沟通信息,互通有无,齐抓共管,协调并进,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推进工作的整体合力;责任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不折不扣落实好具体工作任务,配合单位要积极参与、主动跟进,为推进工作发挥良好作用。

工业污染防治篇3

金溪县扎实推进沼气工程,在全县种养大户中全面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大型沼气池3处、中型沼气池8处、户型沼气池1.12万处;全县每年可生产36万吨沼渣、沼液,可为12万亩林果提供优质有机肥,实现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在实施清洁养殖工程中,金溪县全面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区”规划,对划定为限养区、可养区的规模养殖场,按照“净污分道、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的工艺模式分期分批进行改造,实现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坚持生产设施与环保设施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步运行,并建立登记备案、信息管理、评价考核、日常监管等制度。水产养殖是金溪县一大传统优势产业。该县在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按照“生态、环保”的要求,引导渔农推广应用草鱼免疫、测水投料以及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等集成健康清洁养殖技术。依托秀谷镇熊家村、琉璃乡桂家村等大型水产养殖场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指导渔农根据环境容量,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严格限制饲料等投入品使用。

在实施绿色植保工程中,金溪县引导农民推广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抗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结合粮食高产创建和果蔬标准示范园建设在全县示范推广太阳能杀虫灯320盏、频振杀虫灯490盏,覆盖面积4.3万亩;推广生物农药60万亩(次),扶持发展农作物专业防治组织21家,全县统防统治面积达21.7万亩,既提升了防治水平,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农业药害。

金溪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产粮大县。以前,该县农民主要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废弃稻草,既污染环境,又易引发森林火灾。自实施秸秆利用工程以来,该县在招商引资中引进了多家稻草加工企业,同时鼓励、引导农民充分利用稻草种植食用菌或编织草绳、草帘等稻草制品。稻草变废为宝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是该县整治农村环境的重头戏。据金溪县新村办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到位,该县建立了县、乡(镇)、村、组、户“清洁工程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同时,筹资7000余万元,突出从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几个环节抓好设施建设和完善。目前,县农村基本上实现了清洁工程基础设施全覆盖,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全程无害化处理,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工业污染防治篇4

[关键词]煤炭加工;振动污染;危害;防治

前言

在煤炭洗选加工生产中存在较多的环境污染源,如废水、粉尘、噪声和振动污染,特别是废水与噪声污染影响选煤厂周边居民生活的现象较为突出。近几年,随着选煤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的更高要求,新建、扩建、技改的大中型煤炭洗选加工企业在设计和施工中,都有较完善的污染物防治技术措施,煤炭洗选加工废水实现厂内闭路循环利用,技术上可以做到零排放;在煤炭存贮、转载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采用闭封仓存贮及除尘技术,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煤粉尘污染;对主要噪声源采取了消声、吸声、隔声及减振等降噪技术措施,厂界噪声基本能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煤炭洗选加工生产过程中噪声和振动污染常常同时存在,有时以噪声污染为主,有时以振动污染为主,但振动又不同于噪声,有其相对独立的特性。对于煤炭加工企业振动污染源,特别是那些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低频率大振幅振动,在施工设计、设备安装和生产管理中几乎没有采取针对性控制和预防技术措施。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煤炭洗选加工企业的振动污染源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现场操作工人的身心健康,促进安全生产。

1、主要振动污染源及特性

煤炭洗选加工企业生产具有各类机电设备集中、作业空间狭小、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特点,产生低频振动源的设备较多。利用振动进行脱水分级的振动筛,产生振动频率低(15~18Hz)、振幅大(7~9mm)、振动强度高的机械振动源,座式安装的振动筛均采用弹簧或橡胶隔振支座,减弱了其振动传递强度,当与周边物体如入料箱、接水漏斗、出料槽刚性接触时,振动传递加强,且振动筛设计布置集中,容易产生振动的叠加或共振现象,振动幅度明显增加;高速运转类设备如风机、水泵、离心机、破碎机、电动机、齿轮传动箱等稳定运行时,产生的最低振动频率为设备的驱动频率,其振动特点是振动频率不高、振幅和振动强度级小,当转动部件运转不平衡(静不平衡或偶不平衡)时,易产生振幅较大、振动强度较高的不稳定振动源,其影响更大;电磁振动给料机、变压器等设备易产生高频率低振幅的电磁振动源。

另外,如溜煤槽、破碎机类设备生产中还易产生极低频率的冲击振动;胶带和刮板类运输设备因磨擦和碰撞产生的低频振动;在生产中还有因设备质量问题,如齿轮、轴承间隙过大,也会产生不同频率振幅的振动。总之,煤炭洗选加工企业几乎所有的机电设备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且以低频率大振幅的振动源为主。可以说煤炭洗选加工企业的操作工人在作业时间内都处在振动作业环境之中。

2、振动的主要危害

2.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煤炭洗选加工企业现场操作工人接触振动影响的途径主要有:一是人体沉浸在振动的介质中;二是从支持人体的物体表面向人体传递的振动(全身振动)。直接接触作用于人体局部的振动机率较少,常见于全身振动的影响。长期受到低频大振幅的全身振动影响,易导致人体足部周围神经和血管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脚痛、易疲劳、皮肤温度降低等症状;由于振动的加速度引起内耳调节人体的平衡功能失调,还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体温下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2]。与噪声一样也会对人产生心理影响,主要表现是令人烦躁不安、易于疲劳、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

振动的频率、加速度、振幅不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有较大的差异。人体各部位都有其较固定的共振频率,如眼的共振频率为18~50Hz,头部为2~30Hz,胸腔内脏为4~8Hz和10~12Hz,心脏为5Hz,脊柱为30Hz,手为30~40Hz,神经系统为250Hz。当人体内脏器官发生强烈共振时,会受到较严重的伤害,人体对4~8Hz和10~12Hz的振动能量传递最大,其生理影响也最大。加速度愈大的振动危害性愈大,人体对振动级强度的感觉阈值是50~60dB,根据iSo全身振动暴露的评价方法,在作业场地,8小时容许暴露标准的振动级强度不超过80dB。大振幅低频率的振动易使人体内脏产生位移,小振幅高频率的振动对人体的神经末梢影响较大,振幅为0.5mm~5mm的振动,其危害最大。

2.2对厂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厂区周围居民对煤炭洗选加工生产中产生的噪声影响其夜间睡眠的反映较大,这种影响一方面是机械振动或空气流动产生的高声功能级噪声;另一方面是机械振动通过地面传播引起居民房屋地板局部振动或机械低频声音以压力波向居民房屋传播,使房屋窗子和门发出振动噪声。

煤炭洗选加工企业周边居民直观感觉到的影响是生产中产生的噪声,而忽视了煤炭洗选加工生产中产生的振动影响,这种振动通过地面或地中传播到居民房屋可能引起门窗振动发出声音,其效果是增强了噪声的影响,也可能引起居民房屋地板振动产生振动影响。根据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厂界周边居民区的振动应满足昼间不超过75dB,夜间72dB的标准要求。

2.3对建筑物及设备的影响

煤炭洗选加工企业主厂房大都采用土建框架结构,机械振动通过设备基础传递给厂房的承重梁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当其振动频率与主厂房框架梁(柱)固有频率相等时,便会产生共振现象,使厂房出现较大幅度的振动而危及厂房安全。如某新建煤炭洗选加工企业由于机械设备振动与主厂房产生共振现象,使主厂房产生剧烈摇晃而无法投入生产。通过加固主厂房框架梁和减轻机械设备激振力等方法来避开共振,解决厂房剧烈摇晃问题。

随着煤炭洗选加工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大量使用了高精密度的现场监测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设备,而这些仪器设备对振动都有较高的限制要求,由于振动的影响,容易造成这些仪器设备的失灵,甚至损坏。如某煤炭洗选加工企业煤质化验室修建在皮带运输走廊下面,且直接与皮带走廊支承柱相连接,使化验室处在较强的振动环境之中,造成分析天平类精密仪器的频繁损坏,严重影响了化验数据的准确性。

3、防治措施

防治振动的危害,主要从振动源、传播途径和受振体三个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常用的方法有:减轻机械激振力或改变机械振动方向,加重机械设备基础,增设隔振装置或隔振垫,加大振动源距离或设置隔振沟,穿带个人防护品等。针对煤炭洗选加工生产特点,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降低振动污染的危害。

3.1设计中合理工艺布局

工艺设计时应将机械振动源较集中的主厂房远离周边居民房、厂区办公楼布置,根据振动传播特性,当离开振动源的距离在20米以上,则距离每增加一倍,振动强度级下降6dB以上;满足20米以上距离有困难,可考虑增设深度为5米以上的隔振沟,能达到下降6dB以上的效果。当主厂房同一层面需布置多台机械设备时,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采取激振力相互抵消的对称布置,降低机械振动强度级。对于受振动影响较大的精密仪器室如计算机控制室,不应设置在生产主厂房内,尽可能远离主厂房机械振动源布置。

3.2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煤炭洗选加工企业机械高速运转类设备较多,磨损严重,容易因严重磨损造成间隙过大而产生碰撞、冲击性不稳定振动,如机械基础的固定螺栓松动,机械本体的振动受到明显加强,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应注意设备振动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设备部件。还应及时处理和解决水泵、风机的叶轮,离心机的筛篮、刮刀等部件因生产质量造成的静态不平衡,或在设备运行中因磨损、平衡配重块脱落造成的动态不平衡,而产生振动强度级放大现象。

3.3采用隔振、吸振、阻尼等减振技术措施

根据煤炭洗选加工企业机械设备使用性能及特点,采用隔振装置(垫)的减振技术措施,简单易行,减振效果显著(一般可降低10dB以上)。所谓隔振,就是将振动源与承载物或地基之间的刚性连接改为弹性连接,利用弹性装置的隔振作用,减弱振动源与承载物或地基之间的能量传递,达到降低振动影响的目的。对于煤炭洗选加工企业主厂房内机械设备基础均应安装隔振装置(垫)进行积极隔振,振动强度级较高的振动筛类设备在满足工艺性能要求下应尽可能采用减振效果好的橡胶弹簧支座;对需要避免外来振动影响的精密仪器设备应敷设隔振垫进行消极隔振。隔振装置通常采用隔振器、隔振元件和填充各种隔振材料,如玻璃纤维板、橡皮、软木、毛毡等。

3.4做好个人防护

选煤厂现场操作工人长期处在振动环境下作业,为了降低振动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应严格要求工人工作时穿具有良好减振效果的橡胶底劳保鞋,严禁穿传振系数较大的硬质底鞋,如皮鞋、硬质塑料鞋等。不断提高选煤厂自动化水平,采取巡视检查或监视设备运行的生产组织形式代替现行设备定岗的传统操作方式,以减少工人的振动接触时间,达到降低振动影响的目的。

4、结束语

在工业生产中,造成严重后果的振动较为少见,但选煤厂工人长期接触低频的全身振动,对工人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是肯定的,应引起选煤厂生产管理责任者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振动污染的危害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国内尚无有关工业企业振动卫生标准和法规,对于选煤厂生产车间内振动强度级是否超标,超标程度及对工人健康不良影响情况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日]守田荣等著.振动―被忽视的环境公害[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吴英主编.安全卫生[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3]罗辉主编.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工业污染防治篇5

abstract:thepaperstudiestheadvantagesofchemicalengineering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specialtyinQingdao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relyingontheenvironmentalengineeringandotherfieldstodiscussthepossibilityofchemical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throughthenecessityofchemicalcharacteristics,theconstructionofteachingstaff,improvementofqualityofpersonneltraining,scientificresearchresultsintoteaching,enhancementofpracticalabilityandsoon,thisspecialtywillbebuiltintotheengineeringspecialtywithdistinctiveandoutstandingfeatures.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化工;污染防治

Keywords:environmentalengineering;specialtyconstruction;chemicalindustry;pollution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231-02

0引言

环境工程专业本身就与化学工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本科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个别学校在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工程等本科专业中开设了与环保相关的废水、废气治理等专业方向。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来源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废水、废气、废渣等。在“三废”的治理过程中,许多环境工程单元是化工过程,如多效蒸馏、分馏、吸附、离子交换、高级氧化等大多涉及“三传一反”化工原理[1]。在工业各部门中,化工排放废水占第一位、废气第三位、废渣第四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化工行业快速发展与污染加重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山东省是我国的工业强省和化工大省,仅淄博市就有5000余家化工企业,化工行业环境污染形势非常严峻。企业对既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技术,又具有化工污染防治知识的人才需求极为迫切。

目前,许多环境工程专业开设了化工原理等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培养过程等不系统,导致学生在环境工程方面拥有大量技术,但缺乏在化工过程中的基础知识。青岛科技大学在我国化工领域有着近60年的历史积淀,学科优势明显,特别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影响很大。如何结合本校化工特长,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专业素养和循环经济意识的环境工程技术人员是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应给予关注和考虑的问题[2,3]。本文从化工特色必要性、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研究建设化工污染防治为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可行性。

1化工污染防治为特色的必要性

多年来,社会培养的环境人才大多是通用型人才,具有化工环境特色的人才很少。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治理污染的任务在加重,化工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这既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契机,也为环境工程专业的相关人员提出挑战。化工行业的环境问题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工业部门的特点,生产装置危险性包括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高温高压、毒性等,一旦发生环境、安全事故,后果危害往往更严重。为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教育部2012年联合召开高等学校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加快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因此,为化工行业培养大量的与当代乃至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环境工程工程专业人才,显得十分迫切。当前培养化工环境复合型人才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于2002年,起步相对较晚,但其在化工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化学工程等专业的优势,可以将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成一个以化工污染防治为重心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工科专业。将环境工程专业建成国内化工特色鲜明的环境工程学科,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迫在眉睫。

2建设化工污染防治环境工程特色专业研究思路

结合环境与化工专业领域综合性、交叉性及边缘性的特点,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化工等学科优势,着力发展多学科横向交叉,突显区域经济服务功能,逐步形成化工环境控制为特色。从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融于教学、增强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建设,将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在化工领域具有优势、交叉学科特色鲜明的专业。

2.1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拟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环境工程专业依托山东省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腐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腐工程研究中心、安全与环境功能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开展建设,学科平台较高,为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较高的专业平台基础。同时,通过内引外联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聘期多名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的教师作为兼职教师,担任化工原理及相关实验的任课教师,同时建设化工实习基地。返聘化工学院退休教师,指导学生环境工程相关设计。

与此同时,从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引进具有化工实践背景的教师,增强本专业在化工污染防治方面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快环境工程学科平台和师资队伍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建立新的模块化环境工程培养体系,将化工相关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模块,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式,使教学水平逐年提升。同时增加化工相关实践环节,环境工程专业积极响应并安排每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本科生的良师益友,取得明显成效。本专业组织“环保宣传进学校”、“环保演讲比赛”、“科大环保周”、“李村河生态调研”、“关于青岛市公交系统安全现状的调研”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下企业、进工厂等活动,充分理解化工生产工程,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基础。实践证明,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经过科学系统培养,大多数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专业水平高、化工污染防治特色鲜明的高素质人才。

2.3科研成果融于教学,凸显化工环境污染控制的专业优势

组织10位年轻教师到齐鲁石化等工厂学习调研,强化其化工环境概念;“科研进课堂”,充分利用科研成果,以科研促进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方面,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科研进实验”,注重将科研所取得的成果纳入实验课的教学中;将科研成果中设计制造出的实验仪器等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清洁生产审核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大特色,在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同时,积累了丰富与化工环境污染控制相关的知识,可通过开设《清洁生产》课程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生动案例分析,同时作为导师,经常带学生进企业,使学生掌握课本上不能获取的专业知识。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为其更好地了解本专业和社会需求有重要意义。

2.4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化工企业实际的结合。由于环境工程专业属于综合性专业,没有特别针对性强的行业支撑,此外新专业历史很短,与企业联系较少,这些问题对工科专业的发展非常不利。首先环境工程专业的青年教师可以赴齐鲁石化公司、琅琊台集团、核工业烟台同兴实业有限公司、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学习实践和调研。或通过邀请上述公司的管理技术人员开设研讨班,丰富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也促进教学与实际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5]。

3效果分析

在以上研究思路的指引下,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扩大环境工程师资队伍,尤其是在化工污染方面大力引进相关高级人才,近两年,环境工程从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引进高级人才3名,增强了师资力量;择优选用最新化工污染治理相关教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所有教材均采用国内最新最权威教材,在教材的选用上重视化工背景的篇章;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实验室建设等手段,实现环境工程专业高级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最近与污水处理厂、海水淡化场、电厂、垃圾填埋场、市政设计院等十多家企业、设计单位签订学生实习协作协议;鼓励环境工程专业从事化工污染治理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国创”、“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全校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

值得一提的是,环境工程专业在2015年底获得“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资格,目前专业全体师生为了通过认证,开展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已经同意于2016年6月进校考察,这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

4结论

本文首先总结了环境工程专业与化学工程的渊源、相互关系,指出在当前形式下,环境工程专业应具有化工污染防治特色的必要性。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从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融于教学、增强实践能力论述本研究的可行性。从近期取得的成果来看,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用短短的十年时间,从一个边缘化专业成长为一个获得“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资格的专业,与该专业的准确定位与建设思路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刘尧.大学内涵发展的背景与前景[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3):86-89,108.

[2]肖谷清,王姣亮,谢丹.面向“化工污染控制”方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2,39(5):244.

[3]陈士明,徐颂,江学顶.面向环保产业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6):58-61.

工业污染防治篇6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18703

1引言

近几年,我国已先后发生多起重金属和类金属砷环境污染事件,这些环境污染事件,严重影响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尤其对正处于发育期的少年儿童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重金属污染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做出过重要批示。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全国重金属“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对重金属污染防治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采矿、冶炼行业为支柱产业的河南豫西地区三门峡市的重金属污染也逐渐显现,国家将灵宝市和义马市列入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已成为三门峡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2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分析

2.1污染的行业特征

三门峡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已发现的矿种有66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50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37种。黄金、铝、煤炭是三门峡市三大优势矿产资源,黄金、铝土矿等17种矿储量居河南省首位,钼、铅、银等9种矿储量居河南省第2位,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能源矿产基地。因此,有色金属冶炼已成为三门峡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三门峡市的涉重金属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产业是黄金冶炼、铅冶炼、锑钼采选,其中黄金年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粗铅冶炼和电解铅产能达30万t/年。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但是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

根据三门峡市的重金属污染区域分布可以看出,三门峡市的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灵宝市和义马市。灵宝市涉重金属行业主要是黄金采选、冶炼和粗铅冶炼与加工;义马市涉重金属行业主要是铬盐制造业。

2.2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1)历史遗留问题较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灵宝市境内黄金采选业和铅冶炼工业发展很快,小选金、小炼铅企业众多,这些企业采用的全部是落后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量很大,同时遗弃大量的冶炼废渣。目前,虽然已经全部关闭取缔,但造成的污染仍然存在,特别是排放的大量废渣仍堆存于环境中,遗留的汞、铅污染和河道底泥污染短期内较难解决。

(2)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企业较多。三门峡市是黄金冶炼、铅冶炼大户,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企业较多,主要分布在灵宝市。全市79家国家重点重金属防控企业中灵宝市占73家,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中均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即使达标排放,在环境中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产生污染。

(3)重金属污染隐患较多。三门峡市尾矿库较多,尾矿库中堆场的大部分为冶炼废渣,含有重金属污染物;受经济利益驱动,黄金“三小”时有反弹,而且生产地点更为隐蔽;一些含重金属废渣堆放不规范,对地下水有潜在影响;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这些环境隐患,如不从严控制,就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3重金属污染趋势及防治难点

3.1重金属污染的趋势

三门峡市是重有色金属生产与加工大市,黄金生产、铅冶炼加工由来已久,矿山开采和工业生产已持续多年,已经成为三门峡市的支柱产业,短期内难以转产和调整到位,以上涉重金属行业仍将持续一个时期。由于三门峡市涉重金属企业较多,即使这些企业含重金属污染物的废水、废气、固废得到有效治理和处置,仍将有少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之中。另外,过去一些无组织堆放的废渣也会通过降水淋溶等途径将重金属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因此,重金属污染无论从历史的积累、排放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来看,在今后较长时期仍将继续存在,污染整治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该市污染防治的首要任务。

3.2重金属污染防治难点

(1)整治难度大。一些重金属整治项目难度很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实际上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既包括企业的污染治理,也有河道底泥、沿岸废渣、受污染土壤整治,而且有的没有责任主体,难度很大;义马市铬渣污染土壤修复难度很大。

(2)资金缺口大。目前,受经济危机影响,许多企业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低谷,有的企业已经停产,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资金难以筹措,直接影响到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3)时间周期长。一些整治项目受技术、资金的影响,短期内难以实施,同时,整治工作也需要一个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

2013年8月绿色科技第8期

陶明鹏:三门峡重金属污染防治对策探讨环境与安全

4对策与措施

4.1积极推进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资源及环境的瓶颈约束将会更加凸显。因此,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

(1)开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对于曾经为经济增长发挥过重要作用,今后仍有良好发展前景,但目前的档次水平难以适应市场需要的传统产业和产品,如冶金、化工、煤炭等产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品和规模结构优化升级,使之继续适应市场需求。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是应用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开发朝阳产业和产品,加快发展低污染、高产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坚决关闭、取缔落后生产工艺和企业。对于污染大、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质量低劣的产业和产品,坚决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加以淘汰和压缩。对那些产品没有市场,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掠夺式经营的中小企业,要利用结构调整的机遇,坚决淘汰。

4.2制定规划,周密安排

(1)分阶段分区域编制《三门峡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对全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2)结合三门峡市重金属污染现状,编制涉重金属行业发展规划、灵宝市铅行业防治与污染防治规划、义马市铬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等,对涉重金属行业的发展和污染防治进行全面规划。通过编制一系列的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明确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整治的工作任务,提出目标要求,通过限期淘汰落后产业、限期治理、技术示范、清洁生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基础能力建设等各项重金属污染整治工作的细化安排,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3全面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

(1)以点源治理为重点,全面加强重金属污染源治理。加强点源治理是解决现有污染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工艺和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工艺技术、技术装备、运行管理等关键环节,要求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改造现有治污设施,进行提标升级,建设涉重金属风险单元围堰和事故应急池,加强废水回用和再生利用。

(2)以总量控制为核心,开展重金属污染物容量研究工作。积极开展河流重金属污染物容量研究工作,在容量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推进重点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将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分解、分配到河流和重点污染源,对于超总量排污的重金属企业,按照总量控制原则实施深度治理。

(3)以综合整治为抓手,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在全面完成义马市铬渣无害化处置的基础上,开展含铬污染物、污染土壤无害化处理和植物修复工程;开展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综合治理工程,清理河道底泥及沿岸堆存废渣,改善河流水质;整顿矿山开采秩序,清理历史遗留废渣,建设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妥善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

4.4建立完善环境监管机制

在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机制上争取一些新突破,切实增强环境执法实效,有效防控重金属污染。

(1)完善监管机制。建立涉重金属企业定期监察和专人监管制度,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加大涉重金属企业和重点防控单元环境监管力度,在正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增加涉重金属企业环境监察人员和检查频次,对环境违法企业实施“挂牌督办”或列入环保“黑名单”。逐步建立重大环境问题警示约谈制度,市政府约谈存在环境问题较多的县(市、区)主要领导,促进重大环境问题解决,确保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境安全。

(2)完善监测机制。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建设重金属污染自动监控平台,在重点流域建设水质自动监控站,实时监控重金属污染状况。所有涉重金属企业都要建设重金属污染因子在线监控设施。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境质量责任目标与地方财政挂钩办法,对环境质量超标的县(市)扣缴相应数额的县级财政资金;将重金属污染因子纳入生态补偿机制,扣缴生态补偿金,执行财政转移支付,用于水环境水质、水量监测监控能力建设以及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等。

(4)健全重金属污染预警应急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全市重金属污染预警应急体系的同时,重点建立健全重点防控区环境预警处置系统,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的环境预警体系建设,尤其要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河流重金属污染预警体系建设,对重金属超标的断面及时将信息给各级政府领导和环保部门领导。建立健全重金属环境风险源风险防控系统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健全精干实用的环境应急处置队伍。加强应急演练,最大限度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4.5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1)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在重点乡镇设立环保分局或环保所;在重点企业派驻环境监察现场监督员,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环境监管;在市县两级建立环境应急专门机构,科学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环境安全。

(2)加强现场监察执法能力。配备必要的现场执法、应急重金属监测仪器和取证设备,加强快速反应能力建设。大力提倡和推进监察手段的现代化,逐步改变重金属污染监察手段单一、层次较低的现状,向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提高环境执法队伍业务素质。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企业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专业知识、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环境监察人员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现场监督执法能力。

4.6建立全面的资金保障渠道

(1)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积极申请国家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在这里也建议国家理顺重金属污染治理资金拨付途径,专项资金应向重点防控区域给予倾斜,加大重点防控区域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

(2)合理安排地方配套资金。一方面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市、县两级财政也安排相应资金,对重金属污染治理予以支持,促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3)多方筹措社会资金。积极推进Bot、tot等新型融资模式,激励社会资金投入,促使社会资金参与重金属污染项目治理、科研开发和环保产业发展,实现重金属污染治理投资主体多元化。

(4)切实保证企业自有资金。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是污染的主体,必须承担治理污染的主体责任,有治理任务的企业必须加大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保障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实效。参考文献:

[1]刘光.我国中西部地区重金属污染事件成因与对策的法治分析[R].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1.

工业污染防治篇7

关键词: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完善制度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86-01

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指环境保护部门在国家的授权下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并且查处有关的违法行为,确保排污单位的污染防治设施都是在合理的使用状态下的,避免出现污染防治设施被拆除或是出于闲置的状态,从而有效的加工处理污染源所排放出的各类污染物。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制度是为工业污染源设立的,同时其也是建设工程项目“三同时”制度向合法污染源的过渡和延伸,这项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排污单位的法定义务

(1)排污单位可以正常的使用污染防治设施。在我国环境保护部门所颁布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水污染防治法》等文件中都是有着相关的规定的,并且在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年12月7号所的第十三号文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条款中对“正常使用”也是有着明确的说明的,具体来说就是“只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并且熟练掌握相应的岗位规范制度和操作流程的操作人员,在动力以及原来等都得到充分落实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常的交付使用污染防治设施”。

(2)严禁排污单位擅自拆除并且闲置污染防治设施。在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第十五条,《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第十二条第二款,《环境保护法》的第二十六条第二款,《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第二十条和第四十条中,对排污单位都有着这样的要求,排污单位是不可以擅自拆除、闲置污染防治设施的。

(3)当环境保护部门对排污单位的生产作业现象进行定期的检查工作时,排污单位必须真实的反映情况,并且向环保部门提供必要的资料。

2环境保护部门的职权和职责

(1)在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排污单位存在着擅自拆除、闲置污染防治设施或是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的违法行为,那么环境保护部门就有调查取证、立案并且制定出发决定的法定职权。具体来说,在《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行政处罚法》以及环境保护法律相关的法律责任中都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的。

(2)环境保护部门对排污单位具有现场检查的法定职权。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定期的或是不定期的对排污单位的生产作业现场进行检查。

(3)环境保护部门有责任向排污单位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政策规范中的与污染防治设施有关的规定,同时还应定期的提供给排污单位污染防治设施的最新的科技信息。另外,对于排污单位的污染防治设施实时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环境保护部门也应进行跟踪和反馈,在此过程中找到污染防治设施所存在的问题,并勒令排污单位进行及时的整改,整改完成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3排污单位的法律责任

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法律有有效的规定了排污单位的各类行为模式,也就是说当排污单位的生产作业过程中违法了这些行为模式并超出了一定的额度时,那么排污单位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应法律法规对固体废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者四大类污染防治设施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也都有着明确的说明。

(1)不同法律规定的受处罚行为是有所差异的。对于“不正常使用”这个概念,在《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中都将其列为应受处罚的行为,而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却并未将其列为应受处罚的行为。那么怎样才算“不正常使用”的范围呢?以水污染防治设施为例,所谓的“不正常使用”就是对排污单位违反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规范而继续使用水污染处理设施的情况,环境保护部门认为这就是“不正常使用”的处理设施。而以下几种情况,同样也属于水污染处理设施的“不正常使用”状态:①将全部的处理设施或是部分的处理设施停止运行;②在不经过处理设施的情况下,将全部污水或是部分污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③使用处理设施时,并未遵照相应的规范流程使用、检查和维修;④使用污染处理设施时,从中间的某一工序将污水排放到环境中。

(2)不同法律规定的处罚幅度是有所区别的。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其处罚的幅度依据规定应为“5万元以下”,而在《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其处罚的幅度依据规定为“10万元以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其处罚的幅度依据规定也是“5万元以下”,在我国不同区域对环境噪声污染处罚幅度也是有所区别的。当然,同类违法行为处罚上限有如此大的差异显然还是不够合理的,广东省对于环境噪音的处罚的上限显然太低,应尽快修改并适当提高。

(3)不同法律所规定的处罚种类也是有一定差异的。在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及《水污染防治法》中,其规定的处罚种类只有“罚款”这一项,而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处罚的种类有“罚款”和“警告”两类,也就是说处罚时在这两者之中可以任选其一。另外,在这四项法律中,不但规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同时也都规定了相应的改正责任,《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为限期重新安装使用或是责令恢复正常使用,而其他三项法律则为责令改正,由于其范围太广,具体的改正方法还应由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酌情而定。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排污单位的法定义务、环境保护部门的职权和职责以及排污单位的法律责任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制度是专门为工业污染源而设立的,在其实行的过程中,我们应明确的掌握上述三大项内容,确保所有的污染防治设施都可以正常的投入使用,有效的保护资源和能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维持生态平衡,从而也保证了人体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工业污染防治篇8

一、总体目标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房屋建设、房屋拆除、道路与管线施工、物料运输、道路保洁、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堆场等扬尘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二、计划安排

(一)启动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建立扬尘污染环境管理与协调机制,开展扬尘污染排查,编制扬尘污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宣传。

(二)整治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9月)。进一步健全扬尘污染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全面开展房屋建设、房屋拆除、道路与管线施工、植物栽种和养护、物料运输、物料堆放、道路保洁等施工作业及泥地的扬尘污染防治,督促落实各类防尘措施。

(三)巩固阶段(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通报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查处扬尘污染防治整改不到位的业主单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深化扬尘污染防治成果。

三、主要任务

(一)建筑施工扬尘专项整治。城区所有房屋建设施工、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作业等施工作业在开工前必须按标准设置围栏,配备防尘设施,定期清洗物料运输车辆。各建筑施工项目要在开工一周内对场地内主要道路进行硬化,严禁在道路和人行道堆放建筑材料,不得现场搅拌混凝土。建筑工程竣工后30日内,施工单位要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积土、堆物等。产生大量泥浆的施工作业,应当配备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做到泥浆不外溢。闲置7日以上的道路与管线施工工地,建设单位应当对道路和管线采取防尘措施。闲置6个月以上的房屋建设施工工地,建设单位应当对其泥地进行临时绿化或者铺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建筑扬尘控制专项整治行动,同时严格按照市,进一步加大对建筑施工场地日常环境监管力度。从事房屋建设施工、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和作业记录台帐,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的管理工作。

(二)道路运输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运输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垃圾、粪便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用密闭或者全覆盖方式运输。不具备封闭化运输条件的,应当委托符合封闭化运输要求的单位或者个人承运。区城管与执法局每月至少开展两次道路运输扬尘污染专项整治,严查道路运输抛洒行为,对不采取密闭措施运输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或容易脱落、扬洒物品的车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运输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运输工具密闭装置的维护和保洁,不得沿途泄漏、散落或者飞扬,车辆轮胎不得带泥行驶。

(三)绿化及泥地扬尘污染专项整治。栽植行道树,已开挖树穴在48小时内不能栽植的,树穴和栽种土应当采取覆盖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行道树栽植后,应当当天完成余土及其他物料清运,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进行遮盖;3000平方米以上的成片绿化建设,在绿化用地周围设置不低于2米的硬质密闭围挡,施工工地内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绿化带、行道树下的泥地应当绿化或者铺装。区城管与执法局应加强对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泥地扬尘污染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不按规定进行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及泥地绿化、铺装行为。各责任主体应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现有泥地的绿化或者铺装,新增泥地的绿化或者铺装应当在形成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

(四)道路保洁扬尘专项整治。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高架道路应实行机械化洒水清扫;除雨天或者最低气温在摄氏4度以下的天气外,城市主干道每日至少冲洗1次,气温高于摄氏30度时,每日冲洗不少于2次;对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市区黎明路、南浦三区)周边路段进行重点控制,增加冲洗频次。区城管与执法局、各街道(镇)应加大投入,科学实施道路保洁,减少城市保洁不当造成扬尘污染。

(五)堆场和露天仓库扬尘污染防治。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码头、停车场、堆场和露天仓库,应采用混凝土围墙或者天棚储库;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按规定配备必要的防尘设施;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洁,并及时清洗;出口处应设置车辆清洗的专用场地,配备运输车辆冲洗保洁设施。区环保局加强对堆场和露天仓库扬尘污染防治监督检查,督促各业主单位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现有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码头、停车场、堆场、露天仓库的改造,新建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码头、停车场、堆场、露天仓库按规定在投用前落实扬尘污染各项防治措施。

四、责任分工

(一)各街道办事处、藤桥镇人民政府,轻工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开展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泥地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及道路保洁扬尘专项整治工作。

(二)区住建局负责对全区房屋建设、房屋拆除、道路与管线施工作业造成扬尘污染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三)区城管与执法局负责对全区道路运输、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泥地扬尘污染及道路保洁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四)区环保局负责对全区各类码头、停车场、堆场和露天仓库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对全区的扬尘污染状况进行通报。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区住建局、区城管与执法局、区环保局等部门应成立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部门开展扬尘污染防治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或实施办法。各街道办事处、藤桥镇人民政府,轻工产业园区管委会应建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工业污染防治篇9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巫溪人家”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度《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一、概述

为深入推进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全县土壤环境质量,安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益阳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益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资江流域益阳段锑污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方案要求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2020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自查如下:

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

(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湘农联〔2020〕24号)和《益阳市农业农村局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益阳市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益农联〔2020〕2号)文件要求,我县认真开展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并按要求完成了治理目标任务。

(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我县暂无污染建设用地地块,根据《关于印发〈2020年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核算方法〉的通知》(环办土壤〔2020〕28号)文件精神核算方法,我县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视为100%

三、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要求,我县开展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一是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19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方案》要求,我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已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了统一部署安排,已经形成了乡镇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分布图、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评价单元信息汇总表和耕地土壤环境治理类别划分评价点位信息表等相关成果。

二是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安全有序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20〕77号)文件要求,我县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的工作布置和进度安排,配合信息采集单位将辖区内已采集的基础信息反馈给企业做进一步复核确认,特别是对无主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的信息复核确认。对企业信息填报不准确的地块,收集提交相关佐证材料。已完成了重点行业企业信息采集和风险筛查工作。

(二)源头预防

1.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

一是开展了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开展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全口径清查的通知》要求,我单位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清单内企业进行核实,最终核实我县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全口径清查内企业8家。

二是开展了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的排查整治。

根据涉镉等污染源整治清单,按照“一源一档、边查边治、以治为主”原则,对列入整治清单中污染源逐一制定管控、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我县涉镉污染源整治清单中有11家涉镉企业,已全部制定了污染源整治方案,建立了整治清单及动态更新制度,每季度按时上报进展情况。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治任务。

三是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加大涉重企业治污与清洁生产改造力度,严厉打击超标排放与偷排漏排,规范企业无组织排放与物料、固体废物堆场堆存,稳步推进重金属减排工作。全年未发生涉重金属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2.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违法违规转移监管和打击力度,防控工业污染“上山下乡”。按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重点监管单位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全面防控、不留死角,实行动态管理,加大督查频次和力度。开展我县危险废物大调查大排查专项行动,对发现问题建立了问题清单,督促企业立行立改并跟踪检查,指导企业建立管理档案,防控工业污染“上山下乡”对环境产生新的影响。

3.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2020年我县化肥使用实物总量60441.11吨,比2019年减少1358.63吨,亩平减少0.72公斤,减少折纯总量434.9吨,亩平减少0.23公斤,减幅2.21%;全县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74万亩,实际完成178.06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2.3%,主要农作物应用面积达到95%以上;经水稻、玉米试验比对,肥料平均利用率达40%以上;同时,通过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全县推广有机肥施用量52.46万吨,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区有机肥用量较去年提高了21.03%。

2020年我县农药商品折百用量总计138.32吨,较去年144.94吨减少了4.57%。其中国家禁用农药使用量为0,限制型农药使用量5.6吨,占全年农药使用的4.04%,较去年下降了14.37%。杀虫杀螨剂39.36吨,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28.44%,较去年下降了3.28%,其中有机磷类杀虫剂减少了15.22%。杀菌类农药全年使用34.17吨,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24.77%,比去年减少了0.29%。各类除草剂今年总用量64.06吨,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46.32%,较去年下降了7.52%。

4.废弃农膜回收利用

今年,我县农膜总使用量为417.26吨,总回收量为340.43吨,回收率81.59%。其中,地膜使用量134.04吨,回收量110.48吨,回收率为82.42%;棚膜使用量283.22吨,回收量229.95吨,回收率81.19%,主要回收方式为网点回收和农民自行回收。经调查,目前全县农膜回收企业0个,回收网点34个。全县主要农膜销售主体81个,2019年共销售67.22吨,2020年全县销售主体共销售79.84吨,同比增加18.77%;主要农膜使用主体131个,2019年购买使用197.87吨,2020年购买使用345.46吨(其中外地购买265.62吨),同比增加74.59%。

5.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

我县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在全县大力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努力解决城镇垃圾“上山下乡”问题。2018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聘请第三方技术公司制定了安化县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方案,组织对清塘铺镇(袁桃社区、清塘铺社区)、梅城镇、仙溪镇、大福镇、龙塘乡、羊角塘镇、滔溪镇、小淹镇、柘溪镇、古楼乡、长塘镇等11个乡镇12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逐一进行实地勘察,按照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位置、主要成分、规模以及垃圾治理成本分类制定了整治计划,明确了责任人员、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因地制宜对不同地域的垃圾堆放点采取了挖转运、原地封场、覆土绿化三种技术整治,同时做好排水沟、挡土墙修建和防渗处理,恢复地表生态。2019年12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全部按照整治方案整治完成,并组织环保等部门完成了联合验收。2020年无整治任务。

(三)农用地分类管理

1.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

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通知》和《评估考核规定》要求,对照说明是否完成全省类别划分,并按照《省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报送规范》(农办科〔2020〕11号),成果报送农业农村部和生态环境部。

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

一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我县洞庭湖流域化肥农药农业废弃物污染整治epC项目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地表径流污染治理工程、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程、其他工程五个部分。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涉及柳坪村、岩坡新村和杨林社区3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63.2平方千米,居民人口12122人,生猪养殖规模4900头,鸡、鸭养殖规模47000羽,耕地11500亩。截至2020年12月3日,地表径流污染治理工程部分已完成柳坪村和岩坡新村单户四格净化池系统基坑开挖200套,成品化粪池88套和玻璃钢水池200套已进场,生态塘改造完成6个,株溪河道改造已完成530米透水砖铺贴及绿化带土壤回填;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工程部分已完成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32座、田间堆沤池15座,有机肥加工车间施工地完成土地平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部分已完成储粪棚16个,格栅池10个,厌氧池16个。二是认真开展受污染耕地入户调查,土壤详查严格管控区调查,安全利用区调查;三是稳步推进安全利用区治理,超额完成上级下达治理任务。

(四)建设用地准入管理

1.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建立

根据《土十条》《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及有关要求,建立了安化县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平台并与上级部门联网,及时上传至全国污染地块信息系统并动态更新。完成对辖区内同级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部门“全国污染地块信息管理系统”账号的分配,并已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共享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经核查,我县暂无受污染建设用地地块。

2.污染地块名录建立

根据《土十条》《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及有关要求,按时填报和更新了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同时在市生态环境局官网上公布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经核查,我县暂无受污染建设用地地块。

3.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环境风险管控

根据《土十条》《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以及有关要求,我县暂无受污染建设用地地块,无相关风险管控任务。

(五)试点示范

1.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是安化县清塘铺廖家坪废弃尾矿重金属污染防治(一期)项目,该地块为林业用地,项目2017年获得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100万元,2018年年底完工,治理成效明显。

安化县清塘铺廖家坪废弃尾矿重金属污染防治(一期)项目是益阳市争取的第一个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益阳市将其作为一个标杆型工程,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施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三项,一是对清塘铺廖家坪废弃尾矿内的36800m3废弃废渣及渣土混合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统一运至新建Ⅰ类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并对填埋场进行生态恢复;二是对项目范围内6840m3污染土壤清运至Ⅰ类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并对该区域约3969m2进行生态恢复;三是建设库容约44661m3Ⅰ类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用于填埋稳定化处理后的废渣、渣土混合物及污染土壤,最后再进行生态修复。

项目的成功实施,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与改善;二是重金属消减量显著;三是示范作用重大。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我县土壤、水体中重金属各项指标,大幅提高全县环境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消除或减轻污染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而且能及时化解由于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和保障群众权益。通过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广泛宣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将有力推进全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2.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

安化不涉及。

3.鼓励地方创新和先行先试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17〕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安化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于2018年1月7日颁布实施。该方案明确了以县政府为责任主体,各县直单位按照责任分工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各个领域分工负责。

二是强化监管执法,加大执法力度。重点监测土壤中镉、锑、汞、砷、铅、铬等重金属污染物,重点监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

三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遗留石煤矿环境污染问题治理,2017年12月15日由安化县人民政府下达关闭6家矿山的决定,根据《益阳市石煤矿山关闭治理工作方案》(益办〔2019〕4号)要求,2019年4月12日,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其采矿许可证依法予以公告注销。2018年6家石煤矿关闭企业开始场地调查报告编制、实施方案编制,并通过了场地调查报告评审、实施方案评审、环评批复、发改立项批复、挂网招标、中标公示、施工图设计、图审、工程概预算、财评。施工单位进场后按治理工作方案按步推进,按时按质量均完成整治工作,于10月22日通过了县相关部门组织的工程验收,11月2日均通过了市级相关单位和专家的项目管控验收。

(六)落实各方责任及公众参与

1.部门协调配合《安化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和工作职责,压实了责任。建立了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调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2.环境信息公开

根据《土十条》等有关要求,区域内重点监管企业自行监测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行政区域内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并向社会公开,湖南安化渣滓溪矿业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在全国污染源监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公布了企业基本信息和监测方案。

3.宣传教育

为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建设良好人居环境、宣传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知识,特邀湖南省环保厅宣讲团来对各乡镇进行了土壤污染防治宣贯培训,同时订购了土壤污染防治宣贯资料,通知各乡镇来领取并发送到村上组织村民学习。我分局组织编制宣传手册,印发至各相关部门、乡镇、重点监管企业,并在高速路口、重要交通要到树立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牌,宣传土壤污染防治的治理意义。此外,区环保分局制定了有奖举报办法,鼓励公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对乱排废水、废气,乱倒废渣、污泥等污染土壤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4.土壤污染事件

安化县全年无因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超标或人居环境安全事件等情况。

四、地方开展的特色工作、经验和主要成效

一是出台了《安化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压实了责任。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二是加强监管,严格准入,预防土壤环境污染。对经开区和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严格项目准入,严管环境污染。确定重点排污企业名单,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根据益阳市2020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里,我县要求15家重点排污企业开展土壤与地下水自行监测,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同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取缔一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加工小作坊、“散乱污”企业和集散地。

三是统筹兼顾,综合施治,开展土壤修复治理工作。今年扎实有序的推进了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最快有效地确保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治理。其中金华锑矿历史遗留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并组织了验收评审会;大福镇木溪村场地污染综合治理应急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准备验收工作;安化县奎溪镇木榴村原松溪锑矿废矿坑环境污染风险管控项目和安化县马路镇金正锑冶炼厂遗留场地风险管控项目均已完成了发改立项、技术方案编制、招投标,工程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通过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的控制了污染源,切断其继续污染周边环境的途径,阻止污染地块扩大。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及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由浅入深,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1、土壤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缺失,给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2、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宣传少,还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也不够清晰。

3、土壤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没有专项资金来源,市场化投资渠道不够畅通。

4、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缺失使土壤污染修复工作进展缓慢,已经开展的一些治理项目也只是在局部地区和较小范围进行实验。

5、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工作面不断扩宽,土壤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专业性强,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不相适,未能适应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求。

6、治理难度大,治理经费短缺。

(二)下一阶段打算:我局将进一步加强领导,细化措施,压实责任,扎实做好土壤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确保土壤环境保护落到实处。

1.严格土壤环境监管。以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和排放重金属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业企业为重点,强化工矿企业环境监管;以肥料、农药、地膜和养殖饲料的生产使用为重点,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管;以危险废物收集、贮运和处理处置为重点,严管废物处理处置活动,严厉打击随意倾倒、堆放危险废物的行为,有效控制土壤污染加重趋势。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负总责,明确工作任务,落实部门分工,严格目标考核;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损害、谁赔偿”的原则,落实企业治理土壤污染的主体责任;加大宣传力度,接受社会监督,逐步建立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对于因违规审批、违规建设项目等原因造成土壤严重污染的,依法追究责任。

3.加大土壤治理投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担责、社会参与”的原则,拓宽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资金渠道,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加大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财政投入和科技研发力度。

4.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以保障农产品质量、人居环境安全和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为出发点,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

工业污染防治篇10

关键词:农业用地;土壤污染;污染防治;法律问题

abstract:inrecentyears,ourcountryagriculturelandsoilpollutionquestionwasincreasinglyfierce.ourcountrypresentaboutagriculturallandsoilpollutionpreventionlaw,becauseitsinherentflaw,isunabletosatisfythepresentneed.thearticlethroughtotheagriculturallandsoilpollutionpresentsituation’sinvestigationandstudy,hasdiscussedthepreventionfarmingsoilpollutionlawsandregulationsandtheinsufficiencyshallowly,andproposedthatestablishesandconsummatesourcountryfarmingsoilpollutionpreventionconcretelegalregime’ssuggestion.

keyword:agriculturalland;Soil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ofpollution;Legalmatter

前言

农业用地是指农、林、牧等各种土地资源的总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的基础。1我国是农业用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随着土壤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农业用地资源质量和数量的匮乏已成为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农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化学制品在农业生产中的集约使用,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短期行为”的不断增多,我国的农业用地污染情况日趋严重,并呈发展之势。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直接导致农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同时也给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埋下了严重隐患,直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一、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一)我国农业用地污染的现状

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1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

污水灌溉等废弃物对农田已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如沈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20多年后,污染耕地2500多公顷,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稻田含镉5-7mg/kg。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2.3万公顷农田受到污染物。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而污染农田2700公顷,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333公顷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46%。80年代中期对北京某污灌区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大约60%的土壤和36%的糙米存在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全国有1300-1600万公顷耕地受到农药的污染。除耕地污染之外,我国的工矿区、城市也还存在土壤(或土地)污染问题。

(二)我国农业用地污染的危害

总的来说,农业用地土壤污染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形成,一个是人为因素,发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不当使用农药以及其他人类活动中如工业污水流经的土地引起的土壤污染或用工业废水灌溉,不合理的使用地膜等;另一个就是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污染,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壤污染其因果关系和机理较为复杂,就我国农业用地的污染主要来自不当的农业种植方式如滥用农药、化肥等和工业污染所带来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和世界标准许可的范围。

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是粮食及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进而影响人类自身健康;二是耕地的生产能力下降,造成产量、效益的下滑;三是耕地的复种能力下降,部分耕地有可能丧失耕作能力;四是对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严重损害,耕地的生态功能和农村景观会受到侵害。

2.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3.耕地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后,通过放射性衰变,能产生a、β、γ射线,这些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对机体既可造成外照射损伤,又可通过饮食或呼吸进入人体,造成内照射损伤。

4.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还容易腐败分解,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有机废弃物或有毒化学物质又能阻塞土壤孔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自净能力;有时还能使土壤处于潮湿污秽状态。

二、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已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治理污染的国家法律有6部,资源保护的法律有9部,国家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行政法规30多部,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行政规章有400多个。其中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主要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包括农业环境保护、防治环境(包括土地)污染的规定和特殊区域的特别保护措施等方面。但是,目前在此方面不仅没有专门性单行法律、法规,而且在《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也只有些零散规定,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基本上是一项空白,缺乏系统的、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制度。具体问题如下:

1.现行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条款都是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虽成体系但缺乏对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性,针对性和系统性规定。现行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条款只是概括性地指出要“防止土壤污染”、“改良土壤”。对于如何保障土壤不被污染,如何对污染的土壤进行改良,并未作出明确而完善的规定。

2.不能满足保障公众健康和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并呈现出加剧的趋势,充分说明了我国防治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法律、法规没有达到法律的目的。

3.对土壤污染防治的预防性措施缺乏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规定,主要倚重事后救济。现行的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土壤污染的预防作用并不明显,事后性突出,这样一来就很难真正达到立法的目的。有学者就土壤污染的现状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预警制度,这是一个极好的创制,但如何实施,特别是如何以法律的形式作为可操作的制度加以明确仍有一定困难。

4.现行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范中缺乏法律责任的规定。法律责任是实现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目标的重要保障。现行有关的法律规范中没有规定法律责任主体,也没有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致使一些严重污染土壤的行为得不到法律追究。

三、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构建

(一)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了使土壤污染防治有法可依,需要健全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当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相结合、综合性立法与单行性立法相结合、土壤环境保护与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相结合、实体性立法与程序性立法相结合,各层次、各部分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达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总体目标。

(二)树立农业用地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这一原则和国际环境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协调发展”着重从横向关系上,即制约发展的基本因素的相互关系上对发展提出要求,“可持续发展”则是从纵向历史发展过程,即当前需要与未来需要的关系上提出要求。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社会的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三)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的理念

这是针对农用地污染难察觉、难治理的特点提出来的。也是针对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国内外环境管理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提出的。这一原则在各部环境法律中均有体现。例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这里提到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就是预防为主原则的具体体现。此外,我国环境立法中确立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等环境管理制度,就是为了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四)加强公众保护环境法律意识

公众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对自己的环境权益不了解,往往在自身受到环境危害的威胁时还弄不清危害的真正原因,搞不清维护自身利益的方法。要加强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宣传与科普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五)加强政府在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过程中的职责

加强政府在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过程中的职责,如监督和农业上的指导。在环境哲学看来,环境污染都源于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因此,矫正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土壤污染是农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推广适合当地农业环境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土壤污染的加重。

(六)我国现行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范中没有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对土壤污染主体几乎无任何约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这也使得一些在国外难以生存的污染工业迁移到中国。因而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规范中设立法律责任的规定成为必需。法律责任主体主要有:疏于职责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主管部门及其责任人员;1导致土壤污染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生产者;导致土壤污染的工矿企业及其责任人员。造成了土壤污染的主体应当承担土壤污染修复或赔偿责任,对于严重污染的行为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万劲波,赖章盛.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法治与伦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孟庆瑜,刘武朝.自然资源法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3]刘利,潘伟斌.环境规划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何卫东.环境产业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律政策创新[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5]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夏立江,王宏康.土壤污染及其防治[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