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旅游项目策划方案十篇农业旅游项目策划方案十篇

农业旅游项目策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9:36

农业旅游项目策划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乡(镇)、村为载体,以开发建设特色乡村旅游景区(点)为抓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立足特色,培育精品;典型示范,逐步带动;强化培训,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一批独具县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和优秀乡村旅游示范点,全面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年实现“135”目标,即每个乡镇着力打造1个以上乡村旅游点,全县建成3条乡村旅游线,创建具有接待能力的乡村旅游点5个以上。到年,创建3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乡(镇)、村,全县形成一乡一主题,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格局。

(三)基本原则

1、加强引导,示范带动。积极融入省、市发展乡村旅游大局,以科学规划引领,以项目建设带动,以典型示范引导,以宣传促销造势,努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条件、不脱离旅游消费水平,突出特色、狠抓重点、扶持典型、培育品牌,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

3、市场导向,注重效益。根据客源市场需求,重点开发建设吸引力和生命力强的乡村旅游精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以人为本,持续发展。拓宽乡村旅游公共服务领域,建立以游客为中心安全、周到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加快“两区四线”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以旅游区、生态园景区建设为重点,尽快打造一批有亮点和接待条件的乡村旅游产品。全力推进沿国道、省道、和以设施栽培等高效农业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农村体验旅游。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活动。充分利用乡村旅游现有条件,按照“月月有主题,季季有活动”要求,对全县乡村旅游资源、产品进行整合,科学设计乡村旅游线路,组织开展以赏花游、体验游、休闲游、文化游等为主题的乡村游活动。

(三)建立功能配套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着力治理村容村貌;结合乡村规划,合理布局“农家乐”饭店、农副产品销售点、公厕、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县城区重点加快旅游购物市场、餐饮和娱乐设施等建设。

三、实施步骤

(一)资源普查阶段

在县旅游部门具体指导下,各乡镇抓紧开展乡村旅游资源调查摸底工作,重点对资源特色、民族风俗、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等基础资料进行全面普查,并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初步发展方向,组织项目申报,为下一步规划编制、开发建设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二)规划编制阶段

由县旅游部门牵头,根据资源普查和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情况,组织并指导各乡镇抓紧开展旅游乡镇、旅游特色村的规划和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编制及评审工作。

(三)开发建设阶段

按照“分期开发、分类指导、成熟优先、持续推进”的原则,在县旅游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各乡镇按照审定的规划方案,抓紧开展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力争在短期内打造一批有亮点和接待条件的乡村旅游产品。

(四)验收评比阶段

结合县综合目标考核,县旅游局牵头,分别对各乡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情况进行验收评比,对全县乡村旅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和建议。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性的认识。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作为农村新兴产业,乡村旅游既有调整产业结构、引领农村服务业发展和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也有沟通城乡居民和谐交往、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富裕、文明、开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独特功能。发展乡村旅游,意义十分重大。为加强对乡村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县乡村旅游工作的开展。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

(二)加强协调配合,构建乡村旅游联动合作推进机制。县旅游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谋划好全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重点做好规划定位、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业务培训、产品包装、宣传推介、组织协调、考核评比等工作。各乡镇政府作为乡村旅游发展主体,要统筹好本乡镇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抓好资源发掘、规划编制、项目开发、基础建设、引资融资、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等工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重点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基础建设等方面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要加强协调配合,用足用好新农村建设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乡村旅游政策扶持和发展专项资金;要将乡村旅游工作融入全县“三农”工作大局,整合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县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强宣传推介,拓展乡村旅游开发市场空间。一方面,要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从项目储备上为扩大引资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搞好宣传推广。不仅要加强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更要鼓励、支持开发企业或个人开展乡村旅游形象营销活动,多渠道、多平台、多方位把乡村旅游做响做亮。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和旅游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土地流转、参股、控股和农村居民参与等方式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拓宽引资渠道,以优惠配套政策,吸引有实力的集团、企业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经营,不断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

农业旅游项目策划方案篇2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意义

“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农业旅游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百年历史,并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我国农业旅游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农业旅游逐步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社会影响逐步扩大。农业旅游具有很强的产业渗透性和互动性,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有利于一产与三产直接融合良性互动,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农村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供给、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推动,促进全市农业旅游深入发展。

二、发展农业旅游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创建全国、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抓手,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不断增加数量,努力提高质量,逐步扩大规模,加强规范服务,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实现农业旅游发展的新突破,将农业旅游培植成为我市国内旅游的重要增长点。

主要目标:通过积极引导、强力推动,力争用3-5年时间,培植发展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左右、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10个左右。

三、突出工作重点,扎实稳妥推进

(一)高起点编制和实施农业旅游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按规划开发建设的原则,走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路子。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高起点编制农业旅游发展规划,做到发掘一批、培养一批、包装一批、推出一批。规划既要切合当前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将农业和旅游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农业旅游的内涵,实现农业产品向农业旅游产品的转化。市农业局、市旅游局负责,年内编制完成全市农业旅游发展规划,并指导区县编制区域农业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农业旅游项目规划。

(二)加强规范管理和服务。我市农业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方面有待理顺和规范。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指导,积极协调解决农业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抓好安全管理,加强对从业者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抓好经营管理,引导农业旅游从业者自觉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以优质服务和鲜明特色吸引游客。要抓好职业培训,对农业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接待礼仪、服务规范、卫生常识、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加强卫生管理,购置必要的卫生消毒设施,抓好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创造健康的旅游环境。

(三)积极创建全国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各区县、高新区、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以规划为指导,每年确定几个重点农业旅游项目优先发展,大力扶持,培植典型。要对照《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准(试行)》,组织发动具备条件的单位创建“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创“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要以创建全国、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抓手,加强对农业旅游的引导和规范管理,不断加强产品的层次性开发和产业链扩张,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典型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农业旅游健康发展。要突出农民风俗、农业风光、农村风情,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要坚决防止生搬硬套、大兴土木、破坏生态、片面追求城市化的倾向。

(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各级旅游部门要发挥行业优势,加大对农业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力度。要将农业旅游项目列入全市旅游宣传促销重点,科学设计线路,优化产品组合,编印农业旅游宣传品。各级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也要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宣传推介农业旅游项目。对于特色鲜明、服务规范、条件成熟的农业旅游项目,要加强策划包装,细分客源市场,通过旅游推介会、交易会和专项促销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促销,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泛吸引游客。

四、加强对农业旅游工作的领导

目前我市农业旅游总体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开发和服务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旅游工作的领导,制定具体措施,将发展农业旅游纳入议事日程,确定责任部门,安排精干人员,负责对农业旅游的指导和开发,促其更快更好发展。要周密论证、科学开发,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市农业、旅游部门负责做好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尽快制定全市发展农业旅游的具体工作方案,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加大推动力度;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工作和地方实际,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单位作为重点,旅游部门要加强指导,帮助搞好规划和策划,逐步提高农业旅游的质量和效益。

关于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的意见

市经贸委市旅游局

为充分发挥我市工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建立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我市旅游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工业旅游的重要意义

“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工作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工业旅游在欧美发达国家方兴未艾,在我国则是最近十几年才出现,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工业旅游具有很强的产业渗透性和互动性,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是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旅游项目。xx工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是山东省及国内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门类齐全,石油化工、医药、建材、日用陶瓷、机械冶金、电子以及新材料等行业特色突出,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医药生产基地,发展工业旅游潜力巨大。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有利于二产与三产直接融合良性互动,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全面展示xx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提升城市形象;有利用广泛开辟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供给、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各区县、高新区、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协调和组织发动,引导更多的企业认识发展工业旅游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新的增长点,切实抓紧抓好。

二、发展工业旅游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创建全国、全省工业旅游示范点为抓手,以提高产品化建设及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不断增加数量,努力提高质量,逐步扩大规模,加强规范服务,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工业旅游大市。

主要目标:力争用3-5年时间,培植发展石油化工、医药、建材、日用陶瓷、机械冶金、纺织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5个左右、全省工业旅游示范点10个左右,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工业旅游深入开展

(一)科学规划,规范有序地发展工业旅游。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按规划开发建设的原则,走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路子。要全面普查我市工业旅游资源,摸清本地资源底数,因地制宜制订长期、中期和短期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做到发掘一批、培养一批、包装一批、推出一批,保证工业旅游的发展后劲。目前,要尽快着手编制全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重点企业工业旅游规划和专项工业旅游规划。规划编制要体现以下原则:一是适游原则,规划要充分考虑游客需求,引入现代旅游理念,渗透旅游要素,强化旅游功能;二是创新原则,要创新规划设计理念,突出工业旅游特色,增加旅游项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教育性和差异性特点,增强吸引力;三是景观原则,要通过参观企业生产景观、了解科学知识、体会企业文化等活动,体现动态感、现场感、体验感,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规划既要切合当前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严格按规划开发,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市旅游局、市经贸委负责,年内编制完成全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同时要指导有关企业编制专项工业旅游规划,实现全市工业旅游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二)积极创建全国全省工业旅游示范点。我市是工业大市,有一批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开展工业旅游基础较好。各区县、高新区、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每年确定几个重点工业旅游项目,积极引导,加强扶持,培植典型,推动工业旅游加快发展。要对照《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标准(试行)》,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工业旅游,并积极创建“全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在此基础上争创“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充分发挥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典型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工业旅游健康发展。要以创建全国、全省工业旅游示范点为抓手,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产品的层次性开发和产业链扩张,增加新项目,开发能够体现企业文化与科技内涵的旅游纪念品,提高工业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加大对工业旅游的宣传力度。认识不足、信心不强是制约我市工业旅游发展的“瓶颈”,是当前发展工业旅游面临的首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各区县、高新区、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工业旅游的宣传和推动,通过学习外地市先进经验,引导企业开阔思路、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提高发展工业旅游和创建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已经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各级经贸、旅游部门要密切配合,搞好协调,将其列入全市工业经济宣传和旅游促销的重要内容,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形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要把工业旅游项目作为当地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着力推介。旅游部门要将工业旅游纳入宣传促销重点内容,科学设计线路,优化产品组合,通过旅游推介会、交易会和专项促销会等形式,向国内外广泛宣传推介我市的工业旅游项目,提高其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旅游项目策划方案篇3

一、五年总体目标任务

《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12年,将我省民族地区基本建成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实施的主要任务:“8个方面、25个类别、60个具体项目”(见《规划》附件)。

(一)“旅游规划”任务。完善3个州旅游总规、21个景区规划、10个城镇规划、14条线路产品规划和包装旅游项目等项目。

(二)“旅游基础设施”任务。建设和完善机场、铁路、公路、旅游城镇、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等项目。

(三)“打造旅游精品”任务。建设21个精品旅游景区、10条精品旅游小环线,发展红色旅游等项目。

(四)“民族文化旅游建设”任务。世界遗产申报与备选工作、推广民族文化体验“五个一”工程、策划包装旅游商演剧目等项目。

(五)“实施牧(农、林)家乐工程”任务。在民族地区实施“百千万”牧(农、林)家乐工程项目。

(六)“民族文化旅游商品”任务。开发民族特色旅游商品、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市场等项目。

(七)“宣传促销”任务。旅游品牌和线路营销、民族旅游节庆活动等项目。

(八)“优化发展环境”任务。人才队伍建设、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安全旅游目的地等项目。

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分期分批分重点实施。*年正式启动《规划》,前三年为建设实施年,后两年为完善提升年,五年内完成《规划》总体目标。

二、责任落实

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是《规划》的实施主体,省直各部门根据职能帮扶、指导《规划》的实施。

(一)地方政府责任。

市(州)、县(市、区)政府:是《规划》实施的主体,负责本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和项目的实施,按期完成相关任务。

(二)省直有关部门责任。

1.省民委: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相关政策研究,协调项目、资金、政策落实。

2.省发展改革委:负责指导支持统筹民族地区旅游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衔接,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红色旅游等项目资金给予倾斜。

3.省经委:负责指导帮助研发民族文化旅游商品。

4.省教育厅: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训等工作。

5.省财政厅:负责指导帮助按照规划加大对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增加旅游公益性项目的扶持力度。

6.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指导帮助按有关规定,将民族地区旅游项目用地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依法保障用地;指导支持民族地质公园的保护建设利用和重要景区地质灾害的防治。

7.省建设厅: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风景名胜区和城镇规划的编制与完善;推进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建设;加快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和备选工作。

8.省交通厅:负责指导支持民族地区旅游通道的公路及其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交通安全等工作。

9.省农业厅、畜牧食品局:负责指导帮助实施民族地区牧(农)家乐工程等工作。

10.省林业厅: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开发,指导帮助实施民族地区林家乐工程,推进森林、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

11.省商务厅: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的旅游商品市场及网点建设。

12.省文化厅、文物局:负责指导民族地区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申报和备选工作;帮助策划打造一批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大型旅游商演剧目和旅游节庆活动等,丰富弘扬民族文化内涵,充实文化项目。

13.省旅游局: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综合协调工作,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线路产品规划编制;旅游标准化创建指导、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训等工作。

14.省环保局: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发展,监督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城镇、通道等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施建设工作。

15.省宗教局: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宗教方面涉及旅游有关事项的规范和管理。

16.省安监局:负责指导帮助抓好民族地区旅游安全监管。

17.省招商引资局:负责指导帮助包装推出民族地区重大旅游项目,开展旅游招商引资推介活动。

18.省通信管理局: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城镇、通道的通信设施建设。

19.省政府新闻办: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旅游对外宣传工作。

20.省扶贫办:负责指导帮助开展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工作,探索建设旅游扶贫示范区。

三、*年工作重点

重点抓好6个方面,28项任务。

(一)做好12项规划任务。修编3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1条旅游线路(九环线)要素整合方案;完善3个旅游城镇(*、*镇、*)规划;包装策划3个重大项目;完成1条旅游线路(九环线)统筹,启动1条旅游线路(“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实施。(三州政府负责实施;省建设厅、旅游局等帮扶指导)

(二)抓好3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开设九黄机场航空口岸,完善康定机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启动成都—九寨沟—甘肃哈达铺铁路前期工作。(三州政府负责实施;省交通厅、成都铁路局等帮扶指导)

(三)启动1个工程。即民族地区“百千万”牧(农、林)家乐工程,*年争取启动建设20个特色牧(农、林)家乐示范乡,其中*个;启动建设200个特色牧(农、林)家乐示范村,其中*80个、*60个、*60个;启动建设2000个特色牧(农、林)家乐示范户,其中,*800个、*600个、*600个。(三州政府负责实施;省农业厅、林业厅、畜牧食品局、旅游局等帮扶指导)

(四)开展3项活动。即民族文化体验“五个一”活动、干部开展双向交流挂职活动、旅游人才培训活动。(三州政府负责实施;省文化厅、旅游局、新闻办等帮扶指导)

农业旅游项目策划方案篇4

(一)、搞好规划、科学发展。

镇建设规划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年,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要求,镇编制了《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年初,省委、省政府实施“百镇建设工程”,镇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了《镇总体规划》。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要求,镇在前“两个规划”的基础上,又编制了《镇“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

(二)、加大投入力度,实施了系列硬化、美化、绿色、亮化等工程,使镇区内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小城镇档次得到不断提升,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截止目前,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镇区排水管网覆盖率达100%.镇区道路铺装率达100%,镇区供热普及率达23%,镇区绿化相覆盖率达83%。现在,旅游主要街路两侧按照了路灯,维修了花墙,种植了绿化树,极大的改善了村容村貌。并逐步对供水、供电网络进行了改造,可满足今后发展需要,使小城镇人口依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着力项目实施,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

按照规划要求,首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确定了三个重点项目:

⑴、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总投资9800万元,建设6.72公里道路、二座桥梁、四座涵洞和给排水、电力、通讯、热力、亮化、绿化等工程,现已完成投资2400万元。

⑵农民技术学校项目。计划总投资739万元,建筑面积2315平方米,现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已完成投资600万元。

⑶垃圾处理场项目。计划总投资2456.3万元,日处理能力80吨,征地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设计,计划年4月末施工,现已完成投资600万元。

-年,镇共承接省投资集团资本金贷款10,190万元。其中,年“百镇建设工程”项目贷款2,890万元,年“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项目贷款730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400万元,其中,前期工程规划设计费400万元、征地拆迁费用3,150万元、工程建设费800万元、其他费用50万元。一是项目建设资金全部到位。-年,我镇共承接省投资集团资本金贷款10,190万元。其中,年“百镇建设工程”项目贷款2,890万元,年“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项目贷款7300万元;二是项目建设比较顺利。按照规划要求,首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确定了基础设施、农民技术学校和垃圾处理场三个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3600万元;三是征地工作已完成。征地补偿款已足额发放,为新区建设用地提供了保障;四是编制了新区规划方案。我们与北京远大天益生态建筑设计院共同策划镇新区修建的规划方案,项目总的规划用地是3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建设的起步区面积是0.4平方公里,定位为“多功能旅游服务区”,详细规划已制定出,正在报请县委、县政府批准。

二、年工作目标任务

年我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县委全会和全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为重点,以“矿产开发、旅游服务、山区特色经济”为主导产业,发挥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把建设成旅游名镇做出新的贡献。主要指标是: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5亿元,比上年增长10%。财政收入实现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720元,比上年增长10%。旅游业收入实现10320万元,比上年增长20%。

三、采取措施

1、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小城镇发展。即将开工的路网工程,极大的改善了镇旅游交通条件。只要镇的硬件条件达标了,小城镇的功能和品位提高了,一些项目自然就会落户,到时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多功能旅游服务区”今年也即将破土动工,重点规划餐饮、娱乐等休闲服务项目,我们要积极推进沿街沿路的商店、餐饮、旅馆等行业的建设,使其做大做强,扩大税源,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财政增强的新的增长点。

3、着力突出重点,抓好“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工程”。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镇实施城镇化建设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年,为把这项工程办成群众满意工程,当前最为重要的是协调有关部门,完善0.4平方公里“多功能旅游服务区”的详规,报请县政府批准。接下来就是要抓紧施工,对“服务区”实现七通一平、绿化、亮化,把项目尽早落地。我们确定今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思路是:通过实施路网工程,带动旅游业发展,把镇区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风情小镇。新区规划已制定完成,项目建设定位为“旅游服务中心”,其建筑主要分为“一场、二路、三水、四园、五区”。一场即一个花园式休闲广场;二路即二条轴线干路;三水即主干水系景观、个性化水系景观、休闲垂钓人造景观湖;四园即农特产品自助采摘园、农特产品展示园、童趣园、动物幼仔园。

农业旅游项目策划方案篇5

一、提高认识,明确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区十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紧紧抓住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以全区“1235”发展战略为总纲,围绕建设“**最美丽城市”的工作要求,以乡村旅游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旅游镇村建设和特色农业资源开发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示范带动,逐步构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二)工作目标

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挖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三农”历史文化,在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原真性的前提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等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培育一批独具区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和优秀乡村旅游示范点,全面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加强引导,示范带动。抢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休闲旅游纳入全区正在实施的“三大战略、五项工作重点”的历史机遇,以规划标准引导,以项目建设带动,以典型示范引领,以宣传促销造势,努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条件、不脱离旅游消费水平,狠抓重点、突出特色、扶持龙头、创造品牌,指导乡村旅游朝着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市场导向,逐步推进。根据客源市场需求,重点开发建设有强大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精品,在保证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的安全、周到的服务体系,使游客愉快、满足和享受。在产品建设中强调环保性、持续性和安全性。

5.“农”字当头,服务“三农”。加强协调、信息、促销和培训等服务,拓宽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旅游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

二、加强领导,明确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全区乡村旅游工作的领导,特成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和促销活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

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由**兼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明确责任

各相关部门要制订相应工作方案,既要分工负责,又要相互支持配合,形成合力。以镇、街为单位,各相关部门配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好旅游企业、科研机构、新闻媒体、农村基层组织、旅游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的积极性,营造社会各界支持、关心和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区政府办公室:要切实做好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区旅游局:要切实担负起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和日常管理职责,抓好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指导、线路组织、宣传促销、管理服务和人员培训。

区发改委:要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库,做好项目审核和投资计划安排,组织协调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区国土房管局:要积极支持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用地,搞好土地流转。

区建委:要负责做好乡村旅游有关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开发管理工作。

区规划局:要负责做好乡村旅游景区规划编制的指导和审批工作。

区交通局:要按照乡村旅游环线建设的需要,积极推进与环线建设相关的旅游交通项目的计划安排和建设工作。特别是要加强环线公路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公路通达、通畅工程,提高公路等级和质量,重点推进**镇**村至**镇**村公路、**镇至国道212线路段、**

区水务局:要根据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水土保持、环境治理,统筹解决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农业灌溉和人饮工程问题。

区农业局、区农办: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建设,负责做好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与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努力促进“三农”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实施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把高质、优效、高产的产业融入乡村旅游之中,集中人力、物力、科技大力发展以“赏农家景、观农家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事、采农家果、玩农家乐、体验农家风情”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

区文广新局:要积极做好乡村旅游特色文化的挖掘、开发指导和文物保护协调工作。特别是要大力开展地域文化综合研究,挖掘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民间传说、民俗民风等,包括巴濮部落及后裔的生活方式、婚丧习俗、节庆活动、音乐舞蹈、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文化因素,注重特色文化建设,科学编制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区林业局:要抓住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周期延长的机遇和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打造“森林城市”、“最美丽的城市”的机遇,根据乡村旅游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生态林工程,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相关镇街:一是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二是要按照旅游“六要素”配套的要求,坚持“一镇一品”的原则,编制本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准确定位,理清思路;三是要依托场镇、景区、独特的农业资源以及国道省道交通干线优势,面向市场,打造精品;四是要按照设施配套,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景观独特,服务到位的要求,充分挖掘民俗民风、田园风光、历史文化特色,注入文化灵魂,切实搞好乡村旅游开发。

三、突出重点,努力推进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

(一)编制规划

根据《鲜花盛开的村庄—**区乡村旅游总体策划》要求,立足资源优势,由区旅游局牵头,相关镇街人民政府配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确保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规范有序。

(二)20**—2009年工作重点

**镇

1.凭借**航电枢纽、**老街和陶行知纪念馆等特色旅游资源禀赋,依托计划实施的**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园区建设,编制乡村旅游开发实施规划,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力争将**片区打造成为我区融“古镇休闲、大坝观光、素质教育体验、生态农业”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2.依托滨水资源优势,打造1家鱼美食餐馆。

3.开发1—2种乡村旅游商品。

**镇

1.完成**龙潭村至**镇江北村公路建设。

2.依托丰富桃李资源和自然风光,策划包装1至2个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将**打造成为我区赏花、采果、农事体验的新型旅游社区。

3.改造现有农业合作社和农村房舍,打造5到10家农家乐。

4.完善主会场及区内道路、标识等基础配套设施,积极筹备2009年桃李赏花、采果节。

5.开发1—2种乡村旅游商品。

6.完成保合街道至关口盐三路公路硬化。

**镇

1.依托**场镇及新农村建设,围绕锅盖山和龙家湾石林等旅游资源,策划旅游招商项目,积极对外招商。

2.开发1-2家农家乐。

3.深入挖掘白橙糖资源,将其打造成为**的特色乡村旅游商品。

4.在**村建300亩荷塘。

**

**街道

1.结合**及半岛开发,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2.按照“近郊依城、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辖区,特别是整合思居片区乡村旅游资源,优化环境,提升素质,实现产业升级。

3.依托**城景区及思居片区乡村旅游资源,策划包装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努力打造以“花卉苗木”和“滨水”资源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

4.创建1—2家星级农家乐。

农业旅游项目策划方案篇6

一、服务旅游企业,增效益

我市旅游局突出抓好“三促进一保持”,始终坚持尊重企业、关爱企业、多予少取、减轻负担,将扶持帮助企业发展的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一是广泛宣传《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和《关于试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引导企业用足用活扶持政策;二是与从化市、昆山市等地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建立协调沟通会议制度,为所辖旅游企业联动搭建平台,与本市各旅游企业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切实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主动为企业排压减负;三是简化旅行社分社和门市部备案制度,由原来的向广州市旅游局备案登记变更为向该局备案登记即可;四是为方便旅游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考试,争取到在我市设立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点;五是组织全市旅游企业免费参加广州国际旅游展销会、“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香港国际旅游展销会等活动;六是规划全市旅游交通标识,为企业提供旅游标识的规划;七是坚决开展打击取缔“黑社”活动,8月中下旬,旅游局联合公安、工商部门依法取缔2家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的“黑社”,保障消费者和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稳定。此外,为迎合旅游发展需要,提高我市旅游接待能力,迎接亚运会的到来,市旅游局积极协助酒店进行星级评定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濠大酒店、悦来登大宾馆已于8月份晋身全市星级宾馆饭店行列,全市星级宾馆酒店增加到8家;大力协助白水仙瀑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目前《增城市白水仙瀑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方案》已初步制定。

二、“三联六帮”西湖滩村,促发展

市旅游局把开展“三联六帮”城乡共建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调研和探索,想方设法帮助农村解决就业、增加收入等。针对帮扶点西湖滩村坐落在增江河畔,生态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充足的特点,旅游局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村舍进行调研,与村干部、群众座谈,积极帮助西湖滩村寻找开发主体,促成岭南国旅、广东轻工集团、粤侨国旅等客商到村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事宜,为引进和扶持有实力、有经验的投资者到西湖滩村进行旅游开发建设投资作出最大努力。为了让村干部群众加深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旅游局专门组织该村“两委”干部及党员等40人到派潭、小楼、正果等地一些乡村旅游示范点参观学习。目前,《正果西湖滩村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方案》已初步制定,旅游局委托广州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中心对村“农家乐”进行旅游规划。

三、抓好市场推广活动,促增长

农业旅游项目策划方案篇7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农业旅游项目策划方案篇8

关键词:主题;产品特色;可复制

1乡村景观旅游开发价值

乡村景观泛指城市景观以外的景观空间,包括城市郊区及广大农村。从狭义上指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性景观。乡村景观因其生产性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格局,其以成片农田为基质,大小不同的村落和湖泊为景观斑块,道路、河流、防护林构成其生态廊道,形成错落有致、散布状的景观生态格局。长期的乡村居民生活及生产方式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景观肌理。农田是农民的工作场所,而农宅则是他们生活的场所,为劳作方便围绕农宅设置大片的农田,形成“田绕宅”的景观肌理。这与“宅落宅”的城市肌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乡村景观不仅有独特的景观格局,而且还包含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不同的地方文化形成不同的风土人情及,这也构成了农村人文景观中的一大特色,为形成独特的地方乡村旅游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中国农业景观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2.1不断激增的城郊旅游需求

我国当前的旅游现状是一线城市已具有成熟的度假经济,二、三线城市旅游需求则是爆发性增长。旅游需求正在向城郊混合地带发展,近年来一、二线城郊地带已不断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1天左右的休闲度假项目吸引大量市民前去游玩。

2.2相关国家扶持与限制政策

“十二五”期间政府推出一系列惠农措施、开发资助等扶持政策,加之新近“美丽中国”的提出,乡村景观旅游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业产业链的有效途径。为推进稳健的旅游市场发展,同时保护耕地及生态环境。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及文件。通过研究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相关政策,总结出目前国家对乡村景观旅游开发的主导政策,主要分为限制、禁止、支持及发展4个方向。限制性项目有大型游乐设施、主题公园(影视城)、仿古城项目及低密度、大套型住宅项目。禁止性项目有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和高尔夫球场项目。支持性项目有特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庄、酒庄、农业主题乐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花木苗圃科研基地等旅游项目。

2.3当前乡村景观开发所存在问题

2.3.1农村可建设用地稀少。农村可建设用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而非建设用地则占到90%。因此,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建设关键性的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

2.3.2重新开发土地常破坏原有的乡村肌理。企业开发土地时,常常拿取整块大面积的土地,散落的住宅用地常被忽略。集中式的用地形态破坏了农村村落自然地聚落形态;同时也给后期开发带来困难。拆迁使得大量农民迁出,原来的乡村生活气息也随之消失。

2.3.3农村劳力严重流失。村民外出打工,农村劳力主要依靠妇女与老人。农产品加工尚不能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也就不能吸引农村劳力返乡。

2.3.4乡村景观旅游开发同构化严重。当前,乡村旅游开发的产品中大多数缺乏有效的战略规划,产品特色不明确,没有清晰的主题特色,导致产品模式容易被复制。

3国内外开发实例

3.1国外案例

库肯霍夫公园位于阿姆斯特丹近郊的小镇利瑟,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公园。公园内核为核心区,所有活动围绕核心区展开,为花田区,种植大量的郁金香。核心区内分为固定项目和临时项目。固定项目:郁金香展,主题庭院展,公园艺术展,花车游行盛典,骑行花海中,泛舟花田田间,儿童乐园。临时项目:名人之旅,花帽展览,传统工艺展,室内花卉展。为招揽旅客,每年郁金香展示的主题都会变化,由不同的参展商根据公园要求种植郁金香。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仅拉动了郁金香的整个产业链,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

3.2国内案例

紫海香堤艺术庄园位于位于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在小地块内精心打造创意文化概念,以爱情、浪漫为线索打造爱之墙,星座爱情柱,许愿池,奇迹钟,密宫,老桑树的回忆,百草园等主题项目,吸引市民、情侣、学生、恋人等客户群体,并与影楼签订合约。产业方面着力开发香草全产业链,包括香包、香袋、精油、香水等制品。其因为有鲜明的主题包装和特色苗圃的加工产业链而在国内风靡一时。

4农业景观新模式探讨

从以上国内外案例中分析得出,以景观带动产业发展的形式正在日益扩大。新型的开发模式应是一种联动效应,由旅游开发为主导,带动周边农业与地产两大产业板块的发展。其将生态农业、旅游业和产业集群有机地集合起来,是集科研、生产、销售、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开发模式。其可以被称之为是“乡村综合体”,主要包括乡村旅游、有机农业、苗木基地、田园小镇4大板块,其中有机农业和苗木基地可结合当地种植产业特色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田园小镇板块则是将原有农村生活原真体现的关键所在。乡村旅游板块中重点开发旅游项目,将农家乐、农事体验、拓展运动、垂钓、婚庆庄园及花坊、田园集市、会所和餐厅等目前已有的成功旅游项目放入其中进行打造,并在已有的基础上对这些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与本色农业景观相结合。因此,想要突显产品特色并在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拥有主题鲜明的产品包装势在必行。

根据农产品特色、地理区位、环境的不同,可将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题类型分为3大类。第1类苗木观光型,以苗圃植栽美景为主要的景观吸引力,同时,着力发展苗圃销售整套的产业链条。第2类主题游乐型,以趣味性的农业景观为主,增加童趣、欢乐、爱情等主题特色,打造游乐型农业观光园。第3类以高端度假与特色农产品开发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发,依托特色农产品打造整体加工链。同时,开发中高端休闲度假产品。因为有了主题及分类,业态可以是复合的,多种类别的。同时也因为主题的明确,也就自然地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区,减少了可复制性。

(收稿:2013-01-15)

参考文献:

[1]盛永利杨小兰赵永忠著.谁的地产被旅游照亮—中国旅游地产十大模式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1

[2]王云才著.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盛永利黎筱筱杨小兰李关平著.toLD模式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农业旅游项目策划方案篇9

l围绕一个中心

2009年,*风景区管委会(管理局)全年工作以风景区旅游工作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工作中以观光型景区向休闲度假型景区转型为抓手,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建设,适应大众旅游由一般观光到度假观光的需求,以规划建设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主旨,重点建设和完善观光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以打造长三解核心区首席文化休闲胜地为目标,不断突出文化休闲内涵,不断增强品牌建设。

l明确两个定位

(一)核心景区打造“中国一流乡村旅游度假村”。*风景区有别于以纯自然风光为特色的其它景区,呈现出集湖山胜景、人文内涵、村居人家于一体的鲜明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形成了村庄、村居、村民与*旅游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核心景区旅游的发展,要充分挖掘江南水乡乡村文化的各种旅游元素和*特有的人文内涵,进一步整合水车、耕牛等农事元素,进一步结合村、景交互的独特特点,进一步包装展示馆、展览厅等旅游产品,将核心景区打造为“中国一流乡村旅游度假村”。

目前,核心景区结合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中国一流乡村旅游度假村”概念性规划已经委托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学院抓紧编制,完成后将尽快提请省旅游局对之开展评审,力争列为省级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取得政策与资金上的更大扶持。

另外,在作好规划的同时,要充分研究分析*核心景区村民生活、收入来源、经济作物等生产生活的产业布局,提出合理、有序、科学的发展方向,尝试探索农房的征用,适时组建如农业管理公司、物业服务公司等,切实做好人员的分流和产业的调整,进一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旅游农业的转化。

(二)围垦新区打造“*高端旅游度假区”。有别于核心景区,围垦新区的发展,要全面考虑位处长三角城市圈中心的独特区位,充分根据长三角都市圈土地资源稀缺的特点,紧密依托毗邻4a级景区的天然优势,高起点、高品味的作好现代旅游的综合开发。

1、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力求规划领先。在原有*规划院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层次高、功能全、产业布局合理”的要求,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成果进行修改与完善,选定最优方案,落实规划各项工作。

2、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力求科学精细。拟成立专门机构——景区围垦办,由专人负责与黄金海岸公司的联系与沟通。密切联系目前围垦区工程建设、耕地垦造工作等各项工作,调全围垦工程招标、建设图纸、施工协议等资料档案,为工程验收做准备。

3、进一步加强联系协调,力求无缝衔接。在县委、县政府明确围垦区投资主体后,迅速与凯东集团进行协调,解决与其在资金、产权等问题上的善后处理工作。

l破解三个难题

(一)用“两分两换”的方法,实行商住结合,破解村民建房要求日益强烈与景区保护之间的矛盾。

为保障景区自然景致不受人为破坏,近年来,核心景区内停止了村民建房审批,有效保存了风景区的原始风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村民建房需求不断强烈,呼声不断高涨,引起了管委会领导重视。经过调研,在充分领会市委、市政府“两分两换”政策的基础上,形成了在景区湖闸至老东门之间建商住两用房的工作思路,即核心景区需新建房屋的村民,迁址至湖闸至老东门间重建。新建房屋由管委会统一设计规划,从而形成“上居下店”或“前店后居”的商住两用房群,作为购物街、商业街统一开发。该方案的实行,既可满足景区村民建房需求,也是景区村民外迁的有益尝试,还可满足景区商业街的开发创造条件。目前该方案尚在论证阶段,相关政策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方案的细节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二)用分块招商的方法,丰富休闲内涵,破解景区进一步提升人气、留住游客,开展多日游与景区夜游内涵不丰富、旅游产品较单一难以留住游客之间的矛盾。

数家星级饭店及若干准星级酒店,使*风景区具备了相当的住宿接待能力。然而在20*年景区接待的41.8万人次的游客中,多为一日游群体,从景区宾馆饭店的反馈情况来看,除周末与节假日外,住宿率并不理想,形成了游客引得来、留不住的局面。究其原因,还在于景区娱乐设施不丰富,尤其是夜游*的元素不够丰富,旅游产品较为产一,对游客吸引力不大。

为破解此难题,20*年,我区投入大量精力开展了弈仙城的回租工作,希通过整体回租的方式进行整体开发。因部分业主固执己见,导致工作成果功亏一篑。为此,我区本着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思路、改变开发方式,2009年一方面拟在弈仙城区域通过分区块开展招商的方式启动招商引资工作,广泛与意向投资商接触,成熟一家,发展一家,启动一家,以点带片,丰富弈仙城区域娱乐活动内容,另一方面,综合开发“湖山真义”景点,于该处建大型综合性茶楼,将该区域建设成集大型茶楼、特色小餐饮、文娱活动等为一体的消费休闲区,丰富夜游*的内涵。

(三)建立约束机制,探索经理管理新思路,解决景区村民与景区争利益之间的矛盾。

基于近年来景区在基础设施建设、营销宣传上的不断投入,景区旅游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村民产生了参与景区旅游发展的愿望,并自发开展了一些经营活动。一方面,景区限于人力物力,缺少对农家乐等村民自发的经营活动的管理,卫生、安全、消防、排污等条件难以保障,这种尚处于萌芽状态的自发经营,与景区倡导的文明、现代、休闲的旅游发展思路大相径庭,任其发展,只会让游客产生景区凌乱、不规范的印象,与景区品牌建设不利;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性质经营的景区,最终的成绩体现在票务上,体现在财政收入上,分散的小规模的经营景区管理机构在财政上并得不到实利,景区在基础设施、在市场宣传上的投入,并没有在这些小规模经营户上得到产出,更多的利益流向了村民本身,而且,分散经营在排污方面几乎是不处理排放,极大的危害了景区生态。

为破解上述难题,景区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工作:

1、有计划的采用现房入股的方式,租用民房,逐步实行房、权分离,统一经营管理,由管委会下属公司结合“中国乡村一流度假村”的规划,开展经营活动,增收创收。

2、进一步规范农家乐的发展,做好规划,以南木山区域为试点,配齐排污等各项基础设施,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开展食品卫生、消防安全、规范服务等方面的考核,提高经营质量。

3、为进一步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拟通过组建行业协会的办法,由农民自订行规,自主管理,管委会则做好相应的指导与监管工作,从而从根本上破解农民无序经营与旅游发展规范化之间的矛盾。

l抓好四项工作

(一)求效益抓好市场开发与宣传:

由于大桥开通等客观原因,20*年*旅游取得了的突进式的发展,2009年,面对“大桥游”降温及金融海啸的冲击,在充分做好旅游市场发展降速甚至倒退的心理准备的同时,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保证旅游市场不大起大落,力争实现全年游客35万人次,实现票务收入1000万元的工作目标。

在工作思路上继续坚持“立足长三角、主攻大*、挖掘苏锡常、开发新市场”的营销方针,把握*旅游节、金秋风情游等节庆活动及新改的*网站等平台,注重宣传、突出特色,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场、进一步巩固浙江、江苏市场、努力开拓长三角周边市场,全年力争实现全年工作目标。

(二)多主体抓好在建及签约的项目规划建设

首先,抓好围垦区高起点的规划和配套工作的跟进。按照围垦区“层次高、功能全、产业布局合理”的要求和“*高端旅游度假区”的定位,首先,需进一步加大调研,加快新区规划规划编制。管委会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修改完善原有规划,力争早日定稿,为后序开发提供参照。其次,需进一步加强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工作。围垦区田园西路延伸段已完成规划,将加速项目启动,为围垦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做好装备;围垦区内按照建设协议,加速启动相关配套工程,完成土地平整、河道分布、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其中,3600亩耕地垦造项目要按照省级相关要求及标准农田改造要求开展建设,力争于2009年年底完成。再次,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加强招商引资工作。2009年围垦区的招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拟通过分区块开展招商,迅速启动该项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围垦区的深度开发做好准备。

其次,抓好在建项目的进度跟踪和质量保障。目前,核心景区有多个在建项目,其中以艳阳(中国)度假连锁集团有限公司“颐养宫”乡村度假项目与南山生态牧场即南山马场最具规模与影响。目前项目正抓紧建设,将会同投资方,按照既定方案,高标准、严要求的开展建设,分别力争于“三八节”与“五一节”前期完成一期工程,迎接新一年旅游高峰的到来。另外,“鹰窠项—日月并升”景点观光平台正抓紧

再次,抓好意向项目的跟进落实,抓紧签约。20*年,*风景区招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继完成艳阳(中国)度假连锁集团“颐养宫”项目,金牛山大酒店改装与扩建项目、南山生态牧场等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深入跟进了*山生态海岛游建设项目、*生态旅游山庄项目等项目,并培养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后备项目。2009年,将在此基础上,尽快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与配合下,完成*山生态海岛游项目、*生态旅游山庄项目协议细节的商榷,尽快完成签约,争取及早开展施工。同时,理清招商计划,制定进度表,有序推进弈仙城、“三湾茶村”、乡土特色旅游等项目的招商工作。

(三)多角度抓好特色旅游项目包装

1、整合农耕元素,突出水乡特色。近年来由于科技文化的进步,传统的水车、耕牛等农耕元素逐渐被高科技的生产技术所取代,而因为都市的快节凑,农耕元素、乡土特色却日受追捧,成为重要的旅游卖点,*风景区位处江南水乡,水系发达,具备了整合相关要素,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条件。未来几年在旅游项目设置上,将通过引入小型生态农庄、增设水车等参与性项目,进一步突出江南水乡特色。

2、作好湖面文章,引入水上项目。*湖域宽广,近年来先后引进水上自行车、手摇渔船等项目,游客反响较好。然而,由于项目多以划船为主,缺乏新意,拟通考察同类景区,借鉴相关成功经验,建设水上乐园,丰富水上活动项目,进一步提高参与性与趣味性,从而进一步凝聚*人气。

3、利用茶园优势,发展茶村文化。*风景区内,茶园广布,尤其三湾区域,茶园连接成片、长势良好,周边又有天池、尚书坟等景点,当地百姓参与开发旅游的积极性也十分踊跃,综合以上要素,具备了进一步开发的潜力。拟通过规范与引导当地村民,通过茶叶采摘、制作、品评等茶文化的集中展示,通过古旧景点的修葺和相关配套设施的跟进,建设“三湾茶村”,以茶兴游。

4、挖掘现有资源,开办各类展馆。*人文积淀深厚,随着金九纪念馆整修一新、步鑫生改革开放事迹陈列馆展览馆等的建立,*人文内涵又多了一条展示途径,游客赞不绝口,在此基础上,拟通过深度的挖掘,建立“鸟类标本馆”、“百姓摄影艺术馆”,将生态保护、摄影艺术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进一步丰富景区的人文内涵。

5、结合民居资源,规范农家乐发展。因景区村、景相融的特点,景区村民利用自家房舍开办农家乐的热情很高,在景区内的南木山将逐步开展有益尝试,因为缺少必要的管理与指导,农家乐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为此,拟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统一思想,组建农家乐行业协会,通过协会实现农家乐行业的规范与有序,管委会则在配套设施与相关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力争实现农家乐的发展壮大。

6、利用庙庵资源,开发佛学文化。

(1)启动惠泉寺建设计划。一方面,加快规划设计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异地调研,借鉴新昌等地利用废弃采石场建设寺庙发展旅游的成功经验,形成开发思路。

(2)加快建设云岫庵。指导云岫庵做好山下九曲径、山间游步道、山上庵庙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协助其作好土地征用及相关政策处理工作,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同时,做好与县民宗局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工作,做好文物的保护、开发工作。

(3)开发好禅悦寺、吴越王庙。拟通过老东门外移,将吴越王庙纳入景区范围,丰富核心景区游览内容,禅悦寺则列为宗教场所,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两座寺庙的保护与开发。

(四)促提升加强景区内部管理

1、加大秩序管理力度。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充实管理力量,配齐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能力。二是加强监管力度,针对黄牛逃票与非法营运,密切与路政、交警与公安等部门的联系,通过联合执法,打击不良行为。三是完备相应制度,引入绩效考核等机制,进一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农业旅游项目策划方案篇10

围绕上述目标,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加速牛家经开区建设,打造经济发展强劲引擎。坚持把稳增长促发展放在首位,牢牢抓住经开区这个载体,优环境促招商,抓产业上项目,全力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强化功能配套,增强项目承载力。完善牛家经开区配套设施,推进集中供水、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积极支持捐资助学建设牛家镇中小学,统筹经开区与牛家镇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加快五常镇、山河镇、拉林镇中小企业园规划建设,引导中小企业落户园区,努力构建以牛家经开区为龙头、中小企业园为支撑,相互补充、协同共进的“一区三园”发展格局,打造哈五路工业经济带。

注重项目质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我省“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对接哈南工业新城,融入对俄贸易加工区,加快经开区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老企业自主创新、改造升级,广泛开展战略合作,增强发展活力,扩大规模企业群体。严把项目投资强度关、产出效益关、集约用地关,坚决不上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突出招商重点,着力引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木制品加工、旅游产业、大型城市综合体等一批投资大、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充分发挥区位、土地、产业优势,依托现有企业优势以商招商,借助人脉资源以情招商,抓住葵花药业上市融资机遇,全力支持葵花药业加大本土投资力度,辟建葵花产业园;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产业定位开展产业招商,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产业园,优化经开区产业结构,推动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争创部级经开区。

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发展软实力。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严厉查处勒拿卡要、以依法行政之名故意刁难等行为,解决不办事、办事慢问题。进一步完善企业帮扶机制,为企业解决审批、土地、融资、用工等方面困难,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以良好的服务吸引客商、推动项目建设,打造全省最佳发展环境。

二、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抓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保障能力。围绕粮食稳产增产,全面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工程,着力解决水利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抗风险能力不足问题。推进农业开发、土地整理、育苗小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鼓励发展大型农机合作社,完善农机配套,提高农业机械化率;实施科技示范工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切实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推进示范园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围绕“一区一带一园”的规划布局,深入推进以龙安干线为主的百万亩水稻示范区、20万亩水稻示范带、卫国乡5万亩科技创新集成示范园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水稻展示区。加快农业物联网中心建设并使用,覆盖全市水旱田、农业合作社、有关龙头企业、261个村,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信息跟踪和质量追溯。加强五常大米品牌保护,重点在种子培育、病虫害防治、质量监管、市场监督等方面加大力度,确保稻米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利益不受害。逐步扩大玉米示范区面积,创新经营方式,同步提升产量和效益。完善提升设施蔬菜发展,推进露地菜标准化园区建设,配套建设蔬菜储藏设施,提高蔬菜产业发展水平。加大畜牧小区建设力度,壮大畜牧产业规模。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新常态下的历史耐心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道路改造,解决群众出行难、卖粮难、上学难问题;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让农民吃上安全水、健康水;强化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开展富有乡土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塑造农村文明新风尚,推动“物的新农村建设”与“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三、全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发展大旅游、构筑大产业”理念,全面整合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把旅游文化产业打造成城市新名片、产业新亮点、发展新引擎

明确产业布局,打造旅游品牌。按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完成重点旅游景区控详规划,引领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依托旅游资源分布和特点,围绕打造“稻米之乡、美丽五常”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游、文化游、休闲游、乡村游,构建哈五路黄金旅游带,大凤凰山生态旅游区、南部休闲旅游区、牛河乡村旅游区、北部多元文化旅游区“一带四区”发展新格局,推动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旅游业培育成市域经济支柱产业。

加快景区建设,增强竞争实力。推进凤凰山UFo主题公园、龙凤湖景区、满族风情古镇等重点景区建设,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发挥五常传统文化、满族京旗文化、民俗文化、稻乡文化优势,建设文化体验旅游区,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坚持市场化运作,按照整体打包、成片开发的原则,精心策划包装旅游项目,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加快牛河流域、石刀山、回龙山、安石路旅游项目的摆放和建设,以点连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设配套完善、链条完整、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提高旅游产业发展层次。

完善配套服务,提升发展水平。围绕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建立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宾馆酒店、文化娱乐等配套产业,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与其他各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提高旅游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大旅游执法力度,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大力引进培育旅游人才,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主动融入全省、哈尔滨旅游大格局,加强旅游市场营销,提高五常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全力深化各项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工作始终,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从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依法有序、扎实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加油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完成卫生、计生、工商、质监、物价、食品药品等部门整合,明确职能定位,实现各项行政职能科学配置、高效运转。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大厅建设,建立电子政务系统,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审批流程快速化,解决办事不透明、办事效率低问题。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增添发展内生动力。注重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重点解决审批、融资、税费等方面问题,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建立完善土地征收机制,规范土地市场。积极引进商业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规范发展村级资金互助社,加强金融市场监管,解决企业融资难、农民贷款难问题。探索建立投资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着力破解“三农”难题。落实全省“两大平原”改革要求,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龙头企业为牵动,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经营性农业服务机构发展,实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覆盖。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农户带地入社、带地入股、整体流转等形式,发展壮大农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创新农业保险服务,推进民意乡农业保险投保入股合作试点工作,提高农业生产保障能力。推进国家投资1000万元,在我市2个乡镇5个村开展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农业管水用水新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质量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高效。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逐步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强校带弱校制度,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广播电视网络重组,促进广电事业发展。推动文化发展创新,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激发文化发展活力。落实户籍制度改革任务,引导农村人口不断向小城镇和城区集中。

五、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多做些雪中送炭的实事,让广大群众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更有尊严

统筹城乡建设,努力营造宜居环境。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完善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宜居区。坚持北部新区与老城区建设并举,推进北部新城区开发,规范完善老城区建设,彻底解决回迁安置难问题。加强城市绿化,完善城区道路、管网、交通安全等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金山公园三期工程、客运分站和城市公交站点,全面提高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综合管理,重点整治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经商秩序等问题;健全完善物业管理机制,彻底解决小区弃管、卫生差、秩序乱、收费不规范问题。加快发展城市经济,推进红星美凯龙、欧蓓莎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推动楼底经济向城市综合体转移,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抓住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契机,加大磨盘山、龙凤山流域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土地、河流、大气污染治理,开展植树造林,确保五常山青、水净、天蓝。推进与山河屯林业局合作共建,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

加大保障力度,努力改善基本民生。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促进企业依法用工,确保企业职工、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开展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实现“五险”全覆盖。推进养老、医疗、低保提标扩面,做到应保尽保。加大扶贫、救济、救助力度,使因病、因灾、因残致贫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规范完善城镇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残疾人危房改造建设,让更多困难群众住进新房子、暖屋子。

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改造,完成雅臣中学建设,确保按期投入使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办人民满意教育。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加大医护人才培养力度,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筹建博物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推进文化进社区、进农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精品创作,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高文化软实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全力建设法治五常,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战略部署,依靠法治规范行政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普法教育,培育全民法治信仰。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推进法律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坚持依法治市与以德治市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群众的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用良好的道德风尚引领法治建设。把法治教育融入到精神文明创建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力量,自觉树立法治信仰。

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推进行政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坚决杜绝“拍脑门”决策、个人说了算的现象,实现科学决策、依法决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维护市场秩序、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上,确保政府工作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推进政务公开,实行决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