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多元智能教育十篇多元智能教育十篇

多元智能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0:42

多元智能教育篇1

1)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智力标准,实现幼儿智力发展的多样性,促进幼儿全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2)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改进我国传统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使幼儿的认知方式和能力等到广泛重视,使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有据可依。

3)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评价观,促使幼儿教育单位实现评价指标、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充分解放和发挥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转化幼儿教育观念,使幼师能够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闪光点,使幼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幼儿教育观念。

5)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养成正确的发展观,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充分发掘和实现幼儿自身内在追求的兴趣和爱好。

2多元智能教育在我国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2.1明确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树立多元智能的幼儿教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保守的教育指导思想已经无法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真正需要。只有不断完善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完善幼儿教育指导思想,才能为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提供健康、合理的平台。通过将多元智能教育理念渗透于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中,使幼儿教师能够充分意识到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特点,认识到幼儿智能发展中存在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认识到幼儿才是幼儿教学活动的主体,认识到幼儿发展的多元化特性,认识到幼儿教育手段的多元化发展。幼儿教师只有以多元智能化教育为条件,从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明确幼儿内心的兴趣和探求方向,才能投其所好,调动起幼儿学习发展的积极性。

2.2创设幼儿发展的教学情景实现幼儿多元智能学习模式

在幼儿实际教学中,幼师可以为幼儿创建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益处的、幼儿自身感兴趣的多元教学活动和导入方式,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幼儿学习的多元化、个性化、互动化。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在幼儿学习场所中布置各种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模型等物体,并为幼儿提供参观、模仿的活动时间,激发幼儿观看、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细致研究、主动模仿创造。对于独立完成创造活动的幼儿,教师要给予赞许和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理;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使幼儿知晓只有坚持才会成功的道理。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塑料瓶、硬纸板、纸盒等制作成为不同的汽车模型,并将模型展示给幼儿,要求幼儿独立完成汽车模型制作并向同学介绍自身模型的特点。在这一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掘幼儿的语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使幼儿在多元化、智能化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

2.3创建多元生活化幼儿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在活动中感知生活

一切灵感均来源于生活。在幼儿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建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活动,利用不同层次的生活主题活动实现每个幼儿在不同层次上的智力发展。通过对贴切生活活动的参与和体验,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了解生活的美好、感悟生活的真谛。例如,“过家家”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兴趣,为幼儿提供过家家真实的、安全的物品和器具,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糕点、菜品、饮料等等,使幼儿体验生活中的乐趣,品尝生活中的欢欣和快乐。作为幼儿教师可以在多元化的生活中,发现每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发现每位幼儿不同寻常的天赋,进而提升和发展幼儿的特殊智能。

2.4注重幼儿教学多元智能评价实现幼儿教学评价的发展和创新

多元智能教育篇2

1、智能

加德纳超越了传统智力理论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假设,即第一,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第二,人类的智力是可以测量的。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标准化测试中所得到的成绩。智能被视作是固定的、静态的实体,是天生的,伴随人的一生。

加德纳的智能理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创造具有某种产品的能力,超越了传统智能观念仅仅把使用语言和做数学题的能力作为构成智力的元素的误区,从而使智力得以走出书本和学校,而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

2、多元智能理论

(1)言语/语言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是指用语言进行思维,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了解他人的能力。这种智能通常表现在诗人、作家、主持人、演讲者以及政治家等人身上。

(2)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是指能够将物体量化、对命题和假设进行思考和推理,有效运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种智能常常与科学思维或归纳推理联系在一起。数学家、会计师、计算机程序员、科学家、律师以及研究人员都代表性地展现出了逻辑/数学智能。

(3)视觉/空间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利用视觉信息和三维空间的方式来进行思维的能力,以及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航海家、飞行员、建筑师、制图师、画家、雕塑家通常表现出极高地视觉/空间智能。

(4)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是指灵活地操纵物体、调整身体,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和改造事物、创造产品的能力。演员、运动员、舞蹈演员、外科医生和发明家都就有较高的身体/运动智能。

(5)音乐/韵律智能。音乐/韵律智能是指对音调、音色、旋律和节奏进行敏锐识别、运用和表达的能力。歌唱家、作曲家、乐器演奏家、指挥家等人表现出高度发达的音乐智能。

(6)人际交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是指善于理解别人,是以感知和区别他人情绪、动机、意向的能力为基础的,包括在小组里与他人合作和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我们可以在顾问、成功的教师、政治家、社会工作者身上看到这种智能。

(7)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善于准确自我感知,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并以此来指导和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睿智的老者是具有高度自我认识智能的典型人物。

(8)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按加德纳的说法,每个人的智力=智能都是由10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多种能力组合而成。根据该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传统仅以语言文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来评价学生的优与差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因此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只是由于单一评价标准才出现了这一错误的名词。

读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身为一线教师的我感触颇深,我觉得应该从下几个方面转变我们的观念,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做一些改变。

一、树立乐观的学生观,进行因材施教

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智力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而且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领域而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智力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展示多方面智力领域,促进全面发展

第一,课堂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应该涉及多个智力领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以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智力潜能,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多元智能教育篇3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体育教学;普通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1967年,美国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零点项目”,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戈尔曼主持。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1]。罗宾•福格蒂(RobinFogarty)所著的《多元智能与问题式学习》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在这本书中介绍了六种创新的课程设计,为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实施指引了具体方向[2]。多元智能理论从其创始就开始从各种途径传入我国,起初虽然没有强烈的反映,但是由于它的教育理念和主体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政策十分一致,并且多元智能理论本身也具有的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沿特质,因此,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被我国广大教育者所认同。目前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已经在各个学科,各个学习阶段的研究中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在体育教学中也有不小的成绩。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去阐述多元智能与体育教学的关系,而且对多元智能理论在具体某一学科中的运用进行了具体阐述[3]。体育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教学,中国的体育课面对的是上课人数多、器材缺乏、场地空间不足等影响因素,应用起来难度较大。如何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达到改变学生对待教师、学习的态度,重新定位教育理念,达到课程的多样化则成为体育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1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普通教学中的效果

针对国家素质教育的方针,国家于1999年6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文件中详细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4]。然而现如今中国学校中的体育课,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课堂都在面临学生人数多、场地少、器材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尤其在面对运动中学生发生意外时的问题上,学生、家长、学校不能很好地解决,因此成为中国体育教育中一大阻碍,同时也制约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实施。通过查阅多种文献资料发现,于骁的课程实验表明:在高师体育院系武术普修课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学习理论,在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等方面要优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使学生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和认识,更好地掌握武术的动作技术[3]。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中,弥补了传统的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转变了以往传统教学课程内容不够宽泛,围绕身体运动智能组织课程和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智能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并依据各种智能的特点,提出了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一致,而且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支撑并且使素质教育实践更具有操作性[4]。黄英等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借鉴和应用中的实验表明:在多元智能理念的影响下的体育教学可以展现传统体育教学中多种能力综合培养不足的弊端,可以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相应的互补[5]。

2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2.1改变以往的学生观依据以往学生中的态度从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上体育课时刻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漠视表情,学生对待认真上体育课的教师则摆出一种厌烦、抗拒的姿态。然而,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教育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逐渐地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运动潜能,让每位学生在运动中发现乐趣,提高对学习生活的信心,从而树立每位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学生所具有的差异性,在教育中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传统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对待学生不同态度中也逐渐形成“智商的高低决定自己的聪明程度”的观念,忽视了自己具有的独特之处,而多元智能理论则在转变学生这种传统看法。每个人生来就具备八种智能的因素,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以及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差异,使每个人的智能优势及其表现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不同的智能强项会出现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此时,如果我们要以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方式进行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自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2.2审时度势的教学观每位学生在受教育时,所表现出的不同优势,都是在提醒教师应该安排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些存在的不同,在普通的教学形式中,有部分教师大胆开拓创新,改变以往常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首先,在同一门学科中分八次课,每次上课时的内容突出一种的智能因素,使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其次,教学实验过后,教师鼓励每一位学生勇敢地站在他人面前自信地展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和所理解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教师则充分掌握了每位同学的学习倾向性。最后,在后面的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学习方式。将学习变成一种兴趣之后,学生的能力自然得以提升。在教师改变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同时,改变学生关键之处还在于教师对学生们的态度。有效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学生当作学生、朋友、老师、同学、儿童,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从内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角色面对学生。2.3课程观的个性化上课时,不再根据教学大纲完成课堂内容,而是从多方面关注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应该局限于课程教材,多结合生活中、游戏中内容,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发展。课程内容在选择前应调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兴趣可以通过培养产生,并且可以发展为爱好。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多样化和综合性,培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更新了课程观念,为学生发展优势智能以及开发劣势智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慢慢地在教育问题上革除传统体育教学中走程式化、单调化的模式,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智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适应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3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可以说体育教学正是多元化和全面性的教学与学习。在体育课堂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明显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弥补。在学生的参与度、课堂兴趣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因此,为了更好地将多元智能理论广泛的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达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3.1开发多样性课程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普通课程的教学中时,大大改变了教师、学生的课程观。而后使用在体育教学中时,发现虽然每位学者对体育课程概念的理解描述各有不同,但是我们大致可以概括出它们所具有的共同性质,即不仅是促进学生体能,使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在学生的心理方面、智力方面、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良好促进作用的课程。根据这些理解,多元智能理论恰恰更适用于体育课程的设置。内容上,可以设置形式多样的体育课,以此来适应学生表现出来的智能需求。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笔者发现在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在体育课表现方面至少有两种较强的智能组合。因此,在学习体育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完全发挥学生拥有的较强智能,经常性的在课堂中设置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提高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授课时带来的教学风格也是活跃课堂的一剂良药,更好地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无论在课程的设计、课程的组织还是教师的助手方面都可以不仅使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激励更多的学生发现自己突出的智能。慢慢在整个教学中每位学生都会发现适合自己的上课内容及上课的形式,使用自己最突出的智能帮自己完成课程内容,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由于每位同学的突出智能不同,如动手操作能力差的学生,他的数理思维智能常常表现出明显优势。因此,自己在发挥优势的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长处,提高其他方面智能的能力。3.2注重评价的多元化通过不同实验结果发现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课程评价的多元性,可以从根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有效地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做出弥补。3.2.1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分别从八种智能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充分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要求。3.2.2过程性评价老师、同学、家长在每位学生的不同时期,不同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会不断地激励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同时,促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家庭、学校双方面对学生负责,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及早的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3.2.3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不再采用传统教师一人对学生评价的方式,否定教师在课堂评价的主体地位。此时,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学生自己、教师及其相处在一起的同学都将成为学生的课堂表现的评价主体。目的就为了最后结果的真实有效。3.3培养教师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的多元化是引导学生、指导学生的基石。多元智能理论表面是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才能,更深层的目的就在培养教师的全面发展,在无形中提高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每位教师在深入观察学生并客观评价每位学生之后,要针对学生突出的智能优势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多元化的智能。只有教师清楚认识八种智能的内容,加之对自己的认真分析,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体会了学生的感受,真正意义上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切身需要,最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今后体育课、体育教育、学生体质、人格品质的发展都具有显著的价值。3.4建立对学生的多元培养模式在体育教育中更应该从“兴趣”出发,发现学生所擅长的技能,同时,配合创新型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切入”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即:重视体育技术培养的同时,加强运用多种智能发展技术的能力。甚至在突出教师与学生相互融合的氛围中,发挥学生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的本能,构建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在新型师生关系中,使用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创造式开展体育教学内容,是未来体育教学中可以尝试的教学模式。这样能够有效克服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简单,组织形式单一的弊端,较好地改变“千课一型”的教学局面,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4结语

新阶段的智能理论需要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的教育教学中。开发学习者多元智力,激发学习者内在潜能,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成为时代要求。当前,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并且已融入到了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体育运动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多种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丰富了体育课堂的内容、形式甚至是最后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多元智能学生不再出现“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发现,体育课的质量也显著提高。

作者:路金豫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蔡克勇.多元智能理论与全面素质教育(上)[J].辽宁教育研究,2000,1(11):36—39.

[2]杨清明,易定国.多元智能理论下培养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能力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114—116.

[3]于骁.多元智能理论在高师体育院系武术普修课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东北师范大学,2010.

[4]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北京:教育部,1999.

[5]毛莉.多元智能理论在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2.

[6]黄英,蒋晓丹,杜康力.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借鉴和应用[J].学校体育学,2014,29(4):40—42.

[7]刘强德.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体育教学评价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6,1(28):79—80.

[8]苏娟.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开发的教学实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6(41):80—84.

[9]苏娟.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开发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5(30):763—674.

多元智能教育篇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全面;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32-02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ardner)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体育教学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人类至少存在八种彼此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智力组成[1]。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的智能理论和人才观念提出了挑战,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霍华德·加德纳的智能观点

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所谓智能,就是“人类在解决难题与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能力”。根据这种智能的定义,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些智能可被分为八项: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2]其含义为:第一,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八种智能,这些智能都以独特的方式共同地发挥作用。第二,智能是可以发展的,只要注意培养,很多人都有可能把其中一种智能发展到令人满意的水平。第三,这些智能之间相互存在联系,一般都存在一种主要或次要智能。第四,八种能力中的任何一种都是智能的表现。多元智能在世界其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亚洲的日本、中国的台湾和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也开展得蓬蓬勃勃[3]。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等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1.全面综合的素质观。体育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掌握身体运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技能、并且使学生在活动中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举止所产生的人格魅力、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及有效的课堂调控能力都对学生产生影响。体育教师不但应有高水平的身体运动智能、多项较强的运动专项技能,能满足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的要求,还要注重自身人文科学的学习,增强人文底蕴,培养分析和发现学生智能类别的能力,了解学生内心的需要和情感体验,有效控制课堂气氛,能在体育课上对学生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估。使学生在锻炼中增强体质,身心得到发展。强调体育素养的培养,教师素质仍是关键[4]。

2.全面多元的评价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其自己的特征,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5]。第一,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学困生,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的问题。第二,同一智力在不同学生个体身上的表现方式、发展速度等具有差异性。第三,学生个体具有独特的工作风格和意志品质。教师首先应单独评价某一学生独特的智力特点,并通过对学生独特智力特点的评价,为学生提出符合他自身特点的独特的发展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作为独特个体的学生的独特发展。其次,对学生发展的评价,重在评价学生个体自身动态发展历程中的独特性,而不是在与其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中评价学生之间的差别,即每一学生的独特性。最后,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与可能性,以便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能够获取更多关于学生发展独特性的信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不单只是关注他们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还应关注他们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和生存状态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体育课中具体表现为,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体育教师要通过评价,使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再将优势智能方面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方面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进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就是应当建立内容多元化、方法多样化、手段个性化的综合全面的体育教学评价观,这样才能让评价更真实有效。

3.全面多样的教学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需求多样性,使全体学生受益”,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教学理论之一。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形成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不是因为智能水平的高低,而是这些智能在个体上的组合方式有所不同。所以,要求体育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智能类型、兴趣爱好、学习方式进行分析,在体育教学中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经常变换教学策略,尽可能运用多种体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并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各方面潜能,采取多样化的师生交往方式,力求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为学生搭建表现其才智的舞台,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使他们成为个性突出,全面发展的人。体育教师要在发展学生以个性为主体的教学中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4.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所谓智能,就是“人类在解决难题与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创造能力”。在个体中表现为解决实际难题和生产产品的创造能力,是每个人最重要、社会最需要的能力,但创造能力是种潜在的隐性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往往在教学中容易被忽略。教师应该在多种不同的生活和学习场景中,全面真实地考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尽可能让教学内容多样化,在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领会所学的运动技能、运动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创新,比如,学生在学习一套健美操后,要用评价来鼓励学生,在动作中加入他们自己对动作的理解,对动作加以创新并重新展示出来,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审视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应有全面综合的素质观,全面多元的评价观,全面多样的教学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它与今天我们所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之间非常吻合,将推动体育教学进一步走向深入,并对我国的学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李平,刘宇星,黄佑琴.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1.

[3]周祝瑛,张雅美.多元智能理论在台湾中小学之实验[J].全球教育展望,2001,(02).

[4]史晓亮,车小辉.关于体育素养与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3(2):30-31.

[5]郭建营,夏璐.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搏击?武术科学,2006.3.

多元智能教育篇5

一、幼儿教育课程体系要丰富完整、注重儿童多元智能开发和全面发展

每一个儿童的学习途径和能力发展也是不同的,几乎所有的人都以多种智能组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而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儿童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儿童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业余爱好和特长。多元智能开发理论意味着构建和谐发展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活动设计和组织策略。幼儿园的所有学习活动,必须符合多元智能学习的理想,并提供完整的学习模式。孩子透过“主题”或“专题”的探讨,来了解与生活相关、有益处,而且是感兴趣的题材,同时也可以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操作,并体验多元化、个人化、合作化等有价值的学习。另外,提供可以刺激多元智能发展的丰富环境,运用非传统方式来学习传统学科,提供多元的表达途径让幼儿发表,包括口语、文字、艺术、音乐、肢体舞蹈等,还可以记录学习过程和操作历程,以催化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二、幼儿评价要对孩子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往的幼儿评价只侧重八种智能的前两个,而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这就必然使评价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同时也意味着评价在促进幼儿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开发空间,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这一愿望,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幼儿发展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信每个幼儿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都有很大的发展潜能。第二,要营造每一种智能都是同等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多种才能,并获得自信。第三,积极主动地探索对各类智能的评价方法,给幼儿以客观公正和积极的评价,根据幼儿的智能特性进行有效教学,为所有幼儿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

三、灵活多变教学方法、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多元智能幼儿园要以非传统的学习方式,采用不同模式的多元课程,运用不同的途径,让孩子学习和理解各类学科、生活技能,并且鼓励孩子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和社会适应上,同时鼓励孩子发挥其独特智能,或把不同智能组合,发挥更大的潜能。此外,也要把校园、教室经营得像博物馆、图书馆、社区、动物园般新奇、引人入胜,而且有一种自由、尊重的气氛,让孩子愉快的探索,融合多样的指导方法,鼓励孩子在不受限制且目标明确的环境中,汲取灵感,深入研究。强调多元智能教育的幼儿园,不但会设计丰富的学习环境来启发孩子的智能,更能允许孩子自由探讨和操作,并且鼓励他们发问。透过探索可以发展逻辑、推理的能力,操作活动可以培养精细的动作技能,与人互动可以培养语言的对话能力。

四、实施对个体儿童的因材施教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发展潜能,能够在不同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所以,对每个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材和教法不合理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针对个别幼儿的特点来指导他们的学习,促进他们的发展。分析他们的认知特点与需要,找到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在这个基础上影响全班的孩子共同进步,多元性会使老师更加包容孩子,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也会使孩子从老师的包容和教导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与自信。在多元智能幼儿园里,老师扮演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观察者,在活动中,老师随时要观察、做笔记,真实、完整的纪录孩子的发展,以便作为帮助孩子的参考,使其在擅长和不擅长的智能领域有所成长。

多元智能教育篇6

加德纳博士对神童、脑损坏的病人、心智不全却有特殊技能者、正常的儿童、正常的成年人以及不同领域中的专家和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都做了仔细的研究。通过对这些人群研究结果的整理和分析,他认为以前人们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人们往往认为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成就的人才是智力发达的人,而对那些心智不全却有特殊技能的人,人们基本上都会忽略这些特殊技能,片面地人文这样的人智力低下。加德纳认为社会大众的这种判断方法是有失偏颇的,人们过去对智力所下的定义过于狭窄,过于片面,不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一个人的智力不应该是仅仅看在某一固定方面的成就,而是要综合考虑。他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1.语言智能。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2.逻辑数学智能。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3.空间智能。空间智能强调人对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这种智能为画家、建筑学家的特长。4.音乐智能。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歌唱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5.人际智能。领导者更需要这种智能。6.内省智能。具有这种智能的人能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种智能政治家、哲学家、、教师等人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7.自然探索技能。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8.其它类型智能。包括记忆力、形象力、抽象力、信仰力、创造力等等。

过去的人们所提倡的多元智能发展主要集中在幼儿园阶段,有不少从事学前教育的专家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应该从人的儿童期开始培养,在此基础上并慢慢推广至更高、更深远的层面。然而,从现实出发,多元智能理论的框架单能在学前时期推广是毫无意义的,在中学、大学、甚至研究学院或在继续教育的培训中也是非常合适的。近年不少国际mBa的课程都加入了创意思维的课程,以加强学生在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创意方面的开发,这正正就是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的其中一个范畴。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智力发展的多元性、强调学生个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强调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创造性、强调新课程和教学评价标准的开发性。

多元智能理论对现阶段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也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智力观。

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智力的多元性,智力并不是单纯只有一种,在前文中提到的八种智力都应该被关注。真正的素质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智力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不是单纯用某一种能力作为衡量标准。

(2)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教师转变错误的教学观。从古至今我国的传统方法就全面依靠教师。一节课基本上以“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沉默是金”为主要形式,再加上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各个学科之间和学生各种能力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多元智能理论与此存在着本质的差别,这一理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上提及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之间都没有形成一对一的联系,在这八种智力中,任何一种智力的缺失或不发达都不能影响其他智力的存在或是发展。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就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3)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及家长,都认为在课堂上的反应的能力和考试成绩的高低才是衡量学生智力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大误区。传统的智力测验都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过分强调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只采用纸笔、或口头测试的方式,这种测试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也只会啃书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很差。大家都知道这种类型的教学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中国的传统评价方式是片面的、有局限的。多元智能理论的进步思想就在于它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纯的,而是有很多种能力构成,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用不同的方法评价不同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也应如此。

(4)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能力,这就导致了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固定模式的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与缺点,反过来看也一样,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应从多角度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多元智能教育篇7

关键词:多元智能;平面设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1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66-01

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智能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导致学生的智能特长不能发现,从而阻碍了人才的发展,并且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而多元智能理论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对多元智能在平面设计中的教育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研究背景

多元化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教育心理学理论,是由加德纳所提出的一种理论方法,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现代教育要求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引入新课程理念,使得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而多元化理论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教育理论,该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而每一位学生都有其自己的优势智能,为此,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智能特点有一个充分了解,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与积极性,发掘学生潜在能力,重视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更好地满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平面设计教育现状

根据实践分析,平面设计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育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课程模式、结构过于单一

目前学校教育中课程模式仍旧采用传统的课程结构,以单一的学科为中心,从教材中可以看到,其内容的编排与现代实际相脱离,注重的是平面设计技巧的特征性,比较注重知识的逻辑系统,一味地追求知识的完整性,而缺乏能力培养、人文性和趣味性,虽然确保学生知识的整体性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若是不考虑学生的特点,没有突出平面设计教育的特色,教学效果必然不达标。

(二)教育内容过于枯燥

经过调查发现,对诸多学生平面设计课程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关平面设计学习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约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所学习的教材是枯燥乏味的,并且与现代的生活与设计发展方向相脱离。

(三)平面设计的教育特点没有体现

目前平面设计的相关教学内容没有与其他专业知识相结合,仍旧停留在传统单一的教材中,这样学生根本无法提起对平面设计的兴趣。

三、多元智能在平面设计中的教育应用

在现代教育中,多元智能理论对人类能力面貌进行了一个更为准确的描绘,为理解人类本质提供更好的广阔图景,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一)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其知识结构、学习方式和自身需求是有所不同的,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学生的智能受了阻碍,因此,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权,将学生从被控地位解救出来,改变传统狭隘的教育观,承认学生的智力优势,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并且将学习成果很好地展示出来。

(二)展开个性教育

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要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个性化教育,根据现有的教育观,寻找学生的特长,展现学生的个性,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课程,确保学生以最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一旦做到这一点,不仅学生的潜力和才能得到发挥,而且可以形成一个良好互动的过程,充分满足于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将教学内容更好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比如可以让应用计算机软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制作多媒体报告,并结合影片以及其他图解方式,完成图形设计,增强艺术的流畅性与创造力。

(三)注意观察学生智能长项

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最为关键、最为基础的就是观察,因此,要求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积极寻找学生的智能长项,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中以及其他场合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强项与智能特点,将不同的课堂表现与结果表现出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分析,这也是多元智能理论应用的必备条件。

(四)采用多元评价手段

在评价学生成绩时,要体现评价手段多元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逻辑方面的成就,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全面考察,促进学生的智能多元发展与进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基本信息,并且为教学选择提供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促进学生进步。

四、结语:

总而言之,平面设计作为当今世界一门年轻化的学科,尤其是在当前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艺术系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平面设计的教育方式,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积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薇.浅析多元智能在平面设计中的教育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12:25-26.

[2]徐薇.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2,20:252.

多元智能教育篇8

关键词多元智能视角高职闲暇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6.007

VocationalCollegeLeisureeducationin

multipleintelligenceperspective

weiYunhua

(wuhanCityVocationalCollege,wuhan,Hubei430064)

abstractweareinmoreandmoreleisuretime,andthequalityoflifeofleisureisnothighage,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butalsohasplentyoffreetime,butidonotknowhowtomanagethisintimeexistsintheformofavaluableasset,leisureeducationisimminent,far-reaching.inthispaper,cutintotopicsrelatedconceptsfrommultipleintelligence,combinedwithsomeanalysisofleisureeducation,thendiscussvocationalleisureeducationinmultipleintelligenceperspective.

Keywordsmultipleintelligenceperspective;vocational;leisureeducation

1高职学生闲暇教育的概念界定

1.1闲暇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认为闲暇有四层含义:“空闲”、“从活动中获得自由”、“一种自我控制的自由状态”、“休闲的状态”。现在人们对于闲暇的认识有三个角度:在时间维度上,闲暇是指除去劳动时间与满足生理生活所必需的时间之外的时间;在活动维度上,闲暇指个体在闲暇时间里所从事的所有自由、自主和自决的活动;在存在状态维度上,闲暇包括着两种不同阶段:“一种自我控制的自由状态”和“休闲状态”。闲暇其实就是除去人类为了满足正常生理需要和生存需要的劳动、学习之外的时间。

1.2高职学生闲暇教育

闲暇教育研究是和闲暇研究相伴相随的。古希腊“七艺”教育,中国古代的“六艺”就容纳了闲暇教育。庞桂美在《闲暇教育论》中认为“闲暇教育是指通过传授闲暇知识、技能和技巧,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闲暇生活质量,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终身的、连续的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闲暇教育这个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

(1)特有的时间界定。即教育发生的时间必须是在除去日常作息起居时间和完成学业之外的空闲时间。比如,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学生午休时间不是闲暇时间。某些社会学家为了更加深刻地解释什么是闲暇,将人每天的24小时划分为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时间、照顾孩子的时间、上下班的时间和空闲时间。这种定义下,闲暇时间指得就是排除了工作(或者学习)、做家务、照顾孩子之外的所有时间,包括娱乐和休息。高职学生的闲暇时间指得就是排除了学生完成学业的学习时间、自己日常生活起居的时间、寝务劳动时间、上下课时间之外的所有时间,包括课外娱乐和休息。只有在这个时间内进行的教育才能称作高职学生闲暇教育。

(2)特有的对象。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中学相比较,学业没有那么繁重,高职学生学习压力感减小,学习之外的时间变多。再者,高职学生在高考竞争中不算是成功者,更不是佼佼者,与其他大学生群体比较,是弱势群体,属于社会非主流,甚至还有很多负面的评论。也的确如此,很多高职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习惯一般,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对他们的闲暇教育更是任重道远。

(3)高职学生闲暇教育就是对高职学生的闲暇时间进行外部的干预和引导,指引学生在闲暇时间从事更为高效有意义的活动。具体来说,包括了实践类的活动例如外出兼职、社区义工和精神类的活动,例如讲座和心理辅导。

2高职学生闲暇教育的功能和意义

我们知道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业余生活的引导和管理。对于高职院校更是如此。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因大学特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有大量的闲暇时间,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时间财富,有学生能科学合理使用它,可是许多学生却不知如何消费。对于高职大学生,闲暇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社会化的微时空环境,也可能成为虚度光阴、消磨意志、庸俗堕落的生命陷阱。前不久新闻报道某高职院校学生孝敬家中生病老人,周末假期打工挣钱交医药费;某高职学生利用学习之余时间刻苦钻研,获取创新技术发明专利;也有报道某高职学生周末聚众喝酒打架,致使一人骨折住院;某高职学生因失恋,跳楼自杀未遂等等。这说明我们的高职院校亟需闲暇教育。需要对高职大学生闲暇方式做出正确引导,减少闲暇浪费,消除闲暇犯罪,从而养成良好的闲暇习惯,学会运用充裕的闲暇时间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幸福自由地生活。

3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解读高职学生闲暇教育

多元智能理念始创于20世纪末,创始人为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他将人类需要具备的智能归结为很多种类。他主要归结了三个大类别,分别是与语言、物体和人相关的智能。他认为这八个种类的智能神经活跃的区域并不相同。

加德纳教授的主张是与语言相关的智能包括了两个方面:语言和音乐,前者指的是能够口头交流以及书面书写文字的能力,后者则是能够意识到或者表达音乐的能力;与物体相关的智能一共有这样的几个具体类别,分别是视觉、逻辑、身体和观察。这四种类别的智能的含义分别是观察和空间建构的能力、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认识身体和利用身体的能力、对整个环境的观察的能力,这里的观察与视觉并不重复,观察是指宏观的观察而不是具体的观察;与人相关的能力则包涵两种,分别是内省和人际,前者是人能够认识自我并能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的能力,后者是指观察并且分析他人的情绪、感觉等能力。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八项技能并不限于教育领域,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只有完全具备这八项能力,才能够将人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才是人称之为智能动物的标准。但是加德纳教授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智能是有差别的,正是因为任意两个人都不可能八项智能程度都完全一致,所以就造成了没有完全一致的两个人。另外,他认为智能其实是平等的,不能说某一个人某一项技能较为卓越,就说明此人比较优秀,对一个人做出评价,应当首先将这八项技能摆在平等的位置再去考虑。例如,人们总是推崇逻辑和语言,而轻视内省和音乐。实际上,能够最深刻地了解自己,或者对音乐及其敏感的人,仍然是优秀、卓越的人,甚至远比逻辑缜密的人要优秀得多。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的高职学生闲暇教育应该有多元的学生观。高职大学生是一个被标签化的特殊群体,学生虽然在注重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单一的纸笔测试时代,远远落后于非职校大学生,但是职校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弱势不代表在其他方面也必然是劣势,更不能因此而认定他们不优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看待学生时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多种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没有优劣之分,没有不聪明的学生,老师的问题就是帮助一个学生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变得更聪明。尤其是高职学生闲暇教育,其涉猎范围更为宽泛,内容也更为自由,对象又更为敏感,所以我们更是要具备科学的教育意识与学生观,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注意发现他们的优势智能领域并加以挖掘和发展,使他们体会到成就感与价值感。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的高职学生闲暇教育应该有差异的教育观。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关注差异,并且善待学生的差异。我们在闲暇教育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闲暇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以自我差异为特点,而达到全面发展。有人说,教育是文化与自然之间的生命行动,自然天性是可以开发的,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如果接纳这种不同,顺着学生的不同天性去引领学生,发现自己的天性,发展自己的天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所在。高职学生普遍语言智能偏低,音乐智能好一些;而物体视觉智能、逻辑智能偏差。身体智能、观察智能偏好一些;与人相关的内省智能偏弱,而人际智能偏强一些。具体表现就是理论学习能力偏差、活动能力、动手技能操作能力偏好;自主、自控能力偏弱,与人合作、群体从众倾向明显。智能是平等的,仅仅只是差异,并没有高低之分,我们的闲暇教育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这些智能差异,扬长补短,使得闲暇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另一个助推引擎。

(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高职大学生闲暇教育在闲暇教育课程设计思路上要注意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高职闲暇教育课程是指高职院校为实现闲暇教育的目的而选择的闲暇教育内容的总和。

闲暇为目前高职学生个性的丰富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时间保障,但是闲暇价值的实现还是呼吁闲暇教育课程功能的发挥。从多元智能角度,则我们的闲暇教育课程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是活动课程,可以是社会和自然科学类、技术类等,也可以是人文类、艺术类等。其目的是教给学生有关的闲暇和生活知识,正确的闲暇态度和价值观,从而陶冶情操,更加热爱生活,丰富和美化自己的闲暇生活,真正实现闲暇教育的功能。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智能组合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闲暇课程。我们高职教师必须承担起教育的重任,转变思想,不能将教育的目的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逻辑和语言能力,还要充分地培养其他六个方面的智能。举例来说,应当开设适量音乐课程和定期不定期举办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举行运动会,刺激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多进行不同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全方位的人际智能发展;多开设心理辅导和信仰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等等。

(4)高职院校学生闲暇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帮助高职学生发现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业余爱好、兴趣特长,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职业专业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发展个性,培养能力,不断自我完善,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真正实现闲暇教育的发展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君.大学生闲暇生活与闲暇教育研究综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3):91-92

多元智能教育篇9

关键词:艺术教育多元智能开发新视角

现代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某一种教育的片面发展,而是受教育者的品德、智力、审美、体能体魄、操作技能等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它离不开融合着感性与理性、自由和规范、功利与超功利的艺术教育形式。

一、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始终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盲点,学校艺术教育的实践更是基础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一方面是由于在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远未得到应有的肯定与发挥;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艺术教育理论自身的局限,使学校艺术教育处在一个从属的地位,艺术教育被看作是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的一种辅助工具,一直未能摆脱技术工匠式教育的旧有模式,艺术教育自身的主体地位与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则远未得到认识与挖掘。再加上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自身的局限,而从事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工作者对学生发展的认识未达到宏观的教育理论高度。因此,虽然艺术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深刻而全面的作用,但遗憾的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使得我们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和功能的论述缺乏说服力,在实际操作时也就容易被纳入德育、智育的轨道,或者是成为极少数特长生的教育。

我们常说艺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连,它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全面的、复合型的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艺术教学中究竟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精神和情感品质?艺术教育到底要发展学生何种艺术能力等等,我们无法做具体的阐释。可以说缺乏一套完整的、令人信服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支持,这恐怕就是艺术教育的软肋。然而,多元智能理论的到来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最好的诠释。艺术教育促进人多种潜能的开发,这些潜能具体是指什么?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教授创建的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给了我们答案。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概述

传统智力观认为智能只是一种单一的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能力(换言之,除了逻辑与语言文字能力之外,其他的能力都是没有价值的),而传统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得更多的是单一类型的人才,即语言或数学逻辑方面较有优势的人。而那些在视觉空间、音乐、肢体动作等其他智能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只能是在上学前后、闲暇时间去学习相关内容,在学校他们被视为不务正业的人,其特长也被埋没。随着时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传统智力理论及影响下形成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当今时代呼唤新的智能理念。

针对这种状况,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的新理论。他指出,我们社会一直以来只重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大家都以为那就是智能的全部,然而,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其实是多元的,“人的心理和智能由多层面、多要素组成,无法以任何正统的方式,仅仅用单一的纸笔工具合理地测量出来。”并描述性地给出了智能的定义:“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①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加德纳的研究证实人类至少存在九种智能,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之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②这些智能对于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同等重要的。

多元智能理论关注的问题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学生的智能无所谓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对于同一种事物,每个人都会运用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组合,从不同的渠道、用不同的方法去认识它、理解它、表现它,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多元智能拓展了对人的智能的研究领域,特别对学校教育产生很大冲击,为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三、通过艺术教育开发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的倡导者加德纳教授指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九种以上智力的潜能,每种智能都能导向艺术思维的结果,即表现智能的每一种形式的符号,都能(但不一定必须)按照美学的方式排列。就是说,语言智能用于日常交谈时,需要讲究语言艺术,用于写诗歌和小说时离不开美学原则。同样,空间智能可以被航海水手和雕塑艺术家应用,身体运动智能能够被舞蹈家、演员、画家等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更是艺术学习的重要素质之一,数学智能也能体现美的原则,如一种证明比另一种证明更优雅从容等,而这些智能都与艺术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艺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不仅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还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学的目的,即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直觉能力,增强发散思维,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艺术教育是开发智能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1.音乐/节奏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个体的智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音乐/节奏智能在九大智能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使我们艺术教育者备受鼓舞,让我们对音乐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多元智能理论已论证音乐是人人具有的一种智能,也就是说,音乐并非是仅为少数人所拥有的阳春白雪,人人都可以学习音乐。那么音乐/节奏智能的培养和开发最主要的途径当然就是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不言自明,音乐课程重点开发和培养的自然就是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音乐智能在人类个体天赋中是最早出现的。并且,童年期是一个人音乐智能发展的决定性时期。尤其是在3—5岁时,是发展儿童对节奏和音调敏感性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音乐对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从小学习乐器的人身上发现,他们的头脑反应速度较快,悟性较高。这就是因为,从小学习乐器的孩子很早就开始锻炼注意力的分配,手眼的协调和反应,甚至是通过识谱来锻炼记忆力。因此,让孩子从小接受音乐熏陶,不仅有利于儿童的学习和智能发展,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得到精彩的生活风景创造条件。

音乐/节奏智能或许不像语言或逻辑数理智能那样对于人类发展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是,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需要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心灵的美感,陶冶情感,激发创造性,以达到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语言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语言的发展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作为人类生存和交流的必备工具,语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毋庸置疑。

托尔斯泰曾说:“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手段。”③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善于充分表达人内心的情感,就音乐来说,不同的节奏语言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从而使旋律展现不同的个性,节奏缓慢、沉重的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的情绪情感总是偏于忧郁、悲伤。而那些节奏轻快、急促的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的情绪情感就偏于欢快、热烈。艺术甚至能表达日常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东西。艺术语言一般比说话要来得更深刻,比文字要来得更动人。日常语言是具体的,内容是有条件、有限度的,而艺术语言则是抽象的、感性的,是能表现无限且难以捉摸的深情感动。一般来说,大凡艺术素养较高的人,其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对较强。

在艺术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自己喜爱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评论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善于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形式向周围的人传递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贝内特·雷默就曾指出,每种艺术都有其主要的语言,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每一位艺术家都用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表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画家的心中,绘画已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语言,一种他跟别人交流的第二语言。通过他的画,向别人述说着自己的情感;通过他的画,我们也读懂了他的内心。

相信不管是音乐、美术还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它们正是以各自独特的语言形式,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并为学生的情感表达提供出口,让学生想说,有话要说,而且语言表达更丰富、更富感染力。

3.视觉/空间和自然观察者智能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这使得他们的学习具有高度视觉化的倾向。幻灯片、投影片和录像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素材,如果学生在使用这些素材的过程中能由被动的观察者转变成为主动的思考者,这样的艺术课教学起点就比较高了。脑科学揭示,人在感知事物的同时也在理解事物,并不是感知在前理解在后,思维与观察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视觉——空间智能的重要依据。从多元智能的视角分析,我们应该清楚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并更好地运用观察者智能,更好地开发视觉空间智能。一个人空间智能高且倾向于艺术,就可能成为一名画家、雕塑家或建筑艺术家,这也是他们所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对自然的观察,对物体的辨认和分类及洞察自然或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就是加德纳所说的自然观察者智能)会比一般人强。很显然,在艺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例如,在绘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会引领学生近距离地观察、研究事物的生长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视觉空间智能,让他们学会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同时,伴随着学习的过程,学生为了能更好地再现事物,在生活中会形成持久而又稳定的观察注意,学会尽可能地调动全部感官,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从而实现对客观事物空间形式和特点的把握和认知。事实上,学生在艺术的课堂上,不仅锻炼了视觉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周围的环境,同时,也让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比一般人更细致、更深刻、更动人。

4.数学/逻辑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数学/逻辑智能并不是只在数学教学中才涉及,几乎所有的学科都有或多或少的涉及,在艺术教学中也有使学生这一智能得到发展的机会。一位数学家曾深有感触地谈到:“艺术和数学有很多相似的因素。古诗跟数学很相像,它们都很简洁、干脆。数学的美感在于它的简单、和谐、丝丝入扣,就像古代描写美女,增一分则太肥,少一分则太瘦。数学就是这样的美人,真理是朴素的,平凡就是美丽。”④艺术和数学都是种简约的美,不同只在于,数学是理性的,充满逻辑的美,而艺术则是感性的,寄托深情的美。具有数学天赋的人通常对艺术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

实际上,科学研究本身就潜藏着奇妙的艺术因素。若科学家能动用自身的艺术细胞,充分调动直觉、想象等艺术思维方式,并有意识地利用艺术美感、节奏、和谐感等,其科研成果将会具有更高的创造性。

音乐欣赏课堂上,在分析交响乐曲时,其内部就蕴含着严密的数的结构,每个部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特殊的逻辑规律,让整个乐曲显得结构严谨。在对某段和声布局进行深入分析时,离不开精确的和声计算,离不开作曲家的巧思天工。可以说音乐思维离不开数学思维。音乐的一切基本要素,或者说构成音乐的所有元素,例如音的高低、长短、音阶、调式、音程、和弦等的构成,直到曲式、结构、高潮……无不包含着微妙的严谨的数学构成。无怪乎有人说:音乐是形象化的数学,数学是抽象化的音乐。

在美术教学中,几何中的点、线、面更是审美观组成不可缺少的元素,特别是建筑设计、商标设计等现代造型艺术,更体现了美术与几何的综合运用。在学习和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几何美,从而也会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了数学/逻辑智能的开发。

5.身体/运动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不要以为拥有运动智能的人只是四肢发达,也不要以为这种智能只属于运动员,因为运动智能是通过身、心来使身体表现完美的能力。我国自古就很强调身心和谐、修身养性,认为训练心智能恰当地使用身体,而训练身体能发挥心智的表现力量。其实,身体运动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是源自我们体验生活时所获得的感官动作经验。中国古代文人爱好琴棋书画,体现了较高的文化生活水准。而琴棋书画中,至少有三项与身体/运动智能有关。演员、舞蹈家、发明家、外科医生等都表现出相当的运动智能。解决一道数学题、做一个化学实验、创作一幅油画等都离不开身体运动智能的参与。

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对于运动智能的开发是再合适不过了。它是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美术、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主要依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舞蹈是一种有组织架构、有主题,并有强弱快慢的肢体摆动。通过丰富的形体动作刻画生动的艺术形象。当音乐响起,优美的乐曲轻轻流淌,有种向人直扑而来、令人无法抗拒的感觉,随着音乐舞动身体就成了一种天生的自然反应,这比通过语言传达后所产生的动作更细腻、贴切,更让人感动。而舞蹈形体训练恰恰在这方面有它独特的魅力。它通过一些形体动作训练使肢体语言更协调,发展了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同时让学生具有聪慧的头脑、强健的肌肉、充沛的精力、优雅的气质、潇洒的举止等。

6.人际关系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如果说传统的智力概念更适应于校园生活的话,那么,加德纳提出的人际交往智能不仅适应于校园生活,它更多地指向未来生活。随着社会联系与人际合作的增加,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际关系中的自我和他人的认识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人际关系的研究也开始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所谓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艺术和艺术教育在这方面能够发挥出什么作用呢?有人心里可能会画问号,这项智能与艺术相关吗?是的,艺术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是人际交流功能。“艺术的主要吸引力和性能就在于消除个人的离群和孤独之感,就在于使个人和其他的人融合在一起。”⑤

艺术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价值,是因为审美的超越性,它超越了某些民族的、时代的、阶级的界限,而具有普遍性。尤其是作为审美典型形态的世界语言的音乐,更是跨越时空,让生活在地球上各个角落的人,心灵相通。不论什么民族、国家、地域、阶层的人,虽语言不通,却都能通过音乐,直接感受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因此,有人说音乐超越国界,突破了各民族语言之间的隔绝。我们即使不懂意大利文,照样可以体会普契尼歌剧的深远意蕴;我们即使不懂德语,仍然可以同莫扎特、贝多芬和瓦格纳的音乐产生心灵的共鸣。因此,通过艺术对话是人类彼此交流的普遍和有效手段。

艺术促进人际交流,让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一世界通用的语言,加强沟通和理解,和谐相处。在每一次合唱、每一次集体舞、每一次戏剧演出中,都会使参加者在一个共同分享的情感领域中达到交流与理解。每一次画展,每一次音乐会,都会使参与者获得一次情感的共鸣,每个人的情感都向四周荡漾开去,彼此之间进行着真挚深切而又无言的集体心灵对话。

7.自我认识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自我认识智能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较高的人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能力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

艺术及其教育有助于人类自我认识智能的发展。表面上看来自我认识智能好像与艺术关系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与人的感情活动具有紧密的联系。艺术三大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情感性。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思考人生、观察现实、追求理想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在艺术课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对艺术形象的直观感受和初级的感官体验,走向对其内在意义的体验和把握,最后感悟审美对象中所蕴含的精神气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人生境界。

“从古至今,艺术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与功能是人类彼此沟通、理解与相爱。这体现为对故乡、亲人和自然的爱与怀恋,对改变人类命运的强烈渴望,对战争、罪恶、暴虐和专制的控诉,对死亡的抗争和超越,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善良而懦弱者的同情。”⑥可以说,艺术作品本身就是创造者的自我表现,艺术家的创作与表演都是一种与欣赏者的对话,其中蕴含着他们对人生、对事物的感悟,而在艺术教学中,将这些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艺术作品中学会观照自身,认识自身,并帮助学生勇敢面对人生,引发共鸣,激发他们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

8.存在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存在智能是人类对人生终极问题、意义及其奥秘的理解和追寻的渴望,“是在直达广阔无垠的宇宙尽头为自己定位的能力,是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与存在有关的能力,及为自己的存在定位的能力。”⑦加德纳在他的存在主义智能的定义中还指出,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中是一种对最终生活观念的体验与表现的方式。

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并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论修养、完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学会艺术的思维方式,掌握艺术的人生智慧。在艺术课堂上,我们会让学生从中国园林建筑“庭院深深深几许”中看到曲径通幽之妙境;在书法的“宛如游龙、飘若惊鸿”的曲线之美中,神思飞扬;在绘画的“雾里看花、迷离恍惚”的虚实之境中,意犹未尽。而通过这些艺术的对话方式,学生与各种艺术经典进行积极交流,从中悟出作者对自由、永恒、淡泊、孤寂、旷达等一系列生命至高境界的思考。艺术乃灵魂律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对种种至臻至善艺术范式的积极探寻,这正是对生命存在的完美形态与人生理想方式的不懈求索。⑧

面对那些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艺术精髓,面对那些鸢飞鱼跃、水流云在的自由心灵,我们如何努力做到真正的感悟、理解、承传并将之发扬光大,使它们成为支撑我们民族文化演进的一种伟大的传统。而这一切离不开存在智能的效用,去探索艺术的价值,去思考未来艺术的发展。

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智能都与艺术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艺术教育能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地开发和培养人类的九种智能。可以说在艺术教学的具体内容中,蕴含着培养这些智能的素材,只不过不同的内容在培养这些智能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开发学生所有的潜能,但我们可以给学生好的艺术氛围,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创造性地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才能,使他们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感受成功、感受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乐趣。同时我们教学生学艺术,不是一定要培养他们成为艺术家,而是希望他们在获得很好艺术能力的同时,其他领域的潜能也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帮助受教育者开发多种智能,帮助他们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这样我们的学生会更有能力或对自己更有信心,从而会更积极、更投入地参与社会活动。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还乡曲》中有这样一段话:心完全和海一样,有潮汐也有风雨,并且在它的深处,蕴藏着许多明珠。说明人的心智像海洋一样辽阔,只要耐心挖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宝藏产生。而艺术教育就像一把金钥匙,帮助教师开启学生潜力之门,为更好地挖掘学生智能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注释:

①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②同①第5页.

③转引自杜卫.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页.

④雷道炎文.数学家的人文情怀,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⑤杜卫.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页.

⑥杜卫.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

⑦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⑧朱良志.曲院风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参考文献:

[1]加德纳.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2]沈致隆.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3]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4]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多元智能教育篇10

其内容宽泛,方法和测试标准单一,没有创新突破点。只注重传统智能理论的实现,忽视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实践性需求,不注重研究生的研究能力,造成了研究生各方面的畸向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因其含义和衍生分类可见其社会性,注重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协调和接轨。因此,研究生学习的课程、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这一理论在打破传统定义束缚的同时,也为研究生英语教育开拓了新思路。首先,鉴于研究生个体差异性,这八种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组合。其次,这些不同的组合仅仅是以学生个体差异性为出发点进行的智能组合,没有优劣之分。再次,智能组合没有优劣之分,却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可以看到不同的突出点或者弱势之处。在不放弃弱势智能组合的同时,可以着重发挥其优秀智能组合。另外,在某一方面智能突出的学生,确实能更好的处理这一方面的知识,然而,对特定这一方面突出的人,不仅仅是天赋使然,更有对知识学习的后天弥补。对于没有相关天赋智能的学生,通过合适的智能组合,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对天赋突出的学生,加强这一方面的培养。最后,面对学生或突出或弱势的智能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尊重学科规律的情况下创新改革,根据其特点来寻找适合的英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课程教学多样化来满足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各种需求。

二、实际教学策略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

衍生出了一种创新性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分级教学。其基于研究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研究生所处阶段的创造性,进行不同的智能组合,将强势与弱势相结合,以此来设定不同的英语教学课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进行多维教学,令学生向均衡方向发展。

(一)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采用适合其优势的英语教学方案多元化智能理论的出发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其强调不区分差生优生,根据其智能优势和弱势,促其发展。教师应该采用真实材料,整合理论,多维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关注程度。

(二)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出发,根据其不同智能类型,设计相应的英语教学活动,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对话、演讲等手段引导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

(三)针对学生突出的优势,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设置特色选修课,如英语报刊阅读或英语影视欣赏等,促进学生与学习资源的有效交流。

(四)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而非传统单一的成绩考核体系。要从多角度进行评价,如自评,互评,师评。这就要求学生要经常自我审视,与他人多交流,教师也要长期观察学生,收集其日常数据,进行长期性、多方面的评估。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