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幼儿思维如何训练十篇幼儿思维如何训练十篇

幼儿思维如何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2:46

幼儿思维如何训练篇1

一、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智慧活动中思维转换、灵活的程度,简化概括为“活”

在分类活动中,我们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1.观察摆弄,训练概括。首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几何体在颜色、形体、材料上的不同,使他们对已较熟悉的几何体产生新的认识兴趣,提高他们对颜色、形状、材料及大小、轻重、软硬的敏感度,并学习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形成初步类概:念,为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奠定基础。如在按色分类中27个几何体可以分为红、黄、绿各9个,在按形分类中可分为方、圆、角各9个,按材分为铁、塑、胶各9个,按大小分为大、中、小各9个,按软硬分为软9个、硬18个,按轻重分为轻、中、重各9个。

2.深化操作,促进迁移。在引导幼儿观察、训练概括的同时,要注重打通幼儿获得规律的各种渠道,挖掘题型的内在联系,将题型排成系列,逐层深化,为幼儿的灵活迁移提供可能性。在一维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一维分类的变式训练,如按色分类,拿出:红――黄――绿,放入:红――黄――绿;其变式有,(1)拿出:红――黄――绿,放入:绿――黄――红;(2)拿出:黄――绿――红,放人:红――绿――黄;(3)拿出:绿――红――黄,放人:黄――红――绿……依据颜色的循环和互逆的规律进行多种变式训练,使幼儿掌握题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变化的规律,及时进行迁移。如把在按色分类中获得的经验、方法应用到按形、材等维度的分类中,灵活地进行迁移,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二、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迅速程度,简化概括为“快”

在“3・3・3”教学体系中,“综合――快速”训练是培养幼儿思维敏捷性的有效途径。“综合――快速”训练题分为三类:以外部双手动作的训练为主的题型;以内部操作训练为主的题型;以训练对自己操作的认识、监控和调节为主的题型。在分类教学中,主要通过前两类题型来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通过第三类题型训练其对思维敏捷性的反思能力。

1.以外部双手动作的训练为主的题型作基础,先求准确,再提速度。在一维分类的基础上,把一维分类的题型及其变式有规律地进行排列组合,对幼儿进行“组合――循环”训练,要求操作过程简化有序、手的动作准确无误、心理状态快而不慌。通过训练,使幼儿对一维分类的标准、方法、每次分出类型、个数等有准确而清晰的认识。准确思维的基础上,逐渐提出速度要求,使操作进入自动化的状态。

2.以内部操作题型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飞跃。敏捷性是以思维的灵活性、准确性为前提的,没有机灵的头脑和准确的思维,也就无法敏捷。因此,我们选择了快速抢答作为训练的突破口。

(1)发现要领,加速反应。把分类活动中的各环节以及分类的方法、分类的标准、每次分类操作环节、分出的几何体的个数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编成一系列简单的问题由幼儿来抢答,使幼儿在外部双手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大脑内部的操作,借助具体形象、表象进行思维,进而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快速回答问题。每次训练都有一定量的快速问答练习,在单位时间内训练幼儿准确、迅速、合乎逻辑地达到要求。

(2)利用竞赛,综合培养,实现飞跃。大班幼儿,竞争意识明显加强,这为敏捷性的训练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因此,我们采用了“个人抢答”、“分组竞赛”、“集体游戏”等形式进行“综合――快速”训练,把分类的内容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转换,促进思维过程的迅速程度,实现思维敏捷性的飞跃。

三、反思是一种以思维为基础的高级认知活动

反思能力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以大脑为核心的整个身心活动的认识、监控和调节的能力。反思是从人脑开发出的最高层次的潜能,同时又反作用于人脑,不断改变人脑结构和机能,从而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在分类活动中培养幼儿反思能力主要从行前思、行中思、行后思来进行。

1.行前思:做什么――明确任务、有什么用――主要指对身心的监控、怎么做――确定监控的对象。在分类操作前,要使幼儿明确分类的标准、顺序、分几次做、用哪些器官、这样做的好处、把意识的对象指向哪些器官等,做到心中有数。

2.行中思:认识身心――身心各器官如何配合、调控言行――监控调节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过程――成功的和失败的,即在操作活动中对自己进行不断的认识、监控、调节。对幼儿来说,行中思的最好方式是边说边做――通过语言对动作及心理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如在进行交叉分类的过程中,幼儿就需要一边说儿歌:“拿出红――黄――绿(方――圆――角);放入方――圆――角(红――黄――绿)”,一边操作,通过儿歌对操作过程进行监控、调节。

3.行后思:总结成果――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发现问题――找出可以举一反三的“一”、及时纠正――为下次操作做好准备。在分类活动的“综合――快速”训练后,引导幼儿分析自己的操作:速度快还是慢、原因是什么?是手、眼、脑不协调还是监控不到位。针对自己的情况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让反思贯穿于分类活动的始终,不断提高反思能力。

4.在分类教学和训练中,儿歌是幼儿进行反思的最重要的工具,贯穿于反思的每一个环节,我们一定要恰当的应用儿歌引导幼儿进行反思。

幼儿思维如何训练篇2

幼儿阶段绘画兴趣是最重要的。首先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风景,观察生活,让他们感知这个美好而又神奇的世界,然后再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用五颜六色的笔自由自在地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这个时期的幼儿尚不具备用文字、数字等手段进行交流的本领,绘画信手涂抹也可以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产生心理上的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绘画活动作为一种游戏,3—6岁的幼儿几乎百分之百地喜欢它。针对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绘画的最初启蒙应以兴趣为主。

二、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1.基本线段、几何图形的训练

为了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线段和几何图形,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集中起来,一节课教给幼儿,然后再教幼儿由线段组合图形。如两条横线两条竖线可以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两条横线两条斜线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如此类推。这样不但学得快、记得牢,而且还锻炼了绘图能力。几何图形是抽象的思维结果,当幼儿运用这些几何图形及线段进行作画时,又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并促其不断发展。

2.构图能力的训练

(附图{图})

第一步训练将主要内容画在画面当中。教师出示一组范图,范画上只画一个苹果分别在不同位置上,让幼儿比较哪幅最好。经过训练他们大部分都能将绘画的主要物体画在画面当中,而没经过训练的幼儿画在什么位置上都有。

第二步训练幼儿绘画的稳定性。教师出示一组范画,画的内容是3个苹果,分别位置:

(附图{图})引导幼儿看哪幅画最稳定,告诉幼儿1,2,3,4画得太分散,而且图1左轻右重,图2、3左重右轻,图4头重脚轻,而图5构图最稳定。经过训练,幼儿的构图基本稳定,而未经训练前的幼儿画面中1、2、3、4的情况普遍存在。

3.训练幼儿观察力

要想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必须训练幼儿视觉的敏锐性。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如画小鸡,引导幼儿观察头、眼是圆形,身子是椭圆形,嘴是折线,爪子是斜线,翅膀是弧线,这样,幼儿有了兴趣,自己能独立用几何图形组成一个画面。随着画面的不断复杂化,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因此,不论是绘画课还是其它课,或日常活动中,都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观察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画人物头像时,不仅能画出头发、耳朵、而且能画出男、女、老、少的不同发式。

由于幼儿对绘画有了浓厚的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加之生动有趣的绘画内容,幼儿注意力逐渐从无意识注意向有意识注意发展。

4.提高幼儿的绘画记忆水平

教师先画出一幅画,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再擦掉部分内容,让幼儿说出擦掉的部分内容;教师再擦掉整幅画,再让幼儿凭记忆说出全部内容,然后画出来。如此反复练习、强化,随着幼儿画面的完整性、准确性的提高,幼儿绘画记忆力就得到了相应的锻炼。

5.丰富幼儿的感受力

教师带领幼儿走向社会,参观商店、市场、邮局、公园、车站,观察景物四季变化(同家长配合进行)认真观看运动会及各种形式的演出,让幼儿身临其境,对周围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体验。家长要与教师配合,经常为幼儿购买内容新颖、图片生动、色彩鲜明丰富的儿童读物及画报,扩大幼儿的感受力。

幼儿思维如何训练篇3

我们知道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一大束称为胼胝体的神经纤维联系着,使两半球合为一整体并协调整体活动。大脑半球表面可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各有一定的分工,脑和身体之间的神经联系是相互交叉支配的。左脑支配着右半身的活动,右脑主持左半身肢体的活动,人的左手和右手分别受右脑和左脑的控制,实行分工协作。

大家知道,多数人习惯于用右手,通常称为“右利者”。“右利者”大脑左半球是优势半球,它主要负责语言、记忆、数学计算、逻辑思维、分析活动。左半球常被称为“语言脑”。而右脑是负责处理总体形象、空间概念、几何图形感觉、身体协调等,因而,右半球常被称为“直观脑”,近来也有人称之为“创造脑”。

若将人的左右脑比作为人,那么左脑就是那种循规蹈矩、缺乏情趣类型的人。而右脑则是具有意外性,洋溢着创造性,充满活力类型的人。可见,人脑右半球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据调查,右半脑的开发对发展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右脑的形象思维,人可以获得形象和整体的感知,直觉和想象等,这些都是产生创造性想象的源泉。

学龄前时期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因为儿童在2岁前基本生活在形象的世界中,到了学前末期,儿童的大脑成熟水平虽然已接近成人,但儿童的言语中枢尚未成熟,抽象思维刚刚萌芽,他们仍以右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个时期如果成人采用正确的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活动,就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从而增强幼儿的创造性和肌体的抵抗力。

教育心理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及充分的教学实践发现,恰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及创造力的形成。

一般来说,那些只顾埋头啃书本,又不爱好体育活动的孩子,大都用左脑处理问题,形成左脑思维的方式。而爱运动的孩子,他们在追逐奔跑欢跳的时候,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体育游戏,则提高了他们的反映力、判断力,使右脑在“蹦蹦跳跳”中储备了许多视听觉等方面的信息,考虑问题的速度也敏捷,一旦知识向深度广度扩散时,那么这些储备就成了宝贵的基础,同时,肌体抵抗外界侵袭的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右脑是一块神秘的新大陆,只要充分挖掘,就能得到丰富的宝藏。那么,如何通过体育开发右脑的潜力呢?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各种蹦蹦跳跳的体育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又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在接受外界环境不同性质的物质刺激以后,身体内与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保持得更加平衡,同时智力也随之提高了。此外在游戏中,他们要主动动脑筋想办法,如怎样不被别人抓到,如何将球拍得高一些,想什么办法将球踢进球门,捉迷藏如何辨别方向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幼儿动脑能力,所以,发展动作活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就能够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又如“找朋友”游戏,看一看有几个朋友,或者“小朋友顶球”游戏,让孩子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再如“拨球”游戏,拨动地上的球往前或往左、右走,或者拨动小球打击地上事先摆好的玩具,也可以左、右手轮换练习,还可缝个沙袋,做“接沙袋”游戏,可将沙袋向上掷或幼儿面对面一人掷一人接等等。总之,凡是能开发幼儿大脑功能的都可采用。曾有人把人的大脑皮层比喻为“智慧的海洋”,因为它是思维的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基础还需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产生思维和智慧。大脑皮层的各个不同区域分别联系,控制着人的各种功能,其中控制手的运动的大脑皮层部位的面积很大,所以手的灵敏运动能够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同时,支配人左手的是右脑领域,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左手,就会给右脑以良好的刺激。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时刻注重左手的运动,左脚及左侧方位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对于少数使用左手的人称为“左撇子”,所以父母都强行改用右手,结果右手使用的多,左手使用的少就造成人脑两半球利用的不平衡,因而使管理人的形象思维的右脑半球负担不足,自然影响它的发展,而左脑负责人抽象思维的左脑半球负担过重容易发生疲劳,人的精神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尤其现在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的状况很普遍,更造成了幼儿左脑的负担过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让幼儿双手同时发展也是在开发其右脑。当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配合幼儿园训练儿童左手的动作,在婴幼儿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婴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手的抓握动作。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体育游戏如:《锤子、剪子、布》,《筷子夹玻璃球》,《倒口袋》,《搭积木》、《串木珠》等,这些游戏都可在成人参与下用左手完成。这是开发右脑的较好办法。

在幼儿体操中,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左手手指操,左手前臂操,左手大臂操,也可双手共同活动。可以让幼儿左手拍球,左手打羽毛球,玩手指造型游戏等等。总之,幼儿双手的动作发展是由大动作到细动作,由不准确到准确,由把着手模仿成人到听语言指挥而动这样一个过程,对左手的训练使左手逐步灵活,对右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这样一些创造性的训练来帮助幼儿锻炼。例如:1.采用按摩抓拿等方法帮助宝宝手指运动。2.让幼儿双手并用。3.还可让孩子玩粘土工艺和自由画,这种玩法能为培养形象构思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刺激。4.玩带有图案的扑克游戏。即用画有桔子、鸡蛋、火车和汽车等扑克,让孩子指出“那有什么”的游戏。此时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的全是扑克摆成的图案构并依照扑克在头脑中构成的形象去猜测,对培养形象构思能力是很适宜的。5.玩七巧板,智力拼图。6.用左手抓握杠杆,提东西,举撑左臂,训练儿童左手的灵活性。

另外,让孩子做一种“不对称运动”的游戏,开始练习时孩子们可能很不习惯,但这种愉快的气氛会使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如第一节: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作可由慢到快。第二节:指“五官”,拉做孩子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食指放在鼻尖、嘴、眼睛、耳朵上,但要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第三节: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还可让幼儿模仿做一些有益于开发智力和大脑的其它游戏动作,使刺激传导到大脑,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左侧身体的动觉训练可采用:头颈运动(左、右、前、后)、前臂操、大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环),腿部运动如让幼儿学爬、拉车,滑滑梯,站立时左腿前踢、侧踢、后踢,右侧卧左腿前、后、侧踢,用左腿踢足球。

幼儿思维如何训练篇4

我们知道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一大束称为胼胝体的神经纤维联系着,使两半球合为一整体并协调整体活动。大脑半球表面可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各有一定的分工,脑和身体之间的神经联系是相互交叉支配的。左脑支配着右半身的活动,右脑主持左半身肢体的活动,人的左手和右手分别受右脑和左脑的控制,实行分工协作。

大家知道,多数人习惯于用右手,通常称为“右利者”。“右利者”大脑左半球是优势半球,它主要负责语言、记忆、数学计算、逻辑思维、分析活动。左半球常被称为“语言脑”。而右脑是负责处理总体形象、空间概念、几何图形感觉、身体协调等,因而,右半球常被称为“直观脑”,近来也有人称之为“创造脑”。

若将人的左右脑比作为人,那么左脑就是那种循规蹈矩、缺乏情趣类型的人。而右脑则是具有意外性,洋溢着创造性,充满活力类型的人。可见,人脑右半球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据调查,右半脑的开发对发展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右脑的形象思维,人可以获得形象和整体的感知,直觉和想象等,这些都是产生创造性想象的源泉。

学龄前时期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因为儿童在2岁前基本生活在形象的世界中,到了学前末期,儿童的大脑成熟水平虽然已接近成人,但儿童的言语中枢尚未成熟,抽象思维刚刚萌芽,他们仍以右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个时期如果成人采用正确的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活动,就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从而增强幼儿的创造性和肌体的抵抗力。

教育心理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及充分的教学实践发现,恰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及创造力的形成。

一般来说,那些只顾埋头啃书本,又不爱好体育活动的孩子,大都用左脑处理问题,形成左脑思维的方式。而爱运动的孩子,他们在追逐奔跑欢跳的时候,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体育游戏,则提高了他们的反映力、判断力,使右脑在“蹦蹦跳跳”中储备了许多视听觉等方面的信息,考虑问题的速度也敏捷,一旦知识向深度广度扩散时,那么这些储备就成了宝贵的基础,同时,肌体抵抗外界侵袭的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右脑是一块神秘的新大陆,只要充分挖掘,就能得到丰富的宝藏。那么,如何通过体育开发右脑的潜力呢?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各种蹦蹦跳跳的体育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又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在接受外界环境不同性质的物质刺激以后,身体内与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保持得更加平衡,同时智力也随之提高了。此外在游戏中,他们要主动动脑筋想办法,如怎样不被别人抓到,如何将球拍得高一些,想什么办法将球踢进球门,捉迷藏如何辨别方向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幼儿动脑能力,所以,发展动作活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就能够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又如“找朋友”游戏,看一看有几个朋友,或者“小朋友顶球”游戏,让孩子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再如“拨球”游戏,拨动地上的球往前或往左、右走,或者拨动小球打击地上事先摆好的玩具,也可以左、右手轮换练习,还可缝个沙袋,做“接沙袋”游戏,可将沙袋向上掷或幼儿面对面一人掷一人接等等。总之,凡是能开发幼儿大脑功能的都可采用。曾有人把人的大脑皮层比喻为“智慧的海洋”,因为它是思维的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基础还需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产生思维和智慧。大脑皮层的各个不同区域分别联系,控制着人的各种功能,其中控制手的运动的大脑皮层部位的面积很大,所以手的灵敏运动能够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同时,支配人左手的是右脑领域,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左手,就会给右脑以良好的刺激。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时刻注重左手的运动,左脚及左侧方位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对于少数使用左手的人称为“左撇子”,所以父母都强行改用右手,结果右手使用的多,左手使用的少就造成人脑两半球利用的不平衡,因而使管理人的形象思维的右脑半球负担不足,自然影响它的发展,而左脑负责人抽象思维的左脑半球负担过重容易发生疲劳,人的精神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尤其现在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的状况很普遍,更造成了幼儿左脑的负担过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让幼儿双手同时发展也是在开发其右脑。当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配合幼儿园训练儿童左手的动作,在婴幼儿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婴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手的抓握动作。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体育游戏如:《锤子、剪子、布》,《筷子夹玻璃球》,《倒口袋》,《搭积木》、《串木珠》等,这些游戏都可在成人参与下用左手完成。这是开发右脑的较好办法。

在幼儿体操中,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左手手指操,左手前臂操,左手大臂操,也可双手共同活动。可以让幼儿左手拍球,左手打羽毛球,玩手指造型游戏等等。总之,幼儿双手的动作发展是由大动作到细动作,由不准确到准确,由把着手模仿成人到听语言指挥而动这样一个过程,对左手的训练使左手逐步灵活,对右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这样一些创造性的训练来帮助幼儿锻炼。例如:1.采用按摩抓拿等方法帮助宝宝手指运动。2.让幼儿双手并用。3.还可让孩子玩粘土工艺和自由画,这种玩法能为培养形象构思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刺激。4.玩带有图案的扑克游戏。即用画有桔子、鸡蛋、火车和汽车等扑克,让孩子指出“那有什么”的游戏。此时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的全是扑克摆成的图案构并依照扑克在头脑中构成的形象去猜测,对培养形象构思能力是很适宜的。5.玩七巧板,智力拼图。6.用左手抓握杠杆,提东西,举撑左臂,训练儿童左手的灵活性。

另外,让孩子做一种“不对称运动”的游戏,开始练习时孩子们可能很不习惯,但这种愉快的气氛会使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如第一节: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作可由慢到快。第二节:指“五官”,拉做孩子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食指放在鼻尖、嘴、眼睛、耳朵上,但要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第三节: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还可让幼儿模仿做一些有益于开发智力和大脑的其它游戏动作,使刺激传导到大脑,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左侧身体的动觉训练可采用:头颈运动(左、右、前、后)、前臂操、大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环),腿部运动如让幼儿学爬、拉车,滑滑梯,站立时左腿前踢、侧踢、后踢,右侧卧左腿前、后、侧踢,用左腿踢足球。

幼儿思维如何训练篇5

关键词:形体;教学;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36-02

笔者根据多年对形体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体验,感受到幼儿在上形体课时,不仅是学好形体内容,掌握形体的练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幼儿进行形体能力的培养。那么,幼儿在学习形体内容时,应具备哪些能力?如何培养其能力?笔者对此谈些体会,进行初探,以便为提高形体课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幼儿对形体内容的审美能力

生长在新时代的幼儿,他们对“美”的追求性很强烈,但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美”的规律,更不能深入地认识、把握和有效地运用美的规律来完善自我。因此,在形体课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亟待实施。

幼儿对形体姿态审美和欣赏,主要是靠什么来感受呢?我认为,他(她)们在欣赏形体姿态美时,离不开听觉与视觉。形体课欣赏既要培养幼儿通过轻、重、缓、急等不同的人体动作与音乐节奏来提高对不同层次、不同素质幼儿的视、听觉感受能力,又要使幼儿得到感官上的满足,还要使幼儿的情感与形体内容的情感直接发生共鸣,从中陶冶品质与情操,进而全面提高素质,提高审美能力。

二、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在自己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的画面的能力。想象有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之分。创造性想象属于有意想象。因此,形体课教学应重视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培养。有了创造性的想象,幼儿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自己希望去实现的一件事物和清晰形象,接着,自己持续不断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思想或画面上,给予它以肯定性的能量,直到最后它成为客观的现实。在形体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可选用下列途径进行培养。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越丰富、准确,想象就越新颖、越深刻、越合理;表象越贫乏,想象力就会越狭窄、越肤浅;表象越错误,想象也就越荒涎。语言可以表现想象,它会直接影响想象的发展。因此,在形体课教学中,不仅要求幼儿学会做好形体动作和姿态,掌握音乐的节奏感,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表达动作的原理、动作的结构、动作的路线,以及动作的方位,也就是说要培养幼儿会说、会讲、会用语言表达出动作的内容,从而达到表象力的形成。

2.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它是激励幼儿奋发向上,鼓励幼儿积极进取,培养幼儿积极思维、想象、创新的最佳方法。它能把零乱的事物,通过构思,想象并合成整体的形象,从而达到创造新形象的成功。为此,在形体课教学中,不仅要求幼儿掌握形体的训练方法,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在原有的训练方法中寻找新的训练方法,使形体训练方法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而新的训练方法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好的创新场面,也是想象力展现舞台,幼儿通过学习活动把新旧练习方法进行对比,创造出了新的练习方法,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想象事物的形象。创设宽松、和谐、自然、开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方式。在形体课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创设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向幼儿发问,多和幼儿一起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

4.在活动中进行严格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想象力与记忆力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记忆力就没有想象力。所谓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这里的“经验”,可以是感知过的事物,也可以是练习过的动作,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又能对这些“经验”重新回忆起来,或者当它再次出现时能辩认出来。幼儿对学习过的内容既容易记,也容易忘。在此,除了教学外,还要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表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并在活动中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促使幼儿想象的内容更广泛、更新颖,从而达到提高想象力的效果。

三、培养幼儿勇敢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知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推动学习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形体课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力途径有:(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力,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2)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3)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4)培养急骤性联想。所有急骤性联想是指集思广益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引起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如何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顽强的意志是发挥创造力最宝贵的品格。形体课的教学内容虽然有优美动人的音乐,有动感的吸引,但是它需要自身参加活动,需要有强壮的体力,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完成动作。因为形体训练是由体操、舞蹈、迪斯科、转体、绕环、波浪、跑跳等动作融为一体,动作复杂多变,练习难度较大,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没有拼搏的精神,就达不到发挥创造力的成效,所以,形体课贵在培养幼儿的顽强意志品质。

2.虚心好学使创造力更丰盈。虚心好学,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超越自我的浅薄。虚心好学的主要表现在胜不骄,败不馁,要看到别人的好成绩,找到自己的不足,要根据自己设定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寻找努力方向,能从所学的内容中推演出新观念,并在与别人交谈中获得灵感和启发,以便为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获得浓厚的功底。因此,形体课教学应重视培养幼儿虚心好学的优良品质。

3.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敢于标新立异。形体课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鼓励幼儿克服思想惰性,对于幼儿超乎常规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鼓励,不要指责,幼儿对动作的创改,动作运动轨变演变,只要有其理,都要鼓励和启发他们去创造,去发明,这样就达到了打破定式、标新立异的目的,从而达到创新的目标。

四、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

这里讲的协调主要是指人体在运动中,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动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协调,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幼儿训练形体姿态时,表现出的动作姿势主要靠关节、肌肉、韧带伸展和收缩来完成,靠动作幅度、动作方位来体现。如果一个人的关节活动范围窄、肌肉伸展和弹性差,韧带收缩和伸展度差、动作幅度小,动作方位不正确,很难表现出一套优美的动作。音乐是有节奏的,动作也是有节奏的,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不相合,就显得动作不协调。因此,在练习中,要引导学生多去模仿,寻找动作感觉,调整动作节奏,增强柔软性和节奏感,从而达到协调效果。

五、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

创编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在形体课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幼儿学会形体的姿态训练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形体操是形体姿态训练内容之一,它和其他形体姿态训练内容一样,具有塑造形体美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形体匀称、协调、健美,都去寻找最优的方法和内容塑造自我。这些锻炼内容需要人们去思索、刻画和创编。作为一名创编者就必须具有以下的创编素质。

1.热爱和了解生活,富有创作热情。生活为创编提供了真实的素材,幼儿应做到热爱社会生活,热爱艺术生活,要研究人的心理与生理特征,要掌握住人的心态、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方式,要把握动作的协调、平衡、动律、韵律和规律的变化特点,要有满腔热忱的精神,全身投入创作,才能创编出优美、感人的形体美的作品。

2.掌握创编知识,积累丰富素材。创编形体作品是一种艺术创造性的工作,需要创编者不断学习和掌握创编方法。因此,要教会幼儿掌握创编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要求幼儿加强音乐修养,要在课内外吸取,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挖掘生活素材,广泛收集,提炼天真、形象的动作,为创编丰富、优美的形体作品提供素材。

3.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奇特的想象力。观察和想象是构成创编形体作品的主要因素,观察越细,想象越丰富,就能把生动的、有趣的、艺术化的形体动作创编出来,就能把抽象事物的形成、姿态、色彩和情感进行加工,进行改变。

4.树立实践胆量、不断探索创新。实践获得真理,实践获得成功,幼儿在创编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失败时不要灰心,要牢记“实践、实践、再实践”道理,要树立不断求新,努力进取,发挥个人独特的创新精神,就一定会创编出更多更好的喜闻乐见的形体作品。

综合上述,对幼儿形体能力培养方法和途径,是笔者经过多年对形体课教学的探索和体会。为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笔者将继续探索实践,不断研究幼儿形体能力培养方法和有效途径,不断探索创编形体作品的方法,丰富形体课的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幼儿的形体美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幼儿思维如何训练篇6

一、培养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幼儿天生好奇好动,特别喜欢注意新奇事物,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丢在一边,不再去想;对感兴趣的事物就会看个不停,仔细的观察,问有关的问题,直到自己认为懂了才肯罢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变个小魔术、做个小实验、猜迷语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创新的愿望。

如在认识磁铁的活动中,先做一个“直立的针”的小魔术,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好奇和求知的欲望来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了解了磁铁吸铁的特性,并能根据获取的经验进行迁移、创新,如用磁铁分离铁制品与非铁制品,用磁铁让铁质的“小鸟”在“天空”中飞,让“青蛙”在“池塘”中游等,使幼儿体验到创新的快乐。这样既让幼儿对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又满足了他们创造的愿望,使游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鼓励幼儿质疑问难,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

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幼儿提问表明他在对事物进行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幼儿创新思维的开端。

质疑问题本身就蕴含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疑才能提高,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幼儿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大胆提出问题。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在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如进行“食物旅行”活动时,在一开始就让幼儿质疑,他们会提出:食物怎么会旅行,食物在旅行过程中会经过哪些地方,为什么食物从口中吃下去后会变成大便由排出等一系列问题。也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质疑,如“观察大树”活动中,幼儿会问为什么树皮会裂开来,里面白色的是什么东西等许多问题。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后质疑,如在完成“我的身体”活动后,有的幼儿会问我的骨头是怎样生长的,心脏为什么会跳动等等。

三、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通过语言可以促进思维发展。

(1)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可以从观察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联想物品的用途;可以从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联想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观察小动物的外形,联想小动物的运动方式。

(2)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幼儿进行观察之后,一般都要进行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在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时重点训练他们说的能力,在一个幼儿进行语言描述时,让其他幼儿仔细地听,听一听他的描述与自己的观察是否一样,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或你有什么不同的描述方法,你想进行哪方面的补充。这样可以训练他们听的能力。

(3)在语言描述训练中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所以,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如在“走进春天”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花草树木、昆虫等,让幼儿讲述春天的美丽,可由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象一下小草与大树、花儿与蝴蝶之间会发生什么事,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4)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在口语描述训练中,教师要求幼儿不模仿,不重复别人的句子。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幼儿对同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要求他们在对事物特征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时,尽量不重复别人的语言,从不同的观察点来进行描述,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对大树进行观察时,大部分幼儿都是围绕树的特征和树上有什么来进行观察,也有个别幼儿却从树在幼儿园中有什么作用来进行观察分析。

四、在动手操作中强化幼儿的创新思维

儿童的思维源于儿童的动作。正像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其实手巧也会使心更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儿童思维的镜子。因为手的动作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反馈到手,二者之间是双向联系,这种联系越多越能促进两方面发展。因此,积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于思维发展是极为有力的。

幼儿思维如何训练篇7

关键词:积木游戏;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关系

积木是幼儿百玩不厌的一种玩具,它是由各种形状不同的几何体组成的。幼儿在玩积木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利用不同形状的积木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积木属于益智类玩具。幼儿在玩积木的过程中,除了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之外,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积木在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利用积木游戏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从帮助幼儿认识各种立体图形、训练幼儿组合立体图形的能力以及提升幼儿空间思维的能力三个方面简单论述积木游戏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一、为幼儿架起了认识各种立体图形的桥梁

积木玩具是由各种形状各异的基本几何体组成的。幼儿在玩积木的时候可以真实地触摸到圆柱体、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等基本几何图形,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几何体的真实模样,为以后学习数学中的基本几何体做好了准备。如,幼儿在玩积木游戏时,认识到了长短粗细不同的圆柱体;认识到了宽窄薄厚不同的长方体;认识到了形状大小不同的立体三角形;认识到了大小高矮不同的正方体等。在玩积木游戏的过程中,圆柱体、长方体等各种基本几何体的样子深深地印在了幼儿的脑海中。认识积木玩具中各种各样的基本几何体为幼儿以后认识数学中的形形的几何体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为幼儿开辟了训练图形组合能力的空间

积木玩具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基本几何体组成的。幼儿在玩积木的时候可以进行自由地排列组合,他们可以用两块或者更多块积木拼出一些新的几何图形,在自由排列组合积木的过程中,有效训练了幼儿的基本图形组合能力。如幼儿在玩积木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出了一个新的长方体;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立体三角形拼出了一个长方体或是一个立体的平行四边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拼出了一个新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又如幼儿也可以用一个立体三角形和一个长方体拼出一个立体梯形;可以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拼接出一个更长的圆柱体等。在玩积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明白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更大的三角形,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可以拼出一个梯形等。利用积木中的基本几何体进行自由排列组合为幼儿开辟了训练图形组合能力的空间。

三、为幼儿搭建了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平台

积木玩具是由很多颜色的基本几何体组成的。幼儿在玩积木的时候既可以用许多块积木拼出一个新的图形,也可以用很多块积木搭出一个新的几何体,幼儿在拼积木或搭积木的过程中,切实地培养了空间思维能力。如幼儿在用积木搭高楼的过程中,放在最下面的一些积木会被前面和上面的积木所遮挡,从某一个方向来看是看不到最下面的那几块积木的。但是幼儿经历过这个过程后会清楚地知道被遮挡的积木有几块。在亲历搭积木的过程中,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又如,幼儿在利用许多块积木搭城堡的过程中,城堡的中央或其他位置会被空置出来。当城堡搭建好了之后,从外面看是根本看不到城堡中的空位的,但是因为幼儿亲历了搭建城堡的过程,所以他们完全能够想象出城堡空心位置与实心位置。再如,幼儿在搭积木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各种基本几何体,他们对基本几何体的认识已经深深地烙在了脑海中。当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遇到各种几何体时,他们能够在脑海中迅速地显现出这些几何体的样子。在玩积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明白了立体几何图形中的遮跤胫氐,为往后在数学中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思维基础。通过利用积木中的基本几何体进行横拼或竖搭为幼儿搭建了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平台。

综上所述,幼儿在玩积木游戏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促进了数学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幼儿通过真实触摸积木玩具中的各种基本几何体,在脑海中深深地印下了这些几何体的样子,为以后学习数学中基本几何图形做好了准备;幼儿通过自由地组合积木玩具中的各种基本几何体,培养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组合能力,为往后学习数学中的图形组合及分解奠定了基础;幼儿通过随意地拼搭积木玩具中的不同基本几何体,培养了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学习数学中的空间立体图形铺平了道路。由此可见,教师通过让幼儿巧借积木之道,欣然走进了奥妙无穷的数学王国。

参考文献:

幼儿思维如何训练篇8

关键词:语言教学;语言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a

语言教学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幼儿的语言训练,对于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促进其智力发展,尤其是促进思维的发展作用甚大。因为语言的准确性来源于思维的清晰性,语言的条理性来源于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来源于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流畅性来源于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多样性来源于思维的丰富性。

语言教学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幼儿的语言训练,对于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促进其智力发展,尤其是促进思维的发展作用甚大。因为语言的准确性来源于思维的清晰性,语言的条理性来源于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来源于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流畅性来源于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多样性来源于思维的丰富性。

然而在现今的幼儿园教学中,语言教学的地位与作用,语言本身的特点,它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等,确实很多教师不能全面、科学把握的。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在语言教学的目标确立上,要求教师要把我两种水平,遵循一个原则

一种水平是要把握好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规程》中规定发展幼儿语言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发音清楚、正确,学习说普通话,丰富词汇,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这个目标是国家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宏观要求,能够理解,但不宜具体操作,因而需要教师根据语言本身的特点和幼儿语言的发展规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转化成若干可操作的微观发展目标。

另一种水平是要把握好本班幼儿的现有语言发展水平。由于幼儿的遗传素质、家长的文化层次、教师的教学水平、地区文化氛围、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外开放的程度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必然存在着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迥异。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掌握现有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对他们的词汇掌握量、语言表达是否主动、准确、流畅、富有逻辑性,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程度等做一个“档案”记载,并揭示出这种现状的原因,以便为下一步教育单元目标或教育行为目标的调整、确立找到依据。

教师在把握上面两种水平的基础上,确立下一步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即目标的确立要略高于幼儿现有语言发展水平,使幼儿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完成这个目标,并具有战胜“困难”后的成功感,这样便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活动的愿望,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果目标过高,幼儿经过一定努力也难完成,幼儿便会丧失信心,如果目标过低,不休经过多大努力,幼儿就能完成目标,也会降低幼儿的兴趣,更会使幼儿有一种“飘飘然”感。

二、在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上要求教师要把握一个“适应”,铭记两个“重点”,体现一个“落实”

“把握一个适应”是指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要相适应。当然,要做到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的相适应的,前提必须是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目标的相适应,因为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是为完成目标服务的。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活动方式,同一活动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但活动形式的确定是否适当,对活动的教育效果却有直接影响。

一般来讲,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如果是训练幼儿某些难发的音或者是让幼儿练习正确使用某些词时,就适合采用语言游戏的方式。因为练习发音和正确使用词,均属比较枯燥的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可使幼儿为了“玩”而克服困难,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运用故事一类的文学作品发展幼儿语言,就应根据作品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有的作品情节较简单,且有较多重复,角色对话亦多的,就适合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幼儿复述作品;有的作品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就适合由教师讲述;如果以培养幼儿创造性讲述能力为目的活动,就适合与幼儿操作活动结合进行,如让幼儿先凭自己的想象绘画或制作其他手工制作,然后凭借自己的绘画或演示自己的手工制品进行创造性讲述。

“铭记两个重点内容”是指教师在语言活动的组织上要有活动的“重点”内容同,有“重点”指导的幼儿。

“有活动的重点内容”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组织中,活动的内容必须有所侧重,有具体明确,以发展语言为主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具体落实到是让幼儿学会某些新的句式,如“有…还有…”,“一…就…”,“因为…所以…”等,还应要求幼儿能用完整的句子,比较连贯地讲述图片,或讲述自己经历过一件事情等,切忌“笼统”和面面俱到。

“体现一个落实”是指语言活动的最终落脚点要落实到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上。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质应是注重每一个幼儿,注重每一个幼儿的每一个方面,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能够极大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使其“听”与“说”都能处于最佳状态这样一种氛围。

其次,教师应实施一种“成功教育”,使每一个幼儿都有一种活动成功后的喜悦感和进取心。

第三,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幼儿,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按照“皮革马利翁效应”的心理学观点,教师哪怕是一个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扬点滴进步的话语对幼儿来讲都是一种莫大的奖赏。

幼儿思维如何训练篇9

【关键词】幼儿书写语言思维的可扩展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从各方面培养幼儿书写习惯。这篇文章就是主要介绍在乐乐幼儿园实践的一个关于提高幼儿writing的program的开展工作。实行这个program的初衷是因为看到一些小朋友在书写课上会出现书写困难的情况,部分幼儿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难以集中精力完成长时间的书写,另外还有些幼儿需要在老师的督导和帮助下,才能进行书写,如果单独让其书写,又会出现乱涂乱画的情况;有幸读到LindaLeonardLamme,1,3DanlingFu,1JulieJohnson,2andDebbieSavage2的HelpingKindergartenwritersmovetowardindependence这篇文章,深受启发。于是,决定开展这个项目。

这个项目开展于2012年的暑期,开展对象为暑托班上报名参加习字班的大班的8名幼儿,他们的年龄在5-6周岁之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我们设计了不同的书写计划,以期达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情况(年龄段,初始书写能力)的学生的个人要求。

项目的主要思路先在老师监督下,让幼儿学习单词或词组的书写(单词或词组按年龄段,初始书写能力区分),然后让幼儿独立完成单词或词组的书写,接下来在老师监督下,让幼儿学习如何在单词或词组的书写上扩充长句,最后,让幼儿独立完成长句的书写。当项目执行至两个月的时候,幼儿潦草习字的习惯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写字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

项目的开展方式是是由一个老师在黑板前主讲,另外两个老师(另两个团队成员)每人观察4名幼儿的书写情况,随时进行鼓励和督导。由于幼儿不能像小学生或者初中生那样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我们每次课程的设置时间是15分钟。

项目实施过程中,先让幼儿书写简单的“一、二、三”这三个数字,有些幼儿学习很快,但是复现率低(第一天学的单词往往第二天就忘了),因此,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要随时进行复习,复习的方法借鉴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进行设置,我们会在幼儿学习课程后的当天下午,第二天,第四天,第七天,第十五天分别进行复习,这样的课程复习设置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幼儿对单词的遗忘率;当三个数字的中文写法全部完成后,我们再教幼儿进行“只,条”这两个数量词,“小,大”形容词,以及“鱼,狗”的书写,到第四周的时候,幼儿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一、二、三、只、条、小、大、鱼、狗”九个字。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能很欣喜地看到幼儿的不断进步,同时也会有一些非预料的情况发生:比如有一个小男孩淘气好动,不愿意长时间坐在课桌前书写,一开始往往5分钟以后就开始潦草写字,这时候我们不能强制性地责骂,而是要引导他学会慢慢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以及行为,先养成10分钟不走神的习惯,再延长到15分钟,最终,这个小男孩达到了连续15分钟阅读或是书写都不会走神的状态。另外,有一个小女孩,她一开始对书写很有兴趣,但是只要有写错或是忘记书写的情况出现时,她就会变得非常焦躁,不愿意继续写下去,甚至摔铅笔。我和其他组员经过商量后,决定对这位小女孩进行一对一式陪伴式书写,即一位老师每天抽出时间对其进行专职辅导,同时我们告诉她别的小朋友都会出现书写错误的习惯,这是学习过程中非常正常的情况,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改正错误,在我们的一对一陪伴式书写的教导下,这位小女孩渐渐地克服了一写错就焦躁的问题,并且再也没有发生过摔铅笔的行为。由此,我们也发现一对一式陪伴式书写是一个不错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若是遇到焦躁或学习能力缓慢的幼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一对一式陪伴式书写的教学方法。

program的第二个内容就是训练幼儿语言思维上的可扩展性,在第二个月内展开。第一月内,幼儿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一、二、三、只、条、小、大、鱼、狗”九个字,这个月的任务奠定了我们开展第二个月任务的基础。可扩展性和迁移性是语言的两个特性,我们在第二个月内进行对幼儿语言思维上可扩展性的训练,也就是启发幼儿选取“一、二、三、只、条、小、大、鱼、狗”中的词进行词组的组织和装配,并要进行熟练书写,词组结构为“形容词”+“动物名”或“数字”+“量词”+“动物名”或“数字”+“量词”+“形容词”+“动物名”的任意形式。为了增加幼儿课程的趣味性,我们教幼儿制作词汇卡片,让幼儿自己在每张卡片上分别写上“一、二、三、只、条、小、大、鱼、狗”九个字,之后让幼儿进行不同卡片的排练,既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幼儿感觉到学习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幼儿的写字训练历来是一个难题,本文为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且循序渐进对幼儿进行书写能力的训练提高了有效的方法指南和实践的依据参考。

参考文献

1周翠兰,如何培养幼儿书写习惯《科学咨询》2009年第6期

幼儿思维如何训练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演歌;学科特点;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149-02

我国《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指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的婴幼儿教育。如此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也就对未来的幼儿教师量和质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现在的学前教育行业需要大量的幼儿教师,但另一方面,随着幼儿教师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就凸显出来。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而语文课堂对这些知识基础较薄弱的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就成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最好的锻炼场地。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际能力的平台,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幼教语文课本有《阅读与写作》、《儿童文学》、《听话与说话》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对儿童文学、幼儿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课本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要求相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有所减弱,但在技能训练方面的内容加强了,这也就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技能训练,突出专业特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训练,提高专业技能,比方说讲故事、口语表达、诗歌诵读等。那么如何做到这几个方面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结合专业特点,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学龄前儿童,理解语言的能力较差,所以,对其加强口语表达教学也就成了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加强对未来幼儿教师的口语训练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当前学幼教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所以让学生开口说、说什么也是课堂上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平常从两个方面加强对幼教专业学生的口语训练:一方面是以文本为载体,加强口语训练,读课文、复述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编故事,并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大胆讲述;第二是利用课堂和课下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为了解除学生的顾虑,我有时利用课上时间,让学生同桌之间大胆地张嘴说话;每节课上课之前,我都让两个学生到讲台上自由谈话,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学校生活、上课学习、同学相处、宿舍矛盾等,都可以是谈话的内容,虽然有时有的学生只说一两句话,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很多学生都从中受益,慢慢地恐惧心理克服了,敢开口说话了,这样也就为我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以读促写,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口头表达,即席讲话,用于面对面直接沟通交流无疑是较好的形式,但那样有时更多的是停留在临时性的感性思维层面上。只有写作,才能使人们的思维更具体、更条理、更清晰、更严谨、更高级,更具有保存借鉴运筹深化的价值;人们的思维,只有到了可以写在纸上的层面,才可以说是从零碎走向了规整,从低级走向了高级,从感性走向了理性,从肤浅走向了深刻。往往我们有时想得似乎很完美,但真正写出来有时却又语塞了。“真正的智者见于其思想”。所以,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想要说的写出来是更重要的。为此,我所教的每一届学生我都让他们在大量阅读开阔眼界的基础上,练习写作。写日记、写周记、写生活片段,写即景即情作文,把用笔写点什么做为学生的常课。开始时,我借鉴魏书生老师的方法,只让学生写一两句话,慢慢地在增多,进而再写自己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地提升其对问题的认识水平,这样读和写相互影响,增强了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在未来教学中的实际能力

对于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能够说话写作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需要各种能力,听、说、读、写、操、歌、舞、弹、唱、画一样都不能少,为了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真正的实践能力(所谓实践能力指的是在未来的教学当中实际操作能力,掌控课堂,实施教学等),把语文课堂延伸为学生的舞台,把各种能力融会贯通,我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比方举行讲故事比赛、童谣表演、演绎儿童话剧、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儿童诗创作比赛等。在讲《鸿门宴》、《荷花淀》——“女人探夫”时,我让学生排练话剧,分别演绎鸿门宴上的惊险与计谋和女人们的可爱与“口是心非”;在讲李清照的《一剪梅》时,我和学生一起深情地演唱;讲到毛泽东的《沁园春》时,我让学生画出他们想象的北国风光;讲到诗歌单元时,我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讲《幼儿文学》的时候,我对各种文学样式深入思考,举行了讲故事比赛、儿童诗创作、童谣表演比赛、儿童话剧表演比赛,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一点点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而这些也正是作为幼儿教师所必须掌握的,也就为学生将来的教学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采用3+3+3+1模式,增加对学生实际能力考查比重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升学为目的(初中和高中最为典型),但对于五年制大专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当以就业为目的,所以真正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才应该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首要选择。因此,我大大减轻了只能体现书面知识掌握的试卷考试的比重,大大增加了对于学生实际能力考查的比重,对于学生的最后考察,我采用了3+3+3+1的模式。所谓3+3+3+1的模式指的就是试卷考试占百分之三十,学生的实践能力(讲故事、话剧表演、演示童谣等)占百分之三十,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课文诵读、儿童诗朗诵、演讲、辩论等)占百分之三十,学生课堂的表现(上课的状态、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等)占百分之十,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也形成了一种认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时更重要,这样学生也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五、课内向课外延伸,把课堂上的动口动手能力转化成真正的实践能力——模拟幼儿园课堂与幼儿园实习、见习相结合

实战和纸上谈论总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真正的把课上的训练转化成实际的教学能力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为了让学生找到为人师的感觉,我利用我的课堂模拟成幼儿课堂,让学生放手训练,这也就为学校组织的真正的幼儿园见习、实习奠定了基础,这样课内学习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只靠语文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把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在将来的竞争和从业生涯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幼儿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为托起明天的太阳挥洒自己的青春,为未来的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研究》,199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