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建材市场分析十篇绿色建材市场分析十篇

绿色建材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1:43

绿色建材市场分析篇1

李韩玮(1990-),女,(汉族),河南修武人,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艺术与设计系室内设计2009级1班学生。

摘要:通过调查消费者对家居装饰的动机、对家装污染的了解程度、对绿色建材的认知程度等,发现存在的问题,了解当前大众对绿色建材健康生活的心态,对健康环保生活中绿色装修材料的要求,共同研究如何处理好绿色环保下的健康生活,并对绿色建材在市场的推广和应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材家居装饰调查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家居装饰建材市场得以迅速发展。继买房热的热潮,装修行业为家居装饰建材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受到了消费者更多的关注。为了让广大消费者了解一个真实、透明的家居装饰建材市场,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居装饰建材消费环境,通过对大众绿色装修材料的的采访,了解大众对装修材料是否了解和大众的看法,以及各行业对低碳生活的绿色建材装修的推广程度。我们小组在2010年5月7日至2011年5月7日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家居装饰建材消费调查。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法

我们调研小组由1名指导老师和7名学生组成,在柳州市区范围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6份。调查对象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消费者,其中60%的消费者有过家居装饰建材的消费经历。

(二)统计分析法

采取计量的方法,以调查结果为基准,将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中我们看到消费者对市场上家居建材产品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所暴露的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的。

(一)家居装修时最关注的因素

设计美观健康环保价格低廉实用性强

所占比例(%)1555921

根据调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在消费时最关注家装的健康环保,其次是实用性、设计美观,而价格低廉的关注度排名最后。在消费者中,55%消费者在家庭装修时最关心的健康环保性能,说明消费者已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不再是单单关注家装的美观性,从而消费者有可能对绿色建材进行深入的了解。

(二)对室内环境污染方面的知识是否了解:

从未听说听过,但不清楚有所了解非常了解

所占比例(%)321733

调查结果显示,73的消费者对室内污染方面的知识有了解,但是具体内容不清楚,21的消费者对室内污染方面的知识知道但不在意,非常了解和从未听说的各占3,从而看出室内污染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注意,但是对其理解和认识还不足。

(三)对绿色建材方面的知识是否了解:

从未听说听过,但不清楚有所了解非常了解

所占比例(%)428635

调查结果显示,63%的人对绿色建材方面的知识有了解,但具体内容不太清楚,28%的人知道,但不太在意,5的人非常了解,4的人从来没听说过。显然,人们对绿色材料的概念理解得还不够清楚,理解和认识还很不足。这说明,在今后的绿色建材宣传教育工作中,应对“绿色建材”的理念和概念进行仔细剖析,帮助消费者全面理解绿色建材的实际内涵。

(四)什么因素会促使购买绿色建材

经常见到有时见到偶尔见到完全没见过

所占比例(%)1840348

调查结果显示,哪些因素会促使消费者购买绿色建材,25的消费者选择权威机构的认证,27的消费者选择对周围环境没有污染,45的消费者选择对自己健康无害。3的消费者选择赶潮流。从中看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对健康十分关注,今后应该加大对绿色建材的宣传力度。

(五)绿色建材推广过程的主要困难

企业宣传不够技术不成熟成本价格太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其他

所占比例(%)18754129

调查结果显示,绿色建材推广过程的主要困难,18的消费者选择了企业宣传不够,7的消费者选择了技术不成熟,54的消费者选择了成本价格太高,12的消费者选择了政府支持力度不够,9的消费者选择了其他。从中看出,社会各界必须大力宣传,企业应该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开拓创新,抢占市场,使之深入人心。政府、媒体应自觉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三.讨论:

(一)对绿色材料重要性的初步了解

迄今为止,一些传统建材是由化工材料制成,含有有毒物质。近年来,由室内污染带来的危害案件逐步增多。而室内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由装修材料引起的,危害着人体的健康。家庭常用的建筑材料中存在着甲醛、甲苯、铅盐、铬黄等等有害物质,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现今在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生活浪潮的冲击下,绿色建材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

(二)绿色建材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消费者不了解家庭装修中的安全隐患,并缺乏避免或消除这些隐患的相关知识,尤其是由家装材料导致的安全问题。通过数据分析,消费者对绿色建材了解不够全面,知道的十分有限。有些虽然知道一些但对于绿色材料的鉴别能力还是不够,这是导致绿色建材不能在市场上立足的一个原因,企业和政府对绿色建材的宣传力度不大,也是绿色建材不能在市场上立足的原因。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加强对绿色建材的宣传,宣扬绿色建材安全家装的好处,帮助人们建立起更好的家居环境,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人们对绿色建材的了解,我们提倡大家都加入到我们的绿色队伍中来。

(三)绿色建材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吸取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今后继续向着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真正的促进绿色建材的发展。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们对绿色材料在家装市场上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建筑装饰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小组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对绿色环保建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然后做好宣传,使得绿色环保建材能在我国家居装饰行业当中,担当起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绿色建材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传统建筑;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推行节能减排,寻求和探索低碳、环境友好的建设模式,也将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在2010年9月20日召开的会上透露:目前我国建筑运行能耗约占我国全社会总能耗的30%,抓好建筑节能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据有关数据显示:低碳经济40%的份额可以通过节能的方法,作为对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大的建筑业的节能是最有潜力的。

一、我国传统建筑业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属于高能耗和高环境污染的行业之一。据统计,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全社会总能耗的50%,产生的污染物约占总量的34%,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的42%。具体情况如下:

1.传统建筑业的资源消耗情况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建筑业对于资源的消耗是巨大的。建筑所需的几大资源如土地、钢材、水泥、墙砖等材料都是高资源消耗的产品。目前我国建筑采用最多的主体结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1平方米房屋所需消耗的几大资源情况如表1。

按照我国当前每年房屋竣工面积20亿平方米来计算的话,每年需增加的资源投入如表2。

其中消耗的钢材约占全国钢产量的50%,而这些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更是惊人,约消耗6亿吨标准煤,占据全社会终端能耗的30%。

2.传统建筑业的环境污染情况

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光污染、水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以上,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据统计,我国每新建1平方米的房屋(包括从材料生产与建筑、使用期间能耗、维护与更新、拆除和重新利用的全过程)就要排放约0.8吨的二氧化碳[1],如按照我国每年房屋竣工面积20亿平方米来计算的话,相当于每年会增加碳排放16亿吨。整个建筑业的碳排放量几乎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

由此可见,传统建筑业的发展是以大量的吞噬资源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的。而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这样的背景下,势必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它标志着我国各生产部门必须转变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建筑业作为一个规模大、能耗高、污染重、相关产业链广、寿命周期长的产业,具有很大的减排潜力和空间。建筑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当前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行绿色建筑是势在必行。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为绿色建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差异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而传统建筑是相对于绿色建筑而言的,传统建筑是指用泥土、砖、混凝土、瓦、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砌成的、封闭的、通风效果差、保温隔热性能低、污染严重的建筑。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存在如下差异:

1.两者注重的时间周期不一致。绿色建筑是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建筑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建设、使用、维修以及改造和拆迁)出发,将建筑的前期成本与运行成本结合起来考虑,力求使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降至最低。而传统建筑一般只考虑建筑的前期成本,而很少考虑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行成本,结果造成建筑的总成本居高不下。

2.两者的耗能情况不一样。由于传统建筑为了降低建筑的前期成本而采用保温隔热性较差的建材与低端的技术,结果造成耗能非常大。而绿色建筑讲求广泛使用环保建材、绿色新技术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地热、太阳能、风能等,其能耗与传统建筑相比,耗能可以降低十分之七以上[2]。

3.两者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不同。绿色建筑在设计师非常注重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交通状况、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相关因素,使建筑和谐地融入环境中。而传统建筑的设计一般是封闭、通风不畅的,室内的环境差。

4.两者考虑的主体效益不同。绿色建筑立足于整个社会角度层面,将建筑物看成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复合体,统筹考虑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而传统建筑一般只考虑建筑自身的经济效益,甚至有的时候不惜以牺牲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来达到自身的经济效益。

5.绿色建筑非常注重人的因素,其设计目标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健康、实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而传统建筑很少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可见,目前的能耗高、污染重的建筑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开发路线。开发绿色建筑之路就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开发绿色建筑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却一直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效益界定不清楚,人们只看到了绿色建筑显性的、内生的可量化的成本,而忽略了其带给社会、环境及消费者的外在的,隐性的不可量化的效益[3]。因此,有必要对绿色建筑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分析。

1.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建筑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一直到建筑拆除的整个过程所消耗的总费用。包括前期的初始成本(如土地成本、前期规费、工程成本、开发间接费用等)与后期运营成本(如日常运营费用、维修保养费用、更新重置费用等)。

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来看,绿色建筑的总成本Ct是由建筑的初始成本Cs和后期运营成本Co构成的,即总成本Ct=Cs+Co。绿色建筑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就是通过科学的分析确定绿色建筑在一个适当的技术功能水平下,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即寻求各种绿色建筑技术、环保建材等与投资成本的最佳契合点p[4],例如:在为绿色建筑提供电力照明情况中,可以采用风力发电技术也可以采用太阳能发电技术。但究竟是采用它们中的哪种绿色技术呢?这就需要综合考虑这两种技术的投资成本与它们各自的发电量(技术功能)之后,再确定哪种技术是更加经济可行的。如图1:

图1绿色建筑成本与建筑技术功能关系图

图1揭示了绿色建筑成本与建筑技术功能的变化关系:随着绿色建筑的技术功能的提高,建筑的初始成本会增加,后期运营成本会降低;反之,随着建筑的技术功能降低,其初始成本降低后期运营成本增加。

2.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效益

从绿色建筑的涵义来看,绿色建筑的效益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5]。

(1)环境效益。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强调采用较环保的建材与减少污染、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等措施,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改善了建筑物理环境以及周边环境,即产生了减少污染的环境效益和生态保护效益。

(2)经济效益。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强调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土地、节水、节材、节能(“四节”),所以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四节”及减少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

(3)社会效益。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采取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措施能减轻所在地市政公用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的处理负荷,并使居住健康和舒适性要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即产生了市政公用设施减负效益与居住健康和舒适性效益等社会效益[6]。

3.开发绿色建筑的可行性分析

据统计,和传统的设计、建造技术和手段相比,对同一建筑物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造技术和手段,其平均增加额外成本约为总投资的2%,初始成本要比传统建筑高5%~10%[7]。设绿色建筑成本为Cg,传统建筑成本为Ct,用ΔC=Cg-Ct表示绿色建筑相对传统建筑的增量成本;绿色建筑每年产生的环境效益为eg,传统建筑每年产生的环境效益为et,用Δe=eg-et表示绿色建筑相对传统建筑每年产生的增量环境效益;同理绿色建筑相对传统建筑每年产生的增量经济效益为ΔF=Fg-Ft;绿色建筑相对传统建筑每年产生的增量社会效益为ΔS=Sg-St。将这些成本和效益按一定的利率i折现到基准年,即净现值npV:

npV=-ΔC

一栋建筑是采用绿色建筑方式还是采用传统建筑方式是属于互斥方案,所以当npV≥0时,说明采用绿色建筑方案可行;npV<0时,说明采用绿色建筑方案不可行。

四、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开发的对策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市场机制还未成熟,如果仅由市场来决定绿色建筑的供给与需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多方面来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

1.加大绿色建筑开发的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可以在一些发达城市开展绿色建筑的试点工程。并通过加强监督使这些试点城市的绿色建筑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来开发。通过这些试点工程的良好效果来达到推广绿色建筑的开发。

其次是为开发绿色建筑的各相关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市场各参与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政府可以为绿色建筑设立专项基金,为开发绿色建筑的企业提供资金补贴;二是减免税收;三是放宽贷款金额和降低贷款利息。

2.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正在执行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如评价指标不够具体,定性指标偏多、定量指标偏少等等。如果不及时改正这些不足的地方,势必会造成评价结果使人难以信服,最终会模糊了绿色建筑的真正内涵,这将给伪绿色建筑提供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必须完善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这一点可以参照外国比较成熟的评价体系如美国的LeeD评价体系、英国的BReeam体系等等。

3.规范绿色建筑市场

由于绿色建筑市场尚处在起步阶段,绿色建筑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而借“绿色”之名的伪绿色建筑却很泛滥,为了防止开发商滥用“绿色建筑”的标签来达到提高房价的目的,政府必须规范绿色建筑市场。政府应当加强对绿色建筑市场的监督,抬高绿色建筑认证准入条件和标准,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等来保障绿色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进行。

4.加大宣传绿色建筑的力度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难以推广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对这类认识还不够充分,未能全面了解这类建筑的优越性,有的人甚至把绿色建筑看成了高档建筑的代名词。为了改变人们这些错误的观念,政府就必须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从而让人们认识到真正的绿色建筑。当市场有强大的绿色建筑需求时,供给自然会随之增加。

绿色建材市场分析篇3

1.1区域分析

秦皇大道北起统一路,南至红光大道,是沣西南北向城市主干道,同时是沣西重要城市轴线。道路穿越多种性质的规划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商业娱乐用地、行政办公用地、滨河绿地、农林用地、科研教育用地、一类工业用地和特殊用地等。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设计以活力为主题,体现热闹、高雅和装饰性。

1.2场地分析

1.2.1周边用地分析

周边用地有三类:商业娱乐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和公园用地。依据用地性质和服务人群的差异,可分为商业段、公园段和商业行政段三个部分。

商业段:从天元路至红光大道,周边为商业娱乐用地。以活力、热烈为主题,创造一个充满商业气氛、文化气息、舒适宜人的商业道路,把人和人的活动引入商业街和核心商务区。

公园段:从天府路至天元路,周边以商业娱乐用地和公园用地为主。设计以绿意、森林为主题,突出林荫大道的风格,结合休闲坐椅、小游园,打造都市中的森林路。

商业行政段:从统一路至天府路,周边以商业娱乐用地和行政办公用地为主,也有部分居住用地和教育科研用地。设计以庄重、高雅为主题,结合周边的行政用地,营造舒适、大气的特色广场空间,展示城市风貌、展现城市建设的重要片段等。

1.2.2交通分析

作为沣西新城南北向的重要主干道,从统一路至红光大道,长4.3公里,与多条城市干道相交,有主要交通节点五个,次要交通节点四个。道路红线宽80m,两侧绿化带各35m。

二、理念与设计

2.1设计理念

2.1.1“绽放之轴”

绽放文化色彩、释放新城魅力的城市中央形象轴线。

2.1.2溶解――文化――形象

溶解渗透:传统的道路绿地模式是场地内部与道路绿地割裂,自成体系。设计打破传统道路绿地模式,构建建筑外向,使内部绿地与道路花园融为一体,互相渗透穿插,最大化的利用绿地的生态及经济效益的理想道路绿地模式。

文化――与周围场地紧密结合,融入市民生活、植入城市文化。

形象――进入沣西的主要道路之一,同时也是连接咸阳和沣西的重要纽带,

2.2设计原则

2.1空间与地形――标准段

秦皇大道启动段依照周边用地和使用人群的不同,分为商业段、公园段和商业行政段三段,各段在其空间和地形的营造上也各具特色。

商业段:以规则地形和微地形为主,规则体现现代商业景观氛围。微地形提供休息的自然场地。

公园段:以连续缓坡、艺术地形和草坡、艺术地形为主,前者形成自然郁闭的森林氛围,后者提供休息的自然场地。

商业行政段:以土丘和土台地形为主,土丘地形象征城市的起源,土台地形形成大气简洁的行政氛围。

2.3细部设计

2.3.1商业行政段

整体特征:规则、庄重、高雅的景观。

场地设置:行政广场,市民游憩小广场。

场地特色:场地提供办公人员休憩交流的室外绿色客厅,政务展示花园;景观氛围宜大气、庄严,铺装及景观构筑以石质材料为主;植物品种以常绿为主,种植形式多采用规整大气的手法。

2.3.2公园段

整体特征:自然、生态、优美的景观。

场地设置:公园入口小广场、市民游憩小游园、林荫休闲道、花镜游步道、都市小森林。

场地特色:体现公园优美环境向公路的延伸;在公园出入口处设置快速通行通道、指示系统及景观节点,以体现公园的设计特色;景观微地形处理;铺装及景观构筑以木质材料为主。

2.3.3商业段

整体特征:规则、简洁、明快的景观。

场地设置:商业文化创意花园、市民游憩小游园、店前休闲广场。

场地特色:服务人群以周边商务人士、白领及游购娱的市民为主;功能与商业用地紧密结合,在重要出入口设置景观节点;以微地形加特色小品的打造手法,体现场地特色;铺装及景观构筑材料以钢、现代材料为主,提升商业地块的景观品质;植物以彩叶林及开花植物为主,渲染热闹繁华的商业气氛。

2.3.4路口节点

场地设置:路口集散广场、人行天桥。

场地特色:设计风格与周边建筑及用地性质紧密结合,在有公园及城市节点的路口(例如方城公园、中央公园),设计将路口节点与周围的大环境融为一体。

三、专题设计

3.1生态专题

3.1.1排水系统

收集建筑及场地的雨水,在35米绿化带中设置蓄水池,用于临时水景、绿地浇灌。

3.1.2生态材料

透水铺装:透水性铺装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其特有的柔性铺装构造为地面铺装的检修、维护及改造提供了便利。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

环保材料:如用于地面铺装的环保地材,用于景观构筑和城市家具的环保墙材、环保墙饰、环保管材和环保漆料,用于城市照明的环保照明等。

3.2小品专题

3.2.1街道家具

街道家具包括休息座椅、城市公众艺术品、公交车亭、电话亭、广告牌、垃圾箱等,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数量的“必需化”,布局的“集约化”,风格的“协调化”等诸多原则。并以功能性为主,造型大方简洁,注重舒适感与实用性。

3.2.2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由入口形象标识、导向标识和信息表示三级组成。入口形象标识位于一级服务点,导向标识位于二级服务点,信息标识位于三级服务点。

方案一:

提取中国传统图案纹样,加以现代化的艺术处理,打造集中国传统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景观标识系统。材质以不锈钢金属为主,内附LeD灯管。颜色搭配为:白色+灰色+蓝色+黄色。

方案二:

设计灵感来源于天空中的浮云,开阔自由,洁白无瑕,心旷神怡。外形以弧线为主,柔美自然,舒缓情绪。材质以pC板为主,边缘内嵌LeD灯管。颜色以白色为主。

方案三:

外形设计以简洁现代的折线为主,主要突出便捷信息传递和简洁的后期维护。材质以pVC板为主,边角内嵌LeD灯管。颜色以白色、蓝色为主。

3.3植物专题

3.3.1植物设计原则

道路绿化宜选择一些抗性强的树种,同时结合各道路段的景观特色,搭配种植香花彩叶树种,需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地域特征;

原则二与建筑、道路空间尺度相协调,丰富街道立面景观;

原则三与空间设计相结合,整合并引导人的视线与活动;

原则四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形成四季有景的丰富景观效果;

原则五多选用抗性强的植物,尤其是一些能够抗污染、抗尘、抗瘠薄土壤等的植物;

原则六多选用粗放管理和节水植物,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3.3.2植物分区设计

按照商业段、公园段、商业行政段的景观分区和各区特色进行植物设计。

(1)商业段:色叶植物+开花植物+彩色地被

该区结合临街商业空间,以色叶植物和开花植物及彩色地被为特色,配合场地营造良好的道路空间。行人在疏朗、舒适的树阵林荫空间下停留休憩,感受繁华似锦的都市商业,享受愉悦的通行体验。

(2)公园段:林荫植物+开花植物+果树

该区结合城市中央公园,景观营造微地形并以自然种植为主,多选用乡土植物和开花植物及果树,结合绿带中步道和休憩空间营造富于变化的景观,从视觉上形成中央公园向道路的延伸。

绿色建材市场分析篇4

本文从建筑绿色节能的必要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对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建筑围护结构、建筑采暖系统与空调系统等方面的节能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以期对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效果,降低能源消耗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绿色节能;节能技术;工民建施工;应用分析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种类与数量越来越多,建筑工程规模也日益扩大化,但与之对应的高能源消耗也成为建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建筑施工能源消耗量大约占发达国家建筑施工能源消耗量的四倍左右,由此可见,绿色节能技术在我国工民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绿色节能技术在工民建筑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建筑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调节大气环境变化

当前,煤炭是我国建筑采暖所用的主要能源类型,大约占建筑采暖能源总量的75%,据调查资料显示,1吨标准煤炭燃烧后产生的So2、Co2、Co以及粉尘量分别为19.8kg、24kg、406kg、4.2kg。现阶段,我国建筑每年采暖燃煤所释放的So2总量约为300万吨,释放的Co2总量约为1.9亿吨。以Co2为主的大气温室气体,致使全球气温回升、环境酸化,是多种细菌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开展建筑绿色节能,能够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量,增强建筑节能效果。

(二)建筑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室内环境的热舒适度

一般来讲,室内热环境能够对人体的冷热平衡产生影响。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绿色节能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热环境,使其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调查资料显示,与非节能建筑相比,节能建筑屋顶保温与外墙保温能力大约比其高1.5~3倍,窗户保温能力大约比其高1.3~1.6倍,而节能建筑在采暖方面的能源消耗仅占普通建筑的1/2左右,同时,绿色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较高,也能够有效的调节冬季建筑室内的热环境温度。

(三)工民建施工中采用绿色节能技术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

第一,我国能源资源紧缺。能源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约能源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第二,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结构,其中仅建筑冬季采暖用煤就占75%以,建筑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均衡性决定了绿色节能技术应用的必要性;第三,我国建筑领域能源消耗总量大约占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25%以上,能源资源的生产速度严重低于建筑能源消耗的速度,鉴于此,必须加快建筑绿色节能技术工作的开展;第四,开展建筑绿色节能设计施工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二、我国建筑绿色节能技术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未建立完整法律配套措施

一方面,虽然我国在几年前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但因缺乏有力的节能管控措施,致使节能组织相关单位不重视,造成建筑节能工作进度迟缓;另一方面,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配套体系不完善,如缺乏对冬暖夏热、冬冷夏凉区域相关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标准,缺乏建筑空调系统与采暖系统等相关的节能技术施工标准,缺乏具体的《民用建筑合理用能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二)建筑行业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水平不高,节能环保意识不强

与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相比,我国至少落后几十年,从建筑节能设计到建筑节能技术施工,都未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的施行理念,绿色节能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手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普遍存在专业素养差、节能环保意识淡薄的情况,加之建筑施工方的现场监管人员对节能施工技术、材料等的了解度不高,致使盲目施工、质量监管漏洞等现象的出现。同时,有些绿色节能进口材料,就因未严格按照工民建施工技术标准操作,造成节能效果受损。

(三)建筑市场绿色节能材料紧缺

在建筑市场中,因新型绿色节能环保材料的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供应量较普通材料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节能材料环保材料推广力度欠缺,市场应用技术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需求,部分环保材料未被正式列入工程建设使用标准中,致使其使用范围受限;另一方面,未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能耗评估标准,建筑消费群体对新型绿色节能材料的了解面少,进而也导致建筑方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的积极性不高。

三、绿色节能技术在工民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一)优化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方案

参照建筑节能设计原则,需尽可能减少建筑群体的外表面积,合理控制好建筑体型系数值,减小单位建筑空间内热失散面积数值。通常来讲,降低建筑群体体型系数值的方法主要为如下几种:

第一,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层数,将建筑高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第二,尽可能增大建筑进深值,缩减建筑物的面宽值;第三,建筑体型尽可能统一;第四,延伸建筑体型长度,重视建筑群体的整体造型规整性。

(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施工分析

1、建筑外墙节能施工技术分析

工民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通常由饰面层、保温层、防护层及粘结层等四部分组成,普遍应用于混凝土多孔砖、粘土多孔砖及钢筋混凝土等外墙施工中。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所选材料应为导热系数小且不易燃烧的材料;建筑保温层必须设有护面层。在外墙保温施工过程中可选择保温层挂装法、保温砂浆抹灰法以及保温制品内贴法等施工技术手法。

2、屋面节能施工技术分析

通常来讲,建筑屋面的热惰性指标(D)与传热系数指标(K)需满足如下值,当D≥3.0时,K≤1.0w/(m3・K);当K≤1.0w/(m3・K)时,D≥2.5。

对于工民建筑中的坡屋面,必须设置保温隔热层。若坡屋面使用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则保温层设置在基层上侧方的位置;若坡屋面使用的材料为轻钢结构,则屋面保温层可设置在下侧位置或者基层上侧位置。

对于工民建筑中的平屋面找坡,可选择水泥加混凝土碎料、轻集料混凝土等材料做实铺处理。

(三)建筑采暖系统绿色节能技术施工

建筑采暖系统节能措施主要分为如下几点:

第一,选择合适的建筑采暖设备,提高建筑采暖的运行效率,加强供暖管道的保温管理,以有效提高建筑外部管道的供暖输送效率;第二,为减少建筑采暖能源消耗,增强建筑采暖系统的热效率,可大力推广集中供暖方案;第三,针对当前城镇建筑供暖现状,可积极推广以热量分户为主的采暖收费方案,提高消费群体的节能意识。

结语

在工民建筑中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对促进建筑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建筑企业要了解绿色节能技术的实质意义,全面掌握不同建筑位置节能技术的应用重点,积极推广使用新型绿色节能技术,以期减少建筑能源消耗,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勇.节能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之友,2013,(10)

[2]王正涛,汪琰珂.节能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

[3]于涛.对工民建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31)

绿色建材市场分析篇5

目前,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且逐渐成为继工业、农业、商业之后新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传统建筑业的发展大多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建筑业在增加GDp的同时。烙上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等印记。这种传统的建筑业某种意义上代表一种高碳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全国建设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目前我国建筑能源已占到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我国现有城乡建筑面积近500多亿m2左右。都是高能耗建筑。据测算。大气中So2浓度值采暖期平均为非采暖期的6倍。预计到2020年。建筑面积将达到800~1000m2,如果不采取有力的节能措施。每年建筑耗能将达1.2万亿度电、4.1亿煤、水、油等。接近目前全国建筑能耗的3倍。”可见。我们亟需发展适合人居环境的建筑。而绿色建筑正是遵循这个理念应运而生。据我国2006年6月起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尘的建筑。而低碳理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积雪减少。海平面上升等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气候现象背景下产生的。它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产生。而绿色建筑本质上也遵循了低碳理念因为节约能源从某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这样的背景下。势必将在中国各个城市掀起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也将会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因此在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的衡量就显得意义重大,而低碳经济中的碳排放交易思想为衡量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个平台。因为碳排放交易能够为Co2的减排价值的衡量提供依据。

2、碳排放交易下Co2的减排价值

碳排放交易是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源于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其一般做法是:政府机构评估出一定区域内满足低碳要求的Co2最大排放量。并将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额。每个份额为一份碳排放权。政府在碳排放权一级市场上。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将碳排放权有偿出让给碳排放者。碳排放者购买到碳排放权后。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碳排放权出交易。碳排放交易能够使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目标与经济利益达到有机结合。进而更有效地对企业产生激励。它是一种双赢的交易方式。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是目前国际碳交易机制的一种。对于绿色建筑实现的Co2减排价值的计算,可以参考目前CDm项目用于交易的“核证的减排量”(CeRs)的参考合同价格。一般情况下当CDm项目参与实现CDm交易时。其Co2减排价值为8~12欧元/L,当然减排价值会随市场环境变化、项目差异、买卖双方谈判能力等而不同。绿色建筑项目都具有一定的环境价值。但是如果能够将Co2的减排价值内在化。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去考虑的话。把Co2的减排价值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作为绿色建筑项目的收益。能够真正体现绿色建筑在低碳背景下的实际收益情况。因此,该文借鉴碳排放交易的理念。试图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将其中碳排放量的计算和价值计算引入到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评价中。从而使得绿色建筑的一些隐性收益价值化,计算投资效益比,使得建筑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更为清晰明确。

3、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3.1传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传统的建筑经济效益分析中并未考虑到绿色建筑的碳排放减少的收益。其主要计算思路是把未来的现金收益以一个合适的收益率折现,以考虑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典型的就是对财务挣现值(npV)的计算。

3.2基于Co2减排价值计算的经济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概念,“绿色”的观念是贯穿于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至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其次,“绿色建筑’注重与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和谐,包括对日光利用、空气流通、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以期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各方面条件俱佳的建筑生活空间。并对周边环境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再次“绿色建筑”强调建筑材料与能源的有限性及其节约。因而在“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至于建筑物建成后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部存在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当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中引入碳排放交易的时候。

4、案例分析

在案例中,主要考察公用建筑,也就是民用建筑中的非住宅建筑。其建筑耗能一般分为建筑建材和建设能耗、建筑运行能源消耗两类。从总体来看,在建筑50~70年的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筑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的20%左右,其能耗伴生于工业生产过程,其节能主要依靠技术水平的更新和发展;而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的运行过程中,建筑运行能耗主要分为采暖能耗和非采暖能耗。建筑物的采暖能耗往往同地区分布和城乡分布有关系,例如北方建筑能耗同夏热冬冷地区的采暖能耗是不同的,城市和农村之间采暖能耗也是不相同的。大量调查研究表明,与采暖能耗不同,公用建筑除采暖外的单位面积能耗随地域的变化不大,而与公用建筑的体量和规模成正比。当单栋面积超过2万m2,并采用中央空调时。其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普通规模的不采用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面积能耗的3~8倍,并且用能的特点与普通规模的公用建筑不尽相同。一旦公共建筑采用“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也就是从整个生命周期里面皆注重节约能源,其带来的能耗减少是值得去研究和深思的。如武汉建筑设计院科技大楼是武汉市第一个有资格获得绿色建筑授牌的区级公共建筑,属于民用建筑中的大型公共建筑范畴,其建筑面积为28763.4m2。该大楼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遵循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其外墙采用复合保温板,还安装有隔热窗等,而且在这栋智能化大楼里,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办公室白天一般可不用开灯,而且还能确保室温恒定。在案例分析中。建材和建设能耗参考平均水平20%,又查阅资料可知,武汉市附近地区公用建筑取暖能耗一般平均为1Qkg标准煤/(每平方*年)。而一般大型写字楼非采暖能耗分布如图1所示。整理所得,在上述绿色建筑项目中影响碳排放减少的因素。据悉,该楼建筑能源消耗比一般写字楼少56%,同样规模的传统办公建筑的能量消耗包括取暖、生活热水空调、照明等,约为121kwh/(m2a),可折合成41.26kg标准煤/(m2a)。数据皆来源于对2009年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报告的分析[8]。

绿色建材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市政广场;功能;形式;透水性;生态性

引言

当今城市有大量不透水的硬质化铺地,它们使得地下水减少,破坏了土壤生态平衡,城市洪涝灾害增加,“热岛效应”出现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中规定,广场的透水率需≥50%,这个标准的提出将广场的透水性课题摆在了一个更重要的位置。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建筑设计资料集》定义了市政广场为“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的广场。”国内学者定义为:修建在市政府和城市行政中心所在地,是市政府与市民定期对话和组织集会活动的场所。

广场的透水率是指广场的整体透水率,透水包含了绿地和铺装材料等的透水。铺装是指人们在地面进行人工处理或铺筑的各种形式的非生物性的硬质表面。中国现存的大量广场透水率较低,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铺装材料的透水性取得了极大改善,为提高广场的透水率和生态性提供了支持。

二、调查

下面将通过实际案例,从广场的透水角度分析广场的生态性,并探讨提高广场生态性的方法。

(一)重庆市江北区政府广场

(二)重庆市北碚区政府广场

三、初步分析

1、功能分析。为满足功能要求,不同场地铺装不同。车辆通行场地,须满足荷载要求,应用高强度铺装;人群集散场地,须满足消防、市民穿行等功能,需要大面积硬质铺地,;游憩绿地,含有小场地、步道等,适用普通强度铺装。

2、形式分析。为满足形式要求,不同场地铺装不同。市政广场担负着展示城市形象的责任,须满足美感要求,因此对铺装的材质、色彩、拼接形式和面积等有较高的要求。

3、生态性分析。北碚区政府广场的绿化率和透水率远大于江北区政府广场,因此增大绿地面积可有效增强广场透水率。

因此,广场的功能、形式和面积受限制的绿地形成了一个矛盾,所以要提高广场的透水性和生态性就要平衡这三者的矛盾。

四、进一步分析

对北碚区政府广场进一步分析现场测定,观察雨后不同地面的雨水剩余量:

1、观察的地段均为平地,除木条铺装外,勾缝都不透水。

雨水剩余量:花岗岩铺地>陶土砖铺地>青石板铺地>木条铺地>植草砖铺地>绿地,得出透水率:花岗岩铺地

结论:(1)绿地的含量影响场地的透水率有影响,绿地含量越大或树池越多,透水率越高;(2)该广场采用的材料透水性:花岗岩

2、观察的地段均为平地,勾缝可以透水。

(1)雨水剩余量:密拼铺地>有勾缝铺地>植草砖铺地,得出透水性:密拼铺地

(2)相同规格铺装材料,勾缝宽度越大,雨水剩余量越小。

结论:勾缝的施工工艺有影响,若勾缝透水,则场地的透水性增强,且勾缝越大,透水性越强。

3、观察的地段面积、铺装材料相同,勾缝透水且宽度相同,材料规格越小,雨后的雨水剩余量越小。

结论:同种材料的规格大小影响场地的透水性,若勾缝相同,材料规格越小,透水面积越大,透水性越强。

五、综合分析与方法探讨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要增加广场的透水性,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提高绿地面积比例

1、尽可能多地增加游憩绿地的比例;

2、在停车场或游步道适当使用植草砖;

3、在大场地上适当增加树池,并与功能与形式相结合。

(二)提高透水性铺装的比例――市面上常用的透水铺装材料及适用性探讨

1、砾石、碎石、鹅卵石:常应用在道路、广场最边侧和休闲小空间,直接将其均匀铺洒在土壤上。

2、木材:木屑可用于避开大风的休闲小空间,木砖、枕木可用于休闲平台;

3、砖:红砖和青砖透水透气性强,红砖耐久性差,抗压强度差,适用于园路、人行道;青砖耐久性强,抗压强度较大,适用于广场、人行道、活动场地,尤其是打造古朴氛围的公共空间;孔型砖和植草砖适用于停车场;透水砖是一类一般采用多种材料进行结合加工而成的高透气透水性的砖,有多种颜色和形式,可满足不同场地对铺装强度和色彩的要求,不同种类透水砖的性能及适用场地如下表:

4.透水性混凝土:包括现浇透水性混凝土和预制透水性混凝土块,透水透气性好,抗压强度高,色彩丰富,适用于休闲广场、活动场地、人行道;

5.透水性沥青混凝土:包括现浇透水性沥青混凝土和预制透水性沥青混凝土块,透水透气性好,抗压强度高,色彩丰富、质感粗糙,适用于车行道;

6.透水性环氧树脂:常用于运动区或休闲区,尤其是儿童活动区。

(三)改善施工工艺

1、使用透水性勾缝材料,并适当增加的勾缝的宽度,增加透水面积;

2、使用透水性勾缝材料,并使用小规格的铺装材料,增加透水面积;

3、适当使用干砌工艺,即在砌体之间不填充砂浆,将铺装材料砌在地面上的做法,增加透水性;

4、使用卵石铺地的地方,用铺洒法代替粘接法,即直接将鹅卵石均匀撒在地面上而不用砂浆粘接在地面,增加透水性。

结语:

本文在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背景下,提出了提高城市广场的生态性的思想,并以市政广场为例,从透水角度对提高广场生态性进行了探讨,得出提高绿地面积比例、透水性铺装材料比例和改善施工工艺等手段。然而,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对不同比例的绿地、透水铺装对地下水调节以及土地的湿度调节能力等产生的影响未能深入研究,希望能有更多的相关研究,为提高广场的生态性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iSBn7112022223,建筑设计资料集[S].

[2]吴雪凌.城市公共空间铺装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3]梁维.城市广场地面铺装材料选择与功能研究[D].湖南:中南林业大学,2012.

[4]王枫.生态观念的城市广场[D].天津:天津大学,2004.

绿色建材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建筑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与此同时,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成为当代建筑企业应当共同思考的问题。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很多企业已经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但此种管理方式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范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认知到绿色管理的重要性,改变管理的模式,使行业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一、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一)材料获取威胁环境健康

由于建筑企业的规模较大,其在进行施工时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和土地,降低了当地的耕地面积,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建筑企业在获取施工材料时,通常要通过采砂和开矿来完成,易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过量的开采还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资源的重建。

(二)噪声污染影响人们生活

由于建筑行业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使用到大型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时产生了巨大的声响,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些建筑企业为了完成施工任务,不分昼夜的进行施工,引起了大量的社会矛盾。

(三)施工生产导致环境污染

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灰尘和悬浮颗粒,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建筑活动所释放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会破坏臭氧层的结构,引起温室效应。研究表明,在我国十大严重污染的城市中,有半数以上城市的环境问题是由于发展城市建设所引起的,城市发展的速度已经不及城市污染的速度。

二、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方法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符合现代生产要求的管理模式,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积极的意义。建筑企业必须认清自身的不足之处,加深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开展绿色施工,减少不良施工因素对环境的破坏。

(一)开展绿色施工

建设行业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能源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尽量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所在地区空气污染的程度。在施工开始之前,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环境展开详细的调查,制定出符合当地环境要求的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加深其对环境保护、绿色施工等概念的了解。做好施工场地的节水节电工作,降低环境压力。在施工中要尽量使用预制构件,提高施工材料的重复利用率,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研究表明,采取绿色施工的方式能够降低城市污染的程度,显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我国香港地区多年来一直坚持绿色施工的理念。香港地区地少人多,土地资源十分短缺。该地区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都会秉承绿色施工的理念,将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整齐的摆放,使空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香港地区在进行施工建筑时,很少出现尘土飞扬的现象。我国其他地区应当效仿香港地区的施工方式,加强对绿色施工理念的了解,减少因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合理选择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选择是施工中的关键步骤,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也能够使工程满足建筑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在选择施工材料时,首先施工单位要做好市场的调研工作,选择信用度较高的供应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降低运输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对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进行综合评定,确保施工材料的应用价值。其次,管理者应该建立评估竞争机制,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料展开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绿色施工的标准。设置淘汰标准,将不符合施工标准的建筑材料淘汰出去。即使施工材料满足绿色施工的标准,也要定期对材料进行复核,保证各个施工阶段能够合理的衔接。另外,施工企业还要做好材料的替补工作,如果供应商无法提供合格的施工材料,企业要及时更换其他的供应商,以保证施工能够正常进行。最后,管理人员要设立专门的材料监督小组,对原材料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督,保证施工材料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做好绿色回收工作

在当前的建筑行业施工中,当建筑物达到使用年限时,一般要对其做报废处理。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施工材料的回收利用,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因此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时,要固守两个原则,一是合理的利用施工材料,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二是要对无法利用的资源进行妥善的处理,降低报废处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材料的使用上,施工人员要详细了解材料的性质,掌握其使用方法。在废弃材料的处理上,要争取将材料进行二次利用,使建筑材料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材料显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意识到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如欧洲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有85%的钢铁炉渣被回收利用,且大部分用于民用建筑。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已经有97%的钢铁炉渣被用作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的建设,节约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我国的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开展的较晚,现在仍处于发展阶段。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市场要求,我国的建筑行业必须认识到绿色回收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资源二次利用率,使建筑行业的发展满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结语

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中,能够减少资源上的浪费,增强建筑行业各个项目之间的有效合作。由于建筑施工所涉及的范围较大,所使用的施工原料较多,其造成的土地浪费和噪声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建筑行业必须对这种现象进行冷静的分析,改变管理制度。开展绿色施工、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做好绿色回收工作,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真正的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秋良,康海贵,周鹏飞,陈栋.建筑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与实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04).

[2]谢婷婷.基于建筑工程承包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1(23).

[3]张月h.建筑业绿色施工过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1).

绿色建材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设计原则;总体框架;施工管理措施;现状下激励机制

一、设计原则

1、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规划师及设计师进行绿色生态建筑全过程设计指导,从建筑布局,景观设计,到建筑护结构,内部格局以及系统设计,都存在建筑节能设计的极大空间,优秀的设计能够在不增加投资甚至减少投资,大大节约建筑的运行成本,提升建筑品质的同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损害。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与结果评估建筑物全年逐时能耗分析小区热环境,风环境,日照模拟评估,室内环境品质评估;自然通风,照明采光,热舒适性评估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墙体构造,遮阳,门窗幕墙系统节能方案设计建设项目新能源资源分析、能源利用总体规划节能空调系统技术经济分析:热泵应用,滞水层技术,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可行性论证: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风能应用,生物质能应用,其他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光导管应用,节能电梯,智能照明,绿化,雨水与中水利用。

2、方案需因地制宜项目调研

(1)应结合当地的发展方向及当地特色来开展新城的低碳生态规划工作,对当地的相关规划及本地特色进行性一定的详细调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开发区域现状调研b)生态城管委会调研C)地区整体现状调研.

(2)制定低碳生态指标体系

根据低碳生态规划目标,制定生态规划指标,并对各个指标的量化数值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3)编制低碳生态指标实施导则

对低碳生态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各个指标具体分解到落实层面,指导生态城的规划和建设。

(4)低碳生态城经济效益分析

详细分析进行低碳规划涉及到的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增量投入及建筑方面的增量投入,并分析进行低碳生态规划带来的各方面的收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5)、制定低碳示范技术体系

针对开发区域的规划制定低碳生态指标,充分考虑不同地块的功能性质却别,将指标融入地块的规划及设计中。

二、总体框架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图1)。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

图1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项目经理部实施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

三、施工管理措施

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各项目部要成立由集团总公司公司、监理单位、施工总承包项目部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工程项目绿色施工全面工作。

“绿色施工管理领导小组”应明确专人负责其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责任制度,并组织实施。集团总公司责任集团总公司是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的责任主体单位,应向施工项目部单位提供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相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求施工单位整改或停工。施工项目部单位责任

集团总公司在内部考核文件及内部承包合同中对施工项目部单位的责任应约定如下:

施工项目部单位是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的直接责任单位,负责具体实施绿色施工的各项工作要求,项目经理是绿色施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总承包项目部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绿色施工负总责。各专业分包单位应服从总承包项目部单位的绿色施工管理,并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负责。总承包项目部单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总承包项目部单位应组织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绿色施工意识。总承包项目部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置明显的有节水、节能、节约材料等具体内容的警示标识,并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施工前,总承包项目部单位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集团总公司提供的设计资料,总承包项目部单位应统筹规划,合理组织一体化施工。施工合同中应约定施工单位绿色施工的权利、义务,及相关处罚措施,并应便于操作。

四、现状下的激励机制

绿色建筑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组成部分的低碳建筑的发展,必须意识先行。然而,现阶段绿色建筑理念并未普及,人们绿色建筑意识淡薄。往往激励企业注重短期的“低投入”、“高产出”,而这一“低投入”就必然伴随着“高碳排”。因此,旧有的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依然存在,并严重阻碍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推行。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阶段,由于缺乏先进、有效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技术,经济仍停滞在高能耗、高排放发展的落后时期,这势必带来更多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由于投入所限,至今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绿色低碳监测系统,也是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的重要制约因素。有数据表明,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使用中央空调的能耗为普通建筑能耗的2―3倍,由于缺乏对大型公共建筑的碳排放量的监测数据,不能及时观测与控制这些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情况,因而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建筑能耗大户高碳排的问题。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相关政策的缺位,以及目前我国科技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的限制、技术转让费高昂、产业结构的失调等,都极大地阻碍了低碳建筑的发展。

五、【结束语】在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打造国际水平的绿色建筑将对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和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对于业主、建筑承包商、或物业管理单位而言,绿色建筑评价不但能帮助管理者发现建筑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更能极大的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建筑物出租率和商业回报。目前,我公司将推广绿色建筑作为企业形象建设和社会责任之一。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概论》刘加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绿色建材市场分析篇9

【关键字】绿色生态;建筑材料;推广和发展;

引言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不同新兴行业的崛起,也迫使原有的基础型行业改革,大到重型机械行业,比如造船业,重型机械业等,小到造纸业,塑料业,高分子材料行业,所有这些行业的趋势都在朝着更加人性化,更加安全,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大门迈进。作为基础型行业,国内的建筑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主要是从事建筑材料这块的,对于目前国内使用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性能、特点、结构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等都有很深的了解,现将其划分为结构建筑材料和非结构建筑材料,特将其在国内市场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总结,归纳如下:

1结构建筑材料的应用和推广

为了响应国家低碳、环保、节能、绿色的号召,目前国内采用的主要结构建筑材料包括木材,石材,粘土砖,钢材,混凝土等。其中木材是可再生资源,采用原有的物种经过简单的加工即可作为建筑材料,木材主要应用于小区的亭台楼榭的搭建,家庭的实木复合地板等,其中,实木复合地板是以实木拼板或单板为面层,实木条为芯层、单板为底层制成的企业地板和以单板为面层、胶合板为基材制成的企业地板,施工工艺简单,材质好,易加工,可循环使用,能够很好的调节室内的温湿度,自然视觉感强,具有很好的绿色、低碳、环保的功效;石材的应用也相对比较广泛,

主要应用于商业办公大厅,墙体基础结构,以及小区假山,公园台阶的桩点等,其工艺主要包括拉锯荒料切割、背网、粗磨、正面刮胶、磨光(酸洗、喷砂、荔枝面等)、切边等,虽然消耗了矿山资源,但是其耐性高,生产能耗低,使用年代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底,将其作为结构建筑是非常好的素材;粘土砖能耗比较低,但是硬度不够,主要是破坏良田为代价,作为建筑结构材料的稳定度不够,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基于这块,国家已经全面禁止应用和推广;钢材作为建筑结构,其工艺和生产流程极其复杂,包括原料粉碎、高温融化、氧化后脱碳、升温、然后在进行合金化等等,其耗能和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然而在工民建结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笔者建议,钢材的使用要根据工艺和生产指标提高绿色指标,降低其损耗和污染物排放;混凝土作为结构建筑材料,目前国内使用最广,由于混凝土是水泥和集料的融合,水泥的污染性比较大,能耗比较高,基于这点,业内已经在研制节能、环保、清洁的水泥,使得未来的建筑结构材料更加的绿色,低碳,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加的安全,舒适。

2非结构建筑材料的应用和推广

非建筑结构材料主要包括:墙体材料,门窗材料,装饰材料和防水材料等,这些材料大部分采用的是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材料,对于长期在小区生活的居民而言,应该择优对小区房屋进行装修和美化。对于非建筑结构的墙体材料,笔者认为应大力发展新型的绿色墙体材料,比如可以用矿渣砖、煤渣砖替代原有的粘土砖或者空心砖,矿渣制砖时,生产加工混凝土要求使用碱性或弱酸性矿渣,活性要高,水淬良好,合残余铁渣及硬渣大块要少。一般认为,矿造活性高,坯体硬化快,制品强度高。该种材料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的高耗能,污染重的特点,保证小区墙体结构更加安全,环保;不论是商业办公场所还是小区居住场所,门窗结构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目前,国内市场上门窗的材质选择主要包括木质、钢、铝和塑料等几种材质,其中,木质材料做门窗,生产工艺简单,然而可再生资源的损耗过高,保温性能较差,钢材质和铝材质的门窗能耗高,保温和隔热性能低,最适合作为门窗结构的是素质材质,其结构保温性能高,隔热性能好,但是塑料门窗的材质仍然需要开发和研究,科研人员必须深度挖掘其的耐久性,隔热性等特征,保证室内居住人员的安全,尽最大努力做到无污染、清洁高效的绿色材质;装饰材料,在目前的国内市场比较火热,国家兴盛了,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自己生活的空间理所应当装点的更加漂亮,但是装饰材料的选择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采用装饰材料除保证室内的美观,还得保证合理的通风性,防潮,装饰材料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发生反应等等,生活在城市小区的居民对于非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一定要全方位的考虑,保证个人生命财产安全。

总结

如何在不同的建筑结构中,保证居住和办公的人群既有舒心的环境,又能达到安全、绿色、环保的功效,这就需要国内先进的高分子材料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不断地开发和研究,为城市生活的居民提供一份满意的生活答卷。构建绿色生态建筑材料是未来国内市场上急切需要的,国家相关部分应该花大力气研发新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和非建筑结构材料,为国民的生活锦上添花,做出更加有价值,有意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凯.浅析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5(05),230-232.

[2]戴丽.绿色建筑材料发展任重道远[J].节能与环保.2013,12(02),44-46.

[3]司卫平.浅析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应用[J].河南建材.2013,45(01),77-80.

绿色建材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建筑材料;绿色环保;研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以建筑的功能和性能为主要目标,很少考虑建筑材料的环境属性,这就导致了某些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引入了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如各种重金属、有毒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和挥发性有机溶剂等,使人们在享受功能时也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因为绿色设计是以环境资源为核心概念的设计过程,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其它性能,选择绿色建材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首要问题。

二、生态建筑绿色设计中的材料管理

生态建筑在绿色设计时不仅要求设计人员进行合理选材,同时还要加强建材的材料管理。绿色建材的材料管理主要指材料环境特征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应用。它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

1建立绿色材料数据库和知识库。这在材料管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绿色材料数据库和知识库是一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是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所需的数据和知识的有机融合与集成,包括各种原材料的成分、各种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值、材料自然降解时间和费用等等。这些都将作为材料选择、工艺设计、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理、再生材料等重要数据的技术支撑。

2、建立材料绿色度评价系统

产品设计中所选材料是否为绿色材料,绿色程度有多大,这对材料的比较和选择具有重要作用。材料绿色度评价系统是衡量与评价其绿色度的基准尺度主要内容包括:资源型指标、能耗性指标、环境性指标、工艺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等。通过对所选材料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与环境协调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评估,或将新材料的各项指标与有关环境标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对照,判断材料的绿色度。

三、绿色环保建材的研发

(一)、绿色环保建材的研发类型

1、基本型。绿色环保建材基本型是指基本满足国家标准中对于绿色环保建材的使用性能与对人体无害材料的要求。在绿色建材的生产和配置当中不能使用超标的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不得在产品中掺入过量的氨气、VoC、甲醛等。

2、节能型。所谓节能型,也是绿色环保建材类型的一种。是指制造工艺采用低能耗的制造方式,例如,使用免烧低温来合成建材,以减低热量损失,提高热能的使用效率。节能20%以上的保温材料就属于节能型绿色环保建材。

3、循环型。循环性是指大量的将尾矿废渣和污泥等初次废弃物得到重新使用,在新兴技术工艺的配合下,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像日本很早利用下水道的污泥来制造生态环保的水泥,利用垃圾焚烧后产生的少渣来生产陶瓷质绿色建筑材料等,使产品的回收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

4、健康型。健康型是一种比较时髦的建筑材料。是指产品设计中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的质量为前提,以提高生活质量,产品对人体有益的非接触性物质,这种材料具有防霉抗菌除臭调温隔热消磁调湿防静电射线,并产生负离子的功能的材料。

(二)、绿色环保建材的研究现状

1、绿色环保标识的使用。近年来,世界各国加大了对绿色环保建材的重视程度。德国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环保标识的国家,1978年德国了世界上最糟的无毒无害的材料----蓝天使。挪威、丹麦为了促进绿色建筑擦料的发展也提出了健康建材的标准。该标准规定出售的建材除了标出产品的质量以为,还需要标出健康标准。我国的建材环保标识是1993公布的,2001年我国的绿色标准在全国实施。我国的绿色标准分为三个:环保标志、绿色食品、绿色选择。这一系列标准的出台促进了我国绿色环保建材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国外动态。80年代,美国建成垃圾屋、生态大厦等,这些建筑的特点就是建房时建筑材料回收率达到了65%以上,比较成功地解决了环境保护和废物综合利用的问题。近年来,日本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陶瓷材料,这种材料来源于回收的废弃超细沙,具有吸收远红外线、分解恶臭、吸湿、吸附重金属、抗菌消毒等功能。

法国砖瓦联合会推出了一种新型材料以焙烧粘土制作成功,它具有十分优良的隔热性能,不含有植物纤维,也不含有矿物质,具有理想的无污染效果。这种建材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健康水平。

四、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绿色建材生产企业生产规模小、实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弱。虽然绿色建材市场潜在需求巨大,理论界、环境保护部门都积极呼唤建材工业要走绿色建材的发展道路,广大消费者也企盼着绿色建材产品能进入家庭,但事实上,真正投身到绿色建材产品生产中去的生产企业并不多。许多大型的、有实力的企业往往是专业产品生产部门,一时难以转产经营新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灵活度高、易于转型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较早进入绿色建材产品的行业。但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绿色产品生产管理经验,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不能取得质量和价格的优势,挫伤了消费者的信心,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不畅,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佳,阻碍了绿色建材生产企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从而影响了我国绿色建筑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绿色建材应用范围小,使用比例低

科研开发与生产相互脱节的状况比较严重,是制约我国绿色建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的又一主要障碍,目前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开发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一些成果因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失去“时效”,不能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同时绿色建材产品的使用率太低,例如,我国的墙体材料改革已进行了20多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块、板为主的墙材体系,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夹心板等,但代表墙体材料现代水平的各种轻板、复合板所占比重仍很小,还不到整个墙体材料总量的l%。

五、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措施的大力推动,普通消费者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节能、环保、性能优良的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林炳怀.绿色建材及其可持续发展[J].产业透视,2003(12)

[2]贺海洋、王慧.当今“绿色建材”的研究现状[J].广东建材,2004,(6)

[3]刘万锋.对绿色节能建材的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06,(2)

[4].顾真安,姚燕,颜碧兰.发展绿色建材应对气候变化挑战[J].新材料产业,2010(3)

[5]李莉.浅析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环境与机遇[J].中国集体经济,2011(28)

[6].张玉祥.国内外绿色建材的发展概况[J].21世纪新型建材绿色建材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