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专业的理解十篇化学专业的理解十篇

化学专业的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3:58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1

针对目前中职护理解剖学的特点,从可行性、课程方案、教法学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认为一体化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护理;一体化教学;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是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近年来由于中职卫校招生数量增加,尸源匮乏、标本更新受限,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很难提升解剖学教学质量。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1]。我校尝试在三年制中专护理解剖教学中进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以更好地适应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现报告如下:

1解剖学教学应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中职卫校传统的课程结构是,先文化基础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三段式”模式,在教学实施程序上采取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教学的模式。由于教师示教与学生学习存在时间间隔,实验课堂学习效率低,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课后练习无人指导,经常出现理论学不精、实践学不会的情况。“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感性认知入手,加大直观教学与技能训练,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界限,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解剖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一体化教学具有生动形象、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可弥补传统教学条件的不足,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想象能力,使枯燥无味的解剖学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课外时间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地学习,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

2优化教学内容,认真组织教学

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是由教师团队共同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进度的教学模式,因此一体化教学要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既要注重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又要充分利用标本、模型、挂图及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资源。人体解剖学实践性、操作性强,在一体化教学中需要紧密结合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确定课程方案,以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基本组织中的切片观察、运动系统的骨骼、消化系统的肝脏、胃,呼吸系统的肺脏、心外形和心腔结构、肾脏,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等教学内容适合进行一体化教学。所以我们以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为开端,接着在光镜下辨认四大组织的微细结构,然后运用挂图、模型、人体分体标本描述各系统及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并在自身活体上对骨性标志、肌性标志、肌注部位、常用压迫止血及穿刺的动脉进行触摸,结合开放式教学系统合理设置教学情景,还课堂时空给学生,让其边做边学,以做代学,提高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授课具体过程为:

2.1制定教学方案

根据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重新编排符合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讨论并编写教学案例,课程设置的关键在于理论实验二者要相互切入,相互融合。

2.2分组教学及过程

将学生分为8组,每组6~8名学生,全部授课均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教师利用开放式解剖教学系统和解剖标本、模型教学,学生则利用开放式教学系统和标本模型分组讨论学习。现以脉管系统-心的位置与形态为例介绍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步骤:①任务布置: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小组选出组长,各成员分工明确,教师提前3天在QQ群及博客学习任务书,提出问题:心脏四个腔的入口和出口及瓣膜结构有何不同?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书。②查找资料:学生利用教科书及开放式解剖学教学辅助系统讨论学习心的位置及左右心房、心室的形态及结构的图片、动画等内容。③小组操作:各小组对猪心进行解剖,结合开放式解剖教学系统辨认相关形态结构:心尖、心底、心耳、心房、心室、二尖瓣、三尖瓣等,在学生操观察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④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使学生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⑤延伸作业: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心脏,学生则在课后通过查找资料,并借助于开放式解剖学辅助教学系统把课程的时空界限延伸开去,激发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互动型。

2.3考评

每次课预留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布置课后预习内容。

3体现教学特色,多种教法学法相结合

在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学生须在自身体表准确触摸定位相关骨性标志、肌性标志、可触及搏动的血管、麦氏点等位置,并与护理临床应用相联系,如髂前上棘:其与尾骨尖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臀大肌注射部位;其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手指宽度为标志)为臀中、小肌注射部位;其与耻骨结节连线(即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可触及股动脉搏动等,通过自身触摸及临床联系,牢牢吸引学生,使之感到学习解剖学不只是记名词、位置或结构,而是学有用、学为用。以做代学。尝试探究性试验,还课堂时空给学生。通过让学生直接动手解剖动物脏器,边做边学,通过耳的倾听,手的触摸,脑的思考,眼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系统,使感性认识突飞猛进,理论知识拓展升华,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3]。在对心传导系统、血液流向、大脑皮质区的功能定位和解剖学脏器形态位置的活体观察进行学习时,直接让学生在动物身上进行探究,在实践中获取真知,使其既可以对知识理解全面,同时又增添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基于开放式解剖教学系统的一体化教学可使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解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既可形象展示某些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更以形象生动、模拟仿真等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解决了理论课堂与实验教学之间的脱节,学生课后随时可以多次重复操作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4~5]。

4教学效果评价

对学生进行调查和座谈后发现,实验组学生对基于开放式解剖学辅助系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充满了兴趣和新鲜感,而且学习积极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开放式解剖教学系统进行一体化教学一方面要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扩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引导与监控,不断地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合理整合解剖学与相关学科知识,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由于中职护生的医学基础较薄弱,参与意识差,存在畏难情绪,短时间内仍习惯传统教学模式,如何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值得我们不断研究与反思。

参考文献

1李金莲,张富兴,李辉,等.素质教育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26~128.

2蒋进展.初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7):559~560.

3张蓓,林乃祥,程翔.改进解剖学理论教学方法,促进高职护生自主知识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50~53.

4刘光久,张绍祥,谭立文,等.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2):210.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2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高职临床医学教学内容设计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医学教育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后续医学基础课程和诊断学等专业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这些课程的前导知识源泉。如果医学生物化学知识不足,学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产生困难,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生物化学课程与学生后续专业学科的关系,合理进行适应与专业培养需求、符合生物化学学科特点、能为学生专业学习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的教学内容设计和适合的教学方法及评价,探索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二、生物化学学科特点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学科,它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在临床疾病的诊治方面,如抗菌药、抗癌药物的作用生化机理及体液定酶类的检测支持疾病诊断等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基础研究方面,如蛋白质和核酸分离、纯化、分析及鉴定等生化技术也已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及药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利用生化这门工具书去更好地学习及扩充医学专业知识,我们生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围绕学生自身特点和生化的学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生化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建立合理评价体系以提高教学互动的实际效能。

三、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不足

课时不足是大专院校课程存在的普遍现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周课时仅为3小节,且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加,各学科的教学课时普遍不足。因此,如何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提供条件才是一个积极的措施。

2.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目前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和教改,几乎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把学生看做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特点是:①学得不完整,知识点空泛,知识面脆弱;②惰性学习,无法在需要知识之时运用;③学法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知识。

因此,改变医学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高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学习成绩,是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四、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

1.职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要求

生物化学作是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试考试内容,所占的分值大约10分左右,所占的分值比例虽然不是很高,却是教学的考试科目和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试考试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与理解存在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学生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与生物化学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生物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相应的专业课程成绩的平均分也高于生物化学成绩平均分较低的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反映这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要高于生物化学平均成绩较低的学生。因此,对生物化学知识学习,不仅是学生参加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需求,更是学生进行进一步专业知识学习的知识结构基础,怎样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知识构建,有效地与学生专业特征相适应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是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

2.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比如:疾病产生的内在机制、药物作用原理、疾病诊断的依据和临床检验数据的应用等都与生物化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将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专业课程的知识割裂开来,去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开展好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为学生在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专业素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是进行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五、教学思考

1.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优化完善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作为前沿科学,其进展快的特点,专科的教材相对滞后,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应选好教材,划分知识点。此外,还要注意前沿知识的补充,如在学习遗传信息的贮存与表达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提及学生可能听说过的基因克隆和基因治疗,由克隆羊多莉的来由,展望基因器官移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课后查阅相关文献,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医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学习中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和不自信的表现。所以我们的教学工作要善于从他们的优点去激发学习兴趣,注意他们的弱点激起其主动学习的斗志。过去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虽可保证教学的量但是没法有效确保教学的质。由于缺乏活力,不利于培养创新开拓型高素质人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对临床疾病发生的生化机理组织讨论中加深他们对疾病诊治的理解;加强生化基本知识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如在血糖调节的教学中,首先介绍糖尿病的例子,引导学生讲出糖尿病的“三多一少”、“高血糖及糖尿病”后,由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少许自由讨论时间后让学生充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初步的尝试分析。其次引出用幻灯片制作出“三多一少”的生化和生理病理机理动态的流程示意图来解答问题并顺便说明治疗思路,使学生理解胰岛素促进糖代谢作用,同时联系生理学胶体渗透压及水平衡的生理学相关内容与临床诊治的联系,培养学生医学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迁移能力。最后用中常见糖尿病患者和尿毒症患者静滴葡萄糖时为什么要加适量胰岛素这个问题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自学。

(2)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形成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有些概念和性质仅仅通过理论讲解显得很空洞,很难使学生深刻理会。而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直观的实验现象,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酶学是生物化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酶活力是反映酶的性能的基本指标,但是单纯的理论讲解总显得索然无味、力不从心。通过“唾液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测定”“酶的抑制与激活”等实验,使同学们对酶活力的概念及其测定有了清晰的认识。

生物化学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且发展迅猛的学科,也是生物、医药、农业、食品等众多学科的专业基础,这使得生物化学一方面容易引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比较难学。生物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但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无济于事,还会抹杀生物化学的活力,使得理论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因此需要进行理解性记忆,并随时进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生物化学实验是加深理解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通过观察在加酸、加碱过程中,酪蛋白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和沉淀――溶解情况的变化,形象、直观地展现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过程,使同学们切实理解了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和等电点的概念;它能够使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联系临床,提高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生化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此外,还可化繁为简,便于记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兴趣,开阔视野,更好地引导学生,达到学而有效之目的。多媒体教学还可帮助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教学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有效地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缓解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不断增加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2.教学评价

针对生物化学教学特点,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应将生化课程期评总成绩分解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20%,对一些在临床工作中能够运用到的知识点,在课前、课中、课后采用提问、讨论或问卷的形式考评。比如为什么运动过后肌肉酸痛,一段时间过后又可恢复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体内物质代谢变化情况如何?为什么痛风症患者不宜吃海鲜火锅?让学生尝试用所学过的生化基础知识来解释临床疾病的生化机理,以有效反馈学生对知识的分解归纳的掌握程度,保证课程教学的作用。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40%,学生通过做实验及课后报告,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实验报告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的生化基本理论与技术的联系及应用。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70%,教师考前的出题侧重生化基本知识及其迁移应用的考核,考后注重学生的答卷分析,这样方可达到良好的教学互动。

总之,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基层临床实际应用型专业人才,通过生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获得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思路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专业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中,真正达到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炳权.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3

一、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二、生物化学学科特点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学科,它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在临床疾病的诊治方面,如抗菌药、抗癌药物的作用生化机理及体液定酶类的检测支持疾病诊断等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基础研究方面,如蛋白质和核酸分离、纯化、分析及鉴定等生化技术也已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及药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利用生化这门工具书去更好地学习及扩充医学专业知识,我们生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围绕学生自身特点和生化的学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生化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建立合理评价体系以提高教学互动的实际效能。

三、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不足

课时不足是大专院校课程存在的普遍现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周课时仅为3小节,且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加,各学科的教学课时普遍不足。因此,如何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提供条件才是一个积极的措施。

2.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目前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和教改,几乎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把学生看做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特点是:①学得不完整,知识点空泛,知识面脆弱;②惰性学习,无法在需要知识之时运用;③学法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知识。

因此,改变医学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高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学习成绩,是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四、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

1.职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要求

生物化学作是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试考试内容,所占的分值大约10分左右,所占的分值比例虽然不是很高,却是教学的考试科目和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试考试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与理解存在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学生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与生物化学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生物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相应的专业课程成绩的平均分也高于生物化学成绩平均分较低的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反映这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要高于生物化学平均成绩较低的学生。因此,对生物化学知识学习,不仅是学生参加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需求,更是学生进行进一步专业知识学习的知识结构基础,怎样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知识构建,有效地与学生专业特征相适应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是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

2.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比如:疾病产生的内在机制、药物作用原理、疾病诊断的依据和临床检验数据的应用等都与生物化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将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专业课程的知识割裂开来,去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开展好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为学生在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专业素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是进行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五、教学思考

1.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优化完善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作为前沿科学,其进展快的特点,专科的教材相对滞后,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应选好教材,划分知识点。此外,还要注意前沿知识的补充,如在学习遗传信息的贮存与表达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提及学生可能听说过的基因克隆和基因治疗,由克隆羊多莉的来由,展望基因器官移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课后查阅相关文献,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医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学习中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和不自信的表现。所以我们的教学工作要善于从他们的优点去激发学习兴趣,注意他们的弱点激起其主动学习的斗志。过去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虽可保证教学的量但是没法有效确保教学的质。由于缺乏活力,不利于培养创新开拓型高素质人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对临床疾病发生的生化机理组织讨论中加深他们对疾病诊治的理解;加强生化基本知识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如在血糖调节的教学中,首先介绍糖尿病的例子,引导学生讲出糖尿病的“三多一少”、“高血糖及糖尿病”后,由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少许自由讨论时间后让学生充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初步的尝试分析。其次引出用幻灯片制作出“三多一少”的生化和生理病理机理动态的流程示意图来解答问题并顺便说明治疗思路,使学生理解胰岛素促进糖代谢作用,同时联系生理学胶体渗透压及水平衡的生理学相关内容与临床诊治的联系,培养学生医学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迁移能力。最后用中常见糖尿病患者和尿毒症患者静滴葡萄糖时为什么要加适量胰岛素这个问题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自学。

(2)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形成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有些概念和性质仅仅通过理论讲解显得很空洞,很难使学生深刻理会。而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直观的实验现象,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酶学是生物化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酶活力是反映酶的性能的基本指标,但是单纯的理论讲解总显得索然无味、力不从心。通过“唾液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测定”“酶的抑制与激活”等实验,使同学们对酶活力的概念及其测定有了清晰的认识。

生物化学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且发展迅猛的学科,也是生物、医药、农业、食品等众多学科的专业基础,这使得生物化学一方面容易引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比较难学。生物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但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无济于事,还会抹杀生物化学的活力,使得理论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因此需要进行理解性记忆,并随时进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生物化学实验是加深理解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通过观察在加酸、加碱过程中,酪蛋白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和沉淀——溶解情况的变化,形象、直观地展现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过程,使同学们切实理解了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和等电点的概念;它能够使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联系临床,提高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生化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此外,还可化繁为简,便于记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兴趣,开阔视野,更好地引导学生,达到学而有效之目的。多媒体教学还可帮助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教学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有效地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缓解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不断增加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2.教学评价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4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发展方向是不明确的。实际上人们对教师发展内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的主观认知结构限定了他对事物的理解,每个人只能读懂他能够读懂的东西。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是把教师职业提高到专业的高度,教师由一种职业转化为一种专业化职业。教师专业是一个复合性专业,既有学科的专业、也有教育的专业,所以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多年来,我们按照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吸收国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来解决教师发展问题。但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把它完全搞清楚。最近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发展:一是专业能力的发展,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涵盖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的修养与行为等内容。二是专业知识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教师学科知识的发展,注重教学方法的积累和改进。按照这次颁发的《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方面,而学科教学知识和教育知识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知识、学生身心发展一般规律的知识、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特点及教育方法的知识、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特别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的知识、中学生群体发展特点和群体行为方式特点的知识。三是专业能力的发展,包括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的能力、教育教学评价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的能力。

正确、全面、深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有着内在联系。今天校长的发言很多观点是新的、实在的。我觉得教师专业发展要返璞归真、正本清源。

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很重要的一点是政策导向力。政策导向很重要,现在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教师专业标准》就可以把学习转化为政策导向力。实际上国家对教师专业发展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评教师职称评定,但有一个问题:随着高级教师越来越多,怎么解决他们专业发展动力?这在学校范围内琢磨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要用政策导向。

怎样将政策导向力转化为教师发展的动力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让教师个体产生认知差异、认知矛盾、认知冲突,就容易产生认知内驱力。现在教育部计划要进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和教师资格认证和再认证制,把这些早给老师讲清楚了,就能激发他们找到专业发展的方向和专业差距,就能利用教师的专业自尊心和人格自尊心形成一个很重要的动力。

这次论坛很多校长发言突破了传统教师发展动力的研究,反映了我们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思路比较高、比较深,但我们还要进一步拓宽思路。

比如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态势密切相关,如果学校在走下坡路或维持状态,教师专业发展就容易走下坡路。如果学校发展停滞,除少数专业发展自觉和发展水平较高的教师具有自我发展动力外,教师整体的专业发展一定要会受到影响。所以学校发展的远景和发展态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力。这给了我们一个提示: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实施战略目标的根本因素,学校发展有生命力,教师专业发展才有活力和生命力。

又比如专家引领,要进行多角度的深入思考,专家到学校讲了就走了,到底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多大作用?专家讲了老师是否理解了,理解了是否记住了并产生了实际行动?实际上教师还是按自己的习惯惯性、定型思维、教学模式在工作。所以学校要请专家,就要给他开菜单,我们需要什么你讲什么,而且讲后措施一定要跟上。专家的作用是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发挥作用,这个结合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不可忽视。

要多角度深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教师个人发展动力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价值因素,就是我发展达到了一定目标,但这个目标的效价怎么样。效价是个人产生的一种价值心理,客观上的价值不完全是一样的。二是希望心理,一个人在他认为效价不大的东西他一定不会去追求,即使效价大但他认为成功概率很小也不会去追求,所以激发教师发展动力要千方百计进行价值观引领和润扬,既要重视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又不要对多元价值观轻易批判,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多元价值社会,要承认教师的多元价值观,包括教师有一些职业倦怠心态,这虽然是个问题,但不一定是教师的错,教师有些心态从校长的角度看是消极的,但如果换位思考它也是自然的,甚至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这些方面我们要有理解包容之心,通过对教师多元价值观的理解包容,表现出对教师人格的尊重,可能反而能够激起教师思考自己的价值观是否要提升。反之,如果简单化的否定或对教师价值观引导虚化为说教,那么教师价值观改变确实就很困难,确实就可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阻力。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要注意“发展为本、师心为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定要人文关怀到心,实际上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心理素质的发展、专业人格的发展,不能把教师专业发展简单强化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就跟“眼中不能只有知识,心中不能只有分数”一样,学校要做到“育人育心”,就不能不注意对育人的人进行育心的问题。转化和提升教师心理素质,校长一定要关怀教师的心理需求,关注教师的心理状态、心理困惑。现实是教师确实有很多心理困惑,特别是各方面的压力使老师很累,特别是心累,校长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在心理上排忧解难的人。要和老师进行真诚的心理交流,不仅要有正式场合的心理交流,特别要重视非正式场合个人之间的心理交流。在教师人文关怀上,校长一定要有直接的面对面的人文关怀,要关怀到教师的心,问题要说到老师的心坎上,学校的措施、奖励一定要打动老师的心。

总之,教师发展动力问题,我们现在校长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原有的一些研究,但还需要多方面的深入。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5

(一)非会计专业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

缺乏学习兴趣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基础会计课程并不是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且会计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较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对课程知识难以把握,使得对课程的重视程度降低,加之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并没有在毕业后从事会计的打算。这些原因使得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对待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方面,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进而表现出慵懒散漫的态度。

(二)非会计专业学生思维过于发散

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有不同的思维认知特点,当前高职院校的非会计专业,包括文秘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以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等专业,这些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十分发散,即处理相同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解决。而会计知识十分严谨,任何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违法行为,在解决会计问题时,只有唯一一种必须遵守与执行的途径,这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发散思维相冲突。

二、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高职院校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不能完全按照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必须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会计基础知识、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方法、财务分析、会计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四大模块。

(二)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

由于会计学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诸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以及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等术语,学习这些专业术语是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如何让学生理解会计专业术语是教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只有细致耐心的向学生深入解读,才能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入手,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会计知识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权责发生制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家庭水电费缴纳、公交iC卡的使用等生活事件带入知识点的教学,以此向学生说明费用的发生与实际支付的不同,进而解释权责发生制的定义。

(三)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教材理论性较强,书中多以文字为主,非会计专业学生在牢记知识点时,容易将会计基础理论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学生通过图形能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并且能在复习的过程中快速的巩固知识。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流程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账务处理的四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借助财务处理流程向学生讲解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的关系,“商业语言”代表原始凭证,通常只需要一般的经办人便能完成,而“会计语言”代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和相关的记账方向,通常必须由专业的会计人员完成。在“商业语言”向“会计语言”过渡时,会计人员扮演着语言“翻译者”。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6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妇幼保健服务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尤其人性化全程陪伴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批高素质的助产士,助产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助产专业是从护理专业中优化而独立设置的新专业,其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与护理专业平行,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是介于临床与护理之间的专业特色较强的应用型专业。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的一门学科,是医学助产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与该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密相连。人体解剖学中的运动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内容是助产专业学习和掌握产妇分娩过程及临床护理操作提供必备的形态学基础。

一、根据助产专业特点改革教学内容

依据助产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我校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改革我校三年制助产专业人体解剖学授课课时比例,适当增减教学内容,统筹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总课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重点加大运动系统和生殖系统的课时比例(占总学时的55%以上),并相应提高对应实验课的比例,使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达到1:1。重点强化专业特色需求教学的相关内容。助产专业是培养具备临床助产、临床护理和妇幼保健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中、高级应用型助产专门人才。实用性为主是该专业的特征性表现,该专业对骨盆、盆底肌肉、盆腔血管神经等盆腔内容解剖结构的认识要求较多,因此拓展相关盆腔局部解剖学内容更为重要。

如:在运动系统中,介绍髋骨特征时强化体表标志(坐骨棘、髂前上棘等)的内容,介绍骨盆时,引入妇产科骨盆测量径线内容(髂前上棘间径、骨盆入口横径等),介绍盆底肌肉及盆周肌肉时可添加盆腔局部解剖结构内容,使学生更深入更准确的理解产程中肌肉协同作用;在生殖系统中,可强化对女性生殖系统内外生殖器介绍,强化对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的形态位置等知识点讲解,并适时引入其生理功能介绍,并添加盆腔局部解剖结构内容,引入女性生殖系统的毗邻关系,增强对女性生殖系统的立体认识和感知,从而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实验教学

人体解剖学课程体系基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内容。理论教学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挂图及模型实现。本改革根据专业特色需求选取并拓展教学内容,制作课程标准,并以此来进行多媒体课件改编,挂图及模型选择,采用符合专业需求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图示法,动画法介绍解剖内容。带教老师通过案例法介绍:某产妇27岁,妊娠38周,胎心正常,胎盘未老化,骨盆测量径线均偏小,是否适合正常生产?由此引入骨盆径线,从而对髋骨各骨性标志详细介绍。同时可采用胎儿衔接入盆的动画、孕期子宫的变化提高学生兴趣,引入知识点介绍。

实验教学多采取实验室模型标本常规辨认。本改革增加运动系统、生殖系统的实验比重,通过模型模拟胎儿入盆到娩出经过的径线及骨性标志,使学生直观观察出分娩过程的特征,并要求其能辨认出胎儿经历的各个骨性标志,以此作为考核依据。通过模型使学生直接接触宫颈口,感受宫颈口的开放程度及闭合状态。上述操作可要求学生实践参与并作为考核依据。总之要采用适合助产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法,为日后临床服务。

三、实施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7

第一,构建具有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运行机制,科学设置实习、实验等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实现以解决处理特定行业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推动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上台阶。第二,将工科特色和经济管理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实现工科品牌优势与经管特色的深度融合,凸显高校特色对经济管理专业的渗透和统帅作用,培养既有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又具有工科基础理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特色的复合型经管人才。第三,以塑造具有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为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整合资源,实现课程建设紧跟特定行业发展方向,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督导与管理、教材建设体系,提升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第四,探索差异化优势的办学思路,打造与重点高校、财经高校相区别的非对称性竞争优势。由于学校办学的行业特色较鲜明,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的主导专业竞争力较强;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一般不属于这类高校的主导专业,鲜明的行业特色如果不能被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有效吸收的话,行业特色就会成为行业的累赘。为此,经济管理类专业主动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上向学校的主流特色靠拢,既能借助学校工科的优势资源做大做强自身,也能强化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经管类专业与非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差异化优势。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总体框架

课程建设要突出特色[2]。在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要始终要求立足于特定行业,依托工科行业这块“自留地”来推动专业发展,培养具有解决特定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这即是说,要将工科特色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导方向,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强调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整体建设,课程建设的各项内容彼此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3]。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推动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工科特色的复合型经济管理类人才,其总体框架可概括为5个方面(图1)。由图1可知,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实现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其总体思路为:(1)优化教学内容,要构建以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2)充实教学条件,要实现以工科特色为主线的教学条件的转变;(3)促进教学过程与考核的科学化,要完善能充分体现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体系;(4)提升教师素质,要塑造具有工科知识背景的经管教师队伍;(5)强化实践教学,要设计工科特色的经管实践教学环节。这5个方面内容共同构成了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从图1能够看出,工科特色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与考核、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的统一体。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在适当增加工科类课程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紧紧跟随时展和特定产业发展,充分掌握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的最新前沿与发展趋势。教学条件建设首先要求组织编写具有工科特色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材,着力解决工科特色的经管专业教学的一些共性问题,实现以工科特色为主线的教学条件的转变。教学过程和考核的科学化,要求从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入手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典型案例教学作用,并逐步建立以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考核体系。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则强调引进具有工科背景的经管师资的重要性,将派遣教师进修工科类课程、派遣教师到企业调研学习作为解决现有教师欠缺工科知识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强化与行业内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建立具有较高仿真性的模拟实验企业经营管理场景的经济管理实验室。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内容

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实现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与考核、师资队伍、实践性教学环节共5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内容

要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向纵深发展[4]。为培养具有特色的复合型经管人才奠定基础,必须构建以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1.增添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可在保持原有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增添个别体现工科特色的基础课程。笔者所在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为了突出石油化工特色,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如石油化工过程概论等基础课程。2.设置行业经营管理类课程。这是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反映特定行业特色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如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开设了国际石油经济学、石化商品学等课程,针对市场营销专业、会计学专业学生开设了石化商品学等课程。3.教学内容紧跟行业经营管理最新前沿与发展动态。这主要是追踪学术前沿,实现经济管理类教学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如请行业内企业管理层到校做学术讲座,介绍行业经营管理经验与发展前沿,及时将企业经营管理最新发展动态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如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依托茂名石化公司、中海油西部公司等石油化工企业,聘请这些公司高中层管理者到校为学生做行业经营管理前沿讲座,加深了学生对行业特色的把握,也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的同步前进。

(二)充实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建设包括教材、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硬件设备等诸多方面。为培养具有特色的复合型经管人才,充实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建设条件,实现以工科特色为主线的教学条件的转变,须从教材、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大纲等方面展开研究。1.编写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教材。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中,教材建设是关键环节,教材选用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质量[5]。因此要积极联合其他同类型工科高校教师,组织共同编写具有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专业教材。2.编写凸显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工科行业特色及其用人规律,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在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方面,设置明确具体又具有操作性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进度安排。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积极推动石油化工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制定出了具有石油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为打造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3.编写凸显工科特色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习指导书。要从凸显工科特色的要求出发,结合工科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要和行业特色,编写相应理论课程以及实习、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大纲或实习指导书等。比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凸显石油化工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大纲、实训指导计划等。

(三)促进教学过程与考核的科学化

教学过程与教学考核是教学组织实施及其效果检验的关键。要在广泛调研行业经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当前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经营管理规律,对教师选聘、备课、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习教学乃至毕业论文指导与学业成绩考核评定等教学过程和考核体系的诸多环节进行设计,完善充分体现行业特色和企业经营管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体系,促进教学过程与考核的科学化。1.从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入手设计教学过程。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凝练行业经营管理的主要问题,并以回答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作为教学设计的导向,有的放矢,围绕问题进行教学安排,设计教学过程与环节。当前,在教学方法上不少教师仍以讲授为主,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有待推进[6]。从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入手,要求积极推行探究式、讨论式教学。2.将行业内企业管理经验作为主要教学案例。要在查阅文献资料、走访调研企业的基础上,搜集整理行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案例,建立行业经营管理教学案例库。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尽可能地采用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案例来进行讲解,以加强学生对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的认识。3.建立以解决行业经营管理问题为中心的能力考核体系。设计以行业经营管理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在授课过程中充分挖掘行业经营管理内在本质,必然要求建立以解决行业经营管理问题为中心的能力考核体系。

(四)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人才保障[7]。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引培结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引进工科背景或工作经验的经济管理类师资,推动经管师资队伍朝着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塑造一只具有工科知识背景的经管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1.引进具有工科背景的师资。引进既具有行业从业经验、又有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师资,弥补现有师资队伍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的缺陷,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经济管理类师资队伍素质。2.引进具有工科专业背景的经管师资。在引进的经管专业教师中,强调教师原有专业知识具有工科背景。如引进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中,其本科阶段为工科专业。这样,该引进人才对相应课程的理解可能较之于单纯市场营销专业博士毕业生更深刻、更全面。3.派遣教师进修工科类经管课程。教师团队不仅要教好课程,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及时更新知识[8]。这要求采用在职培训、脱产进修等方式,推动现有教师加强对工科类经管课程的学习,以期达到胜任工科类经管课程教学任务的目的。4.派遣教师到行业内企业调研学习。这是指加强与企业的互动,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调研、跟班学习等,以加深经管专业教师对企业管理经营活动的认识,拓展教师知识面。如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要求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学习,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周边的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实践调研、跟班学习,从而加深了教师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认识,有力推动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建设步伐。

(五)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是要从事具体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管理工作[9],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应用能力。为体现工科特色,要一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的传统教学机制,另一方面将着力建设模拟行业经营管理场景的经济管理实验室,增强经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工科特色。1.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当前多数应用型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建立了一些具有行业特色的实习基地,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提升这些实习基地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与周边城市相关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增加企业实习基地的数量。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茂名石化等石油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石油企业工作现场听取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石油行业的理解,推动了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2.建设模拟行业经营管理场景的经济管理实验室。要在充分调研行业经营管理流程、运作模式、决策程序的基础上,建立模拟行业企业经营管理场景的经济管理实验室,推动经管实践教学朝着特色更鲜明、实用性更强、针对性更准的方向前进。

四、结语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8

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二、生物化学学科特点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学科,它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在临床疾病的诊治方面,如抗菌药、抗癌药物的作用生化机理及体液定酶类的检测支持疾病诊断等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基础研究方面,如蛋白质和核酸分离、纯化、分析及鉴定等生化技术也已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及药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利用生化这门工具书去更好地学习及扩充医学专业知识,我们生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围绕学生自身特点和生化的学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生化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建立合理评价体系以提高教学互动的实际效能。

三、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不足

课时不足是大专院校课程存在的普遍现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周课时仅为3小节,且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加,各学科的教学课时普遍不足。因此,如何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提供条件才是一个积极的措施。

2.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目前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和教改,几乎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把学生看做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特点是:①学得不完整,知识点空泛,知识面脆弱;②惰性学习,无法在需要知识之时运用;③学法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知识。因此,改变医学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高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学习成绩,是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四、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

1.职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要求

生物化学作是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试考试内容,所占的分值大约10分左右,所占的分值比例虽然不是很高,却是教学的考试科目和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试考试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与理解存在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学生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与生物化学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生物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相应的专业课程成绩的平均分也高于生物化学成绩平均分较低的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反映这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要高于生物化学平均成绩较低的学生。因此,对生物化学知识学习,不仅是学生参加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需求,更是学生进行进一步专业知识学习的知识结构基础,怎样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知识构建,有效地与学生专业特征相适应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是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

2.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比如:疾病产生的内在机制、药物作用原理、疾病诊断的依据和临床检验数据的应用等都与生物化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将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专业课程的知识割裂开来,去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开展好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为学生在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专业素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是进行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五、教学思考

1.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优化完善教学内容。生物化学作为前沿科学,其进展快的特点,专科的教材相对滞后,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应选好教材,划分知识点。此外,还要注意前沿知识的补充,如在学习遗传信息的贮存与表达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提及学生可能听说过的基因克隆和基因治疗,由克隆羊多莉的来由,展望基因器官移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课后查阅相关文献,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医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学习中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和不自信的表现。所以我们的教学工作要善于从他们的优点去激发学习兴趣,注意他们的弱点激起其主动学习的斗志。过去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虽可保证教学的量但是没法有效确保教学的质。由于缺乏活力,不利于培养创新开拓型高素质人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对临床疾病发生的生化机理组织讨论中加深他们对疾病诊治的理解;加强生化基本知识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如在血糖调节的教学中,首先介绍糖尿病的例子,引导学生讲出糖尿病的“三多一少”、“高血糖及糖尿病”后,由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少许自由讨论时间后让学生充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初步的尝试分析。其次引出用幻灯片制作出“三多一少”的生化和生理病理机理动态的流程示意图来解答问题并顺便说明治疗思路,使学生理解胰岛素促进糖代谢作用,同时联系生理学胶体渗透压及水平衡的生理学相关内容与临床诊治的联系,培养学生医学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迁移能力。最后用中常见糖尿病患者和尿毒症患者静滴葡萄糖时为什么要加适量胰岛素这个问题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自学。

(2)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形成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有些概念和性质仅仅通过理论讲解显得很空洞,很难使学生深刻理会。而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直观的实验现象,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酶学是生物化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酶活力是反映酶的性能的基本指标,但是单纯的理论讲解总显得索然无味、力不从心。通过“唾液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测定”“酶的抑制与激活”等实验,使同学们对酶活力的概念及其测定有了清晰的认识。生物化学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且发展迅猛的学科,也是生物、医药、农业、食品等众多学科的专业基础,这使得生物化学一方面容易引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比较难学。生物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但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无济于事,还会抹杀生物化学的活力,使得理论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因此需要进行理解性记忆,并随时进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生物化学实验是加深理解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通过观察在加酸、加碱过程中,酪蛋白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和沉淀———溶解情况的变化,形象、直观地展现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过程,使同学们切实理解了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和等电点的概念;它能够使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联系临床,提高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生化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此外,还可化繁为简,便于记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兴趣,开阔视野,更好地引导学生,达到学而有效之目的。多媒体教学还可帮助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教学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有效地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缓解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不断增加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2.教学评价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9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词汇

随着中国加入wto,机械工业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作为机械工业后备军的高职学生,必须在各方面打好坚实基础,尤其是专业英语。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内涵也在发展,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不断问世,[1]一些企业的设备和产品的使用手册及说明书都是用英文编写的,其中包含许多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所以仅懂普通英语是不够的。从长远来讲,如果不懂专业英语,将来毕业后将无法胜任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从短期来讲,招聘单位已经把专业英语作为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一个标准。从近两年的招聘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如果专业英语学不好,学生找工作将面临困难,更难找到好工作。因此,掌握专业英语知识变得十分重要。笔者在进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进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主要介绍工程材料、机械零件、切削机床、液压与气动、电子线路、电机技术、a/D&D/a转换、接口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及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等。由于内容多、知识面广、课时有限,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进度。具体来讲,对于一些次要和简单的内容可以不进行课堂讲解,由学生自学。比如电子线路作为学习专业课的辅助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教师答疑;工程材料、a/D&D/a转换、接口技术这几部分内容相对比较少,每部分可以安排2~3个学时,做到精讲精练,掌握重点;而数控技术、电机技术、机械零件这几部分内容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重点内容,要重点讲解。此外,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讲解应融合到每一堂课当中,以每课中的长难句作为例句,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在学生刚开始学习《专业英语》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专业英语,教学进度要放慢,而在学生逐渐了解了专业英语的特点、句子结构特点以及一些基本的专业词汇后,可以加快教学进度。这样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进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现场教学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它偏重于专业知识,特点就是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前我们的教学仅局限于教室,学生仅仅从课本上获得一些抽象的专业词汇和语法知识,离开课程后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太深的印象。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笔者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尝试了现场教学,将课堂内封闭的英语学习与现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将专业知识融进英语教学当中,在获得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能加强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alternatingCurrentmotors》和《engineLathe》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机电实训室和实习工厂,对照实物,模拟现场所使用的有关用语,结合专业知识,避免了专业英语教学脱离现场实际的空洞乏味,将抽象和形象思维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不同场景,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通过简单的问答,学生易于将具体部件与专业词汇、术语联系起来记忆,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好。同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电机启动、调速、反转的原理和机床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实物教学有些章节所讲述的内容,可以通过实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实物教学,学生可以将生动直观的视觉信息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在学习《typesofGear》和《Rolling-typeBearings》时,可以从模型室借来各种齿轮和轴承的模型,逐一介绍齿轮和滚动轴承的种类。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教师每拿出一种齿轮或轴承的模型,让学生用英语说出其属于哪一种齿轮或轴承及其特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词汇和实物的联系,便于记忆。转贴于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手段是否先进的标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在学习《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将柔性制造系统与那些自动化但不具有柔性的系统相区别,笔者制作了Flash动画,通过动画演示,很容易就使学生接受了所学内容,并且课堂气氛活跃。

“教”与“学”互换所谓“教”与“学”互换,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这样的环节:学生走上讲台,而教师坐在下面听学生讲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把学生分成几组在课后准备。下次课时要求每组派代表走上讲台讲课,教师给予补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挥集体的作用和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笔者在《motorCareandmaintenance》这一课尝试了“教”与“学”互换的教学方式,当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学生表示,他们查阅了大量的电机操作与维护手册以及专业词典,学到了很多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加强听说训练专业英语教学要加强听说训练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虽然阅读和翻译能力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应因此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如果说基础英语阶段的听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一般社会活动中所需的听说能力,那么,专业英语教学就应当在此基础上,向专业技术应用领域延伸和发展,培养学生在技术应用领域内对外交流的听说能力。专业英语教学作为整个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遵循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使“立足实用、强化能力”的口语式教学方法贯穿到整个专业英语教学中去。

搜集资料,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机电一体化产品不断涌现出来,为了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要求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搜集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的英文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前沿,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总之,教师在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10

一、背景及现状专业课教学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教学的主旋律。良好的专业课教学效果,对学生在本领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专业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高校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生产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专业内容日新月异,需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学计划的调整,专业课课时也在不断缩减。专业课教学如何适应新的形势,综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解决好在有限的课时内“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本文以应用无机化学教学实践为例,浅谈关于本科生专业课教学内容增加和课时缩减之间的矛盾及应对办法。二、专业课内容的撷选“讲什么”是专业课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必须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而且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应用无机化学是化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内容博大精深,教学课时却明显不足,仅有32学时。目前可用于该课程的教材有几种版本,内容繁多,有的强调理论,有的注重生产实践,各有所长。面对丰富繁多的专业课内容,如何撷选是开设好专业课的第一步。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确保将必要的专业内容传授给学生,应用无机化学专业课参考了多本教材及众多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充分考虑生产生活、科研成果、学科前沿这三部分内容的比例,撷选课程讲授的内容,保证课堂的知识容量。具体撷选原则为:(一)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是为了学以致用,为日后参加工作奠定专业基础,同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毕业时面临深造和就业的双向选择。选择毕业即就业的学生,希望能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思路,使自己具备更多的择业优势,为更好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部分同学非常关注专业课内容的实用性。我们在撷选应用无机化学课程内容时,“无机化学在精细化工领域中的应用”一章,就是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学生学习该部分知识时,既有对未知知识的新奇感,又感觉到内容贴近生活,理解起来非常容易。(二)教学科研互动科研成果的特点是对前沿科学问题的探讨和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探讨性,能够反映专业课所属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教师将科研工作中的成果和体会讲授给学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开拓学生的专业思维,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所学的知识不是单纯抽象的概念,而是我们身边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距离自己并不遥远。应用无机化学中的“无机光、电、磁材料及其应用”章节,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就是笔者所带领的课题组取得的科研成果,因而讲解时得心应手,学生研究专业课题时也感同身受,彼此很好地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互动。[3](三)准确把握学科前沿学科前沿进展的介绍可以丰富专业课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尖端科技和研究热点,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特别是那些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期望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科学知识、研究的热点课题和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在应用无机化学课程中,我们探讨了“无机纳米材料及其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具体介绍了纳米机器人、纳米器件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这些前沿知识的讲解,有助于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选择今后研究的方向。[4]三、课时不足的应对办法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后,还应该在“怎么讲”上着力,才能较好地解决课程内容增加和课时不足之间的矛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几年的专业课授课经验,建议采用以下几种应对措施:(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课堂辐射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讲解,忽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思维空间的拓展。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每节课都在讲授专业知识,但这些内容往往只局限于“讲”与“受”,课堂辐射拓展作用不大。要获得更好的专业课授课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模式并用的专业课授课方式,注重课堂内容的辐射作用和“抛砖引玉”效果。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所属学科领域的引路人,不仅要非常熟悉讲授的专业课内容,而且还要在教学方式上创新,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专业课学习困惑,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和专业内涵,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相互激励。在应用无机化学授课过程中,除教师讲授外,我们还针对课程的部分内容,采取了专家讲座、小组讨论、课外兴趣实验等教学模式,扩大了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起到了很好的课堂辐射效果。(二)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有的教学模式中,讲授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地讲授自己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如果不顾及学生的情绪和思维,学生没有自由思考的时间和氛围,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对教师和课堂笔记依赖的习惯,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加批判、不加思考地全部接受。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事实上,在教和学这对矛盾中,教师讲授虽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终究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学习。教师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与义务,但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有意识地获取知识和提高运用知识的技巧,“教”也很难获得成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课后交流等多种沟通方式,了解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感兴趣的内容、期望学到的知识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另外,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生产运行模式,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合有效的解决办法。专业课教师的作用还在于通过积极的引导,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刻苦钻研,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效果产生质的飞跃。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学过程了解的环节,通过短时间的教学互换,比如让学生针对某一专业问题站上讲台发表一下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亲身感受到学习主体的地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学程序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还可以融洽教学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p#分页标题#e#(三)强调专业性,淡化系统性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学内容多,但当下课时不足,无法面面俱到。面对这种情况,授课教师应强调课程的专业性,淡化系统性。课堂上如果讲得过多过细,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没有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根据相应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以点带面”式地选择专业课教学要点;根据专业特色、内容重要程度和各部分间的相关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授课教师必须对课程知识点深入理解,提炼出精华所在,然后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形式表达出来。满足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专业课内容,不需要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只需要在注重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的同时,反映专业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一些触类旁通的专业问题解决办法。比如,讲解固溶体的制备方法时,我们向学生重点介绍导电Zao粉体的前驱体制备工艺,该方法还可以类推到其他无机纳米材料、抛光材料、催化材料等功能材料的制备,具有很强的工业可行性。(四)努力营造真实场景专业课实践性强,抽象概念多,设备及工艺过程等复杂多样。这些内容在课堂上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表达,很容易陷入“见物不见人”的境况,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专业课堂不可能设在生产现场或者研究现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通过专业实验来完成。鉴于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现场纪录片、实验演示录像等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课内容“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营造一种亲临现场的专业技术学习环境,使抽象的原理直观化,让学生从现象中体会,在真实场景中理解。(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专业课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专业课程网站建设,弥补课时不足带来的局限性。我们将课堂上容纳不下的知识内容放在网站上,供同学们自学时参考;提供一些专业资源网站的链接,为同学们寻找资料提供便利。另外,专业课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的兄弟院校之间的参考对比,还应放眼国际,加强与国外知名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向国外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网络调研、交流互访等方式,了解国外同类课程开设的形式、内容及教学效果,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努力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同时,缓解专业课内容增加与课时不足之间的矛盾。(六)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如果只是为了应对传统的专业课考试方式,有的课程只要记住一些概念或者原理,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这种考核形式并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活学活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不能够缓解课时不足的压力。现今专业课内容具有时代特征,考核方式也应多样化和灵活化,考核重点应放在运用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尽量不以传统的考试作为课程结束的形式,而是要将课程考核作为课堂时空的延续和专业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在应用无机化学课程考核中,我们尝试部分采用演讲答辩作为课程考核方式,即在授完专业课后,由学生根据课程要求自选题目,查阅资料,写出调研总结报告,进行课程答辩,获取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拓宽了课程的时空和内容范围,授课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好坏和学习的兴趣所在,有助于教学的进一步完善提高。专业课内容增加和课时不足之间的矛盾,是专业课教学面临的严峻问题。笔者开设的应用无机化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通过多种方式并用,较好地解决了内容多与课时不足之间的矛盾,使同学们对丰富的应用无机化学知识有了足够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对于那些理论性特别强的专业课,上述方法或许不能够完全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还有待于更多同行专家共同探索新的解决途径,寻求最佳的应对办法。