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动物的保护措施十篇动物的保护措施十篇

动物的保护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7:03

动物的保护措施篇1

关键词:动物保护;有效措施;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5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235-1

在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动物资源一直都分布在江河湖海、森林草原以及人们的身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在拥有了高超技术的基础上就拥有了动物所不具备的实力,那么,保护动物究竟有着怎样的重要性,人类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加强对动物的保护就是本文以下需要探索的问题。

1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动物作为大自然赋予社会的产物,是根据自然界很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动物的消失是作为一种连锁反应存在的,简单来说在自然界中有一种植物消失,那么食用这种植物的动物就会随之灭绝;同样,某种昆虫没有了,而捕食这种昆虫的鸟类就会饿死;鸟类的死亡就跟着这种效应导致其他种类动物的消失,不管影响程度的大小与否,对动物的保护措施做不到位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1]保护动物不仅是维持生态平衡的表现,同时也是保护着自己,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2加强动物保护的措施

2.1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其实就是把包含保护动物在内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地进行划分来进行管理和保护。就地保护的动物主要包括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中天然集中分布区内的动物。面对动物濒临灭绝的危害,全世界的动物学家都在保护动物的实施上达到了一个共识,就是人们在保护动物的时候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在野生动物的原始栖息地进行保护。因为对于动物来说,其最开始栖息的地方是最能够适合保护的地方,在其情况有所好转之后,不是对其放置在动物园或圈养起来,而是回归到自然之中,这样才是对动物最好的保护。[2]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就地保护是我国目前对动物保护措施中涉及面最广和最为重要的。

2.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动物在现有生存环境不存在以及难以找到配偶和数量少的情况下,受繁衍和生存的威胁而迁徙到其他的地区。一般动物迁徙的实施地都是在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以及濒临灭绝动物繁育中心来进行特殊的管理和保护。虽然,迁地保护为濒临灭绝的动物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但是,在动物园、植物园中生存始终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为了提供一个可以暂时生存的空间,在这些动物具备了大自然生存的能力后将其重新放置到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3]从这些目的来说,迁地保护就是在补充就地保护的不足。

2.3建立基因库

建立基因库是人们为了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而实施的一个新的计划,以此达到保存动物物种的目的。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研究人员通过将各种珍稀动物以及濒临灭绝动物的基因、胚胎进行冷冻,就可以有效的解决动物濒临灭绝的情况。但是在保护动物中所实施建立基因库的制度在实践的操作上一定要格外的注意,因为这是对大自然在生存规律上的一大挑战,一旦滥用或实施不当,不仅会造成动物种类的变异,同时还会对人类以及生态系统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而这些后果又是难以估计的。[4]

2.4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保护动物的实施中法律手段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建立在保护动物基础上的法律法规就需要做一定的完善。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需要从三个层面来进行,首先要对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制度进行补充,对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的设立需要明确;其次要严格的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制度,这个制度的实施是从维护国家地区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的,在这个层面可以对动物物种在引进、交通运输、国际货物贸易等方面进行加强,相关部门做好对外来动物物种引进中的审批和评估,在建立统一管理监督的基础上来实施对动物引进风险的评估。最后,就是需要建立动物保护基金制度。动物的保护需要有经济的支撑,在这个方面,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一套完备的动物保护基金制度,在保证国家拨款的同时争取个人经济能力的投入,加强社会组织和国际力量的援助,当然这个动物保护基金制度是相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动物而言的,这样才可以形成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系统的动物保护基金制度。[5]

3结语

从以上的研究发现,对动物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在动物保护思想下所实施的保护制度,对动物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其在后期的实施过程中必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对维持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明生,陈会明,宋大祥.中国阿纳蛛属(蜘蛛目:栉足蛛科)——新种记述[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2010.

[2]王献溥.关于濒危植物的保护问题[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10,(11):135.

[3]覃主明.青海高原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逆转战略[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

动物的保护措施篇2

关键词:国际环境措施 世贸规则 协调

一、环境保护:从Gatt到wto

20世纪中叶,环境问题席卷全球,成为全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人们认识到:不保护环境,人类可能会毁掉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于是各国在将环境保护作为国内立法重点的同时,也通过缔结国际条约的途径保护环境,并将环境保护渗透于一切可能影响环境质量的领域。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绿化Gatt(《关税贸易总协定》)或者说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就被提了出来。1971年,Gatt专门设立了“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小组,反映了Gatt开始将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并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来对待。“东京回合”达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表明,各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已经对贸易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并形成贸易壁垒,因而,消除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成了Gatt法律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以及wto的产生,使协调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乌拉圭回合”在“环境小组”和理事会工作的基础上,最后通过了《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定》。根据该决定,wto设立了一个对所有成员国开放的“环境与贸易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工作宗旨就是在不违背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前提下,负责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工作,协调贸易与环境两个领域的各项政策措施,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持续增长相互促进的目标。可见,在“乌拉圭回合”中达成的多个协定如《服务贸易总协定》、《农业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①都涉及到了环境保护问题。这表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保护对贸易的影响并不限于环境保护理念渗入世界贸易规则,国际社会早就开始缔结专门的国际公约对各种危害环境的自由贸易进行限制。如针对象牙贸易造成对大象的大量捕杀而使其濒危,硬木贸易导致东南亚地区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甚至对一些国家的生物资源和林木资源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危险废物贸易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巨大危害问题等。国际社会为此已经缔结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等环境保护公约,这些公约的宗旨就是通过限制贸易达到环保的目的,限制或禁止成员国的贸易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二、环境保护同自由贸易的冲突与解决

环境保护渗入国际贸易规则,现在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但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状况和经济实力上存在巨大差异,导致这两大阵营在对待贸易相关国际环境保护措施和世贸规则这两种不同的规则体系的态度上完全不同。发达国家鉴于自身环境优势和经济技术优势,一方面有意规避或者不遵守有关的限制贸易的国际环境保护措施,企图进一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向发展中国家倾倒废物;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用世贸规则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求保护本国经济。而发展中国家则恰好相反,来自发达国家的生态侵略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怀有警惕的心理,他们特别重视这些发达国家是否能够遵守那些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保护规则。

由于发展中国家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最大受害者,这就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使用世贸自由贸易规则来抑制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长期一致努力,现有国际法和国际贸易规则体系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约定,已经包含着大量考虑发展中国家弱势地位的条款。但是,发达国家在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双重优势地位却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为此,国际环境法把“发达国家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大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以求达到在环境保护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实质的平等。在世界贸易组织体系内,wto规则也十分注意防止环境保护措施成为世界自由贸易的障碍,特别是防止其成为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口实。然而,在国际交往特别是贸易活动中,发达国家往往凭借自身的优势地位,设置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也正是由于这些活动,常常引起国际讼争。所以,在当前国际贸易活动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讼争,往往表现为环境保护措施与自由贸易规则之间的冲突。这就使探索如何协调环境保护措施与贸易规则之间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关于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了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成员方制定、采用和实施技术性措施,除应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外,还应遵守以下几项原则:

1、必要性原则。成员方只能采取为实现合法目标所必需的技术性措施。这些合法目标包括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

2、采用国际标准原则。成员方如需制定技术法规,而有关国际标准已经存在或即将拟就,则各成员方应使用这些国际标准或其中的相关部分作为其技术法规的基础,除非这些国际标准或其中的相关部分对达到其追求的合法目标无效或不适当。

3、协调与等效接受原则。各成员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充分参与有关国际标准化机构,就各自采用或准备采用的技术法规涵盖的产品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并鼓励各成员方积极考虑将其他成员的技术法规作为等效法规加以接受。

4、特殊和差别待遇原则。成员方不应期望发展中成员方采用不适合其发展、财政和贸易需要的国际标准作为发展中成员方制定技术性措施的依据。即使存在“国际标准”、“指南”或“建议”,发展中成员方仍可按照特定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采用某些技术性措施,以保护与其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本国技术、生产方法和工艺。鼓励发达成员方对发展中成员方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性措施方面提供技术援助。

除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之外,《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简称SpS)在避免成员方利用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设置贸易壁垒方面做出了进一步规定。根据SpS,制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除了需要遵守tBt所规定的前述四项原则外,还需要遵守“以科学为依据”原则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

按照“以科学为依据”原则,成员方应确保任何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都以科学为依据,不能实施或停止实施没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如果在科学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采取某种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只能是临时性的,并应在合理的期限内做出科学评估。从美国与欧洲共同体之间有关牛肉激素问题的争端的解决来看,《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中的“以科学为依据”原则发挥了积极作用。欧洲共同体以在牛饲料中添加激素会危害人体健康为由,禁止从美国进口牛肉,而美国则认为欧洲共同体这样做没有科学依据,将欧洲共同体诉诸世界贸易组织,结果欧洲共同体败诉。②

按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成员方在制定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时应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为基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指进口方对进口产品可能带入的病虫害的定居、传播、危害和经济影响,或者对进口食品、饮料、饲料中可能存在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或致病有机体可能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做出的科学分析报告。③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与进口方确定“适当的卫生与植物卫生保护水平”④有直接关系。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结果认为风险比较高,进口方确定的“适当的卫生与植物卫生保护水平”就比较高,采取的保护措施就相对严格一些;如果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结果认为风险比较低,进口方确定的保护水平就比较低,采取的保护措施就相对宽松一些。但是,SpS规定,无论进口方确定的措施是严还是松,都应考虑将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对贸易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目标。”⑤

从tBt和SpS的规定可以看出,为了保护环境,成员方可以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但是wto规则对于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规定了限制原则,即:一旦成员方采取的保护措施违背了不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等,就构成贸易歧视或贸易壁垒。在1990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金枪鱼案中,就可以看到这些原则的价值。美国以保护海豚为由禁止进口金枪鱼,世贸组织则认为,美国的做法违反国民待遇原则和自由贸易原则,结果美国败诉。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世界贸易组织并不是认为美国不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动物,而是美国保护动物的做法违反了wto的自由贸易原则。换言之,如果美国对本国渔民也采取相同的措施,那么美国的做法就是恰当的了。正因为美国采用了差别待遇的做法,可以看出美国的真实意图不在于保护动物,而是以保护动物之名行保护本国渔民利益之实。

三、国际环境保护措施与世贸规则的适用与协调

由上述可见,wto一系列规则实际上在努力协调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之间的关系,其具体表现在:它既明确规定为保护人类、动物、植物、自然资源,成员方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又规定这些措施不应成为歧视和变相限制自由贸易的手段。因此,wto既要扩大货物和服务的贸易,同时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寻求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保护措施的初衷在于通过控制乃至禁止对环境有害的产品以及产品生产设备和工艺的贸易来减轻对进口国的环境压力,本质上也是为了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wto规则与环境保护国际规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这种一致性丝毫也不能掩盖两者的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环境保护国际公约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它所规范的贸易通常明显地影响环境与自然资源,而wto规则主要是以贸易自由为目的的,贸易所涉及的产品本身并不明显有害于环境。

其次,环境保护国际条约是环境保护运动的产物,而wto规则是自由贸易全球化的产物。

再次,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是通过规范、限制贸易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实质是要对贸易可能给环境造成的损害进行直接控制,而wto虽然涉及环境保护的条款,允许为了保护环境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但是其本质上是消除各种贸易障碍。

由于存在着上述差异,当环境保护国际公约所采取的环境措施与wto规则发生矛盾的时候,是遵守多边环境公约有关贸易的环境保护措施,还是遵守wto规则所坚持的实行贸易自由原则?笔者认为,总体而言,环境保护作为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在wto规则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换句话说,wto的规则较少地考虑贸易对环境带来的损害,而多边性的环境保护条约却是专门针对贸易可能对环境带来的损害进行的限制性规定。因而,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应当优先适用。

但是,由于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国际公约是由相关国家缔结的,并不属于wto规则体系,很难将其作为wto规则的特别法。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根据公约的缔约方的情况来决定“法的适用”问题。对于既是多边环境保护协定又是wto的成员方来说,即使在多边环境保护协定可能对贸易构成限制,在违背自由贸易原则的原则下,它仍然应当执行多边环境保护公约的贸易限制措施。因为,这些国家缔结或者加入协定的行动就表明它们愿意接受环境保护措施对贸易的限制。然而,对于不是多边环境保护条约的缔约国而只是wto的成员国来讲,就面临难以克服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只有修改《wto协定》,使其容纳或者兼容与贸易有关的多边环境条约规定的环境保护措施⑥,而不是取消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保护措施。

注释:

①《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在前言中规定:“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采取……为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为保护环境……所必需的措施。”《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一开头就申明:“不得阻止任何成员国采取或加强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4条“一般例外”中的b.款亦允许成员方采取或加强“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只要这类措施“不对情况相同的成员方造成武断或不合理的歧视,或不对国际服务贸易构成隐蔽的限制”。

动物的保护措施篇3

关键词:施工工地环境保护措施

1确立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强开挖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施工企业应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下,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机电物资部、质量安全部等)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质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过程的环保工作和不符合项的纠正,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其它各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

2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认真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质量安全部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定期对本单位的环境事项及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环境监督监测。

2.1防止扰民与污染

(1)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并设立投诉热线电话。

(3)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以防止公害的产生为主。

(4)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5)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2保护空气质量

(1)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开挖施工中,表层土和砂卵石覆盖层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对岩石层的开挖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或者采用凿裂法适当辅以钻爆法施工,降低产尘率。

②钻孔和爆破过程中减少粉尘污染的具体措施。钻机安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运用产尘较少的爆破技术,如正确运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或缓冲爆破技术、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等,都能起到减尘作用。

③湿法作业。凿裂和钻孔施工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

(2)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安装警报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检查和维修。

(3)混凝土拌和系统防尘措施。混凝土拌和楼安装了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及规程,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保证进气、排气系统畅通。

(5)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使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优质燃料,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6)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场内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畅通,并经常检查、维护及

保养。晴天洒水除尘,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4次,施工现场不少于2次。

(7)不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因工作需要时,报请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防治措施,方可实施。

2.3加强水质保护

(1)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的处理。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进入反应池及沉淀池,为保护当地水质,实现废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淀池后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设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浆和细沙由污水管输送到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

(2)混凝土拌和楼生产废水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送到渣场。

(3)机修含油废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体,集中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出水中的矿物油浓度达到5mg/L以下,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4)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

(5)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6)生产、生活污水采取治理措施,对生产污水按要求设置水沟塞、挡板、沉砂池等净化设施,保证排水达标。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

(7)每月对排放的污水监测一次,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2.4加强噪声控制

(1)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打桩机、混凝土振捣棒等施工机械提前进行噪声监测,对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进行修理或调换,直至达到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制车速,禁鸣高音喇叭,避免交通噪声污染对敏感区的影响。

(3)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空压机等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械尽量安排在室内或洞内作业;如不能避免须露天作业,建立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以降低施工噪声;对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以降低声源噪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2.5固体废弃物处理

(1)施工弃渣和生活垃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弃渣场。

(2)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避免渣场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堆渣前进行表土剥离,并将剥离表土合理堆存。完善渣场地表给排水规划措施,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响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3)施工后期对渣场坡面和顶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复耕或覆土绿化。

(4)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5)遇有含铅、铬、砷、汞、氰、硫、铜、病原体等有害成份的废渣,经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在环保人员指导下进行处理。

2.6水土保持

(1)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2)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不乱砍、滥伐林木,不破坏草灌等植被;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7生态环境保护

(1)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

(2)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捕猎和砍伐野生植物,不在施工区水域捕捞任何水生动物。超级秘书网

(3)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鸟巢或动物巢穴及受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施工现场内有特殊意义的树木和野生动物生活,设置必要的围栏并加以保护。

(5)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完成环境恢复。

2.8文物保护

(1)对全体员工进行文物保护教育,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和初步识别文物的能力。认识到地上、地下文物都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据为己有。

动物的保护措施篇4

1.1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水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状况,造成土壤侵蚀或水涝,形成淤塞等。如在河道上修建滞留时间长的调节性大中型水库,由于河流流速、液态改变,水深增加,水体溶解氧复氧能力下降,会导致有机污染降解能力下降,引起水污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体的供水功能。水电站的建设,使坝前后的水生境都发生重大变化,大坝建成后,水面加宽,水深加深,水流速度减缓,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鱼类的生存。水库蓄水使得水位发生变化,原来水流较急河流变为水流较平缓水库,适于急流水的鱼类和水生生物种类数量逐渐减少,而适于平缓水流的鱼类和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均有增加的趋势,从而改变鱼类和水生生物组成。水库引起的低温水对水库上下游的鱼类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1.2对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

水电站的建设会影响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由于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特征。

1.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产生淹没,一方面淹没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只能实行“生产、生活移民”,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淹没的农田、村庄会被浸出大量的污染物,造成污染。修建水库,水面积增大,导致区域的气候发生变化,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

2对环境影响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2.1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措施实施力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是根据项目建设工程特点、工程影响因素,通过现状调查、环境现状监测、公众参与调查等,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公开地预测和评价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影响,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污染控制措施及其它协调措施后,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工程建设是否合理、可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要对当地的气候、水文、水质、土壤、陆生生态、水生生物等环境状况进行调查,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并预测造成影响的程度。针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具体地提出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在施工期、运行期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及建议,使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2.2工程保护措施

(1)水利工程建设时选址选线应避开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不对敏感目标造成直接的危害。如:有的电站在建设时发现工程占地上有1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了对这株植物进行保护,工程建设稍稍移动位置避开了对其的破坏。(2)减少土地占用,尤其是减少永久性占地。水利工程建设需从不同坝址、不同坝高等方面分析工程方案的占地类型、占地数量及占地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水利工程施工中可利用城市、村镇闲置的空房屋、场地,不建或少建施工营地,或施工营地优化选址,利用废弃土地,少占或不占耕地、园地等。(3)水利工程建设时可合理安排施工季节,这对野生生物的保护具有特殊意义,尤其在生物产卵、孵化、育幼阶段,减少对其干扰,可达到有效的保护目的。水利工程大坝建设阻隔了鱼类的洄游,需设计专门的过鱼通道,水生生物繁殖和放流等设施。

2.3生态影响的补偿措施

补偿是一种重建生态系统以补偿因开发建设活动而损失的环境功能的措施。补偿有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两种形式,异地补偿是在开发建设项目发生地无法补偿损失的生态功能时,在项目发生地以外实施补偿措施。水利工程建设最常见的补偿是耕地和植被的补偿。(1)植被补偿。植被补偿按生物物质生产等当量的原理确定具体的补偿量。补偿措施的确定应考虑流域或区域生态功能保护的要求和优先次序,考虑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态功能的最大依赖和需求。补偿措施体现社会群众等使用和保护环境的权利,也体现生态保护的特殊性要求。植被补偿措施中迁地保护是保存种质资源的最为有效的措施,“迁地保护措施方案”实施前,建设单位应聘请当地林业部门、环保部门的人员在电站工程开工前组成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导小组,指导建设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在生物多样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工程施工前要对施工点重要植物(国家、省级保护植物、特有植物)进行逐一清查登记、标记,用油漆在树上编号、拍照、建档。因一般非专业人员难以识别重要植被,应聘请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的植物分类专家进行指导,以保证此项工作准确无误。有的电站在对国家及省级珍稀保护植物、地区特有植物进行“迁地保护措施”后,移栽植物生长正常,成活率90%以上。(2)耕地补偿。水利工程建设应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占用的耕地应严格按“土地法”“占一补一”的规定进行补偿,占用耕地的耕层土壤肥力较高的,应严格按“土地法”中的要求给予保护,在工程施工前提前剥离堆集用于新开垦的耕地及迹地恢复;在初步设计和施工阶段,控制用地规模,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在工程建设中不得破坏规划用地以外的土地。

2.4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

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不仅要做好选址、选线论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做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做好“三同时”管理工作,施工期环境工程监理与施工队伍管理工作也特别重要。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理,废渣土只能倾倒于工程设计中的弃渣场,不能随意倾倒,因为若随意倾倒,对植被的破坏会十分严重,而且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禁止施工中乱砍乱伐林木,杜绝超计划占用林地及砍伐木材的行为。对施工人员要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要让施工人员明确知道生物多样性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同时要通过挂牌、粘贴实物图片等,让施工人员明确知道哪些是国家保护的动植物,以便在施工中加以保护。

3小结

动物的保护措施篇5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问题

abstract:thisarticlebrieflydiscussesthebotanicalgardenconstructiontheproblemstobepayattentionto,analyzesthegardenin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protectionmeasures,summarizesthegardenintheconstructionofconsciousnessandthemaintenanceofthemainpoints.

Keywords:gardenengineering;theconstruction;ques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园林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园林施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园林绿化设计图纸演化为现实中的景物。园林施工要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其中要重点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要合理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园林施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树木、草地等植被进行合理的保护,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2)对原有土壤要进行适当的修复。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在园林施工中,要注意土壤表面和养料的补充和修复,确保植物有良好的生长条件。

(3)树木栽植时要注意植物的生长周期。树木的成活和生长普遍具有一定的周期,因此,在园林施工中要根据树木的特性进行栽植和培育。

二、园林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园林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既要注意施工工期、植物的成活率等问题,还要严格保证园林施工符合设计整体效果的要求。在园林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保护问题,主要是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否则会得不偿失。园林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措施,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息地的保持,以及新的生息环境的建立,这是现代社会对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之一。同时,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还要为本地生物及其生息地建档,以便跟踪调查及监测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植物、动物等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并且再生能力较差,一旦遭到破坏,极难修复和创建。

(2)要保护城市中含有丰富乡土植物、野生动物的自然保留地或半自然保留地。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中,一方面要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高度重视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在园林施工中,常常会遇到荒坡、灌丛、森林、河川、湖泊、洼地、废弃的矿坑等等地理环境,这些地方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很大潜力。园林施工中并不是简单的照图施工,而是要以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在对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地方,一定要在与建设规划部门、技术人人员、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终确定既不影响整体园林效果,又能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施工方案。

(3)要注意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天然湖泊、水塘、洼地、沼泽等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许多生物长期生存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如果一旦失去生存空间,必然会导致野生动植物的死亡,甚至是物种的灭亡。由于人类长期对自然过度的开发与利用,而缺乏必要的修复与保护,人类已将面临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园林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需要,尽量保护日渐减少的湿地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保留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三、园林施工中的养护意识及要点

园林施工中的养护工作尤为重要,绝对不容忽视。园林中的植物栽植只是一项短期的工作,而养护则是长期的工作。人们常说“三分栽,七分管”,由此可见园林施工中的植物养护的重要性了。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特点各不相同,要是植物茁壮成长,充分发挥绿化、美观的作用,就必须为植物创造适应其生存需求的外部环境,园林施工中必须培养植物的养护意识,这是至关重要的。园林施工中的植物养护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灌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主要依靠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而在土壤中含水量不足或地表水分消耗过大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灌溉的方式满足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灌溉过程中水量的大小是根据植物的具体缺水情况而定的。不同的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些抗旱类的植物对于水分的要求极小,不需要经常灌溉。而某些植物则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就必须经常性的进行灌溉工作。灌溉是园林施工中植物养护的基本要求。

(2)施肥。由于园林中各块土地的土壤成分不同,以及各种植物对于肥料的需求也不相同。在园林施工中进行植物养护工作时,一定要进行适当、合理的施肥工作。肥料是保证植物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如果施肥工作没有认真进行,有可能导致植物的叶片发黄、成长缓慢,甚至死亡等现象。施肥是园林施工中植物养护的必要保证。

(3)排水。园林中土壤的含水量过多,往往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由于植物的生存环境、生长习性、长势等不同,对水涝的抵抗能力也有所不同。园林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排水设施的修建和应用,严格控制同让中的水分含量,土壤中水分过多时,要及时进行排水。

(4)病虫害防治。园林中的植物大部分是在外地或国外引进的,其中很多是珍贵的物种,如果施工中一旦遭受病虫侵扰,必然导致植物的死亡,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园林养护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不是发现问题后才展开的,那样往往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而是要建立长期、系统、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机制,坚持与预防为主的原则。

四、将园林施工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有机结合

园林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并且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要求都较高。园林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为:园林施工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园林施工中只有将这两点机结合,才能有效保证园林工程的整体效果和质量。施工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结合时,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

(1)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展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园林施工就是把园林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景观的过程,所以在园林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深入领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但是设计图纸往往为了片面追求园林的整体效果,而忽视了生态保护要求,施工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将现场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以便加强园林施工地区的生态保护。虽然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有所改变,会对园林的整体效果有一定影响,但是只要施工中的养护工作做的全面、到位,确保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需求,也会一定程度上对其起到改观作用。

(2)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要贯穿于园林施工的全过程园林施工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都不是孤立进行的,两者之间有着相互补充、协调的作用。在进行施工生态保护措施时,要尽量为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空间。而在进行植物养护时,仍然不能放松对生态的保护工作。园林工程施工中只有全程贯穿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园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刚.园林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的科学分析[J].价值工程.2011(15)

[2]任有华.浅析提高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途径[J].经营管理者.2009(24)

动物的保护措施篇6

关键词:技术措施、开挖、吊装、用电安全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项目生产活动中,根据工程特点、规模、结构复杂程度、工期、施工现场环境、劳动组织、施工方法、施工机械设备、变配电设施、架设工具以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等,针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找出危险点,为消除和控制危险隐患,从技术和管理上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发生,确保施工项目安全施工。本文根据城市高压燃气管道施工特点,针对作业流程中不安全因素编制的具体安全实施措施。

1.管沟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a)开挖前应了解一切水文地质和地下设施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挖掘区域内如发现不能辨认的物品、地下埋设物、古物等,严禁擅自敲拆,必须报告项目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及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在有电缆、管道等地下设施的地方进行土石方开挖时,应先开挖探孔,探明地下设施的具置,采取保护措施,用人工进行开挖,并派专人监护,严禁用机械开挖。挖掘土石方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使用挖空底脚的方法。发现有流沙时,在采取防塌措施前不得挖掘。居民区附近的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居民区住房及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临时便道或便桥,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在居民区按规定尽量减少夜间施工或大机械施工。

b)对电线杆、地下构筑物保护。机械开挖易造成沟槽两侧土壤松动,对电杆、地下构筑物周围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发生电杆倾倒、地下构筑物坍塌事故,施工时做到及时开挖、及时落管、及时覆土夯实。(电杆加固措施见右图所示)

c)对沟槽沿线其它管道保护。施工前与沿线各管线单位作现场交底,办理各类管线保护照证,并开挖样洞确认管线位置,采用一定方法对地下管线进行保护(如下图所示)。

d)交通道路挖掘沟道时,派专人进行值班,设置道路信号,警告车辆减速行驶,应在其周围设置围栏及警告标志,夜间应设红灯示警,围栏离坑边不得小于0.8m,并敷设厚钢板以利于通行。

e)对沿线植物保护。开挖沟槽时易损伤沿线距沟槽较近的树木根部,从而造成树木脱水死亡,为保护沿线绿化树木,沟槽开挖、落管后,应及时覆土夯实,必要时还需进行浇水养护,切实避免毁绿事故的发生。

f)注意事项:

(1)施工时(特别是雨后、解冻期及机械挖掘时)经常检查土方边坡及支撑,如发现边坡开裂、疏松或支撑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工作。

(2)有地下水或地面水流入管沟区域时,应制定排水措施,并防止塌方。

(3)雨季或停止管沟开挖时,管沟沿线方向的挖土机、履带吊应撤离到管沟开挖点10m外,以减少管沟边坡载荷,防止管沟塌方。

2.施工作业中管道设备运输吊装

a)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控制:

(1)经劳动安全监察部门组织的相关专业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培训,经考试合格,持有有效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能上岗作业。

(2)从事重要设备运输和操作的技术、管理、施工人员都将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经过有关起重运输及防范事故措施的演练和培训。

(3)驾驶车辆和操作重型设备都具备有效的操作车辆的驾照或许可证,并随身携带。搬运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危险品应采用的专用运输工具、专用装卸器具;液体金属、高温货物运输时的特殊安全措施等。

b)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的维护保养控制:

(1)大型起重机械在进场前均经过仔细地检查,在现场组装的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组装调试运行后验收,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均应完好齐全,并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现场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都将建立一机一档和设备保管主人制度,记录使用、修理、维护和故障情况,对性能及安全不适宜工程施工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坚决调离本工程,以确保使用工况良好。所有的吊带、吊钩、钢索和标志线应每天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确保使用安全。

(3)在雨汛期前,对各类设备的防雷接地状况进行测试,以确保安全性能。

c)起重、运输方案及安全工作票的控制:

(1)压力管道吊装前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制并经技术交底和施工监护。吊装前对机械设备由项目起重监督工程师和安全主管再次进行检验,在起重机械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所有的安全措施均符合后方可施工。

(2)起重在操作条件的控制上执行“十不吊”原则:

一、超过额定负荷不吊;

二、指挥信号不明、重量不明、光线暗淡不吊;

三、吊绳和附件捆绑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

四、行车吊挂重物直接进行加工的不吊;

五、歪拉斜挂不吊;

六、吊件上站人或吊件上浮放有活动物的不吊;

七、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具有爆炸性物品不吊;

八、带棱角快口的物件未垫好不吊;

九、埋在地下的物件不拔吊;

十、违章指挥或违章操作不吊。

(3)起重及运输范围及道路上必须验证符合安全措施的要求,保证无障碍物,地基牢固可靠平整,并具备可靠装卸起吊的条件。

d)管材、配件吊装:

(1)钢管的装卸必须使用尼龙吊带或专用吊钩,吊钩的载荷应不小于管重5倍的安全系数,钩宽应不小于70mm,深度应不小于60mm,吊钩与管内壁接触面应做成相应弧度。吊索的破断拉力不应小于管重5倍的安全系数。吊钩宜使用U型吊钩,吊钩不应有任何变形和裂纹缺陷。

(2)吊装过程中,钢管与吊绳的夹角不宜小于30°,管子两端应设牵引绳,以便使管子卸放准确。应使用导向索并有足够的长度能够使得工人在引导管道时处于的位置。

(3)装卸操作应轻起轻放,避免钢管与其它物体相互碰撞或摩擦。操作现场要有专人指挥,操作人员应在危险区域外,在安放吊钩和摘除吊钩时,应避免吊钩撞击管体,摘钩时应两个人同时摘钩,手提吊钩移离管体。

(4)管端坡口在吊装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不得损伤。

e)管材、配件运输

(1)承运车辆应符合公路运输规范要求,证照齐全,驾驶人员应具备长拖车驾驶经验。

(2)钢管运输宜用运管拖车,严禁超过车辆额定载重量。车辆:板、架前端应安装挡阻安全装置。托架、板、厢、柱不得有突出硬物,专用托架、垫、衬应有防滑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管子滑窜;车辆与管壁接触部位应用柔性材料(如橡胶板5mm以上)铺衬,防止损伤外防腐层。

(3)运输管子的货车不得有杂物,特别是在运输或急速移动中在车厢内移动的物体。

(4)车厢底部应垫有宽度不小于400mm,厚度不小于100mm木质支撑条。每车管子至少使用4个支撑条,且均匀分布,支撑条距管端部为1200mm~1800mm;支撑条上应铺衬压实厚度不小于5mm、宽度不小于400mm的橡胶板或草垫,每层管子之间应垫厚度不小于5mm、宽度不小于400mm的橡胶板。

(5)每车管子都应进行柔性捆扎,管与管不得直接接触,防止运输过程滑窜、碰撞造成防腐层损坏。

(6)防腐管运输及装卸过程中应注意与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

(7)装卸操作应轻起轻放,避免钢管与其它物体相互碰撞或摩擦。在安放吊钩和摘除吊钩时,应避免吊钩撞击管体,摘钩时应两个人同时摘钩,手提吊钩移离管体。

3.控制电焊火星溅落防火灾事故的措施

a)现场动火实行动火作业票审批制度,设专人管理,五级风及以上以上禁止使用明火。

b)制作多种规格的防火星溅落隔离铁板,施工时由施工人员在电火焊区域的下方设置隔离铁板,在重点区域电焊操作时由专人监护。

c)在明令禁火区域严禁随意动火、焊接,因施工需要动火时,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经批准方可施工,动火施工结束后明确责任人监督,确保不留火源。

4.用电管理安全技术

a)安排专职电工作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b)执行tn-S系统,严格“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对现场实行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三级配电方式,总配电箱、开关箱均加设漏电保护器的二级保护,而且做到分级控制。

c)各种用电设备(电焊机、烘干箱、搅拌机、电钻、试压泵、角向砂轮等)在绝对去除湿气、水、油和其它不安全因素的前提下定期进行的绝缘测试,确保绝缘必须良好,并装有断电保护。

d)漏电保护器、配电箱、开关箱以及电气装置要根据用电设备性能,选配合理的参数。明显位置设置操作指示和安全警示牌。

e)做好三相五线制,施工现场保护零线的重复接地应不少于三处,保证每处的重复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

f)临时用电线路,要绑扎牢固,确保绝缘良好。

g)对靠近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设置木质、塑料等绝缘体的防护设施,现场施工有部分地段遭遇高压电杆,施工时要注意保持安全施工距离,并有专人负责监视。按要求架设临时用电线路的电杆、横担、瓷夹、瓷瓶等,或电缆埋地地沟。

h)现场室外所有设备的电气箱均应有防雨罩。

5.易燃易爆物品危管理

a)建立管理制度,做好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标识。

b)运输搬运由专人实施并有可靠的防滑落措施,严禁将氧气、乙炔瓶砼易燃易爆物品一起存放运输。

c)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存放点,距离动火点10米以上,并用金属防护围栏。

d)严禁使用不合格、没有安全防护装置的气瓶。

6.施工现场防火布置

a)施工现场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订立消防制度。

b)消防器材设置点要有明显标志,夜间设置红色警示灯,器材应垫高设置,周围2m内不准乱放物品。

c)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施工或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器材时,必须采取特殊的消防安全措施。

d)所有消防器材的设置均定置放置,灭火机的介质均在有效期内,灭火沙桶定期更换。

动物的保护措施篇7

(一)严格落实交通建设项目业主的主体责任。在项目前期工作、建设、验收各阶段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将环保费用列入工程造价。招标文件、合同条款中要落实环境保护相关要求,并在工程量清单中单列环保措施费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落实专岗专人,统筹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环评批复要求开展环境监理与监测,每季度向属地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报送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主动、自觉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监督。

(二)严格落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职责。坚持“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工作原则,配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完善交通建设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建设单位施工期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纳入信用管理,共同抓好交通建设领域环保工作。

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制度

(一)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落实环评文件未经批复不得开工建设的刚性规定。项目开工前或在建设阶段发生重大变动,需重新报批环评报告的,应及时履行重新报批程序,发生重大变动的路段在环评未重新取得批复前不得开工建设。对自建混凝土拌合站、路面混合料拌合站和碎石加工场单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属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规定履行审批或备案程序。

(二)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落实环评批复要求,及时施作边坡生态防护、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做到“边施工,边修复项目交工验收前,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照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核查生态环保设施完成情况,并向属地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环保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步投入使用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开展项目交工验收。

三、做好前期工作阶段环境保护工作

(一)加强生态选线和生态修复设计。严格避让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确实无法避让的重大建设项目应按规定开展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论证。尽可能避让生态敏感区,确实无法避让的优先采取桥梁、隧道等“无害化”方式穿(跨)越,同时通过设置动物通道、湿地水系连通等设计方案降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同步开展生态修复设计,落实生态修复资金,加强植被保护与恢复。

(二)加强环境保护设计。应按照《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要求,在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环保专项设计中,全面梳理项目全线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点位,有针对性的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工程措施,细化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完善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声敏感路段隔声设施、服务区污水处理设施、环境监测点位、道路绿化、临建工程污染防治等设计内容。

(三)加强设计成果审查把关。加强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环保专项设计的审查把关,邀请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环保行业专家参与设计文件的评审,确保环评报告及其批复中的环保措施要求及其费用纳入设计文件及相应概预算文件。

四、做好项目建设阶段污染防治工作

(一)落实生态敏感区保护措施。生态敏感区属于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关注对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专题报告、环评报告及其批复要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二)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全面禁止生活、生产废水直接排放。施工驻地生活污水应优先接入城乡污水管网,无法接入的,应设置化粪池收集,用于农林灌溉。拌合站、砂石料场生产废水和桥梁、隧道施工废水应完善施工场区排水系统并设置三级以上沉淀池,根据排放量和目标水质要求,合理选配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经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

(三)做好扬尘治理。按照《道路扬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落实扬尘治理工作责任,建立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制和预防施工扬尘预案,深入开展施工工地扬尘治理。施工场地严格落实场地硬化、施工打围、洒水降尘、产尘物料及裸土覆盖等环保措施。重污染天气应暂停土石方施工,大风和灰霾天气土石方施工应采取湿法作业。施工便道出入口严格落实道路硬化、配备洗车池、沉淀池、车辆高压冲洗设备、运输车辆覆盖等措施。

(四)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治理。按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相关规定,督促施工单位积极配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气污染检测摸底和信息登记管理,做好进出场编码、信息等核实和登记工作,选用排放达标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来源正规、质量合格的燃油,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与燃料使用台账。杜绝在城市人民政府划定的禁止区域内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

(五)做好噪声和光污染防治。优化声环境敏感区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施工便道、便桥的设置,尽量远离噪声敏感点位;淘汰落后设备,选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因地制宜采用搬迁、隔声窗、声屏障等措施降低噪声影响;避免在噪声敏感点位附近夜间施工,途径噪声敏感区的施工车辆应禁止鸣笛、慢行通过。施工现场应对强光作业和强照明灯具采取遮挡措施,减轻对周围光环境敏感区的影响。无法有效避免噪声和光污染的施工作业,应做好对周边居民的解释安抚工作,尽量避免投诉。

(六)做好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处理。对办公区和生产生活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应设置分类收集垃圾桶,及时收集清运。对施工中产生的树根、不适用填料、建渣、材料外包装带等建筑垃圾应按规定集中收集、清运、处置。临时堆弃的建渣、石料等应及时定期清运,及时进行复绿。对于试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以及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沥青废弃物等危险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做好防渗措施,委托具有危废资质处置单位进行转运处置,并建立转运及处置台账。

(七)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合理设置排水、截水设施,及时实施边坡防护工程,防范边坡崩塌或滑坡,减少水土流失;严格落实表层耕植土剥离、储存和复垦利用措施;严格落实弃土场先挡后弃和分层碾压措施,确保渣场安全使用;及时取得取、弃土场变更的手续。

五、做好项目环保验收工作

试营运期间,建设单位应自行或委托相关单位开展环保验收调查,依据调查情况对环保措施进行整改完善。在整改完善后,按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验收报告应依法向社会公开,并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单位申请备案。

动物的保护措施篇8

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的意义

1.1有利于促使工程建设全过程强化环境管理。在工程建设期间,环境管理主要针对环境保护审批环节和竣工验收环节进行管理,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严重弱化了对工程施工环节的环境管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节是影响环境的关键环节,如勘探、选址、取料、加工等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所以只在竣工验收环境进行环境管理,已经无法挽回施工阶段带来的环境问题。为此,必须实施环境监理制度,确保环境保护各项措施贯穿于水利水电工程整个建设周期内,全面提高环境管理成效。1.2有利于保障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位。环境监理方是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不受业主、施工单位的干预和制约,能够保证监理工作的公正性和自主性。环境监理依据监理合同,根据业主委托的监理内容,督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从被动治理污染,转变为主动预防污染、过程治理污染,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有效减少施工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若在施工中发现环境问题,则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强化对工程所在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环境监理有权参与工程有关重大环境问题的决策,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促使各项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落实到位。1.3有利于实现工程建设生态效益目标。环境监理能够维护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使工程环境保护工作顺利通过环保部门的验收,杜绝施工中因存在违反环保法的行为而受到环保部门处罚。此外,环境监理负责监督管理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能够保证环保工作规范化开展,促使水利水电工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重目标,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平,保障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2环境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1构建环境监理监督体系。1)环境保护进度控制。进度控制是对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进度进行监督管理,需满足同时设计、施工、运行的要求,确保环境保护实施进度与工程建设进度趋于一致。在进度监理中,要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高效环保的施工技术措施。若施工单位延误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进度,则环境监理单位可采取经济处罚措施,并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在限期内整改。2)环境保护成本控制。成本控制要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总投资要求开展监理工作,建立起专项的环境保护资金,对该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专款专用。在资金调配和使用中,严厉查处擅自挪用资金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环境监理单位还要落实管理责任制,明确监理职责,认真审核施工方案,做好支出计划与实际支出的分析比较工作,找出资金支出的不合理之处加以纠正。3)环境保护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严格按照相关文件、合同要求施工,使已完工的工程符合环境保护验收要求,杜绝新环境问题的产生。在质量监督中,环境监理要监督施工单位的各项技术措施、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确保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相统一,避免施工对环境造成破坏。2.2明确环境监理重点。1)废水污染监理。监督检查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等废水排放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要求砂石料施工产生的废水进行自然沉淀,待符合排放标准后准许排放;要求混凝土施工中产生的废水采取间断排放方式;对施工人员较为集中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系统;适当延长基坑内的废水静置时间,减少废水中的悬浮物,并在废水中加入中和剂,避免废水污染附近水质。2)废气污染监理。环境监理要定期检测施工区域内的空气质量,要求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在土石方爆破施工中,采用粉尘量少的爆破技术,并及时洒水避免粉尘飞扬;在施工材料运输中,要求尽量使用密封罐车运输,若使用敞篷车运输,则要在施工材料上面覆盖篷布;选用达到国家防尘标准的机械设备,减少尾气排放量;严格控制石灰装卸、砂石料加工、水泥装卸、混凝土搅拌产生的粉尘,及时采取洒水降尘措施。3)废料污染监理。远离生活饮用水源至少60m之外设置垃圾集中堆放点;在垃圾堆放处设置挡渣设施,避免垃圾散落到河流或水库中;定期清理施工区域内的公共厕所,并进行消毒杀菌;分类堆放建设垃圾,定期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并采取集中处理措施;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危险固体废物。4)噪声污染监理。在机械设备中安设减噪降震装置,做好机械设备保养工作,降低运行噪声;砂石破碎施工采用橡胶筛网;若工程位于居民区周边,则要求运输车辆禁止鸣笛,不可在夜间使用高音喇叭;定期对施工区域的声音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场地内噪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5)水土流失监理。环境监理要求施工单位严格落实水土流失控制措施,对渣场、料场、道路、施工现场进行分区管理;及时回填取料区域,根据原有的生态条件对植被进行恢复;将废渣运到渣场,平整渣面,并覆盖土,恢复渣场的植被;根据道路使用要求,在道路两边种植防护树木,对大坝、电站区进行绿化;加强对土场周边植被的保护,在取土后要避免出现山体滑坡现象。6)生态环境保护监理。不允许破坏施工区域内的林木,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不允许捕猎野生动物;若在施工中发现珍稀的植物,则要在林业部门的配合下,对珍稀植物进行迁移。若不便迁移,则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对植物设置保护区域,加强施工人员教育,使施工人员自觉保护国家珍惜植物;在施工区域内禁止捕杀珍贵水生生物,当遇到鱼类繁殖期时,要对滞留在基坑内的鱼类进行捕捞放流;若在施工区域内发现文物景观,则尽量维持文物景观的原貌;若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会威胁到历史遗迹的安全完整,则要采取转移保护措施。

3结语

环境监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必须贯穿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全过程中,确保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目标。为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环境监理单位必须履行自身职责,监督管理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加强对废水、废气、废料、噪声、水土流失等方面的监管,避免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断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智恒.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24-126.

[2]王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吉林农业,2014(9):74-76.

动物的保护措施篇9

一工厂主管安全职责

1对工厂的安全工作负总的责任,并直接管理工厂的安全专职人员,开展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指示和各种规章制度;

3在计划、部署、检查、总结生产工作的同时,要有安全生产工作内容;

4组织审定工厂制定的各项劳动保护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贯彻执行;

5及时组织调查、分析安全事故的原因,并对事故责任者要严肃处理,制定改进措施,预防事故重发生;

6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学习安全保护方针、政策和安全业务知识。

二质检部安全职责

1参与有关劳动保护措施项目的审查,以及劳动保护方面的规范、规程的制定和审查;

2编制或修订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岗位操作时,工艺条件必须符合劳动保护条件要求;

3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新产品试制、新工艺、新材料的采用等工作中,都必须考虑劳动保护方面的要求,应尽量采用无毒、低毒物品替代有毒、高毒物品;

4做好新进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部门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工作。

三机电设备部门安全职责

1负责工厂机械、电器、仪表、设备、工艺管道、通风排风装置的管理,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2制定或审定有关设备制造、改造方案,组织编制维修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并确保其实施;

3监督车间机械动力设备的正常使用,保证其正常运转,防止发生事故;

4编制厂内通用设备的维修规程和有关操作制度,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5负责厂内的设备及安全装置的管理、检查或定期检查;

6组织实施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和制定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

7负责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8做好新进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部门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工作;

四管理部门安全职责

1负责劳动保护措施所需物资和防护器材的采购、供应,并确保采购的物料符合安全要求;

2负责对采购、保管人员经常性安全教育,切实搞好仓库的防火安全工作;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危险物品安全管理规定,并督促落实。

五后勤保卫部门安全职责

1在工厂主管领导下,负责全厂的保卫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防火工作的政策、法令、指示、规章制度;

3负责厂内消防、有毒物品、爆炸物品、灼伤、触电等的急救措施,及时准确的进行抢救、报警;

4负责厂内宿舍、饭堂管理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5负责厂区的防盗工作,确保24小时有人巡查值班。

六生产部门安全职责

1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要同时编制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检查生产进度时要同时检查安全生产情况;

2负责生产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3在生产中发现重大危险,要及时进行调度指挥。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并做出详细记录报告分送厂安全部门;

4安排生产计划时,必须考虑生产设备装置的能力,防止设备装置带负荷运行;

5在安排生产的产量和品种时,负责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平衡配套工作;

6做好新进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部门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工作;

七车间主管安全职责

1保证国家和上级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在车间贯彻执行,把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五同时”;

2对新员工进行车间安全教育,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的教育;

3对车间进行定期安全检查,落实隐患整改,保证设备、安全装置、消防、防护器材处于完好状态;

4严格执行劳保用品及防护器材的管理,并监督员工正确使用,教育员工妥善保管;

5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车间发生的事故及时报告和处理,保护现场,查明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的意见,报工厂安全部门执行。

八班组长安全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工厂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教育工人遵章守纪,制止违章行为;

2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3负责组织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清除,并报告上级;发生事故立即报告,并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做好记录,参加和协助事故调查、分析,落实防范措施;

4监督、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消防器材;

5对新员工进行班组安全教育,并保证培训合格方上岗作业;

6做到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保持生产作业现场整齐,清洁。

九生产工人安全职责

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并制止劝阻他人违章作业;

2精心操作,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必须要交接安全生产情况;

3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果断正确处理事故,并及时性如实汇报,保护好现场;

4加强设备维护,保持作业现场整洁,确保生产安全;

5作业前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报告;

动物的保护措施篇10

论文关键词:tRipS协议;边境措施;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边境措施是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一种,是指海关在进出境的监督管理过程中,依法制止侵犯受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保护的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境的措施。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中国正式成为世界经济联合体的一员,作为在国际事务中一向勇于承担责任的大国,如何切实履行wto各项协议,成为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中国海关作为中国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根据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有关条款,应当切实履行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职责。因此,对中国海关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现状进行全面研究,发现问题,特别是与tRipS协议不相适应之处,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方法与对策,对提高我国海关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执法水平、严格履行tRipS协议,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tRipS边境措施的概念

根据tRipS协议第5l条的规定,边境措施制度,是指一成员方的海关根据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在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过程中,通过依法制止侵犯知识产权货物进出关境,对受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保护的知识产权采取的一种行政保护。由于边境措施的实施主要是由海关进行,所以边境措施又被称为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制度。该制度要求各成员方的海关当局对有合法理由怀疑假冒商标的商品或盗版商品、对其他侵犯知识产权的活动以及对意图从地域内出口的侵权商品应中止放行。对确系侵权产品,tRipS协议规定主管当局有权责令销毁或处置侵权商品。在知识产权日益受到重视、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措施,不仅可以从源头上制止侵权现象的发生,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重要制度.

2.我国知识产权边境措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海关保护范围客体的范围较窄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知识产权边境措施的范围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要广泛一些,但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知识产权边境措施的范围仍需拓展。tRipS协议规定的边境措施的主要对象是假冒商标和盗版商品。但同时规定,各成员方可将边境措施适用于侵犯其他知识产权的各类商品。在各国的边境措施立法中,扩大海关保护的知识产权范围的国家很多。如美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范围就很宽。据美国贸易法337条款,itC调查并签发禁令的案件范围涵盖了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产品外观、虚假原产地、平行进口、反托拉斯等领域。可以说,itC几乎对所有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进口行为均可禁令,让海关采取有效的边境措施。而我国在《海关保护条例》中也明确规定边境措施保护的知识产权范围为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但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外观设计、植物新品种、涉及到基因等生物技术的相关发明等,以及目前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传统文化知识如中国的中药文化等也可看作知识产权的新类型,尚未纳人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范围。

2.2配套措施缺乏导致权利人权利滥用

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用知识产权优势牟取合法范围以外的利益就构成了知识产权权利的滥用。在知识产权边境措施执法实践中,海关通过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利,达到了防止利用侵权手段进行的不正当竞争,维护正常的进出口贸易秩序与市场竞争秩序的目的,同时通过制止侵权产品出口,维护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外交利益等国家利益。但在执法实践中,也不乏权利人利用海关保护知识产权执法,滥用权利,甚至从中牟取不当利益的情形,如权利人怠于配合海关查处侵权案件、屡屡放弃海关保护浪费海关有限的执法资源、与侵权人私下和解干扰海关正常执法、或利用自身的知识产权阻碍竞争企业进出口相关的货物从而达到垄断的目的等。在海关执法中,对于知识产权权利人滥用权利,海关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

2.3平行进口问题仍为执法空白

所谓平行进口,是指一国未经授权的进口商从国外知识产权人手中购得商品并未经批准而输入本国,而该知识产权在此之前已在本国得到了保护。享有进口权的知识产权人自己的进口称为先行进口,而未经知识产权人授权的进口商的进口则是平行进口。由于平行进口的商品是在一个地域范围内,获得了合法许可制造、销售的商品,其生产是有着地域性特点的权利,当合法生产销售的产品进入另一国家,是否仍然合法就受到了置疑。对于平行进口商品海关是否应当履行中止放行职责,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是否有相关的立法认定平行进口为侵权行为。二是相关法律、法规在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上应当如何界定平行进口行为。根据协议规定,成员方没有义务适用边境措施制度保护“权利持有人本人或经其许可而投放另一国家市场的商品进口或商品运输”,即对平行进口的商品,协议并不要求适用边境措施。在欧盟海关保护制度里,也明确规定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措施“不适用于由权利持有人投放市场或经其许可投放市场的进口商品,即使商品输入欧盟并未经权利持有人的同意,或产品的制造违反了与权利持有人所签订的许可协议的规定,也同样如此,即不适用于平行进口”。美国法律也规定海关无权对平行进口予以采取边境保护措施。从我国目前的立法情况看,我国有关知识产权的专门立法中均没有出现认定平行进口为侵权行为的规定,海关对平行进口货物的中止放行没有明确的执法依据。

2.4实体法上相关规定不明确,海关具体执法机制缺失

如侵权货物的证明标准不够明确,侵权货物案值和处罚数额如何确定对于海关是否决定扣留侵权嫌疑货物未规定明确的期限对于侵权已有定论,海关是否应将侵权者的相关信息提供给权利所有人未做规定对于海关依职权采取边境措施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是否应当承担责任未做规定等等。

2.5对双方和解与临时授权问题没有规定

在海关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过程中,对于知识产权权利人与侵权嫌疑货物的收发货人达成和解这一问题《海关保护条例》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当事人和解后,临时授予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权利,一旦授权,该批货物也就不属于侵权货物,海关也就不应当予以查处了。知识产权属于一种私权利,权利人在不违法且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有着自由处置的权利,他可以授权收发货人使用其知识产权,这种授权应当包括追加授权。然而知识产权虽然是私权,但其产生、内容、期限、维持与救济等都是由国家公权直接授予和作用的,其规范具有强烈的公法色彩。知识产权边境措施作为一种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手段,不应完全按照当事人的意愿进行,不因当事人之间的和解协议而停止。知识产权权利人要求修改或撤回其采取保护措施申请的,应当向海关说明原因,并经过海关审查同意。如果仅仅是达成和解,那是对当事人之间民事责任的约定,不影响海关追究侵权货物收发货人的责任。但如果是通过临时授权取得合法权利,海关应从临时授权的目的、双方当事人获得的利益、获得临时授权的货物进出口后可能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是否予以准许。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要得到权利人的协助,但海关也可依职权主动进行,在处理双方当事人和解及临时授权问题时,既要考虑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要照顾到国家和公共利益。

3.我国知识产权边境措施的完善

3.1根据客观实际适当扩大知识产权边境保护范围

地理标志是指识别某商品来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某地区或某地方的标护,而且只限于域内保护,我国现行《海关保护条例》没有涉及这类保护。我国地大物博,拥有较多的地方特产,在对外贸易领域有效地保护地理标志,对我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因此,这方面的边境保护应当积极稳步地发展。从立法方面来看,我国已经具有了相关国内立法的基础,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地理标志保护问题上,可以在建立统一执法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专门立法的方式特别授权海关对其采取边境保护措施。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是一个新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目前我国拥有这类权利的个人或企业数量有限,且基础不稳定,不同于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美、日等发达国家;而且我国在这方面的国内立法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对这类知识产权采取边境保护措施,在我国尚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我国在不违背tRips的条件下,可以考虑暂缓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行动。关于“未披露信息”的保护,因其作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范畴,在实践和立法两个方面都还缺乏相应的基础,亦应当属于不急于扩展的方面。

3.2进一步简化海关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效率

可以借鉴美国和欧盟海关的做法,规定知识产权权利人只要向海关提交一次申请,就可获得海关对其知识产权的持续保护,至少在一年内,权利人不必就个案再次提交扣留货物的申请,由海关主动实施扣留措施。

另外,应当建立被扣货物提前处理制度,海关可以停止调查和侵权认定程序。具体操作如下:侵权嫌疑货物被扣留后,如果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行确定存在侵权,不再需要海关或法院对货物的侵权事实进行认定,货物可以依法在海关监督下转让给权利人,或者予以销毁等。但是,对于双方达成协议,认为不存在侵权,或虽然存在侵权、但双方达成和解的情况,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海关仍然应当依法办案,而不能根据双方的协议随意放行货物。

3.3取消“备案”作为海关依职权启动边境保护的前提条件

建议修改《海关保护条例》第16条的规定,规定海关发现进出口货物有侵犯知识产权嫌疑的(无论备案与否),应当立即书面通知知识产权权利人。同时,为了鼓励备案、发挥权利人维护知识产权的主动性,可以规定,如果海关发现进出口货物有侵犯备案知识产权嫌疑的,没有立即书面通知知识产权权利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除非有不可抗力;如果海关发现进出口货物有侵犯未备案知识产权嫌疑的,没有立即书面通知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减轻或免除相应的法律责任。

3.4进一步降低权利人寻求海关保护的负担

传统知识产权理论认为,知识产权属于私权,保护知识产权应当更多地走民事救济途径,权利人应当自行承担维权成本。但随着知识产权与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问题远远超出了私权保护的范畴。打击假冒伪劣,保护知识产权是国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主要内容之一,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应当承当更多的责任,权利人不应承担过多的义务。所以,在海关保护程序中,法律也应当减轻权利人寻求海关保护的负担,一方面,取消或降低权利人申请海关保护时递交的担保;另一方面,由国家承担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所需的有关费用。

3.5平衡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是保护知识产权人权益的一种制度,知识产权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避免自己行为不当或滥用知识产权从而给相对人造成损害,故我国现行《海关保护条例》应当明确规定:权利人如果因为申请不当而给收、发货人造成损失的、权利人在向海关提取货样后因过错造成货样被损坏或丢失的以及泄露或非法使用收发货人商业秘密的,应当受到包括损害赔偿、罚款、中止保护其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相应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