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思想文化的重要性十篇思想文化的重要性十篇

思想文化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6:36

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篇1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解决人们的政治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是实现革命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坚持一切为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启发和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理论性概念是借鉴时展的先进观念,结合企业实际产生的新理念,在长期工作中所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一种价值取向。企业文化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异同点

1.目的相同,所属范畴有别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以人为本”,以尊重、理解、关爱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增强革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目的,推进企业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教育和引导员工改造世界观,明确思想观点和树立政治立场,属于政治范畴。企业文化建设是运用文化特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内容,以文化培养为基本方法,以提高企业四个文明建设为目的的管理理论、思想和模式,属于管理范畴。

2.目标相同,表现方式有别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构建企业和谐。

企业文化建设的表现方式主要是营造文化氛围,提高文化涵养,通过精神、物质和制度文化来渗透,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共同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理想与企业的发展和目标紧密相连。

3.形式相同,适用范围有别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以先进的、科学的理念,用宣传、引导、感染等形式提高人们的政治修养和文化素质,提升企业形象。

思想政治工作是广义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狭义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适用于任何企业,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独特的风格,只适用于这个企业,不一定能在其他企业适用。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是相辅相成,互相转化,互相促进,协同作用,共同发展的。

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倡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激励员工树立远大理想,强化奉献精神,建设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文明的精神意识。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为创建文明活动、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文化发展,开展文化生活等。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就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和把握。从内容上看,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顺应社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主题。从层次上看,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和开发人的智能;而思想政治工作在以人为中心的同时,直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启迪人、武装人、升华人的思想认识。从方法上看,企业文化建设是用企业的精神、传统、作风客观地营造一种育人的环境和氛围,使员工自然地接受各种有益的感染和熏陶;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有明确的目的导向,它要使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密切注意社会文化“热点”和员工“兴奋点”,适时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引导,与时俱进。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开放性、适应性、连续性、改进性的特点与社会的大环境密切联系,接受社会上的新思想、新文化和新理念。

四、企业发展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发展中社会先进文化的介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会发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也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调整策略。我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因为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越好,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越显活力,更加巩固。

1.坚持正确导向,提升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正确导向,抓住员工内在精神动力的根本点和兴奋点,逐步把员工的需求由物质需要向精神需要引导,从而凝聚员工的文明智慧和创造精神,形成集体的合作力量,发挥最大的人生价值,维护最大的集体利益,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提升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2.强化系统工作,规范企业文化

企业的决策者首先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总体发展战略,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其次,是健全组织机构,党政携手,社团同力,齐抓共管。再则,是措施到位,将设计和规划付诸于行动,落到实处,保证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持续性。规范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3.体现时代精神,建设企业文化

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促使企业和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是企业实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联系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内部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为目的。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价值取向出发,注重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突出员工自我激励。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业,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旨在用共产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方向一致。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任何排斥、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文化都会背离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途径相通。思想政治工作经常采取的一些途径,如对员工进行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市场经济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法制教育,企业面临的形势任务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等等,对企业文化的宣贯、养成和持续改进也几乎完全适用。环境相似。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特定的企业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企业的经营生产状况、产品结构、员工素质、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外部环境指企业生存发展的社会条件,包括国家的产业政策、市场行情、社会责任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这种既确定又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找准工作基点,确定工作重点和突破口,以求两项工作同步获取成果。

二、正确区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异同之处

1、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相同点。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两者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主要表现在两者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创造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是两者共同的目标。其次是两者实现目标的方式相同。就是用同一的价值观,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凝聚人才的向心力,共同为企业发展服务。还有就是工作对象是一样的,都是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核心发展要素,通过对人的思想意思,道德素养的提高。共同提高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2、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不同点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不同也是非常明显的。重点在于前者着重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后者在于人的理想、智力。素质的培养上。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其主要区别:1)所在的管理范畴不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也是政治理论教育的工作,是通过提供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等提高员工的政治素养,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水平。企业文化则是从西方传来的一种管理理论,归根结底是经济管理的理论。2)两者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一些经营管理的哲学、管理信条等作为依托进行员工的共同认知的培养,而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对党的政策方针的传导,进行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教育等具有社会性较强的内容。3)工作部门不同,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的行政部门负责。对企业的思想、信念等进行传播,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专门的党委、政工等部门负责,对党的路线、执政理念进行宣传。

目前,单纯的企业经营已经不再现实了,只有经济文化共同发展,才是企业的持久生产之道。而将思想政治建设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认清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加以有效利用,才能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一个企业的正常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员工的行为导向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更需要切合实际的贯彻落实。学习党的十精神,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规范我们的日常行为,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促进作业的科学化、标准化、高效化,为大力开展各项工作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

2、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任何事物的运动都会朝着某一方面去发展的,这其中的方向就是我们所说的凝聚作用的体现。这既是精神的统一,也是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刚开始都会让我们产生怀疑甚至排斥的心理,但当其慢慢深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指导我们的行为规范时,大家的排斥心理就会消弱,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默认它、接受它,会以它为中心去规范我们的行为、指导我们的工作,达到向心、凝聚的作用。

四、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1、企业文化建设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某些缺陷和局限。例如:在思想教育的内容上,一般性的政治理论教育得多,经常性的又紧密结合具体经济工作需要的内容少。而企业文化建设从大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其内容更具广泛性,它不仅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还包括文学艺术、科技培训、现代经营观念等内容。所以,认真学习、总结与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能够有效地开阔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充实与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2、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寓教于文化,即通过文化教育、文化娱乐、文化感染等手段,来提高人们的文化、思想与道德素质。企业文化的操作方法生动、活泼,容易吸引人们参与,容易被人们接受。企业文化中的观念内容,例如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经营观念等,是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上的非正式的行为规范,不具有强制性,群众接受起来没有心理障碍和逆反心理。这种寓教于文化的方法,对于改进与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手段是十分有益的。

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重要性;企业管理;政工工作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412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6-0156-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16.076

1概述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创造优秀工作氛围、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事实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思想支持,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化加强。基于此,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对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首先,在很大程度上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丰富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尤其是在当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借助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合适的文化载体活动,能够帮助企业自身摆脱思想政治工作困境。例如企业可考虑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电力青年岗位操作能手评选活动、安全活动中的“一封家书”活动等,让广大的供电企业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影响,提高了自身的幸福指数,降低企业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抵触情绪;其次,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利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机制进行创新,包括由供电企业各负责人牵头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利用员工易于接受的方式,如QQ群、微信群、企业BBS等与时俱进的新型方式,拓宽政工工作的开展渠道,与企业员工进行有效交流;最后,强化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帮助企业形成优秀的文化氛围,引导员工在面临企业发展和个人、集体利益的冲突时,能够从集体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企业面临困难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危机观念、发展观念、责任观念等,从而让每个员工都能形成“企业发展我有责、企业发展我骄傲”的理念,真正实现供电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3现阶段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未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建设已逐渐成为了企业的核心工作,因此企业和职工对思想政治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难免会缺乏足够的重视。例如部分职工认为供电企业属于经营生产性单位,所以只要完成规定的供电任务,提高经营效益即可,思想政治工作做不做都无所谓;也有职工认为市场经济大部分靠的还是价值规律,而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中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还有的职工认为目前社会价值取向变化中,物质利益调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相对的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就越来越小。上述这些思想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实际存在的,这些思想和舆论环境给现阶段的供电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面临诸多

不易。

3.2政工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不到位

现阶段,供电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现状同样令人担忧,首先是部分供电企业的领导对政工干部的定义不了解,更分不清政工干部职责,认为政工干部只是务虚的,只需要耍嘴皮子,有的领导甚至否定了政工岗位劳动的创造性,认为政工岗位只要是有一定文化素质的熟练工种就可以担任,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问题,部分政工干部的待遇也很低,严重影响了政工干部的工作热情;其次就是兼职过多的问题,政工干部有很多都是兼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最后就是政工干部队伍的平均年龄偏大,并且有一部分政工干部的文化程度有待提高,其知识的储备和更新无法适应当前改革形势下的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要求。

3.3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落后

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多都习惯用老的方法和套路开展工作,要么是报喜不报忧,一味地粉饰现实,职工很难认识到思想上的误区;要么是大题小做,无限上纲,企业职工一般的思想毛病都强行提升到政治立场的高度上去分析,满嘴的大道理,这些都令职工极为反感;要么是单方面的强行灌输思想,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缺乏互教互学和民主平等氛围。这些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方法都与新时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不符。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普遍存在着“文件多,落实少”的问题,构想的多于可操作的,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者经常是在做无用功,职工群众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4供电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措施

4.1找准二者融合的切入点,真正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

正如上文中所论述的,如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只是单纯地灌输给员工各种政治理论,强制性地对员工的思想观念进行改造,而不能够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说明各种政治思想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会使得企业员工表面理解,但内心深处却不以为然。因此,对于企业政工人员而言,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找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切入点,从而真正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例如当企业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抵触情绪时,政工人员切不可进行批评与责骂,而是应当与员工一起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在后续开展教育工作时避免出现类似情况。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政工人员应当引导员工去爱自己、爱企业,从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其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长此以往,员工的优秀价值观和自身所体现出的精神面貌将会进一步对整个企业产生影响,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氛围又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员工综合实力的进步和提升。

4.2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政工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纵观目前的国际形势不难发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员工的思想开放程度也越来越大,其政治思想在信息化的社会发展中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相关的政工人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承认基层员工客观上的思想层次差异,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引导和教育,帮助其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之中,从而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落后的情况,政工人员应当运用先进的文化和科学理论去引导不同的工作人员塑造出自己的优良品格,而非生搬硬套致使企业员工产生厌烦心理。针对新形势下企业员工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经济利益等各方面遇到的困难,也应当针对这些新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然后就企业工作人员如何适应新时代下的多元化生活方式,如何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让企业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从而认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5结语

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在企业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形成积极进取、奋勇拼搏的企业文化,更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因此,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帮助员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为人民、为集体创造精神财富的崇高事业,从而让政工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一份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晨敏.关于电力企业政工工作的思考[J].中国产业报,2015,4(20).

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

企业竞争表面上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但在产品和服务的背后是技术和管理,在技术和管理的背后却是员工的素质和企业文化。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谋求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和渠道,展示思想政治工作新作为的需要。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在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联系

1.对象相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内部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为目的。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价值取向出发,注重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突出员工自我激励。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业,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旨在用共产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方向一致。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任何排斥、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文化都会背离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

3.途径相通。思想政治工作经常采取的一些途径,如对员工进行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市场经济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法制教育,企业面临的形势任务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等等,对企业文化的宣贯、养成和持续改进也几乎完全适用。

4.环境相似。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特定的企业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企业的经营生产状况、产品结构、员工素质、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外部环境指企业生存发展的社会条件,包括国家的产业政策、市场行情、社会责任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这种既确定又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找准工作基点,确定工作重点和突破口,以求两项工作同步获取成果。

二、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改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是:一方面,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极好载体,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政策导向。

1.借助企业文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生产的融合。企业的目标、精神、理念、使命和宗旨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们反映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更接近于企业经营生产。具体而现实的企业目标,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感到只有企业的价值实现了,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种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去。

2.借助企业文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的鲜明时代特征,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并成为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就会转化成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无尽资源。因此我们要把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3.借助企业文化,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企业文化建设倡导的企业精神、构筑的发展目标,使员工看到了企业发展的希望,不仅给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而且在培育员工群体意识、倡导企业道德、规范员工行为中,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舞台,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了要求,创造了条件。

4.借助企业文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对全体员工宣传教育、广泛发动的过程。广大员工变以往教育中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自觉实践。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企业文化建设是启发员工热爱企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因为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要靠企业文化发展的氛围来营造。

1.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社会主义党建特色。我们是社会主义企业,企业党组织在科学理论武装员工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干部管理中为企业培育造就了一大批骨干和精英,在企业管理中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领全体员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一个思想、文化素质都不高的企业集体,是不可能产生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

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结合

一、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完善企业文化的构建

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存在是必然的,并且企业文化并不是孤独的存在着,它潜在企业的各个角落中,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依附于政治思想,通过思想政治的引导和指导,从而达到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

在我国形成市场经济之后,企业逐渐被推向到市场当中成为了市场的主体,要求企业能认识到自己产品、服务、素质、发展战略等展现给社会,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提高其优势。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将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企业文化融入在一体,培养出企业具有独特的精神,从整体上形成整体价值观、道德观,逐渐成为职工共同追求的精神支柱,使企业管理系统以及环境系统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且在企业构建中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相结合的效果来看,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将强化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相结合,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改革,从根本上提升改革的效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完美的改革和创新,从整体上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以达到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适应企业制度发展的根本要求。

首先,坚持政治思想为主导的主体思想,从根本上强化人的第一要素,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牢固树立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导向的工作指导思想,从整体上强化生命意识,达到完善企业文化构建和明确企业整体路线的根本目标。

其次,在完善企业文化思想和道路进程中,必须要依赖于良好的思想并且不断地进行深化和完善,强化思想理论的建设,达到外部灌输内部完善的总体思想,从根本上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方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性,强化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区别,从整体上强化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意识。

再次,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意识。企业要从根本上提高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效果。将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生产经营活动融合在一起,统一进行完善和管理并且利用系统论的总体观念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体系以及管理体系,通过科学方法的特点,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以及新方法,积极采取其他的方法和思想,从根本上倡导民主、对话以及平等的交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企业的主人是全体职员,企业文化的构建是职工参与的系统性工作。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从职工的角度出发参与到系统工作当中。将企业的事情和职工参与在一起,和职工协商并且让其清楚地了解到企业总体方针和规划,并且在进行企业对话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生活实际问题。

最后,拓宽思路、从整体上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要根据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强化思想、性格、情绪、爱好的变化,从思想政治工作上强化其教育方式,不断地利用宣传载体,让职工在阅读、观察中思索,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且,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进程中,要强化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附于科学的手段进行理论的灌输和熏陶,既需要知识的启迪又需要物质的不断激发,从整体上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深意,强化其整体发展。

三、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能更好地利用舆论宣传、领导宣传、典型启迪等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其宣传的总体力度,从根本上积极展开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认识到人力为第一资源,从整体上结合其人力资源的因素和管理,提高企业构建文化的效果,从总体上强化其因素,从根本上达到提高其策略的目的。

总而言之,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来说,一定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管理的文化和整体效果,达到提高企业文化的整体目的。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以及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红色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

红色影视文化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与传统文化相比,具有很强的教育、引导、凝聚作用,能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更加积极、向上的影响。

一、影视传播中红色教育资源的价值体现

要重视红色影视教育资源。一方面,红色影视文化资源具先进性。红色影视文化是通过艺术的形式,将革命精神进行表现。它实质上是革命性、艺术性、思想性的有机统一,能够展现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的文化精髓,这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红色影视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多样性。在信息社会中,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同以往的挑战和难度。特别是由于传统的说教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以艺术的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影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在新时期的政治教育方面具有非常有效的积极效果。

二、通过红色影视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是选择性。要想使红色影视文化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有所选择,它必须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比如《恰同学少年》是青年喜闻乐见的红色影视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因而能够成为红色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二是结合性。要把红色影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从这一点来看,红色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必须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同时也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特别是要符合被教育者的需求,才能使红色影视教育资源开发更加科学。三是创新性。当代青年都具有一定的学习生活阅历,他们的分析能力很强,同时也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因而创新就显得尤其重要。必须结合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兼顾被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以红色影视作品的剧情作为基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同时要积极推动教育模式创新,开展有效的互动教学,提高参与性,这将更有利于提升红色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四是贴近性。要把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作为红色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则。大学生思维活跃,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分析、判断和识别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围绕红色影视文化编写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也可以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这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和挖掘红色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三、如何在红色影视文化中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一是创新开发理念。由于红色影视文化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其无限增值性、社会历史性、不可替代性以及非物质性的重要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有深刻的认识,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对于高校来说,要把红色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战略性举措,深入研究当前大学生喜爱的红色影视作品,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教育功能。比如对《恰同学少年》中求学、立志、报国的青春激情和爱国情怀进行有效的宣传,这样能够更好地鞭策和激励大学生追求上进和热爱祖国。二是建立开发体系。必须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系统的开发体系,形成资源开发的强大合力和有效的运行机制,这需要各级宣传部门、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共同研究红色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工作,制订工作规划,建立协调机制。比如应该联合出台《红色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规划(2015-2025年)》,对资源开发的目标、任务、措施等做出规划,这将有利于整合资源。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新时期的红色影视作品,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又要发挥相关教研人员以及学生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红色影视文化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综上所述,充分发挥红色影视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红色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重大价值的认识,特别是在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选择性、结合性等原则,注重开发体系创新,使红色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的轨道,为打造更多、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腾凯.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5).

[2]薛金莲.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吕梁学院学报,2015(6).

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篇7

作者简介:李艳(1963-),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文化缺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反思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使人打破了自然人的局限,把人塑造为文化人,使其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实践过程就是文化创造、生成和展开的过程,也就是创造、生成自身的过程。所以,与其说实践创造了我们,还不如说是文化塑造了我们本身。“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造就了人,没有文化,人与动物无异”[1]。在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胡锦涛明确指出,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文化育人,通过文化育人,进行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发挥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重要渠道,是通过适应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实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文化价值核心的教育过程,完成育人任务。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文化缺失问题,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育人。近些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就其系列改革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实践,取得了重大发展和可贵经验,但教学改革的原创性成果甚少,教学实效性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提高。虽然这可能是历史和现实、继承和创新、坚持和发展、叙事和反思等文化背景造成的,但当它成为“问题”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对其更为真诚的关切和更为深刻的探讨。因此,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前提下,进行深刻的理性反思无疑是超越以往改革问题域,转向现代文化场域和框架的必然要求。当然这种超越和转向并不是对原有问题的放弃,而是把问题域放置在一种不同于以往思维框架中的拓展,也就是在我国文化繁荣和建设中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文化视域中的拓展。这种解决问题的取向,不仅是“社会理性”(社会文化建设)达成的,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和社会理想的自觉,它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从新的客观形势出发,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创新。它涉及到文化意蕴、文化功能等系列问题的理论研讨,使我们有更多的创新空间,卓有成效地在推动教育改革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目前,从文化结构体系进行理性反思,笔者认为还存在着三方面缺失:

(一)文化传承的缺失

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就是文化传承,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都有代表自己精神命脉和历史传统的文化根基。“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3]。应该说,高等教育主要是以学科建制形式传承科技形态和意识形态文化。文化传承就是把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有选择地传给下一代,是对文化的传播、传授、传递、传教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文化上。由于长期以来的孤立化,意识形态因缺失历史文化资源的滋养而抽象化、绝对化和工具化,因而其实效性大打折扣。结合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传承,需要关注以下方面:在传承内容上,纠正单纯政治性,关注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关联;在传承理念上,纠正单纯工具性,关注与人文文化、价值文化的关联;在传承形式上,纠正单纯知识性,关注与思想性、艺术性、技术性文化的关联。

(二)文化意识的缺失

从教育的学理上讲,文化意识是指在特定的文化时空中,通过一定形式的文化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价值取向、文化个性、文化态度、文化行为等产生影响,形成文化价值、文化观念和文化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对一定的文化形态进行重新解释、洞悉和评估,进而确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状况决定了可能或存在的问题是文化意识的单向性:随着学科建设的科学化追求,受西方现代文化影响而出现了重科学、轻人文,重知识的客观实在性、标准化及可量化、范式化,把人文学科教育变成科学范式的倾向,无论教学方式和评价模式都采取了可量化、技术性模式,忽视人文的意义性、价值性和精神性,这在一定意义上冲淡或消解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知和意识。因此,在学科体系中需有意识地根据我国的文化经验、知识背景和时代观念重新理解和界定相应的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现阶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主要关注两个向度的文化意识:一是中国向度的文化意识,强调用中国视野透视世界问题,以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思想脉络、学术视域为知识资源与各种文化精神开展对话和交流,形成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化意识。二是世界向度的文化意识,强调用世界眼光审视中国问题,用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交融整合的文化精神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意识。

(三)文化创新的缺失

文化创新是指以创新为主张形成的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模式,是通过创新开启新文化理念、新文化价值和新文化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创新方面表现为自觉性的缺失,也就是那种能够有利于创新、并对创新具有明确作用的文化能力的缺失,包括创新的理念、目标、价值的意识的缺失,表现在对创新心理、创新态度、创新知识观念等方面重视不足。这些情况显然不利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文化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理性是由三个自觉构成的:从内在规定上看,是自身的文化特质的自觉;从人文发展上看,是社会的文化反思的自觉;从现实要求上看,是实践的文化创新的自觉。

(一)文化内涵的自觉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文化特质的梳理和考察,在逻辑上需要一定的思维视阈才能进行,或是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或是从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等学科方向去探究。唯此,我们才能获得领域明晰,范畴准确的研究。本文就是把文化放置在哲学的解释范围中来审视的。因为,哲学乃是一切学科的思维基础,唯有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文化,才能把握其更深刻的内涵,揭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质。

在哲学上,“文化即人化”,“是指人们按照一定尺度去改变环境,发展自己。这样的活动及其成果就是文化”[4]。文化与人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一方面,文化的本质在于“人化”,在于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完成超自然的社会创造,把人的愿望、需要、目的对象化;另一方面,人的本质也是通过文化事项得到表现,并且随着文化活动不断获得展示、丰富和深化。所以,文化即是“人化”,也是“化人”。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的特质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的统一、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等。当然,文化的这种辩证关系是确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在此基础上,文化具有深刻而积极的指向价值和意义系统,可以说文化的核心在于人文精神。因为,“一种文化形态的创建,不仅创建了其外在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其内在的人文精神,这是一种文化形态的核心思想理念”[5]。

从上述视阈出发,我们会看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的一切内涵和特质,可以说二者是同质相生的。因为,从内在规定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其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大学生心理内部矛盾,使其养成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也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大学生个人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从而使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意识内化。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活动,具有文化的特质。其一,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向互动完成的,含有“人化”和“化人”的双功能,这是文化的;其二,教育活动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和教育规律,又要“以人为本”,体现为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等;其三,在展开教育过程中,既要继承文化传统的精华(包括文化知识,优良技法等),又要以适合文化创新为基点进行新的再生产,在创新中发展;其四,政治法律思想、社会道德观念、哲学和艺术思维等意识形态是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和主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意识形态进行阐释、宣解和传播的,其作用力是人类思想的启迪、觉示和反思等过程。当然上述四点不足以完全说明其特质,但有一点却很清楚,那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并作为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的传递过程,将其中所蕴含着的人文精神价值和意义揭示出来。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以文化为深层基础,更是担当着对人的文化目的的积极意义,实现着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

(二)理论发展的自觉

理论发展是以社会发展为蓝本,是通过文化的方式显现时代的精神。当论昭示现代社会所面对的最重要的事情,无外是对现代化的认定、实践和反思。现代化在缔造了科学知识、技术工具、主客思维、人类中心、市场经济、民主政治、资本逻辑、正义设计、自由思想、全球化等文化事项的同时,也形成了人类的深度矛盾:社会与个人、科学与人文、工具与价值、繁荣与贫困、发展与破坏等等。对现代化的深刻反思,既是社会的课题,也是理论的任务,更是高等教育不容回避的文化理性。因此,伴随着社会发展的理性自觉,在理论上出现理性反思现代化的文化问题。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就是冷静揭示当下所遭遇到的发展困境,为创新奠定文化基础。

由科学主义、技术主义、工具主义、实证主义到思维方式的主客二极走向,它们都作为文化内容直接地表现为当代教育所遭遇到的尴尬,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悖论性文化现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业文化道路,即按技术主义的工业文明设计了统一流程式教育过程,统一学制、统一课程、统一标准的规模化“生产”,规格化知识结构、标准化目标预设、集约化群体培育,僵硬化教学活动和单一化人才模式等等,而人的差异性、丰富性、多样性文化要求难以达成,其文化特质不能得到深度彰显;二是泛科学理性实证,往往使思想政治教育限于工具理性的追寻,教育内容表达倾向于经验科学化,即通过对知识分析追求内容及其表达的严谨性和明晰性,从而为命题即知识提供可由经验证实或证伪的逻辑框架。教育者往往致力于探究知识、真理绝对可靠性、普遍性和明证性的方法和途径,而不是把其放置在社会生活实践存在境域去考察它的具体的、丰富的人文历史意义和标准。最终,其知识图景中的人文价值意义与根基遭消解,教育活动不仅弱化了其现实意义,而且还弱化人和人文精神;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受西方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严重影响,形成了一种主客对立式的简单化思维方式。如,对教学的认识上或立足于教,或立足于学;对师生的关系上是主体——客体的对应关系;对课堂活动的安排上,是单向式纯知识的输出,或纯知识的接受。甚至就连本来完整意义上的人,也被二元分割为生理和心理、理性和感性、认识和情感等。这种极端僵化的思维模式,极不利于实现其应有的历史丰富性、现实生动性和理论深刻性的文化特质。

当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自我超越,不仅仅要在“文化”意义上弱化科学主义、技术主义、工具主义和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更要在人类生存发展的实践基础上,对人文社会科学在发展的客观要求上对其存在的价值、合理性及其思维方式进行理论追问。淡化负面文化模式的影响,在理性上必须实现两个自觉:一是对文化判断和反思的自觉,形成批判的文化模式;二是对新的一种文化进行自觉地重构。

(三)实践要求的自觉

对实践困境的消解和超越,一是要有对自我理解的自觉;二是以文化理念为背景的自觉转向。在我看来,以“人文价值”的文化理性来表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理解,首先是因为这种视角凸显了当代人类理念的内涵,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观视为关于人类社会存在的自我意识理论的文化观内涵。以“人文价值”的理念为背景,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转向所凸显的思想政治教育自我理解的双重自觉:一方面,它是一种“拒斥”工具主义教育观的自觉,也就是以“文化转向”为标志,讨伐任何试图借助科学理性对他者的征服过程,反对用“实用的技术旨趣”的、“超历史”的观念去构建思想体系的理论自觉;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确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出发点的教育观自觉,即把教育活动定位为“关于人的、社会的历史性存在文化意义理论的自觉”。在当代社会,科技进步与全球问题、物质丰富与“人的物化”等深刻矛盾,都合乎逻辑地提醒我们以“人文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考量来实现对人类自身的关切,由此而构成的以“生存和发展”为主题的时念,也必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性转换的落脚点,进而实现对人类、对社会更深层的关切。

三、文化理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意义追求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改革逐渐形式化,功能偏重工具化,目标倾斜功利化,学科走向知识大全化,模式变成机械化等趋向;也出现了重社会性轻个体性,重知识性轻价值性,重科学性轻人文性,重整齐性轻差异性,重标准性轻发展性等等问题。正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的历史境遇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效益,必须调整眼界,这样才会使我们有足够的力量,放下拘谨,祛除遮蔽,发掘已被我们淡化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当然,任何命题的言说都是基于实践的需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意蕴,不仅是其“社会理性”达成的,更是社会合理性追求的自觉确立,公共文化责任的担当与终级价值的追求。

从现实性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其文化张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凸显的文化理性在于:

(一)引领从“偏重社会价值”向“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并重”的文化追求

与西方崇尚个人价值的文化特质、学校道德教育注重灌输个人至上的基本价值观不同,中国文化有偏好社会化、整体性的倾向,社会、集体、整体的文化价值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渗透在各个方面。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其理念,还是具体实施模式更是以社会性为重,忽视个人的存在,个性的发展,使教育活动大而整齐,缺少充满生动的个性鲜活的气息。随着社会发展,西方的个人主义、东方的整体主义都遇到了困境,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性被重新认识,明确了个人与社会双向价值互动关系,并且是通过文化“中介”的运作机制而实现的。在东西方都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清算、反思和批判中,双方各取所长,形成了“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综合趋向。中国文化中开始重视个人存在的价值,社会发展的主体积极性得到了释放。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自觉反映这种文化趋向,更要在教育活动中实现对个人的尊重,关注整体与特殊的关系,把“社会性”、“政治性”与“个体性”、“主体性”的辩证关系作为理念贯彻到各个环节中去,形成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并重的文化追求,为引领和影响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二)倡导从“单纯科学理性”向“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并举”的文化整合

受西方现代化文化的影响,中国在寻求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现代化、科学化得到了推崇,科学技术水平迅猛提高,这对中国是必要的,它带给我们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出现了西方社会的科技至上等理性带来的诸如信仰迷茫、精神衰微等社会弊端。特别是大学文化以科学文化占主体,对科学的崇奉,会进一步强化科学教育、科学逻辑和科学标准。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的,应该倡导的。但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考问、社会的理想价值的诉求是不可能通过科技理性得到解决的,更重要的是对于科学技术知识的深层理念层面的伦理价值维度给予某种引导、规范和启示,都是不能自为的。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文化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特别是在维护、传播科学精神的同时,更要把包含人的价值理念、理想追求等人文精神提升出来,担负自己应尽的文化使命。从现实状况看,要担当使命,必须进行文化整合:一是在人的目标定位上,应强化马克思的基本思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着眼于“完整的人”的文化塑造,开发人的各种潜质,从素质教育角度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是教学范式应从以实验科学为背景所形成的追求知识大全化、经验论证化、绝对真理化活动范式,转变到从中提升出关于价值和意义问题的思考,重新确立关于人类生活意义、根据、理想及价值问题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特地位,并实现范式转换;三是阐释性语境的生活向度。生活向度是指理论的、历史的逻辑展开,由只关注政治、经济、军事等宏大叙事,投入到与人类的实践生活相对接。教育模式上应打破课堂的限度和知识传授的限度向现实生活、向社会活动、向道德实践的体验式语境转移。在新时代,我们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能把握文化的基础和根基,才能实现理想价值与世俗价值的共存。

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篇8

注重敏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政治性强,特别是在当前改革深层次矛盾增多、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形势下,无论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还是深入基层、宣传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都对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职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必须贴紧中心,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研判处置,做到严守阵地、严把导向,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注重规矩。讲规矩、守纪律、有底线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偏离方向和原则的政治要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职工要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工作中牢记规矩、规范言行,努力让守规矩成为自觉行为。

注重纪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省、市、县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到不踩“红线”、不闯“”,讲政治、守规矩,把言行置于政策纪律的约束之中。自觉遵守党的方针政策,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摆在首位,把讲政治、举旗帜落到实处。

注重策划。认真做好宣传策划,要对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谋篇布局,形成整体效应,推动工作开展。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策划不偏离方向,不南辕北撤。紧盯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了解本地发展趋势和工作状况,特别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使策划接地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注重调研。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作为一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把调查研究当成是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努力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为科学决策、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要走出机关、深入实际,通过调查研究,作出正确判断,切实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注重沟通。良好的沟通协调方法,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工作能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使者,必须掌握良好的沟通方法,促进工作水平提升;必须掌握面向群众的交谈方法,让群众理解、支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掌握面向社会的信息方法,正确引导社会舆情,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掌握面向外界的交际方法,向外界展示当地的好形象。

注重思考。新的发展形势,对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立足工作实际,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式上、方法上进行思考。随着宣传教育与服务手段的创新与变革,开辟和抢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阵地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思考如何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多维度打造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升级版。

注重落实。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是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应有的工作态度。宣传思想工作弹性大,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能说会道,更要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把每一项决定都作为一个可操作的项目来抓,强化责任意识,对上级部署的任务要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

注重效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胸怀全局,坚决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在跟得上、贴得紧、用得着上下功夫。要对已经确定的事用心抓,使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要争创一流的业绩,着力在打造工作亮点上下功夫,争取有一项或多项重点工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亮点。

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篇9

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辩证关系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和范畴,文化在变迁的过程中既遵循历史的发展脉络,又彰显其鲜明的地域色彩、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既包括传统文化的历史延续,也包括立足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毋庸置疑,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丰富历史遗产。作为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其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既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也制约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在同一传统文化滋润下的文化主体,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与历史上已经形成或当下正在形成的某些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保持一致或者基本一致。不仅如此,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既内含于自身,也蕴涵于作为其内在否定性的创造性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客体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存在物,因此我们在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时,也需要将其置于整个社会文化大系统中,从文化视野来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启迪和引导。从育人功能入手,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具有一致的相通性和共同的指向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而传统文化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新向度。二者内在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的一致性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扬弃,已成为中国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彰显其育人功能,须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壤之中,并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相互激荡中获取发展的内驱动力。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传统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发挥着“隐功效”,如果说传统文化的本质在于构建大学生的精神,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本质则是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人格境界,二者具有育人功能的一致性。传统文化旨在“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即“文化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旨在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有目的的塑造规定性的自我。二者的指向都是人,二者的核心都是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功能的互补性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昭示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尊重和认同是大学生形成民族共识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寻找自己“根基”之所在。传统文化注重人的精神建设,这种育人功能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抽象的道理通俗化,深刻的思想生动化,因而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时效性,而且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三)现实的关照性“传统文化及其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以及维系民族和国家的重要纽带,也是民族国家‘合法性’的来源和国民凝聚力之所在。”[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应在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并以此为基础在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和思想观念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从而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还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都离不开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四)传统文化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文化意义上的民族身份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行为规范”,“一个民族正向的身份感能产生强大的心理力量,给个体带来安全感、自豪感、独立意识和自我尊重。”[3]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其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博大精深的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教学资源;传统文化倡导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爱国主义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素材;历史遗迹、传统节日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宝贵素材。

(五)传承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中心任务,同时,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责。高校要传承文明、传播文化,就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必将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视域下传统文化的双维性解读

如何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当代文明的源头活水,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传统文化历久弥坚,如何去粗取精?这就需要我们回到传统文化的历史文本中去审视和解读。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富有生命力的永恒主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例如,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明清之际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等,都表达了中华民族最朴素的爱国情怀。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的“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则表达了近代仁人志士心系民族、国家安危的大无畏精神,由此可见,爱国主义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了传承、弘扬和发展。其次,传统文化彰显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既是对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理论概括,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素材。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言:“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依然是当今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所要追求的。再次,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人格修养,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情操,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塑造学生人格,提升其精神境界提供了借鉴和启迪。理想人格的实现,离不开个体道德素养的培育,而人格修养又是人立身处世、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依然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准则。传统文化倡导的“慎独”“自省”“养心”等修身理论和方法,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了启示和帮助。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具有承载、传导和濡化的功能,是一种丰富的、潜在的教育资源,然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兴衰变迁的积淀,难免带有时代的烙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传统文化中保守、狭隘、陈腐的文化观念和人伦信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传统文化与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宗法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使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保守、狭隘、陈腐的文化观念和人伦信条。这些消极内容及其不良影响会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效果。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辩证地分析传统文化,让他们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会发生变化,这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能用当今的价值标准去苛求古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应为大学生筑起牢固的思想堤坝,以抵御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其次,传统文化中的泛道德化倾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正向影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所谓泛道德化倾向,即将现实问题诉诸于道德途径予以解决。传统文化之所以重伦理道德,源于传统文化对“真”“善”“美”的独特理解和把握,这一点在我们所熟知的中国上古神话中表现明显,如、女娲、黄帝、尧、舜、禹等等,几乎都是美德的化身,都具圣人、君子的风范。正是这种对“德”的尊崇,对伦理的独特关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核,并深刻影响着中国后续文化的发展。这种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正向影响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但是,每个人的道德境界和水准存在差异,每个人境界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事实上,从古到今,这种重道德的文化传统并未泛化成所有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并使之成为道德楷模。因为理想人格并不等同于现实人格。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应正视传统文化中的泛道德化倾向,积极引导大学生辨析这种泛道德化倾向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遵循约定俗成的道德行为规范,使现代伦理道德理念深入他们的心智,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再次,传统文化现代化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发起了挑战。引领社会的前进方向,为当今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历史资源,为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提供不同的解读方法和思维模式,是传统文化的艰巨使命。由于传统文化过分注重道德,导致道德建设一直处于社会生活的核心位置,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等级制度是紧密联系的。而在现代社会,人的个体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这种现代社会观念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整体主义或整体至上的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冲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时,对传统文化必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在传统文化的“化现代”进程中,传统文化固有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审美情趣必定会和当今社会的某些价值观念产生冲突和碰撞,因此,传统文化必然会受到时代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现代化”特色。社会的发展与观念的变革使得当今的社会主体更多的从“现代性”思维角度去解读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这种文化冲突中,要善于整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而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特征和人文精神,帮助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路径

传统文化并非一种先验的文化模式,也非亘古如斯的僵化存在。相反,传统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全球化语境下提升我国文化话语权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提高教师传统文化功底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仅关系到传统文化的现实发展,而且决定着文化的未来走向。高校要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优秀传统文化持之以恒地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的渗透性和感染力,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较强的传统文化功底,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为此,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认识,明确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自觉萌发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情;通过研读经典,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其次,高校应有计划、分批次选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培训,进而打造一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二)开拓网络“新”课堂高校应在网络上搭建传播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将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学、影视、动漫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开发大学生欢迎的、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传统文化精品,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传统文化氛围;建设并完善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网站,努力使抽象、枯燥的传统文化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使当代大学生从中感受其魅力。

(三)积极引导,提高教学实效性民族文化的断裂,必然导致民族的倒退,民族的振兴,首先始于文化的复兴。然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立足现代、贴近生活,才能真正鲜活起来,才能实现其当代价值。每个大学生身体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这种血缘关系使得每个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时具有本能的亲切感,因而容易吸收、认同和内化。但是,由于古今时间跨度大、语言文字差异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普适性意义关注不够,未能理性把握和准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树立“融贯经史子,汇通文史哲,涵化中西东,参究天地人”的学习理念,厚实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以应对学生的困惑和不解;其次,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践教学等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并向课外延伸,以开阔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其传统文化素养。

四、结语

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篇10

从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这一词汇在我国企业界广泛提及之时,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就成为每个国有企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进程。企业文化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效率与发展并行的路子,就必须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可以宣扬企业自身的价值观,通过激发和凝聚职工的归属感、创造力和积极性,为企业提供不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宣传思想领域的基础性工作。它是调节企业内部关系,推动企业增长经济效益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那么,企业文化建设与我们党长期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无关联呢,答案是肯定的,企业作为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方针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很有必要。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政治性、阶级性和是非性,而企业文化具有文化性、共享性、适应性,两者独立存在却又有所关联,而从企业管理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的观点是混淆不清的。我认为,认清两者的有机关系,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企业文化的建设,这应成为国有企业主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在企业文化传入我国之时,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太大的联系,我国少数学者通过对比学习西方经济和管理学,发现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如何处理两者关系,有人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是主线,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一种新工具;有人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两者没有太多分别。我认为,这两种观点表述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企业进步的立足点,我们学习和研究西方企业文化理论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发展自己的管理思想,而不是丢掉传统和历史,妄谈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可以给企业带来活力,却无法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置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统率之下。应该说,这是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之关系应有的正确认识和出发点。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低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而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企业文化理论是超越传统的西方企业管理理论,而形成当今企业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伴随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研究的深入,企业文化研究的工作者们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最终认识到二者是无法孤立的,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探讨。

三、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统一的辩证观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不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也无法取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国有企业应既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也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较好地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首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各自的含义提供了这种关系的基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理论教育范畴,有明确的意识形态特征。它以我党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坚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解决职工思想认识问题,强化职工工作责任感,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而企业文化建设则具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代表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并激励着员工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斗志。从各自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从党的角度给企业和职工以宏观的思想和政治指导,而企业文化建设则是立足于从企业微观角度来培养群体竞争意识。

我们通过深层挖掘可以发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政治工作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具有政治工作的属性。另一方面,党的基本路线把经济建设确定为中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为这个中心任务服务,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又具有了管理属性,它的一部分成了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从这一方面来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就有许多相同之处,彼此又紧密关联。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的手段。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也使得企业文化方式增添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面,增强国企改革创新力度和能力,通过提升生产力不断增强企业固有文化底蕴和战斗力,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真正体现关心人、理解人,从而调动职工为了企业作贡献的积极性。

其次,从二者的主要任务来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紧紧围绕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总路线,服务于党在这个历史阶段的总任务,而企业文化建设则是围绕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活动而展开的。目前,围绕党的奋斗目标和新时期的中心任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担负起两项基本任务:一是提高职工的社会主义觉悟,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二是调动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保证企业完成生产任务和提高经济效益。两者的主要任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