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十篇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十篇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9:50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篇1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逐渐进入了老年化的时代,而骨质疏松症也不同程度的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其治疗上副作用小、性价比、治疗效果较好,被较多应用到临床当中。因此,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刻不容缓,本文就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医药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密度减少、骨结构改变为主要表现,增加骨的脆性导致骨折易发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骨骼变形、腰酸背痛、易发生骨折[1]。老年人为易发人群,特别是老年妇女,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预防及其治疗。目前,许多学者利用中医药对机体的多方位性、全身性、循环性等特点,进行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达到了副作用小、性价比高、效果较好、改善骨密度的目的。

1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

在中医学上并无骨质疏松症这个病名,其属于中医学当中“肾亏”、“骨痹”管辖范围。中医学认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主要的病因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肾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出现,主要病变部位在肾,另外和肝、脾等部位也有关系[2]。其中,齐氏中医解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是由于脾胃虚弱,无法运送营养而导致筋骨缺乏生长激素,骨质营养不良。郑氏中医从肝肾这两个方面探讨了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我国著名专家黄苏萍教授认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主要的病因是肾、脾、肝虚,血瘀等。

2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临床研究

目前,我国用于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是雌激素和维生素D等。临床资料表明,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钙尔奇D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医药的临床防治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国内外专家越来越关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临床研究,尤其是以补肾的方法为主,兼顾健脾补肝,辅助艾灸、针灸、拔罐、外敷、耳压、推拿等外治疗方法。

2.1补肾的方法

根据我国古代中医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机制的解释,中医药防治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应该从补肾入手。在中医常用的药方当中,肾阳虚经常服用金匮肾气丸、青娥丸等调补;肾阴经常服用六味地黄丸、滋肾丸、封髓丹等进行调补。张立召参照“肾主骨”的病因机制原理,采用了传统的补肾药方在调补肾阳虚的金匮肾气丸中加入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对6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进行临床治疗。治疗90天之后,57例患者骨痛等骨质疏松症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占总病例数的90.47%,6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骨密度也接近正常数值(p

2.2益肾健脾法

对补肾方法和益肾健脾两种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补肾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脾、活血化瘀防治效果较好(p

2.3外治疗法

在临床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除了上述的内治疗法外,联合外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在我国中医学上,常用的外治疗法有艾灸、针灸、拔罐、外敷、耳压、推拿等,这些疗法简便易学、且疗效显著。其中针灸可以起到缓解腰酸背痛的作用,减轻患者疼痛。艾灸的艾条由补肾益脾、活血化瘀的中药制成,可以使患者骨密度减少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外治疗法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穴位,主要选择补肾健脾的穴位,比如肾盂穴、委中等,此外不要忽略活血化瘀的穴位。

3总结

目前,中医药在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研究方面进展很大,特别是注重补肾益脾、活血化瘀,兼顾艾灸、针灸、拔罐、外敷、耳压、推拿等外治疗法,防治效果较佳。由于中医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具有副作用较小、性价比高、治疗效果良好、改善骨密度等优点,国内外学者越来越注重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推动了其发展。但是中医药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药制剂标准很难统一,缺乏新药的研制等。另外,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严重降低了老年人这个庞大群体的生活质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需要更多的临床投入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罗俊芳.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与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0,23(6):80-81.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篇2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

骨质疏松是以骨矿质含量降低,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退变,致使骨的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在老年人群中骨矿物量与年龄呈负相关〔1〕。骨脆性增加致使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opF),有报道50%妇女和20%男性在其一生中,至少有一次opF。目前国内外对引起opF的病因研究相当广泛,包括内分泌、营养因素、遗传免疫、环境等,而Jrvinen等〔2〕研究指出应将防止骨折的焦点从预防骨质疏松转为防止跌倒,因为老年人中的跌倒和骨折将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仅爱尔兰每年因此的花费就高达40亿美元以上〔3〕。不同的国家跌倒的发生率也不同〔4〕,日本老年人每年的跌倒发生率为20%,美国为22%~34%,我国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为14%~34%,现就国内外防跌倒的研究作一综述。

1跌倒的定义

1987年Kellogg国际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组将跌倒定义为无意图的摔倒在地上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癫痫发作。后来有定义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5〕。现在学者普遍认为跌倒是发生在任何场所、任何情况下,不论有无造成身体伤害之非预期性地跌坐或滑坐于地面,包括因肢体无力或扶持不住而不得不缓缓坐于地上,在近年来急速增长的髋部骨折中90%由于跌倒所致〔6〕。naqvi等〔7〕指出尽管跌倒看上去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件,但事实上却是一个可以导致许多损害比如骨折、外伤裂口、软组织损伤、脑和精神创伤、甚至致死亡的非常复杂的医学问题,并建议形成一个完整的骨质和跌倒相关危险因素评价工具进行评价〔8〕,以预防将来可能发生跌倒。

2跌倒发生的高危因素

2.1年龄及性别

年龄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呈正相关性,BurkeDoe等〔9〕认为跌倒的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老年人中10%~15%的跌倒会导致骨折。Dontas〔10〕指出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远远高于年轻人,这也是opF在老年人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而绝经后妇女骨质丢失的增加大于男性的骨量丢失,就致使更易发生跌倒,同时由于女性的寿命长于男性,所以报道的65岁以后男女的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是近1∶2,因此老年妇女更易发生跌倒。

2.2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Bmi)是反映1个人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的最好参数。DeLaet〔11〕对欧洲、亚洲共6万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观察25万人/年用poisson回归模型研究了骨矿物密度值、年龄、性别与骨折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体重指数是一个明显的骨折危险因子。Finkelstein等〔12〕研究也表明体重指数与损伤(包括跌倒、关节脱臼、骨折、扭伤等)之间存在正相关性,Bmi大于25的人群发生跌倒比正常人群增加15%~48%。

2.3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的下降包括骨骼肌肉系统功能、四肢肌肉力量下降,造成步态不协调、平衡功能下降,从而使老年人易跌倒。研究表明〔13〕平衡能力的改变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最重要的原因,已证明平衡不稳与意外跌倒之间高度相关。madureira等〔14〕通过增加平衡训练来降低老年妇女跌倒的研究表明,进行平衡训练干预的实验组人群在运动或静止平衡、灵活性及减少跌倒方面明显有效,而在平衡力差或缺少锻炼的老年人更易跌倒。

2.4疾病因素及用药情况

2.4.1与老年人跌倒有关的疾病

主要有循环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抑郁症和关节炎等,尤其糖尿病和关节炎可导致老年人感知觉障碍从而增加跌倒的可能性。糖尿病在75岁以上人群的发生率是25%〔15〕,patel等〔16〕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可能是因为糖尿病增加了跌倒的发生所致。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脊椎动脉供血不足、小血管的缺血性疾病等)〔17〕经常出现头晕或体位性低血压、迷走性晕厥等症状的人更容易发生跌倒。有骨骼和肌肉疾病比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也易跌倒。被诊断患有眼部疾病的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等也易发生跌倒。niino〔18〕研究证实有心理疾病,尤其有害怕跌倒(即对跌倒恐惧)心理的人反而更易发生跌倒。其他一些慢性疾病如患帕金森病、外周神经病变等可能影响感觉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从而引起老年患者发生跌倒。

2.4.2药物的影响

患者经常服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静药,被公认是发生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另外抗高血压药、强心剂皮质甾类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心律不齐药、抗组胺药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泻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肌肉松弛剂、血管扩张剂、利尿药等也会引起跌倒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受机体退化的影响,易产生反应迟缓和认知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导致跌倒的概率增加。

2.5跌倒史及心理因素

以前曾经发生过跌倒的病人再出现跌倒的几率比无跌倒史的要明显增加,nevitt〔19〕还报道低水平的活动(很少活动)和有一次跌倒史的人群中发生脊柱骨折的危险性增加。沮丧、抑郁、焦虑以及不佳的心理状态及其导致的与社会的隔离均能增加跌倒的危险,有的病人因为害怕跌倒而不敢活动或少活动,结果导致在日常生活中更易跌倒。有报道〔20〕在过去一年中曾有跌倒史的人群中88.5%因害怕再跌倒而影响日常生活。

2.6外在因素

老年人跌倒有关的外部因素包括经常的锻炼、环境因素、穿着(鞋子过大、衣裤过长等均易引起跌倒)、不合适的辅助行走器等。研究证实〔14〕经常做一些锻炼如头部、肩部、下肢等的旋转活动并坚持每周不少于3次能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不良的环境因素包括过强或过暗的灯光、光滑的地板、松脱的地毯、不适宜的家具及卫生设施、过道有障碍物、浴室或楼梯缺少扶手、沙发过于凹陷或过于松软、卧室家具摆放不当等,这些均增加跌倒的发生。

3预防措施

opF主要是由老年性骨质疏松及跌倒而发生,跌倒是导致opF的重要原因,如何预防跌倒是目前研究重点。

3.1危险因素评估

目前仍没有最有效的、可预见跌倒危险的评估工具。Gardiner等〔21〕将eastell等(1998)的骨质疏松高危因素调查表进行了改动,增加了激素疗法及过去的骨折史等,用来进行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另外有对老年人进行站立和行走测试、定量测定步态失衡、测试其静态和动态平衡力,来评估老年人引起跌倒的自身原因。也有学者〔22〕用人口特征(年龄、性别、种族、体重等)、简单的心理测试、用药情况、以前的跌倒史及患病情况等进行评估并将其分为四级,能较好地测评跌倒预测指数等多危险因素检查,筛选易跌倒的高危人群。

3.2生理性因素

年龄偏大、活动不便的人群,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如厕及洗漱等应随时有人照顾,防止跌倒;视力、听力差的老年人外出要有人照顾。

3.3合理饮食

注意饮食中营养的搭配,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糖尿病要进低糖饮食,高血压或高血脂患者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同时还应该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据报道〔23〕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3〔24〕及锻炼对防止跌倒是有效的,而Khalil〔25〕等研究表明,血铅水平增高将增加跌倒发生率,可能是因为其影响肌肉力量、平衡、感觉功能等。

3.4适当的锻炼运动

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使步态稳定、行动灵活、提高反应能力,调节平衡能力,从而减少跌倒的概率〔26〕。腿部的伸展能力、力量弱的人发生跌倒的危险性高,活动较多的人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也增加。因此锻炼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3.5疾病的早期治疗及合理的用药

对身体患有的疾病要早期治疗,比如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糖尿病、眼部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等)、骨及肌肉的疾病如关节病等都应该早期治疗,当随着病程发展出现许多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将大大增加跌倒的发生率。而对高危跌倒的人群在用药时一定要慎重,尽量少用或不用引起头晕、平衡减弱的药物,减少老年人服用安定、镇痛剂,可减少跌倒和髋部骨折的发生。

3.6调整环境

在家尽量降低床的高度,在浴室、马桶附近装上扶手,浴室内置防滑垫,地板保持干燥,通道、楼梯处应避免堆放杂物,保持通畅,设置地灯照明;另外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如减少床边的杂物,安置床边灯便于开关等。房间光线要明亮,避免光线直射,夜间最好有壁灯,电源开关应易触及。老年人穿鞋应合适,从安全角度设计及布置室内,尽可能减少跌倒的发生。

3.7加强预防宣教

提高老年人对跌倒危险因素的意识,了解跌倒的后果、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尤其是那些有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肌肉疾病和视力、听力减退的老年人,向老年人说明有关发生跌倒的一般知识。同时介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使老年人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引起警惕。由于跌倒更易发生于姿势变化时如厕、站立、坐下、起床、上床、转身等以及上第一级或下最后一级台阶或楼梯,因此在此类活动中应予注意,小心谨慎。对有心理障碍或情感问题的人群应当即时的进行心理指导、及时疏通。Linattiniemi〔27〕等研究表明适当的照顾视力差的和有感情焦虑、紧张、恐惧的人,并尽量避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是有效的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方法。

4结束语

老年跌倒是多种因素(包括生理、情绪和心理、疾病、药物、环境、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对老年人生理、心理损害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跌倒重在预防,因此对卫生健康人员进行相关教育,增加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并提高对跌倒的干预意识,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跌倒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老年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传,创造适合老年患者特点的生活环境,对预防opF及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着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nordinBeC.Redefiningosteoporosis〔J〕.Calciftissueint,2008;83(6):3657.

2Jrvinent,SievnenH,KhenKU,etal.Shiftingthefocusinfracturepreventionfromosteoporosistofalls〔J〕.BmJ,2008;336(7636):1246.

3GannonB,o′Sheae,Hudsone.economicconsequencesoffallsandfracturesamongolderpeople〔J〕.lrishmedJ,2008;101(6):1703.

4worldHealthorganization.Globalreportonfallspreventioninolderage〔eB/oL〕.who.int/ageing/projectsHallspreventionolderage/en/index.html.

5oliverD,Brittonm,Seedp,etal.Developmentandevaluationofevidencebasedriskassessmenttool(StRatiFY)topredictwhichelderlyinpatientswilltall:casecontrolandcohortstudies〔J〕.BmJ,1997;315(7115):104953.

6Suzukit,KimH,YoshidaH.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ofexerciseinterventionforthepreventionoffallsincommunitydwellingelderlyJapanesewomen〔J〕.JBoneminermetab,2004;22(6):60211.

7naqviF,LeeS,FieldsSD.appraisingaguidelineforpreventingacutecarefalls〔J〕.Geriatrics,2009;64(3):103.

8SvenhjalmarB,vanHelden,antoniaCm,etal.Boneandfallrelatedfracturerisksinwomenandmenwitharecentclinicalfracture〔J〕.JBoneJointSurgam,2008;90(2):2418.

9BurkeDoea,Hudsona,werthH,etal.Knowledgeofosteoporosisriskfactorsandprevalenceofriskfactorsforosteoporosis,falls,fractureinfanctionallyindependentolderadults〔J〕.Geriatricphysicaltherapy,2008;31(1):117.

10Dontasia,YiannakopoulosCK.Riskfactorsandpreventionofosteoporosisrelatedfractures〔J〕.Jmusculoskeletneuronalinteract,2007;7(3):26872.

11DeLaetC,KanisJa,odena,etal.Bodymassindexasapredictoroffracturerisk:ametaanalysis〔J〕.osteoporosint,2005;16(11):13308.

12Finkelsteinea,HongchenmS,malavikap,etal.therelationshipbetweenobesityandinjuriesamongU.S.adults〔J〕.amJHealthpromot,2007;21(5):4608.

13Silsupadolp,SiuKC,ShumwayCooka.trainingofbalanceundersingleanddualtaskconditionsinolderadultswithbalanceimpairment〔J〕.physther,2006;86(2):26981.

14madureiramm,takayamaL,GallinaroaL,etal.Balancetrainingprogramishighlyeffectiveinimprovingfunctionalstatusandreducingtheriskoffallsinelderlywomenwithosteoporosi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osteoporosint,2007;18(1):41925.

15Zeyfanga.Diabetesmellitus〔J〕.therUmsch,2008;65(8):43740.

16patelS,HyerS,tweedK,etal.Riskfactorsforfracturesandfallsinolderwomen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J〕.Calciftissueint,2008;82(1):8791.

17DeyaB,StoutnR,KennyRa,etal.Cardiovascularsyncopeisthemostcommoncauseofdropattacksintheelderly〔J〕.pacingClinelectrophysiol,1997;20(3):8189.

18niinon.muscleandbonehealthasariskfactoroffallamongtheelderlyfearoffallingandthepostfallsyndrome〔J〕.ClinCalcium,2008;18(6):7904.

19nevittmC,CummingsSR,StoneKL,etal.Riskfactorsforafirstincidentradiographicvertebralfractureinwomen>or=65yearsofage:thestudyofosteoporoticfractures〔J〕.JBoneminerRes,2005;20(1):13140.

20Ribeiroap,SouzaeR,atieS,etal.theinfluenceoffallsonthequalityoflifeoftheaged〔J〕.CienSaudeColet,2008;13(4):126573.

21Gardinera,miedanyYe,tothm.osteoporosis:notonlyinwomen,butinmentoo〔J〕.BrJnurs,2007;(16)12:7315.

22Sambrookpn,CameronZD,ChenJS,etal.influenceoffallrelatedfactorsandbonestrengthonfractureriskinthefrailelderly〔J〕.osteoporosint,2007;18(5):60310.

23BoonenS,BischoffFerrariHa,CooperC,etal.addressingthemusculoskeletalcomponentsoffractureriskwithcalciumandvitaminD:areviewoftheevidence〔J〕.Calciftissueint,2006;78(5):25770.

24JacksonC,GaugrisS,SenSS,etal.theeffectofcholecalciferol(vitaminD3)ontheriskoffallandfracture:ametaanalysis〔J〕.QJmed,2007;100(4):18592.

25Khaliln,CauleyJa,wilsonJw,etal.Relationshipofbloodleadlevelstoincidentnonspinefracturesandfallsinolderwomen:thestudyofosteoporoticfractures〔J〕.JBonemineralRes,2008;23(9):141825.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篇3

关键词:群组看病骨质疏松老年人骨生化代谢指标oSta指数

[astract]objective:exploreeffectinGroupmedicalvisitstohighriskelderlycrowdwithosteoporosis.

methods:throughoStaindexcomputed,werescrcened86withhighriskeldelycroudwithosteoporiosisandcollectedbasicinformationandscoreinbothoSeSandoKt.theleftfemoralneckbonemineraldensitywasdetectedbydual-energyinstrument.meanwhile,biochemicalmarksofbonemetabolism(pinp、ptH,25-oHVitD3、β-CtX)usingelectrochemiluminescence,theserumBUn、Cr、Ca2+、p3+weredetectedbybiochemicalanalyzer.Groupmedicalvisitsinclude:healtheducation、conditionmonitoring、groupworkandprescription.twogroupconductaboveitemsassessmentagainafteroneyear.Result:Bloodcalcium、phosphorusandLFnBmDhadnostatisticaldifferenceafterinterventionintwogroups(p>0.05).afterintervention25-oHVitD3、ScoreinoKtandoSeSininterventiongroupwerehigherthanmatchedgroupandbeforeinterventionintra-group(p

[Keywords]:GroupVisitsosteoporosisagedbiochemicalofbonemetabolismmarks

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密度低下与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是早期发现高危人群,给予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降低骨折发生率[1]。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self-assesmenttoolforasians,oSta)是国内用于op危险性筛查应用最为普遍的工具之一。由于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以及治疗目的、知识的认识不足,造成不依从治疗的情况非常普遍。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起将群组管理模式运用于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有国内研究表明,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2-4]。本研究为探讨社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干预的有效管理模式提供依据,研究日期从2015.8-2016.7止。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于本社区11216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将打浦桥街道所辖的17个居委,按东、西、南、北进行分层,随后从各层中分别抽取3个居委,共12个居委,在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12个居委会中抽取3106名65岁以上老年人,安排体检工作,最终有2912人参加健康体检。受检率为93.75%,通过oSta计算。共筛查出236名骨质疏松高危的老年人群,对上述人群进行骨密度、骨生化、转换指标检测并用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5]和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6]进行基线调查,随后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86人,分为干预组(n=43名)和对照组(n=43名),在干预12个月后,对二组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及上述相关指标的检查、分析评价。

入组标准:

1.居住在本社区年龄65岁以上,oSta指数

2.否认心、肝、脑等脏器严重慢性疾病,精神正常,生活自理,能配合体检工作。

3.近6个月接受骨质疏松的治疗,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继发性op患者,已经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者,近6个月内新发的骨折。

1.2研究方法:

1.2.1本研究有家庭医生团队负责对上述86名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进行体检,体检内容包括体格检查,(测身高,体重等),血生化指标检查: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钙(Ca2+)、磷(p3+)及骨生化、代谢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VitD3)、甲状旁腺激素(ptH)、i型原胶原分子的n-端前肽(pinp),β-i型胶原C端肽(β-CtX)]。采集每例受检者eDta抗凝血样5-7ml,应用脲酶法检测BUn及酶法检测Cr,使用比色法检测血Ca2+及速率法检测血p3+。上述指标使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检测,应用电光学发光法检测25-(oH)VitD3、ptH、pinp及β-CtX。使用Roche.e41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所有试剂购于上海罗氏生化试剂有限公司。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采用年龄、体重及血肌酐浓度进行计算[7]。

1.2.2同时安排上述每例受检者进行骨密度(BmD)测定,为美国G.e公司的DpX.BR.ave型DXa,测量腰椎、股骨颈2个部位骨密度,选择左股骨颈骨密度(LFnBmD)作为本次研究数据,根据wHo推荐的诊断标准:t值小于等于-2.5为骨质疏松。

1.2.3采用2011年出版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推荐的计算方法,oSta指数

1.2.4骨质疏松自我效能量表(oSeSosteoporosisselfCefficacyscale)是一个多维度多级评价的调查表,由二个分量表组成,即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和食钙自我效能量表,其中锻炼自我效能量表由9项条目构成,食钙自我效能量表由10项条目组成,计分方法采用5分制法,各项分数的累积即为总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高。骨质疏松知识问卷(osteoporos’sknowledgetestsokt),由3部分组成,op危险因素(1-11题),运动知识(12-18题)和钙知识(19-26题).其中op危险因素可以和运动知识组合为运动知识分量表,计分:答对为1分,答错位0分,问卷总分范围0-26分。

1.2.5干预措施:将43名干预组骨质疏松高危老年人分为2组,建立对应的2个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由一位家庭医生、助理、1位全科护士及康复师负责一组病人进行群组干预规范管理。时间频率为每月1次,在社区以“小组围坐式”实施群组干预看病。每次干预活动约持续90min,包括群组健康教育及个体化的技能指导,病情监测,小组活动及处方开药4个模块的内容。干预药物为阿仑膦酸钠(福善美,默沙东70mg/次qw口服)加碳酸钙D3片(每片含钙0.5g与维生素D35ugBiD口服)。

群m健康教育采用医生、助理相配合的集体学习讨论(头脑风暴法)。提供病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鼓励通过创造性的言论提供更好的建议,教会成员自我管理的一般技能,对照组的老年人接受常规骨质疏松的管理(发放宣传资料及日常饮食)。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forwindow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_(_差)±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结果

2.1二组干预前基本资料干预组43例,女34例,男9例,对照组43例,女33例,男10例,二组之间性别构成比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χ2=0.07,p>0.05)。二组在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BUn、Cr、Ccr、oSta指数、okt、oSeS、骨生化及转换指标,LFnBmD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oSeS、okt的变化干预组干预前、后的运动知识,钙知识、锻炼及食钙自我效能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且干预后二组在上述4个方面亦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2。

2.3二组骨生化、转换相关指标变化干预组干预前后除血Ca2+、p3+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LFnBmD、pinp、β-CtX、ptH、25-oHVitD3均有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在干预后除LFnBmD、血Ca2+、p3+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骨生化,转换指标在干预后二组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

3.讨论

op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疾病。据调查,中国>60岁人群的op总患病率为22.6%,男性为15%,女性为28.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8],骨质疏松虽然作为老年常见的慢性病,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尚未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项目之中。

群组看病将自我管理支持和看病结合在一起,一次性满足慢性病患者的多层次的需求,过程中利用同伴的支持和激励,从而在积极的患者和准备好的团队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互动,其也被认为是未来家庭医学模型的一个之一。作为一种全新的实践模式,其设计可因实施的人群,特定的团队和组织,不同的医疗服务系统特定而异,形式灵活[9]。根据国内外的原有经验,群组看病模式是一全新的慢性非传染性慢性病的管理模式,时至今日已经取得很好成效[4,9]。群组看病模式在国外一些慢性病管理中(如:糖尿病、心衰、CopD、高血压)开展实施。

本研究中通过对骨质疏松高危老年人进行群组干预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在运动知识,钙知识,以及锻炼自我效能,食钙自我效能四个方面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t=12.48、10.84、10.31、13.81,p

新一代骨代谢生化指标由于具有及时敏感,特异性等优点,可以早期反映骨的转换水平,预测骨折发生的风险性,监测药物疗效,已经应用于临床,但是目前仍不能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10]。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推荐首选pinp和β-CtX这二个骨转换生化标志物[11]。群组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pinp、β-CtX、25-oHVitD3、ptH均存在差异(p0.05),但干预组组内分析显示与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p

本研究中同时补充基础活性维生素D3及钙剂后,干预后干预组的25-oHVitD3水平较前升高,而ptH水平下降,在以往的研究中提示25-oHVitD3与骨密度呈一定的相关性[16-17]。2011年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中指出,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保持肌力,改善身体稳定性,降低骨折风险有益。

本研究中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25-oHVitD3平均水平为15±4.36ng/mL,与国内上海等地区关于25-oHVitD3的流行病学调查一致,提示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25-oHVitD3水平下降[18]。故在今后防治工作中应该补充及监测25-oHVitD3的水平。

目前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基础研究,三级医疗体制中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治疗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症、骨折等方面,缺乏社区层面管理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标准,通过本研究结果发现群组干预管理治疗社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是一种有效方式,它可以提高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补充钙知识、运动以及锻炼的自我效能,同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药物(阿仑膦酸钠)加上基础治疗(活性维生素D3+钙片),可以改善骨生化代谢指标的变化。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生不仅要控制患者的病情,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群组干预管理对患者从社会、心理、生理、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各方面实施综合性干预管理。

参考文献:

[1]楼慧玲.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在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作用[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9(4):155-160.

[2]朱兰.群组干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影响评价[J].中国卫生资源,2014,7(2):131-134.

[3]余峰.团队管理群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估[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21(5):230-233.

[4]王晓莉.群组看病模式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5(8):8-11[0].

[5]胡蓉芳.“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汉化版的测试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1):696-698.

[6]陈玉平.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测定[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3):339-341.

[7]陈文彬,潘祥林,康熙雄,等.诊断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51.

[8]宋轶萱.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J].医学综述,2008,14(3):400-402.

[9]李丽平.组看病模式:慢性病管理领域的创新[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6):750-753.

[10]肖恩.骨质疏松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3):212-216.

[11][0]陶天遵.原发性骨质疏症的治疗与预防[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8(5):377-384.

[12]李玉洁.2014年骨质疏松领域进展回顾―美国骨矿研究学会(aSBmR)年会精粹(2014,休斯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4):379-394.

[13]张萌萌.中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11):1263-1272.

[14]孟迅吾.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7):504-506.

[15]李毅中.骨转换标注物监测双膦酸钠盐治疗反应[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10):1175-1215.

[16]杜伟.[0]骨代谢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8(12):36-40.[0]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篇4

【关键词】可塑性树脂聚乙烯支具;老年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54-01

老年性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折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由于骨质疏松,老年人跌伤容易引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上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主要为胸腰椎椎体成形术,因其疗效快、安全,得到广泛的推广,但也因价格昂贵,许多患者无法承受,而传统的卧床休息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我院使用可塑性树脂聚乙烯支具治疗老年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能减少卧床时间,对于该支具的护理,作者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减少因支具佩戴引起的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66-84岁,骨折部位:ti125例,t1210例,Ll12例,L24例,受伤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为1-15天。

1.2支具结构

由我院支具室提供,根据每个患者的身形量身设计,材料为可塑性的树脂聚乙烯,本支具结构由托板、固定皮带2部分组成。

1.3支具制作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身形,用石膏材料设计初形模板,再用可塑性树脂聚乙烯材料,放置温度为80度左右的温水箱,待树脂聚乙烯完全软化后,放入模板中塑形,再用固定带固定于患者的胸腰部,拉紧固定带,支具底部到骨盆位置防止支具下滑,并用两条固定带固定于双肩,进一步固定支具,支具的弧度相当于腰椎的生理弧,大约为l0-l5度。

1.4使用时间

开始1-2天日夜使用,3-5天腰痛缓解后,即可解开支具,于床上行背伸肌锻炼,l0天后复查x片或Ct,效果不满意可加大托板弧度,使复位作用更大,3周后患者可佩带支具下床活动,1个月及3个月可拍片复查。支具共佩带2-3个月,随访6-36个月。

2护理

2.1心理护理

通过对51例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使用量表为1971年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倾听患者的倾诉,耐心解释支具治疗的原理以及必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请病房中治疗后效果满意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在康复过程中需始终注意患者依赖心理的形成。另外详细地向患者讲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责任护士表演佩带支具和进行康复训练的正确方法,以及加强骨折愈合的方法,使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和护理。

2.2功能锻炼

患者佩带支具3-5天疼痛减轻后即可在床上取仰卧位行五点及三点腰背肌的锻炼;中、后期主要使用飞燕式腰背肌锻炼方法,具体方法[1]:患者俯卧于床上,两臂自然放于体侧,先让患者两臂伸直后伸,头向后仰,胸背随后伸离床面,学会上述动作后再让患者双下肢伸直并拢,向后上方抬高,最后把上、下肢及头、躯干的动作协调起来,只让腹部着床,保持5-10s,再行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30次,每天3-5次,开始时此法以患者为主,医者辅助完成,待患者能独立操作为止;飞燕式腰背肌锻炼使头及双下肢处于抬高位置,有利头部及双下肢的静脉回流,从而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头胀、头晕、眼花、头痛及双下肢淤血所致双下肿胀及水肿。

2.3基础护理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痰多者可视肺部情况酌情给予氨茶碱0.125g+糜蛋白酶4000u雾化吸人,每日1-2次,指导并协助患者家属轻扣患者背部,每日2-4次,促使痰液排出;多饮水、指导患者学会在床上大小便,保持会清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2.4支具护理

支具护理是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只有做好支具护理,才能减少因佩戴支具引起的压疮,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强对佩戴支具的信心;具体方法为:治疗初期大部分患者因疼痛而不敢移动,此时应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避免皮肤长期受压,保持皮肤干爽、清洁;同时腰背部皮肤因与支具长时间接触,容易产生压疮,每天解开支具2-3次,骨突部位应予小棉垫衬垫,防止压疮和其他皮肤疾病的产生;如果出现压疮,应立即处理,减少佩戴时间,甚至停止佩戴,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保持局部干洁,如伤口感染可予雷诺药水外洗后用纱布沾干,再使用安普贴外贴,若压疮不严重,可继续佩戴支具,但是必须垫厚支具内层,避免继续直接压迫。

2.5饮食护理

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饮食方法,调整饮食结构,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含钙量丰富的食物,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3.结果

51例患者骨折在7-l0天后达到满意复位,复位达2/3以上28例,平均随访11.6个月,无腰痛者41例,轻度腰痛者10例,所有患者均恢复原工作;佩戴支具的平均时间为2~3个月,除2例体型较瘦弱者出现支具边缘接触部位皮肤有轻度压伤外,其余患者未出现因佩戴支具而发生压疮,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6.13%。

4.讨论

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有研究表明[2],支具可以到达减少疼痛刺激,尽早下地,减少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更进一步是恢复椎体的正常高度和脊柱的生理弧度以及恢复相应椎管的最大管径。可塑性树脂聚乙烯支具可解决了早期复位及持续固定的问题,适用于老年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配合正确、有效的护理,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正确的支具使用方法保证了疗效的充分发挥,合理的功能锻炼和饮食调理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由此可见对于支具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减少佩戴支具的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篇5

【关键词】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护理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常见并发症,也是骨质疏松症严重并发症。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病理性骨折,该类型骨折具有愈合率低、愈合速度慢、致死率和畸形率高的特[1]。多发于老年群体,以女性患者居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并且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多合并其它基础性疾病,预后质量差。目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不明,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工作严重受限。因此,本文对9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护理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8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31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67.2±11.3)岁。骨折部位:脊柱骨折13例,髋部骨折20例,桡骨骨折12例,其他3例。纳入标准:合并肝肾疾病、磷代谢异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卵巢切除等慢性疾病,观察前1个月内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同时选取48例非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66.5±9.4)岁。

1.2方法

使用DpX-mD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腰椎L1?~L4椎体及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根据wHo标准判断孤僻度均质和界定标准。制定问卷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重、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家族疾病史和药物治疗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频数表示,以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女性患者、低钙饮食人数、跌倒人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低钙饮食、跌倒、吸烟是老年骨折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3.讨论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极高,位居全球常见并第六位,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造成骨密度和骨强度下降结果,对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压力,因此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显示,患者的性别、饮食习惯、骨密度、跌倒、吸烟是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可能与女性患者绝经有关。绝经可造成估量减少,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发病的主要原因。饮食习惯主要为低钙饮食,饮食与骨密度关系密切,缺钙可导致骨密度降低,在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诱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几率更高。意外因素中跌倒是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因素,老年患者肢体功能退化,视力下降,身体协调性降低,无法准确判断周围危险环境,老年患者的应激性较差,因而发生跌倒的几率高,出现骨折的几率也更高。有研究报道[3]骨折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女性患者的影响,具有骨折史女性运动量减少,骨形成和骨量减少,因而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也会相应增加,但是目前没有其它文献支持该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因恢复速度慢,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患者发生褥疮、深静脉栓塞几率较高。患者的机体功能差,抗感染能力弱,长期卧床也容易诱发肺炎、肺功能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4]。因此,老年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护理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向患者介绍正确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二是并发症护理。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帮助患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促进静脉回流。做好患者清理工作,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定期更换衣物,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类感染。

【参考文献】

[1]宁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32-33.

[2]方雁彬.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调查与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5,31:266.

[3]陈海玲,李亚轩,陈志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08:1222-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篇6

关键词:骨质疏松;病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2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72-01

一、症状体征

无并发症的骨质疏松症本身,并无疼痛等症状,也无畸形等体征。早期发现本病依靠骨密度检查。椎体X线平片异常迟于骨密度提示,但是早于症状体征的提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椎体压缩骨折,也可因咳嗽、打喷嚏、轻微外伤等诱发椎体骨折。新鲜椎体骨折的数周内,出现局部疼痛,体征出现叩击痛。多个椎体压缩者,出现驼背(罗锅),身高变矮。非椎体骨折时,疼痛和畸形表现更加严重。

二、治疗方法

1.应重视基础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如运动、饮牛奶、晒太阳,小心预防跌倒。

2.应尽早治疗理由是完全和部分消失的骨单位(皮质骨的直径0.2mm的柱形骨单位和骨小梁)不能再生,但是变细的骨单位,经过治疗可以恢复原状。因此,逆转已经消失的骨单位(形成骨质疏松症)是不可能的,而早期干预能够预防大多数人的骨质疏松症。女性的围绝经期(45岁)就应该开始治疗。男性往往可以迟10年。

3.不宜联合应用2种或更多种骨吸收抑制药骨吸收抑制药包括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磷酸盐、降钙素等4类,常常单独或轮流应用;但是联合2种或多种,而且足量应用时(例如:充足剂量的女性激素替代的同时,应用阿仑膦酸钠(福善美)每天10mg的剂量),尽管骨密度的增加更加有效,但是尚不了解对于“骨微结构”、“骨脆性”、“骨折发病率”的影响。

4.缓解疼痛的治疗措施应合理选择椎体压缩骨折的急性期,缓解疼痛的方法有:止痛药、肌肉松弛剂、热疗、按摩和休息。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畸形所致痛苦,可以经特殊设计的体育治疗而得到缓解,某些病人可以穿戴保护性胸衣或背部支架。锻炼腹肌和背肌的运动对于多数病人有益。止痛药有引起老年人胃出血的可能。因此,尽可能选择吲哚美辛(消炎痛)栓剂(塞入)和双氯芬酸乳胶剂(外搽)。

5.钙剂、维生素D和骨吸收抑制药等3大类药,已经被FDa批准后全世界广泛应用。对于比较严重的病例,不应该忽略这3种药联合应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钙剂提供骨形成的原料,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的吸收和抑制骨钙的流失,骨吸收抑制药能够抑制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过快的骨吸收速度。三者联合应用时作用相互协调,比喻为“海陆空联合作战”。

三、病理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未明,可能与下列1种或数种因素有关。

1.内分泌功能失常

(1)ptH分泌增多:一些原发性骨质疏松(骨高转换率性骨质疏松)者的血ptH轻度增高,这在老年性肾功能减退和糖耐量异常的病人中较明显;加上性激素缺乏、ptH与性激素比例失常等原因,可导致骨质疏松。

(2)性激素缺乏:雌激素和(或)雄激素缺乏与比例失调,导致:①蛋白质合成减少,骨基质生成不足;②成骨细胞功能下降;③ptH对骨作用的敏感性增加;④糖皮质激素对骨作用强度相对增高;⑤肠钙吸收和肾小管钙重吸收降低,绝经期、老年性和卵巢早衰等引起的骨质疏松都可能与此有关,雌激素缺乏可能是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2.遗传因素身材、肥瘦、肌肉发达程度和胃肠功能均与遗传有关。白种人(亚洲人亦近似白种人)易发生骨质疏松,而南非班图人、黑人不易发生骨质疏松,瘦长身材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比矮胖者高得多。

3.营养障碍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青春发育期及妊娠哺乳期可发生营养障碍。蛋白质供给不足可能引起骨生成障碍,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亦使尿钙排出增加,导致钙负平衡。钙的摄入不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密切,低钙饮食可能通过继发性ptH分泌增多导致骨吸收加速。饮酒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尿钙增加,肠钙吸收减少;长期饮酒者性腺功能减退,如并发肝硬化还将影响25-(oH)D3的生成;故酒精中毒性骨质疏松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综合作用的后果。老年人的活动减少、日照缺乏、胃肠吸收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逐年减退等因素,均可能与骨质疏松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四、诊断

骨质疏松指的仅仅是一种病理状态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在确立存在骨质疏松后,应认真查找引起骨质疏松的病因,必要时应行骨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组织计量学检查。

骨质疏松可单独存在,亦可与骨质软化并存,此时应尤其注意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可能。只有在详尽调查,排除了继发性病因后才能作出原发性骨质疏松之诊断。首先,骨质疏松应与骨质软化和纤维囊性骨炎相鉴别、其次,骨质疏松应着重与多发性骨髓瘤,成骨不全,骨肿瘤等所致的继发性骨量减少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X线表现是周边清晰的局限性脱钙灶,部分患者为弥漫性脱钙,需和骨质疏松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化改变为血钙升高或正常,血磷变化不定,aLp正常,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浆出现m球蛋白等。成骨不全时由于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减少,X线上表现的骨质疏松与多次骨折固定有关,骨皮质薄而毛糙,骨质有囊性变,常伴有蓝色巩膜和耳聋等先天性畸形。老年人骨质疏松应警惕骨转移性肿瘤之可能,临床上有原发肿瘤表现,患者血钙和尿钙升高,常伴尿路结石,X线上骨皮质多有侵蚀,甚至可发现转移性缺损灶。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篇7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X线数字摄影;诊断

作者单位:021008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医院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寿命的增长,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逐年增多,有资料报道多达8000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以单位体积内骨矿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骨强度降低,骨折危险性上升为特征,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现在普遍以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DXa)作为“金标准”[1]。影像学检查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发展日新月异。本文着重讨论和叙述X线数字摄影(DR)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应用中的优缺点。

1DR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

1.1诊断意义目前因骨密度仪测量还很不普及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DR因其方法简便,费用低廉,清晰度较高,可直接的观察骨骼密度和形态,骨小梁数量及形态,骨皮质的厚度变化以及是否合并骨折等,仍然是多数医院首选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对于较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X线平片也是观察病情变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1.2主要X线表现

1.2.1骨密度减低主要表现为骨质密度的普遍性减低,骨钙量降低,骨的透光度增加,当骨质疏松发生较早时,可出现非应力骨小梁模糊,变细,减少,随着承重骨的逐渐受累,承重骨的部分小梁可完全消失,部分小梁代偿性增厚,增粗,形成较为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这一表现在椎体上尤为明显。骨皮质的改变常常晚于小梁,主要表现为皮质变薄,疏松化,甚至可呈细线状,但其边缘仍较清晰。皮质内哈佛氏管扩大显示内隧道征。椎体除有骨小梁变细减少外,还有椎体外形的改变。椎体因终板承重能力减低及椎间盘的弹性作用,其上下面向松质骨凹陷而呈鱼脊椎状,同时椎间盘软骨板也向内侵入,并常有Schmori结节形成[2]。

1.2.2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只要存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无论骨矿量测量结果如何,都可确诊为骨质疏松症。以脊柱发生率最高,股骨近端,腕关节次之。脊柱的骨折有时没有明确的外伤史,仅表现为局部的压痛。X线侧位片上表现为:①楔形变形:椎体前缘骨皮质骨折,上方骨终板向前倾斜,致椎体呈前低后高状。②双凹变形:椎体上下方骨终板均在中央部发生骨折,并向松质骨凹陷,常累及多个椎体。四肢骨骨折除具备一般骨折征象外,还具备上述所提到的骨质疏松的基本影像表现。

1.3X线平片骨密度测量及评估

1.3.1Singh指数根据股骨近端非承力,主辅张力,主辅压力骨小梁的消失顺序与骨皮质厚度的变化将骨质疏松分为Vi度,Ⅲ度一下定为骨质疏松。

1.3.2脊柱骨密度评估分为Ⅲ度,Ⅰ度纵向骨小梁明显,清晰。Ⅱ度纵向骨小梁稀疏,Ⅲ度纵向骨小梁模糊,消失。并极易发生压缩性骨折。

1.3.3腰椎指数侧位片上第3腰椎体中心高度与前缘高度之比,

1.3.4掌骨指数以第2,3掌骨骨皮质厚度与掌骨干横径之比即得到掌骨指数。掌骨指数正常值一般不小于0.44。该测量不仅对于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较高价值,而且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预测亦有一定意义[3]。

2讨论

综上所述,X线数字摄影(DR)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中有很多优点,可提供骨几何形态等生物力学方面的信息。但是,上述观察存在主观因素,且受投射条件等因素影响。同时当DR片上出现骨质疏松征象时,骨量的丢失一般都会超过30%[4]。故此,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帮助不大。

参考文献

[1]苏楠,向青,刘忠厚.放射吸收技术(Ra)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2):189.

[2]梁志廷,王如维,杨文兵.老年性骨质疏松90例X线分析.当代医学,2006,12(11):2223.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篇8

骨质疏松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

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报告,全球有2亿女性患骨质疏松。60-70岁女性有1/3患病,80岁以上女性则有2/3患病。虽然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要低于同年龄段女性,但是,老年男性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死亡率要大大高于女性。

骨质疏松的表现

1 疼痛。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

3 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什么人容易患骨质疏松

据统计,有下列情况的人患骨质疏松的概率高于一般人,应提早预防并定期做骨密度测定:

更年期妇女;长期坐办公室的人;未生育者;月经来得早的人;大量摄取咖啡、茶者;维生素D摄取不足者;运动量少的人;饮食中钙的摄取量少者;长期生病卧床;不经常晒太阳的人;骨骼瘦小者;老年人;嗜抽烟、酗酒者;不适当节食减肥者;家族有老年性骨折者;患有腰痛的人;性机能不足者;40岁以前早期停经者;卵巢、子宫、胃或小肠切除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痉挛药、利尿剂、抗凝血剂、胃药、止痛药等治疗者;患有肾病或肝病、糖尿病、肾结石、高血钙、甲状腺机能亢进、副甲状腺机能过盛、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椎炎及某些癌症患者。

男性也有骨质疏松

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比预想的要高,50岁以上的男性中,有47%股骨颈部骨量减少,6%患有骨质疏松。

尽管男性还不存在像女性绝经特有的关键危险因素,但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与女性相似。背部疼痛和骨折是男性患骨质疏松的信号。

骨密度检查是早期

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

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忪性骨折风险、检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目前,双能x光线吸收法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测骨密度的方法,其测定值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

通常,60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妇女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已经出现腰腿疼、活动时加重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此外,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患糖尿病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以及经常使用利尿剂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等人群也易患骨质疏松,最好每年查一次骨密度。

如何防止骨质疏松

老年人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重点要防止骨质进一步快速流失,要保护好脆弱的骨质,就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做起。

1 多参加体育运动:适度的运动有益于肌肉和骨骼的健康,能增进肌肉的张力和弹力,增强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骼的血流量,使骨骼营养良好,推迟骨髂的老化。

2 注意合理营养:钙是骨骼维持强度所必需的要素,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骨基质形成。多吃牛奶、鸡蛋。其他还有绿色蔬菜、豆类及豆制品、鱼虾、海产植物、贝类和各种维生素。

3 防止跌倒:老年人的骨骼因为疏松而变得脆弱,因而防止跌倒是预防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重要措施。

4 药物治疗:目前,已有多种药物应用于骨质疏松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如饮食钙量不足者,可服用钙片补充。目前常用的钙片剂型很多,用药应遵医嘱。病情较重的不能单用钙剂,应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5 培养良好习惯:吸烟能增加血液酸度使骨质溶解;饮酒过多、过频可导致溶骨的内分泌激素增加,使钙质从尿中丢失。

6 有病痛应及时就医:许多内分泌疾病、骨髓瘤、白血病都可引起骨质疏松。有些药物能促进骨质溶解,如强的松、肝素之类要合理慎用。

预防骨质疏松从儿童开始

骨质疏松早期没有症状,是不知不觉地发生和发展的,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因此,预防尤为重要。人的骨量于35岁以前是累积阶段,35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骨量逐渐减少。因此,提倡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合理膳食营养,低盐高钙饮食,多食牛奶、豆制品、海带、虾皮、绿叶蔬菜等,适量摄入蛋白质。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少饮酒,少喝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的最佳措施。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量丢失加速,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骨量快速减少的人群,及早采取防治对策。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炎等。

三级预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加强防摔、防碰、防跌、防绊等措施,预防骨折的发生。

补钙治不了骨质疏松

因为老年人对骨质疏松心存恐惧,再加上广告上对补钙作用的夸大宣传,许多老年人开始盲目补钙。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博士、副研究员宋纯理说: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生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预防骨质疏松食疗方

黄豆猪皮汤黄豆30g,猪皮200g。葱段、姜片、精盐各适量。将猪皮刮去肥肉洗净切块,黄豆洗净泡软,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烧开,放入葱段、姜片,用文火煮至黄豆烂熟,加入精盐调味后,吃黄豆、猪皮,饮汤。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篇9

关键词:骨质疏松;中老年妇女;流行病学;预防

1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1.1性激素缺乏,中老年女性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女性绝经后卵巢萎缩,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其骨矿物质出现加速丢失现象。其骨量的年丢失率高达8%,绝经后20年,总骨量丢失可达20%~30%。

1.2降钙素(Ct)分泌减少,降钙素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可降低骨转换,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大量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均显示,降钙素可预防或延缓骨丢失,增加骨的生物学力度,并可能加速实验诱导的骨折愈合。老年人甲状腺C细胞功能衰退,Ct分泌减少,骨形成下降。

1.3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高,ptH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小剂量可刺激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大剂量可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吸收。随着增龄,血清ptH的水平逐渐上升,导致骨钙流失增加。

1.4运动缺乏,运动可通过力学作用调节骨代谢,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体内钙平衡,有助于人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改善,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进行户外运动,接受日照可促进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使钙吸收增加。老年人户外活动和接触阳光的频率及时间减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1.5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是引发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若每天吸20支烟,25~30年后骨量就会下降8%~10%。过度饮酒均会导致骨质疏松。在各类酒中,啤酒致骨质疏松的作用最明显。咖啡对骨量的影响与钙摄取量呈依赖关系,每日钙摄取量800mg以下,而咖啡摄取量450mg以上者骨量减少速度快,如钙摄取充分,则不受咖啡影响。大量喝茶或喝浓茶,会使尿钙排泄增加,还可引起消化道中的钙、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难以吸收,如长期饮用会影响骨代谢。高盐饮食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食盐摄入量增加,可促进尿钙排泄,导致骨丢失。

2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

2.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吸烟及饮酒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复杂,不同的吸烟、饮酒量及不同类别的酒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各不相同。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免过多的钙质随着钠在尿液中被排出。

2.2合理运动,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测定,常运动人群骨密度均值明显高于非运动人群,运动对绝经期妇女骨量变化起维持作用,对骨的丢失起延缓作用。无论年龄老少,只要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及体力劳动,均可减少由于增龄而导致的骨量丢失。此外,多在户外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下活动,可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负重锻炼、快走、慢跑、爬楼梯、跳舞、打球、太极拳、游泳等都是较好的锻炼方式,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简单、轻量的运动做起,避免复杂、剧烈的运动,防止外力对身体的碰撞,防止摔倒及绊倒。

2.3适当补钙和维生素D,要预防骨质疏松,饮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中牛奶为含钙丰富的食物,500ml牛奶中约有500~600mg的钙,如果每天早晚各饮用250ml牛奶,对防治骨质疏松非常有利。此外,豆制品、鱼、虾、蟹和蔬菜等也含有丰富的钙质。有患骨质疏松倾向的中老年女性,小肠对钙的吸收比普通人差,需要按每日800mg的量补充钙质,才能达到钙代谢平衡。充足的维生素D对钙吸收是必要的。在补充钙剂治疗时,加服鱼肝油或维生素D更有利于延缓骨质疏松的发展。应用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可以获得防止有意义的骨量减少和骨折频度的降低。

3结语

骨质疏松症及伴随的脆性骨折将给中老年人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此,应提高患者的保健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将对提高我国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3]。

参考文献:

[1]李毅,于秋滨,陶天遵,等.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04:263-266.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篇10

【摘要】目的了解干休所卫生所综合卫生干预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通过干休所卫生所对居住在本干休所的老干部们进行综合卫生干预(普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知识、开展健康教育、生活、饮食、运动、行为、情绪等干预,药物使用的干预等)。结果老干部在接受综合卫生干预后,100%的知晓率,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防跌措施、心情愉悦等方面得到改善。结论干休所卫生所综合卫生干预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控制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卫生干预

部队干休所老干部们目前普遍进入“双高期”,某干休所老干部年龄最小78岁,最大89岁,平均年龄83.6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在老干部身上普遍存在。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及骨组织的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加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1]。军队干休所卫生所综合卫生干预,做好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预防工作可极大地提高老干部们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1)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性激素在骨生成和维持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可间接合成蛋白,促使骨内胶原形成。(2)随着年龄增长,钙调节激素及甲状旁腺素的分泌失调,导致骨代谢紊乱。(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胃纳差、进食少,以致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全和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有促进骨细胞的活性作用。(4)随着年龄增长,户外活动减少,也是老干部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2综合卫生干预措施

2.1普及卫生常识,开展健康教育

聘请老年病科专家授课、干休所卫生所医务人员经常性进行骨质疏松症预防普及教育,做到老干部们人人知晓,人人预防。

2.2指导鼓励老干部们适度运动和晒太阳

适度运动有益于肌肉和骨骼的健康,促进肌肉的张力和弹性,增强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骼的血流量,使骨骼营养良好,推迟骨骼的老化。老年人运动要掌握运动量,过多过少都不宜,且要注意安全,运动时间应选择在光线充足的时段,对运动场地要求平坦,塑胶场地最佳,鞋亦应柔软舒适。鼓励冬日多晒太阳。

2.3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吸烟能增加血液酸性,使骨质溶解。饮酒过多、过频可导致溶骨的内分泌激素增加,使钙从尿中丢失。人人做到不吸烟、不饮白酒或每年偶尔极少量饮白酒。

2.4建议倡导注意合理营养

钙是骨骼维持强度的必要要素,富钙食品有助于钙代谢,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骨基质形成[2]。如牛奶、鸡蛋、豆制品、鱼虾等合理搭配,保证富钙食品的摄入。

2.5强调落实好防跌倒措施

老干部们的骨骼因为退行性疏松而变得脆弱,防止跌倒是预防骨质疏松症引起骨折的重要措施,家庭行无门槛、低门槛改造,干休所公共活动区一律无门槛、防滑地面,教育老干部养成“先观,后慢行”的习惯。

2.6指导选择药物对因干预

维生素d和钙缺乏症,补充钙和适量的维生素d;肾小管酸中毒,应用碳酸氢钠纠酸;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切除病变甲状腺;抑制骨转化率升高的治疗,选用降钙素等[3]。

2.7大力宣扬乐观畅达,促进家庭和谐

心境乐观畅达,家庭和谐,子女孝顺,能使老干部们动作、思维敏捷起来,有助于神经反应和平衡功能的加强,从而减少骨折发生。切实为老干部们家庭排忧解难也纳入了我们医疗工作的范畴。

3结果

某干休所,自1996年建所,14年,通过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综合卫生干预常抓不懈,无一例因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

4讨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无声杀手”之称,2006年全国50岁以上人群约有6944万人患有此病[4]。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不仅影响着老干部们的生活质量,且严重威胁着老干部们的身心健康,亦减轻了部队和家庭的负担。

本文结果表明,综合卫生干预后,老干部们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100%,饮食情况得到改善,适度运动得到加强,防跌措施得到落实,促进家庭和谐,营造愉悦的生活氛围,改变单一医疗上单一药物干预的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动老干部们及家人的积极因素,能更有效地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提高老干部们的生活质量,降低或消除骨折发生率,有助于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确实贯彻落实了“预防为主”、“治未病”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成蓓,曾尔亢.老年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40-343.

2戴自英.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