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十篇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十篇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8:55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篇1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国家“金质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根据建设“数字化质检”、十二五期间打造“智慧质检”的信息化目标,质检行业将实现检验检验、行政执法、行政许可、产品质量管理、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等全面质量管理。而构建智慧质检,离不开网络的支持,信息化体系建设也是必然的结果。

一、当前质检行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近年来,虽然质检行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需要高度重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质检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安全目标和需求不明确

在认识上各质检单位都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但在工作上常常感到没有抓手,无的放失。如系统运行的连续性需求不明确,造成网络和系统备份措施不完善;信息保护的需求不明确(是否需要保密,存在特权用户),造成数据安全保护水平低;系统安全的需求不明确,系统设计安全规范执行不到位,缺少安全审核机制,造成应用系统一上线就有安全隐患,防护困难。

(二)仍存在着“重应用,轻安全”的现象

大部分质检单位重视应用系统建设,缺少从应用系统建设的规划阶段就开始规划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识,造成信息安全工作总是慢半拍,无法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实施安全保护,不仅加大了后续安全保障的难度,也增加了后期安全保护成本。

(三)偏重技术防护忽视安全管理

存在着有了技术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未能在管理制度上通盘考虑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靠什么管、管的怎样、是否符合要求等环节,制度建设不系统、不全面,更是缺少安全规范、流程、检查,造成了安全“管不住”。

(四)缺少科学运维和安全运维的方法和手段

质检行业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多数是自己承担,系统内市、县局缺少专门的运维管理人员,目前还仅停留在“保系统正常运行”的阶段,未做到全面规划运维流程、控制运维活动、持续改进完善。

(五)机构设置不完善

至今全国质检系统中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还有没有专门设立信息中心,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没有机构和专人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还比较普遍,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落实起来就很困难。

二、质检行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包括九个方面,即网络安全防护、网络安全评估、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审计、应用系统的授权与访问控制、应用系统关键数据安全技术要求、系统容灾备份建设要求、安全管理要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安全运维等九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补充。通过开展这九个方面的建设,形成一个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才能确保质检行业网络信息安全得到保障。

(一)网络安全防护建设方面

网络安全防护系统是金质工程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安全设施,主要保护金质工程网络的各种应用系统,保证整个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可控性等。采用分区设防、重点防御的建设原则。从物理安全防护、技术防护、人员防护、管理防护四个层面着手,构建金质工程的网络安全综合防护体系。同时参考《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40-2008)标准规定,按照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使用范围、影响范围等要素,将信息系统的进行分级,按照不同级别进行保护,做到有的放矢。

(二)网络安全评估方面

质检信息化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共包括四级(中央级、省直级、地市级、县区级),其信息资产重要性不同,结合信息安全评估工作的实际需要,对不同级别的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内容和评估力度区别对待,从资产识别、脆弱性识别、威胁识别、安全措施确认、风险分析、评估文档六个方面对网络系统评估,评估时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局,即对重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重点识别、分析、加固,同时也要注重各系统之间的关联。

(三)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审计方面

根据网络与应用系统范围、重要程度、出现事故后的危害程度将审计需求分为两种:基本要求、增强要求。通过对主机、服务器、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运行的状态、情况及其日志等信息进行采集、记录、分析、响应及事后的审计查阅功能要求。

(四)应用系统的授权与访问控制方面

依据“金质工程”应用系统中授权与访问控制策略,对应用系统内的访问者进行统一授权、验证并提供保护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建设授权与访问控制平台,为各应用系统的授权、鉴别认证与访问控制,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授权和鉴别认证平台,实现各应用系统按照定义的访问控制策略,基于各个业务应用要求和符合组织的信息安全策略向应用系统的用户(包括支持人员)提供对信息和应用系统功能的访问,它的效力依赖于这个平台中组件或组件模块的组成完整性。

(五)应用系统关键数据安全技术要求方面

金质工程应用系统关键数据生命周期内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交换、使用和销毁等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包括:一般要求和基本技术要求。涉及保密性要求、可用性要求、完整性要求、计算机防病毒要求方面。其中保密性要求主要从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根据所传输或存储的应用系统数据的特征,确定对数据加密保护的方式;可用性的要求主要从用户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方面进行保护;完整性要求主要从软件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数据交换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安全审计进行保护。

(六)系统容灾备份建设要求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包括灾难恢复规划、灾难备份中心的日常运行、业务功能在灾难备份中心的恢复和重续运行、主系统的灾后重建和回退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健全的灾难恢复组织机构是灾难恢复的前提与保障。灾难恢复工作是一个周而复始、持续改进的过程,主要包含:灾难恢复需求的确定、灾难恢复策略的制定、灾难恢复策略的实现、灾难恢复预案的制定、落实和管理。

(七)安全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涉及金质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方针,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环境和资源管理,运行和维护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监督和检查管理,生存周期管理等内容。

(八)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应急管理准备、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工作改进三个方面。应急管理准备涉及确定应急管理因素、进行业务影响分析、确定防护措施、制定关键系统的应急处置规范;应急预案制定即制定恢复金质工程正常运行所需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改进即有规律地更新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过程等工作。

(九)安全运维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篇2

关键词:湖南烟草;信息系统;安全;总体目标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工作,目前湖南省烟草行业已经建立起全省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全省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包括各市级分公司局域网和省域网建设。局域网建设方面,全省包括省局(公司)机关、白沙物流中心、市级分公司、县公司都已完成了局域网建设,省域网络的建设也规划完毕开始实施。省公司办公区域白沙物流中心机房通过千兆裸光纤相连,白沙物流以及各个市级分公司通过专线连入电信mStp专网。省公司、白沙物流中心机房和14个市级分公司都有internet接口,并且可以通过10mVpn相连接作为备份链路。市级分公司与其下属的县级分公司之间通过电信mStp专网相连接,同时还有一条2m的aDSL备份线路。省公司及14个市级分公司分别购买了2台iBm小型机,是全省烟草信息系统的核心设备。

一、湖南烟草信息系统安全现状

目前,在进行安全系统建设初期,全省整个烟草行业网络安全体系非常薄弱,基本上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因此安全问题非常突出。总体情况来看,各个市级分公司仅仅有防火墙,无其他的安全防护设施。省公司和各个分公司在信息安全方面均各自为政,没有采取统一的有效的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还有,虽然省公司、部分分公司采用了病毒防杀软件,但是没有覆盖全网的网络防毒系统,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因此病毒问题显得尤其突出。下面列出了已有的安全设施和措施:

(一)物理与链路层安全设施

在湖南烟草信息系统系统建设中,现有的物理与链路层安全设施如下:

1、物理安全方面:

通过对省中心机房和各个市级分公司机房的改造,增加了包括门禁、录像监控等等安全设备。另外加强了多种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火、防水、防静电、电源安全等等新的设备,使全省网络的物理安全性基本满足了现阶段的需求。

2、数据传输链路安全方面:

目前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采用了CiscopiX防火墙建立Vpn链路,而且在网络主干路上采用mpLSVpn技术,使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防篡改,采用ipSeC加密技术和产品,对敏感数据的传输进行加密,同时对传输双方的身份加以鉴别,从而达到安全保密性以及完整性的要求。

省域网(mStp)的链路为主链路,通过internet的Vpn链路为备份链路,在主链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及时采用备份链路,最大程度的保障网络的可用性,保证相关信息的传输不受到人为、物理的其它因素的影响。

结合湖南烟草的实际情况来看,从物理与数据传输链路层的安全设施可以看出,当前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侧重于保障网络系统的可用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完整性以及保密性的要求。在今后的安全系统建设中,也要遵循这个原则。

(二)网络层安全设施

在湖南烟草网络平台现有的体系中,网络层的安全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优化整个网络的安全

骨干网络采用mpLSVpn技术,不同地市的不同业务网络,统一地市的不同业务网络,不同地市的统一业务网络抖逻辑隔离。不同的业务网络可以独立管理QoS。省中心和各个市级节点可以相互访问,但是市级节点不可以相互之间访问。

防火墙

防火墙是用于隔离信任网络与不信任网络的有效工具,在省公司、白沙物流信息中心、各个市级分公司网络的internet出口处部署piX防火墙,可以隔离内外网,设置nat等等安全策略,不仅仅节省了公网ip地址,而且隐藏了内网的网络结构,屏蔽了大多数的网络攻击,免收外来侵扰。

Vpn

通过piX防火墙通过internet建立Vpn链路,实现分公司与省公司之间通过internet进行备份数据传输通道以及移动用户拨入省公司内网的安全加密措施。

网络安全监管与故障处理

目前已经采购了多种网络管理软件,包括Ciscoworks管理软件(设备管理模块、Vpn管理模块、无线网络管理模块),可以管理所有的Cisco设备。aCS安全认证管理软件,用于建立和管理全网的身份认证系统。Sniffer软件,用于监控网络流量,发现、分析、排除各种网络故障。还有iBm的tivolienterpriseConsole管理管理软件,带有tivolinetview模块,可以检查并长期监控多种网络设施的运行状态。

通过这些工具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对全网关键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链路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及时发现网络故障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响应报警机制,马上通知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尽量保障网络的可用性。

(三)系统层安全设施

在湖南烟草网络平台现有的体系中,网络层的安全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主机安全监管

通过iBm的管理软件tivolimonitor,对关键主机和服务器系统的运行状态、资源的使用情况、安全日志等进行监管,及时发现系统的异常行为和故障,保障主机与业务系统的可用性。

系统冗余和备份

通过对关键的主机应用系统建立相应的系统冗余与备份措施--服务器双机热备等措施,最大程度保障主机系统的可用性,最大程度的保障烟草业务的连续性。

(四)应用层安全设施

在湖南烟草安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用层的安全已经包括:

建立了全省数据备份中心,所有的省、市各级公司的业务数据每日备份到了省数据备份中心,有效地建立数据的本地在线备份以及异地远程备份的机制,确保数据在意外情况下的及时恢复,建立灾难和应急相应机制。

通过tivolimonitoringforDatabase实时监控数据库以及应用系统的关键性操作,并且对意外事件提供反应措施,从而进一步增加对网络及信息资源的可控性;

通过tivolimonitoringforwebinfrastructure,对关键应用和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并排除应用故障问题,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目前湖南烟草的信息安全管理的技术平台和管理制度,都已经具备了简单的雏形,但是还不能满足现有的网络安全需求和今后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虽然湖南省烟草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已经开始起步,也具备了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但是整体的安全防护还有很多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尤其是网络层的防护,还有很多的安全设施没有到位,远远没有达到国家烟草总局在《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规范》所提出的"纵深防御体系"和"动态防护"的要求。

二、湖南烟草信息安全建设总体目标

针对湖南烟草的现状以及安全需求分析,提出在湖南烟草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描述如下:

基于安全基础设施、以安全策略为指导,通过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务内容,覆盖从物理通信到网络、系统平台直至数据和应用平台的各个层面的安全需求,构建全面、完整、可靠、高效的省行业信息安全体系构架。从而在烟草行业信息化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湖南省烟草行业的整体安全等级,为保障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具体目标:

网络和系统实体的可用性以及抗攻击性;

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

系统安全的可管理性;

整体系统运行状态的可控性;

安全需求是建立良好的安全体系的前提条件,我们从湖南烟草行业网络系统得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对用户网络系统脆弱性以及安全威胁的风险评估,结合湖南烟草安全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我们把整体的安全需求根据不同的侧重点,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物理与链路层安全、网络层安全、系统层安全、应用层安全等五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安全需求涵盖了整个信息系统的每个层次,具有一定的纵深性和涵盖面,其中安全管理部分我们认为是非中重要的一项,因为完善的安全防御体系是以各类安全技术的应用加以安全管理贯穿于始终,才能实现安全系统的良好运作发挥其性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各层次的安全需求目标具体描述如下:

(一)物理与链路层安全需求目标分析

在湖南烟草安全系统建设中,物理与链路层安全需求阐述如下:

考虑到大量内部的数据跨过广域网(如internet、电信省域网等)进行传输,可能被它人窃听和破坏,因此对数据的传输的安全具有以下需求:

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防篡改,拟采用相关加密技术和产品,对敏感数据的传输进行加密,同时对传输双方的身份加以鉴别,从而达到安全保密性以及完整性的要求。

关键信息传输的链路必须通过备份链路等方式,保证相关信息的传输不受到人为、物理的其它因素的影响。

对系统中的关键应用以及关键的网络连接建立相应的安全机制,如建立备份通道,以便在主通道发生故障的情况,及时采用备份通道,最大程度的保障网络的可用性。

(二)网络层安全需求目标分析

网络层是网络入侵者进攻信息系统的渠道和通路,因此许多安全问题都集中体现在网络的安全方面。在湖南烟草网络平台安全体系中,安全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网络安全优化

主要是对系统中不同网段的、不同功能要求以及不同的安全等级的区域的划分,同时根据不同的安全级别,针对性的制定各区域之间的访问控制规则。主要是对现有的网络设备加强安全策略配置如访问控制列表,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并对核心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安全设置。

防火墙

防火墙是网络层安全领域最成熟、使用最广泛的技术,用于隔离信任网络与不信任网络的有效工具。需要在全省各网络中部署防火墙隔离内外网,设置各级安全屏蔽,将全网在网络上分割为相对独立的子网,免收外来袭击。

网络入侵防护与相应的安全审计系统

建立全网网络入侵防护检测与相应的安全审计系统,及时监测、拦截并记录来自外部和网络其它部分的黑客入侵行为,拒绝服务攻击,违规操作等,并能对相关入侵行为进行多个日志系统的关联分析,排除虚假的报警信息、过滤掉低风险事件,得到最准确的关键安全事件信息。

Vpn

建立Vpn链路,实现分公司与省公司之间通过internet进行备份数据传输通道以及移动用户拨入省公司内网的安全加密措施。

(三)系统层安全需求目标分析

主机服务器系统是整个应用业务的基础平台设施,因此其安全性会影响到整个应用业务系统能否正常的运营。在湖南烟草安全系统中,系统平台的安全建设主要有:

主机系统漏洞扫描与加固

采用安全扫描技术,对烟草系统中关键的主机和服务器进行定期漏洞扫描与评估,针对相关的系统漏洞,自动提出修补的措施,并定期进行相关操作系统的裁剪、修补和加固的工作。

操作系统安全

通过使用主机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及手段,对系统中的主机与服务器系统严格划分、管理、控制用户的权限和行为,增强操作系统的健壮性以及安全性,使操作系统达到更高层次的安全级别。

网络病毒防杀系统

建立全网的病毒检测与防范系统,及时检测和控制各种文件、宏和其它网络病毒的传播和破坏,具有集中统一的管理界面,系统具有自动升级,自动数据更新,可管理性等特性。

主机安全监管

通过网络安全综合管理,对关键主机和服务器系统的运行状态、资源的使用情况、安全日志等进行监管,及时发现系统的异常行为和故障,保障主机与业务系统的可用性。

(四)应用层安全需求目标分析

应用平台安全是系统最终保障的目标,数据的保密性、高可靠性和防篡改等特性,以及应用系统对于系统功能和相关数据的严格控制,将成为整个应用和数据安全体系的主要需求。在湖南烟草安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用安全需求具体包括:

建立pKi/Ca体系,为应用安全提供认证、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完整性等功能和服务。

有效地建立信息资源的标记、加密存储和保管机制。考虑应用层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

建立全省数据备份中心,有效地建立数据的本地在线备份以及异地远程备份的机制,确保数据在意外情况下的及时恢复,建立灾难和应急相应机制。

实时监控数据库以及应用系统的关键性操作,并且对意外事件提供反应措施,从而进一步增加对网络及信息资源的可控性;

通过网络安全综合管理系统,对关键应用和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并排除应用故障问题,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从上述湖南烟草安全系统的建设需求分析中可以看出,整个系统的建需要包含从安全管理体系、物理与链路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以及应用安全等五个方面的要求,结合了从管理到技术的各个层次。根据湖南烟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际情况,现阶段的建设重点是解决网络安全和网络的高可用性,解决网络系统在信道传输、访问控制、运行保障以及与外界的网络的互连接口等方面的安全问题。最终按照国家烟草总局的相应安全规范,建设一个集策略、防护、检测、反应为一体的,基于国际先进的p2DR(策略/police,防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反应/Response)模型的、动态适应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红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3年:8页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篇3

随着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已日渐深入,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简单来讲,就是在档案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从技术、管理和标准法规等多方面,以积极防御、适度安全和动态保障为安全保护原则,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核查性、抗抵赖性和可控性属性,并保障系统安全的持续性的体系。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全国上下都高度重视,也在不断探索有效的构建方法,并加以规范和推广。但是,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档案信息化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够健全。目前,我国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保护,仅仅依靠通用的计算机法律、法规来维护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这对那些刻意攻击、窃取、毁坏档案信息的破坏分子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一旦他们得逞,势必给我国的档案事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是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中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不够全面。我国的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目前处于内网、专网和外网同时使用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竞争、黑客攻击等人为恶意破坏因素的存在,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中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不够全面,使得档案信息系统变得非常脆弱,易受来自各方面的攻击。三是各级档案部门的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有资料表明,大部分的计算机安全保密问题来自其系统内部,世界上70%信息被盗和泄密来自于内部,这主要是因为人员麻痹和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所造成的。四是缺乏法律与制度支持。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它还涉及到管理、意识和国家法律等各个层面,因此,档案信息安全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在一起。使用相关安全产品的同时,应在组织与制度上采用相应措施加以完善。因此,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加强研究,切实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进一步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加强行政执法,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法制保障

《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使档案事业有法可依,并有力地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的档案执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档案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缺乏对依法治档、依法行政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一些单位重视业务指导,忽视依法监管,在贯彻实施《档案法》过程中,还带有主观片面性和随意性,未获得人们所期望达到的效果。这就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执法监督制度,强化执法监督职能。一要从思想上入手,巩固提高依法治档、依法行政观念。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代表各级政府主管本地档案事业的部门,也是《档案法》所确定的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和监督机构,这也使得管理档案事业有了法律的保障。我们的各级档案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认真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严格执法,带头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了档案部门是行政执法部门,要履行法律法规赋予档案部门的这一职能,应强化执法意识。二要从立法入手,完善档案法规体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真正做到执法机构依法行政,全体公民自觉守法,尚有待于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而档案执法监督必须有完善的监督法律体系作为依据,健全完善操作性强的法律规章和相关监督条例,强化制约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各级地方人大、政府应依照《档案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出配套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的法规、规章文件,依法明确档案执法监督的形式、程序和手段,从而能够实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督,确保档案工作方针和法律法规的得以贯彻实施。三要从规范档案行政执法入手,加强档案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上,将档案工作列入本单位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中,考核指标主要由贯彻《档案法》、档案业务等方面组成,定期对档案工作进行检查,以引起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对档案依法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机关档案的安全性;在加强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上,与外部档案行政执法检查部门加强联系,通过行政执法部门对档案工作的指导和专业性的检查,对不规范或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进行整改,以促进机关档案工作依法管理。通过外部监督,强化机关档案工作的法制建设。

三、加强制度建设,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机制保障

1.建立组织保障体系。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需要有人来计划、设计和管理,任何系统安全设施也不能完全由计算机系统独立承担系统安全保障的任务。一方面,各级档案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实施有关档案系统安全方面的各项措施;另一方面,让工作人员和用户对网络安全性要有深入地了解,使他们积极地自觉地遵守各项信息系统安全制度和措施,防患于未然,就能降低档案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档案信息以及档案工作者头脑中的包括直觉知识、阅历、情感等进行综合、概括、提炼的知识。档案信息专家能够充分使用认知、自然、情感和行为各个组成部分,在显性信息服务向隐性知识服务转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一个高水平的档案馆必须重视档案信息专家的引进和培养,必须注重发挥档案信息专家的作用。业务工作者也是掌握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机构中的每位员工都把信息化和档案业务作为同等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开展。2.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关键。规范档案管理、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永久性措施应该是建立程序化、制度化管理模式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位。这同样需要分别制定相应的政策与规范,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化落实,做到制度正确,落实见效。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根据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出适合档案部门的规章制度,以此约束所有用户、系统管理员以及其他成员,保证档案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由于网络设备和系统软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从事黑客的个人或组织技术在不断升级,所以,档案信息系统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相对的安全。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面对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的诸多问题,必须时刻警惕,运用多种手段,不断在技术上更新,管理体制上完善,人员素质和管理理念上紧跟网络发展的步伐。只有时刻从档案数据安全的方方面面出发,点滴不漏,常抓不懈,才能建立起完善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四、加强设施建设,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提供物质保障

一是加强档案库房建设。为了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做好档案实体的保护工作。因此,在档案库房与门窗的设计、防火材料、消防系统、库房温湿度、技术与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库房是保管档案的场所,档案库房多数是在机关办公大楼上的,客观上不具备建档案库房的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档案库房的承重问题。一般作为档案库房,钢筋的密度要大,数量要多,型号要粗。预防火灾对机关档案实体安全来说是头等大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材料、各种电器设备的种类日益增多,档案库房引起火灾的危险性可能性进一步增大。火灾是当今档案部门的头号灾害,为预防火灾,档案库房门口,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如手提灭器或手推移动灭火器等。档案库房要做好防火防潮的处理,保存的各种载体的档案对温湿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在技术参数范围内,档案能够长久的保存。反之,温湿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档案的寿命。门窗要严格按国家档案局要求安装。作为档案实体安全的装具,我们仍然要求采用可移动铁皮柜和不可移动密集架,它具有防火、防鼠功能。档案盒作为贴身装具,制作档案盒的牛皮纸要做去酸处理,这样做,有利于档案实体安全的保护。二是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在系统硬件设备方面,要做到:第一,内外网隔离。根据有关安全保密部门的网络安全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互相连接,必须实行隔离。因此,对档案部门的内部网络和国际互联网,要严格地进行隔离,防止不宜公开的内部档案信息通过网络连接泄露到外部公众网。第二,将内部网络划分成若干个安全级别不同的子网,实现内部一个网段与另一个网段的隔离。这样,就能防止某一个网段的安全问题在整个网络传播,限制局部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安全造成的影响。第三,每个厂家的设备有它独特的优点也有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因此在选用档案网络设备时,尽量选用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做到优势互补,封堵网络漏洞,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能。

五、加强技术建设,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安全保障

网络、计算机、存储器和信息系统是数字化档案信息生存的基础,也是引发安全问题的风险基地。黑客攻击、病毒蔓延、信息窃取、技术落后、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措施不到位、治理不及时是产生不安全因素的根源,其中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原因。因此,加强对客观侵害行为的防范,对主管漏洞的治理,对安全事故的补救是保障网络畅通、系统稳定、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网络和系统安全了,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才能得以保障。建立技术保障体系是提高网络和系统免疫力的重要措施。1.保障网络安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是常用的保障网络安全的两种手段,入侵检测技术侧重于监测、监控和预警,而防火墙则在内外网之间的访问控制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功能强大,效果明显。面对网络攻击手段复杂度的不断提高及融合能力的逐渐加强,要在网络层采取安全技术的应用和安全产品的联动启用措施,全面提高网络的综合防范能力。2.保障系统安全:加强升级服务,做到无漏洞运行。目前各操作系统的开发商已经开通了专业通道,提供升级服务的补丁程序下载、安装和检测服务,而且大多是免费的,因此,能否做到系统的无漏洞运行,关键在于人们是否使用正版软件,增强了安全意识并做到及时升级,及时打补丁,,保障每台客户端的无漏洞运行。3.保障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要做好系统用户的安全管理,不给偷窃者以机会。

目前,保障合法用户的做法是采取强身份认证、加密和防密码偷窃等技术,并保证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的有效性实施与落实。4.保障档案数据的安全:实行隔离、加密、备份等措施。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保障网络上传输的、系统中存储的、用户访问到的档案数据和信息是真实、完整和有效的,并保障系统操作者能够方便地访问自身权限范围内的数据,杜绝无权用户进入系统,因此数据加密、硬盘加密、文件系统加密,增加系统存储的复杂性等都成为保障数据安全的有效措施。5.病毒防范:建立网络化的病毒防范体系,实现病毒库的同步升级几乎有网络和计算机存在的地方,病毒都会伴随。每台计算机上都应安装防病毒软件系统,并及时更新病毒库,而对于网络环境下的一个组织而言,病毒杀不尽的原因则是网络上至少有一台机器有病毒,并在网上扩散传播,因此购买网络版的防病毒软件,建立网络化的病毒防范体系,实现病毒库的统一管理,同步升级,是防范病毒侵害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加强对病毒知识的学习,提高机构中每位员工的主动防范意识和警惕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措施。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篇4

(1)拒绝服务攻击

服务器是整个专用网络的核心支撑之一,不仅运行着多种保障专用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网络管理服务与系统,还存储了大量的网络共享信息资源。这就使得拒绝服务攻击成为针对服务器的网络威胁之一。使用必要的安全防范技术,降低或消除网络中拒绝服务攻击出现的概率对于确保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病毒

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爆发迅猛、数据或系统破坏力大等特点,一旦专用通信网络中出现病毒,不仅会影响到整个网络内用户的网络使用,还有可能造成网络内信息资源的严重破坏。使用多种病毒检测与防治技术来增强网络用户和网络节点的安全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用通信网络资源信息管理体系建设

通信网络的畅通与稳定,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着手,建立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和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

(1)技术体系建设

专用通信网络可以分为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等几个层面,每一层均具有其结构和功能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可以采用适当的安全防护技术来保障网络内信息的安全。物理层涉及的主要内容为保障各硬件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防灾防干扰能力,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建立线路或设备备份机制,确保出现设备故障时可以及时切换服务设备,如为核心设备提供不间断电源保障等;提升和进一步完善网络设备的运营环境,如及时查看和调整网络机房内的温湿度等。

系统层涉及的主要内容为保护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做好访问控制管理,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另一方面要做好系统的安全配置。网络层涉及的主要内容为网络信息的安全,如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与保密性控制、网络层用户身份认证等。应用层涉及的主要内容为网络用户信息资源使用安全防护。如用户终端系统的安全防护、基于网络数据的应用控制以及用户数据传输安全性和可靠性控制等。

(2)管理体系建设

提升专用网络资源信息管理效果除了建立技术防护体系外,关键在于增强网络信息安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管理制度等方面。

1.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与完整,这需要通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来规范网络用户的行为,规范各项信息业务的操作与使用。制度是一切管理的基础。如建立网络保障制度、病毒防治制度、网络使用规范、数据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等。

2.强化网络管理与组织体系,明确安全队伍中各人员的工作职能,做好通信网络管理知识培训,确保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相关工作的稳健开展。

3.规范网络使用规程,将安全、保密以及规范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如电子设备入网管理、存储功能设备的网络资源读取管理、外来数据传输操作规程、UpS电源的操作规范等。

4.完善应急预案。设置场景模拟突发状况并针对该状况进行应急演练可以有效评估与总结现有网络资源信息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调整和完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应急措施,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组织人员恢复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降低或避免损失。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篇5

论文关键词:金融信息系统;灾备中心;网络;生产中心;安全

0、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完成数据集中与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业务自动化处理程度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长远发展以及确保其安全、连续、稳定运行等方面考虑.建设金融信息系统灾备中心以保证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各银行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而建设先进、可靠、稳定的网络是业务系统运行的基础,也是为系统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本文从工程建设的角度.并结合在金融信息系统灾备中心网络运行维护的实际经验,对数据集中程度高、分支机构多的金融单位灾难备份中心网络建设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1、建设目标

金融信息系统灾备中心网络建设目标是构建能够适应金融业务和应用发展要求的高可靠、高性能、可灵活扩展、安全可控的网络公用基础设施。灾备中心网络的服务模型如图1所示。

灾备中心网络建成后。作为系统的备用网络节点,可为业务系统在以灾备中心为辅的运行提供通信服务.同时还应具备与生产中心、灾备中心共同为业务系统的连续性提供保障的能力。

灾备中心网络结构能够满足接替生产中心运行的网络需要.且具备灾难备份保障功能.建设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互连的高速数据通道,可用于备份数据的传输,辅以网络切换功能,保障业务运行的连续性.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用性。

构建面向应用和系统的服务网络.为金融信息系统中的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基础网络服务平台。

根据业务类型、功能要求、安全等级等因素。进行安全域、功能化、层次化和模块化分区,从而构建出满足业务系统要求、且具有一定先进性的数据中心。

构建完善的灾备中心网络安全体系:利用主动防御与被动防范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形成从网络边界、内部网络到系统的多层面的整体纵深防御体系,具备信息加密、入侵检测与防范、病毒防护、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和安全审计等功能。

部署统一集中的网络管理中心和安全管理中心.能对整个金融信息系统网络和安全状况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

2、设计原则

(1)高可用性

统一的、标准化的网络架构;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方式:通过高可靠的网络部署(包括链路和设备的冗余,尽量避免单点故障)以提高网络的可用性;采取功能、对象、风险、控制的层次性划分,降低网络故障的影响区域,提高整体网络可用性;选用成熟稳定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

(2)高安全性

灾备中心系统结构设计必须根据不同应用系统特点和业务数据敏感度实施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数据中心各类业务系统的信息安全。

遵循中国人民银行安全规范:制定和实施贯穿整个灾备中心网络的统一安全策略:具备对灾备中心内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用户提供相应的安全防护和控制的能力:网络基础设施自身具备安全防护能力。

(3)高灵活性、高可扩展性

近年来。我国金融信息系统的建设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数据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运行责任越来越重大”的特点。因此。灾备中心网络的总体结构设计要具有灵活的扩展性.既要满足今后新系统上线运行的要求。也要满足每个业务系统处理能力的扩展性的要求。

具备网络容量的扩展能力。能满足服务器数量、用户数量和数据流量的增长需求;具备适应上层应用模式变化的能力,既满足现有的应用模式.又能满足多层次的应用模式对网络服务和网络结构的要求;能适应安全策略的变化,可灵活划分安全等级,部署安全措施;符合世界技术发展趋势,能向未来可能采用的技术架构平稳过渡。

(4)便于运行维护和管理

强大的网络管理平台;提供带外管理网络支持,特别为紧急情况下提供增强的管理渠道;相对统一的设备类型和型号;充足完备的网络分析工具;充分考虑灾备中心运维管理流程的需要。

(5)先进性

采用先进的高性能网络产品和相关技术.以满足灾备中心未来5年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3、解决方案

(1)网络体系结构

根据灾备中心不同的服务功能.灾备中心网络在功能上分为核心交换区、生产区、管理区、mis服务区、内联接人区、外联接人区、开发,测试区和internet接人区等区域。灾备中心网络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2)灾备中心网络逻辑结构

灾备中心网络的逻辑层次有三层: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核心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各个分布层数据的高速转发:分布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接人层提供网络服务:接入层的功能是向最终用户和设备提供接入。分布层和接入层可以根据应用、管理功能和安全要求划分为若干模块。

各个层次的功能是:

核心层是灾备中心内部高速的三层交换骨干.该层不进行终端系统的连接.不实施影响高速交换性能的安全访问控制策略。

分布层作为接入层和核心层的分界层.该层完成的功能包括:区内vlan问的路由;区内i王’地址或路由区域的汇聚:实施安全访问控制策略。

接人层提供layer2的网络接入.通过vlan定义实现接入的隔离。该层具有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规划接入端口容量。并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不同功能分区的接人层相对独立;不同类型的接人层应各自分开,连接到对应功能区的分布层:为实施qos。对数据包进行分类和标记。

各层之间的连接:

上述每一个层次结构内部需要采用冗余的架构来保障该层功能的稳定可靠。

在相邻层次之间.同样需要采用冗余的连接(物理连接或协议)来保障各层次结构之间的稳定可靠。

网络扩展时.核心层和分布层的架构保持不变,接入层可以随接人需要扩展。

物理实现时.分布层和接人层设备可以合并。

(3)灾备中心信息安全体系设计

灾备中心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目标是以信息安全标准为依据.建立一套具有统一安全策略、纵深防御能力、监控和审计功能的信息系统平台.具有可持续建设能力的业务系统支撑平台和具有高效率的网络通讯平台。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在确保网络通讯畅通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核心业务系统的安全。通过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建设、保障最终使灾备中心的信息系统达到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抗抵赖性的要求。灾备中心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为达到信息安全建设的总体目标.灾备中心信息安全体系分为七个方面: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和安全服务;基于安全域的纵深防御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法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信息安全策略和审计: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七个方面的内容可划分为”四个层面。两个支撑。一个确保”。

第一个层面为信息安全技术和安全服务。在这个层面上描述灾备中心信息安全建设中采用的安全技术手段和实现方法.以及这些技术提供了鉴别、加密、访问控制、完整性、抗抵赖等信息安全服务。从技术实现的角度落实信息安全要求。确保灾备中心信息安全。

第二个层面为基于安全域的纵深防御体系。在这个层面上主要从系统设计的层次描述了贯彻信息安全要求的设计、规划理念.从网络边界安全到内部局域网网络安全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在网络和计算机等相关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信息安全的总体要求。

第三个层面为安全管理。在这个层面上要认真树立信息安全理论中”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科学管理理念,建立符合灾备中心实际的协调、高效、可行的管理制度。把人员管理放在首位。加强以人员教育为主要手段的社会工程学管理。巩固信息安全。同时制定风险管理、安全评估、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等相关制度。

第四个层面为安全法规和制度。在这个层面上要以国家的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指导灾备中心的信息安全建设.同时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息安全建设的相关要求。在这个层面还体现了各级领导、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在信息安全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信息安全建设要依靠标准、法规、制度,政策,依靠领导关心、指导、协调,依靠所有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依靠全体员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才能确保成效。

以上四个层面由低到高描述了信息安全建设的基本思路。

除了四个层面的内容外.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安全策略和审计起到支撑作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和稳定运行。信息安全保障主要从技术、人员、工程、管理的角度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和保障制度。依靠准则和标准建设灾备中心的信息系统工程:依靠人员借助技术手段对灾备中心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进行操作、运行和维护。为灾备中心的信息安全系统以及各个业务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依靠制度和技术手段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有效地发现、分析和处理。信息安全策略和审计主要起到统一规划。加强审计、监督的作用。利用审计手段明确责任,定位责任.巩固信息安全建设。在信息安全的建设和规划中落实”职责分离.最小授权”的信息安全原则。

最终.确保灾备中心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实现信息安全建设的目标。

4可行性分析

方案分析主要包括网络可靠性分析、网络安全性分析和网络扩展性分析等方面

(1)网络可靠性分析

灾备中心网络的可靠性应能满足业务稳定运行的要求.具体分析如下:

线路的可靠性

灾备中心网络的线路主要包括:灾备中心网络内部连接;灾备中心网络的内联和外联接口等。其中:灾备中心网络由局域网交换机构成.基本上功能相似的一个或一组交换机均与骨干交换机保持2个连接.避免线路的单点故障。内联区提供的广域网接口.针对每个分支行提供2条不同电信运营商的电路.外联接口同样为外联机构提供2条不同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电路。如采用光纤接入方式的atm电路,每条atm电路的可用率为99.9%.因此总体广域网线路的可用率大于99.96%。

网络设备的可靠性

灾备中心网络设备采用中高档设备.关键设备不仅配置冗余电源,还配有冗余的处理模块、冗余的总线等。设备自身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同时,对生产区等关键区域,还采取l:1热备份,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应完全能够满足业务系统对可靠性的要求。

(2)网络安全性分析

为保障灾备中心业务系统的安全.采取了多种网络安全措施。部署了多种网络安全产品。采取了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手段。主要有:在外联区采用防火墙进行安全隔离.对进出灾备中心的访问进行控制。内部各区域之问也部署防火墙.对内部区域问的数据流向和访问进行较有效的控制:每个区域均部署ids、漏洞扫描系统,作为主动防御的技术措施,对系统漏洞、数据和访问进行监控:敏感数据采取加密措施.可防止泄密的产生;建立统一的防病毒系统,尽可能将病毒维护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部署认证系统。对用户权限进行必要的管理:建设网络安全监控和安全分析系统.综合监控和分析各种安全设备产生的日志等信息。可比较全面地对网络安全进行管理;集中的审计系统,以从网络、系统和安全等三个层面。对操作行为进行跟踪和记录。减少违规行为产生的危害。这些安全措施。可建立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纵深防御体系.对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

(3)网络扩展性分析

网络扩展性主要体现在:

通信容量的扩展

按照方案的配置。连接各分支行和外联机构的接口。可满足每个分支行及外联机构以2条atm电路接入的要求.平均每条atm电路的速率不低于2mbps,在业务量增加后,如总计业务量不超过155mbps,可逐步扩容pvc带宽满足业务需求。如总计业务量超过155mbps,可根据需要。增加atm接口的数量。

支持业务系统的扩展

灾备中心网络采用了以安全域进行分区、在分区内按系统类型进一步划分子区的设计思想。新的业务系统按其安全等级可部署在相应的安全域(区)内,系统(如前置、服务器等)在连接到子区内.基本上不需要改变数据中心网络的结构。因此在这种思想下设计的数据中心具有较强的业务扩展能力。

5、结束语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篇6

1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网络工程专业是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起来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应该具备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四大基本能力:计算思维、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与实现和系统能力。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网络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网络设备研发能力、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等[1]。因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网络工程专业有别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的一个重要能力。但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大家对网络工程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在专业能力构成上的差异认识不够,很多学校不同专业在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同质化现象。在专业知识体系上,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知识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应有:信息安全基础、安全模型、加密、认证、数字签名、安全协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检测与防护、安全评估与审计等。从知识体系上来看,网络工程专业中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知识基本上是信息安全专业中密码学、网络攻防技术及信息系统安全领域基础知识的综合,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另外,目前的知识体系主要从防御角度出发,攻击和渗透的知识还很欠缺。如何在确保知识体系覆盖完整的条件下,突出网络工程专业的特色,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在课程体系结构上,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对应的网络安全课程,对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和信息对抗专业来说是主干课程,而对计算机类其他专业来说,往往是扩展课程;信息安全专业和信息对抗专业一般将其细化为至少4门主干课程,如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网络工程专业需要强化网络安全课程,并开设相应的扩展课程,以完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教学条件上,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比较突出的国内高校主要以密码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见长,缺少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师资,特别是缺少既有工程背景和网络攻防实战经验又有高学术水平的师资,导致一些高校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甚至无法开设,影响了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培养。网络系统安全保障不仅有理论性,也具有实践性,许多方法和手段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和领会。一些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缺少必要的实验条件,有些仅仅进行加密与解密、Vpn、入侵检测或防火墙等方面的简单配置性实验,缺少网络对抗等复杂的综合性实验,致使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实践环节质量不高,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构成

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教育需要以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知识为载体,通过探讨知识发现问题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网络系统安全防御、检测、评估、响应等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类专业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算法思维、程序思维、系统思维、过程思维、数据思维、人机系统思维等思维能力,而网络工程专业还要培养学生的对抗思维、逆向思维、拆解思维、全局思维等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所特有的思维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必须从复杂系统的观点,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的思想方法,追求整体效能。从系统工程方法论的观点出发,网络系统安全保障不能简单地采用还原论的观点处理,必须遵循“木桶原理”的整体思维,注重整体安全。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方法论与数学或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观察、实验、猜想、归纳、类比和演绎推理以及理论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分析等,综合形成了逆向验证的独特方法论。从不同的角度看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可以得到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从物理域看,是指网络空间的硬件设施设备安全,要求确保硬件设施设备不扰、破坏和摧毁;从信息域看,重点是确保信息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认知域看,主要是关于网络传播的信息内容对国家政治及民众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从社会域看,要确保不因网络信息传播导致现实社会出现经济安全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暴力恐怖事件以及群体性聚集事件等。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涉及网络协议安全及相关技术研究、网络安全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与系统部署、网络安全测试、评估与优化、网络安全策略制订与实施等内容。培养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的网络安全产品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病毒防杀、Vpn、蜜罐等工具的安装配置和使用,能够制定网络系统安全策略与措施,部署安全系统,同时具有安全事故预防、监测、跟踪、管理、恢复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网络安全系统的初步设计与开发能力,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方面的实际工作需求。

3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课程设置

网络工程专业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规划、组网、维护、管理、安全、应用等方面的工程科学和实践问题,其网络安全课程使学生了解网络系统中各种潜在的安全威胁与攻击手段以及针对这些威胁可采用的安全机制与技术。掌握常见的网络安全工具和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工具的工作原理,学生可以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并具有网络安全策略与措施制定、安全事故监测等能力。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培养,可设置相应的主干课程: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实践及扩展课程安全测试与评估技术。课程涉及的核心知识点。通过开设安全测试与评估技术,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用逆向、对抗和整体思维来学习并思考网络系统安全保障问题。

4培养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是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许多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知识点比较难掌握,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来消化、吸收、巩固和升华,才成为学生自己的技能。为此,我们一方面努力争取解决实验条件,与企业联合共建网络安全教学实验室;另一方面,自主开发实现了一系列的教学演示和实践工具,弥补部分环节难以让学生动手实践的不足。通过完善的实践体系(包括课内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践、实习及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课内实验包括安全测试与评估技术课程的信息收集、内部攻击、KaliLinux的安装与使用、metasploit、缓冲溢出攻击、Shellcode、web攻击、数据库安全、逆向分析等实验。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对应的实践课程网络安全技术实践设置了加解密编程、pGp、pKi、Vpn服务器和客户端、病毒与恶意代码行为分析、iptables防火墙、Snort入侵检测、以太网网络监听与反监听、端口扫描、winpcap编程、windows和Linux安全配置等实验;另外还设置了两个综合实验——综合防御实验(安全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事件响应)和综合渗透测试实验(信息收集、缓冲溢出渗透、权限提升、后门安装、日志清除)。在课内实验和综合实验环节采用分工合作、以强带弱、小组整体与个人测试评分相结合等措施,确保让每个学生掌握相应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实践能力。目前,我们正积极与网络安全相关企业建设实习和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实习和实践,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培养实践能力的模式。专业实践是一门2学分的创新实践和实习课程。通过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方面的创新实践拓展和深化。一方面,积极鼓励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网络安全技能竞赛;另一方面,让高年级的同学参与教师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科研项目中来,让学生在竞争与对抗中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他们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创新思维。

5结语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篇7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同志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强化管理,完善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体系,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全面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完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基本原则

1.规范管理,协调联动。健全网络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网络安全责任,明确网络安全职能,形成安全防范和监督管理协调机制。

2.自主防范,逐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要求,严格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系统运行中使用机构、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技术、运维、应急等各工作环节的安全责任。

(三)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控体系、网络信任体系,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体系,配合做好应急响应体系和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为基础信息网络、重要信息系统和信息内容提供高效的安全防护。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提高综合防范能力

1.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明确安全管理责任,配套相关技术防护措施。

2.信息内容安全保障。按照“上网信息不、信息不上网”的要求,对信息应当在信息系统中处理。要制定和督促落实各项保密措施,严防泄密事件的发生;要加大对各类信息内容的监管力度,确保信息采集、处理、更新和入库过程中安全可靠。同时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二)加快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1.提高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通报、汇总、研判、分析、报告和预警工作。加快应急处置与技术支撑服务队伍和网络安全员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综合能力。

2.加强应用管理、备案与更新工作。要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备案和修订工作,保证应急预案体系的组织机构、事故预警、响应程序、应急保障、应急培训、预案管理等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安全台账,为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提供决策依据。

3.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作配合

机关各处及直属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及时反馈网络安全管理中发现的新问题,加强沟通,妥善处置。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篇8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令整体信息市场变得更加复杂,而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学科,现代社会之中更多的培训学校崭露头角,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技术工作人员掌握的技术实力与水平并不平衡,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技术员工素质水平不高,导致在维护管理企业通信网络系统安全的过程中势必会形成不同类别的安全漏洞,令整体体系陷入混乱不堪的局面。而正式的技术员工还会由于没能重视网络系统整体安全的重要性,而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敷衍、应付的问题,这些现象均成为威胁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

2提升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科学对策

2.1创建整体化防范系统创建完善、整体化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系统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整体企业网络系统较为庞大,应用单一一种方式保障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安全存在一定难度。信息时代,为令企业信息系统更加安全可靠,便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方式手段,引入先进性的工具设施,激发其核心功能价值,进而确保网络系统整体安全,降低企业后续维护管理耗费的经济损失。有关技术员工应更为注重网络安全,创建完善的防范系统,针对连接企业内部应用系统的计算机应做严格细致的把关与筛选。同时,在设置客户端应用密码的过程中,应通过多重防护进行有效防范。唯有如此,企业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安全方能得到更大的保障,进而推动企业的不断进步与全面升华,促进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2.2健全网络系统管理体制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渐渐被人们忽视,进而导致网络体制存在一定的漏洞,对企业提升生产管理效益形成了不良威胁。为此企业工作人员唯有注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强化网络安全系统建设,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当前,网络系统进入到更多的企业之中,有关机密的信息数据、企业重要资料均存储至计算机系统之中,因此安全管理人员应更为重视网络安全,进而为企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内在保障。网络管理工作人员应更多的借鉴吸取先进的经验,掌握符合时代需要的安全管理工作方法,形成对通信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正确认知。同时应强化体制建设,创建出更为完善健全的网络系统平台,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进而为企业单位的安全、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3提升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提升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技术水平为确保整体网络系统有用性的重要环节。企业安全系统之中,应引入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科学的手段方式做好多重防护。企业工作人员登录内网应设置单独的口令,进而确保企业单位内部系统安全。通常应对外部入侵行为需要借助防火墙系统,采取必要的访问控制手段,利用专业化的安全管理知识确保企业整体安全。在引进工作人员的过程中,应注重考核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创建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方能为企业单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

3结论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篇9

交通运输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以网络通信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

(一)通过全国联网,建立道路数据中心。建立公路、运输业户、运输车辆以及从业人员等大型基础信息资源库。推动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的目录体系建设。采用数据交换技术,建立行业数据交换平台,形成完善的数据交换指标体系,推动道路运输服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健全交通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以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数据元标准为核心,以推动标准应用为导向,加强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工作,完善交通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确保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有标可依”。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电子数据交换、交通通信与导航及电子地图等信息化推广应用工作。

(三)加大对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组织和引导力度。积极引导RFiD技术、集装箱多式联运等物流信息化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公共服务模式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公路货运枢纽信息系统,推动农村物流系统、应急保障体系系统、大件运输和危险品运输系统等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或“市场失灵”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四)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以互联互通为目标,启动高速公路信息通信资源整合工程。倡导物流企业间的联合与协作,逐步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和影响力的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

二、威胁交通运输网络通信安全的因素分析

网络故障基本上都是硬件连接和软件设置问题,也可能是操作系统应用服务本身的问题。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有可能是因为电磁泄露、黑客非法入侵、线路干扰、传播病毒、搭线窃听、信息截获等,造成信息的泄露、假冒、篡改和非法信息渗透、非法享用网络信息资源等等。主要表现为计算机打开页面连接浏览器无法与互联网连接和局域网内机器互访信息共享受阻。来自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根据其攻击的目标和范围不同,对网络的危害程度也不同。网络安全可分为控制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层次。控制安全是指身份论证、授权和访问限制。信息安全是要保证有关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和可追溯等特性。造成对网络威胁的主要原因基本有三:人为的误操作;人为的恶意攻击;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安全漏洞和缺陷。因为开放性、交互性、分散性、脆弱性和连接方式的多样性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共有特征,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是威胁当今网络安全的最主要因素。针对屡屡出现一些技术故障和网络通讯安全方面的问题,探索和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维护网络常见故障的技术和方法是确保网络管理安全运行的关键。

三、交通运输网络通信安全的保障内容

(一)链接网络的安全保障。其是指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解决网络系统用户应用方面对网络基础设施漏洞、操作系统漏洞和通用基础应用程序漏洞的检测与修复;对网络系统安全性能的整体综合测试;防火墙等网络安全防病毒产品的部署,脆弱性扫描与安全优化;模拟入侵及入侵检测等。

(二)信息数据的安全保障。即是指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解决信息数据方面和对载体与介质的安全保护和对数据访问的控制。

(三)通信应用的安全保障。指对通信线路的安全性测试与优化,设置通信加密软件、身份鉴别机制和安全通道。测试业务软件的程序安全性等系统自检通信安全的保障措施,对业务交往的防抵赖,业务资源的访问控制验证,业务实体的身份鉴别检测。测试各项网络协议运行漏洞等等。

(四)运行安全的保障。指以网络安全系统工程方法论为依据,提供应急处置机制和配套服务和系统升级补丁。网络系统及产品的安全性检测,跟踪最新漏洞,灾难恢复机制与预防,系统改造管理,网络安全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等。

(五)管理安全的保障。包括人员管理及培训,软件、数据、文档管理,应用系统及操作管理,机房、设备及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安全管理的机制。

四、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的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的日益产业化和网络通信安全的法律环境建设的日益完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的安全防范技术也在日臻完善。

(一)保持高度警惕,保持主机和网络上结点计算机的安全。遵循多人负责、任期有限、职责分离三原则。切实提高网络通信安全的防范意识。

(二)控制访问权限,安全共享资源。使每个用户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使用网络资源。做到开机必查毒,发现必杀毒,经常对系统漏洞补丁升级更新。谨慎下载文档,对于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附件不轻易用office软件打开。

(三)选用合格单位的防火墙和防火墙的规则设置、更新。将交通运输局域内网与因特网分隔开来。网络使用者要设置并经常变换口令。对所有进入内网的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和对信息权限的控制,阻止非授权用户对信息的浏览、修改甚至破坏。对进出内网的数据进行鉴别,防止恶意或非法操作,严防有害信息的侵入。

(四)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以不易被人破解为目的,采用密码或计算法对数据进行转换。只有掌握密钥才能破解还原。实现对网络信息数据保密的目的。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篇10

交通运输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以网络通信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

(一)通过全国联网,建立道路数据中心。建立公路、运输业户、运输车辆以及从业人员等大型基础信息资源库。推动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的目录体系建设。采用数据交换技术,建立行业数据交换平台,形成完善的数据交换指标体系,推动道路运输服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健全交通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以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数据元标准为核心,以推动标准应用为导向,加强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工作,完善交通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确保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有标可依”。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电子数据交换、交通通信与导航及电子地图等信息化推广应用工作。

(三)加大对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组织和引导力度。积极引导RFiD技术、集装箱多式联运等物流信息化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公共服务模式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公路货运枢纽信息系统,推动农村物流系统、应急保障体系系统、大件运输和危险品运输系统等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或“市场失灵”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四)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以互联互通为目标,启动高速公路信息通信资源整合工程。倡导物流企业间的联合与协作,逐步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和影响力的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

二、威胁交通运输网络通信安全的因素分析

网络故障基本上都是硬件连接和软件设置问题,也可能是操作系统应用服务本身的问题。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有可能是因为电磁泄露、黑客非法入侵、线路干扰、传播病毒、搭线窃听、信息截获等,造成信息的泄露、假冒、篡改和非法信息渗透、非法享用网络信息资源等等。主要表现为计算机打开页面连接浏览器无法与互联网连接和局域网内机器互访信息共享受阻。来自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根据其攻击的目标和范围不同,对网络的危害程度也不同。网络安全可分为控制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层次。控制安全是指身份论证、授权和访问限制。信息安全是要保证有关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和可追溯等特性。造成对网络威胁的主要原因基本有三:人为的误操作;人为的恶意攻击;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安全漏洞和缺陷。因为开放性、交互性、分散性、脆弱性和连接方式的多样性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共有特征,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是威胁当今网络安全的最主要因素。针对屡屡出现一些技术故障和网络通讯安全方面的问题,探索和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维护网络常见故障的技术和方法是确保网络管理安全运行的关键。

三、交通运输网络通信安全的保障内容

(一)链接网络的安全保障。其是指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解决网络系统用户应用方面对网络基础设施漏洞、操作系统漏洞和通用基础应用程序漏洞的检测与修复;对网络系统安全性能的整体综合测试;防火墙等网络安全防病毒产品的部署,脆弱性扫描与安全优化;模拟入侵及入侵检测等。

(二)信息数据的安全保障。即是指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解决信息数据方面和对载体与介质的安全保护和对数据访问的控制。

(三)通信应用的安全保障。指对通信线路的安全性测试与优化,设置通信加密软件、身份鉴别机制和安全通道。测试业务软件的程序安全性等系统自检通信安全的保障措施,对业务交往的防抵赖,业务资源的访问控制验证,业务实体的身份鉴别检测。测试各项网络协议运行漏洞等等。

(四)运行安全的保障。指以网络安全系统工程方法论为依据,提供应急处置机制和配套服务和系统升级补丁。网络系统及产品的安全性检测,跟踪最新漏洞,灾难恢复机制与预防,系统改造管理,网络安全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等。

(五)管理安全的保障。包括人员管理及培训,软件、数据、文档管理,应用系统及操作管理,机房、设备及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安全管理的机制。

四、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的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的日益产业化和网络通信安全的法律环境建设的日益完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的安全防范技术也在日臻完善。

(一)保持高度警惕,保持主机和网络上结点计算机的安全。遵循多人负责、任期有限、职责分离三原则。切实提高网络通信安全的防范意识。

(二)控制访问权限,安全共享资源。使每个用户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使用网络资源。做到开机必查毒,发现必杀毒,经常对系统漏洞补丁升级更新。谨慎下载文档,对于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附件不轻易用office软件打开。

(三)选用合格单位的防火墙和防火墙的规则设置、更新。将交通运输局域内网与因特网分隔开来。网络使用者要设置并经常变换口令。对所有进入内网的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和对信息权限的控制,阻止非授权用户对信息的浏览、修改甚至破坏。对进出内网的数据进行鉴别,防止恶意或非法操作,严防有害信息的侵入。

(四)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以不易被人破解为目的,采用密码或计算法对数据进行转换。只有掌握密钥才能破解还原。实现对网络信息数据保密的目的。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