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十篇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十篇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2:44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篇1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在提升学生的作用方面又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灵魂是由价值观、理想追求、精神面貌、道德情感等组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总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渗透着某种思想、规范、价值标准,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的信念、对教育的希望,也不知不觉地影响和规范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品质的形成,进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积极适应当前社会的新要求,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环境熏陶、知识传授等教育过程,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气质、修养、品格,使受教育者达到业务素质、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有机统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就是说,我们长期以来强调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质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2]当今,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精神和谐、胸襟宽广、情操高尚、人格健全,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和发展了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又改进和创新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作用不尽相同。具体地讲,物质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外在地表现为学校的形象,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内的各种建筑物、教学科研设备、图书资料、校园道路、花草树木、雕塑壁画等等。学校的物质文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有利于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形成上升的情感和意志。学校所营造出来的环境氛围,同学校建筑与景点所营造的艺术氛围,都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美好的享受和陶冶,得到智慧的启迪和情感的交流,形成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不断净化着自己的心灵,提升着学生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层次。

学校的精神文化是高层次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抽象与升华,是校园文化的内在因素,也是学校发展的主导因素。校园精神文化包括体现学校特色和精神的优良传统、校训校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等。他可以持久地调动全体师生强大的凝聚力,其主要内容包括:校训、校歌,各种类型的讲座,入学教育、校史展览,学生各种形式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学生成才欲望十分强烈,自我定位往往偏高,但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学习、竞争、就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出现焦虑、烦恼、自卑、孤独、忧郁、健忘、嫉妒等不良心理反应,甚至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和精神失常等意外的行为。也有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放松自己,不注重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参与到社会的不良活动之中,如喝酒、上网、等,学校的精神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使他们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体验到放松和喜悦,使他们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情绪高涨,同时,还可以调节学生因竞争受挫、生活枯燥、学习紧张等带来的不良情绪,营造积极、健康的心境。同时,引导他们寻求健康的文化生活,摒弃不良的文化生活,找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转贴于

制度文化建设在高校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约束、规范、引导和保护学校行为,维护高校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根本保证。严谨规范、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合理的管理人员是保障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学校的制度文化反映学校的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体现了学校文化的发展水平,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广泛的约束力。一方面,它通过既定的规章制度,规范全体师生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明确了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校园制度文化中所形成的校纪、校规,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并要认可和自觉遵守的。它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和规范性,要求学校沿着其规定的目标前进。凡是符合校园文化建设规范的行为,必将肯定与奖励,而违背校园文化建设规范的行为,则会受到人们的谴责。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纠,”校园制度文化对每一位学生具有约束力,才能规范着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不良的行为进行排斥与抑制,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变,最终成为制度约束下的人。有了制度文化作保障,才能树立起校园的行为文化。

总之,校园文化凝聚了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制度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广泛的约束力。做为百年老校的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不论从物质文化层面,还是从精神文化层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从物质文化层面上,旧校区公主府的人杰地灵,新校区精美的建筑和别致的风景;从精神文化层面上,“明德修身,格物致知”的思想理念,百年老校的文化精神内涵,都是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在人才培养上所具备的先天的优势。但是,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制度文化建设又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院的学生,从总体素质上看,的确与原师范、教育学院的学生有差距,加之,当代教育的开放性与宽容性,使学生的自觉性大大缩水,所以制度文化建设在整体文化建设环节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制度约束对学生本身,也是高职教育的基础与核心,这就要求我院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花大力气去切实落实学院的校规、校纪。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才能不愧于百年老校的文化内涵,才能使我院在内蒙这一地区的职业院校中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篇2

【关键词】工会;和谐校园建设;作用;途径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在启迪心智、传授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致力于和谐校园的创建。高校工会是高校党组织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既是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又是基层文化活动的传播者和组织者,理所应当地担负起构建和谐校园的重任。本文从提高一个认识、加强两个建设、发挥三个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加强工会作用的途径。

一、提高一个认识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教职工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趋势。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各级各类学校十分重视工会工作,充分认识工会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结合学校自身建设发展实际,校级工会组织积极引导教职工依法行使民利,合法、有序、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为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加强两个建设

1、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

教代会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教职工行驶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力的重要途径,提高教代会的运行质量,将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保障。严格执行教代会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一年度一次教代会,会前由党政工同时对会议的中心议题和议程,进行研究,做到统一认识、统一计划、统一行动。在教代会会议期间,校长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向大会做工作报告,回答代表的质询、答复教师提出的议案及处理意见;教代会期间,学校党支部、行政职能部门、工会等对各项专门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商讨学校有关重大问题和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教代会的召开,由工会承担召集、会务、文书等工作,并建立完整的文书档案;对教代会的大会文件、提案形成决定和重要规章制度,工会负责对其整理分类归档、统一保存。

2、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领域更加广阔,工作对象更加复杂,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工作方式更加多样,面临矛盾更趋繁琐,这些都对工会干部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应变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民主、职工群众信赖的要求,选好配强工会领导班子是工会组织的责任。工会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教育理论等,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群众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自身建设。工会干部要努力为广大教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生动活泼的良好育人环境,让教职工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职工精神生活的和谐。

三、发挥三个作用

1、发挥工会在学校重大决策中的作用

学校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而改革发展措施制度的出台和实施,都必须得到工会组织的支持。工会要通过参加和列席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工联席会的机会,就有关民主管理工作、教职工队伍建设等工作发表意见,提出主张。比如我校教师职称考核方案、人事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分配、新校区建设规划等重大改革措施,学校先通过工会了解教职工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制定改革方案,提交教代会,工会发动教职工围绕方案提出议案,然后提交教代会表决通过,学校组织实施。教代会通过的方案,保障了教职工的知情权,教职工欣悦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进程。

2、发挥工会在学校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精髓就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多年来,在教育系统学校内部形成了较好的民主政治氛围和优良的民主治校传统,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制度等民主管理形式,在保证学校教职工行使当家作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工会要抓住机遇,在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体系和制度上不断创新工作特色,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向前发展。

首先,工会要发挥好自身组织优势和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教职工的情绪、愿望和呼声,及时向学校党政反映,使学校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能较好地考虑绝大多数教职工的利益和意志;同时,学校各项方针政策出台后,工会要根据教职工群众的觉悟程度和思想状况,帮助教职工提高认识,努力使学校的方针政策成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为政策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其次,工会要正确处理好学校民主管理和学校行政管理的关系,在协调劳动关系和化解各种矛盾中发挥好调节作用。教育工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工会,一方面要维护学校领导指挥权威和政令统一,协助其开展工作,调动好教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让教职工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思想的落实,组织教职工实行有效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落实好教职工的各项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

3、发挥工会在学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营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健康向上、宽松祥和的校园氛围。学校工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开民主渠道,发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体现广大教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在学校发展建设中,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学校工会要通过举办宣传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宣传学校的科研动态、发展变化、辉煌成就,让教职工感受校园的和谐,感受工会这个大“家”的温馨,凝聚力量,鼓舞士气。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谐信任,和谐包容,和谐竞争,和谐发展;需要理顺各种关系,开展民主渠道,化解各种矛盾,维护职工权益。这就要求学校工会应定准位置,守住阵地,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会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机制,把校园建成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工作学习的乐园,成长成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1]钟炳良,王志华.高校工会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4(2)92-94.

[2]孙宏健.高校教育工会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及其实现路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3(1)110-114.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篇3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校园文化;引领

一、校园先进文化建设需要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

(一)传承大学精神,引领价值取向

大学生党员本身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善于引导和引领,是大学精神的主要继承者和发扬者,为培育大学精神沿着正确的发展道路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大学生党员在接受大学精神熏陶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动力,不仅会对他自身的生活和将来从事的事业产生影响,而且会对他周围的同学产生巨大的影响,真正发挥起大学生党员带领其它大学生共同建设校园先进文化的核心作用,从而增强校园的凝聚力,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营造舆论环境,引领良好校风

大学生党员具有比较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拥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及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这保证了他们能够正确分析各种复杂矛盾,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能够把握校园先进文化发展方向,自觉抵制各种消极文化的侵蚀,是正确校园舆论的主要制造者和传播者,从而为校园主流文化及非主流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发挥表率作用,引领学风建设

大学生党员具有远大的学习目标,普遍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学习成绩好。他们身上同时具备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奋发努力、建功成才等优良的文化传统,能为广大同学做出表率,在学风建设的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公信力。另外,大学生党员群体是大学生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同学中的一员,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在开展学风建设的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同学学习上的困难,给予帮助。

(四)协调人际关系,引领校园和谐

大学生党员在活动过程中,比其他同学承担更多责任,是一些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言行一致,能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尊重其他同学,与人为善,待人宽厚,真诚地关心他人,设身处地地为同学着想,凡事能顾及整体利益,能以大局为重,对其他同学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能引导周边的同学加强心理品质的修养和锻炼,引导问题大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能协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教会他们怎样做人,从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二、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中大学生党员群体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党员自身素质偏低

部分大学生党员由于受到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和网络媒体的不当冲击,服务意识淡化,缺乏奉献精神,在面对一些不良现象时,采取的态度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害怕承担责任,即便是在同学遇到困难时,也只是袖手旁观,或者不会主动去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甚至有个别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忘掉党员的身份,参与打架斗殴、考试作弊等。总体来说,以上种种不良现象都表明部分大学生党员的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

(二)平台搭建不足

尽管大学生党员群体有要求积极进取的一面,但受制度建设滞后、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党员意识欠缺等问题影响,目前大学生党员群体在建设校园先进文化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基于此,我们必须及时合理地搭建经费投入,党员教育、社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平台,以促进大学生党员投身于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监督评议机制尚不完善

目前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监督评议机制的不完善甚至是缺失,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党员在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于大学生党员的监督评议,一方面是监督评议结果对大学生党员的促动不大,不少大学生党员根本就没有监督意识,对待同学的监督评议往往表现出的也是冷漠,不以为然。另一方面,从有关情况反映来看,由于这样和那样的原因,这种监督评议的结果往往也不尽人意。加之,大学生党支部本身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因有畏难情绪,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进行监督评议。

三、发挥大学生党员群体在建设校园先进文化中引领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

加强理论学习,大学生党员要强化对科学理论的认同,接受坚持真理、传播真理,宣传主流思想,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人、教育人,是高校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力量源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网络文明行为训练和规范,使之步入较高的网络文明境界,才能不断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同时要提高大学生党员的道德修养。

(二)拓宽渠道,建立示范带动机制

在严格大学生党员培养制度的基础上,应多方面拓展其作用发挥的渠道。大学生党员群体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作为党员,其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较高,组织纪律性强,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措施和安排,能发挥上传下达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学生,与其他同学朝夕相处,易产生共鸣,能够起到较为有利和较为明显的带动效应。因而,拓宽大学生党员群体带动渠道,对于校园先进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要积极健全评比渠道,建立带动渠道,拓展实践渠道,完善组织渠道。

(三)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管理

完善配套,建立管理监督机制,为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提供保证。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要求其他普通学生完成的任务,学生党员首先要带头完成。因此,高校要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使学生党员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自我约束力,始终保持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良好形象,这是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首先要完善基层组织,健全党员发展的培养体系。其次要优化党员目标管理体系,最后是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凤和,高文祥.关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状况的分析与对策阴[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3).

[2]杨德广.先进文化与高等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篇4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还不能充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不健全,全国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校园网络文化管理的专门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编制,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导致推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许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要加强高校网络文化的管理,提高其管理效能,就必须优化组织结构,建立有效工作机制,规范网络运行,强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管理。

健全舆情分析机制,增强信息管理的实效性

美国传播学家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在“议程设置”理论中提出:大众媒介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个事件和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使之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高校应建设统一协调、反应灵敏的网上舆情反馈机制,通过“议程设置”,促进网络舆情的理性化,控制有害信息,形成健康的、强势的主流舆论。

同时,高校要加强舆情信息工作的针对性,把舆情分析的重点放在关乎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的方向性、全面性的问题上,密切关注BBS、Blog、QQ群等网上交流平台,及时收集关于时事、教育、社会现象等有价值的舆情,做到信息汇总、分析、上报的制度化、常态化,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意见;

另外,舆情信息工作的着眼点是为了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为管理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因此,舆情调研绝非一次性的静态调研,应坚持经常性、连续性。高校要组织研究人员,定期提供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状况、未来趋势等信息,据此提出建议,为发挥网络民主交流、校情反映、舆论监督作用提供有效保障。

健全联系协调机制,确保管理环节的衔接性

中央已经建立了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在协调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事宜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高校应当参照这一做法,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方位、运行快捷、联系方便的协调机制,使人、财、物等各类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最大地发挥管理效能。各校要明确部门的统导责任及岗位职责,把协调联动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并把工作任务量化、细化,使协调联动工作形成部门职责清晰、权责匹配对等,符合协调联动工作实际的责任体系,扎实有效地推进协调联动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各个部门也要加强日常联系,及时沟通情况,统一工作步调,形成管理合力。

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部门也要主动配合宣传文化管理部门、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等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切实领导、组织协调及督促检查,共同推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工作的发展。

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实现管理制度的高效性

健全网络管理问责制,是提高校园网络管理执行力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当规范校园网络文化管理问责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制定合理健全的高校网站绩效考核标准,对问题网站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高校要逐步扩大和规范问责的内容,并不断深化责任追究层次,扩展与细化责任追究的范围,使那些无益于目标实现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管理行为得到及时纠正,使问责制成为覆盖高校网络文化管理各个环节的严密体系。

高校要重视对问责结果的应用,依法、依规追究失职责任、失察责任、政治不良影响责任、效能低下责任、教育不力责任、督查不力责任等,发挥问责制在事后惩戒中的作用,从而保证对网络上的违规违法等现象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高校的网络文化安全。

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管理,是确保高校师生员工通过互联网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校全面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面对高校网络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寻找对策,解决矛盾,开创高校管理工作新局面,实现高校网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①李昕:《政府危机管理下应急机制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第23卷第3期

②徐洪刚:《网络环境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广西高校思政管理平台(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专题)》,2008年10月

③周丽莉孔华史原:《加强高校互联网网络文化管理工作对策研究》,《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第4期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实证调研;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67-02

一、从校园文化载体维度研究校园文化的意义

1.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载体的关系。校园文化是由学校的师生在校园中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互动逐步积累和创造的各种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活动方式的总和。“所谓校园文化载体,是指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形式和建设校园文化的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的总和”。它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承载和传播媒介,使校园文化能够以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形式呈现、传递,从而使得校园主客体能够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感官感知进行内化吸收,在文化主体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中受到熏陶和教化。

2.研究文化载体的意义及目前的研究状况。校园文化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其依赖于把无形的校园文化转化为各种外在的可见可触摸的载体。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是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包含因素众多,附着的载体丰富,各个载体时而单独发挥作用,时而交错重叠传递校园文化。研究文化载体,对其提出建议措施,对如何更好地、更系统地完善校园文化体系,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清晰明朗,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研究校园文化载体的文章将校园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类研究较多,单独论述校园文化载体的较少。并且对于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研究方法过于宏观,并没有结合学校特色和具体的高校类型,总结的建议和措施欠缺针对性和实效性。

3.本研究的意图。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一种特殊的学校类型,其校园文化既要区别于传统的学术型高校的校园文化,也不同于重点关注职业技能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应用型”为核心的共同体中人们所认同的各种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及活动方式的综合,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以及有利于促进自身发展。本研究从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对校园文化载体的感知程度的实证调研入手,揭示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校园载体的感知程度,并进一步探讨文化与载体之间的关系特征,以及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载体的建设如何应该突出特色,为其校园文化的传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出建议。

二、对上海某应用型本科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状况的调研

1.调研设计。根据校园文化的分类,可以将校园文化载体分为校园物质文化载体、校园制度文化载体、校园精神文化载体、校园行为文化载体。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主要包括校园景点、标志性建筑、主题雕塑等诸多方面,校园文化软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体育场、图书馆、实训基地、文化活动场地等硬件设施,同时也包括了网上图书馆、校园局域网络等软件设施。校园制度文化载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校园精神文化载体体现在校训、教风学风、校友风采等。校园行为载体大致体现在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内举办的歌唱、舞蹈等文艺活动,运动会、球赛等体育项目及其他科技竞赛等。本文从校园文化的学生感知程度入手,以上海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结合现状,提出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策略。其中,调查问卷涉及学生对校园文化载体的感知情况、认可程度、学生眼中的校园文化特质等三方面,共11个问题,调查范围为上海某应用型本科院校大一、大三学生共100人,收回有效问卷97份,其中大一学生49人,大三学生48人。

2.调研结果分析。①访谈结果。为了了解和分析上海某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现状现状,笔者进行了实地访谈调研,采访上海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主管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部老师以及部分教师。上海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普通本科大学,其校训是“厚生?摇厚德?摇厚技”,学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体现在多个方面,不仅包括“劳模墙”、校史馆以及以优秀劳模校友命名的校园路名,体现职业性、技能性和创新性的校园雕塑等物质文化载体上,还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学风、校风、以及校纪校规当中。另外其校园文化也体现在大学生“三小项目”、“创新设计与制作”、“科技节”及校园文体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校园行为载体建设等方面。②问卷调查结果。第一,学生对不同校园文化载体的感知状况。通过对访谈结果的总结并按照校园文化载体的四分法进行归类,得出有代表性的4类17项校园文化的载体。整体而言,学生感知状况比较好的校园文化载体是校训(57.7%)、校园文体活动(52.57%)、校纪校规(44.3%)、“三小项目”(41.23%)、人文类讲座(39.17%),而校园物质文化载体,如劳模墙(37%)、起帆桥、文武桥等(26%)、“品”等校园雕塑(10.3%)、起帆抓斗(25.7%)校史陈列室(8.24%)等感知度都较低。大学校训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教育理念,是校园文化的高度凝练。短短的几个字把学校的人文精神高度浓缩,可以在无形中感染学生。校纪校规作为一种规范,时时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并自觉地按照校纪校规的指导和规范自身的行为。校园文体活动、人文类讲座、“三小项目”都是校园行为文化载体,往往因其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影响大而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因此这几项校园文化载体可以较好地将校园文化传递给学生。而校园物质文化载体是一种有形的文化,问卷调查发现57.5%的人对校园物质文化载体如起帆桥、文武桥、“品”等校园雕塑的含义不清楚,说明在物质文化载体的宣传和教导上存在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进入校园才半年多的大一学生来说,校园文体活动、人文类讲座、志愿者服务、节庆日纪念活动等校园行为文化载体的感知程度较为显著。而对大三学生,其对校园文化感知较为明显的是劳模墙等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以及三小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等有实践性、职业指导性质的校园行为文化载体。这充分说明,对于大一学生来说,由于其对校园雕塑、建筑的认知程度低,导致对校园文化的感知度低。对于不同的年级的学生,校训和志愿者服务的感知程度都很高。第二,学生对校园文化载体的认可程度。调查得出,87%以上的学生较为认同校园文化载体对校园文化特质的呈现。而学生眼中比较认可的上海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质中劳模文化(58.26%)、志愿者文化(63.92%)、实践精神(67.01%)、创新文化(44.32%)也是学校在办学特色、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中凝练和赋予的文化特质,同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这几个文化特征也是其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的特质。第三,学生对校园文化载体的评价。在调查中,78%的学生认为大学的校园文化载体对其有激励作用。校园文化载体通过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形式调动学生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无论是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中渗透的劳模的砥砺自强、崇尚技术和创新的良好职业品质,还是校园制度文化载体对学生的规范约束作用,以及校园行为文化载体多重形式的高感染的活动,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超过82%的学生较为认可校园文化载体对他们形成职业理想、掌握职业能力、养成职业道德修养有帮助,这充分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具体形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独特校园文化就体现在具体的载体中,不同的载体传播力不同,因此学生的感知度就不同,进而对校园文化的感悟程度就不同,因此对于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应该围绕着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办学方针,构建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载体,使得校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能更好地去感染、陶冶学生。

1.研究结论。①不同文化载体的表现力差别较大。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彰显校园文化底蕴、陶冶学生情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调查发现,学生对从校园物质文化载体感受到校园文化并不是十分认可,可见校园物质文化载体的文化表现力较其他文化载体相对较弱,校园物质文化载体的文化表现力要结合学校的历史发展、重要人物等极具代表性的因素,从而让学生知道这些物质文化载体所蕴含的文化含义。②学生对载体的感知度的年级特性表现突出。刚入校的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感知更多的是校园文体活动、人文类讲座、志愿者服务、节庆日纪念活动等校园行为文化载体,且校园活动更易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文化,而对于凝结了校园文化内涵的物质文化载体,由于大一学生对其了解程度较浅,所以感知度较低。对于大三学生,其经过两年多的校园生活,对校园物质文化载体的熟识程度较高,且由于其开始关注职业和未来的发展,所以具有明显的职业指导性质和实践性突出的校企合作项目等所承载的校园文化更易被学生感知到。对于不同的年级的学生,校训和志愿者服务的感知程度都很高。说明凝练的校园精神文明载体和体现普世价值观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更易于传播和表现校园文化。③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载体的职业性明显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在于其职业性和实践性,学校可结合行业特点、企业特色,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对校园文化载体进行设计,使深处其中的师生感受到浓厚的职业氛围,经过耳濡目染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感知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突出的特色文化,并且对学生确立职业理想、掌握职业能力、养成职业道德修养有影响。

2.建议。①多重文化载体重复传递。校园文化载体承担着传递大学文化和精神的作用,从此次的调查来看,整体上校园文化载体并没有真正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所依托的载体涵盖内容非常丰富,如果对所有可能的载体类型分门分类,期望其各司其职,不仅无法保证效果,也容易使校园文化载体的感知性不如所愿,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时要基于本校实际,有所侧重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载体,形成多样的载体建设路径,充分发掘每个载体所蕴含的价值意义,从而更有效地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功能。②校园文化载体体系化建设。不同种类的校园文化载体的表现力不同,对于不同的受众,如不同年级的学生和教师,其感知力是不同的,因此,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应该形成一个系统,分层次分级别,对不同年龄、年级、身份以及知识背景的受众,有针对性地用不同的校园文化载体影响和传递,同时,新的信息时代,校园文化不止呈现在校内,更是在网络这样的新型平台和载体上展示出其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注重校园网络新载体的建设,将其纳入校园文化载体的体系之内,形成一个校园文化感知系统,使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更加有效和有影响力。③更加突出应用型本科特色文化。“职业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分于普通学术型本科院校的最主要特征,突出职业性,应引进企业的制度和文化,精心选择和构建载体:以培育职业精神为核心,构建校园精神文化载体;以培养职业规范为目标,构建校园制度文化载体;以职业活动为抓手,构建校园行为文化载体;以营造职业氛围为方式,构建校园物质文化载体。充分利用不同的载体形势,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建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探析[J].探索,2009,(3):125

[2]李冬娜.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仁[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8.

[3]邹晓青.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路径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8):60.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篇6

绿色是大自然赠与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环境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护环境的建议书,欢迎阅读参考!

 

 

保护环境的建议书爱护公共设施、保护校园环境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您渴望在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地方生活吗?

您渴望在一个整洁温馨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吗?

那么让我们携手同行,爱护公共设施、保护校园环境,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

优美的校园环境,会使我们在学习时,心情舒畅;

优美的校园环境,会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爱护;

优美的校园环境,彰显每个人的素质,体现整个学校的道德风貌;

然而,走在校园里,瓜子壳、果皮、纸屑、废弃塑料瓶随处可见;教室里,遗落在课桌上的垃圾比比皆是;就连我们崭新的运动场也难逃厄运,遭到大家肆意践踏,散落在场地的垃圾,翻阅栅栏的身影,塑胶跑道上的伤痕……这一切,都与文明校园的形象极不相称,与我们追求美好环境的愿望大相径庭。既然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那么就不要只图自己“顺便”,且为绿色校园行个方便,真正做到“热爱学校”。在此,向全校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1.爱护我们的运动场,不乱扔垃圾,不污损跑道,穿标准运动鞋进入场地,不翻跃围栏。

2.以爱护校园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意乱扔果皮纸屑、烟头,不随地吐痰。

3.支持和参与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的回收利用,尽量减少生活垃圾。

4.清除白色污染,随手拾捡纸屑。

5.不将食物带进教室,自觉清理教室垃圾。

6.勤俭节约,爱护公物。

7.遵守公德,倡导文明,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卫生。

8.各辅导员、班主任要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引导学生爱护公物,保护校园环境。

保护环境的建议书校园环境保护倡议书

xx中学全体同学们你们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今天是环境保护日,我们就从身边的学校环境开始,同学们当你们背上书包踏进花园般美丽的学校时;当你们在操场上挥汗如雨的上完体育课坐在操场边的石凳上时;当你课后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校园时;你们可曾想到为了让同学们能有一个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在这方面花了多少心思?付出了多少心血?

你是否愿意看到你每天学习的校园里到处是垃圾飞扬,绿色植物被同学们随意践踏攀折,如果你的回答是“不!”我们也相信你的回答一定是“不!”为了你们自己拥有美好的学校生活环境,我们七一中学大队部发出以下倡议:

1、请不要随地乱扔果皮纸屑,如果可以的话,请随身带一个小小的垃圾袋;

2、请在你将要打喷嚏是尽量用手遮住并及时去洗手,免得我们周围的空气里充满细菌;

3、为了花草树木们向你们一样的健康成长,请不要让他们弯下细细的腰,不要弄疼他们,爱护绿色生命;

4、节约资源,废物利用。

5、请保护好学校为大家精心设计的公共设施;

6、每个人不光从自己做起,而且及时督促身边的同学保护好校园环境。

7、保护身边的小动物,使他们与我们共存,使万物与环境协美相处,创造生态平衡条件。

保护校园环境,人人有责。共同努力,呵护大自然,热爱家园,共建学校和谐。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自然环境、共建绿色校园”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绿色是大自然赠与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环境里。当你背着书包踏进校园时;当你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的拚搏了一节课后,坐在校园休息时;当你课后漫步在校园时;你可曾想到为了让同学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在这方面花了多少心思?投入了多少财力?校园环境建设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当然,绿色校园不只是环境绿化与垃圾处理问题,其涵义应更广更深,指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创建绿色校园,不仅只是要有优美的硬件环境,更应该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人人都是护绿天使,我们要用绿色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在此,学校团支部,少先大队部联合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保护自然环境、共建绿色校园.

1.树立绿色文明观念,强化环保意识,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关心校园环境状况,把个人环保行为视为个人文明修养的组成部分.

2.爱护校园绿化,立即行动起来,都来关心、支持和爱护绿化,积极参与校园绿化建设和管理。

3.做到不踏绿地,不攀折花木。对破坏绿化设施的行为要敢于制止并举报。

4、争做文明人,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意乱扔瓜皮果壳、纸屑,特别是在我们三餐、零食之后不乱丢手中那些塑料包装袋和塑料碗盒。

5、勤俭节约,珍惜校园的水、电、纸等各种资源。

6、师生和谐,同学友好,语言文明,行为规范。

7、人人都是环保天使,看见不文明现象及时劝说和制止。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不断改良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篇7

在现实社会中,倡议书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倡议书不是对某个人或某一小集体而发的,它的受众往往是广大群众,或是部门的所有人,或是一个地区的所有人,甚至是全国人民。写起倡议书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校园文明纪律倡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校园文明纪律倡议书1美丽源于爱的倾注,美丽的校园倾注了设计者的灵感,学校领导的关怀,工人师傅的心血。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校园变得美丽。同学们,如此美丽的校园,你忍心丢下手中的废纸,去玷污它的一尘不染吗?你忍心大声喧哗,去打破它的宁静和谐吗?你忍心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去破坏它的美丽吗?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确实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我们需要一个优美和谐、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我们是学校的主人,理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美好校园而作出我们自己的一份贡献。为此,我们组向全班的同学发出倡议:

一、教室专心学习,杜绝大声喧哗、打电话、吃东西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二、讲究诚信,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考试,将考试舞弊行为驱逐出校园外。

三、注意公共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不吸烟、不酗酒。

四、科学上网,杜绝痴迷网络,合理利用时间,争做网络道德模范、文明使者、安全卫士。

五、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相帮助,是我们小学生应具备的优良品德。

六、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旷课,保证上课纪律是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素质。

七、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不要损坏公物,拒绝课桌文化。

八、男女同学,自尊自爱,举止文明,言行得当。

九、不随意乱涂乱画。

十、排队就餐、提高效率,主动收拾产生的垃圾,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十一、遵守公共规则,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

十二、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公约,敢于制止违背文明公约的行为,争做文明使者,环保卫士。

校园文明纪律倡议书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为迎接我们未来的校园,我倡议我校全体同学、教职工,从我做起,从班级、及个人所在家庭做起,将日常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纳入环保文明化与科学化、健康美好化的轨道上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去行动:

一。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处处节约资源,节约用水、用电等等,节约要从零星点滴做起,杜绝各种流失与浪费资源的漏洞与死角。

二。废纸、废塑料、废旧金属等等所有可回收利用的物资都应尽量分类回收,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从而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污染。三。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与先进文化理念与知识,学习掌握有关环保知识,提高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意识,要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家园--所有人也只有一个身体,节约循环使用好各种东西。”总之,通过不断学习努力,立志做有益于地球环境,有益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新人。

四。希望广大同学,既能从自我学起,从自我做起,又能将新世纪环保、健康理念向全社会各个方位传递,使之尽人皆知、尽人皆行。

广大同学,面对全球一体化紧密相关的新世纪地球村时代,未来的校园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携手同心,以实际行动来打造我们未来的校园,为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光彩吧!

校园文明纪律倡议书3敬爱的家长、老师、同学们:

当前,我校正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

全校师生、家长既是文明校园的受益者,更是文明校园的创建者。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创建活动,是每一个榕中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此,榕城中学谨向全体师生员工及家长们发出倡议:

一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

1.彬彬有礼,文明话语。

讲文明,懂礼仪,见到老师、长辈、同伴主动问好。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说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喧哗嘻戏,言行举止文雅有度。

2.爱护环境,文明品格。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爱护校内一草一木,讲究卫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践踏草坪绿地,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

3.遵纪守法,文明行动。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及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做到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文明行走,文明乘车,养成文明出行好习惯,在校内,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急跑急跳,不冲撞,行为举止优雅文明。

4.携手同行,文明传播。

努力做到文明言行的实践者和传播者,积极动员父母、身边的叔叔阿姨参与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中,勇于指出和纠正父母和身边人的不文明行为,为改善学习生活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二向全体教师发出倡议

1.爱岗敬业,积极参与。

全体教师统一认识、共同关心创建工作,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2.廉洁从教,争当先锋。

规范教学行为,备课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塑造优良师德形象,自觉学习,积极提升,重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3.从我做起,争当先锋。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倡导文明,尊重孩子、爱护孩子。

4.齐心协力,共塑美好。

把文明意识、卫生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种子播撒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对影响学校形象的不良行为进行劝阻和监督。

5.参与志愿活动,奉献爱心。

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活动,奉献自己的爱心。对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用爱心温暖孩子的心。

三向全体家长发出倡议

1.尊重孩子,尊重学校全体教职工,合作做好教育工作。

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各项活动,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因故不能参加,需及时向班主任教师请假。孩子因故不能来校,也需及时向教师请假。

2.家长来校时注意仪表整洁、行为文明、谈吐得体;

不在校内吸烟;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不聚众聊天;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果皮;教育引导孩子爱护校内设施,为孩子树立表率,共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3.关注孩子成长,关注班级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主动与教师沟通,重视培养孩

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自信、阳光、活泼的性格。

4.引导孩子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看待并处理孩子与同伴的矛盾。

遇到孩子间发生矛盾和纠纷时,家长应采取正确方法给予引导,文明教育,或向班级教师反映,给予恰当解决,共创和谐、温馨、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5.做好孩子接送工作,按规定时间接送孩子,不随便改动孩子作息时间,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骑摩托车接送时,大人小孩都要戴好头盔。不暴饮暴食、不放纵溺爱,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6.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要鼓励、支持孩子自己完成。

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作为榕城中学一份子,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你、我做起,从创建文明校园做起,为博罗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校园文明纪律倡议书4亲爱的同学们:

美丽源于爱的倾注,美丽的校园倾注了设计者的灵感,校领导的关怀,全体教职员工的心血。

同学们,如此美丽的校园,你忍心丢下手中的废纸,去玷污它的一尘不染吗?你忍心大声喧哗,去打破它的宁静和谐吗?

你忍心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去破坏它的美丽吗?

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确实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我们需要一个优美和谐、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我们是学校的主人,理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美好校园而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贡献。为此,学校政教处向全校的同学们倡议:做到“三别”、“四带”、“五无”。

“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

“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

“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让我们每一次抬头都能看见微笑,让我们伸出手去都能触碰阳光。也许只是轻轻地弯下身拾起地上的空水瓶、包装袋。

也许只是每天清晨遇到老师恭敬而朝气蓬勃的一声“老师早!”。

也许只是身边的同学摔倒时及时伸过去的手。

也许只是被同伴误解时坦荡宽容的一个温暖微笑。

也许只是默默将散落一地的作业本拾起放好。

也许只是看见值日的同学拖得干干净净的地板时小心地绕开行走。

也许只是看到老师抱着一摞摇摇欲坠的作业本时上前帮一把。

这些一点一滴勾勒出了温馨的画面。

就像是自宇宙远道而来的阳光洒满了每一个人的心间。就像是一笔一画地为一张美丽精致的草图自己上色,最后的完稿光彩夺目。那么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好,我们的世界因此精彩!让我们争做文明中学生,一起共创文明校园!

倡议人:___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校园文明纪律倡议书5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安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他不仅关系到我们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我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的安全是万分重要。为此,我倡议:同学们要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掌握更多的安全方法。

在书声朗朗、绿树成荫的校园内,你知道有多少安全隐患吗?校园安全涉及到我们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隐患有20多种,如: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交通安全、火灾火险、溺水等等。在全国各类安全事故的比重很大。据了解,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

可是,又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这些意外事故发生呢?

在教室内活动,有许多看起来细微的小事情值得同学们注意,否则,同样容易发生危险。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磕碰。

我们的教室空间较小,又放置了许多课桌、椅子等物品,所以我们不应该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

2、防滑、防摔。

不要把水弄到教室的地面上,注意防止滑倒受伤;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室,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

3、防坠落。

无论教室在楼上还是楼下,都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坠楼的危险。

4、防挤压。

上下楼均要靠右边行走。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压到手,也应当处处小心,要轻轻地开关门窗,也要留意是否夹到其他人的手。

5、防止意外伤害。

手工刀、剪刀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大头针等文具,使用时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后应妥善保存起来,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的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放松、调节、适当休息的作用。课间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室应当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上课时间。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能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神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跳跳绳,踢毽子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篇8

关键词:高等院校统一战线和谐校园路径优势

abstract:Harmonyinuniversitiesisnotonlytheimportantcomponentoftheharmonioussociety,butalsoplaysaleading,demonstratingandpromotingroleinconstructingaharmonioussociety.astheorganizationformofunitingandjointingitsinternalmemberstorealizethecommongoalsandinterests,theuniversity’sunitedfronthasmuchintunewithaharmoniouscampusintermsofvalueappealsandcultureparentage.thiskindofinternalunitycangivefullplaytotherouteadvantageoftheunitedfrontinparticipatingthemanagementoftheuniversity’saffairsanddemocraticsupervision,thusmakingpositivecontributionstobuildingaharmoniouscampus.

Keywords: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unitedfront;harmoniouscampus;routeadvantage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集起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1]统一战线作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更是义不容辞。

高等院校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高校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高地、文化高地和人才高地。高校统一战线如何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牢牢把握千载难逢的契机,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智慧和力量,非常值得认真探讨。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和”即和睦,有和舟共济的意思;“谐”即相合,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具体到高校,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人、事、物、景、情等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2]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实现事业和谐、人的和谐、管理和谐及环境和谐。和谐校园的构建,对大学的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风学风、人文精神等影响深远。师生在学术氛围浓厚、文化生活丰富、人际关系和谐、生活方式文明、有共同价值取向的校园和谐环境中学习和工作,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是社会发展、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基础之上,以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支撑。因此,高校要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等方面承担起高等教育应有的历史重任。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3]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校园的创造活力。

第三,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二、高校统一战线与和谐校园的内在统一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稳定有序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统一战线作为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从实质上看,就是追求和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工作追求的是全社会的和谐。高校统一战线作为团结和联合其内部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和利益而奋斗的组织形式,其追求的是校园的和谐,而和谐校园又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4]在本质上,统一战线与和谐社会既具有共同的思想文化渊源,又统一于共同的价值诉求。

(一)“和合”文化是两者共同的文化渊源

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合”思想始终贯穿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代,为统一战线打下了厚实的历史基础。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逐步成为了民众普遍认可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合”。传统的和合学反映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在历史思想方面保存了丰富的“统一”思想资料,是中国人民团结统一的思想文化基础,进而也成为中国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基础。毫无疑问,和合文化的传统因素在现代统一战线中占有很大成分,没有和合文化的传统,统一战线思想是不可能存在的。

同样,没有传统和合文化的依托与滋润,也就没有和谐校园的提出。对校园而言,它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得到认真的贯彻落实,党的执政为民的理念得以实现,学校不同群体利益有效协调,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巩固,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讲,统一战线的团结和谐是学校团结和谐的基础,没有统一战线的广泛团结和内部成员的和谐相处,也就没有校园的团结、和谐和稳定。[5]

(二)“和而不同”是两者共同的价值诉求

当前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和而不同、多元一体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价值追求。我国高校就是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加强同他们的团结,鼓励和支持他们为学校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和而不同”包含着对不同意见和不同群体利益的承认和宽容,揭示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普遍特点和规律,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原则,与和谐校园所追求的政治平等、学术自由、各要素协调发展是一致。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来协调学校各方的矛盾和利益,其内部成员才能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想、理念、学术上探讨。由此可见,统一战线与和谐校园在价值追求上本质是一致的。

三、充分发挥高校统一战线的“四大路径”优势,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统一战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而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宝。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统一战线所蕴含的和谐理念与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实际工作中,其独特的功能和路径优势才能得以更好地发挥。充分发挥广大统战成员的优势,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建功立业,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学校发展服务,是高校统战工作必须常抓不懈的主线,也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必然选择。

转贴于

(一)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优势

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学校改革发展顺利进行的制度保障,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6]统一战线成员中有许多学术造诣较深、有一定代表性的专家学者,他们中有许多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府参事,调查研究和语言文字能力强,勤于总结和善于凝练。发挥他们在学校重大事务中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推动他们围绕学校改革与发展建言立论、献计献策,有利于学校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构建和谐校园完善制度架构。

从建设校园政治文明的高度,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优势,要求高校统一战线在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如:建立规范的政治诉求机制,包括健全征求党外人士意见的制度,建立党外人士参加学校有关会议、向党外人士传达文件的制度,为其提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条件;建立健全依法治校和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工作机制,为统一战线成员提供了解校园建设发展的窗口;创造民主宽松的政治氛围,使持有不同政见、不同价值观的个体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反映诉求,使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对具有突出影响的重要事项进行讨论评议,对学校及地方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二)发挥“人才荟萃、智力集中”的优势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知识分子占教师的50%-60%,人数多、层次高、参政意识强、影响大,智力结构具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特点,且相当一部分是教学、科研、管理岗位的骨干,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针对具体问题潜心研究破解难题,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7]他们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的成长,真诚希望国家繁荣昌盛、学校事业发展,是促进学校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

高校统战工作的着力点应在充分利用“人才荟萃、智力集中”路径优势,更新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的人才观,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建立和完善灵活开放的人才资源调配机制,加强学校在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方面的力度,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激励机制和考核选拔制度,制定符合本校实际“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健全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校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专家制度、校教代会制度,加强校党委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认真对待有关知识分子工作重要政策的研究、执行、工作部署和落实。鼓励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反映真实情况、讲真心话,为学校改进工作方法和科学决策,积极建言献策。支持他们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教书育人,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优势

当前,高校正处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必然导致校园原有利益关系格局的突破与调整,从而引发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不利于高校安定与和谐。高校统一战线汇集大量的知识分子,其中不乏优秀的专家和学者。牢牢把握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讲求实效、协调各方、分类指导、教育疏导、立足大局、谋求共识的原则,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各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发挥统战“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路径优势,通过统战工作,进一步密切与党外人士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以民主的方法和协调沟通的形式来消解各种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尊重师生的表达自由,引导师生以理性、合理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倾听师生呼声,关注师生的疾苦,强化服务功能,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

(四)发挥“联系广泛、社会合作”的优势

高校统一战线成员主要分布在各民主党派,还有青联、侨联、台联、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社会团体。他们的社会关系多、活动范围广,接触到社会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人士,与教育、科技、文艺等社会各界人士有广泛的合作与联系,拥有相当可观的社会资源。通过他们,可以更好地宣传扩大高校的影响,并在加强教育等领域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中进一步拓展广阔的空间。

高校统一战线应广泛团结和联合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群众、信教群众等,使各类人才资源得以整合、形成合力,贡献力量,为创建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注入活力。学校统战部门要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通过考察调研、提交提案议案、专题发言、咨询建议、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发挥他们联系社会各界的作用,加大对学校自身宣传与推介,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搭建高校与地方加强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发挥内引外联的纽带作用,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高校与地方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不断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最终为高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为促进校园和谐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J].新华文摘,2007(5):1-2

[2]花亚纯,等.关于和谐校园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6(5):1-3

[3]郝辉,等.构建和谐校园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9):47-48

[4]叶勤.对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1):152-154

[5]兰小平.从统一战线的角度思考和谐校园的构建[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9):80-82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篇9

[关键字]节水措施循环利用高校节水问题生态校园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为此从“十五”期间国家就做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规划。而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水费在教育经费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建设节水型高校的步伐刻不容缓,而近年来高校也已逐步开展节水型生态校园的建设,其建设成效如何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一、节水型生态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水资源部做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总体安排,而节水型高校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的重要内容。

为此近年来,各大高校响应国家水利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号召,已在校园节水方面采取一定措施并获得一定效益,但是经实地在全国高校的调研中发现其实施节水过程中存在包括制度建设等在内的一些深层原因制约节水型生态校园的建设,笔者为此走访了高校后勤相关部门深入了解研究,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出了进一步探索,并汇总整理。

首先,经在高校节水型生态校园建设的相关调查,目前全国高校在节水型生态校园建设方面已普遍采取措施,其具体现状如下:

(一)制度管理方面:据调查,在节水的制度管理上,现在大部分高校均有所措施,如对建筑楼宇安装水表,每月统计用水量,对供水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已实现责任到人,甚至部分采取对学生每月用水定量分配,超额付费等管理制度,取得一定节水效果,但仍存在节水横向对比不及时,管理体制不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降低了节水管理效率,阻碍节水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二)技术设备方面:近年来,高校已逐步引进节水技术、对学校的各节水设施、节水器具进行部分改造,如对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抽水马桶推广普及,改进供水系统等等。一些学校甚至利用中水处理设施,初步实现污水和循环水的再利用,节水与效益的提高。

(三)意识宣传方面:大部分高校对节水比较重视,在用水区域附近基本已张贴节水标语,同时后勤部门与相关社团合作,共同组织学生节水活动,在校园内取得一定效果。同时从调查中发现,高校同学已具有一定节水意识,但节水意识还比较薄弱,表现为节水主动性不够,没有从人与水和谐相处的角度看待节水,而是视为一种短期应对缺水的被迫行为。

二、节水型生态校园建设存在问题

节水型生态校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并且艰苦的项目,在发展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各高校均已采取相关措施推进其建设,但实施中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相关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制度管理滞后:虽然各大高校已制定相关节水规定,但大部分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得以严格执行,收效甚微且多为短期,究其原因或为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更深层的原因是节水新制度没有与学校现行的管理模式相适应,相关数据难以采集、相关指标难以难以量化,最终使其节水效果大大折扣。

(二)设备更新缓慢:上文提到,各高校已普遍采取措施改善校园节水设施,但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高校校园节水在硬性设施建设上才刚刚起步,部分地区高校由于受更换节水设备成本限制以及对节水技术缺乏了解导致了在校园节水建设方面的落后,这一方面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落后有关,同时也反映出节水设备、器具生产成本高昂,需要国家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高校节水普遍存在激励机制不完善、节水源动力不足的问题,节水缺乏利益驱动,一方面学校缺乏对学生节水的激励措施,另一方面国家在节水技术和器具的推广和应用方面缺乏应有的政策支持。

(四)宣传缺乏创新:虽然学校针对校园节水的宣传从未曾间断,但其中仍不乏问题。如一些节水标语被商业化,降低了其节水环保的宣传作用,此外学校鼓励学生节水活动的方式主要停留在一些例行活动上,缺乏新意,宣传作用不佳。

三、节水型生态校园建设反思与建议

既然当前全国高校在节水型生态校园的建设上普遍有所重视并采取措施,那以上存在的节水效率依然低下、节水意识依然薄弱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何?又该如何采取措施改进,以达到合理、充分地利用生活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校园节水走上持续、健康、生态型的发展道路呢?

为此,笔者做出反思,并走访高校相关部门继续了解,最终针对高校节水型生态校园建设的调研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汇总成果如下,具体建议政府与高校:

(一)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鉴于目前高校节水中普遍存在的节水源动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各地政府加大政策鼓励与资金支持,建立节水设备、器具生产企业的扶持制度,制订相应的投融资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节水设备技术科研成果的转化,降低节水产品的成本,提高节水产品的竞争力,扩大节水产品的市场份额,降低高校节水的成本负担,促进高校节水更快更好地发展,最终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二)落实制度管理:鉴于各高校普遍在节水制度管理方面的不完善、滞后,建议:

1、制定具体的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节水管理规定、考核指标和奖惩办法,并严格执行。

2、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计划用水,超额收费,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校园节水。

3、对学校设施管理和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三)加强生态节水理念:注重生态校园建设与绿化节水结合,具体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加大措施:

1、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合理选择园林植物种类,注重园林植物的配置优化。

2、利用天然降水,将雨水进行再次利用,可以用作景观用水,绿化校园,洗车等。

3、重视节水和替代性水源开发工作,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在污水回用、海水利用等方面进行探索,促进节水型生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节水设备效益:科学的节水技术是建设节水型生态高校的原动力,推行新型的节水技术是节水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具体应实现:

1、节水设备的先进化,有条件的更换新型节水设备。对教学楼的供水系统进行改造,合理化供水路线,在平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把直冲式改为循环用水等。

2、根据不同区域和地域的特点、水资源状况和学校经济发展情况设计节水指标体系,在校园水资源综合规划基础上,选取节水试点高校,建立并实施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并形成一套较规范、完整的节水指标评价体系,定期对校园节水成效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以促进高校节水成效的合理评定,便于高校间横向对比和高校自身纵向对比,并形成良性循环,待成熟后推向全国。

3、有财力的学校还可以实行信息化、电子化用水系统管理,提高节水的科学性与管理效率。

(五)个性化节水宣传:为解决校园节水宣传方式过于陈旧,建议高校逐步探索个性化的节水宣传方式,使节水宣传内容具体化,形式多样化:

1、经常更新一些有创新意识的的标语、口号,或向同学们征集个性化宣传语,吸引同学注意,增强宣传效果。

2、加大宣传节水热线等节水具体信息宣传,在节水条幅上加入一些节水小窍门、小规范的宣传,向同学发节水窍门书签等等。

3、加大与学生社团的创新性合作,组织更多类似“节水知识竞赛”“节水模型大赛”等特色节水活动,进一步增强节水的宣传效果。

随着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深入发展,节水型生态校园的建设必将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如何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兼顾校园整体的经济效益,更好地发挥校高校校园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正是本论文的焦点所在,通过我们的一些调研、探索与建议,希望对高校节水型生态校园的建设有所帮助。希望更广大的研究工作者能积极推行节水型生态校园的建设,不断的突破水资源利用的极限,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开展节水工作的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广泛应用到高校的日常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张福麟推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J];建设科技;2010-22

[2]陈翊节约型校园建设与评价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

[3]黄武南建设高校节约型校园[J];中国冶金教育;2007-01

[4]孙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中国供水节水报》2004-1-3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篇10

各位领导:

根据安排,我部门承担指标体系校园文化及群团工作考核材料检查工作。指标体系中包含校园文化、团学工作、工会工作三个方面的内容,现在就检查情况分别汇报如下:

一、校园文化

这部分包含四个扣分点,根据检查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校园文化概念较为模糊,大都以团学活动代替校园文化,提炼不够,大都没有上升到校园文化层次。

2、根据指标体系,领导班子需专题研究此项工作,大部分学院没有提供相应材料。

3、大部分学院没有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计划和措施。根本原因是学校层面没有校园文化建设院系层面的指导意见。

二、团学工作

根据各学院提供材料和征求校团委意见,各二级学院在团学工作方面基础较为扎实,存在问题较少,主要是:大部分开展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加入党组织规范性材料提供不足。此项考核应依据团委到二级学院考核结果,但团委考核尚未结束,只能依据考核材料。

三、工会工作

根据各二级学院提供材料和征求校工会意见,各二级学院能够配齐班子,积极组织和参与教职工文体活动,开展慰问困难职工等活动。只有个别学院存在教代会提案数不达标的现象。

四、工作建议

1、校级层面应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安排。

2、各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应根据学校安排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安排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