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十篇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十篇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9:33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篇1

p键词:森林文化;旅游价值;生态文明;新疆地区

森林文化属于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个民族性格形成及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及影响,而国家对生态文明的重视,森林城市等概念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这些概念实际上是一种对森林文化的升华和拓展。新疆远离海洋,干旱少雨,森林资源、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承载能力有限。新疆166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真正可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绿洲面积仅占全疆国土面积的5%,96%(2246万人)的新疆人生活在不到8万平方公里的绿洲上。新疆单位绿洲面积的人口分布并不低于内地一些地区,生态承载压力非常的大。针对新疆的实际情况,自治区党委提出在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在推进“四化”进程中,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和“两个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要坚决保护森林、冰川,坚决保护河流、湖泊,坚决保护湿地、植被,坚决保护绿洲、草原,提出要建设美丽绿洲、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林区。新疆地区近些年来不断的发展森林文化旅游,而其旅游价值中孕育着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现代森林文化。

一、森林文化范围的界定

所谓森林文化是以森林作为背景,以人与森林的和平共处作为文化体系,属于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森林风物、林业文学作品、森林绘画、森林旅游文化、民族森林文化等内容。虽然当前对于森林文化的范围界定尚未明确,但是本质来看都是对森林的进一步认识和利用,从一个地区来说森林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及人文性、生态性等特点,在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中森林文化就具有了实用功能及审美功能。

二、森林文化、旅游价值二者的关系分析

旅游与文化是分不开的,人们旅游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追求及享受的过程,所以从文化领域上来讲,旅游的根本就是文化精神活动,能够很好的满足旅游者在旅游中的审美文化需求。森林文化是沉淀于自然空间的内的一种自然文化,那么旅游者在进行森林旅游的时候就能够感知到不同于传统旅游形式的文化体验,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森林文化能够让森林旅游成为森林旅游的内涵,作为一种生态文化,其关注的是人与森林发展的和谐性,强调的是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这些都是森林旅游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究其二者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下面的五个方面:

1.在旅游中森林文化表现出了一定的经济价值:森林旅游是一种体验式的旅游文化,从当前新疆森林旅游的发展来看,其是非常重视利用森林文化来有效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的的过程,这就能很好的去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也就是说当前的新疆地区已经将森林文化作为了一种不可复制的、重要的旅游资源,那么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为旅游增加收入,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

2.在旅游中森林文化表现出了一定的生态价值:究其本质森林文化属于生态文化,那么在旅游开发中森林文化的生态价值就体现在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对森林生态功能的有效维护,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当中还借助于蕴含在旅游当中的森林文化,就能在了解自然、认识森林的基础上,提高生态意识。

3.在旅游中森林文化表现出了一定的认同价值: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而这些价值对一个地区的民族特色、民族思维方式、民族价值观念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森林文化作为这些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承担的是规范生态价值、保护生态行为的重任。旅游者在森林旅游的过程当中就可以体验到新疆地区的民族文化及风俗人情,从而受到森林文化的影响,产生文化上的认同,有效的规范及调整自我的行为。

4.在旅游中森林文化表现出了一定的科研价值:在人类利用森林和认识森林的过程中森林文化折射出了、科学技术等,也见证了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科技等的进步,而基于森林文化的森林旅游则能够让旅游者更好的了解森林生物的生长规律,有效的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欲及好奇心,从而使得森林文化体现出了一定的科研价值。

三、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基于森林文化的旅游价值分析

由于地形等原因,新疆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还是比较低的,新疆活立木总蓄积量3.1亿立方米,森林面积197.8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92%。其中原始森林多覆盖在天山、阿尔泰山区等地区。基于森林文化所发展起来的新疆森林旅游,体现的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森林文化透过旅游体现出的认知教育。森林旅游通过森林景观、民俗风情等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森林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表现出来,从而有效的影响旅游决策,使得人们更好的受到旅游教育。而旅游者通过旅游就能够对旅游文化有更好的认知,对新疆的森林文化有所认同及感知。

2.森林文化能够有效的改善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旅游文化对旅游者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这一方面表现了旅游者的文化品味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旅游者对森林的破坏,很多旅游者在旅游的时候在“不随意攀折树木”、“不在森林中乱丢垃圾”等行为方面都有了认可,所以森林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有效的改善了旅游者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总结:

21世纪是生态旅游的世纪,森林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主体,必将成为林业一项支柱产业,也将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强劲产业。少数民族地区的基于森林文化形成的森林旅游,表现出了一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认同价值及科研价值,对于旅游者来说有着认知教育及旅游行为改善的作用。

参考文献: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篇2

关键词:森林旅游旅游综合体旅游开发生态休闲度假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09-03

一、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内涵

(一)旅游综合体及其类型

“旅游综合体”这一概念来源于“城市综合体”,是指基于一定的旅游资源与土地基础,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为功能导向进行土地综合开发而形成的,以高档服务配套设施为物质载体,以品质高、功能全、服务好为根本的旅游休闲聚集区。“旅游综合体”是我国旅游实践工作的首创,2008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旅游综合体这一业态,随后不少旅游城市和大型旅游企业、乃至于房地产企业逐渐加快了旅游综合体的建设,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发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综合体,当前全国已出现了如杭州西溪湿地、深圳东部华侨城、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等许多成功案例,影响力日益扩大。

从旅游综合体的核心吸引物,即旅游动机的角度,可将其分为生态旅游综合体、城市旅游综合体和文化旅游综合体。其中,生态旅游综合体以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对自然环境进行适度改造,进行低强度的开发,为游客提供生态体验、生态认知、生态保护教育等生态旅游机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开发模式。从旅游综合体的核心功能来看,可将其分为为娱乐旅游综合体、休闲度假游综合体、会展旅游综合体和商业旅游综合体4种类型。其中,休闲度假游综合体是以休闲度假作为核心功能,在森林、山地、温泉、滨海等环境质量优越的区域开发度假酒店群,除酒店自身配套相应商业、会展、餐饮等常规辅助设施外,还依据区域条件配备了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设施,如养生会所、高尔夫球场、温泉浴场、马术、游艇帆船等,通过休闲设施及休闲活动组织来满足游客对度假质量和品位的追求。

(二)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概念

森林旅游是发生在森林环境中的,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依托开展的旅游活动。随着国民旅游休闲时代的到来和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森林旅游正在从最基本的观光游览,发展为认识森林、享受森林、保护森林的旅游活动,森林旅游活动依赖于远离闹市的森林生态环境,不但应该使旅游者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更应该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生态旅游方式。

因此,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森林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它依托于开发地所拥有的森林旅游资源,以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通过适度的环境重造,带动森林旅游产业体系与产业群体的聚集与集成,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中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多方面功能、可以满足森林旅游者观光、休闲、健身、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会议、会展、科教等全方位旅游需求的森林旅游产业集群。

在此概念的界定中有几点需要加以明确:

1.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应具有较为明确的核心吸引物。旅游吸引物是指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类旅游资源要素,它既包括了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有形要素,也包括了服务、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无形要素。作为一类特定的旅游综合体,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必须依托于森林生态环境,但其核心吸引物又不应仅限于森林自身,还包括了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森林文化、生态理念、生态休闲活动、生态休闲生活方式等。

2.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有其特定的空间尺度。首先,空间尺度有一定范围的要求。如果空间范围过小,难以保证森林旅游相关要素在综合体内得以完整配备,易造成产业链的缺失。如果空间范围过大,又与旅游综合体土地集约化高效利用的特点不符,也不符合生态旅游的低强度开发要求。此外,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范围,以保证旅游服务功能够顺畅地衔接。

3.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注重对森林旅游要素的有效配置。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以旅游服务作为核心功能,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形成了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聚集。不同于传统的旅游区域内相同业态的无序聚集,旅游综合体更加注重区域内旅游要素的有效配置,通过开发者的统一规划,将多种旅游服务要素在功能实现、空间布局、业态配比、建筑规模等方面进行合理控制。

二、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特征

虽然“旅游综合体”这一概念出现的时间并不长,目前还没有相对统一的定义,但已有较多的研究对旅游综合体的特征进行了探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我国森林旅游的发展实际,在对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定义的基础上,可以将其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森林生态资源为依托

森林中蕴藏着极为丰厚的森林生态资源,其中包括众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文明活动遗存的人文景观,是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开展生态科普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的最佳场所。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以森林生态资源作为核心吸引物,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以一切具有生态美的森林自然及文化景观为载体,能够使游客充分体验回归自然的美好感受,并进一步体会源远流长的森林哲学、森林文学、森林美学等森林文化,以及我国传统文化中植根于森林的茶文化、竹文化、花文化、宗教文化和园林文化等,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生态文化素质,起到生态教育的作用,将森林旅游提升到高品味、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层次。

(二)以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

从单一观光旅游到综合休闲度假,旅游休闲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旅游综合体的出现正是这种旅游消费模式升级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聚集复合了多项服务和功能的综合系统,旅游综合体的核心功能始终是“旅游休闲”。而作为一类特定的旅游综合体,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所依托的是独特的自然环境,借助森林资源所开展的令精神和身体放松的各类休闲活动,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这是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能够提供休闲度假功能的基础。在综合体内基于泛旅游产业发展所配套的酒店、餐饮、休闲、娱乐、康体等多种功能产品,也能够进一步满足游客休闲度假过程中在食、住、行、游、购、娱、会、教等多方面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了特定区域的休闲度假功能。

(三)功能复合性

从传统旅游景区建设来看,主要是围绕着核心景观和少量的配套服务设施,旅游消费主要局限于门票,不太注重附加价值与休闲功能的打造。现代旅游综合体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观光场所,而更是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的综合性休闲中心。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内部配置了酒店、餐饮、娱乐、度假、商业、会展等多种功能,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子系统,构成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内部功能间的相互助益、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使综合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比传统旅游配套设施具有更大的效能优势和更佳的旅游需求满足能力。

(四)空间连续性

由于空间资源限制或规划的不足,传统森林旅游景区中可能存在景点、酒店以及餐饮、交通、购物、娱乐、会议等设施呈单点式布局的问题,各旅游业态之间的距离或长或短,产业联系少,空间丰富度低。而在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和区域规划确定好合理的空间范围和体量规模,将旅游服务功能集中于同一特定空间范围中,并协调好各功能系统的空间配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从另一方面来讲,综合体将不同功能在空间利用、时间利用上错位整合,将经营活动限制在一定区域之内,有利于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类活动对森林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开发和运营一体化

不同于景区附近通过自然聚集而形成的自发的旅游产业集群,旅游综合体是一种有着严谨规划的开发模式。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对开发者有较高的要求,在开发建设前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配置各种服务功能。开发者需要对区域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交通、游客消费偏好等进行详细调研,设计一个合理而有效的开发规划,内容包括如何确定主题突出特色、如何有效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如何设计各种产品和项目、如何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等。规划必须合理可行,方能有效指导综合体的建设和经营。开发者除了开发并独立运营自身比较擅长的项目外,综合体内的其他项目如酒店、商业、娱乐项目等多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来落实具体运营。

(六)业态配比合理性

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由开发者进行一体化开发和运营,在规划时已统一考虑了区域内多条旅游产业链上不同产业、不同部门间的动态链接。旅游综合体的复合性表现在业态的多元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而是要进行合理的业态配比。综合体内按照旅游市场需求,充分考虑不同旅游消费的特点及以便利性、时间性等因素,有计划地确定业种、业态的配比。综合体内的旅游企业之间是相关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链体依存关系,企业间的竞争是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避免了同业态旅游企业过度竞争的问题。

(七)服务高品质化

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是森林旅游开发的升级模式,为实现良好运营,在服务品质上要求做到高品质化。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立足于优势的资源,建设优良的硬件设施,配备优秀的管理和服务团队,设计优质的旅游产品,建设完善的内部体制机制,致力于为游客提供高品质完美服务。

(八)地方政府参与性

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体量上远远超过一般旅游街区,配备了更为全面的旅游功能子系统和更广泛的旅游业态。综合体的选址、主题确定、产品内容设计、内部企业招商等都会涉及到区域发展、区域基础设施配置、区域价值提升等多方问题,这些往往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政策倾斜等,综合体的建设及建成后的运营也往往需要借助政府组织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因此,地方政府的参与和支持也是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特征之一。

三、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开发理念

(一)生态意识贯穿始终

森林旅游地具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典型的生态旅游景区。因而在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开发中,生态意识应贯穿于全过程。首先,在品牌定位上应突显综合体的森林生态环境,强调其生态本质。其次,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将森林景观、森林文化与优质服务融为一体。最后,在综合体的规划、建设和后续经营中还应充分考虑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合理设计和规划,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达到森林保护与休闲度假功能实现之间的平衡。

(二)多重要素有机融合

在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中,应融合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具备较为全面的休闲度假设施和功能。同时也应注意,在综合体内部的功能配置、业态配比、空间利用、运营管理等方面,应根据资源条件、区域环境、市场需求等进行合理规划,不同服务要素相对均衡地分布于综合体中,从而发挥出旅游综合体的规模效应、范围经济及成本优势。

四、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核心功能的选择

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建设之前,必须先确定综合体应如何开发、经营和持续发展,也即首先应该为其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确定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核心功能。旅游综合体是具有复合功能的旅游休闲聚集区,但并非是将多种旅游功能进行简单的叠加,需要在核心功能定位明确的基础上,配套其他功能并体现出对核心功能的支撑作用。在进行旅游综合体核心功能的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资源价值、区位环境、利益相关者等三个维度。

(一)资源价值因素

资源价值是旅游综合体形成的基础条件。从资源价值来看,森林旅游地具有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森林旅游地中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是以森林资源及森林生态环境资源为主体、其它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陪衬的、对旅游者能产生吸引力的各物质和因素的总和。森林旅游资源具有可持续性、景观丰富、生物多样性强、功能多重性、广泛的适应性等特征,为旅游者提供了不同的旅游机会。优越的森林旅游资源,能够充分满足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养生健身、游乐休闲等方面的需求。但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森林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对保护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态是森林旅游的第一卖点,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环境,其旅游资源的价值就无从谈起,而且对经济价值和人类的生存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森林资源的旅游开发不宜过度,应本着生态保护的原则,统筹安排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努力做到不损林木、不毁林地、不改地貌、不影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促进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区位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有较大的影响。从地理位置来看,森林旅游地较少分布于城市中心位置,不易受到土地资源和建筑体量等问题的困扰,可以充分开展相关设施建设。但除了少数位于城市近郊的森林旅游地外,大多森林旅游地位于城市远郊甚至偏远地区,缺少了区位交通和客源市场的优势,因而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开发应更加注重其内部业态配置的完善,应具备全面的酒店、休闲、商业、康体、娱乐等多类业态,也要注重对水、电、暖、通信、道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三)利益相关者因素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在旅游综合体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政府承担着审批、监督的职责,同时也在旅游综合体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政策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森林旅游地进行旅游综合体的开发,需要保障土地供给、基础设施和交通体系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依赖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开发者的运营综合项目的能力对综合体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应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开发和运营能力。

旅游综合体的发展也离不开目标市场旅游观念和消费水平的支持。当前休闲度假正日益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假日结构的不断优化,人们的休闲意识和消费能力正日益提高,我国已形成了庞大的休闲度假市场需求,对旅游功能集成的需求度也在不断增加。森林旅游地也更需要从如何更好地满足游客的休闲度假需求来考虑未来发展。

从上述几类因素来看,在森林旅游地进行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所依托的丰富的森林资源禀赋,进一步考虑到区位环境因素和利益相关者因素,特别是目标市场因素,可以将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核心功能定位为生态休闲度假――依托优势的森林旅游资源,以生态文化为基础,以高质量的有特色的度假酒店为服务主体,通过不断完善餐饮服务、休闲娱乐、体育健身、购物、会展等度假配套设施及不断开展生态休闲活动项目,让游客在全身心享受休闲度假乐趣的同时,充分地体验回归自然的美好感受,加深对森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参考文献:

[1]罗红宝,林锋.让旅游综合体成为旅游综合改革创新的战略抓手[n].中国旅游报,2010.12.17

[2]刘小燕.泛旅游时代下旅游综合体发展与创新机制研究[J].理论月刊,2014(6)

[3]李德明,朱生东.城市旅游综合体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2)

[4]吴章文,吴楚材,文首文.森林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5]王文君.旅游综合体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38)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篇3

关键词:福州国家森林公园;Swot分析;主题公园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085--03

一、概述

1.森林公园的概念。关于“森林公园”的概念,尽管不同学者描述的概念各异,但有其共同内涵――即以森林景观为背景,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旅游及教科文括动区域。1999年的《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对“森林公园”作了科学的定义,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指出森林公园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和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

2.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又名“福州植物园”)是福建省首家部级森林公园,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也是福州唯一的中国4a景区。是集科研与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距市中心5km,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然条件良好,植物种类繁多,经营面积达860公顷。建成有植物专类园区12个;开发了宋古驿道、清刘冰如墓、正心寺等人文景观;兴建了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应的旅游服务项目与设施。

二、Swot分析

(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福州市是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同时福州也是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旅游市场较为成熟。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州市北郊,有多条公交线路从市区直达景区,森林公园的区位既满足了都市人周末或者节假日休闲亲近自然的愿望,又满足了通勤的要求。

2.资源优势。(1)环境资源优势:由于地理环境和森林的防护效应,形成了园区内特有的小气候。园区夏季平均气温比福州市区低3~5摄氏度。森林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和负氧离子,使其成为“福州市最大的天然氧吧”。(2)动植物优势: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主要以搜集;展览树种为主,园区内拥有2500多种国内外珍贵树种。园内受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稀植物有:水杉、珙桐、望天树、金茶花和、桫椤、秃杉;受国家二类保护的珍稀植物也有多种,如银杏、连香树、普陀鹅耳枥、杜仲、柏乐树、夏腊梅、长瓣短柱茶、云南山茶、槿棕、海南粗榧、荔枝、澳洲栗豆。值得一提的是园内植于南宋时期的“千年古榕”树冠1300m2,位居福州“十大古榕”之首,是公园及福州的标志性景点。另外园区的鸟类、蝶类资源也十分丰富。(3)人文景观资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拥有悠久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主要有南宋时书香子弟晋京赶考的宋古驿道、北宋古刹正心寺、清光禄大夫刘冰如墓、有南宋古人留下的摩崖石刻、蕴含美丽传说的仙人踪迹等等。

3.市场竞争力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福州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趋势日益强化。表现在绿地减少,硬质地面多;高楼林立,人口众多,工业、生活污染;城市嘈杂,空气污浊;人们工作紧张,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产生了间歇地离开喧嚣的城市,回归大自然到静谧的地方休闲的愿望,这就产生市场需求,形成了旅游的潜在市场。

(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劣势分析

1.项目无自身特色,可替代性强。同所有的国家森林公园一样,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也在打造一个森林生态旅游基地,依托自身良好的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森林系统生态游,打造旅游的“自然”品牌。这是森林公园的优势也是其劣势,这使得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难以从众多森林公园中脱颖而出,吸引外地游客的注意力。而本地市民也会在去了多次以后转而寻求其他同类型的森林公园去满足旅行的新鲜感和满足感。

2.公园基础设施落后且设施与一般游乐场并无两样。森林公园在满足游客生态旅游的同时,也为游客配备了一定的娱乐设施,然而这类游乐设施大多是不动脑筋的生搬硬套,与市区内的游乐场所设施雷同,难以满足游客需求。人们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大多不会选择,这也使得森林公园在吸引游客回游方面略显不足。

3.环保意识不足。现代森林公园很重要的一点职能就是要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主动的接受环保教育,而福州森林公园在这方面做的特别不够。如:把一些林木介绍牌直接钉在树上。虽然不会使树木致死,但这无论如何不能与森林公园应提倡的“爱护树木、保护生态”的主题相协调。

4.科研宣传教育功能发挥严重不足。森林公园不仅是休养生息、回归自然的场所,更是树木的博览馆和重要的科研学习场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集科研和游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其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展览珍稀树种。进行宣传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一个现实的进行场所。森林公园的这一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在山下的苏铁园、双叶植物园、棕榈园、竹园、珍稀植物园等表现尤为明显,缺乏对树种最基本的介绍,可是大部分没有珍稀植物的相关介绍,使游客不能很好地了解各种珍稀植物,甚至连这种植物的名称都不知道,也谈不上更深的认识。

(三)发展机遇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将巩固旅游业在福建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发挥旅游业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使旅游业成为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重要支撑,把海峡西岸旅游区打造成中国沿海新的旅游增长点,为把福建建成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强省打好基础。实施“双倍增”计划,努力实现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两项指标翻一番的目标。省委、省政府把北峰建成“环福州北部绿色屏障”,成为“福州后花园”,福卅i国家森林公园已被纳入福州的北峰生态旅游区,公园的发展正遇绝好的发展机遇。

(四)挑战

1.项目特色。当今旅游的一大趋势就是:上山下水,回归自然。福州森林公园拥有自身良好的森林资源优势,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打造自身旅游项目的特色是公园面临的重要挑战。当前国内大多数的森林公园都趋于雷同,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各自宣传的风景特色和资源特色。而仅仅福建一省就有20多座森林公园,福州市区就有两座森林公园,如何在众森林公园中脱颖而出,是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2.如何吸引更大范围的游客。根据调查分析,公园的游客一般分为以下几类:中小学生求知欲强,希望接触自然,增长知识,学校也组织春游、秋游,一般在城(近)郊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节假日分别组织妇女、青年、老年人活动;老年人希望到森林公园散步,,锻炼健康;脑力劳动者到森林公园呼吸新鲜空气。身心放松。

然而如何吸引外地游客或者近福州的其他城市的游客也是园区该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景区定位为部级森林公园所应具备的游客吸引力,而不应该只是徒有其名。

三、主题构思的提出

1.美国国家公园的特色分析。美国国家公园(我国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自然类的国家公园,如黄石、大峡谷、火山公园等;二是人文类的国家公园,如太平洋战争纪念公园、珍珠港亚利山那公园、印第安部落1日居等;三是娱乐类的国家公园,如纽约中央公园、三藩市金门公园等。

美国的国家公园最大特色在于“返璞归真”――保护自然景色、野生动物、历史遗迹,引导游人进人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在享乐之中获得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美国国家公园建园的宗旨,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向人们进行热爱大自然的宣传教育,达到“享自然奇趣,寓知于游乐”的精神境界。

2.我们从中该学习什么?一则消息标题引起我的关注:2200万元的森林公园收入引起的思考。在我的思考中,我们应该如何让这些盈利更好地进行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去利用这些盈利来更好地进行生态保护?如何的利用这些盈利去更多地保护珍惜的动植物资源?如何平衡开发与保的程度?

美国国家公园建园的主题构思比较突出,每个公园都明确一个主题,这一主题不仅充分考虑旅游者的一种需求形态和选择方向,也与旅游资源紧密联系,充分保护旅游资源,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开展旅游活动。

森林公园的开发是应该有序,有度,有量。反观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我认为其开发在某种程度上是无序的。尤其是从根本上忽视了生态保护的功能,仅仅只是在展示,在掠夺。并从根本上忽视了旅游者对于“森林公园”这一主题的旅游诉求。

3.福州森林公园主题构思。公园的主题应依据公园自身特色来决定,从Sw0t分析中,我们了解到,公园最大的特色是资源丰富,适宜进行科普教育。这也是其被评为部级森林公园的原因之一。所以我认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应该以自身资源优势特色为基础,打造自然类科普公园和生态保护教育基地。

公园的主题发展目标定位为:以园区山体骨架、繁茂的森林植被和丰厚的人文底蕴为资源特色,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使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成为福州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永久性自然生态保留地,并开展生态示范、科普和人文教育为主,以绿色休闲度假和观光游览为辅,能够寓知于游乐的生态公益性城市型国家森林公园。根据该总体定位,对各个景区分别进行定位,以确定今后规划开发的方向。

以下几点是我的粗浅建议:(1)公园应尽量利用各类宣传手段普及科普知识;(2)在已建成的园林中完善其教育功能,并通过多手段丰富公园的教育功能,努力提升游客教育功能;(3)去除公园内过量的“水泥森林小屋”,还原自然本色;(4)公园内的小品设施也应该尽量表达出生态环保理念;(5)打造让游客尽兴的兴奋点,吸引游客回游,如:泰山的日出;(6)要充分突出公园的特色资源,打造独特品牌,如:黄山的迎客松,武夷山的九曲溪。

四、小结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篇4

关键词云湖国家森林公园;概况;特点;优势;问题;对策;四川绵竹

中图分类号S75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1-0243-02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具有优美的景色和科教、游览价值的一定规模的地域,经科学保护和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和科教活动的特定场所[1]。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欲望也与时俱进,而森林公园承担着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为社会提供良好户外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的特定场所的责任,已成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加强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秀美山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林业、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云湖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云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缘龙门山南段的绵竹市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于绵竹市清平乡和九龙镇,属绵竹市国营林场经营管理,由云湖景区和清水河景区组成,经营面积1013hm2,公园境内海拔840~2402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气候类型,中心区年平均气温25.6℃(7月下旬)。1992年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4年批准成为部级森林公园,是德阳市唯一的部级森林公园。

“5.12”特大地震发生前公园投入建设资金达3000余万元,已建成集餐饮、住宿、娱乐、观光、科普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形成了能接待500人住宿、3000人就餐的规模,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带动绵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龙头作用,被绵竹市政府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对象列为绵竹市十大重点招商项目之一。在“5.12”地震中,公园的基础设施、接待设施毁于一旦,但园区的生态景观资源保存较完好,因地震还形成了独特的地震景观资源,目前公园正处于灾后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中,预计2012年初公园的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将会全面完成。

2森林公园的景观特点

2.1动植物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公园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独特的森林小气候环境,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繁衍生存,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4%,植物垂直分布明显,种类丰富。据调查,有“活化石”之称的珙桐、银杏、水杉等珍稀树种和其他植物达2000余种;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给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源和生存空间,景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小熊猫、黑熊、猕猴、红腹角雉等动物61余种。

2.2自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观富有特色

园区内生态环境幽静,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群山起伏,林海茫茫,云雾缭绕,松涛阵阵,四季景观分布明显,把大自然的雄、奇、险、秀、幽等特点融为一体,形成了云湖森林公园独特的风景线。人文景观底蕴深厚,古老的传说、悠远的历史文化形成了森林公园深厚的文化内涵。

3公园发展的优势

3.1灾后绵竹市旅游业的发展将使公园获得大好机遇

绵竹市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地质奇观为生态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震后旅游设施的恢复重建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绵竹市沿山旅游观光带已在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2011年,绵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绵竹、文化绵竹、幸福绵竹、富强绵竹”的建市目标,而作为生态旅游发展重要载体的森林公园将在“四个绵竹”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通过政策、资金的进一步扶持和生态旅游品牌的精心打造,云湖公园作为绵竹市生态旅游业的重要项目将会有大的发展。

3.2可与地震遗址游联动发展

在“5.12”地震中,公园景区内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地震景观资源,公园地处绵竹市汉旺镇和清平乡中段,汉旺镇和清平乡在国内外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汉旺镇地震遗址公园和清平乡银杏沟的开发将会带来国内外大量的游客资源,公园可与汉旺镇、清平乡联接起来,形成网络、区域协作,优势互补,串连成线,共同促销,形成规模效应,拓宽与共享旅游市场。

3.3外部交通便捷

公园云湖景区距绵竹市城区21km,清水河景区距绵竹市城区12km,外部交通依托绵竹市对外交通体系可十分便捷地融于国内交通网络,处于德阳—九寨旅游环线上,目前拟建的德阳至茂县的高等级公路即将动工,该公路建成后,公园可十分方便地与九寨—黄龙黄金旅游线联网。

3.4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良好的森林植被作支撑

公园景区为国营林场林区,绵竹市国营林场为生态公益型林场,近年来,通过生态公益林建设、封山管护、天保工程等林业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加之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为公园提供了发展的优势。

4存在的问题

4.1森林景观有待加强,人员管理机制有待规范

公园是在国营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森林几乎都是林场发展的造林速生树种,品种较单调、贫乏,使得森林景观景色单调,观赏性差。公园也无合格的导游人员,对公园资源的讲解水平相对较低,还不能满足生态旅游的需要。

4.2开发资金匮乏

森林旅游投入多,周期长,公园基本上是林场滚动发展起来的,资金短缺一直是严重制约公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缺乏必要的开发资金,使许多优美的景观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一方面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另一方面,过于简单的开发,没有总体的运筹帷幄,未能形成规模效益,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5发展对策

5.1坚持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

严格保护森林公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并与总体森林景观相协调的前提下;可适量增设些小型人工造景以作为对公园景点不足的补充,但不能在公园内建设大型人工景点,必须要保持森林的自然之美,突出森林旅游的野趣,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于公园的开发、建设和保护中。

5.2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和生命,也是其竞争力和生存基础,公园在规划建设时要严格按照《云湖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突出环境优势和生态旅游特色,把生态景观、森林文化、人文文化有机结合,应大打“生态牌”和“文化牌”,突出野游的新奇,在丰富的生态旅游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做“新奇”的文章。

5.3加强景观培育

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前提下,根据公园功能分区和不同景区建设主题,逐步改造公园内现有的人工林,调整林分结构,通过补植、整形抚育等措施,栽植培育叶形美、干形好的树种,引种适生珍稀树种与植物,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富于季相冠相变化的森林群落景观,提高森林景观观赏效果。

5.4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建设投入

森林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产业,涉及到许多部门和行业,需要各级政府把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争取各部门的资金投入,采用多渠道、多元化投资策略。在保障公园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投资生态旅游资源产品、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开发,可独立经营,也可股份经营、合作经营、或通过委托、契约、招标等形式进行经营[3],做到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以加快建设开发速度。

5.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丰富旅游商品市场

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壮大自身经济实力,如在林中开展种植业,种植中草药、山野菜、食用菌为主的森林药用植物,开展森林动物及家禽人工养殖业,加强林副产品的开发与包装;制作动植物标本,开发绵竹市地方特色的特产作为森林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购品市场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要,延伸旅游产业链,从而增加公园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5.6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生态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多学科、综合性很强的服务业,重视人才就是重视市场、重视效益、重视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显得至关重要,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决策分享机制,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4];同时加强现有管理人员培训,以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依靠高素质人力资本,全面提高森林旅游的创新能力、优质服务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提升公园旅游竞争力水平。

5.7加强宣传促销

结合公园实际情况,策划形象生动的旅游形象口号、旅游形象宣传片,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推广公园旅游形象,深化公众对公园旅游感知印象;同时应加强区域合作,实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交通互联,营销互动,发挥区域连带效应,扩大游客吸引范围和辐射半径,以争取客源市场。

6参考文献

[1]陈戈,夏正楷.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能[J].林业资源管理,2001(3):41-45.

[2]刘志武,任红英.对绵竹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229-240.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篇5

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经营管理;三江门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07302

1引言

森林旅游是利用森林自然景观及其附属的人文景观资源,地形地貌资源等为人们提供旅游、休憩、疗养、科学考察、探险等活动的产业,是生态旅游的主体。森林旅游作为一种绿色产业,已渗入到世界各个角落,在国民经济、旅游业及林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森林旅游在发展理念方面,强调了生态理念、持续发展理念和人本主义理念,体现了保护自然、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思想,广西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正是在这样的旅游发展理念下建立起来的。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在经营过程中,对如何促进森林旅游与自然、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但公园的设施、旅游管理及服务方面还存在诸多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基本目标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2广西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现状

2.1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距柳州市中心6km的桂中第一高峰――古亭山下,柳江河畔,森林面积约9300hm2,公园内已建成和待建的风景点有40余处,融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风景优美、环境舒适。公园分布植物种类有1000多种,树木葱茏、繁花似锦,森林景观丰富多彩,地貌景观奇特壮观,溶洞景观深幽宁静,目前公园已被纳入柳州市重点绿地保护区范围,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成为当地居民康体休闲的最佳选择。

2.2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现状

公园于1993年获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于2001年1月初步建成对外开放。10多年来,森林旅游业和森林公园建设得到迅速的发展。至2014年,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门票)收入和其占旅游收入的比重基本呈现上升态势,充分说明了森林旅游在广西旅游业发展中持续稳定的增长,其中2002年旅游收入只有102万元,森林旅游收入仅7.1万元,占旅游总收入的6.96%,到了2012年,森林旅游收入已达到853万元,是这10年间旅游收入最好的一年,1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75.1%,大大高出广西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说明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人数从2002年的2.5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13.9万人次,增加了11.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45.6%;虽然境外游客旅游人数每年在增长,但所占的比重仍不足5%,国内及周边游客仍是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的主要客源。

3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旅游景区服务设施不足

公园的现代化配套设施太少。同时,由于公园自筹资金或引资不到位,对旅游的投入不足,导致公园旅游软硬件无法很好地满足游客需要。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网络、娱乐等旅游条件和公共设施简陋,客房、餐厅等主要食宿设施容量小、条件差,难以留住游客。

3.2旅游管理落后,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管理体制机制落后,服务质量不高,旅游景点管理滞后,公园旅游服务质量差。目前,三门江森林公园从事旅游行业的导游,大多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培训、缺少实践经验,在综合能力上尚显不足,专业的外语类涉外导游也很缺乏,无法为游客提供细致周到的优质服务。

3.3公园组织机构不健全及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机构设置不合理,从公园机构设置可以看出,公园没有设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而无法对公园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实时有效配置管理,员工培训提升工作亦难落实,最终将影响公园的服务和效益;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经营单位沟通协调不够,公园没有把自身旅游资源和当地旅游资源统一起来,纳入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范围管理,靠单打独斗和一些散客资源很难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公园宣传力度不够,其平均每年投入宣传的经费不到总收入的2%,而且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单一,以为数不多简单的电视广告和宣传册为主,更多局限在周边省份范围,主动宣传和参加景区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规范不强,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3.4市场定位不明确

区域市场定位不准,公园没有很好认知其所处的空间地理优势和森林生态的独特优势,盲目宣传,效果不佳,并导致人、财、物等资源浪费,没有把握好客源细分市场。

3.5公园主题文化不鲜明

公园在进行宣传促销时,没有突出森林特色,把森林生态、经济、社会及森林植物科普功能展示于社会,让广大游客徜徉于林海中得到康体休闲的同时,提高大家对森林生态的了解和普及森林植物科普知识。同时缺乏一些与森林环境相协调的旅游设施,突出森林生态特色,没能很好调动游客参与能力。其次,还不能将公园文化与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当地旅游景观融为一体。

3.6缺少核心竞争力

目前公园景点单一,设施简陋,自身独有特色没有体现出来,而且与周边或当地的旅游景区没有紧密结合,打造差异化旅游核心景点,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因而缺乏核心竞争力。

4对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建议

4.1加大投入,提高景点、公园质量

加大投入完善景区景点建设,严格按照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要求,尽快将公园景区景点建设好,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公园形象,使公园拥有日臻完善的接待条件,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强化景区景点质量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在强化景区景点建设质量的同时,要注重提高整个公园的旅游质量管理,通过以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以细致协调的高质量管理惠顾游客,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4.2多形式多渠道增强员工服务意识

建立健全人才队伍管理和培训机制体制,保证加强管理人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制定培训计划方案,注重员工培训,提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公园要把员工的培训工作作为常态化的工作坚持长期抓,制定切实可行的短、中、长期人才培训方案,加强人才队伍引进和培训工作,不断为管理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使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4.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园知名度

根据客源市场定位要求,确定宣传策略,公园要根据自身客源市场定位情况和公园景区景点的亮点,确定宣传策略,增强宣传的时效性和鼓动性,使之在受众群体产生最大蝴蝶效应,达到宣传的最佳效果;加大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吸引客源,公园要充分利用旅游交易会、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纸质媒体等多种手段对公园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扩大公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4重新找准市场定位

找准区域市场定位。依据三门江森林公园休闲旅游驱动机制,三门江森林公园地理范围相对较大,本身可形成一个游憩中心地,其主要的休闲旅游竞争对象是城市市区及郊区的各个RBD:城市公园、郊野游憩中心地和观光游憩中心地,三门江森林公园所属旅游区域应定位为城市市区和城市郊区所形成的城市旅游区域;明确客源市场定位。三门江森林公园丰富多彩的森林资源为科普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空旷幽静的森林生态环境及其负氧离子含量高等有利于康体健身成为吸引市民前往休闲旅游的重要拉力,三门江森林公园相对幽静的森林生态环境正好迎合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需求,能够充分满足城市化困境中的城市居民日常、周末及节假日的休闲旅游需求,缓解市民工作压力、改善市民的日常生活、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因而,三门江森林公园具有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充分条件,其客源市场应定位为本地城市居民。

4.5重视旅游主题打造,追求文化内涵

注重景区主题打造,三门江国家林公园要紧紧把握森林资源优势,围绕生态主题,充分挖掘生态文化和当地历史人文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使公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注重营造景区文化内涵,景区项目设计要突出主题,在景区项目设计上,应包括游乐活动设计、服务设施设计以及游览线路设计等3个方面;重视景区服务设施设计,使景区的服务设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4.6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

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区域比较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森林公园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特定的区域资源比较优势,推动旅游产品开发,提升公园竞争力;深化产业内部分工,构建区域内部产业链协调发展,注重旅游景区产品结构和功能创新,通过旅游产品结构和功能创新,塑造景区品牌,丰富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旅游体验需求,从而提升公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魏长晶,李江风,王振伟.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综述[J].林业经济问题,2006,26(2):142~145.

[2]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陈家刚.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4]郭英之.旅游市场营销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6]陈白新,苏雪痕,刘少宗.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8,14(6):53~56.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篇6

[关键词]红色旅游森林旅游井冈山

一、红色旅游及森林旅游

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一股“红色旅游”热潮,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指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随着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探求自然奥秘的渴求日益增强,森林旅游随之蓬勃兴起。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在人工或天然的森林生态环境里从事的集知识性、参与性、观光性和社会责任感于一体的旅游活动,是国际上正在兴起的一种有利于保护自然的新型旅游业――生态旅游业的主要形式。

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就决定了有相当一部分革命纪念地分布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地貌复杂、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山区。所以,“红”、“绿”资源在空间上形成天然的组合,这种状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井冈山也不例外。井冈山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井冈山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森林旅游开发潜力很大。

二、井冈山森林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部,罗霄山脉的中段,享有“天然动植物园”和“绿色宝库”的美誉。风景名胜区面积261.43平方公里,分为11个景区,76处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井冈山森林资源丰富,有山林面积189.7万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数超过8000个,有的地方达到12000个,有“天然氧吧”之称。这里污染少,噪音小,森林覆盖率达86%,各类植物3800余种,拥有全球同纬度保存最好的次原始森林7000公顷,还有一片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常绿阔叶林。景区年平均气温为26℃,是理想的避暑、疗养胜地。

井冈山旅游部门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开发了景区内的龙潭、主峰、百竹园、朱沙河漂流等一大批自然山水景点,增添了狩猎、攀岩、迷宫、高空钢索表演等旅游项目。但井冈山的森林旅游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批能代表井冈山森林旅游形象的特色旅游产品。由于资金投入不够,森林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内容单一,森林旅游市场较狭窄;当前,人们给予井冈山更多关注的是红色旅游,对井冈山森林旅游的社会认知度还不高,不利于森林旅游的对外宣传,从而影响了井冈山森林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缺乏森林旅游专业人才,井冈山森林旅游规划及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三、红色旅游背景下井冈山森林旅游开发的机遇

井冈山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中国革命的一代英豪培育了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井冈山精神。因此,中国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井冈山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也非常重视井冈山的发展,在政策和经济方面给予了特殊的优待和支持。井冈山森林旅游开发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红色几乎成了井冈山的代名词,红色旅游的发展为井冈山吸引了众多的客源(表1为井冈山近5年接待游客人数)。由表可见,2005年井冈山接待游客人次比2001年增长了一倍。

表1井冈山近五年旅游接待人数单位:万人次

资料来源:井冈山旅游局

井冈山的生态环境受到游客的青睐,不仅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更是因为井冈山市政府对红色胜地的重新定位和规划。现在绿色旅游已经成为井冈山的又一张名片。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井冈山正在由此前的“红色”旅游转向“红+绿”的旅游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会逐步完成由“红向绿”的转变,由革命教育旅游向环保生态旅游过渡。

四、井冈山森林旅游开发策略

1.加大井冈山森林旅游宣传力度

井冈山自然景观资源丰富而独特。井冈山风光绮丽、景色迷人,自然景物景观似锦簇花团,各显雄、险、秀、幽、奇特色。既有气势磅礴的云海、奇妙独特的飞瀑、瑰丽璀璨的日出、蜚声中外的十里杜鹃长廊,又有享誉全球的黄洋界、茅坪八角楼以及被载入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的井冈山主峰,更有亚热带次原始森林、稀有的珍贵树种、栖息林海的珍禽异兽。

虽然井冈山市早在1982年就被批准为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有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但多是以单纯的旅游接待地为主要性质,且注重革命传统的宣传,而忽略了对优美自然风光和森林旅游资源的宣传,影响了其目标市场的定位与客源市场结构。

森林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概念,发展潜力很大。所以,应该利用各种媒体,精心组织井冈山森林旅游推介活动,大力宣传森林旅游文化,让游客感受井冈文化的无穷魅力。可以多途径、多层次宣传森林旅游知识和旅游信息,设计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各种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出良好的森林旅游市场,以高质量、高标准、优质服务及特色森林旅游产品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借助电视、电影、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运用信息化手段,集中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网络化覆盖和传递井冈山的森林旅游信息。

总之,创新旅游形象宣传和市场营销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形象宣传和市场营销来提高井冈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新井冈山森林旅游品牌是当务之急。

2.塑造井冈山森林旅游形象

旅游经济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一个地方要力争吸引足够的客源,关键是要有适应市场的旅游产品。旅游形象是对一个地区主要旅游产品的高度概括、提炼和抽象,自然要遵循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而不是有什么产品就打什么招牌。因此,对于森林旅游在井冈山旅游中占什么地位,应给予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要根据市场需求策划并强化井冈山的森林旅游形象。

井冈山高大雄伟的形象,不仅是因为有众多著名革命遗迹、遗址和当年其光辉的斗争历史,更因为有黄洋界、八面山、双马石、桐木岭、朱砂冲五大哨口,海拔高度都在千米以上,素以雄伟高大险要著称,而且五百里井冈横跨湘赣两省、山峰陡峭、峰峦岩壑、挺拔奇伟,是其他旅游名山无法比拟的,这些构成了井冈山雄伟高大的形象。因此井冈山旅游业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其资源的综合性,强化“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主题形象,借红推绿,突出“绿色宝库”的特征,做足“绿色文章,彰显家园魅力”。

3.促进井冈山红色旅游、森林旅游综合开发

从旅游形式来说,红色旅游属于观光游,是一种奔走、游览的旅游方式,旅游者一般停留的时间较短,难以吸引旅游者久留;再有,近年来各地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可进入性提高,也缩短了旅游者实际停留的时间;由于革命圣地和纪念地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质,一般门票定价不高。上述因素决定了红色旅游的收入水平不会太高。为了增加旅游收入,争取常年保持比较大的客流量,同时大力开发森林旅游产品,增加旅游总收入。

井冈山作为革命圣地,除了拥有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同时也拥有良好的森林旅游资源,民风淳朴,物产丰厚,山清水秀。因此,井冈山作为革命纪念地在保护开发好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应加大风景资源和民俗资源开发的力度,建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风光休闲区,既可以美化革命圣地的环境,又能丰富红色旅游活动的内容,做到井冈山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的综合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要跳出红色局限,增加森林旅游内容,形成红色旅游与森林旅游的旅游产品组合,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

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旅游者早已厌倦了“隔着玻璃看,耳旁别人讲”的固定模式,渴望更多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应努力提高森林旅游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让游客有切身感受,避免博物馆解说式旅游的枯燥与单调,使革命文化精神与当代市场需求达到有机结合,吸引大批游客。

井冈山最大的特点在于,自然景观和红色革命遗址交相辉映,使游客在接受革命教育的同时,可以欣赏到美不胜收的风景。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将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旅游资源完美整合,才能使井冈山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4.推广井冈山森林旅游特色项目

森林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诱人的野趣及独特的保健功能,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到森林旅游活动中来。回归自然、欣赏自然、体验自然,将逐渐成为现代人休闲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

森林旅游去除少数有特殊人工景观能吸引游人参加外,主要依靠天然景观取胜。井冈山的奇石幽谷、飞瀑流泉、碧波溪潭、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等高品位自然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开展森林旅游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篇7

由中国绿色时报社《森林与人类》杂志发起的“寻找中国森林氧吧”生态公益行动,主题鲜明,饶有意味。自2015年启动实施以来,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和接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释放了社会对于包括呼吸清新空气在内的健康需求。

首先,这个行动契合了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随着我国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推进,林业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林子不砍了,经济怎么发展?强调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要求国有林区不但要把资源保护好,也要把民生保障好。坐拥宝贵自然资源的广大林区,森林旅游就成为林业部门大有可为的接续产业和新的优势产业,可以为林业基层职工创造更多增加收入的机会,帮助边远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寻找中国森林氧吧”公益行动,正是一个宣传推广森林旅游资源的良好平台。有很多地方和单位也正是看到了这个商机,竞相参与到了“寻找中国森林氧吧”行动之中来。

其次,这个行动有助于推动全社会生态道德的培育。我国众多国有林场、苗圃、国有林区、自然保护区等基层单位的务林人,几十年默默奉献、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系统,不仅为改善当地生态面貌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子孙后代保存和积累了珍贵的森林景观资源。保护好、发展好这些自然资源,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共同责任。但是,这些美丽的森林景观往往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需要宣传部门向社会推介,让社会了解这些森林风景资源,让人们在开展森林旅游、森林体验的过程中,唤醒更多的生态良知,激发更多参与生态建设和保护的自觉行动,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这个行动打造了一个很有潜力的森林旅游品牌。“寻找中国森林氧吧”公益行动,抓住了林业的优势和社会公众需求的结合点,选取大家共同需要和关注的话题,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中国森林氧吧”这个概念尽管提出才一年多,但已经成为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森林旅游品牌。中国森林氧吧单位都是从众多申报单位中,经生态、景观、旅游等方面专家严格论证而遴选出来的,因此,在一定意x上说,“中国森林氧吧”就是优质森林旅游地的标志。

“寻找中国森林氧吧”公益行动,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受到社会的关注、基层林业部门的欢迎,产生了日益扩大的社会效益。在下一步工作中,要从3个方面持续努力:

一是要稳步推进。要认真总结活动经验,打牢基础,完善机制、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努力把好事办好,让中国森林氧吧品牌越来越响亮。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篇8

【关键词】森林公园建设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经济发展

一、森林公园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森林公园出现至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不同国家对森林公园的叫法不同,有的叫自然公园,有的叫国家公园,有的叫森林公园。我国的第一个森林公园是在陕西的骊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个部级森林公园在张家界建立。此后十几年中,全国不其他地区都争先恐后的建立起了多达几十处的森林公园,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了加强森林行业的管理与辅导工作,在1992年我国成立了森林公园管理机构,之后又成立了中国林学会与森林生态旅游分会。随着几十年的发展之间形成了一套规范化、制度化和成熟化的深林公园建设管理机制。二十世纪初,全国上下建立起的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森林公园已经达到了近1500处之多,总体的经营面积也达到一千多万公顷,占我国森林总体面积的近十分之一。森林公园的宗旨是不消耗森林资源,体现出了社会效应、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也实现了森林天然林的保护作用。

二、生态旅游的概述与意义

(一)生态旅游的概述。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行业,它是知识经济化在旅游业中的集中表现,普及了自然知识,使人类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深化和启迪了人类与自然的环境意识相互渗透融合的旅游业,充分反应了时代的特性。生态旅游一词最早是由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的。国际生态旅游组织对其定义;生态旅游是具有维护当地人民生活与保护自然环境的旅游活动。由于生态环境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其内涵也在不断被充实,即在被人们保护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只,以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社会景观为主题的旅游,游客可以接近大自然,充分了解自然、享受自然,净化心灵,使游客能够自觉的保护自然与环境的一种高雅的、文明与科学的旅游方式。

(二)生态旅游的意义。

生态旅游的意义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它能够是人们更多的深入了解大自然。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陶冶文明的情操,培养人们喜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其次是它能够普及相关的科普知识,使人们对生态旅游有充分的认识。最后是它能够有效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环境,使得各地区能够充分交流,进而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森林公园在我国林业经济中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旅游,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节假日消费经济的火爆程度更加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建设森林公园,开发森林旅游资源,不仅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可发展,还能够有效的保护地方的生态环境,带动贫困地区的群众发家致富。张家界在建立森林公园之后,凭借森林旅游业的推动,改善交通环境,公路、火车、机场逐步建立完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四、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物质和生态文化的需求是人类在生活中所必须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物质需求与生态需求相比较,生态的需求比物质需求更为难以解决。随着高楼大厦林立,噪声更是不绝于耳,雾霭现象严重,从生态环保意义上来说,人们的绿色生活质量下降很多。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正好满足了人类提高生活质量,满足了人们对生态需求的需求。在当今,全社会都在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现代社会可续发展问题的基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早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破坏更是关系到了人类的发展和生存问题。因此,生态旅游的出现正好为旅游业的发展困境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改变了传统的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协调好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关系,进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的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问题,是在总结发达国家的教训与经验之后,进而结合我国的自己的国情,立足于保护、开发、特色发挥与发展协调的可持续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观点:

(一)森林公园的整体建设上应该以生物工程为主题,体现营林育林为目标的建设纲领。尽可能的做到景观建设与环境保护还有设施的建设要共同发展、共同规划,实现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总体规划森林公园的编制问题时,需要对森林公园的地质、生物以及其他资源进行认真可靠的调查。以此来更好的估计在开展建设时对自然环境损害程度,提出更好的解决对策。

(三)生态旅游业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习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中发挥着长期而又深远的影响。以可持续发展为思想理论基础,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并利用当地的风俗文化作为生态旅游的发展资源,提高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文化品位。

五、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物质文化水平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灵上需求。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提倡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逐渐成为了国际生态旅游的新方向。从世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已经有很多发达国家将生态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一项中支柱。其他一些较为落后的第三世界的国家和地区,生态旅游业都为其带来了巨额的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生态旅游已经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不久以后生态旅游势必会成为我国的主体旅游开发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田里,李常林.生态旅游[J].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2).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篇9

关键词:白马山森林公园;管理;对策;遂昌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255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走进森林、回归自然,正逐步成为广大市民进入小康社会后扩大精神文化消费的热点,同时这种需求越来越大。把握森林公园的社会公益性、文化游憩性、科普教育性的理念,把森林公园建设成为促进林业自然保护、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弘扬社会生态文化的阵地,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森林公园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体系,正日益重要。白马山森林公园位于遂昌县城西北15km,主峰海拔1621m,总面积8497.14km2,境内林木葱茏、云雾缭绕,空气负离子是城市的100多倍;有海拔1250m的高山平湖,极具山水灵秀;地势高险,集静、绿、清、凉于一体。七月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29.3℃,气候凉爽,形成了“常年云雾,夏季无夏,冬季雪丰,春花迟发”的特点,四季景色秀丽多姿。被誉为浙南庐山、避暑胜地,兼有深山僻谷瀑布、岩峰景观。有香果树、凹叶厚朴等11种植物列入部级保护植物,有黑麂、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黑熊、猕猴、小灵猫等23种部级保护野生动物。公园内共有40多处景点,每个景点都有神的传说,吸引了历代众多的名人逸士和四方游客。白马山森林公园风光迷人,游乐项目丰富,一星级涉外酒店白马山庄、小木屋、林海人家餐厅集食宿、娱乐为一体,是盛夏纳凉、避暑、休闲度假的绝佳场所。

2保护管理概况

白马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经营管理主体为白马山林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按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履行职责。该公园自建立以来,经公园主体开发单位白马山林场多年的不懈努力,做了大量的实质性工作,形成了该公园独特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

(1)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森林公园环境。“白马山庄”为20世纪90年代建成,内部设施严重老化落后,与当前旅游发展形势极不相适应。为提升公园的硬件设施和接待能力,林场投入200余万元资金,对“白马山庄”进行了全面改造,内部进行优化结构改造,并整体转换了内部设施,添置了空调和宽带网接入,大大提升了公园接待能力与档次。同时新建了歌舞厅和露天篝火等娱乐设施,对小木屋进行了翻修。

(2)加强安全旅游管理,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对园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园工的服务管理水平,努力树立森林公园的良好形象。注重突出旅游安全工作的时效性,集中抓好黄金周、节假日等时段前的安全生产整治,经常性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增添安全设施,以横幅、警示牌、小彩旗等形式进行温馨提示,充分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努力构建优美、整洁的旅游环境。

(3)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做好公园特色文章。依托丰富野生植物和周边农家菜,着重做好“土”和“野”的文章。开发野生土家菜系列如土鸡、土鸭、土猪、土牛,红烧肉、农家豆腐、农家腌菜、野菜苦叶马兰头以及季节性农家自种新鲜蔬菜等。根据境内资源优势和整个景区的实际情况,坚持景区开发与外部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主体景区开发与农家乐发展相结合,森林公园与周边农村连动发展,旅游开发与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开发。

(4)努力推进公园森林景观建设,严格保护生态景观资源。紧密结合林场的林业生产,在实施中充分考虑公园森林景观建设需要,选择具有观赏性的苗木进行造林植苗,完成阔叶林发展工程项目,种植阔叶树苗,并对各项目工程区域进行了劈山抚育、容器苗补植。加大园内森林、岩石和水利等景观资源保护力度,下大力气做好护林防火宣传,加强野外火源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林农与游客的防火意识,维修防火线、林道。

3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2008年遂昌县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了扩面,白马山林场公益林面积达89.7%,木材采伐量剧减,加之林场负债沉重,职工人数众多,资金严重不足,没有能力对森林公园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致使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森林公园的开发和建设。虽然林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进行了一定的资金投入,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白马山国家森林公园资金短缺的现象。

(2)季节波动性大,市场地位低。白马山景区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所接待的大部分是路过的游客。白马山景区并不是现有顾客的最终目标场所和消费对象,只不过是一种观光旅游,不具有独立性。它的发展受到景区来往人数规模和景区接待能力的限制,本身不具备吸引力和品牌效应,自主发展能力弱。

(3)缺乏独特性,特色不明显。白马山景区与外地相比虽有地域特色,但发展模式单一,特色不明显,游客重游率低,综合效益不高。走进白马山基本上就是打牌、吃餐饭、喝口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需求。

(4)季节性较强,客源基础薄弱。白马山景区现有的客源主要是到景区观光的游客,因景区住宿紧张,没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客源群体,而遂昌景区人流集中,相应地白马山景区也以季节性和节假日为主,四季客源不足,真正以休闲养生为目的的长住客几乎没有。

4发展对策

(1)抓住机遇,不断拓展绿色空间。当前,遂昌县已进入浙江省级森林城市行列,赋予了森林公园新使命,拓展了绿色发展新内涵。要在保证森林旅游资源总量和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在体制和机制上不断创新,进一步拓展绿色空间。

(2)精心谋划,努力打造重点项目。努力打造以大平殿、小平殿、白马山、仰天坞景区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森林游;以森林生态景观为核心,以白马湖——浙江最高火山湖的湖光山色为基底,融入佛教朝圣地与人文史迹为一体,打造山水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适宜开展休闲观光、度假、消夏避暑、承接各种会务为主功能的生态旅游度假区。精心营造具有悠久历史的洪恩寺(白马寺),为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提供一个休生养性感悟人生的场所。

(3)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大力引进和吸纳社会资金,提倡森林公园以自然资源为本,进行股份合作改造,由单一经营方式发展为国家、集体、个人、股份、合作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经营方式,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从而有效提升森林景观质量,改善公园的水、电、路、牌示等基础设施,使公园的硬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4)加强宣传,拓宽森林旅游市场。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网络信息等大力宣传森林旅游资源,不断地拓宽客源市场。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举办节会旅游、会务旅游、商业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努力促进森林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军鹏.对河北省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2(6).

[2]汤春琳.《我国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改革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10).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篇10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30903

1引言

大邑县是四川省林业大县、四川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和部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在全域成都规划中位于“龙门山龙泉山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县委在其第十二届四中全会上,立足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禀赋,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以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为发展目标,为大邑县生态经济描绘了发展蓝图。

2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发展概况

2.1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首次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1]。我国于1995年为生态旅游做了以下定义:在生态学观点和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保护自然及文化遗产,拓展旅游区人们就业空间,兼有生态科普功能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有4个基本特点。

(1)普及性。生态旅游是在传统旅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旅游产品,只要以欣赏自然景观、了解生态旅游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为旅游目的,并能够自觉地保护和珍视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都属生态旅游范畴。

(2)专业性。生态旅游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其旅游取向多集中于不同生态学性的自然景观资源上,这就要求旅游的项目、路线、设施、服务的设计和管理均要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

(3)保护性。在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建设时,充分尊重自然,将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培育措施纳入规划中。正确评估生态资源经济效益,将资源的生态景观效益按评估价值计入成本核算,维系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

(4)原始性。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或自然生态和原生性地域特色文化为主要吸引物,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具有相当强的原生态特征。

2.2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2.2.1世界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将生态旅游作为强势产业优先发展,主要基于生态旅游除具有传统旅游产业综合性强、产业带动力大、资金回笼快等特点外,还具有投资小、风险低、可持续和窗口功能强等特点[2]。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有:文化型生态旅游如西安古城游、科普型生态旅游如美国开发的地震游、生活型生态游如日本的务农旅游、自然保护型生态旅游如各国开展的森林公园游。而自然保护型生态旅游中的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主要原因是森林体量大、环境质量高,具有同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感受。

对现已开发的生态景观进行科学管理,促进生态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确保生态旅游景点地区环境和居民的切身利益。定期进行生态资源环境监测,通过科学监测和研究确定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力。既要加强生态旅游的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还要动员和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资源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妍.四川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2]胡晓媛.四川省生态旅游区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构建[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1.

[3]张晶,袁梅花,唐善茂.旅游生态创新理论及创新方案研究――“旅游生态创新问题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广西社会科学,2010,31(6):258~259.

[4]陈洁,王力峰,章昌平.生态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J].大众科技,2012,11(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