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十篇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十篇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0:16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1

关键词:解剖学;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知识模块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86-01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对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在有限的学习阶段怎样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此,笔者在近5年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将外科护理学知识与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进行讲授,现将自己的教学体会浅析如下:

1相关解剖学知识模块的强化

《人体正常解剖学》是在第一学期讲授,而《外科护理学》是在第七学期讲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解剖学知识已经生疏。根据学生已有的、教学内容所涉及解剖学知识的多少设计一个教学框架,即“已知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学生复习)-疾病相关的解剖学知识(整合后交学生预习)-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课堂教授)”。同时也对每节课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即解剖学知识的应用只讲授3~5分钟,剩余的时间讲授《外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

2将外科护理学知识和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

2.1临床表现与解剖学结构、功能特征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巧妙地设计解剖学知识与外科疾病临床表现的转化点,提高知识的转化率,即知识-能力,以症状推导病机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例如讲门静脉高压症护理一章,运用解剖知识分析“呕血”“便血”“腹水”“脐周静脉曲张”“脾肿大”等症状产生机理,巩固和加深了门静脉的组成及与腔静脉交通的知识。

2.2护理体检与腹部体表标志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外科患者的一些阳性体征要靠体格检查方能获得,根据人体体表的标志,可以准确地描述患者症状和体征的部位。例如:阑尾点(麦氏点)位于脐至右髂前上棘的连线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亦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始终表现为一个固定位置的压痛。再如:胆囊的触诊部位在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即胆囊点),将拇指置于此点,嘱患者缓慢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患者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是胆囊病变的典型体征。

2.3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组织结构特点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核心构架,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应用护理诊断是搞好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将护理诊断和解剖学知识融为一体,既锁定了护理诊断的分类又明确了相关因素,进而使护理措施的制定也更有针对性。例如:外科术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把人体浅表组织的结构特点和护理诊断及皮肤护理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提出护理诊断为“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骶尾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有关”,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指导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在骨突处置小垫,以防局部受压;每天用红花乙醇按摩骶尾部,预防褥疮的发生;给予充足的营养。

2.4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结构、功能改变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外科患者手术后,局部的解剖学关系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术前、术后的护理诊断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而护理重点必须随之转移。例如:癌患者,术前主要的护理措施是常规护理、皮肤准备、心理护理(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患者对癌症恐惧的心理压力)等;而术后主要的护理措施是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患者因躯体形象发生了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解剖学知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等。

2.5外科护理技能操作与解剖学结构特征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把常用的外科护理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在讲授外科护理技术的同时导入该知识点与解剖知识的联系。例如:把从鼻腔到胃所经过各个器官的解剖学特征和鼻饲术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等,以知识模块为单位讲授鼻饲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清楚的、有目的操作,避免或减少因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不当所带来的护患纠纷。再如:将解剖学方位术语上下应用于外科护理实际操作,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就不会漏掉细节。

3注重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相联系的解剖学知识

《外科护理学》是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解剖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完成《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与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解剖学内容相联,为学生能顺利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4小结

以知识模块的形式讲授《外科护理学》,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清晰地显示了外科护理学与解剖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造就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的护理人才。其次,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外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解剖学知识,还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教学基本功,有利于督促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及知识水平,紧跟当今护理教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1

[2]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0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2

【关键词】护理专业;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的教学普遍忽视护理专业的特色,一直是照搬临床医学专业的方法和模式,高职高专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一般,接收能力有限,传统的人体解剖学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陈旧不能满足护理专业要求。为了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迫切需要对护理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改革,将解剖基础的教学与护理实训教学相结合,构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基础教学体系,以满足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一、更新高职护理教育观念

高职高专教育强调课程和培养目标应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指针,淡化学科意识,精减和临床护理不相关的内容,强化服务于护理临床工作实际需求。教师必须适应本专业和高职高专教学的需要,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育观念,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还要学习更多的临床护理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注重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在设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与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和护理专业各课程教师充分研讨护理专业的特点,探讨人体解剖基础课程在护理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改革教材内容,完善教材建设

现阶段我国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远远满足不了临床护理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必须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和相关护理专业课程的要求设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基础的教学计划,构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基础教学体系,改变以往本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学科化,不能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精简教材内容,删减不必要和重复的内容,增加与护理技术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联系密切的护理应用解剖方面的内容和临床案例,从而为一步学习专业课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奠定专业课所需的实际操作基本技能,使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更加贴近护理专业。

三、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利用问题教学、案例讨论教学、iSaS教学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标本、模型观察与活体观察结合起来,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将解剖基础的教学与护理实训教学相结合,使学习更具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指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加强实验考核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因此要掌握好解剖知识,必须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

能力,实行当堂检查制度,完善学生的操作能力。制作使用适应护理专业教学的解剖学标本和模型,如臀部肌肉注射、各种插管技术的标本等。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过程中突出临床应用特色,突出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把常用的外科护理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在讲授解剖知识的同时导入外科护理技术知识与该知识点的联系,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技术相关的解剖学基础知识。

五、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开放实验室。在开放时间内,教师对学习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在深度、广度上加以辅导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对成绩较差、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增加观察和动手机会并答疑以提高他们的成绩。开展解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教学改革,调整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有助于解决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缩短解剖学和临床护理的距离。全面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使之完善,努力创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的完成教学改革,培养出符合高职护理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熊怀林,范光碧,胡兴宇.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J].解剖学杂志,2008,31(4):603-604.

[2]李云庆,王亚云,李金莲.人体解剖学“一条龙”教学的方法和体会[J].解剖学杂志,2008,31(1):139-140.

[3]徐立,赵媛,杨新文.护理专业解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1):51-52.

[4]熊怀林,范光碧,胡兴宇.在解剖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1):65-66.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3

《人体解剖学》是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缺少护理专业的专用教材,且其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护理专业的需求,未能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现有供本科护理专业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与供其他专业用的教材并无明显差别,如国内大多数高等护理教育使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仍与临床专业共用由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教材;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针对护理专业编写的《人体解剖学》教材,打破了长期沿用的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教材编写模式,但大多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内容的选取侧重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坚守基础课程的定位;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人体结构学》教材,把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内容融合为一体,但90%以上护理学院本科生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属于两门课程,分别由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承担,教学与考核存在较多问题,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近年来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教学借鉴医疗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形式,部分高校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护理应用解剖学两门课程分别开设。实践已证明这种培养模式对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切实可行的。不但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而且也为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鉴于国内高等护理教育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结合近年来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理解剖学教学经验,改革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近几年我们开发的《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融为一体,编写适合本科护理教育的《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势在必行。

2《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编写思路

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为学生以后临床护理服务,但临床上到底需求哪些内容?如何根据护理职业岗位需要重组《护理解剖学》教学内容?真正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如何确定教材结构、教材形式以及编写思想上的创新点?特别是教材编写思想上的创新;如何将最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护理解剖学》教材的编写中?首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调查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各级护理工作统计中急危重症监护病人显著上升;随着介入治疗的大量开展深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急剧增加,术后导管护理大量增加;尤其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专科护理操作如心内注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泪道冲洗等逐渐增多。其次,分析以上述临床护理工作调查结果设计座谈提纲,组织高年级学生、临床护理专家召开座谈会,主题贴近护理岗位来确定编写重点内容。如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定位编写教材突出全身体表标志内容;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编写教材突出表浅血管神经体表投影;为提高学生防范失误的能力编写教材突出与各种注射、穿刺、插管、急救等操作定位、操作技术控制的解剖学知识。最后,结合对国内外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学教研相关文献检索分析,最终确定编写思想、教材内容和教材形式的创新,形成详实的文字材料并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最后通过课堂实践,将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用于教材内容的调整上,以编写出既能够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又能兼顾终身教育的高等学校《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

3《护理解剖学》教材编写创新

3.1思想创新

在教材编写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遵循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和为护理及其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必须够用理论知识的基本原则,重在基础,贴近临床,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人文精神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

3.2内容创新

结合临床护理工作调查发现,紧贴护理岗位需要,同时保证人体解剖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凝练。内容选择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强调职业需要,以够用为原则,尽可能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最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教材编写中。对与护理专业关系密切的内容充分描述,如运动系统内容突出全身表面标志、易于发生骨折和损伤部位的解剖知识;如内脏学突出各系统重要脏器位置、结构功能,尤其要突出内脏插管涉及的脏器和部位;如脉管系统突出心、全身动脉主要分支、表浅动脉压迫止血点和全身浅静脉等内容;如神经系统突出周围神经重要分支、与注射和性神经损伤等有关内容。同时在护理专业工作领域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在各章节中尽可能渗透环境保护、人文知识、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对其他内容只作一般介绍。如腹腔血管和神经的分支分布、出入脏器的结构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运动系统部分内容等进行删减和压缩。

3.3形式创新

在教材总体结构和表现形式上尽可能做到贴近专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根据高等护理教育需要,重组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本教材是医学基础课程贴近护理专业教学的有机尝试。全书分为9章,每章前设置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大纲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每章内容分基础模块和护理应用模块2部分,基础模块在内容选择上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强调护理专业需要,使其内容符合护理专业岗位执业标准。基础模块中“知识卡片”是护理专业知识的拓展(如学科进展、学术前沿等),体现专业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护理应用模块结合临床常用的诊疗、护理操作技术,从解剖学知识应用的角度上,研究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阐述操作的定位、局部层次结构与操作的关系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提前感受基础知识与应用的结合。在护理专业工作领域、服务人群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专业模块中尽可能渗透环境保护、人文知识、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每章末设置思考题,紧贴执业考试内容和题型,尽可能利用临床护理案例展现解剖学基础知识点,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如第七章感觉器:上部基础模块包括第一节视器(分眼球、眼副器、眼的血管和神经)、第二节前庭蜗器(分外耳、中耳、内耳);下部护理应用模块包括泪道冲洗术、球结膜下注射术、球后注射术和咽鼓管导管吹张术共四节内容,每节内容包括应用解剖和应用要点;正文后临床护理案例如:某高校大一男生,游泳后出现双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接着出现眼皮红肿、怕光、流泪,早晨起床眼皮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就诊后医生诊断为:急性结膜炎。请运用视器相关知识指导结膜炎病人局部滴眼药水,如何滴入眼药水才能使其与结膜完全接触?滴完后常常需要自己用手指尖按压该眼内眦角处,请解释其原因?为避免急性结膜炎的传染流行,如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4

1增加解剖学实验学时

由于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观察标本,所以我们对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学时由原来的理论和实验的比例由2∶1改为1∶1,重点增加了实验学时的比例,学生可拿出更多的时间仔细观察标本,加深印象,改变了以前课堂灌输,课后死记硬背,拿上标本让学生描述时经常指错的情况。

2标本辅助教学的应用

我们最新购置了6套人体解剖学标本,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内容可选择直接拿标本讲解,改变了以前单纯展示幻灯片的方式,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讲解运动系统时,将骨拿在手上,严格按照解剖学姿势讲解,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左右区别开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3将临床案例引入解剖学教学

临床案例的应用,使学生将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不仅增加了解剖学知识的应用,同时锻炼了学生人文社会知识的培养。每讲完一个章节,我们将所学内容的临床案例发给同学,课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分组讨论,最后老师在课堂上概括总结,既巩固了解剖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习惯。

4临床护理操作微视频引入课堂

我们在教学医院录制了临床护理操作微视频,如三角肌注射、臀肌注射、插胃管、灌肠术、导尿术、静脉穿刺等共计50个视频,在教学中根据内容引入,使学生早期接触了临床,提高了学习兴趣,得到了学生一致好评。5改变解剖学考核方式我们改变了以前只考理论的做法,现在实行理论和实验分别考核,详细制订了解剖学实验考核办法,通过标本考试、课堂问答、考勤、平时作业等,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平均成绩由原来的78.3分增加到84.6分。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5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都希望今后能够成为一名有用的医护工作者,因此,教师要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医学课程的紧密联系,还应强调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与护理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体现系统解剖学的特点,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还要增加与护理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抢救知识、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学内容。例如,在运动系统中,要重点讲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脱位的关节;在内脏系统中,重点掌握与常见疾病护理相关的内脏知识,如插胃管、导尿管等各种护理操作;脉管系统中,重点掌握与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如表浅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等。对涉外护理专业,则要求老师们应把常用的解剖专业英语词汇在上课时重点介绍给学生们。

2.重视体表标志教学

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是正常人体的结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活的标本,掌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时要求学生对照自身和相互对照,进行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并给学生讲解—些重要的标志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十分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讲骨学和肌学时,可以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等;如学习臀大肌时就结合临床护理,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并表演关节的运动和脱位表现;讲解呼吸系统时讲解如何触摸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颈段气管;讲解脉管系统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讲解视器时请同学互看对方的双眸,辨认角膜、虹膜、瞳孔、结膜和巩膜等结构。

3.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其它基础医学有紧密的联系。教师不能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钻研,还要对其他学科加强了解,在备课和讲授中提高融会贯通性。例如通过了解胚胎学,联系胚胎发生,让学生理解器官的不对称分布。消化管在发生时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胰、脾、胃与肝分别处于的消化管左右两侧;横结肠和升、降结肠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肠前方的冠状面内;与此同时支配食管与胃的左右迷走神经成为前后的位置关系。心在发生时顺时针方向旋转,导致心的2/3位于人体正中矢状面左侧,1/3在右侧。例如通过联系药理知识,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掌握。

4.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将临床病例与解剖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

基础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临床各科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打基础,解剖学除了是基础医学课,更渗透到了内、外、妇产、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等几乎临床的各个学科。在讲解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临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肝门静脉侧支循环,解释肝硬化出现呕血、便血原因;讲解眼的结构,解释一些青光眼、白内障的眼部疾病;讲解神经系统病例有核上瘫与核下瘫,脊髓半横断损伤、内囊出血、脊髓灰质炎、桡神经损伤等。

5.重视画图

画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无可比拟的,不但老师要自己画图,还要让学生也动手画图.画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等。例如在讲述最复杂的脊髓内部结构或者脑干内部结构过程中,画图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在讲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随讲随画,吸引学生注意。

6.重视标本模型考试

标本模型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识方面,更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认识解剖模型和标本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要认真地对待标本考试,并将分数计入期末总评中。

参考文献

[1]崔怀瑞,孙臣友.解剖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现代医药卫生,2007(9).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6

【关键词】护理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26-01

护理专业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从而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和准确安全地实施各项临床护理操作打下重要基础[2]。因此,护理专业解剖教学工作必须依据护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完善解剖实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为临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合格护理人才。

1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密切联系临床实践

护理专业是操作性、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常常要进行各种特殊护理和诊疗操作,包括静脉穿刺、皮下、肌肉注射、气管插管、插鼻饲导管以及骨髓穿刺等,这些操作技术都与解剖学知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护理人员只有熟悉掌握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了解操作中要接触到的解剖学结构和形态特征,才能保证护理操作的准确与安全,提高操作成功率,获得良好临床评价。所以在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中,需要紧密配合临床需要,把应用解剖学融注到护理教学中,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解剖学知识,突出教学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引流技术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基础知识等,使学生对护理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心中有数,从而正确选择操作部位,避开危险区域。并通过学习加强与护理专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实物模拟训练提升实验操作技能

解剖学理论内涵丰富,与临床实践联系密切,我们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要突出解剖学与临床护理实践的关系,将教学的重点从课堂转移到实验环节上,着重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应用的全过程,同时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开展实物或摸拟训练课程前,先指导学生认真观摩录相、临床短片、资料,让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初步的概念,然后指导学生研究辨认人体标本、骨骼模型或进行尸体解剖。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学结构和知识,如肌肉注射、皮下部位、静脉穿刺、气管插管、心肺听诊等的解剖学位置,从而增加学生对解剖学的感性认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一是通过动物实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如在家用兔耳作采血、静脉注射练习等;二是同学之间两人一组互相练习鼻饲管插入,体会鼻饲管插入的手感、深度。做口腔护理操作等;三是让学生动手给家兔做外科手术,寻找肌肉或神经,增加感性认知。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综合利用多种媒体,有效地表达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使教学内容化简变易,动静结合,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3]。并可随时从不同部位、角度反复观察,让枯燥的解剖学课程充满真实、直观、立体的感觉。使学生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在头脑中构建出人体三维立体图象,增加了分析和记忆能力。我们在讲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层次、有顺序地展示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人体解剖结构,如肌肉、注射区、表浅动静脉等和一些重要的体表标记与体表投影,使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加深理解和记忆,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开展课堂互动学习强化基础知识掌握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单纯授课变成经常性的课堂互动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学习心脏时,我们指导学生听心音的方法、听诊部位、心音特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伴,互相听诊,揣摩思索,寻找规律。这样就使学生对心脏这一章节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并对教师讲述的知识有了深刻的记忆。学习静脉穿刺时,我们准备消毒盘和生理盐水,按照静脉穿刺的操作步骤,让同学之间互相给对方做静脉穿刺,增强操作能力,提高操作技巧。通过课堂互动学习,使学生对解剖课程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也有效地防止了片面追求操作练习,忽略观察思索的现象,强化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5采用各种辅助教学设备增强教学效果

人体解剖的结构复杂,需要记忆的常用词和术语繁多,若教学方法采用单一的注入式,则极易使学生学习的热情下降,达不到最佳学习效果。而且有些教学内容如微循环、大小循环、神经传导通路等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护理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幻灯、投影、录像、教学挂图和教学标本及模型等辅助教学设备,使学生在放松状态下有兴趣地观察各种形态结构,研究血管走行、静脉动脉伴随等解剖知识,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增强了教学效果

经过上述教学改革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护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普遍得到提高,由被动学习真正转入主动学习。同时也为临床输送合格护理人才做出了重要努力。

参考文献

[1]简晓红,刘丽华等,《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6期.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7

【关键词】剖宫产;循征护理;运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29-0118-02

doi:10.14033/ki.cfmr.2015.29.058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上现代麻醉技术的提高,剖宫产已经成为相当安全的手术,是临床结束分娩的方式之一[1]。而一些临床数据表明,当前由于某些意识观念的改变,而且剖宫产可有效解决难产问题,加之孕妇为了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承担任何风险,所以当前采取剖宫产的孕妇逐年增多。剖宫产既然做为一种分娩和手术方式,在临床有着诸多的并发症,产后孕妇也可能发生抑郁心理,因此临床相应的护理必不可少,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剖宫产产妇的不适,保障手术及母婴的健康安全,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孕妇需要,积极探索摸索更加有效的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综合、有效的科学护理方案变得尤其迫切,有效、规范的护理是防治关键[2]。循证护理(eBn)是借助于循证医学评价将来自临床专家的科学研究、患者的愿望和现有的资源互相结合,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照顾患者。下面就笔者所在医院对部分孕妇采取的循证护理实施过程及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84例为临床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实施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剖宫产护理组),每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循证护理组)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28.2±0.2)岁,其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12例;孕次1~2次,孕周36+2~42+2周,有心理紧张、惧怕疼痛者18例;对照组(常规剖宫产护理组)产妇年龄24~34岁,平均(28.3±0.3)岁,其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14例;孕次1~2次,孕周38+2~42+2周,有心理紧张、惧怕疼痛者16例;两组患者年龄、孕期、产妇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临床概述

世卫组织表示近30年来国际医疗卫生界认为理想的剖宫产率应该为10%~15%,但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剖宫产都越来越普遍。与任何外科手术一样,剖宫产也存在短期及长期风险,并且长期风险可能在实施剖宫产多年后才凸显,对孕产妇及后代健康、甚至母亲未来的妊娠造成影响。应该不遗余力地提供有必要的剖宫产服务。我国多数医院目前的比率达到60%左右,如何更好的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剖宫产并发症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3]。

1.3方法

1.3.1对照组进行常规剖宫产护理,主要措施为定期术前术后随访、加强基础护理等(具体略)。

1.3.2观察组进行循证干预护理,具体如下。

1.3.2.1基础措施设立循证护理小组,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模式的学习和培训,阐述循证护理概念,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制定完整护理方案,积极引导护理人员从传统护理模式转变到新型护理观念中。

1.3.2.2循证问题提出在孕妇围剖宫产手术期根据其临床症状、病情特点、心理状态,进行依据、循证,从整体出发,提出问题。如产妇对手术、分娩等认识不清,会有一定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压力。担心婴儿健康情况以及术后出血、疼痛以及伤口的恢复,一些可能的并发症如术后尿潴留、产后抑郁等是否会产生等等。

1.3.2.3循证支持经过讨论,列出护理要点,总结原因,如剖宫产的术后尿潴留、产后抑郁因素,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根据提出的问题,结合病情变化,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科学筛选,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相关护理实施时注意。

1.3.2.4产前循证护理措施产妇人院后了解产妇的基本情况,做好耐心解释工作,讲明手术的安全性和用药知识等。术前产妇对手术、麻醉缺乏认识,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需要针对心理问题进行护理,与产妇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帮助产妇缓解紧张情绪,主动配合手术。注意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各有不同偏重。术前建立上肢静脉通道,有高危因素者可于术前开通两路静脉,以满足抢救时快速补液的需要。进行手术相关护理,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3.2.5产后循证护理措施告知术后注意事项,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及伤口情况,检查及、子宫恢复情况、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提供母乳喂养指导。做好健康教育宣传,评估疼痛的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进行疼痛护理,动态观察产妇的精神情况。对于较胖的产妇要求尽量减少切口周围挤压,刺激等,告知产妇营养的重要性,鼓励产妇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1.3.2.6剖宫产相关并发症循证护理根据文献检索和临床实际观察,提出系列并发症的解决方案,结合患者实际进行针对性处理。产妇焦虑导致尿管不适及术后卧床影响膀胱的收缩力发生尿潴留,需要保持尿管通畅,及时清除尿道外口分泌物,避免感染,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导致排尿。坚持补液,防止血液浓缩、血栓形成,术后6h可进食些炖蛋、蛋花汤、藕粉等流质食物。术后6h可起床活动促进血液流动和肠段活动防止血栓形成,咳嗽恶心呕吐时应压住伤口两侧防腹部伤口裂开。

1.3.2.7其他循证护理根据患者产后体质情况和需求,进行饮食护理,注意体温变化,警惕晚期产后出血,产后42d、恶露完全干净后采取避孕措施进行,注意经期伤口疼痛等

1.4观察指标

产后对所有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护理效果评定,包括产后恢复时间、心理焦虑情况、并发症等,心理焦虑借助SaS量表进行判定,共20个题目,分数越高说明越焦虑。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剖宫产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组的产妇在产后心理焦虑情况、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均好于常规剖宫产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剖宫产手术适用于孕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阴道分娩危及孕妇或胎儿的安全时。如胎儿血氧含量降低、心率过低或过高、孕妇处于危急状态(妊娠毒血症,先兆子痫,子痫,高血压)等均需要采取剖宫产。由于剖宫产孕妇无分娩阵痛、产道不会裂伤,并且无难产的忧虑,加上剖宫产术安全性的提高,使得近年来选择剖宫产的孕妇逐日增多[4]。但对产妇来说剖宫产仍然是一种有创分娩,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常规分娩,如常见的术中出血、术后伤口感染化脓、术后盆腔黏连等,因此如何尽早使产妇得到康复,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护理目标所在。

从结果来看,运用循证护理能有效的预防术后产妇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一方面可以为产妇提供个体优质的护理服务,使孕产妇的心理护理更加科学和完善,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理念,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意愿,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其本质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在实施过程中考虑患者的价值和实际情况,是一种新型护理学理念。循证护理过程中,笔者结合患者需求,运用循证思想实施最佳的护理。对剖宫产产妇而言,整个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做好相关护理保障母婴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故实施循证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妇恐惧、焦虑情绪,利于手术顺利完成[5]。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心理安慰等护理措施后,剖宫产术后孕妇寒战发生率相对较少。产妇术后大多存在疼痛问题,进行循证护理时则要结合疼痛特点、原因采取相对应护理,如侧卧位护理,减轻身体移动等办法。

综上,循证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可以很好的改善剖宫产产妇个人感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小君,刘振英.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对其焦虑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112-114.

[2]刘利平,孙婷.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421.

[3]陈建华,李华喜,武秀娟.循证护理在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4(18):236-238.

[4]傅兰红,胡慧,赵月芝.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手术大出血产妇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23(11):173-174.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8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24例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与同期同症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VS83.33%);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0%VS16.67%);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VS79.17%)。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及时解决剖宫产术后尿潴留问题,有效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关键词:剖宫产;尿潴留;护理;效果分析尿潴留是指人体膀胱尿液充满后不能正常排除,多发生于拔管后4~8h。临床表现主要尿频、尿不尽、排尿不畅等,严重者可致尿路感染,危及患者健康[1]。留置导尿管虽然是缓解尿潴留的有效有段,但反复导尿不但会增加护理工作,还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进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基于此,我院妇产科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在帮助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恢复膀胱功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妇产科2012年4月~2014年8月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24例为观察组。初产妇10例,经产妇14例,年龄20~38岁,平均(26.8±5.2)岁。同期选择24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为对照组。初产妇12例,经产妇12例,年龄19~39岁,平均(27.2±4.9)岁。两组产妇产次、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1.2方法两组均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每日定时为患者冲洗、腹部按摩、通过夹管锻炼患者膀胱功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尿潴留并发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①详细观察患者情况,总结其尿潴留并发原因,指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在后期护理中严格实施;②精神紧张而致,为产妇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详细讲解剖宫产分娩相关知识,引导患者客服害羞、紧张等心理,鼓励其尽早排尿,对疼痛难忍者给与止痛药以缓解膀胱痉挛;③尿道机械性梗阻而致,保留灌肠,适当应用开塞露保留灌肠,以肠壁刺激排便及排尿反映;④排尿习惯改变而致,引导产妇定时排尿,养成良好习惯,同时多给与鼓励让其克服疼痛等困难;对其腹部进行热敷、按摩;采用温开水勤洗会;多让产妇听取流水声音以刺激排尿,必要时再次留置尿管,以防病情加重或其他并发症发生[2]。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文献[3]拟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良好,排尿顺畅,残余尿量<50ml;②有效: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一般,排尿顺畅,残余尿量50~100ml;③无效: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差,排尿不畅或点滴,残余尿量>100ml。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自指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情况(分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检验标准:p<0.05。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6例,治疗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2并发症及临床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讨论分娩是妇女正常、特殊的生理过程,剖宫产是根据产妇情况通过手术及早结束正常分娩的方式。由于剖宫产需切开产妇腹部,为减轻产妇痛苦,手术多在麻醉下进行,加之部分产妇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术后常出现并发症,尿潴留就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4]。据研究[5]显示,剖宫产术后尿潴留并发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相关:①产妇紧张、焦虑情绪:由于产妇未正确调节自身情绪,极有导致排尿困难;②手术和麻醉应用:因手术创伤及麻醉阵痛可影响膀胱收缩力,进而并发尿潴留;③尿道机械性梗阻而至;④排尿习惯改变。剖宫产术后产妇需卧床修养,在此期间产妇排尿习惯受干扰,尿潴留并发率也会增加。加之术后导尿管、物的应用取消后,产妇肌肉收缩力需一定时间才能恢复,排尿困难也随之加重。剖宫产产妇术后一旦并发尿潴留,产后出血等系列并发症并发几率也会随之增加,严重影响产妇术后恢复。针对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若能根据其并发原因给与针对性护理,再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避免其他并发症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根据产妇尿潴留并发原因给与针对性护理,就护理效果来看,临床总有效率高达100%,并发症率低致0.00,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就患者满意度来看,总满意度高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可见,针对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康复具有显著的作用,广受患者接受,临床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吴毅勤.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9):236-237.[2]霞.进行综合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方面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07):114-115.[3]刘先敏.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护理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2):2464.[4]丁玉艳.剖宫产术后尿潴留300例预防和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2):85-86.[5]范再红.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68例.护理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11,09(06):49-50.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9

关键词:护理干预;剖宫产;疼痛护理;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术后产妇会面临身体疼痛、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威胁产妇和新生儿后期的健康[1]。由此对于剖宫产产妇的护理备受关注。剖宫产的过程需要对产妇进行麻醉,术后产妇恢复比自然分娩要复杂的多,所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减少剖宫产术后产妇的疼痛感,促进产妇尽快康复非常有必要。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3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者临床资料,恢回顾性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减轻剖宫产术后产妇疼痛度及促进康复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3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的65例(常规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65例(干预组)。常规组65例产妇中初产妇45例,经产妇20例;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24.82±4.53)岁;平均孕周(38.64±3.82)w;出血量500~800ml,平均出血量(554.598±123.6)ml。干预组初产妇38例,经产妇27例,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25.15±3.93)岁;平均孕周(38.56±4.13)w,产妇出血量600~900ml,平均出血量(354.81±133.6)ml。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孕周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常规组产妇给予常规性护理,即在术后24h进行输尿管拔管,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并且谨遵医嘱用药,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电图、生命体征以及阴道出血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

1.2.2干预组

1.2.2.1心理护理剖宫产产妇术后通常会产生焦虑心理,影响产妇术后康复速度,且对产妇乳汁的分泌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加之剖宫产术后疼痛,进一步加剧产妇的焦虑心理。所以作为护理人员应该疏导产妇,消除产妇的焦虑心理,帮助产妇放建立心态,放松心情[2],同时护理人员向家属和产妇详细讲解手术的流程以及术后不良反应,使产妇充分了解手术,消除对手术的恐惧。

1.2.2.2饮食护理剖宫产产妇会消耗大量体力,且产后机体丢失大量营养,术后应该及时给予补充营养,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健康饮食至关重要,不能盲目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针对剖宫产会消耗产妇大量能量的特点,术前我们给予高蛋白、高纤维及高维他命食物的摄入,帮助产妇积攒能量,为手术顺利进行做好准备。术后产妇身体较为虚弱,应进食易消化的、易吸收的食物,严禁进食油炸和腌制食品。

1.2.2.3疼痛护理疼痛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有效地缓解术后产妇的疼痛,减轻产妇不良心理影响,帮助产妇尽快康复。护理人员应使产妇了解疼痛是常见并发症,不要有心理负担,并且针对性的给予止痛处理,尤其是耐受性较差的产妇应该及时给予止痛片,以免过度疼痛影响产妇的康复。

1.3观察指标观察产妇术后24h睡眠时间、住院时间,评价两组产妇的疼痛度,具体依据疼痛标准进行评估,分为无疼痛:0级、轻度疼痛:1级、中度疼痛:2级、重度疼痛、3级。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组件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方法,定义(p

2结果

2.1对比两组产妇术后疼痛度干预组产妇疼痛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产妇术后住院时间、睡眠时间、住院费用干预组产妇住院时间、睡眠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剖宫产率不断上升,而疼痛是剖宫产术后最为常见、最为重要一种并发症,也是剖宫产术后护理的一项重点内容。大部分剖宫产产妇都会有潜在的担心、紧张、恐惧心理,此类不良情绪的影响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增加手术的麻药使用量[3],所以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除过常规护理措施外应该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对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术后疼痛的护理也成了护理工作的重点。本文作者结合13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疼痛度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干预组产妇住院时间、睡眠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由此可见,有效地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术后疼痛度,提高产妇睡眠质量,帮助产妇尽快康复,有效缩短产妇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为产妇减轻经济负担。与此同时,针对性护理干预减轻了产妇的疼痛度,帮助产妇消除了不良心理及情绪,降低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4]。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早下地活动时间,对促进肠蠕动,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充分证明了护理干预在减轻患者疼痛方面的优势。

总而言之,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快速发展,剖宫产手术的术式不断得到改良和发展,此术的适应人群也不断扩大[5],尤其是剖宫产术后疼痛、饮食等护理干预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只有在剖宫产术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剖宫产疼痛度明显降低,产妇康复较快,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丽萍,魏超容.舒适护理影响妇科产妇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11,2(8):98-99,101.

[2]张凤玲,韩霞.剖宫产术后疼痛控制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9,10(18):1734.

[3]张爱芳,孟伟,何强,等.护理干预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204-206.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10

[关键词]护理路径;择期;剖宫产;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2-142-02

临床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患者制定出有顺序的、有时间性和最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以加速患者康复,减少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持续改进的照顾品质[1]。本文对择期剖宫产手术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院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480例,患者年龄21~41岁,平均(27.46±3.56)岁;将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两组孕产妇孕产次、孕周、文化程度、手术及麻醉方式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健康教育护理按传统护理工作模式进行整体护理,由责任班护士进行护理评估,制订及实施护理计划,其实施时间、步骤不做统一规定。

1.2.2观察组实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①内容:在充分了解孕产妇健康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孕产妇的具体情况及不同的健康问题和需求,编写择期剖宫产手术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见表1。②实施方法:责任护士对择期剖宫产手术孕产妇及家属说明临床护理路径的目的、意义和相关内容,每日严格根据路径,按时间、有步骤地完成相关健康教育。

1.3观察指标

择期剖宫产手术配合相关知识情况掌握程度、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母乳喂养、保健、休息和睡眠、切口护理、新生儿沐浴及日常护理、复诊的注意等)、护理满意程度;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χ±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剖宫产手术配合相关知识情况掌握程度高、健康教育内容掌握良好、对护士的满意程度高、住院时间短(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渐增高,在我国这一状况尤为突出[2]。虽然大多数产妇都是择期手术,但还是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精神负担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可导致机体交感神经系统的紧张,既可降低胎盘血流量,又可降低产妇痛阈,不利于手术配合,容易增加手术并发症[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孕产妇的不适,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手术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孕产妇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保健知识,消除孕产妇及家属的顾虑,使孕产妇在各方面都能处于最佳状态下配合手术治疗,保障产妇、婴儿在分娩全过程中的安全和身心健康[4]。

传统健康教育方式按照医嘱进行护理,目标不够明确,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意识,因而患者得不到系统、全面的护理,临床路径是针对患者管理的无序状况进行的优化、简化和增效的管理[5],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可视性[6]:①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士每日严格根据路径完成,培养了护士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执行医嘱、被动观察病情,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保证了教育的延续性和完整性;②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孕产妇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孕产妇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剖宫产手术配合知识掌握,由于护理路径的有效实施,宣教及时、到位,使产妇及时得到护士的帮助和指导,哺乳姿势正确,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产妇也较易接受新生事物,如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等;③进行临床护理路径,通过护士与产妇在教与学的互动实践中,可使产妇感受到护士对其细致耐心的关怀,改变了传统印象中护士对产妇的冷淡和不够理解的局面,大大密切了护患关系,孕产妇的满意度也随之增加;④在临床护理路径过程中,使产妇预先知道要接受的照顾,做到对住院天数及住院期间的诊疗护理心中有数,有效地减少产妇的焦虑,充分调动产妇的积极性,促使产妇变被动活动为自觉活动,促进了遵医行为和健康行为,降低了医疗成本,因此缩短了住院时间。

总之,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在择期剖宫产的不同时期适时进行健康教育,确保教育内容分次少量进行,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整体护理的深入[7],为整体护理的改革及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值得剖宫产孕产妇应用。

[参考文献]

[1]卢章云.临床路径在单病种医疗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66.

[2]凌丹,李力,赵仁峰,等.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4403-4405.

[3]刘翠华.心理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90,98.

[4]赵迅.系统化健康教育在住院孕产妇中的实施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638-3639.

[5]司凤梅,常杰.临床路径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3):73-74.

[6]张淑英,江春.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3):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