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校语言文字经费管理制度十篇学校语言文字经费管理制度十篇

学校语言文字经费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6:27

学校语言文字经费管理制度篇1

一、强化政府行为,健全保障机制

*市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分管市长每年都要听取语言文字工作情况汇报,并作重要批示,从人财物上保障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经过努力,市编制办正式批准成立“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核定2名行政编制,负责全市语言文字的日常工作。经费方面,除了市财政每年划拨10万元专项经费,20*年,市政府还专门核拨了30万元的迎评经费。

*市还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在《*市文明城区测评体系》和《20*-20*年度*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分解表》中作出了详细规定。同时,市委在《关于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又明确要求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城市发展规划。20*年,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市社会用字管理的意见》,20*年又制定了《*市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业规范暂行规定》,对公务员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加强宣传报道,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20*年是*语言文字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一年,由于宣传发动到位,极大提高了广大市民规范用语用字的自觉性,语言文字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1.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站的阵地作用。近两年,《*日报》和《*晚报》共刊登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文章100多篇和公益广告30多条。市电台、电视台制作了数十条专题节目、广告片等进行宣传,效果很好。*市语言文字网内容更新快、信息量大是今年的一大亮点,通过网络平台向广大市民信息、指导工作,发挥较好的作用。

2.在主要街道设置了7块规范用语用字的大型永久性公益广告牌和大量的灯柱广告牌。许多单位的公共场所都按照市语委的要求设置了“请讲普通话”、“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提示牌。

3.在文明城市创建期间,300多辆出租车车身张贴规范语言文字的标语,下半年,市语委办又增加了300辆。第八届推普周期间,市语委办、普通话培训测试站上街发放宣传材料1万份。另外,为了进一步指导迎评工作,市语委办先后编印八期《迎评简报》,每期5千字,印350份,向各个单位分发,指导和推进迎评工作。

三、规范社会用字,攻克语言文字工作的难点

社会用字管理一直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难点。一方面,大力整治不规范社会用字,比如:上半年,市政府对社会用字治理就投入100多万元,由市城管局负责拆除不规范的门楼牌匾和广告牌547块,免费更换和新置了200多块。市语委办组织了100多名中学生上街开展“啄木鸟”活动,拍摄不规范社会用字,并会同市工商局、城管局对主要街道进行三次大规模社会用字的行政执法。同时,各区语委也组织了区工商、城管等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小街小巷的不规范社会用字进行检查和整治。另一方面,我们感到仅仅依靠临时突击治理不能维持长效。为此,20*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市社会用字管理的意见》的规范性文件,对社会用字的行政管理进行了分工,明确城管、工商、建设、交通、民政、公安、园林等行政管理部门对社会用字的管理范围和职责。同时,我市把文字的规范纳入行政许可的审核范围,规定了谁审批、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使新出现的社会用字基本达到规范要求,从而减轻了市民的负担,节约了行政执法的成本,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四、抓住四大领域,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发展

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领域是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基石,做好四大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成败的关键。

1.党政机关。20*年,市级机关工委与市语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语用字的通知》,对各党政机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人事局规定了普通话水平是新招公务员录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全市各级党政机关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健全组织网络,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检查考核。各单位严格规范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和公文、印章的用字,明确普通话作为会议用语、公共用语和交际用语,市领导带头参加普通话的培训和测试,通过领导干部带头,机关全员参与,有力地提升了党政机关的整体形象,充分发挥了党政机关的带头作用。

2.学校。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全社会规范用语用字的基础工程。各级各类学校按照规定,均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把规范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常规,把普通话达标作为聘任、录用教师的必备条件。*开展的“写中国字,做中国人,推进百千万工程”是学校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色,“百千万工程”的目标是:建立一百所书法特色学校,培训一千名合格的书法指导教师,上万名青少年成为书法协会会员,几十万名学生积极参与书法练习活动。

3.新闻媒体。我市各大新闻媒体根据市政府和市语委以及有关上级部门的要求,不仅规范自身的语言文字,而且对语言文字活动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各新闻媒体均建有健全的语言文字工作组织网络,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等主管部门对*日报社、电视台、电台、广电报、政府网站多次下发文件,明确要求。*日报社多次召开会议,制订方案,落实措施。*电视台制定措施,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状,进一步完善节目评审制度,聘请专家对节目进行评审,要求所有节目均采用普通话播音。全台播音员、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都达到相应等级,实现持证上岗。*人民广播电台在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方面坚持做到四个“把关”,即把好人员关,把好节目关,把好培训关,把好监督关,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体现水平、展示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校语言文字经费管理制度篇2

第三铺初级中学地处通渭县城西南20公里第三铺乡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学校始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14067平方米,建筑面积2354.7平方米。生均占校舍建筑面积3.22平方米,农远项目网络教室齐全、一栋食堂,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现有9个教学班,学生409人,教职工44人。校园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校舍达到了坚固、适用、基本够用、无危房和能满足教育教学所需的基本要求。

近几年来,我校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省、市语委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执行语言文字法规和标准。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广泛宣传动员、反复自评自查等措施,狠抓落实,在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们的自评汇报如下: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学校认真将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切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使这项工作成为学校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一项常规化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

设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学校中层干部及教研组长为成员。

组 长:董继春(校长) 

副组长:袁伟东(副校长)   王海胜(教务主任)  

成 员:杨福乾  白金锁  王杰  王建江  姚幸平

杨智多  韩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会议室,袁伟东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王建江同志任副主任,具体负责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协调、督促语言文字工作,就宣传、制度建设、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师生用语用字规范等工作进行规划,整体协调并全程督促与检查。学校各方面根据校情制定出具体的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工作。

2.明确职责分工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教务处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常规工作,督查教师与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校办室、政教处负责校园普通话的宣传、推广与督查、班级文化建设;教研室负责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具体指导督促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总务处着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及负责语言文字环境营造。除将语言文字的相关工作责任到人外,各班级班主任老师组织语言文字能力突出的学生,通过教室黑板报、宣传标语、警示牌等各种宣传途径优化校园用语环境。学校的广播室是语言文字宣传的主要阵地,每天准时广播,为师生介绍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

(二)完善制度,强化措施

为了更好地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我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明确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及要求。

1、让普通话成为校园通用语。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校园内坚持使用普通话,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从教学常规管理、师资管理、学生作业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测,及时督促整改。

2、保障语言文字工作专项经费。学校在办学经费相对紧张的前提下,每学期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每学期都送一部分教师外出学习取经,感受并借鉴其他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经验;支持教师参加普通话等级测试;丰富学校的语言文字活动,对在钢笔字、粉笔字、书画、教案、说课、辩论、演讲、读书诵经、读书笔记展评等比赛中获奖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

(三)注重渗透,强化实践

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卓有成效地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在“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方针的指导下,学校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管理力度,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增强了教师、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意识。

1、德育渗透。为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学校在教学楼、办公楼、餐饮楼等处树立和张贴宣传牌、警示栏和海报、宣传标语,时时提醒着在校师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各办公室、教室内百幅名人名言,传承丰厚文化底蕴,时刻熏陶全校师生。除了校内的德育活动,学校还组织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学生经常到社区去调查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情况,在观察中,在实践中,在成果中体验了规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快乐。学校让学生诵读名言、名篇和古诗等,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精湛与深邃,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课堂熏陶。我校各年级语文教师每周都安排了阅读课,各年级都认真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活动;每份语文试卷均强化了拼音识字、语言应用题的考核;每学期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朗诵竞赛、演讲竞赛、书画比赛、作文竞赛等,努力搭建课堂内外听说读写训练的平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本期,学校积极实施“培养卓与口才”行动方案,安排了“梦阳杯”学生辩论赛。

3、环境规范。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以及板报和学习园地等宣传阵地,倡导有针对性地强化对自身方言的纠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学期不定期对校园文字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校园里的各类指示牌、板报及各类宣传栏,老师的板书、试卷、教案、教学课件,教室里的黑板报、班级文化建设等都作为检查的对象。教务处在每月的常规总结大会上通报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情况。各教研组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强调语言、用字规范,并把它作为体现师资水平的重要标志。

4、活动强化。学校的语言文字相关活动分传统活动与特色活动。开展专题讲座、演讲、教学研究课、论文、教学设计等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在反映教师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无不反映了教师的语言文字功底。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也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语言文字,学校曾多次组织师生开展汉字识记、识别字形和纠正错别字比赛和测试。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板书文字规范化列入课堂听课评比量分的一项指标;在教学常规检查中,将规范文字列入过程评价内容之一;对学生作业的文字规范列入平时成绩评定之中;在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入量分权重。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石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好能力。教师注意规范用字,平时能严格使用文字。学生的作业很注意用字规范,平时学生的发言、作业、小论文、手抄报、网页、海报等,都能规范用字。学校公文、校报、公章、领导名片,都能以规范文字出现。

5、用语规范。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各项德育教育活动要求中。学校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均将语言文字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每周一晨会的“国旗下讲话”要求中,纳入主题班会的设计比赛要求中,纳入校园学生广播员的选拔要求中,纳入学校的朗诵赛、演讲赛、辩论赛、课本剧比赛的评比量分权重之中,真正做到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与学校各项教育工作要求相结合。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扫烈士墓,到社区开展“禁毒”知识教育,普法宣传,参加迎奥运万人长跑……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必须使用普通话,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学生自发地开展献爱心活动,捐资给灾区,到贫困生家里慰问,到灾区和贫困山区学校结对扶贫捐款助学,这一系列活动,都必须通过语言与文字交流,学生在实践中普通话水平有不断在提高。

6、语言宣传。学校有经常性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阵地。校园广播站有语言文字规范化专题栏目,全校各班有不定期的推普工作黑板报,学校有不定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手抄报评选活动,有接连不断的朗诵赛、演讲赛、辩论赛等。这些都是语言文字规范化重要的宣传阵地。学校坚持一年一度的“推普周”活动,有计划、有行动、有落实、有总结。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富有自身特色。学校根据年轻教师多,对教师队伍的语言文字培训,采取融基本功培训和教学日常过程管理为一体的方式,力求不断提高。我校凭借自身师资语言文字的实力,坚持常抓不懈的方略,采取融语言文字工作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方式,形成自身特色,成效显著。

二、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几年来,通过集中宣传和扎实的活动,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校园里说普通话成了大多数师生的自觉行动和习惯。许多老教师主动请教发音,纠正方言,把说好普通话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教学语言、校园语言、生活语言,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教学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品味,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明建设。

但是,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系统和艰巨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领导带头、齐抓共管、持之以恒。另外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素质教育新形势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还有很多需要强化和提高的工作要做,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的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细化;语言文字的科研课题,有待加强研究;师生用字规范还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意识还不够等。学生在课外和在家庭中推广普通话还是一个难点问题。就语言文字两大块工作而言,抓语言多,抓文字少,比如活动的安排更多偏重于普及普通话宣传教育,而对用字规范化教育尚显不足等。

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字文化,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作为语言文字工作重要场所,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任重道远,今后我校还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借鉴和探索更有效的方法,继续做好在全校师生中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宣传工作,在师生中进一步加强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培训和测试,确保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为全面提高我校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而作出不懈的努力,力争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语言文字经费管理制度篇3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述

【提案背景】

2013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启动了《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为修订《教育法》提供了契机。我们认为,《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在同一条规定中,对于教学语言文字的前后表述不一致。由于“汉语”在蒙古、藏、维吾尔等民族语言中都翻译成“汉族语言”,在民族地区提倡学好汉语就会造成要学习另一个民族语言的曲解,不利于民族团结。

【具体建议】

1.尽快修订《教育法》,以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要遵循《宪法》的规定,将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统一定为“普通话和规范字”。《教育法》第十二条可修改为,“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修订时也作出统一规范的表述。

2.明确双语教学中“双语”是指“民族语言和普通话”。汉语包括了汉民族的多种方言,而“普通话”是经《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的国家通用语言。因此,以“民族语言和普通话”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涵义予以明确,对于我国民族地区以及我国多元文化教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在外交、教育和文化等国际交流领域,应坚持推广“中文”。国家官方语言打上民族的标签是危险的,乌克兰官方语言的俄语与乌克兰语之争,导致议会的武斗,也成为乌克兰分裂的原因之一。联合国中文网站至今仍标明中文是其官方语文,百度百科联合国官方语言已被改为汉语。在国际交流应坚持中文推广,避免推广汉语造成误解。可以将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改称为“中文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应职能表述中,也用“中文”推广而非“汉语”推广。

4.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精心组织并开展好每年一度的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加大利用报纸、电视和新媒体对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传播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推广“普通话”,进一步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国家认同感。

实施长江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

【提案背景】

长江流域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处于核心战略地位。近年来,国务院确定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溯江而上,又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贵安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一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而这些发展规划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考虑不足。

我们认为,从长远来看,要保障长江经济带的健康发展,保证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必须对长江淡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必须以流域综合管理的思路,实现长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要实现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第一步就是要实现长江干支流控制性工程的联合调度。在此基础上,才能继续探索水量分配、水权改革等后续问题。

【具体建议】

1.尽快制定长江干支流控制性水利工程联合调度管理办法。在《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及河道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长江干支流控制性水利工程联合调度管理办法》。明确干支流控制性水利工程统一调度目标、调度内容、调度条件、实施主体、调度过程的监督管理、参与各方的责权划分等。以现有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为基础,在国家防总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以流域机构为主体的联合调度决策与管理机制和包括水利、电力、交通、环保等部门在内的跨部门水库群联合调度协调机制。

2.明确管理主体,加快建立协调机制,形成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当前必须建立能够统筹协调电网、取用水户、水力发电工程、航运、跨流域调水的水资源调度会商制度和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制度,协调好水电站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形成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考虑到长江干支流控制性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以及其调度影响广泛性,可考虑由水利部或者长江水利委员会牵头,联合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长江航务管理局,以及长江干流涉及的7省2市人民政府以及发改、工信、交通、水利、环保、电力公司等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水资源统一调度的协调机制,以联席会议或者协调领导小组等形式,构建协商议事平台。

3.建立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监控管理体系。长江上游梯级水电站一般均开发有独立的调度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长江水资源统一调度系统和水资源监控系统,协调水库蓄泄水关系和次序,对重要控制断面的水量和水质进行实时监测,保障中下游河道内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要求,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效益。

4.大中小并举,全面开展跨省河流的水量分配方案制订工作。水量分配方案制订对于确立河流用水总量控制红线,明晰区域用水权益,规范流域用水秩序,保障流域生产、生活、生态合理用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编制河流水量调度方案的工作基础。建议加快推进河流水量分配方案进度,考虑到中小河流生态敏感、水事矛盾较多,建议集中安排一批中小河流的水量分配方案制订工作。

缩小政策落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提案背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完善区域政策,重点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三大战略。调研发现,河北与京津长期存在的政策落差,已成为阻碍三地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率先突破的重要领域,如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为例:一是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落差进一步拉大。二是河北生态涵养区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三是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亟需调整定位和土地政策支持。

【具体建议】

1.借鉴京津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支持河北建立国家自主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基于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三地科技及产业合作迫切需求,尤其是在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务非常艰巨,特别需要创新驱动,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合理分工、集约化发展,加快建设京津冀经济圈未来发展的重要支点,为我国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新的战略通道,建议在北京、天津都拥有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背景下,选择河北保定高新区为依托,以环京津的承德高新区、唐山高新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燕郊高新区等为支点,建立国家自主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序列,更好地衔接京津冀的产业转移和协作,形成协同创新发展势态。

2.借鉴退耕还林、国家大江大湖治理等政策,支持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和河北生态涵养地区建设。一是对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加强功能定位调整和土地政策支持。首先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亟需调整,并在建设用地方面采取特殊政策,增加生态用地,相应减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在重要湖淀周围、河流及交通干线两侧、城镇近郊划定生态红线;对生态建设占用耕地的,不计入地区耕地调减规模,不计入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考核,对农民因生态建设降低收入部分,参照退耕还林的政策给予一定补偿,继续执行已享有的国家种粮补贴等优惠政策。二是将张承地区设立为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区。在该区域内确立以产业换生态的机制,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制定鼓励类产业目录,通过项目安排、产业转移、产业扶持等方式,加大绿色项目投放,促进绿色优势产业发展,以经济的绿色发展赢得生态建设的持久发展,争取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3.借鉴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政策,扶持区域内贫困地区发展。环京津贫困带、燕山D太行山和黑龙港流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区域内发展的塌陷区,及三地发展不平衡的例证,应作为协同发展的重点问题来解决。为此,建议参照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政策,按不低于西部地区投资补助标准,加大对河北贫困地区、蓟县贫困山区等地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协同发展,真正让强者更强、弱者变强。

完善城市新区义务教育配套学校建设

【提案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持续推进,城市新就学人数显著增加,但部分新区配套中小学建设相对滞后,学位数量不足。以重庆为例,2013年秋季主城区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学校547所,可提供学位11万余,而实际接纳学生共14万余人,超额近3万人,上学难持续凸显。城市新区义务教育配套学校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主体责任不明,配套建设滞后;异地迁建学校,投资矛盾突出;建设运行投入增加,财政压力不断加大;税费征收过重,学校移交受阻。

【具体建议】

1.强化属地原则,明确责任主体。进行城市新区义务教育配套学校建设时,除政府未开发建设控规学校用地由当地政府投资建设外,其余控规未建设学校按照土地权属情况,由储备平台或开发商根据各地总体规划控规的学校规模,在控规土地开发建设时按各地“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投资建设学校后,移交当地政府举办学校,权属归当地政府。

2.设置前提条件,完善建设配套。当储备机构所属土地开发建设时,由国土房管部门在土地招拍挂时设置学校建设条件,由承建开发商投资,按相关标准建成学校后,无偿移交当地政府。若开发商上一楼盘未按规划按期完成学校修建,应限制其再拿地开发。

3.明确资金渠道,确保教育投入。鉴于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教育配套经费和征地收益的10%费用偏低,且未能全部用于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建议明确教育投入的资金渠道,适当调高教育配套费征收额度,并将教育配套经费和征地收益的10%费用存入财政专户,专项用于义务教育经费支出。

4.规范迁建程序,化解资金矛盾。在储备机构所属土地范围内成建制学校因特殊原因迁建至当地政府用地范围内,应按照迁建地千人指标建设学校,其原规模学校征地建设和设施设备投资由迁建单位负责;按照迁建地千人指标规定,建设超规模部分的投资,应由迁建单位在与当地政府协商迁建学校时协商确定。

5.减免相关费用,破除移交障碍。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建校的积极性,建议减免移交学校所产生的相关税费,促使已建学校及时交付政府运营管理。

推动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提案背景】

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人事薪酬制度是医疗卫生领域的核心制度安排,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关键任务。现行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曾经在保护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效率方面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现在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是医务人员整体薪酬水平偏低,薪酬差距不合理;二是政府投入不足,医院趋利性明显,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三是绩效考核制度不够科学,造成分配不公;四是医务人员的自由流动困难,多点执业、自由执业难以实现。

【具体建议】

1.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和转诊制。造成目前大医院看病难、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未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体系。分级诊疗体系不是强调层级,而是要明确各层级的合理分工。顶层可由国家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组成,主要承担医学科研攻关、推动创新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中层由区域医疗中心构成,主要承担区域内急难、重症治疗任务;底座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功能是防病、治病、养病和健康促进。

建议国家要继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资金配备,出台合理的药品分级使用制度,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放心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转诊制度,到上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看病时必须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转诊单。

2.调整目前工资中基本工资、津贴、绩效奖金的比例。目前公立医院医生的薪酬呈现基本工资、津贴与绩效奖金倒挂的局面,基本工资加津贴只占薪酬的30%,而绩效奖金占到了70%。现在,应该扭转这种倒挂的现象。建议将公立医院医生的基本工资加津贴的比例增加至60%以上,而将绩效奖金降至40%以下,尽量降低医生收入与绩效挂钩的程度。唯有如此,才能更加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增强医生队伍的稳定性,使得医生更专注于看病而非自己的工作绩效奖金。

3.弱化编制,推动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建议国家出台相应细则,变堵为疏,逐步将医务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推行全员合同聘用制,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大力推动医生由“单位人”向“职业人”转变,最终实现医生的自由执业。建议前期可以以省为单位,搭建医务人员人才市场,允许医生在该范围内自由流动(包括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试点后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医务人员人才市场,最终允许医生自由流动、自由执业。

4.大力扶持民营医院发展。民营医院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缓解政府办医的压力,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此外,高度发达的民营医院也为医务人员的自由执业提供广阔的舞台。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大力推动民营医院的发展。政策主要包括:逐步扩大民营医院纳入医保的范围,依法明确民营医院的性质和地位,对民营医院进行规范和引导等。

加快公安工作法治化进程

【提案背景】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在改革攻坚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的现代化面临着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诸多挑战,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是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治国方略,意义深刻而久远。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社会结构和执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公安工作中存在的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不断显现。一是警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二是警力配置结构不合理。三是警务实战能力不能适应反恐和法治政府背景下执法工作需求。四是警务管理需要加强。

【具体建议】

1.完善法律体系。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法》。该法为指导和规范公安工作、统领公安各个领域法律法规的基本法,对于公安工作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队伍建设、权利与义务、法律责任、保障机制、执法监督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尽快启动修改1995年制定的《人民警察法》,按照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方向,依据宪法精神、法治原则、人权保障原则完善警察职责和警务管理内容。

2.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公安机关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和国家行政机关,在依法承担管理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行使国家行政权方面的工作属性与职能,逐步将公安工作纳入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之中。

3.优化警力配置。重点解决一线执法力量不足、在职警察超时疲劳工作等实际问题。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形成精干高效的小机关、大基层的金字塔型机构。规范协警执法行为,避免执法偏差。创新培养招录体制,明确公安机关与公安高等院校人才互聘、联合培养警察后备人才的机制,明确规定招录警察中公安类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应不低于招录总数的三分之二。保障基层警察权益,畅通反应诉求的渠道。对基层民警在待遇上予以倾斜,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4.规范监督机制。通过落实党风政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通过贯彻民主集中制,强化同级监督。此外,要加大各级人大对公安工作的依法审议制度,整合纪委、监察、督察、审计、控申等部门职能,强化对群众举报、投诉的调查处理。

给予民营书业合法的出版资格

【提案背景】

民营书业包括“文化工作室”、“文化公司”和“民营书店”等多种民营实体,业已成为一支没有合法身份,但可与国有出版社相提并论,在抢占出版资源、市场份额上具有明显竞争力的新生出版力量,其每年的“出书”品种、销售码洋、所获利润已远远超过经营一般的国有出版社。很多民营出版公司,推动了市面上80%以上畅销书的出版,更有许多经典书目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及优秀畅销书奖等奖项。

多年以来,业内也有人呼吁给民营书业开展出版活动以合法身份。但因多种原因,民营书业始终未能如愿。因为体制问题,国有出版社可以通过出租书号、收取管理费等,寄生在民营出版社身上。阻碍中国出版业态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让民营书业的发展不堪重负。

【具体建议】

1.允许民营书业实体经申报审批后开展出版活动。可考虑先在北京地区或选择一两个文化发达、出版资源集中的中心城市试行,试行一两年后再向全国推广。经申报审批开展出版业务的民营书业实体,其名称可沿用其原名称(如XX书店、XX工作室、XX公司等),也可改名为“XX出版社”。

2.设立针对民营书业出版活动的政府管理机构。在国家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总局内设立“民营书业管理司”,制定出民营书业申请开展出版业务的申报审批程序及相关规定,并根据民营书业的特殊性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规章,从政府管理层面加强对民营书业实体开展出版业务的指导与监管。也可考虑由全国的一级国有出版社(或优秀出版社)代管经申报审批后方可开展出版业务的民营书业实体(此类“代管”责任是有限的,应只限于工作程序方面的事务)。作为两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前者不得涉足更不得干预后者的具体选题策划内容及其经营方法。

学校语言文字经费管理制度篇4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提高三店教师综合素质,促进三店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要内容,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启动第三轮教师全员培训,积极推进“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促进我街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湖北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积极发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辐射作用,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努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我街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全街中小学校25%的在岗教师参加任教学科区级岗位培训,全年送培120人;

2、全街中小学校班主任持证上岗率达100%;

3、全街中小学校教研(备课)组长持证上岗率100%

4、市级培训项目送培率100%;

5、全街中小学校校园用语、用字规范率分别在95%和99%以上;

6、组织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使学校学历合格率、高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到60%和65%;

7、全街中小学校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率100%;

8、完成第二轮继教扫尾、换证的组织工作;

9、做好第三轮继教的摸底、建档、启动工作;

10、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保证参训率100%。

11、全街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和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面100%。重点组织三店二中和红旗小学分别创建区级校本和语言文字示范校;

三、主要工作

1、做好第二轮培训的补培工作

认真调查统计,对在XX—XX年年的第二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未完成相应学时学分任务的教师,组织补培。同时,对已完成学时学分的教师,做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换证工作,使我街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入第三轮。

2、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送培工作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继续组织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好义务段新课程改革跟进年级(小学六年级)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做好《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培训。

3、做好教师(分科)岗位培训的送培工作。

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送培,大力宣传、介绍区新岗培在培训内容和形工上改进,以及实行分学科的菜单式培训核心。重点抓好小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岗位培训。

4、做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XX]3号)和《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工作的通知》,继续做好我街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所有在岗班主任要参加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合格教师库,要求学校在聘任班主任时,优先聘任获证教师,探索班主任持证与聘任、津贴挂钩新思路。

5、做好教研(备课)组长培训的送培工作。

进一步抓好教(备课)组长培训,优先选派表现好的中青年教师参训,提高教研(备课)组长的能力和素质,做到持证上岗。

6、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的送培工作。

以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送培对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做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的送培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关于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工作的通知》(武人[XX]8号)精神,根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8、做好市级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实好我街参加市级培训的对象,认真组织好市级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市级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培训、“武汉市中小学英语教师——tkt培训”等培训项目的送培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加强对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和指导。

9、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新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区教育局关于实施〈新洲区校本培训工作评估考核标准〉的意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学校参与区级校本培训示范(先进)学校评选,不断提高校本培训工作水平。开展以“三个一”(即“定一个专题,研一套理论,育一批新人”)为特色的校本培训。在各中小学积极营造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学校文化,加大校本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本地名、优教师的作用,认真规划、组织、实施好校本培训工作,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10、精心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 

深化学洋思活动,继续以提高课堂教学 效益为主线,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暑期全员培训。认真总结XX年年暑期集训经验,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全区集中的分学科培训。充分准备,精心实施,加强督查,保证集训效果。组织三店教师参与编写《特级教育名师文集》。力争1人入选,扩大三店教师在全区的影响,加大优质培训的辐射面。

11、组织好学历培训

(1)

积极抓好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按照专业对口、常用一致的原则,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学位教育,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组织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要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达标培训,组织具有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

12、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推进语言文字“争先创优”活动,积极争创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不断提高社会用语用字的应用水平;加强学校用语用字绩效管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提高中小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积极开展语言文字法规同及常识的宣传,做好第1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继续组织好中小学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中小学未达到二级乙等的非语文教师和未达到二级甲等的语文教师进行强培训,鼓励已达标教师参加晋级培训测试,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完善继教制度

为切实体现教师培训工作的连续性、前瞻性,维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政策的严肃性,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街实际,制定我街第三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办法,严格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的考核,建立并完善三店教师继续教育的电子档案和文字档案,落实相关制度,确保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2、实行绩效管理

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街教育总支对学校的绩效管理,分解并下达相应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学校集体及主要负责人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继续实行“末位否决”制度,强化工作绩效意识。

3、强化过程管理

将绩效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开展经常性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督导检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及时通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4、创新工作模式

不断改革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内容、形式和方法,试行“双向预约、一次安排,定期培训,延误自费”的送培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办教师满意的培训。

5、统筹培训经费

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转发省教委关于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意见的通知》(鄂政发[1999]36号)、《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XX]5号)等文件要求及2011年区教师继教工作会议精神,统筹中小学教师继教培训费,建立三店街教师培训经费保障制度,减轻教师培训的经济负担,确保中小学教师培训顺利开展。

学校语言文字经费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四川;普通话;素质教育;公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中图分类号〕H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87-(2014)02-0125-004

一、课题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日益加速,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到城市中,他们的随迁子女享受公平教育的诸多问题日益彰显,成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2003〕78号),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教育问题的重视。

2006年6月,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在四川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让每一个孩子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成才,是新时期赋予教育的新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义”,“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政策。要适应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需要,积极应对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的新形势,科学调整城区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加快设立新校和扩建老校的力度,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样享受到优质教育”,体现出四川省对中央政府相关政策的响应。

2010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这一切相关政策条例充分说明:义务教育作为最基础、覆盖最广泛的教育,其均衡发展程度、公平状况和教育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公正和谐,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集中体现了一个人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最生动、最直观的表现,对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对其身心发展、意志磨砺、思维品质、性格养成等整体素质均有一定影响。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语言政策,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决定对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基本情况及分析

调查时间:2010年9月――2011年12月

调查地点: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攀枝花市、广安市、宜宾市、广元市、泸州市

调查对象:初中、小学的老师、学生

调查方法:实地探访、问卷、座谈。调查问卷共62个问题,试图从语言环境、语言态度、语言情感、语言使用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调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使用情况。问卷通过网络答卷和组织答卷两种形式。涉及成都、德阳、绵阳、攀枝花、广安、宜宾、广元、泸州等市,共召开座谈会325场,发放问卷近16万份,收回15万余份,整个调查涉及19万余人(含参加座谈会和参加问卷的人员)。

成都德阳绵阳攀枝花广安宜宾广元泸州合计座谈会场次3251332738366741325被调查人3420410434182531901425737256363847918965190722发放问卷254378076160521654923487198782706523161159705收回问卷234767854156471374922647179582387521963147169(一)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使用基本情况

1.对普通话的认同度高,但对国家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不高

关于普通话――所有学生均认为说好普通话非常重要,因为社会提倡,学校要求,父母支持,并且使用普通话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和鼓励,所以愿意花功夫学好普通话,以使自己今后在社会交往中更便于交流,也愿意与校外人员用普通话进行交流。90%以上的学生知晓普通话、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知道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的重要性。攀枝花有9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说好普通话很重要,因为普通话方便交流,愿意说好普通话。德阳、泸州、广安等地的被调查对象对普通话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对“推普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知晓率不高,德阳是60%,泸州是52%,广安是25%。相较而言,作为西部中心城市的成都,文化、经济在全省相对发达,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对普通话重要地位的认识也更为充分。并且班级同学方言背景越复杂,对普通话的认同越高。

2.对家乡话有认同感和亲切感,语言环境相对宽松,但是个别学校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现象

被调查者普遍对家乡话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认为方言难听,影响交流不愿说家乡话的人较少。50%以上的被调查者说他们和同学之间交流都使用现住地语言,这些同学与父母的交流和回到家乡后主要以家乡话为主;大多数同学认为,在学校他们使用家乡话不会影响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即使他们很快学会了现住地话,但在和父母及家乡人交流时特别是回到家乡后仍讲家乡话。有80%被调查者认为回到家乡使用何种语言,别人是不太在意的,5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家乡使用普通话会得到赞扬和鼓励。这些学生最开始学习的语言大多是当地的老家话,到了新的地方后又学习了住地话,在学校学习了普通话,因此都能使用老家话、地方话和普通话,对三种语言均不排斥,并且对普通话的接受度更高。家乡话、现住地话、普通话三者并存,在家说家乡话,课堂以外同学间多讲现住地话,学校学习生活中讲普通话。在以家族关系和亲朋关系为纽带的人群中,家乡话仍然是首选的交流工具,家乡话使他们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少数因为融入居住地时间太久而生疏了家乡话的学生认为,老家来人讲家乡话,父母之间讲家乡话,回到老家听到乡音乡调,会感到亲切。

成都市是一个以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吸引人群汇聚的地方,方言的多元化是自然趋势。该市被调查者中有37%的同学认为,在学校他们使用老家话不会影响与教师和同学交往,但仍然有15%左右的同学认为,在现住地讲家乡话会受到同学的讥笑,会影响到他们与同学和老师的正常交流,因此会改用普通话。攀枝花作为移民城市,市民中的60%都是外来的建设者,普通话、地方话、家乡话共存,语言包容性很强,基本不存在语言歧视,近年社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德阳、泸州47%被调查者反映,在他们就读的学校和生活所在地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歧视,他们中有人在居住地因为讲家乡话、在课堂上不习惯讲普通话或讲得不好受到过同学讥笑。

3.随迁子女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

100%的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语言文字规范程度显著提高,能听懂普通话,讲普通话,但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普通话规范程度为一般,讲得好的学生只占调查学生的三分之一。

4.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语言规范化程度影响明显

成都市有些随迁子女的父母是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到西部经商,有着稳固的经济地位,重视子女教育,他们本身的语言比较规范、语言能力强,其子女语言发展环境很好。攀枝花市民60%都是外地来的建设者(包括农村县区),被调查者的普通话水平低于成都市。其他城市如德阳、绵阳、广安、泸州、宜宾、广元等地,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鲜有大专以上学历者,甚至连高中教育也未完成,如在德阳,父亲是高中学历的占14%,母亲只占5%,初中学历的62%;在泸州,家庭成员中的文化程度也普遍不高,36%的是高中或中职,其余大多是初中学历,广安也是初中学历居多,他们往往以体力劳动维持生计,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子女的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

5.就读学校教师语言规范化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规范化程度

成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有良好的教学师资,使得其学生的普通话规范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市。部分学生虽然跟随父母生活,但就读的是民办学校,其师资较城市中心公办学校差,这部分学生的语言规范化问题较为突出。有的随迁子女在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学校读过书,而农村中有的老师不用普通话授课,即使是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其普通话水平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使得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普通话基础较为薄弱,且方言味儿较难纠正。

(二)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使用问题梳理

综上所述,有如下几方面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1.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影响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使用能力的均衡。这种不平衡直接导致各地区、各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经费投入差距很大,从而使不同区域的不同层次的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使用能力呈现出明显差距。

2.认识不到位影响学校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程度。有30%的师生对语言文字法规范化水平与素质教育的密切联系认识不足。对学校依赖性极高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接受规范化训练,如果学校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重视不够,受冲击最大的就是这个群体。

3.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高低和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和语言文字能力。

4.家长受教育程度对孩子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的影响突出。

5.社会用语用字对随迁子女用语用字的影响很大。

三、对策思考

调查结果表明,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和能力。

(一)提高认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承担起不可推卸的法定责任,要将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纳入教育议事日程,纳入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狠抓工作措施,营造有利于语言文字规范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形成依法治教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资源存在不均衡状况以及它所引起的种种弊端、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终身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定,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切实保证教育投入、师资力量、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向薄弱学校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逐步实现县(区)行政区域内学校的均衡发展。

学校是规范用语用字的基础阵地,承担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普及任务。学校推行规范汉字、推广普通话对社会生活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并在义务教育阶段得到巩固和提高。一些学校的领导及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宣传力度、措施也不到位,导致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没有形成常态化,效果也不明显。

(二)落实经费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同城学生一样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会占用迁入地一定的教育资源。要看到由于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尚存在一定差异,学校日常经费存在收支紧张的矛盾,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会因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能否保证经费投入,是考验各级政府是否重视随迁子女教育的风向标。各级政府要依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的各项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学校预算制度,落实经费并督办检查,要针对市、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保证随迁子女教育资金足额到位,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的矛盾。重点对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给予合理的财政补助;对承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公办学校,财政给予经费保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各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素质教育和语言规范化训练之间的关系,研究教师语言规范化水平和对随迁子女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之间的关系,统一思想,消除在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同时还要认真解决各地市、县(区)师资结构不平衡问题,解决部分教师负荷过重、生活艰苦、教学条件差等问题,制定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的特殊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教师工资待遇(包括津贴补贴)、资格认定、职务评聘、招聘录用、调配交流和考核,积极采取有利于方便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大力开展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培训,提高其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1.加强教师交流,开展支教活动,逐步缩小学校间师资水平的差别。

2.针对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的具体问题,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对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免费培训。

3.重点培训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办学校教师、民办学校教师。

(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校要利用各种方式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规范其用语用字行为,提高其规范化水平。

1.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用语用字不规范行为对他们的影响,加大对他们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力度。

2.要利用“推普周”和其他宣传机会走向社会,宣传、推广普通话;要积极创造条件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并通过这样的有效活动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3.要与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形成合力,进一步采取各种宣传手段,使人们知晓语言文字法,规范用语用字行为,让语言文字规范化政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用语用字氛围,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产生良好的影响。

(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家长对语言文字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

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规范化与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自信心的建立、意志品质的锻炼、学习能力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等各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工作。

学校语言文字经费管理制度篇6

教语用[20xx]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语委,相关省、自治区民委(民语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语委,国家语委委员单位:

现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以下简称《语言文字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党的xx大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党中央以全党代表大会报告的形式对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凸显了党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语言文字工作在我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语言文字工作在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语言文字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制定并实施《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深刻学习把握《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语言文字规划纲要》。要建立和完善语言文字工作“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推动本地区各级政府切实担负对语言文字工作的主导责任,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要切实履行统筹职能,充分发挥语委成员单位的作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建立和完善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机制。将语言文字工作要求纳入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年度工作总结、相关干部考核和教育督导范围,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要努力推动将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普法宣传教育、机关行文规范、新闻出版编校质量、广播影视制作播出质量、工商行政监管和城市市容管理等范围。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把推动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把落实《语言文字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贯彻落实《语言文字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和分工,确保《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附件: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0xx年12月4日

附件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xx—20xx年)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指导思想

第二章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二)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

(四)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五)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六)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七)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建设

第三章重点工作

一、推广普及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二、基础建设

(三)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

(四)语言数据库和语料库建设

(五)语言国情调查

三、督查服务

(六)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

(七)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语言援助服务

(八)手语盲文规范和推广

四、能力提升

(九)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

(十)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十一)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五、科学保护

(十二)各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记录和保存

(十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

(十四)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抢救和保护

六、文化传承

(十五)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十六)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合作交流

第四章创新与保障

一、创新理念思路

二、创新工作机制

三、创新管理服务

四、扩大对外开放

五、强化人才保障

六、提高科研水平

七、加大宣传力度

八、保障经费投入

序 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都对语言文字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树立和增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一章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尊重语言文字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视野、改革创新,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加强语言文字基础建设和管理服务,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服务教育现代化,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要健全完善语言文字法律制度规范,加强宏观政策指导。要增加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培训测试及评估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

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树立各民族语言文字都是国家宝贵文化资源的观念,有针对性地采取符合实际的保护措施,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语言文字工作要创新理念和体制机制,要自觉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主动结合教育、文化、传媒、信息、商务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坚持监督检查和服务社会并举。科学规划各种语言文字的定位和功能,妥善处理语言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章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更好地发挥作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得到加强。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语言实力显著增强,国民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列入普法教育内容,增强教师、机关工作人员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法制意识,树立全体国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

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到20xx年,普通话在城市基本普及,在农村以教师、学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到20xx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社会基本普及,全国范围内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

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双语教育。到20xx年,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达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要求,完成义务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加大《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力度。加强学校汉语拼音教学。充分利用汉语拼音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进一步发挥其在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领域,以及信息处理、国际交往、国际汉语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中的作用。

(二)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进一步完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妥善处理语言文字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深入研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定和施行的规律,积极做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宣传、普及和应用的社会服务工作。

推进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加强国家语言文字标准的统筹管理,健全语言文字标准的层级和体系。加快制订、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标准、应用能力标准、评测认证标准、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标准、外国语言文字使用规范,重点建设教育、信息处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辞书编纂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及时开展标准的复审、修订等工作。

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加强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语言文字基础工程建设,开展以语言文字处理为核心的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建设语言文字数据库、资源库和学习平台。

(三)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

强化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场所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教材、图书(特别是辞书)、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和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推进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工作。

加强社会语言生活监测和引导。引导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打造社会语言生活监测平台,跟踪研究语言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发展,形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社会氛围。

做好语言文字社会咨询服务工作。建设语言文字应用咨询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为社会提供语言文字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和语言文字使用等的咨询服务。

(四)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建立和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提高全社会对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视程度,促进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

受过初等教育的国民普遍具备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应用能力;具有中等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国民,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达到相应要求,具有较好的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表达、沟通的能力。全社会语言规范意识进一步增强,公民在公共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正确处理各种语言文字关系。依法妥善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汉语方言、繁体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及学习使用问题,努力营造守法、健康、和谐的社会语言文字环境。

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积极开展树立语言资源观念和科学保护意识的各项公益性活动。

加强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加强语言资源数字化建设,推动语言资源共享,充分挖掘、合理利用语言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建立和完善语言资源库,探索方言使用和保护的科学途径,用现代技术手段记录保存少数民族濒危语言。

(六)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作用。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

拓展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建立民间语言文字协商机制,促进语言文字学术交流和语言文化交流,为港澳台同胞学习使用普通话提供服务。

推进国际汉语教育。加强国际汉语教育教师培训、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继续推动汉语相关水平测试向海外拓展,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继续发挥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在国际汉语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提升中文国际地位。促进中文成为有关国际组织的正式工作语言、国际会议的会议语言,提升中文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扩大、深化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

(七)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建设。

研究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争取在20xx年前完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工作。及时跟踪、研究语言文字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和研究成果,研究制定配套的法规、规章。加强语言文字执法工作,增强公民依法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使有关法律规定落到实处。

第三章重点工作

一、推广普及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继续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项目。完善部级和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项目标准,将示范校创建作为教育质量监测、高校教学评估、各级示范性学校评审等工作的重要内容。

继续推进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坚持“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原则,调整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对尚未达标的城市加强指导、检查、督促。二类城市在20xx年、三类城市在20xx年完成达标验收。建立城市评估复检制度,促进已达标城市保持并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推动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范围。

开展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工作。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带动农村地区,促进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整体提升。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根据实际制订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推进方案,开展试点,分步实施。

推进重点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推动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适时开展行业规范化示范单位创建评估工作。推动军队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和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教师、校长(园长)普通话培训。新进教师普通话水平应符合教师资格所规定的普通话等级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普通话水平未达标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长(园长)进行普通话培训,使其达到规定标准。开展部级和省级中华经典诵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列为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业务培训要求。

进城务工人员普通话培训。推动用人单位、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和进城务工人员输出、输入地相关部门对务工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二、基础建设

(三)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统筹管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和完善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相配套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加强语言文字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建设,健全规范标准层级。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订和修订工作。重点制订和完善汉字字形及属性、普通话语音、地名、科技术语、外国人名地名译写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及评测认证标准;研究制订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标准和国际汉语教育中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主导中国语言文字国际标准的制订。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特别是国际标准研制人才的培养。

(四)语言数据库和语料库建设。

建设古今汉字全息数据库。收集整理中国古今汉字,包括国外应用汉字,理清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推动中国文字的历史传承、现实应用及国际传播。

建设中国百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数据库。收集整理中国百年来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数据库。

建设国家语言资源动态流通语料库。继续建设面向语言资源监测的平面媒体、有声媒体、网络媒体和教育教材等国家语言资源动态流通语料库。完善现代汉语语料库。

(五)语言国情调查。

开展语言国情调查。调查特定地区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调查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语言使用情况,为制定相关行业语言文字政策和满足语言使用需求提供服务;调查手语、盲文等特殊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为制订完善手语、盲文规范标准,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提供服务;调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语言和外语词、字母词等的使用情况,加强对虚拟空间语言使用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开展语言普查。建立定期语言普查制度,开展普通话、汉字、汉语拼音等使用情况普查;汉语方言的种类、分布区域、使用人群和使用变化状况普查;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的种类、分布区域、使用人群和使用变化状况普查;跨境语言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普查;外国语言文字在境内的使用情况普查。争取在国家人口普查及其他相关调查中增列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内容。

建立中国语言数据库。绘制多媒体语言地图,中国语言国情报告。促进语言普查数据的开发、利用和社会共享。

三、督查服务

(六)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

完善社会语言生活监测平台。监测研究语言使用实态和语言生活热点,分析语言生活中的新现象,预测语言发展趋势,定期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并进行基于数据分析的语言战略研究。

打造汉语汉字学习平台。整合汉语汉字规范标准及信息资源,提供资源共享、技术开放的现代化助教助学模式,服务于中小学教学、公民学习和国际汉语教育。

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督查平台和测查认证系统。对传媒、出版物(重点是教材、工具书)、公共场所、信息技术产品以及汉字输入系统中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进行规范标准符合性的测查认证和监督管理。

建设国家语言文字咨询服务平台和语言文字应用服务系统。面向社会开展语言文字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应用业务等的免费咨询服务。加强对网络语言、新词新语等的规范引导。组织开展外语中文译名的监测、规范、审定和工作。

(七)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语言援助服务。

建立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援助机制。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制定应对国际事务和突发事件的关键语言政策,建设国家多语言能力人才资源库。促进制订外语语种学习和使用规划。推动社会建立应急和特定领域专业语言人才的招募储备机制,提供突发条件下的语言应急服务。及时为国家有关部门就我国海域、疆域等相关地名和天体命名提供语言文字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发挥语言社团作用,建立语言志愿者人才库,广泛吸纳双语、多语人才,为社会提供语言援助。

(八)手语盲文规范和推广。

加快手语、盲文规范标准研制。加强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修订通用盲文国家标准,研制通用手语国家标准,研制手语、盲文水平等级标准和手语翻译员等级标准。根据需求,研究制定少数民族手语、盲文。加强手语、盲文推广运用。结合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盲文。培育和发展手语、盲文社会服务机构,为听力、视力残疾人提供国家通用手语、盲文翻译和语音阅读、提示等服务。加强手语、盲文基础研究。重视手语、盲文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研究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作用。

四、能力提升

(九)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

推进和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和汉语能力测试。加快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的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建设,推进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适时修订《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编写系列普通话学习教材,研制和推行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修订和完善《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大纲》,完善测试系统,加大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推进力度。总结试点经验,修订和完善《汉语能力标准》和《汉语应用能力测试大纲》,推进汉语能力测试。

(十)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提升幼儿普通话水平。幼儿园要创设自由、宽松的普通话交流环境,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并能清楚地用普通话表达,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中小学校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加强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注重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要科学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

建立并完善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分级分类制订高校学生和中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和测评办法,将口语表达、汉字书写纳入语文教学和评价范围。

(十一)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教师资格标准中明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要求。将语言文字纳入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提高相关职业人群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健全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行业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职业标准。

提倡国民发展多语能力。在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合理规划,为提升国民多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创造条件。

五、科学保护

(十二)各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记录和保存。

建设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科学设计,统一规划,调查收集普通话、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有声语料,整理保存和深入开发利用,科学保存中国各民族语言实态。

(十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

研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加快制订社会应用和信息化急需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规范标准。做好少数民族语言的术语规范化工作。

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数据库。收集梳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信息,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库和传统通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大规模语料库。

(十四)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抢救和保护。

支持国家民委完成20种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调查工作,出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丛书》。

六、文化传承

(十五)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推进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经典诵读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广泛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社团活动和校外活动。组织诵写讲下基层活动,对师生进行诵写讲辅导。加强诵写讲的研究,包括诵写讲与语文教育、养成教育、青少年成长、人文情感培养等方面关系和作用的研究。探索以中华经典诵读、书写教育为基础的诵写讲教育教学方法。

建设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社会参与平台。继续举办中华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赛事等系列活动。举办传统节日诵读活动。通过对传统节日经典诗文、民间习俗的梳理、筛选,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运用多种形式予以呈现,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建设中华经典诵写讲资源库。遴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典诗文及反映传统节日、各民族文化的优秀篇章,建设中华经典诵写讲资源库,以诵读、书写、讲解等形式予以记录、保存和展示、传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体系建设。

(十六)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合作交流。

服务港澳同胞普通话学习和培训测试。根据港澳同胞学习普通话的需求,对港澳同胞普通话水平测试、港澳地区教师普通话培训、内地和港澳地区学生暑期普通话交流项目提供支持和服务。合作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的科学研究。

推动海峡两岸语言文字业务交流。积极推动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工作,完善“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建设,推动两岸语言文字智库、合作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等项目的实施,举办两岸语言文字学术研讨会及语言文化交流论坛,继续开展术语和专有名词等的研究规范工作,推动异读词审音、汉语文本简繁转换系统研发、字词对应数据库研制等方面的合作。实施两岸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项目。

鼓励海外侨胞来华学习汉语。举办海外华人华侨子弟“母语寻根”夏令营活动,实施海外华文教师普通话培训工程。

加大普通话培训测试的海外推广力度。深化与境外相关机构在普通话培训测试、汉语口语水平测试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在境外的培训测试范围。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与国际汉语教育、海外华文教育的有效对接。

第四章创新与保障

一、创新理念思路

更新工作理念。适应时展,积极培育和树立语言文字的新理念。语言文字是国家的战略性文化资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资源;推进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的战略需要,是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迫切要求。

转变工作思路。语言文字工作要拓宽视野看作用,融入发展促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主动与包括教育工作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探索新的事业发展增长点和工作着力点,在提供支撑和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推进自身的发展。

完善工作内容。语言文字工作要自觉履行“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职责,努力实现工作内容的拓展,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做好语言文字社会咨询服务工作,坚持监督检查与社会服务并重;要注重语言文字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注重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质量水平的提高,加大投入力度,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扎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注重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语言文字工作的主导责任,切实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切实履行统筹职能,充分发挥语委成员单位的作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建立和完善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从体制和机制上确保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序开展。

建立健全语委议事机制。建立健全语委全体会议、语委咨询委员会、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及专家委员会,以及各专业机构、专项工作组等制度或组织。充分依靠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专家群体的才智和作用。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及相关领域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支持其开展或参加语言文字方面的宣传教育、学术研究、业务培训、合作交流、维权自律等活动。

三、创新管理服务

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行政执法督查范围,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完善和细化执法程序和标准,切实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尊重和依靠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健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机制。

建立长效协调督查机制。将语言文字工作要求纳入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年度工作总结和相关干部考核范围。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将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普法宣传教育、机关行文规范、教育督导、新闻出版编校质量、广播影视制作播出质量、工商行政监管和城市市容管理等范围,并建立相应机制或制度。

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和改进行政督查的方式和手段,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实效。探索并建立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科技、自律等综合手段实施督查的新体系。建设基于数字网络技术的,覆盖广泛、查询便捷的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应用监督检查与服务网络平台,实行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

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协作机制或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为经济、民政、国土、民族、外交、国防等部门提供语言文字业务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核心利益。通过与学校、学术团体、社会组织等单位的合作,为相关行业提供语言文字方面的专业培训、职业培训和评估测试等服务。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各种媒体和相关社会活动,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语言文字咨询服务和应急援助。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结合文化产业发展,注重开发语言资源,支持发展语言产业,为社会提供多样化语言文字服务。

四、扩大对外开放

进一步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对外开放程度。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语言文字的对外交流和传播,扩大中华语言文字的国际影响力,拓展中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建立健全与相关涉外机构、对外传播机构的协作关系和协作机制,通过孔子学院教学、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活动、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对外汉语培训、对外传播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节目交流、民间外交、青年交流活动等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对外传播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中华文化,为展示当代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和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理解信任发挥积极作用。

五、强化人才保障

创新管理队伍培训方式。建立培训制度,通过举办“中央普通话进修班”,实施中青年骨干海外研修计划、语言文字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和专题研修、测试员提高培训等项目,对语言文字专兼职管理队伍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轮训,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和测试员队伍。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建立部级培训基地。

加大专家队伍培养力度。通过科研资助、出国研修、重点培养等方式遴选培养一批优秀的语言文字专家,改善工作条件,完善用人机制,进一步发挥专家学者在学术理论和政策研究、规范标准研制和咨询服务中的作用。

健全奖励制度。对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六、提高科研水平

发挥科学研究的支撑作用。围绕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规范标准,以及社会语言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为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强科研管理和机构建设。积极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学术团体的作用,重点建设好国家语委科研基地。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提升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重视研究成果的共享和社会应用。

加强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注重培养、扶持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支持其开展学术、业务研究与创新。提升学科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促进语言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鼓励跨学科、跨领域开展研究,鼓励协同创新。

七、加大宣传力度

创新宣传方式。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学习宣传纳入普法规划和普法教育内容。继续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创新活动内容、载体和方式,推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提高普通话普及程度。编写有关语言国情、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等系列普及丛书。

构建宣传体系。加强语言文字网站、报纸、期刊和出版物等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创新宣传手段,加强舆论引导,注重对社会关注的语言文字热点问题的宣传解释,营造有利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规范使用的社会环境。

八、保障经费投入

学校语言文字经费管理制度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为准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规律,把握重点,积极推进,努力构建和谐的语言氛围,不断提升全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总体目标

2012—2013年,在全县范围内国家机关、教育系统、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等领域大力宣传推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国家机关、教育系统、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领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人员达到应测人数的85%以上,其中学校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达到应测人数的95%以上。力争在2013年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

(一)党政机关

县委、县政府、各乡镇和各部门要对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要求明确,制度健全,有组织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并有详实的检查及落实措施;普通话要成为党政机关主要工作用语,成为会议用语,成为面对媒体和公众的宣传用语,成为其他公务活动中的交际用语,成为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用语;党政机关要把普通话列入公务员培训、录用、考核的内容;全县范围内标志牌、指示牌、电子屏幕、标语等用字要进一步规范。

(二)教育系统

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教育机构要将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之中,作为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的内容;要把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纳入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本课程体系之中,纳入到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中,渗透到德育、智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要对在职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语音课教师(汉语教学教师)要一级乙等;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各学科教师)二级甲等;其他学科教师二级乙等以上;要将普通话水平列入录用教师的资格要求和业务考核内容;师范类专业和其他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专业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等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部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各级教育机构名称牌、标志牌、标语牌用字符合要求;公文、校刊(报)、试卷及其他自办印刷物用字规范;教师板书及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符合要求;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的规范汉字。

(三)新闻媒体

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要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到行业管理内容之中,要求明确,制度健全;各新闻单位要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作为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有制度、有要求、有检查、有改进措施;播音员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乙等以上,并做到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印刷体报头(名)、刊名、厂名、台名、制作单位名称和栏目名称、片名等用字符合要求;相关人员具有正确运用规范字的能力,做到持证上岗;编辑、记者、校对、中文字幕机操作人员及计算机录入人员要熟悉国家关于现行汉字的规范标准。

(四)公共服务行业

公共服务行业各主管部门要对本行业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有明确要求,制度要健全,并要认真检查落实。商业、邮电、文化、交通、银行、保险、医院等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其中广播员、解说员、话务员等特定岗位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街道、巷牌,公共交通站名牌、公共设施标志牌、交通指示牌、名称牌、商铺招牌用字符合要求,书写正确。名称牌、招牌、广告制作人员具备正确运用规范汉字的能力,逐步做到持证上岗。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组织,健全机构

县委、政府决定成立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我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同时,设立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语委办),设在教育局,局长和主管业务副局长分别任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配备专兼职干部,赋予语委办行政管理职能和委托执法权,负责教育系统和全社会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的日常事务工作。与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密切的行业主管部门,也要落实了主抓领导和专兼职干部,具体负责本行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县政府将依照省市要求,为这项工作富有成效的扎实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办公经费和办公条件,逐步建立起精简高效、反应灵敏、协调有序的管理机制,逐渐形成“领导关心重视、上下左右协调、经费渠道畅通、工作规范有序”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格局。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教育、文化、宣传等有关部门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语委办要根据《省实施〈国家应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实施办法,组织编写语言文字规范化丛书、规范标准汇编等宣传材料,方便社会使用。语委办作为执法主体,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执法力度,认真探索并逐步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法治管理的轨道。

(三)分工负责,强化监督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对国家机关规范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教育局、语委办要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使用列入对学校督导、检查、评估和考核的内容;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通信、信息产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分别对广播、电视、出版物、网络以及信息技术产品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要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商标以及广告、招牌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县民政局要对地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的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县卫生局要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公安机关对居民身份证、户口簿中公民的姓名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商务、旅游等公共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行业内用语用字的规范化管理。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工作。

(四)开展评估,以评促建

县有关单位要根据县语委会的部署和要求,积极配合语委办开展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县语委办要结合我县实际,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指导原则,统筹协调,分类指导,采取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完成语言文字评估工作。

(五)加强测试,提升质量

县语办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测试,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水平。以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为抓手,逐步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统筹指导全县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满足社会各类人员学习普通话、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需要,帮助他们提高普通话水平,实现人际间的顺畅交流。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测试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质量。

(六)抓好队伍,培养人才

县语委会要认真抓好语言文字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培养人才。要建立比较稳定的语言文字工作干部队伍,有计划地开展对语言文字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政策水平、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业务能力强,思想作风硬,强有强烈事业心、甘于奉献的语言文字工作队伍。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8月)。由县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精神,结合“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评估标准”,制定《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成立迎评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工作任务,召开联络员会议,报送实施方案。

学校语言文字经费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高校;管理;科学化;智能化

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严格来说,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的考察,是对应试人的汉语水平测试。pSC工作自1994年在全国开展以来,已近二十个年头。由最初的摸索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与之相适应的智能化管理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高校自2009年以来,开展在校大学生本科生三年级和专科生二年级的免费测试,开始全面普及和推广普通话水平测试,由省市级语委负责组织各高校设立考点,自行组织考试。因此,推动各高校pSC工作走向科学化、智能化的要求将越来越迫切。

一、pSC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各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完善的测试制度

21世纪,高校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在招生培训、科研项目、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方面比较重视,pSC工作就放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上。大多数高校没有足够地重视这项工作,没有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实施制度,管理上随意性较大,不科学。领导主导意识强,大部分工作只是完成上级的要求,从报名工作、测试工作到测试成绩公布,测试资料的存档、保存都缺乏合理的设计和指导,很多细节的工作重复做,效率低下。

2、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大部分高校的pSC工作都是挂靠在教务处,由教务处人员监管或者临时抽调,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近几年,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pSC工作的持续发展,每年参加pSC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信息量和工作量迅速增大,专职的管理人员愈发紧缺。自2004年起,全国各地一大批高校独立设置了语委办,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促进了pSC工作的快速发展。但仍有一些院校,缺乏对pSC工作重要性认识,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专业性不强,没有形成常规的管理模式。

3、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

由于各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对于pSC工作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没有专门的经费预算。没有建立专门的测试室,只是简单的把闲置教室作为测试室,或者利用周末空闲时间挪用机房作为测试室。而且在测试机器的数量上也严重不足,学生无法进行考前模拟训练,就直接进入考场测试。有些学生往往因为本身的操作原因和不熟悉人机对话的模式而造成的失误,进而影响到学生取得的成绩。有的高校因为测试用的机器设备陈旧,没有投入经费去更新,也会影响到学生,造成学生不必要的重复测试。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就无法保障测试用的场地和设备,自然就无法保证学生测试的成效。

4、智能化程度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pSC工作也必然要实现智能化。但是,大部分高校没有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机房,作为学生培训和自主训练的场地,更没有开发有效的训练软件和模拟软件。学生考前的培训资料不公开,没有实现网上共享,制约了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智能化程度远远不够。

二、如何提高高校pSC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1、制定完善的测试报名、报到和考试制度

要严格坚持国家语言文字方针,遵守pSC测试的原则,基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并结合本校的pSC工作实际,制定包涵测试各个环节的相关制度和方案。从学生测试的报名工作、测试前的培训安排、考试当天的报到、侯考、监考等,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规范pSC工作实施和管理的各方面,分工清晰、职责明确、方法得当,最终实现pSC操作科学合理,细致严密,结果客观公正,达到测试过程规范化,测试评分智能化,测试管理智能化。

2、设立专职人员管理

选取具有一定的资格和条件的人员作为管理人员,并且对考务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这样才能够保证测试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同时管理人员也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对于测试软件安装、具体测试操作、测试系统维护和常见故障排除等多项工作,都应该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够大胆尝试,积极主动,创新测试工作,对pSC管理中所遇见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和研究。主动了解计算机辅助pSC研究的新成果,及时学习,更新测试系统,使pSC工作更加合理和规范。

3、建立一支合理高效的测试员培训队伍

加强对测试员的培训,选送测试员和培训员继续深造,建立一支合理高效的测试员培训队伍。安在高校中选拨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取得高分的教师,选送到省市语委单位组织的测试员或辅导员培训班,取得合格成绩后,即可上岗,负责学生考前培训工作。排学生考前培训,帮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提醒注意事项,让学生从容应对考试。培育本校的培训师资力量,更加了解本校学生的生源结构,更有针对地进行辅导,纠正地方方言和口音,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

4、投入经费,改善设施

高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投入,对于pSC测试的硬件设施要求,要设立单独的考试场地,保证测试的公平公正;即使没有独立的测试室,也要创造条件,改造闲置场所,建设成适合的考试场地。设立学生考前模拟测试场地,和真正测试环境一样。在考前,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有利于学生适应考试环境,同时,也可便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纠正,最终提高测试成绩。

5、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培训效率和测试成绩

要建立技术互助团队,加强测试设备机器的研发,同时增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学习。如测试中出现问题,可以相互帮助解决问题,无法解决再上报上级部门。同时,高校在pSC测试之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辅导模拟,针对测试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及时纠正,提高pSC测试效率和成绩。

三、如何提高高校pSC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1、投入科研经费,采用自动化报到系统

高校要采用自动化报到系统。自动化报到系统是将低频射频自动识别技术、网络技术和投影或指纹技术集成在一起的一种高科技产品。参加考试的考生只要随身携带身份证就可以自动报到、实时显示学生的报名信息,以减轻学生必须携带考试的三证(学生证,身份证、考试证)的压力和工作人员的检查量。同时,自动报到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排考和叫号的功能,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量,同时降低了学生的询问量,以前由三个人负责的报到室改为一个人就可以掌控,极大提高了报到的效率,精简了人员。

2、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在高校pSC管理管理中,涉及到报名、培训、考务等几个方面,而这几项中又各自包含着几个小的程序。例如报名,需要学生填报,确认参加考试和确认放弃考试的必须要亲笔签名,由学校统计、安排考场,其实这些完全可以实现自动化,让学生通过网上的专用报名系统填报,电脑再统计、自动分配,这样就减少了人力的操作空间,更加快捷、高效和准确。人工统计的报名信息,需反复来回确认,费时费力,还难免出现错漏。通过网上自行填报,可自动筛选信息,将留级和休学的学生自动匹配,避免错漏现象的发生。

3、设立专用训练室或者网络平台,学生可自主学习

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pSC测试教室,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有安静舒适的环境复习、训练;另外,可以用学校机房内网提供训练试题,进行在线测试,在线考题分析,提供一个专业的培训教师与学生课下交流的平台,实现在线答疑等,架构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全方位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训练环境。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完全可以得以实现。

四、结语

自pSC工作开展以来,国家教育部就把推广普通话列为高校的重点工程,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后,普通话的推广在学校和社会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pSC工作已经慢慢成熟。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系统已经在各高校大范围内应用,机器的测试进一步方便了测试流程。各高校应顺应趋势,加强管理,加强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科学管理,实现pSC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更好地服务学生,使他们不但认识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而且提高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参考文献

[1]高文昭.略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科学管理[J].思茅师专学报(综合版),1997.

[2]叶军,王颐嘉,周鸣之,乔丽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

[3]李一川,张翼然,逄锦波.试论高师普通话培训测试的科学管理[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

学校语言文字经费管理制度篇9

一、充分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推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和支持先进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语言文字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各级各类学校为基础、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主要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各级政府统一领导,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统筹协调,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语言文字工作格局。但是,对照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市语言文字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薄弱环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不断推动我市语言文字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明确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市初步实现“普通话基本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基本建立起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浙江省实施办法》相适应、比较完善的配套政策体系和依法监督管理机制;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等重点领域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更加优化。

(二)基本思路: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提升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并发挥带动辐射作用,逐步向农村地区扩展和延伸;继续以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领域,实现整体推进;以目标考核量化管理、普通话水平测试、组织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基本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常规管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浙江省实施办法》为依据,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推进依法行政;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加强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提高语言文字工作整体水平。

三、突出工作重点,加大依法推进力度

(一)依法推广普通话

重点抓好学校、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的普及普通话工作,使普通话成为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用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和集体活动用语,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和采访用语,话剧演出和电影、电视剧用语,汉语文音像制品、有声电子出版物用语,各类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的工作用语,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语。

通过推广普及普通话,使人们在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下列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等级要求,尚未达到的,所在单位应当组织其参加培训和测试: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汉语语音教师达到一级乙等,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达到二级甲等,其他教师达到二级乙等;师范类中文专业毕业生达到二级甲等,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毕业生达到二级乙等;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达到一级以上;影视话剧演员达到一级乙等;国家机关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组织工作人员达到三级甲等,经省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属特殊情况的,不得低于三级乙等;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达到三级乙等以上,其中播音员、话务员、解说员、导游员等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二)依法推行规范汉字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都要树立依法使用规范汉字的观念,增强自觉使用规范汉字的意识,使规范汉字成为国家机关的公务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字,汉语文出版物用字,影视屏幕用字,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招牌用字,广告、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字,中文信息技术产品用字和在本地注册网站的网页用字,商品包装、说明用字,各类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用字。

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重点规范出版物用字、影视屏幕用字和计算机用字。党政机关、学校要带头使用规范汉字。公共场所的标志牌、宣传标语和广告用字,必须规范完整。新作手书招牌或者为公共场所题词,应当使用规范汉字;已有题词和手书招牌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应当在适当位置配有规范汉字。与文字应用关系密切的从业人员要把学习文字规范知识、提高文字应用规范化水平作为业务进修的常规内容。

(三)依法推进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语委关于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目标管理和量化评估有关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中心城区(含吴兴区)争取2008年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三县和南浔区尽快启动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准备工作,争取2010年前全市所有县区政府所在地城市全部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四)依法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

在继续认真组织完成好教师、师范院校毕业生和市级机关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的同时,积极推动培训测试工作向县区、乡镇党政机关公务员和社会其他窗口行业拓展。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测试员队伍建设,严格测试工作规范和标准,确保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五)依法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各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大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同时,要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浙江省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对违反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的行为,依法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整改和严肃查处,促进全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要把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建立健全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按照要求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并将所需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学校语言文字经费管理制度篇10

摘要:

网络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部分,网络用语规范是网络规范的一个核心要素。因此,在推进现代社会治理过程中,规范网络用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社会网络用语失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网络用语的语音失范、字词搭配失范、语法失范、语义失范、标点符号失范等。治理网络用语使用失范,主要可从强化理念宣传、建立制度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平台建设、建立专业队伍、科学分类信息、加强后勤保障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

社会治理;网络用语;规范;途径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针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出了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1]网络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部分,网络用语规范是网络规范的一个核心要素。因此,在推进现代社会治理过程中,规范网络用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分析互联网的内在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科学规范网络用语以达到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目的?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

一、网络用语失范的表现

近年来,琳琅满目的网络用语如雨后春笋般在社会中广泛传播。随着网络用语的裂变式传播,非主流、负能量、低俗的网络用语也彷若泥沙俱下,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当前,社会网络用语失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用语的语音失范

第一类为汉字谐音,如“鸭梨”———压力、“骚年”———少年、“稀饭”———喜欢。第二类为英文谐音,例如“iC”———isee、“CU”———Seeyou、“pK”———playerkill。第三类为英汉谐音,如“粉丝”———Fans、“爱老虎油”———iloveyou、“逼格”———Biger。第四类为数字谐音,例如“9494”———就是就是、“520”———我爱你、“1314”———一生一世。第五类为拼音谐音,例如“GG”———哥哥、“mpJ”———马屁精、“JJww”———唧唧歪歪。第六类为方言谐音,例如“介个”———这个、“酱紫”———这样子、“你造吗”———你知道么。第七类为组合谐音,例如“V5”———威武、“+U”———加油、“3Q”———thankyou、“Buy+”———败家。这七类语音失范的网络用语读音或同于原词组、或接近原词组,以一种新编的修辞法展示原词之意[2]31-33。

(二)网络用语的字词搭配失范

第一类为字词拼接失范,例如“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人艰不拆”———人生已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必拆穿了。第二类为字词新意失范,例如“新蚊连啵”———被无数只蚊子咬了。“细思恐极”———仔细想想,恐怖之极。这类字词搭配失范的网络用语都为新编词语,有些是生搬硬套而成,有些是混杂拼接而成。

(三)网络用语的语法失范

第一类为汉英混搭,例如“开会ing”———开会中,“同学s”———同学们。第二类为词性变异,例如“QQ被黑了”中的“黑”从形容词变成动词。第三类为用法失范,例如“tooooooo……bad”———太……糟糕了。这类语法失范的网络用语偏离了语言规范的轨道,造成了一定的用语混乱。

(四)网络用语的语义失范

“恐龙”原意指一种灭绝的动物,网络用语解义为丑陋的女子。“偶像”原意指一种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网络用语解义为呕吐的对象。这类字词语义失范的网络用语都为已有的词语,但被创作了或另类、或荒唐、或风趣的新义。

(五)网络用语的标点符号失范

标点符号的缺失句式举例:“你好在做什么呢”;标点符号的误用句式举例:“走吧~~”;标点符号的重贴句式举例:“太棒了!!!”。对照国家标准《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这些网络用语标点符号的失范主要表现有标点符号的缺失、误用、重叠使用等表现。网络用语作为一种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新交际用语,其创新性、趣味性、补位功能是值得肯定和保护的,但网络用语来自网友的灵感创作,其随意性注定引发其失范性,违反了基本的语言语义和构词规范。网络用语源自于网络,盛行于网络,波及现实的社会生活,一些失范的网络用语流入社会各个层面,带来了一些社会不文明的现象,需要予以适度的规范。

二、社会治理视阈下规范网络用语的途径

网络用语一方面丰富了语言表达的方式,使其更加生动、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模式,使人们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加重网络用语的使用量。一些失范的网络用语影响了人们口语和书面语的规范使用,这种负面影响若常态化发展,可能会影响人们准确表达的能力。因此,我国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文字法》)为规范网络用语的基本原则,以继承和弘扬中华语言文化传统为使命,开展“依法治语”的网络用语规范化建设。

(一)强化理念宣传,引导公众对语言的正确运用

一是要构建规范网络用语的宣传体系。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宣传网络用语的使用规范,积极营造有利于网络用语规范使用、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舆论的导向性工作,注重对社会关注的网络用语进行宣传解释,并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用语,如“正能量”、“给力”,逐步做到去芜存菁。二是要加强氛围营造。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作为宣传的主渠道,在全社会营造“说规范话、写规范字、用规范语”的良好氛围,以最直接的宣传方式做到“以美感召,以美宣传”,让广大网友认知到中华民族传统语言的魅力所在,自觉抵制网络低俗用语,倡导用语文明。三是要创新宣传办法。要以鲜明的立场支持网络用语的规范化发展,可尝试开展规范网络用语宣传周活动,集中力量推进规范网络用语的宣传工作。同时,也可尝试编写有关网络用语的使用规范标准等刊物,以“有形的表达”宣传“隐形的主张”。四是要对网络用语主要的使用群体进行重点、强化式宣传。高校是许多网络用语的发源地和使用地,大学生知识储备量大,但尚未拥有成熟的“三观”,重点加强高校青年的思想引领工作大有裨益。网络用语具有创新性,创造网络语言的创新精神值得弘扬,因此,要对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予以保护,但对创作的过程要予以引导,对创作的结果要予以甄辨。此外,要对少年儿童积极开展图文并茂的生动宣传,弘扬主旋律,以坚定的信念面对未来网络世界的冲击。

(二)建立制度体系,明确网络用语规范

一是要出台通用的网络用语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尚未颁布过关于治理网络用语失范的专项法规,目前相关的法规和条文是《文字法》以及《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考试规定》)。其中,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文字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它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规定。[3]87-89另外,对于考试中屡屡出现使用不符合规范的网络用语的情况,教育部出台《考试规定》指出: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是针对教育领域出台的语言法律规范。[4]36-40我国应根据社会网络用语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国家通用网络用语办法》,依法治语,加大专项法规的推广力度,同时进一步强化《文字法》和《考试规定》的执行力度。二是要制定网络用语创造与使用的规范标准。网络用语体系是大众创造的语言体系,既要得到尊重与保护,又要给予引导与指导,所以,我国应构建与《文字法》相配套的、具有一定创作和使用要求的网络用语规范标准体系,加强网络用语创作和使用规范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建设,设定规范标准层级、加强统筹管理,形成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长效机制。[5]三是要建立健全奖励和惩罚机制。政府要加大对出版社、期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等承担了传播单位的管理。出版部门要注重刊物的核查,拒绝出版使用了不当网络用语的刊物;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在新闻时,要避免使用消极的网络用语;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网站等在信息时,也要避免使用不雅的网络用语。政府可以制定“规范网络用语工作奖励办法”,对在网络用语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和奖励。政府也可以制定“规范网络用语工作惩罚办法”,对各类信息单位的监管部门实行严格督察,发现问题及时介入、指导、督促整改,对多次出现问题的单位和屡教不改的单位“开罚单”,进行警告、暂停业务、取消资格等惩罚。

(三)完善运行机制,优化网络用语管理方法

1.项目化运作。一是实施网络用语规范化示范校项目。将网络用语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由教育部思政司牵头,制定部级和省级网络语言规范化示范校项目标准,考核与评比网络语言规范化工作,督促高校形成文清风正的网络用语氛围。二是推进城市网络用语规范化工作评估项目。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制定城市网络用语规范化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目标。将网络用语规范化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城市网络用语使用情况予以评估,对未达标的城市提出整改建议。

2.优化专业及课程设置。一是开设网络语言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在大学开设与网络用语相关内容的选修课,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与使用规范的网络用语;开展国家通用的网络用语培训,对网络达人、超级网虫、教师等进行导向性培训。二是加强网络语言学的专业建设。其一,要加强专业师资团队建设。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大力支持他们开展业务研究与学术创新。其二,要大力提升新兴的网络语言学的专业地位和学术影响力。其三,网络语言学具有现代化的属性,其发展依托于现代化发展,因此应促进网络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现代化。其四,鼓励跨专业领域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以多专业视角为网络语言学的研究提供创新性思维。三是要加强课程建设。以课堂为主阵地,大力推进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并在教材中增加语文规范化的知识,把国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普及给中小学生,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文用语习惯。[6]

3.建立专门的研究体系。一是要设立专门的课题研究。要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对网络用语规范化建设的前瞻性、对策性、战略性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挖掘更多规范网络用语的有效途径,探索如何引导网民正确使用网络用语的方法,探索网民网络素养的提升路径、网络管理新模式、网络用语对网民产生的负面影响及解决办法等。二是要健全专门研究机构。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重点发挥科研的智力支撑作用,提升科研管理水平,重视科研成果的共享和社会应用。积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协同研究,形成合力;督促各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挥好科研的工作职能,以及科研基地的建设工作。

(四)加强平台建设,优化网络用语环境

一是要打造文明的网络用语建设平台。有条不紊地推进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四大传统媒体平台和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工作。积极打造文明的媒体空间,加大媒体平台的自身规范化建设,平台主办方要对的信息进行网语自查工作,前根据事情的重要级进行多级复查机制,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平台监管方应加大监管与引导力度,对已的信息进行实时监管,及时介入错漏事件,控制负面事态延展趋势。重点发挥好人民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示范作用,以求实的文风、高雅的格调、榜样的力量推进网络用语的文明化。二是要打造网络用语良性发展的保护平台。虽然有些网络用语有其负面的影响,但网络用语内在具有的创造精神是值得保护的:其一,既有词汇的新义创造精神,例如一个“囧”字,原义本是“光明”,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郁闷、悲伤、无奈”,成为当下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也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其二,新生字的创造精神,如当“duang”成网络热词后,网友创造的汉字“成+龙”(上下结构),意为多表达某种声响或特效。在政府大力鼓励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有效保护各种创新精神,哪怕是微小的创造,也要力求保护。鼓励创新、规范创造的途径有很多,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可以通过待审机制对网友灵感而至的网络用语进行审查,对于符合《文字法》的规范用语批准流通使用。网络用语环境平台重在环境和氛围的营造、网络用语建设平台重在文明化建设、打造网络用语良性发展的保护平台重在创新精神的保护。三者各司其职、协同治网,以平台群的共振作用助推网络用语规范化建设。

(五)建设专业队伍,引导网络用语使用方向

一是要培养业务精、素质高的媒体信息者专业队伍。媒体信息传播者应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品格,居敬穷理、廉隅细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信息的与传播,为受众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政府、媒体应积极开展媒体信息者的培训工作,授予他们使用文明网络用语的知识和规范,并紧跟网络用语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他们的网络用语知识库,引导他们紧扣时代脉搏,甚至引领时代风尚。二是要培养可信赖、懂发声的网络用语引导员队伍。选拔一批政治信念坚定、熟悉网络用语、热爱网络事业、擅长宣传动员、活跃在网络一线的网友,组建一支核心网络用语使用者队伍,培养他们成为规范网络用语引导工作的骨干力量,争做“网络大V”,使他们在网络中具有话语权和导向性。结合文明网络用语建设工程,推进积极向上、向善、向好的网络用语使用和创建。三是可以依托各级语言工作委员会,成立网络用语工作办公室,以行政力量推动规范网络用语的各项工作,例如,为建章立制提供基础数据,为建设数据库提供各方的语料资讯,开展宣传、培训工作等。

(六)科学分类信息,更新语言数据系统

1.编撰规范词典。2014年8月,国家了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修订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其中增补了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用语。但若能另外专门编写一本《网络用语规范词典》,或修订于根元主编的2001年出版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对网络用语分层收录,将大大推动网络用语规范化建设工作。“校本证原”的网络用语词典界分了哪些是规范的、哪些是不规范的、哪些是有待继续考察的,这将为网络用语的研究者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的动力,也将对一些有争议的词解进行准确的定义以供人学习。

2.建设网络用语信息数据库。可考虑收集整理全部网络用语,将每个网络用语的基本信息(来源、读音、英文名、词类、释义等)归档入库,采用视频、音频、图像等新媒体方法记录。特别是对来源于社会公共事件的网络用语可以加上有效的故事链接,例如“蒜你狠”、“豆你玩”、“楼脆脆”。网络用语信息数据库的完整记载功能,将为社会治理提供更精准的语料信息。另外,要做到动态更新网络用语实时的新意,动态增加新生的网络用语入库,定时关注数据库建设、完善数据库建设。

(七)加强后勤保障,加强技术监管和经费支持

1.技术监管。网络用语源于网络,代码是网络世界的一种约束要素,由于代码具有强大的可塑性、隐匿性和规范力,因此它具有规制和塑造人们行为的灵活性。监管和设定特殊代码的使用(例如过滤和跟踪ip地址的代码),以解决通过法令来进行网管的难题。政府要加强对QQ、微信等聊天工具的技术监管,及时发现并摒弃低俗、不雅的网络用语[7]65。

2.经费保障。建立健全网络用语事业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网络用语事业的经费投入,推动财政对网络用语事业重点项目的经费投入,设立网络用语事业发展基金会,鼓励多渠道筹集经费,为网络用语规范化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参考文献:

[1].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01).

[2]高岩.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黄中习.网络用语与语言规范[J].嘉兴学院学报,2003,(3).

[4]钟之静.网络语言消极词汇的生成机理和规范策略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8).

[5]中国新闻网.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eB/oL].

[6]张颖炜.公民网络用语亟须强化规范意识[n].光明日报,2014-1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