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十篇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十篇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5:26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1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强化工作的组织部署,专门召开了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工作会议,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做了动员部署,要求各煤矿企业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相关活动,提高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处置的能力;制定了实施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认真开展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活动的通知》,指导协调全县煤矿企业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二、突出重点,组织开展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为确保应急演练活动取得实效,我局突出通风瓦斯、水患等重点事故隐患,组织开展全县煤矿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开展了“煤矿透水事故应急处置室内推演”,由局长任总指挥,分设现场处置组、综合协调组。模拟合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后,我局接报、响应、组织协调、现场处置的全过程,提高了全局上下应急响应速度,收效明显。6月份,全局监管人员分别参加了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开展了2014年安全生产月煤矿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演练的主要项目是开展通风瓦斯和水灾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各煤矿企业的演练紧张而有续地进行,基本完成了应急预案演练任务,达到了预期工作目标。

三、主要做法和特点

1、周密计划,精心准备。为了确保演练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做到了早谋划、早安排,提早明确了负责演练周活动筹备工作安排、重点内容及有关要求,全县各煤矿企业迅速行动,精心准备,制定了应急演练计划,为演练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2、全面动员,全员参与。为强化煤矿职工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全县各煤矿企业制定了详细的演练计划和演练方案,涉及煤矿安全生产各个环节。通过演练,全县煤矿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得到了普遍提升。

3、突出重点,确保演练活动取得实效。注重煤矿“五大灾害”危险源和危险危害因素,组织开展全员参与的专项应急救援演练,达到了锻炼应急救援队伍、强化煤矿工人的应急意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救援能力的目的。

四、认真总结,加强宣传,提升了全县煤矿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煤矿应急管理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煤矿受“水、火、瓦斯、顶板和煤尘”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极易发生重大的灾害事故,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环境破坏。当事故灾难不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经成为减少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安全保障能力相对较差的地方煤矿更是如此。

一.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为强化事故预防和现场救援,努力提高防范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近年来,地方煤矿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确保了煤矿应急管理工作总体呈良性发展态势。但由于随着各级对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和煤矿事故类型多样化发展,地方煤矿在应急救援管理体制、机制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应急指挥平台投入不足

在硬件上,既未配备先进的通讯指挥设施,也无专门的应急保障交通工具,在软件上,尚未真正建立专家库和专业知识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急指挥功能的发挥。

1.2应急管理体制缺乏适应性

一是应急管理机构人员欠缺,应急管理人员数量偏少,没有进行专业培训,应急管理理论知识匮乏。二是监测预警和信息化水平不高,应急资源难以共享。

1.3应急预案不够完备

地方煤矿应急救援预案尚未达到全覆盖的要求,部分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的质量不高,不少预案不规范、不完整,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

1.4应急培训工作滞后

对应急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广大煤矿对事故应急救援知识掌握不多,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5应急救援力量薄弱,救援装备水平不高。

由于政府和煤矿企业对安全应急管理的投入不足,导致了应急救援队伍和力量缺乏,装备配备标准低,技术手段落后,应急救援演练难以进行的问题十分突出,制约了应急救援现场的施救能力,影响了救援效果。

二.应急管理对策及建议

目前,地方煤矿煤炭资源频临枯竭,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受“水、火、瓦斯、顶板和煤尘”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因此,从应急机制、救援预案、应急培训和预警预报等方面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于确保安全生产,促进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1健全应急机制

一是建立全市煤矿应急管理统一指挥平台,煤矿安全动态监控平台,对全市重大危险源实行严密监控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应急保障投入机制,配备必要的专用通讯、交通、应急处置等应急装置,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专家库和数据库,并构建全市应急救援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网络。三是做好预警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做好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防患于未然,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和重大事故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通过安全动态监控平台,实现信息传播和联网共享,为市政府及安全监管部门安全决策提供依据。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以煤矿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基础,市属(或煤矿救护大队)专业救援队伍为中坚力量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2.2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是组织相关专家结合矿井实际,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实行归口管理和备案制度。二是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企业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通过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予以修订、完善;三是建立应急预案专家评判系统,通过聘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全市煤矿对应急预案的质量把关,提高预案本身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3强化应急管理培训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省市要求,将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大纲。统一组织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内容;立足基层,开设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培训班,通过技术练兵,着眼实战,加强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的技术业务培训,提高应急管理和救援队伍的战斗力;督促煤矿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救援内容的培训,特别是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2.4严格信息报送,强化应急值守。

严格信息报送,加强应急值守,做好应急准备,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做到灵敏反映、快速响应,提高事故的应对和防范能力。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根据国家、省、市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完善煤矿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和责任主体,强化对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规范煤矿突发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

2.5加强应急知识宣传。

通过召开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观看了应急知识教育片、文艺宣传、以及文化广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煤矿干部职工宣传应急管理常识,以提高广大煤矿管理干部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3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水害应急预案管理

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预先制定的事故应急方案、是事故状态下采取紧急行动和救援措施的基本依据,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影响和后果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作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

二、煤矿监理应急救援预案的必要性

在任何工作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尤其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特别是居于高风险行业之首的煤矿行业,生产条件十分差,工作场所又处于不断变化和移动之中,不安全因素多,容易发生事故。虽然,近几年我国煤炭行业总体安全形势趋向转好,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呈递减趋势,但事故发生总数和死亡人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距甚远,2009年发生事故总数1616起,死亡人数2631人;2010年发生事故总数共计1403起,死亡人数2433人;2011年发生事故总数共计1201起,死亡人数1973人。最新工业化国家统计数据表明,有效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可以将事故损失减低到无应急预案体系的6%,由于煤炭行业危险的绝对性和事故存在的长期性,当事故不可能避免、实现本质安全的时候,监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因此,煤矿行业必须明确应急救援预案是实施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行动。采取救援措施的基本依据,这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次以新田煤矿水害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及总结为例。

三、新田煤矿水害应急救援演练方案

(一)、演练项目:1401运输顺槽300m处发生突水事故演练。

(二)、演练内容:灾害通知、灾害紧急避险指挥、灾害应急处置。

(三)、演练目的:

在1401综采工作面发生老塘突水的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受水害影响区域的所有人员,做好水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工作。

(四)、参加演练的单位、人员

矿领导:艾克中王浣尘刘威吴江侍亮刘景新朱世殊

各专业副总:刘黎徐锟陈西华陈方何景开闫立伟王国文

救援单位:永贵公司救护大队队长救护队员

各部室、区队负责人:谭岚峰姜杰张亚光王权陈洪友王红军李朝辉李永生郭红旗刘旭卢永生徐卿姜石平

调度室安监部地测部生产技术部供应部保卫部后勤服务公司矿医务室综采队防突队通风队等上早班人员。

(五)、演练地点:1401综采工作面

(六)、演练时间:2015年4月30日8点班14:00~16:00

(七)、险情拟定:1401综采工作面老塘突水。

(八)、演练程序:

1.综采队跟班队长刘明生发现1401运输顺槽300m处涌水量逐渐增大,并出现小的压力水流,马上用工作面下安全出口电话给调度室打电话汇报涌水情况,工作面两台18.5kw的排水泵已不能满足排水需要,综采面可能发生突水事故。并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向值班矿长汇报1401运输顺槽300m处发生涌水量增大,可能发生突水事故,值班矿长下令综采工作面立即撤人。

矿井水灾预防、预兆井下透水前一般都有预兆,要求全部职工必须熟悉这些预兆,对于及时采取对策,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九)、检验演练关键点

1.职工是否知道避灾路线

2.职工是否会用自救器

3.职工是否向调度室汇报

4.职工是否会停电

5.发生水灾时避险原则

6.恢复生产验收

四、新田煤矿水害应急救援演练总结

(一)、存在问题

1.本次演习是提前培训、提前做好准备的,不具备突发性。

2.井口检身工检查入井证不认真,有部分人员未交入井证或未登记。

3.井下各头面人员撤退后,跟班队长或班长未按要求停本头面动力电源(应模拟操作)。

4.各部室人员到调度室集合速度慢,用时长达38分钟,迟到的按规定处罚。

5.井下撤人速度慢,从通知撤人到人员全部撤到地面,用时长达66分钟。

(二)、改进措施

1.各区队加强对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方面知识的培训,达到每人都懂得如何自救、互救的效果。

2.机电一队制定新田煤矿井口检身工对入升井人员进行检身、登记、汇报制度;要求井口检身工每班认真检查入井人员,并在井口登记,交班前统计入升井人数,向调度室汇报。

3.机电部制定井下各头面撤人断电制度;要求井下各头面人员撤退后,跟班队长或班长按要求断开本工作面动力电源。

4.调度室制定新田煤矿跟值班制度;要求各区队值班人员不能擅自离岗,及时接听电话,处理生产相关事宜或调度室安排的工作。

五、应急救援预案管理总结

通过新田煤矿的应急预案、评估和总结,我们通过两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中要注意的问题

1.首先预案内容制定要细,不能忽视各救援力量相互间的救援协同,在救援方案上,通常是只选定了救援方式,却没有对救援现场进行估算。

2.应急预案的体系要完整,存在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对具体细节考虑必须周全,注意事项上没有做到根据单位具体性质提出,避免造成预案本身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应急救援预案的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了,就必须进行认真演练,有的煤矿企业虽然制定了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内容也十分详细,但是缺乏现场经验。有一些单位企业根部不重视应急预案,即使进行了演练,也只是敷衍了事,因此,必须要求各级演练中首先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铁路专用线专项应急预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0.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256-02

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能源,全国煤炭铁路专用线3000余公里,承担着我国能源运输的60%--70%,煤矿铁路点多、线长、人员分散,铁路落后设备多,铁路道口多、塌陷区多,重大灾害危险源多,近年来突发事件日趋频繁,铁路专用线应急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突发灾害具有随机性大、破坏性强等特点,这种急剧性、复杂性,目前仍无法阻止突发灾害的发生,甚至还无法完全预测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因此,只有通过选择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才能降低突发灾害造成的损失。本文针对枣庄煤炭铁路专用线应急预案体系目前的基本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煤炭铁路应急预案体系构建本身特点出发,提出做好应急预案体系构建必须从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入手,从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宏观规划着眼,按照以风险定预案目录、落实分级构建、实行归口构建的基本思路,进一步突出煤炭铁路预案体系内部各类预案自身特点,形成特色鲜明的预案体系,对帮助枣庄煤炭铁路专用线乃至全国煤炭铁路搞好应急预案体系构建,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铁路专用线概况

枣庄煤炭铁路专用线主要承担枣庄矿区西部6个生产矿井的煤炭运输任务,煤炭铁路专用线横跨枣庄、济宁两市的滕州、薛城、市中、微山县四个市县区,连接枣陶、官桥、滕南三大煤田,已形成集车、机、工、电、辆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矿区铁路运输体系(见图1)。企业现有在册职工1200人,下设8个车站,配有内燃机车5台,铁路换算总长180公里,道口126处,设计运量520万吨/年,2014年完成885万吨。枣庄煤炭铁路专用线示意图(图1)及铁路专用线运输组织机构三级管理图(图2)如下:

2.专用线危险性分析:

2.1事故案例剖析

2012-2014年,铁路专用线共发生各类事故39起,事故损失达214.2万元;死亡1人,重伤2人,轻伤2人,直接损失60万元。(见下表1)

2.2主要危险源:

1)专用线作业环境差,受地形限制,多数处于城乡结合部,弯道多;

2)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较多,人员和机动车辆通行较多,易发生机车与行人、车辆碰撞事故。

3)铁路站内易发生与行人、车辆碰撞事故。

4)区间线路矿区塌陷区多,铁路突发事故具有突变性、复杂性,易发生车辆脱线和倾覆事故。

3、应急预案构建与实施

3.1体系构建

3.1.1建立科学有效的专用线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从铁路专用线应急预案体系构建本身特点出发,提出做好应急预案体系构建必须从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入手,从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宏观规划着眼,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i。(见铁路专用线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结构图2)

3.1.2明晰责任分工及协作

按照以风险定预案目录、落实分级构建、实行归口构建、坚持依能定策ii的基本思路,通过分析应急预案体系在结构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专用线站段

层面,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加强应急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提高应急预案管理水平,提升应急预案执行力,不断完善应急资料管理等基础工作和提高自然灾害预防预警能力iii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加强措施,明确了铁路专用线应急救援责任分布(见表3)

3.1.3建立迅速快捷的应急响应管理机制

积极推进预案规范化标准化进程,提高预案体系规范化水平,加强应急预案评估,重点针对专用线钢轨断裂、机车车辆脱轨、线路滑坡、线路塌方、道口路外事故、区间列车分离等事故分别制定应急处置措施,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加大应急预案体系构建投入力度和管理力度,建立迅速快捷的应急响应管理机制(见流程图6)。

4、效果及评价

针对枣庄煤炭铁路专用线安全风险特点,结合国家铁路局对铁路交通事故救援“利用多种应急手段,共享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反映、科学决策、综合指挥、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社会的联合救援行动”iv的要求,以煤炭铁路专用线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绩效为突破点,初步构建了适应煤炭铁路专用线特色的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对灾前准备、灾中执行、灾后重建三个子预案体系和总预案进行评估,相互佐证。其中包括十个影响变量:编制人员组成、资料收集、危险源辨识分析、应急能力评估、文件体系的完整性、整体的可操作性、事故责任的明晰性、应急决策的指导性、内容描述的逻辑性、预案的编制绩效,丰富了预案内涵和载体。并通过实际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靠性,对帮助枣庄铁路专用线乃至全国煤炭铁路搞好应急预案体系构建,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亦刚等.应急演练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应急救援,2007.

[2]程晓卿等.《铁路应急管理研究》.《铁道学报》,2012.03.

[3]范伟庆.铁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正研究.管理科学,2011.01.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5

防汛应急演练活动报告2021

这次演练公司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人力物力上保障了这次演练的有效开展。本次演练从实战的角度出发、组织严密、分工责任明确,各参演人员行动迅速,不怕吃苦,各小组按特定的程序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圆满完成了演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本次防洪抢险演习,切实提高了我公司员工防洪抢险的认识,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和任务及相互间的.协同作战、组织协调能力。

本次防汛实战演练共历时x个小时,参加演练的所有人员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演练给予了高度重视。演练过程中,有“四到位”分别是应急物资调配到位,紧急疏散迅速有序到位,应急抢险措施得当到位,技术支持准确可靠到位,有“三有力”分别是演练领导指挥有力,演练策划执行有力,后勤保障有力。

通过本次演练,不仅强化了员工对防洪度汛安全的认识,提高了员工对应急演练重要性的了解程度,明确了生产现场各位员工在应对紧急情况时各自的工作职责。同时也看到了从预案编制到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预案编制的指导性有待提升;突发状况的设想不够充分;预案演练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够深入;各抢险组与值长的沟通协调不足,出现各自为战的现象,使得现场和中控室信息的传递不够有效及时等。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公司将及时改进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演练预案,加强对预案的宣传和学习力度,切实提高风电场乃至整个公司面对突发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但是防洪演习的结束并不代表防洪工作的结束;我们还要加强防范,积极消化本次演习中的缺陷和不足,思想认识不能松懈,为进一步做好防汛抢险工作努力奋斗;从而确保20xx年安全、平稳的渡过雨季洪汛期。

防汛应急演练活动报告2021

汛期来临之际,我公司煤矿未雨绸缪,在抓好雨季防汛工作的同时,不失时机的组织了此次应急抢险演练活动,为切实提高我矿全体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及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我公司煤矿安全度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防大汛抗大灾的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此次防汛抢险应急演练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x月x日,我公司煤矿模拟当日中午预计xx地区有特大暴雨的情况,矿防汛指挥部利用这一“时机”,组织矿防汛抢险队伍进行了一次“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的演练。

一、演练的内容:

模拟xx地区当日中午有特大暴雨,造成我矿主、副斜井以及回风立井井口积水达到m深,洪水极有可能灌入井下的危险,将直接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和矿井的安全。

二、演练的目的:

提高全矿职工的防范意识,做到未雨绸缪、防范在先,让抢险队伍和有关人员熟悉掌握“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的全部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演练步骤:

当日值班调度员接到气象部门的紧急通知后,迅速向总指挥报告,总指挥随即下达了启动应急预案的抢险命令,现场指挥部立即组织x人抢险人员分五个小分队,每分队x人领上铁锹、编织袋、穿上雨衣、雨鞋到井口附近的沙场装沙,将装好的沙袋堆砌在井口,同时模拟降雨迅速猛增,安装两台潜水泵排水,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奋战,在三个井口建筑一米高一米宽的拦洪坝,有效地阻止洪水的威胁,至此演练结束。

四、上级领导观摩指导及参加演练人员的情况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6

山东省共有7个省属煤炭企业,10个产煤市,至**年底共有生产矿井220处,生产原煤1.35亿吨,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省内肥城矿区是全国有名的大水矿区,龙口矿区已进入海下采煤,*、*、*、*、*及*矿区开发历史悠久,古井、古空多,且地面河流多,开采过程中水害威胁比较严重。建国以来,共发生3人及以上的水害死亡事故61起,死亡752人。面对复杂的防治水形势,近年来,全省煤炭系统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着力构建防治水工作体系,狠抓技术措施落实,煤矿安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已连续五年控制在0.3左右,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年为0.09,比全国平均水平的1.182低92.4%;今年1-4月份,全省共发生3起死亡事故,死亡3人,百万吨死亡率0.07,再创山东省历史最好水平;有效杜绝了水害事故的发生。近几年,在防治水方面主要抓了五个体系的落实:

一、构建防治水责任落实体

1、落实安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年初省煤炭局与各矿业集团公司、各市煤炭管理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重点加强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分解和落实防治水工作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安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2、落实煤矿防治水工作两个主体责任。逐矿落实了我省境内各类煤矿的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人,强化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监管责任落实;明确了煤矿企业是防治水工作责任主体,矿长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是第一技术责任人,分管矿长是监督落实责任人,同时明确了防治水副总、科室、区队、班组和井下各个岗位的责任。

3、突出加强对雨季“三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均成立了专门的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雨季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构建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

1、明确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编制了《山东省煤矿防治水管理规定》(试行)等制度规范,明确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管理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以上的煤矿企业必须设置防治水专门机构,配备专职防治水副总工程师,配备满足正常生产安全的防治水队伍及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水文地质类型简单的矿井不少于1人,中等的不少于2人,复杂及以上的不少于3人。

2、严格落实防治水技术措施。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抓好地表水害、老空水害和底板承压水害的防治,严防溃水、透水、突水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切实做到有疑必探、不探不掘、不治不采;对未采取全方位、全过程探放水措施的,坚决停产整顿。

3、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多次召开全省煤矿事故案例剖析会、重大灾害预防技术研讨会等会议,制定出台《山东省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剖析近几年来我省发生的重大(侥幸)水害事故案例,邀请知名院校专家教授作水害防治技术讲座,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工作。

三、构建防治水隐患排查体系

1、坚持专家查隐患制度。定期组织专家逐矿进行防治水分析论证活动,逐矿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形成了重大问题专家把关、疑难问题专家集中会诊制度。突出抓了地表与老空水害、大矿周边小煤矿、资源枯竭矿井、采深超过800米矿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直接下达整改指令,对落实不力的,当作事故查处。

2、抓好重大水害隐患的排查整改。汛期前后,重点围绕地表水、老空水、承压水及上覆岩层水、相邻矿井及已关闭矿井水害,尤其是**年上半年审查确认的39项a级水害隐患,组织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明确防治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对排查确认的各类水害隐患,制定整改计划,切实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3、落实雨季“三防”工程计划。超前部署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雨季“三防”工程计划,严格各项工程的检查验收,确保矿井排水、供电设施和各项防治水安全设施完好、可靠。**年全省计划雨季“三防”工程2578项,其中重点工程156项,计划资金11326万元,于6月20日前全部完工。

四、构建防治水科技保障体系

1、加大防治水工作安全投入。根据《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了煤矿防治水工作强制性安全投入制度,足额提取,科学使用,确保煤矿防治水工作需要。其中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及以上的吨煤提取不少于2.0元,水文地质类型中等的不少于1.0元,水文地质类型简单的不少于0.6元。**年全省煤矿防治水工作累计投入安全资金29788万元,落实技措项目1878项。

2、提高矿井防治水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矿井机电、排水等主要设备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力度,大力推广安全先进适应技术,实现井下涌水量、水压、井下突(出)水点、挡水墙、水闸门等监测的自动化管理和无人值守,强制推广应用安全监测监控、无线通讯、人员定位、大水矿井井下泵房建立远程监控集控系统等。目前,全省煤矿联网矿井达85%,年内力争实现全省煤矿安全监测监控联网。

3、加强煤矿防治水重大课题和关键性技术难题技术攻关。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重点抓好高承压岩溶水突水机理研究、奥灰水突水机理和防治措施研究项目等重大课题的技术攻关,对90处受地表水、老空水、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矿井逐一组织了技术会诊,落实防治措施。

五、构建防治水应急处置体系

1、健全完善灾害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处置机制。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采取发手机短信、电话联系和传真通知等方式,严格落实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的规定。凡该停产撤人而没有停产撤人的,当作事故来对待,形成“逢大暴雨必须停产撤人”的规矩和习惯。**年全省煤矿累计停产撤人158矿次,撤人18404人次。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煤矿;救援体系;问题分析;对策措施

0引言

近几年我国多数煤矿已老化、延伸,威胁这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日益增多。而煤矿应急救援系统是煤矿事故发生后控制事故扩大、降低经济损失、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技术手段。它主要通过应急救援装备、救援组织以及救援指挥相互协调,从而快速、高效地营救事故灾区人员、财产等,在煤矿事故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多数煤矿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该体系的建设重视不够,费用投入不足、专业人员配备缺乏,从而造成了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体系作用发挥不力。

1煤矿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

(1)矿井内应急救援设备不完善。应急救援设备是井下发生事故后作业人员自救、互救的重要保障,如果配备不完善、设备作用失效等,都会扩大事故影响范围,增加伤亡人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若未按规定设置防水闸门或闸门动作失效,一旦发生透水事故,就不能及时进行水灾控制;一些小型矿井或衰老矿井通讯系统不完善,如井下发生事故,就不能及时通知地面人员具体位置、人员伤亡情况,会延长救援时间[1]。(2)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不完善。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主要由煤矿通风、采掘、机电、防治水、矿山测量、调度、技术等部门根据煤矿实际情况,按矿井内地质灾害的分类、危险源的识别等进行,而且每年必须修订一次;但是部分煤矿企业没有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编制,只是对上一年的救援预案进行时间更改、重新装订一次,应付检查。当煤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该预案不能有效指导应急救援工作。(3)煤矿应急救灾缺乏演习。煤矿企业未按规定进行应急救援演习,致使应急救援系统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救援预案不能切合实际进行编制,救援设备的数量、安装地点不能明确规定,井下作业人员不了解应急救援的流程等,矿井一旦发生事故,不能及时开展自救、互救工作及有效控制事故的扩大。(4)救灾避灾知识培训不到位。煤矿企业未定期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救灾避灾知识培训,作业人员对应急救援系统不了解,矿井内发生事故后不能第一时间到达避灾、救灾地点,不能正确使用应急救援设备,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后加大了应急救援工作难度,加大了煤矿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数量,降低了救援效率。(5)思想重视不足、管理不健全。当前我国煤矿应急救援工作没有统一的指导意见及法律规定,企业对应急救援工作重视不足,自救互救能力薄弱。在应急救援管理上盲目性、随意性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6)应急指挥能力差。应急指挥中心是指导整个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在应急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部分煤矿发生事故后不能及时组建应急指挥中心,或者指挥能力差,不能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灾害,从而导致事故救援工作不顺利,救援效率低,无法控制事故范围扩大。

2加强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措施的研究

2.1完善煤矿应急救援体系

(1)规范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煤矿企业必须根据生产矿井实际情况编制《矿井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应急救援预案具有覆盖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切合实际等优点[2]。中小型煤矿企业不具有编写资格的,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写。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后其内容必须对煤矿职工进行贯彻、落实,保证职工提高事故救灾避灾知识能力,熟练掌握自救互救方法。(2)加强煤矿应急救援演习。为了提高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煤矿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习,应急救援演习必须根据煤矿实际情况进行组织;演习前必须对参演人员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培训,演习重点应贴近实际,针对性强。演习后应及时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相应调整部署。(3)加大应急救援设备检查力度。煤矿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矿井内应急救援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等,主要检查放水闸门是否安全可靠、矿井救援通讯系统是否出现老化、避灾硐室或避灾仓内救援设备数量是否齐全,安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等。发现应急救援设备存在隐患必须及时更换。

2.2加大煤矿应急救援监管力度

(1)加大救援设备安全管理力度。地方政府应对煤矿企业应急救援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对应急救援设备质量的监管。监管包括矿井内避灾地点选择是否合理,避灾工程设施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配套设备是否齐全、设备质量是否安全可靠等,对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责令立即整改。(2)提高应急救援预案实用性。煤矿企业上级部门根据煤矿生产情况,定期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保证应急救援预案与矿井实际情况相符,提高应急救援实用性;同时加大对煤矿企业应急救援演习的检查力度,对不完善之处及时指导,令其改正。

2.3采用新技术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水平

(1)千兆以太网在救援通讯系统中应用。矿井内传统的救援通讯系统主要通过电缆进行信号传输,矿井内发生顶板垮落、突水、瓦斯爆炸事故时,通讯电缆很容易断裂,造成通讯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要利用千兆以太网代替传统的电缆进行信号传输,即在所用通讯设备终端安装定位信号发生器,在地面控制中心安装1台集中控制接收器,所用设备之间通过以太网进行信号传递,从而提高应急救援通讯系统能力。(2)CiS技术在煤矿救援系统中应用。CiS技术在煤矿救援系统中可实现煤矿地图可视化管理,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事故发生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为救援人员提供直观、可视化救援信息,从而避免事故救援的盲目性,大大提高救援效率。

2.4煤矿应急救援区域化管理

当煤矿发生重大事故时,救护队快速到达灾区展开救护工作是降低事故损失的重要途径。但是对部分中小型乡镇煤矿企业来说,由于没有专职的救护大队,一旦发生事故不能及时进行救助,从而使事故灾害扩大。所以可通过煤矿应急救援区域化管理提升应急救援效率。对于大型煤矿企业来说,可建立自己的救援队,并与其它乡镇煤矿签订救护协议,一旦发生事故能确保第一时间进行专业救助。地方救援救护队也应尽量建设在煤矿集中区域,确保救援能够快速到达现场,提高救援效率。

3结语

煤矿企业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是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应急救援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不到位、救援指挥能力差、应急救援演习缺乏、救援设备系统不完善等,致使煤矿事故发生后不能高效进行救援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效率,控制事故影响范围扩大,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煤矿经济损失,煤矿企业必须对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8

(一)自然灾害

*年,*市自然灾害属偏重发生年,先后发生了大风冰雹、干旱、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特别是遭受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其特点:灾害发生时段长、涉及范围广、灾害种类多、因灾损失重。全年共发生特大灾害1起,重大灾害2起,较大灾害2起,给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据统计:*年全年,灾害共造成全市10区县692个(次)乡镇452.68万人(次)受灾,受灾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以下简称同比)上升21.41%,农作物受灾面积326.24万亩,同比上升223.84%、成灾125.41万亩,同比上升160.12%、绝收25.28万亩,同比上升137.82%,损坏房屋24559间,同比下降88.82%、倒塌房屋2781间,同比下降50.70%,因灾死亡5人,同比下降37.5%,直接经济损失3.33亿元,同比下降14.18%,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71亿元,同比上升53.98%。根据以上灾情数据可以看出,灾情在逐年加重,而因灾死亡人数和灾害损失有所减少,从而反映了我市防灾减灾的成效在逐步提高。

(二)事故灾难

*年,全市累计发生各类事故2201起,死亡340人,受伤2828人,直接经济损失1254.1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1.70%,死亡人数下降4.49%,受伤人数上升20.08%,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6.78%。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806起,死亡178人,同比分别下降2.49%和上升1.14%;水上交通未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上年同期发生水上交通事故3起,死亡7人;工矿企业事故100起,死亡134人,同比分别上升11.11%和3.08%;工矿企业事故中,煤矿事故60起,死亡86人,同比分别下降10.45%和8.51%;火灾事故262起,死亡5人,同比分别上升0.38%和25.00%;铁路运输事故78起,死亡23人,同比分别下降1.27%和41.03%;农用机械和民航飞行未发生安全事故。

在所有事故灾难中,发生一次死亡10—29人的特大事故1起,死亡11人,去年我市未发生特大事故。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9起,死亡37人,与去年同期相比,重大事故起数减少2起,死亡人数减少26人。其中:道路交通重大事故2起,死亡6人;煤矿重大事故5起,死亡20人;非矿山企业重大事故2起,死亡11人。

从上述数据分析,*年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措施有效,成效显著,但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各类伤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均有所下降,总死亡人数在省政府目标控制数之内,但受伤人数同比上升幅度较大;二是道路交通事故持续保持高位形势态势,未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喜人,全年实现了零事故的控制目标;四是非煤矿山事故较去年略有攀升;五是煤矿事故总量下降,重特大事故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三)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国家突发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统计,我市*年全市报告传染病(包括新发疾病)疫情和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8起,发病11例,死亡10例。其中:较大事件1起,发病4例,死亡3例;一般事件7起,发病7例,死亡7例。预计造成经济损失4.2余万元。

(四)社会安全事件

1、*年无恐怖袭击事件、无民族宗教事件、无经济安全事件、无涉外突发事件;

2、刑事案件:*年,全市共立刑事案件5590起,同期比下降7.1%,破获3511起,破案率62.8%;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4921人,其中逮捕1523人、劳教少教245人、刑拘2658人、治安拘留2366人、强制戒毒1299人;打掉犯罪团伙118个463人,涉案407起;收缴罚没财物价值累计2071.35万元。

3、:*年度全市共发生36起,同比上升12.5%;受伤10人,同比下降58.3%;经济损失30万元,同比下降54.5%。

二、应对工作评估

*年,我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省应急办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总体来讲,预案科学,准备充分,成效显著,特别是确保了在森林防火、防范危化品事故、水上交通安全、防治环境污染、应对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防控传染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等方面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事件,受到了各级的好评。

(一)自然灾害

1、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救灾工作,把防灾救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凡遇重要天气预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批示,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警惕,加强气象水文监测,切实抓好防汛救灾工作。同时市政府分别于今年1月、3月、4月分别召开了全市救灾办、农建办主任会议、市减灾工作会商会、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贯彻了全省救灾办农建办会议的精神,通报分析了今年的灾害性气象预测信息,研究了对策,对全市的减灾工作进行了部署。

2、制订预案,完善机制。按照《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我市新编制了《*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改完善了《*市防汛应急总体预案》等9个专项预案。使我市主要的自然灾害都有了救灾应急预案,使救灾应急体系更加完善。

3、建设网络,科学防灾。我市按照全省救灾办、农建办主任会议和全省减灾综合信息网建设会议的要求,于*年10月按照以政府主办、市救灾办组织、气象部门承办、相关部门协办的方式开展了全市减灾监测与信息网络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减灾监测与信息网络系统已建成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全市防灾抗灾救灾能力。

4、加强预测,有备无患。一是通过各级减灾工作会商会通报了今年的灾害性气象预测信息,分析研究防灾减灾对策,对市、区县的减灾工作进行了部署,及时做好相关准备;二是每遇重大灾害气象消息,均通过市区县新闻媒体、气象、救灾等部门将信息传播到可能受灾区域的干部和群众,作好防灾救灾的准备工作。

5、监防并举,明确责任。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分别于1月、4月组织了全市森林防火重点区域和单位的防火检查,于4月组织了全市的病险水库整治检查验收、重点防洪区县汛前准备的检查、地质灾害重点区域的汛前检查。对隐患进行了整改,把安全防范措施落到了实处,为确保森林火灾高发期和汛期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6、部门配合,协同抗灾。灾害发生后,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快速反应,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工作组深入灾区,慰问灾民,核实灾情,收集抗灾救灾动态,帮助指导灾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及时为灾区群众排忧解难,为基层救灾增添力量。

(二)事故灾难

1、队伍整齐,管理严格。*年,我市扩充了救援队伍力量,基本可以满足工作需要,目前全市已有地方矿山救护队伍13个小队,专业救护队员人数有111人,辅助救护队员19人,分别分布在*市区、高县、筠连县、珙县和兴文县,担负全市273个煤矿和650个非煤矿山的预防检查和事故抢险救援工作。除地方救护队伍外,本辖区内还有芙蓉集团救护大队、川南煤业救护大队。芙蓉集团救护大队和川南煤业救护大队主要承担其所属各矿的矿山应急抢险工作,同时在地方抢险任务较艰巨时支援地方抢险救灾工作。

在省应急办和救援中心的指导下,新招救护队员参加了在芙蓉、达竹等集团公司救护大队组织的培训,全年共培训队员近80人。选派了救护中队指挥员参加国家、省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组织的培训18名。各救护队结合申办资质达标工作,按“政治合格,技术过硬,作风优良,救援有力”的要求,从军事化管理入手,从严明纪律抓起,加强战备,严格训练,努力实践“闻警即动、速战能胜”的要求。

2、投入到位,装备齐全。*年我市各救护队争取省上配备的救护车辆、正压呼吸器、南非灾区电话、多参数气体检测仪、灾区照明系统、负压担架等共333万元的装备已发到各救护队。同时,筠连县、兴文县、珙县政府为救护队配套资金199万元,市政府给市矿山救护队配套资金77万元,各救护队的装备全部实现更新换代。

3、工作尽责,成绩显著。*年,全市救护队共开展预防性检查120队次,382人次;启封火区5处,5队次;排放瓦斯11处,11队次;在预防性检查中,为服务企业提供整改意见1516条。

*年,我市各矿山救护队先后成功处理了江安县和平煤矿“3.10”重大运输事故、珙县海子湾煤矿“3.26”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兴文县坳田煤矿“5.10”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长宁县渔池湾煤矿“7.15”水害事故、筠连县利兰煤矿“7.16”重大瓦斯爆炸、、兴文县吴家沟煤矿“11.7”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筠连县茶叶站煤矿“12.1”重大透水事故等矿山事故。共抢救出遇险人员14人,遇难人员47余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三)公共卫生事件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列入工作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落实任务,明确责任,配备了卫生应急工作专(兼)职人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共同抓,日常工作专人抓的良好氛围。

2、依法管理,完善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新进展、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的实际,针对我市原已颁布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新组织编写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各区县都制定有相关预案和相应应急工作方案。

3、加强培训,提高水平。*年组织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先后组织培训市级应急队伍273人,组织培训省级师资6次,市级20次,县级56次;先后有市级9个,县级54个,乡镇级165个、民营143个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共计13072名接受培训。经全市组织培训效果评估,随机抽查350名医护人员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回答正确率80%以上的人数已达到87.06%。

4、积极演练,突出实战。我市于今年初和夏季组织开展了人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重大集会活动应急演习演练。人间高致病性禽流感演练侧重检验了卫生部门行政指挥协调,疾病控制、医疗急救、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机构的快速响应、快速救治、快速调查、快速处置能力;以我市承办四川省第四届旅发大会为契机,又组织了一次重大集会活动公共卫生保障的应急演习演练。全年,市、县区两级共计组织演习演练8次,参加人数达361人。

5、加强监测,做到“五早”。根据全国重点传染病的疫情形势和流行趋势,我市加大重点疾病的监测力度,实施了以防范人间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等重点疾病的监测工作。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了应对方案、工作流程,建立了机构,完善相应的防护设施,落实专人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主动搜索,加强了医疗单位的技术指导。全市加强了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的定点监测,建立健全了分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制度,发热病人就诊登记制度,设立了发热门诊和发热病人预检分诊点,指定医生坐诊等哨点监测工作,基本达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控制、早治疗”的要求。

6、灵通信息,快速反应。我市自*年9月起,在计算机互联网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案的基础上,实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情况,有利于总结规律和趋势预测,并针对发展趋势及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应对措施。

(四)社会安全事件

从社会安全事件总体来讲,在打击犯罪这方面基本上是公安机关单独完成,因此,下面只对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分析。

1、强化领导,整体合力。一是从实际出发,建立了常备有效的处置突发性事件指挥领导小组,局长任总指挥。二是根据事件性质、规模,确定了重大处置事件市局党委决策研判制度。三是落实市、县、所“三级”维稳责任,把各级维稳职责、决策与指挥有机结合,确保高度统一,指挥有力,行动有序。四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协调用警机制,对特别重大的维稳行动,由市局党委决定,统一指令,集结全局警力,确保行动力量充足、到位。

2、及时俳查,健全机制。一是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情报信息网络为载体,广泛、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今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按照省厅年初情报信息工作部署和宜委办〔*〕6号文件要求,延伸情报信息触角、广辟情报信息来源,情报信息网络覆盖面已经达到70%,基本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建设目标,情报信息数质同比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二是维稳情报信息研判体系初见成效,充分发挥了情报信息汇总研判机制的预警作用。我局在加大情报信息工作力度的同时,建立并完善了由市局国保支队牵头,相关警种、部门参与协作配合,实现资源共享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情报信息汇总研判机制。

3、畅通渠道,倾听民意。全市公安机关针对涉法涉诉问题,扎实开展“集中处理老户问题专项工作”和“公安机关结案不息访和非正常上访问题专项治理”专项工作,全年全市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275件(次),同比下降311%;其中来信819件(次),同比下降170%;来访456批662人,同比下降564%,实现“总量、来信、来访”三项数据明显下降目标;共排查涉法涉诉人员800余人,化解矛盾纠纷600余起,妥善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36起,有效维护了全市稳定局面。

4、积极主动,稳妥处置。一是主动介入,提前介入,坚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市公安局在收集不稳定情况的过程中,立足于抓早抓小,并主动介入,提前介入,防患于未然,一年来陆续派出公安民警、保卫干部组成500多个工作组融入党委政府为民工作队,深入全市各厂矿、企业进行调查、宣传、教育,提前介入,全程参加,了解、关心群众情况,并从中调查摸排重点人头,从侧面掌握整个闹事动向、群众思想状况,选准工作突破口,竭尽全力排除阻挠、消除隐患、安定民心。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攻势。在宣传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说服攻势,讲究声势,公开、反复地向参与人员宣讲有关法律政策,同时保持公安“一把手”亲自与群众的对话,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正确引导群众走依法解决合法诉求的渠道,争取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达到分化瓦解的目的。三是切实做好重点人员工作,依法处理为首组织闹事者。今年以来,对重点不稳定地区、部位及重点人头,全市已陆续派出公安民警2000余人次长期驻扎、轮换执勤,不厌其烦地找重点核心人员谈话、敲打,晓以利害,逐步引导他们认识参与闹事的危害性和违法性,为以后妥善处置奠定基础。四是把党委、政府决定与“三慎”原则结合起来,积极稳妥果断处置。根据党委、政府的决定,市公安局充分掌握情况、制订处置预案,结合“三慎”原则,把握时机、谨慎适度,把着力点放在极少数为首者、组织者上,依法处理有现实违法行为的闹事组织者,有效防止了激化矛盾,防止了事态失控,成功处置了涉及西区开发、向家坝开工、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五粮液、立鑫建司、金岭化工等36起社会影响严重的、大规模的群体性闹事事件。五是以完善社区警务工作为基础,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维稳工作中充分体现执法为民。“社区警务是公安机关最具活力的前沿阵地,是开展公安维稳工作最为重要、最为基础的环节”。失业、失地群众的生存问题,是近年来不断引起的突出原因,一年来,随着社区警务的深入、落实,各级公安干警热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专门工作家园化、服务化,走出了一条专群结合的新路子。

三、典型个案

(一)自然灾害类

*年我市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特大干旱,干旱造成10个县421个(次)乡镇受灾,农作物受灾287.54万亩、成灾112.40万亩、绝收22.34万亩,有168.275万人、182.08万头牲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2.23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1.95亿元。面对特大旱灾,各级各部门狠抓预案落实,采取有效措施,将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小程度。

1、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争取抗旱减灾主动

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抗旱紧急预案,市政府办公室、市救灾办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旱情发展,全力抗旱。由于全市对旱情警觉早,预案启动旱,牢牢抓住了抗旱工作的主动权,为最终取得抗旱决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加大组织协调力度

市委、市政府把抗旱减灾工作作为这个时段压倒一切的任务,多次召开抗旱救灾和晚秋生产现场会具体研究部署工作,并及时调拨和组织应急资金158万元用于抗旱救灾。市领导多次率领市级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旱区调查旱情,研究抗旱减灾措施,各区县派出抗旱工作组,帮助和指导灾区抗旱减灾,为灾区解决抗旱救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全市共投入抗旱救灾和晚秋生产资金3496.8万元,为全市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3、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突出抗旱工作重点

面对不断升级的旱情,全市抗旱工作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是组织发动群众堵溪截流、深挖泉水、广辟水源;二是及时组织农机、水利等部门出动抗旱服务队开展生产技术指导,抽水抗旱,为135.79万亩晚秋粮食种植提供了生产用水和技术服务,有效地弥补了大春产量产值损失;三是对受旱严重缺水的场镇及时送水,出动公安消防车、农用运输车送水1987车次,解决了旱区102.68万人110.23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四是抓住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伏旱期间,全市人影系统共作业21个工作日,136炮次,用人雨弹1798发,火箭弹41枚,有效地缓解了严重的旱情。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9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参见综合应急预案中《不连沟煤矿事故风险分类统计表》。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迅速判定水灾的性质,了解突水地点、影响范围、静止水位,估计突出水量、补给水源及已有影响的地面水体。

2)以受困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大优先。掌握灾区范围,搞清事故前人员分布,分析被困人员可能躲避的地点,以便迅速组织抢救。

3)保证水灾事故地点的通风,保证环境氧气浓度。

4)遇险人员被困时,首先应直接与遇险人员联络(呼叫、敲打、使用探测仪等),确定遇险位置和人数,利用水管、打钻孔等方法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

5)根据突水量的大小和矿井排水能力,积极采取排、堵、截水的技术措施。

6)水灾区工作时,应派人观测周围顶板变化、淋水情况、瓦斯变化情况等。如有伴生事故发生危险时,首先应加强自保,做好有准备的安全退路。

7)抢救和运送被困井下的人员时,要防止突然改变遇险者以适应的环境和生存条件,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3.2不连沟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地表水监控

4.1.1.1雨季前,组织人员到本井田范围内的地表塌陷区、低洼积水区、地表河流、工业广场经常积水区进行巡视检查,并对工业广场排水沟进行一次清理,防止积水溃入井下。

4.1.1.2在地表积水区、塌陷区附近修筑水沟,排泄积水,避免地面积水流入井下。

4.1.1.3制定塌陷治理方案,组织机械及人员及时回填地表塌陷区。

4.1.1.4密切关注本地区的天气变化、汛情通报及矿井所在区域的降雨量情况,在降雨前和降雨后,组织人员到本井田范围内的地表塌陷区、低洼积水区、地表河流、工业广场积水区进行巡视检查,防止积水溃入井下。

4.1.26煤顶板水监控

利用钻探等手段,提前查明采区、工作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做好新水平、新采区和备采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建立健全采区和工作面排水系统。当煤层顶板有含水层和水体存在时,应设计钻孔探放,并观测“三带”发育高度。

4.1.36煤底板水及奥灰水监控

4.1.3.1利用物探、钻探等手段,提前查明采区、工作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做好新水平、新采区和备采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建立健全采区和工作面排水系统。当煤层底板有含水层和水体存在时,应设计钻孔探放。

4.1.3.2不连沟煤矿建立KJ402矿井水文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奥灰水水位变化情况。

4.1.3.3采掘工作面进入带压区域严格执行“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综合探测验证以及探放水原则。

4.1.3.4购进化探设备,建立了水质化验室,并对矿井每个工作面各淋水点及钻孔出水取样并进行水质化验分析,确定各个出水点的水源类型并制定相应措施。

4.1.3.5井田西南翼带压区域在掘进前必须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带压掘进巷道水害威胁评价报告,在掘进期间严格执行落实评价报告中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并对工作面各出水点、淋水点观测并记录。

4.1.3.6井田西南翼带压区域在开采前必须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带压开采区域进行物探、钻探、化探,并编制带压开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回采,在回采期间对工作面各出水点及淋水点观测并记录。

4.1.3.7当采掘至煤层底板标高低于奥灰水水位标高时,加强对工作面顺槽底板变形、出水情况观测,进行物探、化探、钻探。

4.1.4老空积水监控

4.1.4.1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明积水区及其最低点的具体位置和积水外缘标高,积水外缘外推30m标出探水线,探水线外推40m为积水警戒线。当掘进工作面进入积水警戒线后,必须超前探放水,并在距积水实际边界30m处停止掘进,进行打钻放水,在确证积水已被基本放净后,才允许继续掘进。

4.1.4.2以平面图、剖面图确切反映积水区与采掘工作面的空间关系。要分析其主要的充水因素,预计可能的积水量和动水量。

4.1.4.3超前探放老空积水,同时要制定预防有害气体溢出伤人的专门措施。

4.2预警条件

4.2.1采掘活动进入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工作面顶、底板岩层强富水区,邻近落差和破碎带较大的导水断层、封闭不良钻孔、导水陷落柱,邻近积水积浆区、水淹区或开采范围不清的老空区等)涌水量发生突然增加或探放水水量突然增大而难以控制。

4.2.2采掘工作面出现挂红、“冒汗”、空气变冷、雾气、水叫声、顶板淋水加大、周围涌水量增加、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水色变浑、有臭(异)味等突水征兆。

5信息报告程序

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6应急处置

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6.1处置措施

1)坚持“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2)立即报告。现场最先发现突水预兆或水灾的人员尽量设法摸清水情,并立即向调度室和有关领导报告,并听从调度室的指示。

3)突水量小水害规模小,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迅速组织抢救,现场跟班区队长和班组长组织现场人员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设法处理封堵出水点,并利用现场排水设备进行排水。

4)突水规模大水势不能控制,现场人员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的同时,用最快的方法通知附近受威胁地区人员,按照《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中所规定的避灾路线有序撤离,防止灾情扩大。

5)指挥部首先听取当日矿值班长关于灾情和已经下达的命令情况汇报,继续组织撤人、停电、保证主要通风机、副井提升及压风机、水泵的正常运转。

6)指挥部结合灾情实际,制定事故处理方案,迅速组织有关领导及专业组人员到井下现场救灾,组织人力、物资保证抢险工作的正常进行。

7)指挥部根据现场需要派救护队侦察险情,查明原因,由专家组、生产技术部(地测组)、通风准备队负责迅速分析突水、溃浆情况,向矿调度室汇报,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由指挥部决定采用堵、泄、排等手段,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8)发生水害后,生产技术部(地测组)加强水位、水压、水量、水温、水质的观测;通风准备队加强对突水地点的有害气体检测,及时佩带自救器,防止有害气体突然溢出。

9)机运队保证中央泵房、采区泵房的正常工作。泵房人员在接到水害事故报警后,要立即启动所有水泵,把水仓水位降至最低。如果涌水威胁到变电所、中央泵房、采区泵房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关闭防水密闭门。中央泵房、变电所值班人员沿6煤辅运大巷副斜井(主斜井)地面。

10)事故处理结束后,指挥部指定有关部门和人员收集整理事故资料,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6.2避灾路线:

6.2.1正常情况下:

6.2.1.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进风顺槽6煤辅运大巷副斜井地面

6.2.1.2掘进工作面掘进顺槽6煤辅运大巷副斜井地面

6.2.1.3其他地点、硐室6煤辅运大巷副斜井地面

6.2.2若副斜井堵塞或无法通行时:

6.2.2.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进风顺槽6煤辅运大巷进风立井地面

6.2.2.2掘进工作面掘进顺槽6煤辅运大巷进风立井地面

6.2.2.3其他地点、硐室6煤辅运大巷进风立井地面

6.2.3当井下发生灾害,造成采掘工作面顺槽或主要大巷等巷道受损堵塞通道而无法撤离时,应在调度室的统一指挥下,及时进入井下的临时避难硐室和永久避难硐室进行避灾,等待救援。

7应急保障

7.1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存放

矿井地面供应站、地面消防材料库和井下消防材料库要按规定配备工具、消防器材和工程材料,定期由调度室牵头负责监督检查、物供部负责物资补充,确保应急物资能够满足应急需要。物供部和调度室要保证应急物资的储备量,不能随意挪用,要定期检查维护。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都要明确。(参照消防材料库清单附件三)。

7.2应急抢险救灾物资设备调运方式

当现场应急物资和设备供应不能满足需要时,请求指挥中心迅速下达命令,由物资供应中心调用各种排水、供电、开关、电缆等机电设备,进行抢险救灾。

7.3自救器管理

井下作业人员随身携带压缩氧自救器,由通风准备队管理、维护、校验。

7.4急救设备管理

医务室要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设备和技术人员,提高医务室应对事故的救治能力。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10

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全区煤炭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深化年”活动,严格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积极推进煤矿机械装备水平提高,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水平,努力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加快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创造良好环境。

工作目标:

全区煤矿杜绝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年;

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确保生产矿井均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

加强煤炭供给协调,保持全区煤炭供需平衡,提高煤炭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推进煤炭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快绿色开采,强化节能减排,壮大非煤产业,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创文明机关称号。

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务必保持清醒头脑,辩证分析,认清煤矿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克服盲目乐观和松懈麻痹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警示高悬,言危求进、常抓不懈。

二、严格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在明确“两个主体”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解安全工作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分级管理,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和总工程师技术责任,定期分析研究安全生产形势,着力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预防安全事故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做好对重大安全隐患及违法生产行为的检查和查处,落实对煤矿的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完善“三级监管体系”,充实驻矿督查员专职队伍,强化驻矿督查员的现场监管责任。

三、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和《省煤矿安全生产调度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深入开展达标创建活动。区局每季度、煤矿每月进行一次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区局将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促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上台阶。

四、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煤矿要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强化配套治理措施,严格执行安全隐患治理措施、责任、资金、期限、应急预案和监控“六落实”。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区县煤炭管理部门备案。完善安全隐患建档立案制度,实行分级管理,挂牌督办。深化专家查隐患制度落实;受老空水、高吊水威胁的矿井,要制定可行的疏排水方案,经区局审查把关,督促煤矿加大投入进行疏放排水,坚决消除水害隐患。全力推进区局和驻矿督查站跟进抓整改,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闭合工作机制。

五、积极推进煤矿装备水平提高。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加快矿井装备升级改造进度,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认真落实国家四部委《关于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的指导意见》和省局《关于加强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以采煤、掘进、运输机械化为重点,强力推进煤矿机械化。区局将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推行机械化的条件进行分析论证,逐矿研究制定推行机械化改造的方案。煤矿要加强调研论证,因矿制宜,细化分解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安全投入,能上综采的上综采,不能上综采的上普采,严格控制炮采,逐步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2011年底前,所有矿井实现机械运送人员上下井和远距离平巷人员运输。

六、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抓好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和评审备案工作,继续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联系,健全防范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处置机制。煤矿应急预案要与本地政府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配齐配强调度人员,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突出抓好“调度员10项应急处置权”和“三分钟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规定落实。严格执行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规定,落实停产撤人情况逐级上报制度。加强相邻矿井的区域联防,定期交换图纸,及时互通生产情况,建立完善预警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全区煤矿基本矿情、应急管理、矿井图纸等档案库,分级管理,定期更新,为紧急情况下应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七、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23号、省煤炭局162号、《市煤炭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加强从业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新提拔任用矿长、总工程师等重要岗位人员,应征求区局意见,报市煤炭局备案。继续抓好“三项岗位人员”和班组长安全培训,着力抓好新工人的安全培训。加大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培训机构的监管、考核,逐步推进教考分离。三级培训机构要安装视频监控并与市煤炭局联网,实现同步监控。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煤矿专业人才储备,采取脱产培训、函授学习等方式,加快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培养。

八、加强区队班组建设。健全完善以安全为核心的区队班组管理制度,充实班组安全建设内容,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区队班组,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保障程度。规范班组长任职资格,严格选拔任用程序,选好配强区队长、班组长,将班组长纳入后备干部管理。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明确班组长现场安全管理职责,坚持“正职抓安全、副职抓生产”。强化安全绩效考核,鼓励区队班组自主抓安全培训、自主抓现场管理、自主查处隐患和“三违”,提高班组自主管理能力。扎实开展金牌班组及班组长、优秀班组及班组长的评选表彰活动。

九、加大煤矿技术改造力度。通过矿井技术改造,优化生产环节,更新必要的配套装备,完善安全生产系统,改革采煤工艺和方法,加速机械化进程,提高煤矿技术装备水平和安全保障程度。根据资源赋存条件积极进行煤炭资源整合,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增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技术改造项目要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组织生产。技术改造矿井要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技改进度,保证技术改造项目按期完成。技术改造矿井竣工验收与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同时进行,验收时必须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二级及以上标准。拟技改矿井必须加快手续办理进度,提高工作效率,专人靠上、盯上,尽快完成技改手续。

十、严格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依据《市煤炭管理办法》,制定市煤矿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严格落实煤矿主要负责人(包括实际控制人)和领导班子成员带班下井制度,切实加强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严格执行领导带班下井交接班制度,加强领导带班下井档案管理。实行领导干部下井挂牌制度,在矿井井口和调度室显著位置公示。每班公布矿领导下井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十一、加大煤矿安全执法稽查力度。严格监管,从严执法,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矿领导带班下井、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改造煤矿等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的执法稽查力度。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执法督查不力、工作走过场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十二、积极推进煤炭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探索建立资源枯竭煤矿正常退出机制,加快由井下向地面转变的进程。加快推进绿色开采,减少煤矸石等废弃物的排放,有效保护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积极加强节能减排,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煤矸石、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十三、加强煤炭经营监管。加强煤炭经营资格证动态管理,建立完善规范有序的煤炭经营企业进入和退出机制,合理布局煤炭经营企业。加强煤炭经营市场监管,会同工商、质检、环保、物价和税务等部门,开展煤炭质量专项执法检查和煤炭市场治理整顿专项活动,为煤炭经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