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旅游文化经济十篇旅游文化经济十篇

旅游文化经济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9:00

旅游文化经济篇1

(一)全国文化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近几年蓬勃发展,其在经济中的地位不可估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里提出了“文化圈”模型,其中揭示了文化的再生产理论,讲述了文化的循环发展五个阶段:创造、生产、传播、展览/接受/传递、消费/参与。在高树生如何认识文化产业中提出了文化产业经济分析模型,即将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周而复始的延续过程视为文化再生产,其包括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四个类别。

(二)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国国内旅游的经济总量远高于国际旅游,可以看出国内旅游带来了经济效益,其供给面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而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部分,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现为: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文化旅游地区建设—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循环的促进过程。

(三)南锣古巷现状分析

南锣古巷是北京市政府确定的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也是北京市胡同肌理保存的最完整的棋盘式传统居民区。对南锣古巷的Swot分析,如下:StRenGtHS:历史悠久,地区特色使商业化和古老的北京胡同融合一体;weaK-neSSeS:较高的商业流给附近居民出行造成不便;oppoRtUnitieS:文化商业街定位既很好利用了南锣古巷的历史人文气息,也方便吸引投资激活当地经济;tHReatS:商业开发和古城特色保护的平衡,过度的开发则导致古城特色不在,开发力度不够便无法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研究思路

(一)地区发展路径构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南锣古巷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文化遗产丰富,利用文化资源我们在城区范围内进行文化再生产,从而达到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在南锣古巷地区投入产出是一个循环促进的过程,通过不断促进本地区文化建设中以获得进一步的收益,使得经济发展循环上升到更进一步。

(二)文化作用的实证研究

通过文化旅游投入产出的流程图,来设定投入产出模型,先忽略它的循环效益,把经济建设的初步成果看做是一个静态的投入产出的过程。由此可知,在地区的范围内,文化产业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一个循环受益的过程。

(三)地区发展的路径研究

除了主要的投入外,经济效益的获得还来源其他因素,在投入产出中体现为间接消耗。在南锣鼓巷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除去最开始的对其基本设施的建设,中间产品的产出以及投入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步的文化创造对经济、人力、资本和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形成此类中间产品的发展,对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而中间产品的发展和壮大又对文化的建设发挥重大的作用,进一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结论及建议

(一)文化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利用文化的投入产出分析得出,文化产品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成为一个产业,可以形成一个文化再生产过程,其涉及面广,辐射力度强,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这样可以使得地区的人、财、力充分的利用,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循环发展圈。

(二)利用文化遗产可以带来地区的繁荣

文化的再生产过程给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思路,部分地区由于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优势,利用其发展经济一方面是对传统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可以免去再寻其他路径发展所耗成本,因此,地区的发展可以利用文化的再生产过程循序渐进的发展,不断开发并发展文化旅游产品,以此来吸引游客,加深游客对传统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吸引招商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

(三)地区的特点决定其发展方向

利用历史文化是南锣鼓巷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其Swot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是此地区的重要优势,而与历史文化相关的旅游产业也是经济发展不可估量的一部分。南锣古巷作为重点保护区,历史文化的传承十分重要,因而地区发展以保护和还原原有面貌为主,以此设计旅游产品,带动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增加旅游人流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四)注重商业的开发和古城特色保护的平衡

旅游文化经济篇2

1旅游文化传播与旅游经济发展

1.1旅游文化翻译与旅游经济旅游翻译主要涉及了旅游专业、旅游活动,是针对旅游行业而进行的翻译,具有专业性特点。而旅游文化翻译则是为国外游者讲解中国文化的主渠道,它的翻译质量对推广中国、营造中国特色形象,以及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保障中国国际旅游发展具有实际性意义。旅游翻译发挥着信息传递、诱导行动的优势功能。旅游翻译涵盖了所有与旅游相关联的资料及文本,如书信、旅游日程安排、广告等,涵盖了社会、文化、地理、民俗、艺术、生态学等各领域知识,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具备厚实的语言功底及丰富的知识,如果对上面各领域的知识了解不足,那么就很难保证译文的准确性。现阶段,我国仍有一些旅游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不高,实际中要么是采用了错误的语法,要么是中式英语,要么是用词不当,要么是文化误解,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导致信息传递不完整、甚至是错误传递,降低了旅游者的兴致,进而无法深入细致的了解景区、景点、旅游地区的产品内容、产品特色、历史背景,这样一来就会使旅游者产生认知错误,不仅影响了景区、景点、旅游地区的品位,而且还损害了景区、景点、旅游地区的形象,难以吸引更多旅游者的眼球。所以旅游文化翻译应充分掌握交际意图及旅游者的认知,还应考虑旅游者的文化心理及审美情趣,观察语言文化差异。只有优秀的翻译,才会给国外旅游者带来美感,才能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使其感受千年文明的魅力。在旅游对外宣传方面,要想达到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就必须不断增强自身旅游质量。为了吸引大量的外来游客,为了让更多的外来游客深入了解本国旅游业及旅游资源,将中国旅游品牌推向国际旅游市场,以旅游带动社会开放和发展。这些目标要求的实现必定离不开跨文化的旅游翻译。旅游文化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让国外游客能够充分全面的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风俗、自然各领域的知识,所以翻译过程中应保证译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清楚语言文化差别,采用高效灵活的翻译手段、科学选择翻译语言,通过翻译语言传递文化信息,同时还要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及欣赏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从而推动本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旅游文化特色与翻译原则旅游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对文化层面的诠释。旅游材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则是人们在创造活动中而构建的一种产物,不仅色彩鲜明,还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涉及各领域内容,如语言知识、人生观、价值观、艺术心理、道德等。自然景观中涵盖了人文景观,通过和历史事件、典范事迹等密切相关,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要求旅游文化翻译人员应充分考虑中西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及历史差异,将原文的思想内涵充分的表达出来,通过符合译文规范及文化标准的语言形式突出原文的基本意义。总之,翻译人员应平衡双语的文化,围绕目标语读者阐释原文意思,保证读者在看到译文时能产生和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所以翻译人员在遵循原文作者意愿的同时还应全面考虑译文读者的情况,避免一切错误的翻译。对于旅游景点简介的翻译人员除了要传递原语文本的旅游信息外,还应为目标读者提供丰富的有关于景点方面的旅游文化。此外,翻译人员应了解读者或听者的认知水平、心理感受,结合旅游文本的性质及其功能,反映译文优势,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

1.3旅游文化翻译策略文化与旅游密切相关,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旅游翻译的文化因素影响下,使得旅游文化翻译很难顺利进行。旅游翻译属于一种文化解码,只是进行语言的转换远远不够,还必须掌握好语音、词汇、语法等语篇层面范围内的文化。旅游文化翻译的目标是传播中国文化、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推动国内旅游业发展。旅游文化翻译的文体特点及表达方式决定了翻译人员实际翻译时必须真正掌握原文意图,考虑读者的认知,通过读者感兴趣的语言形式传递原文内涵。在旅游翻译文化方面的文化问题,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以保证预期的译文效果。旅游文化翻译要紧跟语言使用的语境,结合各任务性质,以读者与译文为中心,在充分掌握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分析中西双方的文化差异,运用合理的文化词汇,明确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遵循以文化翻译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的原则,了解译文的最终目的、意图和效果。翻译人员可采用全译、摘译、类比、删减、释义等翻译策略,不仅要全面传播文化,还要满足国外读者和游客的审美需求,从而实现吸引游客,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目的。

2旅游景区形象内涵

景区形象在旅游形象中占据重要地位。良好的形象是旅游景区的灵魂,也是促进景区竞争实力提升的核心载体。旅游景区形象共有以下几点内涵。

2.1景区的景观形象具体体现在旅游者对景区内各种旅游资源的一种直观感受,涵盖了景观外貌特征、民俗风情、自然成因、地方特产、历史文化等要素,这些要素有助于吸引更多旅游者的光顾,带动当地效益。所以景区的景观形象在整个景区形象中占据基础位置。

2.2景区的设施形象景区设施大致分为两种,即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实施。其中,基础设施主要为当地居民使用,旅游者也依赖于一定的旅游设施,如水、电、银行、交通等,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服务旅游设施主要是为外来旅游者提供的各项服务设施,如饭店、休闲娱乐场所、旅游纪念品商店等,不仅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便捷,而且还发挥了旅游资源的效用,受到了广大旅游者的青睐。

2.3景区的服务质量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它的服务性质明显,相关人员的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景区服务是综合所有单项服务的一项服务体系,包括景区内各部门、售票检票、车辆指挥、卫生保洁、讲解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服务质量,这些都属于景区形象范畴。优质的服务,有助于增强旅游资源的感染力和竞争力。

2.4景区的社会环境主要指的是地域政治、文化、经济等景区形象,包括当地政府对旅游业持有的态度、当地的开放程度、当地民众对待旅游者的态度等。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景区树立良好的口碑,吸引旅游者,提高景区的重游率。

3提升旅游景区形象的策略

3.1获取旅游者的高度认同旅游市场竞争除了要考虑产品与价格之间的竞争,还要注重文化意义上的竞争,用文化吸引广大的旅游者,用文化吸引“回头客”,用文化获取旅游者的认同。旅游景区通过文化的传播及营销来掌握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实现和旅游者共鸣的效果。景区营销中应充分体现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的文化特性,确立新的文化价值链,在文化的亲和力、凝聚力基础上将各利益关系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旅游消费的认同感,并以此集中旅游者的注意力,提升景区文化形象。文化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较高层次和良好品位的文化内涵对旅游景区的文化形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旅游景区是愉悦身心的地方,通过文化传播将景区内所有文化意蕴传达给旅游者,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从而提升景区的形象及影响力。

3.2挖掘资源精髓,树立景区品牌形象品牌是市场中影响力和号召力最大的旅游形象。和其他行业相同,旅游业中的多数产品都是经过整合后形成企业最希望呈现给顾客的最美好形象。和其他行业不同的是,旅游景区中涵盖了大量的旅游产品,但这些产品只是有形的旅游消费的一部分,还有众多的无形资源精髓,如生态、环境、文化等,也是产品的核心内容,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个景区的资源不可能十全十美,打造品牌也并非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我们总会从中获取到关键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文化包装后产生景区品牌。比如绿维创景对“新中国金融摇篮冀南银行”品牌的包装。冀南银行的前身是晋察冀边区1939年9月在山西黎城小寨村成立的八路军银行,目前只存在一座50平米的旧房子,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默默无闻。后来随着规划建设后形成了占地面积在二十平方公里左右充斥着红色、绿色与情景化旅游全面结合的新型旅游景区。景区内主要有冀南银行旧址、小寨民俗村老园山风景区、中国红色金融博览馆、红色金融俱乐部、冀南银行纪念馆等供游客参观的地方。著名革命家薄一波为景区题词“冀南银行新中国金融摇篮”。该项目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正是因为挖掘了其潜在的精华部分,也就是冀南银行的历史地位。

3.3提升景区的文化价值在旅游资源的空间固化性影响下,景区开展旅游营销活动时只有通过地域文化才能反映及提升景区文化价值,而通过文化营销有助于增强附加价值。对于资源这一有形资产只能创造一定的利润,文化营销侧重于文化这一无形资产,不仅可以为景区创造可观的利润,而且还使景区的灵魂得到升华,为景区带来了较高的文化价值。

4结语

旅游文化经济篇3

【关键词】旅游文化经济效应实践潜能创新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中国各经济体系遭受海啸袭击,旅游行业也不例外。2010年广东旅游业扼紧经济绳索,把握国际旅游文化节带来的经济先机和效应,顺势上扬。

1旅游文化由来及实践基础

1.1旅游文化由来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产生、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而“以人为本”作为旅游文化的核心理念,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2旅游文化节的实践基础

旅游文化的多元性,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突显,旅游管理者应对危机的处理机制以及旅游设计就应该更完善和人性化。为使旅游产业保持持久的内涵,旅游文化赋予了旅游更加重要的意义。

旅游业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它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依赖也更越明显。在经济萧条的环境下,由政府牵头,各区域全面启动文化节按扭,为消沉的旅游经济搭桥铺路,营造良好经济环境。

2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旅游文化节的实践潜能

2.1旅游文化节的实践潜能

举办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是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树立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旅游文化节成为了旅游界开拓市场,提高业绩,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2009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活力广东”的魅力,广东旅游招商会共签订投资项目154宗,外资金额23.9亿美元,为历届之最,充分体现了举办旅游文化节是宣传广东旅游业,吸引外资,发展广东旅游业的重要成果。

2.2政策保障,以诚信吸引投资

全面启动政府统筹功能,推介拳头产品,扶持重点企业,权衡开发项目,推出精品。各区域、部门、企业联合启动,实现市场运作。如以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为契机。广州市作为旅游文化品牌的重大窗口,协助作好旅游文化节开幕式、闭幕式,国际美食节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境内外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组织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各旅游企业举办了旅游展销会,共同演绎了企业联盟合作、全民踊跃参与的盛世图章。

2.3坚持旅游文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创新的文化提升了城市国际化的影响力,企业成为展示旅游文化的平台。以创新的文化打造旅游品牌,以特色和优势,显示旅游文化的生命力。

2.4保护环境,科学开发,让当代人和后代人都享有高质量旅游文化

保证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经营者的实体利益,实现旅游文化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3充分发挥区域旅游文化节经济效应的有效举措

3.1完善区域旅游文化节的保障机制

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达成共识,打破经济制约,文化为旅游开路。

3.2深度挖掘旅游文化的内涵,为教育开路

旅游文化的包容性,为先进文化提供了载体和支持,丰富了先进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大众化,旅游文化的创新推动先进文化发展。广东旅游教育伴随文化节的持续经济效应,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实践系统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3.3旅游整合旅游文化资源,使得企业优势互补与共享

企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模式,科学控制了成本;规范化的服务,塑造旅游文化品牌;资本运作发展,推动广东旅游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3.4文化吸引,解决融资瓶颈

旅游文化节间接效应为区域旅游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根据“十一五”旅游规划,到2010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将达688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将达470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将达17.8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000万人次。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我国旅游直拉和间接就业总量将达1亿人左右。

4旅游文化节产生的积极意义

4.1国际旅游文化节促进了经济大系统的发展

促进了旅游产业链的联合和综合服务体系的提高;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刺激了劳务和商品的需求,为当地带来无限商机;带动新旧景点的开发和提升,旅游文化节是持续集聚人气、激活市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的"加速器"。

4.2旅游文化节是高科技文化服务的参照版本

高科技项目的渗透,让旅游文化节的辐射更广,衍生了创新服务产品。新技术加速了旅游全球预定系统、分销系统、电子商务等技术的应用,给国际旅游带来了合作的机遇。如2009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加强了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推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掌上宝典、银旅通电子门票、12580导航专线和生活播报等一系列信息化产品,以广泛的宣传渠道打造含金量高的旅游文化节。

4.3提供智力保障、管理依托及就业机会

大中专旅游院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行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7个就业机会。旅游文化节催生了复合产业的产生,衍生了新岗位,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4.4国际旅游文化节搭建了推进了两岸三地和国际旅游合作的平台

近年来,广东省旅游协会与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匈牙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旅游行业协会紧密联系,业内交流有效地推动了广东国际旅游的民间合作,逐步出现了跨地域经营、连锁经营和品牌输出的现象。

4.5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一方面打造了城市的山水名片,另一方面塑造了城市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城市建设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时尚理念;以文化促和谐,拉动GDp新的增长点。

新世纪旅游业面对无比的机遇和挑战。旅游文化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导向。因此,在旅游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发展先进文化还要注意抵御各种类型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和影响。

广东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应的政治和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性。因此,我们要积极地发挥文化正面效应和价值,进一步推进广东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推动广东发展先进文化和旅游文化创新,促进广东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宏观经济学会.北京世经未来投资咨询公司,《北京后奥运经济》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年9月第1次印刷.

[2]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分异与趋同.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次印刷.

旅游文化经济篇4

关键词:旅游文化;经济效应;铜仁市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梵净山旅游文化节的经济效应探析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2日

旅游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大产业。2011年铜仁市旅游业在梵净山旅游文化节的带动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打破历史记录。本文从梵净山旅游文化节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角度进行分析,以促进铜仁市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文化与旅游文化节的由来

(一)旅游文化。旅游既是一项经济活动,又是一种文化行为。发展旅游业,能够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011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5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4.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5.8%;国内旅游人数26.41亿人次,收入19,305.3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3.2%和23.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7,0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0.1%。但是,把旅游活动说成是单纯的经济活动,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旅游者来说,经济在旅游活动中起保障作用,仅仅是物质条件,文化和精神享受才是主要目的。因此,只有文化介入和沟通的旅游,才能摆脱单纯的旅行活动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但是,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

旅游文化渗透在与旅游有关的吃、住、行、游、购、娱诸多要素及相关的服务各方面。如,中国的菜系、清宫廷宴席菜肴满汉全席、孔府家宴是典型的食文化;梵净山的滑竿、乌镇的人力三轮车是典型的行文化;北京的四合院、凤凰的吊脚楼是典型的住文化;北辰的农民画、仿唐歌舞是艺术文化;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观看杂技表演是娱乐文化。

(二)梵净山旅游文化节概况。自1998年以来,铜仁市先后举办了九届梵净山旅游文化节,通过梵净山旅游文化节的举办,极大地提升了以梵净山为核心的铜仁旅游产品形象的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了以梵净山为核心的铜仁旅游美丽的名片,尤其是与央视“欢乐中国行”联合举办的第八届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后,梵净山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梵净山旅游得到迅速升温。

(三)梵净山旅游文化节的实际效应。举办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既是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树立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欠发达地区能够快速融资发展旅游的重要举措。梵净山文化旅游节是铜仁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梵净山旅游文化节的举办为铜仁市招商引资35个项目,总签约资金38亿元。这些项目引进极大地推动了铜仁市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梵净山旅游文化节的举办,铜仁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旅游收入得到巨大提升。(表1)

二、梵净山旅游文化节的经济效应

(一)梵净山旅游文化节在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乘数的概念最早是英国经济学家卡恩于1931年提出的,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把旅游业对区域经济效应的影响由数值来表示,使这种经济效应更直观。它是指产出、收入、就业和政府税收的变化与旅游支出的初期变化之比。梵净山旅游文化节的举办促进了旅游产业链的联合和综合服务体系的提高;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刺激了劳务和商品的需求,为当地带来无限商机;带动新旧景点的开发和提升,旅游文化节是持续集聚人气、激活市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加速器”。

(二)梵净山旅游文化节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1、旅游业能够增加外汇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外汇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旅游业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赚取外汇,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通过梵净山旅游文化节的举办,推动了铜仁市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外汇收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到2011年外汇收入达到918.31万美元。

2、旅游业能够扩大内需,加快回笼货币。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任何一个实行纸币制的国家或地区,政府都要有计划地投放货币和回笼货币,控制货币流通量。如果货币流通量控制不好,将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会使货币贬值,通货紧缩会使货币升值,两者对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旅游业是解决问题比较好的手段,尤其是国内旅游业可以改变人们的购买趋向,鼓励旅游消费,是扩大内需、回笼货币的一个重要途径。旅游业是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求的行业,消费水平高、消费面广,可以通过提供少量的商品供应和大量的服务达到回笼货币的目的。

梵净山旅游文化节通过各届的认真筹划,推动了铜仁市旅游业的发展,到2011年旅游总收入已超过112.73亿元,有效地起到了扩大内需、回笼货币的效应。

3、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扩大就业、缓解社会压力的重要渠道。梵净山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的举办,使得铜仁市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地增长。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业自身有很多优势:一是直接就业机会比其他产业多。劳动密集型是旅游产业一个重要特点,因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以饭店业为例,每增加一间客房,可为1.2~2.0人提供直接就业机会;二是就业层次较多,就业门槛较低,对年龄要求不十分苛刻,能为尚不具备技术专长的青年和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当然,这并不是说旅游就业不需要知识和技术。为了保证旅游产品的质量,也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但同技术程度要求较高的制造业等就业相比,旅游业就业门槛较低,只需短期培训即可很快胜任。

三、充分发挥梵净山旅游文化节经济效应的举措

(一)深度挖掘旅游文化的内涵。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梵净山旅游节的经济效应,就必须增强该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一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主要来自其旅游资源的特色,而这种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铜仁市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具有特色,要深度挖掘旅游文化,明确长远发展目标。首先,深度挖掘梵净山佛教文化。梵净山佛教文化源远流长,隋唐时期辟为“古佛弥勒道场”,历史上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齐名天下。其次,深度挖掘傩文化,这一“中国戏剧活化石”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无论是傩舞还是傩戏,都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蕴。“世界傩戏在中国,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戏在德江。”据专家考证,德江傩堂戏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剧种。再次,深度挖掘乌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龙舟文化。乌江文化要立足历史同时又不拘泥于历史,传承历史更要弘扬历史,实现历史文化与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融合,使“乌江文化”真正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如思南有一套独具一格的特色文化,如花灯、傩戏、八音、龙灯、狮子灯等。在铜仁,赛龙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和欢迎,龙舟文化在民间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举办大型龙舟赛事为载体,既顺应群众对龙舟活动的需求,更能发掘龙舟文化,打造城市特色名片,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如在第四届全国传统龙舟大赛中,铜仁市以比赛为契机,将龙舟赛办成龙舟文化节,举办了中华画龙第一人龙黔石先生中华龙作品展、九龙洞文化旅游研讨会、“桃源铜仁龙腾锦江”大型情景歌会、水上表演等系列活动。

(二)完善梵净山旅游文化节保障机制。全面启动政府统筹功能,推介拳头产品,扶持重点企业,权衡开发项目,推出精品。各区域、部门、企业联合启动,实现市场运作。以梵净山旅游文化节为契机,铜仁市作为旅游文化品牌的重大窗口,协助做好旅游文化节开幕式、闭幕式、国际龙舟赛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境内外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组织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各旅游企业举办了旅游展销会,共同演绎企业联盟合作、全民踊跃参与的盛世图章。

(三)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铜仁市正按照西连潕阳河部级风景区,东接湖南凤凰至张家界,北面开发思南、沿河至重庆涪陵入长江的乌江三峡,南接贵州省西线黄果树、龙宫“四通道”的发展思路来打通旅游通道,使铜仁市的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合力。

总之,通过不断深度地挖掘铜仁市的旅游文化、不断完善旅游文化节的保障机制、积极整合周边旅游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梵净山旅游文化节,促进铜仁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贾祥春.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2],31.10.2012.

旅游文化经济篇5

摘要旅游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出于对异域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的好奇。在传统的关于旅游的概念中,旅游者带着本族群的文化烙印来到目的地,审视和鉴赏“它文化”的特异性,并在与自己文化的比较中得到效用,同时通过自身言行影响“它文化”。随着传播媒体的快速兴起和发展,旅游所产生的文化传播和变迁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我国少数民族区域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接受“它文化”的影响并影响着“它文化”。本文通过对网络时代旅游中的旅游文化通过经济心理的作用产生变迁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旅游人类学文化变迁经济心理舞台真实

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多位于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和山区,近些年随着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也日益深化。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许多旅游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开始利用自己的民族特色文化和特色的自然风景进行旅游开发。随着网络媒体的作用日益显化和外来旅游者的不断增多,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植入和和本民族对外来文化的主动融入态势更加明显,文化交流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那么,这里面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后果怎样,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一、传统的旅游人类学中的文化旅游

1977年美国史密斯教授主编的《旅游者与东道主:旅游人类学研究》使得新兴的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明确:即对旅游者及旅游本身的研究以及旅游业的出现和发展给东道国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影响和研究。后来者正是在史密斯和以前诸多学者的基础上研究逐渐深入和扩展。

格雷本教授延续了早期人类学家的实质论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探索土著部落的社会文化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生变迁,在他的诸多论文中深刻的阐述了现代旅游给东道国和接待地区的地方文化带来的文化碰撞,涵化甚至文化转型。

美国马康奈教授在研究目的地文化产品时,借用了戏剧舞台理论,认为在人们的行为中存在展现于外的前台行为和掩藏于内的后台行为。于是马康奈提出了类似的“舞台真实”的概念,精辟的论述了呈现在旅游者前面的“前台文化”与真实生活中的存于后台的民族文化之间的不同、区分前后台文化的利弊以及经济文化影响。

纳什则更加客观的探究了旅游人类学的文化影响,他更注重从旅游者以及东道主居民之间文化的互动来描述旅游的文化影响。更重要的是,他注意到了旅游者到来的文化的强势侵入和东道主居民的主动被涵化。他把这种文化植入比较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入,从而引起了更多的关于文化保护的忧虑和措施。

我们从以上的旅游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引进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脉络。它的研究核心很明确的指向了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标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诸多学者的研究中,很多都提到了土著民族这样一个概念来描述和不知觉的强化了旅游的单向文化影响。我觉得这种历史沿革固然可以是理论变得更为透彻,但是在现今条件下,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旅游的文化影响已经从单向的、缓慢的、平面的变成了双向的,快速的、立体的影响。

二、旅游文化与经济心理

民族地区的固有文化是反映当地存在的一种结果。当他们为了发展经济而把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进行包装展示个别人看时,由于外来者的介入,他们的消费行为,语言行为,逐渐进入了当地的社会存在,必然会引起意识等文化现象的异化。这两种文化因为旅游而产生碰撞,碰撞的效果可能是互斥,也可能是相互吸取部分文化因素,使原有文化产生量变,它的实质结果是缓慢的部分质变;也有可能因为碰撞而产生文化的趋同和涵化现象。那么在每个结果肯定后有隐藏的原因。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和封闭的生活空间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对于外界来说是一种文化上的诱惑。但是,当旅游者(通常相对于民族地区居民是在经济上比较优越的)来到该地,他们的相对阔绰的消费会不自觉的在东道主地居民中产生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弱化了东道主的经济心理,使其对以前的自身文化产生了一种潜意识的怀疑甚至排斥。基于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精辟论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相对巨大的经济优势产生了一种文化领导权。因此旅游文化的相互作用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者与东道主之间的经济力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心理。民族经济心理为民族群体与经济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在这样的相对劣势的经济状况下对外来文化的崇尚和膜拜会引起外来文化的强势植入甚至主动被涵化。

现代交流和旅游的媒体化以及网络化加速了民族地区的弱势经济心理的认同和集体焦虑,他脱离了以前旅游者影响的单一形式,扩大了影响的范围和速度。随着网络和通讯媒体的迅速普及和推广,旅游者可以在不能去的地方通过别人旅游的成果在媒体上得到资讯,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且不分时间和距离。对东道主地来讲,一方面为了吸引旅游者不得不对自己的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进行包装和推介,另一方面也更快捷的了解到了外来文化的魅力。这种魅力也许是一种感受,也许是一种崇拜,然后可能会模仿。这样两种文化的交流逐渐的脱离了时间、空间、距离、范围等的限制,对具有弱势经济心理的东道主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弱势与文化弱势

少数民族地区的弱势经济心理来源于他们的经济弱势与文化弱势。少数民族的经济弱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从许多数据中得到解读,下面是2008年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与全国平均值的简单比较情况,而文化弱势则可以通过教育程度来衡量,我只罗列了在校万人中大学生人数和人均出版图书册数这两项。

从以上几项简单的指标可以看出不论是哪一项民族自治地方指标都低于全国平均值。少数民族地区居民虽然比以往有了更好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旅游者比较,经济劣势必然会产生心里劣势。这种经济心理劣势会带来一种寻求平衡的冲动,在不能立刻改善的情况下,一方面会通过质疑自身发展的缺陷,其中就可能包括质疑自身的文化劣势;另一方面会模仿沉淀在优势者身上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正是旅游者的文化表征。于是,文化变迁开始发生。

在网络盛行的今天,这种变迁进行得更为剧烈和广泛。随着互联网和电视、报纸等媒体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发覆盖,一方面东道主居民获得得文化的通道更为快速和便捷,这种对“他文化”的获取还只是一种感性认知,这种感性认知随着旅游者的到来得到现实的强化,从而有一种更为强烈的改变自己的激励。另一方面,随着东道主经济的逐渐发展,居民也开始逐渐走出去进行旅游经商等活动,进行网络推介自己的文化并可以实时的得到别人对自己文化的正面或负面评价。

四、舞台真实、文化变迁与文化保护

文化到底是一个民族意识形态中最本质和牢固的部分,在面对外来冲击时。觉醒的东道主居民依旧认识到自身文化中也有着非常灿烂和值得骄傲的部分。于是在把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推介时通过各种方法来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这就产生了旅游文化的“舞台真实”。

“舞台真实”是马康奈的经典描述。他将旅游场域比作一个大舞台,并划分出前台和后台。后台是东道主文化寄居于社区居民正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抽象地旅游资源实在;前台是游客所感受到的文化,最常见的是东道主的旅游产品展示地。后台真实的生活场景经过提炼被当做旅游资源而包装成旅游产品的过程便是“舞台化”。舞台化的提出主要基于两点考虑:其一,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防止由于大量旅游者直接侵入民族文化原生地而引发大规模的文化涵化、文化变迁等问题,这是舞台化的必要性;其二,为了满足旅游者对于异域文化的猎奇心理,满足市场对民族文化旅游的需求,这是舞台化的可行性。

文化的变迁首先是附身于主体的后台文化的变迁,主体的体验通过经济心理的变化使异文化以自己的意识来表征,从而使异文化有了另一种表现形式,从而也使自身文化蜕变成了区别于以前前台真实的不真实的真实。经济心理是一个容器,它决定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了在文化变迁过程中主体能动性表现为主动被涵化还是被动主涵化抑或主动主涵化。涵化就是一个文化改造和覆盖的过程。当弱势文化的主体预期这种持续的文化被涵化使这个民族的长期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变得更大,那么短期得经济心理劣势会被长期的预期收益所取代,从而会采取措施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那么在不牺牲短期经济收益的基础上进行的“舞台真实”就成了一种商业化的理所当然。

五、民族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保护

显然,光靠一种文化前台的操作是不足以保留民族文化的精粹的。“舞台真实”是一种隔离行为,但是文化的交流怎么能通过这种机械方法完全切割。因此,采取措施保护后台文化的精粹才是根本的措施。民族地区居民的经济心理在网络化条件下的变迁从单个和缓慢变成了一种群体性的快速的从众,在这一方面网络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羊群效应”的头羊。

首先,让民族地区居民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这种独特性和优越性可以通过舞台化来获取经济收益,可以是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有了深厚的文化支撑,如果失去了这种独特性和优越性,这个民族的存在将受到威胁。

其次,在宣传手段上,不能有他文化相对优越性的强烈暗示,并不自觉的把这种文化优越同经济优越挂钩甚至等同,使民族地区居民的经济心理转变产生倾向。

最后,不能把文化前台和文化后全割裂。前台文化是比较固化的形式,通常表现的是节日、婚嫁、服装、信仰等民俗文化。如果可以骄傲的正视自己的文化,就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如同前台一样把文化在后台表现出来。民族节日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现在的许多人即使不知道圣诞节等洋节是怎么回事,也跟风过而冷落了自己的民族节日,冷落自己的民俗,让许多特色的民俗文化走入了博物馆文化馆,甚至在前台也难以见到了,这不能不说是媒体的引导走入了偏区。

参考文献:

[1]宗晓莲.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对文化变迁研究的意义――以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变迁研究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2]龚锐.从异域到本土――­旅游人类学的西学东渐评述.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3]李秋洪.广西民族经济心理的跨文化比较.广西民族研究.2003.1.

旅游文化经济篇6

摘要:从当前整个时展的具体状况看,参与旅游活动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大众重要的生活元素和习惯。结合当前社会大众的生活消费理念,不难看出参与旅游活动、融入文化休闲心态、满足社会大众绿色生态的追求,已经成为时展的新特点。本文拟从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旅游的具体内涵认知,通过融入新经济时代对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特征及影响,从而分析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构建思路。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茶文化;旅游体系;发展机制;内涵研究

如果能够将生态开发、绿色提升这一理念融入到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发过程中,其必然能够实现茶文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最大价值。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创新茶文化资源应用理念,优化茶文化旅游产业经营思路就极为必要。

1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背景分析

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发与参与,实际上是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时代所期待的旅游产业内容进行研究,不难看出茶文化旅游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新的关注点和消费内容内容。茶文化资源体系,实际上是茶叶产业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在整个茶文化资源体系中,其不仅有着丰富完善的物质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文化体系中,茶文化资源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行为规范也被有效诠释。因此,可以说,将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其必然能够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和最大价值。因此,认知茶文化机制的资源优势,并充分发挥茶文化体系的资源内涵,能够有效提升茶文化的利用价值阐述和发挥。通过对长期以来的茶文化资源的具体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时,无论是资源的内容应用,还是其中功能价值设置都相对较为局限,进而影响到茶文化旅游发展资源的有效应用,同时也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层次化需求。可以说,茶文化旅游活动,实际上是以茶文化资源为开发基础的旅游形态。而在对茶文化旅游活动的经营理念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时,必须认识到其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形式。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茶文化旅游活动经营过程中,需要将传统茶文化、地域文化等各项内容融入其中。因此,在整个茶文化旅游活动建设过程中。可以将游客体验和具体需求参与融入其中,比如通过引导游客实际感受产茶过程,从而不仅能够提升游客的具体参与程度,更重要的是实现茶文化自身的传播目的。

2茶文化旅游的具体内涵认知

通过对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元素,同时也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因此,可以说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不仅是传统茶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应用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满足时展要求的必然选择。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状况和整个旅游产业经营特点,不难看出走茶文化旅游发展道路,不仅是利用茶文化资源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现阶段整个时展特征的客观选择。首先,茶文化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指的是以茶叶的生产等自然条件为依托,以茶文化体系的文化内涵要素为重要支撑的具体活动。因此,在实施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发过程中,通过创新经营形式,结合融入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内涵,实施效益最大化开发。通过将茶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从而突破传统的茶文化产业经营理念。所以,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其实际上是茶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同时以旅游业发展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共融、创新机制。此外,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体系。在长期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茶相关的物质元素不断发展,其作为整个茶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和基础。可以说,其对茶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作用,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其不能局限于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应用,更重要的是需要从整个茶叶产业的体系化视角来全面认知,通过将自然要素与文化要素进行全面整合,从而实现茶文化体系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而在整个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想要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其必须注重时展与社会大众的层次化需求全面融入其中,从而满足社会大众参与旅游活动的具体需要。当然,在整个茶文化资源体系内,与茶相关的艺术资源也是展现茶文化体系内涵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茶文化资源开发,就必须注重利用好这一资源内涵,通过创新完善,从而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

3新经济时代对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特征及影响

随着当前整个社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已经进入全新历史发展时期,在当前整个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具体的经济内涵,还是整个时展过程中的各项资源都实现了创新发展,尤其是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速度更快,经济内涵更为全面,特别是互联网媒介的成熟应用,造就了新时期所独有的经济业态,在互联网经济模式影响下,各行各样也需要结合这一时代特征,进行优化和调整,通过对新经济时代的具体特征和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该时代特点影响下,要创新发展业态,优化经营模式,特别是将时代新元素融入其中,从而满足时展要求。当然,新经济时代的影响,不仅是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其消费需求等等也实现了相应创新和优化,也就是说现阶段,无论是消费者自身的消费元素,还是消费者自身消费需求的有效释放,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渠道来进行融入。而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消费者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消费内容元素也更为成熟,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发展效果,就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发展特点,通过具体探究和有效完善,从而满足新经济时代下消费者需求与产业社会发展之间的有效融入。对于茶文化旅游发展来说,无论是其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还是其中所具有的元素内涵,都需要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融入,尤其是从当前整个时展的特点和模式看,消费者希望整个产品能够得到有效创新与完善,所以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应用好具体的时代资源,传承融入整个时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从而为整个茶文化旅游发展活动有效开展奠定重要基础。从当前社会大众的具体需求看,文化、休闲、养生与生态内涵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新的消费方向和趋势,因此,结合新经济时代内涵要求,创新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整体机制,就极为必要。当然,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时代媒介形式,优化茶文化旅游发展机制,从而满足社会大众的旅游需求。

4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构建思路

通过对茶文化旅游活动的经营主体中所具有的主要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茶文化旅游活动在具体开发过程中,其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就需要做到:首先,细化社会大众的消费趋势和实际需求,在社会化成熟发展背景下,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人们的生活元素和生活理念也实现了相应优化、调整,在人们生活体系中,参与旅游活动,消费旅游产品已经发展为社会大众重要的生活理念,因此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旅游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除了旅游、休闲消费理念外,健康养生也是人们重要的消费期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就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大众的普遍选择以及整个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要求。其次,当然想要实现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最佳效果,需要在认知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要求的基础上,完善发展要素,提升发展内涵,同时更需要将社会自身大众需要融入到整个茶叶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当然,在整个茶叶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在整个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将传统茶文化理念内涵进行诠释,通过彰显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内涵优势,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最佳效果。可以说,融入新经济时代背景,实施茶文化旅游发展必然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值。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内涵和元素内容,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文化元素和生态内涵是整个茶文化体系经营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而在当前整个时展背景下,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更高,只有诠释和融入人们的价值需求,从而才能实现整个旅游产业经营的最佳效果,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也为茶文化理念传播提供了重要帮助。当然其也满足了社会大众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对于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来说,其中想要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就需要在满足社会大众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融入文化元素和生态理念内涵,特别是凸显茶文化的深远内涵。客观而言,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想要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还要注重创新旅游元素,尤其是在整个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凸显自身特殊性,同时还应与时展相结合,特别是要注重对整个旅游产品的各个细节和具体元素内容进行挖掘,通过提升旅游产品的发展层级,从而在创新产品经营体系的同时,满足社会大众参与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具体需要。

5结语

在新的经济时代影响下,无论是具体的发展内涵,还是社会大众的层次化需求,都实现了全面提升,事实上,当前已经进入社会大众参与旅游的全新时期。相对于传统的旅游时展状况来说,目前整个旅游市场的需求,逐渐呈现层次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社会大众新的消费趋势,更重要的是人们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实现自身旅游需求有效诠释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赵万芹.从文化感角度谈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设计创新[J].中国包装工业,2013(1):92-97.

[2]李付星;孙健.体验经济时代下川南盐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9):112-115.

[3]朱三元.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民族特征———传统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7):205-208.

[4]沙春发.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体现———以福建土楼造型为元素的产品的思考与建议[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5(17):68-73.

旅游文化经济篇7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经济;低碳

新经济时代,发展低碳旅游、环保旅游,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旅游事业实现自身创新改革的需要,茶文化旅游作为我国当代低碳旅游的代表,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以及高度推广,使更多的人认识茶文化旅游,喜欢茶文化,促进国内旅游内需的同时,也能够减少旅游过程中的环境资源问题,创造更多经济收益。

1低碳促进旅游观念的变革

1.1旅游生产观念的变革

我国的旅游业正呈现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随着人们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旅游也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特殊方式,也正是旅游发展的过于迅速,才出现了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服务质量较低等诸多问题。我国的旅游企业在追求低碳环保式旅游发展方向的同时,要求旅游者能够在实际旅游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游客心态,形成正确的观念,不破坏环境以及旅游设施。出于对游客的安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考虑,景点专门设计了与环保有关的主题活动,让游客在休闲娱乐过程中可以参加活动,丰富业余生活。为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环境,倡导旅游出行者尽量采用低碳环保的方式完成旅游,少开私家车,使用电动车或自行车完成旅游。随着游客的增多,诸多饭店也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健康的食物,在避免铺张浪费的同时,强调节约粮食,并倡导光盘行动。我国的许多旅游风景区都以绿色环保、低碳健康为主题,因此,在追求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倡导以低碳环保为旅游的最终目的,才能保证在完成旅游以后可以让山更青、水更绿,空气也一如既往的清新。

1.2旅游消费观念的变革

由于我国多数地区都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旅游方式,所以更多的旅游者采取了徒步或骑自行车来取代乘用私家车,这也保证了尽可能少的排放空气污染物,让旅游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同时还倡导旅游者住宿时尽量使用可循环用品,以良好的环境卫生为基础,避免过度浪费或购买不需要的旅游纪念品等。诸多旅游景区还举办了植树有奖竞猜等活动,让观光者在旅游时能够参加许多有意思的环保活动,确保旅游景点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宜人,也能够让环境避免受到过多的污染。

1.3旅游政策观念的变革

低碳环保的旅游行为属于游客的自觉行为,各景区只能提供倡导性意见。为尽可能追求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旅游发展行业,各饭店景区需要时刻以保护环境为基本要求,在追求节能减排技术革新方面,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对这方面的监管力度,避免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温室气体,有效地降低碳排放量,才能让旅游景区的环境时刻保持最原始状态。在旅游景区设立专门的指示标识,确保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避免投入过多的废物,让游客形成一种基础的环保概念,并确保游客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有效阻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促进旅游行业和谐稳定发展。现代化网络技术日益发达,游客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手段了解与旅游和节能减排有关的信息,在完成政府号召的低碳减排活动的同时,有助于形成一种低碳经济发展体系,确保游客可以自觉履行自身职责。

2旅游业良好发展的背景

2.1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随着我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颁布,已明确指出:将旅游业作为一种战略性发展产业。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旅游行业所具有的就业机会日益增多,必然导致综合效益变得更好。以旅游业为基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保证诸多产业和人民群众可以以旅游业为依托,完成现代化服务行业的转型过程,同时,旅游业需要以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不断向游客灌输和谐环保、低碳旅游的理念,确保在自然环境下可以有更多的环保行为,让低碳经济发展不只是一个口号,而能够为景区树立清晰的发展目标。

2.2低碳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加

采取低碳、清洁、环保旅游政策至今,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政策以及环境发展需求,自主研发了多项与低碳旅游环保有关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出现也充分的展现了人们对旅游的思考和理解,并通过自身努力改变旅游环境。作为一种服务行业,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旅游发展景点可以向游客更好地阐述低碳环保的理念,确保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同时,让整体的消费习惯朝环保、低碳方向发展。以茶文化为依托,向游客推荐更多低碳、环保旅游产品,可以确保得到游客青睐的同时,让游客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我国在追求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及时地引用了茶文化理念,让游客在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过程中能够被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化所吸引,除此之外,也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丰富人文资源为基础,展现茶文化的独有魅力,并向游客提供更多的低碳环保旅游产品,才能按照旅游发展需求,来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旅游环境。

2.3低碳旅游得到一定的践行

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向游客推荐绿色旅游产品,有助于形成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念。游客在对产品进行购买的过程中,可以以实际需求和低碳环保理念为出发点,选择性的购买纪念品。随着上海世博园、深圳华侨城等诸多旅游景点的建立和重新规划,低碳环保的理念也更为明显。人们在追求自然生态共同发展以及和谐统一生活方式的同时,也需要确保游客用实际行动证明这种理念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只有每一位游客都能够积极参加到低碳环保的旅游活动中去,身体力行的使用更多环保工具完成旅游过程,才能保证既满足旅游观光娱乐的需求,又能够充分地保护自然环境,达到低碳环保旅游的目的。

3发展低碳茶文化旅游的策略

3.1合理选择运营模式

根据不同茶乡的实际情况,需要对茶文化景点建立特定的发展目标。对不同的茶区产业进行改造,并将“低、小、散”的粗放型管理体系转换为规模化、集约化系统,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市场运作的办法,有效地完成整体的规划和重建过程。以茶文化为基础,向游客提供更多的健康饮品,比如以“茶家乐”为主题,向游客提供固液体茶饮料、茶叶食品和与茶文化有关的茶艺表演,让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不断完善旅游景点设施,并成立股份合作制经营管理体系,确保旅游业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同步发展。

3.2认真开展示范推广

作为旅游发展的基础要求,低碳环保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基础理念,为了有效地对这一理念进行推广和实施,需要旅游景点向游客提供低碳环保的纪念品,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同时,以茶文化为基础,向游客展现茶乡的特点。由于茶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各地区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茶乡活动,因此可以在旅游景点设立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游戏。游客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游玩,还可以通过有奖竞猜活动获取精美小礼品,以此吸引大批量游客前来参观,增强游客的环保概念,比如:在旅游景点建立的“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体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和质朴纯真的茶乡风情,同时游客还能够品尝到极负盛名的龙井茶,享受自然和谐之美。茶村也向游客提供农家风情的服务,向游客展现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为游客提供安全环保的旅游产品,将茶艺表演与采茶舞结合于一体,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3.3切实做好科学规划

以“环境兴游、生态兴游”为基本观念,向游客灌输更多生态环保的思想。旅游景点需要以先规划后开发为基础,尽可能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避免造成浪费的同时,合理的开发有限的资源。政府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杜绝一切破坏性开发行为。在整个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以低碳环保为基础理念,确保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理念需求的同时,为游客建造更多低碳环保的旅游场所。诸多考察团队还需要在旅游前首先了解旅游地区的茶文化设施以及景点是否完善,才能决定是否到该景点参加旅游活动。为了保证给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相关部门需要对茶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评估,采取科学的评估手段以及先进的评估办法,优化整体旅游设施资源的配置过程,构建和谐健康的旅游环境,并确保尽可能的减少对资源的消耗,达到对茶区的生态环境有效开发和利用的目的。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让游客可以通过网络浏览旅游景点环境,体验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服务设施,享受并参与到众多旅游项目当中,确保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生态旅游为要求、科技创新为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环“一江两山”(长江,武当山,神农架)的综合旅游生态景观。

3.4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人们在追求和谐、健康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更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在进行低碳旅游的过程中,游客出于对自身安全以及合理消费的考虑,不可以盲目进行消费,要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才能在旅游过程中买到高品质的产品。有些不法商家打着绿色环保的理念出售商品,而这些商品多半属于低价、低质产品,游客购买以后只能破坏心情而无过多用途。所以游客在购买产品的同时,需要注重包装是否正规,是否符合绿色消费理念。旅游景点还可以开设诸多关于绿色环保的宣传活动,向游客推荐保质、保量的低价茶产品,可以让消费者形成正确的绿色消费理念,确保在保护环境方面作出更多的贡献。以茶文化为基础,带动地方旅游经济迅速发展,形成茶文化旅游产业链,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结束语从三个方面对新经济时代茶文化旅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茶文化发展,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林馥茗.开发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业发展[J].茶叶科学技术.2011(3):12-14.

[2]龚之江.繁荣茶文化引领茶都精神[J].中国茶叶.2015(6):35-36.

[3]王京传,赵修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14(6):2-4.

[4]李沈阳,黄任辉.略谈观光茶园创新模式[J].中国茶叶.2016(6):29-30.

旅游文化经济篇8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经济价值;应用探讨;内涵思路

事实上,通过对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经营内容进行筛选分类,其也能为茶叶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提供重要帮助。对于整个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活动来说,其经营水平较低,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从而影响了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最佳效益。

1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内涵分析

当然,对于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还应该确保整个旅游产品的先进性与完善性,通过具体的价值理念诠释,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最佳效果。客观而言,我国是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发源地。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关于茶叶产业的发展应用历史。而经过几千年的成熟完善发展,如今整个茶文化体系,已经突破了传统、单一的元素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层次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在整个茶文化资源形成过程中,造就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随着当前旅游产业开发成熟度不断提升,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度不断提升,无论是茶文化理念内涵,还是其中所具有的元素都实现了成熟发展,尤其是人们在参与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结合人们具体的旅游参与方式,需要将这些旅游资源进行结合融入,实际上就构成了我国传统茶文化旅游资源。当然,目前在关于传统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内涵进行认知时,尚未形成统一的观念。部分学者认为传统茶文化旅游资源指的是整个旅游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被应用的传统茶文化资源,当然,还有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传统茶文化旅游资源指的是以茶文化和旅游活动为主题的资源类型。而在这一过程中,游客有效参与和广泛积极的融入,从而实现整个旅游业务的最大价值。虽然,目前对于传统茶文化资源的界定认知不同。但是通过对茶文化理念内外内涵认知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过程中,其中需要对游客参与旅游活动的目的进行整合旅游活动类型,当然旅游活动融入茶文化元素之后,更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认识到以上观点,实际上都不全面。而且想要实现对茶文化旅游的全面应用和内涵进行开发和准确理解。需要对传统茶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进行全面、准确认知。而在整个传统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认知过程中,其主要表现为茶叶的生长状况以及茶文化的具体价值内涵等等。通过完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从而满足游客参与观光旅游的综合目的,进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最佳应用。因此,对传统茶文化资源的应用,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资源形式。而是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寻找、挖掘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所以在整个茶文化元素中,能够感受到其中所具有的体系化资源内涵。

2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具体分类标准和意义分析

想要有效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整个产品资源应用的最大价值,就必须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内涵进行成熟认知,当然,在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应用过程中,认知整个资源的内涵,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对茶文化旅游资源应用的最大价值。因此,通过细化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具体分类标准,从而实现最佳开发效果。从整个茶文化资源类型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想要实现理想的分类效果,就需要应用好以下原则:首先,在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分类过程中,要注重从资源的内涵属性分析入手,通过融入共同属性的具体要求,从而实现对整个资源的融合应用。比如,在对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中,其类型元素的属性认知过程中,通过融合多样资源内涵,结合类型细化,从而确保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的最佳效果。当然,相同属性归纳,并不是严格的属性融入,而应该将具体的属性大类相结合,通过细化分类,从而实现最佳分类效果。其次,在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划分认知过程中,要结合层次性原则,实际上,在对茶文化资源类型应用过程中,要对整个资源进行细化分类,通过一一细化,从而避免出现资源开发错位的现象。最后,在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应用过程中,要注重融入体系化原则,实际上,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应用是一个体系化的过程,而想要实现价值利用最大化,就必须从系统视角认知来开展茶文化旅游资源利用活动,通过整体融入,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应用的最大化价值。结合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定义,以及其具体的分类原则和标准,可以看到当前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而在整个资源体系中,包含了诸多元素内容,其一是与茶叶及茶文化相关的自然资源,比如与茶叶的生长相关的自然环境,茶树本身等等;二是与茶及茶文化相关的人文社会资源,比如人们专门的饮茶场所等;三是与茶相关的社会习俗内涵和文化理念,其大多是与茶有关的节庆活动,比如茶文化节等等;四是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等等;比如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包含了诸多以茶为主要创作元素的诗词歌赋和经典著作等等。最后,在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中,还有一系列与茶相关的文化元素,其大多是以茶文化为基础,融入多样文化元素的具体类型,比如茶艺文化、茶道文化等等。

3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随着当前整个产业结构发展不断优化,如今在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整个资源体系的应用环境和氛围,特别是要从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通过准确认知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能够为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提供重要帮助。客观而言,整个旅游资源体系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主要包含:首先,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作为整个资源体系,其中蕴含了诸多旅游元素和文化元素,通过深层次挖掘该资源体系的具体理念内容,能为我们了解和应用茶文化旅游资源提供重要帮助。从当前整个时展状况看,社会大众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层次实现了成熟发展,尤其是人们对旅游生态的参与要求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整个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层级和内涵也实现了成熟发展和改造价值最大化。其次,在当前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从资源价值应用的最大化出发,而想要实现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的最佳效果,需要创新整个资源体系的内涵和形式,尤其是要激昂社会大众的具体需要融入其中,通过创新具体的资源内涵,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佳效果。传统茶文化资源实际上指的是其根源在于社会大众对茶叶生产状况和茶叶产业历史发展进行全面认知,并且有较高的参与兴趣,从而实现其良好的内心驱动。最后,在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想要实现最大经济价值,要注重对整个旅游资源体系的各项内涵相结合,特别是要从构建完善的旅游资源体系这一视角来出发,通过具体的内涵展现,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活动的有效开展。

4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具体应用思路

旅游产品的类型界定,实际上是从旅游产品本身的内涵和属性进行认知的重要要求,结合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状况看,无论是旅游产品开发体系,还是消费者自身的具体要求,都实现了成熟发展。因此,细化认知整个旅游产品的类型和标准,能够帮助我们制定精准定位,同时也能选择合适恰当的选择方案。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资源体系,其中包含了诸多元素内容,无论是具体的元素内涵,还是资源体系的完善度,都实现了创新发展。但是客观的说,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无论是资源体系,还是其中所包含的具体类型,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特别是在当前人们对旅游活动参与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一大的背景下,想要实现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就必须从完善资源类型认知出发,通过细化类型,优化开发机制,从而实现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展的最大价值。按照产业划分的相关标准,茶叶产业属于第一产业,无论其发展层级,还是经济效益,都相对较差,但是茶文化旅游活动在产业理念认知过程中,则属于第三产业,其发展内涵及价值体系实现了创新发展。当然,想要实现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发的最佳效果,其需要从经济价值认知视角出发。在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类型进行划分时,要注重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内涵认知出发,结合具体的定义来界定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通过确定具体的范围和内容,从而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用实现最佳效果提供重要帮助。此外,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应用过程中,要从具体的属性内涵视角出发,实际上随着茶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在整个资源应用过程中,通过将资源的具体价值进行分析,从而提升茶文化理念的最佳应用效果。当然,在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行具体划分时,必须从整个茶文化资源体系中的具体元素分析入手,结合重点突出和内涵诠释,从而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用的最佳效果。

5结语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理念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在参与生活时,其关注度从传统的物质消费逐渐转变成为精神文化消费。而对于旅游活动开展来说,其中所具有的文化、休闲、生态、绿色的理念内涵,更是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创新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丰富融入其他元素体系,从而才能实现整个旅游产业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同时也是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实现最大价值的基础和关键。

参考文献

[1]范鹏举.茶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以环太湖地区为例[J].经济导报,2014(12):187-191.

[2]杨兵.金华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茶叶通报,2015(3):29-235.

[3]宋峰生.浙江茶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15(10):95-100.

[4]余美珠.论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类型、特色和价值[J].经济地理,2015(15):59-62.

旅游文化经济篇9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新思路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世界,互联网无疑成为了这个世界成为一个开放整体的催化剂,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世界各国各地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迅速传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互联网的时代是通过信息的共享,信息资源的高度传输等方式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出去,实现资源信息的高度融通。我们不难看到,在互联网上,大家相互利用手中的资源,将一些好的资源进行分享,同时也对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信息和事件予以批评。这就使得在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上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将信息传递到其他的人和其他的地方中去。茶叶文化旅游是和茶叶文化相互联系着的旅游方式,茶叶文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人的文化精髓。茶叶文化旅游则更是与茶叶的内涵和精髓相联系的旅游文化的结合体。这种以茶叶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经济文化方式是符合茶叶文化的推广需要的方式。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为茶文化与茶叶旅游双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更多的发展的方式和路径。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的一种共享来带动整个茶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使茶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潮流和旅游生活方式。

1互联网与茶叶文化旅游结合的优势

1.1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开放性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是高度开放的,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国家的都不再是一个闭塞的地方,只要有互联网的存在,各种信息都会传递到各个地方中去。互联网的资源的开放性,为我们打开了世界的大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的特点,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同时,也使我们自己文化走出去成为可能。中国的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具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茶叶文化具有一定地域性,这就是茶叶旅游成为一个产业的基础。同时互联网的资源的开放性,不仅可以让我们的茶叶文化旅游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得有对中国茶叶文化旅游有兴趣的世界各地的人来中国参观,也使得中国的茶叶旅游和茶叶文化通过互联网这种方式传播的世界各个地方。

1.2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资源是高度共享的,人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微博、微信以及各种朋友圈可以将自己手中的资源与大家进行分享。这就使得世界不再是一个孤独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是灵活的,是高度交流存在的。在这种高度灵活的信息共享的互联网的资源模式下,中国的茶叶文化旅游可以通过相关的互联网平台、微信、微博传播到世界各个地方中去[1]。在信息资源共享的环境里,人们对于一种好的资源都愿意进行分享,这种以一传百的方式可以使得一种优质的文化资源更快更好地传播出去,从而带动整个茶叶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大家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不仅可以在线享受到茶叶旅游的视觉效应,也为实体的旅游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1.3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便利性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资源是十分便捷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互联网上迅速获得想要得到的信息和资源,这也就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流动的速度。信息资源的便利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便利性使得茶叶文化旅游的得以迅速的发展。信息资源的便利性为茶叶文化旅游提供了相应的可能,网上查阅路线、网上预订酒店以及网上的旅游景点咨询,这些都是互联网给我们茶叶文化旅游带来的巨大的优势。

2茶叶文化旅游的特点

2.1茶叶文化旅游的地域性

茶叶文化旅游必然是与茶叶文化相关的旅游文化的活动,我国的茶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的特点,相应的茶叶文化旅游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的特色。一些茶叶旅游的集中地区无疑主要集中在一些茶叶的产地[2]。茶叶旅游的形式也大多是茶叶景区的观赏,茶叶的品尝文化。这些文化都是伴随着茶叶文化的地域性相至而来的。茶叶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突破茶叶文化旅游传播的地域性的局限性,不仅可以实现实体的旅游方式,也可以实现在线的茶叶旅游方式的推广。而茶叶旅游的在线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茶叶旅游的迅速的发展。

2.2茶叶文化旅游的季节性

茶叶的生长是具有明显的季节的特点的,因此,茶叶旅游也是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们的茶叶文化旅游大多是在产茶或者是茶叶的生长的季节。这种季节性的特点往往使得茶叶文化旅游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但是互联网的视域下,我们可以突破这种茶叶旅游的季节上的限制,通过线上的视觉的享受,发展相应的茶叶文化经济。

2.3茶叶文化旅游的人文性

茶叶文化旅游无疑是茶叶热爱者的舞台,茶叶文化旅游是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文色彩气息的旅游方式。这种人文气息十分浓烈的环境下,会使得旅游文化的传播成为一种可能。同时,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又使得茶叶文化旅游的传播有了更好的平台,大家在互联网平台上面进行茶叶文化的交流,茶叶文化的探讨,同时也可以带动身边那些对茶叶文化有潜在爱好的人投身到茶叶旅游和文化的宣传和追随的队伍中来。

3利用互联网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策略

3.1利用互联网对茶文化旅游的线上推广作用

3.1.1利用互联网平台大力宣传茶叶旅游

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大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整个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交流。利用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可以通过构建网站,微信、微博、朋友圈等方式将茶叶文化旅游的信息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中去,从而实现一种资源的共享和互动[3]。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茶叶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带来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建立特有的网站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公众号进行推介,实现茶叶文化旅游文化的迅速的传播。

3.1.2利用互联网形成茶叶文化旅游群体

旅游通常是人的活动,人的群体性的活动,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茶叶的文化的旅游具有更强的团体性。大家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茶叶文化旅游的宣传,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茶叶爱好者和茶叶文化的爱好者的向往,大家往往更加热衷于茶叶文化旅游的集体性,从而促使了一些集体性的网上团购方式的旅游的出现。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带动潜在茶叶文化旅游爱好者的加入,从而使得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参与到茶叶文化旅游中来。

3.1.3利用互联网带动跨境茶叶文化旅游

互联网的宣传推广作用不仅可以渗透到国内的每个角落里,同时茶叶文化也会传播到世界的其他各个地方和国家,利用好茶叶文化的互联网的推广作用,可以让世界上其他的国家热爱中国茶叶文化的人参与到中国茶叶文化旅游的活动中来,这样使得中国的茶叶文化旅游走出国门,吸引了更多的人,为中国的茶叶文化旅游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3.2利用好互联网对茶文化旅游的服务功能

3.2.1茶叶文化旅游的网上线路查询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使得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也使得信息变得更加的流畅,以前的旅游大多是旅行社进行的团体性的活动,而如今的互联网下的旅游方式,则为茶叶文化旅游提供了方便和可能。茶叶爱好者可以利用好互联网的平台,选择自己想要去的茶叶旅游的地区,然后选择相应的路线,选择住宿的方式,使得茶叶文化旅游完全成为一种自助文化旅游。

3.2.2茶叶文化旅游的网上订购服务

茶叶文化旅游由于存在着地域性,一些茶叶的产地往往是一些山区和少数民族的区域,这些区域的旅游的承载量不高,旅游文化的基础设施不够全。利用互联网充分实现信息的交互,将茶叶文化旅游的地点、酒店、旅游的行程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应的订购服务,提前预约、提前对接,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各种服务需求,也可以节约旅游者的大量时间,提高茶叶文化旅游的满意度[4]。

4互联网下茶叶旅游文化更当注意的问题

4.1注重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维护

利用互联网推广茶叶文化的旅游,一定要注意和关注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利用更多的互联网媒介进行茶叶文化旅游的推广,使得茶叶文化的推广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中去。茶叶文化旅游的推广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因此,日常的平台的维护,以及与时代同步的互联网的手段和方式都要跟上,这样才能吸纳更方面的信息,实现平台资源的共享,推动茶叶文化旅游更好的发展。

4.2注重诚信和大众口碑的宣传作用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众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大众传媒和大众传播的视域下,大众的口碑已经变得日益重要[5]。这就使得我们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茶叶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推广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注重诚信的建立。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对于茶叶文化旅游的正面的推介作用,从而形成更好的宣传和传播效应。

4.3注重互联网宣传的创新性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催生了一种信息的共享的氛围,也更加突出了时代对于创新价值的追求。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宣传作用的同时,我们要在互联网原有的平台和理念的基础上,创新茶叶旅游文化的新的东西,这样才能使得茶叶旅游文化具有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旅游文化经济篇10

好客山东休闲汇的源起

首先,强烈的社会需求。因为休闲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它有三个方面。第一,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休闲时代,从国家旅游局到各地市都在普遍认同从观光时代进入休闲时代;第二,休闲是人们的新诉求和新期待;第三,休闲已经成为人类最基本的权利。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如何满足人们的新期待作为执政的方针和长期发展的重要的工作重点。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休闲汇的整个推动过程当中,于冲局长专门做过一个报告,提出劳动是光荣的,休闲也是光荣的,劳动是生产力,休闲也是生产力的概念。这是对社会需求的一个崭新展示。

其次,《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的出台。在全国各省区大型的旅游活动和旅游品牌的推广过程当中,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特别是省政府的名义出台基本文件,山东还是第一个。所以,《山东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的出台成为最直接的一个动力。这是全国第一个从省级层面来讲专门来指导休闲发展的一个政府纲要,应当说这在全国是一个巨大的首创。

再次,旅游行业的使命感和文化自觉。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有个感受,就是旅游产业的发展,肩负着三大使命:第一推动经济发展,第二构建和谐社会,第三是传承和创新社会文化。此外,他还有社会和文化职能:服务社会、服务民众、服务文化发展、服务经济进步。

所以,这是好客山东休闲汇决策的一个最基本的历史使命。从文化自觉来讲,旅游业在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我们这两年走了两大步,休闲是对中华民族休闲文化的全面继承、创新和发展。

休闲汇的体系构建

休闲汇在三个月的组织过程中主要的体系构建。从总体发展来讲,首先,休闲汇就是有科学的制度安排。《全民休闲发展纲要》是第一个以纲要形式颁布实施的全面休闲促进性文件,这个文件提出了休闲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利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实际是旅游业文化自觉和历史使命的高度概括。

其次,是完善的社会动员体制。一、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如《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鲁政发(2011)30号和《转发省旅游局国民休闲汇活动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1)98号。二、建立机构。此次,由32个部门组成了大规模的,在山东近几年的活动史上,除了全运会以外的重大活动,重要的是12个部门的参与推出了以休闲汇为主题的休闲活动。比如,农业厅推出了“乡村休闲、利农惠民”活动;文化厅开展了小剧场话剧节,它是10月31日闭幕;省体育局开展了“全民健身休闲”精品项目,动员了一千几百万的各行各业的职工参与活动,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一种督导体制。这些活动实际上是提出了或是组建了良好的平台。

再次,形成全民参与的运作机制,构建最大的社会平台。从这个“汇”是汇集了景区、社区、城区,聚集了城市和乡村等各方各面。所以,可以高度概括为这样几个层次:汇集了资源,汇集了部门,是汇集了活动。这个汇还展现了四大板块,一是休闲主题周,二是休闲系列活动,三是休闲购物打折季,四是各项活动的评选。这四大板块构建了休闲汇最丰富的内容。我们推出了品牌标识体现了休闲的元素,表达了汇这样一个丰富的内涵,并且用三原色概括了生活丰富多彩的特色。那么同时这个主题口号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健康和幸福作为休闲的主题的这样一种特色,就是健康休闲、幸福人生。

第四,就是构建了完善的休闲体系。从休闲汇推出开始,就打出了九大休闲产品体系。这九大产品体系就不多讲了,像烟台的启动仪式别具一格,把游轮和休闲汇的启动放在一起,体现了新创意、新的产品空间和新的特色,并评选了三个一百,奠定了休闲汇的三大要素。休闲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吃、游、购、娱这些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三个一百构建起永不落幕的全民休闲汇。它不仅是一个品牌,而且会是一个长期的生活活动。所以,政府把休闲、娱乐和景区融为一体,纳入一个体系。

休闲汇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首先,巨大的引导价值。它在培育消费概念、引导消费习惯、引领文化消费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继贺年会节日文化品牌后的产品集群品牌。那么济南市依托休闲汇推出了“济南一日游、海纳天下客”这样一个活动。

其次,它实现了三个价值,一是社会价值。构建和谐社会,满足广大人民丰富精神生活的热切愿望,是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要求的。二是经济价值。促进产业调整,促进城市转型,扩大就业,火了景区,富了农民。仅黄金周国庆7天时间,全省共接待游客3694.6万人次,同比增长22.4%;旅游收入250.8亿元,同比增长25.3%。三是文化价值。通过健康休闲,形成具有齐鲁特色的、能够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的新的生活方式。

再次,产业的融合功能。休闲产业的拉动远超越了旅游产业本身,休闲产业的范围比休闲更广,休闲产业的融合能力比旅游产业更强。如,蒙阴的农家乐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农业的收入,休闲产业成为了主流。产业功能的放大,使社会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第四,促进文化的创新功能。“好玩,是指喜欢休闲,乐于休闲。玩好,是要玩的有品味,玩的有文化。”山东的休闲汇就是要创造一个休闲的环境,通过休闲汇来传播、弘扬、创新休闲活动,让大家在休闲当中自己去体会,并从中得到收获。《论语・先进》中写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各地在休闲文化创新方面,如水浒旅游:从观光产品到文学名著产品,如水浒餐饮等;遍布山东的旅游演艺活动等。

第五,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休闲城市建设和城市休闲功能的完善,是休闲汇带来的一个结果。那么从园林城市到卫生城市,再到休闲城市是对城市终极功能的回归,这种城市功能的进步,实际上休闲汇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引领。另外城市休闲功能完善,通过管理能够取得城市管理性质的提升。

总结一句话,旅游引导休闲,祝愿休闲汇成为真的旅游文化休闲盛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