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十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十篇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1:43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篇1

目前,全校上下正在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抓住解放思想这一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深入开展查摆问题工作,多形式、多渠道排查问题,征询意见,为学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形成了人心思进、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的好局面。

第一,设立校园意见箱。在“三新”大讨论活动进入查摆问题阶段的当天,校长闫纲绍就指示办公室,制作了“意见箱”,随时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转段动员会上,动员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要求办公室对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及时做出反馈。

第二,开好民主生活会。紧紧围绕“三新”大讨论“八自查”、“三征求”内容,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学校班子认真分析了学校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子成员也细查自身存在的问题,诚恳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明确了学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加深了班子之间的沟通和团结,真正达到统一思想、解决问题、增进团结、推进工作的目的。

第三,开设热线电话。热线电话是学校听取意见和建议的有效途径之一,校领导通过电话了解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评价。开展大讨论活动以来,热线电话的功能进一步突出,校长办公室、书记办公室、校办公室的电话都开辟为热线电话,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到新学期开学前,热线电话接收到的意见和建议达20多条,反馈意见十多条,内容涉及收费、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教师工作态度及工作纪律等方面。

第四,党员干部主动查。进入查摆问题阶段后,学校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和党员参加的专题会议。会上,校长闫纲绍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认真查摆问题,写出自查报告,处室负责人还要写出本部门的自查报告,要求自查报告要找准问题、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自查报告由校长和书记逐一检查,坚决避免“一阵风”、“走过场”现象。目前,党员干部已上缴自查报告70余份,排查问题400多项。

第五,发放意见征求表。一是放暑假前,向每位家长发放《**市第十六中学教学及管理情况征求意见表》,从师德师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食堂管理、宿舍管理等方面向家长广泛征求意见。二是在全体教工会上,发放“三新”大讨论活动意见和建议表,从“学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向教职员工广主动征询意见。三是向全体教工发放《中层干部民主评议表》,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评议。

第六,教师互相查。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存在的问题可能自己觉察不到。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积极开展问题互查活动,教职工之间互提意见,互提建议,并由年级长写出互查记录。截止到目前,已有100多名教职工参加了互查活动,占全体教师的90%以上。

第七,认真梳理查摆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多角度查摆问题的基础上,认真收集整理、分析梳理学校办学存在的问题,分类、分部门进行研究,提出初步整改方案,采取得力整改措施。各处室坚持边查边改,务求实效,将查摆问题阶段的工作进行到底。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篇2

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校长要管理好学校,必须树立民主思想,发扬民主作风,培养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学校管理“机器”能够围绕预定目标和谐运转。

一、校长要树立依靠教师的民主观念

对于学校的管理来说,人是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教师既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要管理好学校,校长必须在思想上树立依靠教师、尊重教师的民主观念。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校长固然起着决定作用。但是,人无完人,就个人的学识、素质能力等方面来说,教师一定有不少超越校长的地方。所以校长应放下架子,从情感上尊重教师。只有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倾听教师的呼声和意见,校长才能树立威信,管理好学校。

二、校长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要制定工作目标计划、组织教研活动、安排考试和检查总结教学工作外,日常的教学工作都要由教师去完成,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要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教学改革。学校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留批、课外辅导等方面的制度要求,不必规定过细、管得过死;应减少一些“硬性”规定,增加一些教学“弹性”。教学工作制度既要体现一定的规范性、可行性,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激励性,以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创造力,使学校管理工作在教师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良好态势下达到优化。校长还要多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研论文、观摩教学和交流经验,以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要让教师参与管理,激发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校长除了要发挥校委会、工会、教导处、德教处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外,还要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如学期的工作计划、活动安排、各项管理目标、教改方案等的制定,都要鼓励教师发表意见和看法。此外,学校还要制定鼓励教师提建议的政策,使教师主动地关心学校大事,自觉履行主人翁的管理职责。校长要善于把教师的合理意见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并把教师的合理建议渗透到学校工作中去,写进学校工作计划或工作要点中。这样,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就体现了教师集体的智慧,能使教师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从而形成一种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力量。

四、要让教师参与学校工作评估

校长应大胆放权,让教师自己制定与学校总体管理目标紧密联系的责任目标,并指导教师实施和评价。这样,能使教师由认识上的“认同”发展到情感上的“认同”,以达到学校领导和教师在管理工作中的“默契配合”。教师参与学校目标管理和评价的范围可以拓展到德育的目标管理、教学质量的目标管理以及教学工作的评优等。

五、让教师参与监督,激发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让教师参与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这就要求校长要有意识地使自己置身于教师的监督之下。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政策、奖励办法、改革措施等都应向教师公开,由群众掌握评价的尺度。这样,教师在管理过程中才能起到监督作用。学校要健全学校民主生活会制度,校长应作为普通一员参加生活会,也可建立“批评日”制度,由校长主动做自我批评,虚心地接受教师的意见。校长还要走进教师中,诚心诚意地向教师征询意见。这样,教师对学校领导、对校长的帮助支持,才会由不自觉到自觉,形成一种自觉的监督氛围。发挥教师的监督作用,让教师参与监督的目的是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校长要把教师的监督落到实处。这里根本的一条就是校长要有健康的心态,把教师的批评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分析,该采纳的采纳,该改正的改正,该落实的落实,暂时不能解决的应给予答复。凡是被采纳的意见,校长应及时反馈到教师中去,做到条条有着落。这样会使教师受到鼓舞,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工作。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篇3

根据《意见》,从2014年开始,国家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如何合理确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人员范围?《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应交流;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的专任教师,达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年限均应交流轮岗;对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年限的规定,应与中小学学制学段相衔接;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意见》明确指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重点是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县(区),重点推动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没有乡村学校的市辖区,重点推动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向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意见》支持鼓励各地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篇4

——竹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民主评议工作汇报

按照省中小学民主评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及市、县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实施意见》的安排,我校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社会广泛参与为基础,以民主评议为手段,以解决教育行风问题为目标,扎实开展了“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社会评学校”的民主评议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现将民主评议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民主评议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增强学校民主评议的自觉性

全省中小学民主评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第二天,学校领导班子迅速召开了专题会议,确立了以民主评议活动为契机,打一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硬仗,加快学校改革步伐的工作思路。开学第一天,就在校园醒目位置挂置了设立“校长信箱”、召开高三年级学生座谈会,建起了学校、学生、领导、教师、家长相互沟通的“绿色通道”,从教职工打扫教室、学生寝室迎接学生报到为起点,掀起民主评议行风建设高潮。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孙延德任组长,党支部书记解世友、纪检组长周端方为副组长,学校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民主评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行评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行评工作的实施。制定并印发了《竹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民主评议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评议重点、评议方法步骤及工作要求。

学校通过召开“三会”(动员会、座谈会、讨论会)形式,借助校园广播、专栏、《学校管理简报》等平台,大力营造民主评议氛围,切实提高教职工参与民主评议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大力宣传,充分动员,全体教职工清醒的认识到:民主评议不仅是上级交给我们的一项政治任务,是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学校发展,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打造优秀团队的得力手段,更是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一个良机。全体教职员工积极行动,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了民主评议各项活动。

(二)抓住重点,查改结合,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学校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思路,抓住重点,评改结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全体教职工确立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的办学理念,制定了“一年大变样,三年铸辉煌”的办学目标和“管理治校,质量立校,礼仪兴校”的发展思路。班子成员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带动中层干部,从而辐射到每一个教职工。形成了一支耐心负责、创新管理的班主任队伍,一支实践“三基”学习,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教学队伍,一支不分内外、热情服务的管辅队伍,一支不辞辛苦,进乡入校的招生安置队伍。涌现出了一批值得称颂的先进群体,如:省派“特岗生”培训期间主动早上班、晚下班、楼上楼下帮助学员搬运行李,铺床叠被的老教师,有在学生生病住院期间主动24小时轮流值班照护的教师群体,有为做学生思想工作虚心求教、钻研《心理学》的年青教师,周六凌晨4点住宿生突发疾病,不到15分钟,就得到了医生的及时救治……。

为适应市场,适应学生,加强教学管理,实现“既求人人成才,更求个个成人”的目的,学校打破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根据高中、中专教学的不同特点,实行高中、中专分部管理。高中部突出”精“,重在强调基础文化知识;中专部突出“专”,重在实用技能培训。学校领导联系到年级,落实“三基”任务,实行课堂开放制度,“推门听课”,鼓励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师生互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听课认真了,发言积极了,学习兴趣浓了。

抓细节,上档次,构建“平安校园”。一是校长与教职工,分管校长与班主任、相关责任人,政教处与学生及家长分别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二是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佩证出入,访客出入登记,防治安全隐患;三是落实晨检制度,加强疾病预防;四是加强双休日学生管理,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反复叮嘱,将每一个学生安排落实后才去忙其他工作;五是强化值班负责制,值班人员从早操到晚上查寝,全面负责;六是学校领导只要没下乡、出差,都必须到校比学生早,离校比学生晚,主动履行管理、教育学生的义务;七是学生参与管理,轮流值班,加强沟通;八是每周按班量化考核,总结评比,每月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寝室”;九是加强守法意识教育,及时处理学生违纪行为,教育他人;十是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安的生活环境。

学校领导作风的转变,不仅带来教职工的教风转变,更使学生的学风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校园里,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个性都得到张扬。这些可喜的变化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称赞。天宝、新洲等乡镇的的学生在国庆节回家时,当着家长、母校的老师夸耀了应用科学校。其它高中、中专的学生来我们学校看到发生的巨大变化后,有20多名转到我校。学校联合办学的学生实现了翻番的目标,达到了1473人。

学校始终保持清醒地头脑,在趁势而上的同时,认识到发展的不足,主动揭短露丑、开门纳谏,主动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一是在《今日竹溪》等新闻媒体上《竹溪县教师进修(应用科技)学校民主评议行风承诺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二是聘请了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相关单位、学生家长、退休教师担任学校行风监督员。三是公开民主评议热线电话、举报电话,设立了校长信箱。四是召开学生代表会、教职工会、退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座谈会,向各层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表等“四会一卷”的形式广泛开展意见和建议征求收集工作。五是全体教职工发扬“揭短不怕丑、整改不怕苦、上下一条心、争先创一流”的精神,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工作方案和日程安排,围绕“三风”建设、“三基”学习、规范办学行为及招生工作、教育收费、征订和使用教材、教辅资料情况、师德师风建设、校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对群众反映问题解决和回复、服务质量等重点,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撰写了自查自纠材料。

目前,已收回调查表80份,总体评价满意61份,基本满意19份。共收集意见建议12条,这些意见和建议,为我校有针对性的开展自纠整改提供了详实依据。学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查材料,建立了民主评议工作整改台帐。

(三)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增强学校民主评议的实效性

学校始终将行风评议工作放到关系到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不满意的关键、学校能不能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边查边改,以查促改、以改促评。从反馈的信息来看,我校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办学行为规范。招生工作实行了“阳光操作”。财务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纪律严明,无违规收费及征订和使用教材、教辅资料情况。学校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形成了以工会、职代会为主的校务公开活动载体,校务工作在全体教职工监督下开展的局面。学校始终把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对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了及时回复、认真解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将收到的12条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分类,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方面5条,其中包括学校进一步加强管理、多关心普通教师、按时发放津贴、积极争取政府扶持,扩大办学规模等;后勤方面3条,包括进一步改善食堂伙食、改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有代收保险费的现象等;政教方面1条,学生心理健康资询和教育问题;教学方面3条,包括建议开放图书馆、信息课加大实际操作、加强学习管理等。针对意见和建议,学校及时召开了中层以上的干部会,通报了意见征集情况,并将征集的意见和建议分类打印,分解到各责任人、责任处室,要求相关责任人、责任处室认真对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和反馈情况,对于不符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对收集的意见能解决的尽快解决,解决有困难的创造条件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情况,督促分管部门认真搞好整改自纠工作。截至日前已整改到位6条,其它的也都在积极整改中。

二、学校民主评议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

总的指导思想是,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践行“三基”学习,打造优秀团队,建设和谐校园为目的,强化监督,全面自纠,建立健全学校行风建设长效工作机制。

(一)以践行“三基”为依托,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本着对每一位家长负责,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的态度,对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落实“首问责任制”和“首视责任制”,全面推行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督查制度,“刚性”化课堂教学、安全卫生、班容班貌等项工作,使学校工作作风得到根本转变,办事效率不断提高。

(二)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抓好安全教育、检查、管理和整治工作,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学校、班主任、家长、学生共同签订《学生安全责任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做到每周一小结一强调;每月一次全面大检查,一次书面汇报;每学期至少一次请派出所干警与交警到学校作安全讲座;班主任每天一强调;科任老师每节课下课前向学生提一至二句有关安全方面的警示性语言,做好防范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三)完善学校的监督机制,规范学校的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校务值班制的落实。值班干部每天挂牌上岗,深入到教室、寝室,检查教师到岗、教育教学情况及班风班貌,深入到学生食堂维持就餐秩序,了解食堂饭菜质量和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进一步办好《学校管理简报》,发挥其引导、表彰、督促、宣传等功能,推动民主评议工作。三是加强“校长信箱”、投诉电话管理,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加强与行风监督员的联系,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三)进一步规范日常教学管理,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和落实教师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作业批改、资料征订等各项制度,加大检查和奖罚力度。要求班主任从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出发,多点耐心少点急躁,多点爱心少点歧视,多点宽容少点严厉,多点和蔼少点训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同时,发动全体教师对学生“帮学习、帮思想、帮生活、心理疏导”,班主任和课任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找各类学生谈心交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帮助和辅导,加强与家长和沟通与交流。

(四)针对学生和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督促解决落实并及时反馈信息。在整改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职工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尽最大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篇5

[关键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现实;期望

自20世纪末以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是学校实施民主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具有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降低决策风险、优化学校组织的文化氛围、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改善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彼得·德鲁克(Drucker,p.)认为:“正确的管理需要从大量正反不同的意见中产生,有效的管理往往是以对立意见的冲突、不同观点的争论和不同的判断为基础的,而不是从异口同声中产生的。”[1]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指出:“民主的原则要求每一个教师能够通过某种有规则和有机的方式,直接或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代表,参与形成他所在学校的管理目的、方法和内容的过程中去。”[2]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部门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且不少学校也在尝试进行“民主管理”“自下而上管理”等模式,但由于现实中学校管理权主要集中在校长或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手中,他们对于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因而在我国中小学的管理实践中,广大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或决策过程,即便让教师参与,也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等问题。虽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法定的一项政治制度,是教师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途径,但大多数教师认为教代会“形存实亡”,[3]充其量也只是健全学校机构、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或“空架子”,不仅其义务不明确、不具体,且责任仅限于对领导负责,教师参与仅仅是象征性的。[4]

就目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研究状况而言,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价值、内容、范围及评价等方面,对教师实际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程度以及教师期望参与的状况、程度等缺乏深入地探讨。为此,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访谈法,以北京市某区九所中小学的全体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和期望两种状态下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调研和分析。本研究内容包括:第一,教师实际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教师期望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第二,教师实际参与与期望参与的差异及存在问题;第三,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实际参与与期望参与的差异;第四,不同人口背景(性别、年龄、学历等)的教师实际与期望参与的差异;最后,对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提出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本研究在初步接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首先开发了相关的问卷和访谈提纲,在对问卷进行小范围试测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之后,于2009年2-4月选取了北京市某区的三所完全高中、三所完全初中、三所小学,共计九所中小学的全体教师,共390名。发放问卷390份,收回352份,回收率为90.3%。其中:有效问卷322份,占91.5%;无效问卷30份,占8.5%。全部数据采用了SpSS13.0进行了处理,并进行了t—test检验。问卷处理结束后,本研究又进行了相关的访谈。

一、教师在行政事务方面的实际参与、期望参与

我们从表1比较可以看出:在学校行政事务方面,实际状况“不参与”的居多,而在期望参与方面,以“教师参与共同讨论”居多。对于一般的行政事务,如学校招生录取、课程表和日常安排表编排、学校班级的编排等事项,无论是实际还是期望,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不参与”。

对于关系到学校整体发展的重大问题,如学校目标和发展计划的制订、校园规划等事项,实际状况“不参与”(分别为42,9%、27,3%),“参与提供意见”(分别为45.3%、30.4%);而教师则期望“参与共同讨论”(分别为50.0%、44.4%)以及“参与团体表决”(分别为32.9%、26.7%)。可见,教师在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希望能有更多的参与。

对于教学方面的有关问题,如学校校本课程的设置,教师的实际状况是“不参与”和“参与提供意见”分别为25.8%和36.0%,而期望“参与讨论”和“参与团体表决”为52.2%和24.8%。

对于与教师个人权益有关的问题,如:教师任教科目和班级的安排、教师兼任行政工作以及班主任的安排等,实际状况是“不参与”(分别为57,1%、64.0%、51.6%;而期望“参与共同讨论”居多,其余依次是“参与提供意见”和“参与团体表决”。

二、教师在教学事务方面的实际参与、期望参与

我们通过表2可以看出,对于教学和学生有关的问题,如科研与学术交流活动、校内考试、学校召开教学会讨论各科教材教法的改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奖惩辅导办法、学生课间活动或团体活动等事项,教师的实际状况是“参与提供意见”“参与共同讨论”“被授权自行管理”三种情况大致呈均衡状态。而就上述事务,教师的期望是,首先“参与共同讨论”,次之“参与团体表决”或“被授权自行管理”。

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实际参与程度虽然比其他领域较高,但就教师的本意而言,此方面的参与还远远不够。对于涉及教师个人权益和评价方面,如职称评定、进修聘任、优秀教师的评选与推荐以及教育教学质量评定等,实际状况以“教师不参与”为主,其次是“教师参与提供意见”和“教师参与共同讨论”。但是,教师期望“参与共同讨论”与“参与团体表决”。

三、教师在后勤事务方面的实际参与、期望参与

由表3可以看出,对于涉及教师个人权益以及与教学相关的事项,教师实际参与的层次虽然比其他事项要高、且多样化,但仍未达到教师的期望或需求。而在其他事项上,教师也期望“参与共同讨论”或“参与团体表决”。教师在后勤事务方面,凡涉及教师个人权益和教学相关问题,如教师分房、奖金和医疗等福利,实际状况是“不参与”占31.7%,“参与共同讨论”占31.1%,“参与团体表决”占27.0%。教学设备添置和书刊购置,实际状况是“不参与”占15.5%,“参与提供意见”占40.1%,“参与共同讨论”占38.2%。对于后勤事务中的其他事项,实际状况以“教师不参与”比例最高,约占80%左右,而教师期望则以“参与共同讨论”或“参与团体表决”为主。从上述统计来看,涉及与教师教学专业有关的事项,教师实际参与程度最高,其次是涉及教师个人权益的有关事项,尽管如此,上述教师实际参与的程度都远未满足教师的期望。

四、不同人口变量的教师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的差异

根据数据处理及访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总体而言,教师实际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明显低于教师的期望,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实际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主要以“不参与”和“参与提供意见”居多,而教师期望则以“参与共同讨论”和“参与团体表决”为主。在学校的教学、行政和后勤三个维度上,教师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平均得分最高的是教学事务,在涉及与教师教学和教师个人权益有关的行政和后勤事务维度,教师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要高于其他事务。

第二,经数据处理发现,不同性别教师在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方面存在差异。无论是实际参与还是期望参与,男教师均高于女教师,而男女教师的实际参与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偏向于“参与提供意见”;男女教师在期望参与方面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偏向于“参与共同讨论”。

第三,从研究结果上看,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期望参与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各个年龄段和总体的平均数来看,均以“参与共同讨论”为主。而教师实际参与因年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年龄在21-30岁的教师和41-50岁、51岁以上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就教学事项的实际参与而言,年龄在21-30岁的教师参与程度明显高于41-50岁、51岁以上的教师。

第四,本研究将教师的学历分为:中师、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际参与偏向于“参与提供意见”,期望参与以“参与共同讨论”为主。

第五,本研究将学校类型分为小学、完全初中和完全高中。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在实际参与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参与方式均偏向于“参与提供意见”。而对于期望参与而言,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则存在明显差异。如:在行政事务方面,高中教师的期望参与程度要明显高于初中和小学教师,参与方式偏向于“参与共同讨论”;在教学事务方面,高中教师的期望参与程度也明显高于初中和小学教师,参与方式偏向于“参与团体表决”;但在后勤事务方面,高中教师的期望程度明显低于初中和小学教师,参与方式以“参与共同讨论”为主。

第六,本研究将学校的历史,分为:10年以下、11-30年、31-50年和51年以上四类。不同校史的教师在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就实际参与来说,校史为51年以上的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行政、后勤事务各方面实际参与程度明显高于校史10年以下、11-30年、31-50年学校的教师。就期望参与而言,在教学、行政、后勤事务各方面校史为31-50年的教师,期望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其余由高到低,依次是校史11-30年、51年以上、10年以下学校的教师。转贴于

五、分析及建议

(一)教师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存在差异的原因

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参与程度总体偏低、类型单一,教师的实际参与多数表现为象征性、形式上的参与,而教师对教学、行政和后勤事务的期望参与程度较高。在教学、行政和后勤三个维度上,教师在教学事项的参与程度最高;而在行政和后勤方面,凡涉及与教师专业和个人权益有关的事项,教师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均高于其他事项。美国学者穆尔(mule,z.)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5]究其原因,一是就教师自身来看,教师更多地希望通过参与教学,让自己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伴随新课程改革政府及社会公众对学校质量日益重视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已不再满足于最基本的物质需要,而更多关注自我能力的提升。二是从学校管理者来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管理者只有赋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就学校行政、后勤事务而言,大多数教师的实际参与程度偏低,根据本研究的访谈,其原因可概括为:第一,学校管理者的民主管理理念滞后,素质有待提高。有关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如美国学者夏福尔(Shaffer)发现校长越认同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参与管理的程度就越高;英国学者安布罗斯(ambrose)和海勒(Heller)的研究也表明校长的权威人格、体恤程度是影响教师参与的重要因素;法国学者威斯(weiss)指出教师若按其希望参与管理,其工作满足度会相对提高。[6]第二,教师参与管理的水平有限、技能较低。伴随我国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进程,尽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教师参与管理的知识、途径、技能等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有研究表明,三分之一多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参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7]第三,时间上的限制。由于学校事务繁多、教师工作量又大,因此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看来,对于与教学、教师个人权益关系不密切的管理事务,最好不让教师参与,而是由管理者作出决策后再征求教师的意见。

(二)影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因素分析

第一,年龄因素。赫塞(Hersy,H.)和布兰查德(Blanchard,K.)的情景领导理论认为,管理的有效性是通过选择恰当的管理方式来实现的,而选择的依据是下属的成熟度。成熟度是指个体能够并愿意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程度,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8]21-30岁的教师正处于角色转变和适应期,其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都较低,他们需要学习和参加与教学有关的活动,更关注教学事务,而对于行政和后勤事务则关注的较少。41岁以上的教师,处于事业的稳定期,其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都较高,因而他们不像21-30岁的教师那样在教学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是既关注教学事务,也关注行政和后勤方面的事务。

第二,学校类型因素。高中教师在教学事务上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均高于小学和初中教师,原因主要是高中教师承受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学生成绩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是衡量教师教学业绩的重要指标。同理,初中教师在教学事务上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也高于小学教师。

第三,校史因素。校史越悠久的学校,教师在学校事务上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都相对较高,因为这些学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其学校组织文化已基本形成,并已成为全校教师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

(三)对学校管理的若干建议

要有效进行学校管理、优化学校的组织氛围、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必须改善学校的管理方式,提升教师的参与能力和水平。

第一,树立真正尊重教师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师,其实质就是要重视和培养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参与管理,可以激发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升自我价值和工作效率,同时教师参与也将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可信度,增强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密切联系起来,进而提升教师的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

第二,要提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和水平,还需要为教师搭建平台、寻找途径。美国学校管理比较成功的学校,大部分都设有由教师领导的委员会,让教师共同参与协商,决定学校政策。由教师领导的委员会通常有:资深领导团体,成员大部分为资深教师;课程委员会,提供校长及校务会议有关课程方面的建议;行政管理委员会,提供校长及校务会议有关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方面的建议;学习领域委员会,提供教师在各学习领域所需的专业协助,此委员会也必须向课程与管理委员会提供建议。只有让教师多渠道地进行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参与能力和水平。

第三,让教师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者还需考虑三个因素,即:“教师可利用的时间和他们可能接触的各种资源、信息”“教师的切身利益和他们应优先考虑的事项”“教师对在学校管理工作的心理认可区及应承担的基本义务”。美国学者道森(Dawson,J.)指出,管理者必须同时考虑到这三个因素,以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有所提升。但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三因素常常被忽视。本研究的访谈也表明,使用教师的非教学时间会带来不少缺陷。所以,学校管理者在考虑教师参与时,应给教师预留机动时间。对于教师切身利益或对他们而言需要优先考虑的事项,学校管理者也应关注该事务与教师的相关程度,否则教师将会有“被利用”之感。对于行政事务,学校管理者应考虑到教师的心理认可区及教师应承担的基本义务,既使教师有所参与、畅所欲言,又不损害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性。

第四,发挥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和教师委员会的作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曾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学校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应有学校行政领导人、党、团、队、工会负责人以及教职工代表参加,由校长主持,形成制度,定期商讨研究学校的各项工作,成为学校的管理机构。旧学校重大的人事、财务、利益分配、发展规划制定等,最终都要经校务委员会作出决定。而教代会和教师委员会的作用是:定时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明确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与学校领导沟通信息;定期向学校领导咨询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定期评价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代表教职工有针对性地研究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议等。同时,建议设立网络意见箱制度。网络意见箱是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一条便捷途径,不受时间限制、不记名,可以避免面对面交谈中可能出现的尴尬或不愉快。

[参考文献]

[1]ianmaCpHeRSon,RoSSBRooKeR.positioningStake—hddeminCurriculumLeadership:howcanteachereducatorsworkwithteacherstodiscoverandcreatetheirplace?[J],asia—pacific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2000,28(1):128—149

[2]陈如平,杜威论民主的教育管理叫,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58—62

[3]余秀琴,民主与法制视野内的中小学教代会制度[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3,

[4]张志峰,从教师视角看校长负责制:对G市6所公立学校的问卷调查与分析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6(5):3—8

[5]ReaCD,mUnnp,mCaVoYLiBaiLYL,aRnotto,aDLeRm.DeveleingthemanagementofSchodsinBfitam[J]edncatmnaladmnistrationQuarterly,1997,33(2):43-50

[6]秦梦群,教育行政理论与应用[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356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篇6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教育评价

近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层面,开始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医学院校开展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1]。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作为评价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2],更能够为医学院校今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明确的指引。教育评价体系作为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核心指标之一,不仅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临床医学专业课堂教学效果,更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医学生的总体质量。因此,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对于医学院校顺利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教育评价机制的建立

1.1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与体系

学校落实“全程监控,注重评价,重在反馈,促进提高”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图1)和运行机制(图2)。构建了在基础医学阶段学校、教学院部、教研室与临床医学阶段学校、附属医院、教研室三级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质控委员会和实践教学管理处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部门(质控委员会、教务处),统筹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各方教学信息,做出综合分析,并及时反馈和整改,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1.2教育评价制度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以文件的形式制订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学督导工作条例》《领导干部听课管理规定》《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学生信息员制度》、《实践教学管理规程》《关于进一步规范后期实践教学管理的意见》《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暂行规定》《教学查房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编印了《教学规章制度汇编》(教学部分),要求全体教职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均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此外,根据教学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学校2007年、2009年集中对《教学规章制度汇编》进行了修订。近年来,又多次对《教学规章制度汇编》中部分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了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的有效运行,从制度上保证了课程计划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

1.2.1教育计划的评价与检测

教育计划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管理等[3]。近年来,学校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改革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对教育计划进行了多次修订,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及实际情况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大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的整合力度,注重了临床技能训练和临床思维培养,构建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学生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此外,学校重视交流、借鉴和学习。临床学院多次赴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学习交流、考察调研,同时,广泛征求各层次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相关利益方及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育专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教学计划,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并报学院及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形成教育计划最终定稿,由教务处公布实施。

1.2.2教育过程的评价与检测

首先,学校坚持日常、集中与专项教学检查,校内专家检查与校外专家检查相结合,对学校教学工作开展检查、评估、诊断和反馈。每学期重点开展三次常规教学检查。每学期初集中检查教学设施、教学场地、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任务书、教学进度表、课程表;组织校领导、督导组、处级干部进行教学巡视;教学院部根据学校的通知,结合自身实际对教师的备课情况、上课安排等进行自查。学期中,重点围绕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学生过程考核、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反映的突出教学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学期末重点围绕教学计划完成质量、考试命题、阅卷、试题分析和反馈等进行检查和总结。学校不定期接受省内外专家对学校专业设置、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特色专业、临床教学基地、精品课程、体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专项检查和评估。其次,学校聘任事业心强、治学严谨、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专家或教授担任校级教学督导员,围绕学校教学重点工作,开展督教、督管和督学工作。督导组根据工作计划,随机进入课堂、实验室、实训中心等教学场所开展评学评教,对教师教学评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进行复核性听课,确保课堂教学评议的公正性和严肃性,每学年督导听课500余人次。重点加强了中青年教师和临床理论课、见习实习、技能考核、实验教学等多个教学环节的监控与指导。实施以学生为主体(60%),同行(20%)、督导专家(20%)参与的“三位一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4]。教学院部督导专家和教师负责同行评议;校级督导组负责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复核性评议。校内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议基本做到对任课教师全覆盖。学生对校内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全部采用网上评教,由各教学院部负责组织实施,作为评优评先、教学名师推荐、职称晋升等工作的重要指标。教学院部聘任一定数量的专家教授组成教学院部督导专家组,对教学院部教师进行评价;教研室或相近学科教师组成同行对本教研室或相近学科教师开展同行评价,教学院部督导专家和教师同行重点开展教师教学反馈,举行评价座谈会,交流、探讨和研究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与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共同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内容。再次,学校成立临床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临床教学专家委员会和临床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每年开展实习教学检查,由校领导带领检查组深入各附属医院,通过听取汇报、课堂听课、实地查看见习带教、教学查房、技能考核,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查阅档案等方式,对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给予全面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与各附属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教师会商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和规范临床教学各环节工作。各附属医院成立医院层面教学督导组和学科教学督导组,通过课堂听课、查看见习带教、教学查房、参加病例讨论、技能考核、出科考试等,对临床教学全过程进行评议和督导。最后,学校依据《山东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非隶属附属医院认定测评标准》,对新增非隶属附属医院进行严格的预评审,符合条件达到标准后,向山东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新增申请,经省专家组严格评审达标后,予以认定,同时,学校加大对新增非隶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工作的检查和督导,不定期组织专家组对非隶属附属医院临床课堂教学、见习带教、实习全过程进行检查指导,对达不到学校临床教学基本标准的非隶属附属医院予以停止理论课教学、停派学生实习,直至撤销非隶属附属医院的处理。

1.2.3教育结果的评价与检测

对教育结果的评价主要针对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及临床实习结束后的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包括基础综合考试、临床技能考试、毕业实习考试和毕业生问卷、座谈等质量调查。在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考试中开展oSCe考核(共设12个考站,每考站设1~6个考试项目,每个项目由考生随机抽取考题应考,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等学科),通过采用标准化病人和模拟临床实景对医学生病史采集、病例分析、病历书写、体格检查、技能操作、辅助检查诊断等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其成绩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实习期间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与能力提高的情况。学校各附属医院均建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并向学生全面开放;学校定期举办实践教学示范课、技能考核培训、教学查房比赛等系列教学活动,成立校院两级临床教学督导组,完善了“教学—考核—评价—反馈”的考核评价机制,为各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同质化提供了保障。另外,学校采取学校调查与第三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毕业生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信息追踪调研。学校通过自身和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开展毕业生调查,通过毕业生座谈会、校友返校座谈会、走访用人单位、就业招聘洽谈会、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多种途径,对毕业生职业道德、临床思维、临床知识、临床技能、沟通协作、社会适应等内容进行调查访谈,了解毕业生、用人单位、教学基地等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多种方式,反馈到相关部门和单位,为学校临床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2教师与学生反馈

医学院校必须确定相应机构,系统地搜集和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学校以院长办公会、质控委员会、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处、学生工作部为教学信息收集和分析的主要职能部门,会同相关教学院部,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为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

2.1教学督导反馈

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通过教学督导收集教师、学生的意见。督导专家在督导教学全过程中,通过接触师生,收集师生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试考核、见习实习等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汇总、总结,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相关教学管理职能部门。

2.2同行反馈

各教研室以教研室主任为主导,组织本教研室及相关(相近)学科教师进行同行听课,一方面以同行反馈的形式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有关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授课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在授课方面的缺点与不足,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2.3学生反馈

学校通过学生信息员,实时收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信息通过公共邮件、QQ群及时反馈给质控委员会,经认真梳理、分析、汇总形成《学生建议及整改措施一览表》,并将该表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责成及时整改并提出解决方案。

2.4师生座谈会反馈

教务处、质控委员会、实践教学管理处、学生处、各教学院部通过师生座谈会,听取师生对教学、管理、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整改。

2.5毕业生调查与反馈

学校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通过毕业生座谈会、用人单位调查、第三方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毕业生调查与反馈,收集毕业生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信息,为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利益方参与

医学院校的教育评价必须有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和学生的参与。教学评价必须有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后教育机构的积极参与,并考虑他们对教育计划提出的改进意见,让他们获知教育评价的结果。因此,学校重视教育评价工作,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和学生等相关利益方积极参与此项工作。邀请校外专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邀请用人单位和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对毕业生工作表现及业务水平进行评价,学校根据各方意见予以整改,并保持与各方的信息沟通。

3.1校内各利益方的参与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和学生均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学校的教育评价:校领导通过教学检查、听课、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调研等方式实施教育评价;教师通过评学、学生通过评教,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学工作会议等方式参与教育评价;每个班级设1名学生信息员,负责对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学生每学期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网上评教,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部分。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有师生代表,参与重要教学事项的讨论、审核和决议;同时调动其他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学生代表将意见和建议反馈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校的教学工作会议、人才培养修订会等均邀请学生代表参加。学校的“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经师生酝酿讨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成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3.2校外各利益方的参与

3.2.1政府主管部门的参与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厅评估检查、省市政府部门调研等,学校不定期接受国家和省主管部门对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医院评审、临床教学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等方面进行的评估与指导。

3.2.2用人单位的参与

学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和实习医院,既是教学合作单位,也是用人单位,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一体化。学校与省内各医疗单位建立广泛联系,组织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就业等相关部门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根据用人单位反馈,我校学生在临床专业技能、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方面有良好的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但在科研和专业外语等方面有待加强。学校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如调整课程计划、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实施实验室开放等,加强对学生外语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3.2.3校友及学生家长的参与

通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调研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通过校友会、校友返校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校友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学校和家长联动机制,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参加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招生宣传、新生家长见面会等各类活动;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单和学业预警通知单及时寄发学生家长,并通过电话、邮件与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动态和学生成长过程。

3.2.4第三方调查机构的参与

通过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克思公司)对学校2013届、2014届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显示:2013届临床医学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为88%,对教学满意度为90%;2014届临床医学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为93%,对教学满意度为91%。学校注意搜集用人单位、社会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由学生工作部(处)、就业指导中心、校友会、学生辅导员等组织和人员,跟踪走访用人单位,广泛搜集意见和建议。学校定期向社会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接受社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毕业生质量

医学院校必须建立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从医学毕业生工作环境中搜集改进教育质量的反馈信息。必须将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及就业情况等有关信息作为调整教育计划和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4.1毕业生质量反馈机制建立毕业生调查与反馈制度,每年召开毕业生座谈会,调研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了解毕业生、用人单位及教学基地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提供参考依据。在毕业生离校前,组织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教学计划调整进行研讨、座谈。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4.2教学质量反馈信息定期到用人单位、医疗行业、实践基地开展毕业生调查,同时,通过第三方调查机构开展毕业生调查,不断收集毕业生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信息。2015年,对10所医院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领域评价均在4.3分以上(满分5分),我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5结语

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的[5]。在整个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医学院校只有认真学习《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切实领会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了解学校发展现状及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均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运行机制,才能够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进而为培养临床医学卓越人才提供有力保障[6-8]。

参考文献:

[1]谢阿娜,王媛媛,王景超,等.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十五年回顾与展望[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1):13-17.

[2]朱汉袆,佟矿,文民刚,等.认证促改革改革促发展发展促质量———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实践与认证体会[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171-175.

[3]罗怀青,黄春霞,刘佳,等.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探索基础医学教学改革[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1):106-109.

[4]杨晨,路海,高立,等.医学院校教学理念转变及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204-208.

[5]郑葵阳,蔡红星,陆召军,等.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推动医学教育内涵发展[J].医学教育管理,2016,2(2):405-410.

[6]肖纯凌,李荣梅.以医学教育认证为契机推动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2):23-24.

[7]程刚,李淑玲,白波.教育生态视角下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6):433-436.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篇7

关键词:教学质量;实时全程;监控与评价

评价教学质量(以下简称评教)一般分为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专家评教。每种评教都不尽完美,但认可度较高的形式则是以学生评教为主、以督导专家评教(复查或抽查)为辅。但是这一形式常常在课程结束或考试结束后进行,因而信息反馈相对滞后,问题反映出来后,往往只能在下一轮教学中才能加以调整。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自始至终是其所在专业全部教学活动的全程参与者,所以最有资格也最方便把整个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反映出来。如果能实现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妥善进行决策和处理,那么不仅可以使学生尽快受益,而且也可以使有关教学问题的出现与后果尽可能地减小,这样对双方都很有利。此外,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和完善,不单单与教和学相关,而且还与考试、评估、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紧密相连。

本文结合燕山大学几年来教改实践,探讨以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带动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教、学、考、评、管、建良性互动模式的成效。

一、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成与作用

近年来,学校在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基于教学评价制、教学督导制、信息沟通制、领导听课制、学生参与制以及专家决策制“六种机制”的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其实时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不再是仅由最终结果来控制,而是随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的过程,这样对教学问题响应和处理的周期能够大大缩短;而其全程性体现在不仅贯穿学生的整个培养周期,而且也贯穿教师、学生、管理、督导等方面。

1、教学评价制

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是改进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教学效果网上评价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够最直接地感受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学的最终目标也要体现在他们身上。因此,来自于学生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和直接的。

从2005年春季学期开始,我校利用教务管理软件的网评功能模块,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生对其学习的所有本科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网上评价。根据不同学科以及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类,将理、工、文、法、经、管、教育归为一类,外语、体育、艺术、实验、设计(论文)各为一类,共计6类。每类中各列出能够全面反映教师教学情况的10个指标。对于评价指标中的每一条,列出了非常满意(10分)、满意(8分)、基本满意(6分)、基本不满意(4分)和不满意(0分)五个选项。

为了尽可能地保证评教结果的客观性,网上评教时间一般选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了解考试成绩之前进行,即学生必须先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否则不能查询成绩。而且,对学生的原始打分进行了科学的统计与处理,在全校范围内对教师讲课评价分数进行横向比较时,要对学生原始打分数据进行二次处理等。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校园网上查看到学生给其所教课程的评价结果,包括评价总分数、单项分数以及评价人数等。

(2)学校、学院教学运行状态的分析与评价

为了深化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学校已逐步实行了教学管理工作重心向学院下移的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为了全面掌握实行两级教学管理后各学院的教学管理状况,有必要对学校、学院的教学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参照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学校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运行状态评价指标。通过学校、学院教学工作状态的分析与评价,准确获得教学第一线的反馈信息,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促进各级教学及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

2、教学督导制

为了加强教学督导工作,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考风,学校于2004年初成立了专职教学督导团,聘请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的、在全校教职员工中有较高威信的离退休教授和管理专家作为督导员,并制订了督导团工作条例,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学校教学政策、规定、措施的贯彻执行和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督导团自成立以来,经常深入各教学单位和教学班级,了解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调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教务处及各学院通报。各教学单位根据督导团的意见认真改进教学工作。教学督导制的建立,对于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3、信息沟通制

实行信息沟通制的目的是在学生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信息反馈通道”,及时了解教与学的状况、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教学的要求等,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意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处理。

2004年初,学校在本科学生中聘任教学信息员,并出台了燕山大学教学信息员制度暂行条例。从2005年秋季学期开始,教务处还设立了教学工作处长接待日,每两周举办一次,以听取学生和教师代表对学校教学的意见及建议,并向学生解释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其不但对学校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而且对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教务处设立了教学意见与建议箱。教学意见与建议箱分为教师和学生两部分,教师和学生若有任何问题和建议,可直接写信反映。教务处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后送交到各个科室或学校的其他相应职能部门,能解决的立即给予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说明原因,并给出解决期限。

4、领导听课制

为了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完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同时也为了促进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学校制订了《燕山大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要求学校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教学现场,了解教学第一线的信息,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师生也非常欢迎各级领导能到教学第一线了解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领导干部到学生班级听课,对营造一个全校上下都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开展领导听课活动是促进教风、学风建设,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的一个重要措施。

5、学生参与制

学生参与制是指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教学过程,提出自己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参与制包括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管理、学生评教、聘请学生作教师教学比赛评委等,是学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民主化的具体表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学

生对教学各个方面的意见,学校在许多教学活动中(如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经常邀请学生参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制订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6、专家决策制

专家决策是指学校在制订相关教学规章制度以及组织各类评比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的作用。除了聘请专家作为督导团成员外,院(系)教学质量的评价、各类评优、新教师试讲以及各类教学建设项目的评审等都聘请专家作为评委。学校的各类教学培养计划和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规章制度等均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专家委员会决定。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实践与分析

通过分析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所反馈的评价数据,学校可以全面掌握整体教学运行状况,从而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学院(系)根据获得的评价数据可以规范教学秩序;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专家和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评价意见,找出不足,改进教学方法。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地反映教学状态,我校加大了评教工作宣传力度,通过校园网、告同学书等方式,利用教学工作处长接待日和教学意见与建议箱等渠道,向学生说明客观地进行网上评教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理解网上评教结果对自身学习的重要影响。经过反复宣传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对评教有了正确的认识。目前,网上评教工作已经开展了四个学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各学院(系)反馈的意见看,绝大多数教师对评教结果是认可的。

教学督导制、信息沟通制和领导听课制是监督检查教学状况最直接的方法,由于在整个学期内随机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检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和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务处会同学院(系)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给予解决,从而实时地弥补了目前教学评价中信息反馈和问题解决相对滞后的不足。

针对学生参与制的实践过程,教务处在2005年的教学观摩大赛中,就首次邀请学生代表作评委,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各个方面的关注情况。通过对教师评委和学生评委的打分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对比,找出了二者关注的共同点和差别,并将这些信息以及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有关各学院(系)及专家委员会。各学院(系)及专家委员会在制订教学规章制度时,都充分地考虑了这些因素。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篇8

关键词:民主沟通会;创新;民主管理;作用

民主沟通会是指高校工会组织在教代会闭会期间,为教职工代表与学校领导、职能部门搭建的零距离沟通平台,是教职工代表与职能部门面对面就学校事务进行相互沟通、协商,以主人翁的身份行使民主参政、议政、督政权力,广泛参与学校事务民主决策,监查、督促学校政治权利执政主体的活动和行为,使之遵纪守法,秉公办事的学校民主管理活动。

一、民主沟通会要在推进高校民主管理发挥更大作用

高校民主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有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应充分发挥其作用:

1、工作作风评价

工作作风是一个单位的形象。教职工对单位、干部的不满之处往往就是工作作风。民主沟通会通过教职工与单位面对面的交流,并就教职工普遍关注的疑难、热点问题接受教职工的提问、质询,进行沟通、解答,能起到化解矛盾、增进理解,改善工作作风的积极作用。

2、服务质量评价

一方面,与会代表通过会前收集信息,对沟通单位进行服务质量评价。另一方面,民主沟通会的教职工代表参政、议政,同时也是专家参政、议政。这对促进沟通单位集思广益、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工作效能评价

民主沟通会是检验、评价单位工作效能的有效机制。沟通会选取的单位和讨论的问题往往是群众中反映比较好或问题突出、群众意见比较大的单位。沟通单位借助沟通会平台对部门工作进行介绍,阐述工作中的难点和取得的成绩,会后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迅速作出回应、制定整改方案和反馈意见,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效能。

4、职工维权评价

维权职能是高校工会最基本的职能,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高校工会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民主沟通会是教职工的话语权平台,通过调动教职工代表的主人翁积极性,代表行使民主议政、督政权利,使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形成高校尊重知识、尊重教职工主人翁地位民主氛围,是高校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5、干部班子评价

随着高校改革发展的深入,高校自主办学权利的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工会组织对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监督缺少平台和手段,参与面和参与度都不够。赋于民主沟通会民主评干权力,适时适度议政、评干,对改善高校干群关系、改变干部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学校党委要在制度上提高民主沟通会层次与规格

首先,党委支持工会独立召开民主沟通会。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先导基地,学校党委要保证和支持民主管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充分认识民主沟通会对推动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形成学校党委领导,工会组织、部门支持、教职工参与的工作模式。使之能有效激励和约束组织和个人行为,具有权威性,形成稳定的机制,能够有效的开展。其次,制定《高校民主沟通会工作规程》。明确民主沟通会的职责范围、组织程序和开展方式,明确教职工代表参与的权利和义务等等。使民主沟通会成为高校推进民主管理,由学校党委、工会齐抓共管的一项具有权威性、相对独立性和常规性的一项工作。

三、确立沟通单位要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

一是民主沟通会的发起。民主沟通会的召开和沟通单位的确定,可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教职工代表向工会提出开会建议,也可以由工会向学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提出开会建议,经校工会与相关领导、部门协商一致后,由校工会向学校党委和行政提出开会的意见,经学校党委行政同意后,工会组织召开。二是议题的确定。民主沟通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职能部门或二级单位的改革、建设、发展和稳定工作,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重大事项的论证和初步决策,决策方案的讨论和改进,以及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三是参会代表的确定。对于仅限于部门工作的沟通,增进单位和教职工之间理解和支持有着重要意义的民主沟通会,参与者必须包括沟通单位的分管校领导、部门的所有科、处级领导和职工代表;对于需要讨论、解决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参与者可以扩大到教代会代表团团长和学校职能部门领导、熟悉这一工作领域的教代会代表、分工会主席。有些沟通会可以请学校主要领导参加。四是民主沟通会的反馈。会后,沟通单位要对教职工在民主沟通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全面了解和调研,做出处理意见,并与教职工进行及时的沟通。学校工会组织要将民主沟通会形成材料,存档并上呈学校党委行政。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将民主沟通会的评价情况作为沟通单位的单位考核、干部及领导班子考察、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四、抓好召开民主沟通会的三个重要环节

一是抓好会前准备环节

一方面要与沟通单位共同确定好征求意见的范围与内容;一方面要了解掌握教职工对沟通单位普遍存在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沟通单位,在条件成熟后,召开民主沟通会;一方面要与职能部门就民主沟通会议的时间、程序、内容、参会人数等进行协调、沟通;最后,做好会议通知。可以采用网上,电话通知,落实参会人员,请他们按通知要求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并作好发言准备。

二是抓好会议主持环节

由于是沟通单位与教职工面对面的“短兵相接”,民主沟通会的主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主持领导要做到掌握会前情况、洞悉教职工代表心理、熟悉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灵活把握沟通会的时间、主题和局面。其次,沟通会的重点是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参政、议政、督政,要把重点放在听政、议政。

三是抓好会议后续环节

为确保沟通会的实效性和完整性,会议结束后,沟通单位首先要根据会议中代表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在短期内形成一个《民主沟通会整改方案》,公示并送达工会;其次,工会要认真梳理沟通会中教职工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意见,结合沟通单位的整改方案,如实写好《民主沟通会意见综述》,并将综述材料报学校党委行政,送达沟通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相关单位作为年底考核单位绩效的参考材料;再次,工会要积极跟踪沟通单位的整改工作;要将《民主沟通会意见综述》和沟通单位制定的《民主沟通会整改方案》在工会网站上及时向广大教职工公布;要借助各种新闻媒介对民主沟通会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重点宣传代表参与、民主评价以及沟通会单位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事例,扩大民主沟通会在推进高校民主管理工作中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篇9

关键词:高校理财教育;理财教育需求;理财教育体系

一、引言

当前,我国大学生理财现状不尽如人意,理财过程中存在收支安排不当、理财认知偏差、知识缺乏、技能有待提高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重视。本文在对南京8所高校学生理财教育需求及理财教育开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大学生理财教育需求出发,对当前高校理财教育提出相关改进对策。

二、大学生理财认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理财教育需求及当前高校理财教育状况,对高校理财教育的开展提出合理建议,本项目以南京985、211、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为目标群体,从客观背景、理财行为、理财行为影响因素、学校理财教育现状及评价四个方面展开调查。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5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26%。

(二)大学生理财认知程度

1.大学生对理财的理解。576%的大学生对理财的理解是合理规划收支,合理消费,267%的大学生认为理财就是生财,就是投资增值,139%学生认为理财是开源节流。可见,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节约就是理财”,忽略“开源”和财富升值。

2.大学生对自身理财意识及理财能力的认知与评价。41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强的理财意识,但理财能力不强,约1/3的学生不懂如何理财,但希望获得相关方面的知识或帮助。整体来说,大部分大学生虽理财能力不强,但希望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帮助。

三、大学生理财教育需求情况

(一)大学生理财课程需求的基本情况

1.总体情况。经调查,244%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学校开设理财课程必不可少,5287%认为比较需要开设理财课程。可见,理财教育课程是学校开展理财教育的重要途径,对理财知识的普及、理财能力的提高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经管类、文史哲类等文科类专业学生均有30%以上学生认为理财课程必不可少,理工类专业学生仅有176%认为理财课程必不可少,可见文科类学生对理财课程需求更强。

2.对理财课程开课时间的要求。经调查,5703%的大学生认为应在大二、大三修读理财课程,812%认为在大四或入学直至毕业都应修读。应在大一修读不涉及经济学理论和高难度数学计算的个人理财等课程,因为这对大学生独立管理金钱能力及个人理财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3.大学生理财课程类型的基本要求。经调查,619%的大学生希望学校采用通识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理财教育课程;204%的大学生选择专业选修课形式;164%的经济学及213%管理学专业学生选择必修课形式。学校可通过通识选修课使非经管类专业学生了解理财常识及技巧,以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对经管类专业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财教育。

(二)大学生对高校其他理财教育活动的需求

经调查,736%的大学生希望采用理财讲座或理财规划培训、开展大型炒股、期货等模拟实践活动进行学校理财教育,因此学校应注重理财实践教育。

1.理财知识讲座在高校理财教育中的作用。5833%的大学生希望通过理财知识讲座提升自身理财应用技能,1905%希望了解理财方法的总结,2262%大学生希望获取理财知识、了解财富故事,传奇见闻。可见,大多数学生对理财应用技能方面的学习有较强的需求。

2.不同专业类型大学生的需求情况。667%的医学类专业学生希望学校以大型炒股、期货等模拟实践活动形式进行理财教育,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大部分学生选择理财讲座或理财规划培训和大型炒股、期货等模拟实践活动形式,而其他专业大部分学生偏向理财讲座或理财规划培训形式。

3.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需求情况。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对相关理财讲座或理财规划培训需求大致呈递增状态。但大三学生比例相对较低,因其已接受较多专业课程,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及技能,迫切希望将所学运用于实践,反而最希望参加大型炒股、期货等模拟实践活动。

(三)大学生对学校理财教育师资的配备要求。

经调查,6076%的大学生希望由社会上有理财、投资经验者来教授学校开设的相关理财课程,3347%希望金融学、投资学方面的专业教师,其余则希望由院系辅导员或其他人来提供理财教育。高校可聘请专业人士开展理财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理财知识。

四、高校理财教育开展现状评价

(一)高校理财教育已经开展的活动形式。经调查,244%的大学生参加过个人理财教育等相关课程,281%参加过理财讲座或培训、222%参加大型炒股、期货等模拟实践活动,365%对学校提供的理财教育不清楚,908%表示学校没有开展相关理财教育活动。可见,学校理财教育并不普遍,理财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二)大学生对理财课程参与程度。经调查,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财课程参与度远大于其他专业。在所有参加过理财课程的学生中,约1/2认为其参加的理财相关课程没有提高理财能力但对理财产生兴趣,216%的经济学专业学生和202%的管理学专业学生认为提高了理财能力。相对于其他专业,经管类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参加理财课程后不仅是兴趣的提升,能力的提高也较为明显。

(三)大学生对高校理财教育活动的满意程度。对学校理财教育满意度,约25%的大学生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仅有10%表示满意和很满意,不满意程度居多。从以下三方面具体分析。

1.不同专业类型大学生满意度的差异。对学校理财教育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大学生有25%(包括医学类1/3、教育学类154%和理工类135%),表示满意的大学生有341%,(经济学类217%,管理类124%)。可见,经管类专业学生对学校理财教育的满意度较高,反映出经管类学校的理财教育较好。

2.不同类型的高校大学生满意度的差异。在学校理财教育满意度为很不满意的比例中:985类高校(南大69%、东南978%);211类高校(南农87%、南师85%);理工类高校(南理工113%、南邮155%);财经类高校(南财53%、南审24%)。可见,学校理财教育的满意度财经类院校>985大学>211大学>理工类大学,反映出财经类院校理财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较好。

3.不同生源地大学生满意度的差异。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农村学生对学校理财教育“满意”比例分别为60%、95%、102%、170%,可见,农村学生对学校理财教育较为满意。这源于农村学生的家庭理财教育缺乏、所处经济环境不发达、相关金融机构不完善、社会理财教育接触少,大学理财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家庭和社会理财教育的不足。

总体而言,经管类专业学生、财经类院校及农村大学生对学校理财教育较为满意。

(四)高校理财教育对大学生理财认知及行为的影响评价。经调查,2922%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理财教育对自己理财技能的获得影响最大,2783%认为学校理财教育对自己消费行为观念的影响较大。具体包括:

1.不同性别大学生所受影响差异。经调查,学校理财教育对男生消费行为观念的影响较大,对女生理财技能的影响较大。这与男女的消费习惯、理财观念及本身具备的理财知识与理财能力差异相关。

2.不同年级大学生所受影响差异。大一学生认为学校理财教育对其提高独立管理金钱的能力影响较大,大三学生认为对其消费行为观念影响较大,大四学生和研究生认为对其理财技能影响较大。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长,学校理财教育对提高学生独立管理金钱能力的影响减弱,对提高学生理财技能的影响增强。

3.不同生源地大学生所受影响差异。来自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的学生认为学校理财教育影响主要是获得理财技能,其次是影响消费行为观念;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刚好相反。

五、改进高校理财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理财课程体系建设。开设通识课程,加强理财通识教育。内容包括理财价值观教育课程、理财常识及基本技巧等,普及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理财常识。

建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以及专业模拟实习课的完整专业教育链。专业教育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对培养理财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应开设较为前沿、高端的理财选修课程,供已具备相关理财专业基础的学生选修,培养高端理财人才。

对财经类专业、非财经类专业及财经类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开设如个人理财等基础选修课程非财经类专业学生选修;对财经类专业学生,建立专业、完整的教育链。根据其专业能力、理财目标及风险承受能力等不同,开设与其需求相适应的理财课程,培养专业理财人才。

加强完善网络教学。加强与世界著名大学的合作交流,引进网络公开课,开阔学生的视野与见闻,拓宽知识领域;以学校现有的理财课程为基础,积极研发本校的网络理财教育课程;构建理财网络教学资源,对全校师生开放,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二)丰富完善理财实践教学。建立理财教育实验室,构建模拟金融市场场所。学校投入部分资金购买理财软件系统,让学生通过网上模拟,训练实践操作能力。

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平台。加强与银行、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充分运用校友资源、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参观、实习及调研机会。

开展实时、高端的理财资讯讲座。不定期邀请职业理财规划师、金融行业人士举办讲座,介绍最新理财产品,深入剖析当前金融热点,传授先进理念。

(三)增强理财教育师资配备。坚持教师与课程、课程与学生相匹配的原则,针对不同需求群体、不同课程选择教师。提高教师招聘门槛,从学历、教学经验、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考核,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师资培训,增强队伍竞争力。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学术研讨活动、境内外理财教育考察活动,加强师资培训,为学校积聚人才。从金融机构聘请理财专家进行定期讲学、选派优秀教师到理财一线实践、挂职锻炼,进行人才流动管理。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理财文化。通过学校网站、bbs、报刊杂志等媒介传播正确的理财价值观和理财实时资讯;成立理财协会等相关社团组织,传授基本知识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习惯;举办各类模拟理财大赛,提高学生理财兴趣,以赛代练,学以致用。(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京审计学院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理财行为及对高校理财教育需求的调查――以南京高校为例》(201311287055X)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凤林,张轩浩.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投资理财,2011,(3):7-8

[2]孟德锋,张瑞.高校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在线,2011,(12)

[3]陈希.大学生理财状况调查与研究――以南昌地区高校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08,8(5)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篇10

关键词:依法治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6-0061-04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治国方针战略和未来奋斗目标。之后,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开始进入众多学者的研究视野。2003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引发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实践依法治校的热潮,2012年,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进一步推动依法治校工作向纵深发展。实施依法治校,改革和创新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内容涉及学校管理中从教学到后勤的各个领域,作为高校“铸魂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必然受到依法治校方略的强烈辐射和影响。在如火如荼的依法治校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笔者拟阐释依法治校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点通过文献调查、问卷调查方法,分析总结依法治校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依法治校的概念和内涵

依法治校,就是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简单来说,依法治校就是依照体现教育发展规律的法律法规治理学校,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学校,要求学校的教学、学生、后勤等各方面的活动全部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和破坏。

依法治校的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从宏观上看,指的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办学行为的规范;从微观上看,是高校依照法律法规对内部各项事务的管理行为。笔者拟从微观涵义的视角探讨依法治校。

二、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近年来,随着学生法律意识的觉醒,高校诉讼案件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屡见不鲜,如学位证发放、处分争议等,案件内容显现出日益复杂的发展趋势,高校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法律挑战。这些事件暴露出高校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同时也表现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欠缺。三十多年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爆炸性的信息和思想浪潮席卷而来,时刻颠覆着以往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大学生内心更加向往自由、平等、个性等价值观,开始用法治思维观察思考社会,甚至质疑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合法性。

如何解决难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紧跟形势,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调整原有的运行方式,将工作纳入法治的轨道,向学生展现公正的法治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转危为机,不但能够消除质疑,甚至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契合,是今后高等学校治理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结合的相关研究,有学者称为“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所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治化,是指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法律、法规和高校校内配套制度体系,依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更具有可操作性,克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人治弊端和随意化倾向,更好地发挥其“生命线”作用,推进依法治校的实现。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社会结构中市民社会自我空间需要的扩大,公民自我意识、权利意识的高度觉醒,使得人们对权利需求层次不断增加;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现代文化、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及融合,产生多元的道德观和道德价值评价标准,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面临着法律规范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转型社会的新变化和未来社会的新要求构成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法治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教育目的来看,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具有一致性,依法治校保障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运行,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有力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依法治校是前提。一方面,法治意识、法制知识教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依法治校主体的法律素质,必然会进一步促进依法治校工作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依法治校的影响范围辐射到高校的各个领域,促成高校形成全面的优质法制环境,长期的熏陶会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最终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法治环境的建立,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拓展空间与范围,丰富内容与平台,创新理论与实践。同时,相关主体参与民主管理等依法治校事务,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和成长,依法治校也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依法治校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者结合必要且具有可行性。

三、依法治校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为全面深入分析依法治校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问卷的主题是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针对高校学生、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三类对象,共设计72道题目,其中70道选择题,2道主观问答题。回收有效问卷532份。通过系统搜集整理及数据分析,总结了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法治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依法治校工程的顺利实施要求法治意识先行。若法治意识不到位,尽管学校也依照法律法规来管理,但绝不可能将依法治校化为自觉行为,不可能有较高的管理效率。受历史和过往经验影响,高校在诸多管理领域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人治的传统思维定势,自由、平等等法治理念的扎根尚需要时间和历练。学习法制知识是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认识到学校与学生存在着的法律关系属性。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具有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高校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完成国家交办的教育任务,对学生教育的相关事项进行管理,这是一种纵向关系,主体地位不平等。另一方面是属于或具有服务合同性质的民事法律关系。这是一种横向平等的法律关系。

在法治意识方面,在受访者中,近50%对自己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仅有13%完全理解依法治校的涵义;66%有一些理解但不全面;44%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薄弱甚至基本没有;49%认为尚可;仅有7%认为较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21%纯粹为考试而学习;25%仅仅是偶尔关注一下;54%的学生参加法制教育活动并非出于主动意愿,而在主动参与的学生中又有58%表示活动收益甚微,与期望值有差距。对于学校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26%认为形式多样,对学生有重大影响;15%认为内容重要,但陈旧的形式和风格使其作用越来越小;59%认为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存在偏差。这些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存在显著的矛盾情况。一方面,学生坦然承认自身法律知识储备不够,掌握程度不佳,法治观念薄弱;另一方面,他们对参与法制教育活动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极大热情,相反却对活动的形式、内容、效果提出了疑问。针对这样的矛盾,在依法治校进程中,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高校面临的迫切挑战。

随着依法治校的步伐加快,高校管理者也逐步开始调整工作方式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但受访者中仍有26%的学生认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甚至基本缺失;29%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未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管理者自身而言,他们中的36%对所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不熟悉或不关注;29%将学生维权意识高涨视为学校矛盾增加的原因而予以排斥;仅有16%认为应该多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另外84%则认为做好本职工作就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多管闲事,多说无益。这些数字一方面显示出学校管理者在依法治校工作过程中初步树立了外在的法治工作形象,得到超过70%学生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揭示出法治理念融入学校管理的艰难,对思想政治教育漠不关心的态度甚至一些错误的思想依然顽固存在,依法治校的理念和内涵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二)制度建设

法制是依法治校的根本依据,指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法律法规。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依法治校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制度建设解决的是有法可依的问题。除了要遵守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在依法治校的进程中,也会不断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制定本校的制度体系。学校制定章程或者关系师生权益的重要规章制度,要做到程序民主、公开,能够广泛征求校内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如遇到重大问题,应采用听证方式听取意见,并以适当的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保证师生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存在两个误区需要说明:误区一,制度越多法治水平越高。过犹不及,制度过多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和约束,同时也增加了制度执行的管理成本。因此,制度以适量够用为好。误区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唯制度论。执法必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是依法治校的要求。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倾向,容易造成制定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的人越来越多,关注并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人越来越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简单化和工具化。不可眼中只见制度不见学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以人为本”也是需要坚持的理念,应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

从调查数据来看,受访者64%认为所在大学的规章制度比较健全;91%认为所在大学拥有自己的大学章程;62%认为学校每年组织法制或规章制度学习的次数比较多。同时也应看到,仍有11%的管理者对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通知不能准确地执行。受访者认为,学校在依法治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显著性排序依次为:宣传力度不够、校领导是制定政策主体、教职工参与度不高、规章制度不健全。可以看出,高校十分重视建章立制工作,特别是大学章程,并习惯于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从而均获得超过半数的认可。但在制度执行层面,仍然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在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上,遮遮掩掩,公开透明度不达标,在对学生处分程序上,证据缺失,缺乏听证,程序不够严谨。在制度体系合理的情况下,依法行政就成为依法治校的关键和难点。

(三)民主管理

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之一。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是高校实施依法治校方略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行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其次,有利于有效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再次,有利于规范高校的办学行为。

关于学校对一些重大问题做出的决策,在受访者中,35%认为有征集意见渠道,决策时能够充分吸纳学生的合理意见;80%认为教师或学生有足够能力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工作;40%了解或参加过学生代表大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58%觉得学校在校务公开或信息公开方面做得比较好。在学生事务管理中,62%管理者认为做到了“公正、公开、透明”;18%认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42%的学生曾向学校提出建议或反映意见;14%的学生有平时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意识且经常付诸行动;37%的学生有足够意识但很少付诸行动。分析这些数据,学生已经具备参与民主管理的基本条件:能力和意识,但是付诸行动却不多。原因在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初始,具备了形式上管理和监督的条件,但无论内容还是范围,都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机制的缺乏使得学生民主管理仅仅是浅层次参与,内容与深度均不够,往往参与后也显得理性不足,缺乏经验。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这个过程本身无疑就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渗入和融合,教育的实效性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伟.依法治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治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吴琼.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1.

[3]何桂美.对高校法制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2):59-60.

[4]毛祥成.法律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