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十篇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十篇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9:50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篇1

着力政策法规建设

城市公交的发展离不开法制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

目前,辽宁省仍然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明确全省城市公交的管理体制、管理职责、管理依据。这就迫使辽宁省应该提前准备,多方调研和听取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出台《辽宁省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条例》、《辽宁省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补偿办法》等相关法规的准备,并且配套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配套规章等,使省级法律法规的出台落到实处。

为了加强全省城市公交行业的管理,监督督促全省各市、县公交行业管理机构和企业,省级管理部门应该科学规划、论证制定全省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服务标准和诚信考核,通过各种体系的建立,来对各市(县)城市公交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指导。

城市公交系统规划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公交系统运力规划、公交系统网络规划和公交系统运输组织与服务规划。作为省级城市公交管理机构的重点是公交系统运输组织与服务规划的制定、指导,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制定辽宁省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规划,为全省城市公交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加强规划管理力度,通过完善行业规划,强化宏观调控,确保市场基本平衡。

印发《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纲要》,编制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确立大运量公共汽车与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之间的合理结构和增长比例,确保各类公交车辆协调增长,明确城市公共客运设施建设的要求和时序,明确各市县城市公交规划的标准要求,为城市公共客运市场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强下属机构单位管理

为加强对市、县城市公交的管理,首先应加强市、县行管部门的考核,制定可行的城市公交评价指标,在引导全省各市县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调动全省各市县的积极性。指标首先可以包括城市公共交通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两大指标类型,其中城市公共交通指标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两大类。

省级管理部门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设定权重对各市(县)的城市公交一个整体评价,也可以进一步细化制定可行的评价标准,包括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各种服务指标等,对全省各市县的城市公交评价进行排名、考核,以促进各市城市公交发展的积极性。

省级城市公交管理部门在制定全省城市公交规划的同时,可以适当参加市级城市公交规划,主要在其评审、制定方面进行适当的了解。对各市县财政投入数量,每年新增城市公交线路里程、车辆更新度、站牌建设数量等要素进行科学的计算,根据平均加权确定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技术经济评价模型的分数。

全省制定基本的城市公交服务标准,联合省工会等精神文明建设单位开展全省优秀驾驶员、从业人员评比等文明创建和规范化服务活动,不断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公交企业的资质、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车辆安全、排放要求做明确规定。

建议从业人员包括驾驶员、乘务员、站务员等纳入全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实行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接受岗位培训,提高从业素质。对车辆加强安全检测与维护,逐步增强科技含量,安装gps等装备,在借鉴客运班线运输车辆管理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公交客运车辆管理标准依据。实现辽宁省公交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加强企业诚信考核管理,尽快把城市公交企业诚信考核纳入行业管理,结合行管部门的考核以及企业自身特点,借鉴班线客运企业诚信考核管理办法,完善出台考核的具体实施细则。尤其突出对城市公交企业的安全和服务两方面的诚信考核力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市县整体城市公交系统评价的组成部分。

加强部门间合作

城市公交由于其特殊性以及与城市居民的密切性,决定其管理难度,且城市公交涉及到大量的政府投入、财政补贴、城市规划、运行安全等工作,与政府多个部门都有密切联系,这就需要行管部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管理范围与深度,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加强横向管理部门的联系。众多的规章、政策的实施需联合多个部门或者以政府的名义贯彻执行。

明确界定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以及相关交警、城建、规划、财政、国资委、物价等部门在城市公交管理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建立长效机制。定期与政府部门沟通,寻求政府部门的最大支持,能够制度化尽量制度化,建立定期会议联席制度,由政府部门同意组织。

城市公交管理的统一,首先应对许可文书、审批程序、处罚案卷等进行标准的统一,增强全省行管部门在城市公交管理方面的业务素质与法律水平。省级公交管理部门的法规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编写城市公交管理、许可、处罚等案例以及相关标准统一文书、案卷模版。

根据实际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察各市管理情况,同时调研城市公交发展的实际问题,总结各市好的经验,在全省能推广的就统一推广,具有地区特色的也给予肯定。定期召开全省城市公交协调会,听取各市县的管理意见,加强纵向的沟通。对其全省行业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其素质。做到辽宁省城市公交管理可统一的统一,可借鉴的借鉴,建立严格的标准,提升城市公交管理水平。

正确处理城市公交争议问题

城市公交行业管理由以前的多部门管理,统一归通部门管理后,面临较多矛盾和问题的理清,这就需要交通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多年管理交通运输的经验下大力气进行研究明确。

尤其是推动道路客运与城市公交的协调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实施。城市公交只是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一部分,其轻轨、地铁、brt、城际铁路、客运班线运输、出租车客运、私人交通的相互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存在众多理论和实际上的矛盾。

许多运输方式的运营范围、运力配置、网络布局、换乘体系、运输管理权限的分工与配合需要省级管理部门联合市级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协商、研究确定,为城市公交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制定各种运输方式运输交叉、重合地区矛盾解决的应急预案与措施,尽快厘清具有模糊、争议的问题。

明确县级公交管理体制

目前,辽宁省县级城市公交管理,基本都是采用班线客运兼运营的模式,城市公交的具体管理模式没有采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扩大,居民出行需求的提高,城市公交的供给须提前满足,由于居民出行的需求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连续的,而城市公交的供给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更新等,使供给具有跳跃性,需要行业管理部门提前理顺关系,明确目前经营县级城市公交的经营者经营模式必然面临着向城市公交化运营的改革。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篇2

【关键词】轨道交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52-02

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实现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能否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人才需求、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为最高标准的专业教学质量目标,必须逐步建立以专业建设科学性评价、教学条件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评价和社会声誉评价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为交通服务业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一)专业建设科学性评价

1.专业设置科学性评价

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在整个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所以,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的科学性是重要的一环。

2.课程开发科学性评价

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它是职业教学的核心,其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是由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考核等方面组成。

(二)教学条件质量评价

1.师资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专业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既要有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要有专业实践技能和经验,并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2.实验实训条件

包括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职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岗位技能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点,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教学管理制度

它是规范教学工作,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用于保证教学工作有秩序、有成效地进行。学校建立并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23个程序文件及71个作业指导文件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三)教师教学质量的教学过程评价

所有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过程,所以要制定有效的制度公平、公正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听课制度

一方面成立由主要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教研组长参加的听课小组,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另一方面建立任课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3次。

2.督导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提升。2001年成立教学督导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建立了校、科、组三级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

3.教学检查制度

一方面,学校对各教学部门教学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进行检查,实行三查两控制。

4.学生信息反馈制度

每周收集《学生学习信息记录表》,注重学生信息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

5.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制度

实行教师两年两个月到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到企业参观学习、举办教师下企业实践汇报会等活动,使教师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了解行业人才新需求,市场发展新方向。

6.学生评教制度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比较客观,但有时会出现主观偏差,通过数理统计并借助微机处理以达到学生评价的公正性。

(四)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结果评价

这是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核心是看学生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就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职业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一种跨专业的能力,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规范、胜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线的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等职业岗位的意志品质;群体中的行为合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为任职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应变的能力,如自我调节的良好心理素质等。

2.必备知识与理论

必备知识与理论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与应用的能力。应该看到,胜任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的职业岗位工作,是本学生毕业的最基本标准;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与技能是学生走向职业生涯进行的必备条件;而一定的文化基础既是培养扎实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3.职业技能水平与“双证”率

作为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所对应的某一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包括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是用职业资格证书来衡量的,所以用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来进行学生技能水平评价,标准是较为客观的。本专业要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第三方评价。

4.获奖情况和成才典型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在校生的校内外获奖情况和毕业生的成才典型,反映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力,也是本专业教学质量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外在指标。

(五)社会声誉的评价

该指标的目的是看社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社会评价,以反映本专业在社会声誉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包括就业率、就业质量、学生报到率和流失率、短期培训、技术开发与推广五部分内容。

1.就业率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吸引生源的最大优势就是就业率。就业率是学生是否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主要标志,能直接反映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可比性。

2.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就业率的一个延伸的指标。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专业对口率、职业稳定率、工作称职率、岗位晋升率、平均工资水平及自主创业及对口升学等。

3.学生报到率和流失率

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以及学生在不同学期(学年)的流失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的认可程度。是学校社会声誉的表现形式之一。

4.短期培训

本专业设置的功能除了提供正规的学历教育外,还应该包含为社会主动、积极地举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相关工种短期培训的功能。短期培训既有相对灵活、变化较快的特点,同时也有各种实践性教育占突出地位的特色。社会选择短训时,讲求“实用”、“时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行业地位。

5.教科研与成果推广

本专业要发挥本专业教师教科研优势,联合广州地铁公司、深圳地铁公司,进行交通行业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服务交通,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贡献。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

(一)深入调研、科学设置专业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深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调研就难以遵循交通行业人才需求,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就会导致专业设置不适合生产需求、不服务“市场”,也会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教学资源浪费,专业招生的困难。所以,专业设置前一定要了解国家《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广东省城市、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以及人才需求状况,科学设置专业,真正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精神。

(二)科学开发课程和教材

职业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所以本专业课程开发务必根据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等岗位工作的技能操作要求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时数、考试考查、实验实训等,是学校确定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发技能型实用教材等的总和。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改革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与广东地方铁路有限公司,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圳地下铁道总公司等交通服务行业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巩固和完善“2+1”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生产特点的“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交通客运高峰周期的生产规律特点,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春运”等客运繁忙阶段,学校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实时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行业和企业进行阶段性实习。全面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四)建设有专业特色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办学的主要条件,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因此从专任教师的数量和结构看,要保持合理的生师比例、职称结构比例,提高专任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专业课教师数量要充足;从教师自身的素质来看,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并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五)建设和完善教学设施

包括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践基地。本专业必须设有工位充足轨道交通实训室,包括轨道交通模拟沙盘,供电系统和行车组织基本操作和展示,以及行车组织实训室等到校内实训条件,培养学生岗位技能。

(六)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根据城市轨道运输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中务必针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教学实践,目前,在城市轨道运输与管理专业教学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当推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研究性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最大限度地实现以素质教育为基、能力培养为本、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目的。

参考文献: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篇3

根据县政府领导班子分工,我协助县长分管国土资源管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管理、交通运输、供排水、邮政、通信等工作。任职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人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抓好协助分管部门工作。现将2018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一年以来在政治理论学习上不断加强,在各个方面都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及来凉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纪委一次、二次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自己党性修养有了进一步提高。坚定政治立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意识”,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政治纪律办事,认真学习新《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纪法规,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州十项规定、市委市政府八项规定、县委县政府九项规定,自觉接受组织、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带头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做到了不滥用权力,不以权谋私,不违法乱纪。始终坚持以德为先,把以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为内容的“四德”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强化自律意识,锤炼党性修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及县委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深化作风建设。认真履行好主体责任,抓好领导责任、管理责任、教育责任的落实。严格要求各部门抓牢抓实党建工作,定期参加分管部门及联系乡镇“党建月会”及“支部活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讲“党课”,进一步提高各党支部和党员对党组织的认识,为党的建设贡献力量。

二、2018年分管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工作。

一是加快城乡规划建设。编制《德昌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德昌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报省厅审查,启动麻栗镇总规修编工作,螺髻山风景名胜区鹿厂沟景区规划已经省住建厅批复实施。全面启动旧城改造工程,将德州镇10个棚户区(城中村)1407户改造项目纳入德昌县2018—2019年棚改目标任务,并列入全省棚改计划。

二是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完成凤凰阁主体工程建设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方案,并开始外装工作;启动14条城市道路建设项目中(包括供、排水及人行道,不含强、弱电及燃气管道),来佛寺片区3条道路前期场平工作;组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第二次招标工作;完成乡村居民聚集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选址规划和评审工作。

三是协调推进建筑业和房地产健康发展。县境内注册建筑施工企业19家,其中二级5家,三级14家,培育三级升二级8家,二级升一级2家。全县在建楼盘4个,合计住房3109套,完成建筑业产值2.65亿元;成建制输出建筑劳务1130人,州外建筑劳务收入490万元。

四是坚持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和租赁补贴发放“全过程公开,全社会公示”制度,保证分配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开工土坯危旧房改造项目4073户。

五是深入开展城市管理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对城区开展以“七乱”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和执法工作,全面落实“包街制”,加大投入,增强环卫设施承载能力,新增垃圾桶、垃圾转运车等环卫设施,完善乡镇垃圾收转体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持续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治理行动,启动全县“彩钢棚”违建专项拆除行动。

(二)规范国土和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一是狠抓地灾管理,全县通过16个地灾项目及1个排险项目验收,完成300户地灾搬迁安置及预警牌安装工作。

二是严守耕地红线,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1.34万公顷,高标准农田1.7万亩;入库土地整理项目3个,预计新增耕地2685亩;实施增减挂钩项目15个,预计获取土地周转指标3000余亩。

三是加大土地征收及供应力度,第二轮征地拆迁征收土地1650亩,第一、二共计征收土地2510亩,涉及拆迁1109户,拆迁房屋及附属设施21.15万平方米。成昆复线建设交付红线内用地1854.49亩,临时用地1198.4亩,拆迁房屋332户。完成城区内、外挂牌拍卖及划拨转出让土地,共计397宗,面积817.04亩,土地收益64670万元。

四是强化矿政管理,完成全县23宗采矿权、8宗探矿权统计上报,注销采矿权2宗。生产稀土8500吨(折合5780吨Reo),确定2处地热勘查位置,申报老碾乡、王所乡石墨矿基金项目。

五是加强国土执法监察,全年查处案件15宗,立案12宗,共退还土地119.33亩,没收建(构)筑物2.2055万㎡,没收非法采出萤石矿1357.8吨,收缴罚款245.3278万元;非立案查处整改到位3宗,自行拆除全部违建(构)筑物共223.72㎡。

(三)协调推进交通运输建设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路产路权清理、超载超限治理等行动,提升道路抢险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农村客运“村村通”工程,有序引导农村客运发展。完成全县通村小组道路地图信息采集里程2348.14公里。

二是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省道219线德昌段改建工程、G108线50公里示范路建设全面完工;开工建设德南路、德雅路后半段及3个乡镇客运养护站及旅游厕所。启动建设螺髻山旅游公路、哨房梁子垭口至铁炉镇烤烟产业路、黑龙潭至大山旅游公路、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县级公路养护和应急保通中心、香城大道下穿成昆铁路道路改扩建、汪家大桥维修加固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抓好施工质量和交通安全工作,强化交通运输安全整治和水上安全监管。持续深入推进交通行业政风行风“五大行动”,大力开展交通执行形象提升行动、农村公路惠民行动和政务窗口提质行动。

(四)供排水、邮政、通信等工作稳步推进。

供排水、邮政、通信等工作方面按年初的工作计划安排及责任书要求,狠抓落实,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圆满完成年初预定目标。完成县城重点区域地块强弱电杆线迁改4趟,完成迁改方案3趟。

三、从严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部署。认真履行各项职责要求,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把责任制分解量化到各部门,保证职责落实到人。带头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自觉接受纪检组织的监督检查,把责任追究作为落实责任的关键来抓,使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明确到人。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篇4

从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的基本情况,借鉴国外交通运输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对未来我国加强城市交通运输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现状;国外先进经验

新千年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各种交通工具尤其是私家车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能够承担的商品。这种情况下,城市现有的道路交通条件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交通压力已经成为摆在很多城市眼前的重要问题。由于城市的规划和道路的修建是一项复杂又耗费极大成本的活动,所以不可能根据交通压力进行实时的变化。因此,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成为了当前摆在中国众多城市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1城市交通运输管理概述

城市的公路交通运输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各种基础设施,例如城市的道路、轨道、隧道等等,第二个层次是各种交通的控制手段,例如各种指示牌、红绿灯和交通警察管理系统等等,第三个层次则是最普遍也最重要的就是城市的客货运输系统,主要以各种交通工具为主。要想解决城市交通运输的问题,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而不能仅仅控制第三个层次。影响城市公路交通运输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城市的定位。城市定位为工业城市、农业城市、旅游城市或者是交通枢纽,对于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第二是城市的规模。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交通问题就严重。省会城市会比一般城市交通问题要多;地级城市会比县级城市交通问题要多。第三是人口数量。某些规模较小的城市由于人口非常多,导致城市交通压力甚至超过了远比其城市规模大的城市。

2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现状

我国共有660余个城市,城市的发展状况千差万别,交通运输压力也各不相同。总结出我国当前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具有下面的一些特点。第一,城市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压力增长不成正比,路少车多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城市的通病。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但是即便基础设施每年都在进行必要的更新,由于公路修建、概念牵涉面是极大的,根本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其实仅仅对城市交通压力起到缓解的作用。第二,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并没有形成。当前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设置专门的公共交通运行线路,在很多大城市都已经出现“BRt”(城市快速公交)。但是BRt带来了两个新的问题,一是总有车辆占据快速公交专用道路,二是快速公交线路大多数时间是被闲置的,这使得本就拥挤的道路更加拥挤。第三,城市交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水平较低。仅凭城市基础设施和人们的自觉是远不能达到城市交通运行的基本要求的,城市交通管理人员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交通管理执法乱象迄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仍然较为频繁,在当前依法治国的精神下,这一问题的解决也能够极大促进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

3国外先进经验分析

对于国外的先进经验,我们主要借鉴的是世界上著名的解决交通问题较为合理的几个城市。

3.1新加坡模式这个城邦国家控制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的主要措施就是限制汽车数量。具体来说就是进行收费,当汽车行进到城市的特定区域内就要进行收费,以此来限制汽车的数量。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是因为新加坡的国土面积较小,需要用这种直接有效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3.2伦敦模式伦敦采取的是二元的解决方式,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伦敦采取的是建立立体的、智能的城市交通网络和对道路进行收费双重措施来控制城市交通。具体来说,伦敦政府在城市内设置了丰富的交通枢纽站,并且为公交车设置了专门的车道;在城市内采用一卡通制度,无论是公交车还是轨道交通都适用通票;运用了先进的技术,采取了智能化的道路流量监测、公共交通车站管理制度等等。

3.3温哥华模式由于加拿大地广人稀,所以交通压力相较来说要小很多。其整个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主要是靠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规定行人优先、校车优先等原则。当然,仅凭制度也是远远不够的,温哥华政府建立了较为灵活和先进的信号灯系统,并积极倡导“拼车”,以缓解车流高峰时期的交通压力。

4未来我国城市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措施

我国的情况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都有所不同。人口压力和社会经济的爆发式发展是当前制约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针对我国城市的通病,未来我国城市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4.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当前我国在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主要依靠的仍然是行政管理,没有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仅依靠《道路安全法》是远远不够的。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下,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也应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用制度确保该事业的正常运转和问题的处理。

4.2建立立体的、智能的城市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起立体的、智能的城市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时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交通运输作为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立体化、智能化是未来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4.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要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队伍,并且做好各项监督,使城市交通运输管理能有较好的成效。归根到底,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还是应当落实到人,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活动,因此,提升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做好各项监督工作就成了当前摆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4.4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采取诸如公路收费、限制汽车数量等手段,综合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尽管各个国家历史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国外很多先进的经验还是可以值得借鉴的。当前我国人口压力和交通运输压力都过大,想要在短时间内一劳永逸地解决是不现实的。所以可以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分步走,逐步解决摆在国家和人民群众面前的交通难题。

4.5要以人为本要以人为本,全民参与,让人民群众都能够为城市交通的发展贡献力量,杜绝城市交通运输陋习和违法违规行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交通运输归根究底还是要为人民群众使用的,所以一定要将构建人本化的城市交通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理念,改善相关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流程,与此同时加强对交通运输的控制和管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本化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

5结语

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当前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必须从城市规划、道路修建和城市管理者的前瞻眼光多方面考虑,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营造出必要的硬件设施。但是即便有再完备的道路运输硬件设施,如果不对城市的交通运输进行必要的限制和管理的话,城市交通问题根本无从解决。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车辆数量还会逐年增加,这就需要自上而下从国家到社会到个人都改变观念,积极地为城市交通发展贡献力量,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培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域中电子政务若干法律问题分析[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宏伟.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45.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篇5

关键词:太原都市圈交通一体化现状建议

目前,太原都市圈已形成包括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形式的综合交通系统:铁路方面,区域内共有铁路7条,包括南北同蒲、石太、太焦、京原以及石太和太中银两条高速客运专线,在建的大西高速客运专线是中部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太原环城铁路也在积极建设中。公路方面,区域内以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干线公路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圈已建成公路里程55871公里,公路密度87.2公里/百平方公里。航空,太原武宿机场是国际4e级机场,有航线122条,可通航城市96个,日均航班91次,机场年客运吞吐量破500万人次。

1.太原市交通一体化水平偏低

1.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在太原都市圈内,主要城市间的快速通道尚未完全形成,高等级公路少,各市之间一般公路收费制仍然存在,影响了公路交通的形象和交通网络整体效益的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圈内各城市间未形成便捷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制约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流。

1.2一体化管理趋势尚未形成

城市圈交通运输管理表面上看是按照行政区划进行合理分工,实质是人为将统一的交通运输市场分割开来,形成管理各自为政、部门众多的管理状况,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一体化行政管理体系。导致交通运输资源浪费,行政管理成本增加阻碍了交通运输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统一、开放、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尚未形成。

2.城市交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城市圈交通一体化主要是指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打破行政界限、部门界限、地域界限,把区域内所有的交通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以达到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化发展,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连接,有效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效应。

2.1交通规划一体化。以区域内高速公路等快速通道建设为契机,加快城市圈内交通运输设施的配套与衔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结构,实现高效便捷,并充分考虑区域经济产业布局的要求。根据发挥优势和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打破行政区划及行业界限,统筹规划和积极发展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2.2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中较现实的问题是公平问题,要实现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必须打破地区保护,实现市场一体化。建立统一、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区域范围内各类交通运输企业分工与合作的市场机制,并使分工与合作通过市场来完成,从而使区域内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益达到最佳,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2.3运营服务一体化。太原城市圈交通运输运营一体化包括旅客运输一体化、货物运输一体化、维修及救援一体化、培训管理一体化和汽车租赁经营一体化等,使圈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得到统一协作与平衡发展,打破城市圈内部各地区之间的地方保护,形成城市圈交通运输的统一大市场。

2.4交通政策一体化。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要联合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争取国家和省市政府部门的支持,在交通项目布局、筹资、资金使用、行政执法方面一体化。

2.5交通运输管理一体化。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比较困难的问题是监管问题,必须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健全区域发展的协调、磋商机制,特别要加强区域内各个地区之间的政府协调沟通机制,消除阻碍交通运输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障碍。

2.6交通信息系统一体化。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实现信息的相互兼容。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及信息技术标准,实现区域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共享,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城市圈交通管理智能化。

3.保障措施与建议

3.1统一规划,加强协调

在加强综合运输规划时,要从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出发,少考虑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从经济与效能出发选择优先发展何种交通方式;坚持统一规划,实现交通资源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土地与交通的联合开发。建立起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的安全、高效、经济、协调、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

太原城市圈交通建设涉及到4个中心城市、5个县级市、12个县的交通、铁路、民航3大系统以及电力、公安、林业、土地、规划、城建等部门,须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如太原城市圈交通办公室,解决建设中、管理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太原武宿机场2010年12月9日旅客运输能力突破500万人次,标志着该机场迈入大型机场行列,打造临空经济,已成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议程,如何方便城市圈内旅客减少转站奔波时间,实现无缝衔接,在机场周边修建机场长途客运站,开通直达城市圈内班车是有效措施。2010年9月,太原武宿机场快速路正式开工建设。目前进出武宿国际机场只有武宿立交枢纽一个出入口,而太榆路车流量本身已达饱和,加之龙城大街车辆汇流,太榆路、龙城大街至武宿立交枢纽段在车流高峰期堵车现象十分严重,已经成为了瓶颈路段。因此将在龙城大街东段续建快速直达机场航站楼的专用通道。建成后,沿着龙城大街往机场方向行驶,就将不用再绕行太榆路和机场现有路,可以直接通过快速路达到航站楼和停车场,去机场的时间将更短。

3.2建立圈内公开、竞争、有序的统一运输市场。

(1)建立城市间公交网,实现公交缴费一卡通,并考虑城市圈内道路通行费适当优惠,到达收费年限的公路,适当免费开放。

(2)建立城市圈内汽车客运站联网售票,建立统一的交通广播信息网,实现城市圈内交通信息共享,逐步实现客运站联网售票。

(3)建立城市圈内道路运输市场稽查联合体,提高稽查效率和效果。

(4)再城市圈内建立毗邻城市长途公交化试点。将圈内城际间的长途客运按照公交化进行改造,提高跨市出行便捷度。

(5)发展城市圈物流专线。构建城市圈物流统一配送体系,建立以太原市为核心的城市圈物流配送网络。

3.3建立城乡公共客运一体化发展扶持政策。

对原有短途客运车辆进行改造,基于各地城市公交和道路班线客运发展现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股份制等形式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输市场发展相关各方利益整合中得到有效协调。

参考文献:

[1]杨晶晶.大太原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8

[2]齐泽平.太原经济圈该如何圈.山西新闻网.2007年3月21日

[3]李承枚.广佛同城交通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作为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管理;影响

1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之中的问题

1.1管理质量无法保证。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发展之中的基础行业,其正常的运作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决定了该行业运行的高速性和频繁性。作为我国物流行业的主要支柱,交通运输业的运行效率直接决定了物流行业是否可以正常运作,国家的资源运输是否可以及时到达,这就导致交通运输业的运行繁忙。除此之外,鉴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在人们的出行过程之中,过多的乘客量给国家的道路建设和交通运输业的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口的众多给我国的物流事业和客运事业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我国现代城市之中,经济发展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给城市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产业的逐渐扩大,大量的非常驻人员比如农村在城市的务工人员等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给城市的交通行业的管理和正常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发展较好的城市之中的交通拥堵现象尤为严重。在较为发达城市的交通高峰期,交通管制难以进行,过多的车流量给国家的交通管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乘客数量的众多也给某些不法分子带来了经济利益,客车超载、货车超运,司机半路拉客等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法案规定,同时鉴于服务量过大,执法力度较小,更加增加了这类恶性事件的发生概率。在高压的交通运输过程中服务质量一直被放到后一位,服务水平的低下同时增加了交通运输部门的压力,两者相互影响,形成一个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

1.2道路建设问题。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之下,城市经济发展的迅速带来了城市之中人民使用私家车辆的频率逐渐增多,过多的私家车的使用影响了城市之中公共交通的正常运作,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在交通高峰期,经常会出现行人、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互相混杂的交通情况。对于现有的交通拥堵情况影响最大的就是城市之中的道路建设问题。在部分城市的城市道路建设之中,道路建设并没有因为交通情况的恶化而得到设计上的改善。在部分地区,交叉路口等交通繁忙处的道路情况依旧保持旧的结构,并没有针对在交通高峰期时的行人车辆混合交通情况进行优化,更加影响了交通运输的安全进行和管理。

1.3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问题。对于交通过程的管理是保证城市交通运输业正常发展的关键、是城市建设和法制部门约束交通行业正常运行的重要管理手段。在现代的交通运输行业之中,交通拥堵情况逐渐加剧,更加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发挥应有的职责。但是,当前的管理工作之中,交通管制部门的管理人员本身有的根本对交通管制过程之中的知识并没有了解,且其自身的工作素质也不过关,在管理的过程之中经常出现流于形式的检查。同时,政府对于编制检查队伍的安排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对交通运行过程进行安全和运行监管的人员一般仅仅是由两人组成的检查队伍。而较小的团队组成在监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之中可能会由于监理人员工作素质较低而出现的为了完成监理任务而进行的简单的抽样检查,使得监理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的起到监理交通运输业正常运行的作用。

2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管理的影响

2.1信息化发展缓解了运输管理的压力。目前我国交通拥挤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大问题,然而信息技术的到来为这一头疼问题提供了很好地解决办法。电子化信息的传递模式方便了人们出行的途径和方法,但在形式和内容上却没有太大的差别。在这样信息化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人们对这一模式逐渐熟悉和接受。运输能力的供求关系也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运力过剩的情况,只有有效结合信息化的发展方式,才能积极有效的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从而使人员的利用率和运输能力都大大提升,推动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2.2信息技术可以加强交通管理力度。交通管制人员在监管之中应该对交通规则和管制条例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交通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以便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了防治渎职情况的发生,对于监管人员内的纪律教育也是必要的。在监管工作的进行时,应该保证在不违反纪律和法律的前提之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交通管理。除此之外,监理小组的分配也应该被重视,在监理的队伍之中,应该至少存在一名对监理人员进行纪律监管的人员,以保证监管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交通管理质量的好与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是做好交通运输管理行的关键,无论是政府的行政单位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保证服务的质量,严格律己,从根本上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将服务质量放在一切之上,各方协同合作,为交通运输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同时,对于管理部门内部的冗余人员,交通管制部门应该进行严肃的处理,杜绝交通管理过程之中的渎职行为,提高管理的质量,保证交通运输的正常安全进行。以政府部门为向导,在明确自己身份定位的情况下,根据交通运输业难以独自完成信息技术化的建设和完善,执政部门就必须做好专业的引导工作,确保资源的合理整合与优化。在目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物流业的信息化发展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道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必须立足于企业间的人员资质、信用审核等动态管理中去。通过对物流信息化的推广和平台示范性的约束,要求做到由点到线的逐步开展的工作流程,在采取一些先进技术的同时,运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提高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提倡物流业企业之间信息的有效整合,实现跨省、市的物流信息构建平台。

2.3加强对于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系统硬件的相互连接和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实现了对系统信息的有效整合。而作为影响互联网基础互通的运政部门体质条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政部门的主管部门应该对信息化的标准化制定一个较为规范的制度。在信息采集和交换合作上依照原本的工作流程展开,按照要求严格履行制度的各项条款和相应章程。

3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国交通运输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交通运输业在先进技术的带领下,形成一种以电子计算机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交通运输改革。通过对传统管理系统的调整和改革,使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以管理思想的转变为开端进行深入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志明.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运用[J].煤炭经济研究,2003(3):66.

[2]施伯香,吴桂平.信息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发展[J].交通企业管理,2001(12):88.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篇7

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公共交通是与市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但在便利性、快捷性、舒适性和公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上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我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而且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矛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市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发展战略中,要将加快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和谐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给予高度重视和切实推动。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交通出行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确定公共交通在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等方面的优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的原则,优化公交资源配置,改善公交基础设施,完善公交服务体系,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切实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目标任务

我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规模上可承担中心城区居民基本出行需求,范围上覆盖市郊、辐射周边县(市),品质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安全、快速、舒适、便捷、生态、信息等特征的现代城市公交系统。

到2012年,开辟、调整公交线路30条,增设公交站点200处,公交站点覆盖率按300米半径计算,建成区大于47%,中心城区大于72%。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000台,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5200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4标台以上。建成公交首末站10个,换乘枢纽站2个。公交专用道达到63公里。中心城区(因道路改造施工改线路段除外)公共汽电车平均运送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公交车辆准点率达到85%以上。建成地铁1号线一期、二期工程。城市公交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32%以上。

到2017年,建成地铁3号线工程,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6000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5.2标台。公交专用道达到116公里。中心城区公共汽电车平均运送速度达到25公里/小时以上,公交车辆准点率达到90%以上。建成公交首末站115个,换乘枢纽站49个,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与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相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城市公交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45%以上。

(二)重点工作

1.编制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按照“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布局和实施安排,修订《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编制《公交线网规划》、《公交首末站规划》、《公交换乘枢纽站规划》、《公交专用道规划》等专项规划及《市“十二五”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各项规划要与城市整体布局、人口产业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重点确定公共交通结构、线网分布、场站布局、用地规模、建设计划等。(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

2.优化公交运营结构和公交线网布局

———完善多层次、多形式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包括常规公共汽电车、快速公交、轮渡船只、轨道交通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充分发展常规公共汽电车交通,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等快速公交系统,适度发展江上轮渡。形成多种交通形式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乡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

———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建立市区、郊区紧密联系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线网格局。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的新变化,有序推进公交线网的调整优化,逐步完善由骨干线、区域线、接驳线组成的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新型公交网络。稳步增加地面公交线路,延长营运里程,扩大站点覆盖面;优化线网结构,围绕二环、三环和中心城区道路,形成放射型线网,适当增加三环、四环的线网配置。发展新城区和郊区公交,推进新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公交连接,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公安局、城市管理局配合)

———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结合路网改造和新区开发,在市区主干道上发展大容量公交车,开辟以大站快车为主要形式的快速公交线路,缩短市民出行时间。(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财政局、公安局,平房、松北、呼兰、阿城区政府配合)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2012年建成地铁1号线一期、二期工程;地铁3号线开工并适时启动地铁2号线建设。2017年建成地铁3号线。(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配合)

3.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建设换乘枢纽。在大型公交客流集散地和重要交通节点,规划建设综合换乘枢纽站。在城市组团之间,建设中转换乘枢纽站。通过换乘枢纽规划建设,实现常规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之间的方便快捷换乘,以及城市交通与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对外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在城市边缘地区,大力发展停车换乘的交通枢纽,配套建设相应服务设施,吸引运用其他各种交通工具出行的人们在换乘枢纽改乘城市公共交通。(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城乡建设委员会、国土资源局配合)

———加快公交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新老城区公交首末站、保养场的建设,弥补公交场站建设历史欠账,解决马路停车、马路发车、马路修车、公交车辆露天停放和在居民区集中停放带来安全隐患等问题。(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城乡建设委员会、财政局、城市管理局、公安局、国土资源局配合)

———加快公交运力发展。优化公交车辆结构,加快公交车辆升级,增加大容量、低地板、电子化、环保节能、造型美观、乘坐舒适的中高档车型,减少普通车型,加速淘汰老旧车型,改善乘车硬件,提高乘坐舒适度。到2012年底前,将经行我市主干街路的公交线路营运车辆全部更换为大容量高档次公交车辆。(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财政局、城乡建设委员会配合)

———提高道路承载能力。按“两轴、四环、十射”的城市路网总体规划,以推进完善道路布局、优化道路功能、加强南北两岸联络为重点,加快构建以快速路、主干道为主,次干道为辅,支路网均衡,交通衔接顺畅的城市交通组织网络。2015年前,完成三环路江南段和三环路东江桥工程建设;改造建设道路154公里,提高道路标准和通行能力;打通老城区46条城市次干道。同时,推进实施松北、群力、利民等新区规划道路建设,对三环以内540条建成时间较长、承载结构薄弱、翻浆破损严重的街路,逐步实施结构性升级改造。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六车道以上(含六车道)市区主次干道设置公交专用道或专用线。在市区主次干道上,建设凹进式港湾公交途经站。(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配合)

4.完善公交市场运行机制

———深化国有公交企业改革。按照“总体规划、渐进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深入推进以车队集体承包为主导的新一轮国有公交企业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精干主业,剥离辅业。深化企业人事、用工、薪酬“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国有主导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市场化和发展建设集约化,逐步使国有公交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市场主体。(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

———加快民营公交企业整合。以资本为纽带,采取国有公交集团收购和民营公交企业兼并重组的方式,加大民营公交企业整合力度,引导企业规模发展,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减少企业数量,提高市场集中度。(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局配合)

———加强公交特许经营管理。严格落实公交特许经营制度,完善公交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加强对公交企业在特许经营期限内履行合同情况的考核,对考核不达标和因经营管理不善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收回线路经营权。通过加强公交特许经营管理,深化国有公交企业改革,推动民营公交企业整合,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公交市场格局。(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5.推进公交科技发展和节能减排

———加快公交科技创新应用步伐。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公共交通系统,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城市公交运营和管理系统,促进乘客、车辆、场站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公交地理信息系统(GiS),完善车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功能。建设公交信息系统、乘客出行信息查询系统。采取GpS联网、信息传导等手段,推进城市公交管理与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连接,实现公交车辆运行与道路交通信号系统的科学配置,保障公交车辆在道路交叉口的优先通行。(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公安局、城市管理局、科学技术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配合)

———积极推进公交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大容量、低能耗、环保型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公交车辆的使用,适度发展以电能为动力的公交车辆,逐步实现公交车辆能源结构合理化。加快淘汰技术条件差、污染环境严重的公交车辆。从起,新购公交车辆要达到国Ⅳ排放标准。(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财政局、环境保护局配合)

6.提高公交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

———树立以人为本的公交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方向,努力实现公交服务的人性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推行公交服务行为规范。加强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和车辆、场站、设施、装备等的维护保养,为群众创造良好的乘车、候车环境。按照公交线网不同功能,确定公交线路编码和公交车体颜色,方便群众乘车和换乘。加强公交文化建设,弘扬“特别能承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交通精神,树立公交战线的“先、优、模”。将“关注民生、让百姓满意出行”安全优质服务竞赛长效化,把服务竞赛与特许经营考核结合起来,奖优罚劣,激励先进,淘汰落后。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市场监管制度和社会评价体系,建立群众监督、媒体评价、行业管理部门考核的监督考评机制。(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加强安全运营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公交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公交安全运营管理,严格执行公交车辆安全“三检制度”(即在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进行安全检查的制度)。严格新购营运车辆落户管理和在籍营运车辆审验管理,严禁未经审批对营运车辆进行改装,防止因车辆不规范改装形成运营安全隐患。强化排查治理,利用一至两年的时间解决公交基础设施中尚存的安全隐患。(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财政局、城乡建设委员会配合)

———规范公交运营秩序。加强对公交企业经营资格、技术、质量和服务的监管和审查,促进企业规范服务。健全完善公交运营时间、车辆配置、服务设施、安全行车等服务规范,加强对公交企业行车计划、车辆配备、首末班车时间、服务质量、行车秩序、安全营运等日常监管与考核。健全完善公交站亭、站牌及车辆广告等设置标准,全面进行公交站牌标识和车辆广告清理整治。(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三、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支持扶持措施

(一)发挥规划调控作用。通过编制实施《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和土地配置模式(toD)。建立交通影响评价制度,把交通影响评估作为交通敏感区域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和规划控制的基本措施。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实施的监管力度,切实防止和纠正违反规划、侵占公交基础设施及其建设用地的行为。(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乡建设委员会、国土资源局配合)

(二)加大政府对公交发展的资金投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建设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将城市公交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由市财政统筹确定年度公交发展项目专项资金。2011至2013年,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国有公交企业运营车辆更新补助。将已落实用地规划的公交场站建设、智能公交发展和既有公交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治理统一纳入城建计划,在每年安排城建资金时统筹考虑,逐步解决公交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和智能公交发展滞后问题。(市财政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乡建设委员会、交通运输局配合)

(三)落实《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将公交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计划。新建、改建、扩建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和5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区、风景名胜区、开发区、市级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火车站、客运码头、机场、轨道交通首末端、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大型工业企业和文化教育、体育会展等建设项目以及人民群众出行不便区域,在规划中要优先考虑公交首末站或公交枢纽站的设置。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要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分期开发建设的项目,必须在一期开发项目中完成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公交基础设施用地以无偿划拨方式供地。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列入项目建设成本。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循环审批和工程竣工,须征求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产权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由公交企业无偿使用,使用单位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城乡建设委员会、国土资源局、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配合)

(四)完善公共交通经济补贴、补偿政策和机制。在推进国有公交企业改革和民营公交企业整合进程中,探索建立规范的公交企业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合理界定公交企业成本标准,有效保障公交企业利润空间和投资回报率。该项制度建立之前,在现有机制框架内执行政府补贴补偿政策,并根据公交企业由于不可控因素和政策性支出增加带来的成本上涨,结合国有公交企业改革和民营公交企业整合逐步提高补贴额度。(市财政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审计局配合)

(五)建立规范的城市公交票价定价和调整机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考虑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以及政府财力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公交票价,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适时予以调整。采取以政府补贴为主,调整票价为辅的办法,化解公交企业由于不可控因素和政策性支出增加带来的成本上涨。(市物价监督管理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配合)

(六)实行扶持公交发展的税费政策。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车船税减免政策。对公交企业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经由纳税人申请,按税收管理权限办理。对公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由市政府征收的相关配套费用给予适度减免。(市地方税务局负责,市交通运输局配合)

(七)建立70周岁以上老年人乘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由市财政每年补贴300万元,与公交企业共同设立70周岁以上老年人乘车意外伤害保险基金,建立70周岁以上老年人乘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市交通运输局、财政局牵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配合)

(八)保障公交车辆的道路优先使用权。在车辆通行和公交出行量较大的道路或路段,有选择地设置全天候公交专用道、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十字交叉路口公交专用道、逆向行车公交专用道(实行单向通行管制措施的道路)。加强公交专用道使用的宣传教育和管理,设置监控设备,加大占用公交专用道和影响公交车辆正常运行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公交车辆实行通行信号优先,在部分单行路、禁止车辆左转弯的路段、路口采取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措施。对具备公交车辆通行条件的部分拥堵道路,可设为除公交车辆外其他车辆禁驶区域。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期,要以公交优先为原则,通过限制其他车辆的通行权,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交车辆的正常运营。(市公安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配合)

(九)增强公交优先发展的科技支撑。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方面的技术需求优先给予支持。对公交优先的道路网利用和信号系统、综合交通信息平台、车辆智能化和安全性有关标准等组织立项,加大科研力度。制定和实施适合北方寒带气候特点的公交车辆标准体系。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方面的技术需求,给予优先支持。(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科学技术局、城乡规划局、公安局、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配合)

(十)健全法制保障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市城市公共汽车电车轮渡船客运管理条例》。借鉴国内外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成功经验,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确保公交优先发展的法规体系。开展《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市城市公共交通iC卡管理办法》立法调研,待条件成熟时纳入政府立法计划。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公交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统一监管,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营运活动,维护公交客运市场秩序。(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配合)

(十一)切实保障公交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城市公交行业主要提供公共服务的特点,建立职工工资增长主要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相联系的机制。确定每年9月22日(城市无车日)为公交工人节。(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

(十二)强化公交优先宣传。加大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理念的宣传力度,形成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浓厚氛围。以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城市无车日”及“公交工人节”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充分的社会动员,让全社会理解公交优先与城市环境和自身利益的关系,引导交通参与者转变出行方式和消费观念,提高全社会优先使用公交出行的意识。(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公安局配合)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篇8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渣土运输秩序,严厉打击渣土运输的违章行为,切实解决渣土运输污染城市环境、危害交通安全这一突出问题,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构建道路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为清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现制定县城监大队渣土整治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开展建筑渣土沙石运输车辆整治行动,及时整治和消除城区道路安全隐患。进一步落实建筑渣土沙石运输、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厉查处建筑渣土沙石运输车辆无牌无证、超速、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切实维护良好道路交通秩序,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努力创造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

二、工作措施

(一)摸底清查阶段

全面摸清我县渣土车拥有量及使用情况,进而理顺管理相对人的基本情况,整治前期,城监大队弃土管理服务站对全县的建筑工地及渣土车进行详细摸底并登记造册。

(二)宣传教育阶段

做好渣土专项整治宣传工作,前期由城监队员深入工地向施工单位、渣土运输企业、渣土车驾驶员宣传渣土车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并向施工单位、渣土运输企业、渣土车驾驶员发放宣传材料,召集渣土运输企业负责人召开渣土运输安全管理会议。让在建工地、渣土砂石运输单位、运输车主认识到渣土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全民参与、全民整治、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整治阶段

1、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组织协调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渣土专项整治行动,对城区渣土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在整治行动中,各部门要配合默契,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责,采取设卡检查的方式,查处违章违规车辆,在建工地现场阻止车辆带泥上路,要有效遏制渣土运输车辆超载、不按规定路线行驶、违法卸放工程渣土和严重污染路面的现象。

2、中午、晚上、周末安排值班人员对存在运输渣土污染城市道路如黄家排、山城山庄、龙郡首府路口、龙津国际背后、朝阳路等处进行轮班蹲守,对违反管理规定的建设、施工单位和个人,由县城监大队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3、参与建筑渣土沙石运输企业的运输车辆必须安装行车记录仪和GpS卫星定位监控装置,并建立日常动态监管制度,GpS监控平台必须连接当地渣土办、交通、公安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的监管系统,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4、会同住建、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按照《三明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规定》,完成对建筑渣土沙石运输企业资质的审定。

5、堵住源头严管重罚。严格渣土处置核准制度,运输工程渣土车辆,应当随车携带《工程渣土准运证》,按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运输,并自觉接受城管执法部门检查。按照“堵住源头、严管重罚”的工作方针,严厉查处渣土车的各类违规行为,对存在运输渣土污染城市道路和违法卸放工程渣土行为的公司给予罚款。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篇9

0引言

在构成城市交通的各种运输途径中,轨道运输是不可缺少的高效运输途径。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类型不同,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的特征,也是这一点使得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性很大,但是,由于城市轨道运输的客流量非常大、设备的科学技术含量高,一旦发生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后果则不可设想。因此,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管理机制成为了现阶段城市交通建设中的一大棘手问题。传统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交通建设的需求,现实的发展给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迎合这些要求,本文在分析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重要性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1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意义

1.1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能够促进城市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在没有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约束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城市的轨道运输常常会发生由工作人员的疏忽、乘客约束的不足、设备的故障等原因引起的小型甚至大型事故,每一起事故都会给城市和市民带来惨痛的损失,因此,必须从制度方面入手,加强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的管理,用硬性规定来约束行车人员和乘客,确保城市轨道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1.2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能够促进效益的提升

实施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不仅是促进城市轨道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还在于推动其效益的提升。通过建立起有效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条例,能够减小噪音和污染,达到环保的效果;安全性能的提升更能够方便市民的出行。

1.3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有利于促进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是实现高质量生产、高标准运输、安息的安全化和设备的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只有实现安全运输,才能考虑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才能提升我国城市轨道运输的现代化进程。

1.4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乘客的安全

乘客出行最重要的因素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性能。城市轨道运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起有效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是保障乘客出行安全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城市拥有高效、规范的交通运行的途径。

2现阶段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问题

2.1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

城市轨道的建设过程包括前期的设计、规划到中期的施工、建设最后到运营,在每一个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而现阶段国内的地铁建设中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严重脱节,急需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进行理顺完善。

2.2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法规制度的不完善

地铁建设安全管理法规是保障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程度的硬性规定,是推动地铁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实现的有效措施。我国目前虽然已有现行的地铁安全管理条例,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时代在进步,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的需求在不断更新,必须不断完善地铁安全管理法规。

2.3没有形成完整详细的安全标准体系

地铁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具备重大意义。我国现阶段缺少完整又详细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标准体系,在准备建立该体系前,必须综合考虑地铁行业的现有水平和将来可能达到的水平以及大众市民对地铁安全的期望程度。

2.4城市地铁应急预案的不合理,缺乏定期的危机演练

地铁作为城市轨道运输的主要部门,其特殊的运营环境使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和紧迫性大大提高,所以,针对地铁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定期演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新建成的地铁线路,在建成初期就必须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危机演练,制定好完整的、合理的应急措施。但实际上,我国很多城市的地铁应急预案和事故演练并没有得到落实。

2.5城市轨道运输安全意识的缺失

地铁安全直接影响到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树立起城市轨道运输安全意识。我国现阶段各大城市的市民和地铁运营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相关安全意识,没有意识到地铁运输安全的重要性,等到事故发生后再强调意识的作用,那么一切都将会是无用之谈。

2.6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评估制度开展力度不足

安全评估工作开展的是否完善和到位关乎城市轨道运输的最终安全性能,是保障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完工的轨道投入运营之前,运营商必须通过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全面的安全评估,提前排除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投入运营阶段后,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对轨道安全性能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责令运营企业对轨道进行整改,以此来保障运营过程中轨道运输的安全。在安全评估制度的建立健全上,我国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2.7政府部门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不足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及完善既需要时间、还需要技术、更需要人才,这些资源的投入不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回报,但是不投入是一定无法看到效果的。而现阶段,一些地方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非常冷漠,资源投入远远不足,这也是导致轨道运输安全问题频出的一大重要原因。

3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3.1做好地铁建设的规划工作,充分协调地铁建设的各环节

在开展地铁建设项目之前,必须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做好设计规划、施工建设和运营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工作,加强地铁施工的安全性论证,加大力度审查相关安全强制性条文。

3.2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法规体系

在建立地铁安全管理法规条例时,要积极考虑国外在这方面的优点和长处,结合国内各大城市的交通运营实况,针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法规条例。

3.3统一地铁建设的技术规范

地铁建设的先关技术和设备机械是构成整个轨道运营系统的基本要素,必须统一规范地铁建设的技术和设备要求,保证从外国进口的设备符合国内地铁建设要求,充分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

3.4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危机演练

制定完善合理的应急预案,多次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事故进行演练,与医院急救等部门时刻保持好联系,组织广大市民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市民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地铁运营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应急意识。

3.5大力宣传地铁安全管理意识

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必须大力宣传地铁安全运营意识。培养安全意识高涨的地铁运营员工,号召广大乘客树立安全意识,争做地铁文明乘客,将轨道运输安全意识推广到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安全型的社会,推动地铁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的顺利落实。

3.6加强地铁的维护工作,提高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性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篇10

关键词:公路交通、交通运输、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起色,现如今,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工作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建设道路交通设施,而是逐步向提高运输管理效率进行转变。因此,为了满足我国城市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我国现有道路交通系统的完善非常必要。

二、道路运输管理强化的必要性

1、行业适应时展的基本保证

对于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行业而言,改革开发是推动其行业发展的一个契机。在此期间,交通运输行业确定了核心工作职能,树立了保证民众出行畅通顺利、物资运输流动便利快捷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交通运输管理工作除了明确行业工作职能以外,还需要考虑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个体素养的提升以及行业形象的改变等等,只有这样的管理强化才能够保证运输道路运输行业跟上新时代的行业发展要求。

2、社会矛盾缓解的有力保证

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征不难发现,不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异十分明显,长此以往,地区经济差异而带来的社会矛盾会越来越大,而道路运输管理的强化则能够促进人员、物资之间的交往和流通,进一步实现资金流动和转移,从而起到了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除此以外,我国的道路建设和高级公路网的建设也正处于完善阶段,因此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和物资较为集中的地区,运输和交通仍然处于强压之下,交通网络和运输通道不足的压力缓解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道路运输管理加以实现,就此化解了特殊时期、特殊地段的交通运输矛盾。

三、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均道路面积偏低

道路施工建设是我国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都是不受重视的部分,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大多只注重建筑结构建设,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人均道路面积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更高了,同时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人均道路面积。但是相对来说,我国的人均道路面积依然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很多道路都处于饱和状态,存在非常严重的拥堵状况,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运输任务重和服务水平过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面临非常繁重的运输任务,尤其体现在载人方面,这在我国很多地区表现得都非常明显。然而我国的事实是,不管是增加运输车辆,还是提高其运输的次数,依旧不能完成繁重的运输任务。不仅如此,相关管理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服务意识,基础服务水平低,这也是导致交通运输存在目前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

3、运输站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客货运输站场的建设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很多城市、多数县城和乡镇都存在设备短缺和设施简陋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道路运输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对公路基础设施功能的完善和交通运输管理效率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协调发展问题

我国交通规划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进行规划时较难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各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规划的系统性与全局性都非常差,这不利于交通运输效率的提高。不仅如此,交通运输的发展大多依靠公共投资,这显然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而多元化投资发展速度缓慢,不能解决当前严重的交通问题。

四、道路运输管理强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的强化

首先,确立和谐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是道路运输管理强化过程中两大指导思想的主体地位,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管理强化工作才能够以社会日益发展而带来的民众需求为出发点,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其次,笔者个人认为除了巩固积极向上的指导思想以外,管理工作应该以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服务观念和态度的改变以及管理方式的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再次,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道路运输管理体系的构建,也是促进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深化的一大有效措施。

2、管理基本原则的强化

第一,服务性原则的强化要建立在贯彻党和国家服务相关精神的基础之上,人性化、专业化以及公益化的服务是道路运输管理服务功能需要加强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而使得道路使用人员和相关受益人员能够亲身感受到道路管理服务的优化。第二,道路运输管理还要坚持贯彻政府主导的强化原则,像一些人力资源、机构编制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协调合作都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统一下才能争取到,有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配合,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的组织性和步骤性才能够有所突出。第三,因地制宜的运作原则,对管理区域内各个区域的实践探索持鼓励态度,力争促使道路管理队伍建设更具时代特色,并在与本地实际状况相结合的前提下促成行业发展新局面的形成。第四,全责一致原则的坚持强化,在符合精简效能管理要求的基础下,对管理体制进行梳理,完成了机构设置规范后,向管理工作人员明确其个人职能。人员编制的合理规划能够使得部门的人员结构得以优化,最终促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名称、职能、级别形成相对统一的稳定局面,保证管理队伍与机构职责、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之间能够有所适应。

五、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优化的路径

1、完善城市交通运输网络

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交通运输网络是城市发展的交通设施与载体。因此,要想有效解决城市交通严重的拥堵现象,需要对城市交通运输网络加以完善,使得道路交通容量可以显著提高,以便能够融合各个城区的道路,使之形成完善的网络。对目前的交通结构进行优化,不仅能够改善不合理的路网结构现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通行困难。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等级的道路,要明确其功能分工,使得道路网络的功能体系更加完善和明确,使得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有所提升,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2、强化交通运输工作的管理与服务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交通运输工作必须要在管理与服务方面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求,符合当今时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对交通运输服务与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加强这两方面的工作,共同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企业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两种单位由于性质有本质的差别使得其工作的方式与理念也有所不同。企业单位的最终目标是利益最大化,而交通运输企业的目标相对融入了更多的责任,不仅仅关注经济利益,还包括对社会、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因此一般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要求较高。而行政事业单位则需要加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管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行动方面,都需要忠于职守,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完善交通运输工作的服务体系,提高其运行效率。

3、加快建设客运站场

客运站场的建设也是交通运输体系的一大重要内容,其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都直接影响整个城市交通运输体系运行的效率。而我国目前的客运站场的建设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提高乡村客运站场的密度和服务设施水平。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还需要重视运输安全管理,不仅要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同时也需要加强经营者的安全意识,确保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

4、制订合理的城市交通运输规划

一个城市的交通规划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还影响到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在进行交通运输规划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其与城市具体情况的匹配度,尽可能减少资金浪费。除此之外,城市交通规划还要符合城市长远发展的利益要求,要确保其能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事业已经非常发达,也更加趋向于科技化、市场化。但是在一些大中城市中,仍旧存在很多交通堵塞的现象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加强我国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完善其服务体系,进行提高交通运输整体效率,保证我国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玉文:《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浅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2期

[2]黄正培:《浅谈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