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十篇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十篇

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18

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篇1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子杂志Swot分析法广告经营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电子杂志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媒介融合已经不再是一个新概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浦尔教授最早提出媒介融合这一术语。他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狭义的媒介融合概念是指不同的媒体形态融合在一起,逐渐趋于一体化,形成“质变”,电子杂志媒体就是典型媒介融合下的新兴产物。它集合了传统的杂志媒体与互联网媒体,主要依靠网络平台进行数字化出版物的传播与发行。

电子杂志在很多方面都具备传统纸质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集合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Flas、3D效果等多种表现方式,具有“富媒体”特征,带给读者更多的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此电子杂志的内容依托下,电子杂志广告也体现出与传统媒体相比的多样性、灵活性。传统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主要以平面广告为主,广播、电视这两大电子媒体以视频音频结合的方式为主,而电子杂志广告则充分吸取两者之长,可以同时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与推广。

二电子杂志广告的经营探索

1.电子杂志的分类

作者在对本课题前期的研究中按照杂志的制作基础将电子杂志大致分为两类,即原生型电子杂志与传统型电子杂志。原生型电子杂志具有专业的制作团队和充足的制作经费,杂志本身制作精美、内容丰富,里面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是电子杂志的中坚力量,拥有比较年轻、时尚、潮流的受众群。如电子杂志平台poCo网上的《poCoZine》和《男色》等。这种类型杂志的广告形式也是丰富多样,集平面、Flas、视频、互动游戏于一体。传统型电子杂志不满足于单一纸质媒体的发行渠道,将传统发行渠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使杂志内容数字化,推出纸质媒体的电子版本,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这类电子杂志在传统渠道就已经拥有比较稳定的读者群,原来人们只习惯于在纸质媒体上获取信息,现在读者可以从线上线下两种渠道领略杂志的精彩内容。

2.对电子杂志广告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它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找出企业自身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以及所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它是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与概括,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一种常用方法。

针对前面所述两类电子杂志上投放的广告作品,作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见表1)。

市场进入壁垒较低;行业发展迅速传播范围广泛;多种下载平台的构建;受众群精准、细分产业结构不够完善;采编队伍相对薄弱;宏观经济萧条

第一,竞争优势(Strength)分析。与其他形态的媒体广告相比,电子杂志广告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融合了平面、视频、音频、Flas、互动游戏等多种表现形式,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利用是其首屈一指的技术优势;二是读者的感官冲击力相比单纯视觉或听觉要大得多,可以充分调动多种器官感受广告内容,潜移默化地接受广告信息;三是即时互动性强,通过点击页面链接、参与互动游戏、竞争抽奖、话题讨论等方式增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与传统杂志广告相比具有极强的竞争能力优势。

第二,竞争劣势(weakness)分析。一是电子杂志广告很难与受众保持很强的黏着度,商业性极强地弹出广告页面容易使用户产生厌烦感,继而降低对宣传品牌的注意力和好感度;二是部分受众一旦注意到各种商业广告互动是品牌所做的宣传和推广,就会选择直接略过广告内容不予理会,由此使得广告注意率大大下降;三是电子杂志广告的载体杂志本身内容同质化严重,目前电子杂志主题主要集中于时尚、消费、娱乐等类别,新闻性、专业性等较具深度的优质内容较少,杂志类别分布不均衡。

第三,外部机会(opportunity)分析。一是电子杂志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壁垒较少,相比传统媒体而言每个人都可能是内容的创制者,诸如poCo平台为了迎合poCo社区用户的需要,推出多种电子杂志制作软件,让用户自己制作电子杂志实现自娱自乐。另外,电子杂志行业发展也非常迅猛,尤其在得到风险投资资本的注入后,媒介日趋融合的大环境发展下,该行业可谓发展前景良好。二是电子杂志的传播范围广泛,相比随身携带几十本纸质版图书杂志而言,电子杂志可以通过分享、复制等方式大大增加信息的传播性。三是多种下载平台的构建,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的出现与普及使得电子杂志本身携带更为方便,为广告投放提供更多的触角与发挥空间。四是由于电子杂志本身细分化市场,使得读者受众群也得到细分,广告投放可根据自身产品品牌的特征选择相适应的电子杂志投放,实现精准化营销。

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篇2

关键词: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应对

前言

传统媒体自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但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对其强大的攻势,以至于其市场地位越来越不稳。不过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地改进,向着新时展,要想让传统媒体的市场不再慢慢缩小,还是要分析出网络和传统媒体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为传统媒体应对网络时代提供相关依据,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步。

1.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比较

1.1网络媒体的优劣势

优势:一是网络媒体的时效性非常强,当某一事件或新闻发生后,网络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消息,并且能够利用手机,电脑能工具做到随时随地传播消息;二是网络信息量大。某一事件后,观看者能够看得不止是当前的消息,还能查询到与之相类似的许多消息,并且链接一个接一个,只要你点下去,就会一直有消息,进而获得更多的信息。三是价格低廉。只要能连接网络,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都能随时随地浏览信息而不是像传统报纸、期刊一样需要订购。四是网络媒体基数大。现在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都能够用移动电子设备进行网络信息的获取。

劣势:一是信息失真。因网络消息有很多渠道,一些渠道根本没经过严格的筛选,便能够随意在网络上一些看似真实的消息,信息失真会误导一部分判断力弱的人群,甚至造成危害。二是信息冗杂。网络信息量大一方面能给浏览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会造成信息的冗杂,浏览者找不到重点,会造成看了许多的消息可到头来却不知道看了什么,也容易错过一些重要信息。三是无网络地区浏览困难。虽然是获取信息可以从手机或电脑这些终端设备上入手,但同时也不如报纸方便,因如果没有网络,是无法获取这些信息的。

1.2传统媒体的优劣势

优势:一是信息具有权威性。由于传统媒体由来已久,人们心中已然形成对传统媒体的信任,相信其所报道的信息的真实可靠,也是因为传统媒体的信息是由权威机构亦或是经过审批的机构的信息,所以其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二是信息不冗杂。如报纸、期刊中的文章都具有针对性,而不是像网络媒体相似的信息有很多。而且传统媒体所报告的信息都是通过专业的撰稿师进行专业写作,有一定的格式和规定,还要经过层层筛选才能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四是具有独特性。像人民日报、医学报、科学报以及各地区报刊都有自己独特之处。

劣势:一是网络媒体的浏览者分布广泛。阅读者不再只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国家工作人员等,只要有时间拿起手机,连接网络什么阶段的人都可以上网浏览。二是信息雷同。传统媒体的信息跟网络媒体的信息大同小异,在网络发达的时代,人们选择网络就不会再去重复浏览报纸,刊物等。

2.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

上文分析了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劣势,虽然传统媒体收到了网络媒体的巨大冲击,但传统媒体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再对网络媒体进行取长补短,还是能够在市场中逐步发展的。具体措施如下:

2.1根据人们的阅读习惯进行改进

人们在浏览信息时,并不是想看一些嗦的语言,也不是为了乐趣,而是要找寻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新闻要素的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都已不再是什么独特之处,而一个事件的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发展才是人们所关注的。因此传统媒体(报纸,刊物)要进行市场分析,以符合人们口味进行文章的撰写。以往的报纸都比较厚重,信息很多,人们很难在较短时间获取有用的信息,因此不要用不必要的语言增加文章的长度,而是要进行简化,分为长篇报和短篇报。

2.2强化信息关卡

如今人们已经深刻体会到网上海量信息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海量垃圾,信息严重超载,虚假信息泛滥,不能快速、有效的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消息。因此,传统媒体的严格要求信息质量和成熟的操作能力仍是其优势,要得到有力的维护和加强。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发达,任何对于传统媒体的宣传都不能只流于形式,关键是信息的质量、深度、广度、以及信息呈现给人们的形式和技巧,都将是传统媒体的强大吸引力所在。信息不应该只求多,而应该求新求快,不应该是从网络上的直接粘贴复制,而是要让专业人员对事件进行分析,再结合人们的需求进行深加工,将有营养的信息传播出来。

2.3媒体网站的加强

传统媒体形成自己的网站之后与一般的个人网站,企业网站等相比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他能够延续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品牌价值,并能够将以往e累的深厚经验用到媒体网络上,形成专业的信息。而像个人网站、商业网站因缺乏一类专业人士,信息的可读性以及专业性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媒体网络要做公众议题的传播者、引导者、评论者、组织者,而不是传统媒体的电子版,要有独特之处。还要积极调查网络民众的喜好以及对信息的筛选、加工,努力提高信息的质量,与网名进行良好的互动。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的规范和制度,培养一批专业力强、规范程度高的网络媒体人,为传统媒体在线上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结语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更新,网络时代改变了媒体的运营环境,传统媒体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认真分析与网络媒体的区别,将网络媒体的劣势变为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劣势慢慢进行改进,此外还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时俱进、坚持原创、保持专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蒋彤铭.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J].新闻传播,2016(18).

[2]赵振宇,刘日华.网络时代报纸行业应对的思路[J].新闻前哨,2014(07).

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篇3

【关键词】华谊投资价值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我国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经济运行较为平稳。经济结构逐渐优化,供给和需求结构都呈现出积极的变化,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国内消费需求旺盛,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消费潜能的释放。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为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经济持续平稳的增长提供了条件。另外,国际经济复苏趋势加强,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逐渐好转,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这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所缓解,物价水平较为稳定,加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使我国国内市场预期较好。因此,证券价格总体上应该处于上涨趋势。

二、行业分析

(1)经济周期与行业分析。一般来说,传媒业属于防守型行业,它的经营状况不会随经济周期变动而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2)行业生命周期分析。通常我们将产业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我国的传媒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目前正处于成长期,发展潜力巨大。加之我国国内对影视文化业的需求日益扩张,华谊公司作为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影视传媒公司,必将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投资前景良好。

(3)行业市场结构及竞争环境分析。由于传媒业影视制作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相关技术不易被复制,行业壁垒较高。但目前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可以筹措到大量自由资金,如果引进国外更为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就会对行业内现有企业形成威胁,加剧竞争,导致行业获利能力下降。但竞争同时也能促使企业降低成本、革新技术,扩张企业价值链,形成差异化产品和核心竞争力来提高利润。所以,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4)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技术进步对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电影数字化、3D技术、imaX的引进,使得电影票房取得更加可观的成绩。我国2009年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强了对文化影视业的重视,将其提高到战略层面,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为文化影视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支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国内电影能够走出国门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

三、公司分析

(1)行业地位分析。华谊兄弟创立于1994年,因投资冯小刚的《没完没了》和姜文的《鬼子来了》而正式进入电影行业,之后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加之公司旗下巨星云集,影视作品知名度高,由此确立了其在传媒业的地位。随后华谊更是全面拓展业务领域,投资涉及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并且成绩斐然,并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于2009年成功上市。

(2)公司产品分析。第一,华谊兄弟投资的影视作品一般都是大制作,在前期策划、剧本收购、人气明星聘请、现场拍摄、后期制作以及宣传推广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此得到的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并且借此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品牌。第二,华谊兄弟在产品营销方面也做得相当不错,他们通过与赞助商的互惠合作以及电影主创的全国巡回宣传达到了宣传自己的影视作品以及公司品牌的目的。

(3)公司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华谊的组织结构相对比较完善,董事会下设有独立的董秘办公室和审计部,每个领域的业务都设立特定部门进行分管,如电视剧事业部、电影事业部、艺人事业部等,在各个事业部下又细分了多个职能部门。华谊的股权结构较为规范,并且股东中有很多是华谊旗下的艺人,这有利于公司内部利益的统一,是对组织内部管理的一种创新。明星工作室的设置有利于对艺人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事业部的设置则有利于内部合理分工,使组织体系更为完善。总体上来说,华谊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公司战略经营分析。作为较早涉足传媒业的公司之一,华谊公司在行业中积累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同时公司收入大多为现金交易,公司现金流比较充裕,使其具备一定的资金优势,再通过吸收大量的优秀导演、演员、制作人、经纪人等获得了人才优势,最终将品牌、资金、人才这三大优势进行整合利用,为公司经营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此外,华谊公司也很注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不断拓宽业务范围,致力于打造综合性娱乐传媒集团,这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公司财务分析

(1)经营能力分析。华谊公司形成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的完整体系,除传统业务外,还涉足唱片、娱乐营销、游戏等多个领域。并且上市后,公司发展迅速,总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利润增长较为平稳,公司发展前景良好。

(2)盈利能力分析。根据对公司2006年到2013年历史财务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另外,报告期内的投资收益也进一步提高了利润效益。

(3)营运能力分析。由于电影本身的制作时间较长,尤其是一些高投资大制作的电影,收回投资所经历的时间就更加长,所以相比于其他行业,传媒业尤其是电影业的存货周转率就比较高。2013年华谊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是已经实现销售的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产品尚未收回的款项,客户主要是各大电视台。由于客户议价能力较强,故应收账款周转较慢。加之公司规模扩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大幅增加,因此2013年的总资产周转率较2012年慢。

(4)成长性分析。对公司的现金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公司现金流很不稳定,这和公司影视作品生产模式的特点和产品制作周期长是密切相关的,但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公司近些年一直在加大投资力度。从净利润增长来看,净利润在2006年到2013年之间保持总体增长的态势,期间虽有波动,但净利润增长率也有所提高。从公司资产增长率看,公司资产逐年增长。总体上,公司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篇4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市场营销;影响;措施

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一个与旧媒体相对的概念,是对新时期出现或形成的新兴媒体类型的统称。因此,新媒体所包含的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媒体技术的革新而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旧媒体,又称传统媒体,现阶段的传统媒体主要是指基于传统科学技术而形成的媒体形式,重点包含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各种户外广告等。与传统媒体相对应,新媒体即是指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高新科技为基础,通过无线宽带、有线以及卫星通讯等传播方式,将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传播的媒体形式。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也存在着形成、兴盛与衰落的过程,新媒体逐步融入社会结构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产品的更迭,新媒体也逐步会被最新的事物所取代,演变为这一时期的传统媒体。21世纪以前,电视是最先进和最热门的新媒体形式,但进入21世纪,电视则纳入了传统媒体的范围。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形态也是动态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与科技进步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着媒体功能与内容的创新发展。

2.新媒体环境对市场营销的主要作用

2.1促进市场运营快速见效

毫无疑问,新媒体有助于帮助企业拓展更加广阔的施展平台,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市场信息可以十分便捷快速地传播给信息接受者,实现信息的共享。企业依靠这种方式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商机已经成为常规手段。知名度不高的企业通过“网红”人物、事件和产品获得曝光率,迅速提高知名度,迅速占据热搜位置,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关注点等就是最好的例证。当下,企业可以借助新媒体传播环境和新媒体传播手段和形式的不断更新,以及对移动互联网平台与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应用,促使市场运营快速见效。

2.2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新媒体营销发展

新媒体营销人才的缺失是当下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此来促进新媒体营销的发展。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人才的引进机制,从不同行业引入经验丰富的人才,发挥他们人才优势,帮助企业弥补新型营销人才缺失的尴尬局面。同时,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工作,提升员工掌握新媒体技术的水平。建立健全的人才发展与考核机制,充分将员工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新媒体技术纳入考核体系中。

2.3新媒体时代要更懂传播的规律和技巧

传统媒体时代,企业对渠道的掌控力较强,用户通常扮演倾听者的角色,信息呈现“单向”传播模式。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人人都自带传播渠道,信息呈现出复杂的“多向”传播模式。新媒体的出现,让内容、渠道和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弄懂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品牌做出有效营销的前提。内容越来越同质化,渠道越来越失控,用户越来越难以取悦,传统的营销策略和节奏渐渐失效。新媒体时代和传统媒体时代做营销的最大区别,就是必须更懂内容传播的规律和技巧,因为这是一个“人人自带渠道”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账号,每个人都能辐射一群人。

3.新媒体环境下市场营销主要策略

3.1找准市场定位,提高营销效率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的企业品牌运营策略,必须对品牌市场进行有效地定位分析。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平台和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广泛,企业在进行品牌运营过程中,不可能对所有群体和推广平台进行全面覆盖,为了提高企业品牌营销效率,企业在对品牌进行推广前应当对面向的客户群体进行年龄、性别、爱好等方面的信息收集。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来选择不同的营销平台。此外,还必须对客户群体进行消费心理进行调研分析,从而确定企业品牌营销的重心。

3.2整合资源信息,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渠道

企业要想提升品牌传播的有效性,就必须对渠道信息进行科学整合,将所有可进行传播的渠道进行有效融合,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促进企业品牌运用策略的有效开展。比如,可以将媒体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创意人员进行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品牌营销的传播速率,还能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将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两者之间的互动,以此来促进传播信息不断适应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3.3充分挖掘大数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催生融媒体的新业态,助力传播形式由资源分散向资源集中、由互不相连向彼此叠加、由单一传播渠道向立体传播渠道的融媒体方向发展。目前,数据的可获得度已经空前提高。数据的海量、及时、动态、开放,有利于我们完善市场分析的效度和深度。同时,大数据也有价值密度低、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数据分析的模式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市场数据分析的质量。基于数据分析,在凌乱纷繁的数据背后找到更符合社会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这是大数据时代市场运营最大的变量。面对大数据正在以几何式增长的速度渗透到地球的每个角落的“融媒体”新时代,我们要珍惜大数据给媒体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会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充分做好市场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结束语

总之,为适应当前日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欲做好市场营销工作、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积极地运用新媒体技术与设备,革新传统传媒方式与市场营销方式,制定新的营销策略,创新市场营销理念,研发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珍惜大数据给媒体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会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充分做好市场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俊帅,李娜.新媒体环境下市场营销的有效策略探析[J].中国市场,2016,(5):26-27.

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篇5

关键词:媒介融合全媒体出版纸媒转型

自互联网出现以后,纸媒出版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明显加速,数字化、网络化已成必然趋势,即把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传播转变为一种共同的语言进行“发行”的方式。与传统的纸媒相比,其传播的速度和灵活性获得了大大的提高。①因特网所特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和海量的信息使传统的纸媒出版业无法安之若素,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全球的纸媒出版业都试图在网络上开拓版图,欲求发挥纸质与网络媒体的合力,纸媒出版业通过网络形式正在不断地扩张自身的影响力。并且由于各种媒体形式的不断涌现和变化,媒体在内容、渠道和功能等各个层面的融合,使得“全媒体”这个概念开始出现于纸媒出版领域。然而,传统的纸媒出版如何才能更好地转型升级为全媒体出版模式,取得更大的收益呢?

传统纸媒的转型目标分析

转型意在满足更多样的分众化需求,因此需要依托目前的传统纸媒体系,开发网络传播平台和新型传播终端,以实现立体化、全方位、多渠道的全媒体传播网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集成多种载体形式、内容形式以及技术平台。载体形式上可分为纸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网络、电信和卫星通信等多种传播媒体形式;内容形式上包括视觉、听觉、形象、触觉等用来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各类技术支持平台上包括纸质、声像、因特网、3G网络、手机的相关网络和流媒体技术等各种传统、网络和电信方面。

“出版”产品包容一切个体媒介特性。任意形式的媒体都是全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一类形式的媒体都要能够包容,在融合运用全媒体时,对各类媒体的特性和优势都要充分运用。一方面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纸媒产品的形象与表现方式,另一方面要在大型的媒介整合平台上,综合利用多种媒介传播手段实现内容的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②扩大传播覆盖面。全媒体涉及当前所有传播媒体,能够将人们所能够注意的空间进行相互的整合和填充。因此,纸媒出版转型之后要做到能够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细化服务,对于相关的需求提供最佳的媒体和渠道,以实现最为理想的效果。

转型后纸媒营销策略的整合分析

全媒体出版阶段已经完全超越了纸质媒体网络阶段的各自独立的模式,纸媒、网络和影视等的互动将为扩大出版物的影响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与网络等其他媒体进行融合。通过融合,可以在时效性上实现由定时更新、及时更新、实时更新到全时更新的变化,在表现模式上可以实现纸媒、影音、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同时发行。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将单一的单向传播模式进行改变,对读者的反馈意见和参与意识加以重视,形成“出版产品”与读者的积极互动,以扩大营销的精准性,提高营销的效果。

在互动的方式上,纸媒首先可以推出大量网络互动活动和互动板块,培养网站和社区的网络人气:一方面,将纸媒出版物和纸媒出版集团的影响力通过相关的活动和一些特色网络板块转移到门户网站;另一方面,网站对于相关信息要及时回应,大量提供类似于相关出版物的信息以及使用多种媒体的表现形式来弥补纸媒在时间上的不足。通过这种与读者的无缝对接和全媒体的表现形式,可以使出版物和网络的人气上升,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随之提升。与此同时推出短信平台,将会吸引大批读者踊跃参与其中,短信平台将会极大地加强信息反馈的实时性,完全可以实现与读者全方位、全时段的互动。③

无疑,数字时代的来临已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尤为显著的是生活中人们每日接触的大众传媒和基本通信手段。以后的信息发出端,无法得知信息的使用者面前的信息呈现方式(纸质、电子文档、影音还是其他),其最终的体现方式将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出版物的传播模式和营销模式将由出版业单向模式转换为个性化的互动模式。

媒介融合与纸媒出版流程再造分析

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媒介之间的合作,使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数字媒体组织之间,因为资源的共享与开发利用而逐步形成战略文化联盟。这种融合在纸媒与网络媒体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媒介之间的融合改变了纸媒出版的流程,首先,就作者资源的寻求以及组稿而言,传统纸媒编辑已经开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运营商所提供的原创作品资源,例如盛大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其次,就编辑工作而言,已经不再仅仅是对于纸版的行为,编辑的对象范围明显需要扩大,一方面要实现传统方式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要以数字的形式、音频资料的形式、视频资料的形式同步“出版”基于同一内容资源的互联网读物、手机读物、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读物;再次,就印刷而言,媒介的融合已经改变了传统纸媒出版流程,将其划定在了一小部分业务范围之内,由于全媒体开发的新产品所具有的数字属性,其载体形式已经完全改变,相应的复制方式也变得简单易行,而且低碳环保;最后,就发行而言,多种传播渠道的融合极大地提高了这一环节的效率,由于网络传播平台和营销平台的使用,发行的成本费用明显降低,营销的目标受众更加清晰、明了,用户的反馈更容易被获取,消费行为也因此而变得更为多元化,相应的,受众满意度也会明显提升。

由以上分析可知,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移动媒体的优势,以实现纸媒出版的升级,纸媒出版体系内部的流程必须进行再造,即围绕内容资源的开发,架构融合多种媒体制作的模块,共同从选题策划开始,合作打造全媒体出版产品,建立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对选题开发、多媒体产品制作、成本收益计算、质量以及销售营销进行集中的管理与监控,以实现媒介融合下纸媒出版的科学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部门调整,更好地整合人、财、物以及信息流,实现媒介之间的共享与互赢。④全媒体出版的经营模式分析

媒介融合处在一种自身不断发展的状态中,从最初报业集团之间晨报、日报与晚报之间采编系统的融合,到技术开发商利用网络平台融合纸媒出版资源,共同打造精品文化与消费高峰,整个融合的过程逐步深入,这种资本上的媒介组织合并或是合作,最终将朝向“全媒体出版”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出版方式将是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其经营模式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

全媒体运作,多渠道同步出版。针对一些有思想深度、文化底蕴浓厚、开发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选题,可采用全媒体运作、多渠道同步出版的经营模式,通过各媒介进行信息,利用全媒体展开整合营销,从而使版权价值最大化,实现传统作品内容的电子版权、无线权、影视改编权等统一开发经营,打造以纸媒产品为基础,整合影视、版权、无线等多种资源的全媒体出版运作体系。⑤跨媒体经营,按需出版。全媒体出版的运作方式,并不意味着每一种内容资源都需要所有媒体共同参与开发制作,更多情况下,它的形式体现为跨媒体经营、按需出版。因为受众对于某些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选择是有一定偏好的,而且特定的资源本身也有最好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书、报、刊,也可能是电影、电视、互动性的网站,所以全媒体出版企业无须浪费人、财、物去开发所有的内容特征,只需要通过尽可能多的媒介传播渠道,使营销信息广泛化、受众消费方便化。⑥纸媒转型的路径分析

媒介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所有的媒介在统一的行政指令干预下短时间内就完成全媒体出版的转型升级,按照其演变的进程,其转型路径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媒介之间的战术性合作。不同媒介都有着自身的运作方式,例如:新闻的采编系统与图书的选题策划系统就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内容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也明显不同。因此,二者之间以及与其他媒介的互动合作在初级阶段都始于自发的战术性合作,主要集中在宣传促销层面,即针对某一内容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多种媒介的传播渠道为其充分造势,将其迅速地推向市场,并借助多种媒体的文化再造功能,延伸内容产品的视角,为读者开拓更广泛的消费空间。

媒介组织之间的重构与融合。合作共赢的案例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变得越来越多,而媒介自身也开始意识到了范围经济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如何能够更优化地进行内容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成为降低媒介经营成本的关键性问题,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可知,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媒介之间的并购联合与重组来完成。因为只有形成大型的传媒集团,进行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区经营,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增加边际成本收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媒介之间业务形态的融合。组织结构的重组与融合是纸媒转型升级的一个基础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要真正实现范围经济效益,需要彻底地融合与改造各种媒介的自有业务形态。例如:对于内容资源的采集、形式的设计、价值创新点的选取、传播渠道的融合、营销策划方案的整体设计等环节,都需要各种媒介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讨论和制定,最终要形成一个集合多媒介优势,分时分步骤协同打造全媒体出版产品的方案。⑦

结语

媒介融合,纸媒出版业与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业态之间开始了互动与共赢,实现了各种内容资源、技术资源、传播渠道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因此增加了成本的边际效益,体现了范围经济的价值。通过融合,纸媒出版的著作权得到了增值,品牌得到了增值,企业文化也同样得到了增值。纸媒出版业自身也通过与其他媒介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达到了升级,并逐步向“全媒体出版”转型。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媒介融合怎样改变与促进纸媒出版业的发展,都要明确一点,即出版物要传播的是内容,而非载体本身。故不论其出版形式如何改变,是印刷形式的、网络形式的、移动形式的还是其他任何形式的,其核心价值总是不变的,其根本目的仍然是要使出版物发挥其公共服务的社会价值。(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项目名称为“黑龙江省出版产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1554150)

注释:

①文森特・莫斯可:《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力与赛博空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②沈菲菲:《媒介融合对我国出版产业价值链构建的影响》,《新闻世界》,2010(8)。

③郜书锴:《全媒体时代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浙江:浙江大学,2010年。

④陈伟军:《媒介融合视野中的新闻出版强国建设》,《中国出版》,2010(11)。

⑤周利荣:《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分析》,《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⑥魏玉山:《关于数字出版领域几个概念的思考》,《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⑦许颖:《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介融合的三个层次》,《国际新闻界》,2006(7)。

⑧尹章池:《关于出版媒介融合的综合性研究》,《编辑之友》,2009(5)。

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篇6

关键词:社区媒体社区营销投影媒体受众细分受众接受度受众到达率

一、社区媒体概念

目前“社区媒体”一名分别被冠予两种不同的媒体形式,一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以nSn平台、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为载体的网络媒体形式,也可称为网络社区媒体。另一种社区媒体(Communitymedia)是指根植于现实生活中的社区内,并已形成网络化布局的新媒体形式。按其社区属性可分为生活社区、商务社区和校园社区三大类。生活社区媒体分布于住宅小区及商住楼的住宅区域;商务社区媒体分布于写字楼、酒店、健身会所、商场超市(各类大卖场)、医院、医药连锁店、高尔夫会所及娱乐场所等地;校园社区媒体主要分布于各高等院校。其中以楼宇为分布点社区媒体也可称为楼宇媒体。本文将对第二种媒体形式中针对住宅小区的部分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社区媒体概况

自2003年分众传媒横空出世,以“无聊时间开发”的媒体定位,对受众身边可能存在的所有广告位置及时间进行深度挖掘,吸引了无数受众眼球以来,社区媒体这一形式已如火如荼的在神州大地发展了7年有余。

与传统媒体相比,社区媒体能明确对受众进行细分。根据各社区不同的业态、人群基础数据、变量数据等全方位数据所建立的细分化数据库能精确划分各阶层受众,使分类信息高效命中目标受众。此外,与传统媒体相比,社区媒体更是广告主们“物美廉价”的投放渠道选择,同地域同时间段的广告价格社区媒体往往是传统媒体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因此社区媒体成为市场最看好的新媒体形式,“分众营销”的价值被无数精明的商人一次次的以不同形式全方位开发,得到一轮轮风投的亲赖。一时间,这个入行技术门槛低、资金门槛高的行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表现形式在大众的身边遍地开花。

2008年底新浪高调收购分众主要的户外媒体资产最后却令人大跌眼镜的未成功这一事件,让原本光芒万丈的社区媒体开始走下神坛。这次事件本是另一众传媒人心潮澎湃的国内跨领域媒体融合大事件,虽最后官方说辞是反垄断的审核未通过,但分众传媒所率领的社区媒体产业中负面的消息也因此慢慢浮现。年报赢利的下滑、大举扩张兼并的停止、不良资产的剥离、集体跳水式降薪等等都在忽明忽晦的预示着这个产业瓶颈的到来,或至少曝露出目前产业运作模式中的缺陷。

市场监测机构(CmmS)的2010年度新媒体趋势报告显示,媒体受众将在新媒体快速发展中被分流,广告市场也将随之改变,明年在传统电视广告市场,将有100亿元流向新媒体。由此,2010年广告投放格局又必将是群雄逐鹿的一年。平面媒体、户外数字媒体等各种形式的新媒体都将迎来新机会。社区媒体如何在变化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以求分一杯羹甚至站住一壁江山?笔者希望通过对目前市场中主要的社区媒体形式及其有代表性的品牌进行分析,以求找到产业发展的可行模式和方向。

三、社区媒体形式简析

以媒体形式区分社区媒体可分为平面媒体、视频媒体、互动媒体三大类型。这种分类的目的是为能较为全面的概括社区媒体的各类型,而非针对媒体产品功能性特点所作的分类。

1.社区平面媒体。指以电梯轿厢海报、感应灯箱厢、多功能海报栏、多功能广告灯箱为主的新媒体形式。较有知名度的社区平面媒体有现已被分众收购的框架传媒(电梯轿厢海报)、窗外传媒(户外灭蚊灯灯箱)、中社通传媒(户外宣传栏)等。以下是平面社区媒体各种形式的优势及劣势。

(1)电梯轿厢海报优势:①通常位于强迫收视区域,曝光率高,受众到达率较高。②属于“无聊时间”开发的广告类型,确实抓住受众的等候心态,保证到达率。③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得以借助资本迅速扩张,易形成规模效应,形成更深入的分众方案,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广告平。④作为广告载体更换相对便捷,能适应广告周期较短的广告内容,有更大的销售对象。

(2)电梯轿厢海报劣势:①由于无实用功能,纯粹的广告平台容易引起业主的反感。②静态的视效长期放置,受众易产生忽视,以至到达率流。③相对传统媒体,很难准确监测广告效果。

(3)多功能灯箱、海报栏、宣传栏优势:①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提升受众好感度。②能一次性传递较大信息量,媒体功能性较强。③滚动的静态画面,或有灯光作为吸引方式的静态画面较易受到受众的注意,有助到达率的提升。

(4)多功能灯箱、海报栏、宣传栏劣势:①制作、维修成本相对较高。②并非位于强迫收视区域,且非无聊时间可接受的信息,因此受众到达率相对较低。③信息更新方式较复杂,不便于短期广告的运作。④相对传统媒体,很难准确监测广告效果。

传统社区宣传栏和感应灯箱的优劣势与多功能宣传栏基本相同,但由于没有灯光的吸引,到达率更低。不过相应的制作成本及更换成本也较低。

2.社区视频媒体。是指安装在各中高档社区中公共区域的视频媒体。该媒体内容由信息提供商统一控制的,并普遍以液晶电视(LeD显示屏)为载体形式。社区视频媒体的信息传输,一般采用更换DVD碟片或网络系统传输两种方式。其中网络亦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2种类型。分众传媒就是社区视频类的典型企业。

(1)社区视频媒体的优势:①作为声画齐备的媒体形式,视频媒体比平面社区媒体更具表现力。就广告效果而言广告,其价值在于不仅能提高品牌知名度,更能以其强烈的试听效果及巨大的信息量改变受众的品牌认知。②由于液晶电视放置在强制性收视区,因此具有极高的强制性收视效果,曝光率高,受众到达率较高。③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作为唯一的频道,具有选择权上的排他性。④由于视频媒体并非仅播放广告内容,与平面宣传栏一样,有实用性的信息内容,因此更具广告关注度。⑤属于“无聊时间”开发的广告类型,确实抓住受众的等候心态,进一步保证到达率。⑥广告更新便捷,能适应广告周期较短的广告内容,有更大的销售对象。

(2)社区视频媒体的劣势:①制作、维修成本高。②由于无实用功能,纯粹的广告平台容易引起业主的反感。③相对传统电视媒体,很难准确监测广告效果。

视频媒体在播放形式上区别很小,主要区别在于信号的传输方式,就目前来看,网络传输的方式较每个楼宇安装一套播放设备,用DVD碟片播放的内容传输方式更为便捷。虽然在投资金额上略有相差,但是网络传输省去了人工调换DVD光碟的时间及人工成本,且方便调度和统一管理。

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篇7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传统纸媒;转型

纸媒,顾名思义,指报纸、杂志等利用纸张为媒介的媒体。在古代社会报纸就已经诞生,历经这么多年的发展,纸媒在宣传、传播信息方面在大众的信息获取渠道中占据了很大的位置。但伴随着互联网和便携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信息轰炸时代的到来,公众的信息需求也不断的发生改变,获取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对纸媒的关注程度逐渐下降,不少行业人士都已经发出“传统纸媒已死”的呼声。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媒体和传统纸媒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探讨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纸媒进行成功转型。

一、互联网媒体对比传统纸媒的优势和不足

(1)互联网媒体相比较传统纸媒存在的优势

传播速度迅捷:互联网媒体传播速度非常快捷,制作过程十分简单。电视受限于节目板块和后期制作,纸媒受限于版面排版和印刷周期,的新闻及时性不及互联网媒体快捷。

信息多样化:传统纸媒的消息形式通常就是图片和文字,电视媒体主要是通过视频和音频,而互联网媒体则具备多样化信息方式,不拘泥与单一的形式,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可以让大众全方位多角度的接收。

信息服务个性化:传统媒体通常是点对面的信息服务,而互联网媒体除了点对面的服务即网站向网民,还有各种推送服务,根据公众的阅读习惯和关注点进行不同信息的推送,减少大众在阅读信息时的筛选流程,可以很快的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内容丰富:互联网媒体中的信息包罗万象,从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新闻到经济、历史、娱乐、小说、美食、生活小常识等内容应有尽有。传统纸媒受到本身的报纸定位、以及版面设置等制约,内容不够丰富,并且互联网媒体更设置有专门的新闻导航,可以很快速的检索同类信息。

互动性强:互联网媒体读者一般可以在线留言、评论,很容易建立起互动沟通的渠道,但传统纸媒,只能通过读者来信或者是电话邮件的方式进行沟通。

(2)互联网媒体相比较传统纸媒存在的劣势

新闻采访权和记者队伍缺失: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媒体大部分并没有新闻采访权,缺乏专业的记者团队和制作人员,大部分的信息来源就是抄袭,原创性很差。而传统纸媒在历经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具备专业化的新闻采编、制作团队,新闻原创度高。

权威性和可靠性差:由于互联网的公开和开放性,各个互联网媒体机构为了追求“噱头”和制造“热点”,吸引公众的目光,甚至于编造假新闻,权威性和可靠性差,而传统纸媒会考察新闻的真实性,报道立场公正,在真实性和权威性上远远高于互联网新闻。

没有良好的品牌:传统纸媒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而互联网媒体,由于发展时间短,水平也参差不齐,尚未在公众当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

二、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纸媒的转型

虽然面临着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传统纸媒的发展陷入困顿,但只要能够及时转变思路,顺应时代积极转型,未来的媒体领域内依然会有传统纸媒的一席之地。本文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纸媒如何进行转型。

(1)转变思路,朝两极方向发展

传统纸媒应该舍弃大众传播的市场,一极走向高端小众,另外一级通过服务走向社区大众,在经营过程中,部分纸媒由于自身实力和强项不同,可以针对性的选择一极发展。走向高端,应该学习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在专业垂直领域内通过内容的绝对影响力,体现媒体的工具属性,通过广告或者是内容产品的售出获得收益,继续扮演高端媒体属性。走向社区,要求纸媒不在以面向广告客户为主体,而是直接面对自己的受众,通过提供增值的服务,实现自我的价值。

(2)操作模式的转变

高端纸媒在内容上向专业化靠拢,力保自身的专业权威形象。行业化、个性化、私人定制、奢侈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低端社区纸媒内容上应该开发本地生活服务,诸如美食推荐、家政服务、租房买卖、超市促销等渠道生活平台,将其开发成为app客户端,通过报纸的发型渠道进行二维码的推广,开创新的产品服务模式,以服务代替售卖。同时应该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新闻采集经验与其它互联网平台广泛合作,探讨新的盈利模式和操作方式。传统纸媒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势必会越来越大,但是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放下包袱主动求变,果断舍弃大众传媒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的与互联网进行融合,才能成功转型,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李晓雅.纸媒“寒冬”里的“逆生长”--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理论浅析百万发行量[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

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篇8

关键词大众传播学;天气预报节目;有效传播;要素

中图分类号p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4-0220-02

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已经成为气象事业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天气预报节目以其传播资源优势成为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载体[1]。气象部门作为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主体,须及时跟进电视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发展,调整思路,利用多媒体优势互补,提升天气预报节目传播效果。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who、say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也就是传者、信息、媒介、受者、效果,形成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下面从这5个方面研究天气预报节目的有效传播。

1天气预报节目的“控制研究”

“控制研究”是针对五大要素中“who”也就是传播主体的研究,控制主要是指施控和受控,施控是指传播主体对信息主体的影响和操控,受控是指外界的影响。

天气预报节目的信息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大,预报准确率、针对,预报更新及时性都非常重要。我国气象部门是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的主体单位,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的《气象预报与传播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的基础作用,规定“气象预报实行统一制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按照职责通过气象预报渠道向社会公众,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气象预报”。

《气象预报与传播管理办法》基本原则是统一、鼓励传播。传播机构只要注明气象预报的来源,确保预报的准确和及时更新。现在天气预报信息向社会及时,渠道很多,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也特别关注天气的变化,及时传达重要天气信息,所以天气预报节目的竞争形势日趋严峻。不过天气预报节目播报的专业信息是气象部门的独家资源,气象部门是气象信息的生产者也是天气预报节目制作者,能够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是天气预报节目的优势[2]。

2天气预报节目的“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针对五大要素中“saywhat”也就是传播信息的研究。对传播的内容进行分析与归类,目的是为了描述传播内容的固有倾向,说明信息特征等。

天气预报节目的核心内容就是指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信息。节目内容的研究可以提升节目质量。天气预报节目的形式一般由“片头+主持出镜+站点预报+片尾”组成。

片头、片尾的包装要有天气元素,体现节目科学性和生活性的特点。随着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拓展,目的名字也不一定为传统的“天气预报”,而是多种多样,如“旅游天气”“农业天气”“气象资讯”“气象科普”等。片尾则署名制作单位和制作日期[3]。

主持出镜部分是指主持人根据天气图、天气资料分析,播报天气实况、未来天气预测。重要天气时以气象专家访谈形式做天气分析专题,汛期采访水利专家,介绍了水位上涨情况,拍摄些河道水情视频资料,主持人也可实景出境播报汛情、台风动态、防台要点等。重要农事时,随农业气象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拍摄春耕春种、病虫害防治等气象为农服务专题节目,为农民观众朋友提供及时的专项服务。节假日着重介绍交通气象、旅游景区天气、出行天气指导。主持出镜部分最重要的是出境的演播室设计、背景天气云图和数据信息、主持人的形象气质和声音,描述的天气预报内容要具体化、信息指导要人性化。

站点预报板块播出未来天气要素,主要是天气现象图标、温度、生活指数等,强调的是准确和及时。为了弥补事业费的不足,这个版块也是一个广告播出窗口,节目广告宣传不仅仅是商业产品的宣传,基于天气预报节目的科学性、权威性,可以和一些单位合作进行和气象相关的知识、政策、法规、科普等公益宣传。安徽省宣城市气象局和环保局、国土资源局、旅游局合作为公众提供空气污染指数、地质灾害指数、旅游气象指数预报,同时指数站点窗口为环保局、国土资源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开播部门法律、法规以及公益性知识宣传。宣城气象局和旅游局合作开发旅游景点站点预报,播报景区天气时,同时配以景区宣传画面。和乡镇府合作开设乡镇站点预报,窗口画面为乡镇特色农业、特色农副产品以及新农村建设宣传。2016年宣城市气象局和卫计委合作,宣传爱国卫生活动及卫生防疫知识。天气预报是人们必看的一个信息资源,现在各地的天气预报节目不断探索,扩展节目播出的内容,成为综合气象科技服务类节目[4]。

3天气预报节目的“媒介分析”

“媒介分析”主要研究媒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各种媒介技术的特征及作用,研究信息传递和接收的手段、载体,关注媒介新技术的特征及其发展动向。“媒介分析”是针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inwhichchannel”的研究分析。

随着气象事业和传媒现代化的发展,网络和电视已经成为天气预报节目重要播放平台。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都有着其各自的优势和缺陷,整合与互动是趋势。网络拥有全球性、兼容性、互动性、丰富性和容易检索性等优点,具有方便、快捷、海量储存等优势,缺陷则是其缺乏宽带资源、权威感较差。电视的优势则是其受众广泛、真实感强、具有权威性、受众收视习惯易养成,适合不同年龄段群体。但电视传播属于单向传播,缺乏与观众的互动性,电视画面存在稍纵即逝的特点,不易保存,无法细看、细听。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的时间、时长受各地电视台制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地气象部门有自己的专业网站,天气预报节目上传网络平台,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气象部门提供观众发表意见、参与讨论、提出建议的平台,实现与观众的沟通与互动,通过观众的反馈不断提升节目的质量。专门为网络平台打造天气预报品牌节目,创制出新的节目形态,不会让受众审美疲劳,突破传统电视气象节目定时播出、定点收看的局限。比如“安徽气象”微信平台周一至周五17:00播出的“下班天气报”,气象之星播报的“气象微微笑”节目就是非常轻松活泼的网络天气预报节目。

天气预报节目要巩固现有的电视传播,争取在各个电视频道尽可能多时段播出。利用大型商场、住宅小区等地电子显示屏以及公交电视多点播出。大力开发适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播放的天气预报节目,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全媒体传播[5]。

4天气预报节目的“受众分析”

“受众分析”是针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towhom”的研究分析。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观察受众的媒介选择、使用、意见和态度等,分析媒介的影响,预测受众的行为,为传播决策提供参考。

电视的发明实现了无形传播。共时分享的受众增多,大大扩展了传播的影响面。随着互联网发展,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也是参与者。天气预报节目主要受众就是电视观众和网民。从2015年宣城市本地频道全部栏目收视情况调查结果来看,《宣城天气预报》收视率第2位,《宣城旅游气象》排在第4位,天气预报节目收视率很高。而网络传播使受众群体更广、获取气象资讯更加方便。但是网络媒体借助计算机、智能手机,操作复杂程度高于电视机,老年群体或文化层次较低的受众喜欢通过电视获取信息。电视受众选择还受媒介信号覆盖和个人接收条件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收视群体是全国的电视观众,这就要求节目尽可能详细描述全国各地的天气,为全国电视受众生活出行提供参考。各地方天气预报节目受众收视习惯受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影响,比如沿海地区人民就特别关注台风的走向和防范信息。从事生产、经营、销售的受众就喜欢关注对生产和销售影响的天气信息,如冷饮、空调等销售业绩就和天气关联很大,根据预报计划生产销售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躲避风险。对于农民朋友、农村和农业生产研究工作者这些受众来说,就是要立足于气象服务农业生产,安排一些气象科普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农业生产管理经验和气象灾害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总之,天气预报节目要以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受众获取天气预报方面的信息需要为己任,提高受众防灾减灾知识水平,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据调查,受众对节目的满意程度主要取决于对天气预报本身准确率的满意程度,因此提高预报准确率是重中之重。

5天气预报节目的“效果分析”

“效果分析”是针对五大要素中“withwhateffect”也就是传播效果的研究。效果分析主要分析传播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的媒介到达受众后所引起的受者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对社会的运行、变化、发展带来的效果。

天气预报节目传播的信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国计民生,节目受众广、影响力大。受众获得节目传播的天气预报,根据天气的变化加减衣物,决定是否携带雨具、是否晾衣晒被,安排出行、生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让受众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减少外出,避免损失。受众通过节目获取气象科学知识,提升对气象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另外,节目收视率高,是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产品知名度的首选。天气预报信息的广泛传播可取得很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6结语

公众气象服务“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天气预报节目承担着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媒体、公众气象预报服务和气象科普宣传等职责。需要不断创新改版,利用“及时、准确、科学、权威”的传播理念,使气象信息有效传播,为防灾减灾服务。

7⒖嘉南

[1]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万康玲,李雨谦,刘立成.提高电视气象节目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J].媒体时代,2011(9):47-50.

[3]矫梅燕.探索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J].浙江气象,2009(4):3-6.

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篇9

一、评比活动的背景

浙江是中国沿海较为发达的省份,浙江商人活跃于国内外商界,浙江的商务旅游业更是发展迅速,高星级酒店数量众多,据我们浙江在线统计,浙江省内酒店四星级酒店多达300多家,单就杭州市就有103家四星级以上酒店。各酒店之间竞争相当激烈,而对于利润空间相对较大的商务旅游市场更是竞争异常火爆。酒店方通过与各大公司签订协议,节假日定期拜访,送些餐券等手段争取商旅客户,而像杭州的凯悦,开元名都,索菲特等大型酒店集团更是专门成立针对大型企业商务入住的部门,由此对商旅市场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二、评比活动的策划分析

在21世纪的新时代,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媒体逐渐的成为主流媒体,而网络媒体它们策划的社会活动在强调大众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由对活动参与主体的客观分析和对媒体自身优势的把握,以及做到如何个性化,与其他媒体活动相区别,进行差异化竞争等。

(一)策划过程中对酒店市场的分析

媒体评选活动对于酒店经营所能产生的效果最明显的莫过于广告效应。在酒店经营的4p营销组合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促销”(promotion),而广告是促销最好的宣传和表现形式之一。广告又可以细分为硬广告和软广告,硬广告具有极强的目的性能够快速和有效的表达酒店方需要表述的内容,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软广告通过新闻,广播稿的形式宣传企业文化和维护企业形象,经济效果一般②。现在酒店业媒体宣传出现以下态势。

(二)策划过程中的传媒分析

酒店方在实施公关活动宣传时,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新闻媒体往往能够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新闻媒体能够把酒店的各种需要传达的信息通过新闻播报、专栏等形式传达给社会,而这种传达方式往往比酒店方更有效果。因为媒体具有权威性、公开性等优势,传达的信息也更能够被受众认可和接受。

(三)其他类似活动策划过程中的不足

岁末年初,各类媒体的年终评选活动接踵而至。各大媒体竞相通过自身的优势,来打造各具特点的评比活动。例如慧聪网举办的全国“十佳酒店“网络评选活动,携程网与美国《酒店》杂志主办的“我最喜爱的酒店”评选活动等等。要在如此多的评选活动中邀请到酒店参与,吸引大众的眼球,提高奖项的含金量则更需要活动策划的个性化,唯一化。借鉴其他活动中常常有四大不足。

1.评选活动的个性缺乏

国内的评选活动逐渐的由政府机关主导媒体协助,向媒体主导政府部门协办的方式发生的转变。但很多专业性评选仍旧由行业协会,主管单位在主办,媒体仅仅在宣传评选结果的时候参与。具笔者查询,浙江省内的饭店业评选大多都是由行业,或主管部门出面举办。例如:浙江饭店业协会开展的“最佳诚信饭店”评选,浙江工商业联合会主办的浙江“宾馆餐饮名店”评选等等。这种举办方式虽有极强的公信力但缺乏个性和亮点很难吸引大众的注意,而通过媒体的单一新闻方式的宣传,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评选活动往往成为酒店行业内的事情。

2.评选范围过大,未形成合力

国内举办的一些酒店类评比活动以慧聪网举办的全国“十佳酒店“网络评选活动,携程网与美国《酒店》杂志主办的“我最喜爱的酒店”评选活动为例,没有依照自身的媒体尺寸,过份的冠以“全国”,“全行业”的名头,但活动规模却不能达到应有的规模,在全国评选的背后仅有数十家酒店的参与怎么能代表全国数千家的高星酒店呢?而评选的结果仅仅用“最喜欢”,“十佳”等字样就要涵盖商务酒店,度假酒店,个性化酒店等种类繁多的酒店类型,这样做忽视了酒店方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打击了酒店方的参与积极性。

3.评选公信力不足

由网络媒体主办的评选活动的主办方往往是媒体本身,而作为商业媒体本身举办活动则是为了达到获取利益以及扩大知名度的双重任务,所以公正性很难保证,奖项的含金量也因此大打折扣。

五、评比活动的实施策略

策划良好的网络评选活动要取得预期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依赖于精确的宣传执行。而网络评选活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离不开全方位的公关手段和多角度的宣传策略。清代袁枚有诗曰:“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即是这个道理。

(一)针对酒店市场的公关策略

1.提高活动整体含金量。2.呈现事件活动营销的利益。3.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

(二)广告媒介宣传策略

广告宣传更能够为活动的成功锦上添花。广告宣传的策略首先我们要了解活动德受众群体,本次活动主题是省内高星级酒店,而推广的受众则为经常商旅出差的商旅人士,企事业单位以及各大公司。而能够获得更大的关注,为酒店方以及浙江在线带来更大的知名度则是我们也要考虑的内容。

1.与其他媒体联合营销

由媒体来主办评选活动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宣传手段,能让活动情况更多的人获知。媒体宣传也是塑造活动品牌和自身品牌的好时机,在年度评选活动中单一的依靠一两个主办媒体的宣传太过单薄,而通过多种媒体(电视,网络,报纸)立体化的宣传则能达到叠倍的效果,对多种人群加以影响。而与其他媒体联合营销也能形成大媒体营销的良好事态,为今后的活动打下基础。更能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

2.落实宣传手段

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篇10

【关键词】创新意识;传播渠道;内容建设

全媒体时代,人们浏览、接受、传播信息的形式与习惯发生了巨大转变,主流媒体在信息资源、传播渠道等方面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为此,对新闻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电视媒体的影响力,拓宽受众覆盖率,需要新闻编辑全面、动态地掌握电视新闻受众需求的转变,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对电视受众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为新闻节目制作形式、内容建设、传播路径等工作的创新提供可靠的支持,为新闻媒体行业的有序、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新闻编辑特点

(一)新闻内容传播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社会发展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电视作为主流媒体,承担着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协调关系等方面的职能,在新闻节目的实际制作过程中,需要在保证新闻播报内容、评论角度客观性与真实性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大众关注热点的变化,对新闻进行合理编辑。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化,电视媒体应全面、真实地报道社会各方面的变革情况,当好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桥梁。

(二)以声音、视频形式为主传递信息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化,电视新闻的传播路径进一步拓宽,渠道建设更加多样化,新闻编辑在编导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节目编辑、导播的工作特点与规范要求,基于主流新闻内容编辑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的要求,做好编辑工作。与此同时,电视新闻与网络新闻在编导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二者的工作侧重点不同,电视新闻主要是以声音、视频为主,传递新闻信息,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不足,对编辑工作者的专业要求较高。

二、融媒体环境中新闻编辑形式的变化与转型难点

(一)新闻编辑客观环境的变化

1.创新新闻内容筛选、整合模式社会公众信息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转变,是推进新闻编辑开展工作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新闻节目作为传播引导社会舆论、反映公众发展诉求、宣传国家建设发展相关政策的重要媒体,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不仅应保证内容的真实、准确、客观,及时向社会公众传递有价值的政策、热点信息,同时,还需要保证新闻内容编辑的新颖性、创新性、丰富性。2.受众参与性、互动性需求不断提升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的大范围普及应用,转变了人们接受、处理、传递信息的形式,新闻信息借助网络平台的传递与交互速率快速提升,随之而来,是观众的参与程度更高,人们在信息传播链中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信息的接受者,同时还扮演着新闻信息的生产者与传递者的角色。3.传播路径与形式的变化现代大数据、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媒体传播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在促进公众信息服务需求转变的同时,也使得主流媒体信息传播渠道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融媒体时代,自媒体在技术、渠道、运营方式的创新发展,在提高信息流传速率、拓宽信息传递渠道的同时,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也受到了影响。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需要深入、全面认识媒体融合时代带来的影响,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优化信息资源的筛选与整合模式。

(二)新闻编辑转型面临的阻碍

从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实践来看,新闻编辑的转型仍旧面临一些现实问题:第一,电视节目的编辑、播报工作,对现代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不合理,主流媒体的创新改革意识薄弱,产业链整合深度不足,导致电视受众的黏度下降,节目影响力降低。第二,媒体市场竞争的复杂形势下,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受到影响。在融媒体时代,媒体市场竞争形势日趋激烈,部分网络媒体、自媒体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对新闻内容故意夸大、断章取义,甚至故意制造矛盾点,新闻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电视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被削弱。第三,电视新闻节目通常是在固定的时间段、频道内播放的,相对滞后。媒体平台的多元化建设过程中,新闻信息的更新、传播速率大幅度提升,保证新闻的时效性成为媒体产业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电视媒体新闻编辑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创新新闻信息的渠道建设势在必行。

三、新形势下新闻编辑开展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一)适应融媒体环境变化的影响

互联网在传媒领域的深化应用,使得新闻编辑的工作思维、信息处理方式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编辑工作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远程通信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加强对关联数据的整合,为新闻内容排编与节目策划提供了更可靠的支持。对于主流电视媒体来说,新闻媒体是报道社会关注热点内容、引导公众舆论、宣传党政要闻的重要平台,需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点评的客观性、传播的及时性。媒体网络的全面融合,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分散化的新闻内容,而从用户服务的层面来讲,“互联网+移动终端”能够让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快速获取电视新闻的关键信息,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满足公众多元化的信息服务需求。

(二)促进新闻编导流程的优化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平台、传输效率、资源整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对电视新闻的传播、收集与处理渠道进行拓展,使新闻要素的组成、制作、形式更多元,原有的媒体编辑工作格局已被打破,对新闻编辑的新闻敏感、分析能力与创新思想等有着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在熟练使用传统媒体编辑技巧对新闻内容进行整合的同时,从节目编导、播出、评论形式创新的角度出发,优化新闻编导的流程,并提升节目编配的针对性,吸引更多的受众。全媒体化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终端,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元素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是传媒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提升新闻编辑内容的整体质量

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在能力体系的构建方面,需要具备较强的策划、分析、整合能力与创新意识,一方面,在新闻信息资源的收集方面,新闻媒体工作者可以利用融媒体平台广泛收集新闻信息,实现资源实时、广泛交互的目标。新闻编辑在处理海量信息数据时,要不断强化自身信息分析、整合能力,对自身的能力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更快地掌握新闻资讯编辑处理的技术,找准社会公众关注焦点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提升节目的质量,增强主流电视媒体新闻栏目的影响,促进电视新闻品牌效应的打造与发挥。另一方面,新闻编辑应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与统筹策划意识,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媒体运营形式、传播途径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成果,深度剖析主流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特点与改革需求,打破滞后性、单一化的信息传播格局,在保证新闻内容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上,多角度地梳理新闻内容,从而吸引更多媒体用户的关注,促进主流媒体生命力的焕发。

四、以受众需求为导向推进电视编辑工作创新

(一)转变编辑思维,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闻的关键就在“新”字上,而发现最具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就需要编辑人员树立创新意识。在创新意识培养与强化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媒体人正确认识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自身创新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深入分析编辑工作的创新需求,转变原有的工作思维,动态掌握传媒领域先进的编辑工作理论、技术,形成独特的编辑风格,深度解读新闻事实的内在价值,并对新闻编辑内容、格式进行重构,开拓新的编辑视角;另一方面,新闻编辑应树立起跨领域、跨平台媒体协作的意识,加强新媒体渠道、平台、技术与营销环节的分析与学习,并促进传统媒体在资源、受众方面的优势开发,做好资源与渠道的整合。

(二)注重综合技能锻炼,培养“一专多能”的编辑团队

主流媒体在编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方面,应根据“一专多能”的能力培养原则,做好编辑团队的建设。与此同时,新闻单位应强化编辑数据分析、信息整合、策划统筹、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的锻炼。融媒体时代,电视编辑的实际工作范围被拓宽,不再局限于新闻信息资源的筛选与内容的编辑,而是要学会全媒体的采编技能。在自身能力体系的建设方面,需要根据编辑工作需求的变化,加强编导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学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围绕受众需求,做好内容创新

应当正确认识主流电视媒体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搭建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群众的心声,围绕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时事新闻,对节目内容进行优化调整。除此之外,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的创新建设需要依托互联网的丰富资源。新闻编辑应树立起“大格局”策划思维,加强融合广播业务范围体系的综合建设,在资源开发方面,深化与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合作,切实提升主流电视节目的覆盖率与可看性。

(四)加强互动渠道建设,推进新闻编排模式的优化调整

首先,在电视传播途径的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研究传统传播媒介、新媒体传播平台等信息途径和特点,熟练运用多样性的信息交互渠道,打造高效互动、反馈及时、传播广泛的新闻、评论平台,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增强电视媒体的受众黏性;其次,在新闻节目编排的过程中,应结合节目内容、性质、特点等,做好编导工作,运用直播、插播与录播融合的形式,丰富节目编排的形式,深度挖掘新闻价值,提高电视节目的视觉冲击力与影响力;最后,在播送新闻节目时,需要对报道语言进行规范,保证新闻逻辑结构衔接紧密,并适当融入特色的编导风格,注重新闻节目品牌效应的打造,保证新闻节目的生命力。

五、结语

在媒体市场竞争形势日益复杂的形势下,电视媒体应从自身的产业发展特征出发,合理借鉴新媒体在技术、运营、渠道等方面的发展优势,从新闻内容创新制作、多元传播渠道建设、“一专多能”编辑队伍培养等层面出发,加强新闻从业者创新意识、专业技能、信息素养、职业责任感的综合培养,鼓励新闻媒体人承担起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职责,全面推进媒体产业的协同、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鹤鸣.基于微时代下受众需求角度转变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策略研究[J].通讯世界,2019,26(2):2;

[2]徐胜修.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J].视界观,2020(12):1;

[3]刘明皓.新媒体时代如何创新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剪辑方法[J].西部广播电视,2020(5):2;

[4]时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分析[J].电视技术,2019,4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