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十篇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十篇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2:59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篇1

关键词: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现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危险化学品的种类与数量也日渐增多,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使得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相关部分必须充分认识到危险货物的特性,加大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力度,减少或预防运输过程中的燃烧、爆炸、腐蚀等事故的发生。以下主要分析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

1.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风险分析

(1)道路运输系统属于生产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主要由人、车、路等要素构成,易受外部因素干扰,且不易掌控,故危险货物事故的发生机率较高,预防难度较大。

(2)尽管道路运输车辆能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但当装载危险货物的车辆穿行于人、车密集的城镇街道时,则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3)在交通事故频率增高的情况下,如果装载危险货物的车辆受损,则会造成危险货物泄漏、飞溅、洒落、或燃烧,进而导致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大灾害。研究表明,道路交通事故被认为是危险货物灾害的最大诱因。

(4)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运行具有非定线、非定班、非定点等特点,车辆流动性大,运输期间的加油、车辆维修、食宿停车等属于随机性较大,驾驶员的随意性也很大。在上述环节及场合中,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驾驶员与押运员忽视了对货物的特别保护,也增加了危险货物事故的发生率。

(5)道路货物运输见效快,有较多的参与者,这很容易混入不具备货物运输条件的车辆,增加了安全隐患。此外,运输作业涉及点、面较多,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存在许多管理死角。

(6)尽管汽车行驶基本不受限于道路,但装载有危险货物的车辆应尽量行驶在平稳的道路上,防止对危险货物造成冲击、颠簸。若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未能选择合适的路线,或是失控进入恶劣路段等,则会增加危险货物泄露、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率。

(7)汽车的行驶是驾驶员独立进行的,管理者很难对其进行直接的监控。因此,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驾驶员,安全保障能力较低。

2.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公司规模小,缺乏安全意识

在一些企业中,负责人、驾驶员及押运员缺乏强烈的安全意识,口头与实际行动不相符,未能从思想上重视安全问题。收费多、管理少也是较普遍的一个现象。许多企业主要以挂靠经营为主,只顾吸纳社会车辆及收取挂靠管理费,并未真正落实对车辆的管理。受危险货物运输行业发展史的影响,难以做到公司化经营。

2.2安全管理不到位

因为企业规模较小,加上专业管理人员少、组织机构及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使得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很难做到位。现阶段,许多企业都采用承包、租赁或挂靠等经营方式,“以包代管、以罚代教”现象泛滥。与此同时,安全管理手段较落后,没有完善的监管、激励及奖惩机制。

2.3未能正确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

各企业虽有危险品运输应急预案,但缺乏实际演练,结果使得驾驶员及押运员不了解危险货物的应急处置措施,发生事故后未能及时处置,延误了救援时机。

2.4管理不严

一方面,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现阶段,许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培训时间较短,加上培训考试的要求与级别均较低,使得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及业务素质均不高,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无证上岗现象严重。虽然开办了培训班,但参与培训的人员不多,加上培训班无法定时开办,许多从业人员未能及时接受培训,无证上岗人员较多。

2.5无证经营及违法现象严重

通过路检可发现,一些普通小货车违法运送民用液化气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监管危货运输的部门,却不能对其采取法规执行手段,仅可以依靠路检路查的方式处罚承运人,故该类现象发生率较高。

3.应对措施

3.1加强部门动态化监管

道路危险货物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各级道路运输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责任,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所以,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必须对危货运输安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大管理力度。比如每年定期检查与指导企业的安全工作,并详细记载对企业的各次监管情况,然后建立安全监管台账档案。

3.2加大企业内部管理力度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并将其贯彻落实。同时,还要督促企业加大对驾驶晕、装卸员、押运员、车辆的管理力度,并注意检修机械设备,保证各种设施的正常运行。此外,还要配备专门人员担任安全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尽量减少或控制运输事故的发生。

3.3注重整顿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运输管理部门应加强稽查管理工作。如果企业或从业人员在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应严格依法惩处;如果未达到资质条件,则要取消其经营资格;如果车辆技术状况不达标,应取消其承运危险货物的资格。与此同时,对于无证经营行为、违法从事危货运输的车辆,应坚决查处与打击,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输市场环境。

3.4注重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从业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会直接影响到货物运输的安全。所以,必须积极组织对从业人员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应规定从业者的最低学历,以确保其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加大培训力度,比如增加培训时间、扩充培训内容等。

3.5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应进一步提高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的准入门槛,比如严格限制车辆、场地、人员、资金等,并鼓励企业采取集约化与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与此同时,应全面推广GpS的应用。对于申请办理与换发危险货物运营经营许可的企业或车辆,应要求安装GpS系统,不然则依法吊销企业的经营许可证或是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资质。

3.6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企业应注重提高运政安全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认识到安全生产及运输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便于开展安全监管工作。同时,还要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将生产意识明确落实到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主体。此外,还要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经常组织对员工的安全职业道德与业务知识培训,还要多进行预防性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7注重现代物流和运作方式的运用

物流管理被认为是现代商品流通的先进管理方式之一。采用该管理方式,既能实现对危货销售、运输、存储等环节的一体化管理,减少环节之间的摩擦,提高流通效率,又可以有效整合物流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实现对危险货物的专业化、规模化管理,提高危险货物的运输安全性及运输效率。此外,通过运用先进物流管理技术,比如物流虚拟技术,还能有效整个危险货物货源、运输车辆等资源,减少了实体流动的机会,大大降低了运输事故的发生率。所以,条件允许的企业,在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可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与运作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运输货物及人们的安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的种类多、发生率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或人员必须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掌握风险的发生原因,并在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实践表明,对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制度、人员、资金等,只有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田晓.浅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J].市场论坛,2010(8):94-95

[2]左忠奎.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98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篇2

【关键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作用;稳定;问题;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其中道路运输无论是在里程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明显进步。随着人们日常出行的增加,我国道路运输安全形势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近些年来,我国道路运输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为道路安全事故频发,群死群伤的恶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就成为必然趋势。

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旅客运输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管理是道路生产运行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安全管理对于广大人们的人身安全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道路本身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作用。新时期以来,我国道路安全管理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如何在全新的环境下提高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更有利于人们出行的安全、便捷、舒适是从事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1道路安全管理在道路运输中的作用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做好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保证道路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对于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发展,对于人们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社会和谐稳定是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保证人们生命财产的重要保障。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影响。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能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能够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因而我们说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

(2)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在道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竞争力,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提高,又可以使得企业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最终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3)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保证道路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防止交通运输事故的发生,但同时它对于道路自身的状况也保持高度重视,道路交通事故的产生会对道路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有有助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从而间接的减少了对道路自身的损害,道路自身质量得到保证,它的使用寿命将会得到延长。

2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上文分析了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作用,接下来就来探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二是从业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强、技能薄弱。三是运输市场的不规范。四是资源配置渠道不合理。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论述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1)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道路运输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过程中只是就事论事,而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道路运输企业在平常生产运行中,职责不清,奖惩不明,制度不健全,对员工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安全考核制度机制。道路运输企业在管理中无章可循,这是造成我国道路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的关键因素。

(2)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技能薄弱。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员工,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当前我国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非常薄弱。从业人员一是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管理素质不过关,个别从业人员甚至违法犯罪。从业人员素质是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3)交通运输市场本身的不规范。目前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特点是“三高三低”非常显著:市场化程度高、私有化程度高、社会化程度高、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资金含量低(劳动力密集型)。导致了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政府各部门对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内容多,多头管理现象严重,政府各管理部门都可以对其发号施令,容易产生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协调,企业的不适应,使这个行业的政策导向混杂。各个道路运输企业出于经济目的,置安全生产于不顾,盲目追求效益。在道路运输过程中超速行驶,超载运输、疲劳驾驶的现象经常出现。各个企业之间经常发生纠纷,甚至在运输过程中也会由于一些细小的事造成纠纷,这会给道路运输带来严重隐患。

(4)资源配置渠道不合理。道路旅客运输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属于市场主导型的行业,发展的速度更多地依赖市场供求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完善法律法规来优化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结束现行的客运班线许可制度会有利于道路运输企业向规模化、节约化、公司化发展,安全生产水平会得到质的飞跃。

3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措施

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的必然选择。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规范道路运输市场,实现有序竞争。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三是加强车辆的技术管理。四是严格治理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下面就来详细论述这几点。

(1)规范交通运输市场,实现有序竞争。交通运输市场的秩序是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根本。加强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根本上是要规范交通运输市场,交通行政、行业管理部门要对道路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按照“三关一监督”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全面的清查,要加大对道路运输市场的整顿力度,要坚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来对交通运输市场进行整顿。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要严格对道路运输企业的监督管理,针对那些违规运营的企业要坚决取缔,交通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大打非治违的力度,要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道路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对于道路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要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重点介绍安全的意义,安全的技能。通过专业培训来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另外是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要严格按照《道路运输安全工作规范》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从业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以及安全技能,是有效防止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3)加强对运行车辆的技术管理。道路安全运行管理有两个内容,一是对人管理,另外一个就是对车辆的管理。道路运输企业要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在平常运行中要加强对运行车辆的监管与维护,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全面科学的车辆考核评价机制,对那些不符合运输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要严格及时清理。

(4)要严格治理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现象。近些年来道路事故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驾驶员违法违规驾驶,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现象频发。加强对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现象的治理是道路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无证驾驶,醉酒驾驶是造成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就必须要重视对以上情况的处理。近些年来,在交通运输中出现了对驾驶车辆进行改装的现象,我国法律严格禁止私自改装车辆。私自改装车辆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必须要保持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道路安全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在人们对道路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成了必然趋势。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要做好上述四个措施。

参考文献:

[1]孙伟,刘伟.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思路与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07).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篇3

【关键词】危险货物;管理;对策

道路运输是危险品的主要运输途径之一,危险品在运输时,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后果,给人民、社会、环境造成严重伤害。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道路运输危险品货物在2亿吨左右,其中剧毒氰化物就达几十万吨,易燃易爆油品类达1亿吨。随着货运量的攀升,事故数量和危害也在不断上升,给危险品所经过地区的安全带来不可忽视的威胁。因此,如何降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事故风险,提高人员的素质,确保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对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省市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规章,组织开展了系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顿活动,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1多头执法,行政效率低下

交通部门的交通稽查与公安部门负责交通安全管理交警等执法同时存在,都有上路检查、实施行政处罚的权限。多头执法在增加行政管理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被管理者的负担,降低了交通运输的效率。特别是在普通公路上,由于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不同队伍同时开展执法检查,而这些执法队伍又是区域分割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行使过程中很可能被多次拦车检查,造成人为的交通不畅,使危险货物在途时间过长,运输效率降低,造成不必要的多余路边停车,有些检查地点本身就不宜危险货物车辆停车,进一步增加了危险性。同时,政府部门之间在交通管理上的职能交叉问题也比较突出。

1.2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规模小,管理不到位

虽然交通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要求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必须具有十辆以上专用车辆,但实际上很多企业的车辆都不足数,且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用普通车辆抵充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的,而且挂靠的现象比较严重,增加了危险性。

1.3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应急救援流于形式,应付检查,从业人员在紧急状态缺乏有效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经验。二是部分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不规范,或者虽有相关预案但可操作性差。一些企业的应急预案,就是启动了也不起作用,预案制定的本身就缺乏科学性。而有些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同时承担着多种理化性质不同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但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往往都只有一个,没有根据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不同的理化性质制定不同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应急预案,使得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三是很多企业从未开展过应急预案的演练,一旦发生险情,必将难以应付,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四是企业缺乏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

1.4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普遍较低

虽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要求“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但目前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低,尤其在企业中缺少经营管理、安全管理、机务管理的专业人才。与现代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的智能化要求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专业知识接受不了,连最基本的化学符号都不认识,再加上安全意识差,法制观念不强,只管盲目运输和装卸。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虽全部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但相当部分车辆没有较好运用,成为一种摆设。押运人员有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既无应变能力,更无有效地应变措施,只会拿着运单和货物清单办个交接手续,是一个名副其实地陪驾员。

2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今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发展的需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

2.1理顺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体制,强化部门协作

按照国务院关于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个部门承担的要求,界定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与其它部门之间在危险货物管理领域职责分工,对目前存在严重的多头管理、职责交叉等突出问题逐步予以解决。按照政企分开、权责一致,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理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体制,解决目前交通运输部门与公安部门关于车辆检测、汽车检测站、车辆通行等方面的职责交叉问题,理顺交通运输部门与工商、环境保护、公安、质检、卫生等部门的职责交叉问题,逐步解决多头管理问题,明确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职责范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共同制定措施,实行整体联动,形成管理的合力。

2.2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与监督

根据《道路运输条例》、《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的规定,应切实加强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保证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维修质量。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专用车辆应当按照国家标准《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的要求悬挂标志,配备必须的应急处理器材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对货运车辆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维护作业项目和程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18344)等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执行,车辆应当到具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条件的企业进行维修。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部门应严格规范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性能检测方法和技术,监督检测站的检测行为和质量,确保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技术档案信息系统,对车辆实行动态管理。

2.3加强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考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的规定,建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考核体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创建健康、有序、优胜劣汰的道路运输市场机制,引导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运输安全。

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运输方面的考核应包括以下内容:维修货物运输车辆的停车场地与设施的配备情况;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劳动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安全运输责任制、安全运输操作规程的建立与落实情况;车辆、设备及设施维修、监测、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建立与演练情况;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装并正确使用GpS和行车行驶记录仪情况以及GpS或行车记录仪的数据解读情况;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承运人责任险投保情况。

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可根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考核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达不到考核标准的企业,须限期予以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应取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资质。

2.4推进卫星定位系统(GpS)科学使用

目前,浙江省所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均按照有关法规的规定,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GpS),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车辆运行安全。因此,应采取措施,促进全省卫星定位系统(GpS)信息的联网监控,地方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在所有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基础上,尽快实现从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到县(市)、市、省的运输管理部门间联网监控,实现监控信息资源共享,消除监管盲点,全面提高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2.5逐步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

结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年度审验举办从业人员培训班,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法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以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的使用、装卸、运输和发生事故后的处置等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知识培训;根据实际情况,规范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统一培训教育记录,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认真填写培训教育记录。行业主管部门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形式,督促各危运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做到内容、人员、时间的落实,使企业成为对从业人员再教育的主体;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根据安全生产形式及季节变化,邀请安全、交通、消防及化工专家到企业授课,讲解有关危险品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遵章守纪意识及操作技能。企业内部按月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宣传各项政策法规,分析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

2.6建立健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和事故施救网络

重视应急管理在控制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以及减少事故损失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组织协调各类消防力量组建成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应急救援队伍,并经常举行应急救援演习,以便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实施救援,在短时间内控制事故发展。这里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处置程序,切实提高处置各类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成功率。一是通过各部门间的协调,研究分析道路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型和处置方案,并与有关危险品生产、贮存、经营运输单位建立联动程序,完善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处置方案,建立适合全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二是增添处置危险货物紧急事故的专用装备,如起重车辆、捆绑式堵漏带等,为处置各类事故、参加社会抢险救援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三是加强对特勤专勤人员的培训,增强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同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还应从不同层次上加强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救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琳.我国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5.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篇4

关键词:道路危货运输新危规危货运输企业相关从业人员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和生活对危险品资料的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道路运输危险货物都在3亿吨左右,其中剧毒氰化物就达几十万吨,易燃易爆油品类货物2亿吨左右,危险品物流已悄然形成。除运输量上升外,危险货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危害特性也越来越复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覆盖了包括爆炸物品、氧化剂、气体、自燃物品、遇水燃烧物品、易燃固体、一级易烧液体、剧毒物品、一级酸性腐蚀物品、放射性物品;二级易燃液体、有毒物品、碱性腐蚀物品、二级酸性腐蚀物、其他腐蚀物品等交通部《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列名的所有危险货物。大量运输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危险货物的车辆在公路上行驶,形成了一个个流动的危险源,致使运输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公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频发,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综观当下危险品运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承运人小、散、弱

当下承运危货的企业大多规模小,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普通车辆抵充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的,挂靠现象也比较多,真正能提供多品种、大批量专业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还不多。另不少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是自产自运,满足本单位生产经营的运输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有能力组建专业的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变相地造成了当下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小、散、弱。

(2)托运人法律责任缺失

交通运输部于2013年7月1日通过实施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危规)指出:危险货物托运人应当委托具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承运危货。危险货物托运人应当对危险货物种类、数量和承运人等相关信息予以记录,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这一条款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下承运人小、散、弱的现状,跟托运人法律责任缺失有关系。加强危货运输管理应该从托运人的货源源头管理入手,过去托运人只看重承运人的低报价而不去考虑其实力和资质,是导致目前该行业管理水平提升不了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目前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来看,事故发生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承运人没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不具有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安全规章制度并且不少从业人员也不具有相应专业运输知识导致的。

(3)从业队伍和行业管理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当前该行业总体来说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经营的管理人员、装卸人员、押运人员,驾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少从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让相关从业人员经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的专业培训。从业人员不具备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相关法律法规、机动车维修、装卸操作规程、运载途中保管、安全防范、应急事故处置等专业知识。在押运装卸业务忙不过来时,使用不熟悉装卸和押运危险货物的种类、名称、特性、包装要求的人;使用不熟悉装卸操作规程和装卸技术要求的人;使用不熟悉应急处置措施的装卸和押运人。有的甚至使用没有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的人,给整个运输管理业务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更有甚者,有的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在运输途中擅自离开岗位,让所押运的危险货物脱离自已的监控视线之外。

(4)车辆技术状况、运输设备、设施等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

有的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对车辆技术状况的管理缺乏源头管理和动态监管方法和措施,不能及时掌握车辆技术状况完好程度。企业安全管理的手段落后,缺乏有效的教育、监管、激励、奖惩机制。企业往往忙于事后的事故处理,疏于事前的安全教育、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事故的防范等等。

(5)危规运输企业异地运输不备案,驾驶员不能做到随身携带安全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异地经营指的是危货运输业务线路起讫点均不在该企业注册地市域内。据调查,现实中异地经营累计3个月以上的不及时向经营地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并接受监督的企业比比皆是。这种因行业监管缺失的违规现象,给不法危货运输人钻了很多空子。另一方面驾驶人员不能做到随车携带《道路运输证》和《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6)重大节假日上高速公路危货运输问题突出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的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在运输危险货物时,不能严格遵守有关部门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线路、时间、速度方面的有关规定,不能严格遵守有关部门关于运输剧毒化学品、爆炸危险品道路运输车辆在重大节假日通行高速公路的相关规定,导致一旦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伤及大量无辜,损失涉及面因人为因素而被放大。

总之,危险品货物的运输是复杂的,与普通货物运输相比,具有业务专营、车辆专用、人员专业等特点,要做好危险品运输,确保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实现危货运输效益,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危货运输制度。今年刚颁布实施的新危规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值得广大从业队伍认真学习领会运用,现阐述如下:

(1)建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我国《危化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危规》第八条也规定“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两条具体法规的出台强制敦促广大从业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2)建立安全评价制度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早在2003年印发的《关于开展交通、建筑、民爆等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通知》(安监管三字〔2003〕43号)中,就提出了“在道路交通行业开展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并对一些省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进行了评价。本次新危规又进一步明确了安全评价制度的重要性,广大从业企业应该谨遵执行。

(3)建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专项考试制度和豁免制度

“剧毒化学品、爆炸品”的危险性高,一旦发生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都极其严重。为此新危规提出建立了“剧毒化学品、爆炸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制度,从源头管理抓起,加强对驾驶、押运、装卸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在原“危货”资格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剧毒化学品、爆炸品”道路运输的资格认定。同样,新《危规》根据“分类管理”原则和区别对待不同危险级别道路危货运输要求,对道路运输影响不大的危险货物运输,建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豁免制度(按普通货物道路运输要求)。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危险货物豁免仅适用道路货物运输环节,其他诸如生产、包装、经营、储存、使用其他运输方式等仍应严格遵守《危化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4)建立“举报制度”和“事故报告制度”

《危化条例》第九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危化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驾驶人员、船员或者押运人员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从业者提高了外援帮助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控制降低事故损失。

除了上述从制度上去完善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管理外,针对上文分析的当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还可以依托新《危规》从以下方面着手,去改善对危险货物运输的管理,实现运输管理的效益。

(1)调整和细化对危货运输专用车停车场的要求

包括明确停车场面积的最低要求;强调停车场地的设置不得妨碍居民生活和威胁公共安全;进一步明确运输剧毒化学品、爆炸品,应当在停车区域设立明显的“警示标牌”;允许使用租借的停车场地,但加以3年的合同年限限制,并要明确停车场地位置。

(2)从运输源头抓起,保证载货罐车不超载

做到“一车一罐一品”要求,为保证罐车不超载,可按公式计算:罐车核定载质量(kg)≥罐体容积(m3)×许可运载液体危险货物的密度(kg/m3)。做到载货罐车在核定范围内装运。

(3)专用车辆维修应对口管理

根据新《危规》第二十五条规定“运输剧毒化学品、爆炸品专用车辆及罐式专用车辆(含罐式挂车)应当到具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资质的企业进行维修。牵引车以及其他专用车辆由企业自行消除危险货物的危害后,可到具备一般车辆维修资质的企业进行维修”。这一条企业应该严格遵照执行。

(4)危货车运普货应区别对待处理

《危规》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使用罐式专用车辆或者运输有毒、感染性、腐蚀性危险货物的专用车辆运输普通货物。其他专用车辆可以从事食品、生活用品、药品、医疗器具以外的普通货物运输,但应当由运输企业对专用车辆进行消除危害处理,确保不对普通货物造成污染、损害。不得将危险货物与普通货物混装运输”。

(5)严格常压罐体检验记录

《危规》第二十八条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对重复使用的危险货物包装物、容器,在重复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维修或者更换。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应当对检查情况作出记录,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6)危货运输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装卸管理人员

《危规》第四十二条规定:危险货物的装卸作业应当遵守安全作业标准、规程和制度,并在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或者监控下进行。危险货物运输托运人和承运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指派装卸管理人员;若合同未予约定,则由负责装卸作业的一方指派装卸管理人员。

总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风险,保障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根本在于管理。必须从宏观上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法制管理和制度建设,从微观上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全面全员管理,以提高危险货物运输的效率与安全性,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Z].2013.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篇5

近年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运输管理机构和运输企业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做一个负责任的行业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责,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旅客运输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特别是今年春运、“五一”、“十一”假日运输工作中,取得了未发生重特大道路运输生产事故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在座各位及全省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及从业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运输生产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总理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省委、省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部署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省交通厅党组非常重视安全工作,提出了“做一个负责任行业”、“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和把“安全、质量、成本”作为交通工作永恒主题的思路,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近几年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模糊认识需要进一步澄清。有的人认为,道路运输安全是公安交警部门的职责,我们没有管理职责。按照《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道路运输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交通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职责。我们的职责主要体现在行政许可和市场监管上。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经营行为监管,是我们法定的职责。交通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以“三关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职责。因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运输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运输安全工作,增强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责任意识,克服麻痹松懈和厌战情绪,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特别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重点抓好非公有制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运输生产安全。

近年来,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率逐年递增,今年,国家和省里专门召开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的会议,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就此召开会议,对我省非公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几点要求,我们交通运输部门一定要严格抓好非公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的前三个季度,全国死亡10人以上的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减少4起;死亡人数同比减少45人,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好转。但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从全国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来看,旅游、夜行和超长途客运班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频发事故,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特别是近日四川九寨沟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教训是沉痛的。虽然,当前我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但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发展很不平衡,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正处在安全事故多发期。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道路运输的需求越来越高,比如近期出现的电煤等物资运输紧张问题。也对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上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素质还比较低,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道路运输行业非公有制企业比重较大,绝大多数国有运输企业也都采取了单车承包经营模式,“以包代管”现象比较严重。今年1至9月,我省非公有制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率比较高,约占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数的63%,形势比较严峻;再加上我省冬季道路通行条件复杂等因素,加大了运输生产安全工作的难度。虽然我们今年在“春运”、“五一”、“十一”期间都没有出现事故,但大家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工作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的环节也很多,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抓住重点,把主要精力始终放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上,力争在重点问题上实现突破,带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进展。各地的实际情况不相一致,出现事故的原因也不一样,各地各部门对事故深入剖析,抓住重点,带动全面工作。

(一)强化企业责任主体意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各运输企业要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把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当作头等大事。一把手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对运输生产安全工作的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基础性工作,研究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机制问题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是选择好法人代表,另一方面就是建立有效机制。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其顺利发展。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督促企业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基层单位、各生产环节和各个岗位。要重点加大对非国有运输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非国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要按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逐步聘用一名以上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确保安全生产。

(二)依法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实践证明,安全生产工作没有“窍门”,依法严格管理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措施。《安全生产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依法管理运输生产安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坚持抓源头,抓预防,搞好事前监督。要依法行使行政许可权,把好运输安全第一道关口,对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资质和条件进行严格把关,不符合运输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不允许进行道路运输市场从事经营活动。要坚决查处各种危及运输生产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要继续开展客运服务质量达标、危险货物运输、维修、驾训市场整顿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营运车辆、客运站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要重点加强夜行班车、旅游包车、超长途客运班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监督检查,加大安全运输宣传力度,消除安全隐患。要加强对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经营者安全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督考核,对经常违章操作,屡教不改,且已达到退出分数的,要依据运输经营行为记分考核办法的规定坚决退出市场。

(三)积极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道路运输安全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车、站、路等多种因素,仅靠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单方面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齐抓共管,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交警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交换安全生产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以便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定期与交警部门联系,察看行车人员纪录,严把资质关。要建立公路状况信息反馈卡制度,及时将公路路况等情况反馈给公路部门,通过运输反映出的问题做好管理工作。要通过公路收费站了解交通流量,分析客流规律,为做好运输组织工作提供基础资料。要密切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超员、超速等严重危及安全的违法行为,努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完善应急机制,减少事故损失。建立应急救援机制是提高事故应对能力,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手段。目前,各部门、各运输企业基本上都制定了应急预案,但在预案的科学性、详细性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必须做到具体和有可操作性。应急救援人员必须经过正规专业训练,并且要进行演练,具备实战经验。提高重特大事故救援能力。应急救援预案要保证能够随时启动,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及时处理,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要注意安全与俺要经常更新。

(五)严格报告制度,公开事故信息。要认真落实《交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工程和道路运输重特大事故报告制度的通知》、《吉林省重特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的有关要求,发生重特大事故要及时逐级上报,并要勇于向社会公开。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实现信息公开是建设责任政府、透明政府的要求,也是处理突发事件,化解危机的最好办法。“谣言止于公开”。出现事故只有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创新求实,巩固运输安全生产良好形势

(一)勇于创新,适应运输安全生产发展要求。随着运输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运输需求的提高,运输市场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要求。要实现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必须创新运输安全管理理念,建立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一是管理理念和方法创新。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不断变化,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必然随之变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三个转变”,即“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省交通厅制定了《安全生产工作考评办法》,并起草了《吉林省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现已上报省政府,准备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省厅将进一步完善投资倾斜、安全生产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二是企业安全管理方式创新。要做好运输生产安全工作,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点问题。运输企业、客运站要加大安全投入,引进安全检测仪、全程监控系统等先进的技术设备,采用汽车行驶记录仪、GpS等科技手段,加强“三品”检查和对营运车辆和驾驶员的动态监管,防止“三品”进站上车和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行为的发生。三是安全文化创新。各地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丰富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改进方式方法。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各运输企业要采取安全技能培训、观看警示片等形式提高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各运输企业要把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和方法。

(二)求真务实,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抓落实。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运管机构、运输企业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落实上,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一线进行安全工作调研,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影响运输安全的突出问题。要定期对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篇6

近年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运输管理机构和运输企业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做一个负责任的行业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责,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旅客运输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特别是今年春运、“五一”、“十一”假日运输工作中,取得了未发生重特大道路运输生产事故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在座各位及全省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及从业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运输生产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总理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省委、省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部署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省交通厅党组非常重视安全工作,提出了“做一个负责任行业”、“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和把“安全、质量、成本”作为交通工作永恒主题的思路,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近几年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模糊认识需要进一步澄清。有的人认为,道路运输安全是公安交警部门的职责,我们没有管理职责。按照《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道路运输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交通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职责。我们的职责主要体现在行政许可和市场监管上。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经营行为监管,是我们法定的职责。交通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以“三关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职责。因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运输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运输安全工作,增强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责任意识,克服麻痹松懈和厌战情绪,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特别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重点抓好非公有制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运输生产安全。

近年来,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率逐年递增,今年,国家和省里专门召开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的会议,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就此召开会议,对我省非公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几点要求,我们交通运输部门一定要严格抓好非公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的前三个季度,全国死亡10人以上的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减少4起;死亡人数同比减少45人,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好转。但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从全国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来看,旅游、夜行和超长途客运班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频发事故,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特别是近日四川九寨沟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教训是沉痛的。虽然,当前我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但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发展很不平衡,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正处在安全事故多发期。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道路运输的需求越来越高,比如近期出现的电煤等物资运输紧张问题。也对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上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素质还比较低,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道路运输行业非公有制企业比重较大,绝大多数国有运输企业也都采取了单车承包经营模式,“以包代管”现象比较严重。今年1至9月,我省非公有制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率比较高,约占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数的63%,形势比较严峻;再加上我省冬季道路通行条件复杂等因素,加大了运输生产安全工作的难度。虽然我们今年在“春运”、“五一”、“十一”期间都没有出现事故,但大家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工作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的环节也很多,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抓住重点,把主要精力始终放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上,力争在重点问题上实现突破,带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进展。各地的实际情况不相一致,出现事故的原因也不一样,各地各部门对事故深入剖析,抓住重点,带动全面工作。

(一)强化企业责任主体意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各运输企业要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把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当作头等大事。一把手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对运输生产安全工作的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基础性工作,研究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机制问题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是选择好法人代表,另一方面就是建立有效机制。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其顺利发展。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督促企业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基层单位、各生产环节和各个岗位。要重点加大对非国有运输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非国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要按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逐步聘用一名以上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确保安全生产。

(二)依法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实践证明,安全生产工作没有“窍门”,依法严格管理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措施。《安全生产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依法管理运输生产安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坚持抓源头,抓预防,搞好事前监督。要依法行使行政许可权,把好运输安全第一道关口,对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资质和条件进行严格把关,不符合运输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不允许进行道路运输市场从事经营活动。要坚决查处各种危及运输生产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要继续开展客运服务质量达标、危险货物运输、维修、驾训市场整顿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营运车辆、客运站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要重点加强夜行班车、旅游包车、超长途客运班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监督检查,加大安全运输宣传力度,消除安全隐患。要加强对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经营者安全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督考核,对经常违章操作,屡教不改,且已达到退出分数的,要依据运输经营行为记分考核办法的规定坚决退出市场。

(三)积极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道路运输安全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车、站、路等多种因素,仅靠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单方面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齐抓共管,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交警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交换安全生产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以便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定期与交警部门联系,察看行车人员纪录,严把资质关。要建立公路状况信息反馈卡制度,及时将公路路况等情况反馈给公路部门,通过运输反映出的问题做好管理工作。要通过公路收费站了解交通流量,分析客流规律,为做好运输组织工作提供基础资料。要密切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超员、超速等严重危及安全的违法行为,努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完善应急机制,减少事故损失。建立应急救援机制是提高事故应对能力,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手段。目前,各部门、各运输企业基本上都制定了应急预案,但在预案的科学性、详细性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必须做到具体和有可操作性。应急救援人员必须经过正规专业训练,并且要进行演练,具备实战经验。提高重特大事故救援能力。应急救援预案要保证能够随时启动,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及时处理,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要注意安全与俺要经常更新。

(五)严格报告制度,公开事故信息。要认真落实《交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工程和道路运输重特大事故报告制度的通知》、《吉林省重特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的有关要求,发生重特大事故要及时逐级上报,并要勇于向社会公开。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实现信息公开是建设责任政府、透明政府的要求,也是处理突发事件,化解危机的最好办法。“谣言止于公开”。出现事故只有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创新求实,巩固运输安全生产良好形势

(一)勇于创新,适应运输安全生产发展要求。随着运输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运输需求的提高,运输市场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要求。要实现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必须创新运输安全管理理念,建立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一是管理理念和方法创新。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不断变化,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必然随之变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三个转变”,即“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省交通厅制定了《安全生产工作考评办法》,并起草了《吉林省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现已上报省政府,准备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省厅将进一步完善投资倾斜、安全生产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二是企业安全管理方式创新。要做好运输生产安全工作,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点问题。运输企业、客运站要加大安全投入,引进安全检测仪、全程监控系统等先进的技术设备,采用汽车行驶记录仪、GpS等科技手段,加强“三品”检查和对营运车辆和驾驶员的动态监管,防止“三品”进站上车和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行为的发生。三是安全文化创新。各地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丰富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改进方式方法。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各运输企业要采取安全技能培训、观看警示片等形式提高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各运输企业要把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和方法。

(二)求真务实,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抓落实。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运管机构、运输企业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落实上,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一线进行安全工作调研,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影响运输安全的突出问题。要定期对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篇7

二、企业要落实全安全培训制度。每年组织一次以上由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参加的集中安全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每月进行一次以上从业人员的集中教育,每次教育时间不少于半天;每天进行一次从业人员上岗之前的温馨安全提示。企业行政一把手以及分管领导要亲自讲安全课,每年主讲6次以上安全课;安全部门负责人要管好安全、精通安全、会讲安全,每年主讲12次以上安全课。

四、企业要落实“一册三证两卡”制度。“一册”即《企业安全手册》,“三证”即《道路运输证》、《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许可证明》、《客运班车驾驶员即时驾驶证明》,“两卡”即安全卡、车辆月检卡,体现安全文化引领,安全教育预防,资格资质保证,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可控。

五、企业要落实“人车联检”制度。运输公司和客运站在批准车辆出场、出站之前,必须对驾驶人资质状态和车辆安全技术状态进行检查,确保“人有问题不上岗,车有问题不上路”。

六、企业要落实“短信温馨即时提示”制度。通过发送短信向驾乘人员即时发送温馨提示信息、安全警示信息、天气路况信息,实现管理人员与驾乘人员的不断线联系。

七、企业要落实道路运输车辆GpS安全运行监控系统使用制度。必须24小时专人在岗、在线监控,提高运行途中的动态监控和即时纠错能力。

九、运管机构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网格化安全监管体系。要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健全岗位工作责任制,细化和优化审批、审核、年审、年检、考试、发证、考核等管理岗位的责任和程序,做到事事、时时、处处有人负责,保证审批、监管、处罚等每个环节有执行标准。

十、运管机构要在驾驶员培训工作中落实“安全第一课”制度。凡是申领驾照的人员,在进入驾校的第一天,必须参加安全应知应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理论学习、实际操作以及考取驾照等环节。

十一、运管机构要监督客运站落实“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每天抽查车辆不低于发车总数的3%,每个季度保证将所有始发车辆抽检一次,记录要详实,台帐要明晰。

十二、运管机构要动态抽查企业的GpS安全监控系统使用情况,发现不在岗、不在线等问题,书面通知企业并监督整改;要指定专人每天抽查客运及危险品运输企业不少于3家,抽查运输车辆不少于10辆,每个月保证将所有监管车辆抽检一次,记录要详实,台帐要明晰。

十三、要拓展完善客车GpS监控系统功能,政策支持企业运用3G通信技术实现客运车辆远程可视化监控。通过推广客车超员报警、短油停驶技术,有效解决超员现象的发生。

十四、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一票否决”的市场退出机制。日常检查和年度考核时,发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已经与许可条件严重不相符的,安监部门委托专业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运管机构监督企业依据《安全评价报告》和《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到期仍不达标的,依据《道路运输条例》按程序撤销或申请撤销原行政许可,强制其退出运输市场。

十五、企业未按规定课时课程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集中培训的,年度质量信誉考核等级不得定为aaa级、年度企业安全等级评定不得定为a级、取消年度本质安全先进企业评选资格,并申请市安监部门依据《市安全生产条例》处5000-2万元罚款。

十七、承担与道路运输安全有关的检测、检验、考试等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依据《市经营性道路运输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进行警告、罚款直至撤销、申请撤销原行政许可。

十八、客运站批准不符合《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的车辆上路运行的,依据《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管理规定》处1万元-3万元罚款;导致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的,依据《省经营性道路运输事故报告和处理暂行办法》申请降低其站级等级,情节特别严重的申请吊销经营许可证。

十九、企业发生一次一般以上安全责任事故的,依据《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将该企业的年度质量信誉考核等级定为B级(不合格),挂牌监督整改,并且B级企业的年度安全生产等级不得定为a级;依据《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级别评定办法》将该企业的年度安全等级定为D级(不合格),挂牌监督整改,并且D级企业的年度质量信誉考核不得定为aaa。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篇8

关键词: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检查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安全检查就是对系统的各要素,生产过程中潜在安全问题进行详细检查,识别所存在的危险性,并提出改正措施,以达到促进安全生产的目的。围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检查项目,本文梳理企业经营范围及人员从业资格、安全生产基础、从业人员管理、车辆、设施与设备管理、运输过程监管与应急处置,以及事故报告与处理等方面检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1企业安全检查

企业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弥补管理缺陷、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和危害因素、及时培育并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理念与文化、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条例。通常企业安全检查内容可归结为企业经营范围及人员从业资格,安全生产基础,从业人员管理,车辆、设施与设备管理,运输过程监管与应急处理,以及事故报告与处理等6个方面,也就是,“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落实”,如表1所示。

2主要问题

2.1企业经营范围

(1)企业不了解所承运危险货物的类别,造成了超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的范围经营的状况。(2)办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以及《道路运输证》先后顺序问题,导致其经营范围不统一。此外,企业还存在未年审(检)的情况。

2.2从业人员从业资格

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取得从业资格证,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数量不够,取得证件类型不同(例如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职安全管理人员、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和装卸管理人员等从业人员未进行复训;从业人员离职,造成从业人员数量与企业危险品运输专用车辆数量不匹配。

2.3安全生产基础

安全生产基础涉及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会议、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等方面。

2.3.1安全管理机构

(1)企业及分支机构无相关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设立文件;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组成成员不符合要求;有组成成员变更未及时更新。(2)无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相关设立文件;组成成员不符合要求;有组成成员变更未及时更新;未进行公示。

2.3.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企业建立了责任制度,但是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写导则》(Jt/t913-2014)不符,不符合企业实际(岗位职责等);未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岗位成员对岗位不熟悉;未进行定期考核。

2.3.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企业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写导则》(Jt/t912-2014)不符,不符合企业实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不全面;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及装卸管理人员等从业人员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写导则》(Jt/t912-201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熟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够。

2.3.4安全生产会议

企业召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和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的频次不够;安全生产会议应付了事,甚至未开;参加安全生产会议的人员不齐;开会内容不符合要求。

2.3.5安全生产档案管理

各项安全生产档案建立不齐全、不规范、不进行更新,不符合《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Jt/t914-2014)的要求;档案保存年限不够。

2.4从业人员管理

(1)企业未按照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程序进行从业人员的管理,例如:未建立从业人员信息登记表、未经过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日常监管不到位(包括不参加安全培训、不参加安全例会、违法违章违纪现象严重等)、未帮从业人员办理社会统筹保险等。(2)企业未编制培训计划和长期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或者建立了并未按计划进行实施的;企业对从业人员未开展岗前教育培训,驾驶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岗前教育内容(三级教育内容)、时间不符合要求(或者培训人员不齐全);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和分支结构(如有)负责人未取得安全资格证书,或者证书类型不符合要求或未继续教育;未建立培训档案,未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2.5车辆、设施与设备管理

2.5.1设施设备

(1)检查车辆管理台账,证件不全。(2)现场查看通讯工具、标志灯(牌)配备不齐全或失效的,不符合《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2005)的要求;标志牌上的危险货物品种、类别和《道路运输证》不一致。(3)现场查看车辆经常性装备,车辆的前风窗玻璃刮水器、牵引车与被牵引车连接装置、排气火花熄灭装置、罐式车辆防倾覆装置、接地装置、紧急切断装置等有不完好现象。(4)询问驾驶员,对特殊条件下应配备何种装备(防滑链、防滑垫、牵引绳等临时性装备)不了解,或者根本就未配备临时性装备。(5)现场查看随车携带的安全防护、应急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对照安全卡核对车辆配备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消防设施设备不一致。(6)管理人员不了解机动车报废标准,报废标准和流程不符合要求;企业对临近报废车辆(或8年以上)未采取加强控制措施。

2.5.2动态监控管理

(1)企业未对车载终端进行定期检查;车辆车载监控不能正常使用或有长时间不在线、误报警、在途车辆总体在线率低于80%等未能及时处理。(2)企业监控平台不能进行车辆行驶情况的轨迹回放;平台数据库未录入车辆技术档案信息、未录入正确的驾驶员信息,或者录入信息不能实际对应或录入资料不全等。(3)监控人员不能够熟练操作监控平台;未对监控异常情况进行处理。(4)企业未落实监控值班制度,不能够保证车辆在行驶时有人员进行监控;企业未对车辆运行情况进行24h的监控管理。(5)企业未及时对违章行为纠正处理。(6)动态监控管理台账建立不齐全,例如:安装验收记录、检查记录、监控记录、交接班记录、违法违章处理记录,或者填写不规范。

2.5.3停车场管理

(1)企业未制定停车场管理制度,或者建立不规范;未建立停车场管理工作记录(例如:危货车辆停放管理、专用停车区域管理、警示标志管理、相关设备管理、车辆进出登记等。(2)场地租赁合同未满3年、面积不符合要求、场地内有影响危化品停车安全的作业。(3)具有运输剧毒、爆炸和i类包装危险货物专用车辆的企业:未设置专用停车区域(专用停车区域设置危险等警示牌,与其他危货车辆明显区分开,通过场地划线能明显的标示清楚),或者标示不明显。(4)停车场地存在混停现象,未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例如,禁止吸烟、禁止烟火。(5)停车场无专人值守、现场查看设施设备,未配备安全设施设备或者配备不符合要求、未建立停车场设施设备台账(包括维护、保养记录)。

2.6运输过程监管与应急处置

运输过程监管与应急处置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的培训、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演练等内容。(1)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不符合《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Jt/t911-2014)的要求,且未。应急预案中未明确安监局、公安、医院、消防、行业主管部门等电话号码。企业未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2009]第17号令)要求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且未明确预案的修订频次或未按频次评审。(2)应急预案的培训。企业未进行应急预案和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宣传教育。从业人员不了解应急预案内容或不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响应条件、应急程序和应急处置方案。(3)应急队伍。企业未设立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未明确应急救援人员的相关职责。企业未开展应急救援人员日常训练,且训练内容未包含相应的体能或技能;未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考核。(4)应急装备。企业未配备应急救援物资,或者清单和实际配备情况不对应。企业未对应急救援物质及装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5)应急演练。企业未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未组织实施应急演练。应急演练结束后,未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与总结;应急演练效果评审未对应急预案提出相关意见;应急预案与应急演练内容不符。

2.7事故报告与处理

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不知如何处置和汇报;企业不知该怎么上报,出现瞒报、迟报等现象;事故处理记录不完善,未按照“四不放过”进行事故处理。

3对策建议

(1)对照《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2015年3月9日正式,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结合企业《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经营范围,确认是否在其经营范围内。所有证照统一;根据当地的要求对证照的年审(检)。(2)按照30台车辆配备1人的标准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且定期对其复训;及时聘用从业人员,以保证符合运营条件。(3)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设置有文件或资料;组成成员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负责人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若有成员变动,要及时更新发文。(4)成立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有机构设置文件和相关制度;组成成员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负责人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若有成员变动,要及时更新发文;对安全管理机构及应急救援体系进行上墙公示。(5)根据《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写导则》(Jt/t913-2014)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编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年与各部门各岗位层层签订责任书;从业人员加强岗位责任要求的学习,对照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进行考核。(6)根据《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Jt/t912-2014)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编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根据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建立标准要求以外的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学习;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进行执行力的考核。(7)按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Jt/t912-2014)严格管理,并建立齐全的从业人员管理档案(聘用日常管理解聘),且保存好人员档案。

4结语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篇9

一、工作原则

坚持“立足源头、依法严管、标本兼治、严管重罚、长效治理”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负责、行业督查的工作格局,确保整治“三车”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工作目标

按照统一领导、抓住源头、标本兼治、严管重罚的原则,各道路运输企业在交通局的统一领导下,要有专人负责,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三车”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使“三车”严重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明显下降,建立“三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组织领导

县交通局成立“三车”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其他运政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三车”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运管所,李敦军任办公室主任。

四、工作措施

(一)明确职责,综合整治。按照“统一领导、立足源头、标本兼治、严管重罚、长效治理”的原则,各道路货运企业一把手负总责。要主抓以源头治理为重点,坚持源头管理和路面执法相结合,运输企业自查和部门监管相结合,县交通局与运输企业签订“三车”整治责任状,明确职责,全面推进整治工作。

(二)开展源头调查,建立“三车”信息档案。各运输企业要认真梳理“三车”信息档案和台帐,并于2月1日前把送料车的台帐和车辆信息报送到县交通局“三车”专项整治办公室。

(三)深入开展自查自纠,纠正车辆私改行为。各道路运输企业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私自改装车辆要限期拆除,恢复原状,消除安全隐患。不拆除的不得上路营运,对抗拒不拆的车辆吊销其道路运输证,勒令退出运输市场。

(四)强化管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收取安全生产保证金。凡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的企业和个人,一律实行保证金制度,保证金最低定额为30万元。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擅自从事道路货物运输或违规的运输企业、个人按《道路运输条例》处以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质量信誉考核和安全生产评价不合格的运输企业将清除出建筑材料运输市场。

运料车驾驶员必须持证上岗,对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运料车造成责任事故的从业人员将列入“黑名单”,处以2000元的罚款,取消其运料车资格,运料车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车况完好,改装、拼装车辆、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车辆、拖拉机等不得从事建筑材料运输。

对造成1人以上死亡交通事故的运料车,企业要停业整顿,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一律取消其企业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扣除全部保证金。

(五)建立交通安全员联系督查制度。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选派部分运政管理人员进驻企业,参与企业安全学习培训,督促企业安全生产。安全员要掌握运输企业动态,及时上报企业的“三车”运输情况和安全生产情况。

五、工作步骤

专项整治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集中整治阶段(1月16日至2月16日)。组织力量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从严查处“三车”交通违法行为,全面遏制“三车”交通事故的发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实行重点企业报告制度,建立“黑名单”。

(二)源头治理阶段(2月17日至3月17日)。完善源头治理工作,对重点的运输企业和材料单位,抽派运政人员进驻,对企业和车辆进行实时监管。

(三)长效管理阶段(3月18日至4月16日)。根据整治情况,逐步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成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当前“三车”交通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有关单位和运输企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完成。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篇10

关键词:运输市场服务质量措施

1、我区道路运输市场的基本情况

1.1、全区客运企业3家,均为专业客运公司;现有汽车客运站3个,分别是汽车西站、汽车南站、汽车东站,均为一级客运站;现有客运线路82条,车辆共有325辆客运班车,其中省级班线11条,车辆18辆;市级班线15条,车辆106辆;县级班线22条,车辆102辆;区境内班线34条,车辆100辆。线路延伸3省7市6县(区),营运里程5360公里,日发班次853辆(次),日客流量1.5万人(次)。

1.2、出租车公司6家,出租车1225辆(安吉170辆、安顺232辆、翔宇236辆、鸿运172辆、海峰212辆、金达203辆)。其中:挂靠经营有884、租赁经营的有341辆。

1.3、公交公司1家(城运公司)。目前拥有公交车187辆,经营线路28条,其中:城市公交线路6条,投入公交车107辆,线路总长度58.9公里;城乡公交线路22条,投入公交车72辆,线路总长度304.4公里。线路总里程391.3公里,日运送乘客4.5万人次,服务范围覆盖城区、火车站和近郊9个乡镇,服务居民占全区人口的五分之三。日发班次1321班,日行驶里程32968公里。

1.4、旅游运输公司3家,共56辆(其中:张运司20辆、幸福旅游公司30辆,海峰6辆)。

1.5、营运货车11548辆。

1.6、机动车维修业户503户(一、二类维修业户53户、三类专项维修和摩托车维修450户,包括摩托车专项修理的57户)。

1.7、运输服务业(信息配载、物流)15户。

1.8、危货企业2家,运输车辆40辆,其中:中石油公司33辆,以全市运送石油为主;昆仑物流公司7辆,主要运送化学品。

2、影响道路运输服务质量的因素

2.1、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依然落后

行业管理的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到位,由于营运车辆经营形式的存在,车辆的产权实质上还是个体拥有,管理起来有较大的难度。长期以来,由于客运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退出机制不完善,使道路运输企业从管理、服务和经营中,逐步转变为纯经营型,把国家的道路客运班线变成了企业创造效益的一大途经,重收费、轻管理,逐步演化成区域性道路运输垄断者,强权经营,欺行霸市的行为,这样的经营管理方式给市场管理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2.2、我区道路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强

市场经营主体依然存在弱、散、小的特点,公司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挂靠和租赁问题已成为行业发展、行业文明、行业规范管理的主要障碍。城市交通的服务是一种全方位的服务,不仅仅是司乘人员对乘客的服务,还有乘客对候车环境、线路运行质量、准点率要求等方面的需求。由于车主不是企业职工,企业对车主的经营行为、服务质量、安全生产等日常的管理、协调能力十分薄弱,从而使得道路运输企业竞争力不强。

2.3、道路运输服务设备不够完善

设备是道路运输服务的基础,但是我区道路运输服务设备落后,至今公交车依旧实行票员收费制,难免增加乘客与司乘人员发生矛盾和摩擦的几率,从而使我区公交行业服务质量提升缓慢;出租汽车服务评价系统尚未投入,导致从业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不重视自身道德素质和服务态度,思想转换不彻底。

3、提升道路运输市场服务质量的主要措施

3.1、完善道路运输市场体制,健全管理机制

目前我区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甘肃省道路运输条例》中,对公交、出租的管理办法不健全,地方管理办法不完善,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无法落实。因此,要切实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健全道路运输法规体系,调整机制,理顺关系,增强操作性,完善以地方法规为龙头,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全省道路运输法规体系,使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和行业管理纳入法治的轨道,确保道路运输业的结构调整顺利进行。

3.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引导从业人员爱企业、爱岗位。其次,要开展文明服务教育,让从业人员知晓文明服务是职业道德的一部分,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提高从业人员文明服务的自觉性。

3.3、加强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考核工作

鼓励客运企业实施公司化经营,逐步清理挂靠经营,推进道路客运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继续推进道路客运业结构调整,在抓好运力结构调整的同时,重点抓好运输组织、运输经营结构的调整,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定期道路运输企业诚实信用的有关信息。

3.4、强化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运管部门要进一步督促运输企业建立健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做到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化,安全管理评价标准化,安全隐患排查专业化,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预警制和重大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三关一监督”,对达不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道路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