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林业资源评估十篇林业资源评估十篇

林业资源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4:17

林业资源评估篇1

关键词教学方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2-0323-03

abstractForestresourcesassetassessmentisanimportanttoolformodernforestresourcesmanagement,whichhasimportantsignificancefor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forestresources.Basedonthecurriculumcontentofforestresourcesassetsassessmentandthetrainingobjectivesofforestryspecialty,associatedwiththereality.thispapermadethebeneficialexplorationandpracticeoftheteachingcontentsofthecourse,refinedtheeffectiveteachingmethods,strivingtobringuptheabilityofstudentstofind,analyzeandsolvetheproblem,soastoimprovetheeffectofclassroomteachingandtheteachingqualityofforestryspecialtyandcultivatethequalifiedprofessionals.

Keywordsteachingmethod;forestresourcesassetassessment;curriculumcontent

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陷入了危机,发展与保护已成为人类社会现在共同面临的一项难题,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管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因为森林资源是陆地上分布面积广、结构多样、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是自然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基因库、资源库和蓄水库,森林具有蓄水保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林业体制的改革,林业政策的开放,林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森林资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如何对森林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实现森林资源在市场中合理有效流转,适应时展的需求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建立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已成为现代林业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1]。

林学专业是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苗木的培育,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过程,森林经营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2]。贵州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林业、农业、植物检疫、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培养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作为林学专业一门专业课,课程内容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体系为主线,林业基本知识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相关知识为辅助,把理论知识同实际案例分析相融合,形成了由森林资源调查与资产核查、林木、林地、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编制以及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相关研究进展等组成课程的总体框架[3]。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林学专业的需求,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1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探讨其课程的功能性作用

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同所有者和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主体资本的指导下,通过形式多样的市场纽带,建立起由社会分工和社会必要劳动所规范的社会联系,各种不同的生产成果及生产条件纳入了流通、交换、竞争和价值规律制约的范围。森林资源作为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多样性发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生态与经济功能,是人类生活中极为重要的财富资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为了促进森林资源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日益成熟的条件下能够流转,推动传统林业向现代化林业转变,实现林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它对维护森林资源资产经营者、所有者的权益,提高森林资源资产的使用效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产物,是对森林资源资产的市场价值作出的公允反映。

从小学到中学,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强调升学率,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很多学生完全失去了对自己兴趣的感知能力,完全是为了升学而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甚至许多任课教师也常常用“上了大学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去玩”等话语去教育学生,导致学生上了大学以后就产生得过且过的想法;再加上有些学生进入大学所学专业不是自己的主动选择,报考志愿具有盲目性,或者高考分数的限制等因素导致学生专业兴趣的缺乏,特别是对于进入专业课学习的高年级大学生来说,这个时期的专业课如果没有吸引力,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毫无用途,因面临就业压力,使得他们感觉到无所适从,前景黯淡[4]。按专业培养本科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高等教育阶段安排的课程知识体系具有鲜明的专业色彩烙印,若处于专业困惑迷境中学习的大学生,基本上无法摆脱专业教育的环境。众所周知,高等院校专业的设置,是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考虑,每一个专业都带着本专业看待现实世界问题的特有视角和优势,专业在社会的发展中都占据一定的功能角色。作为一名专业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摆脱其专业的困惑,首要条件是自己必须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对专业性的观点具有清晰的思路,能进行完整、有趣地分析。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先得拥有一缸水。也就是说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对专业具有透彻、深刻的理解,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就没有能力对专业观点进行分析,自然也就吸引不了学生。教师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才能对课程体系、内容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才能将生动的社会现实、生活案例纳入课堂进行分析,才能对当今社会专业存在的科学问题给出客观的分析与解释,教师的思想观点才不会人云亦云、拾人牙慧[5],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2注重与其他课程内容的相互衔接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指评估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在评估基准日,对特定目的和条件下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评定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3]。作为林学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一般资产评估的理论和技术,还要理解与林业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林木生长发育变化规律、森林资源效益功能的多样性,森林的培育经营技术和相关调查方法等。教师需要把林学专业相关课程内容,合理有效地应用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思维条理清楚地组织教学过程,才能既保证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至于造成课程内容繁多杂乱。因为学生在学习中,不是只学习一门课程,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把所有的精力专用于自己所教的课程内容上,更不能向学生强调自己的课程比其他的课程都重要,而是应结合自己讲授课程的教材内容,不断寻找问题,创造假设及悬念等,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知识,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兴趣爱好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应用的联系,采取引导性的教学思维,合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精心安排,有效拓展,以教材为主,根据学生学习的相关课程,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教材内容进行划分,确定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一般部分、信息前沿部分。核心部分采取教师讲授法,当涉及到学生已学过的课程内容时,采取提问式,或布置相关课程作业,安排学生课下自己查阅相关课程、文献,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对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一般部分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信息前沿部分采取探讨性教学法,引导出学生的想像性思维及见解,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3多元化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灵活施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就来上课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式多样的科学知识的呈现,学生对外界多种不同事物认知的增加,自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学会合理地运用教材,还要灵活应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让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抽象的知识能够具体形象生动化。这些辅的教学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枯燥乏味的问题。多媒体的有效利用,使教学内容由原来的刻板、枯燥变得更为有趣、直观、生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且大大增加了课堂内容的信息量,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扩展,能更好地完成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当然,多媒体授课内容是教师提前做好的,虽然生动形象,直接播放出来有时不一定达到好的课堂效果,在多媒体教学运用中也要学会结合传统的辅助板书设计与讲解,并且讲解过程中如何去营造一个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显得至关重要,这是教师对知识的熟悉程度、语言表达技巧等综合能力的呈现。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涵养、较好的语言艺术和生动风趣的授课技巧[6]。

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中讲解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评估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森林景观资源资产的概念,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自然景观的视频,视频内容有地质地貌、瀑布、河流、植物、动物,民间习俗与节庆活动等内容,并有一定的辅音乐及对各种景观场景的简单介绍。学生看完视频后,再让他们回答森林景观的定义,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回味,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对视频的理解程度,可重新对视频的某些内容,采取短暂停顿的方式,分析哪些是森林景观资源?哪些是森林景观资源资产?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大家共同讨论分析森林景观资源资产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的引导,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讨论与分析,自然而然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和效果。在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应了解其不足之处,如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教师对内容不够熟悉,仅将课本内容搬到课件上,就会造成课堂上照着课件读,这和照本宣科没什么区别。教师在讲解与学生讨论过程中,要学会打比方,语言要贴切,能够做到幽默风趣更好,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同时还要把握住“度”。

4结语

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各种不同的探索与分析,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当今知识类别多样,组成复杂,作为大学专业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所承担专业进行长期的学习与钻研,结合时展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特长,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反思,从而调整理论与实践观念的差距,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在社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爱好,引导他们对专业充满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中时刻充满自信和激情,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充沛工作精力的创新性科技人才。

5参考文献

[1]庞军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简述[J].防护林科技,2014(5):79-81.

[2]雷志松.论中华林学会与民国时期中国高等林学学科的发展[J].中国林业教育,2012(6):36-39.

[3]陈平留,刘健,陈昌雄,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董文娜.大学生专业兴起调查及对策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4(2):104-108.

林业资源评估篇2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控制;风险防范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以调动经营者投资开发的积极性。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中提出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强调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在国家对森林资源流转的促进中,在部门办林业到全社会参与办林业的转变中,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林业建设中,导致越来越多的森林资源流转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发生。 

1.2研究意义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一种社会中介行为,评估机构和人员必须对评估结果负法律和经济责任,因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质量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生命线,要严肃评估工作纪律,提高评估工作质量,维护评估工作形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成果不仅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有关当事人的利益具有直接影响,在一定的情形下对其他第三者的利益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评估报告的结论负有严格的责任。由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结论是评估人员做出的估测,无论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如何重视评估质量,其得出的评估结果也只能是尽可能接近客观事实,两者之间总会有误差。评估机构和人员在开展评估业务过程中要对有误差的结论承担责任,风险不可避免,有时甚至可能碰上诉讼。因此研究提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加强风险防范,力求降低业务风险,避免评估纠纷和诉讼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影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的因素 

影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体制与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又有操作不规范,行政因素干扰等原因。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对评估质量发生作用。 

2.1评估人员影响 

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评估工作的质量。人员素质主要体现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上。多数评估人员不是懂评估但不了解林业和森林资源资产特性,就是只懂林业但不了解评估理论。一些从业人员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责任性认识不足,职业道德观念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估,严重影响了评估的质量。 

2.2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规和相应管理办法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管理的一些规范规定,但这此些法规和管理办法尚不健全,有些条款不符合生产实际而难以操作执行,大部分条款是粗线条的原则规定,对具体的评估操作缺乏指导。 

2.3森林资源调查难度大,资料残缺 

森林资源由于其生长的动态性、结构的复杂性和管理的艰巨性,使森林资源调查困难,要达到较高的总体调查精度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的。且林业经营单位历史资料经常残缺不齐,评估中常用的生长收获预测模型、出材率模型和林业投资收益率(折现率)等均未有明确规定,常用的评估参数体系没有建立。这些都将严重影响评估质量。 

2.4行政对评估过程的不正常干预 

林业系统内部的评估机构未脱钩改制,受林业行政领导制约。脱钩改制的评估机构因种种原因受制于地方行政领导。当干预难以抵制时,造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结果的偏高或偏低,难以体现真实的资产价值。 

2.5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间恶意竞争、机构内部管理松散 

部分评估机构在利益驱动下,无视有关规定,采用迎合客户需要下调评估费用,或有意低估或高估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等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多为新成立的机构,尚未建立严格的评估质量监督、控制制度,人员少,操作随意,对报告书缺乏严格的审查。

3提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的对策 

3.1完善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法规,加强管理 

已颁布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规较少,不能满足当前业务开展的需要。应加快制定有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办法、实施细则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的实施办法。要放开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市场,提倡合理竞争,强化对评估机构的管理、监督,促使评估机构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3.2保证评估机构的独立执业 

要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脱离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推向社会,在经济上、人事上完全独立,消除行政干预,实行谁评估,谁负责。 

3.3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的研究 

现有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仍很粗糙,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技术方法研究。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加紧编制一系列可靠、系统的森林经营数表,以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参数体系。 

3.4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队伍建设 

对评估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不仅要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培训,而且要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并经过严格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培养一批能较好地掌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有关专业知识,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建设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评估执业人员队伍。 

3.5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机构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信息收集处理、评估程序及人员安排、内部审核、工作底稿的编制和档案的归档管理等各项制度,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明确机构内部各级人员的任务、职责,建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 

4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风险防范 

4.1遵守职业道德、遵循有关法规 

评估人员要严格执行《资产评估操作规范》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遵守必要的职业道德,围绕规范要求来搜集资料,选择评估方法,形成评估结论,出具评估报告书。 

4.2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评估机构应当参照规范的有关要求,着重建立起以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指导和监督、业务承接等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并把它落到实处,切实要求每个从业人员认真执行,对评估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评估结果出现重大差错。 

林业资源评估篇3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51-0206-01

1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森林资源评估管理体制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的特殊性,我国的林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没能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的运行机制。与之相适应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也都表现出相当明显的管理色彩,林业分类经营在严管公益林的同时,商品林却还没有放活经营,林业企业和林农还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经营林地。

随着林业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林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的整合,使得林业市场资金活跃,林业产业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林业资源评估也不单纯的像以前只为国家的战略大局做评估,而更多的是为产权主体服务,现行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林业的发展模式。所以要求改善现在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体制,提高森林资源评估行业的自律能力。

1.2森林资源的评估体系不健全

虽然近些年森林资源的评估法律和相关体制在不断完善,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国森林资源评估的法律相比其他国家是相当落后的,至今仍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只是简单的出台了一些很简单的法律文件,我国现有的资源评估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文件还不能满足和不符合现有经济发展的需要,森林资源的评估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所以,森林资源的评估体系必须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1.3森林资源评估技术滞后

自1996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林业部共同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以后,虽然2009年中评协组织起草了《资产评估准则——森林资源资产》,但至今还未正式。评估方法的衔接、评估参数的选择、林业数表的更新、林木生长模型的建立等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十几年来,我国的资源评估技术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创新。

1.4对森林资源评估行业的管理不规范

1997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林业部了《关于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的若干问题的通知》,2006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制定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森林资源评估工作由财政部、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管理和监督,但互相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不够。比如,由于利益的驱动,100万以上金额的森林资源抵押贷款项目,有的县银行只需要县级森林资源调查单位的咨询报告即可,也有出现某个银行指定一个评估机构或林业主管部门指定一个评估机构的现象,垄断导致评估质量不过关;又如中评协和大部分省级林业部门出台了评估服务收费标准,但两者收费相差较大,导致随意性大,有时重复收费,也易产生恶性竞争。相关的问题都影响了森林资源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

1.5对森林资源评估专家的管理不到位

由于森林资源的专业性,所以在进行森林资源的评估时,林业专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专家的认定意见不一,咨询人员考试、培训和后续教育机制不健全,我国对专家的管理相对欠缺,对违反法律和法规职业道德的专家缺少相应的惩戒机制,评估行业的自律管理的作用还是没有完全发挥,行业协会不能很好的代表企业的利益,专家的合法利益也不能得到充分维护。

1.6调查机构责任不到位

由于森林资源经营周期长,造成森林资源的历史资料残缺不全。评估时理论上可以采用二类调查成果的数据,但实际上不少小班没有达到调查精度,四、五年以前的二类调查成果数据变化更大,因此在进行评估时,评估机构只得重新核查森林资源数据。由于不少调查机构还没有正在意义上的“脱钩”,为省事一些调查机构用核查的数据来代替调查数据,核查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没有精度控制,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也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2加强我国森林资源评估管理的对策研究

2.1加快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由于森林资源评估受行业内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和健全我国森林资产评估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要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的国情,以建立合理有序的体系和模式。国外资产评估行业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作为社会中介机构的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既不能完全依赖于行业的自律管理,也不能由政府全权管理。从我国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状况看,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森林资产评估的行业的需要,我国的林业市场经济又是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森林资源评估行业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行业主管部门应以强化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职能为主,把一些本应是自律管理职责授权给评估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监督下,建立完全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

2.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收费

随着我国林业资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必须制定更能适合当展需求的法律法规,更好地约束和规范评估行业的从业行为,及时建立和更新评估参数体系,提高评估质量。还应看到,除了法律制度的更新,还应使得收费更加合理。评估机构和调查机构进行评估业务,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合理的,但收费过低或重复收费都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制定收费标准既要考虑资产评估的前期资源调查实际工作量、调查难易程度,又要根据评估值大小、潜在的风险程度,制定合理收费标准,以增强森林资源的评估行业的整体活力。

2.3加强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培训、管理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一项专业很强的工作,需要一定数量的林业专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但是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屈指可数,有证的咨询人员也非常少,这对整个森林资源的评估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评估机构和评

估人员的培训力度,使每个县至少应该达到4个人以上具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资格以此来适应未来评估市场的需求,并且加强对这些人员的理论考核和思想素质考核,并且施行分级管理,加强后续教育,从而达到提高森林资产评估行业整体素质的目的,更好地为生态林业建设和市场经济服务。

3结束语

通过加强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管理,改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职业环境,建立适合我国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秩序,使得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走上科学、规范、法治的轨道。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切实保护我国森林资源评估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及信息披露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09,11.

[2]姜文虎,赵邦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问题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8,02.

林业资源评估篇4

2011年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的第三年(即是本文所称的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期,以下简称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期),也是改革后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的时期。同时,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期引进了新的资本和资源,也使得林农的收入和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权抵押(质押)融资,作为有效解决林权制度改革中,森林资源资产有关问题的两个关键点,理应得到更多地关注和思考。

一、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期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不同体制的国家对森林这个特殊资源的管理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外的研究现状更多的是从整个森林资源资产和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角度去探讨,并没有做详细的划分。而且在评估的过程中,不管是国有林,还是私有林,都更注重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同时,国外的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方法也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值得重视的是,自2003年以来,国外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注重参与式的方法在其中的运用,其精髓就是重视当地小区在其中所发挥的不可缺失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在信贷融资领域的前置环节应用和评价。

目前,我国针对集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集体森林资源评估管理和现状问题研究。主要是对集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投融资管理建议;二是区域性的集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主要是针对某区域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分析该区域森林资源评估存在的问题;三是案例研究。针对某个实践案例,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不可否认的是,自2003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尤其是在全国全面推开以来,引起了针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新一轮热潮,引起了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总结我国目前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森林资源评估问题的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针对性不强、偏重于理论”。针对性不强主要是指目前的研究范围太宽,虽然也有某些区域性的研究,但是提的政策建议或者结论在其它地方几乎全部可以适用。偏重于理论主要是指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差,尤其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流转增加,作为新型的评估形式更需要实践性较强的措施去指导各个利益相关方尤其是林农森林资源的评估。二是忽略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背景下的集体林地的“三重”特殊性。集体森林资源资产与国有林地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中最为明显的三点就是地块分散、面积较小、集体林地流转面对的对象为单个的林农(有的地方是针对村民小组)。总体而言,我国森林资源评估工作起步较晚,存在不少问题,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更为滞后,因此,建立一个适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森林资源评估标准显得十分重要。

二、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期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与林权抵押贷款

随着林业事业的大力发展,林业的生态作用越来越被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林业市场要素逐渐成熟,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在平衡相关利益者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也受到政府各个部门的重视。但是根据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实地调查,总体认为后集体林权制度时期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目前,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财企[2006]529号)《关于印发〈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是森林源资产评估的重要行政规章,其中,对我国林业行业涉及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人员做出了原则性规定。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注册资产评估师,二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前者需要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后者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和国家林业局共同审批,并下发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和国家林业局共同盖章的专家资质证书。而对于森林资源,一般都处于偏远的地方或者深山,对集体林权的森林资源进行评估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如果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的话,一是当前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远远不能满足现在评估的需求,二是在评估时需要考虑很多专业评估员不所知的地方因素。

2.评估结果多样性,偏离市场的价值。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要求客观、真实、公正,然而目前部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活动由于受人为干扰和评估理论、方法的局限,常常出现评估结果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3.评估标准不统一。集体林的评估标准灵活性较强,用林农夸张的说法是:“在一个大的框架下,怎么评估、评估出来多少价值都是评估人员说了算”。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评估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需要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如何掌握“度”成为评估的难点。

4.评估时没有考虑一些隐形的因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流转日益活跃,流转出去的用途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利用集体林地的特殊性开展农家乐在某些地区成为最主要的方式,也为当地的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有利的条件。此类的集体林在评估时就要考虑一些外在的因素,例如政府对当地的投资(水利、交通、电力等等)。

5.集体林地评估费用高。目前的森林资产评估收费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2914号)。

按此标准,集体林地的评估费用堪比房地产的评估费用,没有充分考虑到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用和农户收入较低的现实条件。以价值最少的100万元的森林资源为例,评估费用至少都是几千元,这对农户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评估费用高增加了集体林地流转的难度。

6.林权抵押贷款业务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滞后。长期以来,由于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期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滞后发展,加之林权抵押贷款业务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滞后,使得林权抵押(质押)融资在支持“三农建设和发展”的作用方面也大打折扣。

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贷款期限与林业生产周期不匹配;二是贷款利息偏高;三是贷款抵押范围狭窄;四是林农办理抵押登记不便;五是资产评估机构少,收费标准偏高;六是林业资源变现困难。

三、建议

林业资源评估篇5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评估者根据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情况、所掌握的市场动态资料和对现在和未来进行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森林资源资产所具有的市场价值进行评定估算。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规定》,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法定程序由评估立项、评估委托、资产核查、资料搜集、评定估算、提交评估报告书、验证确认、建立项目档案8个阶段组成。

1、评估立项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立项的申报是指依法需要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单位,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申请书,经审核,做出是否进行评估的决定,通知申报单位是否准予立项的过程。

2、评估委托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单位接到立项通知后,可自选委托具有承担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对立项通知书规定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资产评估机构接受委托后,应与委托方签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协议书》。协议书的主要内容有委托方和受托方的名称,委托评估的森林资源资产范围、对象和种类,评估的时间、地点,双方责任和义务,评估收费标准,违约责任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协议书》经双方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后生效。

森林资源资产占有单位在评估委托时,还要同时提交有效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以及其他有关材料。

3、资产核查

资产核查是指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范围对待评估的森林资源资产的实物量、林分质量、立地条件和地利等级等情况进行实地核对和调查,并做出核查报告的全过程。

森林资源资产核查一般由委托单位提供森林资源资产清单,资产评估机构对委托单位提交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上所列资产的权属、数量和质量进行核对和必须的调查。

森林资源资产核查的项目主要包括权属、林地或森林类型的数量、质量和空间位置等内容,核查的方法有抽样控制法、小班抽查法和全面核查法等3种。要求被核查的森林资源资产账面、图面和实地三者一致。

4、资料搜集

在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定估算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必须搜集掌握当地有关的林业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成本核算资料、有关产品价格和税费,林业生产投资收益率、林分生长过程表、生长模型以及各种测树经营数表等资料。

5、评定估算

评定估算是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根据评估的特定目的和掌握的有关资料、选择适当的标准,依据法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对委托评估的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进行具体的评定和估算,并在评估工作结束后向委托评估的单位提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书的过程。这是资产评估工作最关键的阶段,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按制订评估工作方案、实际评定估算两个步骤进行。

5.1制订评估工作方案

评估工作方案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际操作的计划和安排。内容包括确定评估时间、工作进度计划和步骤;确定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详细范围;确定参加资产评估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组织和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以及相应的组织工作;确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方式和方法;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经费预算以及其他应明确的问题。

5.2实际评定估算

5.2.1划分森林资源资产类型

根据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首先划分出林地资产,林木资产和森林景观资产;在林木资产中又可按林木的用途划分为用材林、经济林、竹林和薪炭林;按林种划分后,再按森林类型、树种以及品种、森林功能等确定具体的评估项目,根据各类森林资源资产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

5.2.2估算森林资源资产价格

根据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状况,应用所搜集的信息资料以及有关的经济技术指标,按照评估的特定目的以及掌握的资料状况,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估算出森林资源资产的价格。

在评定估算过程中,对森林资源资产状况的判断和评定要准确,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以及计算过程都要准确无误,以确保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

6、提交评估报告书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书是对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价格提出的公正性文件,评估机构和评估工作人员要对所提出的评估报告承担法律责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书由具备资格并直接从事该项资产评估工作的评估人员签字,评估机构负责人认真审核后签名并加盖公章方可生效。

7、验证确认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验证确认是指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或授权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有关单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确认报告后,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进行合规性审核,并向有关单位下达确认通知书的过程。

8、建立项目档案

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机构应及时将有关文件及资料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建立项目档案。按国家有关规定和评估机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探讨[J].四川林业科技.2007(02).

林业资源评估篇6

关键词:清算价格法;抵押处置物;森林资产;评估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191-02

一、抵押处置物资产的形成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处置物资产是指借款人(森林资源资产所有人或授权人)以其合法的森林资源资产做抵押资产提供贷款偿还的担保后,由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当借款人不按期偿还或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有权依法以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资产折价或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从而实现抵押权的资产。

目前,各银行利用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可接受的抵押主要是林木、林业用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经济植物等。这些抵押资产具有不可分割性、不可移动性、再生性、效益的多样性、保值增值等重要特征,是一种安全系数较高的担保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但这种安全性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忽视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资产的宜毁灭、长周期、不能快速变现、变现价值低或根本无法变现时,就会带来信贷风险,造成信贷资金损失。因此,确保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资产的变现能力、价值的合理性,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道重要屏障。这就要求信贷员和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人员在利用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评估过程中要做到“三注意”。

1.森林资源资产是否存在瑕疵。森林资源资产应当具有独立性、流通变现性。以不合法或不适宜的森林资源资产为担保发放贷款,会引起森林资源资产无法变现,使银行遭受经济损失。比如,森林资源资产证由于办证时的缺陷,与其他产权共用(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独立变现能力不强,抵押时又不够谨慎,未将相邻的产权一并抵押,一旦产生风险,就会造成处置困难。信贷评估人员应具有这种鉴别能力,拒绝此类产权抵押。

2.森林资源资产是否具有使用价值。如果森林资源资产因自身原因(如林种确定不合理等)利用受限,没有使用价值,丧失了变现能力,这将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比如,购买的森林资源资产因某种原因,造成无法实际使用,时间较长,但是由于周边森林资源资产价格不断上升,经评估给出了高价,作为抵押物从银行取得了贷款,但由于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困难,无法到期偿还贷款,而抵押物估值明显偏高,有价无市,变现困难,就有可能形成问题资产。因此,对于因森林资源资产自身问题长期利用受限,无实用价值的森林资源资产不接受贷款申请。最常见的是国家重点公益林、特用林(国防林)、景观资产。

3.森林资源资产是否具有变现能力。森林资源资产的担保能力体现在其未来的变现能力上,而实际的评估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评估人员不自觉地忽视对森林资源资产变现能力的评估。比如缺乏实地调查了解,纸上谈兵,轻信借款人一面之词,忽视了森林资源资产变现能力,一旦借款人丧失第一还款来源,而森林资源资产变现周期很长或变现金额很难弥补不足,就会使银行遭受损失。

在个人森林资源资产贷款发展中,银行应当选择与一至两家资质良好的评估公司合作,要求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遵守职业道德,不能迎合委托方的不正当要求,搞虚假评估。同时,信贷人员应陪同评估人员一同前往现场,了解森林资源资产的位置、周边环境,核实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林分用途(林种)、林分起源、林分结构、树种组成、林龄结构、林相和林分质量等情况,从森林资源资产地段等外观要素以及内在质量和变现能力综合考虑,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全方位、客观合理的评估,从而保证森林资源资产估值质量,防范森林资源资产信贷风险。

二、清算价格法基本理念

1.基本思路。清算价格法是以清算价格为标准来估算森林资产抵押物处置价值的一种方法。是根据借款人清算对资产可变现的价值,评定重估确定所需评估的资产价值的方法。所谓清算价格,是指借款人由于破产或其他原因,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将森林抵押资产变现,在借款人清算之日预期出卖森林资产可收回的快速变现价格。主要根据抵押森林资产因子状况,运用现行市价法估算其正常价值,再根据处置情况和变现要求,乘以一个变现率,最后确定评估价格。在原理上基本与现行市价法相同,所不同的是清算价格低于现行市场价格。这是因为借款人急于将森林资产拍卖、出售。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清算价格法不能算为一种基本的评估方法,只能算是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的具体应用。

2.应用前提。以具有法律效力的破产处理文件或抵押协议合同及其他有效文件为依据;森林资产以整体或拆零在市场上可以,而且必须快速出售变现;所卖收入足以补偿因出售森林资产的附加支出总额。

3.适用范围。破产或无偿还能力是指借款人因经营不善造成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时,借款人应依法宣告破产,当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法院以其全部财产依法清偿其所欠的债务,不足部分不再清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进行融资,用自己特定的森林资源资产为担保向对方保证履行合同义务的担保形式。提供资产的一方为抵押人,接受抵押财产的一方为抵押权人。抵押人不履行合同时,抵押人有权利将抵押财产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变卖,从变卖抵押物价款中优先获得赔偿。清理是指经营不善导致严重亏损,已临近破产的边缘或因其他原因将无法继续经营下去,为弄清楚财产现状,对财产进行清点、整理和查核,为经营决策(破产清算活继续经营)提供依据,以及因资产损毁、报废而进行清理、拆除等的经济行为。

4.价值因素。如果借款人完全丧失森林资产的处置权,无法讨价还价,占有主动权的买方必然会尽力压低价格,以从中获益;如果借款人尚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则森林资产的价格就有可能高些。森林资产的拍卖时限越短,森林资产的清算价格就可能越低;反之,若拍卖的时限较长,森林资产的价格就可能高些。与被拍卖森林资产相同或类似的森林资产的现行市价越高,被拍卖森林资产的清算价格通常也会高些;反之,被拍卖森林资产的价格就会低些。若森林资产与破产借款人的其他资产一起整体拍卖,其拍卖值可能会高于包括森林资产在内的个单项资产变现价值之和。

三、清算价格法程序

进行市场调查,搜集与被评估资产或类似资产清算拍卖的价格资料。

分析、验证价格资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逐项对比分析评估与参照物的差异及其程度,包括实物差异、市场条件、时间差异和区域差异等。

根据差异程度及其他影响因素,估算被评估资产的价值,最后得出评估结果。

根据市场调查计算出结果,对清算价格进行评估。

四、清算价格法方法

严格地说,按照国际惯例,资产评估方法有三种方法: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清算价格法不称之为一种独立的评估方法。在中国由于《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第91号令)规定清算价格法是一种独立的评估方法,才使业内普遍认为它也是国际通行的评估方法之一。

目前,对于清算价格的确定方法,从理论上还难以找到十分有效的依据,但在实践上仍有一些方法可用。笔者认为,森林资产评估清算价格的方法主要是现行市价。

首先,根据被评估森林资产的具体情况及所获得的资料,选择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和现行市价法中的一种方法确定被评估森林资产的价格;然后根据快速变现原则确定一个变现率,再用评估价格乘以变现率,所得结果即被评估森林资产的清算价格。

五、清算价格法实例

某拍卖公司将抵押的一某信用社森林资产拍卖出售。该森林资产承包使用年限为50年,到评估基准日已使用15年,剩35年。林分质量状况良好,年生长率3.95%。试评估该森林资产的清算价格。

1.确定重置成本全价。经核查估算,现森林资产的当前价值为15万元(可以利用原评估值调整,但必须是净值),年利率为7.05%(银行当前利率6.05%,上调10%)。根据提供清单显示,此林地流转时缴纳5%的转让金,则被评估森林资产的重置成本全价:

B=150000+[150000/(1+3.95%+7.05%)]*5%=156756.76元

2.确定森林资产的变现率。被评估森林资产的价值变现是依据承包时间确定,林分因子质量与年限关系密切,故使用年限法确定变现率。根据抵押协议,该资产使用年限50年,已使用年15年,则该资产的变现率为:

C=(1-n/n)*100%=(1-15/50)*100%=70%

3.确定被评估森林资产在公平市场下的评估值。根据核查,被评估森林资产的管护较好,功能性和经济性损耗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在公平市场条件下,该森林资产的评估值为:

p=B*C=156756.76*70%=109729.73元

4.确定折扣率。森林资产的价值变现应由抵押本息总价值和保留底价确定该森林资产的折扣率。

该评估森林资产抵押贷款本息金为100000.00元,拍卖保留底价为40000.00元。则该森林资产的折扣率为:

D=(1-m/m)*100%=(1-40000/100000)*100%=60%

5.确定被评估森林资产的清算价格。被评估森林资产清算价格=p*D=109729.73*60%=65837.85元。

林业资源评估篇7

关键词:“三农”融资;林权抵押;融资创新

一、引言

“三农”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着力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空白、竞争不充分的问题,力争3年内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的目标。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都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从我国国情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三农”。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农业、农户和农村融资难的问题。只有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整金融资源在城乡的分配格局,才能有效增加对“三农”的金融供给,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剖析了广东省“三农”融资的现状与问题,针对由于担保抵押物缺乏而制约“三农”间接融资的现状,提出应积极利用国家政策豁口,探索林权抵押贷款模式,以缓解融资困境。借助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推行林权抵押贷款的案例分析,本文提出要建立健全林权抵押评估体系和多元化的风险担保体系,打破林权抵押贷款瓶颈,大力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发展,有效“三农”融资难问题。

二、广东“三农”融资的现状与问题

(一)广东“三农”融资现状

从广东省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基本稳定。其中农业银行的网点数量不断上升,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数有大幅度的减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断发展,截至2009年末,中小金融机构达5826家。

数据及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9-10

综合广东省近年的数据来看,金融资本入城趋势明显,农村资金缺口较大。县及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额均不足40%。据对新兴、翁源、从化农村金融机构调查,近年来,广东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差自2000年起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07年末更高达19779.4亿元,存贷比一直保持在65%左右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截至2009年末,除农业发展银行和村镇银行两个存贷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外,广东省内其他面向农村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存贷比较相对较低,广东农村资金大量流出使投入农村信贷资金来源锐减,表现出农村信贷资源“过剩”。

涉农保险发展缓慢。自1993年以来,广东省农业保险规模呈逐年萎缩趋势,保费收入从1993年的14529万元,下降到2006年的1347万元,2009年末这一数字回升至11223.39万元,仍未超过1993年水平。

此外,从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状况来看。农业类上市公司偏少,农业类上市公司筹资额度较低。而在已有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中,非农扩张、背农弃农的现象较多。

(二)“三农”融资的突出矛盾

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如广东),其经济商品化程度高,大都形成了相应的农业产业,农户为了发展生产,有一定的借贷需求。这些农户融资需求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达不到银行的放贷要求,最突出的矛盾是缺乏借贷需要的抵押与担保。

现行的借款保证方式主要是采取信用、抵押和担保,其中财产抵押占大比例而农户用于抵押的资产缺乏。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中,土地和宅基地是不能进行抵押的,根据现行《担保法》第34条、第37条,《担保法司法解释》第52条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4条、第49条的相关规定,除“四荒土地”外原则上禁止设立担保抵押。现行的制度中,农村可供抵押的物品十分有限。

三、广东探索林权抵押贷款,缓解“三农”融资难

(一)广东林业产业链价值较高,多家银行探索林权抵押贷款

广东省林业产业较为发展,截至2009年,林业总产值2200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344.89亿元、1816.81亿元、38.42亿元,分别占林业总产值的15.68%、82.57%、1.75%。

第一产业中,林木种植、林材采运、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花卉种植的产值分别为16.71亿元、47.04亿元、207.98亿元、59.59亿元,分别占第一产业产值的5%、14.08%、62.23%、17.83%。在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中,水果及干果、茶及其他饮料、林产中药材、森林食品分别为171.79亿元、17.15亿元、3.52亿元、10.54亿元,分别占经济林产品产值的82.6%、8.2%、1.7%、5.1%。第二产业中,木材加工、木质家具、木浆造纸的产值分别为229.21亿元、395.56亿元、375.37亿元,分别占林业第二产业产值的21.98%、37.93%、35.99%。第三产业中,林业旅游年产值为24.92亿元,占林业第三产业产值的91.90%。由此可见,在广东林业产业链价值较高,探索林区抵押贷款具有较好的基础。

在广东省境内,目前已开展或准备开展与林权抵押贷款同类业务的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工商银行等,邮政储蓄银行也正积极筹备开展有关工作。据省林业局统计,2009年全省(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已达到15.67亿元,惠及全省67个县(市、区)的82家林业企业和711户林农。

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他们没有出台单项的信贷产品,且仅把林权抵押作为贷款的组合担保之一,从产品市场竞争力而言其竞争力并不突出。其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期限一般为1-5年,最长为8年;对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经济林和其他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项目贷款一般为5年,最长为10年,具体贷款期限也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与企业协商确定。

农村信用社也没有出台单项的信贷产品,贷款营销缺乏系统性,对林业产业的大客户覆盖不到,且利率较高,但其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机构数量从2008年的30多家至目前的50多家,农信社拓展该业务的决心较大。

工商银行等其他国有大型银行,目前还没有类似产品推出,仅在维护林业产业高端客户时会配合运用林权抵押贷款。

相对而言,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林权抵押业务发展较为迅猛。至2010年10月底,农行广东省分行办理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11.33亿元,贷款余额为9.83亿元,比年初增加4.85亿元,增幅为97.39%。贷款主要投放于营造林、林木加工等领域,其中法人贷款累放26户,金额7.41亿元;个人贷款累放188户,金额3.92亿元,无不良贷款,到期收回率达100%。

农业银行开办的林权抵押贷款,对于种植桉树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加工企业、营林企业以及中小林农,均可以凭合法有效的《林权证》向农业银行申请林权抵押贷款,借款的用途主要应用于林业生产融资需求,包括林木种植、抚育、林木加工和收购等方面的需要。目前农业银行要求用来抵押的桉树需要具备一定的面积和蓄积量,对用于抵押的桉树树龄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限以上,对申请林权抵押贷款业务需按有关信贷操作规程规定办理,抵押物应符合法律规定,林木价值评估要由具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条件的机构进行评估,并取得由县或市林权登记管理机构核发的《林权证》,抵押率一般不超过林木评估价值的50%。农行在总结前期业务试点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调整林木抵押的有关信贷政策,一是将降低准入条件,放宽对桉树种植面积、生长年限、贷款期限和抵押率的限制;二是增加可抵押树种范围(如:松树、杉树和油茶树和茶叶等),进一步拓宽林木融资的范围;三是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如对公司加林户模式的桉树小额贷款可免保险、免评估和免抵押担保,实行基准贷款利率等。

(二)制约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的因素

1.抵押物评估有待规范和完善

一是林业专业评估人才缺乏,部分中介机构评估质量差且收费高。由于全国的林权评估专业人才建设缓慢,广东省符合银行中介准入条件的评估机构少。目前,经营行较多聘请外部中介进行评估,但由于准入的评估机构大多是从事房地产评估业务,对林权抵押物的评估质量差且收费偏高,经营行反映部分中介机构甚至连林木蓄积量都不会计算。而真正具有较高评估水平的专业机构和人才往往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下属的林业规划院和专家,但他们又没有资产评估的经营范围,不符合银行的中介评估准入条件。目前,这种状况尚未得到很好的协调和解决。

二是抵押期内林木因生长而价值重估的问题。林权在抵押期内,其价值除了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外,另外林木的生长也将给抵押林木带来升值的必然性。在抵押期内,林权抵押随着抵押期限越长,抵押林权的价值将越高(剔除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因素的影响),抵押林权的抵押率也将逐步降低。部分客户认为,在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砍伐时,应可以在不归还贷款、不需补充更换抵押物或缴纳保证金的情况下,以简单程序对抵押林权进行价值重估后,就可以砍伐增值部分的林木,目前还没进一步明确。

2.贷后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一是实地检查难度大。由于抵押林地面积较大、分布区域广,且多处在偏僻山区,现场检查难度大,在贷后管理及时了解抵押物的变化情况及采取相应措施等方面工作显得较被动。

二是抵押物重估欠规范。由于很多银行尚未培养出自己的林权评估专业人才,对林权价值的重估缺乏专业技能和科学的测算方法,对抵押物林产的蕴藏量、价值测算具体方法不成熟,难以做到精细、准确,从而影响对抵押物价值的判断。此外,部分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的登记方式不统一,对银行开展业务形成一定制约。例如:对于通过租赁并分期付款获得林权的,部分林业主管部门认为抵押人后期租金支付情况无法掌握,林地使用权属于待定状况,在办理林权抵押登记的时候,对林地使用权留空白,不利于业务的开展。

3.业务授权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

林权抵押贷款是近几年新研发的产品,且林业产业的小企业客户占比较大,而省行对二级分行的小企业年度转授权往往没有单列林权抵押贷款,影响了业务办理效率,制约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以韶关分行为例,该行2010年的转授权书规定,韶关分行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为2000万元,前提是“落实足额房地产抵押”,非房地产抵押的小企业贷款需全部上报省行审批。因此,韶关分行办理小企业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时,应无论金额大小都需上报省行审批,影响了营销积极性和业务办理速度。

四、优化林权抵押评估担保体系,大力促进林区抵押贷款发展

(一)建立林权抵押评估体系

目前国家林权评估体系仍不完善,社会上具有林权资质的社会评估中介机构仍较小,而具有林权评估资质的专家往往不在社会评估中介机构,为控制业务实质性风险,应建立林权的价值评估体系。评估方式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在当地林权抵押登记机关认可的情况下,鼓励采用内部评估。内部评估人员可根据需要,聘请或咨询专家进行协助评估,但不改变内部评估人员所承担的评估责任。外部评估中介机构的准入和管理按照省行关于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林权抵押的初期,可以建立区域内林权抵押价值评估参考库。根据整个区域现有的林权评估现状,在县域内建立林权抵押价值评估参考库,供各行在进行内部评估或内部确认时参考。条件成熟后,建立整个区域的林权抵押价值库。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林权价值的评估主要需要考虑坐落位置、树种、树龄、面积、蓄积量。

从长期来看,政府部门应该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制定出详细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办法,把林地的使用价值作为森林资产列入评估内容,体现森林资源的真正价值;组建专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规范、有序、科学地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确保借贷双方的利益,进一步降低评估登记费用,减轻林农贷款成本,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正常开展。同时,还要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准入和退出制度、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从业准入制度以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定期考核制度等,以确保评估的质量。

(二)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担保体系

一是积极引导各类担保机构介入林业融资担保业务,积极创办专门林业担保基金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担保;大力推行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由林业企业和林农自愿入会或出资组建的互担保体系;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林业的融资担保服务,逐步将林权抵押贷款担保业务推向市场,实现市场化运作。二是积极开展林业保险试点。林业保险作为增强林业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机制,不仅有利于林业生产经营者在灾后迅速恢复生产,促进林业稳定发展,而且通过保险可减少林业投资的风险,有利于改善林业投融资环境,促进林业持续经营。同时,通过开拓林业保险市场,有利于保险业拓宽服务领域,优化区域结构和业务结构,有利于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做大做强保险业。但是目前开展林业保险还存在很多问题,林业保险覆盖面积有限,特别是广大林农参与保险的积极性不高。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与保险公司的联系和沟通,研究制定林业保险试点方案,尽快开展林业保险试点工作。政府应实行保费补贴政策,减轻参保林农的负担。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林业保险知识和参保意义,提高林农投保的积极性,为开展林业保险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陈雨露.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五个核心问题[J].中国金融,2010,19:87-89

(2)楮保金,卢亚娟,张龙耀.信贷配给下农户借贷的福利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6:51-61

(3)何德旭,常戈.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正规商业金融的供给与需求分析[J].金融评论,2010,2:12-28

林业资源评估篇8

截至2012年6月,华坪县农行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0笔,贷款余额3998万元。根据华坪县农行调查统计,华坪县农行注入的33户林权抵押贷款,每年可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6500万元,实现利润2700万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7000多人。其中,华坪县富荣植养化有限公司通过华坪县农行林权抵押贷款的资金注入,2011年、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润742万元,安排就业300多人。

据了解,华坪县主要采取四项措施推进林权抵押贷款:

一是深入调查。华坪县位于云南西北部,与四川省攀枝花市毗邻,是滇西入川必经之地,全县山地面积占96.8%,林业用地占74.7%。2007年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发放林权证2万本,发证面积210.83万亩。华坪县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扶持地方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既保护了资源环境,又实现了县域经济从采矿业为主的资源型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转型的需要。华坪县农行、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通过深入林区林农、公司企业和林业部门等调查,结合县情认真分析,认为农林产业发展前景良好,能将大量“沉睡资源”转化为“活资本”。积极推行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是取经学习。2009年,华坪县农行和县林业局联合组队到省内玉溪市华宁县考察,对当地农行、林业局的林权证抵押贷款操作流程、林业局林权抵押登记管理进行了借鉴学习,结合本县实际探索出成功经验。华坪县林业局林权抵押评估小组对县内永兴养牛大户余国宾的271.7亩林地进行了产权估价,县农行根据林权评估登记中心产权估价情况做出评估报告,按照50%的抵押率授信100万元,期限3年,可随借随还,循环使用。2009年11月30日,给其开办了首笔50万元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三是创新服务。华坪县农行制定了一整套评估登记的制度、证书和表格,制定了评分标准和评估方法;县林业局成立了林权抵押评估小组对林农贷款客户进行考察评估,与县金融部门协商后,设计了《华坪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证》、《森林资源抵押评估报告备案表》;针对华坪县无专业林权评估机构的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估方式,聘请了具有甲B级森林资源调查资质的云南省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院进行评估前的调查,再由云南邦克资产评估公司进行评估,由华坪县林业局办理抵押登记、出具他项权利证书,林权证由华坪县林业局保管,金融部门保管他项权利登记证书,并定期核对台账。2010年10月,华坪县农行在由云南省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院对华坪县富荣植养化有限公司进行调查,云南邦克资产评估公司评估认定该企业等级为aa级后,向企业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500万元。

林业资源评估篇9

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范围是国有、集体森林、林木及其宜林地。部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益林区的林木及其它特种用途林暂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改革的重点是集体林和国有、集体宜林地。

国有林产权制度的改革主要通过推动活立木流转,活化资源,为其他主体投资开发建设林业创造条件。

二、明晰产权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根据贯彻意见的要求,要全面完成林业用地的确权发证工作。

三、今后造林任务将按底发证确定的宜林地进行安排。所有造林设计地块必须有旗县区人民政府核发的林权证。未确定为宜林地的地块将不再安排造林投资。对产权不明晰的集体森林、林木,限制采伐。

四、市、旗县区要组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组织,负责对流转的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评估组织暂由林业主管部门协调组建,报自治区林业厅批准。人员应由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林业工程师、会计师、评估师、经济师组成,应不少于5人。办理评估业务时,按有关规定收取评估费。

五、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流转必须在评估后进行。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流转要在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进行,但应进行评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个人使用的林地可协商流转。所有的林木流转后必须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登记,进行权属变更,换发林权证,以确保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对流转的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由林业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流转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六、各种社会主体及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都可以参与林业开发与建设。政府鼓励各种非公有制主体以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公司办场、合作经营等各种形式,投资开发林业。

七、摸清集体林及宜林地,对其位置,自然条件及资源情况,登记造册,并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资源资产初步评价。此项工作要在5月底前完成。

八、集体林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以拍卖、承包、租赁、划分、明晰股权等形式,确权到户。但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允许多种形式并存。1、合理无偿划分到户。2、将现有林进行合理划分,评估收益,确定村户收益分成比例,集体组织成员投标并交纳风险抵押金后,承包经营。3、将现有林的产权明晰到户,评估现有林木蓄积量,测算林木主伐出材量基数,确定村户收益分成比例,合理划分(股、片、株),联户经营。4、以户为单位划片经营,按面积每年定额向村委会上缴林地使用费,其余收入归经营者所有。5、对现有林木资产评估后,将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采取拍卖、投标、协议等形式,进行有偿转让,受让者自主经营。

已经依法承包到户的集体森林、林木,原则上不再变动,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九、国有林的流转经旗县林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国有森林、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和林地(包括宜林地)使用权,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组建家庭林场等形式落实其经营主体。国有林场也可用林地参股,实行股份制经营。

十、集体宜林地原则上划分到户,谁造谁有,自主经营。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疏林地可实行租赁经营,按面积交纳林地使用费。集体组织成员无人承包的宜林地,可以面向社会承包。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较大的,可以划给有能力的造林者一定年限内无偿使用。

十一、集体宜林地的确定,由村委会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初审,报旗县区土地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由旗县区政府发放林地使用权证书。

十二、国有宜林地的流转,由具有森林资源评估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并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国有宜林地可以无偿划拨给有能力造林者在一定年限内使用。

十三、拍卖、承包、租赁、划分、明晰股权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流转双方要签定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

林地的使用年限可以延长到70年。

集体林拍卖前15日,在辖区范围内公布;国有林拍卖前30日在全市范围内公布。

十四、宜林地所有者或管理者要与宜林地使用权者签定造林绿化合同,明确年度造林绿化任务,绿化期限为1至5年。经旗县区政府林业主管部门验收,连续两年未完成合同规定年度造林任务的,根据合同约定,收回林地使用权,重新发包,对原使用者,收取荒芜费。

过去承包的宜林地要补充完善造林绿化合同。

林业资源评估篇10

[关键词]集体林权抵押;失地风险;承包期限;评估制度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6)07―0104―02

一、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中农民失地风险的产生

对于家庭承包取得的林权是否可以抵押,《物权法》语焉不详,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第9条的规定“以家庭承包形式取得的集体林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另外,2005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在第15条也明确指出,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的,应当认定为无效。可见从现行法律的角度看,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集体林权(指林地使用权,下同)不是法定的抵押权客体。但考虑到我国法制建设的滞后性以及目前正在推行的农村的现状,法律与政策、实践往往是不同步的,比如,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实际上已将家庭承包的集体林权抵押作为林权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2012年的《中国农业银行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第7条第六项的规定,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集体林权只要完成了林改并取得林权证就可以抵押。实践中由于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林权进行抵押已大量存在。〔1〕贷款农民一旦不能按时清偿贷款则面临失地风险。

可见,我国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突破是导致林农失地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种突破是集体林权改革所必须并不可逆转,随着家庭承包的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的增多,林农失地风险的出现和增加是可以预见的。

二、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中加剧农民失地风险的制度因素

(一)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林农失地风险突显

目前我国集体林权抵押制度是在没有法律依据甚至是突破现行法律框架,完全依赖国家政策形成的。而涉及集体林权抵押的政策大多对林农在林权抵押中的失地风险重视不够。比如,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虽然也提到要“防止农民失山失地”,但在实践中,各级地方放政府、金融机构及相关学者对林农失地风险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林权流转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林权流转平台尚不能满足林权流转的需要,不能承担林权流转中价格发现机制的作用,往往导致林权流转价格较低,林权流转成本过大,财政贴息及利率优惠也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这些使得林农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可能性以及林权被低价处分的风险增加。再如根据中国银监会国家林业局《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第27条,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实践中一般不会超过5年,这与了林业生产的周期严重不符。众所周知,林业产品生长周期较长,贷款期限远远短于林木生长周期,这使得贷款林农不能及时清偿债务的风险增加,林农失地风险也进一步增加。总之,林权抵押制度的不完善是林农失地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集体林权承包期限过短导致的农民失地风险增加

马克思认为地租由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构成,后者是由连续在土地上追加投资所带来的额外收益。级差地租ii越低投资者的积极性越高,而降低级差地租ii的有效手段是投资者拥有固定的土地使用权,也即承包期限越长土地的价值越高,越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化经营。〔2〕我国《物权法》和《土地承包法》均规定集体林权的承包期限为30-70年,我国集体林权承包大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即使按照70的承包期限计算,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集体林权所剩承包期限也不足40年。过短的承包期严重影响了集体林权的价值。一是在贷款时农民无法取得林业生产所需的资金,增加林业生产失败的概率;二是一旦届时不能及时还款,林权会以极低的价格被处分,如此,林农承担着失地的巨大风险并且得不到与之相应的补偿。

(三)评估机制不健全导致的林农权益受损失地风险增加

目前全国林权价值评估机构呈现数量少、不专业、非独立及费用高(在某些地区评估费用可达到评估标的额的3%-6%〔3〕)等弊端。森林资源评估体系不健全,评估费用过高,某些评估机构的非中立性,导致林权得不到合理定价,森林资源评估价值过低,严重损害林农合法权益。比如,根据中国银监会国家林业局《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银监发〔2013〕32号)第14条,贷款金额在30万元以上的集体林权抵押贷款,按照常规的评估方式进行评估,对于贷款金额在30万元以下的林权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可以自行评估。而以家庭承包的林权进行抵押的大多属于金融机构自行评估的范围,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往往做出较低的估价并同时降低抵押率(目前抵押率一般在20%-50%之间),这导致林业生产者可能因为得不到充足的资金发展林业,同时由于林权价值低估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减弱,一旦经营失败,不能按时还款,林权就会以极低的价格被处分,林农的失地风险增加。

三、关于集体林权抵押中林农失地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指导思想――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与解决失地林农的保障不可偏废

集体林权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设现代林业,促进林农增收。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林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林业投入长期不足,可以说我国集体林权改革已遭遇“资金瓶颈”。为解决林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2013年中国银监会国家林业局《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集体林权抵押贷款,部分省市也出台了规范林权抵押规范性文件。如安徽省根据2009年的《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皖政办〔2009〕117号)开展了集体林权抵押融资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安徽霍山的“五+一模式”及“宁国针对林户的小额抵押贷款”已成为全国林权改革中的亮点而备受关注。福建、江西、浙江等省也有类似规定及实践。集体林权抵押已是箭在弦上,不能因为林农失地风险的存在而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集体林权改革在最终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意义,林权抵押也是打造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林农的在林权抵押中的失地风险是推行林权抵押的必然结果。建立和完善林农权益保护措施,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减小林农的失地风险并在农民失地后解决好失地林农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管控集体林权抵押中林农失地风险的几点建议

1.强化政府责任,完善集体林权抵押制度

集体林权抵押在制度设计上应当将林权抵押与林农合法权益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可偏废。目前我国的集体林权抵押制度过于强调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对林农失地风险不够重视,政府应当对解决当前困局有所作为。首先,应当建立健全林农林业生产专门知识培训机制并做好金融风险的宣传警示工作。强化林农林业生产专门知识的培训,提供林业生产的技术服务有利于降低林农林业投资失败的风险;系统的金融风险宣传和及时的金融风险预警可以防止林农盲目抵押所带来的失地风险。其次,完善社会保障,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做好再就业培训服务工作,解决好失地林农的再就业与生活问题,减小失地所带来的冲击。最后,应当增加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林权流转市场,推进财政贴息的落实,恢复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的促进林业发展和惠农本质。比如在美国,政府对家庭农场和小私有森林所有者的专项贷款,利率低于商业银行贷款,一般为5%-6.5%,贷款期限较长,紧急灾害贷款为20年,一般生产贷款为1-7年〔4〕。我国可以适当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减小林农投资失败的风险。

2.延长集体林权承包期限,公平分配改革红利

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土地承包期限越长越有利土地价值的提升,土地价值的提升不但有利于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也有利于林农提高融资的额度,保证为林业发展提高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可避免因资金不足导致的创业失败,减小林农不能清偿贷款及失地的风险,另外也可提升林农投资失败后风险抵抗能力。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申并要求尽快研究土地承包“长久不变”的实现形式。课题组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久不变”是在《物权法》和《土地承包法》规定了林权承包期限70年之后做出的重大决定,它不应该是对70年承包期的重申,这里的“长久不变”应理解为比70年更长的期限。虽然“长久不变”是否可以理解为“永久不变”尚存争议,但要比现行的70年要长是没有疑问的。课题组认为,应当及时修改《物权法》和《土地承包法》,废除集体林权承包期限70年的规定,改为“集体林权家庭承包长久不变,承包期限届满的承包权自动续期”较为合理。

3.完善林业评估机制,公平评估林权价值

当前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出现了诸多弊端。课题组认为,首先,应当借鉴林业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积极研究出台科学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森林资产评估技术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将森林资源评估纳入到法治轨道。其次,积极推进专门的森林资源评估机构的建设,保证林权评估的中立性与公正性,改变目前由林业部门及金融机构内设评估机构的现状,切实保证林权评估的公平公正并依法落实评估人员失信评估的法律责任。保证评估市场的有序竞争并有效降低评估费用。最后,应建立健全评估人员的培养、选任、考核及奖惩机制,实现评估人员的专业化,提升评估公正性和质量,减少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5〕

〔参考文献〕

〔1〕张晓梅,尚立娜.林权抵押融资中的林农利益保护问题研究――以物权法为视角〔J〕.农业经济,2010,(10):71-75.

〔2〕陆剑.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56-57.

〔3〕廖文梅,孔凡斌,高雪萍.集体林权抵押贷款政策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基于江西南方林权交易中心数据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2,(03):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