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旅游共享经济十篇旅游共享经济十篇

旅游共享经济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4:27

旅游共享经济篇1

共享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创新因子,其探索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人类发展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目前共享经济也给旅游城市带来不少冲击和挑战,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共享经济对促进城市与旅游的全方位融合、提升城市旅游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拓展城市自主灵活就业空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应对。

――深入推动共享经济与旅游城市融合发展。首先要准确把握共享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旅游城市应用共享经济的理念,整合统筹旅游城市的公共服务、企业服务和个人服务资源,努力构建和谐有序的旅游目的地服务系统,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在旅游城市的体验,不断提高服务性消费在整个旅游消费方面的比重,鼓励城市居民与游客广泛深入地接触和交流,帮助游客获取包括个体旅游服务信息在内的各类旅游服务信息,为游客接触和体验不同的文化创造条件。

――主动引领共享经济与旅游城市融合发展。旅游城市和旅游企业应积极推动旅游活动,从旅游景区、景点向旅游城市拓展,促进旅游全领域、全要素、全时空的发展,统筹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需求,采取多种措施,开发淡季和夜间旅游消费,使本地居民和游客共同分享旅游设施和服务。在客流高峰期,采取资源分享的方式,优先满足外来游客的需求。

旅游共享经济篇2

乡村旅游具有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实现本土转移、满足乡土情结、有利于女性等弱势群体就业等转移劳动力的就业优势,然而在实际的转移劳动力就业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就业质量不高。由于乡村体育旅游景区离城市较远、社会文化环境较差、工资收人低、职业变动性小、工作劳动时间长、随意性大、就业相关保障低等多种原因,高素质劳动力选择就地就近就业的意愿不明显,大量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从事与乡村体育旅游相关工作的大部分是本土的大龄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劳动力,这就出现了就业挤出效应和畸形就业的现象。因为游客对乡村体育旅游的体验来自于旅游项目的丰富性、特色性,基础设施的完善性以及相关服务的高水平性,因而要求乡村体育旅游的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事实是一些乡村体育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的本土人员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观念滞后,难以适应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要求,导致就业质量不高。事实也是如此,一些乡村体育旅游景区所在地的本土居民,由于其不符合旅游公司的能力要求而只能通过招揽游客,销售纪念品、特产,或自主经营小型旅馆、餐馆等方式来进行就业。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居民为了经济利益做出了一些违背市场经济、做人诚信准则的行为,甚至出现坑骗游客的现象,导致游客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也降低了乡村体育旅游的体验效果。

(二)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制约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急于追求经济效益、开发设计不合理、村民素质不高、旅游废弃资源处理不当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中一些地区的乡村体育旅游对生态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现象。w开发设计不合理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一些地方政府没有结合地方的乡村体育旅游特色,区域植被、土壤等实际,大规模高标准盲目建设修建体育场地、设施等乡村标志性建筑物,大量修建标准高尔夫球场、滑草场、骑马场、射箭场等永久性、标志'h}的高档运动场所,导致当地大量植被、自然环境和土壤破坏。(2)环保意识不强和管理不善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这主要体现为部分游客在参与乡村体育旅游的过程中,随意乱丢废弃物,没有放置在规定的废弃物装置,导致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3)交通工具高碳化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大部分游客采用私家车出行旅游进而排放大量尾气污染是造成乡村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一些乡村体育旅游景区为减少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巴士来运送游客往返不同景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

旅游共享经济篇3

另一面是海外定制游的高价位,

让中国人实现大规模海外自由行

的“钥匙”在哪里?

谈到海外自由行,中国人普遍担心的,除了人生地不熟之外,恐怕就是自己的“聋哑英语”了。

但是,一对中国聋哑夫妇,竟然先后顺畅地完成新西兰14天自驾游和瑞士的两周旅行,并且俩人几乎每天都在开心地晒朋友圈分享体验。

他们怎么做到的?如果聋哑夫妇都可以完成没有导游的海外旅行,那“聋哑英语”的障碍又算得了什么?

其实,这正是分享经济的功劳。原来,他们的背后始终有“旅游达人”的支持。最初,这对聋哑夫妇在世界邦旅行网的平台里录入自己的旅游需求,与他们需求匹配的旅游达人,则开始为他们设计个性化行程,几次互动和调整过后,夫妇俩下单。在境外自驾游时,手机上的世界邦“行程大师”app给他们做了精准到米的地图导航,并且会对行程上的每一个节点进行中文讲解。如果需要向旅游达人询问,则可以通过世界邦平台24小时进行互动,后台始终有熟悉相应路线的达人回复信息――换句话说,这样的行程相当于通过世界邦平台实现了导游功能,从而完成了海外自由旅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达人”,并不是世界邦旅行网的工作人员,而是分布在世界各地、参与旅游“众包”的2000余位旅游达人。

这样的众包和大数据聚合,正是分享经济创造的奇迹。

海外游价格革命背后的“达人分享”

分享经济模式在海外自由行中创造的奇迹还不止于此。如同滴滴专车、滴滴拼车把城市出行的成本降下来一样,作为海外自由行开创者的世界邦,把高质量海外旅行的价格也降了下来。

世界邦旅行网创始人、Ceo张平合告诉《中外管理》,以欧洲旅游为例,跟团游一般价格是每人1.5-2万元人民币,定制游要每人3.5-4万元,而通过达人众包的共享经济方式,同线路的自由行价格可以降到每人1.2-1.8万元。“这种旅游方式显然比跟团游更自由,但比定制游便宜的多了。”张平合说。

2012年年底成立的世界邦,找到了一条分享经济模式介入海外自由行的路径,使海外自由行不再是个别精英的项目。这也是世界邦与其他旅游网站的截然不同之处。

也正是这样的一条路径,让世界邦成为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作为天使投资人在中国投资的唯一项目。

世界邦打下的两个基础

三年来,世界邦做的事情,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在法国巴黎、美国洛杉矶、夏威夷等主要旅游城市搜罗到2000多名旅游达人,80%的达人正在或曾经在当地长期生活。如前面提到的聋哑夫妇,提交旅游需求后,就是这些达人们在世界邦系统的整合和分配下,设计出了个性化行程。行程设计内容细化到景点推荐、建议游览时间、特色美食等,最终用户会有一个最适合自己情况的旅游攻略。

当然,对这些参与共享的旅游达人,世界邦则通过一系列回报方式,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旅游社群生态体系,甚至有些旅游爱好者辞职专门做世界邦的“达人”。

除了对旅游达人的“众包”,张平合三年来另一个聚焦的事情,就是对海外旅游信息进行大数据优化。“网上的信息非常庞杂,比如一个人想去法国或者西班牙旅行,如果不想跟团而选择自由行的话,对他来说要面对的是网上上亿条旅游信息。怎样从中找到十几天旅行所需要的信息,是困扰自由行用户的事情。”张平合说,世界邦一方面通过旅游达人众包的方式帮助用户设计自由行行程,另一方面则通过大数据的机械处理方式,对信息进行“精准化、实用化、结构化、简洁化”的优化――这也是前文提到的聋哑夫妇,能够凭着行程大师app完成14天自驾游的后台技术基础。

共享经济何以重塑海外游?

一系列战略布局的背后,是张平合对共享经济的理解。

在他看来,让分享经济落地主要看两件事:一是便不便宜,二是安不安全。

对于第一点,张平合认为共享经济的本质在于:你分享的东西,必须对用户极具价值,而同时你还能用很高的性价比去分享。

比如:对旅游达人来说,给用户设计一个线路方案并不困难,一个达人一天设计10个方案没有问题。这就如同一个老外提出想在北京吃烤鸭的个性化需求,熟悉北京的人马上能回答出来,而作为旅游达人,甚至去哪个门店,点什么菜都能说出来。沟通这些信息,对分享者来说可能只是几分钟的成本,虽然背后可能有以前花几千块钱获得的经验成本,但对经验的拥有者来讲,如果不分享,留着它们也不会升值。

另外,世界邦有一个严令禁止的事情,就是旅游达人绝不能直接带着用户去游玩,一旦发现就要取消达人资格。为什么设计这样的规则?正是基于安全,考虑的是双方的安全。另外,张平合认为,如果见面带着玩,也和雇个导游没有区别了,分享的成本也大大增加。毕竟带着玩几天,与用几分钟进行经验分享的成本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想到用分享经济的方式完成海外自由行,与张平合多年前的经历有关。

曾经是雅虎中国第一任总经理的张平合经常带家人去美国旅游,但后来家人提出“想去没看过的地方”,于是,每次旅游前要做大量的功课,花很多时间准备。后来和朋友说及此事,朋友说他出国自由行的行程都是交给旅行社定制,根本不用自己花精力。这引起张平合对这种旅游产品的好奇,但朋友的定制游成本很高,不适合大规模推广。最终,张平合发现,让定制游的成本大幅降下来的钥匙,就是分享经济――“大数据+达人众包”!

分享的升级版:世界邦+新浪微博

如今的世界邦旅行网,在杨致远为代表的a轮融资之后,刚经历完新浪微博领投的B轮融资,而这轮数千万美元的融资背后,就是新一轮分享经济探索的开始。

对新浪微博来说,旅游分享是微博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知道,分享量最大的微博内容,就是美景、美食、美女。

世界邦与新浪微博的合作,一方面要发挥优势,支持微博上的旅游信息分享,乃至提出专业的解决方案,解决微博用户在海外旅行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微博也会为世界邦提供海量的旅游达人资源,让分享经济下的海外自由行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旅游共享经济篇4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合作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发展。2011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达1.35亿人次,以485亿美元的国际旅游收入排行全球第四,我国旅游业已雄居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构架战略,其中,发展旅游业是建设的重点之一。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广西共接待入境旅游者302.79万人次,同比增长21.0%,首次突破300万人次。旅游业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发展旅游业上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起步较晚,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了健康发展。当前,“信息互通、客源互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新目标,促进了各国和地区旅游业的合作发展。因此,探索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对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建设广西旅游大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一)旅游资源丰富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截止到2010年,广西区内旅游景区景点233个,其中国家a级景区133个;部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2个,自治区级205个;部级旅游度假区1个,自治区级9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2个,中国旅游强县1个,广西优秀旅游县(市)16个。其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滨海风光旖旎,除了拥有享有中国“绿城”美誉的首府南宁、赢得“中国第一滩”美誉的北海银滩,还有钦州三娘湾、防城港京岛风景名胜区、上思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外,还有北海涠洲岛、冠头岭、南宁大明山、钦州茅尾海、滨海新城、防城港西湾、江山半岛等一大批旅游项目正在或即将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广西北部湾区域旅游业的合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旅游区位优势显著

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沿海、沿边、沿江,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中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不含玉林、崇左),2008年末总人口1300万人(不含玉林、崇左),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良好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产业优势,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政策扶持优厚

近年来,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广西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的交汇地,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享受多重优惠政策。除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优惠政策外,还享受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沿海开放、边境开放等优惠政策。同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中明确要求,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要相当于广西全区同期GDp的比重提高到13%以上,远高于全国目标水平。为完成此目标,广西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引导以及鼓励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密集程度前所未有,有效促进了广西北部湾区域旅游业的向前发展。

(四)生态环境优良

广西北部湾地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年平均气温在17-22℃之间,舒适宜人,一年四季均适合旅游。此外,广西森林覆盖率达54%以上,受污染程度较轻,环境质量优良。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和条件保障了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合作发展的途径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但是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度不高、区域旅游合作深度不够、区域旅游品牌不响,区域旅游合作的方式、内容、途径等尚未摸索清楚,经济区内部以及与区域外其他省市、地区之间跨境旅游的壁垒尚未完全消除,旅游业的全方位合作尚未全面实现,规划共绘、市场共拓、产业共兴的区域大旅游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严重制约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合作、发展是世界的永恒主题,也是旅游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未来的发展之路,必须联合区域内外部的各方力量与时俱进、密切合作,整合资源、巩固成果,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促进合作深化,共同走“信息互通、客源互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区域旅游合作化的道路。

(一)消除合作壁垒,建立合作长效机制

区域合作的水平决定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一是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全面合作”的总体指导方针,重点加强与区域外的旅游合作,继续深化完善无障碍旅游,切实消除市场壁垒和限制,形成互信共联的区域旅游市场。二是借助旅游磋商会和联席会议等平台,积极参与区域性旅游合作事务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调,与各相邻兄弟省区共同建立完善的旅游合作保障机制、高校的旅游合作对话机制和良好的旅游服务咨询机制。三是与区域外省市共同建立协调一致的业务合作和纠纷调处机制、畅通便利的信息沟通的经验交流机制,大力推进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全面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北部湾之旅成为满意之旅、和谐之旅、难忘之旅。

(二)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合理设计旅游规划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与区域外合作发展,首先必须加大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合理设计旅游规划,改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业“小、散、弱、差”的局面,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资源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使游客通过“一程多站”的旅游方式既能享受北部湾的优美风光,又能了解北部湾经济区的风土人情,达到赏心悦目、增长知识的效果。目前,广西有国家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19家(其中甲级1家、乙级8家、丙级10家),旅游规划水平进一步提升。广西各级政府,特别是南宁、北海、防城港等北部湾经济区域内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在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原则指导下,按照广西建设旅游强省和实现旅游业千亿元目标的要求,开展旅游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过程中,既要联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又要充分考虑利用区域外的一切资源,突出“合作发展”的主题,以吸引更多有资质、有实力、有经验的投资者到北部湾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提升改造现有旅游产品。

对于已经编制完成的《广西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等重点旅游规划和重点景区规划,应通过立法或政策性文件来保证其严格执行;还未开发编制的旅游项目规划,则应围绕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布局,重点组织人员进行考察和规划,完善北部湾国际旅游目的地基础建设,加快北钦防海滨旅游特别是涠洲岛等高端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步伐。

(三)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区域旅游信息化建设

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除了要练好内功外,适度的宣传也非常重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级人民政府要以整体宣传为依托,在广西区内外组织开展一系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各方积极组织本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和媒体参加区域外的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招商活动,与区域外合作省区通过协调,在国内外联手组织大型促销活动。联合定制环北部湾区域旅游市场营销总体战略和实施计划,制作推介环北部湾区域旅游风光画册、DVD风光片、旅游安全手册及其他宣传资料,举办各种旅游宣传促销、节庆活动、打造、推介北部湾特色旅游产品及更多的区域旅游精品路线。

现代信息网络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区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广西加快了互联网旅游咨询门户网站和旅游官方资讯网站建设,已实现互联网旅游政务网与旅游资讯网完全分离,整合广西旅游在线数据库与国家旅游局“12301”数据库资源,建成了“12301”广西旅游信息咨询平台。与新浪、搜狐、腾讯、千龙、乐途等世界知名互联网站合作,链接了珠江三角区域、长江三角区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官方网站,开展系列旅游线路、旅游产品互联网营销活动,为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信息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以此为依托,继续推动旅游业信息化工程,与其他区域谋求共建旅游信息平台,及时提供实用新鲜的旅游信息,并实现旅游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天下风景,美在广西”的品牌打出广西,打响全国,打亮全球。

(四)加强旅游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合作与交流

旅游人才是发展旅游业最活跃的因素。旅游范围和业务不断扩大的趋势加速了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使得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而是以本国、本地区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在区域外、甚至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开发和配置。目前,广西有41所院校开设旅游专业,旅游后备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为配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一是加大跨区域旅游人才的培训教育的力度,积极促进人才交流,为旅游专业人才的合作与交流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促进旅游专业人才的合理配置,实现旅游人才的合作互动、优势互补、共利共赢;二是构建区域间旅游人力资源信息网络,提高旅游人才合作的信息沟通频率;三是鼓励引导旅游院校间的合作交流,提高旅游人才培养力度,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五)协同建设跨区域旅游精品路线,大力发展特种旅游

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已形成了以“桂林山水文化体验游”、“中越边关探秘游”和“北部湾休闲度假跨国游”为代表的精品旅游路线,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在“北部湾休闲度假跨国游”这条精品路线的基础上,完善旅游产品体系,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康体旅游、温泉度假、邮轮游艇、海岛旅游、自驾车旅游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并将旅游资源与当地的人文资源、购物、饮食、娱乐,优化组合,以新的主题、新的项目不断吸引游客。

广西旅游资源与广东、湖南、云南、海南等兄弟省区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广东省、海南省等临海省份的旅游资源相似度更高,北部湾经济区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支持区内旅游产品与区外旅游产品结成跨省区旅游精品路线,如与广东省联合开发阳江-湛江-北海-防城港-崇左的“滨海边关旅游线路”等,做到精品线路对接、客源互送共享,大力推进“一程多站”旅游模式,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此外,鼓励引导一系列新型旅游的合作发展,如区域外旅游包机、旅游专列、自驾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工农业旅游等,进一步活跃旅游市场,扩大旅游消费,拓宽旅游业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振东,章远新.合作发展,共创未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09)[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广西年鉴[Z].广西年鉴出版社,2011

3.魏凯,孙赫.旅游人才培养国际化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旅游共享经济篇5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对策

当今社会中,区域旅游合作是一个热门话题,旅游区域合作宣言、共识、合约以及旅游经济共同圈、战略联盟、促销联合体等概念层出不穷。从广义上来说,区域旅游合作是在大合作区域内,围绕着旅游者的空间流动,合作各方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资本、劳动力、物资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近几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发展该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已建立一定的基础。

一.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背景分析

长三角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区位条件十分有利于旅游合作的开展;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经济发展快速,社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此类条件也为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展开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的区位条件

从地理位置方面来说,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的全部,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共计15座城市。它在中国旅游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于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开展。从交通与可进入性方面来说,长三角地区水陆交通便利,以京沪、沪杭、杭甬、浙赣、宁启等为骨架的铁路运输网,连接了各主要旅游城市;沪宁、沪杭甬、宁杭等高速公路及其它高等级公路已构建了该地区快速交通网;海洋运输、长江、钱塘江、京航运河等内陆水运形成了发达的水路交通运输网;大中小机场的相互配合促进了航空运输体系的形成。此地区发达的立体交通系统为长三角地区开展旅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二)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的资源条件

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高质量旅游资源较多,分布相对密集。截止2003年12月3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共有国家aaaa级旅游区69家,占全国15.6%;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部级旅游风景区12处、省级风景区2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5处。该地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上海的都市时尚旅游资源、江苏的园林文化与历史人文、浙江山水景观和宗教文化,适应了旅游类型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该类旅游资源为旅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

(三)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的经济、社会背景

首先,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2011年上半年长三角16城GDp总和为38755亿元,按2010年常住人口10763万人计算,2011年上半年长三角人均GDp达36008元,跃居各大经济圈首位!发达的经济为旅游设施的完善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与物力的支撑,到2010年我国星级旅游饭店共14639家,从业人数大约170万人,而长三角地区星级饭店数量占到全国五分之一以上,酒店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的三成以上,并且长三角地区的酒店业服务质量是全国整体水平最高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其次,长三角地区地域相连、人缘相亲、历史文化相通,区域认同感推进并巩固了区内强大的旅游互动。据抽样调查资料,上海国内客源中56.5%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主要旅游城市,江苏省有66.2%来自长三角,浙江为79.8%。各旅游城市的国内客源市场分布也是如此。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开发中,苏浙沪每年要接待国际旅游者1000多万人次,贯穿苏浙沪的华东旅游线路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国际旅游线路。此类经济、社会背景不断推动着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的深入发展。

二.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长三角地区无论从区位条件、资源条件还是社会、经济背景来说都十分有利于旅游合作的开展,但在旅游合作的实际进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对存在的问题的细致分析。

(一)缺乏统一的区域旅游规划

缺乏统一的区域旅游规划成为长三角地区深入开展旅游合作的障碍,该地区各城市已充分认识到规划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纷纷编制了总体规划或详细规划,并依据这些规划实施。但由此却造成了项目雷同以及重复建设。以太湖为例,围绕着太湖的无锡、苏州和湖州曾经各打各的招牌:无锡称“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苏州说“太湖风光美,一半在姑苏”;湖州则宣扬自己是“环太湖地区惟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这使得旅游资源支离破碎、残缺不齐,导致资源配置的互相排斥,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损。

(二)旅游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

旅游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也是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从旅游结构方面来说,长三角地区利用其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华东观光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占该地区旅游市场的主要份额。尽管其它类型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如江苏省开辟了“水乡古镇农家乐”、“采茶专项之旅”、“陶都陶艺之旅”、等,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的服务对象多为本地游客。从旅游产品方面来说,长三角区域旅游产品形式比较单调,大多为团体观光型旅游产品,在开发上未考虑满足国际和今后国内旅游市场的期望,故无法满足细分客源市场的需求;向旅游者销售的旅游线路几乎全为周游型线路,而现代旅游者已倾向选择逗留型线路或周游与逗留相结合的线路,因而其旅游产品表现出个性缺失的问题,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此类缺陷都抑制了长三角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整体旅游形象尚未形成

长三角地区虽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内涵丰厚,但各地在努力塑造自己旅游形象的同时,忽略了区域整体形象的塑造,从而导致长三角至今没有确立一个能够概括该区域旅游资源整体特色的旅游形象,这对区域旅游合作的深入发展及其不利。例如,长江三角洲各地、各旅游企业虽然每年都举行各式旅游促销活动,但多局限在各自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各打各的牌。如上文关于重复建设中提及的问题:环太湖的苏州、无锡、湖州三市出现的“太湖绝佳处,毕竟在鼋头”(无锡)、“太湖风光美,一半在姑苏”(苏州)、“环太湖地区惟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州)的各自宣传,造成了相互争夺客源的局面,降低了旅游促销的边际效应,影响了旅游圈的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亟须有一个鲜明而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推介给大众,以建立长三角地区在全国旅游地域大系统色独具、不可替代的区域旅游目的地的新形象。

(四)旅游项目的重复建设和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依然存在

在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中,旅游项目的重复建设和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依然存在。相邻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如果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部门一味地借鉴和模仿他人的做法,过多地开发类似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必将产生相互之间争客源、争市场的不利局面。如水乡古镇这一旅游项目,江苏和浙江已有周庄、同里、角直、西塘、乌镇、南浔等十几个古镇,互相之间的距离一般都在二三十公里左右。古镇游项目密度过大和内容雷同,出现了周庄等镇发展较好,西塘等镇发展缓慢而资源却破坏严重的局面。

同时,相邻地区在共享型旅游资源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又构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障碍。如共享千岛湖风景区旅游资源的浙扛建德和淳安在实行一票制以前,尽管建德只辖有千岛湖水面的5%,但凭借辖新安江水库(即千岛湖)大坝之利,却获得了70%的客源。而实行了一票制以后,淳安获得了千岛湖的统一管理权,游客凭着一张门票即可游览所有景点,大部分游客即放弃了建德游,这直接导致了两地旅游在旅游整合中发生了分化。此类现象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旅游合作的发展。

三.实现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

基于以上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应对的对策。

(一)统一规划区域旅游资源

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中拥有统一的区域旅游规划是旅游合作的基础。该地区“15+1”旅游城市(包括后来加入的黄山市)应努力利用各自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及良好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及相对发达的经济与便捷的旅游交通条件,打造区域强势旅游品牌。以城市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积极整合各城市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开发层次与水平。同时,精心策划包装区域旅游产品线路,组合推出跨省市的精品区域、精品线路与精品产品。例如“浙西黄金水道”旅游线、“活力浙东南”精品旅游线、“浙南闽东、山海奇观”旅游线等,由此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新品、名品和精品,确定合理的旅游交通、行程安排和产品价格,形成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产业链。从全球旅游业发展的规律看,任何一个区域旅游联合体,不管其多么强大,都还必须在加强内部合作、提升内部实力的同时,积极发展与区外的交流与合作。鉴此,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联合体应能在不断整合内部资源、共塑整体形象、赢得共同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与“珠三角旅游区”、“环渤海旅游区”以及西部、东北和中南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不断开创对内对外开放与合作发展的新局面。

(二)建立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享机制

为保障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的长期性,建立一个合理的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享机制必不可少。由于长三角各城市存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竞争,区域旅游合作必须基于各地的共同利益之上。因此,在区域旅游合作进程中,需要建立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来协调各方利益的分配。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享机制是指各合作成员通过整合区域旅游业发展政策,通过规范的制度建设来实现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转移,从而实现区域旅游利益在合作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该机制应强调各合作成员在平等、互利、协作的基础上既竞争又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合作成员共同分享区域旅游利益。各合作成员在共同发展区域旅游业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制定利益分享机制,以实现区域旅游利益在各合作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为区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长三角各旅游城市应充分利用资本手段来整合资源,联合开发、经营,扭转区域旅游发展中各自为政的局面。首先在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中,可在长三角区域范围内融资,利用资金的纽带把大家联系在一起,实现利益共享。其次,在旅游的经营上,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充分发挥该区域民营经济的积极性。这样做才能把旅游做大,这样的合作才可能形成真正的利益相关、休戚与共的合作,也只有做到利益共享,联合和合作才能够持久。

(三)建立长三角地区共同的市场信息、预警平台

实现信息一体化是长三角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区域共同市场的重要基础。长三角各旅游城市应紧紧依托区域内高技术的优势,构建一个内部通畅的统一旅游信息网络平台,既促进了区内互动,又能通过现代传媒“捆绑式”向外区内旅游信息,有效地推动区内各方面旅游事业的发展,使长三角旅游业融入世界旅游市场。建立旅游行业预警平台是长三角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区域共同市场的另一个基础。在建立共同的市场信息、预警平台时要积极整合区域旅游城市各大媒体资源,要在制作好各个旅游城市旅游网站的基础上,切实搞好区域内各旅游网站的链接,在长三角地区旅游城市有关网站,搞好有关区域内旅游电子商务,互享各地旅游信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信息一体化及建立共同的市场信息、预警平台还需要建立共同的旅游咨询服务系统、共同的旅游广播电视频道、共同的旅游报刊专栏专版、共同的旅游电子商务等;要建立区域内旅游协调交流与合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交流旅游管理人才,交流与沟通各地先进的旅游经营管理经验,规范经营服务管理行为,促进区域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旅游协调合作机制

长三角地区要真正实现区域旅游合作,关键是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旅游合作应建立在完善的合作规则、制度和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和全方位的合作体系,应在以下二个层面开展合作:一是政府层面。政府应在已形成的定期召开城市经济论坛的基础上,推进市场一体化,联手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竞争秩序、治理生态环境等,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行和认同市民待遇和省民待遇。如,政府取消区域内国内旅游地陪制、取消外地旅游车入城、入景区的限制措施,成立有各省市领导参加的高层次区域旅游联合发展委员会,并建立了具有权威性的常设机构,由此打造出一个为旅游经济服务的高效管理机构。二是企业层面。企业是旅游区域合作的第二主体。应积极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地区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将现有旅游开发实体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并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吸引本地和外地的资本包括民间资本流向旅游开发领域;整合旅行社,按照股份制和连锁经营的方式组建大型旅游服务公司。由此加快实现地区间的旅游业融会与共同发展。同时,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还应该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旅游规划的编制,搞好区域内部分工和协调,在整个区域内统筹考虑产品结构、项目建设、接待设施及旅游环境等各方面问题。在规划过程中,要构筑体量大、等级高的旅游新平台,要以世界眼光来对长三角旅游进行总体评价和分析,突出个性,展示共性,联动发展。

(五)树立长三角地区旅游新形象,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长三角地区建立长期的旅游合作必须树立区域旅游新形象,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因此,在长三角旅游开发中,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树立区域经营和经营区域的理念,建立“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共同开发旅游市场,充分发挥区位联动优势,形成旅游合力。目前,无锡与绍兴联手推出“新吴越情”线路、苏州与杭州共同打造“天堂之旅”、南京与扬州、共同推进旅游市场一体化、均标志着长三角旅游城市通过深挖文化内涵,在携手合作、创新载体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今后的市场促销要统一打“长三角旅游”品牌,制定联合促销计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向海外统一促销,在促销过程中要注意借助上海、杭州、苏州在海外知名度高的优势,带动并培育新的旅游热点和增长点,促进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长三角区内各城市编制当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需要区域整体旅游规划的出台,以此作出总体、系统的布局设计。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应告别单打独斗的时代,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塑造统一的区域旅游形象,共同培育旅游市场。业内人士认为,可以根据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及其特色,将长三角地区整体旅游形象应定位为:绚丽多彩的旅游金三角。在这个主题中既涵盖了长三角区域自然资源的特色,又体现了现代化的都市景观和人文魅力。

(六)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创新旅游线路设计

在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创新旅游线路设计中,首先,应根据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富裕人群多的特点,发展高端旅游领域。积极打造更能体现休闲、度假品质的高端旅游项目,以此成为旅游经济的新亮点。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是世界休闲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它将极大地推动长三角旅游业从观光游“一枝独秀”向观光、会展、休闲游“三位一体”的转变,从而实现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其次,要充分利用不同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根据旅游者的需求与爱好组织开发、规划旅游线路。在线路开发中,从市场需要出发,分批分线路组织游览,加强与区外的合作,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与线路。如周少雄等专家利用该地区道家文化发达、古迹众多的特点设计的杭州葛岭——余杭洞宵宫——临安天目山——浦江仙华山——金华山——衢州烂柯山——江西玉山三清山——贵溪龙虎山的道教文化特色旅游线路。

(七)加强城市互动,促进市场联动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中,各城市还要互为市场、互为目标,以此加强旅游区域合作。以温州为例,为加强地区城市互动,促进市场联动,该地区首先以组织旅游“千人团”为抓手,积极加强与周边城市和景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做到资源共用、市场共拓、客源互送、利益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金丽温精品山水旅游线、新江南秀丽山水旅游线、“活力甬台温”浙东南精品旅游线、浙闽边精品旅游线;其次温州地区努力整合雁荡山、楠溪江、江心屿、洞头等本市各地旅游资源,推出温州奇山秀水游、海岛沙滩游;再次,该地区又积极放大旅游资源与市场,利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将旅游与工业、商业联姻,推出温州经济探秘游。尤其是其积极创新旅游市场开发模式,由市旅游局牵头、全市各大旅行社统一组织,启动旅游大市场的“旅游千人团”,普遍受到旅行社、旅游景点、游客的欢迎,对一个城市、一个景区目标市场的启动有着很大的推动力,被国内媒体与旅游业同行称为“旅游业发展的温州模式”。长三角地区政府及企业可以根据模式进一步加大旅游区域合作,策划一次市场启动,组织一次市场互动,形成一次市场联动,使长三角区域合作先声夺人,抢占先机。同时,各城市间也要重视市场联动。市场联动,不仅有利于打响我们的区域旅游品牌,而且有利于降低旅游宣传促销与市场开拓成本。今后要加强旅游城市之间在组织旅游产品、线路方面的合作,做到共同组织、共同参与。要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的合作,要向国际市场推出本区域旅游整体性形象,策划确定共同的宣传促销主题口号,编印共同的旅游宣传资料,举办共同的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区域性旅游促销活动,进行市场联动。要引导与扶持长三角旅行社联合体,产生旅行社群体规模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要鼓励各地旅行社在长三角地区各旅游城市设立“专卖店”,委托各个城市的旅行社共同推销旅游产品,并深入到县城、景区,各相关旅游县市、景区应给予与“专卖”相衔接的政策,由此真正实现区域间的旅游合作。

旅游共享经济篇6

我国政府主导下旅游经济发展在某些领域带来了诸如社会排斥、利益分配不公等不正义现象。这违背了我国旅游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之定位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之产业发展目标,造成了旅游空间正义的缺失。基于“参与”和“共享”原则,探索旅游公众参与的有效机制,推动包容性发展,是解决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之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现实之需,是当前旅游业发展战略转型所要求的价值追求。

一、旅游空间正义的本土价值

基于价值理性层面的旅游空间正义是旅游业发展价值目标实现的直接体现。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强调作为幸福产业的旅游业是惠民生的重要领域,“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目标。这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价值追求正在转向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正当利益的整合性实现,所蕴含的也正是旅游空间正义之内涵。此外,我们还要看到旅游空间正义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等公共性旅游资源自身属性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实现的直接体现。对这些公共性旅游资源的开发要面向全体公众,以公共利益为导向,避免排斥性,确保其公共价值的实现。

基于工具理性层面的旅游空间正义是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之需。《“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我国旅游业主要依靠基础旅游要素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大众旅游新时代的要求,要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这需要将更多的资源转化为旅游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升旅游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新时期我国旅游供给目标由经济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决定了旅游生产效率评价指标由外部导向转向内外部导向整合,将居民为核心的各利益相关者都纳入到旅游业发展之中,才能真正实现新时期所追求的综合性旅游生产效率。同时,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各地要更加注重品牌,积极推进目的地品牌化。而目的地品牌化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全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并推动目的地品牌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旅游空间正义所要求的“参与”,可以保障各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到目的地品牌化之中;所要求的“共享”,能够激发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意愿,从而使目的地品牌化成为多元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整合性行动。

二、有效公众参与机制是旅游空间正义的实现前提

消除空间层面对某个或某些群体的排斥,保障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实现弱势群体增权,保障公众参与机会公平,是空间正义的基本要求。旅游空间正义首先要求各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到旅游业发展之中,但是目前我国目的地管理中公众参与还处于初期阶段,公众参与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力还较低。旅游业发展中尚未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旅游空间正义尚难以得到保障。有效公众参与机制确保的是公众参与之有效性,目标是基于“善治”之4e(经济、效率、效能、公平),使各利益相关者通过适当的参与层次和参与方式,实现全程性、广泛性、公平性、回应性参与,并能够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决策以及经营管理产生积极影响。依据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该机制涉及参与选择、参与过程、参与结果三个层面,由参与主体、客体、层次、方式、过程、结果六个维度构成。具体来看,参与选择层面,要基于参与对象的专业性、公众支持(信息提供、民意支持、资源支持、行动支持等某一个或多个方面)的重要性来确定参与主体以及相应的参与层次和方式;在参与过程层面,要基于程序合法性实现公众的全程性参与,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部分环节,保证公众的参与机会、意见表达以及资源投入的公平性,确保能够对公众诉求得到“积极而灵敏、负责而有效”的回应;在参与结果层面,要让公众诉求能够被接纳,并在参与对象最终结果中得到体现,使作为参与对象的旅游决策、旅游事务等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各参与主体对参与活动本身满意和相互信任程度增强,从而使公众参与活动的价值性目标与工具性目标能够协同实现。

三、基于旅游空间正义的包容性发展

空间正义要求具有社会价值的资源和机会实现公正分配,使空间内存在“最少的优势领地”,避免弱势群体的空间边缘化(曹现强、张福磊,2011)。在消除社会排斥、公众得到参与机会基础上实现共享是空间正义的最终体现。基于此,旅游空间正义实现的关键点是包容性,即各利益相关者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机会平等、参与平等、资源共享、收益共享,特别是弱势群体利益得到关注和保障。

旅游共享经济篇7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乳源瑶山,处处彩旗飘扬,洋溢着一派节日喜庆的热烈祥和气氛。11月22至23日,“乳源瑶族自治县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暨‘十月朝’风情旅游文化节”在乳源山城隆重举行。

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江海燕、韶关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郑振涛等国家、省、市领导人,各新闻媒体记者、港澳友人以及有关企业、旅游团体的嘉宾莅临乳源,与20万瑶汉族人民欢聚一堂,共同庆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启动和欢度“十月朝”风情旅游文化节。

启动灯按亮,瑶山共享天下文化

11月23日上午,文化信息工程启动暨新图书馆奠基仪式在乳源高级中学前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等国家和省、市、县领导分别在启动仪式上讲话,并在彩炮鸣响、醒狮起舞、乐声一片的热烈气氛中一起按亮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启动灯,同时为新图书馆奠基培土。

乳源,地处粤北山区,是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县,居住着20万瑶汉族人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对乳源瑶族自治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关心,在他担任广东省委书记期间,多次到乳源指导工作。今年1月,李长春同志在考察乳源时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加快粤北等欠发达地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为落实李长春同志的指示,乳源县委、县政府和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广东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和省文化厅、省图书馆、省电信公司在技术等各个方面的指导下,历时9个月的艰苦努力,建立了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全县9个镇和102个村委会以及大桥镇的下西山村、乳城镇的龙头新村两个自然村建立了基层服务点,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的地区之一。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是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丰富的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农业专题片、电影、电视剧、卡通动漫、电子书刊等数字化资源,通过覆盖城乡的网络体系,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益。它对于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共享工程为农村文化建设的2号工程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要实现“村村通”。

乳源县在文化共享工程网络试运行以来,各镇农村蔬菜种植基地、网箱养鱼、养猪等饲养专业户,就在网络上得到了许多产、供、销等方面的知识,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广大群众欢迎,被瑶山人民称为“贴心工程”、“致富工程”。乳源人民领先共享天下文化,百里瑶乡,沐浴文化信息共享早到的春风。

“十月朝”,尽显瑶族风情

乳源“十月朝”风情旅游文化节,是广东省旅游文化节的分会场。“十月朝”风情旅游文化节从10月18日起正式拉开序幕,分别举办了“万人瑶山之旅”、“瑶情乳源旅游啤酒美食嘉年华”、“活动主题日开幕式”、“千人长桌宴”、“篝火联欢晚会”等系列活动。其中,“万人瑶山之旅”,各旅游景点以优质的服务,优惠的价格,各具特色的节目为卖点,吸引了众多的旅游团队前来观光旅游。同时还启动了“乳源人游乳源”等系列活动。“瑶情乳源啤酒美食嘉年华”活动,首次吸引了全国各地80多家客商聚集乳源,使瑶山人品尝到了全国各地的风味美食,也使全国各地客商进一步了解乳源。

11月22日上午,是活动主题日开幕式,开幕式会场设在乳城镇新建成使用的县民族实验学校广场。上午10时,开幕式在一片欢呼声中拉开序幕,500多名身穿盛装的瑶族同胞,为观众上演了一台充满民族特色、瑶族文化浓郁的节目。尤其是瑶族“祭祖”,是瑶族人古老传统的文化传承,其包括了瑶族人祭祀祖先和祈求上苍保国泰民安、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等内容。“千人剌绣”是由近千名瑶族妇女拉开百米长绢,在白色的百米长绢中表演瑶族人独具特色的反面剌绣工艺,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和部分嘉宾亲手拉起了百米长绢千人剌绣开绣的花针绣线。瑶族《龙舟》表演也独具特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勤劳勇敢、团结拼博的精神风貌。乳源龙舟队曾多次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战功卓著,在刚刚结束的2007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乳源龙舟队代表广东参赛,荣获4金11银的佳绩。

夜幕降临,宾客们汇聚在县城西隅腊岭脚下西京古道旁的瑶族新村,举行独具瑶族特色的“千人长桌宴”。长桌宴由多张桌子排成三条60多米长的横桌和一条约80米长的竖桌组成一个硕大的“丰”字,意为“金秋十月五谷丰登”。热情好客的瑶族人民与嘉宾围坐在“丰”字长桌前,品尝瑶族风味美食“舂糍粑”、“热豆腐”,美味香甜的“大锅煮全猪”等美食。宾主用瑶山苦爽酒,共庆十月丰收季节,共祝来年更加五谷丰登。

入夜,村边的露天大舞台前,人山人海,前来观看篝火联欢晚会的人群络绎不绝。一曲《请到乳源瑶山来》的歌声响起,数百名手持火把的瑶族姑娘小伙从后山鱼贯涌来,经过舞台,走向舞台前方的山上,在夜空下排成一条舞动的火龙。此时,国家、省、市、县领导点燃舞台前方的两堆篝火,宾主围着篝火,起舞狂欢。瑶山的夜空显得无比的热闹,嘉宾和广大游客赞叹,“十月朝”尽显瑶族风情,使他们亲身体验到了别具一格的瑶族风情文化,叫人流连忘返”。

文化旅游,扬起瑶山经济腾飞的风帆

旅游共享经济篇8

论文摘要:《马尼拉宣言》强调旅游是“人人享有的权利”,而不是政府“发给公民的福利”。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人们却越来越忽略了旅游的权利理念,而功利性地把发展经济作为发展旅游的单一目的,形成了旅游的不公平现象。在进入21世纪人类强调“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今天,我们对旅游的认识,也应该由单一的功利化目的——发展经济逐步回归到旅游的本质——把旅游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及一切社会机构,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人类旅游权利的实现提供政策保障、创造物质条件,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应该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保障其旅游权利和旅游愿望的实现。

论文关键词:旅游权利残疾人旅游弱势群体旅游社会公平

一、引言

“不论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多么现实、重要,都不会、也不可能是各国做出鼓励发展旅游业之决策的唯一标准。”——《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

二、旅游是人的基本权利

1旅游权利的原始定性

从人类旅游现象的发展历程来看,旅游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少数人自发出游、群体性自发出游、社会有组织(管理)出游3个阶段。而在前两个阶段,旅游的社会性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真正对旅游的性质及社会影响、社会地位进行定性的是1980年9月27至10月10日在马尼拉召开的世界旅游大会上通过的世界旅游领域的纲领性文件——《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该文件强调了旅游的社会作用:“在旅游实践中,精神因素比技术和物质因素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精神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点:

——彻底实现人的自身价值;

——不断地推动教育的发展;——各国命运的平等;

——本着尊重他人人格和尊严的精神解放人;——承认文化属性并尊重各国人民的精神遗产。

在此基础上,《马尼拉宣言》原始性地对“旅游权利”进行了定性,强调“旅游应是人人享有的权利”。

众所周知,自19世纪中叶现代旅游产生开始,旅游就不再是“很私人”的活动,它已经由“有限富人的活动”转化为一种“广泛与社会、经济生活相联系”的社会现象,在实现人的权利、提高人类素质、发展地方经济、增进文化交流、促进国际交往与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而对于人类个体而言,旅游成为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重要的途径。正因为如此,作为世界旅游领域的纲领性文件,《马尼拉宣言》进一步发扬了《世界人权宣言》中“人人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包括工作时间有合理限制和定期给薪休假的权利”的理念,更加明确地强调:“旅游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之一”,“旅游应是人人享有的权利”,“旅游是人们的一种积极休息,能够强烈而深刻地表达人的本性。”

作为现代社会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旅游应为全社会成员所共享,国家、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文精神出发,为人们实现旅游的权利创造条件和便利,这是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2旅游权利的实现与旅游发展的功利化

毋庸置疑,旅游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既包括国家、地方的经济基础,也包括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基础。二是要有政策、制度的保障。旅游既是一种个体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规模化、社会化发展需要政策、制度的保障和支持,甚至需要政府的导向和引领,包括休假制度、旅游产品开发与供给制度、旅游产业政策与旅游法规等。

由此,有两个相关问题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一是如何处理好“权利意识”与“功利化”的关系。旅游作为现代社会人的基本权利,不是政府赐予的福利,这是各级政府必须确立的基本理念。虽然发展旅游能够获得经济收益,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企业也应该通过发展旅游来增加收入、发展经济,但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不能功利化地把发展经济作为促进旅游的唯一目的。对于中国来说,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30年的经济导向发展阶段,积累了管理经验和产业基础,具备了规模。而在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今天,旅游业也应该走向本质的回归——由单纯的产业导向走向社会导向,即更加注重旅游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人类综合素质、实现人类个体自我养成上来,这也是我们今天制定《国民休闲计划》的根本目的。正像《马尼拉宣言》所强调的那样,通过发展旅游来获得经济收益、发展区域经济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和目的,相反,实现人类的旅游权利,才更应该是各级政府和社会机构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民休闲计划》无论是哪个部门主持拟定,无论在哪一级政府层面上出台,都不能把它作为政府的福利性“恩赐”,更不能把它作为经济低迷时期的行业救市计划。

二是低收入群体和特殊弱势群体的旅游权利如何实现。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既然旅游是人的基本权利,就应该人人共享,包括低收入群体和其他的弱势群体,这部分人旅游权利的实现考验着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

三、低收入群体旅游权利的实现途径

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社会财富都不会是平均分配的,必然会有部分低收入群体存在。这些低收入者,一般包括因身体的缺陷无法就业者、智障者、青少年无收入者及其他因各种原因生活在低保水平的社会群体,而在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即使是就业的“工薪阶层”也可能无法获得较高的收入,没有多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供旅游消费支出。正因为如此,《马尼拉宣言》也特别强调,要建立“社会化”的旅游机制,为那些低收入者实现旅游的梦想——“社会化旅游是每个社会为那些最没有机会行使其休息权利的公民所设立的目标”;而且还特别指出,“由于青年比其他旅行者或度假者收入少,所以青年旅游应得到最积极的关注。一种积极的政策应给青年提供极大的鼓励和设施,同样也应对老年人及残疾人旅游予以重视。”

而在现实社会中,国家和地方政府、社会机构等通过怎样的政策与措施来保障低收入阶层实现旅游权利,则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马尼拉宣言》中所倡导的“社会化”旅游机制,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人类普遍的旅游权利呢?

1带薪假期——制度保障

带薪假期,是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确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劳动法》都在《世界人权宣言》的框架下规定了就业人员享受休假的权利。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视劳动者休假权的国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中除规定用人单位在法定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期间要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外,第四十五条还专门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有资料显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带薪假期制度,如法国、西班牙每年30天,比利时24天,英国20~27天,德国、意大利5~6周,韩国20天,泰国10—20天,澳大利亚30天以上;日本出勤率在80%以上或连续工作6个月以上者每年可享受10天的带薪休假,6年工龄以上者每年可以有20天的带薪假期,日本公务员带薪休假时间一般在30天以内。美国企业一般规定,职工上岗半年后获得5个工作日(节假日不算)的带薪休假,满一年带薪休假增加为10个工作日,5年后为15个工作日,10年后为20个工作日;一些大公司为奖励老员工,会在此基础上继续予以增加。带薪休假可以在年内1次用完;也可以分成多次使用,1次用半天或几天,有些公司还准许职工按小时使用。瑞典提倡在职人员自愿脱离工作岗位休假,2002年开始试行自愿休长假制度,自愿脱离工作岗位休假12个月的员工可以在休假期间领取85%的失业保险金。

带薪休假制度,是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劳动者休假权的法律认定,同时也是对业主的强制性约束,这一制度保障了公民实现旅游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闲暇时间,二是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而这种假期里的“带薪”又往往被看作是劳动者的“旅游专项资金”。

2“免费日”和“免费”——人类资源人类共享

自然和文化遗产区、博物馆、艺术馆、旅游景区等场所定期实行免费开放日,是实现人类资源人类共享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艺术馆,将每周的某一特定时间确定为免费日,如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每周三博物馆免费,梵蒂冈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免费开放,瑞士洛桑博物馆每月第一个周日免费,日内瓦大多数博物馆常规展览常年免费,英国伦敦大多数博物馆包括大英博物馆都是免费参观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开始由定期设立免费日过渡到完全免费。中国在2008年由几个相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由博物馆、艺术馆的免费日,开始逐步向公益性旅游景区延伸。如杭州市政府投资几十亿元开发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确定每周一“向所有的地球人免费开放”。许多城市的一些兼具休闲游憩功能的城市公园、园林等也逐步走向免费开放。

公共资源、公益性旅游景区由收费到设立免费日、到完全免费,不仅仅代表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公平思想得以认同和实现的象征,让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到人类的自然遗产和文化财富,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在旅游中受益。

3“旅游券”——政府、企业对责任与义务的暂时兑现

政府和旅游企业发放旅游免费券和旅游折扣券,是承担责任、义务的政府和企业对公民旅游权利的一种暂时性的兑现。

2009年1月杭州市政府出台政策,宣布自2009年2月到4月启动“杭州人游杭州”优惠季活动,使用杭州市民卡到杭州所属旅游景点旅游可以享受五折优惠。3月开始,当地旅游部门通过广场促销和邮政直邮投递,向上海、江苏等地市民发放总金额4000万元的杭州旅游券,游客可以持券在指定的旅游景区、游船公司、餐馆、茶楼、足浴和旅游演艺场所抵价使用。

政府在费用上的资助、发放免费旅游券,企业的价格折扣等,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一种对责任和义务的担当,而不能异化为某一个特定时段的促销或救市计划。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中,有时会被一些不良企业所利用;一些地方政府也推波助澜,仅仅把这些行为作为营销的手段,而忽视了担当的社会责任。这是应该引起社会、特别是政府关注和重视的。

4社会化机制——政府、企业应承担的义务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公平,使所有的社会群体都能够享有旅游的权利,需要建立一种社会化机制,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所有人都能够实现参与旅游。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受经济衰退的影响,2009年夏天毕业的近30万英国大学生中,预计8万人既无法就业也无法继续深造。英国政府计划拨款资助这些“失业”毕业生参加由英国“罗利国际”青年组织发起的海外(旅行目的地包括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印度、加纳和斐济等)旅行活动。在为期数月的旅行中,参与者除观光外,还充当志愿者,帮助当地民众建造学校和卫生设施等。“罗利国际”旅行项目人均花费3000英镑(约合5007美元)。政府首批计划赞助500名毕业生,赞助总金额50万英镑(约合83.45万美元)。

英国政府的这一行为仍属于暂时性的;社会化的旅游机制,应是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的一种长效机制,涵盖多个层面、多种模式、多种途径的旅游促进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领域:

——贯穿于全部教育过程的修学或游学旅游制度;

——政府、社区福利制度下的旅游资助机制;

——企业的奖励旅游、福利旅游、成长(培训)旅游制度;

——残疾人福利机构、慈善机构的制度化资助机制;——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的低息或免息旅游借贷,等等。

四、现代社会要更加关注残疾人群体的旅游权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根据联合国文件的定义,残疾人是指肢体、精神、智力或感官有长期损伤的人(《残疾人权利公约》,联合国大会2006年12月13日通过)。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6.5亿残疾人,约占世界人口的10%。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有各类残疾人8千多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

1残疾人的旅游权利和旅游愿望

旅游对残疾人而言是一个“奢侈的梦”。在残疾人群体里,有90%的人渴望旅游,却只有不到10%的人有能力出游。由于身体方面的缺陷,残疾人出行有很多困难,而在旅游消费中他们又属于低消费的目标市场,致使残疾人旅游市场的规模一直发展不起来。对于旅行社等企业来说,经营残疾人旅游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所以许多旅游企业都不愿意开发和经营残疾人旅游产品;即使是政府部门,也往往忽视了残疾人的旅游需求和愿望,到目前为止,国内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的旅游部门专门研究过残疾人旅游产品的开发问题——人们过于功利化地为发展经济而发展旅游,却普遍忽视了残疾人旅游的权利。成都一位多次组织残疾人出游的盲人唐柯曾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虽然我们眼睛看不见东西,但我们可以用心灵去感受世界。”

2残疾人旅游的专门性设施和服务被普遍忽视

正因为残疾人的旅游权利被忽视,所以导致了为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服务的专门性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严重缺失。

在旅游景区中,专门针对残疾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往往成为“盲点”:虽然有无障碍通道但常被占用,没有专为残疾人使用的卫生间,没有为残疾人准备基本的助行器具——轮椅、拐杖等,没有通往景区的无障碍客车等,一些宾馆内缺乏残疾人专用的双门电梯,剧院、博物馆等没有残疾人使用的洗手间、停车场及视听设备等。

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特别是对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服务功能,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实力、文明程度和人文意识。一项关于城市道路和交通的调查表明:对残疾人来说上公交车困难的占70%,公交车的多阶踏步对下肢残疾人是最大的障碍,车内缺乏为残疾人预留的专用座位,缺乏为视力残疾人提供语音报站服务和为听力残疾人提供电子视频报站服务;城市道路上的导盲带经常被车辆、摊位等占用;交通路口没有设置交通音响信号、防滑路面和栏杆等;医院、银行、邮局等场所没有专供轮椅者使用的低位服务台;宾馆内没有设置便于残疾人出入的专用电梯、个性化房间、卫浴设施和就餐的低位餐台;旅游景区内没有残疾人专用的坡道、客车和厕所等等;剧院、博物馆或景区内都没有配备针对聋哑人的手语翻译服务,也没有针对视力残疾人的专门服务。

而从市场供给上看,旅游市场上针对残疾人提供专门服务项目很少,主要表现在:(1)经营残疾人旅游的旅行社企业少,由于残疾人较高的出行成本和不稳定的市场,旅行社一般不把残疾人旅游作为经营的内容;(2)缺乏针对残疾人群体进行个性化服务的专业人员,如朗读员、手语译员等;(3)缺乏针对残疾人服务的信息手段,如旅游区基本没有盲文解说系统(包括标记语言、字幕、触觉交流、大字本、无障碍多媒体以及书面语言、辅助或替代流方式等);(4)缺乏相应的旅行保障机制,保险公司不负担残疾人的意外险,残疾人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旅行社承担的潜在风险级别相应提高,从而抑制了残疾人旅游市场的开发。

3发展残疾人旅游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

《残疾人权利公约》第十七条强调:“保护人身完整性,每个残疾人的身心完整性有权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获得尊重。”发展残疾人旅游,一方面能够培养积极、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塑造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信念,平等、充分地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最终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旅游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增强社会归属感,有助于促进“残健融合”,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残疾人旅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现有8300多万残疾人,涉及家庭人口2.6亿,而全世界则有6.5亿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0%。他们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又是和谐社会幸福生活的拥有者和享受者;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社会资源的拥有者,同样也有享用的权利,理应得到享用的机会。因此,发展残疾人旅游,切实尊重和保障残疾人享有的旅游权利和利益,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公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旅游共享经济篇9

关键词:智慧旅游电子票务必要性标准化体系

引言

智慧旅游来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即利用移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如何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并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智慧旅游仍然是一个新的命题,因此,如何构建智慧旅游业务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则是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智慧旅游建设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这些企业借助网络,通过多种渠道向不同人群提供全方位的互动服务(周晓梅,2012;朱珠、张欣,2011)。虽然目前有很多企业和景区都提供了与智慧旅游相关的业务和服务,但主要还是以电子票务为主。电子票务即游客在线购买景区门票,到达景区后,借助于企业研发的电子票务验证平台,利用身份证、二维码等载体来验证游客身份及订单信息,方便游客入园。但结合目前的使用现状,我们发现,电子票务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兼容性不高、操作流程不规范、数据需重复录入、共享性差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尚未构建,这也是目前各地政府部门及景区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加强电子票务的标准化建设刻不容缓。

文献理论综述

(一)标准化体系内涵

标准化体系是一定范围内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标准化体系是一个内在的系统,由国际、国家、行业、企业标准等组成,其构成要素之间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规范相应的产品、过程、服务和管理(L.V.Bertalanffy,1980)。标准是组成标准化体系的基本要素,标准化体系应由多个标准组成,但如果各标准间存在各式各样的重复和冲突,标准化体系内的结构和层次不合理,标准化活动就难以有效进行,必然影响经济和管理工作持续有序进行。从整体上来说,实施标准化战略有利于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开发效率、降低项目成本、保证工作绩效。因此,近年来,标准化体系构建工作受到全球各国政府、行业、企业的重视,在生产、贸易、金融、会计、企业管理等各行各业广泛使用。

(二)标准化体系相关研究成果梳理

目前国内外关于电子票务标准化的研究还不多见,不过旅游标准化的研究已经展开,这些研究成果对本文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eduardo(1996)通过对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大众旅游发展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指出无论美国还是欧洲品牌效应和标准化的服务在旅游发展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mihalic.t(2000)在强调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管理对增强旅游竞争力重要性的同时,提出了应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Font等(2000)系统研究了旅游接待业(酒店)环境标准认证中的问题,指出旅游接待业环境认证需要构建全球标准与国家(或地区)标准两种体系。VinodSasidharana等提出在现在环境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国家生态旅游标签、建立标准的评估体系和流程,从而促进旅游业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国内对于旅游标准化的研究相对国外较晚。彭德成(1997)研究了市场经济对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框架思路。王大悟(1997)从构建旅游服务质量体系的原则、结构等角度对我国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进行了系统论述。张向荣(2006)、潘勤奋(2007)等通过分析我国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由此可见,目前针对旅游业的标准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且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方面,而关于其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以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在物联网、云计算背景下的智慧旅游工程建设问题,重点对电子票务的标准化体系进行剖析,以为各级政府、景区推进旅游信息化时提供决策参考。

智慧旅游中电子票务应用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很多企业和景区都提供了电子票务业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游客旅游观念的改变,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使用电子票务这一应用。通过对提供电子票务业务的相关企业调研发现,电子票务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票务信息类别不统一,不利于共享

目前智慧旅游工程建设往往以同城建设为主,各个景区以及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电子票务信息类别,这种标准的差异,将成为电子票务日后实现异地网络传输共享过程中的障碍,不利于政府、景区等单位及时地对旅游状况进行监控和指导。

(二)电子票务凭证类型多样化,不利于兼容

标准化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同一化,由于游客的使用习惯、消费偏好等不同,应该充分考虑电子票务凭证的多样性,目前主要有身份证、二维码等电子凭证,这就要求电子票务凭证之间彼此的兼容。

(三)游客隐私信息难保障,不利于普及

由于电子票务的购买及验证,需要获取游客信息,如身份证、手机号码等,而这些都属于隐私信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势必会影响到游客对智慧旅游的整体体验。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目前智慧旅游发展的瓶颈就是电子票务的相关标准化研究与制定。如果不能统一标准,将严重阻碍智慧旅游的普及,不利于政府、景区的监控与指导,不利于在游客中的推广使用,甚至影响旅游产业升级转型进程。

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构建必要性分析

基于前文分析可知,智慧旅游中的电子票务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针对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构建的研究还不多见,但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构建问题刻不容缓。

电子票务的应用不仅方便了游客的出行,同时也能够为景区、旅游、交通等部门提供相关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为以上部门的决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由此可见,电子票务的应用,为游客、景区、旅游、交通等部门之间搭建起一个信息共享桥梁,如图1所示。如果不构建电子票务的标准化体系,则无法在多个部门之间实行信息共享,也无法为以上部门提供决策信息,因此,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构建是有其必要性的。

(一)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构建对游客的影响

游客在互联网上预订电子票务时,需要填写相关个人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目前各个提供电子票务应用的企业都有各自的一套电子票务填写要求,有的要求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等,有的则要求填写联系方式等,而各个景区是跟各个企业合作的,这势必会导致一个企业的电子票务只能在其对应的景区应用,而无法在其他景区应用。这种标准的差异,导致游客无法一站式地完成电子票务购买过程,需要在多个企业之间进行切换,势必会影响游客的使用体验,也将成为电子票务日后实现网络传输共享过程中的障碍。

(二)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构建对景区的影响

电子票务标准化对景区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方便游客进入景区。前文在对电子票务标准化对游客的影响分析中指出,电子票务标准化的实施,使得游客可以一站式地完成电子票务购买过程,无需在进入景区时切换电子票务,则从另一个方面缓解了景区人流积压的问题。二是便于景区对游客进行统计。由于目前电子票务上的信息内容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性导致景区在统计游客信息时需要对信息进行有序化处理,而且某些信息将会缺失,不利于景区全方面地掌握游客信息,而一旦构建了标准化体系,那么电子票务所包含的信息内容是一样的,景区在应用电子票务信息内容时,无需进行有序化处理,而且包含的信息比较全面,能够全面地了解游客信息,为景区未来的经营和推广提供重要的信息。

(三)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构建对旅游部门的影响

旅游部门可以根据游客统计信息来对其所在城市的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和发展,而电子票务能够很方便地提供游客的个人信息,因此电子票务的应用将为旅游部门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但由于目前各个电子票务的信息内容差异较大,因此并不能很全面深入地对旅游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准确分析。比如需要统计哪个地区的游客对景区感兴趣,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推广,但是目前各个企业提供的电子票务信息内容并无统一标准,有的企业提供的电子票务并不会体现游客来自于哪个地区,这势必会给旅游部门的决策准确性带来一定的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旅游部门要想第一时间掌握其所在城市的旅游资源使用现状,必须推动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构建。

(四)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构建对交通部门的影响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节假日期间出去旅游,这势必会给旅游目的地所在城市带来交通压力,尤其是五一、国庆黄金节假日,随着自驾游热度的上升,大量游客会选择自驾游方式涌入旅游目的地,对城市的交通,特别是旅游景点周边交通产生不小的压力。如果交通部门能够提前了解本城市游客数量、游客偏好的景点、游客来源城市、游客交通工具选择等问题,将能够有效帮助交通部门提前做好应急措施,缓解交通压力,方便游客和城市居民出行,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电子票务信息来获取,由此可见,电子票务的标准化制定对于交通部门至关重要,如果不标准化,则无法全面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框架结构

基于前文分析可知,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对于游客、景区、旅游、交通等部门有着重要的影响,电子票务能否为以上各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主要取决于电子票务在信息载体、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存储三个方面的标准化制定,具体如图2所示。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剖析关键问题并加以解决,研究主要障碍并加以排除,以推进我国智慧旅游工程建设的发展。

(一)信息载体标准

本文所研究的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结构目标是帮助企业、景区、旅游、交通等部门更加容易、更加广泛地共享资源。标准化体系将使以上不同的主体之间能够互操作和共享信息。由于电子票务的信息共享需要借助于互联网实现,可以理解为网络资源共享,针对网络资源共享的标准化制定,国内外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如欧盟的电子文献交换eDiL,国内的上海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建设标准等,其中涉及共享内容、应用数据库等各类子标准化,这些都为本文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标准化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同一化,在制定电子票务信息载体标准化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游客的使用习惯,这样才能设计出比较全面而又有针对性的标准化体系结构。

(二)信息资源共享标准

本文研究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结构的目标是帮助企业、景区、旅游、交通等部门更加容易、更加广泛地共享资源。标准化体系将使以上不同的主体之间能够互操作和共享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讲,电子票务信息资源共享标准也可以理解为网络资源共享标准,在这方面,西方国家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欧洲广泛采用iSoiLL协议来开展网络资源共享,如由欧盟资助的互借开放系统网络、电子文献交换eDiL等标准化项目。我国上海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思路是通过制定信息共享标准来构建图书馆利用共同体,一方面,将上海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中心打造成上海地区的图书馆共同利用的网络中心;另一方面,以已经开通的上海高校虚拟图书馆系统为基础,进一步强化成为一个全市的跨系统的图书馆利用共同体。国内外已制定的网络资源共享标准能够为本文设计电子票务标准化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具体说来,电子票务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设计应包括四个方面,即需要对电子票务所包含的内容、系统所应用的数据库设计、共享过程所要求的软硬件系统、共享资源管理进行规范。

(三)信息资源存储标准

电子票务是加载、呈现、利用信息的载体,同时,它也是海量信息提供源,只有把海量电子票务中的信息聚集起来,才能对景区、旅游、交通等部门的决策提供辅助参考作用,但是这些信息如果不能很好的存储,便将无法发挥其应用价值。虽然动态更新速度快,但是这一优点对于信息的历史存储而言却是不利的。

为了更好地保证电子票务共享数据的安全和质量,需要对其存储格式、类型、所应用的软硬件系统、存储管理方式等进行标准化制定,如果不对其进行标准化制定,势必会严重影响到电子票务共享数据的稳定性,最终导致共享数据的应用价值无法发挥,而且有可能面临一系列的诸如法律、经济等问题。为此,研究并制定电子票务存储标准是一项重要任务。

结论

本文对电子票务标准化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电子票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知,标准化体系构建对于电子票务能否给景区、旅游以及交通等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载体、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储存三个方面对电子票务的标准化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涉及载体、内容、格式、数据库、系统软硬件方面的标准化构建,本文只是从宏观上说明了标准化体系构建的各方面因素,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从微观上对各个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地球赢在中国[eB/oL].http:///innovation/cn/think/downloads/smart_China.pdf,2009.2

2.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的城市在中国[eB/oL].http:///cn/services/bcs.iibv,2009.2

3.杨清霞.怎样迈向智慧城市[J].决策,2009(12)

4.张凌云,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27(5)

5.周晓梅.电子门票在旅游景区的应用与管理[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

6.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2011,13(6)

7.L.V.Bertalanffy.Generalprinciplesforthebasis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systemsengineeringtheory,1980

8.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9.eduardo,tourismpolicy:amidsummernight’sDream?[J].tourismmanagement,1996,17(6)

10.mihalic,t.environmentalmanagementofatouristdestination:afactoroftourismcompetitiveness[J].tourismmanagement,2000(1)

11.Font,Xavier,environmentalcertificationintourismandhospitality:progress,processandprospects[J].tourismmanagement,2000,23(3)

12.彭德成.市场经济与旅游标准化工作[J].旅游学刊,1997(3)

13.王大悟.中国旅游服务标准化研究[J].旅游学刊,1997(2)

旅游共享经济篇10

进入2016年,凯撒旅游资本运作频频,继入资乐视体育后,日前再度公告称,公司计划增资移动出行app“航班管家”。

瞄准移动端出行市场

此次投资“航班管家”,凯撒旅游并非单枪匹马,一同增资的还有凯撒世嘉、民航股权投资基金、北京民航合源投资中心等,增资总额为9.33亿元,其中2.5亿元出自凯撒旅游。

据悉,该app的母公司深圳市活力天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创新企业,旗下的“航班管家”和“高铁管家”是目前国内增长最快的机票、火车票交易入口。2015年平台交易总额接近200亿元,实现了自2013年以来333%的年复合增长。

来自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移动端交易规模达到97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110.6%。其中,在线旅游市场移动端渗透率达到了72.4%。

当下,在线旅游市场移动端的渗透率日益增高,此时凯撒旅游进军移动端在线预订领域,有利于占据旅游交通流量入口,掌握并吸引更多移动端用户资源,在把握上游客源上占得先机。本次注资是凯撒旅游发力移动端市场,充实和扩大业务版图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本次合作以及未来的战略协同、信息资源共享等方式,更有利于凯撒旅游掌握大交通流量入口的移动端用户资源,进一步完善其移动端产业链布局。此前,凯撒旅游已透露计划注入航空类资产,随着其入资“航班管家”,或将激发凯撒旅游在航旅模式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凯撒中国创始人、凯撒旅游总裁陈小兵表示:“高价值用户和移动互联基因使得活力天汇成为当下旅游产业链生态圈中最具生命力的企业,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合作提高凯撒旅游移动端产品的丰富度,增加移动端技术因子,加快产品线上、线下融合速度,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出行及消费体验。”

在目前国家把发展分享经济作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举措的大背景下,分享经济已呈现出活力十足、势不可当的态势。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前不久的我国首部《分享经济发展报告》中关于业态解析显示,去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已达到1.95万亿元,为这一市场提供服务的人员约为5000万,有超过5亿人跻身分享经济之列。

据了解,此前活力天汇基于共享经济理念,就已延伸出伙力专车、伙力食等产品。作为当下最有吸引力的经济新趋势之一,共享经济无疑已广受市场的关注。此次合作是否意味着凯撒旅游将就此涉足旅游共享经济,也让业内产生了更多联想。

凯撒旅游创新求生

凯撒旅游于1993年创始于欧洲,目前总部设在北京,经过20多年的稳健发展,凯撒旅游相继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以及沈阳等40余个口岸及核心商业城市设有分公司。

对外,公司通过全球战略布局,已在汉堡、慕尼黑、法兰克福、巴黎、伦敦、洛杉矶等地建立了旅游目的地接待公司,与全球各大洲共104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地接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汉堡、巴黎、伦敦、洛杉矶等6个海外核心城市设有分支机构。

与此同时,凯撒旅游也以活跃的姿态频繁出现在以旅游文化为核心的大型主题活动上。2012年,凯撒旅游作为伦敦奥运会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票务商及接待服务供应商,引领数千名游客亲赴伦敦奥运赛场,见证了国际奥运大家庭的和平、友谊与拼搏,为传播“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神圣的“奥林匹克精神”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2015年10月,凯撒旅游成功登陆中国a股市场(股票代码:SZ000796),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一员。目前,公司以出境旅游服务为主体,旗下拥有覆盖欧、美、澳、非、亚和南北极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8000种针对不同人群而设计的旅游产品,涉及团队游、度假游、定制旅游、主题旅游等多种业务形态。

据介绍,自创立之初起,公司就非常重视产品研发的创新性,如今更是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公司不断将艺术、音乐、体育等文化内涵引入产品研发,对旅游产品进行品牌化包装、充实,使之产品更具诱惑力,服务更精准化。目前,凯撒旅游旗下多个产品名称已在国家相关主管机构注册。随着市场的深入,公司针对细分旅游产品的研发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针对邮轮、体育、滑雪等市场,也顺势推出了“凯撒邮轮”、“滑遍天下”等子品牌进行专业化运作。

除了创新,服务始终是每一个旅游企业的经营核心和生存之本。凯撒旅游倡导全渠道式零售布局,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旅游服务,而线上和线下的布局其实是在同步延伸。早在2009年,凯撒旅游就完成了呼叫中心、网站、物流、门店四位一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售体系,将旅游服务的进程不断缩短直至进入社区,并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思维融入其中、融入全程。

同时,基于旅游行业的融合性及延展性,凯撒旅游围绕“旅游+”推进旅游与周边行业的融合,包括旅游+航空、旅游+金融。旅游+教育等等,逐步充实凯撒旅游的全产业链布局。

此外,对于任何一家旅行社来说,签证都是开展出境游业务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旅行社的经营规范程度和业务量直接影响使领馆对旅行社的信任度,并由此影响签证的受理、出签的快慢和签证成功率的高低。凯撒旅游作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天津、杭州、西安、长春、哈尔滨、大连等多个城市实现自主送签,特别是可在欧美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使领馆备案并送签的旅行社之一,以口碑载道、实力说话,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航空+旅游事出有因

旅游公司为何瞄准航空领域?原因很简单,现在的旅游产品过半价格都是在为机票埋单;圈内人深谙,机票是块硬骨头,旅游报价高不高,机票是支撑价格的框架。举例来讲,今年7月的埃及8日游团费大约在1万元左右,其中往返机票就要5000多。

无论对于游客还是旅行社来说,即使是穷游,“穷”的也只有住宿和餐饮,甚至景区门票,而非交通开销,交通费是最横的,是价格中雷打不动的“僵尸”。因为前两者的伸缩性较大、可塑性强,例如住青旅还是住五星级奢华酒店,一晚差价最高可达2000元,但同为经济舱,红眼航班和普通班机的票价相差过千已经十分难得了。

于是,控制交通成本也就成为了降低旅行社对外报价的无二法门,成了某个旅游项目能否充满诱惑力、让人听上去就两眼放光的杀手锏。从某种程度上说,那可真是“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生存所迫,也是“水到渠成”。如今,旅行社和航空公司携手开通正班旅游直航航线,已然成为我国出境旅游发展的新模式。这不仅凸显出旅行社的操作优势,也为直航目的地带来了持续稳定、数量可观、省心省力、形成板块的客流。

由此,布局航空领域也便是情理之中的计划,而凯撒旅游针对“航空+旅游”的发力早已有之。“发展至今,集团已拥有丰富的航空资源,其先后与国内、国际约60家航空公司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德国汉莎航空、新西兰航空等等。同期,我们成功推出了20多条国际正班直航航线,国内的航线也覆盖了华北、华东、华南及西南等区域。‘航空+旅游’的发展模式是凯撒旅游一直在坚守的发展形态。”凯撒旅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我们还会持续深入地探索航旅发展。”

航空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收购之路从来就难风平浪静,凯撒旅游重组首都航空一事再次印证了这一事实。从去年年底曝出收购意向,到今年年初的延期待定,再到5月初发出公告,凯撒旅游最终还是放弃了重组首都航空的计划。

公告显示,由于未能如期完成本次重组事项有关部门审批程序,凯撒旅游将终止重组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据悉,在收购首都航空计划曝光之前,凯撒旅游曾宣布与首航、海航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首航假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行为或表明凯撒旅游早已垂涎航空业务。

然而,商场如战场,骄兵必败,切莫轻敌,凯撒旅游似乎并没意识到此次收购难度系数会如此之大。自宣布收购以来,公司股票便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受阻,停牌半年之久。最后看似割肉之举的被迫搁浅收购计划也没能使股价大涨,复牌后迎来的居然是四个连续跌停,致使资金净流出2.36亿元。

据悉,北京首都航空公司由海航集团与首旅集团共同出资组建,2010年正式挂牌开航,目前拥有飞机54架。2014年,海航集团将首都航空定位为“旅游类低成本航空公司”,航线规划将以旅游目的地为主。

其实,这次凯撒旅游发出公告的重头戏并非重组计划落空,而是推出拟募资8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该预案拟向包括控股股东海航旅游、宁波凯撒二期、宁波凯撒五期在内的不超过10名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金额不超过80亿元,用于“凯撒国际航旅通”“凯撒邮轮销售平台”“国内营销总部二期”“公民海外即时服务保障系统”四大项目的发展和运营。

预案显示,凯撒旅游股票发行的定价基准日为公司审议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海航旅游认购金额不低于20亿元;宁波凯撒二期、宁波凯撒五期的实际控制人陈小兵为间接持有凯撒旅游5%以上股权的股东,二者分别拟斥资不低于8亿元和7亿元参与认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