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十篇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十篇

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2:55

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篇1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223-02

体育教育是义务教学阶段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在现实应试教育潮流中,体育教育已经被边缘化。体育教育是通过以身体练习指导为主要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提升健康水平,让学生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催促着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不断开发出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措施,同时也要求全体体育教师,不断的深造、不断地探索、不断提升,使自己成为一名作为一名一专多能型的优秀教师。

1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与传统教学措施

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而根据当前的中国国情,初中教育依旧比较偏向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中,体育教学成为一门副课,不受重视,有时候甚至会被语文、数学等主课所占领。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初中教学中,体育课按照课程标准执行的不到2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初中没有按照课程标准执行体育教育,或者说对于这些学校,体育教育已经被严重边缘化了。初中阶段体育课程传递教学手段为:(1)教师讲解示范;(2)学生模仿练习;(3)纠正错误动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适应新课程标准中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健康水平的提升。体育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为: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学生无法从单调的体育课程选项中寻找自己的兴趣,另外体育教学条件的不足,导致像足球、游泳等教学项目无法展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必须打破,只有打破这些传统,不断摸索。

2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探索

2.1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搭建体育交流平台

目前我国的初中体育教育体系结构不够完善,存在很多弊端。首先,体育教育不够重视,虽然在各地中考中,有体育考试这一项,体育成绩也占一定的比例,但是没有形成一项特定的考试模式,让体育考试成为一种虚设。教育部分和学校应该加大在体育教学方面的投入,而不是一味去追求升学率,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爱好的重要阶段,配备完善的教育设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让学生盲目的接受教学大纲的安排,甚至于去参加一些学生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体育课程。搭建完善的体育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与体育教师能够面对面的交流,让体育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想法,提升学生的体育爱好兴趣,更好的开展体育教育,使其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教育目标中包括了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目的的身体、心理、社会的协调发展的三维健康观。体育教育的三维健康目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级管理的配合,合理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战略目标与实际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处理协调好“学”与“训”的关系,利用学校的体育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学校与家长、学校与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通过交流平台活动展开让学校、家长、学生之间可以事实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训练情况,及时分享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将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与身体素质训练、运动技能掌握结合为一体,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在运动释放压力,通过运动来促进文化学习。

2.2转变体育教学思观念想,运用先进教学理念

传统教育观念中体育课就是体育教师带领一群学生做做游戏、搞好群体活动、抓好课余训练与竞赛,有这种传统思想的体育教师,已经与时展的产生了脱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到“言传身教”,把体育教育工作当成一份责任,一种崇高的事业,紧跟时展步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进步、共同发才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所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许多行业,同样改变着教育业;利用互联网的远程教学等教学模式已经兴起。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开展体育教学,如利用GpS定位设备,在校园开展校园寻宝活动,事先在校园各个角落里摆放目标物,学生通过定位设备寻找目标物,通过这个教学活动,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练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方向感等等。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探索新课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此外,单一枯燥的w育训练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体育课程的的需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了解心理学、营养学、运动学等与体育息息相关专业学科,让学生能够在接受体育教育同时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都得到了提升,把学生培养成乐于运动、敢于创新、善于交往的综合性人才。

2.3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教学活动

初中阶段是学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不仅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非常大的变化,由于学生们之前的锻炼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身体素质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有些身体素质要好一些,有些学生的却要差一点。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进行了解,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方案,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之中。所以,教师可以对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难度稍大的活动,让他们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对体育的兴趣,增强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对于身体素质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就可以为他们安排一些难度较小且掌握起来非常容易的活动,让他们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完成增强对活动的信心,克服在体育锻炼中的一些惧怕心理,让学生的心理可以更加健康的发展。同时,教师需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有任何的偏见,反而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进行体育训练活动,增强学生的信心,加强体能锻炼的勇气。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对体育活动开展创新教育实践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教师必须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对体育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同时,通过中学课堂创新活动的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也应该有所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通过对活动的介绍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热情,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让体育课堂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进而从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到综合素质的转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对教学形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保证学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全面提升,增强他们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这样也是每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也是需要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丁.体育创新体系的研究和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3l-32.

[2]傅建侠.构建科学创新的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59-61.

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篇2

【关键字】初中体育;新课标;教学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差异性发展的关系,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长期以来,体操、田径、篮球、足球,武术、排球……都是一人包揽,体育教师勉为其难,敷衍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再者,我国农村学校多,办学条件差,场地、器材缺乏,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因此,要全面完成《大纲》要求,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技能、技术是很难办到的。

一、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的新特点

1、体现健康第一

体育新课标反映出来的最大特点是课程理念更新,“健康第一”思想深入人心,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初中体育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已经不再过分追求加大运动量,不再局限于健身,不再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一种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促进所有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已经有了初步体现,初中体育教师已经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投放到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

2、突出学生的主体低位

初中体育教师对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一点,认识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师思考问题时的立足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在许多初中体育教师的教案中都清楚地分列出了“学生活动”这一栏,表明了中学体育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不再像过去那样,用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合作学习的机会也在增加,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

3、课程设计有创新

初中体育教师们都力求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对教学的认识,从教师在“课的设计”使用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与过去有着明显的变化,初中体育老师从学生兴趣需要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出生动活泼的教案,这表明了教师对各种教学活动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最能表现自己独特构思的个性化教案,而这些构思与设计又是与课的教学目标直接联系的,这也说明了初中体育教师已经走出了传统教学一些陈旧观念的束缚。

二、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课堂教学不重视

当今学校教学虽在向素质教育转轨,虽已经实行新课标,但很大程度上仍是以原有的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校只追求升学率,为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就随意占用体育教学时间,缩短体育课时,更有甚者,将体育课用作劳动、开会等,体育课的实践时间被剥夺,体育课长期处于如此被轻视的地位。

2、体育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课面临的问题,就是场地不足,资金短缺。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以及场地每年都要进行维修,学校对这块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还有一些学校购买了体育器材,但是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也造成了学校在体育器材上的匮乏。

3,学生个体差异性未被重视

在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中,初中体育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虽然都是依据基本理念来精心设计授课内容,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刀切的想象依旧存在,统一讲授授课内容,让学生统一接受课堂知识,体育教师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未进行选项教学的学校来讲,在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

4、应对新课改中的困难准备不足

新课改实验初期,一些初中体育教师凭着一股热情和积极性,对传统教学进行宣战。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初中体育教师由于对课程改革的难度估计不足,产生了许多困惑。对课程改革需要中学体育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力感到不能接受,面对着每周十多节甚至更多课的实际情况,从思想上产生了隐性抵制,即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轻车熟路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创新与探索的空间不多。

三、提高初中教学效果的策略

1、认清体育课的角色

体育课不被看重是正常的,几十门课业总得有个轻重排序,但体育课若遭受歧视,那就属于社会的一大时弊。体育课虽是小三门之一门,但它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贬低它、扭曲它、挤占它甚至打压它的种种言行,当然都该受到严肃批评。即便排在全校课程系列的末尾,也并不丢脸,把握不住自己的立身之本,才是最可羞愧也最为无救的败北。

2、转变体育老师的思想观念

初中体育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把素质教育贯穿到课堂中去。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做法,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切忌“分数第一”的短期行为。另外,体育教学中面对的学生个体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健身、健心、适应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健康三维观。

3、学校要加大体育投入

学校方面要更新办学指导思想,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学校的指导思想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改变以往只顾追求升学率的片面做法。同时,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购买必备的体育教学器材,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所购置的器材进行管理。学校、社会和家庭要互相沟通,相互配合,加深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确保实现预期的。

4、精选教学内容

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们不但不能“淡化”,而且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把体育课的根本一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否则我们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5、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

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所以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如何抓住新课标的理念实质提炼改造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丰富多彩,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外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近些年来随着“音乐舞蹈进课堂”,“激发兴趣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观念的现代化

1.要注重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获得。在新课程全面实施条件下,要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归根揭底还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长跑时只是简单的跑,学生就不会主动去练习,但加些人文感情如“迎奥运火炬传递”就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2.要提供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教学方法应能为学生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使其择优而行,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能、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社会适应能力提到提高;都能学到新知识,并在运动技术上有所提高。初中学生大多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及经验,并且自认为有一些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在学习的兴趣上有较高的积极性因而学得更好,如在七年级投准教学中,教师讲授了投准的基本原理并提供了几种投准的方法后,让学生通过选择教师提供的方法及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得到自己希望的结果。

3.要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教学方法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应提倡“形散神不散”。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能在现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敢于想象敢于行动的好习惯,在对动作的重点、难点分析时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抒发不同的感受,认可并承认学生能力上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发展空间,促进学习的热情的提高。

4.要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的技能基础,对于他们来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就象我们教会学生运球并不难,但是让学生学会怎样打好篮球却很难,教师应在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注重与学的学习方法方式能力等结合,同样,在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会学生锻炼比带着学生锻炼更为重要。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方法选择的创新化

1.运动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运动技能不但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而且是达成其它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如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呢?北师大学者贾齐老师提出了“曲线式教学”的构想,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学生表面上看是循着一条曲线学习技能,导致了运动技能获得效率方面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在另一方面,却通过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的培养这一教育意义上的价值的实现得到回报。“曲线式教学”为改变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弘扬。也为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技能教学方法提供了思路。

2.拓展和改造过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材时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如在教学中引进软式排球运动作为教学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的需要选取不同重量的软式排球,同时规则也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当因传球不好而使比赛经常中断,可以采用球一次着地后再击球的方法;也可以一个人连击两次球。在技能学习上,先从比赛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赛理解技术的意义,并自然地掌握技能;当学生的技能没有明显提高时,就通过改变规则的方法对学生技能进行诱导。场地可用羽毛球场地来进行比赛和教学,网高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使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也能愉快的运动起来,并且体会到人与人、队与队在运动中的关系及规则的意义等。

四、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师教学方法运用的个性化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学习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不设上下限,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身心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备课中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满足学生独立性学习的要求。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束缚。既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与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摘要】:新课程改革克服了以往体育课所存在的问题,强调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所以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如何抓住新课标的理念实质提炼改造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丰富多彩,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外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近些年来随着“音乐舞蹈进课堂”,“激发兴趣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观念的现代化

1.要注重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获得。在新课程全面实施条件下,要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归根揭底还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长跑时只是简单的跑,学生就不会主动去练习,但加些人文感情如“迎奥运火炬传递”就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2.要提供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教学方法应能为学生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使其择优而行,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能、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社会适应能力提到提高;都能学到新知识,并在运动技术上有所提高。初中学生大多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及经验,并且自认为有一些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在学习的兴趣上有较高的积极性因而学得更好,如在七年级投准教学中,教师讲授了投准的基本原理并提供了几种投准的方法后,让学生通过选择教师提供的方法及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得到自己希望的结果。

3.要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教学方法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应提倡“形散神不散”。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能在现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敢于想象敢于行动的好习惯,在对动作的重点、难点分析时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抒发不同的感受,认可并承认学生能力上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发展空间,促进学习的热情的提高。

4.要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的技能基础,对于他们来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就象我们教会学生运球并不难,但是让学生学会怎样打好篮球却很难,教师应在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注重与学的学习方法方式能力等结合,同样,在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会学生锻炼比带着学生锻炼更为重要。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方法选择的创新化

1.运动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运动技能不但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而且是达成其它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如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呢?北师大学者贾齐老师提出了“曲线式教学”的构想,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学生表面上看是循着一条曲线学习技能,导致了运动技能获得效率方面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在另一方面,却通过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的培养这一教育意义上的价值的实现得到回报。“曲线式教学”为改变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弘扬。也为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技能教学方法提供了思路。

2.拓展和改造过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材时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如在教学中引进软式排球运动作为教学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的需要选取不同重量的软式排球,同时规则也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当因传球不好而使比赛经常中断,可以采用球一次着地后再击球的方法;也可以一个人连击两次球。在技能学习上,先从比赛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赛理解技术的意义,并自然地掌握技能;当学生的技能没有明显提高时,就通过改变规则的方法对学生技能进行诱导。场地可用羽毛球场地来进行比赛和教学,网高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使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也能愉快的运动起来,并且体会到人与人、队与队在运动中的关系及规则的意义等。

四、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师教学方法运用的个性化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学习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不设上下限,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身心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备课中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情趣教学;概念和实施

兴趣,是人们对于一切事物进行探究的起因。在教师进行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进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素质。

一、情趣教学的概念

情趣教学法是以中学生的感性认知学习之中产生的兴趣对学习的重要影响为依据,把学习过程中的“情”和“趣”联系起来。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只有教师营造出能令同学们高兴、能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在情趣教学法教学下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课堂要有和谐的气氛,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要平等融洽。这样学生和老师之间才能很好地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建立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

二、情趣教学的实施

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教学方法不得当和严重的升学压力等原因,造成了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缺失或厌弃。而实施情趣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体育教学变得多姿多彩。在新课改的契机下实施情趣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把教师变成学生游戏过程中的朋友。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变得和睦,课堂氛围才能变得融洽。同时,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游戏也是必要的。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初中生,是孩子爱玩爱动的生理阶段。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进游戏,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小的竞赛来增加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更让同学们所接受。正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地讲解如何进行摆臂、如何进行屈膝、如何进行奔跑,往往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并记住。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先进行例证性示范、然后进行游戏巩固,效果将更加明显。

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理念兴趣

在新课标下,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主体创新的精神,应成为体育教师新的教学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科意义及相关理解的传达,改变教学组织形成及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在初中体育教学方面有如下几点试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学练环境

师生关系冷漠、紧张、对立,学生就不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如果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要信、可爱,学生喜欢你,也就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筹划,全面设计好场地、器材。场地、器材的布局要新颖、美观。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教师还要转变角色,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与学生一起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

2启发教育,培养兴趣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晓之以理,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重要性,明白德智皆寄于体的道理: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只有获得强健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学习;只有打好身体基础,才能够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从而目标明确,认真上好体育课,形成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的尤为明显,针对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教师应该对学生采取多方面的说服教育,利用课上、课下时间进行,必要时协同科任教师或家长来全方面的进行,让学生对身体健康。有一个全新的注释,使其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其本身深刻意识到为社会做贡献没有强健有力的身体做保证,就失去了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使学生逐渐地产生一种想具有健康体魄的愿望。

3耐心灌输体育文化知识,提高兴趣

初中学生,文化素质不高,特别是体育文化素养欠缺。有的认为体育是简单的身体活动,是纯粹的一种竞技运动,对体育课看得很轻,认为是可上可不上的课。针对这种模糊认识,上第一节课就应给学生讲体育文化,使他们明白体育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与体育事业发展的正相关关系,体育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关系及与我们生活质量的关系等。通过体育文化知识的讲解和宣传,使学生明白,体育不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且还是发展潜力很大的边缘科学.从而提高其体育的认识,增强对上好体育课的兴趣。耐心讲解体质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增强体质对促进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上好体育课的自觉性。懂得健康的体质是学好文化知识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功课日益繁重的情况下,没有健康的体质是不能适应和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的,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只会对提高文化学习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充沛的精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健康的体质不仅来自于先天的素质,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后天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调节身体,促使精力旺盛,学好文化知识课的需要。

4游戏教学法,维护兴趣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的自由活动余地,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易程度自己控制。三是在练习中学习。把教学内容和游戏相结合,是学生更容易理解。不会游戏的同学,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学会了这个游戏,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比单纯组织学生学示范动作好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学习-练习。四是不同场地、不同气候的条件下均可游戏,受外界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建华教学内容,维护学生兴趣。游戏法教学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乐意学习。体育课重视拥游戏法,可以激发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情绪,避免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受到伤害,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的游戏;素质练习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来放松肢体,或听信号大声笑来放松情绪全校性的体育活动可以阻止拔河比赛、球类比赛,这样可以促进学校学习气氛的转化,可以扭转后进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维护学习兴趣;班级体育活动亦可引入体育游戏,比如跳绳、小群体的竞赛均可调节学生关系和增强班级凝聚力。

5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作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最终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体育教师要运用体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认识水平、交往技能、语音水平、性格特征和体育基础等方面来培养。也可通过小组学习、友伴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比较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使学生自觉地采取相互配合的互补性学习行为。通过学生之间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的各种共同活动,又促进了个体更加活跃开朗,积极主动,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强化。

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篇6

一、把握教材,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高度集中,因此课堂时间设置不会过长。要利用好这宝贵的三十五分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具体来讲,就是重组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它既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工具,又是教师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还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材料。教师要对教材教法的进行精心组织和优化处理,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有序有法有度地科学支配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在耗时耗力恰当适度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课堂35分钟的作用,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科学地加工材料,努力使教材转换成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信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新学期初,我都会通读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到具体要上这一课时,再认真研读教材,把握体育三维目标,自己感觉胸有成竹,才踏上讲台。绝不打无准备的仗,更不能因为自己准备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而在课堂上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二、激发学生兴趣,在创新中培养体育能力

1.了解结构,开发环境。卢梭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他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而不是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我通过两年来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时他们才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挖掘潜能,创设多种快速学好动作技术的方法。转换方式,创造外环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及创新能力需要激发和培养,体育教师应具备这种能力。

2、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评判一堂体育课上得成功与否,课堂气氛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好的课堂气氛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而幽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情绪激昂,更好地达到健康锻炼的目的,也就是说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容易产生快乐感和自信心,表现为积极参与各种练习,动作轻松自如,并能更快地掌握教师所教的动作,练习时乐而不疲。例如:在短跑教学中,动作规格的讲述若平铺直叙,那么会显得比较抽象、枯燥无味、难于理解,若形象地告诉学生“起跑前要象一个被尽量压缩的弹簧,听到跑的口令或枪声是‘啪’的一声冲出起跑线,同时,起跑后要设想后面有只狼在追自己”。从而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声音和设想的情景,那么会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动作要领,又心情愉悦,更加喜爱体育活动。

三、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当学生身处一定的教学情境时,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自身的探究欲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体育教师要顺势组织学生自主锻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启发、点拨、鼓励等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高技能。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组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性,为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体能分组、选项分组、帮教分组、结伴分组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锻炼。争取做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情,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四、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且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教师应因地制宜,充分应用可利用资源进行教学。通过场地、设备、器材的新颖别致的选择与布置,使学生感到教学场地的优美、新鲜、一进入这样的教学场地,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就提高,活动欲望增加,有跃跃欲试之感,一上课就能积极投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

如体育器材巧妙合理的摆放,这样的场地设计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的好奇心倍增。再如多媒体、录音机、电视、录像、投影等现代化教学多媒体的参与,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且可以避免时间的浪费,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了解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信息,让学生及时获得最新的体育信息。

五、优化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篇7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了判断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的检验标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否认真对待学生,学生是否认真学习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否默契,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展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有效性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应该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真确价值的过程。有效教学主张老师树立教学目标整体结构观念,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指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运动技能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性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而,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体育课堂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二、新课程改革中的体育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的,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从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收益。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收益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传统教学的缺点

(一)体育教学观念陈旧。

以传授技术为主的指导思想仍在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校体育仍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感情、意志、心理、生活独立性等方面的培养。

(二)体育教学内容枯燥、师生间很少有互动。

传统体育教学技术性内容过多,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需要,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内容与社会和自然脱节,不利于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和环保意识的形成;不注重联系学生的身心特点,缺乏自由选择的余地,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自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太少,一直都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体现。

(三)体育教学方法缺乏新意。

始终都是老师示范,学生练习,没有形成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不利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从而导致体育课的气氛不够热烈,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师生间缺少团队的凝聚力,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意识和协作精神也就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三、制约体育有效教学的因素

判断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是要看学生是否有能力的提高、技能的增长,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进步大,说明课堂有效性很高;反之,有效性很低,甚至没有。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教师如果在备课的时候忽视了对上课时间的考虑,而把教学目标制定得非常细致和具体,就会使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的限制无法完成。给学生安排过重的负担是与新课标的思想背道而驰的,因此要适度给学生放松一下。

(二)忽视了运动技能的教学。

在很多中学里,体育课就意味着学生可以自由玩耍,教师只是负责监管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是整节课的灵魂与精髓,应该贯穿在整个体育课堂中。如果教师忽略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那么就会阻碍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不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教师要关注技能教学,使学生体验到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后所获得的愉悦心情。

(三)片面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不少体育教师认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一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如果片面强调兴趣而不重视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也是错误的。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出现了学生自由玩耍的局面。这样的体育教学虽然受到某些学生的喜欢,可是没有完成任何教学目标,就属于无效课堂。

(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不少体育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只是一味追求学生的好评,不重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更不要谈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了。为了让学生高兴,体育教师允许学生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时间长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任何的提高,教学内容基本为零,课堂有效性成为空谈。

(五)忽视了方法设计。

也有不少体育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也很注意实施,可是不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也不注意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他们把体育教学目的简单地理解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动作要领。

四、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针对以上种种存在的教学现状,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改进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淡化“竞技运动”教学模式。

淡化“竞技运动”教学模式并非要忽视运动技能的教学,而是要改变以往体育教学中,过于强调竞技运动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和正规化,完全将竞技运动的内容和方法移植到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倾向。

例如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追求学生的运动成绩。也就是谁跳得高、跑得快、掷得远就是好的,而忽略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真正目标——健康第一。因此,我们在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当更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提高和体育锻炼方法的培养,使学生的能自我锻炼,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体育成绩的卓越。

2.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体育教学的改革,要始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引,不断转变传统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体育教学观念。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把体育教学当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而不是看做一种目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3.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角色和地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由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转变,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运动员”向“教练员”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裁判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因此,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当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做学生的“搭档”、“朋友”充分的融入学生当中,利用各种方法调节课堂的气氛。

(二)精心的备好课。

备好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因此我认真学习专家的专题讲座。专家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从备课的意义、备课的理念谈到了具体的备课方法,指出教师要树立终生备课的思想,要更加注重隐性备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实践,丰富自身内涵,从而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要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同是也要掌握所教技术动作与前、后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2.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3.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冷漠、紧张、对立,学生就不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如果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可信、可爱,学生喜欢你,也就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反之,师生关系僵化、抵触、紧张、对立,即使教师的水平再高,学生不买你的账,不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一切都是枉然。教师只有和蔼可亲、宽容豁达,学生才有可能生动活泼起来。

(四)创设和谐的学练环境。

体育运动场地、体育器材设备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要给学生选择符合学生年龄、体能、技能、心理特征的场地和器材设备,对那些正规的竞技项目的器材设备、场地的大小与硬度、器材的大小与重量、设备的规格等进行教学改造,或创造一些新的器材设备,并通过改变规则、动作要求与组合等,增加学生完成动作的可能性、参与运动的乐趣。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师生共同自制一些体育器材,满足学生的要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筹划,全面设计好场地、器材。场地、器材的布局要新颖、美观。

(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

要想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1.要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完成体育教学,就必须把握住学生个性、年龄、性别上的差异,了解学生兴趣的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放矢,因材施教。

初中阶段,初中生在小学兴趣的基础上不断地分化,也更具有较大的选择性,他们对体育课和对不同运动项目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和选择受性别、个性、原有体育基础,学校体育活动的传统,教师的专长与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男生多喜欢运动量大,竟赛性强,能表现机智、灵活、敏捷的项目。女生则更爱好动作强度不太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能表现灵活、机敏和柔韧的运动项目。

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之后,才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教师要注意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适当借助于教学工具。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示范动作要领,还要用适合学生的语言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

2.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要激发学生学会表达自,对体育的看法,敢于和善于提问。教师要做好教案的设计工作,依据学生的具体知识和水平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特别要掌握好教学设计的难易程度和手段,不断提出和处理各种问题。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较低的起点进行多方位的设计,启发学生的思考方式和途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充分的有效的启迪,这样学生才会有林林总总的想法和创意;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的萌芽才能有机会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3.内容要有科学性和创造性。

教师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能对其安排难度过大或者过小的教学内容,否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特征的鲜活个体,学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一定要照顾到所有学生,使其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4.增强对运动技能教学的重视程度。

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运动技能的教学,尤其要重视动作要领的教授。体育教学中的动作要领是在体育运动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体育研究者总结出来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指导性非常强。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动作要领准确表达给学生,学生在充分理解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就会更熟练、更准确地完成各项体育动作。

5.整合体育方法和设计。

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运用了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与学生身心发展相符的教学手段,才能不断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增强求知欲。学生在习得体育知识以及技能的过程中,思维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仅要看表面现象,还需留意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意识。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运用诸多教学情境、方式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思维。

6.内容新颖与形式多样化。

从实践看,体育教学中,速度、耐力、力量和灵敏性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技能的巩固,都在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练习中获得的,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若不注意教法的灵活性、动性、样性和内容新颖性,总是死板的去教、去练、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力求全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发展个性和对体育诸多项目的爱好,开展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增强体育锻炼的实践,促进他们自我锻炼能力的形成,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六)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灵活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活动量的大小、学生情绪的反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力求避免重复、烦琐、单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各种体育练习,从而达到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

1.采用比赛教学。

中学生多争强好胜,一听说进行比赛就跃跃欲试,所以可以运用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学的方法要多种多样,努力克服“教师示范、讲解”的单一模式。直观教学非常重要,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录像、光盘等音像资料,加强直观感觉,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练习中,提倡好帮差活动,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后,进步将会很快,可以多请学生作示范或表演,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和展示创造力与表现力。教学内容的竞技化、教学方法的成人化以及教学组织的程序化,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2.采用教学形式游戏化。

游戏对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为此,可借助游戏的形式,把一些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寓练于趣”,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做下肢力量素质练习时,可以搞多人都能参加的立定跳远接力和用单双脚跳前进的划龙舟等。

3.采用“激励”教学方式。

激励教学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效。要避免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说:“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大家来看张三同学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是成功的”等语言进行激励。同时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前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策略,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服务于新课改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篇8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只要跟着教师学就行,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二、对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不同的年级规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体育课程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性”,同时也对选择教学内容提出了以下要求: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的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产生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作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价值和作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安排对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的教材,如:发展耐力素质我们采用了定时跑、定距跑、折返跑、跳绳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速度素质可采用快速跑、接力跑等练习;发展力量素质可采用实心球、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俯卧撑、立卧撑等;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可采用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的精神可采用篮球比赛和接力比赛等。

2、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初中大部分男生都喜欢篮球,制定教学计划时可多安排篮球课;而女生可安排健身操、跳绳、跳皮筋等项目。

3、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我将竹竿舞、跳绳、沙包、毽球引入了课堂,形成了学校的校本教材,对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另外我们还将对场地器材要求很高的垒球引入了课堂,用软式排球代替垒球,将棒击球变为手臂击球,用半个篮球场四个角作为四个垒,简化比赛规则,降低练习的难度,使学生掌握了垒球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战术,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法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教法的研究。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加强教法的改革。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传统的教学方法。(2)探究式教学。(3)分层教学法。

四、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增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学会锻炼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体育卫生保健常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锻炼、怎样锻炼、如何在锻炼中进行调控。

2、留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学自练的机会,如:体委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兴趣安排准备活动,小组长组织游戏比赛等,以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同时,安排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练习内容,有利于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水平,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于体育实践,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五、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

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教师仅对学生的运动成绩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不科学、不全面的。通过这种评价,只有少数人获得了鼓励,体验到成功,而大多数学生都成了体育学习的失败者。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和发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指引下,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篇9

一、创设和谐体育课堂优化体育教学

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下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学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掌握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

1.体育课的管理过程处理好教和学的积极性。体育课教学实际上也是老师对学生一个管理过程,老师按一定的程序把理论过程划分为若干各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前提,后一个阶段必须在前一个阶段成功的基础上展开,这样一环扣一环,构成了体育课的管理基本过程。教与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一般情况下,老师的示范讲解做到形象生动,而且时间不长,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厌倦。学生积极性达到一定高潮时,老师又要做到适可而止。

2.批评表扬,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在课堂上信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是消除隔阂,增强兴奋性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是在学生情绪低落和气氛沉闷时,老师如能及时的给予表扬,都能超到提高士气,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对违背常规的学生,老师要爱护关心,使他们感到批评是善意的。这样做,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师生的隔阂。实践证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化体育室内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

3.老师的态度、精神以及培养创新能力也是保持课堂气氛和谐的重要条件。态度和蔼可亲,讲课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学生的学习情绪会受到鼓舞,在?这种情况下,最易于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的练习。反之,老师精神萎靡不振,态度生硬呆板,组织和要求又不得法,学生的心情就会紧张,不愉快,大脑皮层也最易出现抑制状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能充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创新。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更新老师的观念,我们要运用一切手段在教育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塑造创新品质。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渗透创新教育优化体育课堂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表现机会。

1.老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老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就老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2.创新要以人为本,老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教材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如全国甲a足球联赛期间,安排足球教学并结合“四对四”足球比赛规则等等。学生个体只有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外部环境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3.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老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三、注重老师本身的魅力优化体育课堂

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有主导作用,老师本人的人格魅力,也是影响课堂效果的主要因素。体育老师结合教学特点,应在课堂中注意以下内容。

1.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动听的语调感染学生。老师的讲解对学生形成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老师讲解时,除了讲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的健身、健美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等)的作用以及审美价值。老师的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有时可穿插些幽默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注意节奏。老师的讲解切忌背书般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更不能在课堂上讲粗口、骂学生和讽刺挖苦学生,因为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师生关系恶化。

2.老师在课堂级要注意仪表美、行为美。体育教学中老师着装应该整齐、清洁、朴素大方,仪表、动作都要注意一个“美”字。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又要显示威严,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中规中矩,一投手一举脚都要给学生一个美的感觉,让学生感到羡慕,这就能用老师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差生;新课程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伴随而来就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智能倾向和智能结构,所以,传统教育中的形成体育差生的原因: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问题;身体形态发育不协调;身体素质差;运动技能学习困难;意志薄弱;羞怯爱面子;标准要求过高。是这样看待的,由于这些原因,学生主要是会在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中的一种或几种表现出弱势,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要正视差距,积极采取办法来缩短差距。

一、正视差距,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由于智力所属的类型不同,每个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相应的长处和短处。所以,承认每个人属于不同的智力类型,就必须承认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差别。有的学生可能天生不善言谈,口头表达能力欠缺,例如,他表述不清排球扣球的用力顺序或篮球投篮、网球正手击球的用力顺序,但可以准确地完成动作,说明他的语言智能中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弱项。有的学生天生对数字反应迟钝,逻辑性差,说明他不擅长数学逻辑智能。学生的智能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存在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因此,教师要树立“正视差异,善待差异”的学生观,学生观发生本质的变化。

重要的是,教师始终不要存有差生的概念,尤其是在某些卷面测试或体育达标中,教师不可以分数论英雄,以点代面,认为达不到平均水平就是差生。而要客观认识体育课业成绩中的差生现象,能够发现他们潜藏的优点,寻找到开发他们潜能的有效方法,坚信差生是可塑之才。例如,篮球打不好的学生可能排球不错或乒乓球、羽毛球打得不错。因此,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

二、因材施教,以强带弱

新课程要求形成因内容而异和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这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不同的学生由于智能结构各异,其学习风格就会有许多不同。教师要尽可能地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出发点,选择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内容,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学生的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创造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并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的多元的智能发展。教学目标难易的确立,既要照顾优势学生,又要兼顾劣势学生。此外,为了尽可能地发展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尽可能地做到多元化。

这样的教学留给了教师更大的施展个人教学艺术魅力的空间。例如,对言语优势智能的学生来说,可能喜欢相互讨论,在讨论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他们可以准确地描述排球的起跳扣球的动作结构(即躯体、上臂、前臂和手掌等多个运动环节共同作用的一个鞭打动作)以及用力顺序(腰部首先发力,然后肩带肌群、上臂肌群、前臂肌群依次发力),所以可以协助教师指导其他同学,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增强人际关系等。而对运动优势智能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动作的接受能力强,喜欢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成功的感觉,对运动有较强的本体感觉能力,要逐步培养其将感受转化成具体的语言表述出来,多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弱势智能。因此,要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制定符合实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近期学习目标,不是限期要他们达到什么标准,或赶上什么同学,而主要是实现自我超越,鼓励他们每次课都有收获,每个星期都有进步,从而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科学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因为评价的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师生双方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在以往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的评价方式下,产生了大批的差生。因为学生无力面对评价的既成事实,认为自己真的很差,逐渐丧失了自信,以至一蹶不振,最终成了一事无成的真正差生。即使你在其他方面才华横溢,一旦输在分数上,就很难有理由去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要把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持续性,使学生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对待体育差生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完成了什么动作、达到了什么标准等学习结果上,而要重视他们的学习态度、练习积极性、付出的种种努力和获得的微小进步等。因为这些是他们可以做到的,而这些因素正是他们由弱变强,由劣变优的转化的前提条件。例如:在分腿腾越跳箱教学中,学生开始就是不敢跳,一节课下来仍然过不了器械,而是骑在箱上。但是,从开始的不敢跳到敢跳,并能骑上去,就是一种进步,就是一种自我超越,超越了心中的胆怯,这也是一种成功。教师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性评价),有助于他们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和新的学习动力。

此外,还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不仅要有教师评价,还要有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并将这些评价记录下来,期末填进个人档案。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所在,突显优势智能,增强自信。

参考文献:

[1]郑柏武.浅谈体育差生的转化[J],龙岩师专学报,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