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软硬件报告十篇计算机软硬件报告十篇

计算机软硬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3:19

计算机软硬件报告篇1

1目的

加速公司网络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保证在建项目的成功实施;对计算机硬软件的购置、发放、使用,以及软件、数据文件的保密、防毒、备份等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确保设计、生产与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计算机应用项目工程和硬软件及数据资源的统筹管理。

3职责

3.1网管室负责系统的硬软件资源的正常运行与安全维护,解决系统实施与运行中的技术问题,在系统实施中保持系统的集成性;组织有关部门采集、整理与备份数据;跟踪了解市场行情,技术动态,为公司领导提供所需要的决策支持资料,对不同层次的工作要求,统一制定相应的配置标准;配合各部门和合作单位开展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织制定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理规程;在公司主管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实施与运行的统筹管理,并推动管理部门的实施。

3.2各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协助本部门网络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本部门的硬软件的正确使用和保管,做好相应的保密、防病毒及数据备份工作,为本部门建立严格科学的计算机应用管理制度并按制度监督执行。

3.3由公司主管领导参与,总经理挂帅所组成的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负责提出公司的it发展战略、开发目标、策略和要求,及审批项目投资;调动与组织有关管理部门按计划逐步实施公司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并批准进行新老系统的切换;组织调整不合理的、与新系统不相适应的管理机构、体制和制度;在系统实施的主要阶段,组织方案审批与成果技术鉴定。

4.4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有关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教育与培训,岗位考核和必要的人力资源配备。

4工作程序

4.1计算机应用项目的申请、立项、批准、实施及验收

4.1.1公司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应根据公司发展总体要求,制定公司网络信息

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规划及具体要求,网管室会同各有关部门按

要求综合公司实际情况和计算机硬软件技术发展状况,向装备部提出书面申请,装备部

组织多方论证小组讨论,并形成立项报告,报公司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审批。

4.1.2正式立项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由公司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指定项目负责人,按立项报告要求组织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设计方案选型、施工方案制定。

4.1.3方案确定后,项目负责人组织对合作单位选择和考察,具体要求如下:

a)合作方基本情况考察:包括公司名称、性质、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主要产品或业务范围等;

b)技术能力考察包括:

1)开发实力及专业队伍情况;

2)专业资格认证情况;

3)项目管理及质量保证体系;

4)技术服务及后续技术支持能力;

5)项目实施成功经验等。

c)对合作方在本行业的成功用户情况考察

d)对合作方所提供方案综合评价:

1)所提供方案可行性(先进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评价;

2)实施能力评价;

3)方案需完善和改进的方面。

4.1.4项目负责人将综合考察的情况,以《计算机应用项目综合考察报告》的形式,上报装备部组织多方论证小组进行评议,其中包括招标或议标、商务合同、技术协议签定等,然后按技改程序申报资金、组织实施。

4.1.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网管室负责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随时向公司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实施完工后,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验收报告,报装备部组织验收;验收完工后,所有验收资料在网管室存档,验收原始记录在装备部保存。4.2计算机硬软件的购置

4.2.1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硬软件需求申请,填写《计算机硬软件需求申报表》,进行相关需求说明,经网管室按配置标准审核后,属技改列支的,报装备部按技改程序审批;属日常办公列支的报总经办按相关程序审批。最后由网管室根椐实际工作

要求配备,如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其费用将不予报销。

4.2.2购置的硬软件需经网管室验收、入库,方可报销。

4.3硬软件的保管和分发使用

4.3.1确认合格的软件,由网管室登录于《软件控制清单》,注明软件的名称、编号、版本、登录日期、主要功能、使用状态(Y表示在用,n表示已作废)及使用部门等相关内容。

4.3.2软件原件由网管室集中保存,保存的场所应隔尘、干燥、无化学物质或气体的污染,软盘保存在干燥箱内。软件磁盘原件保管两年后,应复制或制作新的软件原件,经比较验证无误后,加盖“有效”印章、并由验证人员签名,旧原件撤离保管场所。

4.3.3网管室根据使用部门的需要复制相应的份数,复制时在网管室专用的电脑上进行,复制后的软盘经验证和杀毒处理后,在软件存贮介质表面加粘软件标签,由验证人员签名,并加盖“有效”印章后发放相关使用部门,由软件应用人员在《软件发放登记表》上做签收记录。不能复制的软件可以原件发放,在控制清单或发放记录表的备注栏中注明。

4.3.4各种软件的安装盘及相应资料统一存放在网管室,并填写入库登记表,资料允许使用部门借用或复印发后使用,但须办理相关手续。

4.3.5在软件的安装使用过程中,网管室负责提供该软件运行的环境及相关技术支持。

4.3.6各部门所有计算机硬软件由部门信息管理员或操作责任人向网管室办理领用或借用手续,当其岗位变动时须到网管室办理转交手续,否则人力资源部拒绝为其理相关手续,且造成财产丢失还将追究其赔偿责任。

4.3.7部门信息管理员和操作责任人必须保证所使用的硬软件完整无缺,定期做好清洁保养工作,凡造成硬、软件丢失或违规操作造成损坏的要承担赔偿责任。

4.3.8计算机硬软件的报废、转让、处理,须经网管室、总经办、装备部共同决定,报主管领导批准,并做好相应记录。

4.4硬件软件的测试、维护、升级

4.4.1外来软件或下载软件必须经网管室严格测试(并做好测试记录),测试合格后方可安装或使用。

4.4.2凡经网管室按正常程序登记注册的计算机硬软件的维护,由网管室负责完成,并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

4.4.3由网管室组织对原使用部门的旧版软件逐一进行更新,使用部门软件应用人员在《软

件发放记录表》上再次做签收记录。旧版软件原件的贮存介质由网管室加盖红色“作

废”印章,予以保存。

4.4.4现有硬软件的升级,申请部门需填写《计算机硬软件需求申报表》,依硬软件购置程序进行审批。

4.4.5硬软件的升级由网管室执行,软件升级经确认后,将更新情况登录于《软件控制清单》。

4.5软件及数据的保密要求

4.5.1内部开发的应用软件的密码由软件开发人员及软件应用人员持有,不得向他人泄露,密码的升级由原开发人员执行,并记录密码升级的情况。

4.5.2公司局域网络,由公司计算机领导小组授权网管室,对公司虚拟网的划分,工作组及用户访问权限的设置,并对操作密码进行统一管理,任何人不得随便将密码转告他人,防止软件资源非授权的使用。

4.5.3公司中心机房非网管室人员不得随意入内,网络中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只允许网管理员操作使用;对服务器系统软件、数据库应进行多重加密处理,经系统管理员授权,方可使用;网络中所有工作站,须经部门负责人授权允许,持本人用户密码上机操作使用。

4.5.4e-maLL接收与发送需进行严格检查,以防止保密资料经此渠道泄出,发送与接收的电子邮件均需进行审批与登记。

4.5.5经由绘图机出的图纸需进行登记管理,在打印图纸资料时,申请打印人员需填写《CaD出图登记表》,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打印作业。

4.5.6网管室对备份数据的磁盘、光盘、磁带等存贮介质,设专人保管,数据管理员必须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未经主管领导的批准,不得随意使用或外借。

4.5.7凡将公司重要数据恶意更改、非法复制或外泄者,给以重罚;因此造成重大损失的,还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4.6软件使用的防毒要求

4.6.1公司局域网内,经网管室指定可以使用光驱、软驱的部门,应严格控制光盘、软盘的使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其它部门内部连网的电脑,光驱、软驱一律予以拆除或禁用,否则不准上网。

4.6.2使用互联网的部门;需指定一台或几台电脑,这些电脑不得与公司局域网连接,在互联网上读取资料后的软盘未经检查不能在公司内部网上使用。

4.6.3网管室负责对网络中的电脑进行病毒清查,各部门发现本部门电脑有病毒感染,

要立即杀毒或报告网管室处理。

4.6.4外单位的软盘、光盘需在公司局域网计算机中使用,使用前要由网管室进行病毒清查,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4.7数据的备份

4.7.1凡向技术中心资料室提交入库产品资料,必须在数据库服务器中进行数据备份,再由网管室数据管理员定期将其数据刻成光盘,以便永久保存。

4.7.2各部门数据的备份由部门信息管理员每周进行一次。对于没有专用数据库服务器的用户,备份方法为:指定—台计算机,然后在该机根目录(C或D盘)下给每个用户建立一个备份文件夹,每星期将每个用户需要备份的数据备份到指定计算机的指定目录下面。

4.7.3重要数据必须到网管室申请备份,按需要加密或封装打标长期保存,需要使用备份数据时必须得到主管领导的批准,并保存使用记录。

4.7.4网管室把各部门的数据至少每半年备份一次,刻成光盘长期保存。

4.8当软件系统的更新影响到公司现有的运作时,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应确保相应的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得到建立或修订。

5相关文件和质量记录

5.1计算机应用项目综合考察报告

5.2计算机应用项目方案书

5.3计算机应用项目验收报告

5.4ZJ5/12—JS15计算机硬软件需求申报表

5.5ZJ5/14—JS17计算机软件及数据文件控制清单。

5.6ZJ5/19—JS51计算机硬、软件、数据文件入库登记表

5.7ZJ5/13—JS12计算机硬软件及数据文件发放登记表

5.8ZJ5/20—JS52对外电子邮件发送登记

5.9ZJ5/21—JS53外来电子邮件接收登记

计算机软硬件报告篇2

一、会计人员的管理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财会工作的岗位一般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 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 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电算主管、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

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是在原有的会计人员岗位分化和再组合,所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岗位责任制,以便适应会计电算化的新情况,进一步更好地明确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发挥会计人员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单位可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的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参照上述原则进行设置 和调整。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各岗位人员应保持相 对稳定。由本单位人员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还可设立软件开发岗位。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单位 实际情况结合上述分工适当合并设立岗位和职责。根据上述原则,下面介绍一个具体单位的会计电算 化系统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的分配:

1.会计电算化主管。

会计电算化主管又称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会计电算化主管负责协调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 行工作,应该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相应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 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 会计电算化主管的主要责任是:

(1)领导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拟定会计电算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会计电算化日常管理制 度。

(2)根据所用软件的特点和本单位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来建立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体系和核算方 式。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会计制度与本单位核算管理的要求,报表数据格式必须符合财政部门和 其他有关部门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岗位人员对会计应用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会计电 算化运行现状,提出修订或开发会计核算软件的意向。

(3)总体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的运行工作。提出有关硬 件、软件的更新、维护和安全保密的方案;挖掘硬件、软件的显在和潜在的作用,充分发挥会计电算 化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保证和监督系统的有效、安全和正常运转,发生故障应及时查明原 因,及时纠正,及时恢复正常运转。

(4)负责上机人员的使用权限,协调系统内各类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电算 化岗位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指导各岗位人员完成会计电算化工作任务。做到各司其职、奖罚分明, 一以促进整体电算会计岗位责任制的运行效果。提出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目标、方案和实施步骤。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人员培养锻炼和考核,使本单位形成不同技术层次的(程序员、维护员、操作员 等)会计电算化人才格局。“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沿着全面、持续、稳定、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5)负责组织监督系统运行环境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系统建立时的各项初始化工作。并负责整个会 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的安全性、正确性和及时性的检查,做好上机记录的整理工作,按规定及时归档。 做好系统运行情况的总结,提出更新软件或修改软件的需求报告。

2.系统操作员。 系统操作员是指有权进入当前运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全部或部分功能的 人员。系统操作员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 行会计数据备份。系统操作员应具备会计核算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 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系统操作员的工作。

操作员的主要责任是:

(1)具体负责本单位会计核算软件操作运行。负责系统日常会计数据、会计信息的汇集、输入、 处理、输出、打印和储存。备份的操作运行,保证会计数据、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严格遵守会计电算化有关制度,包括开停机制度二上下岗操作记录制度;操作过程中发现故 障应及时报告会计电算化系统主管,并做好故障记录;坚持防病毒制度;会计数据、会计信息检查审 核制度的储存安全保密制度等;

(3)操作员岗位职责可根据企业规模大小、企业业务量多少、会计电算化发展状况(应用程度) 等具体事宜确定。具体地说,操作员可以一人一岗,也可以一岗多人。系统操作员岗位可以细分为:

a.数据录入员。

负责检查专职会计人员提供的记账凭证是否合法、合理与正确,对于违规记账凭证拒绝录入。在 数据录入过程中如发现有疑问或错误时,应及时询问有关人员,不得擅自修改或作废。严格按要求录 入数据,录入完毕后自查核对,校对无误后转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录入数据应做到日清月结。

b.帐务系统输出操作员。

负责打印机制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根据情况可以由原专业会计各会计岗位责任者担任,也可以 指定一人负责。输出操作员应认真按本汇总、打印、输出机制凭证和汇总表,并与对应的原始凭证粘 贴在一起,保证手工凭证和机制凭证在内容、编号和金额上完全一致。

c.专项模块操作员。

负责会计专门核算的操作工作,根据情况可以由原专门进行材料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利 润核算等会计岗位责任者担任专项模块操作员。

d、报表系统操作员。

负责会计报表的计算和打印工作。根据情况可以由原专门负责会计总 账报表会计岗位责任者担任报表系统操作员,也可以分别由成本核算、利润核算、总账报表等会计岗 位责任者担任报表系统操作员。上报会计主管部门的会计报表应根据会计主管部门统一设计和布置的 格式编制上报。内部管理会计报表应根据会计主管领导统一要求决定。报表的初始化和编制输出一经 确定,不得随意变动。打印输出的会计报表必须经有关领导审阅签字或盖章。每月报表必须以软盘 (双份)和书面两种形式保存,并填写“备份数据登记簿”。

e.数据分析员。

负责对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 水平。采用大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需设立此岗位,由会计主管兼任。主要负 责会计预测、计划、分析以及其他会计业务的操作工作。

3.数据审核记账员。

数据审核记账员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核 算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位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 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会计主管兼任。

数据审核员的主要责任是:

(1)具体负责各种会计数据的审核工作。可以由原负责审核的专业稽核员担任。按照所审核数 据的环节,审核可以分为:

a.事先审核,即会计数据在输入计算机前进行的检查审核;

b.事中审核,即在记账凭证录入系统后进行的检查审核;

c. 事后审核,一即在处理会计数据、会计信息完毕,依据会计核算软件检索功能检查审核。一 般情况下可由录入员进行事先检查审核,由专职审核员进行事中、事后审核。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必须由审核员检查审核。

(2)审核员的工作范围既包括审核会计凭证,又包括审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既包括审核会 计内部数据,又包括审核会计外来数据及网络数据;即包括审核各类代码的合法性、正确性,又包括 审核摘要的规范性等。

(3)按照审核员的工作质量确定,必须严格检查审核各项会计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无 误。还要特别严格注意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侵蚀。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不正确的输出数据,审核人 员应拒绝签字并及时报告有关人员。

4.硬件维护员。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硬件设备是指专门用于会计业务的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显 示器、打印机、电源等。会计电算化系统硬件维护人员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行。此岗位要求 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 的单位,需设立此岗位,此岗在大中型企业应由专职人员担任。

硬件维护员的主要责任是:

(l)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硬件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严格执行硬件维护保养制度,保证硬件的正 常运行。硬件维护员的职责按维护任务性质,可以划分为:对硬件适宜经济性运行的维护保养,即保 证在一定条件下(例如,确定适宜的运行时间,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及温度、湿度等空气质量条)的 经济性运行;对硬件进行物理性维护保养,包括对硬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根据零部件使用生 命周期和磨损程度更新更换,保证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零部件运转正常。

(2)制订和维护规划方案和日常维护工作计划,履行硬件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硬件运行 情况,进行维护保养工作,按期编制零部件、工具、用具使用和采购计划,保证日常维护更换和使用 需要。具体如组织操作人员对计算机、键盘和打印机进行日常清洗;定期进行设备的全面检查;随时 整理工作台上的打印纸;调整监视机房的调温设备是否正常,温度是否合适等。

(3)严格执行机房管理制度,对硬件的安全摆放、移动和运行进行监护,保证硬件在静态和动 态环境下的安全性。进行的维护工作需登记“维护登记表”。较大的维护工作须向系统管理员和部门 领导作系统维护报告。

(5)软件维护员。

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维护人员负责保证计算机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位要求 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 的单位,需设立此岗位,此岗在大中型企业应由专职人员担任。

软件维护员的主要责任是:

(1)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严格执行软件维护保养制度,保证软件的正常 运行。软件维护员的职责按维护任务性质可划分为对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性维护、对会计核算软件适 应性维护。其中对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性维护,即对会计核算软件在运行中发生的功能错误进行维 护,也就是排除会计核算软件在运行中发生的功能错误,恢复会计核算软件原来的功能。对会计核算 软件适应性维护,也就是由于企业机构的变更、经营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会计业务、会计流程的变 动,以及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会计业务处理方式、会计报表的内容及格式的变动、对会计核算软件进 行一系列修改及维护,使其适应变化的情况。

(2)根据上下岗操作记录和软件运行报告,编制日常维护计划,保证会计核算软件各项功能的 正常运行;熟悉会计核算软件运行的特点及薄弱点,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维护技能,做好临时性维 护和技能性维护任务,确保会计核算软件发挥原有功能。如发现软件的原设计功能未能正常运行时, 应作详细记录并与软件供应商联系解决。

(3)软件维护人员除实施数据维护外,不允许随意打开系统数据库进行操作,实施数据维护时 不准修改数据库结构,其他上机人员一律不准进行直接对数据库的操作。会计软件的升级应由系统主 管报告部门领导批准,由系统主管组织,软件维护人员具体实施,并编写升级报告,形成文档进入档 案。

许多情况下,系统软件维护岗位和硬件维护岗位可以合并。

6.档案员。

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的目标是为企业管理提供财务信息。档案员应按照有关规章制度保管这些信 息和系统本身的资料。

档案员的主要责任是:

(1)负责以磁盘、磁带或激光盘等介质存储的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会计报告期 终了(月份、季度、年度),有关会计电算化岗位操作员应向档案员办理归档交接手续;使用中的所 有软件,应由有关会计电算化岗位程序员。维护员应向档案员办理归档注册手续,要保证磁盘、磁带 或激光盘等介质存储的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的档案完整齐全并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实际运行的程序文件 和数据文件相一致性。

(2)档案员对磁性介质会计档案的管理,要做到:

a.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和备份工作,防止磁盘损坏没有及时备份而丢失文件;

b.以磁盘、磁带或激光盘等介质存储的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保管的会计档案,要注意完善防 盗、防磁、防热、防辐射等措施;

c.磁盘化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应按照有关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办理。档案员不得随意违章销 毁。对会计核算的年度资料,应复制三份,分别存放在不同地点,以防意外。

(3)按档案管理要求移交档案,一填写档案移交单。

7.系统分析设计员。

系统分析设计员是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许多单位中,这往 往是一个被忽视的岗位。

系统分析设计员的主要责任是。

(1)具体负责本单位会计核算软件运行分析工作。根据本单位确定的会计电算化中长期发展规 划,制定具体的系统分析实施方案,并遵循科学系统的分析步骤、内容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 核算软件开展运行状况分析,做到扬长避短,促进会计电算化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2)分析的工作内容应重点掌握三方面工作:

a.分析原有功能发挥情况如何;

b.会计核算软件运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并分清主要和次要问题;

c.综观企业内外计算机发展水平和核算状况,开展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需求分析。

(3)根据开展系统分析所调查的资料,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在报告中,应遵循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充实与提高、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信 息系统、预期值与实际值等方面的关系,保证系统分析报告的可行性。

在中小企事业单位,系统分析员一般由会计电算化主管兼任或临时聘任专家担任。

8.程序员。

主要责任是;

(1)具体负责本单位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工作。根据本单位确定的会计电算化中长期发展规划 和分析员提出的分析资料,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步骤,保证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软件具备一定的规模 与水平。

(2)调查研究国内外计算机发展状况与核算水平,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在一般情况下,分一 年、三年、五年为不同的开发阶段,对会计核算软件进行部分开发或总体开发,形成循序渐进。阶梯 式的发展模式。

(3)开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必须符合财政部有关《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办法》的规定,必须经过相 应一级的主管部门评审通过,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具备一定的安全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4)评审通过的会计核算软件,经编译后,应拷贝一式四份,分别移交有关岗位(一份程序留 存;一份操作员使用;一份维护备用;一份档案员存档),必须按规定进行维护和管理。

9.电算审查员。

电算审查员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要求电算审查员具备 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 此岗位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 采用大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需设立此岗位。

10.网络员。

主要责任是:

(1)负责本单位会计信息网络系统的采集、传递,即负责对所属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会计信 息网络系统数据的采集、传递、储存,负责企业内部信息的采集、传递,将上述采集、传递的信息转 存移交于有关操作岗位。网络员采集、传递、储存信息的职责,应做到及时准确并保证通用性(如使 用的软件不兼容,应由维护员做技术处理,达到一致方能运行)。

(2)按照操作技术规范采集、传递信息,严格检查出入口信息,并采取相应防病毒手段措施, 严防计算机病毒侵蚀会计信息网络系统。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运行的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运行必须要有个严密的操作行为规范。通常,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一 般配备二台或若干台计算机。上机人员包括会计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由于介入操作的人员数量 多,构成复杂,客观上也会产生不同人的行为方式。因此,制订统一的操作行为规范,使其达到预期 的目的,是会计电算化操作运行的客观需要。

另外,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以集中处理为主,任何一个岗位的差错,都会影响到整个 系统的安全。

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运行的管理包括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对操作过程的规范,以及审核、备份及 操作日志等方面的管理。这些方面构成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运行的管理。

(一)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分为操作人员资格的认定和赋权两个方面。

1.操作人员资格的认定。

操作人员资格认定办法一般应由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制订。会计人员(包括电子计算机专业人 员)因工作需要上机操作,必须经财政部门考核组考核合格,颁发“计算机操作证”或“会计电算化 操作证”,持证上机操作。考核不合格或无证者不准上机操作。进行操作人员资格认定是从根本上保 证上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措施,能有效防止上机操作人员因操作技术不合 格、不具有一定水平的技能而误操作造成差错、损失。

2.赋权。

根据《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软件应具有防止非指定人员擅自使用和对指定操作人 员实行使用权限控制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除在会计核算软件技术上加密外,还应在管理上进行分 工,分别要对系统管理员、数据录入员、审核记账员、会计报表编制人员、会计账簿打印输出操作 员、各专项功能模块操作员和其他会计业务操作员的操作权限给予界定,防止越权操作所引起的数据 丢失、紊乱和泄密现象出现。

(二)操作规范必须严格按照《会计电算化系统工作流程》完成各项工作。必须以自己的真实姓名进入会计电算 化系统,按要求填写日期。 操作员口令、操作内容、操作起止时间和运行情况,根据指定操作人权限的指令进行操作,不得进行 违反规范的操作。所有上机作人员必须登记所有上机操作情况。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系统 管理员报告。问题的现象、处理过程、处理方法。处理结果等都应有明确记录。对于严重或重大运行 故障,除应按规定登记外,还应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工作完毕后应及时退出系统,以免他人利用系统 进行其他操作。不得将自己的口令泄露给他人,并定期修改自己的口令。启动系统时按要求顺序开 机,结束工作后按规定顺序关机。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部门人员一般不得使用,确 需使用时必须经财务部门有关负责人批准,并确认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工作一经批准的其他部门 人员操作时必须进行操作登记,并在上机登记表上注明批准人姓名和批准时间。任何人不得玩计算机 游戏,不得用于对外服务。为了避免计算机染上病毒,所有软盘必须进行病毒检测,若有病毒杀毒后 才可进行其他操作。为了保证硬件安全,不得带电拔插任何接口线路,包括打印电缆线插头、显示器 电缆线、键盘插头等。不得进行未作登记记录的硬件或软件维护工作。

(三)审核

    1.输入前审核。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合法性即是否有经办人、验收人、主管领导签字。采用 手工编制记账凭证的,要审核手工凭证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要求,借贷关系是否平衡,未经审核的记账 凭证不准输入;其他会计业务及数据应事先预审。

2.输入后审核。不论是采用直接在计算机上编制记账凭证,还是经审核输入的手工编制记账凭 证,在打印记账凭证之前,审核员对机内的记账凭证必须严格审核,确保与手工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 完全一致,审核无误后签章。在打印输出记账凭证后,审核员仍要对记账凭证的日期、业务内容及摘 要、借贷分录、金额、数量等严格把关,无论何时,发现不合法的或出现差错的凭证应及时退回经办 人员妥当处理。

3.每周对所有凭证、报表等进行一次复查,确保数据正确无误。

(四)备份在手工会计中,所有会计资料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均是以文字的形式存放在纸介 质中。由于纸介质中存放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把纸介质中的信息制作副本也非常 费时费力。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加强对纸介质中的信息的保护,很少采 用制作副本(备份)的方法。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由于会计信息存储的介质主要是磁盘等磁性介 质。而磁性介质中存放的信息相对不稳定,安全性较差;但另一方面,磁性介质中存放的信息可以非 常方便地制作副本,也就是备份。所以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对会计档案进行备份就成为常规的,也 是必要的管理手段了。

备份时间,也称备份时间间隔。备份的目的是防止会计档案的意外丢失。由此,备份分为永久性 备份和临时备份。永久性备份是指备份产生的副本需长期保存。临时性备份是指备份产生的副本只是 暂时保存。永久性备份主要在每个会计期间核算完成时进行,一般应制作两到三个副本,存放在不同 的地方,以防意外。临时备份通常在每天或每段工作完成时进行。临时备份可采用a、b备份法。所谓 a、b备份法是指按需备份数据量准备两组磁盘,分别标为a组和b组。第一次用a组磁盘备份;第二次 用b组磁盘备份;第三次再用a组磁盘备份;第四次用b组磁盘备份……依次类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在不增加备份工作量的情况下提高了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备份的软盘应存放在安全地点。一般应具备 防盗、防磁、防潮、防热、防污染等功能。

计算机软硬件报告篇3

关键词:实验内容;考核方式;应用;兴趣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兼容pC机以其价格低廉(相对于品牌机)而深受在校大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更为自己能独立组装计算机(DiY)而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很多高校开始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选修或开放实验课程来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由于现行的理论或实验教材,作者从编写到出版,需经过一段较长时间,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在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带来了计算机新技术、新产品与相对滞后的教材内容相矛盾,要使学生能跟上硬件发展的步伐,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要使实验内容跟上市场计算机硬件的变化,学生能产生该门课程兴趣,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学生学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用所学知识选购和组装计算机,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常用软件的使用,局域网的搭建。

该课程的特点:(1)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包括计算机组成部件、硬件安装、硬件测试、系统BioS设置、优化、硬盘的分区规划、软件安装、局域网的建设、计算机日常维护。(2)知识更新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知识、新产品不断出现,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实验)内容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3)课程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要达到学习的效果和课程的目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

3实验内容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要求内容新、更新快,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该门课程一般总学时32,占2个学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摒弃过去的先讲后练,甚至是只讲不练,在充分利用实验室计算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取边讲边练,或者是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学时安排上,我们是理论为12学时,实验为20学时,基本内容大致分为6个独立的项目,现分别说明。

实验1.认识硬件(4学时)。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的主要硬件(主板、内存、CpU、硬件、光驱、显示卡、显示器)的性能指标,工作原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网上计算机硬件价格、性能的查询;结合市场调研,要求学生写出计算机硬件的调研报告[3],在某个价位的配置清单等手段,使学生从感性上对计算机组装产生兴趣。

实验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4学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进行拆装的成本较高,破坏性较大,为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利用现有实验室原有资源,例如我们采用03年购买的清华同方机型进行拆装,要求明确目标、拆装顺序、拆装过程中的注意点(曾经有学生拆硬盘上的螺丝);在此熟练的基础上,给予指导,我们准备了15套目前较流行的计算机产品组装,进行分组实验,经过教师检查,方可上电。使得学生既掌握了计算机组装的步骤,又能接触到新产品,不至于用到的都是过时产品。

实验3.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判别(2学时)。由于现行的计算机维修,主要是板卡级的,替代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本次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实验2中的常见的一些故障能进行分析、判断,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能独立排错,以便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4.系统的安装(Xp和winDowS2000Server)(4学时)。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系统分区、硬盘格式化、BioS的设置、系统的安装、网线的制作方法,利用H3C的交换机组建一局域网。

实验5.有关系统相关软件的使用(4学时)。该实验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涉及软件的下臷和使用。

(1)系统的备份(GHoSt的使用)。

(2)系统的优化(winDowS优化大师的使用和注册表的了解)。

(3)系统的测试(SisoftSandra的使用)。

(4)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瑞星、金山毒霸、卡巴斯基)

实验6.多媒体软件的安装与使用(2学时)。内容涉及

(1)图像处理软件

(2)声音

(3)播放器的安装与使用(豪杰、realpLaY、暴风影音)

4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们在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是7+3模式,即理论占70%,实验占30%;我们采取的方式是3+7模式,即理论占30%,实验占70%。理论考核为辅、动手操作为主。笔试考核为辅、实践操作比重高于笔试,各单项实验项目独立计分。这不仅使学生在考核上把风险分散到各个实验项目中去,也不必担心考试通不过,再次重修,真正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验的考核方式上采取多种形式。

(1)分组讨论(实验2)

(2)调研报告(实验1)

(3)实验报告书

宽松式的实验环境,学生在课内安排实验如不能及时完成的话,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由学生本人提出预约申请进行补做,达到规定的要求,分项目进行单独计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实践的练习,确实把按大纲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在轻松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项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5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常见的报错信息、检测方法,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势必将成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尤其对于民办本科的学生来说,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通过对实验教学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消除学生对该门课程由于理论考试不及格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能快乐学习,体会实验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确实让这门课程变成大家想学又愿意学的一门课程,事实证明,通过本学期对该门课程的改革,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考核方式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反映较好,收效甚大。

参考文献:

[1]徐鲁雄.改革计算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推进素质教育[J].计算机教育,2006,(8):57-61.

[2]张世伟.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5):165.

[3]周苏.专业课程教学测评的创新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7):88-91.

[4]高尚,别小川.“计算方法”实验内容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106-107.

[5]孙中胜,高长宝.微机组装升级与维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周苏等.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C].大学计算机基础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李秉璋等.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目标进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6,(12):28-31.

[8]范跃进.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9):24.

thereformofthecontentandmethodsofexaminationin“Computerassemblyandmaintenance”

taoJian-ping

(SchoolofnanXu,JiangsuUniv.ofScienceandtechnology,Zhengjiang212004,China)

计算机软硬件报告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16-0000-01

HowtoCarryoutComputernetworkSetuporderly

ZengLi

(appliedtechnologyCollegeofSoochowUniversity,Suzhou215325,China)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nationaldefenseinformationconstructionandpeople'sDailylife,workofcomputernetworksisgrowingdemand,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hasbecomeanimportantimpetusforthedevelopmentofmodernsociety,basedonnetworktechnology,electronicgovernmentaffairs,remoteeducation,remotemedicaltreatmentobtainedtherapiddevelopment,the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ischangingpeople'sworkmethodsandwayoflife.thisarticleexploreshowtodevelopcomputernetworkformedorderlydiscusses,hassomeofthepracticalsignificanceandguidingsignificance.

Keywords: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Building;Strategy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的诞生使计算机体系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水平,而且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就如何有序开展计算机网络组建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

正如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一样,计算机网络系统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在网络系统中,硬件对网络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网络软件则是挖掘网络潜力的工具。

网络硬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质基础。要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首先要将计算机及其附属硬件设备与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网络硬件通常由服务器、客户机、网络接口卡、传输介质和网络互联设备等组成。而网络软件是实现网络功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网络软件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和各种网络应用程序等。在组建计算机网络时,必须从硬件和软件方面都下硬功夫,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的顺利通行。

三、如何有序开展计算机网络组建

一般而言,有序开展计算机网络组建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一)设计网络系统逻辑结构图。结构图的设计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组建的关键环节。结构图能清晰、完整、直观地反映整个系统、子系统和各个模块的全部功能,是进行系统组建和程序设计的基础。系统逻辑结构图的设计应注意两个要点。一是要充分了解系统的功能要求,二是要充分了解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特殊要求。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比较快速、准确地画出一个子系统的逻辑结构图,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子系统结构图按照逻辑关系加以组合,得到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

图:计算机网络系统逻辑结构图

(二)项目管理及分包商管理。网络系统内的子项目一般是由各个工作组或分包商负责具体实施。这是网络系统组建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

(三)软、硬件产品的采购。交换机、路由器、UpS电源、服务器以及个人计算机等各类计算机网络硬件,为网络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仅有硬件是不够的,还要有软件系统的支持,这才能顺利组建网络系统。

(四)安装、测试和实施。计算机网络实施一般由子网建设、主干网络建设和子干网络建设三部分组成。在这一阶段要谨慎而系统地制定安装步骤,准备各种物理器件、设备和工具。计算机网络实施完成后,要对整个网络进行测试,以确保安装工作的正确性。

(五)联调测试。系统、全面而细致的检测是相当重要的,它是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对于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线损伤、接触不良、绕线、串线、断路等各种问题,应能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消除布线中存在的各种隐患,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六)系统验收。工程全部完成之后,施工单位应写出竣工报告,将工程技术资料一式3份交送客户,内容包括:使用说明,网络拓扑结构图,设备位置图,网络中心设备位置图,结构布线图,各配线箱的详细资料,各数据点的测试数据报告,各设备的相关参数,工程安装质量报告,工程说明,设备、器材明细表等。

四、结语

如今,从日常生活中的银行存取款、交电话费、信用卡支付、网上购物、QQ聊天,到高科技领域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火箭发射等方面,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已经日益渗透到各行各业中,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思维方式,我们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网络的自身功能,促进人们的生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马喜春.计算机网络――企业网络组建及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4

[2]张眸.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组建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10

[3]张海欣.安阳市规划院网络组建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06,19

计算机软硬件报告篇5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整机实习;CpU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0、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计算机整机实习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CpU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中心,也是系统中最复杂的部件。CpU是计算机硬件设计的主要依据,同时CpU指令系统又是软件设计的基础。在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中CpU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有了CpU的理论基础和设计经验,学生将来无论从事硬件设计还是软件开发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为此,美国、日本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授中加大了这方面的资助力度。美国的许多高校在本科计算机专业中都安排了CpU设计的实验内容,在该课程实践中要求学生自行设计aLU、单指令周期CpU、多指令周期CpU乃至流水线的32位mipSCpU设计,要求学生用VHDL语言基于FpGa自主实现CpU并完成软硬件调试。然而,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实验与实践方面主要在一些由分离元件构成的实验平台上完成简单模型CpU的验证性实验,没法完成像国外高校那样的自主创新型CpU设计。基于以上问题,目前在我国一流的高等院校开始了基于VHDL和最新eDa技术的开放式CpU设计。近几年,计算机组成原理整机实习主要在Quartusii仿真平台上进行可视化设计与时序仿真,其调试困难、仿真结果不直观,为此笔者开始了基于VHDL的开放式CpU设计,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整机实习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

1、案例教学与自主设计相结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将CpU的各个组成部件做好,学生只需按书中要求拨动相应开关就能完成实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理解内部原理,由于器件的种类、数量扩展困难,学生的设计难以突破实验箱的限制,因此,验证性实验模式存在着局限性,不能给学生提供自主设计的平台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另一种方法是应用eDa技术,利用Quartusii仿真平台进行开放式的CpU设计,通过模拟仿真或相应硬件资源来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本课程分别采用此两种方法为学生开设部件实验和整机实习,验证性试验主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有初步的了解,整机实习则将计算机组成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模型计算机,该模型计算机能执行一定的指令系统。我们在整机实习时主要选用汤志忠编著的《开放式实验CpU设计》和潘松编著的《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教材,由于书上已有相应代码,而整机实习时间有限,如果让学生把书上代码敲一遍然后调试,既花时间又使学生没有思考空间,调试完后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如何去设计。因此在实习中我们将书上的代码作为案例拷贝给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不同的CpU结构或不同的指令格式或不同指令系统的控制器,学生从确定CpU指令系统架构开始,进行指令集、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数据通路的设计,并且针对自己设计的要求来修改案例代码,在修改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等这些问题逐一解决后学生会恍然大悟,把案例代码变成自己的设计,然后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测试和验证,在CpU设计过程中达到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的目的。如此,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硬件语言设计和调试的能力,在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理论的学习、熟悉CpU各个功能部件的工作、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实验中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并验证已成为实验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2、时序仿真与硬件调试相结合

基于eDa技术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整机实习通常在Quartusii仿真平台上实现,可以采取BlockDiagram和VHDL的设计方式,两者方法各有利弊,但如果能扬长避短,两者配合使用,必定事半功倍。

CpU设计包括组合逻辑、微程序控制和流水线技术的CpU设计,在设计时要求学生对CpU的几个组成部分分文件夹存放,一般分为寄存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运算器、存储器、取指部件、指令译码和执行部件,每个部件都用VHDL来编写,通过自动生成结构图来查找逻辑连接上的错误并单独仿真来测试各个部件设计的准确性。在此以寄存器的调试为例,如图1为寄存器结构图,其中reg00至reg03为4个16位的寄存器;decoder为2-4译码器;mux4to1为4选1的选择器;reset为复位信号;clk为时钟信号;SR[1..0]为源寄存器选择信号;DR[1..0]为目的寄存器选择信号;d_input[15..0]为15位数据输入信号;DRwr为寄存器读写信号,高电平写入,低电平读出;doutput[15..o]为15位数据输出信号。

寄存器的时序仿真波形如图2所示,仿真前先将reset置为低电平来复位各寄存器,然后将DRwr信号置“1”来写入5个时钟周期,最后将DRwr信号置“0”来读出寄存器的值。由图2可见时序仿真有毛刺,读出的数据只能验证其功能的正确性,但仿真过程麻烦而且结果不直观。之前的实验仿真结果证明时序仿真用于CpU的整体调试很难仿真出来。因此,当部件设计分别仿真调试成功后就用顶层文件设计完整的CpU,但对CpU的调试我们采用实验室引进的“wt-1型计算机系统硬件综合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CpU核心板、主实验板、扩展板组成,可使学生在本实验平台上搭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但必须是用VHDL编写的CpU才能下载到该实验平台上进行调试。

该硬件平台配有相应的调试软件。设计好CpU工程并编译成功后,直接点击Quartusii工具栏上的programmer按钮,在mode框中选择默认的JtaG下载方式,确保下载硬件为ByteBlasterli【Lpt1】,如果不是的话,就点击HardwareSetup按钮来设置。完成上述过程后,选中需要下载的sof文件,点击Start开始下载到硬件实验平台上。下载完后打开调试软件,然后分别加载测试程序和规则文件,在调试软件中编译成功后再下载到内存,最后开始调试,通过查看寄存器的值来检测指令的功能是否成功,测试界面如图3所示。执行完“aDDRl,R2”指令后,Ri=0,进位为1(4号寄存器中存放的是进位c)。

时序仿真调试与硬件设备调试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整机实习,让学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CpU的设计成功中享受学习本课程的收获、感受本课程学习的价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实习设计与实习报告相结合

由于实验室机器不足、实习时间有限,我们的整机实习是分组进行的,一般1~4人为一组。虽然分组实验不能让每个同学独立完成实习的整体工作,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得到了交流学习、互为提高的机会。实习完成后我们要求小组提交实习报告,报告中要求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学生在实结报告中表示在开放式CpU设计实验中收获颇丰,既有在系统知识上的巩固与扩展,也有实验方法、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实验的过程中问题一个个接踵而至,学生除在团队内部交流外还和其他小组进行沟通,更复杂的问题就咨询老师,每个问题都考验了他们的集体协作能力,考验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由于CpU各部件都是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编写,分析案例代码是首要任务。但每个单元的接口、引脚单靠源代码难以分析清楚,因此要借助电路图,可以采用QuartusⅡ软件中的RtLVaewer来自动生成电路连接图。该图可以让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真正学会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另外,在分配引脚时,由于本设计的CpU和案例CpU的输出端口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借助实验指导书上的芯片引脚分配,大胆尝试,学生最后成功地分配好了引脚,这让他们明白了实验中敢于尝试是保证成功的基石。总之,对一个CpU的工作流程的整体把握,包括取指、取数、译码、执行等流程,是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的总结和升华,有助于学生加深对eDa这门课程的理解,具有相当大的实用价值。同时,这次实验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硬件编程能力。CpU开放式实验让学生了解到,实验不仅仅是“自己动手做”,也要“看别人如何做”,并且问“为什么这样做”,也使他们认识到以前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没有整机的概念。通过运用已学的内容去探索未知的知识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果有一些出入,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质疑、修正及检验,理论才得以可信。小组团结协作完成实验的全部内容,让他们很有成就感。而教师也可以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了解学生的困惑以及教师在指导上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实习。

4、集中指导与自主实验相结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整机实习任务重、时间紧,集中指导对成绩优秀者一般可以完成,但50%同学尚不能完成。考虑到实习最后的CpU调试需要在硬件综合平台上测试,因此,集中实习之后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课堂上如果不能完成实验,可以自己安排实验时间,实验室每天有实验员值班,只要在实验课程所开设的学期内完成实验即可。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自学到一些实验以外的知识,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5、多种考核手段相结合

由于实习是多人一组,有些学生做实验时不认真,等待同组其他同学做,在最后评分时不好区别,成绩的公平性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多种考核方法。首先每天检查各组的实验情况,检查过程中记录下每小组各成员的进展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习最后一天让每个学生汇报整体CpU设计的结果,汇报情况作为设计成绩,占总成绩的40%;评阅实习报告作为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总体实验成绩不能偏低,以激发学生的实际动手积极性,经过切实参与指导和考察,90%做到了公平考核,对提高学生对整机实习的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软硬件报告篇6

(一)计算机审计流程管理

计算机审计的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审前准备阶段、现场实施阶段、成果报告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审前准备阶段。

具体流程如下图:

(二)计算机审计中的人员管理

1.学习培训与审计实践相结合,培养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我们高度重视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在审计工作中,尽量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学以致用,努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

2.积极配合,实现审计业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有效结合。开展计算机审计,一方面需要审计业务人员的审计思路和经验、技巧,一方面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使计算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在近几年的计算机审计工作中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积极配合,无论是在数据的采集、转换还是分析阶段,甚至在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中都得到了来自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帮助与指导。大家在审计工作中发挥所长共同努力完成了很多审计项目,可以说计算机专业人员是我们审计业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强力助推器。

3.重视人员交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计算机审计工作过程中,利用业务人员之间或不同单位、部门的审计业务人员及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交互,实现计算机审计思路与经验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计算机审计过程中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审计中人是核心因素,而强大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则是取得审计胜利的武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要顺利开展计算机审计,先进、高速的处理器、大容量存储器、功能强大、兼容性强的专业软件系统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利用现有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以太网交换机、大容量的存储器、专用服务器、a0软件、SQL软件等软、硬件系统,保障了我们计算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安排专人负责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管理、维护,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则向计算机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二、对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的构想

作为审计监督部门,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要成为也必须成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领跑者,只有大胆创新,积极进取不断地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才能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对于未来深入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我们有以下构想:

(一)把计算机审计工作由数据库审计扩展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

目前我们的计算机审计工作主要针对财务或业务软件的数据库数据分析,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理性能、控制性能及安全性进行的检测和评估尚未开展。而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支撑其财务、业务软件运行的基础,如果计算机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被审计单位财务、业务软件的运行,可能会出现数据错误、资料遗失、信息失窃等问题。

信息系统审计的重点仍然是审前准备阶段。在审前调查过程中,应先与有关业务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熟悉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技术文档资料。技术文档资料,应当包括:一是系统开发文档,包括系统的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流程图表、功能模块的程序源代码、系统测试报告;二是系统使用文档,包括用户手册、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系统维护手册、维护报告及日志等。完整的计算机文档资料是审计人员检查、确信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应收集一些业务法规和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以供设计审计测试项目时使用。在此基础上,拟定审计方案。

审计实施阶段,根据前期的数据资料的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主要是通过调查系统管理方法,分析信息组织方式和信息处理流程,对系统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发现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缺陷。接着,对其信息系统进行测试,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采取询问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检查软件文档、程序流程图、编码、运行记录与结果等;二是采用手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运用数据模拟检测等应用技术工具,分析处理逻辑,测试应用系统软件的合规性、正确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二)计算机审计工作由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发展

以即将开展的审计对象数据库的建立工作为基础,结合审计管辖范围内的被审计单位定期资料报备制度,即业务处室管辖范围内的被审计单位将其经营管理、财务状况(主要指标或审计部门关注的重要指标)、重大事项决策等相关资料定期(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向主管审计处室报送。由主管审计处室将其资料导入数据库存储并建立被审计单位动态数据链,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关键指标的动态分析,评估其经营管理风险或实现。各业务处室再将各个被审计单位关键指标动态分析表按行业分开汇总到厅机关搭建的服务器上,就实现了对审计范围内各行业关键指标动态分析。

(三)开发专门的审计软件,接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实现实时监控,把动态审计推向更高阶段

开发专门的审计软件系统,采用旁路方式接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中,通过实时监测及采集其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事件、用户登录行为、用户操作行为、及所有对数据库的使用情况等各类信息,并设计主要指标动态分析程序,及相关告警程序。经过规范化、过滤、还原、归并和告警分析等处理后,以统一格式的日志形式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结合丰富的日志汇总、分析、统计、排名等关联分析功能,实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全面审计。

计算机软硬件报告篇7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档案;特点;注意问题

电算化会计档案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以及会计软件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程序和其他会计资料。电算化会计档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和保证按要求生成各种档案,保证各种会计档案的安全与保密,保证各种会计档案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并安全保存。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会计档案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外,主要是指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软件程序及其全套文档资料。

二是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有更多的存储形式且对存放条件要求更高。它一方面以打印输出的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主要以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形式存在,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系统正在使用的档案资料和存储在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上作为备份使用的档案资料。后者受存储介质质量、存放环境和存储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如果保存不当容易遭到破坏。

三是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

四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

五是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环境才能再现在使用者的面前,且使用时方便、快捷、直观,容易产生一些分析结果,可以对管理和决策提供较好的支持。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包含的内容

(一)机制会计档案

包括从会计电算化系统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纸介质档案,也包括应当依法保存的会计档案移交、保管、销毁清册等其他类档案。

(二)机读会计档案

包括以计算机硬盘、软盘等磁性介质或光盘等其他介质存储的只能以电子数据状态保存的会计数据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与计算公式)等数据和会计数据库。

(三)计算机系统档案

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型号、存储空间和外部设备类型及其增减变化;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型号;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名称、版本号,与之配套的安装光盘、磁盘、用户服务卡以及用户手册等全套文档资料。

三、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生成的管理控制

(一)机制会计档案生成的管理控制

1.机制会计凭证类生成的管理控制。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向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入记账凭证前,首先应认真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正确性;编制记账凭证时做到科目使用正确,数字准确无误。审核记账员(由复核人员兼任)应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对系统内的记账凭证一张一张进行审核,不能等到期末使用“成批审核”功能集中审核;同时,复核机制记账凭证并签章。二者同步完成后,系统内审核后的记账凭证方可用来登记账簿。而机制记账凭证除由制单人员、复核人员签章外,还应由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兼任会计电算化主管)签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及领款人签章,方可作为有效的会计档案保管。

机制记账凭证的编号应由计算机自动顺序产生,必须连续。编号间断时,应在断号后第一张凭证上说明断号原因,并由有关人员签章。现金、银行存款、转账凭证的分册科目汇总表每本凭证打印一张,连同该本记账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一起装订保管。

2.机制会计账簿类生成的管理控制。现金日记账每天在计算机内登账并打印输出后,由出纳人员核对现金库存,核对无误后由出纳人员、记账人员、复核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在账簿上签章,按月连续编页码并装订成册,以防账页的散失或被抽换。年终再将各月现金日记账按顺序装订成册,加盖封印,妥善保管。同样,银行存款日记账也应每天登账并打印输出,绝不能等到期末集中登账和打印,其审核签章、装订、保管与现金日记账相同。此外,出纳人员每月月末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出纳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签章后,与银行对账单一起保管。

总账、其他明细账定期打印输出,连续编号,经审核后装订成册,同样应由记账人员、打印人员、装订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在账册封面上签章并加盖封印。一般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月或按季、按年打印,但最迟至次年1月末应全部完成此项工作。当然,也要根据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

3.机制财务会计报告类生成的管理控制。企业的会计报表和部分财务分析结果由会计电算化系统产生,但要求向有关各方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符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企业在有必要向有关各方同时提供书面形式以及电子数据的财务会计报告时,两者数据应当完全一致。此外,由会计电算化系统打印输出的会计资料发生缺损时,应补充打印,并同样需要有关会计人员签章。

(二)机读会计档案生成的管理控制

机读会计档案只能以电子数据状态保存,通过会计数据备份的方式生成。根据有关规定,会计档案的载体以纸介质为主,以磁、光电等其他介质为辅,但发展方向是以方便、可靠而经济的磁性或光电等介质取代纸介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已经允许在征得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企业采用磁性介质等存储会计数据,不再定期打印输出会计账簿(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除外)。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12条也规定,“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目前,大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支持计算机硬盘及软盘备份。备份次数应视企业会计业务量大小而定,但每月不应少于两次。每次除在本机硬盘备份外,同时还应制作两份软盘,并使用两套软盘循环。比如,月中做一次(两份)备份,月末在记账后结账前做第二次备份时要启用一套空白软盘以防备份失败。

对使用中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修改、版本升级或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换时,为保证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也应事前制作软盘备份,因为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存有当期的会计数据,而且存有以前年度的历史会计数据,硬盘数据备份也保存在计算机内。系统管理员应在现场全程监督,事后还应核查确认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完整。升级前的旧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不应删除,而应存储在计算机内。

尽管软盘在会计数据备份中广为使用,但是并非最佳选择。《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建议,“大中型企业应采用磁带、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尽量少采用软盘存储会计档案”。现在很多企业使用存储量大、价格逐步下调的光盘备份会计数据,而一些大型企业则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网络的数据备份与传输系统,实现异地实时备份,以确保会计数据不会丢失。会计数据备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按规定,会计资料经有关人员签章后才可存档,但在备份软盘或光盘标签上手工签章根本不能保证会计电子数据不被人为删改,也就不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善以及使用该备份进行数据恢复后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因此,采取加密码的“数字签名”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上述区别于传统会计档案的特点,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除了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特别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中软件文档的管理

这些软件文档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可以帮助理解别人的设计思路和编制的源程序代码,同时一个软件系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没有保存完整的软件文档,系统的维护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受质量、温度湿度、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易受破坏

在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存储介质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档案能否被使用,而纸张的质量只会影响到使用效果;二是对存放在存储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三是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如每半年复制一次且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各种备份软盘均要标明类型、备份期间、备份时间和备份人员等有关标识,以便查找;四是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储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五是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系统管理员以及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应及时制作数据备份;六是需要对备份磁盘进行操作而又可能危及该磁盘的完整性时,应制作复制件,使用复制件进行操作。

总之,财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基础性的管理系统,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企业特别是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电算化是以会计档案管理、经营控制、经营决策为目的,与计算机技术良好的融合,掌握企业控制和管理活动所需信息数据应用流程,充分利用计算机快速提供信息能力和会计信息加工效率,为企业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计算机软硬件报告篇8

一、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管理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管理部门对由计算机处理的各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这些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预防或减少使用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会计部门必须针对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制定电用于会计工作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必须操作计算机才能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如果操作不正确会造成系统内数据的破坏或丢失,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预定任务,保证系统内各种资源信息的安全与完整,应制定严密的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包括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操作密码的严格管理,预防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入计内帐簿,保存上计操作记录,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等制度。与此同时加强日常使用管理,防止各种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工作区域,为计算机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计内程序和数据的安全。

系统维护管理包括硬件维护与软件维护两部分,硬件维护主要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时,及时进行故障分析,并作检查记录,在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由系统人员安装和调试。在硬件维护工作中,一般故障由本单位电算化维护人员负责,较大的故障应及时与硬件生产或销售商联系解决。系统软件维护主要是检查系统文件的完整性以及系统文件是否被非法删除和修改,以保证系统软件的正常运行。软件的修改是难以避免的,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二、实行严格的授权控制

为了防止系统非法介入、篡改或发生舞弊行为,必须实行严格的授权控制。利用财务软件权限控制功能,通过对不同人员权限的分配、设置密码等手段对上计操作和动用系统资源加以控制。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对软件的结构和设计相当熟悉,他们有能力也有机会进行非正常的数据修改,因此,必须对其操作权限进行严格的限制,不允许软件开发人员有会计记帐、修改、出纳等权限。为此,主管会计应熟悉财务软件,严格掌握操作人员的权限确定权,从而达到保证操作权限控制的有效性,进而保证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建立数据管理制度

首先,应加强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管理,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其次,应制定会计电算化系统发生意外事故时会计数据的维护制度,以解决因发生意外事故,而使数据混乱或丢失的问题。最后,应制度数据录入管理制度。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会计核算中许多原始凭证除手工输入外,还可能来源于供应链系统等其他系统,应采用各种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原始凭证的错误,确保会计凭证的质量,减少审核工作量。

四、建立财务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

财务软件的应用,要求企业对内部职能进行分工,按内部牵制原则合理分工,从而可以在工作中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防止工作差错或故意舞弊等现象的发生。实行电算化后,一些传统的核对、计算、存储等内部会计控制方式均被计算机内部控制方式轻而易举的替代,如总账和明细帐都由计算机根据审核后的会计凭证自动登记和归集,取消了手工条件下两者的核对工作,但同时记帐凭证的审核工作变得更加重要,企业要求对记帐凭证的审核实行除在计算机系统内签字确认外还要求在打印的会计凭证上盖章确认,这就增强了审核的安全的程度。另外,还应注意任何先进手段都是被人掌握和操纵的,一些传统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等仍将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在采用新的内部控制手段时,不能完全放弃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而应根据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对传统的人员内部牵制制度等作相应调整,防止因人员分工不当而发生利用高新技术和电脑舞弊犯罪之类的情况。同时,企业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

五、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电算化会计的档案管理主要是指打印出的各种凭证、账薄、报表、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储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管理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是保证系统内数据安全与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的保证。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使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的措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为防止档案被破坏,企业应制订出一旦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计算机软硬件报告篇9

关键词:汇编语言;教学方法;课程群

作者简介:苏林萍(1967-),女,河北定州人,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副教授;徐茹枝(1966-),女,江西上饶人,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副教授。(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4-0060-01汇编语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主干课程,该课程与计算机硬件系统密切相关。主要介绍80X86CpU的指令系统、寻址方式、工作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内部运行机制的理解,为学生开发系统软件和与硬件相关的软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汇编语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与计算机硬件相关,课程难度大

汇编语言课程是以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为基础的,现在我国高等学校中普遍以80X86CpU系列计算机作为教学模型。首先介绍80X86CpU的工作方式、指令系统、寻址方式等与硬件有关的知识,然后讲解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和技巧,最后介绍系统输入/输出功能调用和有关文件的编程方法。汇编语言课程通常开设在大学的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学生只有高级语言的基础,习惯于高级语言的自然表达形式。学生具备的计算机硬件的知识非常少,所以学习汇编语言课程时会感到非常困难,难于适应复杂的低级语言。特别是在开始学习阶段,许多学生经常混淆寄存器、内存,地址、内容等基本概念。

2.课程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讲授汇编语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因为汇编语言比较难学,如果在教学中单纯强调掌握编程技术,学生可能失去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在汇编语言中既没有分支语句也没有循环语句,学生必须使用比较指令和条件转移指令来构造出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学生更愿意选择易于理解和编写程序的高级语言,如C、C++、JaVa等。不喜欢使用复杂的汇编语言来编写程序。学生不了解汇编语言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只是把它当作一门必须参加考试的课程对待。

二、汇编语言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方法

1.明确课程的目标

根据汇编语言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一种基于硬件的汇编语言编程技术是课程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在教学中可以将汇编语言与一种高级语言(如C语言)进行比较,通过学习汇编语言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高级语言的工作原理。例如C中数组是连续的存储空间,相对于汇编语言中的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C指针的概念在汇编中就是内存单元的地址,是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C函数中的参数传递,是用汇编语言中的堆栈段(StaCK)实现的。前面提到的几个问题是C语言课程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通过汇编语言课程分析C语言中的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角度出发真正理解了C语言中的这些知识,并且掌握了C语言编译执行的过程,知道高级语言中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在执行时需要翻译成一条一条的指令来完成。从计算机工作原理入手讲解汇编语言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一门计算机语言的同时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是在高级语言教学中很难实现的。

教师在开始上课时,首先提出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同时要告诉学生汇编语言课程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接口与通讯技术》、《计算机操作系统》、《单片机原理》等课程的先修课,学好本课程会为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群的建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每位教师更多关注本课程的内容,很少考虑本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影响以及课程之间的知识重复和交叉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软硬件综合能力,将《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计算机接口与通讯技术》三门课程纳入到一个课程群来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基于软硬件综合能力培养的新教学体系和新实验模式。首先,这三门课程从内容上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组成原理中都涉及到指令系统和寻址方式的章节,区别在于汇编语言是针对80X86CpU机型的,而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不针对具体机型的。学生如果已经完全掌握了汇编语言中的指令系统和寻址方式的概念,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时就易于理解和掌握该章节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花费较少的学时来完成该部分的教学。其次,这三门课程是相互影响的,例如在计算机接口课程的实验中,学生需要使用汇编语言编写接口程序。所以,汇编语言课程学习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接口课程的学习效果。

3.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汇编语言课程中会用到二进制、十六进制、补码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先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中的内容。在汇编语言课程中可以将本课程中使用频繁的补码概念、数的溢出判断等知识点强调说明,其他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复习,教师不必重复讲解。

汇编语言指令多达几百条,其中有的指令很少使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选取常用的指令,将功能相似的指令分组讲解,选择一组中某几个指令详细介绍指令的格式、功能和使用。在讲解指令时教会学生学习指令的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当学生今后遇到没学过的指令时可以自主学习。如果将所有的指令集中讲解,学生不易掌握。可以将指令分散到各个章节中,例如将比较指令和转移指令分解到分支程序设计中,将串指令分解到循环程序设计中。指令要与程序相结合,让学生在程序中学习指令、寻址方式和编程方法。

计算机软硬件报告篇10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组织与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目前软件工程是信息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分支之一。面对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面向市场需求,改革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软件人才培养力度,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和紧迫任务。为此,教育部从2001年起选择了若干高等学校,支持其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并开设本科软件工程专业。我校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首批试办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学院利用学校在计算机和数学学科上的优势,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十分注重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软件企业的需求,按照工程化、国际化的培养方向,建立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大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培养力度。

而“计算机组织与结构”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被列入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在一系列软件、硬件课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软件工程专业自身特点,使得该课程的内容选择、教学目标、课时分配等方面都与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不尽相同,为了适应更好地适应本专业教学体系要求,我们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获得了学生的认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合理选择教材与教学内容

由于课时所限,我们将计算机科学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两门专业课整合为“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安排在本科生第三

学年上学期讲授,理论教学计划56学时。前修相关课程包括汇编语言、数字逻辑与系统设计,后续相关课程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此时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性知识已经相当熟悉,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比较好的软件编程能力。但本课程所涉及的主要是计算机硬件原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而且理论概念较多,学生们觉得该门难懂难学,且对他们未来职业可用性不大,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首先根据专业需求重新定位课程目标,目标不应再定位于培养学生未来从事硬件开发的能力,而是要求学生能从系统角度来理解计算机的整体实现,培养学生对硬件系统的分析及应用能力。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我们在众多教材中最终选定由williamStalling编写、张昆藏翻译的国外著名计算机教材《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性能设计》(第7版)为主教材[1]。因为:一是该教材把计算机系统性能问题和计算机组成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有机联系起来,而且介绍层次感更强,知识涵盖性比较宽,但总体难度并不是特别大,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二是该教材版本更新非常快,能很快捕捉业界新技术的发展,实用性比较强。同时,我们也推荐了白中英主编的《计算机组织与结构》(第4版)[2]和王爱英主编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4版)[3]作为辅助教材,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的安排,我们对本书18个章节都进行讲授,但内容侧重不同,重点讲授

作者简介:李晨,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组成、信息融合理论;朱利,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

的内容包括:第二部分中Cache存储器章节,第三部分中CpU结构和功能以及指令级并行和超标量处理器章节,第四部分并行处理章节。对于这些章节,除了教材内容讲授,还穿插了例题讲解、实例分析等多种手段来加深学生理解。而其他章节则主要以介绍教材内容为主,同时也根据需要适当的补充相关知识,如在内部存储器部分,我们就补充了存储器芯片字扩展、位扩展以及字位扩展的方法等,弥补了学生在考研复习时的盲区。

2依据本专业特点讲解知识内容

相比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学生对软件开发兴趣很大,但对于硬件成分比较多的计算机组成和结构课畏惧情绪严重。我们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在讲课中坚持自顶向下、分层展开的原则来介绍计算机系统的性质与特征,并将软硬件互通的理念渗透讲述之中,同时尽可能多地引入与软件相关的例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CpU结构和功能这一章时,流水线的概念讲解完,我们会启发学生:这样的硬件设计思想同样也可以用于多线程并行处理,如在视频处理时,一般都会有采集、编码、打包及发送这样步骤,可以把这几个步骤像流水线一样采用不同线程处理,在第一帧图像进入编码时,第二帧图像就可以进入采集模块,其他各帧类似,这样就可以并行对不同图像同时进行处理,计算效率更高,视频通信将会变得更为平滑。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不但对流水线的思想理解深刻,而且他们也会很惊奇于软硬件的联系,感到学有所用,在下面学习中,会比较主动地找软硬件之间的切入点。后面讲到ia-64中软件流水技术时,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并能积极主动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在学习了流水线以及超标量设计思想后,学生已经了解哪些情况会影响机器的并行性,这时我们会适时提示学生目前的机器基本都是采用流水线以及超标量的处理器,那么在软件人员进行高级的开发编程时,就一定要考虑到硬件特性,尽量避免过多的子程序调用,以及不必要的循环,从而达到整体提升系统效率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后的应用感就很强,学习动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应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教学大部分还是以老师为中心,以知识的传递为主体。但不能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如此单一,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4],通过以下尝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得出合理的结论。如在讲存储器的层次结构时,我们先介绍一下目前各类存储器各自的特点,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考虑如何处理存储器价格、速度和容量之间的矛盾。然后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出目前所采用的存储器的三层结构,这样学生不但能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2)对于某些有重复的内容,鼓励学生自己上台讲解,然后老师进行总结补充。如当我们在讲输入输出这一章里关于io操作可采用的三种技术时,由于学生在之前的汇编语言课上已经对编程式io、中断驱动式io以及存储器直接存取Dma方式进行了学习,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觉得已经学过就会思想放松,态度不认真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好。我们提前告知学生,这部分内容课堂上随机抽取同学先从汇编角度谈谈自己对这三种技术的认识,这样学生就会提前准备,学生讲完后,我们再从组成角度谈这三者的不同以及CpU不同的处理过程,这样学生真正体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3)重点内容加入讨论式教学,加强互动。在讲Cache时,同学们普遍反映映射技术替换算法很难理解,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将这部分内容讲解完后,留出典型例子让同学们讨论分析当Cache应用三种不同的映射方式再采用不同的替换算法的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鲜,讨论中没有拘束感,气氛很活跃。这样在小部分理解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下,大家基本都能对这三种映射方式和替换算法的过程了解得比较透彻,最后老师只要稍加总结,学生们马上就能反映上来。

4实验设计软硬兼顾,训练学生综合能力

对于我们这门课,它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因此课程教学与实验上机相结合尤为重要,硬件实验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5-6]。如何让软件工程专业的同学对硬件实验不但能提起兴趣,做通搞懂,还能把这些实验尽量和未来的就业需求有效结合,这成为摆在授课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把软件实验也纳入实验环节,并把实验分为如下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开发性实验。基础性实验是配合理论教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开展;综合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实验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这样的分层次教学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更有利于培养软件专业学生的适应能力。

一方面我们主要使用由杭州康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Gw48-Cp+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开发系统(主芯片为FpGa)作为实验教学平台,另一方面引入少部分软件实验,配合验证硬件的性能。

这里,我们在学了mmX指令以后,就布置了一个软件验证性实验,让学生使用一般技术和mmX技术方法实现图像的淡入淡出操作来比较两者的不同,进而验证该硬件性能对处理速度的影响。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对硬件的作用也有更直观的体会,另一方面对图像处理的软件编程有所触及。实验过程中由于图像处理可视化效果好,学生做起来也很新鲜。

当然软件实验只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这门课还是要以硬件实验为主,那么在基础性实验部分,我们也布置了如运算器、存储器等实验。一方面让学生熟悉实验环境和硬件编程语言,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计算机主要部件工作原理,

在综合性实验部分,我们安排了设计基本8位模型机等,让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实验基础上,运用微程序的设计思想来构建模型机,掌握整机运行模式,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研究性实验部分,打破完全硬件实验的思路。我们要求学生在已有实验平台上根据某些应用的实际需求,完成一个基于niosii的SopC系统的设计,使系统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实用价值。在实施方法上,我们全程配合开放性实验室,实验以分组形式进行共同设计调试,一般4~5人一组,。学生需要进行开发平台应用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进行选题,每组学生需提交正式的选通报告,由指导老师对选题进行审核。接下来开始进行系统总体设计与系统详细设计并提交相关报告,然后由各组自行安排组内成员在Quartusii中搭建硬件原理图并进行仿真测试,最后完成硬件测试报告。下一步就需要针对所要实现的具体功能,编写相应的C语言控制程序,最终在niosii的环境下,载入硬件系统进行软硬件的联调,并完成功能测试报告。在每个系统开发阶段组织讨论会,由老师检查各阶段的进度和质量,最终验收并评定成绩,期间教师不过多参与学生设计,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通过这一阶段实验,学生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有了更明确的了解,同时对当代计算机的硬件设计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发挥了本专业学生软件编程的特长,对于底层的C语言开发进行了很好的锻炼,使之了解软硬件之间的配合,为以后的就业也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学生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5适时穿插本学科的最新科技动向

现在很多学生也都比较关注业界新技术的发展,但是他们对新技术的实质以及他们和原有技术之间的关系都不清楚,对这方面知识有很强的渴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讲到相关内容时,适时地对新技术进行介绍,不但能化解学生心中的疑云,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促使他们自己查找资料跟踪新技术新动向,为日后良好的职业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如讲到磁盘时,可以针对目前市场上大容量磁盘采用的垂直存取技术进行介绍,让学生能明白如何能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达到磁盘容量大规模增加的效果。还有在讲完并行系统时,可以对业界热点――云计算技术进行说明,更让学生感到新技术并不遥远,促使其有深入研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