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方案十篇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方案十篇

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1:43

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方案篇1

【关键词】RaH课程模式;高校;学生骨干;培养计划;深化

同志曾讲过:“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高校学生骨干作为中国青年的优秀群体,对广大青年有引领、示范和带动的作用。因此,培养政治坚定,有人格魅力与可持续学习力、领导力的学生骨干,不仅符合国家发展需要,也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方向。

一、当前高校学生骨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部分高校在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培养过程中,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任务轻制度、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部分学生干部也存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欠缺、专业学习主动性差、服务意识与大局观念淡薄、抗压能力差、领导能力不突出等问题。因此,面对未来发展,现有的培训模式在针对性、系统性、启发性、持续性、前瞻性等方面有待加强,需要高校提高对学生骨干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骨干团队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学生骨干培养模式,增强学生骨干的综合能力和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二、RaH课程模式的内容及理论基础

RaH课程是立足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以常规课程、社会先修课程和荣誉课程为阶梯,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教育模式。在学生骨干的培养过程中,可通过三个层面课程的设置,以达成培训目标。一是设置常规课程(RegularCourses)。通过赋予学分的方式,规定学生骨干进行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自修课程共三种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以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个体反思和实践检验,将反思的结果内化为新的认知。二是设置社会先修课程(advancedpre-SocietyCourses)。为使学生骨干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常规课程完成的基础上,设置与可持续领导力和社会适应力发展相关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以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为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通过切身体验、反思与观察、抽象概念的形成和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等四个阶段的学习提高学生骨干的综合思辩与执行能力。三是设置荣誉课程(HonorCourses)。即在学生素质与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上,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培养和提升其人文精神及个人兴趣、才艺为目标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借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不断超越最近发展区的潜能。

三、RaH课程在学生骨干培养计划中的实施方案

1、以RaH课程四个项目模块逐层深入培养计划

为更好地实施学生骨干培养计划,需要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针对学生骨干能力提升做出顶层设计,制定出一套长期、系统的教育计划,明确学生骨干培训的培养原则、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按照培养内容,培养方案可分为:基础模块、主导模块、核心模块和拓展模块四部分。常规课程由基础模块与主导模块组成。核心模块与拓展模块分别构成了社会先修课程与荣誉课程的核心内容。

(1)基础模块该模块旨在为高校学生干部建设最基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可放在专业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上;工作能力的培养重点可放在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方法上。

(2)主导模块该模块以提高学生骨干的价值判断力和身心健康能力为目标。在价值判断力提升方面,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帮助他们架构健康的政治观、信念观、民族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身心健康方面,可通过团体辅导、身体锻炼等方式促进学生骨干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提升他们思想境界和抗压能力。

(3)核心模块:此模块为学生骨干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社会先修课程的主体。它主要围绕提高学生骨干的可持续的领导力、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展开教育和培养。尤其在领导力提升方面,可参考多伦多领导能力学院的对领导力的界定,重点提升学生骨干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化解危机和谈判能力、周旋能力、会谈能力、组织能力、计划能力、演讲能力、与成年人共事的能力等。

(4)拓展模块:此模块是学生骨干培养的高级别项目,是荣誉课程的核心内容。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个性发展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多样性的有复合本领的人才。因此,这一模块的培养重点是人文精神培育、兴趣爱好及个人才艺拓展。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全方位要求的同时,引导他们提升个人修养,深化兴趣和才艺。

2、RaH课程实施方法

(1)抓组织建设,建立学生骨干专门培训机构。高校可成立学生骨干培养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工作职责,对RaH课程进行分类策划、指导与管理,同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在人财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在组织过程中,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育人意识来关心学生骨干的发展。

(2)抓制度建设,规范学生骨干培训内容。高校需结合学生骨干培训教育、管理考核有效的制度。结合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制定有利于学生骨干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的制度体系。为保证培训效果,需定期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形成培养内容定期论证与更新、监督与管理考核机制不断完善,保持培养的影响力和持久力和继承性。

(3)抓工作调研,及时发现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为针对性地开展学生骨干培训计划,高校需进行RaH课程的分阶段、分模块抽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学生骨干培训系列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需定期召开校学生骨干培训工作研讨会,了解分析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谋划恰当的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

(4)组建学院导师队伍,建立校外培训基地。从校外专家、学校教授、班导师、辅导员中择优选拔与RaH课程相关的优秀老师组成“导师团”,联系并成立校外培训实践基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课题研究、科技创新、文体与社团活动、实习实践、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给学员们提供全方位的培训。

高校学生骨干是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是学生三自教育的主力军。因此,高校学生骨干培养计划,需要我们在理论构建和实践模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RaH课程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具有系统、开放、活泼、实践性强等特点。各课程模块既独立又相互关联、递进,为高校学生骨干的系统培养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寄语青年:紧跟时代砥砺前行[n].中国青年网,2015-07-04.

[2]沈洁.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教育培训体系的系统优化[J].华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方案篇2

一、当前高校学生骨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部分高校在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培养过程中,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任务轻制度、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部分学生干部也存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欠缺、专业学习主动性差、服务意识与大局观念淡薄、抗压能力差、领导能力不突出等问题。因此,面对未来发展,现有的培训模式在针对性、系统性、启发性、持续性、前瞻性等方面有待加强,需要高校提高对学生骨干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骨干团队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学生骨干培养模式,增强学生骨干的综合能力和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二、RaH课程模式的内容及理论基础

RaH课程是立足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以常规课程、社会先修课程和荣誉课程为阶梯,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教育模式。在学生骨干的培养过程中,可通过三个层面课程的设置,以达成培训目标。一是设置常规课程(RegularCourses)。通过赋予学分的方式,规定学生骨干进行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自修课程共三种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以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个体反思和实践检验,将反思的结果内化为新的认知。二是设置社会先修课程(advancedpre-SocietyCourses)。为使学生骨干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常规课程完成的基础上,设置与可持续领导力和社会适应力发展相关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以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为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通过切身体验、反思与观察、抽象概念的形成和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等四个阶段的学习提高学生骨干的综合思辩与执行能力。三是设置荣誉课程(HonorCourses)。即在学生素质与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上,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培养和提升其人文精神及个人兴趣、才艺为目标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借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不断超越最近发展区的潜能。

三、RaH课程在学生骨干培养计划中的实施方案

1、以RaH课程四个项目模块逐层深入培养计划

为更好地实施学生骨干培养计划,需要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针对学生骨干能力提升做出顶层设计,制定出一套长期、系统的教育计划,明确学生骨干培训的培养原则、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按照培养内容,培养方案可分为:基础模块、主导模块、核心模块和拓展模块四部分。常规课程由基础模块与主导模块组成。核心模块与拓展模块分别构成了社会先修课程与荣誉课程的核心内容。

(1)基础模块该模块旨在为高校学生干部建设最基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可放在专业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上;工作能力的培养重点可放在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方法上。

(2)主导模块该模块以提高学生骨干的价值判断力和身心健康能力为目标。在价值判断力提升方面,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帮助他们架构健康的政治观、信念观、民族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身心健康方面,可通过团体辅导、身体锻炼等方式促进学生骨干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提升他们思想境界和抗压能力。

(3)核心模块:此模块为学生骨干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社会先修课程的主体。它主要围绕提高学生骨干的可持续的领导力、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展开教育和培养。尤其在领导力提升方面,可参考多伦多领导能力学院的对领导力的界定,重点提升学生骨干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化解危机和谈判能力、周旋能力、会谈能力、组织能力、计划能力、演讲能力、与成年人共事的能力等。

(4)拓展模块:此模块是学生骨干培养的高级别项目,是荣誉课程的核心内容。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个性发展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多样性的有复合本领的人才。因此,这一模块的培养重点是人文精神培育、兴趣爱好及个人才艺拓展。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全方位要求的同时,引导他们提升个人修养,深化兴趣和才艺。

2、RaH课程实施方法

(1)抓组织建设,建立学生骨干专门培训机构。高校可成立学生骨干培养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工作职责,对RaH课程进行分类策划、指导与管理,同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在人财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在组织过程中,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育人意识来关心学生骨干的发展。

(2)抓制度建设,规范学生骨干培训内容。高校需结合学生骨干培训教育、管理考核有效的制度。结合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制定有利于学生骨干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的制度体系。为保证培训效果,需定期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形成培养内容定期论证与更新、监督与管理考核机制不断完善,保持培养的影响力和持久力和继承性。

(3)抓工作调研,及时发现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为针对性地开展学生骨干培训计划,高校需进行RaH课程的分阶段、分模块抽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学生骨干培训系列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需定期召开校学生骨干培训工作研讨会,了解分析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谋划恰当的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

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方案篇3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师教育;高师院校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027-02

“国培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的重大项目,也是第一个落实出台的项目,“国培计划”对于落实《纲要》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培养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以师范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和培训教师为己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高师院校的主要任务,“国培计划”助推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发展。

一、拓展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育人空间

为了做好“国培计划”项目,贯彻《湖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们以骨干教师教研水平和学科专业素养提高为着眼点,注重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按照“国培计划”培训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优秀教研员和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我们聘请了下列人员承担教学任务。

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2012年被聘为“南开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获首届“部级教学名师奖”的顾沛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人选、中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数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曹一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人选,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教师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南师资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吴伦敦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资深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人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副主编,《数学通报》编委,《中小学数学》(高中版)主编,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常委副主任,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师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工作委员会主任章建跃研究员。

我们还聘请了现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导师,兼任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湖南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赵雄辉研究员;湖南省教科院数学研究室主任欧阳新龙老师;湖南省教科院高中数学教研员,《中国数学教育》编委,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湖南省第二批“国培计划”专家库人选,湖南省数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数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黄仁寿老师;湖南省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全国小数会常务理事黄泽成老师;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党委书记、教育部国培专家库专家,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省级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贾腊生研究员;湖南省国培办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黄佑生研究员。

同时我们还聘请了以曾红斌、赵奔灵、陈湘萍等为首的市、区、县教研员及优秀一线教师。

这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既是保障“国培计划”培训质量的关键,又给我们带来了教师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信息。顾沛教授、曹一鸣教授、吴伦敦教授等给我们带来国内外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提供了教育部有关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的新信息,为我们切实搞好数学教师教育改革明确了方向,培养师范生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标准。章建跃研究员结合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介绍了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及数学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长赵雄辉研究员从实际数学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入手,介绍了湘教版数学教材的基本思想。欧阳新龙主任以我国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和对策介绍了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的现状。黄仁寿老师就高中数学备考等问题作了有关湖南省数学高考特别重要的几个问题的专题讲座。黄泽成老师是一位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教改的专家,他从我国课改十余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出发,详细阐述了我国课程改革发展的历程及我省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上述专家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当前数学新课改实质,提高了我系教师实施数学教师教育的水平。同时,这些知名专家学者来我系讲座并与学生交流,使学生领略了大师风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并坚定了教师理念。通过“国培计划”所聘请的一批知名教授、优秀教研员和教学一线骨干教师所组成的高水平的培训团队,使我系从教师和学生层面都拓展了从事数学教师教育的育人空间。

二、实现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对接

“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其中示范性项目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培训团队研修等五类项目。自2012年起,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就承担了“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初中数学的培训任务,今年,我们更是承担了“国培计划”高中数学、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全部基础教育的培训任务,招收了来自省内部分市、州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名师、骨干教师。这些一线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的到来,促进了我们的数学教师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有效对接。在承办“国培计划”项目过程中,我们将在校师范生与参培的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形成一一结对、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关系。在校师范生帮助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学习电脑、网络及课件制作等现代新科技。而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又可帮助在校师范生学习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确立教师的专业理念。通过在校师范生与参培的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成一一结对、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模式,既保证了参培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的培训质量,又加深了在校师范生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了解,增强了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对接。“国培计划”促进了高师院校密切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实现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助推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发展。

三、促进了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素养的提升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均面临着重大变革。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改革已刻不容缓,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来自于有效的实践教学,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师范生顶岗实习是“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实施工作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是指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大三或大四本科生在教学实习期间派去中小学完全承担中小学任课教师的职能,将原任课教师置换到高校接受专业培训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顶岗实习,实现了高师院校带队指导老师和实习学校原岗导师对实习生进行双重指导,确保实习生生活困难有人帮,思想困惑有人解,工作安排有人管,教学难题有人带,使实习生全面提升了知识运用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实习生唐雄波说:我的实习学校是永州市零陵区柳子街小学,这里的老师们给了我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我们的数学老师李老师,她不仅每次都听我上课,而且还耐心把我上课的优缺点指出来,并且还细心给我讲解如何避免上课的一些坏习惯,还经常教我如何当班主任,如何当好一个班主任。在准备教案前,认真阅读教材,并与任课老师就上课内容请教,先按自己的思路写出教案,但自己准备的内容经常与课任老师的要求有出入,所以了一次次修改教案,做到自己的思路不乱,又能达到课任老师的要求。为了克服上讲台时的紧张,不断试讲。经过几次实战的磨炼,我已经基本能够驾驭课堂、胜任教师的角色了。

师范生顶岗实习,是师范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无论是教育观念与理念、专业精神、教学技能还是在班主任工作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促进了职业能力的养成,全面提升了师范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系通过“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极大地促进了师范生教师素养的提升,在衡阳师范学院毕业生教育实习汇报课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方案篇4

【关键词】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骨干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不仅体现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骨干教师培训呈现出理念的相对滞后、过程相对封闭、方法相对单一。由此,各地教师培训机构加强了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形式各异、方法多样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安康教师进修学校在骨干教师培训方面也做了积极尝试。

一、“三+五”研训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2008年以来,学校依据陕西省“阳光师训”工作精神,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的理论依据,校领导组织有多年培训经验的教师,依据当地实际的教师教育需求,并科学的进行调研。科学制订了“三+五”研训模式,即以“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个人反思”为环节的三天集中学习+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校本研修”五项任务为整体流程的实施方案。

1、名师示范环节

由学校组织科研人力,选拔市区级有影响的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提前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并将教学方案提交学校,由学校组织研讨教案设计、修改意见、提出可行性方案。

2、互动交流环节

名师示范课之后,辅导老师先组织学员进行分组,一般8-10人为一个交流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示范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整,教学理念是否先进,重点突出和难点解决情况,教学的组织与变化,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等。各小组选派小组长总结小组交流成果,收集交流问题,然后在大会交流展示。

3、专家引领环节

“三+五”研训模式中,有遴选的专家进行指导,做专题讲座,并回答学员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根据名师示范和学员交流汇报情况,及时组织教学,做即兴发言或专题讲座。让教师在培训以后有所得,有效地解决骨干教师存在的困惑。

4、个人反思环节

针对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环节的内容,个人整理培训中的反思、感悟或体会,撰写个人反思文章。

集中学习结束以后,每一位学员还要完成五项校本任务,即“骨干教师培养书”。填写教师专业成长基本情况;“他山之石”包括做两次专题讲座,观看议课两节“名师课堂”,专业阅读两部书籍;“校本研修”包括两节“一课两上”、课题研究、区域内讲座、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指导学科教师意见、综合评价。

三天四个环节的集中学习和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五项“校本研修”任务,为“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想

针对骨干教师培训特点,学校继续深化“三+五”培训模式的实践,植入参训人员课题研究任务,强化教育科研导向,丰富、完善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五步循环式”培训模式构想,这种模式仍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中。

1、问题调研:设计问题、分组调研、发现问题、提供依据

这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首要环节。怎样培训教师,该培训什么样的内容,是面临的最大问题,传统的方式方法已经不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作为培训者,了解被培训者的需求至关重要。依据以往的经验,组织人员精心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分散到基层乡镇学校,对近三年参加骨干培训的教师问卷调查,组织当面座谈交流。返校后,整理问卷、整理问题,为培训提供第一手材料。

2、确定菜单:依据问题、确定专题、有备无患、有的放矢

根据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对于专题,学校采取试讲制,按学科分类,要求先在小组内试讲,再选拔优秀者进行大会交流,群众打分取平均值占40%,评委打分取平均值占60%,两项和达90分以上,方可通过。

3、专业引领:实践课堂、专题讲座、解答疑难、提升能力

就骨干教师而言,专业引领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实践课堂提升课堂的驾驭能力;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充实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答疑解惑中,不断更新思想,提升能力。

4、研讨反思:听课议课、互动交流、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实践课堂之后,就是听课议课环节。通过专家与学员互动、学员之间的互动形式,发现问题、总结优点、交流体会,最后将撰写论文,转化成果。

5、跟踪反馈:实践反思、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总结

对于专家讲座,实践课堂,研讨反思等培训效果如何,同样也有反馈机制。学校制定有每一位专家讲座之后的定性评价和建议,并通过一定渠道反馈给专家。同时,根据需要,选派相关人员下乡镇基层学校,跟踪检查骨干教师的专业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再一轮骨干教师培训提供参考的依据。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丰富了骨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了骨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了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强化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区域素质教育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建议

1、加大教师的参与力度。让更多老师参与此项教学工作中来,有利于不间断地对骨干教师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保证培训模式的有效实践。

2、更多地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的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模式,积极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3、对于偏远山区的乡镇骨干教师,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将集中附近乡镇的骨干教师,设置教学点,分散时间,专家送教下乡。

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方案篇5

一、规模空前,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突出农村

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遴选43所高等院校采用集中培训方式,对中西部地区7750名以农村为重点的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援助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边境骨干教师项目”)委托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和西南大学等部属师大采取“送培到省(区)、集中培训”方式,分别对内蒙古、宁夏和贵州的3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远程项目”)委托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央电大采取卫星电视播放、网络在线研讨和集中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对中西部100个县25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进行30学时的培训;普通高中课改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以下简称“高中课改远程项目”)采取网络自主学习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对2009年新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河北、内蒙古、湖北、云南四省(区)8万余名高中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题培训,等等。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援助灾区项目”)委托有关高校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对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震灾区的12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

二、整合资源,优化内容,创新模式,改进方法

1.整合资源,精心组织专家团队

充分调动整合全国优质资源,组织有实践经验、有水平的师资力量组织实施培训,建立项目首席专家制。“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明确要求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低于50%,省域外高水平专家和优秀教师占到1/3以上。“边境骨干教师项目”面向全国选聘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其中中小学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不少于70%。

2.优化内容,突出培训针对性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按需施训、量身定制。“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着重提升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边境骨干教师项目”突出解决边境民族地区一线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优化课程模块设计。“高中课改远程项目”和“中西部远程项目”紧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实施新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培训。“培训者项目”围绕“有效教师培训”主题,坚持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相结合。“体育艺术项目”针对中西部体育艺术教师实际需求,以提高教学能力为重点,同时强化教学技能训练。“援助灾区项目”除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外,重点帮助灾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拓展学科知识。

3.创新模式,提高培训效益

采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对口支援、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培训。“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在教育部统筹规划组织和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配合下,遴选高水平大学采取“集中培训”和“送培到地(市)”的方式组织培训。“高中课改远程项目”进一步加强辅导者培训、远程辅导答疑和学员管理考核环节,探索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网络技术服务――远程教学辅导――专家学员互动”一体化的网络远程培训模式。“知行中国项目”采用骨干教师先期集中研修与大规模远程培训结合,学员在岗实践与在线研讨和跟踪指导相结合,建立教师、学生、家长联系交流的“三人行”网络平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4.改进方法,突出互动参与

重视经验交流,注重教师参与,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培训者项目”采用参与式培训、专家讲座、案例引领、任务驱动、网络交流和行动研究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培训者组织实施培训项目,有效进行教师培训的实际能力。“援助灾区项目”充分利用活动传递心理辅导技巧,同时布置研修任务促进学员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体育艺术项目”采用教师讲授与学员互动、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实践、专题讲座与个案分析、团队汇报与现场观摩、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等,为体育艺术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三、创新机制,完善管理,加强评估,保证质量

1.完善项目管理机制

“国培计划(2009)”项目办下设“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和“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三个子项目执行办,承担具体实施工作。同时建立了承担院校领导、学科主持专家和项目管理团队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远程培训项目组成“省―市―县―校”四级组织管理团队,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保证培训落到实处。

2.健全评审和监管评估机制

一是健全项目招投标答辩评审机制。如“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和“培训者项目”采取招投标方式,经过公开、公正、严格的申报和答辩程序,确定承办单位。二是加强项目监管和评估。建立项目网络信息管理网站,采取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实地调研评估与网络匿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三是完善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研制项目经费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严格拨款程序和预决算审核,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探索项目之间的有机结合

“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和“培训者项目”采用联动机制,各地承担“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培训任务的培训者作为学员先期参加“培训者项目”,再参与组织实施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增强了培训效果。

四、示范引领,成效显著,推动改革,影响深远

1.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培训了一大批“种子”教师。学员们纷纷表示,作为骨干教师,将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积极进取,在岗位上发挥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使更多的一线教师受益,扩大培训在更多的学校和课堂教学中的影响。二是开发了一大批部级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各地通过卫星电视光盘刻录、网络资源下载、实况录像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在各地培训中运用,促使部级培训效益最大化。三是探索和创新了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国培计划(2009)”在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方法、培训组织管理和培训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有效培训的经验。

2.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

培训效果受到参训教师的充分肯定,显著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据问卷及网络匿名调查统计,学员对项目的整体满意率平均达到93.7%。许多参训学员表示:“这是参加过的最好、最有成效的一次培训”。

3.推动了教师教育的改革

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方案篇6

下面将2015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15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15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15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15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15年师训工作特点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方案篇7

发挥示范效应是国家示范以及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目的,包括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示范及骨干高职院校通过内涵提升、总结建设成果、建立示范效应有效途径,在保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全国高职院校的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示范效应;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07203

1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示范效应的内涵

1.1创新办学体制,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示范

高职院校自本世纪初以来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职业教育现已从原来的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过程中,在人才培养质量上遇到了一个个瓶颈,国家推出的高职示范骨干建设,正是想通过这一批院校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来突破职业教育当下发展遇到的瓶颈。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提供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但是现有的状况很不理想,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与企业需要脱节的现象很严重。骨干院校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突破原有的办学模式,走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道路,将行业企业引入职业教育发展中来,改革培养模式,让学生走出去,让企业行业专家走进来,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对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2增强教学服务意识,提升办学质量――管理的示范

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要求教学管理的改变,管理跟不上,教学模式设计的再理想,效果也很难实现。随着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在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管理形式上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高职教学中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我们要将学生推出去,同时实践过程中还要将校外企业专家引入校内进行教学,教学对象会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比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教学过程的管理将更加复杂,不仅仅要求老师备好课,老师还要懂得管理,要跟随社会发展的节奏,不然难以跟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骨干高职院校在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要不断探索高校的管理方式。

1.3树立专业品牌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的示范

职业教育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参与主体,其发展也需要受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对于微观层面的各个职业院校来讲,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打造品牌,否则在竞争中就难以持续发展,甚至被淘汰。品牌专业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文化积累,一旦形成,将给职业院校发展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品牌专业建设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选好品牌专业,院校需要考虑社会的宏观环境,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并结合自己的现有状况,合理选择建设的品牌专业;其次,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实习实训软硬件建设,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合理组织教学资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并进行充分宣传,职业教育根本目的是为产业服务,因此只有在为社会提高服务的过程中才能够体现出其价值,彰显其办学水平,同时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进行充分宣传,比如会议交流、职业技能大赛、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对口支援等途径。

2骨干高职院校示范效应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途径

2.1示范效应体系结构

(1)示范效应要素构成。

示范效应的发挥从动态角度看经历了示范成果、示范经营、示范效应三个阶段,高职骨干院校示范效应发挥首先要总结骨干建设过程的经验和成就,并进行充分的提炼,使之具有借鉴的可操作性。同时示范效应的发挥还需要示范经营,需要对示范成果进行提炼、营销以及管理,示范经营包括对内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对外的宣传推广。通过示范经营最终达到骨干院校示范效应的目的,一方面对其他高职院校起到了示范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展现了骨干校的办学实习以及丰富的内涵,达到了品牌宣传和塑造的目的。

(2)示范效应体系结构。

从发展机制来看,示范效应不是一个静态事物,而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包括内隐层、核心层和外显层,三者之间逐步递进,前后关联性很大,如图1所示。

示范效应三个层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三者通过一系列行为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正是这种闭合的关联性产生了示范成果和示范效应的再循环,在循环中实现不断的增值。另一方面,以上示范效应的结构也能体现出示范效应的三个特性,即过程性、时效性和价值性,骨干高职院校示范效应的发挥要把握好这三个方面的特征。

2.2骨干高职院校示范经营过程的途径

国家骨干建设院校建设成果的示范效应发挥需要平台,这个平台的建设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示范效应的发挥也是政府骨干示范院校建设的主要目的。结合当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现有的发挥示范效应的主要途径包括对口支援、骨干教师培训、中高职衔接、社会服务、技能大赛等方面,对口支援以及中高职骨干教师培训中可以将示范成果进行直接的宣传和展示,社会服务以及技能大赛过程中,优秀的服务水平和比赛结果也很好的反映出我们的办学水平,也是对我们示范成果的检验,骨干建设成果的辐射功能发挥需要在这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3我院会计专业骨干建设内涵提升及示范效应实践探索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首批“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

3.1我院会计专业骨干建设内涵显著提升

(1)“岗证学”和“教学做”一体,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面向现代服务业,立足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记账、财务咨询等领域,培养能够从事出纳、成本核算、往来核算、纳税申报、资金管理、稽核等各类会计岗位及其他相关岗位的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我们在原先确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继续完善,细化培养方案,注重“岗证学”和“教学做”的深度融合。

在教学实施中,我们把“教学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基于“教学做”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设计考试内容、建设实训基地和打造“双师素质”师资队伍。通过项目的建设与实践,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体系及实施途径。通过项目建设,会计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研究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和要求,反思传统教学方法,探讨适合“教学做”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是指通过任务下达、知识导学、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点评归纳等五个实施步骤,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多方参与、创新校企合作体制与运行机制。

依托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平台,与芜湖市财政局、芜湖市国税局等政府部门,安徽省财政会计学会、安徽省商科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教育联盟等组织,芜湖本源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芜湖端木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安徽新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家企业共同制定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在“引企入校”的基础上,建立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与政府、行业企业、学院专家共同创建一个“岗证学”和“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套基于会计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的、按岗位工作内容和过程设计的、以“任务驱动式”职业课程模块为基础的会计职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施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大力加强专业系列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推行“教师工作站”和“校中企”,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教科研水平。专业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3)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核心课程教学资源。

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践课程形成了相对独立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占50%以上。本专业课程体系由原来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限选修课四个部分逐渐演变为三个递进式模块构成,即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和个性化发展模块。

(4)教学与实践并举,建设成效显著。

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以“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建设一流的专兼结合、校企结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为会计专业教学提供丰富教学成果和师资资源,充分发挥专业辐射功能,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影响力。2012年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获得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标志着我院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已经达到省级一流水平。2013年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又获得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两个省级教学团队的确立,使会计专业及专业群的优势更加明显,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升,向着部级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又迈进了一大步。

(5)教学实训条件明显改善,“校中企”成效凸显。

本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按照“岗证学”、“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要求,通过校企共建、引企入校等方式开展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三年来,会计专业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新增投入资金238万元,校内实训室教学场地由原来的1200平方米扩大为3000平方米;与校外的20家紧密合作企业签约了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数量由原来的22个增长到44个,增长率为100%。

3.2我院会计专业骨干建设示范效应实践探索

(1)发挥培训基地作用,培养高职师资队伍。

2009年我院入选省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会计类教师培训基地以来,积极开展对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教学一线的专业课或实习指导课骨干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逐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初步具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能力,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的知识和关键技能,能够积极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具有创新精神、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较独特的教学特色。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造就一批理论水平较高、实践教学能力较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会计类专业优秀教师。五年来,共计培养我省会计类中职骨干教师培训248人。

2012年申请部级会计、会计电算化项目培训基地,获得教育部批准。当年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28名学员,他们系统地学习了会计及会计信息化最新、最前沿的理论和实务,并取得eRp工程师资格证书。培训工作得到学员一致好评,同时受到省厅相关领导的表扬。

(2)对口支援合作院校,带动受支援学校发展。

利用本专业传统优势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对本地区职教中心和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进行对口支援、师资培训、经验交流,传授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能力。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同类职业院校建立广泛的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带动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我院会计系对黄山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对口支援,2013年4月经会计系的支持,对该院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2013年7月该院成功申请“会计与审计”专业,并于当年招收学生115人,报到率到达95%。此外,对安庆理工学校、内蒙古商业职业学院等单位进行帮扶,取得明显效果。

(3)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实现高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

我院根据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自2010年秋季开始在全省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每年招收60多人,到2013年底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198人。2012年7月,学院与芜湖市职业教育中心举办“中高职衔接五年制专业建设研讨会”,会上对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衔接、课程认证、教育生涯的安排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2013年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芜湖市职业教育中心计划招收会计电算化专业五年制学生100人。学生和社会反映良好,本年圆满完成招生计划,报到率为100%。

(4)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依托会计专业在芜湖及区域的办学优势,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在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会计制度培训、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培训中积极发挥优势,满足本地区会计及相关专业人员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考证需要,三年来培训人数达到28090人,完成的培训“人日数”达到246305,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服务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5)安徽省从2009年开始举办全省会计职业技能大赛,全国的会计职业技能大赛是2012年开始的,近年来随着大家对技能大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每个省的会计技能大赛都已成为全省会计类院校的一个大型聚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交流平台,但是基本上每个省都没有充分的利用起来,该方面有很实用的研究价值,我们可以通过让建设成果显著的院校承办该赛事,赛前进行师资培训,学生实践交流,从而让老师和学生都去寻找存在的不足,比赛方案可以适当的进行修改,在技能竞赛比拼的基础上,让普通学生参与进来,实现日常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的经验交流,从而达到借鉴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鑫,王蓉.“示范高职”推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的效果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03):16.

[2]张洪春,温中梅.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效应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1822.

[3]郜倩倩.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4]黄术芳.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效应[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9293.

[5]童乃诚.加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工作[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102103.

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方案篇8

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是一项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除了需要科学的理论、先进的理念、创新的观念做指导外,还需要有务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措施作保障。我们不能因示范建设重要而孤立地抓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在较长期的项目建设实践中,笔者认为:要搞好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必须采取示范的工作模式,这就是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全面提升。

1.1系统设计,理清工作思路通过系统分析,全面考虑,确定商学院工作的基本思路是:(1)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服务社会、建设学校的意识与动力;抓好学生学风建设与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以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机遇,制订学院系列管理制度,理顺人事关系,明确岗位目标责任,加强各岗位各项目的考核,做到目标到人,责任到人,待遇到人。(3)以示范建设项目会计专业建设工作为依托,充分发挥示范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商学院其他专业的各项建设,促进商学院整体水平的提升和服务能力的增强。(4)以商学院五大总体工程(发展激励、示范引领、双师打造、名生推广、形象提升)为引擎,推动商学院全局工作,促进商学院可持续发展。

1.2全面把握,明确工作目标确定会计专业建设的目标是:把会计专业建设成为校企合作紧密、师资力量雄厚、课程特色鲜明、实训条件优良、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部级重点专业。并在以下两个方面形成示范点:(1)构建会计专业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并对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师素质、教学考核、教学效果进行系统研究,将其应用到高职教学实践并加以推广,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服务,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2)创设“角色仿真、过程仿真、环境仿真”的会计实践教学形式,解决学生校外实习顶岗难、校内实训过程难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并使该实践教学形式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2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召开骨干院校建设推进动员会、召开商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研讨会、召开国家骨干校重点专业会计专业群的建设情况调研及督办会,不断地分阶段地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认识,让大家能真正理解示范院校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实践性、技术性,增强大家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性。组织商学院全体教职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校建设方案》等文件,要求提交学习体会与建设建议及个人规划,每个同志从学院发展角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从个人发展角度提出了可行的个人规划。

3分解任务,细化目标责任

国家骨干校建设方案是我们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校内外专家按照国家要求制定的,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实施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为了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该院对方案进行了系统地细化,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各项任务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商学院多次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解读骨干院校会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研讨任务分解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并对建设任务进行了逐项分解,实行项目负责制,专项工作专人负责,重点工作重要成员负责,以工作“任务单”和“进程表”的形式下达到每名教师,各项目建设参与人与项目组总负责人一一签订了责任状。

4制定办法,落实目标考核

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方案篇9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是提高教师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的一项伟大工程,每位教师必须提高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继续教育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计的工程,它要求每个教师都积极投身其中,通过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使教育教学能力得以全面的提升。为把此项工程落实到实处,学校领导十分重视,首先成立由校长主要负责,由副校长、教导主任等组成的领导小组,提高思想,统一认识。领导小组认真实施学校继续教育工作方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了学校继教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1、完善的领导组织

学校成立了以李运彬校长为组长、韦为民副校长为副组长,

中层干部为成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研室主任邢忠文负责继续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与管理。

2、明确的责任分工

校长负责宣传启动,提出学校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总体思路,并自始至终指导、督促学校继续教育这一工作的开展。学校根据校长关于学校总体工作思路中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要求,制定有关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领导小组认真实施学校继续教育工作方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了学校继教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二、措施有力,落实到位,确保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化。

要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必须建立起能支持开展这项工作的“平台”。我校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构建起了继续教育实施工作平台:一是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将现有的省级骨干教师和县级骨干教师担任培训工作,负责《新时期师德修养》、《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以及任教学科等方面的培训。二是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继续教育各项活动,为教师的培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三是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纳入教师量化考核。完善奖励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四是日常管理到位。我们按要求认真进行学习登记,对教师们接受培训的时间、学时、学分、成效、以及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每年按时登记在册。

三、讲求实效,抓实培训。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道德修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是师之本,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学校结合《新时期师德修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明确要求。要求教师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校园重要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要求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依法施教,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培养更多的思想健康、行为规范的学生。

2、新理念: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为主题,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3、新课程:根据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情况,结合教师实际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狠抓教师学科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以校本培训和研修为主,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或开展优秀教案、优秀案例、优秀课件及优质课评选或竞赛等形式,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课程的改革。

4、“国培计划”培训

组织与督促教师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的学习培训,对教师在网上学习提出明确的规定。“国培计划”给老师创造了全方位立体的交流和学习的空间,“国培计划”的研修学习,使教师提高了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改进课堂教学以及指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5、骨干培训:组织优秀教师参加省、地、县骨干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形成骨干教师梯队。

6、重视提高学历层次培训:鼓励和支持我镇教师通过函授、成人考试、自学考试、电大开放教育、等学习形式,提高学历层次,把学历提高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多形式的提高培训和学习,我镇教师学历得到了很大提高。

7、开展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

继续教育工程是一项永恒性的工程,决不是短期行为。在抓此项工作上,我们既普遍要求,又抓住重点,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每开展一个培训项目都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制度。我校还开展了新任教师的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等。

四、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通过培训,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老师们的职业道德素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水平得到更进一步地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得到更进一步地加强,逐步转变了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镇继续教育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资料收集不完善、不系统,存在收集整理不及时和不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等情况,特别是教师外出学习的资料因整理不及时遗漏较多。二是由于经费紧张,学习培训中能“走出去,请进来”的机会不多。三是我校教师开展网络培训学习设施有待完善。四是管理没有到细微之处。虽然围绕着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做到了责任到人,但是继续教育工作很多,很细,具体在落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及时或者疏忽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一定会分析原因,并尽量把工作、管理等内容落到细微之处。

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方案篇1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44

工作室制模式起源于20世纪初,它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既倡导传递基础理论,又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该模式随着时代进步内涵也日益丰富,更加关注教师团队建设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它的引入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资源的整合,加强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实践环节,提高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和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值得高职院校广泛应用。

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一)完善骨干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工作站或工作室,为骨干教师创造培训机会和培训基地。具体来说,可以先对平面设计专业教师进行考试选拔,择优培养,然后再组织符合要求的骨干教师到工作站学习或工作室工作,使他们能够深入企业第一线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究项目,和企业员工一起进行科技研发,从而增强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其社会服务意识。同时,高职院校可以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交流会,去国内外知名度高、学术能力强的院校考察学习,以便进一步提高平面设计专业骨干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培养工作室负责人

一般来说,工作室负责人有两种培养途径,其一是在平面设计专业教研室内部选择,其二是从外部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通常,负责人需要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和代表作品,参加或主持过一定数量的研究项目,拥有较好的综合素质,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好工作室日常的教学事务,安排好该专业的实习,规划好该专业的各项内涵建设目标,并制定好行之有效的实施细则与方案。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引进合作企业的技术研究项目,然后让工作室负责人做表率,引导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生进行项目设计;同时,工作室负责人也可以主动递交专业设计竞赛计划,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

二、优化整合教学资源

(一)健全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室制模式,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应当符合定岗式、多方向和大平台等要求,以便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此,可以将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分为两个模块,即工作室制课程教学与综合素质课程教学。前者主要是通过开展项目化课程、基础课程教学来实现,重点教授学生编排、字体设计等基础设计技巧,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图形语言,必要时引进市场项目,以便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对基础课堂教学的理解、深化。后者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丰富学生的创业、就业经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这需要整合现有的公共课程,并适当引入专业技能和职业技巧课程。

(二)完善教学资源库

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学资源库要囊括专业教材、习题、讲义和文献资料的文本库,用以进行从业或各项技能考试的试题库,介绍人文地理特点和法律知识的政策库,以及涉及设计竞赛内容、经典作品案例的技术资源库。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以课程建设为依据,优化整合形态丰富、层次分明、用途多样的教学资源,构建系统完备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可以创建作品展示区,使师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促进师生互动交流,进而增强其设计兴趣和学习热情,提升其欣赏能力和设计水平。

三、改革教学方法

(一)以赛代练

这是指高职院校可以挑选部分学生进入参赛设计团队,使其能够得到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的指导,理清参赛思路,提升参赛技巧,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同时,该系部、各班级领导干部也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职业技能竞赛,使学生有更多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二)以展代考

在结束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之后,收集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作业和设计作品进行展览,并让专业教研室的教师或工作室的骨干教师对其做出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给予优秀作业、作品设计者适当的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设计热情,也有利于加强各班级学生的交流。

四、重视实践教学

为了提升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平面设计专业的办学效益,高职院校需转变传统观念,有必要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例如,可以尝试与周边优秀企业建立长久合作关系,使工作室骨干教师能够去企业挂职锻炼,学生有机会到合作企业定岗实习,从而为师生创造更多的进修、培训机会,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产学互动实现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双赢,既促进企业发展,又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五、规范教学管理

(一)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在做好专业教学成果评估和工作室成绩考核的同时,要深化教学过程管理。例如,可以拟定一套适合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评价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的教学方案与方法进行评价,并根据考察结果引导教师拓宽思路,创新教学思路和理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方案,更新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二)建立教学研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