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十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十篇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6:07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篇1

一、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的必要性

(一)为合理确定贷款金额提供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价值。因此,在采用抵质押担保方式进行资金借贷之前,抵押品价值是银行进行信贷决策和确定提供资金额度关键指标之一。通过评估确定的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的公平合理价值,是银行确定合理贷款金额主要依据之一,同时也能维护抵押人权益、保证抵押人获得合理的贷款金额。

(二)为控制银行贷款损失风险提供保障银行设置抵押资产的作用在于防范金融风险,是在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即“第一还款来源”之外,以资产抵押物代偿为条件设置了“第二还款来源”。这种贷款方式从理论上讲比单纯“第一还款来源”多了一道风险屏障。抵押物在降低贷款风险、减少贷款损失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根据抵押物的合理评估价值、抵押物价值变动风险、处置变现风险、贷款期限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金额,从而降低银行贷款违约损失。但是,抵押品作为一种减少违约损失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对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提供的抵押品价值的合理评估(姜浩,2008)。由专业评估机构通过科学的评估程序及合理的评估方法确定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为银行控制并降低贷款违约损失提供了保障。

二、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主体缺乏独立性评估主体是指资产评估由谁来承担,是资产评估工作得以进行的前提和保证,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主体是对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定估算并出具评估意见的机构。由于森林资源资产的特殊性以及林业行业长期以来的垄断经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只能由林业行业内的资产评估机构承担,目前基本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森林资源管理机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其他评估人员无法正常承担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由于林业系统内部的评估机构,没有脱钩改制,人、财、物受林业行政领导的制约,有时难免受行政领导干预而难以抵制,不可避免要造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结果的偏高或偏低,真实的资产价值得不到体现,严重影响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田松华,邓云,2010),抵押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质量的低下,是影响银行进行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评估价值类型选择不统一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是对拟评估价值的质的规定性,根据《国际资产评估准则》,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包括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作为非市场价值类型的集合,包括投资价值、清算价值、持续使用价值等各种价值类型。以抵押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业务价值类型选择问题,是各国资产评估理论和实务界一直讨论并存在争议的问题。我国现阶段与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相关的价值类型主要有市场价值和清算价值两种。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价值类型选择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大大降低了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及其评估质量。

(三)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对象的特殊性加大评估参数的获取难度森林资源资产与其他业务中的评估对象相比有其特殊性,同时这些特殊性加大了评估参数的获取难度,主要体现在:

(1)采伐的限制性影响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收益额的预测。法律或社会对采伐的限制性规定是森林资源资产不同于其他资产的一个主要特征,森林资源资产采伐受到限制的原因表现在:一是森林资源资产除具有经济效益之外,还具有生态效益,由于森林资源资产的生态效益,法律对森林资源的采伐有一定的限制;二是各类森林经营单位为保证永续经营下去,在采伐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结构加以人为干预,一般来说会通过制度规定采伐程序。对林木资产而言,采伐的限制规定影响森林资源资产的给其权利主体带来的未来收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林木资产未来收益额的预测难度。

(2)外部环境对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价值的影响程度难以定量。

对林地资产而言因外部环境不同,价值差异很大,除其本身内在的生产潜力差异外(即立地质量等级),还存在着生产运输成本上的差异。林地的这些差异,要比农地大得多,林地的差异,给林地资产的评估带来了许多困难。同时,因为林地的位置固定性,附属于该位置的温度、湿度、光照、降雨等具有一定的状态,他们构成了土地的自然地理位置,也影响土地的生产潜力。因为林地位置固定性导致了很难寻找到完全相同的森林资源资产,同时外部环境对森林资源资产价值影响差异尤难确定。

三、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完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主体制度主要包括:

(1)由独立的资产评估机构承担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主体是对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定估算并出具评估意见的机构,为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提供评估服务的评估主体作为经济行为的第三方,为经济行为提供价值尺度,其评估结论是银行确定贷款金额的依据主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降低银行贷款违约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评估主体首先应该独立于经济行为的各方当事人,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其次评估主体作为提供价值估算的专业机构,应该拥有专业评估技术的人才,评估技术人才能够利用国际通用的评估方法对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提供价值估算服务并出具评估意见。在我国,资产评估机构作为三大中介服务机构之一,是独立的经济主体,拥有财政部门颁发的资产评估资质;客观上能够独立于经济行为各方当事人,符合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主体的客观要求。

(2)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培训制度。鉴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专业性特点,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人员除需掌握资产评估基本理论和常规技术之外,还需掌握或了解森林资源资产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森林资源本身特殊的生长变化规律、森林的经营技术和调查技术等林学方面的知识。提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需要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培训制度,培养高素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队伍。本文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培训制度,第一,对意愿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分期分批系统培训。对资产评估机构人员,主要进行森林资源资产等相关林学知识培训;第二,采用严格的考试制度,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从业证书。

(二)统一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价值类型在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业务中,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抵押企业,都期望如期偿还贷款同时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不发生转移,借款企业能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即“第一还款来源”按期偿还贷款。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的变现现金流量即“第二还款来源”实际是在“第一还款来源”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下,对债务安全设置的第二道屏障。如若借款人到期未偿还贷款本息,金融机构有权对抵押森林资源资产进行处置,优先利用处置所得资金偿还贷款本息。鉴于抵押人到期不能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抵押权人通过处置抵押森林资源资产来偿还贷款本息的情况可能发生,部分学者以及评估实务人员认为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应该选择清算价值类型。笔者认为,在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中,市场价值较之清算价值更为合理。

首先,从国外的评估实践来看,美国、澳大利亚以及香港特区的抵押评估价值类型均采用市场价值。在美国,适用于抵押贷款评估的价值类型被界定为市场价值。澳大利亚评估准则认为,抵押贷款评估的评估基础是市场价值。香港《评估准则8:用于抵押的资产评估》规定,资产作为贷款担保物进行评估时,评估通常应当建立在市场价值的基础之上,而不宜以非市场价值作为抵押贷款资产评估的价值基础。

其次,清算价值不同于代表贷款到期日抵押品变现价值。评估师采用清算价值类型对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时,通常选择评估人员以对抵押资产的现场勘察日、抵押权设定日、贷款发放日等不同时点作为评估基准日,可以概括为“当前日期”。资产评估是根据评估基准日被评估资产的自身特点、面临的市场条件、未来的市场变化等条件,结合一定的假设通过合理的评估方法对被评估资产的价值进行评定估算,以“当前日期”为评估基准日进行价值估算时,评估使用的评估假设是根据评估对象当前的市场条件做出的,而不是贷款到期时的市场条件。选用“当前日期”为评估基准日的原因是抵押森林资源资产处置变现时自身状态及面临的市场条件难以预测。森林资源资产属于自然资源资产,除受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之外,还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恶劣的天气或病虫害等自然原因可能导致抵押森林资源资产在未来处置时发生较大价值变动,甚至完全灭失。因此以“当前日期”为评估基准日所得到的清算价值,很难代表实际处置变现时的价值。

再次,在贷款存续期间,抵押品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价值波动,特别是对于期限较长的贷款(如项目贷款),到期时抵押品的市场价值会发生较大变化,如果到期时抵押品的价值很低,将难以起到贷款风险的防范作用。因此,银行在抵押贷款的实践中,往往根据不同的抵押贷款期限、抵押品类型、抵押品新旧程度、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等价值影响因素确定一定的抵押率,来控制其贷款损失风险。在我国,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抵押率一般在50%左右。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未来的变现风险可以通过银行所设置的抵押率得到合理控制,如果评估时采用清算价值类型,银行采用清算价值与抵押率结合的方式确定贷款金额,会导致抵押品未来变现风险所产生损失的重复计算,给贷款人带来损失,因此在采用抵押率的情况下,市场价值类型更为科学。

最后,相比清算价值而言,市场价值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清算价值是指评估对象处于被迫出售、快速变现等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价值估计数额,而市场价值是指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在各自理性行事且未受任何强迫的情况下,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进行正常交易的价值估计数额。通常来讲,正常市场条件下的交易案例较非正常市场条件下更多。因此,市场价值评估相对清算价值评估,操作性更强。

(三)确定评估参数时充分分析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具体为:

(1)合理考虑采伐限制对预期收益的影响。因为森林资源资产的生态效益,相对于机器设备、知识产权等其他资产而言,采伐限制性规定给森林资源资产的所有者带来了不能对其自由处置的障碍。在进行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时,必须考虑采伐限制性规定对收益额的影响,根据相关部门或者行业通行的采伐限制,科学预测每期的客观收益额。

(2)注意外部环境对相关参数的影响。在应用市场法对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时,外部环境对评估参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评估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差异调整方面,包括交通运输条件的差异、林地状况的差异、面临的市场条件的差异等调整因素。在应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时,外部环境的影响也需要重点考虑,比如交通运输条件对成本的影响、地理位置决定的土地状况对收益的影响等。同时,应用成本法进行评估时,同样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对重置成本以及各种贬值的影响,比如交通运输条件不同对重置成本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玉平:《价值类型理论的应用与完善》,《中国资产评估》2009年第3期。

[2]崔宏:《基于银行贷款安全目的的抵押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创新》,《金融论坛》2007年第1期。

[3]刘玉平:《资产评估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4]罗江滨、陈平留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

[5]严玲:《对推行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方式融资的思考》,《森林工程》2005年第3期。

[6]魏远竹等:《关于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林业经济》2001年第10期。

[7]郭保香:《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发展历程、问题及对策研究》,《林业经济》2001年第8期。

[8]王富炜等:《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价值评估研究》,《林业经济》2008年第11期。

[9]郭保香:《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发展历程、问题及对策研究》,《林业经济》2001年第8期。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篇2

森林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林和人工林相比,除了更新方式不同外,都要进行管理,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千百万元的资金进行森林资源的保护。森林资源资产的价格影响因素,包括市场供求因素以及所投入的必要的劳动量因素。森林资产价格,主要由下列因素构成:

1营林生产成本营林生产成本是确定森林价格的基础。营林生产成本应以能够提供商品材的宜林地的营林生产成本作为依据。

2资金的时间价值由于培育森林资源的长期性,在营林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森林资源资产价格的评估应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对林木价值的影响,充分考虑资金占用的利息,营林生产成本应以复利计算。同时,林木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价值,同一树种在不同年龄林木价值不同,形成森林的时序成本和时序价格。

3利润森林资源资产的价格中应当包括营林利润。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营林利润率的确定,可以以社会平均资本利润率为基础,同时考虑到营林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再加上林木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4税金森林资源资产经营过程中应缴纳的各种税费。

5林木生产中的损失在漫长的森林培育过程中,林木可能会遭受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如火、风、雷、水、病虫害等,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在评估中,必须对林木生产过程中的这些意外损失做出合理的估计。

6地租在我国,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森林资源资产的价格中应包括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地租量应根据不同林地、不同树种、不同经营水平等因素确定,如气候条件、土地肥沃程度、交通条件、宜林性质等因素。

7地区差价和树种差价林木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经过人类劳动而生产出来的,因此,林木的成本与价格,既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又受林木本身生态特性的影响,形成了林木的地区差价和树种差价。因此,差价是森林资源资产价格的重要特征。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料收集与资产核查

1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料收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必须搜集掌握当地有关技术经济指标资料,主要有:①营林生产技术标准、定额及有关费用资料;②木材生产、销售等定额及有关成本费用资料;③评估基准日各种规格的木材、林副产品市场价格,及其销售过程中税、费征收标准;④当地及附近地区的林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和出租的价格资料;⑤当地及附近地区的林业生产投资收益率;⑥各种树种的生长过程表、生长模型、收获预测等资料;⑦使用的立木材积表、原木材积表、材种出材率表、立地指数表等资料;⑧其他与评估有关的资料。

2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森林资源资产的实物量是价值量评估的基础,评估机构在森林资源资产价值量评定估算前,应由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对被估的森林资源资产进行实地核查。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评估对象特点和委托方要求,可选择使用抽样控制法、小班抽查法和全面核查法进行核查。森林资源资产核查项目,主要包括权属、林地或森林类型的数量、质量和空间位置等内容,具体项目:

林地。所有权、使用权、地类、面积、立地质量等级、地利等级等。

林木。树种权属、树种组成、林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幼龄林的单位面积株数、中龄林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近、成、过熟林的立木蓄积,材种出材率等级、经济林的单位面积产量、薪炭林的单位面积立木蓄积量、未成林造林地上的幼树的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竹林的立竹度、均匀度、整齐度、产笋量等;其他与评估有关的内容。

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主要方法

根据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原林业部的《森林资源资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对象主要是林木资产、林地资产和森林景观资产等。森林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由于森林资源资产的特殊性,根据具体的评估对象和资料情况,针对林木资产、林地资产和森林景观资产,又有相对应的具体的评估方法。其中林林地资产评估主要是林地使用权评估,其评估方法与土地使用权的评估方法原理相同。

在进行林木资产评估时,要根据不同的林种,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和林分质量调整系数进行评定估算。目前主要的评估方法有市场法、剩余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林木资产评估中林分质量调整系数须综合考虑林分的生长状况、立地质量和经济质量等来确定。

1市场法该方法是以相同或类似林木资产的现行市价作为比较基础,评估待估林木资产价值的方法。

户=K×K6×G×Q式中:户为林木资产评估值;Q为被估林木资产的蓄积量;K为林分质量调整系数;Kb为物价指数调整系数;G为参照物单位蓄积量的交易价格。

所谓林分是指,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一个林区的森林,可以根据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龄、疏密度、地位级、林型及其他因素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林分。不同的林分,常要求采取不同的森林经营措施。

2剩余法剩余法又称市场价倒算法,是用被评估林木采伐后所得的木材的市场销售总收入,扣除木材经营所消耗的成本(含有关税费)及合理利润后,将剩余部分作为林木资产的评估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p=w-C-F+S式中:p为林木资产评估值;w为销售总收人;C为木材经营成本(包括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有关税费);F为木材经营合理利润;S为林木资源的再生价值(林木资源的再生价值是指林木被砍伐后重新生长所产生的价值)。

3收益法收益法又称收益净现值法,是将被评估林木资产在未来经营期内各年的净收益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为现值,然后累计求和得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

p=∑((at-Ct)/(1+r)t)

式中:p为林木资产评估值;at为第t年的年收入;Ct为第t年的营林生产成本;n为经营期;r为资本化率。

4成本法成本法是按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重新营造一块与被评估林木资产相类似的林分所需的成本费用,作为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p=K・∑Ct×(1+r)n-1

式中:p为林木资产评估值;K为林分质量调整系数;Ct为过去第t年以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为标准计算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各年投入的工资、物质消耗、地租等;r为资本化率;n为林分年龄。

5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

市场法从理论上讲各种有交易的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采用该方法时,应选取3个以上参照物进行测算。但是,由于市场条件限制,有些情况下,如防护林的评估,市场法就不适用了。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篇3

一、我省开展森林旅游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树立良好规范的森林旅游资源资产经营指导思想。对森林旅游资源资产进行评估,是为了把森林旅游资源资产的耗费介入其成本之中,对森林旅游资源资产的价值进行重新的架构,强调森林旅游资源资产在各生产要素中的突出位置。改变过去那种“高投入、低产出、高浪费、低效益”的经营模式,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培育,走新型的森林旅游发展道路。

2、变我省森林旅游资源的无偿或微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制度。对森林旅游资源资产进行评估,可以重新计算森林旅游的开发和使用成本,森林旅游经营者只有付出相应的经营成本和代价后,才能取得相应的旅游资源经营权和资格,这样经营者就会为了减少自身经济损失而放弃对森林旅游资源的过度和无度滥用,减少或有效杜绝了对森林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保护森林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为优化我省森林旅游资源配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自发调节的。通过价值规律和价格杠杆等来调节资源的合理流动。这就要求全部市场资源必须要有价格基础。对于森林旅游资源也是如此,通过对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模式的完善,通过引进合作、合资和股份制经营等多种形式,加快森林旅游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森林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无疑会加速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森林旅游业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4、为我省森林旅游资源产品的定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我省是一个森林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省份。但由于受过去只注重开发而不注重保护的森林资源经营观念的驱使,森林旅游资源正日益呈现迅速退化的趋势。森林旅游产品不合理的定价机制,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对较低的森林旅游产品价格,会造成森林旅游资源的过度消耗,超出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加快资源损坏。森林旅游业对于我省来讲,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因此价格的制定上还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因此,我们要强调在对森林旅游资源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合理确定森林旅游产品的价格。

二、森林旅游资源资产评估方法

根据《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资产评估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三种。森林旅游资源资产和其它资产相同,在评估的时候也主要依据上述的三种方法。但由于森林旅游资源资产其自身的特殊性及影响森林旅游资源资产价值的因素比较复杂,在评估方法的使用上也要与其它资产评估有所区别。

1、市场比较法。市场比较法也称现行市价法。它是以相同或相似的其它森林旅游资源的市场价格作为评估基础,以此来估算待评估资源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评估公式如下:e=K××G×S

其中,e为森林旅游资源资产评估值;K为森林旅游资源质量调整系数;为旅游消费水平调整系数;G为相同或相似森林旅游资源资产单位有效使用面积的市场价格;S为待评估资产的有效使用面积;

2、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是在资产评估中用当前条件下重新购置一个全新的被评估对象所需要的全部成本去除发生的各种实体性、功能性、经济性的减值而把剩余部分的价值作为被评估对象的评估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评估公式如下:

资产评估价值=重置价值―实体性减值―功能性减值―经济性减值

3、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也称年金资本化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从资产购买者的角度出发,购买一项资产所付的代价不应高于该项资产或具有相似风险因素的同类资产未来收益的现值。收益现值法对资产进行评估的实质是将资产未来收益转换成资产现值,而将其现值作为待评估资产的重估价值。该方法适用于市场比较成熟,年均收益比较稳定,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管理已经比较完善的森林旅游资源资产的价值评估。评估公式如下:e=a/p

其中,e为森林旅游资源资产评估值;a为年均纯收益;p为投资收益率;

三、结论

以上三种评估方法只是在森林旅游资源资产评估实际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这三种方法是分别从不同的渠道中分解出来的,虽然计算方法各不相同,但在使用中并不能完全将三者割裂开来,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森林旅游资源资产的价值。在评估实践中,一定要相互配合、相互统一。在评估中,避免单一的评估方法,而要是多方法的协调使用,相互修正,以形成合理的评估结果,避免单一方法带来的偏差。在选择森林旅游资源资产评估方法时要同时考虑被评估资源的自身特点、评估的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傅晶.黑龙江省森林公园产业化经营研究[J].商业研究,2006(10):117―119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篇4

关键词:辽宁林业资源行业风险信贷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189-03

一、辽宁省森林资源现状

辽宁全省林业用地面积695.03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46.94%。全省森林覆盖率为35.13%。其中有林地面积533.98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76.83%;疏林地面积4.25万公顷,占0.61%;灌木林面积60.74万公顷,占8.74%;未成林地面积34.97万公顷,占5.03%;宜林地51.51万公顷,占7.41%;无立木林地面积8.25万公顷,占1.19%,其他1.33万公顷,占0.19%。防护林面积264.76万公顷,占49.58%;特用林13.76万公顷,占2.58%;用材林139.13万公顷,占26.05%;薪炭林面积18.94万公顷;占3.55%,经济林面积97.39万公顷,占18.24%。

辽宁全省林业用地国有权属93.73万公顷,集体权属601.3万公顷;林木权属方面:国有面积83.96万公顷,集体林面积229.24万公顷,非公有制林分面积123万公顷,权属未定面积0.39万公顷。

二、辽宁省森林资源的分类经营情况

森林分类经营是林业各项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它是根据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理论,遵循森林具有多种功能的特点,按其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森林的5大林种相应的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使其分别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济机制政策和发展模式。

辽宁省商品林面积301.01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3.31%。在商品林面积中,有林地面积255.47万公顷,蓄积9972.21万立方米。按林种划分,用材林面积150.28万公顷,薪炭林面积24.37万公顷,经济林面积102.11万公顷,未划分林种面积24.25万立方米,分别占商品林面积的49.93%、8.10%、33.92%、8.05%。

经济林按亚林种划分为果树林、食用原料林、蚕场和其他经济林。

在商品林面积中,国有34.18万公顷,集体140.88万公顷,个人125.72万公顷,其他所有制0.22万公顷,分别占商品林面积的11.36%、46.8%、41.77%、0.07%。可以看出在商品林中集体和个体占主导性地位。

从商品林按地区分布上看,分布较多的城市为丹东、抚顺、鞍山、本溪和铁岭。

三、辽宁省森林资源的管理现状与对策

1.全面加强了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辽宁省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在坚持贯彻执行《森林法》等部级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性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监督体系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覆盖面广泛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2.全面提高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手段。加强森林分类经营与管理,商品林建设方面,全省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实现了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加快经济林产业基础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果品,丹东板栗、铁岭榛子、朝阳“两杏一枣”等已形成规模优势。

实施天然林禁伐政策,维护生态平衡,使天然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全面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林业发展的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问题,调整了林业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的前提下,进一步明晰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落实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体制,加快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3.全面增强了森林资源采伐利用管理能力。严格执行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促进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守木材生产计划管理与林木采伐许可证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增强中幼龄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力度,有效利用林地面积。

4.制定了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发展对策。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及《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实施意见》的精神为指导,按照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省,实施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以大工程促进林业大发展,深化林业改革,创新营造林机制,加强资源管理,发展林业产业,实现质量强林、科技兴林、改革活林和依法治林,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完善林业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使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建行的信贷抵押政策

根据总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授信业务押品管理办法(试行)》(建总发[2008]224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押品管理的通知》(建总函[2011]7号)文规定森林资源属于“其他押品类”,具体接受标准是“仅接受商品林中的森林、林木(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木资产”和“林地资产”抵押率上线均为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把森林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按照森林的用途和不同的生产经营目的,将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包括五大林种中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也包括含少量以生态效益为主的经济林和薪炭林),商品林包括五大林种中的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我行只接受商品林中的树种。

发展用材林主要是保障国家建设和民间对木材的需要,发展经济林主要是利用我国果品、木本粮油、桑柞蚕、竹、茶等丰富资源,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薪炭林主要是解决农民和部分小城镇居民的燃料问题。

五、评估单位的选择与评估方法

1.评估单位的选择。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属于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选择具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资质等级,信誉良好,并具备相当数量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中级职称5名以上)和森林资源调查能力的评估机构。

2.评估方法。根据《关于的通知》(国资办发[1996]59号)文规定,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分为林木资产评估和林地资产评估两种,具体评估方法如下。林木资产评估方法:(1)市价法,包括市场价格倒算法、现行市价法;(2)收益现值法,包括收益净现值法、年金资本化法;(3)成本法,包括序列需工法、重置成本法;(4)清算价格法等。林地资产评估方法:(1)现行市价法;(2)林地期望值法;(3)年金资本化法;(4)林地费用价法等。

林木资产评估要根据不同的林种,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和林分质量调整系数进行评定估算。林地资产评估是对某一时日一定面积林地的使用权的价格进行评定估算。当林地使用权发生变动或其他情形需单独确定林地使用权的价格时,应进行林地资产评估。对于资源类抵押物,总行规定的评估方法是市场比较法和收益法。

3.用材林(含薪炭林)林木资产评估。用材林木资产评估一般按森林经营类型分龄组进行:(1)幼龄林一般选用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和序列需工数法;(2)中龄林一般选用现行市价法、收获现值法;(3)近、成、过熟林主要选用现行市价法中的市场价倒算法。

4.经济林木资产评估。经济林木资产评估一般选用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和重置成本法。在选用收益现值法时应考虑经济林经济寿命期、各生长发育极端的经济林产品的产量和成本的差异、经济寿命期末的林木残值。

六、建行辽宁分行林权抵押业务的开展情况

截至2011年11月末,辽宁行林木资源抵押贷款的信贷余额为7500万元,分别为抚顺分行7000万元,阜新分行500万元。此类信贷业务也是从我行大力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才开始展开。所抵押的林木资产评估价值达18582万元,抵押率控制在50%以内。

1.辽宁行森林资源抵押贷款尚处在摸索起步阶段,各分支行发展极不平衡。商品林按地区分布上看,分布较多的城市依次为丹东、抚顺、鞍山、本溪和铁岭,但开展业务的仅仅只有抚顺和阜新两家分行。

2.从抵押物的树种来看抚顺行抵押的树种为落叶松和柞树,阜新行抵押的树种为杨树,充分体现了辽宁省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森林资源分布特点,为我行将来因地制宜的开展信贷业务提供了方向。

3.辽宁分行林权抵押贷款客户群体都是民营企业,属于小型企业,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较低。

4.目前单纯以商品林中的用材林作为抵押物,尚未开展以经济林做为抵押物的信贷业务。

七、林权抵押业务存在的问题

1.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尚处在试探性的摸索运行中,缺少对林业知识的培训,缺少与林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学习的机会,信贷人员对相关林业知识匮乏,难以把握林业发展方向与动态,难以把握抵押物的真实价值,对评估机构的依赖度过高。

2.林地面积过大且存在不规则性,信贷人员很难核实所抵押林地的面积和林木数量,对贷前和贷后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抵押物只能做到大概了解所处的位置和树种。

3.国家对林业的政策性保险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目前保险公司对林木的保险基本是按商业化模式运作,保险覆盖面窄,费用高,客户难以接受。所抵押的林木只能投保最主要的自然风险――火灾险,尚存在着其他自然灾害的风险隐患。

4.难以预测市场的波动。商品林中的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生来就面向市场。在这条产业链的利益纽带上,串联着营林户、加工企业、销售市场等多个环节。如何规避和平衡市场风险,眼下还没有形成有效机制。速生丰产林、经济林高产出的诱人前景,背后是高投入、长周期:一个生产周期最快也要5至8年,这期间发生的轻微市场动荡也可能诱发“蝴蝶效应”,让企业、林农之间本就脆弱的利益纽带扭曲断裂。

5.政策掌握不及时。林木资源抵押贷款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加之取得政策的来源渠道狭窄,对行业的政策变化了解的甚少,不利于掌握政策变化对市场带来的影响程度。

八、辽宁省林业资源经营管理发展趋势预测

1.2011-2020年规划目标。

(1)加强森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改善森林质量,加强保护和恢复天然林资源,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数量稳定增长、质量明显提升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期末森林覆盖率达到39%,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2.8亿立方米;林业产业年产值实现700亿元。基本完成以辽西北地区为重点的生态脆弱区治理建设,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2)规划完成造林面积50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护)林面积150万公顷;完成中幼龄林抚育及低质低产林改造面积50万公顷。基本农田全部达到网格化;建成以基干林带为主体框架的带、片、网、点综合防护体系。

(3)建成森林资源和林业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实现森林资源与林业生态信息的动态管理,全面实现数字化林业。

2.2021-2050年规划目标。

(1)实现国土全面绿化,建成以主要江河山脉为主体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2)营造林工作重点从以植树造林为主转到以森林经营管理为主,进一步调整和改善森林结构,加强森林管护。

(3)规划有林地面积达到610万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2%;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达到80%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5亿立方米,基本实现林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开始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3.将全省林业建设划分为三大区域,即辽东生态保护核心区,辽中南防护林体系和城镇绿化建设集中区,辽西北生态建设重点区,进而构建新时期辽宁林业发展的新格局。

4.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经营、持续利用和积极发展的方针,促进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向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为主转变,并依据林业分类经营的要求,建立健全现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规程。强化森林采伐管理,加强中幼龄林抚育,积极推进农田防护林采伐更新,加快低产、低效林改造。

5.以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林业产权制度为目标,在搞好集体林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全省林业产权制度全面改革。

九、建行辽宁分行发展林权抵押业务的对策

1.林业行业风险提示。发展林权抵押业务的对策是在充分考虑林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各种风险提出的。林业风险是在林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资源条件、自然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以及林业内部等不利因素对林业生产、增收和林业可持续性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林业风险具有多样性、非独立性、潜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具体风险如下: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来自自然界与林业经营生产相关的灾害性因素,诸如气候条件变化(冻害)、火灾、旱灾、风灾、雪灾、水灾、病虫害等。森林火灾是林业面临的最主要的自然风险,森林防火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林业部门的重视;森林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虽然不像森林火灾那样直观,但实际损失或潜在损失更大,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2)人为风险。人为风险是指林业除了遭受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的同时,短时间内也摆脱不了森林资源被偷盗以及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破坏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与现阶段社会上人们的低素质、低觉悟有很大关系,这是道德风险,也可以认为是社会风险。环境污染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而是构成人为风险的一个方面。人为风险是我国林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与人为风险有着非常相似之处,主要指经营管理不善给林业带来的损失。因缺乏必要的管理或经营管理不善而树木被盗,幼树被毁,造林成活率低等。这里既有管理不善的因素,也有人为破坏的因素,所以与人为风险区分较为困难,主要看是否与经营管理直接相关。

(4)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每一项技术的采用都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风险,森林培育生产技术也是一样。林业技术风险指育林营林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带来的林业风险,如翻耕土壤造成林木地上及地下部分机械损伤,杀虫剂过量使用致使林木幼苗死亡等。新技术的采用可以降低林业风险,但也可能增加林业风险,一般成熟的林业新技术会降低林业风险。

(5)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指林产品供求失衡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和价值实现困难,是市场的这种不稳定性给林业所带来的风险。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发展。林业经营单位的生产周期长,再加上行业内与行业间的竞争,导致市场对林业资源配置的滞后性,两者都使林业生产的组织变得更加困难,资金投入的风险更大。

(6)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林业政策的变动必然给林业经营带来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林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面临着政策风险。林业也在很多地方分山到户,分散经营。由于林农对政策的理解不透彻以及受以前政策不稳定的影响,导致政策落实没有长效性,林农更多考虑的是短期行为和短期收益。所以,在承包后大量砍伐林木,出现了一个时期内资源剧减的局面。政策上的风险因素还体现于国家宏观的经济调控。经济调控影响到市场需求的急剧变化,使林业承担一定的风险。

(7)行业风险。行业风险,当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林业的同时,就意味着放弃了投入其他行业的机会,这种放弃所“损失”的最大可能效益就是林业经营的行业风险。林业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具的行业,而经营者更重视经济效益,当林农重视经营林业的机会成本时更容易使林业的行业风险放大。应该重新全面考察林业所面临的行业风险的大小。

2.信贷政策建议。

(1)上级行在对林业行业和全国林权抵押贷款项目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森林资源状况,形成林权抵押贷款指导性意见或实施办法,稳步开展以林权做为抵押的各类信贷业务。

(2)根据辽宁省三大区建设重点和各市县区不同的发展方向,有重点的推进森林资源抵押贷款。首先,在不同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合作,以点带面的稳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龙头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丰富、规范,技术力量相对强,对市场的把握较准确,防范人为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其次,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特色,逐步扩大客户群体。

(3)上下级行联动,收取国家和地方的林业政策,做到资源共享,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变化,分析预测对林业行业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把握市场先机,有利防范政策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4)了解各地区气温变化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程度,对于频繁发生的单项自然灾害,强制要求借款人进行投保,排除风险隐患。对于频发的某项自然灾害,保险公司不给予投保的,我行拒绝发放贷款。加强贷后管理,在病虫害高发前中后期,使借款人定期出具病虫害检查报告。

(5)对商品林中的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的市场稳定性和变现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实施有区别的、切实可行的抵押率政策。鉴于薪炭林的变现能力、开发和使用价值不大,建议暂缓实行以薪炭林做为抵押的信贷业务。

3.抚顺分行林权抵押业务的几点做法。抚顺地处辽宁的东部山区,属于生态保护核心区。林业用地面积84.1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6%。林业用地面积大部分集中在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和抚顺县,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97%。树种比较单一,落叶松和柞树面积占77%以上。三县地区的树苗的培育、林木加工业、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采集及人工栽培、野生动物驯养等林业特色产业比较发达,林权的第二交易市场也比较成熟。对林权抵押贷款抚顺行的具体做法是:

(1)挑选三县地区林业行业的龙头民营企业,稳步推进林业资产抵押的信贷业务。抚顺行根据该地区特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在三县地区挑选了几家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此类民营企业具有自身的林场和木材加工基地,依靠自身丰富的森林资源,不同程度的培育和养殖林蛙、人参、食用菌、树苗等,进行综合经营等特点。具有较稳定的第一还款来源,作为抵押物的森林资源在该地区变现能力较强。

(2)保证抵押物的安全性。所抵押的森林资源占借款人总资产比例较大,森林资源一旦受到自然灾害,将会对借款人和我行信贷资金造成直接的损失。在考虑到当地森林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抚顺行要求借款人所抵押的森林资源一律参加火险,第一受益人为建行,尽可能去降低风险隐患。

(3)保证第二还款来源的可变现性。抚顺行重视抵押物树种的选择,不是单存的随意选择林地和树种,而是选择当地用材林中最普遍、市场销路较好的红松、落叶松和柞树,这些树种不但价格理想,在第二交易市场上容易变现。

(4)选择信誉良好的专业森林资源评估师事务所为我行指定的评估机构,确保所抵押的森林资源物有所值,保证我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篇5

一、森林资源概述

(一)概念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森林的定义是“以乔木为主体的植被类型”。森林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植物组成部分称为狭义的森林资源。而广义指的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

(二)特点

森林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森林资源功能的多样性

森林资源不仅具有经济功能、生态功能,而且具有极大的社会功能。例如,森林中的木材、鲜果、树皮可作为木料、食品、香料、药材、薪柴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之中,森林能保育土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由于森林资源的系统性,森林的一种功能的实现可能引起其他功能的损失,因此,在评估森林资源时,要综合考虑,使森林资源的功能在整体上实现最佳。

2.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

作为一种典型的可再生资源,当森林资源被采伐后,人类可以通过劳动培育其再生,或者花费更长的时间使其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然再生。森林资源的自我更新能力很强,只要不受外力的破坏和超负荷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可供人类持续使用。

(三)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按森林的树种分类,按用途分类,按照原生程度分类,按照经济用途分类。由于按用途分类能清楚的反映森林的价值归属,有利于建立森林资源核算框架,因此本文将以这种分类为基础构建森林的资源资产负债表。

森林资产的一级科目分别为“用材林”和“非用材林”。在一级科目下按照树种设置二级科目,分别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和“其他”。

二、森林资源资产价值量核算

遵循资产评估中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这三个基本方法,林木资产的评估方法具体有以下形式:

1.现行市价法,包括现行市价法和市场价倒算法;

2.收益现值法,主要是收获现值法;

3.成本法,包括重置成本法。

每一种估价方法均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林木进行评估时要根据不同的内部结构,不同的林种,不同的林龄从而选择相适用的估价方法。用材林是森林资源资产中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种,是林业产业经营的主要对象,也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主要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较为成熟。

三、森林资源负债价值量核算

2000年3月24日,贵州省人大常委颁布了《贵州省森林条例》,其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林业发展规划和国家关于林种划分的规定组织划定本地区的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和特种用途林,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林业工作;乡(镇)林业工作站负责本乡(镇)林业管理和林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指导和组织农村集体、个人发展林业生产。

对森林的负债项目构建,需要从法律法规、政府规划等方面进行确认。

1、应付管理建设费用

按照国家规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依照森林法,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更新,实行管理和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规定制定林业长远规划和建设方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林区设立森林防火救灾措施等等。由此产生的应付款项应通过“应付管理建设费用”账户反映。

2、森林的超额采伐

我国森林法中规定:“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我国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年度木材采伐量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量。此外,须申请采伐许可证后才能采伐林木。

故此,对于超额采伐、滥伐、盗伐的林木应作为一项负债进行确认。

3、森林的违法出口

我国森林法规定了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贵树木。违法出口我国禁止和限制出口的树木应作为一项负债进行反映。

4、其他应付费用

除了上述费用之外还应该设立“应付职工薪酬”和“其他应付费用”科目。

其中应付职工薪酬主要指护林员、森林管理人员的应付工资薪金、福利经费等。处理个人间、单位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关于林木使用权或所有权争议发生的费用可以放在其他应付费用科目中反映。

四、森林资源净资产和报表附注

森林净资产通过资产和负债倒挤的方式得出。遵循会计恒等式如下:

资产-负债=净资产

由于森林资产的特殊性和资产负债表的存在的局限,关于森林资源的许多信息需要通过报表附注解释说明。

在报表附注中要详细注明资产、负债账户变化的原因:比如自然延生、造林、环境保护成效、有益砍伐、灾害、退化、人类活动、超额砍伐等等,以及这些原因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五、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框架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篇6

一、加快推进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一)认真搞好林权登记。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林地勘界和森林、林木资源勘验,认真进行林权登记,确保登记内容规范齐全,数据准确无误,图表册一致,保证林权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加快核发林权证。对已完成林权登记的,要及时进行林权公示,核发国家统一样式的《林权证》。年,林权证发放比例要达到林改任务的以上;年林权证发放比例要达到林改任务的以上,年全部发放到位。依法确定林权主体,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林业、服务林业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二、强化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

(一)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机构。财政、林业部门要协调配合,指导和帮助各县成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搞好上岗人员资质培训。年内,争取在全市建立起一至两个森林资源资产专业评估机构,并开展评估业务。

(二)依法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各评估机构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财企〔〕号)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公平。在森林资源资产专业评估机构成立之前,林权权利人确需评估服务的,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综合性评估机构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金额在万元以下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也可委托林业部门管理的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出具评估咨询报告。评估的程序、方法及相关技术标准等须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规定》执行。林权权利人为个人的,要充分尊重林权权利人意愿,坚持自愿、从低收费原则,不得设置交易条件、强行要求评估。

三、积极推行森林保险

(一)把森林保险纳入农业保险统筹范围。通过保费补贴等必要的政策手段引导保险公司、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广大林农积极参与森林保险,扩大森林投保面积。保险公司要遵循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散户林农、小型林业经营者主动参与森林保险

(二)创新投保方式。支持林业专业合作投保,提高林农参保率和森林保险覆盖率。各保险机构要根据当地林业成灾特点和参保对象的意愿,开发设计有潜力、受欢迎的保险产品,提高森林保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合理确定免赔额度,吸引林农积极参保。

(三)坚持“低保费、保成本、广覆盖”原则。既要考虑到林业生产经营者的缴费能力和基本保障需求,又要考虑到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水平和稳健经营,防止超出双方的承受能力。保险金额原则上为林木损失后的再植成本,可在-元/亩之间选择。要确保一定规模的承保面,以大数法则和累加优势有效分散经营风险。要综合考虑保险责任、风险分布区域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厘定森林保险费率。若参保对象需要增加保成本以外的保险责任或保额所产生的保费,可由县级财政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支持,不能提供保费支持的,由参保对象自行承担相应增加的保费。

四、完善相关财政和金融政策

(一)建立林业贷款贴息制度。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在管好用好中央林业贷款贴息资金的同时,视地方财力和林权抵押贷款规模,适当安排林业贷款贴息资金。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对万元以下的林权抵押贷款和小额信贷按照贷款同期基准利率的予以贴息。

(二)设立林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森林保险风险补贴基金。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建立林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积极参与林业贷款的风险补偿和担保、发放工作。同时,设立森林保险风险补贴基金,对保险金额为再植成本以内的投保者给予的保费补贴。对各项贴息和补贴,市级财政负担、县级财政负担。

(三)完善相关金融政策。人民银行可通过支农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农村信用社、其他金融机构发放各类林业贷款。对林业贷款发放比例高的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可适当增加再贷款额度和延长贷款期限,对其他金融机构可给予再贴现支持。

五、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一)依法确定林权抵押贷款的标的物。凡取得全国统一样式的《林权证》,权属明确的商品林(含用材林、薪碳林、经济林等)和一般防护林的林木资产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和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地的林地使用权,均可作为林权抵押贷款的标的物。凡权属不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未经依法办理林权登记而取得林权证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以及国家政策规定禁止抵押的其他森林资源资产,不得作为抵押贷款的标的物。

(二)严格林权抵押贷款的操作程序。要按照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省林业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省分公司制定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规范操作。林权权利人为个人的,可凭《林权证》、由县级林权登记管理部门核发的《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证》,直接申请抵押贷款;林权权利人为村集体的,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以上成员或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提出相关书面证明,办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证》,申请抵押贷款;林权权利人为公司或合作经济组织的,须附有股东大会、社员大会或董(理)事会同意抵押的书面协议;以共有的林木资产和林地使用权抵押的,抵押人应事先征得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办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证》,申请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主要用于造林、育苗、林木抚育、森林资源保护、林业种养业和林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及林业多种经营等。

六、稳步推广林农小额信用贷款

(一)扩大林农贷款覆盖面。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要利用自己基层服务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和完善林农信用评价体系,开展符合林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服务,积极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扩大林农贷款覆盖面,提高贷款满足率,加大支林力度。对守信用且贷款用于造林、育林的贷款人,可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额度。

(二)加大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从事同类生产经营活动、彼此情况相对熟悉等优势,把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法人授信和对合作组织成员授信结合起来。对经营效益较好、信用状况良好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农要建立林业贷款绿色通道,予以重点支持。

七、积极推广林业担保贷款业务

(一)建立完善林业贷款担保体系。我市辖区金融机构对林业贷款同样适用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指导意见》(政〔〕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户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政〔〕号),各县、区建立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特色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要将金融机构对林业贷款纳入其中,已建立的“专业合作组织+担保资金+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同样适用于各种林业合作组织。各县区成立的担保机构应积极为辖区林业企业、农户的林业生产、经营提供担保业务。对林业贷款也可采取农户联保、第三方担保、大股东担保等方式进行担保服务。

(二)科学确定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担保机构的资信实力、第三方外部评级结果和业务合作信用记录,科学确定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对以林权抵押为主要反担保措施的担保公司,担保倍数可放大到倍。鼓励各类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提供林业生产发展的融资担保服务。

八、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和期限

(一)合理确定林业贷款利率。按照利率覆盖风险和成本的市场化原则,对于符合贷款条件的林权抵押贷款,根据林木成片面积、树种、树龄等情况,科学设定林权抵押率。其利率应低于信用贷款利率;对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小额林农贷款业务,贷款人实际承担的利率负担原则上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的倍。

(二)合理设置林业贷款期限。根据林业的经济特征、林权证期限、林业经营回报周期、资金用途及风险状况等因素,林业贷款期限为年,具体期限由金融机构与贷款人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金融机构有自身规定能够延长贷款期限的,可根据实际适当延长。

九、重点加大林业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对林业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全市各金融机构要通过发放信用、抵押、担保贷款,加大对林业种植、林业加工、森林资源保护的信贷投入,加大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林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的信贷扶植和支持力度。特别是对葡萄产业、杏扁产业、森林旅游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项目建设给予重点信贷支持,同时加大林业科技创新、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等新兴林业产业项目的信贷扶植和支持力度。

(二)鼓励和支持林农走互助合作、集约化经营、组织化发展道路。要加大对林农“家庭合作”式、“股份合作”式、“公司+基地+农户”式等互助合作经营方式的信贷支持,将我市已开展的“协会+担保机构(资金)+金融机构”的新型信贷模式用于支持林业发展,探索支持“林业合作组织+担保机构(资金)+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模式,鼓励林农走互助合作、集约化经营、组织化发展道路,促进提高林业生产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全面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

(三)鼓励林区外的各类经济组织以多种形式投资林业产业项目。凡是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按法律和政策规定程序受让集体林权、从事规模化林业种植与加工的,资金不足时,金融机构均可给予信贷支持。

十、建立规范有序的流转机制

(一)建立健全林权流转服务体系。年月底前,每个县都要成立林权流转服务机构。林权流转服务机构可以专设,也可与现行的林权登记管理机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面向全社会提供森林资源、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管理等林业生产要素交易托管及信息查询服务,满足林权权利人依法处置林业资产的实际需要。

(二)积极推进林权流转。要积极鼓励采取转包、租赁、拍卖、抵押、互换、入股等方式进行林权流转。引导农民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业联合体或者林业股份合作社;鼓励广大农民和林业经营者采取与企业合作造林等方式流转;鼓励短期限流转、部分林权流转、林木采伐权流转和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间的流转;鼓励通过林业产权交易服务机构进行流转。通过流转,盘活林业资产,加速将林业资源优势转变为资产优势、资本优势,并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使林业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三)依法规范林权流转。要严格按照森林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组织法及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规定,进行规范操作。采取转让方式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经原发包的集体经济组织同意;采取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原发包的集体经济组织备案。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后,应及时申请办理林权变更登记手续。对目前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和宜林荒山荒地,在确权到户前,原则上不得流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单位和个人;确需流转的,必须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提前公示,经村民会议以上成员同意后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应采取拍卖或招标等公开方式进行;对造林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使用权的流转,经村民会议以上成员同意,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进行。乡镇林场经营的集体林地,其林权转让应当征得林地所有者的同意,或者按双方约定进行,还应当征得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林权流转时享有优先权。

(四)维护集体林权流转秩序。区划界定为部级公益林的集体林权,在不改变公益林性质的前提下,允许以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开展林下种养业或发展森林旅游业。对未明晰产权、未勘界发证、权属不清或者存在争议的林权不得流转;集体林权不得流转给没有林业经营能力的单位和个人;流转后不得改变林地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原承包经营剩余期限。

十一、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和维护银行合法绩权

(一)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防治工作,依法加大对擅自改变林地用途和乱砍滥伐、偷砍盗伐林木案件的查处力度,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林区环境。

(二)维护银行合法债权。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在抵押贷款期间所抵押的林木,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予发放采伐许可证、不予办理林木所有权转让变更手续;贷款逾期时,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做好抵押林权的处置工作。为金融机构支持林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十二、切实加强金融支持林业改革和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

(一)成立组织机构。各县(区)建立以县(区)长为组长,金融办、财政、人行、农行、开发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银监、保监、林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金融支持林业改革和发展工作小组,加强信息交流、研究政策措施,协调指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篇7

关键词:民间资本;林业产业;改革

引言

**省林业用地面积10425万亩,其中集体林面积9000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86.5%。2005年3月,**省启动了以“明晰产权,建立现代集体林产权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完成确权面积7804万亩,占集体林应改革面积的98.7%。全省已有9878个村完成了改革,涉及农户430万户、林农1473万人。林农在改革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民间资本参与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

1.1民间资本参与林改有利于林改后规模经营民间资本一般多为闲散资金,以流转或者直接以其它承包形式从一家一户的林农、集体经济组织手中获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统一进行经营管理,引进先进的技术,了解及时的管理信息,从而提高经营林业的收益率,形成规模效益。

1.2民间资本参与林改有利于解决林业经营资金短缺充分利用民间资本进行林业经营,有利于解决林业经营资金短缺,同时林农还可以通过流转自己获得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直接得到收入,从而获得利益。

1.3民间资本参与林改有利于带动林业产业的发展民间资本就会积极地利用林地林木,在林木尚不足已形成经济价值时,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如养殖业、种植业等,据初步统计,林改后林下和林间养殖业、种植业数量是林改前的2-3倍。

二、利用民间资本参与改革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造成林农失山失地目前民间资本进入林业产业可依循的法律法规仅有《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而民间资本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要是通过林地、林木流转等形式来获得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长期以来,有一些法律规定了森林资源可以流转,但却没有规定怎么流转、流转程序、流转管理等内容,虽然《森林法》规定森林资源流转办法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但目前为止,从国家层面并没有出台有效的森林资源流转办法,一些素质比较低的村干部就钻法律空子,暗箱操作,低价转让集体林地、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有一些村民由于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对市场缺乏认识。

2.2容易形成垄断林业市场,损害广大林农的利益民间资本进入林业产业,使林地大规模集中,通过经营联合、统一销购等方式,必定会越来越走向集中,最后林业资源就集中在了个别几个大企业、大林户手中,形成林地兼并、垄断市场的现象,而广大林农由于经营面积比较小、经营成本比较高,如果民间资本进行恶意竞争,势必使广大林农的利益受损,从而造成林农改变经营林业的意识,退出林业经营市场,这就势必会造成国家的惠农政策不能真正的使林农收益,而成为民间资本投机的砝码,引发新的矛盾,影响林业长期的经营发展。

2.3民间资本过度开发森林资源,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由于民间资本经营林业主要是以获得高额利润为最高目标,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林业产业后,势必会最大限度地开发林地、林木资源以及林内其它动植物资源,林地的过度开发,会破坏原有的生物平衡和土壤结构,造成林地荒芜、土壤质地下降,甚至是山石、水土流失,改变林木资源的生长环境,不利于林地可持续利用。同时,民间资本会在短期内对接近成熟甚至是没有成熟的林木进行大规模采伐,而目前又没有有效的法律法规来制约这种情况的发生,必定会影响森林长期生态效益的发挥。

三、对策

3.1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特别是应对农村土地承包的具体程序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进行规定,特别是在村干部不按政策去落实或者民间资本违背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林地流转的情况,要进行加以制约,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要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操作、管理流程及管理办法,使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障。

3.2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针对森林资源资产的自身特点,要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应具备一定数量的具有林业专业实践知识的人员,同时还要有对价格、财会等相关知识的人员,评估师在取得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时应同时取得林业专业技术职称职务。发展改革委员会物价部门应站在保护生态、规范市场的高度加大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及人员资格的审查制度,切实履行负责任的职能,而不是“发证了事,收费了事”。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篇8

【关键词】林业;投融资;改革

一、我国林业投融资制度的发展现状

当前,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国家对对林业发展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实现林业五大转变”便是其深刻体现,在这一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林业的投资额度,保障了林业产业的发展。然而,林业投资形式主要还是以政府政策性投入为主,包括财政拨款,如对基础建设专门的拨款、各种专项资金的拨付、提取;国债基金,特别是以各种形式的基金如造林建设基金、抚育林基金等组成的基金体系;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而自筹资金,如民营企业、个人、外商投资等目前所占比重仍然较少。尽管如此,各种强林惠林政策的颁布、实施还是对林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林下经济、林权抵押贷款等模式便是新形势下林业创新发展的体现。这一方面不仅调动了广大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使林农能更快的走上致富之路,有利于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而且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盘活了森林资产,使森林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林业的长效、健康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也起到保障作用。

二、我国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投入不足,资金来源不稳定

目前,国家投入仍然是我国林业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近几年虽然国家投入相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巨大需求。据统计,“六大重点工程”建设每年仅是基建投资缺口额就达到29亿元之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虽然国家有较大的投入,但是也尚未达到其造林成本的10%,由于资金的缺乏,森林病虫害的治理目前也仅是覆盖了全国大约四分之三的森林面积。此外,鉴于林业发展见效缓慢、建设周期长的特点,林业投资更需要长期、稳定的持续投入。然而,政府虽然在林业上持续增加投入,但是,各种投入并未纳入到公共财政支出体系,这与公共财政职能不匹配,最终造成了投入不稳定的特点。再者,部分投入是以国债资金的形式投入,而期限短通常是国债资金的主要性质特征,这无疑注定是对林业的一个短期投入。

(二)资金结构不够合理

虽然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未来林业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发展仍然比较缓慢,远远达不到林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投资林业通常具有风险较大而受益较低、见效缓慢,需要较长的回收期等特点,诸多特点的叠加使得林业企业的筹融资极具难度。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等也就不难理解了。通常,林业建设中,资金需求总量的75%来自于政府的直接投入,部分来自于相关基金支持,如育林基金,或者财政贴息贷款。除此之外,非政府因素投入的往往不到10%。社会闲散资金、外资等民间资本的较少参与,不仅难以解决林业高速发展的资金需求,而且主要依靠国家的形式也给国家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另外,来源于国家的资金通常有明确的使用区域、对象、方向等。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而且,新的发展战略也表明,林业发展将向生态工程建设倾斜。然则林业发展不仅仅是生态工程的建设,它还涉及到诸如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幼苗抚育等等,这样,有限的资金投入通常不能各个兼顾,结果只能是顾此失彼,最终阻碍了林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资金问题解决的成效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林业的发展质量。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三)林业市场经济成分单一

长期以来,各种惠林政策、税费政策等的颁布、实施,受惠的通常是以国有林区等为主体的国有林业经营者,非公有制林业经营通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国家政策的倾斜,最终造就了林业市场经济成分单一、各种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林业发展的激情也不高,而且也对林业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

(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缺乏客观标准

林业企业筹融资就必然涉及到森林资源等相关资产的评估。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的评估体系、标准,国家也没有相关的评估师认定资质。专业评估标准的缺乏,加上各地森林资源状况千差万别,比如,林木生长年限不同、树种不同等,使得各地在评估过程中往往掺入较强的主观性,其结果只能是森林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评估价值相去甚远、或者林业企业需要支付高昂的评估费用,最终或者挫伤民间资本进入林业发展的积极性,从而阻碍林业的高效、优质、快速发展,或者评估的相关资产价值虚高,影响国家信贷安全。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篇9

林权抵押贷款的创新做法

出台制度,规范运行。崇义县农村信用社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崇义县农村信用社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办法(试行)》,将有林权证,山林权属明晰、无权属纠纷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木资产及其林地使用权列为贷款抵押物,经现场调查及评估登记后,对借款人可以发放一定额度的贷款。

现场调查核实,合理确定抵押率。信贷人员与林业部门专业人员到现场核实林权证所确定的山场、面积、林种准确无误后,根据不同林种、不同林龄区别确定抵押率。对处于幼林龄阶段的用材林、产出前的经济林,抵押率确定在30%以内;对处于中、近熟林龄阶段的用材林、盛果期的经济林,抵押率确定在50%以内;对成熟、过熟的用材林、竹林,抵押率确定在60%以内。

科学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中、近熟林以上抵押的,可发放2~3年期贷款,并要求贷款户制订分年还款计划;对幼龄林的贷款期限确定为2年以内。利率执行现行同期限、同档次抵押贷款利率。

搭建林权抵押贷款中介服务平台。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需要林业部门的保驾护航。林权制度改革后,该县林业局于2006年6月成立了林权交易中心,为农村信用社和林权人之间搭建了第三方中介服务平台,做好以下工作:证实并确保林权证标明的山林与申请借款人拥有的合法权属真实一致;林权在抵押贷款期间,确保对该山场不批采伐证,不办理流转变更手续;确需采伐、流转的,必须告知信用社,在借款人归还贷款本息的前提下,方可进行采伐、流转。

林权抵押贷款面临的风险

抵押物受损风险。一是林农滥砍滥伐山林行为难以杜绝,抵押物价值缩水可能性大。二是贷款抵押物保管防护不力。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物基本上由贷款户自行管理,没有专业的农技人员进行维护,尤其是发生灾害后林权抵押物损失严重。三是抵押物未投保,转移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差。由于保险部门没有开办林木自然灾害险种,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物均未投保,使受灾林农的经济损失难以弥补,影响了林权抵押贷款的按时收回。四是抵押物面临自然灾害风险。2008年1月份的持续雨雪冰冻天气,造成经济林大面积受灾,全县累计受灾总面积196.48万亩。其中抵押毛竹、杉木林受灾面积37083亩,受损面积23935亩,占林权抵押物总面积的72%。据初步统计,该县近30%的林权抵押贷款户难以按时还款,目前已有20%的林农口头提出延期还款申请。

抵押值被高估风险。一是对评估行为缺少法规约束,评估标准不明确,确定评估值的随意性大。二是存在评估技术风险。森林资源评估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技术指标繁杂,评估方法较多。有关规定要求,森林资源资产数量、质量的核查,必须由具有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经验的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但该县林业部门却由不具备评估资质的工作人员兼职办理。

抵押物登记风险。2006年6月前,由于未成立林权交易中心,基层农村信用社仅把抵押人的林权证、林木经营权证收归自己保管,就发放了贷款,这样做无任何法律效力。据统计,这部分贷款共9笔、190万元,分别占林权抵押贷款笔数、余额的12.86%和4.23%。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办理林权抵押贷款出具了地方林业局制发的《森林资源抵押登记申请书》和《崇义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资产评估报告》,据统计,这部分贷款共43笔、2930万元,分别占林权抵押贷款笔数、余额的61.43%和65.21%,由于林业部门未核发抵押登记证,其抵押登记不规范,存在着风险。

抵押物变现难风险。林业的特点是周期长,采伐指标计划性强,未到采伐期或没有采伐指标,抵押物的变现就很难实现,因此林木的采伐指标就成了变现的关键。虽然县联社制定了《崇义县农村信用社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办法(试行)》,但实际上对林业部门没有任何制度约束,风险一旦产生,林木指标的不确定性将给贷款人带来到期不能还款的风险。

防范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的建议

实行林权抵押贷款强制保险制度。引导保险部门开设林木自然灾害险,规定林权抵押贷款涉及林木必须投保林木自然灾害险,以减少自然灾害引发的信贷损失。

完善森林资源评估制度。建立森林资源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评估机构及人员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故意抬高林木评估价值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防止评估环节出现道德风险。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篇10

关键词:井冈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

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识码:a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难题[1]。井冈山保护区拥有大量的森林、动植物资源和生态资源。如何在提高对其保护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开发其潜在的生态旅游资源,不断提高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是目前我国应该遇到的机遇和难题。本文针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发展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的趋势和保护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1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井冈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江西省的西南陲,刚好位于湖南江西两省相接的罗霄山脉万阳山中部。该自然保护区从1981年开始建设,直到2000年4月,被国家批准为部级的自然保护区,全区内面积为21499hm2。属于森林生态型的保护区,保护的针对对象为珍惜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森林与山地混合的生态系统。园区内地势复杂、地形封闭,有50多座海拔超过1000m的山峰。各种气候、土壤、植物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态势。年降水量达到1865mm,年平均气温为14℃~17℃,无霜期为250d左右。

2自然保护区发展的价值评估

2.1直接经济价值评估

井冈山的森林资源是最为直观的直接经济价值,但是由于井冈山属于部级的自然保护区,所以其林木产品和林副产品的开发和使用都受到了限制。现保护区内共有珍惜蕨类236种、昆虫3000多种、脊椎动物260种、各类高等植物3400多种。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如果根据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中森林资源的价值进行估算,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年均竹产品、林产品可以达到4330.22万元/a。

2.2间接资源评估

2.2.1水土保持评估

森林本身就具备水土保持的功能,蒸腾作用对当地的气候起着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2]。而且在涵养水分方面,更是有非常强大的截留能力,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内处于两江的汇集之处,因此雨量充沛。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枯枝落叶、土壤层等对于降水的分配进行了复杂的处理。起到了很好的水分涵养的作用,同时森林系统的存在,对于冈山保护区内水分涵养的总价值达到了4.1012亿元/a。

2.2.2固碳产氧评估

森林资源通过吸收Co2,释放出大量的新鲜o2,对于维持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和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有莫大的好处。对于维持人类生活所必须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大量的充足氧气[4]。井冈山属于亚热带的多种树木混合林区,其空气的净化能力较强,能够产生巨大的固碳效益。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2.2.3旅游资源评估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价值可以划分为2个部分的价值,森林的自然景观价值;人文景观价值。森林资源价值可以用于开发为各类型的自然景观的旅游热点。而人文景观则由于其具备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可以作为开发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历史回顾调查的学习基地。

3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措施

3.1加大保护区的管理力度

对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进行强化,要建立起一个完整而强大的管理机构,并相应通过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准则,增加现有的管理人员和加大对于园区的宣传力度,对于园区内的破坏行为和不法盗取采取严厉的处罚和监管措施。

3.2加大对珍稀植被和物种的保护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是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其中已知的资源有植物280余科,800余属,3400余种、珍稀濒危植物19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既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银杏与资源冷杉。脊椎动物267个种和亚种、还有昆虫300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云豹、豹、和华南虎。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保护,有利于保持井冈地区的生态多样性。

3.3加强森林防火、虫害措施

森林的火灾和虫害,都会给保护区内林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对于森林防火和虫害方面应该定时定点展开巡查,一旦发现灾情必须及时处理,提高保护的风险意识。

4结语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具有生态环境丰富,资源种类庞多特点,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科学保护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其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豪杰,潘建勇,徐为民.仙居县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