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十篇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十篇

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7:30

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篇1

开展科技攻关活动服务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调查报告成立青年科技攻关小组,组织青年科研骨干开展科技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企业经营和发展,是团组织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如何在引导青年开展科技攻关中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服务。如何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拓宽团的工作领域,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是当前各级团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就目前我市企业开展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总体情况深入到华盛公司、制药集团、金港科技等企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一、近年来我市企业青年科技攻关小组在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的主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步伐,企业团组织在企业中的职能、性质、地位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级团组织积极适应新的变化,通过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开展科技创新,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青工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团的工作领域,为团组织赢得了一席之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青年科技攻关小组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华盛公司团委组建的电厂科技攻关小组三年来共开展了重油改造、锅炉三次风管改造、输灰机改造、循环水泵UpS电源改造、射水抽气器改造、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改造、主蒸汽保温改造等30多个较大的科学技术改造项目,近100项小改革,处理大小缺陷1万多项,共为电厂节约生产成本400多万元;铝厂科技攻关小组开展了调整阳极换极模式、阳极钢爪保护环等27项技术革新,共为企业创造效益1000多万元。制药集团滴眼剂车间QC小组“降低F57—a灌封机灌封穿漏率”为企业创造效益400多万元,金港科技攻关小组钻研并发明了适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防爆水封缸,为企业创造效益200多万元;二是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岗位能手。近五年来,我市涌现出了市级青年岗位能手200多名,伍雄等30余名青工被评为省级青年岗位能手,刘训生今年还被评为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三是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今年以来,市制药集团滴眼剂车间QC小组科研成果“降低F57—a灌封机灌封穿漏率”在二oo三年全国医药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表交流会中荣获一等奖及最佳制片奖,该小组还被命名为国优QC小组,此外,该公司小容量注射车间QC小组“控制装量,提高利巴韦林注射液灯检合格率”获三等奖。华盛公司《60Ka自焙槽预焙改造综合技术》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金港科技公司科技攻关小组发明的防爆水封缸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专利证书,该公司“十佳青年”朱维斌和朱自清以《催化裂化装置低压瓦斯全回收系统研究》获得了市政府颁发的科技二等奖;四是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青年科技攻关活动运行机制。各级团组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不断完善科技攻关活动的组织机构和科研程序,已建立起较为完善,操作性较强的科技攻关活动运行机制,促进了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稳步发展,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深入开展。如潜江制药集团团委八年来,每年都组织开展QC成果会,展示科技攻关小组的科研成果,华盛公司团委的每个科技攻关项目从立项到最后的验收,都要经过严格的把关,各攻关小分队在进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实行层层监督,严格分项目的*验收制度等。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当前,我市企业青年科技攻关活动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部分企业青年科技攻关活动明显滞后,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青年科技攻关技攻关活动,尝试推行《青年岗位建功成才手册》,把创新战略和青工的成才、企业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实施青年“创新项目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广泛开展项目征集与申报,公开招标与投标,审定与实施的做法;实施青年科技攻关活动“项目化运作”,切实完善创新过程,通过发放“青年创新项目书”等方式引导青工结合岗位、企业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分析查找技术、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申报创新课题,再根据青年申报的创新课题,确定企业所需,青年所能的攻关项目,签定攻关合同;三是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与长期以来团组织已形成的品牌项目,如“五小竞赛”和“导师带徒”、“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全体青工参与科技攻关。3、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加强对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指导与管理。要把建立科学有序的活动机制摆在重要的工作位置,加强对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规范管理。一是要建立起活动的组织机制。要在各企业中成立起以党政领导牵头、团组织具体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活动组织领导小组,在青年职工中积极成立创新协会、攻关协会、攻关小组、QC小组等创新组织;二是要建立起活动的评价机制。通过各级科技部门评估机构和企业中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营销、服务等部门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制订以效益为评判标准的青年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办法,对青年科技攻关组织和群众性的青年创新成果进行评估确认,促进创新成果考评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三是要建立起活动的激励机制。各级团组织要加大活动表彰力度,并出台有关奖励政策,企业团组织要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制定实施有关推进青年创新活动的政策,并把活动纳入企业奖励体系之中,在学习深造、收入分配等方面向优秀青年人才倾斜,激发广大青工参与科技攻关活动的积极性;四是要建立起活动的保障机制,通过积极争取党政组织和各方面支持,在科技攻关活动的政策、经费、阵地、宣传、成果转换等方面创造条件。要力争建立起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专项基金,为活动的开展优化环境、提供保障。4、切实加强企业团干队伍和青工队伍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要以开发青年人才资源为着力点,切实加强企业团干和青工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切实加强企业团干部队伍建设。各企业要通过“联推竞选”、“公开招考”等方式将那些思维活跃、学历层次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青年选拨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同时,积极为团干部的学习、培训创造条件。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加大企业团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方式组织企业团干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团干部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要努力提高青工综合素质,要建立和完善青年职工培训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动他们参加电大、函授和专业技术培训,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由岗位基本技能培训向新科技、新知识培训转变。要立足青工本职岗位,开展导师带徒、技术比武等活动,帮助青工提高创新本领、劳动技能,要将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与青年科技攻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青年职工由适应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培养转变,为青年科技攻关活动打牢人才基础。

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篇2

来自近20个省市140余家单位的178名正式代表及江苏地区20家图情机构的76名列席代表,共计25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专业图书馆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周金龙主持,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晓林致开幕词,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沈固朝教授代表协办单位江苏省图书馆学会致欢迎辞。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杨沛超、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揭玉斌参加了会议并做大会专题报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赵志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代涛、中国航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张魁清等专家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最大的特色是“求真务实”,提倡关注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重在知识服务的业务实践探讨,旨在反映新环境下专业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促进业内同仁的沟通与学习。

大会专家报告主要有:理事长张晓林教授的《ResearchLibrary2020》,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兼党委书记杨沛超教授的《社会科学情报服务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走向――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例》,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沈固朝教授的《耳目、尖兵、参谋――关于情报服务和情报学研究的一些思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赵志耘研究员的《以深度科技信息分析服务科技管理工作》组成;会议还邀请了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周晓明在大会作《面向科技发展与创新服务的江苏省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发言。

在“知识化服务模式探索”板块中,来自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所的专家分别作了“企业信息顾问,助企业技术创新”、“图情机构’’大规模定制“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研究”、“专业图书馆2.0”、“构建高效的国家科学图书馆战略情报研究与服务体系”、“知易行难一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艰难尝试”、“情报研究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应用探讨”的专题报告。

在“知识化服务平台与技术”板快中,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图书馆、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文献馆等机构的专家分别介绍了农业、医学、中医药、冶金、计量等领域的知识化服务平台和系统的建设实践。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等机构的技术专家作了有关重要科研机构发展态势的自动检测技术、机构知识仓储体系建设、学术论文期刊开放存取、所级图书馆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等内容的专题发言,客观反映出我国专业图书馆开展知识化服务的最高水平以及强劲的研究力量。

在“支持知识化服务的资源建设”板块中,中国版本图书馆、中国地质图书馆、医学图书馆等机构的专家作了基于知识服务环境下的版本资源开发、地学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军队文献资源建设、中医文献资源组织等内容的发言。

在“知识化服务实践”板块中,国家图书馆等机构的专家作了“国家图书馆参考咨询案例知识服务解读”、“学科化服务的若干关系策略”、“基于团队的情报研究快速反映机制”、“科学数据融汇服务”等报告。

来自企业的汤姆森路透、“中国知网”、elsevier科技部也分别作了报告。它们的产品或技术涉及了知识服务的共性问题,如资源组织、技术手段、工具开发、以及用户需求驱动、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这些报告的内容来自于业务实践第一线,有利于引导和促进专业图书馆知识化服务的深入探索。

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篇3

本次年会也是分会新一届理事会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学术年会,并首次采用联合主办形式,由专业图书馆分会和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首次将文博系统图书馆建设作为议题之一,为文博系统图书馆与各专业图书馆同仁间的交流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大会还得到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thomsonReuters科技信息集团、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的大力支持。

开幕式由分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业务处处长刘细文主持,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晓林教授致开幕词,主办单位之一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王旭东研究员致词。

年会分大会报告、互动对话、专题报告、文博论坛和论文发言五个版块,在“知识服务创新战略”的大会报告中,分会理事长张晓林,副理事长、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均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孟宪学,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揭玉斌分别作大会报告。

张晓林教授作了“面向知识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会报告,他从“专业信息服务在变化、专业信息人员在变化、专业人员队伍机制在变化”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专业图书馆要实现从流水线生产型模式到个性化知识服务型模式转变,首先要完成“从内容为王到服务为主,直至人才为王”理念的转变。他指出,科研信息环境和数字科研形态正发生着变化,会促使图书馆服务机制随之变化,将从过去的运营自身服务、固守本位限制合作、自我发展转变为创新用户服务、深化内涵扩展外延、集成融汇。他认为,为适应变化,将来主流的专业图书馆员可能将由学科馆员、情报分析馆员与Cio组成,学科馆员不是推销图书馆服务,而是设计策划组织用户服务;情报研究人员不是简单综述文献,而要了解战略需要、动态交流设计、发现复杂知识、利用综合工具、进行计算分析、协调组织团队等;信息技术人员可以实现用户驱动设计与开发、复杂资源与服务环境、支持复杂用户过程、动态多元沟通、挖掘利用第三方服务与系统、协调组织团队等。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图书馆员具备复合的、变化的、创新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他进而提出专业人员队伍的发展机制,包括构建变化的队伍结构和营造变化的成长之路。报告最后,他用“你的机构只是同你的员工同样强大”作为点睛束语。

孟宪学副理事长作了“面向农业科技创新的信息服务实践探索”的报告,他介绍了国家农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重点介绍了该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探索及未来发展目标。该馆的学科化定题服务、情报研究和信息分析服务、动态信息提供服务很有特色,形成了一套快速反映机制和系列信息产品。他们未来的目标是,通过重构中国农业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naiS),按照用户信息发现和信息利用流程改造现有服务平台结构和功能,重构资源组织模型,实现对各种类型和载体形态资源的集成揭示、知识导航和集成服务,更有效地支撑基础性公共性信息(知识)服务。通过打造“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更好的为中国农业科院各专业研究所和一线科研人员服务”。

揭玉斌副理事长作了“专业图情机构的角色和定位――新环境\新挑战\新机遇”报告,报告提出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专业图书情报机构的角色转变方式。在新型信息环境下,专业图情机构作为用户需求的代言人、数据库服务的中间商,要采取开放合作的态度,最大限度贴近用户需求,重点组织专题和专业主题领域的科技信息中心。他介绍了nStL开展专题信息服务的基本思路:加快嵌入式检索系统的推广进度,推进信息本地化“一站式”获取;建立重点企业和行业用户服务跟踪机制,搭建供需双方的对接交流平台;组织信息服务专家深入企业,开展信息技能培训,提高企业的信息素养等。最后,他从专题信息产品开发、专业服务平台搭建、专业化服务模式构建、深度信息分析服务方面,详细介绍了“面向企业振兴的科技信息服务示范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

在“互动对话”版块,张晓林、胡均平、孟宪学和揭玉斌四位专家与台下代表展开互动讨论。围绕“十二五”期间专业图书馆发展战略规划部署,专家们介绍了各自馆的下一步发展思路及正在实施的计划,并提出了各自地分析、论证和建议,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通过讨论,专家们在加强用户研究,加强个性化知识组织、知识环境建设、加强情研究服务和学科情报服务等方面取得共识,四位专家还就服务协同,提升科研一线服务能力,图书馆员持续发展能力与台下代表互动交流了各自的做法。当有代表提到,如何实现中小型图书馆的快速发展时,张晓林馆长认为:中小型图书馆面临极大的转型,要抛弃自建资源、自我服务的模式,发现组织利用好国家平台和体系平台,集成自已有效部分,利用有限的人力和经费做好服务,这种服务需要更高层次和适应更高要求,如情报服务,它要求图书馆员加强能力建设,重新学习、重新认同,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定位。有代表呼吁,能否将文博图书馆纳入到专业图书馆体系当中?专家认为,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已不是孤立专业,同科研、教育、传播、出版等相关行业的关系更紧密,要重新定义专业图书馆的外延,探索合作方式。并建议与中国图书馆学会协调起来,积极将文博系统纳入到学术、服务、合作建设当中。

在“知识化服务实践”专题报告版块中,来自国内重要的理、工、农、医类图书馆及国家标准馆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各自开展知识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基于web资源实现科研机构的态势监测和分析”、“从参考咨询到研究咨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化建设和组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服务策略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的“医学图书馆开展知识化服务实践与思考”和国家标准馆的“技术标准:产业技术情报案例分析”。通过他们的发言,代表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业内重要专业图书馆目前正在研究的新领域、新进展,认识到专业图书馆因为资源、用户、需求的不同,也因为专业、市场、乃至人力资源、技术力量甚至体制、机

制的不同,各馆知识服务的实施和表现形态也不尽相同,了解到知识服务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个性化性质,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广东科技图书馆、江苏省科技情报所分别做“区域专业图书馆在知识服务中的实践探索”、“共建共享一江苏省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实践与探索”的大会发言,让代表们了解到地方文献信息机构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面向本地区科技创新需求,强化服务体系运行与保障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区域专业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实践经验。全国人大图书馆所做的“立法机关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探索”发言,使代表们了解到中央国家机关图书馆这一特殊群体,在人员、经费、资源有限的现状下,克服障碍,积极应对,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特色服务模式,该馆的“部门馆员制”、“业务部门专业信息平台”为机关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另外,国家图书馆的“国家图书馆法律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文献部的“专利信息公共服务”等发言,都从不同的角度涉及了知识服务的共性问题,如服务机制、资源组织、技术手段、工具开发以及用户需求驱动、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由于交流的内容均来自于业务实践第一线,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为各位代表提供了大量共性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有利于引导和促进专业图书馆知识化服务的深入探索。

会议有7位获奖论文作者作大会论文发言,这些论文大多来自于实际业务中的调研报告、项目实施、发展规划、业务布局,交流的内容多侧重于图书馆事业发展或工作业务开展中的实证分析与探索,同样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在大会闭幕式上,给获奖论文作者颁发获奖证书,孟宪学副理事长做大会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年会开得富有成效,大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专业图书馆知识化服务的研究水平和最新进展,对大家有新的启示和借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建议各馆可根据自身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将知识服务的实施经验融入到各自的实际工作当中,也希望通过本次年会能为各馆的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由于时间的关系,一些议题并未深入展开探讨,代表们也希望下次年会能在形式上更活跃、多样化一些,让更多普通、基层专业图书馆代表有机会“登台亮相”展示自已,并寄希望专业图书馆分会的年会独树一帜,越办越好,成为国内专业图书馆领域内的学术品牌。

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篇4

关键词:高校科研;转化;技术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36-02

1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

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高校的科研发展进入了相当重要的时期,在高校竞争力上,知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其衡量指标[1]。高校科研成果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影响较大的,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方式,向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中国走向繁荣的速度。

在多年里来,各个高校始终把“改革创新、服务国家”作为学校发展的理念,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阶段,各个高校明确提出要把技术创新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在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高校与各个地方政府合作共建162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24个技术转化中心,年度转化项目达到2281个,实现销售达到1073亿元,孵化产业1547个,共累计向社会培训人才53419人,在过去的一年,各个高校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使得各个地方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434.28亿元,利税832.91亿元。

2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需求

基于向不同科研用户在成果转化中的信息需求了解,笔者在我国15个省份的42家科研院校中,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的方法,围绕用户需求特点、用户产业信息搜集困难以及用户基本信息等等一共设计了几十余项观察指标,此次点差问卷共发放734份,对126名可以女人缘进行了访谈,这些科研人员主要由教授、副教授以及研究生等组成,在此之中,教授所占比为56.00%,副教授所占比为37.00%,研究生等所占比为7.00%。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结果分析表明”:

1)中国高校的相关科研经费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国家或者省级部门项目支持或者由高校自筹的方法来完成[2],在此之中,国家以及省级经费为84.00%,高校自筹或其他形式为16.00%。

2)在解读用户在项目上的实施数据是发现,多数处于试验阶段或者还在立项、研制阶段,假如又把市场预测目标阶段放入我们的调查来看,在科研成果转化的前几个阶段的总比达到82.41%,表明各个高校的科研成果还没有正式进入市场,他们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工作上,还存在着大量的困难。

3)在高校成果转化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对于学位论文、专利等常规文献以及技术信息、政策信息、研究报告等非常规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需求,只是由于每个研究人员的工作职位不同,对于所需要的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4)在目前来看,高校科研人员在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上,可以主要分为公共信息渠道、校内渠道、个人渠道以及商业渠道等等[3]。公共信息渠道包括公共图书馆、免费网站等,校内信息渠道包括校内图书馆、校地合作等等,个人渠道包括项目评审、项目申请等等。

5)在目前的环境中,高校科研人员对相关信息的@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信息面过于广泛,导致信息搜集耗时长,并且对于信息收集的准确性不能保证。此外,科研人员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数量上比较少,在对于所做科研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上比较弱,对于全程对数据的跟踪也是相当困难的。

6)访谈用户在对于相关信息服务上有相当大的期待,他们希望可以有一个信息整合与处理的平台,在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上有很大的需求,希望可以在需要时,对这些信息能够随时获取、调用。

3面向科研用户需求的相关信息

3.1相关信息类型与特点

在以上的调查中发现,中国高校在科研技术创新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中比较注重非传统的信息,所以就这些信息进行了归纳[4]。

3.1.1统计类信息

在经过相关的研究部门对资料进行整理后,所得到的产业信息资源汇总。这些资源信息主要是以手册、数据库以及年鉴等形式表现,比如“中国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中国2016年经济统计手册”等等。

3.1.2报道类信息

其主要是由相关的技术创新进展、动向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所挂钩的信息。在报道类信息上,它的优点主要是可以向用户传递即时性的信息,在对于国内外的经济信息、生产建设信息以及市场动态上都可以向用户传递最新消息,通常报道类信息是以网站为通道,也有一部分是通过传统的报纸来传递,比如“中国新闻网”“新华日报”“第二财经新闻”等等。

3.1.3报告类信息

其信息主要是指通过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后得到的要就成果信息,其主要特征是比较严谨,内容深刻等。在研究报告中,根据研究的层次可以对它分为分析报告、调查报告、可行性报告等等[5]。根据报告中的文字形式可以对它分为技术分析型与统计图表型。在研究报告的来源上又可分为政府研究报告、行业分析报告、数据库收录报告等。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分析型、数据型等。

3.2相关信息获取途径

3.2.1国内外权威机构

国内外权威机构会定期一些研究报告、相关政策等信息,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来源。

3.2.2行业机构

行业机构一般是指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实行的行业权威部门。比如“国家能源部”“中国小麦研究中心”等。

3.2.3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行业科技发展后形成的产物,行业协会作为沟通行业内部的纽带,对行业的利益平衡进行协调,是一个公共性的部门,比如“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技协会”等。

3.2.4商业数据库

在商业数据库中,其信息存储相当广泛,并且检索速度很快,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信息来源。

4面向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

在各高校不同的科研领域中,笔者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应用至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平台构建中。

4.1资源调研

在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中,资源调研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次调研一共对几百个相关的网站进行了跟踪,通过上述信息渠道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6]。在这几百个网站中,对其中的每一项都进行了相关信息的汇总,在对会总会的信息进行分析之后,整理出需要的信息,应对其来源网站进行检测。在所需要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信息中,政策法规类信息网站为57个,生产技术网站有43个,新闻资讯类网站有273个,研究报告类网站有67个,在此之外,笔者要对相关的图书、报告以及年鉴进行了信息的更新与补充。

4.2信息采集

参考国家科技部的《网络资源描述元数据规范》、国家科技图书中心的《nStL数据加工规范》以及《会议资源元数据研究》。

对于需要的信息网站上的更新频率以及资源数量等,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对批量化数据进行自动导入、对零散数据进行人工添加、对有规律的信息进行智能识别[7]。对于信息数据分散比较广的内容,根据网站自有的数据分析软件自动进行收集,并在信息收集之后,有相关的人员进行识别,对于不需要的信息予以剔除,需要的信息进行录入。并按照前文所述的规范进行后台部分的导入,在数据库系统因为在元数据方面是相当规范的,所以可以采用批量化进行自动导入,对于数量比较少的信息通过人过添加方式进行导入。在收集信息之后,对这些信息按照后台录入标准进行统一标准制定,对不同的信息资源实现规范化组织。

4.3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

基于用户需求的调查情况,以新能源行业的信息整合平台建设技术为参考,对服务平台进行开发,对于整个服务平台运用dotCmS开源系统实现二次开发,增加服务平台的系统稳定性,在此系统中运用的基本环境是eclipsc+mySQL+dotCmS+tomcal[8],系统主要模块包括系统管理模块(接口管理、数据库管理)、用户推荐模块、系统前台模块、用户资源评价模块、检索模块等等。

4.4服务平台前台的服务功能

在基于知识产权的大数据下,服务平台紧紧围绕用户的需求,对不同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在服务平台中信息资源主要包括行业报告、政策法规、统计数据、新闻资讯以及相关的技术动态、专利成果等等。在每一种信息类型中,都按照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导航以及相关连接。在服务平台上,还可以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下载功能、信息分享传递功能以及用户评论功能等等。并在平台使用的过程中,对平台的服务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扩展,比如面向第三方的RSS调用、用户空间体验等等。

4.5服务平台试试效果

在改新能源产业服务平台设计应用成功后,在以此为基础之上,在各个高校的其他科研成果上也进行了相关服务平台的设计应用。在每一个服务平台上,对相关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宣传,并且截止到目前,已经有许多技术服务平台信心实现了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换,在截止到2016年12底,从技术服务平台得到的反中可以得到,98.54%的用户在服务平台的体验感比较好,平台内容比较丰富,在平台的其他方面,用户也给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5结束语

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平台是支撑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服务系统,在此系统的构建上,需要建立相关的高校合作工作方式,将这种合作方式贯彻至服务平台建设的整个过程,去实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钱诚,王晓兰.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0):10-11.

[2]朱雪忠,李闯豪.aUtm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构建高校技术转移信息平台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6(16):166-171.

[3]CurriewL,wangX,weerakkodyV,etal.Developingwebservicesusingtheplatform:technicalandbusinesschallenges[J].Journalofenterpriseinformationmanagement,2013,17(5):335-350.

[4]陈飞宇.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技术转移机理及博弈模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5]邵荣,徐雯,丁小芹,杨锐,吴跃伟.面向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产业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构建方法探索[J].现代情报,2015(11):74-78.

[6]白光敏.我国高校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法律制度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5(13):47-48.

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篇5

1.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与科研创新的关系

1.1科技查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

科技查新是一项集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于一体的信息咨询工作,是运用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等手段,对某一领域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比分析,对待查的科研立项或科研成果或专题、专利发明的新颖性做出基于文献对比性结论的过程。目前,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已经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领域。因此,在科研课题申报中,即便是某一领域专家学者也不一定对所有科研信息做到全面的深入了解,可能会对特殊领域中的某些特殊课题的现状把握不够而做出主观性的判断。科技查新是科研创新获得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一份高质量的查新报告可以提供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尚未研究的空白点。科技查新既可以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研究,又可以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转化等提供科学参考。同时,科技查新还可为科技人员进行科研创新提供可靠而丰富的信息,使科研人员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如设立在河南中医学院的河南省科技查新站拥有如SCi、pubmed、Spring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综合及医学数据库上百种,通过开展科技查新服务,已经为学校乃至省内的中医药类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科技查新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取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查新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前提,在科研创新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1.2科研创新对科技查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科研创新更是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查新在科研创新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在大数据、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研究的分类呈现精细化发展,数据存储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从而导致信息资源的获取难度明显加大。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寻找有用的信息进行知识积累,并从中寻找空白点和创新点进行科研创新,是摆在科技查新人员面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与此同时,科技查新工作也暴露出的问题诸如服务服务意思和理念不强,缺乏竞争和市场化运作机制,查新数据资源不足、信息分析能力不高,服务内容分单一等都严重制约了科研创新的发展。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科研创新对科技查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科技查新工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提高科技査新质量。

2.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的现状

截至2015年初,由国家科技部、卫生部以及教育部批准认定的查新机构,加上各级行政部门认定的查新机构已接近400家。科技查新工作得到了国家科研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科技人员的广泛认可,科技查新用户群在不断地扩大。科技查新为科研课题的立项、科技成果的转化、专家评审等提供了客观依据,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有力支撑了科研创新的发展。科技查新工作自身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科技查新数据库资源不断地完善,科技查新工作越来越规范,科技查新的质量也越来越高。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科技查新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多行业、多维度的行业格局,步入了良好的健康发展轨道。但与此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研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要求,面对类型多、动态化、价值密度低的海量大数据信息,科技查新工作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改进与开拓发展。

2.1查新数据资源建设与共享开发不足

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科技查新文献资源数据库系统,国内各科技查新机构由于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订购的科技查新数据库也不尽相同,并且查新机构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利用,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

在查新数据库资源配置中,期刊及专利数据库较为完善,而其他如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成果等较难获取。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特征的大数据信息,单就数据库的查新是远远不够的,不把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纳入到科技查新范围,查全率的不足肯定导致结论的片面性。

2.2科技查新人员的复合素质有待提升

21世纪科学技术研究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就是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大跨度、多方式的广泛交叉以及边缘学科兴起。科学研究的交叉发展一方面会给人类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重大的突破;另一方面也对科技查新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查新人员若要准确捕捉与把握项目的技术创新点,需要了解各个学科的前沿知识并融会贯通,掌握不同学科的专业术语,制定出科学的检索策略,这就要求科技查新人员除了具备敬业、务实、探索精神外,还要具有广博知识面和专业技术理解能力、文献判读能力、计算机检索能力、写作总结能力、外语翻译能力等。因此,复合型查新人员的引进和素质提升迫在眉睫。

2.3缺少科技查新质量监控环节

虽然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有《科技查新规范》,对查新合同、查新策略、查新程序、查新报告的撰写等内容做出了规定,但也只限于流程上和格式上的规范,对于科技查新报告内容的质量是无法做出客观评判的。虽然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设立了审核员审核机制,但审核员不参与查新过程,也只能对查新报告形式上的东西进行审核。由于缺乏对查新报告内容的质量监督,查新员和审核员仅凭个人道德和职业责任感的内在约束,容易导致失职和不负责任行为,使科技查新流于形式,降低了科技查新的权威性。

2.4科技查新的服务模式还比较单一

一直以来,大多数科技查新机构都是被动的服务模式,坐等科研人员上门寻求查新检索服务。工作的内容也局限于对申报的科研课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进行判断,出具科技查新报告供科研管理部门参考。由于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单一,如果科技管理部门没有科研课题立项申报、科技成果鉴定或评奖必须出具科技查新报告的硬性规定,则很少有人自愿、主动地来进行科技查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环境下,科技查新机构单一的查新服务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科技查新机构除了常规的新颖性查新之外,还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有效信息的挖掘,主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创新开展多种服务模式,推动科研创新的发展。

3.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推动科研创新的对策

3.1推动查新机构资源整合,建立科研大数据

3.1.1成立权威管理机构,推进数据库资源共享

虽然近30年来,我国的科技查新行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这些查新机构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也导致了我国科技查新行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指导。特别是国家取消对科技查新机构的行政审批之后,科技查新行业实际上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科技查新工作的健康发展,更谈不上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科技查新行业管理部门,对科技查新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和动态评估,拟定行业发展规划,积极统筹整合各查新机构信息资源。一方面可以大力推进查新数据库的统一采购或者联合采购。实现数据库源资的共享利用,不仅能节约大量的购买经费,而且也能丰富各查新机构的数据资源,扩大检索数据库范围。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一个分布式的科技查新成果数据库,各个查新机构负责录人本单位的查新成果,通过统一的检索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实现科研课题的快速查重,提高科技查新效率。

3.1.2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科研大数据

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有关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大数据战略性,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我国也与2015年8月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就科研创新领域而言,国家有关科技管理部门要抓紧时间落实纲要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统筹规划科研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科研数据资源和设施平台、整合分散的数据中心资源,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建立国家科研大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分析和挖掘海量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和长期保存工作,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能力,构建互联网信息保存和信息服务体系,打造科技查新大数据,为科技查新工作的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3.2加强科技查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3.2.1查新机构要提升服务质量,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查新机构要合理配置查新人员结构,除了引进高层次的图书情报人员之外,还要根据服务学科的不同,引进相应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大力培养复合型创新服务人才。毕竟术业有专攻,专业技术人员会更熟悉国内外该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在科研查新过程中能更好地与科研人员进行沟通。

3.2.2 开展专业素养+信息分析技能的培训,提升查新人员素养

科研查新人员不仅要具备计算机知识、数据库知识、信息检索技能和必要的外语能力,还包括掌握必要专业领域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目前,国内查新员的培训内容往往只注重检索技能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科技查新机构应该根据科技查新人员的知识结构,采取开展专业素养+信息分析技能的培养方式并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2.3 推行按专业分工的查新工作模式

目前科研领域的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科技查新机构要逐步建立按专业分工的查新模式,即在查新任务的分配上,尽量做到将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课题分配给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查新人员完成。具备专业知识的查新人员熟悉本领域的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准确捕捉与把握课题创新点,也能更好地和委托人进行沟通联系,制定出科学的检索策略,工作起来也会游刃有余。与此同时,通过长期接触某一专业的查新项目,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查新人员专业知识的增长,提高查新工作的效率和查新报告的质量。

3.2.4 注重科技查新考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查新人员和业务素养和工作态度也是决定科技查新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科技查新机构要加强对科技查新人员考核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本着公平公正、适时适度的原则,建立精神嘉奖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人才激励制度。从而激发科技查新人员的工作热情,避免职业倦怠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科技查新质量。

3.3规范科技查新管理,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3.3.1建立、完善专家咨询制度

查新机构应当根据查新专业的不同建立学科专家库,聘请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定期到查新机构作咨询指导和查新监督。学科专家专业性强,对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将科技查新中遇到的专业上的疑难问题及时向各学科的专家请教,弄清、弄懂课题性质,少走弯路,防止检索出现偏差。因此,建立完善的专家咨询制度也是提高科技查新质量的一个必要措施。

3.3.2 建立定期抽检制度

科技查新的整个工作流程都依赖于查新人员的智力劳动。虽然国内查新报告实行的是审核员签字的审核机制,但由于审核员不参与查新过程,并且也不可能对每个科研领域都很熟悉,缺乏对查新内容的实质性的监督审核。因此,查新机构要定期对查新报告进行抽检,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抽检到的查新报告进行监督检查,从而促使查新人员树立职业责任感,认真做查新,细心写报告,杜绝失职和不负责任行为。

3.3.3加强科技查新的过程控制

我们知道,在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事前的产品质量控制阶段,事中的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事后的质量把关与处理阶段。而对于科技査新也按照质量控制三阶段理论进行管理,首先是加强事前控制——与科研人员的建立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助于科技查新人员能迅速且了解课题内容,把握科研课题的查新点和创新点,确定检索策略和检索范围,为査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是加强事中控制——查新报告撰写工作。严格按照科技查新的步骤和顺序开展工作,并对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量化标准,科学、认真撰写査新报告书。最后是加强事后控制一一査新结果的监督与反馈。定期对科技查新报告的质量进行动态评估,建立査新用户的反馈机制,对查新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査找原因并加以改进,从而帮助查新人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科技查新质量。

3.4将查新工作贯穿科研活动全过程,不断寻求创新服务模式

科技査新机构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科技查新的服务模式,变被动的检索査新服务为主动的信息服务。查新人员要多与委托人的沟通交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检索技能,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前期调研、开题立项、成果验收、成果转化等科研活动全过程。通过科技査新把诸多分散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归纳、整理,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帮助科研工作者科学立项。针对特定的用户开展定题服务,定期主动推送与科研项目研究有关的最新信息、收集到的相关文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可使后续科研过程保持科学高效,也为科技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鉴定等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4.结束语

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篇6

第29图书情报工作岗位培训班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举办的“图书情报工作岗位培训班”自1981年创办以来,每年一期,每期历时6个月,已走过了30的历程。该班是北京地区唯一一个为非图书情报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全面学习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在职岗位培训班,现面向北京地区图书情报界招生。

一、招生范围:凡在职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未受过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系统训练者,刚分配到图书情报工作岗位上的大学生,新转岗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

二、教学内容:①图书馆工作概论;②文献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工作;③文献分类标引;④文献编目工作;⑤参考咨询工作;⑥文献检索;⑦工具书;⑧连续出版物工作;⑨图书馆所需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⑩图书馆管理工作(含图书馆规章制度制定);⑩读者工作;⑩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13)图书情报研究与论文写作;(14)典型参观。

三、培训教材:讲义及参考用书。

四、师资力量:授课老师均具备丰富的教学及实践工作经验,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等各类型图书馆的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五、培训时间:2011年4月21日~11月24日,每周集中授课一天(含论文写作、考试、参观、结业式,暑期放假)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1800元(含学费、资料费)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讨班

一、招生对象:适合高等院校、专业图书馆以学科化服务为重点的图书馆工作者。

二、课程特点:内容新,让学员最先了解到业内领先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最新进展和前沿研究成果;探索性强,帮助学员开展对学科化服务的系统认识和思考;教学形式面向实战,精讲、多练、多讨论;参与性强,学员按学科或区域特点组成小组,参加课程讨论。

三、师资力量: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分馆、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较早从事学科化服务实践与研究的老师授课。

四、授课内容:

1.国内外学科服务的发展与现状;

2.学科化服务模式与机制;

3.图书馆用户服务战略与趋势;

4.立体式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5.学科信息平台建设;

6.学科情报研究服务;

7.面向重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

8.构建基于用户社区的信息服务;

9.案例讨论,专家与学员交流研讨。

五、培训时间:2011年3月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1000元(含学费、资料费)

信息服务类

学科文献(科学数据)检索、跟踪、管理及利用培训班(第三期)

一、招生对象:全国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系统图书馆、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图书馆、资料室服务人员以及信息机构人员、科技研究人员。

二、师资力量: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成都分馆学科馆员。

三、课程特点:内容新颖,突出实用,上机实践,网络教学。

四、培训内容:

1、学科文献快速检索及其全文获取;

2、科学数据查询途径及其方法(LB、KnoVeL、niSt等);

3、学科文献跟踪(参考文献、引用文献、作者、机构追查);

4、学科文献评价(论文收录、引用);

5.学科文献述评(学科现状、热点学科、前沿学科);

6.学科文献管理及其利用(endnote、RSS)。

五、培训时间:2011年4月

六、培训地点:成都

七、培训费用:1500元

科技竞争力分析实务研讨班(第二期)

科学计量已经成为评价科研进展和创新能力的主要依据和衡量国家、科技团队的综合国力或研究能力的指标,正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描述科技研发现状、进展,揭示学科结构与科技优势,预测与跟踪科技前沿、热点以及发展趋势。鉴于此,分会于2010年12月举办的第一期“科技竞争力分析商务培训班”取得成功,2011年将继续举办第二期培训。

一、培训宗旨:本培训班重点培训工具与方法的使用。将从国际排行及对手分析,国际研究能力比较分析,技术竞争力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热点、态势分析四个方面,分别讲授其核心理论基础,主要分析方法与工具,分析报告撰写,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练习。

二、师资力量: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情报专家。

三、培训方式:本班的最大特色是开放交流学习形式,案例教学+网络系统演练+课程小组学习相结合。全部课程在网络教室完成,开通了丰富的网络数据库,每个学员都可亲身感受和使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讲授与操练同步进行;学员利用所学的方法,在老师和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模拟的课程报告,并师生共同交流和研讨学习成果。

四、培训对象:情报所的研究人员、图书馆情报人员、学科馆员、咨询人员等。

五、课程内容:

1.、科技竞争力分析概论

2.科技竞争力分析方法

2.1 国际排行及对手分析

(1)文献统计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2)分析工具:SCi、CpCi、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

(3)分析方法:科研交流确定分析主题、文献检索、检索结果分析

(4)分析报告:研究国家、机构、人员排行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制作

2.2 国际研究能力比较分析

(1)eSibasedline基准线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2)分析工具:eSi(isl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

(3)分析方法:SCi文献检索、引频次获取、eSibasedline基准线判读与分析

(4)分析报告:与现有国际研究水平的比较与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制作

2.3 技术竞争力分析

(1)专利文献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2)分析工具:tDa、CiteSpace、patentics世界专利分析系统、中科院专利分析系统,aureka专利引文分析系统

(3)分析方法:文献检索、引文数据导人与整理、数据图表产生及其判读、专利文献内容分析

(4)分析报告:专利申请国家、申请机构(公司)、主要发明人以及技术重点领域与构成比较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制作

2.4 学科(研究)前沿、热点、趋势、态势分析

(1)引文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2)分析工具:tDa、CiteSpace、patentlcs世界专利分析系统、au-reka专利引文分析系统

(3)分析方法:文献检索、引文数据导入与整理、数据图表产生及其判读、高引(施引)文献内容分析

(4)分析报告:国内外研究热点、学科前沿分析、分析报告的撰

写以及图表生成

六、培训时间:2011年5月

七、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八、培训费用:1500元(含资料费)

“科研院所竞争力分析――从科研立项到成果产出”实务研修班(首期)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图书馆服务科研创新和学科战略决策的知识服务能力,促进科研院所文献情报工作服务的转型和深化,专业图书馆分会推出首期“科研院所竞争力分析――从科研立项到成果产出实务研修班”。

一、培训目的

本班是在“科技竞争力实务”培训基础上,重点培训研究路线与报告撰写,旨在培养一批能够开展科研产出及影响力分析、科研能力评价、科研绩效评价、学科领域发展态势分析、学科领域前沿动态跟踪与预测、合作伙伴遴选。竞争对手分析等方面的骨干专业人才。

二、培训内容

1.研究所竞争力分析技术与方法概论。主要讲授研究所竞争力的内涵、分析的角度与思路,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及研究所竞争力分析的基本流程等。

2.科研院所竞争力实务分析。结合案例讲授:以国内外研究所为例,完整地演示机构竞争分析流程。

3.主要分析工具在研究所竞争力分析中的应用。woS、CSCD、专利在线、tDa等。

4.竞争力分析报告撰写方法。

5.指导学员完成设计一个目标所竞争力分析报告

三、培训方式

开放式教学:案例教学+网络系统演练+课程小组项目。小组要完成一个项目报告。

四、师资力量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国家科学图书馆情报专员、学科馆员。

五、培训时间:2011年7月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用:1800元(含实例报告书)

资源建设类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组织管理岗位培训班

一、招生对象:从事图书、期刊、资源采访、编目、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特点:上机实践,网络教室授课。

三、培训内容:

1.文献资源建设现状、趋势及其制约因素;

2.文献资源建设的一般方法、具体操作方式及其利弊;

3.中外文图书采访系统实践;

4.中外文期刊采访系统实践;

5.文献信息组织与管理;

6.分类标引方法及实践;

7.主题标引方法及实践;

8.中西文文献著录方法及maRC格式介绍;

9.规范控制方法;

10.编目工作流程及系统简介。

四、培训时间:2011年7月(授课时间7天)

五、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六、培训费:1400元

信息技术类

数字图书馆及网络系统管理研讨班

一、培训对象:适合图书馆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

二、培训特点:突出前沿内容、强调实用性,主讲老师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CaLiS、nStL从事服务系统设计和管理的专家。

三、培训内容:

1.技术环境与发展趋势带来的思考;

2.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3.新一代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

4.新一代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设计;

5.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6.图书馆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

7.案例分析与讨论;不同类型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

四、培训时间:2011年6月上旬

五、培训费:1200元

六、培训地点:北京

数字图书馆前沿技术系列培训――web32.0网站开发实战攻略

一、招生对象:全国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系统图书馆及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图书馆从事技术管理和网站开发人员。

二、师资力量:国家科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及网站开发机构专家授课。

三、课程特点:内容新颖超前,授课模拟实战,突出技术应用,实现学用结合。

四、培训内容:

1、RSS、wiki、Blog技术开发应用;2.mashup;3nSn;4Startpage。

五、培训时间:2011年9月

六、培训地点:重庆

七、培训费用:1800元

说明:

1.以上培训班结业后,颁发人事部认证、中国继续教育学院颁发的《继续教育证书》,本证书所载内容列入人事部在全国实行的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内容,作为晋级、评职称的参考依据。

2.参加培训者以早报名为宜,以便我们及时向您通报开班信息。

3.培训班在开班前20天截至报名,前15天下发正式报到通知,请以正式报到通知为准安排差旅。

4.请登录学会网站:省略.cn查看最新培训信息,如不一致请以网站公布为准。

5.学会网站还将陆续公布2011年新的培训项目,请注意查阅。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邮政编码:100190 联系人:王莹莹

电话:(010)82626812,(010)82626611-6225(6231)

传真:(010)82626821

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篇7

关键词科技报告资源工程成果转化

一、引言

科技报告不仅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建立现代化的科技报告制度就成为我国面临的艰巨任务。在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依靠现有科技管理体系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国家立项资助的科技项目的科技报告实施数字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收集和管理,使其由信息孤岛纳入到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中。科技报告制度的建立包括科技报告的产生、收集、检索、获取、收藏等多个方面,为科技管理、决策、创新提供基础信息支撑和可靠保障。

二、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

(一)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目标

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目标为使其成为科技计划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利用现有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科技报告工作的管理,提升相关部门的科技报告的撰写能力和提交意识,并逐渐演变成为科技知识资源积累的基本手段,成为政府科技投入及产出的重要表现形式,并作为可公开的政府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目标分为几个阶段实现:第一步,到“十二五”末阶段,建立科技报告呈交、收藏、管理、共享的标准规范,形成科学、高效、合理的科技报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第二步,到2020年,形成基本的国家科技报告工作的政策法规环境,逐步完善各项基本制度,建立基本的组织管理架构,基本实现收藏共享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由国防、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的统一的科技报告体系。

(二)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原则

(1)政府主导,强制呈交。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应以政府为主导,在制定科技报告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基础平台搭建和组织体系构建方面,充分依靠政府的强制力量,从而推动国家创新性资源的快速积累和有效积累。

(2)以用为本,服务创新。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重点为创新自主服务能力,提升公共科技服务的创新能力,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

(3)统一标准,共建共享。制定能适用于不同部门、不同地方的统一标准,推动跨部门、跨地区之间的分工合作,建立联合共建、合作共享的工作模式。

(4)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应先将局部地区或部门设为试点,在试点运行过程中摸索规律,从而探索出实用性更强的科技报告制度,并逐渐加大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的支持力度,推动整个科技报告体系的完善。

(三)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框架

中国科技报告制度的总体框架包括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以及共享交流体系的建设。

(1)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离不来法律法规的支持与保护,这是实现科技报告收集、管理、共享、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基本依据。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将科技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到合法程序中,以保证科技报告的产生、收集、管理和交流工作的合法性,维护科研部门及科研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2)组织管理体系。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及实践,主要依靠国家、部门、地方和基层科研本部门组成的三级体系的力量,各个体系之间,按照“谁出资,谁管理”的原则,负责科技报告的产生、提交、审查和管理工作。国家已经的《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已经成为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已起草的《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承担着推动各部门全面实施科技报告制度的重任,对各地方、各科研部门的科技报告工作起到指导指导性作用。

(3)标准规范体系。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是科技报告产生、收集、管理、共享的统一形式,建立这一体系主要任务为研制和宣传科技报告的编写、编号、保密级别的划分及管理、基本元数据等各方面的标准,对科技报告的编写―审查―提交―验收―加工―利用等工作流程进行科学规范。我国在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方面虽然仍处于落后阶段,但仍然在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科技报告编写规则》《科技报告编写标准》《科技报告元数据集》和《科技报告保密等级代码标识》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已经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进程。

(4)共享交流体系。科技报告要从管理到使用,离不开共享平台的建设。我国在科技报告呈交和共享服务系统的建设方面主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在原有的科技部门一站式申报平台中开发科技报告报送专栏;另一方面建立的共享服务系统正在进行全面测试,通过测试后的平台将为公众提供免费查询科技报告的服务,用户通过实名注册后还能进行浏览全文。

(四)科技报告制度实施的意义

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是国家创新举措的必然选择。科技报告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能源紧张的今天,国家的经济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利用水平。我国对科研的投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我国当前的科技创新指数却处于落后阶段,科研投入及产出比例严重不符,造成了资源和经费的极大浪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科学规范的科技报告制度,缺乏公开、透明的信息管理。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实施后,不仅将推动我国科技研发工作,还能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从而推动我国的创新举措。

三、结束语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可能拥有创新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和知识,即便具备这一能力,消耗的时间和财力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国家利用政府的强制,将社会各领域的科技成果集中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共享平台,使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了解国家的最新科技动态,加快科研进程的同时,还能促进科研转化的进程,使科学研究真正转化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施向群单位为枣庄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施利群单位为枣庄市居民养老保险事业处)

参考文献

[1]张铣清.对发展中国科技报告工作的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1995(06).

[2]范文.中国科技报告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4(07).

[3]石颖.美国科技报告制度的经验和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4(10).

[4]胡红亮,王维亮,于洁.网络时代的科技报告体系建设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7(08).

[5]范文,赵今明.中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科技,2014(01).

[6]赵俊杰.美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概况[J].全球科技经济t望,2013(03).

[7]王伦.打造“多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中国科技报告体系建构研究[J].内江科技,2014(01).

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篇8

中国贸促会是由中国经济贸易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企业和团体组成的全国民间对外经贸组织,目前已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商企业界建立了经贸联系。国内有50个地方分会、600多个支会和县级国际商会,并在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行业建立了22个行业分会。

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介绍,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行业贸促会共举办境内展(博)会62场,展出面积213万平方米,展出摊位近5万个;举办、参加境外展会175次,展出面积57.8万平方米。

至今,中国贸促会各行业分会主办的许多展会,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据中国贸促会电子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李葆生介绍,电子行业分会先后在国内外主办或参加了数十个国际专业性和综合性展会,特别是将诸多国外知名展会引进到国内,如与英国励展博览集团每年在上海、北京、深圳举办的电子生产设备及微电子工业展(nepCon),香港春季和秋季电子展,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CeBit),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等项目,已成为电子分会乃至整个行业的龙头展会。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2010年欲整合百亿元资源

本报讯记者6月26日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授牌仪式暨经验交流会上获悉,作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2010年将整合100亿元可供开放的科技条件资源。

会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新认定了北京集成电路测试科技条件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等15个科技条件平台。至此,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已经完成建设分布在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条件平台20个。

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荣彬介绍,科技条件平台是为科技创新搭建的资源保障系统,是为科技活动、科技项目运行提供所需要的共性技术与基础条件资源服务平台。2005~2007年,北京市科委累计投入科技条件平台专项资金1.2亿元,2008年计划投入3000万元。截止到目前,20家科技条件平台共整合资源61.5亿元,其中各平台自身拥有的资源价值约6.28亿元,引导整合了社会投入资金55.2亿元。

软件园区十强出炉

本报讯6月19日,赛迪顾问《2007~2008年软件园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年度报告》,并公布了国内软件园区投资环境竞争力十强名单。上海软件园、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和深圳软件园分列前三名。报告指出,优惠政策不断深化、管理机构的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软件园区的差异化发展成为我国软件园区的总体趋势。

华硕服务器布道绿色

本报讯6月26日,2008年华硕服务器系统及服务器主板SCw全国巡展在京启动。巡展以华硕服务器2008年“绿色、节能”整体发展策略为指引,旨在进一步加深与上游厂商伙伴的合作关系,加强与渠道伙伴的合作力度。

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篇9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科技查新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创新,创新来源于信息资源的把握,科技查新工作的任务之一则是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服务。因此,科技查新工作与企业信息咨询服务存在着很多的共通之处。充分发挥科技查新机构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不仅可以加强科技查新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同时也可以为科技查新机构的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1科技查新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必要性

1.1企业信息服务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机构发展都相对的滞后。一方面企业对信息咨询服务的需求是全面的,多层次的,不仅要与时俱进甚至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仅要具有判断性甚至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事实是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其他形式的信息服务机构也规模较小,手段落后,开拓能力差,仅限于提供简单的,低层次的技术信息服务,没有能力建立高层次、全面的信息情报搜集、整理、分析系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信息服务工作需要较多知识面广且又有所长的复合型人才,而企业没有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员工素质也参差不齐,缺乏专门的信息服务知识和咨询服务意识,所以提供的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无法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

1.2科技查新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优势

(1)信息资源优势。我单位自95年开展科技查新业务以来,共出据查新报告7000多份,为5000多个单位、企业、个人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其中200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各种奖项。配备了9台数据服务器,开设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数据库、中国国家标准全文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士(博士)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华数字书苑、百链中外文数据库、elsevier外文数据库、nStL外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专利、会议论文等)、peter-科技报告数据库、山东省情报研究院数据库、中经网数据库、中国行业发展报告库、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库等十几个数据资源库。整合了国内主要的数据库资源,为科研立项、科技成果的鉴定与报奖、专利申请、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等提供客观依据、为科技人员进行研究开发提供可靠而丰富的参考信息。(2)人才优势。科技查新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都要求较高的信息服务工作,要求查新人员必须具有较宽的知识覆盖面,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熟悉情报检索的过程,较强的信息筛选、对比和分析能力,较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3)运营保障条件充分。一是运营经费保障充足。科技查新作为市技术创新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一部分,市政府非常重视,不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平台建设及设备购置,每年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平台中心运营,以保障其开展服务的公益性。二是完善的管理。为保证查新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及更好地对企业开展检索及咨询服务,查新中心制定了包括绩效考核、日常工作管理、科研管理及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在内的完善管理制度。三是与其他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升了服务水平。通过与省科学院、省情报研究院等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不断丰富检索手段,提升了服务水平。

2科技查新机构如何为企业创新发展做好服务

2.1做好基础查新工作为企业项目的申报提供客观依据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为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每年都会开展各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火炬计划、高新技术技术成果转化、科技攻关项目、自然基金、科技进步奖等项目的申请或鉴定。为避免项目的重复劳动,保证项目申请和鉴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科技查新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为企业的科技立项、科技成果鉴定、评奖、验收、转化等提供客观依据。

2.2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要开发新产品,改革新技术,拓展新市场,都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创新之前,都需要充分收集用户需求、价格水平、销售渠道及产品变动趋势等信息,这时,查新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尽可能详实的为企业提供近似产品特点、生产工艺、原材料、生产设备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等信息内容,为企业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客观的依据,防止重复开发导致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2.3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

竞争情报是通过合法的手段,通过长期系统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各种对企业发展、决策及运行相关的信息,提炼出本企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等关键情报,为企业的高层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查新机构可以利用自己信息资源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信息和人才援助。在科技查新中进行竞争情报服务,缩短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为企业的创新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2.4为企业提供专题服务,加强企业横向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查新咨询单位可以根据企业咨询比较多的领域,如电子、食品、纺织、肥料加工、建筑施工等等领域,定期向企业提供相关行业的信息资讯和市场动态信息等。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此次活动结识更多领域或同行业其他企业,为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以及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机会。

3结语

总之,科技查新机构拥有一般企业信息服务机构所不具有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利用科技查新可缩小或规避企业技术创新的某些风险,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科技查新机构也在为企业创新服务的过程中,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拓展了情报服务的范围,促进了科技查新机构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篇10

面对报纸行业广告下降利润降低

对2005年报业广告下降遇到的困局做出深入分析,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转变增长方式,进行结构调整,加强基础管理,改变单一的收入结构、报纸结构和报道结构,注重传媒产品和增值业务的研发。

2005年,报业广告出现了全行业下降,北京报业市场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广告营业额普遍下降,效益下滑。这一形势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十年报业发展,寻找科学增长之路的机会。在宣传报道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传媒业更面临自身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要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转变报业增长方式,实现报业结构调整,增强报纸自主创新能力,改变单一收入财源、单一报纸结构、单一报道模式和单一的发行格局。

一、十年来报业增长主要靠外延扩大

十年来,北京市人口、报种都在不断增加。目前在京的报纸共计303种,其中北京市属报纸51种。十年来,北京市人口总数从800万增加到目前的1470万,报纸的总发行量也相伴增加。

报纸发展首先是靠投资拉动。过去十年投资需求旺盛,主要包括:投资随消费结构变化而扩大,产业结构调整,文化市场发展和报纸扩大再生产四个方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人住房、汽车、通讯、数码、家电等大宗消费品需求旺盛,极大地拉动了报业广告的强劲增长。从综合性报纸到行业报几乎都创办了楼宇、汽车、数字通讯等商业广告专刊。目前,有的报纸地产广告高达40%以上。新创刊的报纸也都在房地产、汽车广告上与老报“决战”,以很低的广告价格争取市场份额。此外,it产业、白色家电、医疗保健品也成为报业广告收入的重要来源。十年来,随着首都经济发展,北京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成为支柱产业,商业促销、新产品推介和企业品牌广告快速增长为报纸广告收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十年来,文化产业资本多元化融入,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投资活跃,境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传媒产业,国内报纸积极探索上市。一批报纸把总部或编辑部迁至北京。传媒业也增加了自我投入,扩大了再生产能力。

其次是靠消费拉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改变了受众结构,北京在迅速成长为国际城市的过程中加剧了人口结构的变迁,常住人口扩大了近一倍,一代又一代新“移民”涌入城市,形成了报纸新的消费群体。十年来,老品牌报纸如北京晚报发行量保持稳中有升,北京青年报从十余万份增加到六十多万份,晨报、信报、竞报、京华时报、新京报都获得了一定的发行量。北京报业完成了适应首都人口结构变迁的结构调整。在过去的十年中,大多数报纸瞄准城市受众,极大地收缩在郊区城镇、行业的发行,有七八种报纸反复覆盖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对综合性信息的需求迫使各类报纸越来越走向综合性报纸的雷同结构,甚至被统称都市报。与此同时,每年上百万户的旧城改造居民和新增人口在三、四环外购房,使城市中心区人口加快疏解,而报纸发行却集中在城里。

分析城市结构、报纸结构和消费人群的变化,是要在传媒业高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清醒认识到报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外延扩大,内涵不足。在投资和消费双拉动的高速增长过程中,几乎所有报纸走的都是扩大外延的发展模式,发行扩大,成本扩大,报纸不断增厚,但基础性工作滞后,内部管理的粗放,机制改革不到位的问题,被高速增长掩盖了。现代财务制度没建立起来,以利润为基础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没有建立起来,没有靠新技术来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2.结构单一,财源单一。报纸结构单一,发行结构单一,收入结构单一的问题日益突出,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只靠广告收益,自办的其他经营项目基本亏损。发行赔钱,发行量越大,印刷和发行的亏损就越大,报纸越厚,垫付的纸张成本就越高。广告是一个依附性很强的服务产业。经济的起伏变动直接导致现金流的收紧,而现金流减少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压缩可控资金――宣传广告费用。

3.产业无链,后劲不足。报业没有形成上下游相连接,特别是依托自身的信息平台开发增值业务的产业,单一的收入来源与支撑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不相适应。近年来,电讯业发展的经验值得重视,他们靠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来赢得浏览量,潜心发展增值业务,靠短信、彩信获得高额收入。而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大多没有发展增值业务。甚至说,除了广告外没有一项别的增值业务。

二、以科学发展观审视传媒环境的变化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重要战略思想。四中全会提出“四位一体”的建设目标,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五中全会将科学发展观具体化为我国“十一五”建设规划。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以自主知识创新的能力为发展动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北京传媒业同样面临着转变增长方式、如何调整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日益突出,解决也日益迫切。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对经济生活进行了调整,使得报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广告经营高增长部类开始回落。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控制政策,土地供应减少,银根缩紧。2005年报纸广告量下降,是由于2004年实施宏观调控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整顿;国家加强了对医疗广告和保健类广告的监管力度;油价上涨,导致汽车销售徘徊,而这些恰恰是过去投资消费最大的部类。现在,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阅读习惯发生变化,新媒体的浏览量大大增长。与此同时,社会期待变化,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加大,能让公众知情的信息都要在媒体上,通过大众传媒听取公众意见。信息公开打破了信息独享,信息渠道增多,政府与媒体的交互作用增强。

这些无不告诉我们,以前形成传媒产业高额利润的条件改变了,单靠外延扩大的增长方式,单靠广告收益支撑“做大做强”是不可能了,传媒业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三、新闻事业发展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

针对目前新闻队伍不断扩大,报纸版面日益增厚,传媒成本逐渐增大,报纸出现结构雷同、报道雷同,甚至写作视角雷同等现象,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报业发展必须破解的课题。

(一)以突破综合性报纸单一结构为重点进行报业结构调整

1.报业发行必须适应城市结构发展的需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北京城市“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格局,重点发展顺义、通州、亦庄等11个新城,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北京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800万人。北京将加快郊区城镇化建设步伐,以快捷的交通联络中心城与新城,新城综合安排居住、就业和生活。但是,现在北京主要报纸的发行基本还在旧城,密集在三环内。要适应总规修编后的发展要求,拓展发行空间,必须抓住新城开始建设的机遇,加大对三、四环以外新建小区和新城的发行工作,新城、新小区建到哪里,发行就要跟到哪里。要解析人口与发行流量的关系,抓住机遇,抢先布局。

2.报业结构必须依经济社会功能布局。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和对“十一五”的规划,北京市将形成从市区到郊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格局,将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商务中心区、金融服务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港保税区建设。新城和工商园区有序引导中心城区产业、人口和功能疏解。北京是中央大型企业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中的地方,是中央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中心,是国际商务、国际贸易汇集的国际城市。但是,从功能上看,北京综合性报纸多,服务于首都经济多元发展的报纸少,服务于文化中心城市多彩生活的休闲类报纸少。依据北京城市功能,适应首都蓬勃的社会发展,北京报纸改变偏重于综合报的布局,调整报种结构,具有很大的空间。

3.探索报业区域化和社区化的发展道路。人口和经济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区域化报纸和社区化报纸的诞生就成为必然。发达国家社区报纸、Downtown报纸、城镇报纸都很发达,这些报纸以人为本,以区域社会生活为纽带,以社区信息服务为主体。我们要注意研究城市结构对社区报纸诞生进程的影响。北京的朝阳、海淀都有创办区域性报纸的新空间,并已提出办“百姓家门口的报纸”的设想。世界报业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城市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报纸结构的变化,要看到这个潜在市场。

4.报业结构必须适应阅读人群结构的变化。公务员群体的政治归属,企业管理者的财富归属,青年群体的消费归属,新移民的城市化归属,新的社会结构的社区归属,报业结构必须适应人群结构改变。要研究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以人为本,提供为不同人群服务的资讯,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

(二)以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为重点的管理制度创新与改革

长期的快速增长,或忙于日复一日的出版和市场竞争,传媒机构内部的管理往往被忽视,同快速的增长相比,管理相对粗放,所以,加强管理蕴含的利润潜力极大。

1.加强、甚至重建现代传媒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传媒业是一个包括内容生产、原料贸易、商业策略、价格分析、竞争战略在内的管理体系,资产和财产的管理是核心、是中枢。报业存在大量系统管理工作,并且要管理有序。现在我们的媒体在财务制度、人力资源、信息统计等管理环节上,几乎没有执行现代企业标准,基础性工作薄弱。如发行管理大多没有细化到终端销售站点,对亭摊的份数与当地人员流量没有相应分析。又如广告管理很少去统计每日刊发数额与同业水平的比较。内部管理滞后根源于基础工作薄弱。

2.改变重办报、重经营,轻管理的状况,实行严格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

对资产和财产的管理是核心、中枢,必须建立现代财务制度。现代财务制度的关键是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的利润管理。利润是收入和成本的差额,只有在编辑人员、广告刊出、发行数量、技术设备之间达到最佳或优化配置时,才能实现产业最优化和利润最大化。报纸发行量达到多少就能获得一定的广告量,再多发行,相对于能达到的广告量就是浪费。不同销售季节的销售都要测算“生产函数”,这里有一个K值函数公式,描述成本收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变量关系,劳动力成本、设备投入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关系。传媒集团要做大做强,第一步是要做优,做优是做强的条件,做强是做大的基础,而做优就必须依赖于严格有效的管理。

3.建立综合管理体系。

目前,新闻单位的管理体系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的,已不能完全适应人员急剧扩充,收益逐步扩大,生产要素日益繁杂,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不少报社工资制度是以统计记者见报数字而确定的,是求“量”而不是求“质”,这套办法现在还在沿用。发行上,全市1800多个报刊亭,往往是一个点“铺”10份或20份,缺乏对地区人员流量与销售时间的分析。建立科学的综合管理体系,要分析广告销售与发行的关系,发行的布局与人口分布、流动的关系。要改变报业外延式的发展,把注意力转移到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来。今年上半年广告收入下降,提醒我们转变增长方式是今后发展的关键,不夸张地说,北京市重点传媒机构加强管理所能增加的收入应该在千万元以上。

同时,特别要重视采用新技术带来的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及这种改变而带来的新的增长。

(三)以拓展产业链为重点转变经营方式

以拓展产业链为重点转变经营方式,关键是摆脱依靠单一的广告经营而增长的模式,形成以广告为主业,向产业链延伸的经营模式。强调产业链绝不能走到传统的盲目发展“三产”的老路上,必须懂得“术业有专攻”,不去做自己不懂和不专业的事。

要重新认识和定义报业资源,形成以广告发行为主、报纸直接收入与发展信息资源增值服务为辅的收入结构。对传媒而言,广告收入是建设产业链的基础,是基本的赢利来源。广告的基础是社会经济总量,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广告总趋势必定是增加的。但是,不在增值服务业务上探索,就不能形成产业链。媒体必须研究开发依托于信息资源和报道资源的增值业务。近年来,互联网营利的模式就是靠低价购买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甚至是无偿获取,依此赢得浏览量,而自己专注于开发增值业务,靠增值服务赢利。其实,把报纸的内容卖给互联网恰恰损失的就是报业的增值业务,凭什么一年才几十万就把全部报道卖给商业网站?网络没有传统媒体的信息就活不下去。今天已不是靠网络扩大传统媒体影响力的时代了,把365天的报道卖给那么多网站本身使报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一个新的收入来源。

报业的增值业务主要有:

1.信息产品业务。对每日生产的大量信息进行再开发、编辑和整理,依据客户的需要整合、集成资源再出售。向互联网站出售报道就是信息增值业务的一种。像电台开通视频广播,其网站不单纯是文字报道,可以听播音,看播音现场的视频,还可开放音乐下载业务,实现增值服务。现在南方一些报业集团开办“手机报”,也是对信息增值业务的一种尝试。

2.服务产品业务。报纸能够依托信息平台和报道平台,把触角延伸到服务业,尤其是演艺和会展业务。北京的一些报纸每年举办“房展”,但报社没有组建会展公司,只能与广告、会展公司合作,为这些企业宣传,自己只留下主办的名义。

3.商务产品业务。上海浦东最主要的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吸引了大批游戏创意产业企业落户。游戏创意产业园是张江科技园管委会和一家报业集团投资办起来的。全国最大的几家网络游戏公司已经入驻了这个高科技园区。

发行业是报纸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发行不仅是影响报业实现信息产品、服务产品、商务产品等的关键,更是报业增值的最终实现方式。但现在北京报纸的发行成本太高,报纸价格低,再加上一家报社办一家发行公司,发行成本不断提升。北京报纸发行价格还存在一定调价空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调整售价是必然的。

信息数字化技术必将改变未来。数字技术从技术层面打破了传媒之间的界限,最终会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信息产业之间的界限打破,使信息业分成内容生产业和渠道传送业两个部分。技术发展还将打破体制的障碍。因此,不同传媒形式之间的内容制作也将成为构筑产业链的新内容。

产业链意味着把产业的活动分解成不同的职能和环节,按从“上游”生产过程最初的环节开始,一直向“下游”的产品加工精炼的环节,最后到向多类顾客供应和销售不同产品。传媒业实质上是向用户提供内容,目的是制造和包装知识产权,并尽可能多品种和多层次地向尽可能广泛的受众群,以尽可能高的价格销售知识产权,来实现收入的最大化。西方传媒公司是靠投资新公司,或是并购供应链上游或下游公司来扩张他们的业务。产业链分为三大类:横向的、纵向的和侧向的扩张。横向产业链扩张发生在两个传媒机构处在产业的同一环节的时候,或者是两家公司从事相同的业务活动,通过整合扩大业务规模。纵向扩张是在供应链向前一个环节或后一个环节的发展。而侧向扩张发生在向新的业务领域发展。多元化、大规模的传媒组织在利用不同产品和地域市场的共享资源方面很明显地处于极有利的地位。这些多种产业链形成的方式,也许在不远的将来,都会出现在我国传媒业,从而使扩大了的传媒集团更有能力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四)以内容创新为重点的能力建设

改变报纸结构雷同、报道雷同的问题,要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传媒业实质上是向用户提供内容,尽可能多地(以尽可能高的价格)销售知识创新的成果。

创新新闻报道内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目前,新闻报道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重事件,不重视人,但新闻背后的核心是人。我们的报纸往往重视硬新闻,缺乏以新闻为线索的人物报道,没有真正的对人物命运的关注。都市新闻里没有主体,新闻报道中缺乏个体,没有对人的话题和关切。创新新闻报道内容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要重点报道时代人物,关注普通群体的生活;以人为本要让媒体体现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站在人民中间办报,为群众服务;以人为本要让报道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促进形成和谐、文明、有序的社会生活环境;以人为本要倡导现代的生活方式,专注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品质;以人为本要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